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錯讀肥佬黎「秘笈」 師奶搾出淚

2012-5-3  NM

天水圍師奶周建華(四十五歲)是黎智英的擁躉,看到黎智英在本刊的專欄《事實與偏見》中,一篇名為「不許成功見白頭」的文章,向剛創業的世姪問道: 「你是誠心誠意,真的是賣最好喝的果汁給顧客嗎?你可以將這個目標凌駕其他目標甚至賺錢之上嗎?你真的相信品質最好的果汁便是賺錢的必殺技嗎?」要世姪好 好思考創業的方向,並說:「有這樣的信念,那麼你已走了一半邁向成功的路了。」 對於文章的幾個問題,周建華心想「是!我可以!」便把積蓄投資在粟米汁廠,豈料兩年來一直虧蝕,本刊替她找來黎智英作回應。得知答案後,想起那篇名為「不 許成功見白頭」的文章,在粟米汁廠熬得頭髮變白的周建華嗚咽道:「好似一下子戳爆我個好靚、飛緊上天的熱氣球一樣。」


第一次見面時,周建華坐在位於荃灣工業區的辦公室,「我成日都諗自己第時可以上《壹盤生意》,而家你哋終於搵到嚟!」她以帶鄉音的廣東話說。緊張無比的她,「手震震」地拿着幾張寫滿字的紙,「口震震」地道出自己的故事。

領匯逼遷 另覓出路
周 建華家住天水圍,○二年開始在頌富商場賣童裝,○八年領匯表示要加租四成半,她也無奈接受,可是半年後領匯又突然表示要收回鋪位重建,當時生意不俗,她每 月可賺萬多至四萬元不等,但深知沒法再續租的她唯有另覓出路。 周建華非常仰慕黎智英,十多年前起,每星期都看他的專欄,「因為我哋背景好似,我阿公阿爺都係地主,被共產黨批鬥,連我哋四合院都收埋。」她知道黎智英在 福榮街發跡,她賣童裝時在深水埗福榮街入貨,就會想起他:「呢度黎生都有嚟過,我第時都可以好似佢咁!有時做生意諗唔通,我就睇吓黎生啲文,就好似入咗佢 思維,諗通咗。」 ○八年看到《事實與偏見》一篇名為「不許成功見白頭」的文章後,自認能做到肥佬黎對開果汁店的三大要求,於是決定在元朗頂手開飲品店,但做了三個月後覺得 雖然有利錢但不能發圍,於是把鋪頂手出讓,並投資六十多萬,在荃灣租了一個二千多呎的單位,開設怡加新粟米汁廠,賣外婆教她做的粟米汁。

缺乏經驗 頻頻撞板
「嗰 陣我咁諗,黎生話要薄利多銷,一日賣一萬支,一支賺一蚊,我都可以供仔女去外國讀書啦!」周建華更在公司門前貼着黎智英的金句提示自己。她沒有做過廠,於 是找來曾在製衣廠工作的朋友Andy幫忙,他們花了近四個月研究粟米汁,先把粟米煲熟,再拆粒,再用粟米水和粟米攪勻,隔渣後便完成,「其實仲有啲竅妙, 不過嗰個就唔講得。」周建華表示,粟米汁在內地很流行,但香港就幾乎沒有,為了迎合港人口味,他們把粟米汁弄得較內地的幼滑,客人試飲後也大多讚好。 雖然味道不是問題,但周建華營運時仍處處碰釘,「嗰陣以為放入雪櫃就得,於是買咗兩個雪櫃,用咗萬六蚊,但之後發現唔夠凍,需要整一個雪房,就唯有賣番個 雪櫃出去,兩個夾埋賣得千幾蚊。」除此以外,她還買了扭蓋機,「點知人手扭仲快。」還買了一個太小的煲,全都放在廠房塵封。她還在內地訂造了一批膠樽, 「第一批貨好靚,第二批有幾個變形,第三批幾乎個個都唔用得!」於是用了萬多元做的模就變成了廢物,現在還有數百個樽堆在儲物室。 難度最高的,就是保質期,因為沒下防腐劑,粟米汁的保質期很短,「大佬,佢寫三日保質期,我點sell出去?第一日送貨,第二日上架,第三日就落架,邊個 夠膽買?」負責銷售的KK抗議,在員工逼迫之下,周建華花了萬多元把粟米汁拿去SGS做測試,證明在冷藏之下,粟米汁七天都不會變壞,「但我真係好怕事, 我都淨係夠膽寫五日咋。」她笑說。 粟米汁多在素食店和有機店出售,由於保質期短,店鋪都不敢大量入貨,但為了生意,他們要送貨,運輸成本每月約一萬五千元。而且粟米在冬天不當造,粟米不甜 她就不做,停工兩至三個月,於是一埋數便發現月月蝕錢。

山窮水盡 病發入院
開業時周建華並沒有預留一筆備用資金,而是全數投資到工廠,並把賣童裝賺到的錢繼續投資下去,不久已彈盡糧絕,更一度打算賣掉父親名下的居屋,但因找不到父親的死亡證,未能出售,更連女兒的獎學金都用光,要向妹妹借錢,後來周建華更因這盤生意差點賠上性命。
「有一次我喺公司兩三日無瞓過,成日都想去廁所,終於有一次入咗廁所覺得就嚟暈,即刻打俾Andy,好在臨暈之前開番廁所個鎖。」原來當時周建華 突然心臟病發,心跳一分鐘二百二十七下,要立刻送到醫院搶救,「我嗰陣叫醫生唔好救我,俾我死,醫生話唔會俾我死,幫我打針。」康復後她本打算放棄,更把 貼在門口的黎智英金句撕掉,卻恰巧認識了一個在九龍城賣雜貨的朋友,教她在台灣買樽之餘,亦教她用鋁箔紙封口,延長保質期,現在粟米汁的保質期約有兩星 期。
雖然解決了品質問題,但成本上漲也令周建華非常困擾,一個膠樽成本已要近兩元,但台灣的廠商還說要加價,加上粟米價格不穩,就算在大陸入貨都要逾 一元一條,一樽粟米汁批發價八元五角,下月要加至九元,商戶聽到要加價都叫苦連天,現他們有四十多個銷售點,每月賣約一萬多至二萬多支,還虧蝕約二萬元。

員工注資 積極求變
今 年過年後,曾有幾家公司提出以約五十萬元收購,並分派紅股給她,她本打算賣掉公司,但她的員工Andy和KK堅決反對,寧願掏出三十萬投資到公司,另一名 員工亦自願每逢冬天便放無薪假,「KK成日話我『人情一流,生意九流』,但佢哋又會話遲啲我哋會發達。」她笑說,「我行街sell嗰陣,望住鴻福堂就會諗 點解佢得,我哋唔得。」KK說。 在KK和Andy加入後,他們積極研究推出更多產品,如不同味道的粟米汁等,亦打算由樽裝換成真空杯裝,減低成本之餘亦希望可延長保質期,亦在港鐵站商鋪 內租位置作宣傳,「我而家就係差俾人知嘅呢一步!」周建華自信地說。 來自雲南的周建華廿多年前嫁來香港,她熱愛闖蕩,十八歲只留下一封信,帶着水和幾個饅頭便隻身走到北京,當了傭人一個月才給父親抓回雲南,後來到深圳工作 認識了丈夫,便嫁到香港去。到了香港,才知道香港多自由,亦最愛看《壹週刊》,「我父母生我養我,但我的思想係黎生俾我的。」

晴天霹靂 接受不了
有 見周建華視黎智英為偶像,本刊把她的故事電郵給黎智英,他很快便作出以下回覆:「我只想說,要先找出虧損的原因,哪裡是做得不夠好的問題要找出來,解決其 中的困難,找不出問題,或知道問題卻解決不到其困難,便不要為了堅持而堅強,做生意除了能力還要時運,時運不濟以退為進。」 上週六,記者和周建華見面,並給她看黎智英的回覆,數天來一直笑臉迎人的她呆看短訊三分鐘,然後默默除下眼鏡拭淚,「係佢話我知要堅持,我而家輸咗就一無 所有、一敗塗地,我輸晒身家,輸埋自信。」周建華說,然後她又緊張地追問:「到底佢有無飲過我的粟米汁?有無?如果佢飲完都係咁講我就真係灰心。」剛收起 眼淚的她又再次雙眼通紅。

開業成本(03/10)
租金$45,000* 裝修$300,000 機器$300,000 雜費$6,000 入貨$200 總投資$651,200 *兩個月按金,一個月上期

營業資料(03/12)
營業額$155,000 租金$15,000 人工$65,000 # 入貨$65,000 雜費$15,000 運費$15,000 虧蝕$20,000 #連老闆在內,共五名全職,一名兼職

一點意見
保質期:保質期最好有三至四星期,但不要超過一個月,因為客人會質疑。 要加長保質期須在生產過程中消毒同用無菌灌漿,不過又係一筆投資,要諗清楚。 品牌:用「2+3」或者「怡加新」唔會令人聯想到新鮮粟米汁,包裝越簡單越好,咁樣話到俾人知係日日鮮製。現在個品牌好似不高不低咁,一係就做有機,再賣 貴一點,一係就大眾化一點,材料方面調節一下。另外,我都好懷疑粟米汁作為單一產品的可行性,以前鴻福堂都有出過粟米汁,係有人買,但絕未普遍到可以支持 一個廠房。 銷售渠道:產品只在有機店和素食店有售,始終比較小眾,銷售渠道應要廣泛一點,例如打入便利店,或者在港鐵站的有機食品鋪銷售(怡加新正有此計劃),不過 這些係辛苦錢,利潤低之餘還要請人手宣傳,要計好數先做。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173

