股票掌故
香港股票資訊
神州股票資訊
台股資訊
博客好文
文庫舊文
香港股票資訊
第一財經
微信公眾號
Webb哥點將錄
港股專區
股海挪亞方舟
動漫遊戲音樂
好歌
動漫綜合
RealBlog
測試
強國
潮流潮物 [Fashion board]
龍鳳大茶樓
文章保管庫
財經人物
智慧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
創業
股壇維基研發區
英文
財經書籍
期權期指輪天地
郊遊遠足
站務
飲食
國際經濟
上市公司新聞
美股專區
書藉及文章分享區
娛樂廣場
波馬風雲
政治民生區
財經專業機構
識飲色食
即市討論區
股票專業討論區
全球政治經濟社會區
建築
I.T.
馬後砲膠區之圖表
打工仔
蘋果專欄
雨傘革命
Louis 先生投資時事分享區
地產
中環在線:出財經書要敢言 李華華
天 窗出版社近年積極邀請財經界名人出書,最近更同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合作,推出曹仁超《論勢》嘅內地簡體字版,主要教股民點睇A股。曾任職《壹週刊》副總編 嘅天窗一姐Wendy曾玉英話,佢哋嘅財經書除咗有大師智慧,亦有宏觀經濟,希望好似《證券分析》咁經得起時代考驗。除咗老前輩,天窗都會搵財經界後起之 秀出書,Wendy話佢哋比較敢言,身份亦較獨立,可以畀讀者從嶄新角度思考。金融界瞬息萬變,出財經書有時timing真係好緊要,好似青姐胡孟青淚灑 cable之後,一兩個禮拜就推出《估市不如練功》,真係時間啱啱好,但Wendy話,原來嗰本書喺07年3月已經籌備,青姐灑淚只係時間上巧合啫。
財經专访肖钢
From http://www.caijing.com.cn/2009-05-24/110170592.html 【《 财经网 》北京专稿/记者 温秀】 自上市以来,中国银行的投资者一直深为其逊于工商银行乃至建设银行的股市表现所苦恼。 以5月22日A股收盘价为例, 中行 为每股3.53元,市净率为1.848倍;而 工行 和 建行 的股价分别为4.26元和4.50元,市净率分别为2.23倍、2.133倍。 “中行股价的折让与中行的盈利表现有关,我们的盈利水平低于同业。这种局面是多种历史和现实因素造成的。”在接受《财经》记者专访时,中行董事长肖钢并不讳言这一话题。 肖钢解释称,从大的背景来看,中行历史上形成的外汇优势,正在变成劣势。2005年汇率制度改革之后,人民币一直处于不断升值之中,这对中行造 成了不小的冲击,中行外币资产占总资产35%,使得中行以外币计算的资产和利润大为缩水。此外,中行的人民币业务发展较晚,某些方面弱于同业,收入也少于 同业。 从技术层面来看,首先,中国银行整体上市、两家上市 公司 的结构也对股价产生了一定影响。中银香港在此前已成为上市公司,其资产和人员要并表计入中行,但在计算股东应享利润时,中行则要扣除中银香港小股东应享利润,只能享有66%的利润。两家公司同属一个集团,投资者基础也会有重叠。 其二,中行具有多元化平台的优势,有投行、保险、基金、股权投资等多元化业务,可以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但也增加了成本核算的内容和管理的难 度。按照统一的会计准则,由于中行的结构比较复杂,业务平台较多,“使得中行与国内其他商业银行相比,有一些因素是不可比的,也不好比的,所以,对投资者 解释起来很费口舌,不那么直白、简单、明了。” 因此,中行提出的应对之策就是进一步加大人民币业务发展,同时压缩外币债券投资,增加外汇贷款,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通过“扩规模、调结构”的变革来改善中行未来的盈利能力。 中行一季报显示,截至今年3月31日,中行新增人民币贷款高达5694亿元,同期,中行外币资产在总资产中的占比为29%,较上年末下降6个百分点。这说明中行的结构调整已初具雏形。 不过,在一位资深的银行业分析师看来,中行的盈利能力较弱,既有结构性问题,也有时机问题。其中,有的是周期性的短暂负面影响,有些则是较长期的问题。■ http://www.caijing.com.cn/2009-05-24/110170596.html 【《 财经网 》北京专稿/记者 温秀】 “中行 将 在时机适当的时候增持中银香港,但持股比例以不影响中银香港的上市地位为限。”中国银行(上海交易所代码:601988,香港交易所代码:03988;下 称中行)董事长肖钢在接受《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增持将有助于更多地分享中银香港未来的盈利,但考虑到其作为发钞行的特殊地位,中行不会将其私有化。 早在今年3月31日,中行已公告称,未来增持股份的数量将以不影响中银香港的上市地位为限,并满足香港上市规则有关公众持股量的最低要求。 过去几年间,中银香港(香港交易所代码:02388)曾对中行的业绩有较大的贡献,是中行 海外 资产的核心所在。不过2008年,中银香港好景不再。由于境外债券投资大幅减记,中银香港当年录得净利润28.26亿人民币,较上年大幅减少。平均资产回报率及平均股东资金回报率分别为0.27%及3.81%;而2007年则分别为1.53%及17.4%。不过,为应对 金融 市场的不明朗预期,中行于2008年6月及12月,分别提供了6.6亿欧元及25亿美元的两笔后偿贷款,以增强其 资本 实力。使得中银香港的资本充足率在2008年底,上升3.09个百分点,达到16.17%。由于有了这两笔后偿贷款的支持,其后续发展资本充裕。 摩根大通 证券(亚洲)有限 公司 副总裁陈舜表示,中银香港的损失去年已经基本得到充分暴露,因而今年对中行的业绩贡献将有较大幅度回调。不过,另外一位资深银行业分析师却表示,“由于今年仍是香港银行业所面临的很困难的一年,预计中银香港的资本回报和股东回报不会太好,其业绩回暖仍需时日。” 谈及中银香港未来的定位和发展策略,肖钢表示,中银香港是中行海外业务的旗舰,未来依然会发挥龙头作用。 “中银香港未来立足香港,但要向亚洲地区扩展,力争在亚洲业务方面发挥龙头作用,比如中银香港的流动性充足,其他海外分行有时会面临资金短缺, 就可以联合起来做银团贷款。”