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世界工廠東莞轉身 企業百萬年薪招工程師

東莞這個曾經依靠來料加工和大批普工起家的“世界工廠”,正將目光投向那些能夠引領這座城市重新定位的高水平人才。

近日東莞市政府舉辦的高層次人才活動周上,第一財經記者看到,當地一些頗具實力的企業紛紛參加人才洽談會。在橘紅色背景墻映襯下格外鮮亮的廣告牌上,它們各自標出了不菲的價碼。

研制特種車和消防車的東莞永強汽車有限公司,為研發崗位開出100萬元的年薪。這個價格即便在相鄰的深圳和廣州,也不多見。

當時負責永強汽車招聘的張華告訴記者:“這個崗位面對那些能為公司帶來一定技術突破的資深研發人員,尤其是在意大利或其他歐洲國家的汽車公司工作過的人才。我們想借鑒歐洲同行的經驗。”

然而,高薪誘惑當前,適合的人才並不多。張華說,有國內的技術人員來應聘,但他們缺少在國外汽車企業工作的經歷。

傳統制造業成本優勢不斷減弱的東莞,正處在轉型升級的關口。無論是發展高端制造業,還是從制造業向服務業轉型,都需要高層次人才。但是東莞本身靠來料加工起家,沈澱的高層次人才較少,加上地處深圳和廣州之間,對外來人才的吸引力相對較弱,有些新型研發機構引進的全職人才甚至為零。

目前,東莞正通過購房補貼和稅收優惠等方式大手筆吸引和留住人才,同時,力推近些年打造的松山湖片區,以引進高端制造業集中落戶於此。

部分新型科研機構全職人才為零

東莞的工業從來料加工開始,這種產業模式為東莞積累了巨額財富,同時也導致當地的勞動力結構和產業結構的缺陷:以勞動力密集型為主,低技能人員較多。東莞人才發展研究院院長陳亮說:“現在60%的人仍是高中以下學歷。”

不久前舉辦的高層次人才活動周,是繼2015年之後,東莞第二年舉辦該活動。在活動周開幕式上,東莞市委書記呂業升表示,近年來,東莞大力實施“人才東莞”戰略,每年投入10億元,把人才與產業轉型、結構調整結合起來。

第一財經記者拿到的《東莞人才發展報告2016》(下稱“報告”)顯示,在受訪的十幾家重點新型研發機構中,全職科研人才占整體科研人才的87.7%,柔性引進科研人才占12.3%。所謂人才柔性引進,是指打破國籍、戶籍、地域、身份、檔案、人事關系等人才流動中的剛性制約,在不改變和影響人才與所屬單位人事關系的前提下,引進人才的方式。

從總體看,東莞新型研發機構全職科研人才占很大比重。然而,仍有部分機構全職科研人才較為匱乏。報告顯示,有7家機構柔性引進科研人才占35%以上。其中,東莞電子科技大學信息工程研究院柔性引進科研人才所占比例為93%,東莞上海大學納米研究院的科研及技術力量幾乎全部依托於柔性引進科研人才,全職科研人才為零。

報告也指出,這些新型研發機構中占比較大的柔性引進科研人才全年在東莞工作時間較短,難免會對科研創新的連續性及技術服務成效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

引進高層次人才難在哪里

陳亮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科研機構大部分是與外地高校合作創辦,但外地高校的教授過來的意願不高,大多持觀望態度。新型研發機構到底能走到哪一步,他們心里沒底。“他們更願意接受短期合作搞研發或項目。”

此外,在吸引人才方面,東莞地處深圳和廣州之間,受這兩座城市“虹吸效應”影響,無法有效吸引高科技人才。

報告提到,東莞暨南大學研究院稱,該院在主流社會招聘網站發布人才需求信息,但應聘的人才離預期相距甚遠,連1名博士也難以招到,更不用說富有工作經驗的骨幹人才了。

此外,東莞本科高校只有2所:一個是東莞理工學院;一個是廣東醫科大學。其中,東莞理工學院還沒有獨立招收研究生的資格。這導致東莞引進項目和人才時遇到一個尷尬:引進的人才找不到學生或需要的本地人才搭建團隊。

大手筆資金支持

一位東莞市政府人士說,政府也在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計劃引進研究生院或者和高校合作設立研發機構。

