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香港的大學是為刮人民幣而立! 朱泙漫屠龍記

http://johnchrysostom.blogspot.hk/2013/08/blog-post_25.html
The establishment of a university in HK would appeal to the new generation of Chinese across the border. More significantly advance British influence and rank as an 『Imperial Asset'. – China Mail (December 1905)

盧吉勛爵(Sir Frederick John Lugard,香港一般稱為盧押)是二十世紀初英國最偉大的海外殖民地封疆大吏之一,曾於1907年7月至1912年3月任職香港總督,盧吉勛爵任職香港總督最重要的建樹是籌建香港大學。筆者且借當年香港大學籌建的歷史反思香港之於中國乃至世界有何地緣政治的意義。
根據前香港歷史博物館總館長丁新豹博士於2011年3月5日在香港大學的講座《為中國而立?為香港而立?香港大學創立百年反思》中指出,香港總督盧吉當年籌建香港大學的最初目的本來是《為中國而立》:「⋯他(盧吉)指出中國的覺醒為英國提供互利機會。因此擬設立一所大學,不單為香港,也為中國而立⋯通過教育向中國及華人宣揚英國文化藉以增強英國在遠東 - 尤其是幅員廣大,人口眾多的中國的影響力,是他這個帝國使者義不容辭的事。⋯」對於大英帝國來說,一個穩定的滿清政府最符合帝國的利益,因為其龐大的人口為帝國提供一個利潤豐富的市場。因此香港大學的基本任務是替帝國培育技術人材在滿清統治下的中國替英商開拓市場。其中英廷更下達了指導思想不許香港大學教授人文學科以傳播英國民主制度和思想予低等而思想未開發的中國人以免其顛覆滿清政權:

「⋯The study of the philosophic theories of the West, of political economy, and of Western History with its outstanding examples of the emancipation of the people from oppressive control, are all apt to fire the immature imagination of imaginative races, and to impel them to conclusions destructive alike of the family influence on which the social system is so largely based, and of all constituted authority⋯」

當年籌措經費最力的其實包括滿清政府和香港的華商。當年粵督張函致司道會商籌助香港大學校經費時曾如此說:「⋯我國派遣學生出洋。留東洋者。一人歲需學費數百元。留西洋者,一人歲需學費數仟元加以往返川費。為數猶屬不貲。各省財力。同此支絀。深恐難乎為繼。若改留學香港。所省何啻倍蓰。⋯」一所掛名以英語為教學語言的學店猶如今天所謂的中歐商學院之類的External Programme原來都只是一個省錢的折衷方案矣!

以昔日大英帝國和滿清的關係,再回顧今天中美的政局,大家便不難想像米帝和共匪的共同利益比雙方的矛盾大得多。有不少陰謀論者皆認為米帝眾多小動作的目的是顛覆共匪的政權,但筆者更相信中國作為世界工廠,其龐大市場和所擁有的美元儲備,令米帝骨子裡更喜歡一個由共匪統治的邪惡但穩定政權多於一個動盪而被鄰邦入侵的社會。
筆者好研究歷史政局是源於尋找投資機會的動機,但對於一些涉及政治上價值判斷(Normative Judgment)一直嗤以之鼻。流水不腐,世界上任何一個商業或金融中心必須依賴一個龐大的腹地去托起,而非一些虛無飄渺的仁義道德。日前筆者拙文《朱氏M型樓市》引起了博友暘明兄和匿名兄的討論,其中涉及來自強國人到香港留學的住宿問題。這些問題對於一些有政治抱負的政客而言固然是另一個上街抽水的機會,但對於筆者來說本人更有興趣研究其背後的商機。正如《九十後投資記》博客RkwC兄在事頭婆專做留學生盤也可以有一番天地。
無獨有偶,日前筆者亦留意到一些在大學附近鐵路沿線的學生盤迴報亦不俗。以實際成交個案所示,一個三球(即三百萬,個別尚有少於三球)的盤月租港幣10,500元,年租值有4.20%而優於大市。由於缺乏入息證明,強國留學生一般會預付半年租金。可能由於開學在即,當天便有數個操北方口音的小夥子經紀行查詢租盤。
上街無謂,刮水最實際!一百年前香港總督盧吉勛爵已經清楚確定香港大學的市場定位是為刮人民幣而立,那麼醒目的你應該知道如何選擇了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233

王思聰的三十而立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1226/166646.shtml

王思聰的三十而立
華商韜略 華商韜略

王思聰的三十而立

一個公眾人物的畫像不僅是他本人的影子,也映照了社會的心理狀態。

來源 | 華商韜略(ID:hstl8888)

作者丨孔令娟

2018年,萬達30年;元旦後第三天,王思聰30歲。

過去幾年,他要麽去三亞,要麽包下馬爾代夫的小島,帶著呼啦啦的一眾人等,豪擲千金為自己慶生。30歲的他會像往年那樣大張旗鼓,還是偃旗息鼓呢?

幾年前,王健林被問到人生最大的失敗是什麽,他回答:“工作太忙了,陪家人的時間太少。所以孩子跟媽媽比跟我更親一些。”

王思聰自己也說:“我的父親對我確實特別寬容,除去老來得子(其實34歲根本不算老),這中間難免有些內疚之情,我算是父母創業的犧牲品。”

王思聰30年前出生的時候,王健林還是一名從部隊轉業的公務員——大連市西崗區政府辦公室主任。兒子出生後不久,他就遇到一個冒險的機遇。

當時西崗區住宅開發公司欠債149萬元,公司瀕臨破產。西崗區政府為了甩掉這個爛攤子,領導表態:誰有本事把這個公司接了,把貸款還了,公司就給誰。除了不安於現狀的王健林,沒人敢接盤。於是他成了公司總經理,這就是萬達的前身。

從此,王健林一心撲在事業上,不知疲倦、野心勃勃的他差不多一年工作365天。兒子從五歲起,就由母親陪著到國外念書。

2

▲小時候太可愛了

王思聰小學念的是新加坡富人區的一所普通公立學校,但是中學就進入了英國最古老、世界聞名的寄宿制貴族男校——溫徹斯特公學。霍啟剛也曾就讀於該校。

初到英國時,人生地不熟的王思聰只能通過海外中文論壇與華人留學生聊天來排遣寂寞,他甚至還找過字幕組的翻譯工作。正是因為在家上網時間多,他漸漸迷上了遊戲。

之後,王思聰就讀於倫敦大學學院哲學系。該校是英國最古老的大學之一,出過32個諾貝爾獎得主,甘地、泰戈爾、伊藤博文都是他的校友,現在QS世界大學排名第七。

所以,王思聰最氣別人說他是靠錢畢業的:“老子學習那麽努力,成績特別好,居然說我的文憑是買的!”