肖钢并称,中行亦鼓励中银香港到内地发展。由于客户基础和经营重点不同,中行和中银香港可以在内地并行不悖,共同发展。“事 实上,这几年我们已在这方面取得进展,逐步尝到了协同效应的好处。”肖钢说。■ http://www.caijing.com.cn/2009-05-24/110170599.html 【《 财经网 》北京专稿/记者 温秀】 “尽管央行将继续实施宽松货币 政策的承诺口头上没有变,但实际已经在收缩。”中国银行董事长肖钢近日在接受《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专访全文将在5月25日出版的2009年第11期《财经》杂志刊出。 肖钢举例称,央行4月就通过央行票据的发行收回了一定的流动性。“如果考虑到CPI为负的事实,当前的利率水平还是处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但央行并没有调整的迹象。”肖钢认为,“这都说明,虽然大政方针没有变,但实际中的确在朝着更审慎的方向进行操作。” 他坦承,5万多亿的新增贷款并未全部进入实体 经济 ,而银企凭借历史经验、本能地通过预留规模来应对调控的做法,他亦认为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因素。他表示,如果调控得当,未来一个阶段 信贷 将会平稳增长,但这种特殊背景下的信贷放量和经济刺激计划,绝非常态。明年贷款投放应该会有所回落。 由于未来的政策走向仍然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银行和企业的行为,肖钢表示,客观政策的调整“不仅要考虑经济运行状况及趋势,还必须适时管理社会心理预期”。他认为,“比较好的情况是维持银行贷款平稳增长,尽量避免导致贷款大起大落。” 在加盟 中行 前,肖钢在央行系统工作了近15年,曾任分管货币政策、外汇交易和计划资金等多个部门的副行长。■
「傳媒」仍在不斷「傳霉」!比「財經演員」更「財經演員」的「財經演員」! 紅猴股評
From http://redmonkeyblog.blogspot.com/2009/06/7-jun-2009.html 筆者說過,云云投資評論家中,近期只信陸東及摩根大通董事總經理龔方雄。不明白為 何有些投資者還在留意那些「財經演員」的所謂評論,天下烏鴉一樣黑,有些 標榜自己和其他「財經演員」不同的「財經演員」,也只是五十步笑百步而矣,說自己怎樣灑脫,何不直認自己亦是一個「財經演員」! 最近看傳媒訪問兩位近期爆光最多的所謂新晉投資評論家,一邊鬧「財經演員」說話毋寧兩可,一邊又不承認自己的錯誤,其實自己說話更取巧,無論他們幾有料,可是他們比那班「財經演員」更「財經演員」! 可惜的是,「傳媒」為了取閱觀眾、聽眾及讀者,金融海嘯後,仍在不斷「傳霉」! 近 月陸東對大市沒有進一步評論,但回顧他的著作「智者傲行」,他於去年尾金融及投資環境惡劣時,堅持至今的恒指20,000估值,在很多投資者(包括筆者) 不信不信還需信下,現時其實和測中已沒兩樣。他對香港樓市的預測「2003年開始的地產牛市,在2008、2009年的大調整後仍會繼續」亦測中了一半, 另外一半「傳統一線中產屋苑樓價可升到1997年高峰期......2011年新供應開始增加,風險則越來越大」相信大家(包括筆者)仍半信半疑,但又好 像不可不信。 至於龔方雄,他最近接受了不少中港傳媒訪問,值得參考。 ------------------------------- 國內將有兩次降息過程,而其降息的基點分別為0.27%,但會是不對稱的降息,也即是降存款利率,而不降貸款利率。對於中國銀行業和上市銀行股價,其盈利和股價都未見頂。 在 目前全球通脹的情況下,通脹預期是對股市最大的利好。現在全球央行要防的是通縮預期,寧願冒通脹的風險而不願冒通縮的風險。現在是通縮的環境,大家有通脹 的預期,覺得通縮是暫時的,這樣就有利於經濟複蘇,有利於不斷的買房、買車。但如果未來真正出現通脹的情況,那個時候就不一定有利於經濟和股市了。那個時 候,各國央行可能就要改變政策,可能就要開始緊縮了。 國際形勢正在穩定下來,系統性風險極大降低,國際經濟和市場都出現了複蘇和回穩的初步跡象。如果國際經濟和市場只是出現初步回穩的跡象,那中國的複蘇就是在加速。中國已經遠遠逃離了底部。 中 國經濟複蘇正處於加速過程中,A股市場已經轉入牛市的初級階段。中國消費者的表現比預期想像的要好得多,這是中國經濟最難能可貴的地方。在中國經濟最困難 的第一季度,中國的消費者大量購房、購車,超出了市場很多人的預期,也是這波股市上漲的主要推動力:消費+投資引起市場估值的重估是市場上漲的動力。我們 一直認為,H股包括A股都處於牛市的初期,現在是高點越來越高,這種估值就回到了歷史的正常水平。 下半年中國經濟最大的亮點,就是私人經濟主導的投資。年底之前房地產庫存會消化完畢,預計下半年開發商會加大購地及投資,房地產企業的資產回報率和盈利能力也會上升。他同時還看好汽車及耐用消費品板塊。 目 前車市不是短暫複甦,而是歷史上的「第三次汽車浪潮」,中國汽車牛市已出現。目前,中國的城市人口有6.6億,一綫和二綫城市人口加起來不過2億左右,剩 下全是三綫城市人口。龔方雄認為,三綫城市的居民收入已經達到了可以買車的水平,以及對汽車需求強勁,故他相信這一波汽車牛市持續時間將較以往長。 今年以來消費者購房踴躍,使得全國範圍內的房屋住宅庫存消化時間,從原本的兩年縮減到了7個月,很多城市的房產將從「供給過剩」轉向短期「供給不足」。另外,在信貸激增、通脹預期加強的背景下,現金充裕的開發商買地,一定程度上也出於抵禦通脹的考慮。 短期之內,港股和內地股市會繼續上升,但中期則需要關注美國經濟的一些風險。若美國經濟下半年無法出現反彈,則海外股市很有可能進行調整,A 股將會受到影響。 -------------------------------投資組合 投資組合的持股過去一週沒有什麼特別新聞,除了下列一則有利於魏橋紡織(2698)的業務及生意。 ------------------------------- 魏 橋紡織(2698)是中國最大的棉紡織製造商,主要從事棉紗、坯布及牛仔布的生產、銷售及分銷業務。內地紡織業經營狀況好轉,4月份出口紡織品服裝達 124.9億美元,按月增長2.7%;加上發改委為穩定棉花價格,決定向市場投資一萬五千二百噸國家儲備棉,以滿足紡企需要;種種迹象顯示,紡織業次季有 復甦勢頭。 ------------------------------- 持股中,宏華集團(196)及新奧燃氣(2688)股票呆了一輪,有起步跡象;若要筆者於現有持股加注,會選宏華集團(196),石油價格持續上升,有關開發油井的生意亦谷底反彈,於相關股票中,宏華集團(196)算是落後的一隻。
