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上海:共享單車相關團體標準已完成編制

據新華社報道,上海市質監局標準化處副處長孟凱介紹,目前,共享單車的相關團體標準已經完成編制,三個系列團體標準由上海自行車行業協會和天津市自行車電動車行業協會牽頭,包括了生產企業、運營企業、檢驗檢測機構,這也是國內首個依托區域協作制訂的團體標準。

孟凱說,《共享自行車技術條件》產品標準主要針對共享單車產品質量和安全要求,根據共享單車特點增加了車輛維修要求和報廢時限要求,實現產品質量全過程管理;而《共享自行車服務規範》則包括了居民關心的設施設備維護要求、押金管理、投訴舉報使用人誠信體系管理和使用者傷害賠償等內容。“市場主體自我制定、自主承諾執行的團體標準上線後,企業未來就需要按照標準執行,標準將有助於強化市場主體自律,促進新生行業的規範發展。”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昨天(15日)有媒體報道稱,上海市交通委已經約談多家共享自行車企業並且提出考慮到中心城區停放點容量趨於飽和,要求相關企業即日起暫停投放。記者昨晚(15日)聯系摩拜單車等多家相關企業,了解到目前各方都沒有接到暫停投放的通知,這些企業仍在按計劃繼續投放車輛。

而對於相關報道,上海市交通委回應稱針對共享單車的規範發展和管理問題目前正會同有關部門抓緊研究相關意見,條件成熟時會向社會及時公布。

截至今年2月,上海已經有超過三十家企業開展共享單車業務投放45萬輛,註冊用戶450萬,人均居全國首位。上海自行車行業協會秘書長郭建榮此前表示,預計2017年上半年,上海市場將擁有50多萬輛共享單車,基本達到飽和。

2月底,由於亂停放等原因,近4000輛共享單車被黃浦區車輛停放管理公司扣押。這批共享單車被停放在一個露天的停車場,通知各企業認領。隨後,上海市自行車行業協會向共享單車企業發布了一則警示提醒通知,稱“共享單車在黃浦區投放過多,請謹慎投放”。

在這個當口,擁有76年歷史的上海老牌自行車廠商——永久自行車攜手優拜單車在昨天(15日)宣布正式殺入戰局。優拜單車於昨日(15日)開始在上海投放無樁共享單車,預計一年的投放量將達到10萬至20萬輛。

優拜方面表示,根據前期對用戶騎行數據的調研和收集,將加大對上海非中心城區的投放。同時在今後的運營中密切配合政府主管部門做好違規停放、騎行的管理和宣傳教育工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1260

國家統計局:正推進國家資產負債表編制

國家統計局副局長許憲春日前表示,為了摸清國家和地方“家底”,國家統計局正在推進全國和地方資產負債表的編制工作。

根據國家統計局網站,許憲春日前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國家統計局高度重視資產負債表編制工作,一方面系統研究了資產負債核算國際標準和有關國際組織編寫的操作手冊,召開了資產負債核算國內和國際培訓會議;另一方面,與國家發改委等11個國務院部門合作,在北京等11個省市部署編制資產負債表試點工作,探索可複制、可推廣的編表經驗;並初步制定了《全國和地方資產負債表編制工作方案(征求意見稿)》和《全國資產負債表編制制度(征求意見稿)》。

他說,國家統計局利用已有的聯網直報企業資料、經濟普查資料、部門行政記錄資料和財務資料以及金融市場數據,已試編了2013年全國資產負債表。今年還將總結試編中的經驗,進一步完善編制方法。

同時,國家統計局也在探索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改革,並已會同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水利部、農業部、審計署和國家林業局,制定了《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試點方案》和《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試編制度(編制指南)》,在北京懷柔、天津薊縣、河北、內蒙古呼倫貝爾、浙江湖州、湖南婁底、貴州赤水和陜西延安8個地區開展了試點工作。

許憲春還表示,今年,國家統計局還將研究論證將礦產資源納入自然資源資產負債核算範圍,最終形成正式的《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制度》。