贏五千萬元獎金投資界「啤王」秘笈

2012-9-27 NM




德州撲克(Texas Poker)流行已久,這陣風近年吹至香港,瘋魔一眾銀行界及財經人。遊戲的樂趣是這樣的:由坐下來開始,對手每一次落注,注碼大小、速度,都是和對方的 一次對話、一個攻心的計算。要贏出比賽,講求技巧和心理質素,與Banker做「刁」如出一轍。前天行國際(993)執行董事兼基金公司老闆蔡朝暉 (Stanley),十三歲已開始賭啤。本月初他參加一場於澳門舉行的全亞洲最大型德州撲克賽,第一次參賽,即擊敗七十二名對手,贏得五千萬元獎金!在 「啤界」一夜成名。「最大經驗,係你要守到留番條命,先有得玩到尾。」Stanley夾著雪茄,和大家分享他的贏牌秘訣。

這場「慈善啤王大賽」,在澳門星際娛樂場舉行,七十三個參賽者分組廝殺,「馬拉松式」玩足十四個鐘,淘汰到只剩最後一個。最終成為「王 者」,Stanley興奮得三十個鐘無瞓,再馬不停蹄飛了一轉北京,一轉上海,與牌友慶祝。前週回港後,他又在會展廣場的Faces包場慶功。這天他穿起 一條繡滿啤牌的牛仔褲,手持一杯香檳滿場飛,還搞了場大抽獎,送出二十萬獎金。十時半開始慶功,不到十二時,他已醉醺醺,「贏咗世界冠軍喎,無諗過,真係 好興奮!」

「一次出牌一次對話」

以往這類比賽,都是舉行七日七夜的,每天如返工般賭完休息瞓覺;今次玩一氣呵成,正好有利於Stanley,「我成日蒲蘭桂坊,晚晚三、四點先瞓,可以應 付到。」體力過關,玩啤還要講技術、心理。他說,以往試過手持一pair K,一pair A等靚牌,以為贏硬就曬冷搏到盡,「無計到人哋一樣可以係大牌,對方揸『夫擄』或『同花順』,你就一鋪玩完!」揸住大牌、意氣風發的時候,Stanley 認為往往會輸得最慘,「股市幾時死最多人?咪就係三萬二千點,個個楂住股票唔放嘅時候。」他認為,爛賭心雄的多數都會輸,「呢類人,唔識風險管理,心存僥 倖,揸住『卡窿』蛇都搏,但其實少過百分之十機會博到。」他教路,「除咗睇自己兩隻牌,要計埋對方揸嗰兩隻係咩牌。人哋手牌好過你,你幾好嘅牌都要掉。有 時,守住本金,放棄都係贏嘅一種。」那對方底牌是什麼,怎樣計?「對方每次出籌碼,都係一次對話,佢raise定唔raise,跟定唔跟呢?愈玩得多會愈 有sense(感覺)。」比賽當晚,頭七、八個鐘,他死守十萬元本錢,最差時玩到只剩三萬多,唯有 「偷雞」(bluffing),「有一鋪自己手牌好弱,但我表面好有信心不斷加注,希望嚇到對手棄權;然而對方係世界冠軍,可能睇穿我,亦可能佢手牌唔 錯,總之佢木無表情一路跟注,我如果再落多注就無曬錢。」Stanley這次心理戰失敗唯有棄牌。最後守到一個機會,他反守為攻,「俾我抽到一手 『pair六』,sense到對方無牌,即刻all in(曬冷)。」

「贏要無人性」

玩牌講計算,Stanley選擇玩德州撲克,亦如是。他看賭業股年報,發現老虎機贏面得二成三、廿一點得一成八,百家樂最低,只有約百分之二至三,所以一 直以來只鍾情德州撲克,「通常莊家贏曬,贏面咁低,點解要玩?Poker則賭場唔做莊,只抽水。」而這場比賽,入場費要二百萬元,但彩池有一億四千萬港 元,按名次分配獎金,只要能進身頭十二名就有獎金,對Stanley來說亦是值博率超高。十三、四歲,Stanley已與街坊玩話事啤,第一次接觸德州撲 克是五年前,平日一星期玩一次,都是朋友間切磋。參加比賽,亦是因朋友一席話:「世界冠軍,手頭咪又得兩隻牌,唔通叻嘅有三隻咩!」Stanley操啤三 十年,技術亦無可置疑,但人終歸是人,沒有絕對的理性,「專業嘅賭徒,係無論之前鋪牌係點,都唔可以諗番轉頭。」但理論歸理論,其中一鋪牌,他拿起手後決 定棄牌,誰知連同枱面的「公共牌」,原來可得「夫擄」,他往後半小時都有點心不在焉,「咁我都係人,呢啲係人性,唯有定一定神,叫自己快啲忘記。」他不諱 言,「有技術,有EQ,但又唔可以無運氣。」他憶說當晚本來運氣麻麻,於中場小息去廁所小解。完事後,他心血來潮,跟友人說:「如果今晚真係贏到冠軍,獎 金十分一捐咗去。」說完這番話,「氣場」果然有變,賽至最後一局,他單挑世界冠軍。Stanley得一對「啤十」後曬冷,對手照跟,揭出只得「啤六」,他 因而獲勝,他自嘲說:「今次真係盲拳打死老師傅!」事後他兌現承諾,捐出五百萬元到大自然保護協會。

「最緊要識守」

Stanley認為,玩Poker與投資同樣講求風險管理及值博率;不過最相似的,還包括那種「蠱惑」。手揸強牌,玩家會在頭兩輪下注時讓牌或只跟注,令 對手以為你底牌一般;又或者明明手揸弱牌,卻以進取姿態下注及加注,目的是誤導對手,令對方知難而退。一○年,一直低調的Stanley,忽然高調夥拍內 地快餐連鎖店真功夫老闆蔡達標,入標爭奪已宣佈清盤的內地食品供應商福記(1175)。當時他向傳媒宣佈,或用高達十億元收購,但其實他只以五億元入標, 「因為當時好多大陸佬,有無實力都話有興趣;講大啲,可嚇走部分買家。」但財團最後輸給安徽海螺創投,人家出六點六億元代價,他說:「無辦法啦,對方真係 太有錢。」Stanley屬白手興家,小時候住石塘咀均益大廈,父親是典型散戶,天天坐在證券行炒股,「不過佢手頭嘅都係佳寧、海外信託等股票,真係買乜 輸乜,搞到屋企好唔開心,令我知咩叫風險管理。」十六歲那年,他到證券行打暑期工,幫人送股票。接觸得多,十七歲就到新鴻基證券開戶口,炒的是外匯及期 權,儲到錢再去美國升學。九六年回港後曾在新鴻基證券打工,幾年後他與朋友成立公司代理美國食品,失敗後又重做證券。○三年他購入屬證券行A組的聯合證券 (Head & Shoulders),○七年以一億元代價賣予當時由張德熙打骰的上市公司天行國際,併入局當董事,一○年他以三千萬元購回部分業務,一來一回贏個開。已 婚並育有一子一女的他,去年中以一億元沽出壽山村道朗松居獨立屋,又賺了六千萬。他辦公室枱頭有一個相架,相架掛的是一張百富勤股票,當年他一鋪過買入五 百萬元的百富勤股票,怎料百富勤倒閉,留下來的已變成一疊廢紙。失敗的經歷,再一次教曉他:「守住條命才有得玩。」

Texas Poker玩法

基本概念形式與話事啤(Show Hand)相似,但話事啤是每名玩家獲派五張牌,而Texas Poker則是每名玩家獲派兩張底牌,其後枱面會派五張「公共牌」。玩家把手上兩張底牌和枱上五張「公共牌」組合,能將五張牌組合成最強者便獲勝。如「同 花順」贏「夫擄」,「夫擄」大過「蛇」。玩法第一輪●所有玩家獲派兩張牌,每局由其中一名玩家任「大盲注」(Big Blind),這玩家必須要下注,另有一個「小盲注」(Small Blind),該名玩家亦必須下注,注碼為「Big Blind」的一半。第二及第三輪●所有玩家看過底牌,選擇跟注、棄牌或加注後,枱面會先派發三張「公共牌」。先由第一位玩家決定如何下注,再輪流由其他 玩家決定下注與否,第三圈派第四張公共牌,亦輪流決定棄牌、跟或加注。如何出注就看玩家技術、心理及如何猜測對方牌路。最後一輪●派發最後一張公共牌。仍 參與的玩家要以手上的兩張底牌和出面五張公共牌的任何三張,組合出最強的五張牌便獲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927

陳健波MPF倍增秘笈

2013-01-03  NM
 
 

 

強積金——回報低,收費高,有「強迫金」、「強姦金」之稱,一眾被「㩒住搶」的打工仔,只有滿腔憤怒。因無黨派而被稱為「四散人」(另三人為林大輝、梁家騮及謝偉銓)之一的立法會保險界議員陳健波,認為與其閉翳,不如諗計。原來他私底下精於玩強積金,七年間累積增長三成,高過平均數一倍,人人請教,但他作風低調,從不肯教人,最怕輸了被人找晦氣,「你自己研究完,輸咗無得怨嘛!」他最近終向本刊透露他的MPF秘笈。陳健波簡介

