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共建長三角營商生態圈

根據《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年)》,要加快推進“五個中心”建設,努力把上海建設成為卓越的全球城市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作為提升城市發展軟實力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工作之一,優化營商環境顯得尤為突出和緊迫。

營商環境是一個國家或地區有效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參與國際競爭的重要依托,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軟實力的重要體現,是提高國際競爭力的重要內容。世界銀行發布的一項報告表明:良好的營商環境會使投資率增長0.3%,GDP增長率增加0.36%。

根據百度MBA智庫百科的定義,營商環境是指伴隨企業活動整個過程(包括從開辦、營運到結束的各環節)的各種周圍境況和條件的總和。其核心是企業,打造營商環境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吸引更多、更優質的企業投資。

所以,筆者認為,打造營商環境千萬不能忽略企業的參與程度。這不僅僅是簡單聽取企業的需求,而是更深層次地要讓企業共同參與到優化和提升營商環境中來。為此,建議在積極打造營商環境的基礎上,共建營商生態圈。

一個好的營商環境,政府自然要負起責任著力經營,而企業在這個過程中不應只當一個享受的角色。好的營商環境是大家的,需要大家一起努力,每個企業也應積極參與進來、共同經營。共建營商生態圈,就是政府負責提供條件、平臺和機會,讓企業和企業之間也能產生良性互動。

從打造營商環境到共建營商生態圈,伴隨著工作思路和思維的轉變。

首先必須清楚知道,企業真正需要的是什麽?筆者因工作需要,曾與諸多企業尤其是外資企業高管進行溝通。歸根結底,企業真正需要的不僅僅是更好、更便捷的服務,更需要的是商機和自身發展的機會。而這兩者,一方面是市場行為產生的,另一方面則需要政府進行有效的引導、培育。

上海作為國際化都市,各項成本高於其他城市,為什麽每年還有諸多企業紛紛入駐?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上海的機會多、商機多。服務舉措是最容易被複制的,而商機是無法複制的。筆者認為一定要在如何為企業創造商機上多做文章。

另一方面,從方法論而言,一定要有前置思維。這不僅僅是跨前一步,更重要的是將自身置於企業的位置來感受企業生產經營中的難點、痛點,並研判企業真正的發展需求。這樣所實施的各種措施才有針對性,企業的認同度才會高,才會積極參與到共建營商生態圈中來。同時,在優化工作流程、提升效率的基礎上,更多地加強企業與企業之間的互動,共同在政府提供的環境或是平臺上,尋找企業自身發展的商機。

當然,共建營商生態也是政府部門跨區域的聯動,以信息共享、資源共享,統一規劃、協調,為企業在更大範圍內尋求商機和發展提供條件。我們看到,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6月1日在上海召開,會議審議並原則同意《長三角地區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和《長三角地區合作近期工作要點》,圍繞交通互聯互通、能源互保互濟、產業創新協同、信息網絡高速泛在、環境整治聯防聯控、公共服務普惠便利、市場開放有序等七個主要領域,提出了具體行動計劃。這為共建長三角營商生態圈打下了堅實基礎。

從具體做法上,筆者也有一些建議以求拋磚引玉:

1.積極響應上海四個品牌建設,將“12345市民服務熱線”這張上海的城市名片進一步賦能,升級為“12345上海服務熱線”。因為這條服務熱線事實上已經超出了為市民服務的範圍,同時也在為來滬的各個企業服務。那麽不妨旗幟鮮明地打出“上海服務”的旗號。當然,既然叫上海服務,就應加大力度去做好服務,比如可以設立企業服務專員,一點接應解答並解決新入滬企業的各種需求;重點研究分析並梳理新入滬企業所涉及的問題,充分利用12345已經建立起來的各委辦平臺,制定處理流程等。

2.政府搭建平臺,建立商機庫。以企業信用為基礎搭建企業與企業之間溝通的橋梁。為經營情況好、信用度高的企業提供商機溝通交流平臺,同時,也可以為企業提供各方面的咨詢及服務。該商機庫可以逐步向長三角輻射,這樣商機會更多,參與企業會更有積極性。

3.主動幫助企業解讀政策,並結合區域發展分析行業的趨勢及需求。同時,有計劃地通過市行業協會組織各種形式的“走進企業”活動,讓企業面對面地溝通信息。

(作者系中國電信上海自貿試驗區分公司常務副總經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339

國務院推優化營商環境典型案例 上海5項上榜

來自上海等地的28個優化營商環境典型做法,成為首批向全國推廣的經驗。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通報部分地方優化營商環境典型做法,並表示國務院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放管服”改革協調小組辦公室要會同有關部門,密切跟蹤各地區優化營商環境工作進展,及時總結推廣好的經驗做法。

此次通報的典型做法共涉及改革投資審批等制度、便利企業開辦和經營、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創新監管理念和方式、提供優質公共服務、推進政務服務“一網、一門、一次”改革六方面。

這其中,涉及上海的共有5項。分別是“一照多址”和“一證多址”改革、制定新興行業分類指導目錄、跨區域網絡市場協同監管、獲得電力便利化改革、建設統一政務咨詢投訴舉報平臺。

“一照多址”和“一證多址”改革率先在上海市長寧區開展試點。上海市長寧區區長顧洪輝對第一財經記者稱,打造國際化、市場化、法制化的營商環境,各地有不同的側重和優先考慮。比如新加坡強調法制化,中國香港強調國際化,內地大多數城市強調便利化。基於長寧區國際化程度較高的特點,長寧區把國際化優先作為主要導向,以政務環境為突破口,以先行先試為創新途徑。

長寧區10%的居民是境外人士,區域內的駐滬領事機構和外交官官邸分別占上海全市1/3和1/2,外資企業7400多家,占全區企業總數的近1/4。

所謂“一照多址”,就是一張營業執照,備案附記多個分支機構或非經營性網點。這是上海市工商部門就商事登記制度改革、結合支持長寧區“互聯網生活性服務業”創新示範區建設的突破性舉措。具體形式為在“住所”欄內原住所信息後,增加如下表述:“另有如下營業場所:1、××;2、××”,兩者之間以空格作為分隔。公司每增設一處營業場所,需申請增加一張營業執照副本。