【记者观察】-21世紀財經新聞對日鋼的觀察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7-6/HTML_KA5W8C4RMKA0.html 日钢和山钢集团的几轮较量,已不再是“国进民退”故事的简单演绎,而是我国钢铁业重组史上,招式高明的一场商战。 在青岛一位民营企业负责人看来,杜双华借道开源控股,另辟蹊径,反映出的更深层问题是“大型民企都由境外公司控制,政府的监控能力越来越弱”,以及“很多民企资产在国内发展壮大后,纷纷转入海外壳公司,因为民企所面临的投资环境有太多不可控制的风险”。 北 京科技大学冶金学院教授许中波认为,抛开宏观背景,立足于中国钢铁业的发展“个性”来分析,杜双华暗地里的较量,并非对行业发展趋势不满,而是对现行中国 钢铁业重组模式的反抗。其理由是,在目前状况下,日钢的发展势头,已超过莱钢和济钢。而这场重组里,看不到市场化发挥了主导作用。 山东省钢 铁业重组背景与河北省钢铁业不同,虽然想借鉴河北省搞大集团化的模式,但莱钢和济钢近几年的发展证明,这种模式或许不一定适合山东省。或许一位莱钢退休不 久的高层的看法有一定代表性,其表示,钢铁业重组,尤其是涉及不同区域、不同所有制之间的重组,行政手段并非唯一方法,应该将市场机制考虑进去。 从数据层面来看,根据银行业内人士的信息,截至今年一季度,相比济钢41亿元存货,日钢存货仅为20亿元;济钢和莱钢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总计分别达2亿元、4亿元,而日钢不到1亿元。 诸多之处,使杜双华与开源控股之间的关系更为人关注。由于目前山东钢铁没有实力吞下日钢,重组后不排除停留在形式上,也不排除日钢将来有整体上市的可能性,而这期间,杜老板再出什么奇招也未可知。
青心直說:財經節目現形記 胡孟青
2009-07-22 AppleDaily 呢 排電視台多咗好多Intern,連大摩都搵個15歲嘅暑期工寫咗個關於年輕人對互聯網及媒體消費口味之分析報告。噚日四叔任由一眾o靚記圍住問點睇港股, 佢擺明有備而來派紙仔天書,費事大家聽啲唔聽啲,佢話兩萬點樓上減持,而唔係睇淡,既然萬四萬五買咗貨,到價食吓糊都好應該,幾多人就係見好唔識收至搞到 自亂陣腳。只不過假如你前日朝早開市至11點幾,唔係開住收音機或者睇住有線電視嘅報價,就好容易錯過恒指昂然以萬九點開出,兼越升越有嘅場面,甚至唔知 隻熊證已危在旦夕,對淡友而言,前日正值危急存亡開市頭個幾鐘,竟然在毫無防備之下,兩個免費電視台甚至收費電視財經台,淨係show住上周五嘅價位同指 數,好似時光倒流咁,唔少股民觀眾睇到想掟爛電視,最抵死就係你心急如焚打去電視台投訴,佢都幫你唔到,皆因出錯嘅係路透社。 提早綵排速成過料 作 為一個專業嘅財經資訊頻道,無理由連一套危機處理機制都無,皆因實時報價系統隨時會機器失靈,無理由只依賴一個供應商報價,免費台慳得就慳難為無米炊都算 數,但財力雄厚嘅收費財經電視台,就必須對自己有更高要求。基於唔同報價系統供應商同一時間出現故障機會較低,兩個主持一定會用兩個報價系統,萬一有咩差 錯都唔會撻Q。即使撻Q,點執生都好講究技巧,主持與嘉賓隨時因應市況變化,將異動股甚至突然發威嘅板塊以最快時間通報觀眾聽眾,開緊市就要從指數與價位 替投資者搵賺錢機會,發揮資訊的價值,財經資訊頻道呢塊田由初時無人耕到耕開人人爭,點樣至搶到呢塊肥肉唔係得把口講,尤其呢行係食腦賣料,齋靠賣樣得個 Look扮Bloomberg只怕畫虎不成。最近從行家口中聽到個笑話,有收費財經台竟然要晚間股市節目嘅嘉賓提早入廠Rehearsal,唔好以為係電 視台認真,其實係主持唔夠料,惟有出此下策向嘉賓施展「吸星大法」,速成過料,有主持在準備時提出問題,問明嘉賓會點樣作答,誰知夜晚節目出街時,主持照 問問題,跟手將嘉賓嘅答案都搶住自己講埋,仲要加多句問番個嘉賓係唔係咁樣,真係少啲急才都接唔住。估唔到呢個世界竟然仲有咁匪夷所思嘅扮才女事件,與其 拾人牙慧,點解唔做好基本功呢?胡孟青
《财经时报》:“病夫”乐华
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21119/0124279794.shtml 中国家电企业第一场“渠道革命”扼杀现金流,乐华危机浮出。除却内部管理因素,在某种意义上,吴少章的难题也 折射出彩电业多年掩藏的危机并没有消除——所谓“彩电业回暖”并不如媒体欢呼的那么扎实 本报记者程李 作为一名公司员工,你上班的第一件事情是干什么?向领导汇报工作,还是与客户打几个电话?广州乐华电子有限公 司(简称乐华)很大一部分员工选择以上网发求职信来开始他们“漫长”的一天。 10月23日上午9点多一点,在位于广州五羊新城广场20层的诺大办公室里,这些员工来回走动着,相互拍着肩 膀,问一句“喂,递辞职信了吗?” “工作找得怎么样了?” “工资要到了吗?” 这些在职员工大部分是今年刚刚毕业的大学生。7月他们曾抱着很大的抱负来到这家著名的中国家电企业,但短短几 个月后,现实就给了他们粉碎一击,许多人以为变局出现得太快了,有点接受不了。 停摆 此种可怕局面在乐华已持续两个多个星期。由于欠费,这里的绝大部分电话已被电信公司停掉,只能打进,不能打出 。但事实上,“我们并不需要这些电话。因为,从国庆节过后,就不需要联系业务。彩电生产线停了,货源断了,各分公司以 仅有的存货对付经销商。” 《财经时报》获悉,由于债务危机,乐华的账号已被部分冻结。总部许多员工近两个月的工资只发了一半。而售后服 务不能正常开展。10月上旬广州市消委会不断接到省外及本市消费者乐华彩电得不到维修的投诉,一周左右内已超过40宗 。 更为严重的是,资金链断裂导致乐华在广州新市镇的彩电生产基地在早些时候停产(据说周二开始已部分开工),小 型机基本断货。各营销中心只有以存货勉强支撑。