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Menue葉仁浩:拒絕做富二代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33947.html

口述/葉仁浩 整理/創業家記者 和陽

【i黑馬導讀】他頂著富二代的光環卻從艱苦的環境中出脫穎而出;放棄學業毅然走上自己的創業道路。在百家爭鳴的互聯網的時代,「網絡刺蝟」葉仁浩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和眼光,從他的發跡和發展過程一起走進他的創業人生。

初次創業

16歲時,我在Tulane大學校園外的一間咖啡館裡,從《今日美國》上看到網景(Netscape,全球第一家互聯網上市公司)上市的新聞。我意識到互聯網是真實存在的,儘管那時沒人知道互聯網到底是什麼。我變得很狂熱,打算退學(參與其中)。

父親說:你瘋了嗎,你有病嗎?他一直希望我做個律師、醫生,或者銀行職員。他總勸我回到學校,甚至(哄騙我)說,你想建立一個新公司?可以,先回到學校再說。

我說,不。我10、11歲的時候,父親就介紹我認識他的朋友。他的朋友中有好多是富二代。富二代家裡的決策者總是年長的那個,即便二代已經30、40、50歲,他們都只能聽爸爸或者爺爺的。我不想這樣決定我的人生,我有自己的想法,想靠自己變得有錢。

於是,我在網上招募同伴,最後只招到一個程序員。他非常聰明,自己學的編程。他很奇特,一個紐約州的人卻從沒去過紐約市。那年他14歲,我16歲,大家說一起創業吧,然後就在一起了。我們打算開發一款電腦遊戲,希望它能走紅,但沒有錢。我父親來看我,他說你們的電腦速度也太慢了……他給了我3000美元。我用這筆錢買了個筆記本。

那時微軟很強勢地進入了遊戲業,它到處尋找有潛質的程序員,給的酬勞非常高。而且微軟對於極客而言意味著更多機會。我的程序員就這樣被找走了。

我沒覺得特別挫敗,因為我們的確做了一些事,還曾跟別人談判、打交道。對我而言,創業這件事成為了現實。此前,我對於創業什麼都不知道,很多事情都只是在腦子裡想像。碰到微軟,這很公平。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學習經歷。

還在做電腦遊戲時,我就回到香港在中華網全職工作(當時我的同伴在美國,我們通過網絡交流)。我在BD部門,要寫報告,做PPT,更像個研究員或者分析師,一個月薪水7000港幣。我的工作內容是向老闆解釋美國的某某公司是做什麼的,如果我們與它合作,會是什麼形式。他們(上司)真的不理解什麼叫商業模式,連Double click(雙擊)是什麼都不知道。

1997年、1998年,恰逢香港回歸,不是每個人都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明天會發生哪些變化。我在中華網的兩年,感觸是任何事情都瞬息萬變,我的老闆(直屬上司)大概換了六七個。Always boss is changing。

中華網是我的大學。我在那裡花費很多心血研究商業模式,知道為什麼亞馬遜這樣的B2C公司在互聯網早期就能夠運營。這樣的經驗算是一筆不小的資本。

大部分時間我都待在香港,但很少與父親溝通。我做得對或者不對,他只偶爾跟我說一點兒。直到2001年我賣掉了多來米網站之前,他更多還是勸我回學校唸書。

Myrice與手機漫畫

到了1999年,我想體驗自己的事業,就離開了中華網。父親沒有給我任何投資,我跟合作夥伴找到了投資人。

我們做門戶網站,想超過新浪網。我們想,既然互聯網將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為什麼不把自己的網站叫做Mynuddle.com呢?有人說,在中國大米比面條更普及,於是我們改名為Myrice.com。中文名則叫多來米。

我們在網易上看到了個人網站的排名,當時覺得唯一能做的就是和一些大玩家聯手整合,這樣才能迅速擴展規模。那時搜狐和網易的規模也不小,但他們不是第一,所以收入比新浪要少得多。互聯網行業很有趣的,只有大玩家才有贏利的可能。而我們才剛成立,要想成為第一,談何容易。若磨煉看家本領,一兩年的時間都不夠。可是時不我待,哪家網站有足夠的投入堅持到那一天呢?

