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找到新藍海 明年將貢獻700億營收 廣達突圍領先 要讓「烏龜」飛上雲端

2012-11-19  TWM
 
 

 

這是一場漫長的馬拉松賽跑,一開始的領先並不保證就是贏家,只有堅持跑完全程,才有機會贏得最後的勝利!

一步一腳印的廣達,在手機、面板、電視、超低價電腦夢碎後,找到新藍海,林百里用實際的成績告訴大家,「烏龜也可以飛上雲端」!

撰文‧張瀞文、賴琬莉

十月底,廣達第三季財報揭曉,在一片不景氣中,廣達第三季毛利率回升到三.九五%,單季每股稅後純益(EPS)一.六九元,前三季每股賺了四.五六元,優於市場預期。分析師指出,廣達今年EPS將會超過六元,這是二○○○年網路泡沫後,廣達表現最好的一年;也是最逼近鴻海(法人預估EPS六.四二元)的一次。

十四年前,廣達以八百多元風光上市,林百里一度號稱「三廣總督」,之後又黯然退出手機及面板市場;並因為身體因素,差一點也要交出親自打造的廣達電腦經營權。

林百里看似已遠遠落後對手,現在卻又一步步追上來,並且在全球低迷的景氣中,逆勢突圍,再次領先同業。

親自督軍六大事業部

跨足雲端服務 微軟也是客戶「後PC時代,廠商們大家都在求變求生存,找到新產品、新方向的人,就有機會勝出。」研究下游產業多年的元大證券下游硬體研究主管陳豊丰說。而廣達的新方向,也是林百里帶領廣達走出谷底、戰勝不景氣的祕密武器,就是雲端技術。

最近幾年,隨著先前的研發投入逐漸看到成果,廣達雲端產品占營收比重,已從四年前的一.八%,上升到今年的六.一%。分析師甚至估計,廣達明年雲端產品比重將提高到七%以上,明年總體獲利的三成將由雲端產品貢獻!

換句話說,當大多數人都還搞不清楚雲端商機是什麼時,雲端產品明年開始將實質貢獻廣達至少七百億元營收,以及接近七十億元的獲利。

同業看到廣達從NB跨入雲端,大賺雲端財,都覺得很羨慕,但廣達的轉型非一朝一夕,從林百里這幾年的發言,可以知道廣達布局雲端是有脈絡可循的。

二○○四年,廣達加入MIT(麻省理工學院)Oxygen(氧氣)計畫,這個計畫與林百里的想法不謀而合,他一頭栽入「雲端運算」,認為這將掀起科技業革命,他告訴公司主管:「NB難賺錢,雲端運算才是好生意。」三年前,一通關鍵電話,更加確定廣達下一步要走的路。

三年前,全球景氣都還沉陷金融海嘯的恐懼中,電子業景氣也同樣陷入五里霧中。初春的某個深夜,廣達技術長張嘉淵突然接到林百里來電,林百里向張嘉淵說:他已嗅到產業反轉的味道,正認真思考廣達轉型的方向與可行性,雲端就是林百里的目標。

今年初廣達尾牙,林百里仿照電影「阿凡達」主角,化身全身藍的「不凡達」,在台上向員工喊話:「要在雲端上,走出不平凡的方向,打造不平凡的廣達。」這已是他第三年在尾牙中強調要力拚雲端;前年,林百里在尾牙上變裝齊天大聖高喊,「我不去藍海,我要去雲端。」並宣告廣達正式進入「雲端元年」。

林百里開口閉口都是雲端,可以了解他對於「雲端大計」是認真的。一○年,林百里進行組織調整,在既有的筆電代工以外,還新增3C事業群,成立六大事業部,由他親自督軍。

而不到三年時間,林百里在雲端就交出一張漂亮的成績單。「我都不敢接客戶電話,訂單都滿了。」他口中的「訂單」,是新事業「雲端商機」。去年廣達更接到Facebook伺服器訂單,正式進入白牌伺服器領域,Google以及微軟等國際大廠早已成為廣達雲端客戶。

成功關鍵一:眼光深遠

十二年前涉入雲端 不做Me Too產品市調機構顧能(Gartner)公司保守預估,一四年之前,全球企業運用「雲端運算」所獲得的營收將突破一四○億美元,林百里帶領廣達轉型,再次精準卡位成功。

從一名僑生,隻身到台灣求學打拚,到一九八八年創立廣達電腦,成為全球筆記型電腦代工龍頭。這二十四年來,廣達雖然多次面臨起起落落,但至今仍屹立不搖,篤信「烏龜哲學」的林百里,的確有兩把刷子。

「五年前,Barry(林百里英文名)病癒重出江湖,他把NB代工業務交由CC(梁次震英文名)打理,他自己專心發展雲端業務這塊領域。」所以廣達真正切入雲端,是在林百里大病初癒後,廣達老臣透露。

但早在十二年前,NB代工業正夯時,身為NB代工龍頭的林百里就說過,「帶這麼重的Notebook是不對的,應該是把那個運算,丟到一個遠端的地方。」顯然在國內科技大廠中,林百里算是最早涉入雲端運算的老闆。

其實不只是雲端產品,從林百里創業歷程,就可以看出他的前瞻眼光與創新思惟。

二十多年前曾經與林百里合作過的一位半導體界總經理,有一次提及林百里,他不由得稱讚,「Barry腦筋動得比別人快,眼睛比別人尖,且很有市場概念,很早就看到行動電腦的潛力。」一九八○年代末期,宏碁、仁寶大廠做電腦已達到規模,林百里才決定跨入;但很多人並不看好他要加入Notebook,甚至當時借款,都要好朋友葉國一、溫世仁幫他背書,銀行才肯借錢給他。