在訪談中,許憲春介紹了建立國家統一的經濟核算制度的進展情況。

一是制定了《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改革方案》,提出了真實準確、規範統一、公開透明的基本原則和地區生產總值與國內生產總值基本銜接的改革目標,明確了改革核算主體、改革核算方法、改革工作機制等改革的主要內容等;

二是進一步完善地區生產總值核算方法,根據國家研發支出核算方法,結合地區研發活動特點及在北京和深圳開展試點的情況,研究制定地區研發支出核算方法,以更好地反映科技創新對地區經濟發展的驅動作用;

三是進一步規範地區生產總值數據的審核流程,從嚴審核地區生產總值數據,有效地控制了地區生產總值的匯總數據與國內生產總值數據間的差距,為統一核算改革的實施做好準備。

去年我國實施了研發支出核算方法改革,國家統計局下一步將對國民經濟核算體系進行哪些修訂?

對此,許憲春表示,國家統計局對現行國民經濟核算體系進行了全面系統的修訂,形成了《中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2016》。新修訂的《中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2016》與國民經濟核算新的國際標準相銜接,可提高我國國民經濟核算方法和核算數據的國際可比性,是對我國現行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重大修改和完善,實施計劃正在制定當中。

此外,近期,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統計局、環境保護部、中央組織部聯合制定印發了《綠色發展指標體系》。

對此,許憲春表示,國家統計局目前已經研究制定了《綠色發展統計報表制度(試行)》,建立了年度部門報表制度,為在今年啟動綠色發展評價做好準備工作。同時,還在研究綠色發展指數計算方法,收集整理歷史數據,研究開發數據處理程序,為順利開展今年的各項工作做好充分準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303

工信部:正在編制國家增材制造產業發展行動計劃

據工信部網站的消息,2017年5月1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組織中國增材制造產業聯盟在北京召開了增材制造產業發展研討會,與會代表圍繞增材制造產業現狀、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研討,並就進一步推進我國增材制造產業健康發展,編制好《國家增材制造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中國商飛、中廣核、杭州先臨、中航天地、西安鉑力特、渭南高新區等共計三十余家增材制造骨幹企業、園區及用戶代表參加了研討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727

發改委稱粵港澳大灣區規劃正在編制 概念股午後集體拉升

5月12日消息,午後粵港澳大灣區急速拉升,截至發稿,珠海港強勢漲停,深赤灣A、鹽田港、塔牌集團、廣州港等個股均有拉升表現。發改委副主任寧吉喆此前表示,國務院有關部門、包括國家發改委等部門,正在跟香港有關部門緊鑼密鼓的對接,研究編制起草粵港澳大灣區相關規劃。

今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寧吉喆、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介紹“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產能合作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深圳衛視記者提問道,“粵港澳大灣區方面在“一帶一路”的開放過程中應該怎麽發揮自身的優勢,跟沿線國家形成新一輪的開放合作?此外,我們知道深圳一直是中國經濟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在新一輪的“一帶一路”開放過程中,深圳應該發揮什麽樣的作用?”

寧吉喆表示,香港在我們整個國家“一帶一路”的構想中發揮重要的平臺作用。正像十多年前在中國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向西開放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一樣,可以發揮香港的許多綜合優勢、橋梁作用,在“一帶一路”當中為企業更好的服務。還有香港服務業的優勢,香港金融、航運、貿易中心的作用都可以在“一帶一路”構想的實施當中更好的發揮。

大灣區規劃,因為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已經提出,也跟“一帶一路”有關聯,同時也是我們大區域規劃的一個重要的內容。現在國務院有關部門、包括國家發改委等部門,正在跟香港有關部門緊鑼密鼓的對接,研究編制起草相關的規劃。

深圳是改革開放的排頭兵,中國最早的經濟特區,在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中必將發揮新的重要的作用。相信無論是在“一帶一路”構想的實現當中,還是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當中,都會發揮應有的作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851

一財點睛丨國家編制增材制造產業規劃 推進產業發展

5月1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組織中國增材制造產業聯盟在北京召開了增材制造產業發展研討會,與會代表圍繞增材制造產業現狀、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研討,並就進一步推進我國增材制造產業健康發展,編制好《國家增材制造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增材制造技術(3D打印)是新一輪工業革命的重要標誌之一,體現了信息網絡技術與先進材料技術、數字制造技術的密切結合,是未來產業發展新的增長點。加快推進增材制造產業發展,是我國加快制造業轉型升級、建設制造強國的重要手段。近年來,在《國家增材制造產業發展推進計劃(2015-2016年)》落地實施的推動下,我國增材制造產業增長迅速,產業發展潛力巨大。