多年後,王健林對於讓兒子從小留學有些後悔,“讓他在國內讀完初中或高中,再把他送到國外去,這樣更合適。”

但是王思聰自己卻很慶幸一早就放養的生活,“我覺得要是十二三歲之後再出國的話,就沒有什麽意義了,特別是成年之後。思想已經固化了,被中國的應試教育在思維上給壓縮成這麽一個狀態了。”

怎麽一個狀態?在BBC的《中國式教育》里,李老師對英國學生說:“你們在課堂上亂講話,我眼睛瞪你們,你們一點都不收斂。中國學生不這樣,我在中國的課堂上瞪我的學生,他們立馬就老實了,他們明白我的意思。”

王思聰總結自己留學的最大收獲是思維模式,“有自己的自主判斷能力,並且能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

王健林說,兒子在叛逆期挑戰他的權威,“我說什麽話他都不聽,不服我,覺得我沒什麽了不起的,英語也不會講,啥啥也不懂。”

回國後,王思聰更是把他的敢於表達帶到網絡上,在網紅的道路上一發不可收拾。他說,只要不做犯法的事情,剩下都是他的自由。

父母的性格都會在孩子身上或多或少地顯現。王健林雖然出生在四川,但行事作風卻更像他後來長期生活的大東北:敢幹敢為,也敢說,喜歡大場面、喜歡幹大事,順風時有些醉狂,逆風時斷舍離也不低頭。

所以,他們父子都是高調之人。不同的是,王健林喜歡展現自己的霸氣,而學過哲學,對自己智商有些自負的王思聰則擅長炮轟別人,甚至拆自己老爸的臺。雖然他自詡只是一個出名網友的調侃,但卻給對方帶來不少煩惱。

3

不過細數又會發現,王思聰諷刺挖苦過的人,無論是名仕名流,還是娛樂明星,都是在有點“群眾基礎”上的表達,他把自己塑造成一個有錢的屌絲,把分寸拿捏得非常準確,既沒給自身和萬達造成負面影響,又塑造了一個“敢怒敢言真性情”的形象。

但當這種所謂的“群眾基礎”被應用到他自己身上的時候,當不諷刺兩句“首富”就不算“政治正確”的時候,當《王思聰消失的100天》和《王健林的滑鐵盧》這種惡意帖子到處瘋傳的時候,他沒有像對馮小剛那樣直接上手開撕,而是選擇了隱忍。什麽時候該說話,什麽時候該閉嘴,他比誰都清楚。

雖然選擇“深藏功與名”,但江湖上總有“為人低調的網紅小王”的傳說,總有熱心網友向大眾爆料。前幾天,他參加同學婚禮隨了30萬元份子,又引起一番“貧窮限制想象”的大討論。

人自古有窺視癖,“選擇做自己”,走了一條張揚之路的王思聰更是給普羅大眾一個圍觀財富的機會。當然,這其中既有艷羨者,又有仇富者。

一帆風順時,他被提及時都是鮮衣怒馬少年時、一夜看盡長安花;萬達股債雙殺後,他就變成了笑漸不聞聲漸消、舉杯消愁愁更愁,幹啥都尷尬的失意人,連100天沒發微博都成了“消失”。

不過,他過去已經足夠自黑與自嘲,不像父親那樣一本正經地高大上,因此這一次也沒有什麽人去往他頭上扣盤子、戴帽子。

無論何時何地,王思聰都繞不過一個“錢”字。雖然有時氣憤自己的努力被金錢所掩蓋,但是他也不諱言:“人要懂得利用自己的優勢,我的優勢就是有錢。”

另一個85後富二代、擁有千億身家的太平洋建設董事局主席嚴昊最近也因為總結自己的人生“生得好”三個字火了。他們說出的這個現實,和今年北京文科狀元坦言的“農村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學校,現在狀元都是家里又好又厲害的”殘酷事實一樣。

財富本身沒有好壞,但它釋放出來的魔力對個人和社會的影響卻威力巨大,每個人情願不情願,都或深或淺地陷在其中。

王思聰說,一直到十幾歲,他才意識到家里已經有錢了。就是從那個時候起,萬達開始進軍商業地產,2008年總部從大連搬到北京。

從英國回來後,由父親資助,王思聰成立了普思資本做投資。網傳王健林給了5億允許試錯20次,王思聰表示沒拿那麽多。

4

普思的英文名字“Prometheus”取自希臘語,是“先見之明”的意思,也是創造並為人類受罰的神明名字,中文直譯普羅米修斯,很符合王思聰學哲學出身的風格。中文名字“普”+“思”則無疑顯露了他的野心。

資本運作已經成了很多企業的生存之道,大企業大集團的形成無不借助資本的力量,實現資源整合、快速發展壯大。對王思聰來說,介入資本市場無疑是快速成長的捷徑:學習與中西方眾多企業家交流的方式方法,近距離地了解各行各業的商業模式,並學習企業家的成功之道。

網紅小王每天都會收到很多私信,女的想跟他生孩子,男的想跟他要投資:十億投資就差20萬了,啟動後將顛覆電商、改變人類消費格局,3年20倍回報率的革命性新概念項目……他2014年透露,一天私信里起碼有10個這種項目。不知道現在他還能不能收到這麽多?

還好,他錢多,但人不傻,普思資本也不以財務回報為最終驅動力,“我又不想上市,我也不想套現,可以慢慢選擇自己想要投的項目,可以不急著要投資回報,我又不靠公司賺錢吃飯。”

不求回報,但投資有道,普思資本反而獲利豐厚,目前已投資規模超過30億,自成立以來投資33次共計29個項目,多集中在A輪及之後。其中9家上市公司,還有2家被上市公司收購。

機會掃描和人脈介紹是普思資本獲取高質量項目的主要方式。王思聰和娛樂圈的那些事兒很受關註,其實他“和每個圈子都很近,和企業圈的人也很熟”。與他接觸過的人表示,王思聰思維縝密,談判技巧極高。

樂逗遊戲在納斯達克上市前,騰訊等其他資方不同意稀釋股份,王思聰和創始人陳湘宇談了整整一天,後者最終割讓了自己1.3%股份給普思。當然,他在萬達影視中也得到了回報。

興趣是最好的導師。對於電競的真愛,讓他從2011年開始就往這個領域里砸錢,甚至有人說中國電競行業是他一手“包養”大的。這些年,從組建IG俱樂部到成立ACE聯盟,從香蕉遊戲到熊貓TV,從自己運營到投資整個產業鏈,從一個無人理睬的行業到建起一個電競帝國,娛樂圈的“紀委書記”在這里變成“王校長”。

電競剛剛成為國際奧委會承認的運動項目。根據伽馬數據報告,去年中國電競用戶1.7億人,市場規模505億,同比增長34.7%。據測算,今年我國電競用戶將突破2億人,市場規模超過750億;預計未來三年,全國電競用戶將超5億,市場規模將超3000億。

王思聰帶火了一個產業,也讓巨頭資本看到風口紛紛介入,人力和運營成本這兩年都在迅速增長,中小俱樂部瀕臨倒閉,他也面臨著更大挑戰。

除了遊戲這樣的泛娛樂項目,普思的投資領域還有醫療健康、尖端科技、汽車交通、本地生活等等,甚至包括殯葬業,符合“積累經驗、多交朋友”的學習之道。

除了是普思資本的董事長,王思聰還是萬達集團董事、新飛凡電商董事、萬達電影股東,也是萬達上層公司大連合興的股東。以前,他這些職務只是掛名,不負責任何事務。風雨來了,他開始和父親攜手共渡難關。

王思聰是一個急脾氣,他和林更新打遊戲,在直播中破口大罵。還有一則軼事:萬達一高管向王思聰匯報工作,他只看了幾分鐘,就把材料狠狠扔到地上,毫不留情地斥責做的是垃圾。網絡上嘻哈娛樂的他,在工作中卻是嚴厲強悍,和父親一脈相承。

普思的投資方向和萬達的“輕資產”發展方向重合度越來越高。泛娛樂的文化項目自不必說,電影和遊戲本就是互通的,所以王思聰開始涉足影視,而萬達也進入了遊戲產業。此外,萬達商業、網絡科技、大健康產業,都能在普思投資中看到相關項目。