作為上海首個試點這一政策的區域,2017年長寧區將“一照多址”適用對象從內資企業延伸到了外資企業;從公司制企業覆蓋到了所有企業類型;也不僅僅局限於“互聯網生活性服務業”;同時,符合試點要求的企業開設在長寧區外的配送站點、收發點、售後服務點等非經營性網點的備案也納入其中。

長寧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副局長倪佳慧對記者表示,目前,上海市長寧區已有“一照多址”試點企業15家,區內區外備案的分公司和非經營性網點共125個。

在“一照多址”推進後,長寧區還在積極探索“一證多址”,也就是企業在區內新開設經營項目相同的分支實體店,根據企業報備的連鎖門店標準和依法合規經營承諾,只需直接在第一家實體店的許可證之外進行附記備案,視同取得許可證。比如一家企業開設第一家實體店,現場通過衛生審查後登記備案,該企業在其他地方再開店,就視同已經取得衛生許可。

通過改革,長寧就實現了“一張營業執照、多個經營地址、一次行政許可”。顧洪輝稱,這樣一來,證照之間就銜接起來了,這也是對標了先進做法。

在通報這28項典型舉措的同時,國務院辦公廳還同時通報了這些舉措的主要內容。如山西開展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改革試點,備案類企業投資項目報建階段的28項審批事項中,7項政府承諾供地前服務;3項由政府、企業雙向承諾,政府承諾在供地前完成相關服務,企業根據相關標準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書面承諾;3項開工前由企業作出信用承諾即可;3項轉為政府內部審批流轉;12項要求企業開工前完成。目前,全省試點項目260個,項目落地周期縮短三分之一以上。

在通報中,國務院辦公廳稱,各地區、各部門要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深刻認識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性、緊迫性,以更大決心、更強力度、更實舉措推進“放管服”改革,持續優化營商環境,聚焦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辦事創業的痛點難點,突出重點,把該放的權放給市場主體,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更大限度激發市場活力、調動人的積極性和社會創造力。

同時,通報也要求各地區要主動對標先進,相互學習借鑒,從自身實際出發,銳意探索創新,切實解決企業群眾辦事創業面臨的困難問題,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創造更多管用可行的創新舉措。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楊小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953

社論:用典型推動營商環境優化

營商環境一直被認為是一地經濟發展重要的軟實力,既關系到招商引資,又影響經濟發展的活力與質量。隨著中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從中央到地方,都在積極推動制度創新、簡政放權和擴大開放以優化營商環境。

8月3日,國務院辦公廳對28項優化營商環境的典型做法進行了通報。包括改革投資審批等制度、便利企業開辦和經營、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創新監管理念和方式、提供優質公共服務以及推進政務服務“一網、一門、一次”改革等方面,涉及上海、浙江、福建廈門、江西宜春等地。

優化營商環境乃中國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內在要求,中國經濟的一些老矛盾和新問題,在深層次上其實是營商環境問題,不管是簡政減稅降費、嚴格依法平等保護各類產權,還是擴大“證照分離”改革試點,都急需攻克。

而且,重點優化營商環境,可能比巨額投資效果更好,二者相當於“授人以漁”和“授人以魚”的關系。正如世界銀行一項實證研究的測算,良好的營商環境會使投資率增長0.3各百分點,GDP增長率增加0.36個百分點。

在最近幾年的重視下,中國的營商環境改善也頗為明顯。根據世界銀行發布的《2018年營商環境報告》,中國在全球營商環境評價中排名第78位,從2013到2016年,中國的評價排名累計提高了18名。這與近年來簡政放權、減稅清費、外資和人才引進、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的推進密切相關。

不過仍舊需要清醒地認識到,中國目前營商環境的水平與國際地位還不那麽相匹配,需要改進之處仍然不少。比如不少地方政府權限過大,服務意識不強;政策缺乏穩定性和連續性,透明度不足、執行不一致;貿易管理及外匯管理仍不夠便利等。

然而,從去年開始各地紛紛講優化營商環境作為重要抓手後,湧現了不少典型案例,此番國務院辦公廳通報的28項就是其例。中國人多地廣,典型案例、優秀經驗理應得到推廣,讓更多地區參考借鑒。

以上海為例,這次被通報的典型案例“一照多址”和“一證多址”改革,實質上是延續數年前開展的證照分離改革。這項改革是2016年率先在上海長寧區試點實施的企業登記制度,按照規定,符合“一照多址”登記條件的企業,可以向長寧區市場監管局申請住所變更登記,並在營業執照上記載除住所以外的營業場所信息。2017年,“一照多址”登記制度適用範圍大幅擴大:適用企業類型從內資擴大至內外資,適用區域從局限於長寧區擴大至全市。

針對不同地區的差異,在某些改革領域也湧現了不止一個典型案例,以不動產登記改革為例,浙江合並建設、稅務、國土3個窗口,民眾辦理不動產登記只需取一次號、排一次隊;江西宜春推進不動產“登記+交易”一體化改革,將市房地產交易中心及檔案館整體合並到市不動產登記交易中心,實現房產交易備案、稅費繳納等事項“一站式”辦理。

決策層通報營商環境典型案例,尚屬首次,如通報所言,各地區應該主動對標先進,相互學習借鑒,從自身實際出發探索創新,切實解決企業群眾辦事創業面臨的困難問題,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創造更多管用可行的創新舉措。

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羅默曾說,時至今日,全球在營商環境領域的進展令人鼓舞,但依舊大量存在的未做之事也足以讓我們焦躁。的確,優化營商環境是提升經濟發展質量不可或缺的一環。

責編:許雲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000

國務院下硬任務:2018年底前構建營商環境評價機制

我國將加快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營商環境評價體系,包括引入第三方評估,2018年底前開展這項試點。

8月14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全國深化“放管服”改革轉變政府職能電視電話會議重點任務分工方案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其中就包括了上述內容。

十八大以來,政府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2014-2016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依次分別提出了“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的改革目標,2017年6月13日召開的全國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電視電話會議進一步提出了“‘放管服’改革是一個系統的整體”的判斷。