成功關鍵二:重視研發

最喜歡被叫發明王 一年投入逾百億雖然屬於後進者的林百里,一開始就遇到重重困難,但他仍堅持選擇不做「Me Too」產品,跳過桌上型電腦,直接從筆記型電腦的初階版「膝上型電腦」切入。

這位總經理回憶,「那時候大家都在用桌上型電腦,對NB心存疑問,但Barry就對我說:『以後桌上型電腦這種笨重的東西,會是可以攜帶的,甚至會變成與計算機差不多大小。』」爾後,林百里獨特的眼光,果然讓廣達成為全球筆電代工龍頭。

而林百里引以為傲的研發實力,則是他掀起產業大戰的堅強後盾。

林百里投注研發不遺餘力,○五年斥資五十億元成立「廣達研究院」,林百里幾乎天天都到廣達研究院巡視,給研發人員意見。「別人都叫我股王,其實我最喜歡大家叫我發明王。」林百里開玩笑地對同仁說。

同年與麻省理工學院合作,推廣「每個小孩都有手提電腦」計畫(One Laptop per Child,OLPC),生產每台一百美元的低價筆記型電腦,供應給新興國家。當時業界並不看好,但OLPC計畫雖並未大幅增加廣達獲利,卻奠定廣達低價電腦研發能力,廣達是國內第一家拿到低價電腦訂單的代工廠。

工研院競爭力中心首席研究員陳清文就說,廣達是電子五哥當中,對於研發投資布局及投入最深的!今年第一季廣達投入研發費用十四億元、第二季二十三億元、第三季十二億元來計算,陳豊丰估計廣達今年投入研發的費用將超過六十億元;若將客戶補貼的產品前期研發費用(廣達將該費用列為業外收入)加入,陳豊丰表示,廣達投入研發的金額超過百億元!

林百里創業之路,並非一帆風順,雖然NB讓他戴上龍頭桂冠,但是後續投入的手機、電視、面板、OLPC卻相繼夢碎,尤其是面板一役,更是差一點讓廣達翻船。

成功關鍵三:壯士斷腕

毅然退出面板 讓廣達有再起之本同業就說,當時廣輝發生困難,林百里身體也出了狀況,加上這種大額的資本投資也不是林百里擅長,幾經思考,他決定當機立斷、壯士斷腕,「將廣輝的經營權交出給友達」!

當時,一位面板同業表示,「科技業投資很容易,但是退場很難。」如今面板成為「四大慘業」之首,如果今天廣達還拖著廣輝這個包袱,「光是資金都被綁死了,更不用說什麼雲端投資。」所以從事後的角度來看,友達、奇美身陷錢坑,大同嚴重被華映拖累,同業都不得不佩服林百里提早看到困局,優先選擇退場的智慧。

而且林百里賣廣輝這個決定,反而幫廣達開創了機會更好的另一場全新賽局,是廣達這幾年可以從谷底再站起來相當關鍵性的一役!

哈佛大學教授布蘭登柏格(Adam M. Brandenburger)與耶魯大學教授奈勒波夫(Barry J. Nalebuff)兩人合著的《競合策略:賽局理論的經營與智慧》書中提到,「最高明的賽局參與者,往往是可以打破僵局,時時為自己創造新賽局的人。」在競爭激烈的科技產業,不能不承認林百里是一位高明的賽局參與者!

林百里企業經營智慧語錄

1 . 新的時代要活用技術,要有新的賺錢模式。

2 . 科技是為了服務藝術,而所有藝術的源頭,都是為了滿足人性價值。

3 . 我從一個害羞的工程師,變成一個策略家;從一個被動的人,變成一個主動的征服者「I come, I see , I conquer」。

4 . 現在談雲端就會像幾年前談網路一樣,再不上就落伍了。

5 . 我是開一個賽馬會,找好的馬進來,給牠吃最好的糧草。賽馬嘛,冠軍馬吃最好的玉米,跑不出名的只吃乾草,很公平。

廣達要當雲端界的「水龍頭」究竟什麼是雲端?商機有多大?林百里曾經用「自來水」很巧妙地形容「雲端商機」。

林百里說,中文對「自來水」的形容很貼切,因為水龍頭打開,水就會流出來,因此一般人並不會去思考水從哪來,只知道需要水就去打開水龍頭。他認為,未來資訊取得的方式也會如同這個概念,他稱呼其為「自來運算」,所有的終端裝置就會如同水龍頭一般,使用者有資訊需要,只要啟動終端裝置即可。

「自來水發明後,賺大錢的人其實不是建水庫的,而是做水塔、水管、水龍頭、臉盆與馬桶的廠商。」林百里表示。分析師認為,廣達在雲端產業當中,做的伺服器、NB及平板電腦就是屬於供水系統中的水塔及水龍頭,可說是相當不錯的制高點。

(張瀞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065

什麽讓家政O2O飛上風口:標準化是第一步,個性化才是關鍵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126/147988.html

現在家政O2O領域絕對稱得上是社區O2O大戰的主戰場,僅從最近一段時間來看,無論是創業者的數量還是吸引風險投資的額度,家政O2O在整體社區O2O當中都是首屈一指的。在這個熱得有點發燙的細分領域,有做上門家庭保潔的,有搞洗衣的,有提供家庭維修的,還有做保姆匹配平臺服務的,大家都認為這個領域存在著巨大的商機,而且都不約而同的認為這種商機的秘密在於如何將這些服務類的項目標準化,因此,“服務標準化”一時成為熱詞,甚至有人認為誰能夠率先實現服務標準化誰就能成為自己所在領域的領先者,誰就有可能成為整個O2O風口上的那頭率先飛起來的豬,真的是這樣嗎?
 