而乐华在惠州的彩电生产基地今年早些时候已实际被TCL掌控,新建在广 州开发区的乐华信息产业园并没有开工。 据悉,从去年9月以来,乐华彩电就处于缺货状态。北京国美电器于去年11月撤销了乐华彩电柜台,而与乐华合作 关系最久的北京大中电器从今年开始在逐步撤销乐华的柜台,目前只有三四家小店还保留柜台,但销售处于停滞状态。 《财经时报》记者获知,9月乐华彩电国内销售收入不到100万,其中80多万由上海营销中心贡献,另10多万 是广州、长沙等为数不多的地方的业绩。而乐华电子总部9月回款仅10多万。对一家大型彩电制造商而言,这是一组可以忽 略不计的数字。 此前因欠款不付,新浪网和乐华经销商等多个债主已把乐华告上法庭。 猛药伤身? 在媒体纷纷高喊彩电业转暖、一年一度的彩电旺季即将来临的时候,“乐华”危机不期而至。这是一个巧合,抑或一 种宿命?两三个月前,乐华电子充当中国彩电渠道变革急先锋的豪言壮语还犹在耳旁,而现时乐华已走到悬崖边。 尽管乐华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副总裁、乐华电子销售公司总经理封安生反复向《财经时报》声称,乐华在调整,问题只 是暂时的,但很显然,情况并非“调整”这样简单。 据称,4月27日、28日两天,乐华电子信息产业集团董事长吴少章召集乐华彩电所有管理层,包括各地分公司经 理召开“闭门会”。吴在此次会议上提出彩电业渠道变革的思想。5月,被称为中国家电企业第一场渠道革命在乐华正式启动 。主题是砍掉分公司,实行代理制。原有的各地分公司改为营销管理中心,职能变得十分单一——给代理商提供技术支持和售 后服务;提供品牌支持;提供大型促销方案的策划和指导实施等。 吴少章认为,彩电已进入微利时代,庞大的渠道已然成企业的“鸡肋”。他要果断地扔掉这个“鸡肋”。观察界评论 道,应该说大方向上吴没有错。但在一个“重病号”身上动手术,带来的或许是更早的“杀身之祸”。现在至少表面上看来, 这“节约成本近7个百分点”的渠道变革造成乐华彩电销售收入锐减,引发了劳资矛盾、债务等一连串危机。 据乐华内部人称,自今年初以来,乐华彩电单月回款数就一路下滑至千万元左右,而乐华彩电前销售总经理赵利军曾 向南方媒体证实,去年乐华彩电单月回款都在1个亿以上,最高峰曾接近2亿元。 一位乐华员工说,乐华其实积病很深,但此前较为充裕的现金流把种种问题掩盖住了,现在“河流见底”,问题便残 酷地曝晒在日光之下。乐华走到这一步,绝非一日之“功”。 吴少章 1997年港商吴少章接盘广州市属电子公司旗下乐华电视,成立了广州乐华电子有限公司。 吴是注册于百慕达的长城数码广播有限公司(简称长城数码广播,1991年上市,香港交易所代码0689)董事 会主席,为第一大股东。所成立乐华电子有限公司里面,长城数码广播占股份60%多,广州市政府占20%多,其余15% 左右为清远市政府所有。2000年3月,吴又以广州乐华电子有限公司为本体,建立广州乐华电子信息产业集团。 长城数码广播控股广州乐华后,其主要资产变成乐华彩电以及年产500万台彩电的惠州长城工业园(现已由TCL 掌舵)。实际上,乐华彩电的海外市场长期由长城数码广播操控,担纲人物是长城集团执行副总裁谢安键。在此人操作下,据 说,乐华彩电在海外市场颇有建树。但是在国内市场,乐华一直在二线品牌游走。 从1997年至今,乐华彩电一共换了五任总经理,从原先的屠鸣皋、褚秀菊、肖振桥、赵立军到去年上任的封安生 ,几乎是一年换一次。封安生此前是海尔彩电事业部总经理,去年才转投乐华。 业界一直有传言,创维董事长黄宏生是用人要疑,疑人要用,而吴是彻底的“用人不疑”,对下面的事业部经理充分 放权。但“用人不疑”的前提是识好人。熟悉吴少章的人士说,遗憾的是,吴对市场的把握很敏锐,“是一匹好马,但却不是 个好‘伯乐’”。 谁干的? 乐华内部管理并不规范,这样在很多时候,是经理一句话说了算。名义上,乐华有一集团公司,目前集团公司旗下有 彩电、空调、洗衣机、手机、音响、电教(实质只有复读机)、热水器、厨卫、电工等九个事业部,但实际上,各事业部都独 立运作,有各自的财务系统,并不需要每月向集团汇报财务状况。总公司只有法务部、审计部等。早些时候集团还有一个品牌 管理部,后来该部被撤销,奇怪的是只有部长杨慧勇一人留下来。 这种架构造成各事业部握有大权,只有审计部能对他们进行监管,但独独一个审计部起不到非常有效的作用。更有意 思的是,乐华电子销售公司的业务主要是彩电,但复读机、厨卫、热水器业务也在其管辖范围内。分析师称,此种非常不明晰 的管理架构往往会对企业造成致命伤。 不止一端,在乐华种种举动中,业内观察者似乎看不到一个明确的市场战略——从去年年末到今年5月,乐华先后两 次从全国招收120多名大学毕业生。一些初出茅庐者经过短暂培训就被委以重任,纷纷被派到销售第一线。但是不到几个月 ,乐华就开始了渠道变革,许多人眨眼间就变为富余人员。 去年9月来,乐华人事变动非常频繁,下面分公司经理刚上任又换掉,仅北京分公司一年间就换了四任经理。全国30 多处地方经销处一大部分是“小鬼当家”。但一个只有一两年市场操作经验的年轻人能主导一个地区市场吗?乐华彩电今年销 售下滑,回款出现危机并不突然。 有员工说,今年来有的营销中心俨然是“独立王国”:不通过总部就擅自到工厂要货,发货,而且部分回款也不打回 总部。于是其他一些营销中心也跟着效仿,紊乱就此出现。乐华电子有关高层称,对此事有所耳闻,但并没有证实。 而乐华电子总经理封安生则极力否认称绝不会有此事。 封表示,“调整”肯定会侵犯一部人的利益,这是他们造谣中伤。乐华电子销售公司副总经理殷星星称,在渠道变革 前,各分公司经理手中都要一笔销售收入的5到6个点的“结算收入”可供支配,这笔费用各经理可用来支付底下员工的工资 、做广告、开拓市场等,灵活性很大。殷称,相对其他的彩电企业,乐华分公司经理的压力是最小的,日子很好过。加上灰色 收入,一年少说要赚个三五十万,但现在总部把这个“结算收入”收上来后,一部分人肯定会不满。 封和殷均指出,乐华维修人员的工资比TCL、康佳的都高,维修成本可能要高出30%,此次渠道变革触犯了他们 的利益,这是售后服务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他们表示,乐华正在尽力修复此项工作。封更斩钉截铁地表示,乐华肯定会以几 倍于以前的速度发展。 