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七月起,新的﹁限塑令﹂規定,各 大賣場與量販店,對於塑膠類的托盤與包裝盒,必須減量三成以上,後續效益引發PLA︵聚乳酸︶、紙器等環保包裝材料的商機,國內唯一生產PLA原料的偉 盟,成為這波新限塑政策下最大受益者。 撰文.林宸誼 炎熱的暑假,便利商店裡隨處可見小朋友們圍在製冰機前,拿 著裝得快滿的冰沙在桌緣輕敲,希望能扎實地裝滿令人垂涎的冰品。小朋友兩眼直盯著色彩鮮艷的思樂冰,不曉得這光亮透明的杯子可是大有學問。 事 實上,這種外觀看似塑膠的杯子,其實是一種由玉米、甜菜、小麥提煉的聚合材質,不僅無毒,而且還可自然分解,連大賣場裡的雞蛋盒,也都是用這種PLA︵聚 乳酸︶原料製成的。 今天,PLA製品已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但對十一年前就引進這項技術的偉盟工業而言,卻是一條艱辛的推廣之路。一九九 九年,當時的董事長賴文正看見許多塑膠、保麗龍等廢棄物塞滿整個下水道,觸發企業是否應該開發能在環境中自然分解的產品動機;於是,獨家從美國引進PLA 原料和技術。 與統一合作 守住台灣市場 靠上海世博 打響品牌 不過,在當時環保意識不高的情形下,成本較高 的PLA製品幾乎沒什麼競爭力。偉盟就這樣一路虧下來,光是研發費用就投入了新台幣十億元,至今已虧損十一年。為了降低股東每年的質疑聲浪,偉盟PLA事 業部總經理黃志賢抱著﹁有賺就少賠﹂的策略,與銷售團隊先從門檻低的食品容器下手,先開發出蛋盒與冷飲杯,緊接著從○四年開始,與統一集團合作,從沙拉 盒、冰品杯開始,逐漸採用偉盟代理的PLA原料,算是守住了小小的台灣市場。 由於偉盟的PLA成本,硬是比其他紙製品貴二到三成,統一超當 時還以測試市場名義,先找南部十幾家連鎖加盟商試驗,沒想到三個月下來,思樂冰竟然是賣得最好的項目,這才說服統一集團放膽採購偉盟的產品。 ﹁ 最初,我們是把PLA產品的重心放在歐美,﹂黃志賢坦言,由於歐美注重節能環保,PLA製品有七成營收來自歐美,沒想到因金融海嘯,營收不如預期,只貢獻 了新台幣六億元。 但﹁對的事堅持下去,總是會有成果的﹂。偉盟開發的紙杯、馬克杯,意外搭上上海世博的環保順風車,把品牌的名聲打得響亮, 緊接著在七月「限塑令」一實施,業績馬上又增加了三成以上。 ﹁自從○八年京奧後,現在中國政府的官員,上上下下都把節能環保掛在嘴上。﹂嗅 到商機的黃志賢,憑著曾參與過日本愛知博覽會經驗,在去年八月透過子公司上海偉盟與上海世博局接洽。直到今年一月才獲得特許廠商資格,拜環保特性所賜,偉 盟不僅不用繳權利金,還可以獨家生產銷售PLA馬克杯,與PLA材質的紙杯。 黃志賢透露推銷PLA成功的祕訣,靠的就是售後服務所累積的口 碑。由於紙餐盒出廠價一.八元至二元之間,相較之下保麗龍餐盒每個出廠價僅○.六至○.八元,價差達二至三倍;不過要是與其他可回收環保塑膠餐盒相比,紙 餐盒售價相對偏低,仍是各餐飲的優先選擇。 下游廠商甚至懷疑生產PLA產品恐怕無利可圖,而黃志賢不只是把原料賣給下游廠商,還派人教廠商 怎麼使用。 雖然手握上海世博二五○○個特許商店的通路,但黃志賢態度顯得相當謹慎。﹁馬克杯印上圖案,不用花一天的工夫。﹂深知庫存壓力的 黃志賢表示,在風險控管下,以分批印上世博核准圖案,再送進特許商店販賣的方式,嚴格控制馬克杯的生產量。 受益ECFA 加緊研發 兩 岸合作 設廠投產 目前,偉盟還鎖定北京、上海、南京、廈門,把台灣總代理商的觸角伸向下游,並投入三五○萬美元,與福建廈門市物資集團, 合資在廈門成立偉盟工廠,已經在今年五月正式投產。更早在一月時,就與江蘇再生資源利用產業集團簽訂合資意向書,雙方投資一千萬美元在南京設廠,預計年底 就可以投產。 此外,偉盟還與北京市政一卡通公司簽署合作意向書,黃志賢估計半年內就能開發出PLA的環保IC卡。﹁因為當初北京一卡通公 司,就是看上偉盟的產品經過世博認證,﹂黃志賢驕傲地說,接下來只要克服溫度、耐磨度的問題,就能夠拿下三三○○萬張環保IC卡的市場。 ﹁ 我們很幸運地在十年前,就找到能看到遠景的產品。