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美媒:特朗普女婿兼高級顧問庫什納曾與中國駐美大使閉門會談

當地時間2月1日晚,美國“第一千金”伊萬卡帶著女兒阿拉貝拉前往中國駐美大使館,恭賀中國農歷新年。在中美關系因特朗普入主白宮後面臨許多新的不確定性之時,伊萬卡出席中國大使館的活動格外引人關註。

而據美國彭博社8日報道稱,在當天,伊萬卡的丈夫、特朗普的高級顧問庫什納還與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進行了閉門會面。據一名白宮官員透露,庫什納與崔大使進行了“廣泛而積極的對話”。這名官員要求匿名,因為這些會面都是私下的。

2月1日,伊萬卡帶著正在學中文的女兒參加中國駐美大使館舉辦的2017年中國文化之夜。(圖:央視新聞)

英國《每日郵報》8日稱,庫什納和伊萬卡不同,他有白宮顧問的官職,他與中國大使的接觸為中國提供了美國國務院之外的渠道。此外,伊萬卡一家和中國大使館還是鄰居,他們同在華盛頓的卡洛拉馬街區。

庫什納於1月被任命為白宮高級顧問,其工作預計集中在政府和私營部門的聯系、中東以及貿易協議上。(圖:東方IC)

報道稱,有專家認為,與特朗普家人接觸,是中美關系保持穩定的更廣泛戰略的一部分。特朗普及其家人還與中國商界有著密切聯系。特朗普上月會見馬雲,而庫什納也與中國企業有聯系。目前,尚不清楚這些行動將對特朗普本人產生何種影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962

特朗普撒謊了?美媒稱其團隊在大選期間持續與俄羅斯聯系

15日,據《赫芬頓郵報》消息,美國情報和執法機構已經確認,美國總統特朗普的競選助手和團隊在總統大選期間曾與俄羅斯情報官員保持聯系,這與之前美高級行政官員的公開聲明相悖。

同日,CNN也稱,據多名美國現任和前情報、執法及行政官員透露,特朗普的高級顧問在其競選期間持續與俄羅斯方面聯系。

特朗普(資料圖)

據報道,1月15日,在特朗普上任之前不久,現任美國副總統彭斯曾在電視上多次表示,特朗普競選團隊與俄羅斯沒有聯系。

特朗普本人也否認與俄羅斯方面有聯系。據NBC新聞1月11日報道,在采訪中,特朗普沒有具體回答關於他的競選團隊人員是否在大選期間與俄羅斯官員有聯系的問題。但當特朗普要離開房間走進電梯時,NBC方面重複了這個問題,特朗普回答道“沒有”。

2月14日,白宮新聞發言人肖恩·斯派塞似乎支持早先聲明中的否認態度,“沒有證據可以證明,在(大選)這段時間里有任何不同的變化。”

但在14日晚,多家新聞網站報道稱,美國情報和執法機構已經獲得電話記錄等,顯示特朗普團隊和競選助手在選舉日的前一年內多次與俄羅斯官員通電話。目前還不清楚他們的討論內容,但至今為止,沒有證據表明他們雙方“勾結”幫助特朗普擊敗希拉里。

已辭職的白宮國家安全顧問弗林

當地時間本周一晚,涉嫌“通敵”的特朗普政府高級官員、白宮國家安全顧問弗林宣布辭職。在白宮公布的辭職信中, 弗林稱,“我不經意的向副總統和其他人通報了與俄羅斯大使打電話的不完整信息,我真誠地向總統和副總統道歉,他們已經接受了我的道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532

美媒:朝當局代表或赴美與美前官員進行非正式會談

20日據《華盛頓郵報》援引消息人士的消息報道稱,朝鮮政府高級代表可能前往美國與美前官員進行非正式會談,這或將成為近5年來首次此類會晤。

該報稱,在平壤進行彈道導彈試驗和朝鮮領導人金正恩兄長金正男在馬來西亞遇害的背景下,組織雙方會談明顯變得困難起來。平壤代表團可能將由朝鮮外務省美國局局長率領。會談將於幾周後在紐約舉行,但簽證問題還未解決。