學歷:伍華書院預科畢業英國特許保險學會會士及特許承保人2009年至今:慕尼黑再保險中國顧問委員會理事2008年至今:立法會功能組別(保險界)議員2005年:慕尼黑再保險香港分公司行政總裁1999年:恆生銀行助理總經理兼保險業務主管恆生保險董事兼總經理1995年:恆生人壽保險董事1993年:恆生保險副總經理1974年:恆生練習生

○八年當上立法會議員之前,陳健波在恆生保險部工作了三十多年,他看準人壽保險發展空間大,九五年主動提出向滙豐購入經營牌照,短短十年間,人壽保險營業額由最初的三千萬變成十三億,他亦如坐直升機般,由副主任升至銀行助理總經理;二千年他再為恆生成立強積金部門,今日已成為業內五大龍頭之一。○五年他轉投全球最大的再保險公司慕尼黑,成為該行首個華人行政總裁,並首次為自己的強積金供款。不過他當時嫌麻煩,將所有供款隨便放入一個定息基金,從未打理,到○九年辭職專注做議員時,才發現不妙,「四年間先得百分之七增長,即係一年得百分之一點九,通脹都追唔上,你話係咪㷫過炭!」自此,他的起心肝鑽研。

專攻港股基金

弔詭的是,他竟然無揀自己創辦的恆生強積金,逢人問陳健波轉邊間好,他一定答細公司永明,並且將三個助理的強積金轉投其下。「我無利益衝突o架!揀基金好睇主持人,佢(永明)嘅基金經理好出名,好多年都被選為基金之星,所以佢隻港股基金,差唔多係全港跑得最好嗰隻!」該基金由有「長勝將軍」之稱的首域大中華投資總監劉國傑打骰,去年增長約百分之二十一,雖然表現並非最標青,但成立十二年來,累積回報超過三倍,遠遠拋離同行。「其實強積金來來去去咪又係六種組合(股票、債券、混合、保證、貨幣市場『即定息基金』及指數),保證、貨幣市場基金一定輸通脹,債券基金遇美國加息又會跌價,一定係股票基金先有高回報。」和大部分香港人「唔熟唔食」的心態一樣,他獨沽一味只揀港股基金,其他地區免問;看好股市時,他將所有錢專攻港股基金,風高浪急時,就將錢泊入定息基金避避風頭。

最壞往往最好

「睇市主要睇息口變化,一○年底股市升到二萬三、四千點,牛皮咗成幾個月都升唔上,之後中國加息,內銀股可能受拖累,我手上八成五都係股票,當然好小心。」結果他在上半年分三次減持股票,成功在前年底歐債危機惡化、港股跌至全年低位一萬六千點前散貨。所謂力不到不為財,買了好的基金也非一勞永逸。自知股市猶如鱷魚潭,陳健波日日睇住市,幾乎每隔三、四個月就將強積金轉倉一次,每次在港股及定息基金間調配比例,「通常第二日就轉到,無乜時間風險。」到去年一月,他見股價低殘但股息至少四、五釐,又開始小試牛刀入市;到五月希臘大選失敗,「脫歐」之聲不絕,港股一個月內大跌三千點,但陳健波最淡定,一個月內三次大執平貨,增加強積金中的港股基金比例,「當時個個都唱會繼續跌,之後真係跌一浸,但你永遠無可能捉到最低點,見佢比較低就好買!」當時長實(1)跌穿九十元至全年低位,市盈率只得四點四倍,工行招行亦是七、八倍,「最壞嘅時候就是最好嘅時候,個個都驚我仲定添,當時都唔想睇報紙,費事影響自己判斷。」

唔識揀選指數基金

訪問中,陳健波常掛在口邊的一句是:「買股票唔係咁容易學,個市日日變,我個腦不斷轉,睇住事態發展,成日改變主意,朝早同夜晚諗嘅可以完全唔同。」他建議完全不熟股票的打工仔,不如揀指數基金,「畢竟長期跑贏大市嘅股票基金唔多,而指數已消化了股票表現、成交量,好的股票納入成分股,唔好的踢走;好似恆指有咁多隻成分股,就算有一、兩隻週期性跌,你都唔會好傷!」由於指數基金只須跟貼所掛鈎的指數,毋須投資經理管理,所以營運成本較低,收費一般為百分之一,較強積金平均收費的百分之一點七四便宜,「以前投資股票每年有一成回報,而家要現實啲,一年有百分之六、七已經好好,所以啲收費慳得就慳!」恆指去年七月谷底反彈後,一直氣勢如虹,他看好今年大市愈升愈有,暗示港股基金有運行,「今年上半年我都睇好個市,而家息咁低,又無得炒樓,仲有咩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319

創業入門秘笈


2013-01-24  NM
 
 

 

低息環境至少持續兩年,借貸成本驟降,除了有利投資環境,更為不少香港人提供創業資本,脫離打工仔行列,幹一番事業。港人熱衷創業,其中「飲食」、「網絡生意」及「服裝」三大行業,都是一眾生力軍的首選,貪其易入行兼客源大。但是,做生意和投資一樣,陷阱多多,稍不留神即一鋪清袋。本刊找來專家和過來人教路,拆解行業守則及竅門,為創業者準備一支「盲公竹」。創業入門秘笈出牌最易撞板

全港有一萬八千間食肆,每年投身飲食業者眾多,但做飲食生意並非「揸鑊鏟」般簡單。飲食出牌顧問公司雅仕的老闆黃志超(超哥),十多年來做過多間酒店餐廳及茶餐廳等食肆的出牌顧問,熟悉出牌規則,他大嘆政府的指引有二百多頁,規則「濕碎」,難以消化,新手往往在出牌一環觸礁。「啲人好多時都租咗鋪先,一路裝修一路攞牌,發現唔合規格先來改,最後愈使愈多錢。」他解釋,現時食環署是唯一的食肆發牌機構,當局會在六星期內處理申請,並發出臨時牌照,有效期為六個月,其後再批發正式牌照。分別在深水埗和元朗經營火鍋店「凰朝」和「巨店」的黃麗文(文姐),開鋪時都是自己一手一腳籌劃。她表示,睇鋪時,會帶同出牌顧問一起去,省得浪費時間,「唔係間間鋪都得,有啲鋪位有閣樓,可能係僭建,亦可能已經入則,要顧問先識睇。仲有,若然糞渠在廳房地下,一定唔可以做食肆,萬一客人食飯時爆糞渠,點算?」文姐指,抽風及消防等都需要交給專業人士去做,她強調﹕「出牌過程好複雜,自己邊度識睇屋契、睇地圖呢?基本上有咩頭暈身㷫都會搵顧問!」

魔鬼在細節

「好多時出唔到牌,係因為通風、電力、消防以及氣體承辦商未能準時提交文件,證明餐廳合規格,一係老闆唔記得準時俾錢承辦商,一係喺小地方出錯。」超哥說。最易撞板個案與消防的要求有關,餐廳喜歡選用乳膠皮做的梳化或裝飾,但消防處指乳膠會於火警時釋放有毒氣體,嚴格規定餐廳選用合乎英國規格的BS7176或BS7177皮料,即屬「低排放」種類。「就算係英國規格,如果NO.係5字頭嘅都唔得,歐盟或加拿大嘅標準都唔啱用。」木製裝飾亦須塗上防火漆,否則亦難以通過消防規格。部分經營者為降低購買成本,會往內地廠商購買爐具,但氣體承辦商亦有權因爐具來歷不明而不批發安全證明。部分餐廳為免「蝕租蝕人工」,沒有牌照仍如常營業。一旦被食環署發現無牌經營,會按照餐廳的生意規模而定出罰款,金額約為數萬元。「有老闆會將罰款當交租,但最大問題係如果員工或顧客意外受傷,就算買咗保險,保險公司都可以唔賠償!」超哥警告。

開鋪宜與忌

風‧廚房出風位要離地2.5米,避免影響附近鄰居或途人。‧留意街鋪後巷有無位置安裝冷氣機散熱組件,若無,要花錢在店內另設槽位。‧商場鋪要留意冷氣開放時間能否配合餐廳的營業時間。火‧增加煤氣供應要額外接駁煤氣喉,需向路政署申請掘地,需時三個月,造價超過十萬。‧石油氣須存放於特設的石油氣貯存室,只限兩罐。‧煤氣公司會贊助爐具,可節省大部分設備費用水‧廚房地台需要預先塗上防滲漏的樹脂。‧裝修時要預留雪櫃去水喉位。‧現時餐廳必須設置洗水間,裝修要注意糞渠安排。電‧舊區鋪位可能仍採用單雙電,難以應付餐廳需要。‧若想於冬天時加設火鍋,要使用大量電磁爐,要留意電力能否應付。