\一.標準化只是預賽

說到服務標準化可能每個人的理解各有不同,解釋也各有差異,想要用一段文字清楚地表述出來就顯得有些困難,因為服務是無形的,再加上行業、地域、文化等不同影響因素就更為複雜。

實際上服務標準化在傳統服務業不是什麽新鮮事,已經有很多成功者,比如星級賓館和汽車4S店就是二個標準化程度比較高的行業,大家可以參照理解。分析服務過程就會發現,不管是星級賓館還是汽車4S店,有二個共同特點:一個是執行流程化,另一個是操作工具化,二者構成了標準化。所謂的執行流程化就說將所有的服務過程分解成若幹的可獨立執行的動作,並且按照內在的邏輯進行編排形成現對固化的先後執行順序,執行者必須嚴格執行不能隨意更改;操作工具化簡單講就是“幹什麽活用什麽工具”,比如5星級賓館的客房清潔人員與餐廳清潔人打掃衛生的時候,從著裝到使用的用品用具都是不一樣的,而在一個非星級的普通旅店可能你就體會不到這樣的差別;再比如到過4S店的人都知道,盡管現在的4S店里的維修師傅實際上都是非常多的年輕人,可是從接車到提車,整個流程都用工單跟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各種各樣的檢測儀器和維修用具,讓你感到很強的專業性,這就是標準化帶來的最大好處——提供一致性的顧客體驗。通過實現標準化可以降低人的因素造成的體驗差異,降低顧客體驗成本,擴大市場規模。同時,從理論上講,任何服務都可以實現標準化。很多實踐證明服務標準化並非什麽神秘的事情,只要一個企業專心用心就可以實現,因此,在任何一個服務行業,只要你願意,都可以通過二種最普通的方式實現自身標準化改造:一種方式是自我設計並實施,另一種方式是對外合作,比如培訓、請顧問協助等,還有更簡單的辦法:挖角一個成熟的團隊。因此,標準化已經成為許多服務行業的共識,隨著標準化的普及程度,標準化必定成為服務行業的標準配置,就像團購網站成為電商平臺的標配一樣,它本身是競爭的必備手段,越來越成為一種企業能夠參與行業競爭的資格而已。換句話說,對於一個服務性企業而言,標準化是規定動作的比賽,是場預賽,不做標準化根本就沒有機會進決賽。

二.個性化才是決賽

標準化最大的問題是體驗疲勞。標準化本質上忽視個體差異,容易遏制個性化需求和要求,使消費者漸漸失去興奮點,轉向其他的服務方。在其他行業可能這種體驗疲勞現象並不突出,比如,旅遊賓館,同一個品牌體系下,不同地區的賓館從外觀到內飾,標準化程度越高可能顧客體驗越好,因為這種標準化給顧客帶來的是熟悉的體驗,那為什麽不會產生體驗疲勞呢?原因在於賓館處於不同的外在環境,這種外在環境的不同使得顧客感受賓館標準化的服務卻是一種安定和舒適,是一種好的體驗。但是,家政O2O項目往往恰恰相反。比如說家庭保潔,當A家和B家提供的服務從執行流程到操作工具都基本一致,整個過程高度的同質化,顧客的體驗差異如何體現?如果顧客提出某些個性化的需求或要求,比如不能使用吸塵器清理木質地板,只能用毛刷清理,服務員怎麽辦?由於標準化的運營管理不能及時滿足或者根本就不能滿足某些個性化需求,時間一長顧客就一定產生體驗疲勞,當這種體驗疲勞累積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出現二種狀況:要麽想著換一家服務方,要麽就找機會要求降價。

如果一個企業只做標準化服務必然會陷入同質化競爭,那麽競爭手段除了低價之外可能就別無選擇,可想而知,這樣的企業是無法在行業內長期立足的,競爭壁壘更無從談起。

家政O2O大賽剛剛起跑,參與者必須要做好進行長期競爭的心理準備。如果將家政O2O比做一場跳水比賽的話,那麽標準化就是規定動作的比賽,是資格賽,參賽者做的不好進不了決賽,做的再好也不會有太大的競爭優勢,因為只有自選動作才能彰顯各自的強點,拉開彼此的距離,才是核心競爭力,才能決定整場比賽的勝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846

“賣水人”中軟國際大戲之:飛上枝頭變鳳凰的臺前幕後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316

“賣水人”中軟國際大戲之:飛上枝頭變鳳凰的臺前幕後
作者:格隆匯 天成

導讀:27號下午,被稱為“賣水人”的中軟國際臨時停牌,停牌原因為涉及增發新股以及引進戰略投資者,原預定於今天早上發布公告並複牌的中軟,卻因為與投資方認購新股的事需要磋商又推遲複牌,在聯想到之前第一大股東的退出等等事件,這出一波三折、起伏不斷的大戲究竟如何?其臺前幕後又有著怎樣的故事?