﹂黃志賢自豪地說,兩岸簽署ECFA(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後,PLA原料與成品,在零關稅下,不管是在台 灣或是大陸銷售,成本都能壓得更低。 黃志賢透露,偉盟正著手研發PLA光碟片、手機機殼與筆電機殼等3C產品。令人訝異的是,在台成立二十 三年的偉盟工業,其實是一家以製造鋼筋混凝土管,與承接政府汙水下水道工程起家的公司。誰都沒想到,連虧十一年的環保材料部門,如今搖身一變,成了金雞 母。 黃志賢 出生:1969年 現職:偉盟工業環保材料事業部總經理 學 歷:中興大學EMBA 經歷:速普樂資材部經理 偉盟工業 成立時 間:1987年 負責人:林淵泉 資本額:24.3億元 主要業務:RCP混凝土管、 工程租貸業務、PLA環保材料近5年營收: (單位:新台幣億元)2009 35.0 2008 43.9 2007 29.5 2006 18.2 2005 20.7 |
| ||||||
潮流興環保,大企業為顧及形象亦紛紛響應,造就不少商機。 八十後的鄭華榮,睇穿大企業近年不停搞環保騷,無非只為噱頭,本身對環保毫不熱衷的他,亦跳入這市場,毅然與三名大學同學創業,主打設計環保精品,開業僅一年便有盈利,月賺數萬元。 唔好意思,我公司環境擠逼,只得一個身位通道,幾百呎地方堆滿雜物,滿地空水樽亂放。 雖然呢度亂過難民營,卻是全港唯一以「環保」掛帥的精品公司,其餘六十多家同類公司,只得我夠膽聲明產品用環保物料製成,你上Google輸入「環保精品 公司」,全港只此一家,別無分號。不要以為我空喊口號,連滙豐、恆生銀行及煤氣等都肯幫襯我哋,證明已揮低不少同行。 踩大企業人客 問我賣乜咁好賺?其實並非任何IT高科技,相反low tech得很,主力生產日常買餸購物用的環保袋,雖然全港好多人做,但大都是山寨式經營,我哋搞到有網上訂購,又有facebook專頁做宣傳,簡直絕無 僅有。唔講你唔知,其實每個環保袋平均有一成利潤,絕對山大斬埋有柴。 我哋嘅股東,全部係大學同學,做咗一年便有成績,全靠食正環保熱潮。以往不少企業搞活動宣傳,完騷後例必大派紀念品,但卻遭人詬病唔環保,最佳例子是上星期動漫節,好多攤位都派紀念品,但其實大部分都垃圾得很,電車男未出會場,轉頭已掉落垃圾桶。 見到精品變成廢物,於是我想出為企業度身訂造環保精品,例如曾為煤氣公司生產一批用粟米芯製作的原子筆,又替水務署推出水能發電鬧鐘,既突出對方業務,仲令人覺得呢間公司好注重環保。 你可能話呢啲精品都係整色整水,咪照樣有又得,冇又唔死得,最後都被視為垃圾。我認!但個客話環保咪環保囉。不過,以前大企業送的是一個塑膠膠座,又或者 冇用代言公仔,但自從幫襯我之後,係一支環保筆,一條手巾,又或者係一個尼龍袋,起碼夠實用先。何況最終被遺棄,污染程度都大減。講到尾,企業唔送禮就天 下太平,但有冇可能先? 自己唔環保 有客人質疑送環保袋仲有冇宣傳作用,但好多師奶都有幾十個環保袋,佢哋覺得環保袋易殘,久不久就要換。而且我為了令人不會輕易當垃圾,設計上落咗唔少功 夫,例如有款環保袋,摺起後外形係一粒士多啤梨,仲可以當匙釦,推出後即被人抄橋,Log On同Page One直情當潮物賣。 講真,就算鬧我製造垃圾,我亦不會反感,因為我並非環保之士,公司雖然有飲水機,但我冇私家杯,情願貪方便每日買支新嘅礦泉水飲。不過公司始終以環保掛 帥,表面功夫絕對做足,例如卡片以再造紙及環保大豆油墨印製。我成日講笑同人講,自己最環保之處,係每日搭港鐵由將軍澳屋企到荃灣返工,符合低碳生活。 其實好慶幸自己對環保無乜大感覺,反而拍檔Gary就相反,終日嚷著要搞環保貢獻社會,但每次都被我叫停,Gary食米不知米貴,有次佢忽發奇想,要生產一個用再造紙製成的紙製喇叭,我明知死梗,但照樣向廠問價,價錢足足貴兩倍! 我唯有用數字說服他,始終環保產品是昂貴玩意,生產成本至少貴傳統五成,例如生產一支原子筆要三元,但用粟米芯生產,成本就漲到七元。客人始終以單價行 先,最後先考慮環保,太貴便立即say no。所以我公司雖然扣上環保帽子,但有時都要將貨就價,最多用七成環保物料生產,咁已經好夠環保。 鄭華榮檔案 22歲未婚 08年科大物理系畢業 08年創業自製環保袋 09年成立綠星火主打環保禮品 柴娃娃創業 諗番我哋創業之路,其實都幾柴娃娃。