今年6月28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全國深化“放管服”改革轉變政府職能電視電話會議上則提出了未來五年深化“放管服”改革的新目標、新要求:一是以簡政放權放出活力和動力;二是以創新監管管我國出公平和秩序;三是以優化服務服出便利和品質。

《通知》按以上三個方面提出具體細化的36項任務,並指明牽頭單位以及實施時間表。其中,多項改革措施為首次下達“期限”。比如,2018年底前開展市場主體強制退出工作試點,逐步擴大試點範圍;2018年將實行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的38類產品壓減三分之一以上;2018年底前制定出臺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領域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條例等等。

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竹立家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次之所以規定得如此“細致”,主要是要強調落實,改革步入深水區後艱巨性複雜性增加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落實環節上不到位。

“這麽做是值得肯定的,好的政策得不到落實就是一句空話,同時也再次顯示了政府‘放管服’改革的決心,也是一種實幹精神的體現。”竹立家說。

值得一提的是,通知要求,2018年底前構建營商環境評價機制,在22個城市開展試評價;2019年,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城市、省會城市、若幹地級市開展營商環境評價,編制發布《中國營商環境報告》;2020年,建立健全營商環境評價長效機制,在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開展營商環境評價,定期發布《中國營商環境報告》。

這是我國首次明確給出構建營商環境評價機制的時間表,竹立家認為,不僅是營商環境,對於每項改革措施是否真的落實到位,評價都是非常重要的,以後將是常規。

《通知》還要求,狠抓改革舉措落實和督查問責。國務院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放管服”改革協調小組辦公室將適時組織開展專項督促檢查。

竹立家說,目前中國政府改革已經進入到一個以“放管服”為核心的“全面深化政府職能轉變”的新階段。這必將促推我國“改革開放”進程向縱深發展,釋放出全社會“發展創新”的巨大活力,為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人民的福祉提供持續的、源源不斷的推動力,為實現新時代“新目標”、解決新時代“新矛盾”提供重要的體制機制保障。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汪時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291

民企500強投資遼寧3000億,資本看重營商環境

在遼寧經濟企穩回升的當下,一大波民營資本正在湧向遼寧。資本看重的是東北振興的政策紅利和當地營商環境的改善。

“現在是投資東北最好的時間點。“傳化集團董事長徐冠巨30日上午在全國工商聯助推東北振興工作會議上稱,現在東北的投資環境比較好,能夠感受到”親商、富商、安商“的氛圍。

在此前一天舉行的民營企業助推遼寧高質量發展大會上,遼寧全省各市、沈撫新區與民營500強企業共簽約了76個項目,總簽約額2956億元。這些資本的到來將有助於改善東北地區經濟活力不足的狀況。

民資弱小短板待補

從29日發布的2018年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可以看出,目前東北地區民營經濟發展不僅與民營經濟大省有較大差距,與全國的平均水平也相差較遠。

榜單的數據顯示,整個東北三省的500強企業加在一起只有9家,而民營經濟大省,同時也是經濟強省的浙江、江蘇、山東、廣東、則分別占了93家、86家、73家和60家。

全國工商聯主席高雲龍表示,民營經濟發展偏小偏弱偏散,既缺乏頂天立地的大企業,又缺乏鋪天蓋地的小企業,是整個東北地區經濟發展緩慢和經濟活力不足的重要原因。

針對新一輪振興,國務院強調東北地區要健全體制機制,支持民營經濟做大做強,使民營經濟成為推動發展、增強活力的重要力量。

高雲龍認為,新一輪東北振興將給民營企業,特別是區域外民營企業帶來機遇。民營企業如果能抓住東北地區結構調整帶來發展機會,姜維企業發展添加新動能。

在29日的會議上,遼寧省向民企推出了多個全省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項目,包括鋼鐵、汽車、能源、交通等投資項目。此外還有各地市和沈撫新區的重點招商引資項目。

徐冠巨表示,東北地區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在18%左右,比全國高出3個百分點,比發達國家高出10個百分點,迫切需要建設現代物流供應鏈體系。

傳化智聯與遼寧省政府簽署了“遼寧省戰略合作協議”,構築以沈陽樞紐公路港為核心,以營口、葫蘆島、朝陽為網絡節點的立體化“公路港”網絡,助推遼寧經濟振興發展。

民營資本成為遼寧省經濟企穩回升的重要動力。遼寧省2017年地區生產總值完成23942億元,增速由負轉正,增長4.2%。今年上半年,延續了去年以來的良好態勢,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6%。

國家發改委振興司副司長王心同表示,下一步將繼續推動東北放管服改革,推進負面清單管理制度,並推進養老保險制度改革,降低企業負擔。

改善營商激發投資活力

長期以來,東北的營商環境備受民營企業家們詬病,有利於民營經濟發展的市場機制並不健全,政策落地難,執行僵化,效果很差。

曾有商會向全國工商聯反映,由企業拿著政策文件找到有關部門申請補助,辦事人員告知“政策有,但錢真沒有”;還有企業反映,東北地區在執行國家政策時“機械呆板”,存在“一刀切”的現象,比如為了應對環保督查,有地方政府要求企業不管是否符合環保標準,不管造成多大損失,一律停產。

近年來,東北地區開始重視優化營商環境,遼寧省在這方面走得最快。遼寧省成立由省委書記、省長為組長的遼寧省軟環境建設工作領導小組,並組建國內第一個營商環境建設監督局,形成省、市、縣三級聯動的工作格局。

遼寧省還出臺了全國首部優化營商環境的地方性法規《遼寧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配套制定貫徹落實措施,奠定了營商環境建設的法治化基礎。

月星集團董事局主席丁佐宏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東北投資十多年以來,近來切實感受了營商環境的改善。“現在政府‘店小二’精神越來越明顯了,過去我們辦事要找政府,現在是政府主動來找我們,投資落地也很快。”丁佐宏說。

營商環境的改善激發了民間投資活力。2017年遼寧省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50%以上,上交稅金占全省稅收收入65.4%,投資占全省固定資產投資68.7%,解決就業占全省82.5%。今年1至7月,民營企業對遼寧投資了674個項目,到位資金1137.9億元,同比增長48.8%。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楊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891