5

王健林之前說,未來接班的不一定是王思聰,還透露兒子對萬達的重資產不感興趣,也不願意像他那樣活得太辛苦。王思聰也說過,他還想趁年輕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情,還未到他考慮這一問題的時候,如果真到了那一天,首先要看自己是否有能力把萬達做得比一個職業經理人更好。

但現在他已經30歲,到了而立之年,再加這個多事之夏之秋,勢必能讓他們父子更能相互理解,變得勠力同心。普思的小試牛刀,本來就是為了他將來能在萬達大展拳腳做鍛煉、做準備。

王思聰是一個防備之心非常重的人,也不會輕易把萬達交到其他人手上。他曾提到老擔心母親林寧誤交損友、亂買東西,“我要是說她朋友騙她投資什麽的,她還不高興,我還得哄她好幾天……”

王思聰更擔心父親“被騙”,當時王健林花重金招募了一批高管要讓萬達擁抱互聯網和電商,但他認為這些人都是沖著王家的錢來的。後來,飛凡幾番換將,但業績卻越來越慘淡,這對王健林來說,多少有點不聽兒子言,吃虧在眼前的意思。

也許,王健林不擔心兒子的經營管理能力,但對他的政治情商則是心里沒譜。即使他這個每天都要閱讀黨政報刊、研究政策方針的老司機,也有一不小心的時候。何況於這個受西方教育長大的兒子呢?

在中國從商,要始終以高度敏感對待與政府相關的事務。所以當《王健林的滑鐵盧》稱萬達阻撓“一帶一路”,與落馬官員有染時,王健林徹底怒了,發嚴正聲明,八條批駁、連番發問,並表示要追究作者法律責任。

“中國的政商關系這門學問應該比博士後還高,可惜高校沒有教這門課。”王健林說。萬達在大連這麽多年,更是敏感企業。從2012年起,王健林被限制出境的傳言就沒斷過。他把萬達的官商之道總結為:親近政府,遠離政治。“這句話的核心就是要走市場,搞自己的商業模式,但我也不贊成遠離政府,在中國我覺得遠離政府太假了。你不理政府不理黨,顯然太假了。”

所以他一直擔心王思聰不能理解好這個微妙的中國國情,“思聰比較小就送出去,受西方的教育比較多,對中國的人情世故、社會複雜程度缺乏深刻認識。他在中國,不能用西方學到的方式去做事。”

不過為人機警的王思聰一直都是知深淺的,他從來不在網上評論政治,“沒有辦法擺脫體制,除非你非常愚蠢,或者非常自信,要不然沒法在體制外取得成功。”

這次動蕩,他變得更成熟了。過去,他經常卷入網上爭議和沖突之中,“我和他有溝通,溝通的時候他答應不再這樣做了,但過幾天可能又做了。”這次他很聽父親的話,不僅一百多天沒發微博,重新發聲後也是隔三差五才發一條,內容也由原來的挑三揀四變成了平淡無奇。

再輕狂的少年也抵不過世事的變遷。

萬達已經割肉加速轉向“輕資產”。但是不甘低頭、喜歡做大事的王健林最近又宣布了一個“小目標”,力爭10年內將萬達廣場發展到1000家左右。

且不說這代表平均每年要建76廣場的飛奔速度,到哪里獲得這麽多投資和土地,單說中國的城市,直轄市、省會、地級市、縣級市加在一起才六百多個,恐怕一些萬達廣場還要建到縣城里去。

因為要跨越十年,這些難題不僅是王健林的,也會是他接班人的,如果是王思聰,他會如何抉擇和實施呢?

“什麽是成功?對我來說,就是想幹什麽就幹什麽。”股債雙殺一日就從千人傳頌到萬人唱衰,從網紅到失聲,2017對王思聰來說,不是成功的一年。

沒有人一出生就能站在跑道終點直接贏得比賽,總是要向前走或者向後退,所以只是每個人的起點不一樣,終點也可能不在一處。販夫走卒有販夫走卒的煩惱,達官貴人有達官貴人的紛擾。

奔走的時候,人會呈現出多樣性,但投射在社會上,就只有簡單的一面,達到兩面的時候就產生了矛盾,人們會主動選擇自己想接受的那一面,忽略另一面。

一直宣稱自己是不婚主義的王思聰,卻被稱作“國民老公”。所以一個公眾人物的人設、畫像不僅是他本人的影子,也映照了社會的心理狀態。

2012年感恩節,王思聰在微博上說:“感謝上帝在我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幫我選了個‘簡單’模式”。

可是人生的路還長,不到終點不能知道結果。何況於上帝是喜怒無常的,讓人好時發發慈悲;看人不順眼,也有很多心思,例如巴別塔的倒掉。

經歷了大起大落的2017,隨心所欲的青春逝去,王思聰再也不能說人生“簡單”了。

王思聰 王健林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757

王思聰的三十而立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1226/166646.shtml

王思聰的三十而立
華商韜略 華商韜略

王思聰的三十而立

一個公眾人物的畫像不僅是他本人的影子,也映照了社會的心理狀態。

來源 | 華商韜略(ID:hstl8888)

作者丨孔令娟

2018年,萬達30年;元旦後第三天,王思聰30歲。

過去幾年,他要麽去三亞,要麽包下馬爾代夫的小島,帶著呼啦啦的一眾人等,豪擲千金為自己慶生。30歲的他會像往年那樣大張旗鼓,還是偃旗息鼓呢?

幾年前,王健林被問到人生最大的失敗是什麽,他回答:“工作太忙了,陪家人的時間太少。所以孩子跟媽媽比跟我更親一些。”

王思聰自己也說:“我的父親對我確實特別寬容,除去老來得子(其實34歲根本不算老),這中間難免有些內疚之情,我算是父母創業的犧牲品。”

王思聰30年前出生的時候,王健林還是一名從部隊轉業的公務員——大連市西崗區政府辦公室主任。兒子出生後不久,他就遇到一個冒險的機遇。

當時西崗區住宅開發公司欠債149萬元,公司瀕臨破產。西崗區政府為了甩掉這個爛攤子,領導表態:誰有本事把這個公司接了,把貸款還了,公司就給誰。除了不安於現狀的王健林,沒人敢接盤。於是他成了公司總經理,這就是萬達的前身。

從此,王健林一心撲在事業上,不知疲倦、野心勃勃的他差不多一年工作365天。兒子從五歲起,就由母親陪著到國外念書。

2

▲小時候太可愛了

王思聰小學念的是新加坡富人區的一所普通公立學校,但是中學就進入了英國最古老、世界聞名的寄宿制貴族男校——溫徹斯特公學。霍啟剛也曾就讀於該校。

初到英國時,人生地不熟的王思聰只能通過海外中文論壇與華人留學生聊天來排遣寂寞,他甚至還找過字幕組的翻譯工作。正是因為在家上網時間多,他漸漸迷上了遊戲。

之後,王思聰就讀於倫敦大學學院哲學系。該校是英國最古老的大學之一,出過32個諾貝爾獎得主,甘地、泰戈爾、伊藤博文都是他的校友,現在QS世界大學排名第七。

所以,王思聰最氣別人說他是靠錢畢業的:“老子學習那麽努力,成績特別好,居然說我的文憑是買的!”