我喺科大讀物理,因為父母做燈飾生意,自幼已經覺得要創業,因此在學期間,經常和三五知己齊齊商量創業大計。 大學暑假期間,同學Gary無聊地用媽媽平時改衫用的衣車,縫紉了三十多個環保袋,再找我和兩位同學,跑到報攤向檔主寄賣,每個開價五元,我哋只抽兩元傭 金,諗住過嚇老闆癮,怎知一開口就俾檔主狂鬧,仲試過被人用掃把趕走。後來我哋學精咗,話自己係大學生,要搞環保生意試驗活動,檔主至肯聽嚇。不過我哋惰 性重,經常有人遲到,又或索性唔見人,結果行咗好多日,至見咗二百個檔口,成功說服十多個檔主准許我哋寄賣。 雖然整個暑假先賺幾百元,不過我哋已開心到彈起, 我哋決定認真大搞,為防大家拉扯唔做嘢,今次詳細列明四名股東分工,Gary負責對外搵客,我做產品設計,其餘則做跟單和財政控制,仔細到每日都要簽到寫 低返工時間,又要開會檢討彼此工作進度,如發現對方懶惰或方向錯誤,立即問責到底,仲列明如果連續遲到幾日,會被罰打掃辦公室。我覺得大部分八十後創業失 敗,最大原因係冇人監督。 但想不到正式去馬,先明白什麼叫一闊三大,當時又要搵辦公室、又要做商業登記,未見官已經先打三百。加上要四處搵客,但全部股東都冇經驗,搞到三個月零收入,其中一名拍檔心灰意冷,提出退股到外國留學。好彩公司冇乜資產,三個股東每人再掏多幾千元就攤分了。 當時我見公司危危乎冇糧出,唯有返科大打工,負責為學校搞市場活動,從中發現無論大小活動,都例必派發精品,我覺得與其肥水流入別人田,倒不如接單自己 做。於是說服幾名拍檔,轉攻為機構採購精品。因搞活動時認識幾名內地廠商,對方以為我哋與科大有關,答應幫我哋生產環保袋。 成本價吸引客 儘管自以為有橋,但實情多捱了一個月依然沒起色,我哋唯有出盡法寶為公司宣傳,例如派傳單或狂發垃圾電郵搏人注意。其實而家覺得好諷刺,環保公司用最唔環保方法宣傳。 沒有辦法下,唯有又再借用學生身份,專門向學校及大機構埋手,對方眼見我哋離開校園冇耐,都肯聽一聽搞什麼。而為吸引人客,我哋只敢用成本價為對方生產, 但條件是在產品印有公司招牌當宣傳,結果吸引到港島青年商會,資助我哋去維園參加禮品展,更介紹滙豐市場部負責人給我哋。為表誠意,雙方見面當日,我哋幾 名股東到齊,準備計劃書向對方宣揚環保理念,結果對方想我哋配合一次環保活動,生產一千多個環保袋。記得當時單價只係區區萬多元,但其實公司流動資金只得 數千元,根本冇力接這宗「大生意」。最終我膽粗粗決定搏一鋪,向銀行借了幾千元卡數來找工廠生產。 最終生意順利完成,更成為公司轉捩點,每次出外見客都將呢個成功例子掛口邊,其實好多大機構揀人合作都幾求其,只要有競爭對手肯試用,價錢又合適,就好像 打開一扇門,生意便陸續有來。加上我哋唔敢開天索價,形象夠好所以特別容易受落。好似其中一個銀行客,讚我反應快起貨準時,所以好鍾意幫襯。其實冇人知 道,快起貨原因是想盡快收錢,因為喺今年二月,我哋終於儲到三十多萬元,響內地買咗間山寨廠,請咗五個女工幫我哋車環保袋。 | ||||||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1-8/5MMDAwMDIwNDg5Mw.html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1-16/yNMDAwMDIwNjIyNw.html
好与不好之间,往往很难有确切定论,比如说铅酸电池。
因为价格低廉、性能稳定,铅酸电池被广泛的用作电动自行车的动力来源,但这并不能掩盖另外一些事实,因为行业监管不够严格,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所引发的环境问题时有发生。
此外,电动自行车的标准未达成统一,使得道路上行驶的电动自行车有90%以上都是所谓“超标车”。而业内人士估算,2009年底我国电动自行车总数将达到1.2亿辆。据此测算,“超标车”将在1亿辆以上。
“从用户端的需求来看,铅酸电池和电动自行车的发展应该是受到国家支持。”中国电器工业协会铅酸蓄电池分会副理事长张天任表示,“我们也正在与国家相关部门沟通,争取这样的支持。”
环保“硬”命题
《21世纪》:不少人在提到铅酸电池时,都将它定义为“两高一资”的行业,您怎么看待这样的情况?