東莞市政府也正在用真金白銀向基礎性人才拋出繡球:如果一名本科生到東莞工作,可以一次性獲得6000元補貼;碩士生或中級職稱是1萬元;博士生或高級職稱是2萬元。

東莞市人才辦主任司琪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目前引進的人才主要集中在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和電子信息等領域。

從政策扶持上來說,自2012年起,東莞市每年投入10億元,連續5年投入50億元,實施“人才東莞”戰略,並將高層次人才分為五大類:特級人才、一類人才、二類人才、三類人才和四類人才。這五類人才均能在住房、稅收和子女入學等方面享受優惠和便利。

不久前,在東莞理工學院體育館內舉辦的人才博覽會上,三三五五的人路過當地人才政策展示牌時,駐足觀看。其中一位看起來30多歲的女性一邊用手機哢嚓哢嚓拍照,一邊轉身對身邊的朋友憧憬未來:“我再努力努力,就夠得著第4類人才條件了。”

第4類人才要求申請者獲得1項以上發明專利,獲得國內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學位或在海外知名大學取得博士學位,且與東莞市上市(後備)企業、新三板掛牌企業、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省市認定的大型骨幹企業、新型研發機構簽訂三年以上勞動合同的人員。其中,購房補貼最高30萬元,個稅補貼是按工薪收入個人所得稅地方留成部分的80%補貼,補貼36個月,每年最高補貼50萬元。

東莞高新技術企業國邦清潔設備公司研發部負責人劉全光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人才政策對他們招人,尤其是留住人才很有幫助。“第4類人才的門檻不算太高,很多人努力一下,都能達到。30萬元的購房補貼不低,差不多夠市區一個兩室一廳的首付了。”

一張王牌:生態園

提到環境,松山湖生態園可謂東莞打出的一張王牌。該園設立於2001年11月,地處東莞幾何中心,規劃控制總面積為103平方公里,2010年9月經國務院批準升級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當地新引進的高端產業大都落戶在此。

當地一位觀察人士告訴本報記者,2001年左右,東莞市政府就下大力氣打造松山湖,當時松山湖位於三個鎮的交界處,無人願管,荒無人煙,就圍繞松山湖劃定了一個片區,砸了很多錢下去鋪路修房,提前布局。

彼時,東莞經歷了近20年的工業化發展,“三來一補”和加工貿易做得紅紅火火,但是高速增長之後,經濟瓶頸已經開始顯現。至2001年,盡管東莞GDP仍舊保持了18%的增速,但外貿增長出現了階段性的減速。當年,外貿只比上年增長7.6%。

目前,東莞一些鎮也在引進高端產業,比如虎門鎮引進了中國電子,不過企業數量不多,也沒有松山湖集中。

截至目前,松山湖引進了3000多個優質項目,包括華為、中集集團、宇龍通信和敦煌網等。2015年,園區稅收81.12億元,同比增長80.8%。

今年1月,英國格拉斯哥大學新加坡分校校長李耘來到東莞理工學院任職。格拉斯哥雖然是英國第三大城市,但人口只有60萬。他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如果是東莞其他城區,我可能不會去。我喜歡松山湖,這里自然環境非常優美,不喧鬧、適合生活,也能靜得下心來搞科研。”

李耘正在申請一個關於高性能計算機的大項目。按照他的預期,項目一旦研發成功,就能夠利用該計算機里的智能算法幫助那些不具備強創新能力的中小企業優化產品。

引進人才要全方位

顯然,東莞正在駛入人才、科技、創新方面的快車道。不過,也有人認為,東莞要吸引工業界人才,除了教授,還需要有實踐經驗的人才。南方科技大學創新創業學院院長劉科對第一財經記者說:“尤其是制造業,這方面不能光是吸引大學教授,學術是學術,工業是工業。”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目前東莞引進的人才主要集中在制造業領域。也有人建議,要大力引進現代服務業專業人才。東莞要發展先進制造業和引入高端制造業,一個強大而完善的現代服務業是基本前提。

此前,曾擔任東莞市特約研究員的中山大學經濟學教授林江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要讓外資有意願進入服務業領域,必須讓他們看到,東莞本土有足夠大的市場需求;同時,要有相應的專業人才來支撐。“從東莞的現狀看,在某些現代服務業領域,市場需求有限,並且很大一部分的市場份額被廣州、深圳的企業所攫取;此外,東莞也很缺乏現代服務業專業人才,產業氛圍比較薄弱。”

深圳創新,東莞創業?