多年後,王健林對於讓兒子從小留學有些後悔,“讓他在國內讀完初中或高中,再把他送到國外去,這樣更合適。”

但是王思聰自己卻很慶幸一早就放養的生活,“我覺得要是十二三歲之後再出國的話,就沒有什麽意義了,特別是成年之後。思想已經固化了,被中國的應試教育在思維上給壓縮成這麽一個狀態了。”

怎麽一個狀態?在BBC的《中國式教育》里,李老師對英國學生說:“你們在課堂上亂講話,我眼睛瞪你們,你們一點都不收斂。中國學生不這樣,我在中國的課堂上瞪我的學生,他們立馬就老實了,他們明白我的意思。”

王思聰總結自己留學的最大收獲是思維模式,“有自己的自主判斷能力,並且能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

王健林說,兒子在叛逆期挑戰他的權威,“我說什麽話他都不聽,不服我,覺得我沒什麽了不起的,英語也不會講,啥啥也不懂。”

回國後,王思聰更是把他的敢於表達帶到網絡上,在網紅的道路上一發不可收拾。他說,只要不做犯法的事情,剩下都是他的自由。

父母的性格都會在孩子身上或多或少地顯現。王健林雖然出生在四川,但行事作風卻更像他後來長期生活的大東北:敢幹敢為,也敢說,喜歡大場面、喜歡幹大事,順風時有些醉狂,逆風時斷舍離也不低頭。

所以,他們父子都是高調之人。不同的是,王健林喜歡展現自己的霸氣,而學過哲學,對自己智商有些自負的王思聰則擅長炮轟別人,甚至拆自己老爸的臺。雖然他自詡只是一個出名網友的調侃,但卻給對方帶來不少煩惱。

3

不過細數又會發現,王思聰諷刺挖苦過的人,無論是名仕名流,還是娛樂明星,都是在有點“群眾基礎”上的表達,他把自己塑造成一個有錢的屌絲,把分寸拿捏得非常準確,既沒給自身和萬達造成負面影響,又塑造了一個“敢怒敢言真性情”的形象。

但當這種所謂的“群眾基礎”被應用到他自己身上的時候,當不諷刺兩句“首富”就不算“政治正確”的時候,當《王思聰消失的100天》和《王健林的滑鐵盧》這種惡意帖子到處瘋傳的時候,他沒有像對馮小剛那樣直接上手開撕,而是選擇了隱忍。什麽時候該說話,什麽時候該閉嘴,他比誰都清楚。

雖然選擇“深藏功與名”,但江湖上總有“為人低調的網紅小王”的傳說,總有熱心網友向大眾爆料。前幾天,他參加同學婚禮隨了30萬元份子,又引起一番“貧窮限制想象”的大討論。

人自古有窺視癖,“選擇做自己”,走了一條張揚之路的王思聰更是給普羅大眾一個圍觀財富的機會。當然,這其中既有艷羨者,又有仇富者。

一帆風順時,他被提及時都是鮮衣怒馬少年時、一夜看盡長安花;萬達股債雙殺後,他就變成了笑漸不聞聲漸消、舉杯消愁愁更愁,幹啥都尷尬的失意人,連100天沒發微博都成了“消失”。

不過,他過去已經足夠自黑與自嘲,不像父親那樣一本正經地高大上,因此這一次也沒有什麽人去往他頭上扣盤子、戴帽子。

無論何時何地,王思聰都繞不過一個“錢”字。雖然有時氣憤自己的努力被金錢所掩蓋,但是他也不諱言:“人要懂得利用自己的優勢,我的優勢就是有錢。”

另一個85後富二代、擁有千億身家的太平洋建設董事局主席嚴昊最近也因為總結自己的人生“生得好”三個字火了。他們說出的這個現實,和今年北京文科狀元坦言的“農村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學校,現在狀元都是家里又好又厲害的”殘酷事實一樣。

財富本身沒有好壞,但它釋放出來的魔力對個人和社會的影響卻威力巨大,每個人情願不情願,都或深或淺地陷在其中。

王思聰說,一直到十幾歲,他才意識到家里已經有錢了。就是從那個時候起,萬達開始進軍商業地產,2008年總部從大連搬到北京。

從英國回來後,由父親資助,王思聰成立了普思資本做投資。網傳王健林給了5億允許試錯20次,王思聰表示沒拿那麽多。

4

普思的英文名字“Prometheus”取自希臘語,是“先見之明”的意思,也是創造並為人類受罰的神明名字,中文直譯普羅米修斯,很符合王思聰學哲學出身的風格。中文名字“普”+“思”則無疑顯露了他的野心。

資本運作已經成了很多企業的生存之道,大企業大集團的形成無不借助資本的力量,實現資源整合、快速發展壯大。對王思聰來說,介入資本市場無疑是快速成長的捷徑:學習與中西方眾多企業家交流的方式方法,近距離地了解各行各業的商業模式,並學習企業家的成功之道。

網紅小王每天都會收到很多私信,女的想跟他生孩子,男的想跟他要投資:十億投資就差20萬了,啟動後將顛覆電商、改變人類消費格局,3年20倍回報率的革命性新概念項目……他2014年透露,一天私信里起碼有10個這種項目。不知道現在他還能不能收到這麽多?

還好,他錢多,但人不傻,普思資本也不以財務回報為最終驅動力,“我又不想上市,我也不想套現,可以慢慢選擇自己想要投的項目,可以不急著要投資回報,我又不靠公司賺錢吃飯。”

不求回報,但投資有道,普思資本反而獲利豐厚,目前已投資規模超過30億,自成立以來投資33次共計29個項目,多集中在A輪及之後。其中9家上市公司,還有2家被上市公司收購。

機會掃描和人脈介紹是普思資本獲取高質量項目的主要方式。王思聰和娛樂圈的那些事兒很受關註,其實他“和每個圈子都很近,和企業圈的人也很熟”。與他接觸過的人表示,王思聰思維縝密,談判技巧極高。

樂逗遊戲在納斯達克上市前,騰訊等其他資方不同意稀釋股份,王思聰和創始人陳湘宇談了整整一天,後者最終割讓了自己1.3%股份給普思。當然,他在萬達影視中也得到了回報。

興趣是最好的導師。對於電競的真愛,讓他從2011年開始就往這個領域里砸錢,甚至有人說中國電競行業是他一手“包養”大的。這些年,從組建IG俱樂部到成立ACE聯盟,從香蕉遊戲到熊貓TV,從自己運營到投資整個產業鏈,從一個無人理睬的行業到建起一個電競帝國,娛樂圈的“紀委書記”在這里變成“王校長”。

電競剛剛成為國際奧委會承認的運動項目。根據伽馬數據報告,去年中國電競用戶1.7億人,市場規模505億,同比增長34.7%。據測算,今年我國電競用戶將突破2億人,市場規模超過750億;預計未來三年,全國電競用戶將超5億,市場規模將超3000億。

王思聰帶火了一個產業,也讓巨頭資本看到風口紛紛介入,人力和運營成本這兩年都在迅速增長,中小俱樂部瀕臨倒閉,他也面臨著更大挑戰。

除了遊戲這樣的泛娛樂項目,普思的投資領域還有醫療健康、尖端科技、汽車交通、本地生活等等,甚至包括殯葬業,符合“積累經驗、多交朋友”的學習之道。

除了是普思資本的董事長,王思聰還是萬達集團董事、新飛凡電商董事、萬達電影股東,也是萬達上層公司大連合興的股東。以前,他這些職務只是掛名,不負責任何事務。風雨來了,他開始和父親攜手共渡難關。