作為我國七大戰略新興產業之一,新材料是整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產業基礎。一直以來,我國對新材料產業的發展高度重視,出臺了眾多推動新材料產業發展的措施。2016年12月,國家新材料產業發展領導小組成立。2017年1月,《國家新材料產業發展指南》正式發布。《發展指南》布局了一批前沿新材料,實施前沿新材料先導工程,增材制造材料是其中一個重要領域。

信息技術研究和顧問公司高德納(Gartner)預測全球3D打印(增材制造)市場將從2015年的16億美元增長至2018年的134億美元,預計到2020年,10%的工業運營商將機器人、3D打印技術整合到他們的制造業流程中;在醫療領域,30%的內部醫療植入物和設備將是3D打印的;此外,產品生產時間將因3D打印而減少25%,而且全球75%的制造業務將整合3D打印工具、夾具用於生產成品。2014年中國3D打印市場規模達到40億元左右,增長速度遠遠高於全球平均水平,從事3D打印生產、服務、工藝等業務的企業接近100家。根據中國3D打印產業聯盟預測,到2018年,中國3D打印市場規模將擴大到200億元。

A股上市公司中,很多公司涉獵3D打印,但目前均未成為主營業務,業績貢獻小,可長期關註其未來發展的公司有:銀邦股份(300337.SZ)、南風股份(300004.SZ)、藍光發展(600466.SH)以及華工科技(000988.SZ)等。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dujuan @yicai.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858

發改委:有關部門正研究編制起草大灣區相關規劃

5月12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寧吉喆、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介紹“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產能合作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深圳衛視記者:

我的問題想問給寧主任。我們知道,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中,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列入到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這也是整個粵港澳三地構建“一帶一路”開放新格局的重要舉措。我想請問您,粵港澳大灣區方面在“一帶一路”的開放過程中應該怎麽發揮自身的優勢,跟沿線國家形成新一輪的開放合作?此外,我們知道深圳一直是中國經濟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在新一輪的“一帶一路”開放過程中,深圳應該發揮什麽樣的作用?謝謝。

寧吉喆:

香港在我們整個國家“一帶一路”的構想中發揮重要的平臺作用。正像十多年前在中國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向西開放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一樣,可以發揮香港的許多綜合優勢、橋梁作用,在“一帶一路”當中為企業更好的服務。還有香港服務業的優勢,香港金融、航運、貿易中心的作用都可以在“一帶一路”構想的實施當中更好的發揮。

大灣區規劃,因為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已經提出,也跟“一帶一路”有關聯,同時也是我們大區域規劃的一個重要的內容。現在國務院有關部門、包括國家發改委等部門,正在跟香港有關部門緊鑼密鼓的對接,研究編制起草相關的規劃。

深圳是我們改革開放的排頭兵,中國最早的經濟特區,在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中必將發揮新的重要的作用。相信無論是在“一帶一路”構想的實現當中,還是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當中,都會發揮應有的作用。謝謝你。

此前,據新華社報道,國務院總理李克強4月11日上午在中南海紫光閣會見林鄭月娥,頒發了任命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任行政長官的國務院第678號令。李克強首先祝賀林鄭月娥當選香港特區第五任行政長官。李克強表示,中央政府全力支持你和新一屆特區政府的工作,全力支持香港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加強與內地交流合作。香港的發展既是自身的需要,也是國家的需要。今年,中央政府要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將推出內地和香港之間的“債券通”,目的就是進一步密切內地與香港的交流合作,繼續為香港發展註入新動能。只要有利於香港繁榮穩定、有利於內地和香港互補互利、有利於鞏固和提升香港三大中心地位的措施,中央政府都將一如既往予以支持。

據人民網報道,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率團考察粵港澳大灣區多個城市,預計6月底前,就大灣區規劃發展事宜向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提交意見。

