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知己知彼:莎莎已不是港女最愛

1 : GS(14)@2017-06-18 21:42:31

香港經歷兩年的零售寒冬,近期開始有人吹奏零售要回春。本港的零售銷售數據連跌24個月後,終於在3月份有所反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按年升3.1%,4月份數字亦微升0.1%。究竟零售市道真的復蘇還是迴光返照呢?事實上,佔零售最大比重是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方面的銷售已有改善,周大福(1929)截至3月底的上季同店銷售亦終錄得增長4%,謝瑞麟(417)早前亦表示,今年三四月銷售有所改善。作為藥物及化妝品方面龍頭的莎莎(178),似乎尚在谷底觀望。然而就算整體零售改善,一早被打沉的莎莎要翻身,仍然面對巨大的挑戰。首先,隨消費者消費模式改變,莎莎正面對線上線下的雙重夾擊,市佔率慢慢被侵食。線下,近年內地豪客已轉戰日韓,以平價貨品為目標的內地客又搶不過藥房及水貨舖。經常訪港的內地客大多已熟路,知道買同樣的產品,在藥房買通常會較莎莎平。而且藥房的採購靈活,更易追緊日韓藥妝品潮流。線上,IG shop、團購網站、網購平台等網店湧現,莎莎快要連本地客的市場都不保。網購方便,又不用和內地客逼,港女買化妝品一早轉移陣地到網上了,雖然莎莎都有網上銷售,但比人慢,下單後需要9至10日才收貨,有甚麼優勢可言?莎莎今日公佈全年業績,港澳地區零售額可以說沒有增長,全年更少賺了15%,跌至3.27億,港澳地區同店銷售跌1.8%,而且派息大減,只派末期息8仙,去年同期末期連特別息派14.5仙。業績令人失望,加上今年沒有特別息,股民當然不滿了,股價應聲急挫8%。總言之,莎莎銷售無跌已很好了,完全缺乏增長動力。收入不增,莎莎選擇減省人手及搬舖來支撐盈利表現,不過削人手的同時,影響了依靠員工推銷的獨家高毛利產品的銷情,難道只可以寄望租金重返人間?風吹知
http://www.fb.com/windknows/本欄逢周五刊出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616/2005734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5855

知己知彼:抽居屋似買六合彩

1 : GS(14)@2017-06-25 10:09:55

當你要用277萬才買到深水埗新盤Ava61150呎「劏房」單位,而用248萬就買到369呎彩虹居屋單位的時候,還可以輕鬆造9成按揭,你就會明白為甚麼抽到居屋的人,就好似中了六合彩頭獎般興奮。昨日是新居屋攪珠的大日子。「第一個幸運號碼係36號!第二個係17號…21號…」聽到這裏都不中,如果是六合彩攪珠,你或者還會想聽下去,但求中個安慰獎。不過,這是新居屋攪珠,手持白表的你已無希望,就算之後中了也沒有意義,根本無機會揀樓。頭10個號碼順序為36、17、21、43、84、47、24、26、85、71。今期居屋推出2,108個單位給10.4萬人搶,相當於50人爭一個單位。不過由於有一半配額屬綠表人士,只有1,054個單位留給92,126個白表申請者,競爭更加激烈,情況就似87人玩爭櫈仔,櫈就得一張。不要以為白表抽中頭三個號碼就淡定,只有36號幸運兒才可鬆一口氣。92,126張白表,假設平均分100個組別,每組約921張,供白表申請者的單位1,054個,理論上在36號組別揀完後,17號組別只有133人有機會揀樓。今年的單人申請者有福了,因為有100個單位是他們的,雖然要595個人爭一伙,都叫有個希望。值得一提的是,今期居屋的單人申請者比家庭申請者多出超過14,534個,相信有部份是來自家庭成員拆開以單人提交申請,增加中獎機會。昨日就有一個18歲女中大獎,她白表單身申請,成功抽中第一粒珠「36」號,陪女觀看攪珠的媽媽話「好似發緊夢」。風吹知
http://www.fb.com/windknows/本欄逢周五刊出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623/2006533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859