王思聰是一個急脾氣,他和林更新打遊戲,在直播中破口大罵。還有一則軼事:萬達一高管向王思聰匯報工作,他只看了幾分鐘,就把材料狠狠扔到地上,毫不留情地斥責做的是垃圾。網絡上嘻哈娛樂的他,在工作中卻是嚴厲強悍,和父親一脈相承。

普思的投資方向和萬達的“輕資產”發展方向重合度越來越高。泛娛樂的文化項目自不必說,電影和遊戲本就是互通的,所以王思聰開始涉足影視,而萬達也進入了遊戲產業。此外,萬達商業、網絡科技、大健康產業,都能在普思投資中看到相關項目。

5

王健林之前說,未來接班的不一定是王思聰,還透露兒子對萬達的重資產不感興趣,也不願意像他那樣活得太辛苦。王思聰也說過,他還想趁年輕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情,還未到他考慮這一問題的時候,如果真到了那一天,首先要看自己是否有能力把萬達做得比一個職業經理人更好。

但現在他已經30歲,到了而立之年,再加這個多事之夏之秋,勢必能讓他們父子更能相互理解,變得勠力同心。普思的小試牛刀,本來就是為了他將來能在萬達大展拳腳做鍛煉、做準備。

王思聰是一個防備之心非常重的人,也不會輕易把萬達交到其他人手上。他曾提到老擔心母親林寧誤交損友、亂買東西,“我要是說她朋友騙她投資什麽的,她還不高興,我還得哄她好幾天……”

王思聰更擔心父親“被騙”,當時王健林花重金招募了一批高管要讓萬達擁抱互聯網和電商,但他認為這些人都是沖著王家的錢來的。後來,飛凡幾番換將,但業績卻越來越慘淡,這對王健林來說,多少有點不聽兒子言,吃虧在眼前的意思。

也許,王健林不擔心兒子的經營管理能力,但對他的政治情商則是心里沒譜。即使他這個每天都要閱讀黨政報刊、研究政策方針的老司機,也有一不小心的時候。何況於這個受西方教育長大的兒子呢?

在中國從商,要始終以高度敏感對待與政府相關的事務。所以當《王健林的滑鐵盧》稱萬達阻撓“一帶一路”,與落馬官員有染時,王健林徹底怒了,發嚴正聲明,八條批駁、連番發問,並表示要追究作者法律責任。

“中國的政商關系這門學問應該比博士後還高,可惜高校沒有教這門課。”王健林說。萬達在大連這麽多年,更是敏感企業。從2012年起,王健林被限制出境的傳言就沒斷過。他把萬達的官商之道總結為:親近政府,遠離政治。“這句話的核心就是要走市場,搞自己的商業模式,但我也不贊成遠離政府,在中國我覺得遠離政府太假了。你不理政府不理黨,顯然太假了。”

所以他一直擔心王思聰不能理解好這個微妙的中國國情,“思聰比較小就送出去,受西方的教育比較多,對中國的人情世故、社會複雜程度缺乏深刻認識。他在中國,不能用西方學到的方式去做事。”

不過為人機警的王思聰一直都是知深淺的,他從來不在網上評論政治,“沒有辦法擺脫體制,除非你非常愚蠢,或者非常自信,要不然沒法在體制外取得成功。”

這次動蕩,他變得更成熟了。過去,他經常卷入網上爭議和沖突之中,“我和他有溝通,溝通的時候他答應不再這樣做了,但過幾天可能又做了。”這次他很聽父親的話,不僅一百多天沒發微博,重新發聲後也是隔三差五才發一條,內容也由原來的挑三揀四變成了平淡無奇。

再輕狂的少年也抵不過世事的變遷。

萬達已經割肉加速轉向“輕資產”。但是不甘低頭、喜歡做大事的王健林最近又宣布了一個“小目標”,力爭10年內將萬達廣場發展到1000家左右。

且不說這代表平均每年要建76廣場的飛奔速度,到哪里獲得這麽多投資和土地,單說中國的城市,直轄市、省會、地級市、縣級市加在一起才六百多個,恐怕一些萬達廣場還要建到縣城里去。

因為要跨越十年,這些難題不僅是王健林的,也會是他接班人的,如果是王思聰,他會如何抉擇和實施呢?

“什麽是成功?對我來說,就是想幹什麽就幹什麽。”股債雙殺一日就從千人傳頌到萬人唱衰,從網紅到失聲,2017對王思聰來說,不是成功的一年。

沒有人一出生就能站在跑道終點直接贏得比賽,總是要向前走或者向後退,所以只是每個人的起點不一樣,終點也可能不在一處。販夫走卒有販夫走卒的煩惱,達官貴人有達官貴人的紛擾。

奔走的時候,人會呈現出多樣性,但投射在社會上,就只有簡單的一面,達到兩面的時候就產生了矛盾,人們會主動選擇自己想接受的那一面,忽略另一面。

一直宣稱自己是不婚主義的王思聰,卻被稱作“國民老公”。所以一個公眾人物的人設、畫像不僅是他本人的影子,也映照了社會的心理狀態。

2012年感恩節,王思聰在微博上說:“感謝上帝在我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幫我選了個‘簡單’模式”。

可是人生的路還長,不到終點不能知道結果。何況於上帝是喜怒無常的,讓人好時發發慈悲;看人不順眼,也有很多心思,例如巴別塔的倒掉。

經歷了大起大落的2017,隨心所欲的青春逝去,王思聰再也不能說人生“簡單”了。

王思聰 王健林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064

海南三十而立:從自由貿易港駛向泛南海合作圈

除了中國最大的經濟特區、唯一的省域國際旅遊島,海南又將多一個標簽——自由貿易港。

4月13日下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上鄭重宣布,黨中央決定支持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分步驟、分階段建立自由貿易港政策和制度體系。這是黨中央著眼於國際國內發展大局,深入研究、統籌考慮、科學謀劃作出的重大決策,是彰顯我國擴大對外開放、積極推動經濟全球化決心的重大舉措。

從1988年建省辦特區,十萬人才下海南至今,倏忽30年,海南又一次站在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最前沿。

4月10日,習近平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上發表重要主旨演講時表示,海南省可謂是“因改革開放而生,因改革開放而興”。改革開放以來,海南從一個較為封閉落後的邊陲島嶼,發展成為中國最開放、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就。海南發展是中國40年改革開放的一個重要歷史見證。

背靠中國內陸、面向東南亞,特殊的區位優勢使海南的改革開放具有了更重大的意義。自2010年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海南更是獲得了一系列優惠政策,進一步推動了對外開放。

現在,這個擁有3.54萬平方公里陸地面積;200萬平方公里海洋面積,1823公里海岸線的熱帶島嶼省份,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在後發優勢的帶動下,成為中國新一輪改革開放的試驗田,以及泛南海經濟合作圈的核心先導區。

自由貿易港落地

開放是海南發展的客觀需要。

在2018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海南省省長沈曉明說,海南是一個島嶼型省份,內部市場小,各方面資源和人才都十分缺乏,開放是海南發展的需要,也是生存的需要。必須把改革開放的大旗一扛到底,以開放倒逼改革,努力使海南成為我國服務業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

沈曉明自2013年5月起擔任上海市浦東新區區委書記,之後2013年9月上海自貿試驗區啟動,這也是全國設立全國第一個自貿試驗區。隨著2015年上海自貿試驗區擴區,2015年3月到2016年9月,沈曉明又同時擔任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管理委員會主任。