张 天任:目前的铅酸电池行业确实又散又乱。我们认为一个铅酸电池企业要健康的发展,至少需要500万元资金,这样生产和环保的设施才能跟上。但是中国现在 3000家企业中,很多都是没有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一些即使拿到了生产许可证,但总资产只有200万-300万元,也没有能力进行清洁生产。
这样一来,行业整体就乱了,大家就觉得铅酸电池生产是一个有污染的行业。
现在整个行业的产值,排名前几家的加起来就占80%-90%,剩下的一千多家所占的比例是很小的。这个领域目前急需技术创新,国家支持研发,然后鼓励兼并、重组。
《21世纪》:现在企业进入铅酸电池行业的门槛,除了生产许可证还有别的标准要求么?
张天任:企业进入蓄电池行业首先要有项目审批,其次,安全评价、卫生评价和环境评价是都要的。
现在的情况来看,企业仅有了生产许可证还不行,还需要环境许可证。但这目前只是一个动议。
最近一段时间,环保部一直在做重金属污染防治规划的调研,其中重金属包括铅,所以今后很有可能把环境许可证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以此加强对铅酸电池行业的规范和管理。
入补贴范围?
《21世纪》:6月1日下发的《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试点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享受政策补贴的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不包括铅酸电池。这对于铅酸电池的发展会有什么影响?
张天任:中国的电动汽车应该还是从低速短程开始,这个比较现实。电动汽车真正要发展,铅酸电池一定要列进去。铅酸电池就是最好的一个短程电源。
现 在我们正在争取铅酸蓄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电池,也要享受国家的补贴。工信部已经定下来申请补贴的文件,只需要国办和中央办公厅批准,现在几十个专家联名 申请电动自行车电池也要列入接受新能源的补贴。因为铅酸电池替代了石油,减少噪音减少尾气排放,这个事情是我们在积极参与。
《21世纪》:工信部向国家的这项申请文件中,是否有详细对铅酸电池补贴的标准?
张天任:对铅酸电池本身不一定会有补贴。国家补贴我们是理解为对不成熟东西的一个补贴,比如锂电池,它在一些技术还需要提高。
铅酸电池已经成熟,要想这个产业的发展,就应该先用成熟的。不过,现在用在电动汽车上,它可能就是速度慢了点,距离短了点。这种情况下,需要提高铅酸电池性能的研发,还是需要国家和地方有补贴。
现在,只要能补贴用铅酸电池作为动力的汽车,这个产业就来了。对铅酸电池有没有补贴都是次要的。
电动自行车标准年内有望明晰
《21世纪》:您提到,有专家联名申请电动自行车电池也要列入新能源补贴范围。但现在电动自行车都没有实施的标准,这会不会影响电动自行车的发展?
张天任:电动自行车实际上是有标准的,只是这个标准是老的,有些过时了。
去年,电动自行车已经被列为家电下乡产品,说明国家是支持的。那么现在要抓紧更新标准。更新的过程当中存在一些看法不统一,但今年有望达成一致意见。
《21世纪》:看法不统一都是指哪些?可能达成的一致意见又是怎样的?
张天任:现在关键的就是几个辅助项,最重要的还是车速、重量这些问题。目前还没有最后定稿,但是有一些讨论意见,比如重量会在50公斤左右。车速我们希望定在25-28公里/小时。
http://lyh.jack.blog.163.com/blog/static/132734100201005103348438/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同这个公司打过几次交道。像危险废物处理这一块,深圳共8家有资格的公司,我大都有电话联络过,有的甚至去过。这个行业有一定的行政壁垒,东江在业务竞争方面给我的感觉就是收费较灵活,价格中下,业务人员服务也不错。
一般的工业企业,在生产加工时会有工业残渣,其中危险废物是不可以工厂自己处理的,必须给有专业资质的回收公司处理,东江以前就主营这个。
工厂还会产生工业废水,员工生活也会用水,有废水就必须做污水处理设施,并且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的设施得分开做。商业和居民生活区域的生活污水,也得统一进行除污处理。另外还有废气、噪音、垃圾等环境影响处理事项。
按照目前的环保要求,只有达到环保局的处理要求了,才能进行工商登记。环保是仅次于自有或租赁场地房屋后的第二关,没有通过环保,公司根本就不可能成立或变更。
好像东江环保,它收了我们公司的残渣,自己处理后能提取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再变卖,我们卖给东江,不但他不给钱给我们,还要收我们几块钱一公斤的处理费,东江是两头赚。
