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黃偉康 VS 歐陽風- 中國仁濟醫療(648)


今早,我看都市日報見到黃先生寫中國仁濟醫療這隻股,其文如下:


黃偉康

灝天金融研究部主管

昨天二十大升幅股份中,五隻股份的名字有「醫」字,原因是中國宣布醫改,3年內投入8,500億元人民幣。中國推行醫療改革,沒有甚麼值得質疑的地方,但昨日急升的「醫」股,是否可以受惠於中國的醫療改革?前路似乎十分崎嶇。

先談中國仁濟醫療(648),前身為軟庫,原本從事金融服務及成衣製造業務,而有關業務,已於07年12月31日停止營運,可以反映出集團發展醫療業務的決心。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60602/LTN20060602016_C.pdf



不過,仁濟醫療上次嘗試轉型,是於06年進行,當時集團計劃以4.54億元,透過收購神州風采諮詢上海、黑龍江、海口、重慶及在線共5間顧問及服務公司,希望進軍內地彩票市場。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60724/LTN20060724076_C.pdf


但不足三個月後,集團擱置大部份收購計劃,最終只以7,000萬元,增持神州風采諮詢30%權益;而更令人意外的,是集團在9個月後以1,500萬元,出售有關業務20%權益,雖然集團從而獲得493萬元之收益,惟短短一年間,集團在進軍內地彩票業務的策略上,出現如此多的變化,難免令人擔心集團在醫療業務發展上的持續性。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922/LTN20080922547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115/LTN20090115199_C.pdf

事實上,集團在去年9月亦曾宣布,擬以11億元收購內地醫療設備公司MASEP全部股權,但不足4 個月後,集團宣布終止有關收購,原因是有關各方並未能就可能收購事項達成共同接納之條款。先不要理會擱置收購原因,嘗試從有關收購的可行性去作出分析,集團去年的收購文件顯示,11億元收購的資金代價包括3億元現金、3.05億元可換股債券及4.95億元新股。發行可換股債券及新股並不困難,但3億港元現金對於仁濟醫療而言,卻有存在一定的壓力。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919/LTN20080919657_C.pdf

根據中期業績顯示,仁濟醫療截至去年6月30日止,銀行結餘及現金為9,337萬元,貸款總額為 1.29億元,其中288萬元須於一年內償還,而1.26億元須於一年後償還,由此可見,雖然收購所需的現金為3億元,但對於仁濟醫療不是小數目,更何況集團市值只有4.4億,進行11億元的收購,難免會有力不從心感覺,故終止收購並非壞事。

如果仁濟醫療能一步一步發展內地醫療市場,要有一番作為並不困難,中期業績錄得2,800萬利潤已是成功的一步,不過道路仍然漫長,所以單純一個醫改消息,而刺激其股價急升39%,投資者的反應又似乎過敏。


greatsoup:


從以上這篇文來看,我相信他對這隻股只有片面的見解,只是在etnet或是其他地方抄書而得,且不太深入。


這隻股原名叫祥華實業,是殼王先鋒余先生的父親創辦,在2000年被軟庫借殼,前輩蔡東豪先生在2002年9月24日曾經講過這隻股,此文如下:


借殼公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00120/LTN20000120043_C.HTM


同名不同命     

最近閱讀一則新聞,發覺日本商界原來是挺可愛。日本科網股軟庫跟傳媒大亨梅鐸合作,在日本推出衛星電視網絡Sky Perfect,軟庫成立獨立公司Club iT,成為Sky Perfect訂戶分銷商,然後把Club iT在軟庫牽頭成立的日本納斯特市場上市集資。上市一個月後,Sky Perfect宣布取消跟Club iT簽訂的分銷合約,Club iT股價大跌。

香港投資者對以上情節屢見不鮮;不過,事情發展下去卻出人意表,筆者弄不清楚是因為輿論壓力或是上市條例規定,大股東軟庫以招股價向Club iT小股東提出全面收購,實行清理門戶,小股東可藉此逃出生天。

科網狂潮中,全球出現不少科網領袖,但沒有一位像軟庫主席孫正義,能對整個國家科網業產生這麽大影響力-孫正義「等於」日本科網業。當時孫正義穿梭日本和美國,成為兩地的科網界紅人。軟庫較具代表性的投資包括雅虎、E *Trade、CNet、Doubleclick等,曾為軟庫帶來龐大紙上財富。

孫正義積極推廣他的跨國科網王朝,他的自信心可從創立日本納斯特市場看到。日本有八個證券交易所和一個場外交易市場,日本股市連年低迷,證券界對加入一個新證券市場不感興趣,但兩年前軟庫和納斯特聯手創立全新證券交易所。軟庫的如意算盤是為集團投資的公司提供「一條龍」服務,連證券市場都不假手於人。最近納斯特宣布退出日本納斯特市場,九十八間(其中七間是軟庫旗下公司)上市公司前途未卜。

軟庫是創投基金,把創投基金上市是科網狂潮的「奇景」,當時創投基金被稱為「孕育者」(incubator),經營模式「四部曲」是:一、籌集資金;二、把資金投放在非上市公司;三、「栽培」旗下公司,務求高速長大成人;四、「實現」投資,主要途徑包括上市和私人轉讓股份。

筆者認為,創投基金不適宜成為上市公司,因為沒有實質業務,投放資金後能給予旗下公司的幫助有限,屬於「被動」營運模式。創投基金的投資通常是低於50%股權,所以營業額也可能欠奉,投資者不容易分析其賬目;加上非上市公司資料不齊全,透明度相當低。

創投基金英文直譯是「冒險基金」,顧名思義風險特別高。舉例說,本港創新科技署聘用多間私人創投公司管理政府擁有的應用研究科技基金,投資十九個項目之中,四個正被清盤,其餘是已停止或大規模收縮業務,「實現」投資遙遙無期。近日政府宣布終止跟其中一間創投公司的合約,一於「無眼屎乾淨盲」。

已上市的創投基金近年尋求轉型,希望憑收購進軍較為實質的業務;不幸地,它們普遍留戀科網世界,大部分轉型為科網公司,例如軟庫正積極轉型為寬頻電訊公司。軟庫已淪為小型公司,負上巨債,公司長遠前景甚為模糊。

  香港也有軟庫(648),前身是祥華,經營漂染業務,2000年得到日本軟庫入股,變身為科網股,股價最高升至十七元。

香港軟庫跟日本軟庫的經營模式大同小異,是「炒雜錦」-零零碎碎的業務,全無重心,去年開始嘗試轉型為證券公司。兩者最大分別是投資組合,日本軟庫持有雅虎和UTStarcom股權,持股市值超過五億美元,近月日本軟庫全靠這兩棵「搖錢樹」,每隔一段時間出售股份套現,維持生計。