海南開放的30年,推動當地GDP從1988年的57.28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4462.54億元,是當年的77.9倍。與此同時,2017年的人均GDP是1988年的52.4倍,2017年的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是1988年的227.7倍。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副教授顏色、中山大學嶺南學院副教授郭凱明撰文稱,30年來,海南省經濟快速增長、成績突出,但與沿海發達省份的差距並沒有縮小,甚至還有所擴大。這與當年國家建省的政策預期存在一定落差。

數據顯示,2017年海南省人均GDP接近5萬元,只相當於廣東省的60%,與30年前的比值相差無幾。1988年海南省人均GDP相當於福建省的90%和浙江省的66%,但到了2017年這一比值卻分別降至58%和53%。如果從總量上看,由於人口相對稀少,海南省與其他發達省份的差距更大。

顏色在文中解釋說,海南發展不如預期的主要原因是制造業不具備比較優勢,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高速增長的核心推動力是制造業。但是,隨著我國進入制造業升級和服務業擴張的轉型升級期,海南反而具備了一定的比較優勢和有利的外部條件,只要有政策助力,未來將有著非常廣闊的發展前景。

4月13日,海南迎來了超大禮包,政策助力出現。曾經的短板,目前則表現為新一輪發展的後發優勢。

2013年,習近平在海南考察時強調,海南作為全國最大經濟特區,後發優勢多,發展潛力大,要以國際旅遊島建設為總抓手,闖出一條跨越式發展路子來。習近平指出,海南要加快形成以旅遊業為龍頭、現代服務業為主導的服務業產業體系。

目前,按照“三年成形、五年成勢”的目標,海南正在培育壯大旅遊業、熱帶高效農業、互聯網、醫療健康、金融保險、會議展覽、現代物流、油氣、醫藥、低碳制造、高新技術教育文化體育等12個重點產業。2017年這12個重點產業占海南經濟總量七成以上,旅遊業、互聯網產業、金融服務業、會展業等多個產業均實現兩位數增長。

同時,海南還正聚焦“陸海空”(南繁育種、深海科技、航天科技)重點領域,培育未來產業。針對這三大領域,海南正在規劃建設文昌航天科技城、三亞深海科技城和南繁育種科技城。

由此,海南的服務業水平得到提升,以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正在加快形成。數據顯示,2017年,海南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55.7%,服務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79.5%。

不僅如此,2016年2月,海南還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15個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地區之一,以加快形成以服務貿易為重點的全面開放新格局。

數據顯示,2017年海南的服務貿易額增長20%左右,市場主體增加15%,境外遊客增長50%以上,在設立外商獨資電影院、中外合作辦學、境外參賽帆船入境等方面實現了政策突破。

服務業對外開放還在持續加碼。今年3月,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的博鰲醫院正式開業,備受關註的預防宮頸癌九價疫苗有望在這里開放接種,成為海南服務業對外開放的又一亮點。

4月,為進一步支持海南省試點發展國際醫療旅遊相關產業,國務院發布文件,對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內醫療機構臨床急需且在我國尚無同品種產品獲準註冊的醫療器械,由海南省人民政府實施進口批準,在指定醫療機構使用。

服務業的開放,恰恰是目前國際經貿談判的重頭戲。服務貿易也已成為對外貿易發展的新引擎和對外開放深化的新動力。

相對於貨物貿易的順差,我國服務貿易處於逆差狀態。國家外匯管理局的統計顯示,2017年,我國經常賬戶順差1649億美元,其中,貨物貿易順差4761億美元,服務貿易逆差2654億美元。

海南省近年來在產業結構調整和服務貿易領域的發力,為推進對外開放提供了良好的產業基礎。在1月26日召開的海南省六屆人大一次會議上,沈曉明表示,努力使海南成為我國服務業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

構建泛南海經濟圈

在推進我國全方位的開放,以及構建全球自由貿易網絡方面,海南正在推動形成新的藍圖。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定位和建設,以及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讓海南可以這個藍圖上發揮更大的作用。

海南省委書記劉賜貴接受《海南日報》采訪時表示,海南要實施更大力度、更高層次、更廣範圍的開放,全面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大局,推動打造“泛南海經濟合作圈”,全面深化重點產業國際合作。

結合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海南提出“泛南海經濟合作圈”構想,目的是希望形成泛南海區域的自由貿易網絡。這也是海南服務我國全方位對外開放、加強中國與東南亞區域經濟一體化建設的重大舉措。

海南地理位置獨特:北以瓊州海峽與廣東省劃界;西臨北部灣,與越南、老撾、柬埔寨、泰國和緬甸相對;東瀕南海,與中國臺灣相望;東南兩側與菲律賓、文萊、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東帝汶、澳大利亞和馬來西亞為鄰。

2017年3月24日,時任海南省省長劉賜貴在中國—東盟省市長對話中提出,希望以這次對話為契機,在“一帶一路”總體框架下,進一步深化與各方在旅遊、教育等方面的務實合作,與東盟各省市共同打造“泛南海旅遊經濟圈”。

此後的2017年9月1日,劉賜貴在《人民日報》撰文稱,海南要全面融入“一帶一路”,推動打造“泛南海經濟合作圈”,推動海南與沿線國家和地區港口、航空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全面提升國際旅遊島建設的國際化水平。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遲福林認為,海南有望成為這個自由貿易網絡的核心區、先導區。

而在與周邊國家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時,遲福林認為,首要的選項是構建“泛南海旅遊經濟圈”。具體來說,就是以海上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為依托,以旅遊等現代服務業為重點,構建開放性的次區域經濟合作網絡,促進區域內生產要素和商品服務的自由流動。

全面實行旅遊及相關服務業項下的自由貿易,是構建“泛南海旅遊經濟圈”的著力點。

可采取的舉措包括:支持海南實行更加開放的免稅購物政策,在全島範圍內建立類似中國香港的“消費品免稅區”;通過實行以免稅購物為重點的旅遊開放,提高海南旅遊的國際競爭力和吸引力。推動打造旅遊相關服務業項下的自由貿易發展平臺,全面放開旅遊等服務業市場,取消某些不合理的經營範圍限制等。

得益於已經實施的離境退稅、離島免稅、26國免簽政策等,海南已經成為中國旅遊最開放、最自由的地區之一。

2011年4月20日,海南正式實施離島免稅政策,這被認為是中國對外開放的重大嘗試和重要創新,也是海南“含金量”最高的政策。迄今為止,離島免稅政策經歷4次調整,尺度不斷放寬:購物限額由5000元提高到1.6萬元;商品品種由21類增加到38類;享受範圍由乘飛機離島擴大到乘火車離島;購物方式由店內擴大到網上。

截至2018年1月底,海南兩家離島免稅店累計銷售額超過300億元,購物人數超過1000萬人次。

此外,自2000年10月31日實施的21國旅遊團免簽證政策,也擴大至26國,還將擴大至59國。

在旅遊項下推進自由貿易,新的工作已經開始,也得到了泛南海島嶼國家及地區的積極響應。

4月9日在博鰲舉行的中國-東盟省市長對話會上,與會各方簽署了《共同倡議》,成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郵輪旅遊城市聯盟”。目的是在平等互惠、互利共贏的原則基礎上,開展全方位郵輪旅遊合作,構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無障礙郵輪旅遊合作機制,促進郵輪旅遊共同發展。