关于这个行业的前景,我也有些体会,像07年时,我们公司要变更营业执照,当时国家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title=新 height=25 alt=新 src="http://d2.sina.com.cn/200912/15/202799_2525.gif" width=25 align=absMiddle border=0>成立环保部,政府似乎很重视这一块,所以那时办环保批文,要求很严,必须做工业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东江以前好像没搞这个业 务)、固废收回等,企业基本没有后门可走。固废收回费用还少一点,做污水处理设施的费用很高,以前我们公司做这个花了几千万,而且这个基本没有回报,日常 运作还要维护成本。但不做不行,因为工商局那边看不到环保批文是不会批准发放或变更营业执照的。
08年金融危机,政府开始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企业能勉强混过去。今年下半年,经济开始好转,我们公司又有营业执照变更项目,办事的时候感觉政府对环保的要求又回到07年了。所以, 大家在看东江的财报的时候,会发现它在收入和利润方面的变化与我讲的经济形势、政策变化一致。从目前的经济形势和国家的政策导向来看,东江明年的收入和利 润肯定大增无疑,如果管理层没有问题的话,今后的增长潜力还是很大的。
我特别觉得在污水处理方面,业务量会非常大。任何一个 工业企业,哪怕就几十个人,也得做设施,因为你人要用水,你如果说不用,环保局也按人头来算,就算做一个最低级别的设施,也都在二十万以上。目前除了好一 点的工业区和很正规的公司,大部分企业都没有做这种设施。由于废水处理等方面的环保设施,投入费用非常高,而且又没有回报,所以一般企业根本不愿意做,大 家也因此常常在电视里看到污染曝光的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title=新 height=25 alt=新 src="http://d2.sina.com.cn/200912/15/202799_2525.gif" width=25 align=absMiddle border=0>闻,所以我们可以想象到这个行业的空间是非常之大的。东江的收入一年才几个亿,中国的小企业数量非常多,做一个就几十万,而做一 个大的企业项目就是几千万。我注意到东江在近期刚变更了经营范围,不知道管理层是不是有这个发展意向,危险废物处理和污水、废气、噪音等环境处理,关联性 是很大的,东江要横向扩展会很方便。
总的来看,环保这个行业的前景是很不错的,东江目前的PB有点高,PE在明年肯定会大幅下降,我相信未来的PEG也会比较低,若是股价能便宜一点就好了。
后续:
bobo老师:请教东江环保的问题
1.您在评论中提到环保行业有行政壁垒,那东江环保的业务除了目前在珠三角和长三角有昆山外,是否难以向全国来复制现有的模式?
2.你在评论中提到看好未来东江的污水处理业务,但前文提到污水处理没有回报,不大好理解您的意识?
3.看东江三季报,营业额已经复苏了,但是毛利率进一步下跌,财报解释是因为资源品价格下跌,这我有些不明白,感觉废品的价格都在回升了,铜等资源品的现货价格也在涨呀。
我的回复:
我了解的一点东西
BOBO老师,在收到您的信息后,我同东江负责我们公司的业务经理打了半个小时电话,了解了一些具体业 务情况;另外还想问投资者关系部,但东江目前刚将总部从福田迁往南山,电话号码比较乱,我打了很多个咨询电话,想询问一些问题,直到18点才问到投资者关 系部的联系方式,东江的客服要我明天打0755-86676092找王小姐。对您的三个问题,我是这样理解的:
1. 环保行业与政府审批直接相连,存在行政壁垒是可以理解的,像深圳就只有8家有资质的固废回收公司,我担心行业内部市场化不是太透明;对行业外部而言,环保 是带强制性的,工厂等产生污染的单位,必须找这种有资质的公司处理,大公司就算自己做,也得经过他们的审批验收,所以我才说有行政壁垒。我问东江的那个业 务经理,对方回答东江靠的是实力,意思是他们是有技术壁垒的。深圳目前名气最大的应该是深圳市固废中心,我自己就去过那,他们同东江的区别就是收费死板, 服务不够好,有点行政事业单位的架子,所以我们后来转到了东江。我的这个看法,得到了那个业务经理的印证,目前深圳固废中心的客户正不断流失,转投东江, 原因正是我说的两点。而且那个业务经理说,东江业务的发展是被动的,他们不是非常主动去招揽生意,而是靠现有客户的口碑来介绍新的客户。结合来看,东江现 在有一定的规模优势,可能还有技术优势,所以复制全国还是有希望的,这个明天我再具体问一下投资者关系部。
2.关于污水处理,这里要纠正一下,今 天我问那个业务经理和公司的客户部,他们回答东江曾经是靠污水工程起步的,一直有做,只是没有特别宣传注明。实际上近期我们公司正要做一个小的生活污水处 理工程,我以为东江不能做,正准备找其他公司做,东江的业务员以前没有向我说明宣传过他们有这个业务。我的文中说污水处理没有回报,那是针对工厂来说的, 环保这个东西,对生产企业来说肯定是没有多少直接回报的,所以才得看政策压力,近期政府的环保要求明显提高,所以我才看好东江的污水处理业务发展,而且明 年和未来也看好。我问那个业务经理对东江的看法,他是非常满意的,认为东江管理不错,肯定有发展,明年形势也会很好。做为东江的员工,又不是高层管理,如 果东江很烂,自己在公司做得受气,我想他没有必要骗我。
3.关于你说的毛利率下降问题,我也看到了,问普通的业务人员是回答不了的,明天我打电话去投资者关系部问问,或者您也可以打过去试试看。
再次电话询问东江投资者关系部