乐华董事长吴少章不愿对此置评。此前,他曾非常高调地表示,乐华空调将于年内在A股上市,同时绝不放弃彩电业 。但有媒体报道,乐华去年曾多次与长虹、创维等彩电企业接触,想卖掉惠州生产基地,至今年9月TCL的李东生终以700 万元港币掌控该基地,将它变为TCL的出口生产基地。目前,TCL集团和长城数码广播各持有惠州生产基地70%和30 %的股份。 此外,受各方影响,乐华空调目前处境也令人堪忧。 另类多元化 多元化对多数中国家电企业似乎是一条必由之路。在乐华身上,这种多元化应表现得更“彻底”,更“另类”。 我们可以看到,除主业彩电、空调外,乐华有手机、洗衣机、音响、复读机、热水器等多个事业部,甚至厨卫和电工 也有涉及。就如海信、康佳等坚持3C全面发展的企业来说,所涉门类也没有这么齐全。如果不听乐华员工介绍,记者甚至不 知“庐山真面目”。事实上,在所涉诸多领域,消费者对乐华相当陌生。 在黄宏生至今还在为手机牌照发愁时,吴少章早在前年就拿到这个资源。确如他底下人说,吴拥有商人敏锐洞察力, 能看到利润。但吴表现得太过急功近利。对品牌号召力并不是很强、资金实力不雄厚的乐华来说,他何以全面“开花”?据悉 ,除彩电和空调乐华有生产基地外,其他产品均是靠OEM取货。对GE等著名名牌来说,他们可以全球采购,四处要价,乐 华能做到吗?事实是,缺乏资金的乐华很多时候要听凭供货商摆布。洗衣机、音响、厨卫等事业部举步维艰。专做复读机的乐 华电教部留下一堆烂账后完全瘫痪。 做OEM成本很低,即使“全军覆没”也亏不了多少钱。但是一个产品操作失败,对品牌的损失是巨大的。 彩电业“倒春寒”? 在中国几大家电企业中,乐华是暴露出如此惊心的问题少数几家。事实上,问题企业绝不仅乐华一家。譬如山东的小 鸭电器,合肥荣事达、美菱甚至广东科龙、美的。中国家电企业曾取得过耀眼的成绩,但经过这么多年发展现时已到瓶颈。 今年来,随着康佳等彩电企业扭亏为盈,TCL、长虹、海信纷纷进军高端,彩电行业阵阵暖风频吹。许多人都认为 ,彩电业的又一个“春天”来了。这是真的吗?乐华危机的出现应与其内部管理有密切的联系,但在某种意义上,也折射出彩 电业多年掩藏的危机并没有消除。 事实上,现在对于大多数彩电企业来说,一方面为渠道所累,一方面又不得不做渠道。因为很显然,现时单纯依靠主 要盘踞于大中城市的国美、苏宁等大的零售终端,既会受其制约,网点也不可能全面铺开。所以,在这种转型时期大多数的彩 电企业都坚持两条腿走路。但这样无形会提高成本。彩电业的实际情况是,利润越来越薄,一台彩电只有100元的利润空间 ,刨出相关费用后,彩电企业所得少得可怜。 出口创利今年也被许多企业树为重要武器。但一位彩电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中国彩电品牌在国外还没有形成品牌 效益,一台彩电在海外的均价是100美元。此种价格本身根本就赚不了钱,只能是做大规模,形成相对成本优势。 乐华危机在此种背景下出现,确实有些耐人寻味。 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他们都是在一种畸形或者说并非合理的架构下成长起来,管理不规范所积累下的病灶 ,不可能一下消除。 (完)
一名讀者,兩名財經中人-佳訊(30)、駿科網絡訊息(8081)、泰盛國際控股(369)、湯臣國際(258)、申洲國際(2313)
今日,本博的讀者三文魚先生,將小弟曾經寫過的兩隻股票,加上他自己發掘的新股票,寫成數篇文章,我覺得寫得非常好,特此轉載其內容如下,本文庫亦有轉載之: http://hk.myblog.yahoo.com/salmon-yuen/article?mid=6 同時公司宣佈更改每手買賣單位,由每手 5000股更改為每手 20000股。 公司股價於宣佈供股後曾經跌至 $0.12(但成交隻有一手 ),大部份時間都在 $0.18附近。 分析:此次供股有三個重點,第一是大股東包銷,假如冇人供股的話,大股東將持股超過 73%,隻要有人唔供的話 d貨將會好乾;第二,更改每手買賣單位同合股概念差不多,一來制造碎股,二來可以減少股票流通量,以便炒作;第三,於供股前市值隻約為三千萬,此供股有供大之嫌疑。 http://hk.myblog.yahoo.com/salmon-yuen/article?mid=5 結論: 1. 一些由年邁大股東所控制之股票可以留意,不過隨時一等經年。 2. 要留意一些全購失敗的股票 (一寫這一句就想起一隻已經全購兩次失敗的股票 …),再研究股東背景,可能會有所獲。 3. 這次賣殼是為完美,原因經過向大股東出售後,公司只剩下一些為了維持上市地位、微不足道的生意,架構簡單,免卻買殼後要把舊生意賣走之麻煩,同時亦為新主注入新資產提供方便。 4. 最後是大股東於全購後取得 83%股權,配售後相信承配人只是人頭,連帶舊人仍持有之股票約 90%,而街貨約 4千萬之情況下是非常適合炒作的。 另該文所指佳訊(30)收購之黃金冶煉商,他 認為是和駿科網絡訊息(8081)收購後破局的東西有關係: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90924/GLN20090924002_C.PDF 應駿科網絡訊息有限公司(「本公司」)要求,本公司股份將於二零零九年九月二十四日上午九時三十分起暫停買賣,以待發表一則有關本公司簽訂可能收購事項的不具約束力備忘錄之公告,該不具約束力備忘錄被認為是股價敏感資料。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91007/GLN20091007066_C.pdf 目標公司為一家於英屬處女群島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主要從事投資控股。目標公司已與另一名獨立第三方訂立一份協議,待完成後,目標公司將間接持有一家於中國成立之共同控制實體之主要權益,該實體主要在中國從事黃金冶煉業務。 駿科網絡訊息發表該公告兩日前佳訊之公告: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1005/LTN200910051155_C.pdf 董事會欣然宣佈,於二零零九年十月五日交易時段結束後,本公司全資附屬公司 Global Force與賣方訂立框架協議,據此,賣方建議向Global Force出售目標公司全部已發行股本及全部股東貸款,總代價不超過1,300,000,000港元,目前預期將由本公司以現金以及發行代價股份及可換股 債券支付。 