香港軟庫投資組合內全無優質公司,較為矚目的是,去年年底斥資六千八百萬元,從關連公司收購公關顧問公司ebizal,去年錄得虧損,似乎不合資格成為「搖錢樹」。


筆者可以肯定,日本軟庫不會以每股十七元收購香港軟庫。



其後軟庫多次配售及減持股份,並在2003年9月購回原業務及大手減持,逐步淡出公司。


購回原業務: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31009/LTN20031009013_C.pdf


減持: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31104/LTN20031104074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31016/LTN20031016018_C.pdf



此後,公司像無方向,又搞彩票,如黃先生所述,至至2007年收購仁濟醫療,才正式轉營醫療。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0425/LTN20070425090_C.pdf


去年,思聰老師為這家公司寫過公司簡介,如下所述:


中國仁濟醫療拓癌症治療服務  中國仁濟醫療集團(648)2007年營業額5800萬多元,上升541%;獲利1280.9萬元或每股0.16仙(2006年虧損8300萬元或每股1.75仙。);股東資金12.51億多元或每股14.75仙。

  集團在中國提供專門就癌症診斷與治療提供醫療設備租賃及顧問服務,在短短六個月內收入5699.3萬元,獲利4595.3萬元,扣除無形資產2690萬多元後,獲利1900萬多元。

  投資方面收入136萬元;虧損1920萬元。

  市場推廣收入9萬元;虧損87.1萬元。

   集團收購中國仁濟醫療有限公司100%後,其持有上海安平醫療科技公司100%,從事投資及管理中國多間醫療中心所提供的醫療設備及醫療服務,亦收購上 海仁同於醫療設備的51%,包括頭部及體部伽瑪刀、直線加速器、專用電腦模擬定位機、腫瘤熱療系統及腦電立體精確定位系統,及與第二炮兵總醫院共同擁有一 套電子及電腦雙融掃描儀。收購代價7400萬多元人民幣,保證2008年獲利不少於1020萬人民幣,第二炮兵總醫院在北京是中國最著名醫院之一。

  2007年10月11日再收購一台頭部伽瑪系統、一台體部伽瑪系統及一台核磁共振(MRI)設備,上述設備在合肥伽瑪刀專科醫院用於診斷癌症,利用MRI設備及伽瑪系統治療腫瘤,收購代價4620萬元人民幣。保證2008年獲利不少於1200萬元。

   2007年11月9日與成都大成專業電器市場新世紀電器訂立收購成都大成醫療設備,包括一台頭部伽瑪系統、一台體部伽瑪系統及一台伽瑪放射治療設備(由 鈦60產生),設備在瀋陽人民解放軍463醫院伽瑪刀治療研究中心,代價4100萬元,保證2007年7月至2008年6月獲利不少於1000萬元。

   2007年9月收購上海仁同醫療設備51%,包括頭部及體部伽瑪系統、直線加速器、專用電腦模擬定位機、腫瘤熱療系統及腦電立體精確定位系統及與第二炮 兵總醫院共同擁有之一套電子及電腦雙融掃描儀後,2008年1月23日再購入餘下49%,代價7100萬多元人民幣,2008年獲利不少於980萬人民 幣。

  非核心業務為提供金融服務、成衣製造、租賃投資物業、經營鄉村俱樂部等。

  金融服務2007年營業額1.13億多元,獲利2400多萬元,2007年12月後停業。

  成衣部門營業額6700萬多元,獲利109.3萬元,亦在2007年12月31日停業。

  物業部門營業額687.2萬元,虧損78.2萬元,亦已停業。

   2007年7月出售一千六百多萬股中天國際,收回1100萬多元;2007年8月出售二千二百多萬股金滙投資,收回2300萬多元;2007年8月以 2000萬元出售部分公司,該公司佔集團成衣製造業51%;2007年10月以1500萬元出售聯合公司神州風采諮詢(上海)20%;2007年12月以 9000萬多元出售佛山市南海桃源鄉村俱樂部57.89%;2007年亦以5000萬多元出售全部投資物業。

  2007年12月底再以8100萬元出售48%SBI E2-Capital Limited。

  上述資金用作拓展中國對癌症診斷及治療服務費用。

  年內因購股權行使集資5700萬多元、另1億元可換股債券轉為普通股,2007年4月以每股12.5仙配售二十億新股。

  集團員工三十五人。

如果以質素而論,我會覺得寫專欄為生的歐陽風較好,因為最基本的東西不會寫錯,另外起碼抄書都有根有據。



股場放大鏡:羅欣藥業盈利能力強     

昨日市場焦點是一眾醫藥股,因國務院日前頒佈深化醫改意見,逐步提高政府衞生投入比重,並對完善公立醫院經濟補償政策,逐步解決「以藥保醫」問題,列出較詳細解決原則。今年1月國務院已通過未來3年內投入8500億元人民幣的醫改方案,目標之一是3年內使城鎮職工和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以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提高到90%以上。今次醫改頒佈較詳細內容,是今年由國家制訂基本藥物零售指導價格,基本藥物全部納入基本醫療保障藥物報銷目錄,積極發展健康及醫療保險,以及鼓勵私人興辦的醫院。日後,內地醫院高昂的收費將可大幅度改善,同時由於收費降低,醫藥需求將因而大增,從事基本醫藥及分銷的股份應可受惠。

增長5成PE不足7倍

受惠股中,昨日炒得最激的是仁濟醫療(648),股價單日急升39%,成交量達到10.4億股,相當誇張。此股在科網潮中是炒得最激的科網股,其後幾度轉型都未找到真正方向,最後轉型搞醫療,反而變得最無概念,過去近兩年反覆下跌連僅有的反彈也欠奉,今次醫改消息是罕有的炒作機會。炒正路醫藥股,有持續盈利能力的股份其實多的是,包括創業板掛牌的羅欣藥業(8058),該公司上月發佈08年度業績,股東應佔溢利1.83億元(人民幣.下同),較07年同期增長50.2%,營業額增長31%至6.7億元,毛利率微跌1.4個百分點至47.4%,每股盈利0.3元,現價往績PE不足7倍,以該公司盈利能力,遲早可以轉主板,留在創業板是有點嘥料。歐陽風
 


所以話財演讚自己叻,我就唔信,之前黃先生寫過自己點找資料,我現在貼出來給大家看看,所有資料都是他提及過的地方找出,不妨大家試試找找:


寫作泉源     

黃偉康

灝天金融研究部主管

昨日在一位傳媒朋友口中得知,他們的社長亦有閱讀我的文章,雖然不知是哪一篇,但絕對是一個認同。

寫財經文章,一向堅持貴精不貴多,因為我總不能將每日大部分的工作時間,投放在寫作上,否則賺取公司之薪金,將會變得本末倒置。反過另一個角度去想,如果寫財經文章,只為了草草了事的將數百字的空位填滿,對於讀者而言,又是一件極不公平的事情,故此雖然我不致要花數小時才能完成《都市日報》的文章,但工餘時間卻參考不少書籍、外國的文章,以及環球金融之歷史及典故,希望令所寫的文章更實在。