柬埔寨西哈努克省省長潤明說,西哈努克省有柬埔寨唯一的深水海港,相信聯盟的建立,將有助於讓西哈努克港口的優勢發揮得更加淋漓盡致,帶來更多的海外遊客。

菲律賓巴拉望省省長何塞·查韋斯·阿爾瓦萊茲也表示,菲律賓越來越重視郵輪旅遊這一戰略性產品。巴拉望省正在挖掘郵輪旅遊的潛力,包括正在進行港口建設等,希望同各方加強在郵輪旅遊方面的合作。

旅遊業的進一步開放,依托於海南與泛南海島嶼經濟國家和地區實現互聯互通。

遲福林也建議,要支持開辟泛南海重點島嶼經濟國家和地區至海南的中轉、直達空中航線;進一步密切與泛南海沿線島嶼經濟國家和地區在港口、碼頭建設、郵輪客運等方面的合作等。

海南的國際航線在進一步拓寬中。截至2017年底,已開通57條國際航線,覆蓋俄羅斯、韓國、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德國等國家和港澳臺地區。2018年的目標是力爭新開通境外航線16條以上,大幅提高海南與東盟沿海國家集裝箱航線覆蓋率。到2020年,海南省境外航線總數達到100條以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299

三十而立

1 : GS(14)@2010-12-04 22:39:14

http://www.cbnweek.com/Details.aspx?idid=1&nid=4802
30岁对你的职场生涯来说有什么样的意义吗?看看杨媛草,她会给你怎样的启示?

    
      从普遍意义上的成功学来看,相比大多数人的30岁,杨媛草幸运得让人嫉妒。
  1998年,这个重庆姑娘留学英国,在英国卡迪夫大学(Cardiff University)就读传媒专业;2003年硕士尚未毕业,便拿了BBC新闻新人奖;2005年成立自己的影视制作公司Wild Production,拍摄的纪录片获得英国伯乐奖。到2007年与英国ITV前任执行总裁Mick Desmond在伦敦成立版权经营公司IPCN(International Program Content Network)并兼任CEO,她不过27岁。
  在她30岁的时候,IPCN引进版权,东方卫视推出的《中国达人秀》成为中国最红的选秀节目。按照总导演金磊的说法,这是一档触发观众强烈情感共鸣的娱乐节目。金磊和他的团队改变了Got Talent(“达人秀”)的版权公司Syco设置的情节,最后总决赛上海本地收视率34.88,全国收视率5.7。须知上海转播春晚的收视率是17,而《快乐大本营》的全国收视率是1.5。
  “三十而立”这个成语现在经常被拿来作为对30岁或者将要30岁的人的要求,无论每个人对怎样算是“立”的问题答案有多不同,杨媛草基本上应该符合大多数人的标准了。
  在一直想做媒体的她【注1】身上至少可以看到这么几点—目标明确,规划清晰,试图把任何事都控制在自己的可控范围之内—好像每个人总能在身边发现这么一个同事或者朋友。虽然“人生规划”这种事听起来多少有点乌托邦,但不得不承认,机遇总是更垂青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
  IPCN是一家版权代理公司,买断运营只在少数,大多数时候都是把国外成功的娱乐节目版权引进到中国。杨媛草和Mick Desmond在同时担任英国一家娱乐公司顾问的时候结识【注2】。后者曾担任湖南卫视的中国策略顾问,在ITV担任执行总裁的两年时间内积累了可观的人脉与广告客户。这是IPCN的重要优势之一。
  2010年年初, Syco高级副总裁Simon Jones打电话给还在度假的杨媛草:“我们想把Got Talent搬到中国去。Can you help?”并且3个月后,宝洁决定加入这个合作,宝洁全球市场品牌部总裁Marc Pritchard认为这是在中国尝试新的营销策略的好机会。
  但他们都在犹豫不决。中国的选秀节目良莠不齐,更坏的是,英国达人秀的山寨版本已经在有的电视台播出。留给东方卫视的时间也并不是很充足【注3】。
  4月底之前,杨媛草得给上海文广传媒新闻集团(SMG)一个回复,后者必须将节目提交广电总局报批,而是否能够说服宝洁打定主意加入,成为合作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
  最后宝洁决定跟进。杨媛草从伦敦飞到广州为宝洁广州总部解释植入广告的创意,她在随身携带的A4笔记簿上画了几幅图以作诠释【注4】。虽然宝洁最后还是采用了自己市场部的营销方案,但是他们依然对杨媛草印象深刻。
  按照金磊的说法,这不是中国第一次买国外节目的版权,光娱乐节目之前起码有过三四个,但《中国达人秀》可以说是国内引进娱乐节目模式里做得最大的一个。金磊的团队参加这项节目运作的一共有170人左右,分成选手组、故事组、编导组和宣传组。“我觉得达人秀就是一个人一年时间去学了人家十年的东西。英国达人秀全部团队有500人,我们核心团队才100人;他们后期可以12个人做一个月,我们是五六个人做一个星期。”《中国达人秀》故事组总导演吴群达说。
  到了制作这一步,可以说杨媛草的任务完成了一大半。早在读书的时候她就一直很努力【注5】。在英国时,她没有滞留在留学生的圈子里,而要融入英国社会【注6】。
  她现在的做事风格里依然有当年事业刚起步时,“挨个打电话,为了找到广告赞助”的坚持劲儿,但与之前相比她需要考虑更多【注7】。《中国达人秀》走红之后,杨媛草先后接受了《经济学人》和BBC的访问。后续的商业合作纷至沓来,她也准备搬去更大的办公室,并扩充团队数量。
  杨媛草说自己“的确有些运气”,其实她是比许多人更知道如何把自己的天分转化为实际利益而已。这也许是大多数公司人面对的问题,那么不妨跟我们一起,来看看杨媛草到底怎么才会成功的吧。

01 人生规划真的有用吗?
02 怎样识别机会?
03 面对复杂局面该怎么办?
04 用什么来打动合作伙伴?
05 如何让自己跟别人不一样?
06 你会有不相信自己的时候吗?
07 有分歧的时候以什么为标准?



01
理想并不是虚而不实的东西
  我们中许多人因为熟稔职场游戏规则,而不再会提起人生规划或者是称为理想的东西。不过有时候,让自己有个目标或者方向,即使不能在短时间内实现,也是一种有推进作用的正能量。杨媛草的理想说起来很简单:做媒体。她在12年前对签证官解释的媒体只是报纸和电视而已,但从卡迪夫大学毕业实习之后她就逐渐明白,媒体不仅仅意味着内容制作。因为她发现如果不卖命学习把成绩提高,就得和成绩一般的本地学生一起读内容潦草、前景渺茫的商科,于是主动加修了民法和媒体课程,由此才如愿进入传媒专业。

02
抓住那些重要机会
  “没有遇到好的机会”或者“机会很难把握”这样的话严厉点说就是给自己找的借口。无论是获得BBC的实习机会,还是当ITV前任执行总裁Mick Desmond欣赏杨媛草的能力,发出共同成立一家公司的邀约,她都抓住了这些机会。相比简单的版权买卖,IPCN“依托节目内容的整合商业营销”的聪明之处在于,它通常是“带着广告上门”以增进合作的成功率。比如,和东方卫视合作的《嘉年华美好时光》带来了福特的商业冠名,与ICS(上海外语频道)合作的《Cool Edition》,背后的赞助商是英国旅游局。