梁振英指出,香港在現代服務業、金融、法律、會計、建築等方面具備優勢。香港重視與廣東省的合作,更重視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香港特區政府此行旨在把握時機,推動香港積極參與到規劃工作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880

船舶港口已成大氣汙染重要來源之一,專家建議編制排放物清單

船舶排放控制區、加嚴船用油硫含量標準、建立船舶港口排放清單……這背後是日益嚴重的船舶港口大氣汙染。

長期從事移動源汙染防治研究、機動車排汙監控中心項目主管、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專家馬冬日前表示,船舶航運業的快速發展,在給貿易運輸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給區域空氣質量改善帶來巨大壓力。

他介紹,研究結果顯示,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和長江等沿海沿江地區,船舶港口排放已成為大氣汙染的重要來源之一。

船舶運輸具有運量大、成本低等優點,是國際貿易中最重要的運輸方式之一。目前在全球範圍內,80%以上的國際貨物通過海運完成,我國更是高達90%以上。

船舶港口排放已成為大氣汙染的重要來源之一。攝影/章軻

《2017年交通運輸行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7年末全國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140.07億噸,旅客吞吐量1.85億人,擁有水上運輸船舶14.49萬艘,萬噸級及以上泊位2366個。按貨物吞吐量計算,世界十大港口中有七個在中國,2017年寧波-舟山港貨物吞吐量突破10億噸,連續9年位居世界第一。

“船舶港口汙染呈明顯的區域性。”馬冬介紹,原環境保護部發布的《中國機動車環境管理年報》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船舶排放二氧化硫、碳氫化合物、氮氧化物、顆粒物分別為78.8萬噸、2.8萬噸、121.4萬噸、11.9萬噸。其中,氮氧化物和顆粒物分別占移動源排放的10%和12%。

上海、深圳、香港等港口城市大氣源解析研究顯示,船舶港口排放已成為重要的排放源之一。上海市環境監測中心、深圳市環境科學研究院和香港環保署的研究結果均顯示,船舶排放的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是大氣汙染的重要來源。

船舶港口大氣汙染問題已引起各界高度關註。2013年9月,國務院發布的《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提出,開展工程機械等非道路移動機械和船舶的汙染控制。2015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提出,加強船舶港口汙染控制,積極治理船舶汙染,增強港口碼頭汙染防治能力。

馬冬說,雖然我國船舶港口汙染防治在排放標準制定、排放控制區設立等方面取得了一些積極進展,但目前船舶港口汙染防治也面臨諸多問題。

他介紹,這些問題包括排放清單基礎研究薄弱,尚未建立國家和地方層面的船舶港口排放清單。缺乏系統、全面的船舶保有量及活動水平統計數據,無法準確獲得各類船舶的排放清單。

船舶排放控制區存在差距。國際排放控制區自2015年開始燃油硫含量水平已達0.1%,我國排放控制區燃油硫含量水平為0.5%,且到2019年才全面實施。國際排放控制區一般為海基線外200海里的封閉區域,而我國的排放控制區僅覆蓋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三大重點水域海基線外12海里。

2018年1月17日,廣州海事局執法人員正在對一艘遊船的燃油硫含量進行檢測。攝影/章軻

船舶排放監管困難。由於船舶數量多、流動性強,監管難度大,隨著船舶排放控制區的實施,監管範圍擴展到離岸12海里,現有的登船隨機檢測方法越發困難。

另外,我國船舶排放控制水平低。馬冬表示,以往我國僅對功率小於37千瓦的船舶柴油機進行環保達標管理,2018年7月1日後,將會把大於37千瓦的船舶柴油機納入監管範疇。除新建船舶外,我國對在用船舶尚未提出大氣汙染控制要求。我國在船用油硫含量標準、執法監管等方面存在明顯地區差異。船舶屬於移動汙染源,只有聯防聯控,才能全面控制。

馬冬認為,應依托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工作,開展船舶港口排放物清單編制,盡快制定《船舶港口大氣汙染物排放清單編制指南》,建立船舶港口排放基礎數據統計監測及共享制度,編制國家和地方船舶港口排放清單,準確評估船舶港口汙染現狀,為精細化控制提供數據支撐。