目標公司為於英屬處女群島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根據賣方提供之資料: (a) 目標公司之全資附屬公司Marigold Time現正向一名賣家(據董事作出一切合理查詢後所深知,其為獨立於本公司及其關連人士之第三方)收購中國黃金之70%股本權益。中國黃金之唯一資產為 主要於中國山東省從事黃金冶煉業務之國大黃金之50.05%股本權益;及 (b) 目標公司(透過其擁有61%權益之附屬公司)持有覆蓋面積合共約5.09平方公里之開採許可證,及覆蓋面積合共約69.69平方公里之勘探許可證,全部均位於中國貴州省(「貴州礦場」)。 http://hk.myblog.yahoo.com/salmon-yuen/article?mid=2 問題三:大股東賣股的接貨人實力不足,而且有點散; 中間有 12球貨不知所蹤;以我所認知,通常配完股俾基金後隻股通常唔掂。 另外,今日看到林少陽先生(greatsoup:今日竟然講369,真是可惡,之前何車先生一講已經留意但是我爆了他一隻不知對不對的88,算扯平。)和胡小姐的說法有點問題,不過只是旁枝末節,但是對投資此股都非常重要。 至於對於申洲國際在配後走勢已趨平緩,大股東也在上次批股略作減持,看來都要抖一抖。 何車先生的文章: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10841 林少陽今天的文章稱: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11903 然而,早兩年湯臣集團(258)的上海湯臣一品,叫價逾 10萬元一平方米,結果有價無市。 事實是: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11905 湯臣一品2005年面市銷售,以10-20萬/平方米創下大陸價格紀錄。看房者必須 先提供200萬元以上的資產證明,這讓該項目4年間只銷售了4套。 .. 在做了一系列改變後,根據上海“網上房地產”數據顯示,今年截至目前,湯 臣一品已有39套房被售出。 胡孟青的文章稱: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11904 一大原因係條街冇貨,主席揸住71%、惠理基金又揸6%, 條街得 兩億幾股流通,唔歸邊就勢係假。加上上半年盈利勁升1.2倍,毛利率升至近32%,基本因素靚靚。 股東名稱 作出披露的原因 買入/賣出或涉及的股份數目 每股的平均價 持有權益的股份數目(請參閱上述*註解) 佔巳發行股本之百分比(%) 有關事件的日期 (日/月/年) Worldon (Hong Kong) Limited 103 (L) 12,450,000(L) HKD 7.300 887,550,000(L) 71.29(L) 10/09/2009 馬建榮 123 (L) 40,187,000(L) HKD 7.300 887,550,000(L) 71.29(L) 10/09/2009 黃關林 123 (L) 12,450,000(L) HKD 7.300 887,550,000(L) 71.29(L) 10/09/2009
大致資訊無錯,但大股東在7.3元出售4,018.7萬股,可見在大股東來說股份價值,應在此水平上市,不要只說好,不講壞,會令許多人受害,看來未脫財演思維。 請記得該名讀者,炒高後,配售給基金後,股價通常唔掂這句說話,雖然像惠理基金增持這隻股的時間不錯,如果是某基金接配售的話,我可不知會如何呢。
中國最具影響力的財經暢銷書作家吳曉波逼到死路 才能淋漓盡致
有「中國權威財經作家」之稱的吳曉波日前為其成名作《大敗局》來台宣傳,該套書在中國的銷量已經突破八十萬冊,被列為是「影響中國商業界的二十本書」之一。 吳曉波在財經寫作領域深耕二十年,他說:「寫作是我最喜歡的事,我只是專心做好一件我喜歡的事。」 撰文.黃玉禎 ﹁ 我能走到這裡,是因為我在年輕的時候,就想清楚什麼是我最喜歡的事,接下來的二十年,我專心地去做這件事。」說這話的,是有「中國權威財經作家」之稱的吳 曉波,二○○九年被《南方人物周刊》評為「青年領袖」傳媒領域人物,在去年中國作家富豪榜中排名第五,他的成名作《大敗局》自○一年發行以來銷售超過八十 萬冊,被列為「影響中國商業界的二十本書」之一。 他曾是財經記者,目前是上海交通大學EMBA教授,同時身兼出版社老闆。但在這些身分當 中,「我最喜歡的身分還是『財經作家』!」王曉波毫不考慮地說。「任何事情,只要你喜歡,然後堅持二十年,不可能不成功!」他為自己的二十年寫作生涯下了 注解。喜歡與堅持,是成功的二大元素。 第一次投稿的作品收藏在枕頭底下吳曉波口中「我最喜歡的事」,就是寫作。大學畢業至今剛好二十年,吳 曉波一直在財經寫作這條道路上耕耘,從一九九七年開始立下每年至少出一本書的目標,十餘年來未曾破例,即使不是每本書都像《大敗局》一樣熱銷,甚至有賣不 到三萬本的作品,但他始終不放棄這樣的堅持。他說:「像我才剛剛寫完一本書,就立刻要想下一本在哪裡,這樣,才能把自己逼到死路!」「逼到死路」聽起來很 痛苦,其實一點也不,吳曉波反而樂在其中。他每月寫六到七個專欄、每年寫作超過五十萬字,再加上中國各地每年至少五十場演講,每天忙到分身乏術,但卻不覺 得累,「這是我喜歡的東西!喜歡就不覺得辛苦。」說起自己和寫作的淵源,吳曉波說自己從小就喜歡寫,高中時期第一次投稿的作品被刊登在地方報紙,他還將剪 報收藏在枕頭底下,高興了好幾天。 「這篇文章是寫一則關於『轉變』的故事。」他當時杜撰了這樣一個故事:公車上,年輕人與老伯伯各自描述目 的地,不約而同,都說要到這一帶「最熱鬧的地方」,公車繼續開,兩人卻是在不同的地方下車,「年輕人跟老人對於『最熱鬧』的印象差距很大,因為整個環境變 化太快了啊!」八○年代前期,高中時的吳曉波,已經意識到中國的巨變來臨。 某種程度上,這懵懵懂懂的意識與認知,或許也決定了吳曉波未來以財經、企業為主的寫作取材方向。 