曾經收過不少電郵,問我為何不少文章的內容,在本地報章尚未報道,已經在我的文章中出現,其實箇中玄機大家有沒有好好運用發達的通訊科技,以下的幾個網站是我經常到訪。

《華爾街日報》是筆者必讀的首選,英國《金融時報》則是次選,當本地報章仍然爭論華府是否應該注資AIG時,《華爾街日報》已披露AIG從華府獲得的資金往哪裏跑,當發現高盛集團是最大得益者時,似乎應該想一想,是否所有美國金融機構的情況都如此惡劣,還是個別機構在海嘯中成為大贏家?那麼工行 (1398)的股份解禁後,是否一定遇到沽壓?《華爾街日報》的報道雖然精闢,但要記着世界從來沒有免費午餐。

曾經得知有業界人士不知道如何上港交所(388)網站找尋資料,的確有點意外,從年報到特別公告的最新資料,均可在此找到,如果想獨家一點,想得到部分公司只供分析員參考的presentation,irasia.com應可效勞。

內地的《財經》雜誌的「財經網」成為我的新歡,單是看到龔方雄、謝國忠等專欄已值回票價。

至於中文報刊,坦白說句我只從慧科新聞網略看標題,而此網給我最大的方便是可重溫98年的新聞。當然還有其他具參考價值的網站,惟以上的推介,已足以令大家大開眼界。(逢周二及周三見報)



雖然,我覺得呢隻股真係股本太多、市值太大,又唔好玩,但是做功課,不要只是譁眾取寵就可以,要有實力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168

“医改资本潮”样本:金卫医疗腾笼换鸟术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8-6/HTML_KTPJD0VAIKIM.html


医改催生的市场扩容正牵动着资本亢奋的神经。8月2日,一位正前往北京对金卫医疗(00801.HK)进行调研的某香港基金经理向记者透露,该投资基金已经在广东蹲点一个多星期,主要是了解这边的医疗器械企业和市场,尤其是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储存业务。

“金卫医疗旗下的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储存服务业务已经分拆上市,但事实上,很多投资者并不清楚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储存业务在国内的发展状况。”该人士说。

7月底,金卫医疗旗下另一电子消费业务北京派普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也在美国通过借壳换股,实现分拆上市。

目前,金卫医疗正在广泛接触这些投资方,该公司创始人、董事会主席甘源曾公开表示将择机分拆旗下多个业务分别上市,目前,该公司旗下还有中药、医疗设备销售和医院管理等多项子业务正在培育中。

“金卫医疗就好像一个项目孵化器,养一个项目,最终目的是要分拆上市。”上述基金经理分析。

分拆上市

金卫医疗发迹于医疗器械领域,2001年,依靠北京京精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的自体血液回收系统成为国内第一家海外上市的医疗高科技企业。

但是多年来,京精医疗设备公司的业务发展缓慢。据该基金经理透露,“医疗设备业务产品单一,虽然呈增长态势,但是整体上处于亏损状态,投资收益成为金卫医疗多年来的重要盈利支撑。”

金卫医疗历年财报显示,2007年度,该公司65%的收益来自于营业外收入,而2008年度,由于投资环境下滑,没有营业外收入,该公司利润同比下滑43%。

截至2009年3月份的过去一年,尽管金卫医疗调低自体血液回收系统20%的价格来打开中小型医院市场,但是其医疗设备营业额仍然同比下跌2%,只有2.76亿港元。

甘源表示,2008年,该公司新上市的3000H型血浆置换治疗系统、HS-9000型快速加温输液泵两种产品,目前正在开拓市场,或将为金卫医疗的核心业务带来希望。

即 使医疗设备主业不尽如人意,但是金卫医疗的市值增长速度惊人。刚刚完成上市的北京派普科技是金卫医疗于2006年出资4.6亿元收购而来,持有50%的股 权,去年,北京派普科技引进新的战略投资者,募资9000万美元,集资后升值2.7亿美元,金卫医疗持有摊薄后北京派普科技33.5%的股权,相比初期投 资的价值增长了50%。

“宸弘生物经过包装后,以‘中国脐带血库企业集团’实现分拆上市,其市值可攀升到3亿美元,金卫医疗持有该公司 50.25%的股权,而金卫医疗当初付出的真金白银只有不到5000万元人民币。”上述基金经理对甘源的资本运作深表折服。宸弘生物是中国首家合法执业的 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企业。

据该人士透露,2003年,金卫医疗从北京纬晓生物技术开发公司以1.3亿港元价格收购北京佳宸弘生物技术公司51%的股权(5000万股)。而这1.3亿的收购价中,金卫医疗仅支付5000万元的现金,其它由4000万股金卫医疗的股票作为对价。

几乎同时,金卫医疗斥资497万美元认购北京源德生物医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1678万股新股,占后者稀释后总股本的25%。源德生物拥有生产可以扫描及治疗癌症的高能聚焦超声肿瘤治疗机的技术。

德源生物已经于2005年重新包装为“中国医疗技术公司”登陆纳斯达克市场,该公司从上市16美元收盘价曾一度攀升至42.5美元一股。2006年3月,金卫医疗抛售2200万中国医疗的股权,套现4.3亿港元,第一次收获养鸡下蛋的成果。

腾笼换鸟

据记者从公开资料查证,虽然金卫医疗短短五年已经孵出了三家上市子公司,目前,其旗下还有多个业务正在孕育之中,

去年,金卫医疗曾以8.3亿港元的代价大手笔收购内地民营医院建亮医院管理(中国)有限公司60%的股权及北京道培医院、上海道培医院各70%的权益。收购完成后,该公司获得全国性医院经营管理牌照及资质。

甘 源在今年7月份的财报中强调,为了抓住中国医疗改革所带来的难得发展机遇,集团进军医院管理及服务领域的战略举措,不仅有利于实现新业务与现有核心业务间 的协同效应,更有助于提升集团在中国医疗行业市场的竞争力和战略布局。由此可见,金卫医疗孕育的下一个鸡蛋或为医院管理业务。

此业务正契合目前新医改中医院实施“管办分离”趋势,“如果公立医院体制改革顺利走向管办分离,医院实行法人治理制度,不管公立医院还是民营医院,未来医院的营运业务必然将移交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专业医院管理机构来操作。”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医改专家顾昕认为。

但是医院管理尚面临强大的医疗管理体制改革风险,因此,金卫医疗还在布局中药产业和医疗设备销售网络。

2004年,金卫医疗收购中药制造商北京琦杰源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51%股权,并与国药集团、恒瑞医药共同成立专业医疗设备销售公司国药集团联合医疗器械有限公司(UCMC),持有37.8%的股权。