林江認為,東莞應該調整自己的心態,服務好深圳和廣州。這兩個中心城市存在競爭關系,難以完全做到產業融合,東莞應該充分扮演好兩個中心城市之間的協調人、中間人的角色。這樣,在區域協調發展中,東莞就能夠把深圳的創新優勢以及廣州的省會城市的優勢融合起來。

不少人認為,“萬眾創新”可以留在深圳,“大眾創業”可以留給東莞。11月24日東莞市政府舉辦的創客論壇上,中創盟投資合夥人董建強說,深圳是全球的創客中心,創新能力強,而東莞有強大的產業鏈配套、眾多的人才和技工,可以互相結合。“在高房價壓力下,深圳的產業和人才外流是必然的趨勢,東莞可以承接。從0到1,是創新的部分,可以去深圳,那里有頂尖的人才和技術;從1到100,可以來東莞,這里可以降低成本,提供整體解決方案。”

以創客為代表的創業者熱情正空前高漲。據最新的統計,今年東莞市新增創業人數近11萬人,同比增長40%。

科技類好項目多了

陳亮對第一財經記者介紹,目前東莞引進的人才團隊大多還是創業型的,科技領域的比較多。他以一位“千人計劃”的博士為例——這位博士研發機器人中一個關鍵部件編碼器,目前已經拿到了西門子的訂單,預計今年的銷售額達到5000萬元。

今年前三季度,東莞實現生產總值4915.98億元,同比增長7.9%,增速分別比全國全省快1.2和0.6個百分點。其中,高新技術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1%,先進制造業和高技術制造業完成工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6%和18.6%,已經逐步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常年在珠三角幾個主要城市跑的東莞天使會聯合創始人盧濟峰對這一點感受頗深。這兩年,他經常在深圳、廣州、東莞和佛山之間奔波,尋找合適的項目。

他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珠三角正在形成1小時生活圈,東莞的創業項目比之前多了一兩倍,好項目也比之前多了,以科技類為主,主要是智能制造。”

他察覺到,很多東莞的創業項目想法很好,但在商業模式上不太成熟。如果風投能較早介入,可能會有大回報。他正計劃投資兩個項目:一個是直接以資金入股;另一個是用團隊和導入合作資源占小額股份。

雖然東莞的好項目比以前要多一些,但他也發現一個問題。“一些企業發展到了中後期,比如獲得A輪融資之後,就轉移去了深圳或廣州,因為這兩座城市在整合人才等資源上的能力更強,也更有深度。”他說,東莞若要轉型升級,就不能停留在出臺政策和資金扶持上,應該加大資源整合的力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173

外掛江湖:制作團隊開百萬年薪招人 主播頻陷外掛風波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8/0110/166863.shtml

外掛江湖:制作團隊開百萬年薪招人 主播頻陷外掛風波
福建大金融 福建大金融

外掛江湖:制作團隊開百萬年薪招人 主播頻陷外掛風波

打擊外掛、維護健康的行業生態,將是一場持久的戰爭。

來源 | 福建大金融(ID:zfdb88888888)

作者 | 鄭超前

因外掛醜聞沈寂二十多天後,“五五開”複活了。

1月4日晚,網名“五五開”的鬥魚遊戲主播盧本偉上線,若無其事地玩起給他惹上麻煩的大逃生主題遊戲《絕地求生》,仿佛沒看見滿屏“作弊”“去死”的彈幕。被網友圍攻了一個多月,盧本偉仍然一口咬定:“我沒有開掛。”

去年12月,有網友上傳視頻質疑“鬥魚一哥”盧本偉在《絕地求生》中使用外掛,盧矢口否認並惡言相向,掀起軒然大波。熱門主播紛紛站隊,雙方粉絲罵戰不斷升級,引致共青團官方微博點名批評。盧最終公開道歉,但對於是否開掛這個關鍵問題始終含糊其辭。