潮玩捉心理

踏入全民皆網的年代,網上生意成為最新趨勢。前年在eBay網上創業家挑選賽上獲獎的陳思穎(Vivian)和李煒濠(Gordon),在eBay經營網店Vivi賣女裝手袋,主攻消費能力高的外國客。他們先利用阿里巴巴和淘寶入貨,每個款式購入三至五件測試水溫,毛利近五成,扣除運費等開支,月賺三萬至四萬。二人強調網上生意最緊要識捉顧客心理。第一步是貨品要實物拍攝,增加客人信心。「客人第一眼嘅感覺好緊要,實拍會更有真實感。」Vivian說,Gordon購入平價燈光工具,再利用單反相機拍攝,她補充﹕「一張相有齊唔同顏色嘅貨品,再退地加水印,俾人感覺認真專業。以前相片可加上文字描述,但最近eBay唔俾。」Vivian說。

運費併入售價

開業初期,Vivian曾收取額外運費,但發現客量減少。「網站評價包含運費一欄,如果免運費,嗰一欄會自動當滿分,變相可以提高排名。」Vivian笑說。表面「免運費」,但標價時已經計算運費,寄件會選用時間較長但費用較低的「二等空郵」。「運費佔營運成本近四成,利潤拉上補下﹐平均淨利潤率有三成。」Gordon說。「我哋亦會用eBay的調查工具,好似Terapeak,去睇吓客人上網習慣,佢哋會點樣搜尋自己想買嘅嘢。」另外,網上生意特別重視與客人的溝通,「客人留言,基本上廿四小時內要回覆,如果唔係,好易走。」Gordon已在智能手機設定「即時通知」的功能,方便即時回覆。

香港人有優勢

阿里巴巴香港區銷售總經理吳浩瑋承認,網上生意門檻及成本皆低,成為創業趨勢,去年香港區用戶量增加一成五。他指在網絡生意範疇,香港商戶有優勢,「香港人有做貿易生意的傳統,語言能力高,海外市場好信任香港人,短時間難以被其他地區取代。網上買家最關注的並非價格,如果單看價格,香港市場老早就不存在了。」他笑言。現時,阿里巴巴會為付費會員提供免費教學課程,講解如何營運網上貿易平台。網上生意競爭大,吳浩瑋指可從關鍵字入手,爭取曝光率。「關鍵字愈多愈好,也要了解不同市場怎樣稱呼你的產品。例如一隻杯,可以寫家用品、陶瓷品,節日時又可以改為禮物;電話可以叫cell phone﹑mobile phone,又可以用品牌名,如Samsung﹑iPhone。」商戶填寫產品介紹愈詳細,排名會愈高,但他提醒交易條件不要太嚇人,他笑言﹕「有濾水器廠商本來堅持最低交易數量要五千部,後來經我們提醒,改為一百部,結果有興趣的客人在兩個月內增加了一倍。」

四部曲莫缺漏

心情好時要購物,心情不好時更要購物。時裝生意門檻低,是不少貪靚女士的創業首選。本刊找來開設韓國時裝批發及零售時裝店「MR.香工」老闆張立德(Edward),以及男裝品牌店Cubic老闆娘藍穎詩(阿詩),講解從事時裝生意的入門四部曲。

1. 訂立目標客群

「想賣男裝抑或女裝?咩價錢?大陸、韓國或日本貨?究竟想做啲咩年齡層嘅客?諗好目標,先可以定下一步嘅策略。」Edward表示,阿詩亦認同:「就算做男裝,都有分Hip Hop(街頭),斯文休閒等。」

2. 入貨

香港時裝主要來源地是大陸、日本和韓國。內地貨價最便宜但品質差,日本貨質素高但價錢最貴,但近年以中價韓服最受歡迎。位於荔枝角的香港工業中心(香工)是香港最大的時裝批發集散地,有近五百間批發商。多得韓劇、韓星帶旺,場內一半店鋪都是經營韓國貨。Edward提醒:「韓國時裝有原產韓國貨,但有部分其實係大陸貨,與韓國貨嘅價錢差成倍,有鋪頭會買『Made in Korea』嘅標籤,兩蚊一個,再釘上去造假,所以入貨時要留心質料及車工。」衫款方面,Edward指時裝店剛開張時至少要有八十款,讓客人感覺多選擇,每款三件,減少壓貨風險,標價是來貨價的一倍至四倍之間,預留空間予客人講價及減價。另阿詩補充,長沙灣時裝批發廣場亦有不少女裝批發店,男裝則購自深水埗批發市場。

3. 選鋪

在旺角擁有四間分店的阿詩指出:「我會選擇在成行成市都係類似鋪頭嘅地方,因為咁先多人行,多人睇,人流對生意好重要。」剛在旺角瓊華商場開了一間地鋪的Edward建議,創業者開店要預留一大筆資金,選擇人流旺但租金較高地段。「旺鋪可以保證人流,因為好似瓊華呢啲傳統旺鋪,通常都唔會有吉鋪,租用都要先俾四至五萬頂手費,若然做唔住,轉租出去可以攞番嗰筆頂手費。」

4. 營運

生意好壞好多時取決於售貨員是否懂得推銷,阿詩表示:「新店應該聘請有經驗、識襯衫嘅售貨員,香港人好懶,襯得好睇,可以游說佢買多幾件。」Edward亦指售貨員很重要,「有個朋友賣男裝,請咗個女售貨員,講嘢雞仔聲,啲客試衫時,會幫佢扣鈕,唔買,佢就嘟起個嘴,嘩,冧到唔少男仔幫佢買衫,我都想試吓被佢sell。」Edward笑道。他又指售後服務非常重要,「一星期之內可以換貨,其實一百個人買,得三、四個會換,但有呢個服務會令客人安心啲。時裝生意靠熟客,所以與客人保持聯絡,要有facebook專頁,定期更新產品,要叫客人留電話,而家個個都用smartphone,有新嘢就即刻Whatsapp俾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166

我的投資秘笈(答) Home Blogger

http://www.homebloggerhk.com/?p=6580

但在投資方面,筆者是保守派的。睇數據、計機率,希望用贏多輸少之方法倍大自己辛勞所得、盡快達成財務自由最令人「爽快」。你是音樂發燒友嗎? 筆者認識一位uncle早年開廠努力淘金、將早年賺到金錢合理地分配、創造被動收入。現時在觀塘開設試音室,得閒請筆者上去飲杯咖啡。坐在大梳化聽著一首又一首試碟歌,真正認識何謂高音甜中音準,而uncle將改善喇叭效能變成自己工作、開設廠房及零售店出售不同檔次之玩樂套件,真正將興趣融入了工作,亦不需要為退休冇糧出而煩惱。

 

需然uncle之事和讀者暫時是風長牛不相及,但萬丈高樓由地起,在年青時先擁有正確之理財觀念,實可令你早日完成不同之財務目標。理財第一步,就是先要有資本,儲錢除可令你早日有錢作投資外,亦令自己習慣去規則自己生活、從而規劃人生。有人話人生不需要規劃,但筆者認同適量之規劃,是「預期控制」之一種。你先對未來有個諗法而控制了自己和父母之預期,到時少失預算便少些波動情緒吧!

 

讀者應該都知自己係收入上有咩弊病,仲咁落去難同銀行借錢。想比廿萬首期而借九成按揭上會,如果保持住無糧單又無每月出糧之銀行記錄,相信財務公司先會借出錢。至於佢講30歲前買落二百萬付物業出租及投資是講買一間樓定兩間樓呢? 暫昤未明。筆者建議他們做月供股票投資,沒有年期限制但手繽費會比你一筆過買入一手股票貴。當中之原因為股票在港是一大熱門投資物品,十分方便買入,又十分多人於股票中輸錢。輸錢之於因大多源於自身的貪婪與恐懼。大多數人於輸錢時的痛苦感受遠比贏錢時之快樂強烈,所以「寧願贏小一蚊,都唔想輸一蚊」。因此出現不少股壇阿嬸贏錢就急急放、輸錢就死磨難磨的現象。筆者敢肯定用人頭計,香港大部份股票「投資者」都是輸錢的!

 

但為何筆者叫讀者以身犯險,月供股票呢? 因為在港股票投資者眾,「還掂都比人呃、不如趁早來個教訓」。當然筆者滿心希望讀者買股票賺錢的,但如不幸蝕本,在廿幾歲之齡不算是壞事。筆者最怕係四十幾歲人走去第一次學人買股票,工作多年當然累有資本,但對於股場又不為熟悉,一輸就金額以百萬計,係餘下人生未必能把虧本追趕回來。

 

雖然在homebloggerhk筆者大談買樓之道,但不代表筆者不推薦股票。其實外幣樓房股票黃金各有各好處、就像是家中之鏍絲批、較剪、鋸同刀。你的做法便是因應時機找對工具去完成工作,好像你找牛肉刀去剪紙,劈左成朝都做好,寅係疚由自取。但凡有讀者問邊種投資工具最好,我都會copy & paste,將筆者之諗法同佢再度分享。

 

至於投資當中之收費,實在要留意的。坊間中很多投資工具,其實都由幾種基本之投資工具演變出來。產品發行商在演變之中「抽水」多少,便是你需留意之地方。投資最好是簡單易明、低收費,筆是是認同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212

富豪董事范統職場「激戰」秘笈

2013-10-10  NM
 
 

 

地產界,無人不識范統。他是富豪酒店(78)、百利保(617)及世紀城市(355)的董事;有他老闆羅旭瑞,他就在身邊,角色如大內總管。一般人對他,既陌生又熟悉,因為他的名字,又可叫「飯桶」,他說:「我細佬叫范剛(飯缸),細妹叫范畹(飯碗)。阿爸係專登玩嘢的。以前去攞身份證,人哋叫咪『范統一號窗』,全場爆笑。」