這兩日,“賣水人”——主角中軟國際(0354)應該消停不了了吧。從27號下午1點停牌到現在,不到3個交易日,雖然舞臺上(盤面上)靜如止水,沒有絲毫漣漪,但舞臺後卻一波三折、陰晴不定,一會狂風暴雨,一會風和日麗,好不平靜!大戲就要上演卻一再推遲,這著實讓場邊的觀眾等的好生幹急,真恨不得扒開戲幕一窺究竟。老實說,我的心情和大家一樣,火急火燎,不過,好在之前我對這出大戲略知一二,在加上近日所聽所聞,那麽,就讓小生帶大家走進這出大戲——“飛上枝頭變鳳凰”的臺前幕後,以解心饞。

1、戲名來歷

也許很多人還不知道這出大戲名字的來歷,那麽就從這講起。

相信很多人都發現,小說、電視劇和電影都有這麽一個範式:往往剛開始時主角弱的要命,往往不堪一擊,但隨著劇情推演,主角歷經艱險磨難,加上“主角光環”的存在,簡直就是一只打不死的小強,到最後成功戰勝反派,“王子和公主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其實,不管你相不相信,現實生活中真的有很多這樣正能量爆棚的例子,資本市場也不例外,“賣水人”——中軟國際就是其一。

以前,中軟國際剛開始做時(03年在香港創業板上市)其實並不是“賣水人”,業績也並不是特別突出,但正如劇本所寫,04、05年之後便逐漸有貴人相助,中軟國際開始幫巨頭們送水,業績也逐漸好轉。(下圖所示)

中軟國際業績變化歷程


中軟國際合作夥伴



在送水的過程中“賣水人”與巨頭們逐漸磨合,關系也越來越密切,量變產生質變,現在的中軟已經今非昔比,正應驗了那句話:舊巢共是銜泥燕,飛上枝頭變鳳凰——本來一同住在舊巢時,大家同樣都是銜泥巴做窩的燕子,等到有一天飛上了枝頭,就變成身價百倍的鳳凰。(關於中軟國際為何被稱作“賣水人”,以及其資質前景,可以參考我之前發在格隆匯的兩篇文章《中國軟件國際(0354):互聯網巨頭旁的“賣水人”》、《中軟國際(354)——正在從軟件外包公司進化成互聯網公司》)

2、好事多磨——臺前幕後的精彩大戲

4月27號下午1時,中軟國際突然臨時停牌,並稱原因有待公布。這讓投資者心里七上八下的,聯想到前兩天第一大股東弘毅投資的退出,不少人納悶,這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弘毅退出,好戲開始

說這事,還要從5天前的公告講起:

其實5天前,好戲已經開始,中軟發布公告:第一大股東聯想控股旗下弘毅投資出售全部所持公司股份,每股作價3.93港元,買方為大型保險基金、大型公募基金和全球性的資產管理公司。弘毅作為財務投資方的退出,並不影響公司經營和公司發展。

市場對此正面反應(其後兩天都是中陽,迅速收複了弘毅退出的下跌),原因如下:弘毅當時入股中軟,是拿了一個產品的錢入股的,現在這個產品快到期贖回了,所以弘毅需要減持套現,因為同樣的原因,近期弘毅大量減持股票,例如最近石藥,弘毅賣了98億。市場一直認為弘毅是一個財務投資者,而不是戰略投資者,遲早都要減持的,這也是中軟近幾年複合30%的增長,但是股價一直無法站上3元區間的主要原因。現在弘毅趁著市場好,通過中金做了配售,當天下午詢價後的反應相當好,發出詢價後2個小時就收到超額認購2倍的回複了,於是弘毅就一次性退出了。現在弘毅出局了,大股東是現任董事會主席陳宇紅先生,管理層算是徹底掌控公司了,這是中軟未來業務快速發展的一個催化劑,因為公司終於執行人和決策人一致了,利益徹底一致了。此外,弘毅減持全部是大機構接手,成本3.95,對股價形成支撐。

發布複牌通知,眾人皆喜

本來弘毅退出這出劇幕落下,投資者心想這下應該可以小賺一把吧,但27號突如其來的停牌打亂了很多人的節奏,心憂者有之,竊喜者有之,不過,看看下面這則通知,相信很多人會釋懷:

中軟國際(00354.HK)複牌通知:中國軟件國際(00354.HK)已與昨日(4月27日)申請了停牌,停牌原因為涉及增發新股。目前,公司已與某家大型中資投資銀行簽訂了投資協議以及戰略合作協議,公司將與明日(4月29日)早上刊登相關公告,並將於當日早上開始複牌。

突生變局,推遲複牌

是的,這多好啊,這種結局皆大歡喜嘛!可是,人算不如天算,本應當29號複牌的中軟又推遲了:

關於延期複牌的通知:很抱歉通知您,中國軟件國際(00354.HK)原定於明日(4月29日)上午召開電話會議並隨後複牌,但由於公司與投資方就認購公司新增股份的事宜還在進一步磋商,因此複牌時間和電話會議時間將會稍微延後,一旦有進一步的消息,立即通知您。給您帶來的不便,向您誠摯致歉!

這下投資者心慌啊,大家七嘴八舌的,最多的還是擔心,“我咧個擦,不會出什麽事吧”?