網上營商突破交付障礙 偵測欺詐交易 留意異常客戶

1 : GS(14)@2011-01-01 17:15:10



網上營商,無論是經營者抑或是顧客,最關注是貨物及款項交收是否安全方便。現時網上支付系統提供偵測欺詐交易功能,對商人及顧客提供保障,即使遇到跨境交易,亦能確保售貨者收到貨款,購物者收到「對辦」的貨物。
記者:黃碧珊 陳皓怡
攝影:羅君豪

開舖做生意,最大成本是舖租,所以不少首次創業人士,會選擇在網上開業。此外,隨着流動互聯網越趨普及,亦越來越多人在網上營商。鄭維章 05年與朋友合資約 50萬元,在網上開設售賣電子遊戲的商店,主攻較少產品選擇的歐美市場(表 1)。
由於貨品夠獨特,故營運約年多已回本。不過,他卻遇到網上經營最令人關注的貨款問題。
平台通知問題交易

鄭維章說:「開業初期,電子遊戲機 PSP非常流行,每部賣數千元。當接到來自世界各地的定單時,我們很高興地安排送貨。」不過,貨品出門後才收到支付商通知,指交易有問題。原來犯罪集團利用假的信用卡及假地址行騙,「雖然被騙金額佔營業額不足一成,但損失亦算嚴重。」
鄭維章的網站,採用信用卡及 PayPal支付平台,一般而言,當支付平台發現信用卡或戶口有不尋常運作,如所使用的信用卡或戶口已報失,又或是同一顧客向不同商戶同時訂購大量貨品等,支付平台會馬上通知商戶有關交易可能有問題。不過,自從受騙後,鄭維章選擇顧客亦非常小心,若對 IP、收貨地址有疑問,或遇到與一般網上購物習慣有別的顧客,如選購貨品時間過短,即使支付平台未通知有異,他亦會主動向支付平台查詢買家紀錄,避免向高危客戶出貨(表 2)。




不過,網上購物賣點是方便,在保障營商者的同時,亦要顧及消費者,故提供方便及安全的支付平台,有利網上商店營運者。香港 PayPal推出買家購物安全保障計劃,透過 PayPal付款,若發現貨不對辦或未能收貨,買家可獲悉數退款。 PayPal香港及台灣區總經理黃朱寶燕(圖)表示,聘請逾 2000名員工,專門負責安全系統監察,網絡詐騙率僅 0.28%,較業界水平低(表 3)。
提供購物安全保障


鄭維章亦提醒,在網上購物時需保護個人資料,包括傳遞交易資訊時,留意網站可有加密功能,即網頁顯示「鎖仔」。此外,登記或交易時,除姓名、電郵或電話等基本個人資料,如網站要求提供額外資料,需提高警惕,或放棄交易(表 4)。
初哥套餐
現成「商舖」百餘元開業

網上商機無限,既可節省租金成本,潛在客戶亦可在任何時間及地方購物。想開拓網上業務,現時市面上有現成的「套餐」,可協助初次開設網上商店的「準老闆」。
有意開網上商店人士,可以在拍賣網站如 eBay、 Yahoo!等開戶,然後將貨品照片上載上網,拍賣網站會收取刊登費,費用按拍賣底價或開售價計算,一般僅數元。
落本錢提升服務質素

要增加貨物曝光率,吸引目標客戶注意,可以登記成升級賣家,費用每次最低 6元,或每月 120元。若想自行設計獨特網頁吸引客人,需要申請域名,費用每年數十元起,另需支付網頁寄存費每年數百至千餘元,視乎儲存空間及服務。
不過,在虛擬世界營商,跟在真實世界一樣,最重要是貨品及服務質素。鄭維章表示,「遊戲網買貨成本雖然較高,但可以跟供應商傾付款期,其他成本有限。着數網成本多在人工方面,需要逾 10人團隊跟商戶爭取優惠,而且自設會員、商戶及優惠券等,系統費用高昂,所以投資成本逾百萬元,現時仍未回本,僅達每月收支平衡。」
各師各法
推廣手法視乎網站性質

經過 5年運作,鄭維章的遊戲網站漸趨成熟,他乘勢推出「着數網」,「外國類似的網站開始流行,香港市場潛力巨大。」所謂「着數網」是指網站與商戶洽談優惠,轉售予會員,收取訂購會員悉數優惠券金額,網站扣取佣金後將金額支付有關商戶。
合辦活動增知名度

去年 6月,他與另一位朋友合資,開設本地消費網,每日推介一、兩個具時限的「着數」售予會員。按優惠多寡及與商戶洽談的條件,每個「着數」可賺取 20%至 40%佣。網站半年間,累積約 15萬個會員。
短時間內吸納數目龐大的會員,鄭維章稱,由於目標客戶是網民,故主要透過網上工具,如 facebook、網上廣告、搜尋字眼、分享、討論區等推廣。
不過,不同性質的網上商店,推廣手法亦有分別,以遊戲網為例,顧客較集中,所以推廣手法較多樣化,他與供應商合作辦抽獎活動,及在遊戲雜誌刊登廣告,增加知名度。
至於「着數網」,不但在優惠到期前發出溫馨提示,正計劃增加每日銷售的「着數」數量,並按區域或優惠種類劃分,方便顧客搜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378

劉展灝談在瑞士的營商經歷

1 : GS(14)@2011-01-30 19:04:08

2011-1-1 HJM

1983 年至今,我已從事鐘錶業數十年,回頭一看,發現自己經常比別人先走一步,包括堅持生產高品質手錶。平價表有太多競爭,且難以確保自己的貨品最便宜,不斷降低價格更只會讓自己虧本,所以要努力鑽研,為產品創造附加值。

統籌:陳志輝教授(中大EMBA課程主任)

主持:駱國安(EMBA 2010)

嘉賓:劉展灝(運年表業集團董事總經理)