平日見到的范統,總是西裝骨骨。原來一到假日,他便會脫下洋服,穿上緊身衣,打泰拳、練散打。已五十六歲的他,打功夫懂得「避重就輕」,即使速度不足,但氣力搭夠,打「持久戰」遊刃有餘,曾打贏大他一個碼的海關督察,亦試過「越級」挑戰廿三歲的後生仔。近日,他正為下月的比賽操練;在擂台上致勝之道,亦是他的打工仔秘笈。范統 Profile

年齡:56歲

學歷:香港大學建築系畢業

家庭:已婚,育有一子一女

職位:

1987年:入職百利保,職位為項目經理

1993年:獲委任為百利保控股執行董事

2002年:出任富豪酒店執行董事

2007年:出任百利保控股首席營運總監、及世紀城市執行董事

每個週六,范統都會到拳館練泰拳、格鬥,他換上一身緊身服,一躍上擂台準備練習,邊出拳邊說:「本來做gym減肥,教練見我玩開散打,叫我玩埋泰拳,點知玩上癮。」採訪當日,他只是和教練Bryan練習,但也毫不留力,踢腿、左勾拳、右勾拳,中間加插掌上壓和sit-up來鍛鍊體能,最後練習古泰拳「凌空肘擊」,在教練大髀跳上又跳落,再用手肘「鑿」教練天靈蓋,練足一小時仍未喘氣。週六練完泰拳,週日一早又跟他的師傅冼國林練散打。練習前,記者見他在更衣室換衫,窺看到他那本來四十吋的胸肌,稍為有點鬆弛,他解釋:「早排練拳整親條腰,幾個星期無練喇!」原來有腰傷在身,醫生要求他休息三個星期,但自命「唔郁身痕」的范統依舊和冼國林過招,準備下月的散打友誼賽。冼國林多次為範統安排散打比賽,他曾打贏過海關督察,亦試過「越級」挑戰比他年輕廿多歲的後生仔。冼國林說:「佢下月上擂台,就破紀錄做最老拳手喇!范統識用自己最強嘅摔撻(掃對手的重心腳,以摔倒對方)去撻人,明知力度唔夠,唔好似啲後生咁急住同人硬碰硬,佢夠氣力,打持久戰,啲後生仔唔夠佢嚟o架!」他在擂台上的招數,亦是他職場上的「激戰」秘笈。

第一招:「蠢唔緊要,最緊要勤力!」

范統常做gym,又跟家中的雪橇和美國秋田犬到居住的渣甸山一帶跑步。勤練功,似乎是老生常談,卻又最難做到。「而家請啲後生呀,佢哋第一句問星期六使唔使返工,你話激唔激氣?」范統畢業於港大建築系,做過幾年則師。八七年,三十歲的他加入百利保,任職項目經理,六年後已經進身公司董事局。「當年上司同我講,入職申請當中,人工叫價最高係我,年薪四十萬。」他為證明物超所值,零舍勤力,「當時公司有我及另一個項目經理,對方因私人理由走咗。我唔怕辛苦,同上司講『唔好請人,我做埋佢嗰份!』嗰時公司有好多項目,銅鑼灣香港富豪酒店、九龍城廣場同後期嘅機場富豪酒店等,我全部有份參與。到董事局要升人,公司呢個位得番我一個,所以輪到我囉。」那時,他除了畫則,還要計數、買地、銷售,一腳踢,日日朝九晚十,他的宗旨是:「蠢唔緊要,最緊要勤力!」對自己如是,對下屬要求如是:「你見個同事咁落力,就算做錯呀。唉,諗一諗,佢都盡曬力,仲鬧咩?」廿多年來,他只試過「炒」三個人,「佢哋唔係做錯嘢,係懶!」

第二招:「可以輸,但唔好被人KO!」

年過半百的范統,明知不夠後生仔打,仍「恨」上擂台,不斷叫記者催促冼國林為他安排比賽,他說:「我唔介意輸贏,純粹享受喺擂台。呢局可以輸,但唔可以被人KO。只要喺裁判數十聲內企得番起身就得。唔KO,就過到;KO咗,就一世。」他在百利保廿多年,也有失意時。范統一直不願提起,直至記者提起曾翻查剪報,知悉他十多年前曾投資物業而被追訪,他即耍手擰頭說:「唔好再提啦!好多年前出過一次報導,要我講私人投資,我又講咗,作為老闆梗係唔鍾意,怕我影響工作。」那次之後,工作量銳減,他心知不妙,自此聽聽話話,不再回應任何私人投資,只做好眼前工作,很快又重獲信任。現時百利保手頭有逾一百億的項目有待發展,包括剛以二十四億元投得的九肚山地皮,以及上環、土瓜灣酒店和元朗丹桂村住宅項目等。不過回想二千年,百利保及同系公司試過財困,透過債務重組,終鯉魚翻身。那次未被「KO」,其後幾年更轉虧為盈。提起往事,范統歸功於老闆:「負責睇數嘅同事,計數計到手都震埋。但老闆面不改容,EQ(Emotional Quotient情緒智商)同AQ(Adversity Quotient逆境智商)真係好高,我做乜?我負責大事化小,小事化簡,等老闆煩少啲。有問題時,我從來唔同老闆講,解決完都唔講,因為已經解決咗。」

第三招:「一切榮耀歸於主子」

跟范統做訪問,他把自己「縮」得很細,記者說他泰拳打得好,他歸功教練Bryan;記者說起散打,他又說全靠冼國林。○三年,適逢沙士,他負責賣赤柱富豪海灣,壓力大得天天失眠,「老闆唔出聲自己都會有壓力,九七年用五十五億買塊地返嚟,成個項目開支近百億,到○三年先開賣。利息開支又咁大,無錢回籠點掂?半夜起身開著部電視,拎住遙控,眼光光逐個台㩒。」當年賣樓,未似現時花招多多,他們找專人送樓書給一眾上市公司老闆,又與TVB合作,首創找來歌星藝員拍音樂劇來宣傳。待到沙士過去,這樓盤一日賣十幾伙,還不斷加價,說起往績,范統說:「呢樣羅寶文(羅旭瑞女兒)諗o架。」記者笑他「不邀功」實屬難得,他說笑道:「一切榮耀歸於主子,一切錯誤歸於臣子。」

先苦後甜

身為三間上市公司董事及百利保的首席營運總監,范統很忙,經常OT至晚上七、八時,「我廿幾年來,仲累積咗一百六十日年假未放。」上月中他才忙裡偷閒,和太太及一對子女去肯雅看動物大遷徙,家住渣甸山豪宅,他和太太逢週六、日一起放狗。他的日常工作是:「老闆唔鍾意做嘅嘢,我負責做。」但又補充說:「不過好多嘢佢都鍾意做,我喺身邊學嘢。」他指跟著羅旭瑞打工廿六年,從未見他發脾氣,「大聲講嘢都未試過,最多黑面,咁你自己好知衰乜。」事實上,范統與羅旭瑞,同為港大建築系出身,同聲同氣,多年來一同經歷過公司高低潮,建立了一份互信和默契,「佢想要啲咩我大概知道,我有咩係搞唔掂佢亦都知。」事實上,曾有上市公司向他拋橄欖枝,范統很快拒絕,他更向記者揚言一世「唔會走」,他解釋:「你諗嚇,要喺新環境,重新去建立老闆同同事嘅信任,係好花時間。如果無信任,做事只會事倍功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740

跨國公司百年繁榮的秘笈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1er19.html
打造百年老店是很多中國企業家的夢想,投資於這些百年企業,獲得長期優異的回報也是價值投資派基金經理們的夙願。在中國企業家思考「百年大計」之時,歐萊雅、寶馬等業界翹楚用百年榮譽提供了樣本。

   全球最大的化妝品企業歐萊雅,1907年開始創業。今天,歐萊雅收入達到200億歐元,淨利潤25億歐元,並且每年還能保持10%的增長。不可思議的是,百年的豐功偉績只經歷了5位CEO的傳承。100多年間,雖然經歷了家族股權傳承,上市和雀巢收購其股權,始終沒有改變專業團隊經營公司的治理軌跡。5位CEO平均掌管超過20年,而且背景相同:一畢業就加入歐萊雅,職業生涯的前20年從基層做起,後20年擔任CEO。1872年在日本成立的資生堂卻是另一番光景。過去10年裡他們的CEO幾乎是3年一變,結果是公司擴張乏力,經營績效低迷。

  歐萊雅的做法讓投資於它的雀巢獲得了啟示,他們通過併購建立起1000億美元的全球最大食品帝國,在中國收購太太樂、銀鷺、徐福記等企業的過程中,雀巢給創業者和管理團隊保留了20%到40%的股權,並邀請他們繼續經營企業。巴菲特在他的併購中同樣保留了20%股權給創始人和經營團隊。

  在歷經兩次大戰依舊從戰爭廢墟中崛起的企業寶馬,也體現了同樣的規律。在過去50年裡,寶馬僅有6位CEO的更迭。這6位CEO都有著大體相同的經歷:機械學博士的學歷,畢業後就進入寶馬,從工程師幹起,在職業生涯的最後10年升到管理層崗位。

