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商業追問】大決裂:「雷士現象」為何層出不窮

http://www.infzm.com/content/78608

2012年7月17日,雷士、賽富亞洲和施耐德的三方閉門會議仍在繼續,這一次他們約定好對媒體保持緘默。然而重慶、萬州及廣東惠州的雷士工廠,從7月12日開始的罷工絲毫沒有停歇的跡象——他們在觀察對前董事長兼CEO吳長江的聲援能否最終奏效。

機構投資者賽富亞洲與企業創始人吳長江之間爆發的衝突,以這樣激烈的方式展現出來,並且延展成投資界與實業界的一場大辯論。

一位雷士公司高層告訴南方週末記者,吳長江重回董事會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只是「具體條件還在談」。

此時,距離吳長江2012年5月25日「因個人原因」從雷士董事會辭職,不到兩個月;距離吳長江和投資方之一的賽富亞洲合夥人閻焱在微博上隔空喊話公開決裂,不到一週。

吳長江一度是雷士的第一大股東,但是資方持有優先股。這意味著閻焱具有優先否定權——如果他不同意——特別是一些重大項目(彼時的約定是10萬美金以上的項目),公司戰略決策就沒有辦法實行。

他們的關係表面上「看上去很美」,但矛盾早已露出端倪。尤其是吳閻二人性格迥異。一位對兩人皆很熟悉的人士評價稱,吳很江湖,為人仗義,崇拜毛澤東。而閻焱清高、直率,不喜歡混圈子,他在微博上給自己寫的介紹是「不甘平庸」。

雷士事件讓吳長江有些後悔自己當年「引狼入室」。這裡的「狼」既包括賽富亞洲,也包括外資股東施耐德。「我發現很少的企業家在選投資人的時候去做盡 職調查,這一點我覺得很奇怪。因為我們在對企業做盡職調查,他們也應該對投資人進行盡職調查。」DCM董事合夥人盧蓉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說。

盧蓉給出的建議是——問投資人投了哪些項目,包括成功的和不成功的項目,然後最好也跟那些不成功項目的企業家談一談。

事實上,很多創始人在引進投資方之初,就已為日後矛盾激化埋下伏筆。

奢侈品網站尊酷網前CEO侯煜疆2011年5月進行A輪融資時,共有四家機構——一家知名外資投資機構、一家香港VC,一家美國VC以及好望角啟航電商基金——向他拋來橄欖枝。

儘管好望角基金在互聯網公司的經驗並不多,但因為給的估值更高,承諾到款時間更快,急需資金擴張的侯煜疆未及更多考慮便選擇了這只基金。「從事後種種波折看來,當初選擇這家公司本身就是個錯誤。」侯煜疆說。

國內知名化妝品公司相宜本草在2011年7月也傳出將與資本方今日資本「分道揚鑣」。一位內部人士在接受南方週末記者採訪時說,「相宜本草老總封帥曾在內部大罵徐新(今日資本創始合夥人、總裁)是騙子,頭頂真功夫、網易等項目風險投資人的光環讓他們吃了虧。」

但吳長江的江湖氣讓閻焱一直很不爽。「不能排除因為逐漸失去對吳長江的信任,閻焱通過聯合產業資本的形式來掌握主動。」上述人士稱。

2010年8月,在一場「不讚成大學生創業」的演講中,已經好久沒有公開演講的閻焱這樣講道:「中國的企業家是非常不願意用外面的人才的,中國現在 基本上還是一個夫妻店、老婆店、父子店。我們投資企業以後,你一定要知道這個企業就不光是你的了,也是我們所有股東大家的了,這個概念非常重要。」

創始人和投資者之間出現矛盾的案例當中,也有一些是前者在合作之初即拿未來的利潤做賭注,與後者簽訂激進的對賭協議,以獲得更豐厚的注資,比如張蘭家族的俏江南、李途純創辦的太子奶等。

儘管遭遇迥異,但企業與投資人的「婚姻」破滅軌跡卻極其相似——信任崩塌,往往難以重建。而這些昂貴的信任,需要用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和透明的規則來搭建。

南方週末記者整理了近五年來創始人與投資者之間「大決裂」的案例,發現在20起典型性事件當中,超過六成的結局為創始人出局。譬如李陽夫婦離開好孩 子、李途純輸掉太子奶、魏東夫婦輸掉福記食品、趙鵬離開智聯招聘、陳華離開酷訊、周福祿離開中軒生化、張傑賢離開中華英才網、李亮離開PPG等等。