大學聯考時,原本想選擇中文系,但因為老師說中文系難找工作,而建議就讀新聞系,他也順利考上復旦大學新聞系,「進去才發現學不到東西!」學新聞就是要到社會上去寫作! 因為新聞教的是通才,學得太廣泛而難以專精,因此吳曉波就自己上圖書館,「圖書館的書被我一排一排地拿來讀。」大量的閱讀與吸收,讓吳曉波比別人有更硬的底子,也讓他在畢業的那一年,在沒有實習經驗的背景下破例考上新華社,成為一名財經記者。 當 年成績優異的吳曉波,可以直接保送上研究所,「但我想了一下,未來的畫面太清楚了,念完三年研究所之後再被保送博士班,博士班之後再去夏威夷大學念博士後 研究,接著就回學校當老師,然後你們見到現在的我,就會是系主任!」他笑說,他喜歡寫作,所以沒法接受這個清楚的未來。 吳曉波沒有選擇這條 人人稱羨的「康莊大道」,他認為學新聞就是要到社會上去寫作,「念到博士後就不會寫東西了。」進入新華社以後,吳曉波被分派經濟組,在剛開始的一年裡,吳 曉波曾經在三個月內跑遍全中國一百家大型工廠,「很辛苦啊!中國那麼大,大江南北到處跑,很累的,但也很值得,誰可以輕易拜訪這些大型企業?一般地方記者 不會有這個機會。」也許就是在這段期間,累積了吳曉波之後創作的素材,像在他的《大敗局》中,所談到失敗企業的案例,幾乎都是他採訪過的公司,也都認識這些大老闆,他親眼見其崛起與衰敗的過程,下筆彷若信手拈來,其實背後蘊藏著好幾年的經歷和苦功。 吳曉波肚子裡的墨水讓他的筆逐漸寫出了名號,一九九四年起,他開始撰寫專欄。九七年,有出版商輯其專欄作品替他出了第一本書,接下來的兩年,吳曉波也都陸續推出新書,可惜的是,雖然他的作品得了不少獎,但銷售成績都不好。 即使三年下來,出書的發行量始終沒有起色,但吳曉波仍堅持寫作不輟,他認為成功都不是偶然的,有些人第一次出書就大賣,「我覺得那種機遇輪不到我,所以我只有每年一本一本地出,看什麼時候該我。」吳曉波沒有等太久,○一年發行的《大敗局》一上市就熱賣二十萬本,六年內更再版二十八次。吳曉波嘗到成功的滋味,但也遇到瓶頸:找不到適合的好題材。接下來連續出的幾本書,銷量一路下滑。 直到○四年,吳曉波受邀到哈佛大學做研究,幾次開會下來,發現不論美國、香港或台灣的學者,對中國幾乎一無所知,「甚至有位哈佛教授問我,毛主席現在還打不打網球啊?天啊!毛主席早 在一九七六年就逝世了。」吳曉波在此得到了靈感,他決定寫一部橫跨三十年改革開放的中國企業史,透過國有企業、外資和民營經濟三股力量的抗衡,來呈現這三 十年來中國的商業進程與演變。四年採訪整理後,《激盪三十年》在○八年一出版便引起廣大回響,上海的電視台甚至拍攝成電視紀錄片版,如今該書銷售量已經突 破八十萬冊。 要一直寫到沒人看為止! 與此同時,吳曉波也捨棄了在新華社一路升遷到主任、總編輯的機會,「上海四家日報的總編輯都是我大學同班同學,可是我不喜歡那樣的工作,我喜歡的是寫作,而不是管理。」吳曉波再次履行了他人生奉為圭臬的原則:選一個你喜歡的,然後專注。 在 投資理財上,吳曉波也夠專注,中國這些年來機會多,但他堅持只買房地產:「就是因為笨嘛!房地產最大的好處就是,那些土地和房子就在那裡,可以都不用管 它,租給人家就好,多輕鬆,這是最傻瓜的理財方式。」這又要說回一九九七年,那年,吳曉波除了立志「每年寫本書」之外,也告訴自己「每年得想辦法買間房 子。」原因很簡單,吳曉波知道中國正在轉變,他要想辦法抓到轉變中的機會,又不能讓工作分心,「最好的辦法,就是買房地產。」吳曉波嫌玩股票麻煩,要天天 看盤,又說基金經理人都是騙子,難以信任。說到底,吳曉波只是想更專注,把時間和精神放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上。 吳曉波說,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就是一種幸福,原來「逼到死路」只是為了讓自己發揮到淋漓盡致。他說他會一直寫到沒人看為止,但看起來,就算沒人再看了,也無法停止他對寫作的喜好。 吳曉波 出生:1968年 現職:財經作家 上海交通大學教授 藍獅子財經圖書出版人 學歷:復旦大學新聞系 經歷:新華社記者 代表作:《大敗局》 《激盪三十年》 買下千島湖小島的懶人投資法 吳曉波種楊梅保衛人民幣 吳 曉波投資房地產,除了堅持「一年買一套房」的原則以外,1998年還在千島湖買下了一座小島,打造140畝地的楊梅園。吳曉波說,之所以選擇種楊梅樹,是 因為很好種,只要在春秋季時除兩次草、施一次肥即可;而且楊梅樹一旦種了四個月以後,就不會被偷,因為偷走也種不活,「所以可以不用太理它」,而這也符合 吳曉波一貫的「懶人投資法」。 此外,因為楊梅要種八年以後才會開始有收成,所以一般農民不太願意種楊梅,吳曉波種了4000多棵楊梅樹,成了杭州最大的楊梅園,如今開始收成,一年可以帶來60萬人民幣收入。 吳曉波不玩股票,也不碰基金,他說唯一能夠抵抗通膨的就是農產品和房地產,「只有這兩項可以保衛人民幣!」
段永平再创投资奇迹--第一财经日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4077750100glfp.html 2009年3月初,《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和步步高 (28.70,0.05,0.17%)创始人、企业家兼投资家段永平曾经通过一次越洋电话。当时,美国股市大跌,段永平告诉记者,“这可能是我们这辈子能遇到的最大一次机会。” 他还说,做投资总是要相信一点什么,要是一点也不信那就不要做投资了。“比如我觉得GE(通用电 气)是一家诚信的公司,我看他们的CEO讲话是有道理的,不是不可信的那种。GE有这么多的尖端技术,比如环保技术,只要人类发展,就会需要。我在 GE30多美元一股的时候就关注过,但觉得有点贵,现在已经六七美元了,比它的价值实在低多了。”当时他说自己正在买入GE。 一眨眼就是2010年了。记者查了一下,GE现在的股价是16美元多。虽然利润同比在下滑,但 2009年每股收益仍有1美元(4个季度分别为26、24、22、28美分)。记者再次向段永平核实,他说:“我不愿意说自己究竟买了多少GE的股票,但 我一旦出手,总是会比较集中,投资额比较大。”记者问,刚开始投资GE时动用的资金是否有1亿美元以上,段永平表示,“一两亿美元肯定是有的”。 