  在1837年成立以來的176年裡,美國的農用機械行業龍頭約翰迪爾更難以置信地只有9位CEO的更迭。

  反觀中國,在過去10年中為資本市場創造巨大收益的那些公司,如萬科、格力電器、濰柴動力、青島啤酒和宇通客車在某一階段也都具備這種看似簡單的治理特徵。它們大多由國企轉製為公眾公司,管理團隊卻機緣巧合地形成了內部傳承的治理格局。穩定和內部傳承的管理層治理結構保證了企業家能夠深謀遠慮,讓企業在市場佔有率、經營績效和投資者回報層面均取得優良業績。

  回溯歷史可以發現,中國晉商採用的大掌櫃模式與職業經理人持股也非常相似。大掌櫃們擁有20%的紅利分配權,商號的買賣才得以風生水起,東家才能財源廣進。反觀現在國有資本經營、依仗股東權利頻繁更換CEO、官員空降方式經營的企業,成功者寡,失敗者卻比比皆是,投資者更是處於訴求無門的境地。

  可以想像,如果一個人一生只在一家企業工作,他就會把企業當做自己的家,把將要相處一生的同事當成兄弟姐妹,絕不會因為短期收益而背棄家庭的穩定和安全。在德國企業中,管理者需要對職工推選的監事會負責,而不只是對代表資本家的董事會負責。在當權者的決策是基於對組織的愛而不只是個人利益的時候,企業的凝聚力和經營策略才可能經得起歷史的檢驗。

  在當下資本市場股東結構高度變動,國有股權即將退出競爭性行業的時候,我們更有必要回顧下成功企業的治理經驗。我們相信,建立優秀的治理文化將越來越成為公司的長期競爭力所在。

 

    致謝:感謝信璞實習生Gao Yuyu對歐萊雅,Zhou Hongwei對寶馬的案例研究支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3994

賺錢秘笈(已更新) 市場先生自語

http://mrmarketofhk.blogspot.hk/2014/02/blog-post.html
如果大家重溫今年一月一日的財經版, 會見到幾乎是一致看漲今年股市的言論, 最牛的目標是恆指會見28,000點. 現在才過了一個月, 年初樂觀的預測能否成真是言之過早, 但肯定的是, 如果年頭因為信了這些樂觀的預測大舉入市的投資者極可能先嚐苦頭. 當然, 有人會話現在是買股不買市(其實年年專家都係講買股不買市), 大市下跌都有逆市上升的股票, 如果2013年1 月1 日以249元買中700騰訊控股, 持有至2013年底, 回報率有98.6%, 年頭至今(YTD)的升幅仍然有7.73%. 如果有人於2004年6 月16日以招股價3.7元買入騰訊並持有至今回報率更高達145.9倍. 問題是, 現實上有幾多人可以獨具慧眼並堅持到今天. 筆者自問也無本事做到, 投資這麼多年筆者最輝煌也只是買中十倍股. 

不過, 如果大家要求只是每年18-20%回報, 選擇仍然是有一些, 賺錢秘笈需要的基本條件是現金加上耐性. 其中一個可行的方法就是耐心等待2318平保的股價跌至55元便可以開始買入, 並且再跌再買, 然後耐心等待平保股價升至65元或以上便可以沽出獲利, 回報率便可以達到18%以上. 大家要堅持, 不到買入區不買, 不到賣出區不賣, 其餘時間只是等候.

以上只是一個例子, 投資對象不一定是平保, 可以是其他自己熟悉和有信心的股票, 最重要是有現金和耐性. 筆者可以舉另個例子, 以10.5元買入165光大控股, 然後耐心等待股價升2成或以上的賣出機會, 同樣是勝算極高的例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498

連續創業者王興創業秘笈TOP 10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0915/145683.html

i黑馬:王興是中國最好的產品經理之一,是矽谷極客式創業者。從校內網到飯否,到如今的美團網,十年打磨,完成從產品經理到企業家的嬗變。從校內網的失利到美團網的成功,王興從企業家精神,只玩情懷的勿入歧途,到美團網的地推業務,人員管理,契約精神等方面分享十條創業秘笈。

\2014年8月,美團網月交易額突破45億元。自2003年創業以來,在王興手上相繼誕生了校內網、飯否網和美團網這三家網站,分別引領中國校園社交、微博和團購風潮。但是除了美團網,校內網和飯否網都看似前景光明卻半途夭折。

這是關於王興創業十年的經驗總結:王興是中國最好的產品經理之一,是矽谷極客式創業者,他打磨了十年,終於變得成熟起來,完成從產品經理到企業家的嬗變。

一、光有企業家精神是不夠的

當年校內網因為王興未完成融資而資金鏈斷裂,被迫出售。

校內網融資的時候,紅杉投資人問王興他們,校內網怎麽賺錢?他們沒有想清楚,回答含糊:網站跟地理位置有關,可以做廣告投放。當時,誰能想得到SNS網站靠遊戲賺錢呢?王興他們沒有想到,所以他們的回答,別說投資人,連他們自己都不滿意。

對於這個問題,校內網聯合創始人、美團副總裁王慧文心中第一反應是不屑,快速增長擁有大量用戶,將來賺錢的辦法一定會有,沒必要討論這個問題。投資人問到你們打算怎麽推廣?他們的答案是學生快放假了,準備做點活動吧。投資人回答,好吧,那你們回去做吧。談到價錢的時候,他們開出了數百萬美元的價格。投資人說,你這價錢開得不低啊。他們回答,再等段時間,我們就更高了。

王興後來反思自己的錯誤:“企業家精神最精到的描寫是,企業家本質是對機會的追求,暫時無視自己現在控制多少資源。但光有企業家精神是不夠的,你還得要溝通,容忍力很重要。”

二、只玩情懷是誤入歧途

互聯網時代是產品為王的時代,是完美主義者有著系統性優勢的時代,只有非常強的完美主義的人,才能把產品打磨得那麽出色,產品出色,整個公司就贏了。

王興是中國頂尖的產品經理之一。不過,達到這種水準的產品經理不是把用戶體驗做得好不好的問題,不是把某些東西是否做到極致的問題。對產品經理,王興的觀點是:

覺得產品是要滿足用戶需求的,你要明白到底得滿足什麽樣的人什麽樣的需求,這是核心的事情。就像在微信的發展過程中,這個團隊很有文藝氣息,對吧?比較有文藝情懷,當然是錦上添花,但我認為不是關鍵。如果一個產品沒有把基本功打紮實,沒有分清楚什麽是核心需求,沒有明白要滿足用戶的哪些需求,學那些文藝情懷,完全是誤入歧途了。”

三、不要低估科技的價值

在王興眼里,美團網是要不斷通過IT系統的改進,培訓員工,爭取做到更高效率、更低成本,給消費者更低的價格。通俗地講,就是給消費者更多,更好,更便宜的吃喝玩樂。這不容易做到。天天低價,說著都理解,做到很難。這考驗著公司的IT能力、供應鏈管理能力。供應鏈的管理,是要靠優秀的IT技術來做支撐的。王興說:

“IT系統盡量用在公司的所有方方面面,各個部門、崗位、環節。通常在這個行業里面科技的價值短期體現不出來,但長期來看,多數人低估了這個行業里科技的價值。

美團網在行業里領先,跑得更快一點跟信息有直接關聯,最簡單的例子,2011年6月,我們才知道美團網到底有多少人,我們做了一年半之後才時刻清楚自己有多少人,這些人是不是真的在工作。城市擴張到100個的時候,每天都有人入職,也每天都有人離職,還有吃空餉的。我們的對手很多是比我們更晚都算不清公司有多少人。”

四、地推“三板斧”如何煉就

2011年7月,美團完成第二輪融資,其中有阿里巴巴。當時王興受困於BD(商業拓展)部門如何管理,競爭對手的挖角讓他不勝其煩。投資人建議他去請教幹嘉偉。他比王興大10歲,是阿里巴巴67號員工、負責B2B銷售的副總裁。

談了5個月,王興說服幹嘉偉擔任美團COO,負責美團網的供應鏈管理,銷售部、品控部、編輯部、銷售支持部、客服部、商品團購部均歸他管理。他跟各個部門的人聊,感覺“美團網能撐到今天挺不容易的,甚至不是犯錯誤,是壓根兒不知道什麽是錯誤。

幹嘉偉的三板斧奠定了2012年的業績增長:在硬件上,改變組織結構,推出大區制;在軟件上,確立銷售管理制度;執行“狂拜訪、狂上單”的業務策略。

以前,銷售的管理主線不清晰,到底是營銷導向,還是管理和效率為導向。在幹嘉偉明確增加有效供給就能帶動業績之後,就是成本領先、效率領先。2012年美團網銷售的方向明確了,“狂拜訪、狂上單”,增加有效供給。

美團網在線的SKU爆發性增長,交易額也爆發性增長,2012年3月份就開始狂飆猛進。品控、技術底子比別人好,方向明確了,增加供給,銷售團隊管理落實下去,效率抓上來,這就拉開了差距。到2014年8月,美團網市場份額占比超過58%。

五、確保公司始終要有足夠的現金

2011年上半年沒有盲目地打線下廣告,是美團網做得最正確的事之一。創業有時候比拼的是誰犯的錯誤更少,用更少的錢活得更久。在校內身上,王興吸取了教訓,一定要留下充足的資金,對現金流有足夠重視。