媒體報道,中軟違約
此時,恰有媒體鋪天蓋地報道出來:中軟國際(354)與數間銀行,就1億美元三年期貸款出現技術性違約事宜展開磋商。具體如下:

路透香港4月28日 - 湯森路透旗下基點援引消息人士報導稱,香港上市的軟件和信息服務提供商--中軟國際有限公司正與數家銀行就1億美元的銀團貸款展開磋商,此前公司一主要股東退出,造成貸款違約。消息人士稱,德意誌銀行和兆豐國際商業銀行是2013年10月所簽署的1億美元三年期貸款的牽頭行兼簿記行,二者上周五與參貸的其他10家銀行召開電話會議。此次弘毅投資悉數出脫所持中軟的全部17.83%股票,即3.3507億股,導致中軟對1億美元貸款形成技術性違約。因為貸款合約其中一條規定,弘毅投資應至少持有中軟12%的股票,或持續保有最大股東地位。銀行人士稱,希望中軟方面就弘毅投資的退出作出解釋,並說明借款人是否因售股一事而面臨更大範圍的違約。

別慌,好事多磨

看到這里,投資者們也許都有些絕望了,“哇靠,中軟這麽好的公司都違約,這幾個意思嘛”!

不過,我想說的是:別慌,因為好事多磨。我們需要分析的是,這次違約的可能性大嗎?

定心丸一:當事人兆豐銀行稱:中軟提議分兩筆償還全部貸款本金--5月8日首先償還30%,余下的70%在8月10償還。按照原有條款,貸款在兩年寬限期後分三期不等額償還,每半年償還一次:1-2期各償還30%,第3期償還40%,今年11月8日進行首次償還。這什麽意思,就是說中軟主動要求提前還款,時間提前,而且三期變兩期。

定心丸二:此次銀團違約為控股權約束條款違約,一般在銀團看好公司或者公司有能力還款的情況下,會給予豁免。當初能借到貸款肯定和弘毅進駐有關,不過今天的中軟實力大增,真的還不起,銀行豁免的概率也大。

定心丸三:現在銀團應該已經在和中軟國際方面商議了技術性違約的事情了,問題不大,因為公司基本面沒問題,賬上還有幾億的現金。在加上要發行新股本身就有一筆新的資金進來,所以現金流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所以,綜合分析下來,這次中軟違約的概率非常小。好事多磨,不用擔心。還有個問題,也許有人會質疑弘毅這樣的退出也太草率了,這樣會導致中軟違約都不知道?其實,弘毅本身是財務投資進入中軟的,對於中軟的管理是完全沒參與的,所以就沒考慮這些銀團貸款的問題,於是導致中軟這個主體出現技術性違約了。

3、對投資“賣水人”的看法

弘毅減持全部是大機構接手,成本3.95,對股價形成支撐,具有一定安全邊際。接下來不管誰再進來,公司都可以按此價格和其談判。除非是很強的業內老大加持,否則一般的財務性投資者很難拿到低於3.95的價格,不然就有違基本商業規則了。

公司現在從財務投資方大股東到了個人股東,結構發生大變化,在加上目前行業景氣,公司戰略清晰,天時地利,對於公司來說是實現快速發展的關鍵時刻。

“賣水人”即將飛上枝頭變鳳凰,但未來好壞還是需要靜觀其變,不過現在,還是讓我們期待這場大戲的真正開演吧。

利益聲明:本文內容和意見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作者的信息來源於公開渠道,並經過合理推斷。作者未持有該公司股票。作者提供的信息和分析僅供投資者參考,據此入市,風險自擔!
格隆匯聲明:本文為格隆匯會員個人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關聯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2681

“賣水人”中軟國際大戲之:飛上枝頭變鳳凰的臺前幕後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316

“賣水人”中軟國際大戲之:飛上枝頭變鳳凰的臺前幕後
作者:格隆匯 天成

導讀:27號下午,被稱為“賣水人”的中軟國際臨時停牌,停牌原因為涉及增發新股以及引進戰略投資者,原預定於今天早上發布公告並複牌的中軟,卻因為與投資方認購新股的事需要磋商又推遲複牌,在聯想到之前第一大股東的退出等等事件,這出一波三折、起伏不斷的大戲究竟如何?其臺前幕後又有著怎樣的故事?

這兩日,“賣水人”——主角中軟國際(0354)應該消停不了了吧。從27號下午1點停牌到現在,不到3個交易日,雖然舞臺上(盤面上)靜如止水,沒有絲毫漣漪,但舞臺後卻一波三折、陰晴不定,一會狂風暴雨,一會風和日麗,好不平靜!大戲就要上演卻一再推遲,這著實讓場邊的觀眾等的好生幹急,真恨不得扒開戲幕一窺究竟。老實說,我的心情和大家一樣,火急火燎,不過,好在之前我對這出大戲略知一二,在加上近日所聽所聞,那麽,就讓小生帶大家走進這出大戲——“飛上枝頭變鳳凰”的臺前幕後,以解心饞。

1、戲名來歷

也許很多人還不知道這出大戲名字的來歷,那麽就從這講起。

相信很多人都發現,小說、電視劇和電影都有這麽一個範式:往往剛開始時主角弱的要命,往往不堪一擊,但隨著劇情推演,主角歷經艱險磨難,加上“主角光環”的存在,簡直就是一只打不死的小強,到最後成功戰勝反派,“王子和公主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其實,不管你相不相信,現實生活中真的有很多這樣正能量爆棚的例子,資本市場也不例外,“賣水人”——中軟國際就是其一。