該報指出,此次訪問將是金正恩有意與美國特朗普政府開啟對話的清晰信號。

當地時間2月17日,外交部長王毅在第53屆慕尼黑安全會議全體會議發表主旨演講後,就半島局勢回答了現場提問。中方認為,複談還有機會,和平仍有希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155

多家遭“封殺”美媒欲戰鬥到底︱特朗普新政100天

美國總統特朗普與媒體間的沖突由來已久。自從特朗普的國家安全顧問弗林因為上任前私會俄羅斯大使,討論外交政策被媒體曝光被迫辭職後,特朗普對媒體的攻擊愈演愈烈。

本周五,特朗普再次以自己獨特的方式震驚世界。當日下午召開例行白宮記者吹風會(gaggle)前,部分媒體記者發現他們再也無法進入白宮采訪。根據新的命令,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 )、《紐約時報》和《洛杉磯時報》等5家美國媒體,以及英國廣播公司(BBC)和《衛報》等2家英國主流媒體的記者被禁止進入白宮參加吹風會。

對於白宮的“封殺”舉動,許多美國主流媒體也已形成了“統一戰線”,不僅相互支持誓言決不妥協,並以總編輯或發言人發言的形式,對白宮予以了堅決反擊。

特朗普厭惡自由派媒體

周五早些時候,白宮通知記者例行的新聞發布會將被非正式的吹風會所取代。白宮記者吹風會由白宮的新聞發言人斯派塞(Sean Spice)主持。在原先舉辦的正式新聞發布會上,記者可以錄像也可以實況轉播,但是記者吹風會是不允許錄像的。記者在吹風會上可以提問, 主持會議的發言人斯派塞的回答都是記錄在案、可以引用報道的。

在之前多場的新聞發布會上,特朗普就特別討厭那些給他提尖銳問題的自由派媒體記者。特朗普基本上只點那些贊同他的保守派媒體的記者提問,對自由派媒體記者的舉手提問視而不見。為了阻止記者提問,特朗普還曾經答非所問,連篇累牘地痛斥媒體只會制造“假新聞”,並且聲稱要跳過壞媒體,直接與選民溝通。

斯派塞解釋周五的“封殺”舉動說:“白宮有一群記者來負責報道。我們要擴大這一記者群,我們要邀請更多的媒體,這是我做出的決定。”白宮認為要確保每一個人都被代表,通常會邀請電視、廣播、報紙和新聞社派出一名記者代表。曾被特朗普抨擊的全國廣播公司(NBC)和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兩家電視臺周五還是被邀請參加了記者會。

白宮雖然驅逐了自由派媒體的記者,但對觀點相近的媒體卻歡迎至極。周五的白宮記者吹風會還邀請了極右翼媒體布賴特巴特新聞網(Breitbart News)的記者。白宮首席策略師、高級顧問班農(Steve Bannon)在進入白宮前曾是該媒體的執行主席,他拒絕該媒體有種族歧視、白人至上的問題,認為該媒體代表“另類右派”。

史無前例的舉措

把記者從白宮趕出來,這在美國現代歷史上聞所未聞。《紐約時報》執行主編巴奎(Dean Baquet)評論說:“在我們悠久的報道白宮的歷史中,報道過很多屆美國政府,經歷過很多次政黨輪替。但是我們沒有見過一件事情像今天發生的那樣。我們強烈抗議這種把《紐約時報》和其他媒體排斥在外的做法。自由的媒體報道和透明的政府顯然是我們國家至為關鍵的利益所在。”

CNN的記者曾試圖混在被邀請的記者中蒙混過關,但是被白宮的工作人員發現並驅逐。美聯社(AP),時代雜誌和《今日美國》報社的記者在CNN記者被驅逐時表達了強烈不滿,當場決定抵制白宮的記者吹風會,退出白宮以示抗議。美聯社媒體公關部主任伊斯頓( Lauren Easton)在一份聲明中表示:“美聯社相信公眾社會應有盡可能多的接觸總統的機會。”