依靠資本力量催肥催大的團購網站,在資本驟然遇冷的時刻,暴露虛胖的底子。2011年,有團購公司的員工數量,一度攀升至5000多人,這是一筆龐大的開支。2011年7月,資本市場降溫,融不到錢了,手里的資金支撐不起擴張的規模,就趕緊踩剎車、裁員,從5000多人裁到2000多人。忙著裁員的公司,人心惶惶,人人無心工作。而美團,因為謹慎控制運營成本,迅速出擊,到2011年年底,成為市場占有率第一的團購網站。

六、擱置爭議,小分隊創新

2012年,王興考慮將電影票這塊獨立出來,讓徐梧負責做貓眼電影。貓眼電影準備做在線選座,這涉及到一個很臟很累很重的活:線下需要安置出票機。一臺機器的成本是一萬多元,如果在全國鋪設的話,這個成本至少是幾百萬元。

在內部,究竟為什麽要布置出票機,爭論聲音太大,誰也沒有說服誰,僵持在那里。按照美團網的決策邏輯是,一定要想清楚了才能大規模地幹。徐梧說:“OK,等第一季度結束了再繼續討論怎麽辦,先擱置爭議。”他帶著團隊繼續跟售票系統談判。

10月,徐梧結合這半年摸爬打滾學到的經驗和教訓,把問題集中起來在內部溝通:在線選座是未來趨勢,不要看現在是團購占主流,上海已經證明這個行業的未來在於在線選座,我們必須做。出票機、售票系統這些事情做起來很痛苦,但這是完成用戶體驗必不可少的一環,雖然很臟很累,但你必須做。

現在,美團貓眼電影成為國內最大的電影票分銷平臺,占了全國電影票的五分之一,全國每五張電影票,就有一張是美團貓眼銷售的。

七、契約精神是創業的根本

從校內、飯否到美團網,王興早期的創業夥伴都在,現在都是美團網的骨幹力量。美團網說起來是一個大團圓的故事。當初的創業者因為創業激情湊在一起,懵懂無知、跌跌撞撞地摸索創業路,又因誌趣相異而分別,最後在美團網重聚。我問王興:你們能在美團網重聚的原因是什麽?王興說了四個字:“契約精神!”

校內網賣掉之後,楊俊(現美團負責銷售的副總裁)繼續跟隨王興創業,是飯否網的股東之一,他因為家庭原因離開飯否網。當王興再次邀請他加入美團網的時候,美團網已經運營一段時間了,但他的股份從飯否網轉移到美團網,保留了下來。

王慧文在2010年底加入美團網,王興承諾了他的股份。2011年,美團網做融資,阿里巴巴的投資人做盡職調查,和王慧文發生如下對話:

投資人:你知道你在美團網的股份嗎?

王慧文:我大概是知道的。

投資人:你們簽協議了嘛?

王慧文:沒有。

投資人:你不擔心嗎?

王慧文說:不擔心,這(我的股份)是王興親口告訴我的。他說有就有,我相信他。

八、企業家有沒有遠見,天上地下

有遠見和沒遠見的企業家,差距是天上地下。前者能夠看到未來很長時間的圖景是什麽樣的,堅持正確方向,前進,才能走到目的地。有遠見,有戰略洞察力,堅持做正確的選擇,公司少走彎路,以同樣速度跑,不走彎路就比別人快。

遠見源於對產品本質的洞察,源於對獨立思考的堅持。很多人做團購網站,是因為團購網站夠火。但王興不是,他是真正研究團購的本質是什麽,他甚至背離了美團網老師、團購鼻祖Groupon的路。

Groupon認為商家第一、消費者第二,在商家身上獲取價值,毛利率高達40%;美團網則認為消費者第一、商家第二,在消費者身上獲取價值,毛利低,必須依靠大量消費者購買才能維持這個模式。2012年王興提出團購“三高三低”理論:低價格、高品質,高效率、低成本,高科技、低毛利。

王興對團購的理解,正是美團網區別於其他團購網站的根本原因。王興對團購的理解是一個標尺,用來衡量公司運營中遇到的種種問題和處理方式,用於糾偏。每一次糾偏的細微差別,最終讓美團網與其他競爭對手積累起天塹鴻溝的差距。

九、團隊要靠譜

在王興辦公桌上,擺著一本用聯想集團做封面的雜誌。他說柳傳誌的管理三要素很厲害,把建隊伍放在定戰略之前。

一家團購網站的高管認為王興是產品經理型的人,“在他背後應該有一些很強的人在支撐他。我不認為他的戰略非常強,好在美團每條業務線上各司其職的人非常優秀。”王慧文說:“這跟王興的特點有關系,他導致我們引進人才非常謹慎。我們的競爭對手有的一直沒有引進得力的職業經理人,有的則是亂引進。引進一個優秀的高管絕對使公司上一臺階,引進錯了就下一個臺階,一進一退,差距就拉開了。”

王慧文接管了市場部的事,廣告投放是一件麻煩的事,他覺得自己也不能天天陷入這件事里,需要找到一個能夠掌控住這塊業務的人,因此找到了陳敏鳴。在淘房網的時候,他跟陳敏鳴也打過交道。從2011年4月開始,王慧文就一直遊說陳敏鳴,直到8月對方加入美團網。陳敏鳴能算清楚帳,什麽是該買的,什麽是不該買的渠道。很多競爭對手就是算不清這筆賬。

2011年,美團網還相繼引進了財務總監郭強、負責移動的陳亮、客服總監楊濤,COO幹嘉偉。原在美團網的人,強烈感覺到,每來一個人,美團網就上一個臺階。

在《九敗一勝:美團創始人王興創業十年》這書里,我花費了很多筆墨來描寫王興身邊人是怎麽做事的,在創業過程中扮演了什麽樣的角色。王興創業十年,跟這些人的努力密切相關。也是因為他們的努力,才成就了今天的王興。

王興說:“感謝團隊和我一起並肩作戰,在風雨飄搖的時候,很多人堅持下來”。

十、創業初心,不能陷於成敗

王興始終“相信科技改變世界。”王興老家在福建龍巖,從小喜歡科學。他逃課去爬火車,老師批評他頑皮,他說:“我在研究蒸汽機。”小學五六年級,他和夥伴一起接觸無線電,做錄音機、功放;中學,他們一起讀艾柯卡、蓋茨、戴爾的書,嘗試創業賣調制解調器,討論《未來之路》描述的信息化前景。

《數字化生存》是王興的互聯網啟蒙,書中說互聯網的本質是移動比特比移動原子的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王興的父親做水泥生意,在龍巖最早一批購買電腦。1995年,王興通過撥號登錄廣州的BBS,瀏覽別人的留言,互聯網的奇妙世界就在他眼前開啟。1997年,王興到北京讀書,清華BBS讓他感覺“整個世界就在自己指尖上”。

“喬布斯在斯坦福演講,說很多事情回頭看才能把點連起來。從我最早對電腦感興趣、學編程到後面出國,這些經歷共同影響了我的創業。”王興說。

“我覺得創業絕大部分人會失敗,要做最壞的打算。不過,你創業不創業,不取決於這件事會不會失敗,而是在於你對這個過程是否感興趣,是否足夠相信你的目標,就算失敗了,你覺得這個旅程是值得的,你的努力是值得,那你就幹吧。”

本文節選自《九敗一勝:美團創始人王興創業十年》李誌剛 著


張磊:百億先生的投資秘笈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0917/145735.html

i黑馬:今年41歲的張磊在耶魯可謂家喻戶曉。2010年,他宣布向耶魯管理學院(Yale School of Management)捐贈寓意吉利的8888888美元,這是該商學院有史以來收到的最大一筆校友捐贈款項。
 
 
但出了耶魯大學,張磊則顯得名不見經傳。然而他卻在中國掌管一家資產達130億美元的基金————高瓴資本(Hillhouse Capital),主要投資中國的互聯網創業者與初創公司。該基金的名字就來自紐黑文的一條大街,它距離耶魯投資基金辦公室原先所在地只有一街之隔。該辦公室掌管著耶魯大學總額達200億美元的基金,正是在此實習時,張磊開啟了自己的金融生涯。
 
把張磊與美國上世紀70、80年代的金融家相對比,後者創辦了KKR與黑石(Blackstone)等龐大的上市私人控股公司,然而張磊本人不願與他們相提並論。張磊創辦了自己的投資公司,成為首批支持中國大陸互聯網創業者的私募基金公司,也許把張磊與矽谷的風投資本家相提並論更為契合。

1972年,張磊出生在中國中部河南省駐馬店市(Zhumadian)的一個村莊,他的家境並不算富裕;後以全省高考總分第一的成績考入人民大學(Renmin University),學習金融專業。
 
他曾想到國外攻讀研究生,卻苦於囊中羞澀。“我向美國大學的研究生院遞交入學申請的理由很簡單————我了解到它們是唯一能提供獎學金的研究生院。”他用略帶美國口音的英文解釋道。“我得到了耶魯大學的獎學金。不幸的是,到了耶魯後,我才得知自己得到的只是一年期獎學金(整個研究生階段為期三年)。我急需找到工作,最後我在耶魯投資辦公室找到了一份實習生工作。”
 
史文森在這位真摯的學生身上看到了蘊含的巨大潛質,於是教給他各種投資技巧。在耶魯求學時,張磊就把史文森的著作《機構投資與基金管理的創新》(Pioneering Portfolio Management, An Unconventional Approach to Institutional Investment, 2000)譯成了中文,在此文中他開創性地將“fiduciary”和“endowment”這兩個詞翻成中文的“信托”和“承兌”。
 
在耶魯時,張磊如饑似渴地博覽群書。“當我獲悉企業年報是免費提供時,就向標普500的每家公司發文索要年報,”他說。“讓我難以置信的是,這些年報竟然是免費的,從管理層討論公司經營以及資本與股本投資回報的這部分內容中,我受益匪淺,這是非常好的培訓。”
 
他說自己曾一度對實習生工作感到了絕望,於是趕到波士頓一家管理咨詢公司去面試。這場面試註定無果而終。由於囊中羞澀,張磊預先要求公司支付其來回路費,而不是事後再報銷,要知道,事後報銷乃是通行做法。“對方問了我某公司應在某一設定區域內建多少家加油站的典型實例。我則反問對方,‘消費者為何需要加油站?’”