而一些創始人雖然沒有輸掉或離開企業,但付出了一定代價。譬如昌盛集團創始人鄒錫昌高價回購可轉債並償還每年28%的高額利息,俏江南高溢價回購鼎暉所持股權等。

賽富亞洲所投資的企業中,吳長江並不是第一位出局的董事長。2008年10月,炎黃健康傳媒創始人趙松青被董事會罷免董事長兼CEO等職務,不過趙松青之後展開反擊,次日宣佈董事長的決議無效,並趕走了由投資方新聘的CEO金玉丹。

資本讓創始人出局,博弈的時候通常會利用手中有利的籌碼。這些籌碼包括:所投企業資金鏈緊張時,逐步增持股份,自己接手;有些是業績較差,像永樂電 器對賭輸了,即可控股,不控股可以賣給國美。又比如土豆網,上市後股價不太理想,最後被優酷併購;還有創始人有把柄被抓住,或是以違法違規的藉口,像這次 雷士就有這樣的情況存在。

而為數不多的創始人「有驚無險」的大決裂案例,最扎眼的要數宗慶後、馬云和黃光裕了。娃哈哈和達能的「戰爭」跑了個馬拉松,最終達能出局,宗慶後以 低價接回達能所持合資公司股權;馬云則是和阿里巴巴主要股東雅虎和軟銀中國就支付寶股權轉讓事件達成了「停戰協定」;黃光裕和陳曉與貝恩資本反目成仇,但 最後他做出一定退讓,貝恩資本最終反戈,陳曉無奈黯然出局。

雷士照明的量級無法和上述三家企業相比,吳長江也沒有宗、馬、黃三人多而猛的招數。他現在亮出的非常規「殺手鐧」是員工和經銷商罷工。這是許多從草 莽商人發展而來的中國企業家熱衷的手段。但是當員工提出的條件太多,特別是不但希望改組董事會且要爭取更多員工期權時,他們其實從某種程度上又幫了「倒 忙」,並會被指缺乏契約精神。

無論如何,創始人和資本的博弈,雷士照明不是第一例,也絕不會是最後一例。且現在表面上雙方達成了和解,但這注定只是雷士事件再度沸騰前的短暫安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305

信用風險定價之怪現象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8-03/100419202.html

  投資者對中國金融市場的信用評價定位混亂。

  股市投資者預期在經濟轉型期中國的商業銀行資產質量將持續惡化,不良貸款抬頭,因而給銀行股以極低的估值。而債市上,商業銀行承銷的中低等級信 用債卻遭遇了瘋搶,信用風險利差也只是在歷史平均水平。

  這一風險定價現象隱含一種假設,即銀行會負擔經濟體內絕大部分的信用風險,若企業信用債券難以還本付息,地方政府和監管部門會安排銀行接手。由 此,債市的信用風險主要由銀行體系負擔,這也是相同等級由銀行主承的中票利率低於由券商主承的企業債利率近0.5個百分點的原因之一。

  山東海龍和江西賽維得到地方政府救援的事件告訴投資者,無論是地方國企還是私營企業,都可能遭遇風險事件,只要企業足夠大,信用事件足夠吸引眼 球,都可能被政府援助,最終似乎都能還本付息,最終都成了政府信用。

  債市投資者一方面相信地方政府會對當地企業發行的債券施以援手,而另一方面對地方政府的親兒子「城投平台」卻極不信任,長期以來,城投債較一般 實業企業債有明顯的折價。

  今年預算法修正案依然沒有給地方政府舉債鬆綁,這預示著未來地方政府融資渠道主要是城投平台。在這樣的預期下,地方政府會更加愛惜城投平台的 「信用羽毛」,更加注意維護其信譽。同時,地方政府換屆完畢降低了城投平台的不確定性,為配合新一輪的經濟刺激,城投平台相關的信貸政策有所放鬆,這些週 期性和制度性的因素都暗示著城投平台的信用是最有保證的。