知己知彼:賈躍亭衰在FF太多

1 : GS(14)@2017-07-09 03:53:13

樂視債台高築非一日之寒,財困的消息有如連續劇,日日新鮮,高潮迭起。最新發展是賈躍亭夫婦及樂視系公司的部份資產被司法凍結,令小債主上門馬拉松式追數。本欄4月尾曾寫《樂視High-tech揩嘢》講到,樂視之所去到今日的地步,是拜電動車業務所賜,今日再探討該業務究竟遇上了甚麼困難。樂視旗下的電動車初創公司樂視FF(Faraday Future),今年1月初發佈首款SUV設計的量產電動車「FF91」,聲稱加速度快過Tesla Model S,電池能量及續航能力也是電動車之最,配備自動駕駛及自動泊車功能。不過發佈會當天,賈躍亭示範自動泊車功能就當場失手,亦有人懷疑當天的示範車是被遙控的。明年能否如期交付FF91仍是未知之數。樂視汽車最大的問題是想得太美,俗語係「FF太多」,半途出家能力不足,還想閉門造車。自動駕駛及電動車市場都是兵家必爭之地。自動駕駛背後是需要強大的大數據收集分析應用,樂視在這方面必不夠Google、Apple鬥。在電動車硬件方面,Tesla已擁有成熟的技術及車廠設備,樂視的車廠現時還是只聞其聲不見其影。說近一點,內地科網公司百度亦積極開發自動駕駛技術,但與樂視的方法不同。百度想做自動駕駛的Android平台,希望通過與不同企業合作,共同建立開放的自動駕駛系統。百度CEO陸奇曾說,在智能駕駛領域單打獨鬥是行不通的,通力合作才是行業趨勢。雖然樂視在電動車業務已投入了幾百億,但見不到盡頭,更拖累整個樂視系陷入財困。賈躍亭現時是騎虎難下,不再投放資金,則血本無歸,所以一直不肯放棄汽車。他是在賭,賭樂視FF可以令他一舖翻身,不過輸了的後果可能車毀人亡。風吹知
http://www.fb.com/windknows/本欄逢周五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707/2008136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8575

知己知彼:iPhone賣得差賴香港?

1 : GS(14)@2017-08-04 06:36:24

蘋果近日交出第三個財季成績表,盈利與收入都有增長,盈利按年增11.9%,收入升7.2%,係近7個季度最高增長。不過,大中華地區收入曾經係蘋果業績嘅亮點,今天卻變成被人抽秤嘅黑點。該區收入按年下滑一成,蘋果CEO Tim Cook解畫,指香港「陀衰家」,拖累整個大中華地區業績。蘋果2015財年第三財季,來自大中華區的收入達到168億美元,但兩年之後,收入跌到得80億美元,都唔夠當時嘅一半。不過關香港咩事?上季蘋果出業績,大中華地區收入都係差,Tim Cook都話係香港累街坊,因為內地人減少來港旅遊同消費,今季又話香港累事。雖然呢一兩年人民幣轉弱,的確對銷售有影響,不過唔可以賴晒呢個因素。點解內地人對iPhone熱情退卻?原因有三。首先,大家唔好再停留內地人個個都用小米嘅時間,內地手機品牌近年開始進攻高端市場,大大提升智能手機質素及外型。iPhone失寵,華為、OPPO、vivo跑出。就以呢三間最新型號手機以例,全部強調手機鏡頭質素。HUAWEI P9配備著名德國鏡頭廠Leica生產嘅鏡頭;OPPO R11 Plus有前後2,000萬像素;vivo X9配前置2,000萬像素柔光拍攝。第二,蘋果從來唔燒錢做鋪天蓋地嘅宣傳,相反,內地手機品牌最鍾意做「洗腦式」宣傳,而且不惜工本,以天價請內地一線明星做代言人,實行粉絲經濟。另外,內地唔同嘅綜藝節目大行其道,手機品牌又燒錢贊助節目,爭取爆光率。清高嘅蘋果都係保持一貫風格,孤芳自賞。最後,亦都係非常重要嘅原因,蘋果iPhone6同iPhone7外型冇重大分別,除咗iPhone7 Plus有雙鏡頭之外。內地人買iPhone係為咗咩?用佢地嘅用語:炫富,即係曬命啦,係身份嘅象徵。如果買咗iPhone7,人哋睇唔出係新機,點解要買?不過如果iPhone8好似市場預期咁有個全屏巨芒,或者可以救返大中華市場疲弱嘅銷售。蘋果喺內地市場不斷被蠶食,係對手變強,加上自己不思進取,查實唔關香港事。市場調查機構Canalys上月發表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蘋果喺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嘅市佔已跌至第五位,排名分先後前四名係,華為、OPPO、vivo、小米。風吹知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804/2011082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9684