“五五開”不是第一個陷入外掛風波的主播。

去年9月,同為鬥魚主播的“魔音糯米”同樣被質疑在《絕地求生》中開掛,糯米激烈否認並揚言線下約架,隨後卻被官方封號,坐實了作弊行為。

10月,另一位主播“油條”又被曝開掛,同樣以封號告終。五五開事件進一步掀開了《絕地求生》外掛亂象的蓋子,老牌主播“小智”甚至宣稱見過一份開掛主播的名單,“看得觸目驚心”。

外掛, 是指通過欺騙或修改遊戲以提高成績的作弊程序 ,早在單機時代就曾風靡一時。隨著網絡遊戲的發展,這類程序的欺騙對象從個人電腦變成了服務器,涉及的利益也越來越大,形成一條黑色產業鏈,幾乎每一個熱門遊戲背後都隱藏著外掛的身影。

近年流行的遊戲中,黎明公司(前身為索尼在線娛樂)2015年推出的《H1Z1》、暴雪2016年發行的《守望先鋒》等遊戲均因外掛泛濫飽受詬病,官方多次批量封號,始終無法杜絕。

五五開事件涉及的《絕地求生》是韓國藍洞(Bluehole)公司去年推出的一款FPS(First Person Shooting,第一人稱射擊)遊戲,也是2017年最大的黑馬。這款遊戲從上線之初就陷入外掛重圍,嚴重時美服排行榜前十名幾乎都是出售外掛的廣告。

微信圖片_20180110150823

北美服務器排行榜都是外掛

玩家使用外掛後,能獲得超出遊戲設定的“特異功能”,透視、自瞄、飛天、橡皮人、反傷……只有玩家想不到,沒有工作室做不出,種種怪異場景層出不窮,因此被戲稱為“諸神之戰”。

據一位玩家描述,他在遊戲中好不容易獲得一輛越野車,另一個玩家竟徒步追了上來,向他打招呼:“哥們兒,要外掛嗎?”

他遇上了一個銷售代理。許多經銷商通過類似的方式,在遊戲中向其他玩家兜售外掛,賺取利潤。

據界面新聞記者了解,《絕地求生》的外掛五花八門,售價不一,例如“血族”和“GM”兩款熱門外掛分別報價85元/天和50元/天,此外還有一次購買終身更新的小程序,能去除霧天、去後座力、人物高亮等等,售價70元。

截至發稿,《絕地求生》全球玩家總數已突破3000萬,日活躍用戶峰值接近300萬,利潤空間可想而知。據業內消息,已有外掛制作團隊開出百萬年薪招人。

微信圖片_20180110150828

“吃雞”外掛

但與遊戲主播、直播平臺和運營商獲取的利益相比,賣外掛只能算個辛苦錢。

在遊戲直播圈,外掛是一個公開的秘密。據小智爆料,有人專門為遊戲主播定制外掛,通過QQ群限量銷售。一款《絕地求生》外掛,起初售價5000/月,後來漲到6000/月還供不應求。主播們不但要求能力加成,更追求隱蔽性,能夠在成千上萬觀眾的眼皮子底下瞞天過海,打造“天賦異稟”“世界頂級”的形象。

直播也是個江湖,由於“低門檻、低風險、回報高、名氣高”的傳聞,網絡直播在短短幾年內成了中國競爭最激烈的行業之一。騰訊研究院2017年5月份的調研數據顯示,國內各大直播平臺的註冊主播累計超過350萬人,這其中95%的人每月直播收入在1萬元以下,超過70%的人月收入甚至不到100元。被稱為“頭部主播”的群體僅占5%,收入卻高的驚人,年薪百萬乃至千萬比比皆是。

人人都想進入頭部,處於頭部的人唯恐被替代。

“魔音糯米”沒有職業電競背景,長期徘徊在遊戲圈第一梯隊之外。而在《絕地求生》中,他卻創下了M16點射1秒9發、SKS點射2秒17發的世界級記錄,短短3個月內聚集大量人氣,粉絲打賞六十多萬元。

“五五開”盧本偉原先主攻《英雄聯盟》,《絕地求生》火爆後迅速轉變方向,而且進步神速。打出29殺”吃雞“的那一天,他的直播間人氣超過300萬,上千VIP捧場。盧本偉曾曬過高達33萬元的月收入賬單,更聲稱鬥魚、YY開出千萬年薪,爭相邀請他入駐。