筆錄:謝冠東、林思明

劉瑞士並非我的家鄉,但除了香港和內地,我去得最多的地方就是瑞士。我在1983 年創立運年表業有限公司,距今已二十七年了,創業前于酒店業工作了四年,亦從事了十載鐘錶業才創業,屈指一算,已有三十年鐘表業經驗。創業初期只做 OEM(替客戶加工),公司規模很小,只有一、兩名客戶,但兩、三年後業務開始上軌道,我決定要實踐我的目標:生產高檔次及高品質的手錶。中國內地的鐘錶業並不發達,而香港則大量出口廉價手錶,那是只以價錢去競爭,長遠必遭淘汰,故我希望開設一家較另類的表廠,制造高檔手錶。當時不被看好,很多人覺得瑞士已壟斷了貴價表的市場,但我卻認為香港的貴價表仍會有銷路及客戶。1990 年,有80 至90%的香港同業把生產線遷往內地,因為內地的土地、薪金都較便宜,當時,我的表廠經營了將近七、八年,內心亦有掙扎,要不要到內地發展呢?最後我堅持留在香港,以香港作為生產基地,同時在瑞士多開一家表廠。很多同業、朋友都認為我的做法跟社會大勢背道而馳,雖然有不少香港企業在瑞士設立分公司,但它們多從事貿易或仲介生意,香港不少上市公司也在瑞士設分公司,但主要進行研發或商務代理,不是以生產為主。

親身往瑞士設鐘錶廠

我認為,在瑞士設廠有其優勝之處。以往在香港裝表,有一些客戶會要求Swiss made ( 瑞士制造),即是機芯要瑞士出品,其他配件不論是日本、泰國、台灣還是內地都沒問題,準備好所有配件後,再集體運往瑞士,由當地的assembler(裝配廠)裝配。根據瑞士法例,只要表芯是瑞士出品, 就是Swiss made。當OEM 的客戶提出要求,我們便會這樣造表,但維修率卻非常高。若我運送1000 只表到瑞士裝配,成品運回香港作final QC(最後品質檢查),至少有300只表會出現問題,需要更換表面、玻璃或表殼等,成本很高。我付款給瑞士的subcontractor 進行裝配,但成品出現問題,對方卻不肯免費維修,因為瑞士對鐘表技術頗為自負,不肯承認錯誤,我又不想浪費時間跟對方理論,寧願自行維修,結果損失很大,故1990 年便決定自己到瑞士開廠。

法國波爾多出名紅酒,日內瓦以貿易聞名, 而La Chauxde-Fonds 則是瑞士的鐘錶業之都,很多大牌子都在該地設廠,包括Rolex、Breitling、TagHeuer、Corum、Ebel、芝柏(Girard- Perregaux) 等。我在一幢四、五層高的工廠大廈租了5000 呎地方, 聘請了十多名當地工人,雖然投資額不大,但瑞士政府卻給我優質服務,反觀香港政府對鐘錶業的支持力度就有所不如。瑞士的顧問每月薪酬大概是萬多元瑞士法郎,當地政府的優惠是讓我免費向顧問諮詢一年,每有不明白之處,我都可找他商量,對方亦很樂意幫忙,另外,政府亦常派人來表廠瞭解我們的需要,很是貼心。

瑞士政府積極協助小企業

剛開設了表廠數周,瑞士的政府官員便約見我,希望瞭解我的情況及困難。La Chaux-de-Fonds 冬天降雪不斷,雪堆比人還要高,工人從巴士站步行到工廠上班需時約五分鐘,他們感到很辛苦,我便向官員反映,怎料不到一個星期,政府便把巴士站搬到工廠門前。瑞士政府十分關注及體恤小型廠家,借此吸引外資,制造就業機會,而又不用擔心被指官商勾結、利益輸送(衆笑)。

九十年代瑞士經濟低迷,鐘表業亦陷于低潮,很多表廠因而倒閉,所以瑞士政府也不明白,為何我這個香港人竟來設廠,還愈請愈多人,甚至連周末也要加班。其實是因為香港人做事比瑞士人勤奮,我不是指瑞士人懶惰,只是他們的生活習慣與我們大相徑庭,這點容後再跟大家分享。香港人在瑞士開廠有優勝之處,我們往往能在亞洲區接單,面向全世界的客戶,另外,瑞士人的靈活性亦比我們低,故我的表廠吸引很多瑞士傳媒、銀行家來探訪。

初到瑞士,適逢八九民運,很多人以為我的目的是申請瑞士護照,而瑞士護照很難申請,往往要等候多年,但我到埗不久,瑞士政府已向我派「定心丸」,承諾會先給我A visa,五年後再給我B visa,只要繼續留在瑞士開廠,五年後便能正式成為公民。但我向當局表明:我到瑞士是為了投資,不是移民;如果我想移民,早就到加拿大了。不過對方仍半信半疑,認為我會改變主意,硬是要給我visa(衆笑),還給我一大疊表格,結果我也沒有填。時至今日,我的表廠已開了二十年,如果想成為瑞士公民,早就成功申請了。

瑞士生活難適應

我到瑞士設廠,亦在那里租了房子,買了車,定居了一年多,每個月只有一個星期在香港。我發覺兩個地方的做事方式有天壤之別,初時也很不習慣,例如香港人的工時較長,一大早上班,到七、八時也不願放工,但瑞士人五時便會放工;另外,瑞士人不肯在周末加班,但我又有貨需要趕工,便請求員工加班。最後,十多名工人中有一、兩名答應。雖然我不懂裝配手錶,也回來陪他們一同工作,後來有更多員工願意周六加班,在瑞士是前所未有的。只要跟員工好好溝通,他們便會理解,但總不能長時間加班,不然員工便會要求工廠多聘請人手來分擔工作。瑞士工人的福利亦很優厚,現在內地最低工資由900 元增加至1000 多元, 香港工人的平均薪酬則是7000 至8000 元,而瑞士呢?是5000 至6000 瑞士法郎。故我只聘請十多名員工,如果以他們的薪酬在內地聘請人手,可請到超過一千人呢!瑞士工人不僅薪酬高,每年更如學生般放暑假,7月中開始便放三個星期大假,聖誕節亦有十至十二天假期,複活節假也比香港長。另外,瑞士實行flexible working hours ( 彈性上班時間),上下班時間沒有限制,每天只要做足八小時便可以了,做老闆的也不可幹預,硬性規定上班時間。這跟富士康那種半軍事化的管理截然不同。