  地方國企的信用貌似不錯,但我們看到了很多地方國企的主營業務已經不清晰,一些地方政府的包袱企業都甩給了原本效益不錯的地方國企。我們在多個 信用事件中也能看到,當央企不願接盤時,地方國企會最終接管。這種「吃大戶」的情況會令原本經營良好的地方國企的資產逐漸變差,負擔越來越重,而城投平台 反而很少出現這樣的情況。因此,隨著政策的明朗,城投平台在信用上已經優於民營企業和地方國企,城投債不但不該有折價,反而應該有溢價,僅從平台公司的資 產負債表或是地方財政收支情況看城投風險則是誤讀。

  中國融資體系長期偏好重資產,這種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會讓融出資金方放心,這在穩定的宏觀和行業環境裡理所當然,但是在經濟的轉型期卻未必。經 濟的轉型在微觀上看就是產能的轉型,意味著部分原來生產性資產的產品找不到銷路,也就是說,生產性資產未來能夠提供的經營性現金流將會急劇下降。這樣的資 產在財務估值意義上形同一堆廢鐵,不是還款保證,反而是財務負擔。因此,行業的前景和盈利指標才是信用風險定價的關鍵,而且會越來越關鍵。這也意味著,信 用風險定價的難度比上一個週期中提高很多。

  中國債券市場上很多AAA級債券主體的盈利性已很差,有些企業發債融資的成本幾乎和銀行拉存款的成本相當,儘管盈利轉差也未必意味著違約會發 生,但未來可能被下調評級的風險很大,這將令投資者面臨損失的風險——畢竟不是所有央企債券都能獲得政府支持。

  今年是中國債券市場的產品爆發年,特別是企業信用產品不斷湧現,越來越多的信用主體可以在債券市場融資,但市場並沒有按融資主體信用風險定價, 最終都歸結於外部增信。這樣的金融市場儘管起到了為實體經濟融資的功能,但市場本身的效率依然沒有提高多少。

  被溺愛的孩子最晚成熟,當過度的保護影響了定價時,也限制了市場的長期發展,多層次的金融市場就難以得到良好發展,最後依然落於一放就亂,一管 就死的境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792

移動互聯網畸形現象:規模大,不賺錢

http://www.yicai.com/news/2012/08/1992425.html

似有前景,但不賺錢。當移動互聯網的「市夢率」被不斷催高時,投資者和開發者開始警惕起來。

這個被TechCrunch撰稿人傑伊·賈米森稱為Web 3.0的互聯網概念,在經過去年的高度吹捧之後,目前正受到廣泛的質疑。

這種質疑隨著近來國內移動陌生社交應用陌陌獲得高達1億美元估值的B輪融資,而達到了高點。一名投資者認為,在巨頭公司陰影下成長,且看不到營收模式的移動互聯網公司,都能獲得1億美元估值的話,那說明這個行業離泡沫已經不遠。

目前,移動互聯網領域出現奇怪的「二元現象」。

今年,國內移動互聯網用戶規模已達4.5億,超過了去年預期。但易觀數據顯示,2012年第一季度,國內移動互聯網用戶規模環比增長率開始出現了下滑,從去年第四季度的8.6%降至今年一季度的5.1%。此外,在巨大的用戶群面前,具有清晰營收模式的產品不多。

百度CEO李彥宏是最早唱空移動互聯網的業內大佬。在今年5月的百度聯盟峰會上,李彥宏表示,目前的移動互聯網行業像是在酒駕,盈利模式並不清晰,廣告收費模式也只是看起來美麗。他呼籲,創業者在創業前要注意認準商業模式。

而來自資本界的聲音是,華興資本創始人兼CEO包凡在今年的移動互聯網大會上表示,移動互聯網已有泡沫,明年將進入沉寂期,2014年~2015年才會有明星公司出現。

事實上,資本的態度已經開始發生轉變。2012年第二季度,國內移動互聯網投資僅有4起,平均來看,今年移動互聯網投資筆數較2011年的22起,有所減少。

易觀分析認為,今年移動互聯網的投資熱度降溫主要來自三大原因。首先大部分應用的商業模式不清晰,用戶黏性較差,變現能力不強。有分析認為,移動互聯網正上演著2000年如出一轍的泡沫現象。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正是因為找不到盈利模式才出現的坍塌現象。

