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煤炭應急儲備不尷不尬

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249010&time=2011-04-16&cl=115&page=all

國家出錢出力,讓企業建立煤炭應急儲備基地的方式,能否真的解決電煤緊張問題,又能否持續
財新《新世紀》 記者 張伯玲

 

  國家煤炭應急儲備方案在經過多年討論後終於啟動,卻在實施的第一年,就遭遇了尷尬。

  每逢夏冬兩季,「跑煤」就成為許多電廠的第一要務,有些電廠的管理人員幾乎傾巢出動採購電煤。即使這樣,很多時候依然解決不了電煤緊張。為此,許多電廠,尤其是南方電廠多次上書,希望國家建立煤炭儲備機制,以緩解電煤的季節性瓶頸。

  2月24日,國家發改委在北京召開了國家煤炭應急儲備工作會議,部署了第一批國家煤炭儲備工作計劃,確定2011年第一批國家煤炭應急儲備計劃 為500萬噸,爭取在5月底完成第一批實物儲備。根據國家煤炭應急儲備方案(下稱方案),神華等10家大型煤炭、電力企業和秦皇島港、黃驊港、舟山港、廣 州港、武漢港、蕪湖港、徐州港、珠海港等8個港口企業,成為國家第一批應急煤炭儲備點。

  此方案主要由國家發改委經濟運行調節局、固定資產投資司與財政部經濟建設司牽頭,意在通過建立國家煤炭應急儲備,緩解高峰時的供需矛盾,同時預防各類天災或突發事件。

  「工作已經開始了,但是目前的儲備方式對於緩解高峰時期的電煤緊張僅僅是杯水車薪。」進入試點的一家南方電廠燃料部負責人在接受財新《新世紀》記者採訪時介紹說,「目前需要我們儲備的煤炭量僅夠用三天。」

  煤炭應急儲備計劃是否有助於緩和或解決電煤緊張,參與企業能否找到好的盈利模式,避免最後成為國家財政的長期包袱,這都是該計劃面臨的考驗。

補貼方案勝出

  早在2003年底,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就曾經建議國家盡快建立煤炭資源戰略儲備制度。由於技術不成熟,這一計劃遲遲未能實現。直到2008年,南方五省遭受突如其來的雨雪冰凍災害,造成煤荒問題集中爆發,相關部門加快了煤炭儲備體系的研究步伐。

  也是在2008年雪災過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主任錢平凡開始思考並著手研究煤炭儲備體系。2009年5月完成了草案,6月正式上報國務院。錢平凡專注於煤炭行業已有數十年。

  「當時研究煤炭儲備體系,國家發改委和煤炭運銷協會都參與了。」錢平凡接受財新《新世紀》記者採訪時表示。錢平凡提出的方案是:借助數字化配煤系統,實施供應鏈管理的煤炭儲備體系。在這套方案中,有兩點尤為重要:一是配煤,二是供應鏈管理。

  配煤,是將不同熱量的煤調配到一起,達到電廠所需要的不同熱量值再提供給電廠。而且,要保證儲備量在30天-60天,每天都要流動,保證煤質新鮮。供應鏈管理,是將煤電雙方的買賣關係變成由第三方進行服務,提供一個信息服務平台。

  「當時設想的煤炭儲備體系和目前出台的並不一樣。」錢平凡表示,配煤和供應鏈管理都能增加煤炭儲備基地的附加值,有很好的盈利性,因此無需國家 投資,可以是完全的市場行為。「從目前出台的方案看,儲備基地僅僅承擔了簡單的煤炭進出,是一個中轉站。雖然可以實現戰略儲備的功能,但增加了運行成本, 也很難形成盈利。」

  為了彌補企業為戰略儲備增加的成本,現在的方案又明確表示,儲備點新建、改擴建所需資金,可從中央預算內投資中安排投資補助;對煤炭應急儲備貸款給予利息補貼,對場地佔用費和保管費給予定額補貼。

  「在我們對各個儲備點進行調研,和企業溝通後,補貼的具體方式才會出台。」國家發改委經濟運行局能源處一位調研員透露,調研正在進行。「重點圍 繞煤炭承儲能力、儲煤成本、承儲時限和儲存發生的費用,以及港口改擴建需要的資金。考察形成的費用數據將作為補貼應急儲煤企業的參考依據。」