此后,中药业务连年亏损,到2007年底,琦杰源亏损5000多万元。2007年12月,金卫医疗将中医药业务琦杰源与英国及爱尔兰最大规模之医药保健连锁店China HealthcareInc.(CHI)进行资产重组,即CHI以该公司40%的股权收购琦杰源。

重组后,琦杰源成为CHI的控股子公司,金卫医疗拥有CHI40%的股权,CHI由连锁药店摇身一变,成为从事天然植物药研发、生产、检验到销售及服务为一体的中草药企业集团。

“金卫医疗用医疗器械业务搭建了一个鸟笼,不断向资本市场卖出长大的鸟,再买入雏鸟喂养,等待长大后再卖。”上述基金经理如是说。

2009年6月,金卫医疗成功实现由香港创业板转至联交所主板上市,从此登上了一个更宽广的资本平台。

因此,该人士认为,金卫医疗进入的每个业务都属于细分领域,各业务板块关联度低,且金卫医疗对子业务并不直接控制管理,腾笼换鸟的资本运作方式对公司财务贡献很大,但对企业产业布局和主业发展毫无关联。

“投资者一直比较关心的是,在医疗器械迎来医改催生的巨大市场利好下,该上市公司是否在努力去编织更大更多的鸟笼。”该人士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074

神秘资金相助 金卫医疗拟“腾笼换鸟”?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1009/20091009012125655.html


每经实习记者  吴静  发自北京

        近日,金卫医疗(00801,HK)宣布,其下属子公司 GMHospitalGroupLimited(下文简称GMHG)向HopeSkyInvestmentLimited公司发行本金总额为2800万美 元(约合2.17亿港元)的于2014年到期之年息5厘优先可赎回可换股票据。

        根据每股GMHG1778.1美元的换股价计算,倘若届时可换股悉数转换,此笔可换股票据将占到其已发行在外股份的13.61%。金卫医疗现所持GMHG权益将随之由60%减至51.8%,即被视作出售于GMHG之8.2%股权。

        金卫医疗内部人士透露,GMHG的股份由金卫医疗和公司管理团队以60%和40%分别持有,而HopeSkyInvestmentLimited则由幕后“战略投资人”全权掌握,鉴于合作在进展之中,不便透露真实身份。

        “持有10多亿美元专投中国私募基金,实力很雄厚。”金卫医疗披露交易中如此陈述。

募资将用于市场拓展

        “此次金卫医疗下属子公司GMHG发行2.17亿港元就是为了更好地投资中国医院管理业务。”作为金卫医疗投资关系部经理路海宽如此解释。

        路 海宽表示:“此次募资将用于‘两步走’,即拓展专科医院网络和开展托管公立医院管理业务。此次我们将和战略合作人在这两方面强强联手。”从公开信息不难发 现,其专科医院网络则主要集中在血液病、肿瘤和儿童医疗等专业领域,而收购建亮和道培,也为发展托管公立医院业务打下良好基础。

        而谈到转换可换股票据后发行GMHG新股份对金卫医疗权益摊薄影响,路海宽解释:“此次发行2.17亿港元可换股票据,对企业绝对有利。市场的强劲需求,促使我们寻找资本来开拓更大市场。合作方雄厚的实力,更让我们对这块市场的开拓充满信心。”

“腾笼换鸟”式资本运作?

        有熟悉金卫医疗的一位资深人士曾透露,金卫医疗对公司下属业务并不直接控制管理,“腾笼换鸟”式资本运作方式是其获得收益的重要来源。“金卫医疗就好像一个项目孵化器,养一个项目,最终目的是要分拆上市。”

        如依照上述判断,此次得到HopeSkyInvestmentLimited鼎力相助,未来医疗管理业务是否会被分拆上市?

        而对于这个猜测,路海宽则表示,此次筹资使用在医院管理业务方面上有详尽的投资计划,短期内会按照规划进展。对于“腾笼换鸟”之嫌,他表示鉴于之前信息沟通不充分,此判断有偏颇。而对于医院管理业务是否会分拆上市,他未作正面回复。

新闻背景

金卫医疗

        2008年,金卫医疗开始介入医院管理业务,斥资8.3亿港币收购建亮医院管理(中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建亮)60%的股权及北京道培医院、上海道培医院各70%的权益,进军国内医院管理和服务市场,获得全国性医院经营管理牌照及资质。

        2009年第三季度,金卫医疗完成对医院服务和医院管理业务部门的收购,成功进入中国高壁垒的医院管理行业,同时亦获得了被收购企业的优秀技术和管理团队,以及稳定的现金流。

        路海宽表示,“此次金卫医疗下属子公司GMHG发行2.17亿港元就是为了更好地投资中国医院管理业务。我们医疗设备和医疗服务都是植根于本土的,我们对政策走势有着准确的把握。同时对医院管理业务巨大市场,也让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在这里扎根下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96

鱷兄:DNA檢測 預知孩子未來?- 聯合基因集團(399)、精優藥業(858)、銘源醫療(233)


今日,鱷兄發佈了一個兒童基因檢測和幾家和上海某大學有關的醫藥公司上市公司的故事。


但內容及結構稍有更改,敬請留意。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tid=3271


(1)


這是我第一次聽見「兒童天賦基因測試」。明報報導最近有一間公司透過基因晶片技術,利用口腔黏膜脫落細胞作為樣本檢測兒童天賦基因,以及超過100種遺傳疾病的易感基因,把樣本送到上海生物芯片有限公司作基因檢測。
http://happypama.mingpao.com/cfm/webnews_redirect1.cfm?NewsFile=20091117%2Fja%2Fvo%2Fvoa1.txt

香港的著名網上社群《親子王國》,相信不少香港的年青媽媽是這網站的用戶,它早前舉辦了一個名為《孩子 IQ、EO升呢攻略》的講座,介紹的正是兒童天賦基因檢測,主講者李明醫生,畢業於天津醫科大學,就是接受明報記者訪問的那位。講座的支持機構是 Genetic Center Company Limited,中文名稱是基因科技中心有限公司。
http://www.baby-kingdom.com/editorial/1781.php?storyid=1781


根據基因科技中心的資料:
「基因科技中心有限公司全資擁有的子公司Excel Novel Limited,獲上海生物芯片有限公司(生物芯片上海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授予其獨家權,推廣並銷售其基因檢測業務及其它所有產品和服務;獨家推廣並銷售 區域包括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汶萊、印度尼西亞、越南、老撾、柬埔寨、緬甸、印度、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香港、加拿大、南韓及台灣;期限由 2009年08月03日至2019年08月02日。」