CNN發表聲明稱:“這是特朗普白宮做出的令人無法接受的新舉措。很顯然這是對媒體報道他們不喜歡的事實的打擊報複。我們將一如既往地報道下去。”此外,“白宮記者聯合會”(WHCA)事後也譴責了特朗普政府的做法。得到白宮邀請的《華爾街日報》的發言人也表示:“《華爾街日報》強烈反對白宮這種禁止部分媒體的行為。如果我們當時知道,我們將不會前往吹風會。如果未來的新聞發布會也是這樣閉門式的,我們將不再參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913

特朗普呼籲萬億美元基建,美媒稱:細節決定成敗

當地時間2月28日晚(北京時間3月1日上午10點),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國會發表演講。這被視為發布特朗普新政最重要的講話之一。第一財經記者已經持續更新發布了演講內容。

在特朗普演講中,第一時間受到極大關註的,就是“萬億美元的基礎建設投資”。

在特朗普看來,美國花了太多精力和金錢在海外,而美國國內的基礎設施建設卻一塌糊塗。因此,特朗普已經要求美國國會通過一項法規,即在美國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投資1萬億美元——從公共以及私有資本獲取融資,創造數百萬新的工作崗位。

對此,國內媒體大為關註,美國當地媒體自然更是紛紛發表評論。

《華爾街日報》關於特朗普國會演講的現場分析稱,特朗普呼籲國會批準1萬億美元的投資法案,引導國有和私營資本投資美國基礎設施項目來創造數以萬計的就業崗位。項目實施過程中,需要謹守的兩項原則是:買美國貨,雇美國人。

“這一提議獲得了國會共和黨人的熱烈掌聲,但事實上許多的議員迄今為止對這一計劃都缺乏興趣。一些民主黨議員警告說,上述基建項目可能被開發商和投資者利用以獲取稅收優惠。事實上,奧巴馬在任期間也曾提出過基礎設施投資計劃,卻從未獲得成功。特朗普的基建計劃能否實行——‘細節決定成敗’。”該分析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743

美媒:中美就解決中興問題達成大致方案 美國將取消中興通訊銷售禁令

美國《華爾街日報》5月22日援引消息人士的話報道稱,中國和美國方面已經就解決中興的爭議問題達成大致框架方案,協議將解除美國公司向中興銷售零部件和軟件的禁令。

該消息人士稱,方案細節還在敲定中。若完成商討,特朗普政府將解除限制美國企業向中興公司銷售零部件和軟件的禁令。同時,中興公司將要被迫對管理層和董事會進行調整並繳納一定數額的罰金。

該人士還稱,商談仍在繼續,達成協議仍有距離。他表示,任何禁令的放寬行為都要接受美國國安部門的審查。

本周一(21日),美國財政部長努姆欽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我們的目的不是讓(中興)公司破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597

美媒揭雅芳賄中國官員黃華華被指有份

1 : GS(14)@2014-12-24 02:20:17





美媒助中共打老虎?《華爾街日報》引美證監會及司法部文件指,全球最大化妝品直銷商雅芳(Avon)公司,曾經花費2.2萬美元(約17萬港幣)贊助時任的廣東省長黃華華訪港;並為廣東省藥監局的官員支付9.3萬美元(約72萬港幣)赴美旅行的費用。有關報道為負面消息多多的廣東官場又添新話題。