但瑞士的生活頗為沉悶,在那里長期工作對我來說是一種懲罰。瑞士有三種官方語言——德文、法文、意大利文,而生產鐘表的區域則以法文為主,雖然我年輕時學過法文,但只是半桶水,而當地的新聞都是以法文和德文報道,我根本看不明白。在瑞士居住,最怕過周末,我大多會回公司工作一陣子,再四處逛逛,但那個小鎮沒什麼好逛,百貨公司四時便關門,周日更全部都關店,整個鎮一片死寂,幸好還有一家中國餐館,讓我獨佔一張長枱吃飯(衆笑)。參觀雪山,每周都上山也會厭倦,所幸那個小鎮鄰近法國邊境,周日我便駕車到法國,漫無目地開車,看見餐館便走進去,裡面多聚集了一堆老年人,我這個中國人一進去,人人都盯著我。

在瑞士生活,前後轉換了三、四所公寓,其中一個原因是我晚歸,吵醒鄰居。所謂的晚歸不過是十時左右,我回家洗澡,鄰居便用掃帚拍我的門,投訴我的水聲擾民(衆笑),在瑞士十時便要上床睡覺,連走路也不可以呢!香港人實在難以適應當地的生活,除非你嚮往悠閑寧靜,故工作了一年多,我便找一位當地的中國同事幫忙,但他半年左右便辭職了,因為瑞士員工認定他是我的線眼,是來監視他們的,結果大家合作得不愉快。瑞士人很保護自己,只要是一門專業,他們便會認真看待,特別在鐘錶方面自視甚高,認為自己的鐘錶技術冠絕全球,不過我也認同瑞士人造鐘錶,是不同于一般視鐘表為生意的人,因為對他們來說,鐘錶制造是瑞士的國技,是一門藝術。

Swatch 的成功之道

香港鐘錶以數量、速度及價錢作競爭,瑞士鐘錶則以品牌、複雜性和市場策略取勝。三十年前,香港鐘錶對瑞士鐘錶造成不少打擊,特別是瑞士的平價手錶,很多因而倒閉,導致大批鐘錶技工流失,他們必定很痛恨香港。現在只有大牌子仍留在瑞士設廠,這啟發了我們:瑞士因為香港步步進迫而轉投高增值生產,從事品牌和市場策略,只出產卡地亞(Cartier) 、Omega 和伯爵(Piaget)等貴價品牌的手表,價值數十萬至數百萬不等。為免遭到淘汰,香港表廠亦應朝此方向發展。你們可能有疑問:Swatch 和天梳(Tissot)不是平價品牌嗎?

目前全球的鐘錶業由數個集團壟斷, 包括Swatch Group和法國的Richemont Group。Swatch Group 旗下的品牌有Omega、浪琴(Longines)、雷達(Rado)、天梭、Breguet、Hamilton、Certina 等, 另外,Swatch Group 亦會制造表芯,瑞士有超過80% 表芯由SwatchGroup 制造,幾年前它突然宣布停止出售表玉,引起極大回響,連瑞士鐘錶業界也因此控告它壟斷市場, 最終Swatch Group 繼續出售表芯,但卻減少數量,可想而知它的影響力有多大,它的表芯非常專業。很多表廠只負責設計手錶的外型及款式,表芯則向Swatch Group 購買, 除了表芯, Swatch Group 也會生產表針。十多年前, Swatch Group曾一度陷入低潮,故出品平價瑞士表Swatch 打救自己,以塑膠手錶作賣點,大大加強了公司的利潤和財力,得以重整旗鼓。現在它成為全球最具規模的鐘錶集團之一。

Richemont Group 也是大型鐘錶集團, 它旗下的品牌都耳熟能詳: 卡地亞、江詩丹頓(Constantin)、伯爵、Montblanc、Dunhill 等, 均是首屈一指的貴價表。雖然Richemont Group 原本不生產表芯,但近年已開始收購一些會制造表芯的品牌公司。Rolex 及Tudor(帝陀)屬於另一個集團;還有PP(Patek Philippe),都是享負盛名的鐘錶品牌。

剛才也提及,瑞士政府非常支持外資投入,對鐘錶業的發展很有幫助,但瑞士的處事方式亦相對保守,十年如一日,變動極小。瑞士的另一優點是注重環保,卻不會矯枉過正,不像內地般要封殺兩高一資(高耗能、高汙染和資源性)的行業。鐘錶業需要電鍍,瑞士政府不會打擊電鍍行業,只要工廠遵從汙水處理的條例,便可繼續營運。其實,瑞士和香港頗為相似,人口相約,瑞士六百多萬,香港七百萬,兩者都缺乏豐富資源,但發展都很理想。瑞士有名的行業包括鐘錶業、藥業、機械業、旅遊業、食品業等,它並不追求高新科技,只集中發展傳統工業,鐘錶不過是機械表,已有多年曆史,賣得如此高價,實有賴于市場策略和推銷技巧。總的來說,瑞士的營商環境確實不錯。

比較香港員工和瑞士員工

林國仁你剛才提及,到瑞士設廠前找瑞士的公司裝配手錶,結果大量成品需要維修。在我們心目中,瑞士人的鐘錶技術應該很了得,為何他們所裝配的手表會如此失敗,而你後來親身到瑞士發展卻又成功呢?

劉雖然瑞士是鐘錶王國,但當地亦有很多中小企。Subcontractor接了訂單,不代表所有工序都會在工廠進行,如果有太多訂單,員工又不肯加班,工廠唯有著員工把手錶帶回家裝配,但員工把手錶帶回家,不代表他們會親自裝配,他們可能會交給鄰居處理(衆笑),他本身就是不想加班嘛,結果就像往時香港人「穿膠花」,人人都可以做,很難控制貨品的素質。