其次,移動互聯網環境尚未成熟,用戶並沒培養出良好的付費習慣,支付體系尚未健全,品牌廣告主仍持觀望態度,市場仍需培養。

最後,大的互聯網巨頭借助資本優勢,強勢進入市場,給中小企業造成了威脅,以及渠道營銷推廣成本的增高。

在營收方面,雖然國內移動廣告市場前景巨大,但一方面,市場中有70%的廣告主是行業內廣告主,品牌廣告仍持觀望態度;另一方面,以易傳媒等互聯網營銷企業也進入移動廣告市場,加速行業的洗牌。

此外,移動互聯網的流量通道也存在Web端和APP方向性的分歧,而這種分歧的存在也影響著移動互聯廣告的表現形式。海豚瀏覽器CTO 劉鐵鋒認為,Html 5技術的不斷成熟減少了應用開發者的成本,具有跨平台性,而不需要針對某個機型或系統進行調試。但從目前來講,APP的表現形式更加有感染力,且APP的 本地計算方式,使得廣告的加載速度以及廣告的豐富度較Web端更有競爭力。承載形式包括登錄頁面、Banner、通知欄等。

但他也認為,移動互聯網正在上演著10年前PC行業的格局。誰先開始佈局,誰先擁有較大的用戶,誰就越有後發優勢。而對於這點,儘早地嘗試在Web端進行開發是較為有利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250

閒侃「創業板現象」 xuyk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el1s.html

我有一位作家朋友
S老師,是個炒股高手老股民。他敢於集中做創業板,也善於做創業板,並且業績相當出色。他是我熟悉的朋友中獨一無二的。較早時候,我就把S老師這一投資情況講給其他朋友們聽,他們大多數人聽了都嘖嘖讚嘆!但也有好幾個「巴迷式價值投資者」朋友不以為然,他們認為創業板,1、市盈率高企,泡沫嚴重;2、想當年巴神大爺就遠離納斯達克;3、投機過分嚴重;所以,創業板太不理性,太危險了!

   不少名家也一直以來告誡投資者,遠離毒品,遠離創業板。然而,創業板像中了邪似的,依然我行我素,瘋瘋癲癲地扶搖直上,連創新高,好像突破千點大關還不善罷甘休,大有再漲個160多點即創歷史新高之勢。眾人看得目瞪口呆,大跌眼鏡!

   創業板後勢究竟如何?我根本不得而知,無法評說。它也許明天就會暴跌,也許還會猛漲,它是好是壞,這些都不是我要談論的,我只是想借「創業板現象」,簡要地談一談上面朋友們所列舉的三大理由的問題。

   1、不可簡單地用市盈率來判斷泡沫。

   許多人把A股主板市場裡的市盈率或海外成熟市場的市盈率拿來與創業板作比較,從而認定創業板虛高厲害,泡沫嚴重。這種「比較法」是缺乏邏輯大前提依據的。

   倘若通過不同市場的市盈率的比較,可以有效地估值的話,那試問:世界上有哪個地方存在一個標準估值的市場呢?而所有其他市場非得都要與它一樣?顯然沒有的吧?

   既然沒有,那誰又能證明創業板泡沫嚴重了呢?其實,在一個沒有充分對沖手段的市場,根本就無法確定估值是高還是低的,目前整個A股市場就是這樣,創業板分支市場更是如此。

   還有,市盈率有一個重要含義,那就股票的價值來自未來收益的折現。倘若相信市盈率是估值的有效依據,那也就意味著,相信未來是完全確定的,從而股市也就變成一個確定性市場了。這顯然與實際是不符合的吧?

   再有,硬要拿其他市場的市盈率來要求創業板,這就等於是硬要創業板公司的收益率與其他市場的都一樣。這有道理嗎?可能嗎?其實,企業資產結構不一樣,其股票的收益率也就會不一樣,市盈率也就當然不一樣了。

   倘若都要與主板市場看齊,那還搞創業板幹嘛?

   面對日趨複雜、越來越不確定性的市場,你拿個市盈率數據就能把未來搞定?

   2、巴菲特從來沒有否定過科技信息公司。

   這個問題比較容易理解。巴神大爺之所以沒有涉足納斯達克,是因為他奉行做熟不做生的投資原則,並非他否定科技信息公司。切勿以為,巴神大爺不做的就都不是好的。倘若非要按照這個邏輯的話,那巴爺最近說,他不做A股是因為他可能沒有優勢,現巴爺沒做A股,你就以此認定A股不好了嗎?那你就遠離A股大洋彼岸跟著巴爺做美股去吧!