馬冬還建議國家逐步加嚴船舶排放控制區要求,研究申請國際船舶排放控制區,最終實現與國際船舶排放控制區接軌。加快船舶排放監測技術研發應用。加強在重點航道利用遙測技術對船舶排放監管技術上的研究,加大監管的覆蓋面積。實施《國家清潔柴油機行動計劃》,推動綠色航運體系建設。加快老舊船舶發動機改造及淘汰更新,並加強油品生產、進口、流通、使用等全過程監管。

同時加快船舶岸電設施建設與使用,在港作船、公務船、短途固定航線船舶中推廣應用LNG等清潔能源。優化港口集疏運結構,發展多式聯運,提高鐵路貨運比重。推廣應用集疏運貨車電子信息管理系統,提高貨物周轉效率。結合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逐步擴大排放控制區範圍,建立全國封閉統一的排放控制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723

長三角一體化三年行動計劃將滾動編制,這些領域會涉及

即將召開的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期間,蘇浙滬皖三省一市將與主要的通訊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推動5G在長三角地區的先行先試。

在5月24日舉行的第十一屆“中華學人與21世紀上海發展”研討會上,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市發改委主任馬春雷表示,長三角應該是5G最早使用的區域,讓企業和老百姓分享通訊技術進步的成果,該項目未來的投入將達到2000億元。

不僅僅是5G,聯合征信等長三角地區有著共同利益的項目,都將得到推進。

長三角一體化正在得到強力推進。近日,蘇浙滬皖三省一市分別召開了省(市)委常委會會議,傳達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動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重要指示和韓正同誌的有關批示精神。

5月8日舉行的上海市委常委會議強調,推動長三角地區實現更高質量的一體化發展,是中央要求,也是上海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載體、使命所在。全市上下要著眼大局,服務全局,找準工作對接點和著力點,在積極參與和支持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中拓展發展空間,贏得發展機遇。

為了實現更高質量的長三角一體化,馬春雷表示,近期三省一市正在做實合作機制,做實項目,尤其是有共同利益的項目要首先做起來。

馬春雷說,區域合作已經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

數據顯示,長三角三省一市的地域面積35.9萬平方公里,占全國的1/26;常住人口2.2億,占全國的1/6;經濟總量19.5萬億元,占到全國的近1/4。

長三角地區已經是我國經濟最具活力、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是“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的重要交匯地帶,在國家現代化建設大局和全方位開放格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

在前期20多年的長三角一體化基礎上,長三角已經形成了“三級運作”的區域合作機制:決策層是“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協調層是“長三角地區合作與發展聯席會議”,執行層是各種重點合作專題組,圍繞交通、能源、信息、科技、環保、信用、人社、金融、涉外服務、產業、城市和食品安全等12個合作專題,隨時進行任務動態調整和協作。

為了進一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今年早些時候,三省一市聯合組建的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已經在上海掛牌成立,目前共有來自蘇浙滬皖的17個工作人員在此集中辦公。

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的主要職責是負責研究擬訂長三角協同發展的戰略規劃,以及體制機制和重大政策建議,協調推進區域合作中的重要事項和重大項目等。而近期主要任務,則是研究制定《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下稱“三年行動計劃”)。

馬春雷說,三年行動計劃將會滾動編制。此次的三年行動計劃,主要圍繞交通的互聯互通、能源的互保互供、產業協同創新、信息網絡的高速泛在、環境整治的聯防聯控、公共服務的普惠便利、市場開放有序等7個領域提出行動計劃,涉及30多個方面的重要內容。

即將召開的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將會對三年行動計劃加以研討、批準,對重要工作機制進一步明確,以盡快把長三角盡快建成全球一流品質的世界級城市群。

蘇浙皖也都表示,要積極參與三年行動計劃的編制並認真組織實施,爭取實質性突破,努力提高合作成效。

在長三角一體化的推進格局中,“上海進一步發揮龍頭帶動作用,蘇浙皖各揚所長”。

上海市委常委會會議指出,要更加主動地發揮好上海在推動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中的龍頭帶動作用,以更加強烈的使命擔當、更加積極主動的行動和更高的工作標準,對推動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進行再謀劃、再深化,並以釘釘子精神推動落實。