■雅芳因賄賂中國官員,遭美證監會罰款。

支付赴港旅費17萬

雅芳因違反美《反海外貪污法》,日前被罰款1.35億美元(約10.5億港幣)。雅芳高級副總裁Jeff Benjamin在法庭聽證會上承認,2004年到2008年間,雅芳中國高管曾經向中國官員頻頻送禮。據披露,雅芳向中共官員行賄共9,600筆,涉及總額165萬美元(約1,279萬港幣)。其中於2008年為時任廣東省長黃華華支付赴香港旅費2.2萬美元。這是雅芳首次披露中共現任高官的受賄情況。黃於2003至2011年任廣東省長,是廣東官場「客家幫」幫主;近期中紀委在廣東打老虎,有關黃的負面消息不絕。去年底以來,廣東數以十計高官落馬,包括省政協主席朱明國、廣州市委書記萬慶良等;萬更是黃一手扶上位的客家幫新生代;黃現任全國人大華僑委副主任委員。雅芳還曾贊助國家工商總局官員一次廣州之行,花費了32.8萬美元(約254萬港幣),其中只有半天訪問雅芳位於廣州的設施,其餘都在度假場所。2005年12月和2006年12月,還為廣東省藥監局官員美國免費旅行支付了9.3萬美元,18天行程只有半天走訪雅芳研究設施。報道又指,2007年雅芳為阻止北京《經濟參考報》報道有關負面新聞,曾經被該報強迫贊助了8.1萬美元(約62.7萬港幣)「大搞活動」,而時任該報的總編輯,正是現任香港《文匯報》董事長兼社長王樹成。本報昨日致電王樹成辦公室查詢,但無人接聽,該報其他員工拒絕回應有關查詢。美國《華爾街日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41222/1897741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882

美媒追訪「Fuerdai」闊少做Uber司機追女

1 : GS(14)@2015-10-09 01:59:44

富二代紅到美國去!美國近來廣泛使用一個詞彙「Fuerdai」,意思就是中國的富二代。美媒近日更採訪多名富二代,有的為了認識女孩而用名貴跑車當Uber司機,而大部份富二代在炫耀他們奢靡生活的同時,其實內心都孤獨並帶着創傷的情感。


「我不知道,反正我花不完。」22歲、名叫Jason的中國富二代接受採訪時,被問及身家有多少時這樣回應。彭博社日前報道揭秘富二代的內心世界,指富二代是中國最有錢的一群,亦是中國的將來。報道稱,Jason曾在美國一所高爾夫球學院學習,但學了兩年就退學,他的父親是一家人力資源公司的總裁,而母親則是政府官員,在接受採訪時他戴着價值5,500美元(約4.3萬港元)的IWC手錶,還聲稱這是因為比較貴的那隻弄丟;目前他有一份輕鬆工作,閒時就開着去年父親送給他的聖誕禮物,一部深藍色瑪莎拉蒂(Maserati)跑車去當Uber司機,目的只是為了認識女孩子。



開生日會聘模特兒撐場

彭博以過往經常因鬧事而出名的美國名媛Paris Hilton比喻中國富二代,指富二代經常出現的炫富行為,例如燒銀紙等,就跟過往的Paris一樣,只不過更沒品味。報道引述其中一名富二代稱,他們的父母都經歷過文革年代,對人大多不信任,作為子女的他們或多或少都需要承受感情傷害。Jason也表示,父母一直都只是以物質滿足他,令他感覺自己一直活在父母的護蔭,「富二代的童年還未結束,他們總希望童年不結束」。
Jason又指,中國的一孩政策令他感到孤獨,所以他們才經常需要開派對、到夜店玩,他們「渴望被照顧,也渴望被愛。」另一名富二代Martin甚至會僱用模特兒,增加自己生日會的排場。但他也表示,活在父母的護蔭下亦為他們帶來陰影,人們都只會說他是「杭先生的兒子」,報道稱所有富二代都面臨這個問題:「擁有一切,然而卻不能超越父母」,有富二代就說很難向非富二代解釋要繼承財富的壓力,「他們無法理解為甚麼你(我)會痛苦。」彭博社



網民有話說

‧就是羨慕嫉妒恨。‧投胎是一門技術!‧富不過三代也窮不過三代!‧確實理解不了有錢人的痛苦!‧富二代不可怕,可怕的是官二代。‧只懂得享受不懂得奮鬥永遠超越不了。資料來源:騰訊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1008/1932442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910