   3、創業板確實投機過分嚴重了嗎?

   根據前面所言之理,這個問題倒還真不好說了呢!

   股市中有一句話:炒股就是炒預期。如果這個說法真的有點道理的話,那麼,由於市場對已經發生了的事情和將來確定性要發生的事情都會反映在當前的股價上的,所以最重要和最主要的就是投資者對未來不確定性的預期這恰恰是股票投資最有魅力、最為困難之所在,做股票難就難在這裡啊!而說實在的,關於這一點,凡是涉及到具體板塊以及股票,我立馬就會感到力不從心,無能為力,凸顯「能力圈」低下啊!

   這裡,我只能籠統地講,股市是優化資源配置的場所,它永遠青睞於那些朝氣蓬勃、未來充滿希望的企業,儘管它們未來存在不確定性創業板公司雖然良莠不齊,魚龍混雜,但可以肯定的是,其中一定蘊藏著一(大)批未來的優秀企業,雞犬升天的混亂局面也終將被市場洗牌分化請敬畏市場,不要低估大眾用腳投票的集體智慧啊!所以,說創業板投機過分嚴重和不理性,可能為時過早,不妨靜觀其變吧。呵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986

火一把就死的現象級產品:瘋狂猜圖與百度魔圖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2625.html

來源:i黑馬網 作者:陳中(作者微信公眾號bianews8)

【i黑馬導讀】瘋狂猜圖與百度魔圖,兩個帶圖的應用,這幾天把微信朋友圈刷爆了。

先說說瘋狂猜圖。

瘋狂猜圖是一款解謎猜圖的益智輕遊戲,類似於你畫我猜,將社會熱門產品和知名品牌、人物、運動抽象畫,用戶可以根據文字提示進行遊戲,目前有300多關。

玩法:系統會給出一張卡片和一批文字,玩家需要看圖猜出答案,答案就就下面這堆詞中,猜中了就可以進入下一關。

 

一個用戶不可能都知道所有的品牌,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可以將截圖發送到社交網絡進行求助,微信朋友圈就這樣被瘋狂刷屏了。

瘋狂猜圖很瘋狂,不過更瘋狂的是,這貨是個山寨種。

祖宗是一款英文猜圖遊戲「icomania」。

我下載體驗了這兩款APP,本人是絕不會玩這麼弱智的kill time的遊戲,並且也極為反感朋友圈被如此刷屏。

最終結論是,無論是界面設計,還是遊戲玩法,還是分享機制,均和icomania一模一樣,icomania分享到Facebook,瘋狂猜圖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可以算得上是一款高仿山寨貨。

開發團隊公開的提供的數據顯示,從5月29號開始,新增遊戲用戶開始快速增長,6月7日一天新增用戶數達到30萬,目前每日活躍用戶數超過50萬。

開發團隊4人,從4月1號開始研發到5月13日進入應用商店,其時間用了不到50天,遊戲總成本不超過10萬。

看到這樣的產品,以及如此火爆,到底應該是笑呢,還是哭呢。

大家還記得你畫我猜麼。去年爆紅的一款益智遊戲,在瀕臨破產的時候,開發團隊出了這款遊戲,隨後被Zynga以1.8億美元收購,不過令人悲劇的是,Zynga剛剛宣佈,將這個團隊咔嚓了,你畫我猜跌落凡間。

移動互聯網給了產品一夜爆紅的機會,但同時也是火一把就死,哪怕你是現象級應用。

不過這既然是規律,大風來了,豬都能飛,飛上去了看你能抓住什麼,也許瘋狂猜圖團隊會馬上被騰訊收購或者投資,或許已經有VC約談了。

火了後要抓住套現機會。看看瘋狂猜圖團隊會得到什麼套現。

我們再來看另一款同樣刷屏的應用,百度魔圖。

首先恭喜百度,百度終於在移動互聯網方面出了一款爆紅應用,以後你們可別說百度在移動互聯網方面不行哈。

百度魔圖是一款掌上美圖工具,微博、微信爆紅,連續數天排名蘋果應用商店免費榜第一,微信朋友圈幾乎被各種照片PK大咖的相片長時間刷屏。

百度魔圖原名魔圖精靈,2011年年底被百度從創新工場收購,魔圖精靈的產品、技術及團隊等資源悉數整合進入百度,目前用戶近8000萬。

 