刚才电话咨询了东江投资关系部的王小姐,态度不错,记下了我的电话和EMAIL,承诺不定时发些资料给我看,电话结果如下:
一、行政壁垒问 题:目前东江在深圳基本与深圳市固废处理中心平分秋色,对方是市环保局下辖事业单位,有明显的行政优势,东江与它更多是合作关系,良性竞争,其它3-8名 业务范围不同,规模也小,不构成竞争。我从王小姐的口气中,还是能感受到这个行业,与政府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我的理解,与深圳市固废处理中心建合资 厂之类的合作,应该有从行政资源考虑的因素。东江在整个广东,应该是排第一的,在昆山能排到第二。谈到全国范围复制的问题,王小姐说东江在河北廊坊新建了 一个基地,东江的策略是这样的: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市场化程度高,东江主要以价格和技术优势抢占市场,硬碰硬;内地行政化程序高,东江会从环保局等政府 部门切入,疏通好关系,方式一般是合作、收购等软性方式。
二、经营范围:我的预计是错误的。
东江此次变更经营,只是加了出租这一项,原因是总部从福田迁往南山,公司购置了写字楼,多余部分用来出租。
从 东江的收入构成来看,90%在销售资源化产品及废物处理服务,这一块就是危险废物回收处理,不包括污水处理,污水处理占比不到10%。东江并没有考虑重点 发展污水处理之一块,他们认为自己的主要优势在危险废物,但因为这两个业务之间关联紧密,所以基本齐头并进吧。王小姐倒是对我分析发展污水处理的建议很赞 赏,认为确实空间很大。
在危废这一块,东江基本是两头都做,大的客户是500强之类的,小的就是一年回收一两次的普通中小企业。王小姐也再次确认,东江的业务发展主要是靠客户的口碑介绍,不是主动推销。
三、毛利率问题:
由 于公司的主营在危废这一块,收到废物主要是含镍铁铜等金属的废渣、废油、污泥等,这其中含金属浓度较高的废物,需要向产生废物的工厂给钱,这部分占到一半 左右。回收利用价值低或没有价值的给钱很少或者不给、甚至收费。公司收到危废后,进行处理,如有价值,则变卖出售,由于09年和08年对比07年,金属价 格下降得比较多,东江的处理成本和其它固定费用又没有减少,所以对东江的收入下降对整体毛利下拉得比较厉害,但是她认为公司毛利率处于可控范围内,同东江 的业务人员一样,王小姐对东江明年还是很看好的
http://www.21cbh.com/HTML/2011-2-16/yNMDAwMDIyMDUyNw.html
2月15日,苹果公司正式发布了2011年度的“供应商责任进展报告”(Supplier Responsibility Progress Report)。
在过去的一年当中,供应链接二连三爆出的丑闻曾让苹果公司颜面扫地,包括代工厂商富士康的员工连续跳楼事件,以及生产触摸屏的台资企业胜华科技上百名员工中毒事件等。
北 京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向本报记者表示,苹果今年的报告已经较往年有了一定的进步,报告首次提到了富士康和胜华科技两家苹果供应商的名字,并披露了 这些供应商对存在问题的整改。不久前马军曾牵头发布一份名为《苹果的另一面》的独立调研报告,披露苹果公司在用工和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
苹果在报告中提供了对127家厂商的审查结果,其中包括供应商严重违反苹果供应商行为准则的行为以及苹果对这些行为的回应,这些回应包括强制升级设施和与违规者终止业务关系等。报告显示,2010年苹果发现37家厂商存在严重违规行为,远多于2009年的17家。
苹果的生产规模在过去几年当中成倍的增长,但一些中国环保人士在调研后得出结论,苹果在对其供应商在劳工、污染等问题上,并没有同步进步。
富士康自杀事件调查过程
这份25页的报告有个两页的章节详细披露2010年苹果对富士康自杀事件的调查过程。2010年初,富士康连续的工人自杀事件,已经在全球对苹果的声誉造成严重影响。
2010年6月,苹果分管供应链的首席运营官库克(Tim Cook)带着一批苹果高管以及两名资深防自杀专家抵达深圳,开始对富士康自杀事件展开调查。
多年以前,正是在库克的主导下,苹果决定关闭自己所有的工厂。库克在那时给老朋友郭台铭打去电话,并将苹果产品逐步交由富士康这样的代工厂生产,以减轻苹果庞大的财务负担,同时也将管理数十万人巨型工厂的负担转手扔给了富士康们。
库克随即在深圳和郭台铭进行了会谈,在这份报告中苹果提到,当时苹果要求富士康立即采取措施,防止更多的工人自杀。
报告同时指出,苹果公司随即组成了一个由防自杀专家组成的独立调查小组,对富士康展开调查。这个小组调查了超过1000名富士康工人,和他们展开面对面的交谈,并详细询问他们的生活质量、焦虑的原因、心理健康状况。这个小组是在没有富士康干预的情况下发放的调查问卷。
调查小组在2010年8月时出具了调查报告。不过,苹果并没有在《2011年苹果供应商责任报告》中过多透露此项调查对富士康存在问题的结论,只是表示在苹果的建议下,富士康立即采取了措施,例如开通了24小时心理疏导热线等。
苹果公司的年度供应商责任报告中写道:“专家组对富士康的反应速度表示赞赏。富士康在处理这次危机的过程中,毫不隐瞒地和很多外部专家和政府官员合作。更重要的是,调查发现,富士康的对策明显地产生了挽救了生命的效果。”
责任全推给供应商?