盧本偉直播期間,粉絲瘋狂打賞

與主播們獲得的收益相比,幾千元的外掛顯然只是一項微不足道的投資。而他們創造的驚人成績,又成了直播平臺吸引流量的招牌。千千萬萬用戶為主播們的“神技”而震驚、羨慕、嫉妒、激動,瘋狂敲擊“666”,刷出高額禮物,為平臺貢獻了巨額流水。

鬥魚深知頭部主播的價值,過去兩年來不惜血本,簽下多位主播。頭條指數2017年3月數據顯示,鬥魚擁有行業TOP50主播中的21名,超過第二名和第三名的總和。

五五開事件後,鬥魚官方表示,鬥魚直播作為平臺方沒有技術能力去發現主播是否在遊戲中開掛,所以也沒有權利來對主播是否開掛下結論,只能當權威方證實主播開掛後,采取相關的處罰措施,來保證平臺的良好秩序。而鬥魚給五五開的懲罰,僅為在微博、直播間向公眾致歉,以及暫時停播。

鬥魚官方表示,鬥魚直播的日活用戶近3000萬,月活近2億。根據2018年1月9日消息,鬥魚將於年內赴港上市,融資金額約3-4億美元。

微信圖片_20180110150851

鬥魚直播平臺

外掛讓主播和平臺賺到了錢,普通玩家過了癮,代價是對遊戲生態的巨大破壞。當少數玩家通過第三方程序在遊戲中獲得超出常規的優勢時,其他玩家的體驗嚴重受損,甚至憤而離場;而當戰場上只剩下開掛的“神仙”時,遊戲也就失去了吸引力。

經典網遊《傳奇》、前文提到的《H1Z1》均因外掛泛濫,導致用戶流失慘重,收入直線降低,最終走向死亡。

外掛如同寄生在遊戲體內的寄生蟲,快速吸幹宿主的血液,使遊戲的生命周期急劇縮短。

為了打擊外掛,遊戲廠商絞盡腦汁,封號已成為一種常規手段。

幾乎每款主流遊戲都有自己的監管系統和反作弊系統,例如CS:GO同時擁有VAC反作弊系統和OVERWATCH監管系統,其中檢測作弊程序的VAC封禁約85%,依托玩家審核的OW監管封禁約15%。目前,CS:GO國服封禁賬號總數約14000例;《守望先鋒》截至去年2月,封號數量超過7萬個,總價值超過1400萬人民幣。

《絕地求生》也已開始查封外掛,至今為止封禁玩家總數達到150萬。騰訊代理《絕地求生》國服後,立刻宣布成立專項反外掛小組,收集外掛制作及銷售線索。

我國近年已開始從法律層面打擊外掛產業。根據2003年國家五部委所發文件《關於開展對“私服”、“外掛”專項治理的通知》,“私服”、“外掛”行為屬於非法互聯網出版活動,應予以嚴厲打擊。至今,國內已有多個遊戲外掛團隊被捕,僅2017年就立案30余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20余人。

在不斷加大的監管力度下,外掛仍然屢禁不止。《絕地求生》制作人Brendan Greene曾在采訪中表示,99%的“開掛”玩家來自中國。

無論這一數字是否準確,中國玩家大面積作弊的現象已經引起國外玩家的反感,許多用戶在steam社區里發帖抗議,甚至要求全面封禁中國區。

微信圖片_20180110151137

國外玩家評論

為什麽外掛在中國如此猖獗?這個問題的答案可能不止一個,外服遊戲在中國區運營不力、國產網遊“氪金”風氣盛行、遊戲行業監管落後等等因素都有關系,但一個無法忽視的事實是,遊戲行業在中國涉及的利益太大。

有光明的地方就有黑暗,在中國遊戲產業仿佛開了掛一般飛速發展的同時,黑色產業也在暗中生長。打擊外掛、維護健康的行業生態,將是一場持久的戰爭。

吃雞 外掛 五五開 直播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167

百萬年薪批量招攬人才,平安銀行發起零售“搶人”大戰

挾百萬年薪誘惑、批量面向全球招攬人才,在零售轉型之路上疾行的平安銀行,正在掀起一波“搶人”大戰。

4月16日,平安銀行舉行零售人才發布會,公布了該行最新的零售人才招聘計劃:涵蓋互聯網產品總監、大數據技術總監、風險總監等多個職位的“黃金”崗位,將面向全球招募。

大力招攬人才的背後是零售轉型的需求。數據顯示,僅2017年一年,平安銀行整個零售引進了2000人,其中技術人才引進近1000人,中高級管理人員26人。與此同時,平安銀行的零售管理架構也進行了調整,零售的每個事業部都內嵌首席技術官。