但令人奇怪的是,百度指數上看不出來這是一款有8000萬用戶的應有的表現。

默默無聞,近日突然風頭無量,主要在於推出的一項「PK大咖」功能,用戶可以使用自己的照片,魔圖進行運算處理後得出一個和用戶最相似的明星照片,用戶可以分享至社交網絡,從實用工具升級為有趣兼有用的實用「玩」具,抓住了用戶的虛榮心,一時間紅遍網絡。

隨後有網友擔心百度魔圖會採集用戶面部相冊而導致隱私洩露。百度魔圖隨後發布聲明稱,用戶相片在得到對比後會被馬上刪除,不會採集用戶面部數據。

人紅是非多,負面也是傳播。

百度魔圖走紅原因分析:

1、PK大咖功能滿足了普通用戶與明星們對比的虛榮心,滿足了YY感。黑木耳、窮屌絲突然和白富美、高富帥有80%的相似度,赤果果的逆襲呀,讓用戶有了炫耀心理,於是樂於分享。

2、微信朋友圈的火爆客觀上促成了魔圖的爆發。微博風頭被微信搶走,魔圖的走紅便是一次說明。

但我更認為這是社會化病毒營銷的勝利。魔圖會否因為PK大咖功能而吸引網友使用其美圖功能,對其產品和體驗來說是考驗。畢竟,PK大咖更像是一次社會化傳播。

品牌營銷的作用大於產品功能,這是營銷的勝利。

都是移動互聯網上的輕應用,都利用了微信朋友圈,都能稱作是現象級的應用。

我個人判斷,作為遊戲應用的瘋狂猜圖風頭會很快過去,典型的火一把就死。作為工具應用的百度魔圖應該會抓住不少用戶,但最終決定用戶留下的核心還是產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8662

美國房地產的壞現象:「全現金」購房者增多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5005

Marketwatch稱,最近的幾份研究顯示,越來越多的人在美國用「全現金」的方式購買房屋,但是房地產專家認為,這可能不是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一個好現象。

以下是三分研究報告的數據:

據房地產數據公司RealtyTrac稱,在2013年7月份的住宅購買中,40%購買者採取「全現金」的方式,這一比率高於上個月的35%,也高於去年同期的31%。

高盛上週公佈報告稱,美國「全現金」購房者從2005年的19%上升至現在的57%。

全美地產經紀商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Realtors)的發言人 Walt Molony稱,我們估計的美國7月份全現金購買者比其它機構的預測值低,為31%,但仍然創歷史新高。

一些專家認為,使用全現金購房的人包括美國富人和退休者。另外,一些熱衷於低價買入以獲取收益的投資者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Molony表示,在全現金購房者中,投資者佔據35%,付清了抵押貸款的退休者佔12%,剩下的是度假房購買者和國外的購房者

雖然全現金購房者解釋了去年房屋銷售增加的原因,但是一些專家認為,這種趨勢不能持續下去,市場需要謹慎對待此事:

RealtyTrac的副總裁Daren Blomquist稱:「對房地產市場來講,採用全現金方式購房的比例上升,這在長期內並不是一種良好的趨勢。」

Blomquist表示,在長期內,退休者和美國富人的力量不足以使房地產市場維持這種趨勢。他稱,如果全現金購房的方式處於主導地位,那麼這將對美國的房屋銷售和房價產生不良的影響。

賓州大學沃頓商學院的房地產和金融學教授Susan M. Wachter表示,購房者使用全現金的方式說明,他們的融資成本高,且難以獲得融資。Wachter稱:「這是一件壞事。」

專家稱,因為銀行收緊放貸標準,以及利率走高,潛在購房者受到了限制。

上週,美國30年期抵押貸款利率均值觸及4.85%,為兩年內最高水平。美國7月NAR成屋簽約銷售指數為109.5,已經較110.9的前值下降了1.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653

美國房地產市場的壞現象:抵押貸款再融資活動下滑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6431

美國抵押貸款再融資活動本週下滑20%,這是在過去的18周內第16次下滑。自5月初削減QE的言論傳出以來,美國抵押貸款活動已累計下滑70%

現在,美國總抵押貸款再融資活動下滑至2008年10月份來最低水平,當時正處於金融危機之中。

當然,下圖顯示美國抵押貸款活動下滑和利率走高過去並不影響房屋銷售:

ZH稱,造成上述情況的原因是因為行動具有滯後性除非美聯儲不削減QE,否則美國房地產市場的前景不是很好

因為大大小小的抵押貸款的服務商和提供商開始裁員,因此投資者不認為美國房地產市場復甦能夠持續下去。

另外,此前研究顯示,越來越多的人在美國用「全現金」的方式購買房屋,房地產專家認為這不是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一個好現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076

長假觀察二:透支是QQ一代普遍現象 二元思考

http://xueqiu.com/5395815496/25530263
QQ一代,是我對於最早使用QQ的青少人的統稱。他們大多從大學、中學伴隨QQ成長,現已工作賺錢,部分已組建了家庭,有了下一代。

在沿途的閒聊中,QQ一代全部使用信用卡,銀行的集中度似乎並不高,不像70後大多是招商銀行。擁有2張信用卡的不在少數。每月全額還款的佔了一半,大部分有過分期還款史,特別是購買大幾千元的物件,為了IPHONE透支的有好幾個。

隨著分期付款的推出,對於免利息、免手續費的產品,如果同淘寶差價不大,部分會選擇分期付款,嘗鮮是主要目的。

一小部分居住在一線城市的QQ一代似乎已放棄了購置房產的計劃。反正是買不起了,不如提高現在的生活品質,買房似乎已不是必須配置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337

一個資深記者的感慨:25年目睹經濟之怪現象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0841

華爾街日報資深經濟記者David Wessel回顧了從業25年來讓他覺得出乎意料的經濟現象,他指出,從前的他絕對沒有想到,美國貧富差距越來越大了,中國創造了經濟增長的奇蹟,美國始終對金融危機缺乏抵抗力。

美國中產階級並沒有變得更好

1998年時,我和同事Bob Davis曾認為,美國正處於中產階級膨脹的繁榮時代。但我們錯了。我們成功的預見了信息技術的巨大潛力,但沒能預見到成功者和失敗者之間差距的加大。

1987年至今,美國人均產出增長了45%,這是個不小的進步。但這一增幅僅為之前26年中(1961-1987)90%漲幅的一半。

對中產階級而言,過去25年的日子並不好過。家庭現金收入的中位數增長勉強與通脹保持同步。加上醫療保險和其他非現金收益,家庭收入才有較大增長。經過通脹調整後,一個典型的、全職工作的美國人2012年的收入為49398美元,不及1987年的50166美元。

錢都去了哪呢?

財富都很不均勻的流入了那些受過高等教育的精英,比如教授、華爾街和硅谷的成功人士。技術發展和全球化青睞教育精英。各個領域頂尖人才的收入增長要遠快於中間階層。

不同的統計方法呈現出的差異或許有所不同,但趨勢是清晰的:最新的數據顯示,從1962至1987年,5%收入最高的家庭的收入佔比從15.7%上升至17.2%,2012年進一步升至21.3%。旨在進行財富再分配的稅收等手段也未能扭轉貧富分化加劇的趨勢。

中國的表現出人意料的好

正如美國前財政部長薩默斯所說,中國創造了經濟奇蹟。在美國增長最快的時期,每30年生活水平能翻一番。但在過去30年中,中國的生活水平每10年就翻一番。中國做得非常棒。

1987年時,亞洲最大的經濟體還是日本,那時中國增長雖然很快,但極少有人認為這種增長會持續太久。薩默斯最近表示:「中國的超速增長的持續時間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倍,也是有史以來最久的。」

薩默斯認為這種增長可能將不再能持續,他或許是對的。但這並不能否認中國的巨大成就:世界銀行估計,1978年以來的改革讓中國將至少5億人從貧困中解放出來。

911並未對經濟造成持久傷害

2001年9月11日,當讓飛機撞向世貿中心和五角大樓的那一刻,我們都明白美國從此就不一樣了。911事件直接導致了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以及原來絕對不會被人們容忍的嚴格的機場安檢。