“仔細想想,這並非愚蠢問題。加油站的作用是啥?能改作它用嗎?比方說,這個地段是否更適合開雜物店?能轉行嗎?比方說由於電動汽車普及而不再需要加油站。但面試我的那位老兄同情地看著我說,‘您可能欠缺當咨詢師的能力。’‘一回遊’的面試我參加了真不少,但收到複試邀請的則廖廖無幾。”
 
這段有趣的往事揭示了高瓴資本的投資理念。“我們一直專註於公司的長期表現,”張磊說。“我們只問最基本的問題,而這通常能讓我們得到與眾不同的洞察力。”
 
張磊在七歲時就展露出經營天分。他家的房子位於京廣鐵路(廣州是中部南方的最大城市)的火車站旁邊。放暑假時,張磊就在車站旁排上小椅子,把自己的連環畫書租給候車旅客以及散步者看。
 
就在高中生張磊考入人民大學的那個暑假,他擴大了自己的租書生意。1990年,鄧(Deng Xiaoping)仍掌握著中國的最高權力,全民爭先恐後地掙錢————各種新雜誌都專門登載如何快速致富以及如何到深圳(Shenzhen)等飛速發展的經濟特區創業的故事,深圳在辟成經濟特區前10年,還是名不見經傳的小地方。張磊大量購進此類雜誌後再轉手倒賣。
 
張磊回憶稱:“剛開始租書時,我曾遭遇庫存問題,而且我發現自己掙的錢都花在給人買水喝上了。於是我決定只訂少量雜誌,然後看看哪些雜誌好賣。並且我還開始賣礦泉水、方便面以及湖南臘腸。如果幾樣東西都買的話,我會相應打個折扣。”開學到北京時,這位經驗豐富的推銷員已凈掙了800元人民幣(當時約合170美元)。
 
張磊說相對而言,自己的童年生活無憂無慮。他的父母那一代人經歷過文革(cultural revolution),但他1972年出生時,文革的動亂已接近尾聲。他說,父母親在文革中吃了不少苦頭,但他們總是樂觀向上,對往事從不提及。“我父母那一代人就沒有我們這樣的好機會,”他說。時至今日,自己的生活仍很節儉,幾乎到了清心寡欲的地步。
 
如今,很多新近畢業於美國頂尖大學的中國學生選擇留在美國就業。唯一例外就是“princelings“————中國統治精英階層的子女,他們除了回國之外,別無選擇。移居海外的年輕中國人開始用美國人的眼光看待自己的祖國。他們看到了國內的環境汙染、政治貪腐以及缺乏言論自由,擔心回到國內後難以適應。
 
但張磊說自己一直清楚有朝一日會返回國內。“我於2005年回國,”他補充道。從耶魯畢業後,他就職於華盛頓的一家新興市場對沖基金。“我當時就知道中國即將雄起,整個國家煥發勃勃生機,每個人都能發大財。國內湧現了眾多朝氣蓬勃的創業者與高科技創業公司。“一回到國內,史文森就從耶魯投資基金撥出2000萬美元起動基金,幫助他創辦高瓴資本公司,隨後又追加了1000萬美元。”
 
2005年,很多投資者還看不到中國大陸存在很多朝氣蓬勃的創業者與高科技初創公司。“以前往往都是全世界向學習美國,”張磊說。剛開始,很多人認為中國的網絡公司只是盲目模仿美國及其它國家的公司,並無獨創的商業模式以及原創技術。“但中國在很多方面跨越式地趕超了美國,在移動互聯網領域尤為如此,”張磊說。中國網絡企業的發展規模及發展速度獨步天下。如今,中國大陸約有6億網絡用戶,很快就會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子商務市場。
 
張磊把一開始從耶魯籌集的大部分基金投到了中國最大的網絡服務與社交門戶網站騰迅公司。這是他開天辟地第一筆投資,也是回報最為豐厚的投資,盡管他說自己當時並不看好騰迅公司的QQ社交網絡平臺的發展前景。為了解騰迅公司的發展後勁,他實地調研了當地市場。“我當時認為:隨著用戶越來越見多識廣,就會擯棄QQ,轉而升級換代使用其它網絡服務,”他說。“但在國內,雖說並非人手一部手機或傳真,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QQ號。”時至今日,他仍繼續保有騰迅股份,騰迅已在香港成功上市。
 
待到中國企業家互相進行往來業務後,張磊就通常成了“退居幕後”的“推波助瀾者”。作為騰迅股份的長期持有者以及電子商務巨擘京東(JD.com)的首批投資者,他負責為兩家公司之間的戰略合作事宜出謀劃策。京東最近成功在納斯達克(Nasdaq)上市,在這之前,張磊就是京東的第三大股東。“兩者的合作意義非凡,”他說。“騰迅擁有電子商務平臺,而京東的網絡銷售非常出色,而且已經建立了完整的物流倉儲渠道,京東則一下子獲得了騰迅的龐大用戶群。”
 
“京東相當於亞馬遜(Amazon)與美國聯合包裹速遞服務公司(UPS)的二合一,”他補充道,這個實例生動說明了中國如何在發軔於美國矽谷的商業模式方面成功實現跨越式發展;同時解釋說中國國內並沒有與UPS這樣的公司,而中國的實體店零售效率遠遜色美國。
  
五月底,京東成功在納斯達克上市,市值達到260億美元————高瓴資本再次大獲其利。它2250萬美元的原始投資到五月底一下子變成了39億美元。(京東創始人劉強東(Richard Liu)如今是中國科技富豪榜的一分子,完全能比肩百度、騰迅以及阿里巴巴的創始人。)
 
張磊經常邀請私營企業主參加高瓴資本的非正式聚會,對方很多屬於科技類公司,是高瓴資本的咨詢及投資對象,其中很多公司即將上市。“本人投資組合公司里的企業主們可相互取長補短,”張磊說,並指出自己曾鼓勵京東與自己投資的某連鎖超市舉辦研討會。“線上與線下零售商相互了解學習對方的思維模式。”
 
他列舉了線下與線上公司互相學習的一個實例:張磊曾投資液體洗滌劑生產廠家藍月亮(Blue Moon),並讓其高管接洽京東。那場研討會讓藍月亮重新設計自己的補充包,旨在讓它們容易裝進京東的投遞箱。“現實生活中,大體量包裝在吸引消費者方面具有顯著優勢,但在線上銷售則屬劣勢,”他說。
 
張磊如今把中國的投資模式推銷至國外市場。“相比較臺式電腦拉動的美國消費模式,靠移動端拉動的中國消費模式更適用於新興市場,”他說。“中國與新興市場之間的社會經濟概貌更為接近。我們有能力幫助騰迅這類公司走出國門,快速促進其它新興市場的移動互聯網業務發展,其它新興市場也可借以實現跨越式發展。這是雙贏策略,我們正在改變亞洲內部貿易(Intra-Asian Trade)的發展格局。”
 
比方說在印尼,張磊撮合騰迅的微信(WeChat)移動通信平臺與印尼最大的媒體、電視以及付費電視集團Global Mediacom建立了一家合資公司。“如今的印尼酷似幾年前的中國,”他說。
 
張磊把自己視作東西方文化結合的產物。他的投資理念可概況為史文森的學說與中國佛教道家聖人學說的綜合。訪談臨近結束時,張磊又背誦了一些道家的名言。他對我說了不要刻意追逐過多機會的重要性。“弱水三千,”他一邊伸手取蘇打水,一邊吟詠道:“一瓢足矣。”
 
在旁觀者看來,張磊酷似巴菲特(Warren Buffett)————買入並長期持有股票的投資高手。(這兩位曾一起共進過午餐。)張磊引以為豪的是:高瓴資本的多數投資者是耶魯與其它一些大學的捐贈基金。他本人是耶魯亞洲發展委員會(Yale Asia Development Council)主席、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理事以及母校人民大學校董會的理事兼副董事長。他表示自己將捐出大部分財富。
 
看到自己已經遲到了下一場會面,張磊婉拒了再喝咖啡或茶水。臨走之前,最後說了一句富有哲理的話:“得有這樣的能力————不要急著感恩,”他說。“得集中心智,頭腦清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21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