我們找到黃金書屋(以網絡文學著稱)。這是一家個人網站,創始人都在家辦公,有人負責一頁頁地掃瞄書,有人負責寫圖書摘要。因為缺少程序員,他們自己做所有的事,但效果並不好,所以每個個人網站都很相像。

他們看上去非常疲倦,有人甚至希望離開這個行業,當然也有人在尋求技術、資金的支持希望做得更好。價格很好談,黃金書屋只花了1200美元就買下來了。我們買了16個網站,總共只花了400萬人民幣。我父親當時正忙於中華網上市,也沒太關注我。

後來,我們把Myrice賣給了來科斯(LYCOS),掙了筆錢。我休息了快兩年,不工作,每天就是跳舞、旅遊、玩。當時我21歲,父親已經不怎麼管我,只是覺得不能一直這麼下去。

2003年左右,我偶然知道漫畫業在日本地位非常高,甚至超過了電影。儘管我不看漫畫,但意識到把漫畫搬到網絡上會是個巨大的閱讀市場。我想試試。

2004年Menue(當時叫做波波魔火)成立,我找了個合夥人負責融資,我親自到日本去說服漫畫家把漫畫授權給我們放到網上,供人付費下載閱讀。Menue類似於出版商,生產部門位於南京和台灣地區,有幾百個人把紙質漫畫製作成可以在手機上閱讀的形式。日本的80多位員工主要負責與漫畫家喝酒、溝通感情。

由於版權環境的限制,我們在中國內地沒有業務。但日本的漫畫家和集英社這樣的出版機構都很封閉,他們不太能接受網絡閱讀這種東西,甚至不知道你在做什麼就拒絕你。等我們慢慢獲得信任後,又發現與日本20多家手機漫畫供應公司競爭熱門產品的成本太高。他們更容易獲得信任,也更有錢授權。

日本漫畫作品總量很少。我們打算以量取勝,找那些不算特別流行的作品,再找一些熱門作品。最後,我們拿到授權的漫畫數量跟對手大約是100:1這麼懸殊的比例。你想要的漫畫,我們都有。

這樣下來的版權費用也非常高。現在我們有大約24000部作品,一半比較流行,一半比較冷門。一個月的版權費用保持在1400萬人民幣左右。

2006年之前,我們得依靠開發java遊戲賣給日本人才能生存。不過到2008年時,Menue的營業額達到了6000萬美元。2011年,我們的營業額大概是1億美元,市場份額做到了第一名。

但這終歸不是個好生意,它很成熟,競爭者也太多。

 轉戰安卓

2010年Android用戶數爆發時,我意識到Android正在提供前所未有的巨大機會。谷歌將會掌控主要的移動操作系統,Google Play將會擁有全球85%-90%的Android用戶,所以我們一直以海外市場為主,未來也是。

我先從App入手,在Menue設置了一個業務部門叫TACOTY,是一個20多人的團隊。一般開發者只開發一個產品,而過去兩年多時間裡,我們花了大約1000萬人民幣開發了400多個App,其中三四十款效果不錯。這個團隊在中國,工具、社交、遊戲全都做。我們不做推廣,當一款App達到每天幾百次下載後,靠它推廣、展示公司的其他App。這些APP的下載量超過7000萬次,我們自己有廣告平台,在Google Play的廣告展示量已經達到了10億次。

這個數字很小,但這是一個試驗。我不知道中國本土團隊能不能做出被全球市場認可的App,現在我覺得可以。我們沒有針對中國市場投放App,目前85%的用戶來自海外,集中在日本、韓國、美國、俄羅斯等。我們在海外市場試水各國的用戶喜好,這些就是我們的積累。這很有意思。

2013年Android系統的激活量將成倍增長,所以我想在2013年搶佔市場。目前我們沒有明星產品,我希望在全球市場做出明星級產品。

我們需要更好的人才。美國的人才不是去了谷歌就是去創業了,俄羅斯的人才都跑到了美國。印度也是個選項,但他們從事外包行業太久,創造力不夠,不能完成較為複雜的系統設計。我不夠瞭解中國內地,但我們之前的開發模式很好,所以我把中國開發團隊擴充到了100多人,在北京也設立了分公司。