另外,瑞士和香港工業都面對同一問題——缺乏年輕人接班。瑞士的情況已比香港好,當地有傳授鐘錶技術的專科學校。裝表需要眼明手快,雙手要敏捷靈巧,故香港以前只會聘請年輕女工,現在沒有人入行,則四十歲也要請;瑞士工人平均年齡三、四十歲,本身的動作又比香港人慢,瑞士人裝表要戴著放大鏡,左看右看,看似很認真,但認真不代表他看得到(衆笑),所以單論裝配技術,香港絕不比瑞士差。香港女孩子很快便可以裝好五十只手錶,但瑞士的婆婆嬸嬸(衆笑),老半天只能裝好二十五只,她們薪酬高數倍,生產力卻低一半,成本自然高,間中效果欠佳亦是意料中事。不過受限于生產地的法例,為了讓手錶蓋上Swiss made 的標志, 一定要交由瑞士裝配。我們在瑞士設廠後,當然不會讓員工把手錶帶回家里裝配,而香港的生產部經理也前去幫忙,為新工廠確立制度,並將香港的生產模式帶往瑞士。瑞士的新工廠跟香港的工廠無異,只是生產地點改變了。

為何不往內地而往瑞士設廠

梅俊傑當大部分香港同行都制造平價表,為何你會毅然走一條與眾不同的路,到瑞士設廠呢?第二,瑞士專門生產高檔表,但香港和內地仍在制造平價表或組裝手錶,停滯不前。它們可有機會和你們一樣,朝貴價表的方向發展?

劉我們要全面而長遠地分析業務前景, 1983 年至今, 我已從事鐘錶業數十年,回頭一看,發現自己經常比別人先走一步,包括堅持生產高品質手錶。平價表有太多競爭,且難以確保自己的貨品最便宜,不斷降低價格更只會讓自己虧本,所以要努力鑽研,為產品創造附加值。正如香港人購物和吃喝,未必會選最便宜的一家,不論平價、中價、貴價,都各有市場,最重要是找出營運路向,為自己定下目標。我在1990 年到瑞士設廠,目標就是制造貴價表, 而非平價的OEM,故1991、1992 年我便開始收購不同品牌做branding,並在1993 年進軍內地市場,設立辦事處去推廣自己的品牌。所以,我在十多年前已預計內地將會是龐大市場,並好好思考發展路向,當然我不會說現已進入成功階段,因為從商就像革命,要長期作戰,但我早已定下目標,並有清晰的概念和信念。

另一個問題:為何香港只能做代工, 做OEM, 不能像瑞士般做品牌?因為瑞士有祖蔭,只要是Swiss made 的手錶必定較值錢。同樣品質的手錶,Swissmade 的值30000 萬,香港制造的值8000 元,內地制造的則只值3000 元,只是Swiss made 這個品牌已為手錶增值了不少。正如女裝,made in France 和Italy的當然貴得多;手袋隨處可見,但Prada 卻這麼昂貴,不就是品牌效應嗎?瑞士手錶愈來愈昂貴,最初只售幾萬元,現在已售幾十萬、幾百萬元,雖然銷售量比1990 年下跌許多, 但價值卻上升幾十倍。香港的手錶暫時仍追不上瑞士,在未來五十年都無法趕上,因為要改變的是整個鐘錶業以及其配套,要制造一種氣氛,讓人感到香港的鐘錶品牌系出名門,認同香港是出產高檔手錶的勝地,此絕非易事。有朝一日,如果香港只制造貴貨,不造平貨、假貨、劣貨,便能慢慢追上瑞士。

產品可以傳統,但設計必須創新

林肇琪研究Swatch 時,該集團的主席表示,若鐘錶業沒有創新,便會衰亡。瑞士鐘錶業歷史悠久,innovation 對鐘錶業有多大影響?香港鐘錶業也有同樣危機嗎?

劉我們永遠都需要創新,我亦十分信奉創新,產品可以舊,但設計不能舊。有很多人認為工廠已經式微,不能繼續下去,但我可以斷言,工廠一定可以繼續發展,只在乎由誰來管理、怎樣去營運。因為每天的衣食住行所需,如椅子、衣服、眼鏡、鞋子等,全都由工廠制造出來。雖然制衣、鐘錶、玩具等都是傳統行業,但我們可在設計和物料中加入創新元素。以鐘錶業為例,表芯等同人的心臟,藏于體內,既然別人看不見,改變也沒用;但是,表的外形就需要創新,瑞士那些售價幾十萬元的手錶,其皮帶和鋼料都是用最新的物料,這種創新值得香港的鐘錶業界學習。任何行業都需要加入創新的元素,制衣也是一種舊行業,但早前台灣出產了一種「無縫衣車」,縫出來的布料看不到車線,這就是創新。

工業接班問題大

駱國安劉先生剛才提及,鐘錶業愈來愈少人入行,會否影響瑞士鐘錶的未來發展?創新無法延續,是不是一大挑戰?

劉即使鐘錶業加入了創新元素,在年輕人眼中,它仍是一門傳統行業。時下的年輕人在想什麼,我們這種年紀實在不能理解,很多年輕人不願入行,有時連鐘錶老闆的第二代也不願意接手。他們偏愛資訊科技、股票基金等行業,因為較刺激,賺錢亦較快。當年長一輩紛紛退休,瑞士將要面對人才短缺的問題,雖然當地有專科學校,但不代表就讀人數足夠,即使進了學校讀書,畢業後也不一定會長期留在鐘表業發展。瑞士鐘錶發展得如此理想,是因為上一代願意花很多時間研究,不像香港的工廠,只知道接訂單和出貨賺錢;但若然瑞士鐘錶業沒有接班人,也不會有新的研究,這對行業會有很大影響。當然香港亦有同一問題,現在長沙灣的工廠想以 6000 至7000 元的起薪點聘請年輕人,訓練他們裝表,也沒有人肯應徵,他們寧願到Starbucks 工作,也不想在工業界發展, 其實Starbucks 不過是現代版的茶餐廳罷了,我心想:那又有多少東西可學呢?年輕人投身工業,也許更有前途也說不定。

陳志輝 香港中大文學EMBA課程主任 謝冠東 文字工作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830

師法自然的創新營商思維——企業創新應變策略思維繫列之二

1 : GS(14)@2011-04-10 23:44:46

2011-3 HJM
在今天高科技的網路年代,難道營商創意也可師法自然?