當時,人們認為經濟也會因此受到衝擊。安檢的成本是昂貴的,我們也很難去衡量這麼做是否值得:沒有人知道機場和公共場所的安檢點會讓多少恐怖分子望而生畏。

但從整體經濟來看,911並未對生產力造成嚴重衝擊。之後的12年中,每小時平均產出增長了2.1%,和此前12年的增長2.2%基本持平。

美國在金融衝擊下顯得非常脆弱

1987年時,大多數經濟學家和政治家們都認為,美國永遠不會受到類似大蕭條的威脅。但或許我們都聰明過頭了。當年美國股市就暴跌,1987年金融危機拉開序幕,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和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中,同樣的故事一再上演。

美聯儲努力讓人們相信,金融系統已經建立了一套足夠安全的監管體系。但2008年金融危機再次打破了人們的錯覺,對美國金融體系的監管並沒能避免金融衝擊的威脅。整個金融體系只是建立在一個錯誤的假設之上:全國的房價永遠不會下跌。

歸功於積極的財政和貨幣政策,我們成功避免了一場大蕭條2.0版,但卻經歷了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如今的失業率仍然位於7%的高位,這麼高的失業率僅在衰退中才會出現。而且,在系統再次被測試之前,沒有人直到目前的監管是否足以避免危機再度上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591

李嘉誠:三大現象令我無心睡眠

http://www.yicai.com/news/2014/06/3983167.html

長和系主席李嘉誠,出席由他擔任校董會名譽主席的汕頭大學畢業禮,並發表題為《無心睡眠》的致辭。李嘉誠表示,最近網絡討論頗多,他雖已看破事態得失,但還是憂心個體的機會失衡將成「新常態」、憂心國家資源侷限影響到未來發展,他還憂心政府對教育改革和投資不足、人與人之間欠缺互信。

以下為演講全文:

無心睡眠 ——李嘉誠汕頭大學畢業典禮致辭

尊敬的劉明康教授、各位領導、各位嘉賓、老師們同學們:

每年六月,能參加畢業典禮,分享同學們完成人生階段里程碑的快樂時刻,我內心的欣喜,猶如自己畢業一樣。我謹代表校董會全人恭喜每一位同學,祝願你們在天空海闊的人生大道上能實現理想,走出自己的寬坦大路。

可能因為網絡上的許多討論,最近很多朋友,不約而同,積極向我推介各種酣眠良方,有氣功的、有食療的、有中西各種靈方妙藥——希望我可以在晚上睡得好點;朋友關懷那份濃厚情誼令我感動,但大家討論我長夜裡未能成眠的熱切....對我卻是一番鼓舞。我今年85歲,事態間,各種個人得失,早被風風雨雨沖淡,還有何憂心?

我憂心,在全球化、知識經濟的時代,各人智商、能力和努力程度不一樣——機會失衡成為「新常態」。

我憂心,國家資源侷限成為未來發展的難題。

眼前,我們需要把困難變為機遇;

眼前,我們急需科技拓闊創新;

政府要有靈活方略,處理價值世界和實際世界間微妙的關係,特別在再分配的調節機制,不要讓「貧富懸殊的憤怒」和「高福利負擔」一事的兩面現象,持續讓社會停滯和不安;政府必須率先納新求變、開拓思維,政府必須深切推行教育改革,我一直認為投資教育失當是對未來嚴重的罪行。

我憂心,人與人之間欠缺互信:信任是凝聚理性社會一個重要的環節,當它未能成為潤澤社會的「正能量」,當大家總覺得一切在變味,對一切存疑,認為公平正義被腐蝕時,政經生態均會走向循環的大滑坡:構建社會信任——是民族最好的無形資產。

各位同學,你們今天畢業了,在新大門的真理鐘敲響之時,你對未來的許諾是什麼?每天晨光初現時,你可曾對社會的問題有所記掛?你會是,視而不見、無動於衷,還是淵深邃密、鍥而不捨?一個有真能力的人,總會自覺的把「推動社會進步」視為己任。

不可言詮的世界,她的未來需要你們年輕人的承擔、需要你們正面的價值觀、需要你們的關懷、需要你們的耐心,也需要你們的解決問題的能力,盡其心者知其性,有你們推動社會進步的決心和堅持,就是你我在變動不居的世局中最好的酣眠良方!

再次祝願各位同學在責任之路上活出成功、豐盛、快樂和充滿尊嚴的人生。

今天你以汕大為榮,明天汕大必以你為榮。謝謝各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394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