以此推算,段永平在GE上的账面盈利,应该在上亿美元以上。 比巴菲特的买点还低 GE是一家在全球享有很高声誉的综合性企业,其创始人为爱迪生。但受累于金融危机和旗下GE Capital利润大幅下滑,GE一度也陷入危机,股价从2008年高点的38美元一路下跌。 2008年10月2日,“股神”巴菲特继购买投资银行高盛的部分股权后,宣布将收购30亿美元 GE永久性优先股,并获得在5年里的任何时候以每股22.25美元的价格,购买30亿美元GE普通股的权利。巴菲特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说:“我已经观察 GE这家公司很久了。现在的市场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投资机会,而这在6个月或者一年之前是难以想象的。” 但是危机还在加剧。2009年2月20日,GE股价跌至10美元以下。3月第一周更是连连下跌。 3月4日,在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常规交易中,GE股价一度下触5.73美元,是自1991年12月以来首次跌破6美元,收盘至6.69美元,跌幅 4.6%,还不够买两个GE自有品牌的灯泡。洛杉矶一家资产管理公司Envision Capital Management Inc总裁玛丽莲·柯恩(Marilyn Cohen)将GE比喻为“让所有人都不敢靠近的麻风病患者”,有看空者甚至预言,“GE将是下一个AIG”。 当时,国内的一些论坛上,已经有了“看巴菲特上吊”的帖子。 段永平正是在此时开始强力出手。 在股价跌到低谷的时候,包括CEO伊梅尔特在内的GE高管联手买进25万股GE股票。伊梅尔特坦 言,像GE这种拥有金融服务业务的公司的确受到了冷落,但GE是一家拥有130年历史的成长型企业,经历了九次衰退和一次萧条。他正努力推动公司抵御衰退 周期,将会从新兴市场的增长、清洁能源和可持续医疗等方面受益。 GE股价下跌到12美元时,在分析师阵营中看多GE的摩根士丹利分析师斯科特·戴维斯说:“我们 从不否认该公司存在各种问题。不过,其股价已经从38 美元降到了12美元。如果一只股票下跌了70%,我觉得人们就可以推断股价已经消化了许多利空消息……在上一次经济下降周期中,GE的制造业务只有轻微的 下滑。它的核心业务——比如发电机、医疗设备和飞机发动机——不怎么受经济周期的影响,而且能赚取大量的现金。在我们看来,这只股票还会有20% 的降幅,随后将会上涨100%。这就是我们看多的原因。” 从2009年3月到9月,GE的股价逐步回升至14美元多,半年时间上升超过100%。今年1月8日,GE收盘报16.40美元,此前摩根大通将GE目标由20美元上调至22美元,并表示投资者低估了GE Capital的潜在盈利复苏能力。 在对GE的投资上,段永平的入股价比巴菲特要低很多。 跟巴菲特比像“过家家” 当记者确认了段永平以比巴菲特更低的价格投资GE的事实后,写了一篇短小的博客《段永平投资GE超越巴菲特》,文中注明所谓超越是指在GE这一个案例上。 一向强调做企业要本分的段永平昨天给记者回复邮件,并打来越洋电话。他说绝不能妄言超越巴菲特,“不然就像有人高尔夫打了个小鸟(birdie,击球杆数低于标准杆数1杆)就说自己已经超越老虎·伍兹一样。跟巴菲特比,我们的投资还有点像过家家,完全不在一个级别。” 这位曾以62万美元拍下与巴菲特共进晚餐机会的投资家回忆说:“和巴菲特聊天时,他教了很多有关 投资的东西,但我问的问题主要是我们投资时不应该做什么。我觉得巴菲特在投资上比所有人强的最重要的地方,就是他知道自己什么东西不应该做,尤其是对一个 极成功的人来说,这非常不容易。顺便讲一下,去年我还买了些巴菲特的股票,到目前为止,至少赚了几个饭钱吧。” 据说,巴菲特说的“不应该做”的事情包括,第一不做空,第二不借钱炒股,第三不做不懂的东西,因为这三者都意味着无限风险。 段永平在邮件中写道:“很多人关心和巴菲特的这顿饭到底能值几何?我的理解是,在一个人的投资生 涯中,他至少值几个自己的身家——如果你能理解他到底都在讲什么的话。很遗憾,我发现这世界居然有这么多人根本就没去认真理解一下。可惜,可惜呀,这可是 最地道的赚钱办法呀。” 对于GE,段永平写道:“我确实重仓买了很多GE,且大部分都在低位附近,运气好啊,那个时候居然手里还有钱。我一直很喜欢GE的企业文化,它就是我们企业界的老虎·伍兹。呵呵,老虎也有犯错的时候,不过他会回来的。” 投资创维和Yahoo 记者还向段永平核实他是否投资了新浪、搜狐和港股创维数码(00751.HK),他也做了回答: “我们当时的确买了接近5%的创维股票,这也是我们迄今为止投的唯一一只港股。本来还想多买点,不过由于要超过5%,我很想和黄宏生沟通一下,以免被误解 认为我们在恶意收购。可惜呀,他当时不方便,我们也就算了。投资中总是有很多遗憾,所以也很正常。” 段永平证实,近一年来买了很多Yahoo股票,前两天还买了不少。“我挺喜欢淘宝,觉得马云是个 非常不错的经营者,他是我认识的人中对企业文化理解最好的。虽然在淘宝里有人卖我们的假货,不过我相信有一天他会解决这个问题。Yahoo拥有40%左右 的阿里巴巴的股份,怎么看都应该有30美元一股以上的价值,市场早晚会反映出来,就像马克思所讲:价格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 但他说,“不方便讲具体的金额和数量。” 在和记者通话时,段永平说,其实单从投资的回报倍数看,投资创维数码是很高的。1港元左右买,几年工夫,前段最高涨到8港元多,“我们在6块、7块都卖了很多”。如果不是黄宏生事件的影响,“我们当时会买得更多。” 段永平最后对记者说,巴菲特在金融危机中也买了不少股票,有的在他买之后还继续跌,但陆陆续续都涨回来了。“他买GE,买高盛,却不买雷曼兄弟、AIG,表面看是偶然,其实是多年的功力。他能做到‘不中招’,这是多么深的功夫。” 在电子邮件的最后,段永平说:“我现在和太太花不少时间和心思在慈善上。花钱比赚钱难啊。这话可能要招板砖,不过谁要是明白了,谁就被进步了,呵呵。”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