知己知彼:誰在爆買比特幣?

1 : GS(14)@2017-08-18 08:32:01

朝鮮半島局勢陰晴不定,金正恩8月9日揚言要射飛彈攻美國領土關島,特朗普亦冇被拋窒,擺出一幅放馬過來的姿態。戰事似乎一觸即發,雖然話金仔出口術前科多到數唔晒,但寧可信其有,環球資金都係要避一避。講到避險,黃金都唔夠佢威,就係比特幣,近年成為資金新寵,過去一個月已大漲近一倍,年初至今更飆升超過三倍。面對北韓危機,日圓唔會係我哋最好的避險工具。因為低息、融資成本低、流通性大等因素,日圓一向係環球市場嘅避險貨幣。但日本有機會捲入美國與北韓嘅戰爭中,本國貨幣會面臨貶值風險,可能會抵銷避險資金帶來嘅被動升值。好簡單,日本人都買黃金同比特幣避險,你仲會唔會去買日圓?喺日本,黃金需求一直好大,但係因為消費稅8%及黃金入口限制,黃金價偏貴,而比特幣則唔受以上因素影響,因此大受歡迎。近期比特幣的升勢,就是由日韓資金湧入所帶動。虛擬貨幣分析網站CryptoCompare的統計數據顯示,近期日圓購買量佔比特幣購買總量的42%以上,四分一為美元交易,其餘大部份是人民幣和韓圜交易。比特幣喺日本除咗可以用嚟避險之外,仲係可以真係當錢使。今年4月起,日本政府唔單止正式承認比特幣為法定支付方式,仲為比特幣交易所引進了新嘅消費者保護要求和審計要求。日本陸續有零售商,甚至航空公司接受比特幣支付。所以比特幣由4月起,短短兩個月,已經由1,100美元水平炒到上2,500美元,升值1.27倍。留意返,比特幣雖然話可以避險,但都幾高風險,價格波動可以好大。金仔前日一話唔射飛彈打關島,比特幣即急跌一成,從4,400美元歷史高位,曾回落至4,000美元附近水平。風吹知
https://www.facebook.com/windknows/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818/2012463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196