美媒:中國成次等藥傾銷地

1 : GS(14)@2016-03-31 12:41:17

【明報專訊】《華爾街日報》表示,一直未能進入美國等地市場的藥物正在中國傾銷。當前狀?是全球最好的新藥物審批往往拖延很久,中國藥物則能獲監管機構較快審批。對中國消費者來說,這趨勢意味新藥的等待時間縮短、成本降低,即使這些藥物在同類產品中並非最好。但這種趨勢也令外界關注中國是否成為次等藥物的傾銷地。



中國監管較鬆 審批時間短

百時美施貴寶(BMY)的一線肝癌藥物brivanib,由於表現無法超越同類藥品而於2013年停止全球試驗。BMY轉而將此藥授權給中國初創企業再鼎醫藥。再鼎認為此藥在中國很具潛力,因為同類藥物sorafenib每月的治療成本高達7500美元,且不在醫保範圍內。像再鼎醫藥這樣從西方藥廠購買未完成開發藥物的中國企業還有幾家。通過與中國企業合作,全球藥廠有了新商機。

哈佛法學院教授科恩(I. Glenn Cohen)說,各國監管標準不同,一家公司的某種藥物在一個國家獲通過,而另一國家未獲通過的情?不少。原因之一是一種藥品要在中國獲得監管批准,並不需要證明其比現有藥物優勝,而這點在美國卻是巨大障礙,有90%新藥都在臨?試驗過程中被放棄。

業界表示,一些藥廠早在中國銷售一些未在其他國家測試過或出售的藥物,原因是在中國可這樣做。治療中風藥物cinepazide在1980年代末及90年代退出了西班牙、意大利和法國市場,原因是有報告顯示此藥可引致血液疾病。但在2010年,該藥卻是中國最暢銷藥物。在本港上市的四環醫藥(0460)稱,其cinepazide仿製藥純度高於曾在歐洲出售的cinepazide原研藥,安全和效能獲中國監管部門認可。

偽造測試常見 八成不過關

中國一直試圖整頓藥物審批過程。2007年,前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鄭筱萸被判死刑,原因是收取藥企賄賂換取藥物審批。他擔任局長期間,逾15萬種藥物獲審批。不過藥物審批問題依然存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稱,自去年宣布將嚴懲提交偽造臨?數據的藥企後,藥企撤回近五分之四的藥物審批申請。

(華爾街日報)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331/news/ec_ecn1.ht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8804

美媒:低調應對挑釁 盟友憂慮

1 : GS(14)@2016-12-21 23:41:48

美國《華爾街日報》評論指,今次事件為中國蓄意挑釁,意圖測試在南海國際海域上,美國維護航行自由的決心;而《紐約時報》就指,這一次美國緘默處理事件,令不少亞洲盟友感到憂慮,亦有可能令中國更猖狂。《華爾街日報》前日一個未具名的專欄文章指,中國今次意圖恐嚇鄰近國家,顯示其東亞霸主地位,並意在警告美國,若果特朗普上任後,美國海軍仍然執意在南海巡邏,中方亦會作出騷擾。但文章評論亦指,如果中方認為展現武力可嚇退特朗普,如同應對奧巴馬一樣,只會適得其反,因為特朗普不會切割經濟與安全議題。


向特朗普示威

《紐約時報》前日亦報道,中國此舉無疑是向即將上任的特朗普示威,但美國的低調反應,已引來亞洲盟友的擔心,報道引述澳洲羅伊國際政策研究院國際安全計劃主任Euan Graham稱:「中國在測試美國的決心,同時也是在引誘特朗普上釣。美國有能力、也作勢要嚇阻中國,但對中國劫走無人探測器卻默不出聲,顯示美國仍缺乏嚇阻中國的決心。」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前處長包道格則稱,對今次奧巴馬政府沒有派遣驅逐艦到南海感到困惑,因為低調的做法可能會令中國越來越猖狂,「盟國和觀察人士將很難不認為這代表着美國在該地區權威的進一步削弱」。報道指,尤其這次發生事件的海域在中國宣稱擁有主權的九段線外,分析認為中國在宣示整個南海都歸它管。《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221/1987215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963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