上海生物芯片有限公司即是明報提到的那一間。
http://www.genetic-center.com/index_moduleId-114_pageName-content_pId-37_uId-15.html

心水清的應該發現基因科技中心並沒有列出所有股東的名稱。根據上海生物芯片網站的資料,有一個股東叫做上海博星基因芯片有限公司,而這公司的董事長毛裕民,擔任了上海生物芯片的副董事長。
http://www.shbiochip.com/cn/company2.html
http://www.shbiochip.com/cn/company4.html

(2)

毛裕民即是精優藥業(858)的主席,亦是聯合基因科技(399,前遠東生物科技)的大股東。

2002年,精優藥業(858)進行了一次關連交易,向香港博德(主要股東包括毛裕民、謝毅)收購Gene Generation的55%股權,代價5500萬港元。Gene Generation實益持有上海博星基因芯片有限公司的49.5%股權,上海博星擁有上海生物芯片20%的股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20621/LTN20020621050_C.pdf

2004年,精優藥業(858)以2800萬港元蝕賣Gene Generation,買家是王嚴衛。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40825/LTN20040825066_C.pdf

精優藥業高買低賣Gene Generation故事的背後,還有星湖科技因為上海博星的問題,向毛裕民展開訴訟。星湖科技擁有上海博星的50%股權。
http://app.finance.ifeng.com/data/stock/ggzw.php?id=13373841&symbol=600866

既然知道星湖科技擁有上海博星的50%股權,控制上海博星49.5%股權的Gene Generation又賣給了王嚴衛,點解毛裕民僅憑間接的0.5%就能以上海博星董事長的身份擔任了上海生物芯片的副董事長?監管機構可有興建研究王嚴衛的交易?


況且,精優藥業(858)的執行董事樓屹,曾擔任上海生物芯片有限公司之董事兼總經理,直至2002年底或2003年初。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1006/LTN20081006277_C.pdf


(3)


上海生物芯片有限公司在香港的另一個足跡,是與銘源醫療(233,前星島集團)簽訂的甲型流感病毒試劑協議。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611/LTN20090611311_C.pdf

與銘源醫療(233)達成合作協定的還包括上海人類基因組研究中心(「基因中心」),據資料顯示,「基因中心」於1998年已經正名為「國家人類基因組南方研究中心」,難道銘源醫療(233,前星島集團)不知道?
http://qwb.sh.gov.cn/shqb/node113/zjgk-gqb/dtxx/u1a32501.html


(4)


以下是國內對於天賦基因檢測的一些報導。
http://news.163.com/09/0819/07/5H2H40Q2000120GR.html
http://www.fdinfo.org/CL0054/66428.html

「在Google上搜索「兒童天賦基因檢測」,可以搜索到國內有數十家公司從事這項業務,其中不少檢測機構與上海兩家基因公司有聯繫——上海新春苗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春苗」)和上海奇芯基因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奇芯基因」)。」

新春苗的背景暫時並不確定,它只提到一間「生物芯片上海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從logo所見,這個可能是上海生物芯片有限公司的別名。
http://www.xcmjy.com/index.asp
http://www.genewealth.com/image/sbc.gif

奇芯基因的背景則與毛裕民的聯合基因有關係。有資料指奇芯基因的創辦人原是復旦生物的原高層,他們其後自立門戶。根據復旦生物昔日的自述:「上海復旦生物 科技有限公司原系復旦大學校辦企業,1998年經改制,由聯合基因集團與復旦大學共同出資設立,成為聯合基因集團的核心企業之一。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前 院長、復旦大學校務委員、復旦大學遺傳學研究所所長毛裕民教授任公司董事長。」
http://www.biosino.org/news-2006/200604/0645-2273.html
http://www.yikker.com/fdw2/about-profile.asp

既然有「天賦基因檢測」這東西,毛裕民的聯合基因又怎會不加入一齊玩,不同的是沒有掛起上海生物芯片的招牌。
http://www.zsgoodgene.com/CompanynewsInfo.aspx?id=17
http://thrbszb.chinajilin.com.cn/html/2009-07/13/content_1813301.htm

(5)
對於兒童天賦基因測試,專家認為報告欠診斷價值,教育心理學家認為依賴報告會影響孩子成長。作為家長的,與其送錢給別人,不如多花時間好好栽培孩子。
http://happypama.mingpao.com/cfm/webnews_redirect1.cfm?NewsFile=20091117%2Fja%2Fvo%2Fvoa2.txt
http://happypama.mingpao.com/cfm/webnews_redirect1.cfm?NewsFile=20091117%2Fja%2Fvo%2Fvoa3.txt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80

鱷兄:基因配婚可靠嗎-聯合基因集團(399)、精優藥業(858)、銘源醫療(233)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tid=3271


最近網上消息廣泛流傳,內地著名商人史玉柱有一項新搞作,叫做金婚配,簡單來說就是做媒人。金婚配聲稱是上海金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2004年諾貝爾獎的 基礎上,引進並加以改良的一種符合中國人基因特點的基因婚配項目,目前已經獲得上海市各種科技進步獎。上海金緣「擁有兩家香港上市公司,並且依靠國內著名 的復旦大學,讓全國各地的加盟創業者有所保障」,兩家香港上市公司+基因+復旦大學,幕後莫非又是毛主席?
http://emsh2009.blog.163.com/blog/static/1328409552009101861528616/

金婚配的網站指出,「博陽有限公司授權上海金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為在金婚配™項目大中華區的總運營商,負責博陽有限公司旗下金婚配™項目的整體運作、市場 策劃、推廣、銷售、服務及相關的所有業務。 博陽有限公司授權上海博星基因芯片有限責任公司為金婚配™項目在大中華區的獨家檢測及技術支持機構。」見到上海博星的名字,果然又是毛主席的傑作。
http://www.gene-match.com/aboutus.asp

金婚配與能源當然沒有關係,卻用上「煤」了諧音。

基因媒人:通過基因來為別人找對象的人
基因媒礦:基因婚配市場也叫做基因媒礦
媒老板:基因媒礦的老板簡稱媒老板
媒礦工:替媒老板打工的基因媒人
挖媒礦:基因媒人為他人找對象並從中賺取利潤的活動

既然有媒礦,自然也有媒礦儲量。
http://www.gene-match.com/PowerPoint%20Template.swf


有毛主席的地方,就往往有傳銷的疑惑。以下是一份內地報章對金婚配經營模式的一些描述:

『據瞭解,通過區域劃分,「金婚配」把全國各縣區劃分為不同的運作區域,稱為「媒礦」,加盟商可選擇加盟。

「『礦工』就是幫你拉人來檢測的。」客服稱:「『金婚配』的運作模式主要是拉人,可以在線上線下去拉人來檢測。如果你買斷了該地區的『媒礦』資源,只要是你加盟區域裡的客戶,您都能有提成。」