浙江表示將全域接軌上海,全方位接軌上海,把浙滬合作推向深入。

安徽表示,立足安徽實際和自身優勢,深化與滬蘇浙全面合作,加快推動協同創新一體化、基礎設施互聯化、產業發展聯動化、公共服務共享化、生態環保聯控化、市場融合一體化,著力健全省際合作機制、城際協作機制、生態環境聯防聯治機制,共同推動長三角率先發展、一體化發展和高質量發展。

江蘇也表示,要從該省發展實際出發,認真謀劃重大規劃對接、區域協同創新、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生態環境聯防聯控、民生工程共建共享等重點工作舉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734

鄉村振興頂層設計出臺,中央要求抓緊編制地方規劃

十九大提出的“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時隔半年,迎來中央層面的規劃。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31日召開會議,審議《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和《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會議。

會議認為,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細化實化工作重點和政策措施,部署若幹重大工程、重大計劃、重大行動,形成了今後5年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的政策框架。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各地區各部門要編制鄉村振興地方規劃和專項規劃或方案。加強各類規劃的統籌管理和系統銜接,形成城鄉融合、區域一體、多規合一的規劃體系。《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出臺。

今年2月,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中農辦領導解讀一號文件時稱,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將伴隨著現代化建設的全過程,要管到2050年。“在制定中央一號文件的同時,國家發展改革委已經聯合有關部門同步起草《規劃》。現在《規劃》的初稿已基本形成,正在按照程序進行報批。”

會議認為,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提高思想認識,真正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擺在優先位置,把黨管農村工作的要求落到實處,把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要求落到實處。

在具體落實環節,各地區各部門要“抓緊編制鄉村振興地方規劃和專項規劃或方案,做到鄉村振興事事有規可循、層層有人負責”。

此外,“要針對不同類型地區采取不同辦法,做到順應村情民意,既要政府、社會、市場協同發力,又要充分發揮農民主體作用,目標任務要符合實際,保障措施要可行有力”。

當前全國各地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積極性很高。面對這樣的情形,前述中農辦負責人認為,這反映鄉村振興得到各地普遍擁護,也順應了億萬農民的期盼,這是非常可喜的。在實際工作中,既要有只爭朝夕的精神,又要有科學求實的作風;既要盡力而為,又要量力而行,紮實推進、從容建設、久久為功。要防止層層加碼、防止搞“一刀切”。

其實,對於貧困地區來說,鄉村振興還是要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

會議指出,黨的十九大把脫貧攻堅戰作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打贏的三大攻堅戰之一,作出全面部署。未來3年,還有3000萬左右農村貧困人口需要脫貧。

精準扶貧這5年來,前期累計減貧6600萬人以上。今後3年要實現脫貧3000多萬人,壓力和難度仍不小。中央要求,必須清醒認識打贏脫貧攻堅戰面臨的困難和挑戰,切實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再接再厲、精準施策,以更有力的行動、更紮實的工作,集中力量攻克貧困的難中之難、堅中之堅。

為保障打贏脫貧攻堅戰,會議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打贏脫貧攻堅戰作為重大政治任務,進一步落實脫貧攻堅責任制。同時,完善脫貧攻堅考核監督評估機制,提高考核評估質量和水平,切實解決基層疲於迎評迎檢問題。要保持貧困縣黨政正職穩定,加強對脫貧一線幹部的關愛激勵。

要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集中力量解決扶貧領域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突出問題,堅決依紀依法懲治貪汙挪用、截留私分、虛報冒領、強占掠奪等行為。要深入宣傳脫貧攻堅典型經驗,宣傳脫貧攻堅取得的成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154

香港交易所准許內地註冊成立的發行人採用內地會計準則編制其財務報表

1 : GS(14)@2010-12-11 15:24:21

http://www.hkex.com.hk/chi/newsc ... 10/101210news_c.htm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今天(星期五)刊發《有關接受在香港上市的內地註冊成立公司採用內地的會計及審計準則以及聘用內地會計師事務所的諮詢總結》。

香港交易所決定採納諮詢文件中所提出的建議。諮詢文件徵詢公眾對下列框架的意見:

  * 准許內地註冊成立的發行人採用內地會計準則編制其財務報表;

  * 准許經中國財政部及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審核推薦及認可的內地會計師事務所採用內地審計準則為上述發行人提供服務;及

  * 提供對應安排,准許在內地上市的香港註冊成立或註冊的公司採用《香港財務報告準則》或《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編制其財務報表,而同時有關的財務報表可由經香港會計師公會審核推薦、認可及註冊的香港會計師事務所按照《香港審計準則》或《國際審計準則》審計。

建議框架是內地監管機構與香港多個機構,包括財經事務及庫務局、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財務匯報局、香港會計師公會及香港交易所全資附屬公司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共同商定的成果。

香港交易所上市科主管狄勤思表示:「這框架的制定乃基於相互認可。新規則讓內地註冊成立的上市發行人可以選擇採用內地會計準則編制財務報表,獲認可的內地會計師事務所亦可採用內地審計準則來審計有關報表。此舉預期可提升市場效率,並減輕在香港上市的內地註冊成立公司的合規成本。」

30名回應人士中,大部分都支持諮詢文件所載的建議。

《諮詢總結》及相關的《諮詢文件》可於香港交易所網站「新聞資料及市場諮詢」一欄(見「市場諮詢」)下載。《上市規則》的相關修訂登載於香港交易所網站「規則與監管」一欄(見「上市規則與指引」中的「主板上市規則修訂」及「創業板上市規則修訂」)。

《上市規則》的有關修訂將於2010年12月15日生效。

諮詢文件:
http://www.hkex.com.hk/chi/newsc ... ents/cp200908_c.pdf

諮詢總結:
http://www.hkex.com.hk/chi/newsc ... s/cp200908cc_tc.pdf
2 : GS(14)@2010-12-11 15:24:59

http://www.inv168.com/phpBB3/vie ... b38b3bf0a1#p1482044
hw:
呢一步就係俾A股黎香港掛牌既重要一步

其實現在H股都已經唔再需要有香港會計資格既 Authorized Rep, 呢個建議只係連 HK GAAP 都唔駛出. 意義上就係承認 PRC GAAP.

唔出 HK GAAP 都已經有, 淡水河谷既 HDR 都只係出 US GAAP.

當然, 你會話 PRC GAAP 唔可信, 但係要先攪清楚, 乜 GAAP 都有假數, 改變對我地黎講係要學多一套遊戲規則. 不過對香港會計界同i-banker 就影響大d, 再進一步將港人邊緣化.
3 : GS(14)@2010-12-11 15:47:56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01211/News/ec_ecc1.htm


內地H股帳目同業可核
本港會計師難再獨市
  2010年12月11日

【明報專訊】H股可選擇聘用內地合資格核數師審計公司帳目,以及「A+H」股公司只需預備一份財務報表的新例,推遲近1年後終可實施。港交所(0388)宣布,12月15日開始,將認可中國的審計準則和核數師,日後所有「A+H」股公司,只需預備一份財務報表(根據中國審計準則或是國際會計準則),而所有H 股,可選擇提交中國審計準則的財務報表,亦可聘用內地經監管當局認可的「合資格」會計師事務所。本港會計師一向享有的「獨市」優勢,將被打破。

陳茂波:心理打擊大於實際影響

現時本港有160家H股公司,「A+H」佔64家。根據財政部的資料,獲認可處理H股帳目的內地會計師行,有12家,香港會計師公會行政總裁張智媛表示,以她所了解,內地認可會計師行的數目,未來兩至三年會維持12家,故不會對本港業界構成太多壓力。事實上,近9成本港H股帳目,現時已由該12家行或相關的香港分支處理,故看不到業界會因大量H股公司轉核數師而受打擊。

立法會會計界議員陳茂波認為,新例對業界的「心理」打擊大於實際影響,會覺得本港開放了市場予外人「搶飯碗」。他認為較受影響的,是沒有內地分支的本港二線會計師行。

現時證監會有權就上市公司事宜,向核數師索取資料及審計底稿,但日後假如H股公司聘用內地會計師,證監會卻無權過問,因內地核數師不在本港監管機構的管轄範圍。市場關注這會成為監管漏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00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