我的年齡是個缺點。一個45歲的產品經理能設計出20多歲的用戶喜歡的App麼?他不會成功的。我現在30多歲,結婚了,不可能像內地的創業者那樣在工作場所睡覺,而且下了班妻子在等我,我也願意花時間陪小孩。

5年前我放棄美國國籍,把事業重心放到亞洲。我住在中國香港,現在每週都要去日本。我回到中國發展,或許與我父親也有關係。以前創業時,我不懂得要考慮家人的想法,覺得我和父親都是獨立的個體,我就要靠自己的力量去做些事情。現在我知道,沒人可以在這樣的環境中獨立生存。

我曾經覺得,中華網有近千萬美元,用20年才花光,這才是生存的關鍵,並不是因為他們的商業模式有多麼好。現在我明白,我和父親有不同的技能和團隊,他成功過,也經歷了很多困難。

父親老對我說,要注意中國市場,要去內地。他不太能理解App這些東西,他現在退休了在做投資,業餘時間就是喜歡養馬。

(實習生王琳對本文亦有貢獻;本文少量內容摘選自葉仁浩受訪資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672

馬化騰內部演講:幹部要「飢渴」 不做富二代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3993.html
為什麼大家認為很突然?因為相當複雜,這個領域的競爭對手很多,所以任何的洩密都可能會造成整個事情做不成。這個事情結束得很快,所有事情都發生在不到一個月之內,真正執行只有兩週時間,甚至對於總辦,也是提前2、3 天所有總辦才一起溝通。整個事情我們覺得比較奇蹟的是居然保密了,因為互聯網時代是很難保密的。
因為騰訊從來沒有做過這樣的事情,對很多員工來說是很大的震撼,有很多不理解,也有人有徬徨。首先要從大的方向來看,這件事情是正確的,我們應該做。但我們怎麼做?怎麼能夠讓騰訊的企業文化關注員工的精神能夠持續?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對於搜索線的同事、幹部也要有更開放的心態,其實並不是遠離家鄉,你可以理解成派到一個合作夥伴去、或者是分支機構去工作,我相信未來的人才還是可以流動的。大家還是要抱有開放的、可上可下、可進可退、可內可外的心態才比較健康。
這一次不僅是搜索線,我相信對其業務板塊、幹部也一定會有所啟發,騰訊還能做什麼?我相信很多同事在這之後會思考很多問題。這是從「5·18」之後對整個組織架構又一次在組織方面比較大的變化,它一定會帶來一定的思考。
以前,不少同事會抱怨,公司很多東西該變,但變得太慢,瞻前顧後,考慮的東西太多。不變的話,像行業裡的諾基亞、BlackBerry 等公司到最後怎麼樣?拖著、拖著一個又一個季度,最終還是不行,非常悲慘的過程。我們希望在這個動盪的行業裡,我們一定要主動求變、主動應招,有問題盡快解決,拖3 個月、半年、一年,慢慢就會積重難返,誰也救不了。所以這個心態大家要統一,在執行的時候、遇到問題的時候,大家要抱著堅定的信心,比較正面的看待問題。主動變化往往會好過一成不變、束手無策。
剛才也說了,行業往移動互聯網方面走,這是大趨勢,我們要因勢而變,我們不斷從內部組織架構、從產品關注度,要從過去PC、手機相對分隔的狀況走向統一。「5·18」之後我們做了很多調整,但還不夠,還需要很多調整。
比如,最近我們把手機安全和PC 安全整合在一塊,放在MIG。在這背後,大家看到MIG 做幾次手術之後,開始重塑MIG的核心使命,管理幹部重新規劃職責。現在在安全方面,整個國防都放在MIG,這也是公司的重點,也是為整個騰訊下一個十年移動互聯網商業模式的保駕護航, 這非常、非常重要。不能有任何僥倖心理讓你緩一緩,或者不去想,這個挑戰大家要牢記在心中。所有的產品線都應該積極思考怎麼樣帶動安全的份額,怎麼樣提升安全領域的專業能力和形象,這是希望大家永遠要想的問題,否認永無寧日。這和人類歷史上國家和地區的發展一模一樣,沒有什麼區別,安全性始終是安居樂業、 商業發展的基礎。
 幹部要「飢渴」,不做富二代
