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新總統利好 美大選前逢低吸 美盛:經濟持續復蘇 美股難大跌

1 : GS(14)@2016-09-14 05:22:07

【明報專訊】道指上周五暴跌近400點,港股周一亦大瀉逾800點,昨日收市倒跌。美盛業務拓展董事暨中國及香港業務主管曾劭科(圓圖)表示,近月聯儲局官員的加息言論令股市波動,但美國經濟持續復蘇,加上低息環境預料仍維持一段長時間,美股仍有上升潛力,再暴跌的可能不大。過往記錄顯示,新總統上任通常為股市帶來好消息,他建議直至總統大選前,可趁低逐步入市。

美股上周五大幅下跌,美債息率更罕有地回升。曾劭科表示,「英國脫歐公投後,美股升得太多需要回調,加息相關言論就成為股市下跌的主要原因。未來個幾月股市仍然會就這類言論有波動,但我們仍然預計九月加息機會甚低,預計偏向年底或者下年初聯儲局先會加息。」

美元趨平穩 料10月經濟數據有改善

他指出,目前通脹壓力仍然不大,而即使年底加息一次,上調幅度僅為0.25厘,預計美國將繼續處於寬鬆貨幣環境中一段較長時間。他表示,「美國本土經濟一直在復蘇當中,但當地企業有30%的收入來自國外,早前美元強勢令收入變相減少。隨著美元走勢平穩,預期10月公佈的經濟數據及公司營利情况將會有改善。」

十一月初舉行的總統大選,亦是投資者關注的不穩定因素之一。但曾劭科表示,自1984年起的8次總統選舉中,7次在選舉後的一年,美股均錄得雙位數增長。在新總統上任第一年,大型股的平均增長為16%,小型股的平均增長更達18%,上升幅度更與總統當選人的黨派無關。

選舉次年 美股常錄雙位數增長

不少報道指,特朗普當選將為市場帶來很大的變數,但曾劭科認為,目前希拉里當選的呼聲仍然較高,加上如果特朗普上任,兩個議院仍然扮演制衡作用,預計爭議性太大的政策亦不能夠出台。他指出,「如果特朗普希望連任,他必須在任內和不同黨派的議員合作,替共和黨爭取下一屆的兩個議院控制權。因此他未必像我們預期般偏激。」

小型股上升幅度大 有獲收購機會

近年ETF於美國很受歡迎,大量資金湧入被動式指數投資。曾劭科表示,指數能夠充分反映市場重磅股的增長,但一些不在大型指數範圍內的中小型股,由於被動式資金沒有接觸,即使業務表現良好,也變相出現較大折讓,「這些小型公司90%的盈利來自美國本土,因此受國外事件影響較少。」

針對小型企業投資,風險在於行業表現對個別股票影響很大,但計價往往比較划算,而且能夠專注投資目前較為蓬勃的美國內需板塊。小型公司的另一個優勢是,由於股價基數較低,上升幅度往往較大型股大,另外也有被大公司收購的機會。

曾劭科舉例指,「美盛其中一隻小型股基金,在二百多隻持股中,已有11隻被收購。收購的價格往往較現價有一定溢價,短期內提升基金表現。但基金經理需要頭痛的是,他們需要再進行研究,找另一隻值得長期持有的股票。」

明報記者

[蘇樂恩 基金特區]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606&issue=2016091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8968

王弼:減派息保外儲 中資股難樂觀

1 : GS(14)@2017-01-04 00:33:15

【明報專訊】王弼心中一路疑惑,大陸居民每年5萬美元外匯的兌換限額將在2017新年重新啟動,在限制資本外流措施會不斷收緊的預期下,有財力的居民一定會用盡個人限額兌匯,沒財力的居民也有可能「賣人頭」把自己的配額轉讓出去。總之,在阿爺落閘放狗,外匯儲備手快有手慢無的情况下,大陸居民以洪荒之力兌匯然後盡辦法藏富於外是肯定的。既然如此,阿爺在2016年最後幾個交易日,不斷燃燒美元儲備頂住七算心理大關實在令人費解。

要知道,早在2015年7月(人民銀行進行811匯改之前不到1個月),王弼已經作出關於人民「國際化」路線圖的八大預言,其中第三項是「3.6萬億美元儲備VS 十三億人,每人得2000多美元,不夠分」,已經說明每人每年5萬美元的兌換限額是過於優厚,阿爺一定遲早落閘,所以要兌換外匯只有趁早。結果,不知為什麼拖了近一年半,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所長周天勇在去年12月下旬才公開表示:「如果一年中6000萬人兌換5萬美元,3萬億美元外匯儲備一年就會空倉,人民幣貶值的壓力會特別大。」周副所長擔心外匯儲備給掏空,正是王弼早前的憂慮。如果黨的高層早一些公開對此表示關注,流失了的6000億元巨額美元,這「傷亡」是否可以減少一些呢?