马军评价道,今年苹果的报告显示出苹果公司对其供应商社会责任的管理上有了一定的进展,例如提到一些供应商整改的具体事例。
在此前不久,马军等NGO人士一起发布了自己的调研报告《苹果的另一面》。
中国的民间环保人士曾多次联系苹果美国总部,就联建科技等苹果供应商员工中毒事件要求苹果回应,但屡次遭到苹果的拒绝。“苹果此前一直不肯承认联建科技是其供应商,因此表示不能采取更多的行动。”马军告诉记者,这让他们感到非常意外。
在本次苹果的供应商责任报告第20页,有较大篇幅提到苏州联建科技中毒事件,报告中写道:“在2010年,我们得知苹果供应商胜华科技(联建科技的台湾母公司)在苏州的工厂有137名工人接触正己烷后出现不良反应……”
而联建科技正己烷中毒事件发生在2009年下半年,且有多家中国媒体对其进行过报道。
马军认为,对如此重大的事件,苹果一直到很晚时才了解到,说明了苹果对自己的供应链缺乏有效管理。
近年来,苹果产品在全世界飞速扩张,苹果供应商的队伍也成倍增长。但遗憾的是,苹果公司在对其供应体系管理上所表现出来的水准,并没有随着苹果产品的增长一起发展。
苹 果采购的零部件通常要求世界最精密的工艺。同样一块触摸屏,如果有一点轻微划痕,在其它消费电子厂商那里可以过关,但在苹果严密的检测标准下,往往会被退 货。这往往把苹果的供应商逼上一个两难的境地:尽管苹果的订单利润高,但是如果生产良率上不去,同样赚不到钱,并且拿不到苹果更多的额外订单。
一些苹果供应商不惜铤而走险,使用非法的工艺流程,胜华科技在苏州的工厂中毒事件就是最典型的代表。2008年9月起,胜华科技的子公 司苏州联建科技“突然要求使用正己烷代替酒精,让员工擦拭苹果手机显示屏”。理由是使用酒精擦拭显示屏出厂的产品良率较低,使用正己烷能够获得更好的效 果,但因为在密闭的车间内,导致多名员工中毒住院。
虽然苹果制订了《苹果供应商行为准则》,要求供应商必须遵守诸如禁止雇佣童工、严禁使用 有害物质等要求。但马军认为,苹果不能简单地将全部责任都推给供应商,而其报告正有这样的倾向,这样会导致苹果的采购人员只看产品的质量,而忽视苹果对生 产这些产品过程中对劳工及环境的损害,也无益于将来类似情况的防止发生。
马军谈到,在苏州联建科技的中毒事件调查中发现,在同一个工厂里生 产其它公司产品时就没有出现中毒现象。一些工人们向环保组织反映,苹果要求联建科技用大的塑料片把整个工作台全部包起来,以保证iPhone的触摸屏在无 尘的环境下进行生产,这样密闭的环境导致了工人们的中毒。
从现有披露出来的信息可以看出,苹果公司对供应链的各个环节有着很深的干预,“这家工厂的良率在短期内大幅提升,很难相信苹果对此毫不知情。”马军表示。
在对包括惠普、戴尔等多家IT企业进行调研后,中国的环保组织们得出结论,苹果对其供应商社会责任的管控要落后于惠普、GE等企业,这和苹果在IT业界日益攀升的地位不符合。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5565470100qn2w.html
如今,我國工業環保產品已擁有一批較成熟的技術和設備,部分關鍵、共性技術已產業化,市場需求潛力巨大。2011年5月7日,劉歡在群裡談了他理解的工業環保發展機遇,以下是聊天記錄。
劉歡:強烈建議各位關注工業環保,節能設備最近力度真的很大。國家現在對節能項目,每噸標準煤獎勵300,地方政府每噸獎勵200。在鋼廠、化工廠等各種大型集團企業,環保項目大幹特幹。
天色已晚:有哪些公司值得觀注呢?
劉歡:具體哪些公司我還在瞭解,最近我就在搞環保相關項目,剛介入還不清楚,不過現在力度很大,國家是胡蘿卡+大棒,讓工業企業轉型。脫硫、除塵、餘熱發電、污水處理、冷凝水利用、脫硝,這幾項是工業環保主要領域。
紅二小兵:這些中哪只稍稍便宜點,可以跟蹤下。
賀鬍子:沒有便宜的吧,這些印象中貴且業績差。這些是做技術的,搞投機的最愛。反正是短線,管它基本面如何。玩的就是概念和想像,對不適合。
林泉逸風:新興產業都在萌芽中,哪有業績好的。炒這些就要靠想像力,看業績肯定就是錯過。
劉歡:你們不瞭解環保類的營銷特點吧?環保類的現在一般是和鋼廠分成模式。工業環保的設備是送給企業用的,然後每年按節約能源數量與鋼廠分成,前期可能資金壓力大些,後期分成會更多。
trustno1:環保的話,有一個沒上市的公司——潔馳,大家可以關注一下。
劉歡:我最近在鋼廠談一個,不知道能不能談成,估計這五年內這行業絕對是個快速發展期。工業環保和其他環保是有區別的,一個是廢物處理,一個是煤相關處 理。煤產品的氣體,粉塵等等投資都比較大,主要目的是節約標準煤和減少環境污染。國家搞環保更大的壓力來源於煤的使用,能源消耗太快了,再這樣下去,後面 的發展就白瞎了。第二是產生的污染物太多了。
老五:現在鋼廠除塵的項目上的多麼?