記者瞭解到,每一位想參加「金婚配」DNA檢測的人,都需要交3600元。按照客服所介紹的加盟模式,每一單「礦主」可提成30%。一位財經界的朋友看完記者和該客服的QQ對話後說:「這和傳銷有點像」。』
http://epaper.voc.com.cn/sxdsb/html/2009-12/01/content_148100.htm

以下是記者的一篇跟進報導。
http://news.jschina.com.cn/focus/200912/t255536.shtml


金婚配聲稱項目是在2004年諾貝爾獎的基礎上引進並加以改良,當年諾貝爾獎由誰人奪得?原來當年的醫學獎由美國籍的理查‧艾克謝爾(Richard Axel, 1946-)及琳達‧巴克(Linda A. Buck, 1947-)共同獲得,主題是嗅受器與嗅覺系統的組織整合,研究與擇偶有甚麼關係?
http://web1.nsc.gov.tw/ct.aspx?xItem=8219&ctNode=40&mp=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31

华润重组北药路径渐明 万东医疗或获益最多


http://www.21cbh.com/HTML/2010-4-7/0NMDAwMDE3MTY0NQ.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66

杏林醫療(8130)供股的原因


(1)


這家公司大家都耳熟能詳,其實都不用多談,想知故事如何,請按此處


現在大致談談公司近一年來的發展。


7月20日,公司終止配售25億股的協議


10月5日,通過以 15億收購Grow Harvest,其中7.5億以承兌票據支付,7.5億以可換股債支付,每股10仙(合股前 0.01仙),共發 75億股。

10 月8日,把電影業務售予同系公司寶利福(8172,前恆科創業、現中國星電影),作價 8,200,418元。20日,改由里昂配售50 億股,每股10仙,集資5億。


11 月,委任兩位財技人士。27日開始配售,12 月10日完成


12月11日,與國康醫療器材有 限公司簽訂意向書。國康同意推廣其醫療資訊數碼化系統及與中國有關政府機構或組織及醫院就醫療資訊數碼化系統進行接洽及合作。同時,其將向國康提供在中國 推廣本公司之醫療資訊數碼化系統所需一切資源,包括但不限於技術及財務支援。18日,Grow Harvest賣方兌換部分可 換股債,持股增至約30%


2010 年1月,收購紅亞數碼科技(天津)有限公司20%股本,其從事醫療應用軟件、醫療掃描及影像傳輸技術及醫院管理軟件之開發,以及電子醫療記錄、Wi- Fi/RFID及生物識別技術之開發、轉讓及提供顧問服務,作價1.45億元,以現金支付,但淨值僅100萬美元,內容僅一紙合約,尚需大量投資。


4月購入Fortune Mark International,作價1.35億元,資產僅為一系統購入權,淨值1,000美元,後來有所修訂


27日,何先生辭任,歐先生升 職,換入連先生, 其資歷如下:


連先生,46歲,自一九九七年起為香港執業律師,並為香港之律師事務所梁心端連偉雄律師事 務所之合夥人。連先生於英國東倫敦大學畢業,取得法律文學士學位。


連先生現時為中國星投資有限公司(於聯交所營運之主板上市之公司)之獨立非 執行董事。除上文披露者外,於本公佈日期前過去三年,連先生並無在任何上市公司出任任何董事職位。


中 國星投資屬中國星一系,故應是回歸其懷抱,並把之還原的先兆。


(2)


3日後,公司宣佈4供1,每股10仙,集資不多於1.81億,金仔為包銷商,集資原因如下:


於本公佈日期,尚有為數605,000,000港元之承兌票據及為數 532,000,000港元之可換股債券為未償付。根據本公司尚未償付承兌票據之條款,承兌票據之到期日為由發行日期起計十二個月之固定限期。


倘本公司於到期日未能償付任何尚未償還之本金額,本公司須自到期日起支付相關逾期未償還款 項按年利率10%計算之利息,直至悉數償付為止。


公開發售所得款項總額將不少於約183,120,000港元及不多於約183,170,000港元。董事會擬將公 開發售所得款項淨額用於償還本集團之承兌票據。


根據最近可得之半年第3季報表可見,在9月底現金約3,000萬,3月內已接近虧光,但增加5億現金,購入一項資產,作價1.45億,尚剩3.55億,另一項則未實 行,況且尚需估值,若低於1.35億,則作價需下調,但人已換,相信向有利上市公司發展方向進行,所花現金可能不多,甚至取消。


經集資1.8億及3個月虧損約3,000萬,手上現金約5億,相信礙於新人要維護現公司的利益,可 換股債應最後不會兌換或低價暗中轉移予新人的友好,至於承兌票據亦因資金不足,相信略作商討後,或會新人以折讓購入部分,然後轉給公司,這樣公司供股集資 的現金即可套出,股票成本變相取得一定折讓。


由此 可見,就算街外人不玩,他們也有可能賺錢呢,建議不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83

技產業 連六年獲利 近三年每股賺七元以上泰博是台灣醫療器材模範生

2010-05-17  今周刊





連續三年EPS都在七元以上的泰 博,預料九月掛牌後將掀起投資人對生技股的重視;而且,年底前神隆、太景及中化合成等重量級大廠也即將掛牌,將為今年生技股上市熱潮再添柴火。

撰文‧林宏文

資本市場每年都有新機會,今年最明顯的商機,來自苦熬多年終於開花結果的生技產業。尤其是年底前有眾多生技公司即將上市上櫃,也讓生技類股的投資充滿了新 的機會。

要從國內生技業中挑出最強的族群,首推醫療器材產業。醫療器材要求高品質,但價位則要平易近人,台灣向來在產品開發及生產管理上最為領先;因此,過去許多 成功的生技公司,都屬於這個產業領域。今年名列未上市獲利排名第八位的泰博,也是一個新的成功案例。

國內廠商仍以硬體為主

目前國內生產血糖測試儀的廠商有五鼎、泰博及華廣。其中,五鼎已掛牌多年,業務以替品牌大廠代工為主,至於泰博與華廣則逐漸從代工轉為布建自己的品牌與通 路。而泰博獲利比華廣要強,已連續六年有獲利,近三年EPS(每股稅後純益)都在七元以上,是國內醫療器材的模範生。

泰博由陳朝旺與太太吳淑媚一起創辦,兩人都是台大電機所醫工組博士,在東南科技大學及景文科技大學擔任過副教授。一九九八年創立泰博時,最初以切入電子醫 療產品的量測IC為主,許多國內醫療器材廠商的產品如耳溫槍、血壓計等所用的IC,都由泰博設計。但由於國內市場太小,國際大廠採用的意願也不高,泰博就 決定延伸到下游系統產品。