繼周副所長言論後,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余永定亦強調,2017年的「風險主要來自於外部,資本外流,導致人民幣貶值壓力上升。面對人民幣貶值壓力,最關鍵的是保住外匯儲備而非匯率……如果死守匯率的話先大貶再托,外匯儲備就會愈來愈少,當外匯儲備跌破門檻的時候,貶值壓力更大了」。余委員的言論明確地顯示,外匯儲備是有一條信心底線。

加速貶值 勝陰乾式死托

所以,面對2017年初兌匯潮殺到,人民銀行應該做的事情不是頂着人幣匯率不破七算,反而應讓匯價在年底加速下跌,為什麼呢?反正陰乾式死托着,居民也是會用盡配額,那為何不讓人幣匯價下跌更多,從而減弱人民兌換外匯的能力呢?如果我是周小川,1月第一個交易日我就會讓人民幣大幅貶值到,比方說7.5。當然,人民會蜂擁到銀行,排長龍兌換美元。我會容許人民瘋狂兌換兩三日,甚至在這段短時期讓人民幣進一步貶值,令第一天就用盡限額的人民有一種沾沾自喜的感覺。好了,到第四天,我就會出殺手鐧,把人民幣頂回去年收市中間價6.94。這樣做有什麼好處?就是在不損耗更多美元的情况下(為何不會損耗?因為頭三天無論人行頂不頂匯價,都是有許多人會盡用限額)要令首三天換盡限額的居民呻笨:「早知不用盡限額啦!現在蝕底了!」讓後來的兌匯者有警惕。只有消滅「早換有着數」的預期,才能減低外匯流失壓力。不斷燃燒外匯儲備令人民幣陰乾式下跌,可說是最差利用外儲的方法。

消滅「早換有着數」預期

所以,余永定言論﹕「面對匯率貶值,盡可能不要干預外匯市場,讓匯率該貶到哪就貶到哪……不要干預的話,我們還保留着充足的彈藥,如果需要的話我們可以動用這種彈藥,維持中國經濟的穩定」,有其道理。至於如果中央真的採用他的建議,讓人民幣一貶貶個夠,貶到什麼位才「夠皮」,余委員對人民幣是頗有信心的。可惜,至少在2016年,人民銀行還是不斷燃燒有限的美元儲備來頂住匯價而罔顧外匯儲備跌穿信心底線的風險。但預期2017年,中央會加強外匯儲備下跌的措施,其一方法,會是減少在港上市中資股的派息,所以我對今年2月至3月中資股的業績公布,不敢抱太大的期望。

■最新一集「投資.王道」

香港奧國經濟學院院長王弼會在每周主持的《明報》財經節目「投資.王道」,以專業投資者角度分析經濟和股市市况,欲收看最新一集內容,可登入:link.mingpao.com/48718.htm

香港奧國經濟學院院長 fb.com/buytillsuspension

[王弼 投資王道]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994&issue=2017010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1139

陳永傑:揀樓容易揀股難

1 : GS(14)@2017-04-10 23:32:11

【明報專訊】去年,本港住宅樓市與股市表現都是普普通通,如果是投資高手有機會跑贏大市,但普羅市民買樓,縱使不幸買到跑輸大市樓盤,損失也比較輕微。

買股票入錯貨,藍籌股的五大跌幅卻大過五,可謂慘烈非常!近日更有兩隻股票二三線股票狂瀉80%至90%,持貨股民傷亡慘重,如果股票碰上停牌就更乖乖不得了。

去年本港二手住宅樓市以中原城市領先指數計算,升幅為6.54%。港股恒生指數則只微升0.34%,簡單而言,樓市跑贏股市。就以去年本港主板十大升幅股票為例,升幅都以2多倍至約6倍,買中甚是和味。筆者看着這些上升的股票,只覺得不大認識,除非是股壇老兵,否則很難買得中。但投資不能只看贏不看輸,假如不幸買中十大下跌股票,跌幅往往是80%、90%,與化為烏有相差無幾。有些人會說買入藍籌股不會輸死,但去年五大跌幅藍籌股,幅度是24%至41%,損傷程度也非輕微。而五大上升藍籌股的升幅是19%至38%,升幅小過跌幅,從數字上看到股民又是輸多於贏。