知己知彼:度縮公司冇發圍

1 : GS(14)@2017-09-17 13:48:09

近期有朋友向筆者訴苦,講到香港某start-up做嘢做到好無癮,公司一味想同員工講心唔講金,講到底同剝削冇分別。話說A公司係幾出名嘅fin tech公司,成立咗兩三年仲叫自己Start-up。據朋友所講,A公司辦公室係就係整到幾靚,不過金玉其外,敗絮其中。老闆度縮,明明有錢賺,仲想打住start-up旗號,喊住冠冕堂皇嘅口號,叫員工一齊捱。有google咁嘅辦公室又如何,但留唔到人才。友人大數A公司幾大罪狀。首先,請人一定請啱啱畢業嘅新鮮人,方便壓價,入職已低過行業平均水平。第二,年尾遲出花紅,而每年四月的薪酬調整,實行拖字訣,為乜?等啲人錯過跳槽最佳時機。好啦,去到七月終於加人工啦,加咗仍然跑輸大市。最後係,公司永遠唔會請夠人,一個人奉旨頂兩個人嘅工作。成日諗住點將員工使到盡,想透過壓榨員工而賺錢嘅公司係唔會發圍。因為留唔住人才,有能力嘅一定會跳槽。友人訴完苦第二日就炒咗老細魷魚,遞信嗰陣,個老細仲喺度講公司將會係下一個google以挽留員工。想做google?首先睇下google點對員工先啦。風吹知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908/2014614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018

知己知彼:iPhone X打救中國市場?

1 : GS(14)@2017-09-17 17:38:11

近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競爭激烈,iPhone開始失寵,蘋果市佔率逐漸被國產手機品牌蠶食,2015年尚守住三甲之位,今年第二季首次跌至第五位,更被小米爬頭。而今次適逢蘋果十周年,iPhone X隆重登場,究竟可唔可以令疲弱嘅大中華市場鹹魚翻生?蘋果曾經係內地市場的寵兒,由2012年起,一直穩佔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嘅頭三位,銷售增長強勁,但依家大中華市場的嘅業績就變成「陀衰家」。要翻身首先知自己衰啲乜,正所謂喺邊到跌低就喺邊到企返起身。原因有好多,但喺呢個咩都睇樣嘅世界,蘋果最主要衰在iPhone6、iPhone6s、iPhone7外型太相似。大陸人搶新iPhone係為乜?當然係為炫富,錢唔係問題,越貴越好,但係買左新iPhone冇人睇得出就係問題。傳咗咁耐,千呼萬喚始出來,新鮮出爐嘅iPhone X外型有重大突破,摒棄Home鍵,採全螢幕設計,邊框幼窄,係現時螢幕最大嘅iPhone,令人眼前一亮,仲比iPhone7甚至iPhone8更輕更薄。雖然售價分分鐘上萬,香港人可能唔捨得買,但大陸咁多土豪,一萬幾千蚊對佢地嚟只係散紙。正式開賣時,中港兩地勢必掀起新一輪炒iPhone熱潮,到時iPhone X就唔止一萬,炒高幾成仍會有價有市。相信iPhone X可以拉升蘋果大中華地區的銷售,只要出貨量保持平穩,在今年第4季或明年第一季,蘋果有望重返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三甲。風吹知
https://www.facebook.com/windknows/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915/2015326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221

知己知彼:上車走捷徑

1 : GS(14)@2017-10-09 00:02:05

梁振英教曉我哋一個萬能key,一切嘅社會問題都源於土地問題。所以林鄭一上任,第一時間就係先幫市民解決住屋問題,特別一班無殼的年輕人,「首置上車盤」計劃係第一炮,先塞住你把口。「首置上車盤」有讚有彈,有傳首置上車盤的定位介乎居屋與私樓之間,收入限額定為5.2萬至7萬,對於一啲自稱搵5、6萬一個月都上唔到車嘅年輕人,可能係好事;但對於搵2至4萬一個月嘅人,公屋又冇、居屋又抽唔到,諗住今次實冇死,點知一班月入5、6萬嘅中產又嚟爭飯食,真正嘅夾心依然被夾。點樣上車係一個永遠嘅話題,中秋佳節,親朋戚友聚頭難免會傾到買樓問題。每個成功置業嘅人都會有自己嘅上車經歷,有人死慳死抵儲首期,有人靠慈父慈母,有人借到盡都要買樓,筆者分享最近聽到嘅一個上車經歷。
A君到18歲就和家中一位老人開始排公屋,讀書不多的A君月入萬零蚊,一開始沒有超額,排了四、五年,隨着工作年資增長,入息也過了限額,於是佢開始轉工。但A君志不在公屋,而在差不多獲分配公屋時,佢向房屋處申請綠表,一年前以綠表資格買入一間二手居屋,借九成半,首期只需廿幾三十萬,成功上車。佢冇理人點講,總之過咗海就係神仙。風吹知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1006/2017385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809