在這樣的變化情況下我們的人怎麼樣才能打贏這場仗,怎麼樣才能走得更好?對人的要求很重要。我們提到要有激情,要好學,要開放,我不一一展開,我想說的是,從很直觀的感受來說,我們很希望整個管理幹部的氛圍是非常飢渴的。
要解決這些問題,你真的要當成是自己家裡的事情,要有很緊迫的使命感才有可能做得到。如果說十幾年過去了,很多同事加入公司時間也很長了,慢慢、慢慢地「皮」了,應該主動積極地把位置讓給下一代更主動積極的團隊或幹部上來帶領團隊。
有些業務做得不是太好,回頭看不是錢的問題,不是資金或資源沒有給夠,很關鍵的還是團隊的精神。尤其是帶團隊的將帥相當重要,真的會有將帥無能累死三軍的感覺,下面的同事會很失望,覺得公司為什麼很多東西決策這麼慢?為什麼沒有發現問題?如果繼續下去半年、一年能看到改變嗎?
這種情況下,我們看到在傳統行業會有資金密集型扭轉的機會,但移動互聯網基本不太可能,因為這個市場不是拼錢,也不是拼錢去買流量,更多是拼團隊,有沒有使命感,有沒有緊迫感,有沒有很好的辦法去解決?
我希望打破過去富二代的概念,希望大家成為闖二代、創二代,資源會給你,讓大家的起跑線好,但最終贏不贏一定取決於你能不能做出精品,是不是BE THEBEST ?我們提供很多資源給你只是加法,別人產品是100 分、你是80 分,我只能給你加100 分的資源,頭一、兩年你的總分多過別人,如果5 年後呢,100 的5 次方超過80 的5 次方加上100,時間拖長了你加的那點資源就可以忽略不計,最終還是靠產品本身的質量才能和別人比,這已經多次證明了。
因此,我們希望重新整理過去的很多佈局。很多業務攤得很大,同事希望下面管得越來越多,什麼都不放,這需要重新思考,10 個都弱都不如1 個很強。否則一堆做不起來的東西,只能減分、分散精力。
後面可能還會有很多變化,包括我們在產品方面要加強Review,真的要下決心,做不好的我們要砍掉,關停並轉。有些業務,以前自己做的,可能會轉給投資公司,只要他做的好,然後持有股份30%、20% 都可以轉給他,不一定全部都放在自己手上。
 內部挖潛,精兵簡政
最後,我們希望員工人數更加精兵簡政。今年招聘了1000 多名畢業生,總人數增長控制在10% 以內,明年增長控制在5% 以內。我相信從很多項目會騰出很多人手,大家內部挖潛,不要說我的人就這樣,我不想動,為留人或閒著找項目做,而不是真正從本質的需求出發。該調轉、該調撥的,大家要有大局觀,應該放就放。
當然從歷史來看,這個東西從來不容易,需要Push,甚至抓著執行才有辦法,我希望大家從今後開始要真正想這個問題,人不是越多越好,人是分母,成績是分子,我們看最後是不是效果好。加的每一個人,每一個精心挑選的人才能真正大於原有的平均值1,否則小於1 的話,加得再多也永遠小於1,永遠大不過1 的格局是很難、很難扭轉的。
產品和業務能不能有起色?前面的啟動過程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我幾乎沒有見過歷史上一直不行、一直不行到最後突然間行的產品。一開始團隊要展示出信心,要展示出CPU 的轉速超過別人,如果你是精品,最後加東西才有可能是正面的,否則轉速低之後加東西永遠是拖累——這是相當大的反思,希望與大家共享,希望大家在之後正當的調整和公司這個原則方面能夠更加有共鳴。
希望大家能夠擁抱移動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和PC互聯網將是一起的,我們並不是輕視PC 互聯網,因為我們很多商業模式,包括團隊、基礎、後台很多都融為一體!也希望大家更多地擁抱開放,尤其是內部開放,很多團隊在內部的合作方面其實還有很多提升的空間。因為術業有專攻,有的產品和範疇很多同事很擅長,希望大家能夠積極開放胸懷,大家一起把事情做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謝謝大家!
Pony 2013-10-1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774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