與其他銀行不同,平安銀行的零售變現,選擇了以資產業務為突破口。“用資產業務做突破口,能很快實現利潤、資產效應疊加。”平安銀行行長特別助理蔡新發說,只有利潤增加之後,才有更多實力彌補短板。

“搶人”計劃

平安銀行人力資源部副總經理邊亞寧稱,此次招聘的零售人才,涵蓋互聯網產品總監、大數據技術總監、風險總監、客群策略專家、技術總監等多個該行“黃金”崗位,年薪可達百萬,面向全球招賢。

以如此大的力度爭奪零售人才,在平安銀行歷史上堪稱空前。年報數據顯示,2017年,平安銀行零售業務營收同比增長41.72%,在全行占比44.14%;零售業務凈利潤同比增長68.32%,在全行占比67.62%。

業務轉型的背後,是持續的“搶人”行動。對公業務不良率上升、利潤持續下滑,競相向零售轉型的商業銀行與互聯網企業之間,掀起了一場“搶人”大戰。2017年,平安銀行零售條線就已經在大規模引進人才。該行提供的數據顯示,僅在2017年,整個零售就引進了2000人,其中技術人才引進近1000人,中高級管理人員26人。

蔡新發說,目前,該行的零售人才主要有傳統銀行、平安集團、互聯網三大背景,外部引進的人才,主要是第三類。

隨著業務主戰場的轉移,銀行對零售人才的競爭越發激烈,但最大的競爭,卻並非來自同業,而是來自互聯網企業。蔡新發說,這就需要金融機構向互聯網企業靠攏,將員工的個人價值實現與企業戰略相結合,實行扁平管理,並在確保合規的基礎上,形成內部創業氛圍。

零售架構改革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沖擊,科技手段與金融結合,傳統銀行對營業網點的改造大步前進。

4月9日,建行在上海成立首家智慧銀行,這家高度智能化的網點,通過生物識別、語音識別、數據挖掘等金融科技手段,以及機器人、VR、全息投影等技術,業務辦理全程無需銀行職員參與。一周後的4月16日,建行在深圳再落地一家智慧銀行。

在此之前,中信銀行2014年在廣州推出全功能零售網點,客戶可以在該網點通過智能終端咨詢並辦理部分業務。

2017年8月,平安銀行成立的第一家零售新門店,作為一站式綜合金融O2O服務平臺,客戶可以通過智能設備自行辦理大多數業務,對公業務則由後臺上收至分行集中管理。

網點功能變化的同時,事業部管理架構也在調整。平安銀行當時宣布,未來,對公業務將實行分行集中管理,所有線下網點則轉型為零售網點。而為了適應敏捷轉型需要,總行零售的管理架構,也相應進行了調整。

“去年底開始,零售的每個事業部,都內嵌一個首席技術官,作為部門管理層成員,業務決策在部門內部就能解決。”蔡新發說,設置首席技術官,目的是為了推進敏捷轉型,快速應對用戶需求。過去,業務上遇到這類問題,需要向技術部門提交報告,能不能解決需要技術部門評估。

新引入的人才,也為分支行的業務提供了新的解決手段。平安銀行行長助理周立稱,過去,分支行開展業務時,完全依靠人工決策,如今從總行到分行,成立了網絡金融、網點管理部門,為業務提供客戶活躍度、行為方式等大數據支持,“以前技術、研發人員坐在辦公室,現在把搞技術研發的人,趕到了營業網點,貼近客戶了解市場需求。”

差異化零售變現補短板

盡可能地獲客,同時又大力增加零售貸款投放,成為眾多商業銀行零售轉型的共同選擇,招商銀行、平安銀行、中信銀行等都體現出這一特征。

年報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招商銀行零售貸款余額達1.79萬億元,比上年的1.54萬億元增加約2500萬元,同比增加16%以上,小微、住房、信用卡均同比增長10%以上;同期,該行公司貸款1.66萬億元,只比上年增加約940億元,增幅約為6.2%。在獲客、科技場景應用方面,同期其手機銀行App下載客戶達5579萬;掌上生活APP綁定客戶達4744萬,零售客戶總量過億。