  對於補貼的原因,上述調研員解釋稱,目前出台的方案是一個動態儲備的過程,允許買進賣出,但由於每個參與企業首要任務還是要保證國家規定的煤炭數量。「在緊急情況發生時,國家可以優先採購,而且價格可能低於市場價格,這樣會給企業造成一定損失,所以需要補貼。」

  上述調研員也坦承,其實目前政府對於煤炭應急儲備如何操作的規劃,還未成熟,「因此先公佈第一批,數量並不大。等第一批運作成熟了,再公佈第二批和第三批。現在第二批、第三批的試點已經確定。」

  在錢平凡看來,目前公佈的試點地方中,並不是都需要進入國家級煤炭應急儲備。「比如,像廣州港和珠海港完全可以由廣東省政府資金考慮投資建設,國家沒必要增加負擔。」

  在國家煤炭應急儲備方案公佈前,許多地方省份就已經開始著手建立煤炭儲備基地。

  北京、山西、山東、湖北、江蘇、安徽、遼寧等地,紛紛提出了建設煤炭戰略儲備基地的規劃,部分煤炭儲備基地項目已開工建設和投入運營。比如,自 2008年以來,山東規劃建設了龍口等四個煤炭應急儲備基地。去年底中電投河南分公司也與河南三門峽市政府簽訂了合作框架協議,計劃投資50億元,在三門 峽建設千萬噸級煤炭儲備基地。

企業能盈利嗎

  目前煤炭應急儲備基地由政府主導建設,但在中國煤炭運銷協會研究員李朝林看來,因為最終參與儲備的主體是企業,「因此這個煤炭儲備能否順利進行,最主要還是看它是否給企業帶來方便和利益。」

  其實,進行煤炭儲備實現盈利不難。沒有進入此次試點名單中的曹妃甸數字化煤炭儲備基地就受到許多企業的歡迎。

  曹妃甸煤炭基地由開灤集團牽頭建設,包括唐山曹妃甸港、大唐國際等11家企業參與,總投資27.1億元,建成後可達到每年煤炭流通量5000萬噸、動態庫存416萬噸的能力。它的運營模式類似於錢平凡提出的數字化配煤系統。

  「參與曹妃甸的企業不僅有煤炭企業,還有港口、電廠、物流企業、煤炭貿易企業等。」開灤集團副總經理李敏表示,曹妃甸煤炭儲備基地在實現煤炭儲備的同時,配套建設數字化配煤基地;另一方面,通過整合區域內上下游煤炭物流資源和市場,降低成本。

  李敏舉例說,一般煤炭銷售從港口到客戶有許多環節,層層加碼,價格就起來了。比如,一噸煤出港口僅要360元,到了上海電廠變成1200元。「如果我們把這些中間環節的服務整合,客戶能以低價獲得煤,我們也可以賺取中間服務費。這是一個盈利點。」

  在錢平凡看來,煤炭儲備基地必須具備發展能力,長期依賴補貼不是、也不可能成為理想發展模式。

  一家證券公司的資深煤炭分析師認為,目前單純依靠某個企業儲備,很難獲得盈利,因為煤炭儲存成本較高。

  煤炭極易風化、變質,甚至自燃,加上堆放室外佔地大,又容易造成環境污染,因此煤炭儲備在技術上難度很大。煤炭露天存放時間越長,儲存成本也越高,煤炭本身的價值則越低。按照儲存三個月來計算,煤炭平均熱值損耗達到1%-2%。

  「目前參與試點的企業可以通過『儲備+物流』的形式,尤其是其中的煤炭和港口企業,或許可以增加物流方面的附加值。」上述分析師認為。

  國家應急煤炭儲備點之一的珠海港(000507.SZ),就與神華集團、粵電集團合資成立了神華粵電珠海港煤炭碼頭有限公司(下稱合資公司), 其中神華集團持股40%、粵電集團和珠海港股份分別持股30%。合資公司總投資43億元,將在高欄港建設華南最大的煤炭儲運集散中心,

  招商證券分析師姚俊在分析報告中稱,合資公司達產後一年可產生的淨利潤在7700萬元左右;即收費16元/噸,可獲得2元/噸左右的淨利潤,淨利潤率約12%。

  神華集團煤炭銷售中心一位經理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在珠海投資後,神華不僅僅進行煤炭儲備,還將做運輸和配煤、銷售等業務。「對我們來說, 這可以延伸銷售半徑。我們不僅僅銷往廣東,還可以利用珠海港向廣西、湖南這個方向進行配送;至於實際投資回報如何還需要看實施情況。」