劉歡:非常多,脫硫的也比較多。脫硝是新出來的,潛力大點。還有就是污水處理,老項目了。其實節能改造還有個歷史原因的。因為原來國有企業在設計的時候, 都按標準兩到三倍來設計的。比如,原來這個廠房的設計要求是1,那麼為了保險起見,設計成了3,這樣安全是足夠保證了,但存在一個大馬拉小車的問題,因為 國有企業的設計是不出事放在第一位的。大馬拉小車也導致了大量的浪費,這些項目就需要全部改造。
閒人:改造就需要切入環保產品,那怎麼辦呢?
劉歡:我就見過一個,一個電動設備夠這個產線三個用,但事實上只用了一個產線,那麼這個電動設備就產生了大量的電力損耗,需要對這個進行變頻調節以節約電力。所以電力變頻設備也是現在上的很熱門的東西。
閒人:那搞變頻器不錯。變頻器的上市公司有哪個?
司空:匯川技術。
註:深圳市匯川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3年,專注於工業自動化控制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的主要產品包括低壓變頻器、一體化及專機、伺服系統和PLC等。點此進入公司網站
下圖為匯川公司新推出的IS500系列伺服驅動器和ISMH系列伺服馬達。
劉歡:我的感覺,鋼廠從去年開始大量的節能,環保改造項目才真正上馬。他們在十一五期間都沒當回事,結果十一五末搞了個拉閘限電的鬧劇。今年大量的項目上 馬,有的鋼廠這幾個月上馬的這類項目金額就過億了,還在不停的上,我建議搞成長行業研究,以工業環保為重點搞個專題研究研究。工業環保的分成模式,對未來 的營利會有很好的預期。
紅二小兵:置信電氣這類節能變壓器、節能環保項目,大幅推廣的可能性高嗎?有成本較高的弊端吧,我以前跟蹤過,這公司還是有一定的優勢。
劉歡:國家有補貼的,每節約一噸標準煤,國家補貼300,地方又補貼200,這是我們南京的政策。鋼鐵廠,水泥廠是能源密集型產業,電能消耗佔到成本的4分之1。
紅二小兵:這是重點,有激勵機制存在就有動力。
劉歡:還有大棒子,不達標就懲罰性電價,關閉產能。相關企業可以先研究,等股市跌下去買。
雙魚座:我都看過了,沒有便宜的。
司空:匯川技術是好東西,等5年也沒事啊呵呵。
劉歡:工業環保的業績,會在項目投產後第二到三年達到業績高峰。因為大多數環保項目都是送給企業用的,分成會在第二、第三年產生營利。送對企業更有利,因 為說白了羊毛出在羊身上。比如這東西只能賣3000萬,送的話第一年2000萬,第二年2000萬,第三年、第四年就這樣收。
雙魚座: 是這樣的,不過陝鼓是不送的,沒有關係買不到。
註:西安陝鼓動力股份有限公司,始建於1968年,是為冶金、石油、化工、空分、 電力(包括核電)、城建、環保、製藥、國防等多個產業領域提供透平機械系統問題解決方案和系統服務的專業化公司。其傳統產品有軸流壓縮機、工業流程能量回 收發電設備、離心壓縮機、離心鼓風機、大型通風機、汽輪機等。其中,軸流壓縮機和工業流程能量回收發電設備均屬高效節能環保產品,在國內市場上主要競爭對 手是國際同行。點此進入公司網站
下圖為西安陝鼓動力40週年慶典儀式。
劉歡: 陝鼓是央企吧?
雙魚座: 不是啊。
老五: 怪不得龍淨環保資本支出大,原來是送啊。
劉歡: 明白了不,老五?有些環保企業支出大是這樣大的,但後面的業績會暴發,潛伏個兩年。我認識的環保企業都希望送,賣還不想搞,誰不想坐在家年年收錢。
老五: 除塵的呢?
劉歡: 一樣搞法,反正國家有補貼,不賺白不賺。
司空: 環保是賺國家補貼的錢。
雙魚座:我以前也搞過一個節能項目,超市裡的電路板改造,能省20%的電,自動分流。
劉歡:這個沒意思,環保除了工業上有搞頭,其他都在掙扎,你選錯東西了。
http://www.21cbh.com/HTML/2011-7-14/zMMDcyXzM1MDYzMQ.html
http://www.21cbh.com/HTML/2011-9-16/1MMDcxXzM2NTE1M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