以前,中軟國際剛開始做時(03年在香港創業板上市)其實並不是“賣水人”,業績也並不是特別突出,但正如劇本所寫,04、05年之後便逐漸有貴人相助,中軟國際開始幫巨頭們送水,業績也逐漸好轉。(下圖所示)

中軟國際業績變化歷程


中軟國際合作夥伴



在送水的過程中“賣水人”與巨頭們逐漸磨合,關系也越來越密切,量變產生質變,現在的中軟已經今非昔比,正應驗了那句話:舊巢共是銜泥燕,飛上枝頭變鳳凰——本來一同住在舊巢時,大家同樣都是銜泥巴做窩的燕子,等到有一天飛上了枝頭,就變成身價百倍的鳳凰。(關於中軟國際為何被稱作“賣水人”,以及其資質前景,可以參考我之前發在格隆匯的兩篇文章《中國軟件國際(0354):互聯網巨頭旁的“賣水人”》、《中軟國際(354)——正在從軟件外包公司進化成互聯網公司》)

2、好事多磨——臺前幕後的精彩大戲

4月27號下午1時,中軟國際突然臨時停牌,並稱原因有待公布。這讓投資者心里七上八下的,聯想到前兩天第一大股東弘毅投資的退出,不少人納悶,這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弘毅退出,好戲開始

說這事,還要從5天前的公告講起:

其實5天前,好戲已經開始,中軟發布公告:第一大股東聯想控股旗下弘毅投資出售全部所持公司股份,每股作價3.93港元,買方為大型保險基金、大型公募基金和全球性的資產管理公司。弘毅作為財務投資方的退出,並不影響公司經營和公司發展。

市場對此正面反應(其後兩天都是中陽,迅速收複了弘毅退出的下跌),原因如下:弘毅當時入股中軟,是拿了一個產品的錢入股的,現在這個產品快到期贖回了,所以弘毅需要減持套現,因為同樣的原因,近期弘毅大量減持股票,例如最近石藥,弘毅賣了98億。市場一直認為弘毅是一個財務投資者,而不是戰略投資者,遲早都要減持的,這也是中軟近幾年複合30%的增長,但是股價一直無法站上3元區間的主要原因。現在弘毅趁著市場好,通過中金做了配售,當天下午詢價後的反應相當好,發出詢價後2個小時就收到超額認購2倍的回複了,於是弘毅就一次性退出了。現在弘毅出局了,大股東是現任董事會主席陳宇紅先生,管理層算是徹底掌控公司了,這是中軟未來業務快速發展的一個催化劑,因為公司終於執行人和決策人一致了,利益徹底一致了。此外,弘毅減持全部是大機構接手,成本3.95,對股價形成支撐。

發布複牌通知,眾人皆喜

本來弘毅退出這出劇幕落下,投資者心想這下應該可以小賺一把吧,但27號突如其來的停牌打亂了很多人的節奏,心憂者有之,竊喜者有之,不過,看看下面這則通知,相信很多人會釋懷:

中軟國際(00354.HK)複牌通知:中國軟件國際(00354.HK)已與昨日(4月27日)申請了停牌,停牌原因為涉及增發新股。目前,公司已與某家大型中資投資銀行簽訂了投資協議以及戰略合作協議,公司將與明日(4月29日)早上刊登相關公告,並將於當日早上開始複牌。

突生變局,推遲複牌

是的,這多好啊,這種結局皆大歡喜嘛!可是,人算不如天算,本應當29號複牌的中軟又推遲了:

關於延期複牌的通知:很抱歉通知您,中國軟件國際(00354.HK)原定於明日(4月29日)上午召開電話會議並隨後複牌,但由於公司與投資方就認購公司新增股份的事宜還在進一步磋商,因此複牌時間和電話會議時間將會稍微延後,一旦有進一步的消息,立即通知您。給您帶來的不便,向您誠摯致歉!

這下投資者心慌啊,大家七嘴八舌的,最多的還是擔心,“我咧個擦,不會出什麽事吧”?

媒體報道,中軟違約
此時,恰有媒體鋪天蓋地報道出來:中軟國際(354)與數間銀行,就1億美元三年期貸款出現技術性違約事宜展開磋商。具體如下:

路透香港4月28日 - 湯森路透旗下基點援引消息人士報導稱,香港上市的軟件和信息服務提供商--中軟國際有限公司正與數家銀行就1億美元的銀團貸款展開磋商,此前公司一主要股東退出,造成貸款違約。消息人士稱,德意誌銀行和兆豐國際商業銀行是2013年10月所簽署的1億美元三年期貸款的牽頭行兼簿記行,二者上周五與參貸的其他10家銀行召開電話會議。此次弘毅投資悉數出脫所持中軟的全部17.83%股票,即3.3507億股,導致中軟對1億美元貸款形成技術性違約。因為貸款合約其中一條規定,弘毅投資應至少持有中軟12%的股票,或持續保有最大股東地位。銀行人士稱,希望中軟方面就弘毅投資的退出作出解釋,並說明借款人是否因售股一事而面臨更大範圍的違約。

別慌,好事多磨

看到這里,投資者們也許都有些絕望了,“哇靠,中軟這麽好的公司都違約,這幾個意思嘛”!

不過,我想說的是:別慌,因為好事多磨。我們需要分析的是,這次違約的可能性大嗎?