於是,泰博花了四、五年時間、上百位研發工程師,投入血糖測試儀及血糖測試片的開發;早期以替歐美大廠代工,如今則轉為發展自有品牌,主要銷到北美及歐洲 市場,其中北美市場占營收一半。

由於血糖測試儀及血糖測試片的銷售對象,大部分是高血壓、糖尿病患者,業績完全沒有受到金融海嘯的影響。

買血糖測試儀的人,一般都購買同一個品牌的測試片;而測試片是耗材,每天測三、四次就要用上三、四片,真正賺大錢的是測試片;就像印表機與碳粉的關係,印 表機就算利潤不高,但用家卻得一直購買碳粉,甚至於蘋果的iPhone,賺最多的也是後續軟體服務。

虧損中一樣受投資人青睞

泰博的崛起,只是台灣生技產業茁壯的一個案例;長遠來看,國內生技業的人才素質一直不輸電子業,很多高中生第一志願不是理工科就是醫科,讓人才源源不絕地 投入。若從生技產業的發展來看,上有政府政策的引導,下有資本市場的支持,許多生技公司經過十餘年的發展,體質不佳的企業早已淘汰出局,目前存活下來的企 業,都具有一定的經營實力。

因此,生技產業已逐步進入收割期,並取得眾多投資人的認同。以目前很多還未賺錢的生技公司,股價至少都從二十元起跳,可以明顯看出來,投資人已逐漸接受虧 損的生技公司,其實也具備潛在的投資價值。

要被資本市場接受,企業經營者與外界溝通的能力,就變得更加重要;尤其生技業的專業知識深,一般人很難理解,而過去許多生技業經營者均是研發出身,往往不 懂得如何讓投資人理解公司的價值。但現在已有很多企業領導人,包括東洋董事長林榮錦、中天董事長路孔明、懷特董事長李成家等人,不僅主動參與法說會,也懂 得走向市場,把公司的價值講出來,這也是投資人願意埋單的重要原因。

此外,國內生技類股另一項最關鍵的利多因素,則是因為中國市場的開放,這是讓許多過去擁有多項產品與技術的企業,終於有了一展長才的空間。國內眾多生產醫 療美容、保養品及健康食品的公司,如今擁有一個十三億人口的市場,各公司只要吃到這塊大餅的一角,就可以創造數十倍的成長。

在生技投資界素享盛名的誠信開發生技事業群總經理沈志隆說,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若通過,國內生技業的開發成本可以更降低,在台灣做完臨床, 就能直接拿到中國市場去賣。這對許多已經投入開發多年的生技業來說,確實是一項福音。

在資本市場逐漸認同生技股的情況下,今年預計掛牌的生技公司也多達十二家;除了泰博預計九月掛牌外,許多重量級大廠也將接續演出,包括統一投資、以原料藥 代工為主的台灣神隆,永豐餘集團投資、國內少數做新藥研發的太景,以及中國化學製藥集團投資、國內首家原料藥廠中化合成等,都算是生技業的重要大事。

此外, 也有不少中小型的高成長公司,例如中天集團旗下的合一、中裕,每年獲利都不錯的醫療美容保養品廠商曜亞,再加上將轉虧為盈的雙美、慕德,以及東洋投資的子 公司上海旭東海普,讓今年的生技產業,要不熱鬧都很難。

陳朝旺

現職:泰博科技董事長兼總經理學歷:台大電機所醫工組博士經歷:東南科技大學副教授

泰博成功三關鍵

1.掌握上游IC與下游系統等

關鍵技術

2.研發團隊堅強,達百人以上3.從代工走向品牌,毛利率

達五成以上

2010年生技股掛牌與募資進度時間上市、上櫃及興櫃等公司2月美時上櫃、雙美上興櫃3月 慕德興櫃現增、彥臣送件上櫃

4月曜亞現增

6月慕德上櫃、佳醫現增、中裕上興櫃、合一送件上市9月 泰博上櫃、旭東海普上興櫃

10月彥臣上櫃

11月中化合成上櫃、台曜上市、曜亞上市、合一上市12月 神隆上市、太景申請TDR、雙美上櫃、德英上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74

微创医疗上市前自揭家丑:曾向官员行贿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914/1804642.shtml


每经记者 郑佩珊 发自上海
9月即将迎来港股新股的发行高峰。专营治疗血管疾病及失调的微创介入产品的微创医疗(00853,HK)也在这一行列中。和其他新股一样,微创医疗有着 不错的经营业绩。不过,和其他上市公司又稍显不同,微创医疗这次将自己此前多件在坊间看来较为严重涉嫌违规的事件都公布于众。
曾遭匿名投诉“三宗罪”
据了解,微创医疗此次共发售2.52亿股,募资最多将达15.42亿港元。其中,中国香港公开发售占10%,国际配售占90%。公司的保荐人瑞信及派杰 亚洲曾预测,微创医疗2011年度市盈率为16.9倍~21.7倍,2009年的市盈率为25倍~33倍。募集资款项中,50%将用于扩大产品种类及提高 研发能力;25%用于扩充生产设施;20%用于完善销售网络;剩下5%将用于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提供资金。
公告显示,微创医疗的血管器械业务于今年首季毛利率高达87%。不过,完美的业绩并不能掩盖公司此前的一些不规范行为。
微创医疗的招股说明书中指出,公司于2007年5月至7月收到3封匿名投诉信,分别指至微创医疗的内部管理上的问题。
第一封投诉信指微创医疗部分财务报表是基于伪造合约编制,为的是支付回扣,而与第三方有关的付款被转到公司管理层的账户。
第二封投诉信指出,微创医疗为赴美上市,对2004年、2005年、2006年的会计报表进行了做假、修改。
第三封投诉信直指微创医疗董事长常兆华,指称常兆华促使公司向一名指定供应商采购劣质原材料,而采购价的一部分由常兆华持有。该投诉信指称微创医疗为常兆华私人轿车支付进口税。
对于以上匿名投诉内容,微创医疗表示都已一一核查,但是证据不足,至于最后的支付进口税确有其事,但那是作为给常兆华的公司福利。
曾向官员行贿
另外,招股说明书还指出公司涉嫌对于前药监局医疗器械司司长郝和平行贿。公告显示,当时公司的主要产品Firebird由药监局审批,郝和平的签字是必 要的一步。2003年,郝和平与微创医疗高层接洽,要求其代付若干个人开支,常兆华从个人开支中支付了22万元,另外要求一位高管支付4万元与郝和平,这 笔开销由公司报销。
2005年7月,郝和平因收受贿赂被拘,2006年郝和平被判15年有期徒刑,而公司也因支付50万元的赞助费和非法回扣,被工商部门处以30万元的罚款。不仅如此,公司在招股说明书中显示,常兆华及其员工不排除会有遭到政府机构进一步调查的可能。
另外,微创医疗还面临侵犯第三方知识产权遭索赔的风险,原因是集团多名雇员先前曾为一名或多名竞争对手工作,故无法确保该等雇员在为微创工作时未曾使用,或于未来不会使用前
雇主的专用技术或商业
机密,这可能导致竞争对
手对微创提出诉讼。
律师:自揭家丑利大于弊
招股说明书中披露的
负面信息,在坊间看来或多
或少会对公司造成影响。
就招股说明书的相关
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致电微创医疗,公司表示目
前全部的对外事务都已交由公关公司打理。
负责微创医疗相关公关工作人员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招股说明书中公布的一些事件,其实是为保障公司的中小股东和投资者的权利,因为问题都是要予以披露的。”
但是,相比其他上市公司,微创医疗招股说明书中的风险提示可能显得让投资者无法接受。
对于这样的情况,该公关人员指出:“投资者是要看公司的未来和成长性的。况且,这些也是以前发生的事情了。”
对此,上海新望闻达律师事务所宋一欣律师认为,企业上市之前的行为,应该受到行政处罚,但从上市公司的角度而言,微创医疗的做法其实利大于弊。公开问题,其实有利于上市公司问题的减少。将公司可能涉嫌的违法行为公之于众,让投资者对于其中的法律风险能自行辨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18