中信銀行也十分相近。截至2017年底,該行個人貸款占比達到38.5%,同比提升5.3個百分點。其中,信用卡貸款余額為3332.97億元,同比增長40.45%,同期公司貸款只微增約110億元。為了拓寬零售客源,除了與百度合作成立百信銀行,中信銀行還與多家互聯網企業合作,並在近期接手易到18.18%股權。

與上述兩家銀行相比,平安銀行的零售變現模式有所不同。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平安銀行對公貸款從2016年末的9348億元壓降到8552億元,壓降796億元;對公表外業務從5498億元下降到3554億元,減少1944億元;對公風險加權資產從9943億元下降到8510億元,減少1433億元。

與此同時,平安銀行個人、信用卡貸款卻增長迅猛。截至2017年12月底,該行個人貸款、信用卡應收賬款余額分別達到5454億元、303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1%、100%以上。同期,平安口袋銀行APP月活客戶數1482萬戶。

在2017年業績發布會上,平安銀行董事長謝永林表示,去年下半年以來,為了支持零售業務,該行對公表外及表內資產全面壓降,今年,該行對公業務將繼續向零售輸出信貸資源,傾盡全力將資源傾斜至零售板塊。

“為什麽用資產業務做突破口,是因為我們短期的選擇,能很快實現利潤、資產效應疊加。”蔡新發說,在財務上,這可以解決短期利潤增長,對股東有交代、對客戶有服務。更為重要的是,利潤增加之後,有更多實力彌補短板,為今後的發展奠定基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622

【放膽追夢】飛機師棄百萬年薪 轉行賣日式便當

1 : GS(14)@2017-01-02 11:51:53

今年37歲的Rudy,決定轉行時才剛結婚,幸得太太支持。



「這是我唯一一次,亦是我第一次創業,我不想放棄創業夢想,不如放棄我的飛行工作。」森川老闆李有鈞(Rudy)說。今年37歲的他,在加拿大讀飛行學校,畢業後一直擔任副機長的工作。直至三年多前,和從事建築師哥哥一齊創業,開設全港首間賣日式熟食便當的外賣店,由於想全身投入創業,續決定放棄百萬年薪的飛機師工作,大膽追夢去!



「我爸爸媽媽都在日本讀書,小時候經常帶我去日本,帶我坐新幹線食鐵路便當對便當有情結。大學畢業後,在爸爸安排下,我和哥哥在日本鰻魚場工作近一年,他希望我們可以學習日本人文化及做事方式。」剛創業時,本來一直兼任機師工作,但後來哥哥全身而退,公司蝕錢,Rudy不得不作出沉重決定。「機師是我的志願,但創業是我的夢想,今次創業如果失敗,可能是我最後一次,萬一真的做得不好,或者都可以回去做飛行工作,不如放膽試一次。」他說。因為「可能是最後機會」這句話,連妻子Agnes亦辭去原本正職,雙雙全職投入日式便當生意。「當初決定創業時,其實只是剛結婚,這樣犧牲放棄自己正職,去投身創業,而且是未知數,其實是一個風險。不過,見到這個市場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丈夫又有很大決心,所以一定會支持他。」Agnes說。得在日本從事飲食業20多年的親戚森川先生引線,投資近200萬元,在港引入日式便當做法,由飯盒、食材甚至做法,偏向精緻。「我們便當有四五個格,差不多有十多種食材,不同於一般飯盒,炒完便放進盒內就賣,所以我們要花多少少時間完成。」我經常在日本雜誌見到各類便當,貌相的確100分,但由於大部份多是冷冰冰的,味道總是失色。「雖然我們目標是跟足日本便當,不過,香港人比較喜歡暖熱的飯,不同於日本人,他們會食凍飯,所以我們會將飯保持室溫或暖的溫度,這點要迎合香港人口味。」因紅磡多日本人,所以首間店開在紅磡,可惜如意算盤打不響,每個月連蝕20萬元,後來由舊區轉戰商廈,改良配方,將近一年才收支平衡。開業三年,現已有五間分店,積極擴張,今年會在香港站及九龍站新開兩間分店,每月賣500至600個飯盒,營業額將近70萬元。除了日常便當外,今年更推出新的御節料理。這是日本傳統的新年菜式。便當分有三層,盒內有二十多種食物,最頂層是最名貴的食材,有海老甘煮、鮑魚、黑豆、尤魚壽司等等。各食材有不同寓意,像魚子有「孩子很多」的雙關之意,為祈禱子孫繁榮,像魚卵一樣能多子多孫,又如紅白魚蛋,在日本紅與白是很吉祥的色彩,紅色代表可以去邪除魔,而白色是代表清浄,有祝福全家平安健康之意。踏入新的一年,不妨規劃今年目標,放膽追夢吧!森川九龍灣宏冠道8號金漢工業大廈大堂記者:何嘉茵攝影:鄧鴻欣