定心丸一:當事人兆豐銀行稱:中軟提議分兩筆償還全部貸款本金--5月8日首先償還30%,余下的70%在8月10償還。按照原有條款,貸款在兩年寬限期後分三期不等額償還,每半年償還一次:1-2期各償還30%,第3期償還40%,今年11月8日進行首次償還。這什麽意思,就是說中軟主動要求提前還款,時間提前,而且三期變兩期。

定心丸二:此次銀團違約為控股權約束條款違約,一般在銀團看好公司或者公司有能力還款的情況下,會給予豁免。當初能借到貸款肯定和弘毅進駐有關,不過今天的中軟實力大增,真的還不起,銀行豁免的概率也大。

定心丸三:現在銀團應該已經在和中軟國際方面商議了技術性違約的事情了,問題不大,因為公司基本面沒問題,賬上還有幾億的現金。在加上要發行新股本身就有一筆新的資金進來,所以現金流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所以,綜合分析下來,這次中軟違約的概率非常小。好事多磨,不用擔心。還有個問題,也許有人會質疑弘毅這樣的退出也太草率了,這樣會導致中軟違約都不知道?其實,弘毅本身是財務投資進入中軟的,對於中軟的管理是完全沒參與的,所以就沒考慮這些銀團貸款的問題,於是導致中軟這個主體出現技術性違約了。

3、對投資“賣水人”的看法

弘毅減持全部是大機構接手,成本3.95,對股價形成支撐,具有一定安全邊際。接下來不管誰再進來,公司都可以按此價格和其談判。除非是很強的業內老大加持,否則一般的財務性投資者很難拿到低於3.95的價格,不然就有違基本商業規則了。

公司現在從財務投資方大股東到了個人股東,結構發生大變化,在加上目前行業景氣,公司戰略清晰,天時地利,對於公司來說是實現快速發展的關鍵時刻。

“賣水人”即將飛上枝頭變鳳凰,但未來好壞還是需要靜觀其變,不過現在,還是讓我們期待這場大戲的真正開演吧。

利益聲明:本文內容和意見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作者的信息來源於公開渠道,並經過合理推斷。作者未持有該公司股票。作者提供的信息和分析僅供投資者參考,據此入市,風險自擔!
格隆匯聲明:本文為格隆匯會員個人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關聯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2682

16年後飛上風口,社交是狼人殺的解藥還是毒藥?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731/164388.shtml

16年後飛上風口,社交是狼人殺的解藥還是毒藥?
商業模式觀察家商業模式觀察家

16年後飛上風口,社交是狼人殺的解藥還是毒藥?

越多人迷上狼人的面具,社交離狼人殺就越遠。

來源 | 商業模式觀察家(ID:moshiguancha)

文 | 陳誌強

編輯 | 梁爽

手機應用商店,就是App們的凡爾登絞肉機,每天都在上演慘烈的廝殺。在方寸的屏幕中只有奮力搏殺,才有一線生機。下載排名前10位的榜單,就是一份實時刷新的生存者名單。

即使競爭已經如此激烈,每一個榜單上都有成功的守擂者。

遊戲榜上有《王者榮耀》《紀念碑谷》《我的世界》《皇室戰爭》,社交榜上有微信、QQ、陌陌、知乎、YY、映客直播,以及那個火得有些莫名的派派。

遊戲刺激感官,社交刺探人性,都是難以計算,但又充滿商業想象。能長期盤踞於此者,就已經獲得成功。

也正因此,當我們在社交榜里看見,一系列應該屬於遊戲的狼人殺App,頻繁又突兀地出現在社交榜單上,我們一時很難斷定,這是一種成功,一種風口,還是App們的一廂情願。

1

又一場資本競速賽

我們先來回顧一下“昨晚”的情況。

上一個同時火爆線上、線下的桌遊,是《三國殺》。

2009年,僅僅通過《三國殺》卡牌銷售,遊卡公司營收額就接近2000萬元。有了《三國殺online》後,遊卡2013年的凈利潤達到了4166.25萬元。

龐大的用戶基數、家喻戶曉的世界觀、極強的用戶黏性……這些都足以成為一個現象級企業的支撐。

最火時,只要講到有三股力量爭奪的話題,大家都會用“XX《三國殺》”來作比。

三國

作為一款遊戲,《三國殺》已經足夠成功了。就算是《魔獸世界》也擋不住《王者榮耀》的崛起。

不過現在,還有多少人聚在一起玩《三國殺》?《三國殺online》還有多少個活躍用戶?

《三國殺》與狼人殺最大的不同在於,前者只屬於諾基亞的塞班,《三國殺》的成功只有它的制作公司能夠分享。但狼人殺文化是開放源代碼的安卓,人人都能從這個生態中受益,如同棋牌類遊戲,可以催生出聯眾、博雅等一大批上市公司。這條產業鏈上還可以誕生無數的受益者:各種版本的卡牌制作公司、直播平臺的節目與主播、開在線下的桌遊店、狼人殺賽事組織者……

最受追捧的,還是智能手機上那個小小的App。一款自帶流量的App,增長勢頭又如此兇猛,當然有投資人追著投。

2016年12月4日,天天狼人殺在App Store上線,幾個月後就接到了將近30家投資機構的見面邀請。有投資人看到某款狼人殺App的數據,馬上就拍板決定投資,3天內就完成了付款。