03
果断理清复杂局面
  积累自己的一个关系网,以及具备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的重要性不用多说。在引进《中国达人秀》的合作里,杨媛草的联系人有长长一串:节目版权方Syco、版权营销合作方Freemantle、SMG、宝洁以及宝洁聘请的媒介购买公司Mediacom。她就是其中的协调和沟通者,谈成合作必须获得东方卫视的平台支持、宝洁的支持。杨媛草给Mediacom全球CEO Stephen Allan写了封邮件。她解释了世博会这个有利的政治环境因素,如果宝洁当机立断,也许还能抓紧时间向世博局报批,让达人秀在世博园区里举行首次比赛。政治环境通常不是这些外国高层会考虑的因素,不过她的建议多少让她获得了自己想要的结果。

04
向合作者表现出诚意
  “理论上他们可以上达人秀,也可以上自己的选秀节目,比如全家都来赛之类。Deadline是在4月底。”虽然不只是有诚意就可以,但杨媛草的确打动了她的合作伙伴。在伦敦和宝洁广州总部开电话会议那天,她和Mick Desmond在伦敦时间凌晨3点开车去伦敦宝洁公司,电话会议系统另一端是北京时间10点,广州宝洁的办公室里坐着宝洁市场部总监、Mediacom和SMG广告中心主任金仲波,双方都未曾谋面。伦敦的4月依然寒冷刺骨,明晃晃的会议室里,一夜没睡的杨媛草犯了几分钟迷糊之后,马上进入角色:她要向宝洁解释清楚,在《中国达人秀》里植入广告有获得投资回报的可能。事实证明,那次会议是个转折点。
  最后广州宝洁决定见面敲定合作细节。在飞抵上海浦东机场,又转至虹桥机场飞往广州的途中,杨媛草在随身携带的A4笔记簿上画了几幅图,包括两个头发扭在一起的小人,以诠释宝洁海飞丝“实力派”;以及一个布满胡渣的人脸,这是为吉列考虑的创意。
  IPCN已经做了三年的业务,植入广告做得规模比较大的是和SMG合作福特嘉年华的综艺节目,那次赞助有近千万。但是最复杂的还是“达人秀”,它是一个全球选秀节目。

05
认真,再认真一点
  勤快永不出错。读书时,杨媛草每天买报摊上所有主流报纸,从正经的《泰晤士报》到耸动的《太阳报》,观察不同媒体对同一事件的争论,并试着分析各种利弊。
  杨媛草去英国COI(Central Office of Information)实习时,部门布置虚拟任务:伦敦皇家警察署委托设计招兵广告,背景是9·11事件之后,英国为了平衡种族关系,宣传多文化交融,希望招募不同种族的新兵。主要任务其实是设计一份调查问卷,然后搜集足够多的信息做成报告。
  在别人都在查找现成资料的时候,杨媛草去了伦敦外国居民最集中的社区,敲了200多户人家的门做调查问卷。为了让最后的陈述报告变得更好看,她还留意拍了短片,把实地调查的景象还原出来。她当时就明白,其实人与人大多数的沟通都是表面的,最关键是最后一刻的呈现,从实习报告到客户提案皆是如此。

06
在不自信的时候坚持住
  每个人都有露怯的时候。对于杨媛草来说,向来很强的自尊心会不知不觉放大露怯带来的尴尬。她依然记得自己第一次感觉到强烈的不自信。那是读大学的时候,她跟着心仪的男孩子去酒吧跟人聊天,穿着借来的大了两码的高跟鞋,一边听着一群人热烈讨论外国音乐的流派,一边大脑空白。别人问她喜好,三言两语之后就只好微笑点头不语,“我当时觉得自己真的好傻”。
  好在大哭一场之后,她就摆脱了心理负担,“我得学会跟人乱侃,显得自己很活泼,这是一个关于生存的自然的东西”。技巧原来也不是那么难,从酒吧A游荡到酒吧B,把这个旧话题倒卖给那个新朋友,渐渐地,她不再处于“那些人怎么什么都知道”的惶恐中,自信又找回来了。

07
有自己的立场,但是不固守成见
  其实IPCN要做的事情就是平衡各个合作方的利益关系,在每个人都想获得更多的时候如何确保彼此的信任。比如,如何协调Syco与SMG制作团队的关系。
  相对于所有Got Talent系列来说,《中国达人秀》是个特殊的节目。而这种特殊性某种程度上是总导演金磊在初赛第一场剪辑开播前48小时决定的。从所有手续敲定到开播,金磊的时间只剩下一个半月。版权方每隔一个阶段就会派专家来做一些理论指导;除此以外,交给金磊的还有一本200多页的“宝典”,厚得像半本黄页。按照金磊的说法,这本册子事无巨细但是没什么逻辑,像一个所有文件的汇总,有价值的大概只有前10页。
  金磊推翻了Syco公司为达人秀系列设置的情节叙述方式,这意味所有影像剪辑的方法要被改变,整体的叙事重点也大不一样。版权方最先冒出反对意见,但让金磊意外的是,杨媛草的纠结比谁都多。“她给我写了一封很长的邮件,大意是我不能这样讲故事。”金磊说,“但我跟她说你要相信我。英国人的剪辑方式其实像美剧,非常成熟,节奏很快,但他们不会符合中国人的期待。中国人要看的是情感。”
  杨媛草听从了金磊的判断,而没有去强化版权方对SMG的意见。节节升高的收视率证明,这个选择是对的。




朱珏
汉高中国及香港地区
人力资源总监
C=CBNweekly
Z=朱珏

C:都说三十而立,对于普通公司人而言,30岁在职场上是不是非得有个意义?
Z:我有好多同事到了30岁都特别焦虑,尤其是男性,会跑来问我“你看我30岁了还没有升经理该怎么办啊”。很多人都把30岁看成一个Milestone。
我觉得与其把30岁人为地设定成条款这样的东西,不如把它当成一个必然会经过的过程。我记得苹果CEO乔布斯有一次在一个大学演讲,他就说过很多努力当时不会认识到它的价值,好像是他去学习了书法,这在当时没人觉得有用,但最后他为苹果软件的字体审美设定了标准。我想说的是,成功不是精神负担,在职场上,你做事不应该去计较这件事是不是一定能够带来成功,而是看它能不能帮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C:社会对于公司人的成功标准是不是太高了?
Z:其实有趣的是,虽然理性要求为大多数事情下一个定义,但成功这件事是依靠每个人的不同界定的。Title、薪水和权力并不是成功的全部。
我个人对成功的定义是:在不损害自己身心快乐的前提下达成自己的目标。成功其实往往事关性价比的问题。它与目标相关,这个目标可以很大,也可以很普通。现在普遍意义上的成功定义的确有些狭窄,事实上没有多少人能够成为李嘉诚或者杰克·韦尔奇。所以还是为自己设定现实的目标,然后设置相应的激励机制。大多数人还是希望得到认可的,只有极少数人能够不顾一切坚持下去。

C:职场上的成功是否具备借鉴意义?
Z:我个人认为失败一定有原因,成功一定有方法。在人力资源里面我们称之为胜任能力模型。比如我们会研究100个成功销售员的案例,然后从他们身上总结出共同的特性,例如他们总是以结果为导向,不容易气馁等等。
成功的案例一定有可以借鉴之处,我们在杨媛草的案例里也可以看到一些。比如她在实习的时候更愿意比别人多走一步,多想一些,我们把这个称之为“精益求精,让优秀成为习惯”。优秀不再是来自别人的要求。再比如她不会轻易放弃,其实她不是不自信,只是在不顺利的时候不会轻易放弃。职场是一个马拉松,如果能靠勇气在别人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坚持一下,一定能够更胜一筹。
联系编辑:[url=mailto:[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ur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90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