得在日本從事飲食業20多年的親戚森川先生引線,在港引入日式便當做法,由飯盒、食材甚至做法,偏向精緻。(第一排左二)

由於Rudy想全身投入創業,續決定放棄百萬年薪的飛機師工作,大膽追夢去!

御節料理是日本傳統的新年菜式,便當分有三層,其中最頂層是最名貴的食材。$2188


秋之紅葉便當,引入日本食材,和日本便當有七成相似,只是稍為改良飯變溫熱配方。$88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102/1988387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1089

【才俊創業】ibanker飛機師 棄百萬年薪賣老火湯

1 : GS(14)@2018-01-07 15:40:04

(左起)鮑國偉(Jason)、林浩基(Edmond)及黃永泰(Andy)三位80後,合資在土瓜灣開了賣外賣老火湯的專門店,每日只賣一款湯。

「小時候我很喜歡飲湯,有次在拉麵店見到人煮拉麵,忽發奇想,自己這樣喜歡飲湯,不如就將這概念以拉麵形式呈現出來,即席煮及賣給顧客吧。」正湯寶寶的老闆鮑國偉(Jason)說。兩個月前,Jason和兒時玩伴林浩基(Edmond)以及正職是民航機機師的黃永泰(Andy)合資創業,開設位於土瓜灣的外賣湯店「正湯寶寶」。


每朝六七時許,他們就要到街市買新鮮材料煲湯,由準備食材至煲好一桶九十人份量的湯,也親力親為。不過,為了這碗湯,Jason就放棄了年薪過百萬的工作,「我以前是做投資銀行及企業顧問,老實說,以工資來計算,開店跟以前是不能比較,當然我也會覺得可惜。但我始終覺得,香港人只要勤力,是不會捱餓的,滿足感與以前做銀行是不同。」Jason還說,起初家人也不支持,覺得創業辛苦,凡事要親力親為。但當她偶爾來舖頭看看,見到有客人幫襯,也不是想像中般冷清,開始會給他一點鼓勵及支持。


老火湯用料十足,每天新鮮煲製,煲一桶最少要三四小時,每碗會附湯渣,可按個人喜好要多或少,這款是鮑魚蓮藕蠔豉冬菇瘦肉湯,每壺38元,二人份量。

另一款時令湯水,粉葛眉豆花生煲雞腳,全部不加味精,以健康為主,較清甜。

湯水的用料也不惜工本,如花膠、海參、大花菇及燕窩等。



店家每日只會賣一款老火湯,材料以參茸海味為主,最少要煲三四小時,「很多人也會問我,你的策略是否正確?只有一款湯,沒有選擇。但我認為湯款無需要多,最重要是做得好味。對我們這些小店來說,最重要是先做好這件事,再按步就班去改進。」而選址土瓜灣,也只為一班老街坊,因為Jason小時候是與家人在土瓜灣長大,覺得這地方較有人情味,所以就由打工仔跳出來創業,嘗試博一鋪,「有食客覺得我們的湯美味,我的開心是很難去形容的!」


花膠是向上環相熟的海味店入貨,每隻有手掌般大,煲一桶湯最少要用半斤。

舖頭的前身是一間賣豆製品的店,徇街坊要求下,Jason找到那位伯伯,肯每天限量供應手磨豆花(每碗5元)及豆漿(每支6元)。



記者︰黃依情攝影︰鄧鴻欣全新旅遊專頁,即like籽想旅行:https://fb.com/travel.appleseed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80106/2026609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603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