買股跑輸樓 自住當交租

樓市無可否認比較沉悶,不及股票刺激。去年樓市儘管上升6.54%,樓市仍然有輸家。五大下跌樓盤之中,跌幅是4.3%至10.4%,買中逆市而跌的投資者當然不是味兒,不過,扣除自住供樓當交租或2%至3%租金回報之後,只是屬於皮外傷性質,不算大出血,尚可接受。儘管上升中的樓市有跌價樓盤,但也有升幅超過6.54%跑贏大市的樓盤,去年五大上升樓盤升幅是17.2%至24%,買中這些樓盤的業主可說是有「非經常項目收益」了。

中原地產亞太區住宅部總裁

[陳永傑]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970&issue=2017041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9881

財智語陸:新法規A股難受惠

1 : GS(14)@2017-06-10 12:21:45

中國證監會上周發佈《上市公司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干規定》,對A股的支持十分有限,A股在上周仍是受壓。新規定有助減少潛在的沽售壓力,有內地分析估計,如果沒有新規定,本月份將會有1,140億元(人民幣,下同)的資金可能會在市場套現,現在卻會減少至234億元。事實上,新規定的確可以延長了大股東和特定股東減持的周期,可是如果一家公司沒有實質的價值,又或者股價已高於原有價值,那麼就算短期沽壓減少,亦不代表投資者願意投資該股,同時由於政策沒有令需求增加,故亦不會為股價帶來上升的動力。從經濟學的角度分析,新規則只是令某些公司的股價下跌周期延長,又或者更直接的說法,是令某些股價出現泡沫的公司,其股價回到合理水平的周期延長了。與此同時,新規則似乎與近日內地金融系統去槓桿的政策,有點衝突。去槓桿會令需求下降,所以就算股市因為新規則而令「供應」減少,但在需求同時減少,甚至減幅較需求還要多的情況下,A股無法受惠於新規則而下跌,亦屬正常。更重要是受去槓桿影響最大的是債券市場,債市下跌令十年期國債收益率持續上升,亦代表上市公司在債市的融資成本顯著上升,但如今新規則又會令不少上市公司很難透過配股集資,最終只會令上市公司的財政情況轉壞,長遠而言對A股可能是壞事。



陳永陸獨立股評人本欄逢周一、三、五刊出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605/2004438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4554

細價股一周:殼股難分真與假

1 : GS(14)@2018-01-08 01:07:24

鎮科集團(859)大股東吳毅趕及聖誕前賣盤,內房三盛房地產斥資20億大額併購,每股作價2.42元,較停牌前溢價一成。鎮科年初公佈潛在賣盤,歷時一年,期間股價穩步上揚一倍。月中莊氏機構(367)出售其持有61%股東的勤達集團(1172),買方廣州基金國際是由中國國有企業廣州產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間接全資擁有,消息刺激股價見8年新高。今年殼股買賣宗數創出新高。主板及創業板合計50單交易,數字較2015年及2016年更高。買方實力雄厚,出手闊綽,主板殼價企穩六至七億元,惟細價股表現冰火兩重天,情況類似股王騰訊(700)佔去今年恒指大部份升幅,小部份藍籌表現麻麻。走勢兩極,投資難度自然大增,而市面冒牌殼股充斥,普通散戶難以分清真假,一些爛殼易主機會低,股價不會有起色;另一堆假殼、妖殼被證監調查,連累股民一齊坐監;還有一批業務不足的真·空殼,被聯交所將軍導致股價大瀉。一不小心,難免中箭。今年進入倒數階段,餘下最後3個交易日,希望在明年。證監會持牌人,沒持以上股份梁杰文財技學人本欄逢周三刊出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71227/2025666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644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