61.webp

▲狼人殺App的融資速度很快。

然而,資本更像是流量的追隨者。

行業絕對門檻低,開源的狼人文化,企業間比拼的不是產品或技術。就像共享單車,換個顏色就能推上街頭,其考驗的是運營和資本。

產業推動者多,卡牌制作公司、桌遊店、直播平臺、綜藝節目、賽事組織者,都在提升狼人殺的熱度,線下也積累了龐大的流量基礎。

前期數據好看,眾多參與者的助推,促使幾款主要狼人App用戶數持續增長,用戶每天平均在線時間超過3小時。

投資了上海假面科技的青松基金,其創始合夥人董占斌的邏輯是,“這個市場現在火爆,是個增量市場,上海假面數據也很好。”

擔心錯過市場熱度,這才是資本追捧狼人殺的原因。

可以預見,還會有大量狼人殺項目和資本瘋狂入局。然後經過殘酷的“百團大戰”,大多數人成為失敗的陪跑者,第一集團之間再相互合並,最終只留下一兩家收割市場。

狼人殺這個風口的起源、經過和團購、網約車、共享單車似乎沒有太大區別。狼人殺依然是一場資本的競速賽,越早入場,套利退出的成功率越高。至於行業的未來,則交給留下的人去探索吧。

52.webp

▲狼人殺與三國殺的區別在於,前者文化是開放源代碼的安卓,人人都能從這個生態中受益;而後者只屬於諾基亞的塞班,其成功只有制作公司能夠分享。

2

狼人殺里沒有真社交

狼人殺的未來,會是社交麽?

天天狼人殺創始人李宇辰說,狼人殺最重要的是社交屬性。

米未傳媒創始人馬東說,希望圍繞飯局狼人殺IP建立社交。

還有一位App用戶說:“我看到一個漂亮姑娘要被人票死了,就可以拼命往她頭上砸金蛋,讓她不被投出局,之後就能和她多聊聊交個朋友什麽的。”

這讓我想起QQ麻將里有一句快捷語音:“都別吵了,好好玩牌。”

《三國殺》被老玩家吐槽的一個點是,在低血量的遊戲模型里,突然加入了太多高傷害機制,數值模型的膨脹徹底損害了遊戲平衡。

對狼人殺而言,一個以推理為基礎,甚至需要設計發言順序的遊戲模型里,突然加入了“插麥”、“好友”這樣的社交模式,會不會影響遊戲模型。

作為一款遊戲,該如何平衡競技與社交?

更現實的問題是,2015年時,一款手遊的平均壽命僅為25周,大多數手遊都活不過半年。

線下社交的體驗,是線上遊戲無法實現的。網絡遊戲換了一撥又一撥,但鬥地主和麻將卻一直活了下來,甚至反攻到線上。

在25周這個殘忍的數據面前,用社交屬性讓狼人殺App活下去,顯然比如何在競技與社交之間找到平衡更重要。

然而在狼人殺的世界里,似乎找不到真社交。

微信、微博、陌陌上,我們盡可能地去扮演更符合期待的自己。互聯網越來越趨向真實的社交世界,我們都知道,和你聊天的肯定不會是一條狗。

狼人殺遊戲中,我們扮演著其他角色,沒有人知道你是不是“一頭狼”,也沒有人知道你是不是“真預言家”。這個遊戲滿足的是人們內心對身份推理的需求。

53.webp

▲狼人殺似乎形成了一股亞文化。

偽語境下,所有的信息都是片面、失真的,很難沈澱出真實的社交關系。

“殺累了”的用戶,只會選擇退出狼人殺App,而有狼人殺功能的陌陌,則可以把用戶引向圈子、社群。成熟的社交App,是狼人殺躲不過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聯眾世界曾是在線棋牌遊戲的開創者,最輝煌時擁有2億個註冊用戶、1500萬個月活躍用戶。社交巨頭騰訊進入後,QQ遊戲很快就擊潰了聯眾世界。

社交+遊戲是寬門,遊戲+社交是道窄門。

社交真的這麽重要麽?

2016年1月,張小龍在一個演講中透露,“一個微信用戶平均每天要刷30~40次的朋友圈。”

現在,只能查看三天朋友圈的好友越來越多。微信在試著引導用戶從社交過載中走出來,好多人都快被那個小紅點逼出焦慮癥了。

狼人殺成不了下一個微信,但它可以成為強化社交關系的工具。

就像張小龍對小程序的期許,“好的產品是用完就走的”。

用戶用完就走,你卻毫不擔心會被客戶拋棄,也不擔心賺不到錢,更不會設法讓客戶打開率更高、停留時間更長。原因是什麽?

不是因為有社交,而是因為你的價值不可替代。所以,現在開始一局,沒有社交,但好玩的狼人殺還來得及。

“天黑請閉嘴,狼人請睜眼……”

狼人殺社交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5588

趣趣地:史譚變蝙蝠俠飛上英超

1 : GS(14)@2017-01-29 10:31:46

英冠球隊雷丁喺荷蘭領隊史譚接手後越踢越好,家陣排緊第四,要重返英超唔係冇可能,為咗刺激士氣,上周六主場對卡迪夫城嘅聯賽前,球會特登整咗段卡通短片,將史譚化身蝙蝠俠,帶領雷丁升班,仲準備喺比賽期間擺喺球場大螢幕度播,而且球迷會亦準備好將蝙蝠俠主題曲改篇成史譚打氣歌㖭。不過蝙蝠俠雖然係正義化身,但遇到對手都好多,又小丑又雙面人等等,如果史譚真係樹敵咁多,對雷丁都唔係好事。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ports/art/20170129/1991207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463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