  合作的不僅僅有神華集團和珠海港,同樣進入第一批試點的淮南礦業和蕪湖港本就是一家。淮南礦業一位副總經理透露,淮南礦業是蕪湖港(600575.SH)的控股股東,他比較看好煤炭應急儲備。

  上述副總稱,儲備試點公佈之前,淮南礦業就已經對蕪湖港的裕溪口進行了投資改造,「投資時不會增加很多,但肯定考慮到了盈利,目前僅僅是把改造好的蕪湖港作為一個煤炭應急儲備點而已。」

  蕪湖港項目改造的一期項目總投資6.68億元,主要對煤炭進出口等相關設備和設施進行擴能和改造以及建設煤炭堆存、粗、精配及相關配套設施。 「目前工程部分投入使用,有配煤功能,可以提高附加值;另外我們之前就預計每年有一定中轉量,國家應急儲備分配的數量僅佔很小比例。」上述副總分析。

  從目前財新《新世紀》記者獲得的信息,中煤集團在和廣州港合作;武漢港也和中平能化開展合作。「我們不久前和廣州港就儲備的地點以及運作的方式 進行了溝通。至於投資廣州港,目前還未考慮。」中煤集團華南銷售公司業務部一位負責人接受財新《新世紀》記者採訪時透露,目前廣州港已經確定在新沙港和西 基港兩個作業區進行儲備。

  對於是否會投資廣州港的應急儲備試點,上述負責人表示,需要看看再說。「目前還不知道如何盈利,看看其他家成熟做法後再定。」

難解煤電之爭

  最歡迎國家建立煤炭應急儲備基地的是電力企業,但500萬噸的規模被認為太小。一些受訪的電力企業人士認為,煤炭儲備體系不僅能穩定煤炭供應,平抑煤炭價格,還有助於減少煤炭安全事故的發生。因為煤炭價格平穩後,煤企就無需為暴利拚命挖煤了。

  「煤礦事故、煤企囤煤等因素,都可能導致電煤供應緊缺,電企因此受制於煤礦。如果有穩定的戰略煤炭儲備,就可避免這些問題。」五大電力集團一位高層向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設想的煤炭應急儲備規模「應該不低於5000萬噸」。

  然而,目前第一批試點只有500萬噸,是這家電力公司期望值的十分之一。

  上述高層表示,「儲存量太小。一般電力企業的儲存量達到一週才能緩解電煤緊張。目前的規模,僅僅在三天左右。」

  在他看來,應急儲備試點應該多增加一些電廠,如果有更多的火電廠能多儲存一點,總量絕不會低於500萬噸。「因為煤價一直很高,所以電廠都不願意多儲存煤。儲存佔用資金太大。現在有補貼,電廠多儲存,可以緩解電煤緊張壓力。」

  另外,進入應急儲備試點的另一個好處是能夠獲得鐵路運力,這對電廠來說是一大利好。鐵路運力一直偏緊,是導致電煤緊張的一大瓶頸。多年來,中國 煤炭產運需銜接工作的重點一直是鐵路運力配置。電力是煤炭的最大用戶,在2010年的總運量中佔比超過80%。但越是電煤緊張的時候,鐵路運力也越緊張, 很多電力企業為請到一個車皮,都不得不四處「求爺爺告奶奶」。

  對於上述發改委官員提出日後還會推出第二批、第三批試點,業內人士普遍並不看好。

  國家發改委研究中心的錢平凡表示,目前預計第三批出來後,儲存量也只有2000萬-3000萬噸。「收儲量應指向1億噸。」他認為。

  持同樣觀點的還有中國煤炭運銷協會顧問武承厚。他認為,中國煤炭年消費量已達30億噸以上,儲備數量應達到一年總流通量的10%,起碼2億-3億噸才能平抑價格。

  即使通過加大規模能夠平抑價格,在李朝林看來也很難解決電煤矛盾。

  「目前的煤電之爭,雖然反映在市場上的現象是煤炭供應短缺,但其實中國的煤炭供應相對來講還是比較充足的。煤電之爭的主要問題出在電煤價格管制令煤企和電企無法在價格上達成統一,這是個體制問題,市場調節它的能力有限。」李朝林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1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