知己知彼:樓市唔跌要偷笑

1 : GS(14)@2017-10-09 03:17:41

美聯儲宣佈在10月開始縮表,不少專家都表示對本港樓市影響輕微。由於縮表將歷時數年,即時影響會比加息較不明顯,市場流動資金仍然充裕,但影響將慢慢顯現。時下股市暢旺,經濟增長速度可持續,政府將全年經濟增長預測上調到3%至4%,樓市暫時沒有下跌的誘因。即將開賣的將軍澳日出康城晉海近日開放示範單位,由準買家反應來看,樓市仍未見轉勢,就算樓價依然居高不下,仍不乏入市的勇者,而只要發展商開價平少少,積存的購買力就會湧現,為樓價提供承托力。新地(016)的晉海平均呎價近1.28萬,以將軍澳鄰近堆填區的樓而言,無疑是貴的,貴絕日出康城,反映發展商對銷情的信心。為何如此自信,皆因早前荃灣西全‧城匯為樓市打了支強心針。華懋想試水溫,全‧城匯貴為荃灣西站上蓋物業,部份有海景,首批平均折實呎價只需約1.4萬元,平過海之戀一成,算是近期筍盤,即成為今年票王。不過雖然晉海呎價不算平,但入場費低,最平的單位500萬樓下有交易,正合上車人士胃口,首日暫收1,000票,超額逾3.8倍,成績理想。正如我早前講過,現時樓市仍不會大跌,大量積存購買力仍未消化,而且股市節節上升,在財富效應底下,樓市會在高位橫行。不過以現時股市的走勢,牛軍又怎會放過攻頂的機會,28588點不遠矣,而一旦破頂成為,將可再創高峯,所以樓市暫時難跌。但說到樓市要進入另一個大時代?是在平行時空嗎?風吹知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922/2016019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126

知己知彼:強積金又想「老強」

1 : GS(14)@2017-10-09 03:31:16

強積金基金收費及開支高,蠶食投資回報率,一直為人詬病,故經常被調侃為「強逼金」、「老強」。被批評了數年的積金局,終於肯踏出一小步,今年4月起推出預設投資策略(DIS),堵住眾人之口。不過積金局昨日提到,根據每四年一次的檢討,或計劃調整供款上限,每月供款上限有機會由1500元提高至2250元。積金局表示,由2000年12月至今年7月,強積金年率化回報是4.3%,跑贏同期1.8%的通脹。不過強積金基金收費高,介乎1.5至2%。追蹤恒指表現的盈富基金(2800)年率化回報是3.9%,而且每年還有2次息收,股息率2.7%,經常性開支僅需0.1%。「強逼金」收費高,但不擔保有錢賺。雖然說新推出的DIS設有收費上限,0.75%的每年費用上限及0.2%的每年實付開支上限,相比之下,盈富的收費仍然相當平,只是DIS的八分之一。然而你會問,大家都是基金,為甚麼強積金的收費零舍貴?而為甚麼強積金不能買盈富基金?積金局拋出官腔的回答,盈富只需跟貼恒指走勢,強積金基金管理人有其他額外工作,例如向僱主追討拖欠供款等,而且現時市民可以透過12個成份基金投資盈富。他們當然不會跟你說,所謂100%投資盈富的基金,年費比盈富貴8至10倍。一句到尾,不能用強積金供款買盈富,要不基金經理誰來養?現在政府還想「強逼」市民多供50%?我不如用那750元月供盈富基金,還有息收,何樂而不為?風吹知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929/2016749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21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