它做醫療生意 像開百貨公司

2010-12-20  TCM




手術台上,醫生一邊進行手術,一邊將病人術中流出的血液「回收」起來,經過處理後,輸回病人體內。在中國,進行這種節約用血、減少輸血風險的「自體血液回收機」,每十台就有八台是中國國產的,來自金衛醫療集團。

金衛集團還擁有中國臍帶血庫企業集團四三‧六%的股權,這是中國第一家,也是最大的臍帶血儲存公司。去年又完成收購北京與上海兩間道培醫院,這是治療血液系統疾病及惡性腫瘤、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權威,四年前,郭台銘的小弟郭台成罹患血癌,就曾在北京道培醫治一年多。

明年一月,在香港上市的金衛醫療集團將來台發行TDR(台灣存託憑證),成為第一家在台灣上市的香港紅籌股。金衛醫療集團的創辦人兼主席甘源說,來台掛牌並不只為了募資,更是為了打知名度,希望吸引台灣的醫療人才,或與台商企業進一步合作。

做血液回收機 咬牙加碼百倍資金研發

「我只是個做生意的。」醫療門外漢出身的甘源說得坦白,「都跨進來了,只能在這個領域打滾,除了醫療相關,我不做別的。」專注在同一個領域,卻在此找到不同的機會,甘源總是比別人早一步取得先機。

時 間回到一九八五年,甘源自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日語系畢業後,被政府分配到中國五金礦產進出口總公司,從事貿易業務。「第一年一個月(薪水)人民幣五十六 元,第二年七十二元,一直到第五年都沒變過,九○年政府開放了,我當然很有動力出來掙錢,」隨順時代潮流,甘源開始「找生意做」。

對一個沒背景、沒財力的人來說,最簡單的就是做貿易。有次他去看病,和醫生閒聊中,發現醫院對許多基礎的醫療設備有強烈需求,「當時是賣方市場,東西很缺,我就跑到日本去找貨。」

九○年代初期,中國的外匯存底只有幾百億美元,「那個時候在中國做貿易最困難的,就是你自己要貿易平衡。」甘源說,當時人民幣無法兌換日圓,因此他一方面進口日本的醫療設備到中國,另方面把中國的花崗岩賣到日本做墓碑用,賺日圓以採購新器材。

甘 源因此與許多醫院和醫生建立信任關係。一九九三年,張明禮(現為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心臟外科主任醫師)找上甘源投資研發「自體血液回收機」。那時中國都用美 國品牌,價格高且貿易不方便,甘源又看到商機:「我知道中國臨床用血一直是不足的,就覺得這東西會很有市場,而且老賣別人的東西總覺得受制於人。」

「他 當時跟我說只要花三十萬人民幣,一年就可以做出來,結果一年拖過一年,一會兒買豬、一會兒買狗(指做動物實驗),折騰很久,」甘源解釋,因為這類機器屬於 需要植入人體的第三類醫療設備,要求非常嚴格且複雜,必須完成從動物到人體的三期臨床試驗,「當中無數次我都想不做了,可你要是放棄,前面投的都是沉沒成 本,回不來了,我不甘心啊,咬著牙也得做下去。」

甘源靠著進口醫療設備賺的錢苦撐,九八年,中國法令規定不能進行血液買賣,甘源更認定這機器大有機會,於是加碼投資,總計投入人民幣四千萬元,終於在二○○○年通過審批,成為中國第一家自體血液回收設備製造商。

「做生意是很現實的,產品生產出來了,賣得出去的才叫商品。」甘源說,和美國的機器相比,金衛的只要一半價錢,加上自己在醫界的人脈,逐漸的,市占率就從零爬升,一直到今天的龍頭地位。

台灣代理經銷血液相關設備的潤霈生技總經理蔡瑞哲表示,雖然這種機器在台灣大醫院是基本配備,但使用率並不高,因為台灣的血是免費的,進行自體血液回收反而要自費。但歐美不鼓勵捐血,使用情形普遍。

比起美國約有六至七成的醫院有自體血液回收設備,中國僅不到一成,目前只在三級(最高評級)醫院才有。甘源說:「現在中國只有一千家醫院有我們的產品,未來還有一萬家等著呢!」他不怕後進者,「這領域是很細分的,而且醫生的習慣不容易改,取得市場先機等於有最大優勢。」

做臍帶血儲存 不怕看衰,硬買血庫公司

另 一項同樣早一步的,是臍帶血業務。二○○○年左右,當臍帶血儲存開始在國際流行,中國尚無相關行業,位於金衛北京工廠旁的北京臍帶血庫已運作多年,卻一直 申請不到經營牌照。在血液業界打滾多年的甘源,知道回收臍帶血是趨勢,便於○三年收購該公司,「我宣布要做的當天股票暴跌一七%,因為大家都不知道這是什 麼,但我覺得沒人做的才有機會。」經由甘源的支持,當年拿到牌照後發展成中國臍帶血庫企業集團,並於○九年分拆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市值約三億美元。

台灣第一家做臍帶血的訊聯生技董事長蔡政憲表示,這個行業需要的基礎就是人口,中國每年有一千七百萬個新生兒,是全世界最大的市場。而且中國臍帶血業是特許行業,申請經營牌照不易,目前只有七家業者。

去年,金衛又拿到中國首家外資全國性醫院管理牌照,並與美商合資成立首家醫療保險管理公司。雖然這些首家、第一的頭銜並不意味成功,但中國去年恰好宣布三年內斥資人民幣八千五百億元推行醫療改革,加快醫藥衛生事業發展,金衛「有了先機,機會就大了點,」甘源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6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