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移民至上被指搞錯焦點
1 :
GS(14)@2017-01-18 22:21:13主張限制移民是英國脫歐派去年勝出公投的主因,留歐派出身的文翠珊(圖)為求洗底,爭取黨內以至國內疑歐派的支持,竭力反對歐盟的人口自由流動原則,揚言不惜放棄歐洲單一市場也要重奪邊境管制權。不過,《泰晤士報》有評論文章質疑文翠珊將限制移民列為脫歐談判的優先方向,是搞錯了焦點,指忽視了歐盟內部反對人口自由流動的呼聲正越來越大,隨時會錯過同歐盟達成最有利英國協議的好機會。
人口自由流動或有變
文章指出,不滿區內人口自由流動的歐盟成員,不只是英國,還有西歐多個主要成員,荷蘭副首相阿斯切批評人口流動只不過是「無止境下調工資的商業模式」,呼籲歐盟徹底改革;法國下任總統大熱菲永將移民配額列入政綱;意大利反移民的五星運動政黨也急速冒起;德國總理默克爾為頂住國內極右勢力挑戰,不得不同意商討進一步限制移民申請福利的措施。換言之,歐盟過去視為教條的區內人口自由流動政策,今年隨時會出現變化。既然歐盟可能自動送上門,文翠珊根本無必要硬碰去自損英國利益。文章甚至認為,如果歐盟願在移民上讓步,英國脫歐勢必淪為偽命題。英國《泰晤士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118/19900756
何濼生:從前發展至上 現在保育至上
1 :
GS(14)@2017-04-25 23:43:44【明報專訊】筆者應匯賢智庫委託,花了一年半時間完成了香港長遠競爭力報告。結果發現很多對競爭力造成掣肘的因素,其實本來都可以解決的,但事實上卻長期好像無法解決的樣子。譬如因土地和勞工短缺造成的瓶頸,嚴重打擊本港各行各業的發展,本來並非沒法解決。
競爭力與文化關係深
香港房價早已普遍被認為瘋狂的高;但據差餉物業估價署的數字,商業樓和工業樓的租金和售價都比住宅升得更多。
問題是供發展用的土地太少。有人說香港山多,不像新加坡有那麼多的平地可供發展。但以今天的建造技術,山地建樓完全難不倒發展商。但新加坡指定作保育用地不足10%,過去10年和未來20年還會繼續填海造地。
香港的郊野公園佔全港面積四成,此外還有不少其他因特殊原因指定要保育的土地。我們不單不能發展保育地,連農地和綠化地都難發展,即使維港以外要填海也不容易。為官的怕批准農地和綠化改變用途會被指為官商勾結;民間保育人士亦義不容辭強調保育的重要。可見,自上世紀80年代保育意識抬頭以來,土地發展逐漸變得困難。不知不覺地,香港由「漠視保育,發展至上」的文化轉變成「保育至上、漠視發展」的文化。我們由一個極端,在20年間已走到另一個極端。
麥理浩當年發展新市鎮阻力小
1970年代港督麥理浩一方面發展新市鎮、積極覓地建樓,另一方面又促成郊野公園條例於1976年成為香港法律。兩者雖然都為香港人造福不淺,但香港亦失去了很多本應保育的珍貴建築。當年開發新市鎮沒有難度,好像沒有聽過村民「不遷不拆」的要求。今天港人維權意識高漲,NIMBY(Not in my backyard)意識高漲:區議員都反對垃圾焚化廠建於本區、很多項目都遭地區人士反對。連公屋項目,即使有地,地區人士亦都多會反對。
在勞工問題方面,強積金對冲問題、標準工時問題、輸入勞工問題等都長期僵持不下。
珠海學院商學院院長
[何濼生 濼觀天下]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262&issue=2017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