為何不可?須知創意出於人的思維,而人由大地孕育而生,千萬年以來與大自然共同進化。

在環保已成社會主流關注

的今天,綠色營商的概念大有市場,但至今所見的綠色營商主意,仍然侷限於節源減碳、循環再用或另類能源之上,即使利用最新微菌生物科技降解廢料,也不見得是令人驚嘆的創意了。其實,綠色營商思維又何須囿於環保?而自然又何必為「綠色」,我們不妨跳出框框,看看一套師法自然的營商思維,如何能應用於企業的激進創新之上。

「去妄求真」認清強弱項

在這套營商創意理念中,我們認為所有創意發明,及一切事務的成敗,都在乎人的意識(consciousness) , 此意識包涵人的識見和心態。例如港人投資買賣,營商賺錢,往往以「搵快錢」為目的。以這種急功近利的意識來投資營商,許多時反因人性的貪婪執著及其他物慾而判斷錯誤,最終招致失敗收場。所謂「去妄求真」,求真就是恢復自我的本性意識,認清自己的強項和弱點,不弄虛作假,不妄自尊大;而「去妄」,就是去除人性的貪婪執著等物慾所造成的智障。這個理念是從修禪而來,筆者非禪道中人,不敢妄談修禪,但從多年得來的投資經驗,我們領悟到投資的失敗,十之八、九乃由判斷錯誤所造成;而能矇蔽我們意識的,往往是自己的貪婪、執著、嗔怒、愚痴、傲慢和疑心所造成的智障。如何能去除這些智障呢?法門甚多,說易非易,但亦非難,不妨引一則寓言以供參考。

莊子《應帝王》篇最後有

一則發人深省的故事說: 「南海之帝為儵(疏),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渾沌。儵與忽時相與遇於渾沌之地,渾沌待之甚善。儵與忽謀報渾沌之德,曰: 『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在這則寓言中,儵與忽代表計較眼前得失而忽略生命圓滿的人,渾沌則代表個性單純寬容、生活知足常樂之人。後者雖然七竅無有,卻保持單純寬容的天性,一旦開竅,於是有計較得失之心,已非天性渾沌之渾沌了。從修禪觀點看,開竅反能使人單純寬容的本性受到外界色相所引誘,意識遂受到物慾智障所矇蔽。因此,金融投資或營商創業,雖然為的都是利,但若斤斤計較於眼前得失,往往會財迷心竅、利令智昏。個中道理,知易難行,所以要求「去妄求真」,然後才能把師法自然的營商創意理念,運用得得心應手。

「看得通」也要「看得遠」

從投資角度看, 「求真」就是要「看得通」。看不通的投資,十居八九都會慘澹收場。多年前,美國多家投資銀行推出了一系列如accumulator 之類設計複雜的投資產品,透過各地金融機構向投資者推銷。但真正能「看得通」這類產品的投資者究竟有多少?在雷曼兄弟倒閉後,受累的投資者以千萬計,其中包括不少專業機構投資者。可見為物慾智障矇蔽者大不乏人。在「看得通」之餘,也要「看得遠」。

與歐美相比,本港投資者大都目光短淺,汲汲於眼前短利,除寥寥可數幾家企業外,如堅持本地3G 流動電話的發展者,甚少有高瞻遠矚的氣魄。因此,要為高科技項目而融資,倒不如問津於內地。但一個項目無論是從一己創意構想出來,還是應邀投資,怎樣去「求真」才確信自己是「看得通」和「看得遠」呢?當中並無放諸四海而皆準的金科玉律,然若能完全契合於師法自然的五大元素,則雖不中亦不遠矣。

師法「風火雷電雨」

一、風

或問,在今天高科技的網路年代,難道營商創意也可師法自然?為何不可?須知創意出於人的思維,而人由大地孕育而生,千萬年以來與大自然共同進化。自古文明始,我們的先祖不是仰觀天象而創造曆法嗎? 相傳包犧氏俯察萬物而作八卦1,文王演八卦爻辭為《易經》;乃至中古時代

日本著名武術家宮本武藏

(1584-1645) 辭世前所寫的《五輪書》, 以「地水火風空」闡釋其武術秘笈,不也是師法自然嗎?商場如戰場,倘能「去妄求真」,不難發現營商致勝的策略,其實一直隱藏於自然界的「風火雷電雨」之中。

在自然,氣流動而為風。

在人,一念之由生,其起之初,恍若拂面之微風。微風不易察覺;及至其積聚成勢,則可演變為所向披靡的龍捲風,甚或排山倒海的烈風和颱風。激進創新科技的發展也如是,互聯網的發明是一個好例子。據美國互聯網學會歷史檔案的記述,互聯網最先是由麻省理工大學(MIT) 的李克利達(J.

Licklider)博士在1962 年8 月一封討論「星系網」的電郵中所倡議的概念。在隨後一系列歸檔於MIT 的備忘錄中,他構想了一個能促進社會相互作用的全球性網絡。這網絡可由全球互聯的計算機所組成,借此可在任何一方迅速交換數據和程式。當時,李克利達乃受聘於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計算機研究方案的首席研究員。及至1962 年10 月離職時,李克利達說服其繼任者鮑伯.泰勒有關這個互聯網概念的重要性。結果,在其他研究者的共同努力下,這個互聯網概念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形成一個全球參與的嶄新網路技術,乃見今天網路經濟年代的來臨。

若把營商的創意喻之為

「起風」,則仍須「求真」,確信此創意之重要及可行,並堅持地努力說服他人予以支持,直至聚風成勢,方能發揮風之威力!我們營商創業,倘能領悟自然風勢之由起,必然獲益良多。當然,風勢毋需凡事皆由個人的創意而起,也可由社會人心所趨所形成的風尚潮流、或市場經濟所促成的市場大勢、或政府發展策劃所導致的政策形勢。不言而喻,任何投資創業項目,不管創意如何天才,利潤如何豐厚,如不能符合「風勢」此首要條件,勿為。反之,如項目能乘風順勢,大都能御風而起!

除勢力外, 風尚能挾帶「訊息」。宮本武藏在《五輪書》的「風之卷」中,以風喻為其他武術流派的風格(兵法之道)。他認為,不知其他流派的武術風格,就無法確知自己兵法之長短,試問如何能克敵?這個道理與《孫子兵法》在「計謀篇」結論所說的「知己知彼者,百戰不殆」如出一轍。在商場上,風的資訊可以是市場趨勢、同業競爭者的動向、時下潮流、消費者最新行為和偏好、嶄新技術趨勢和凝聚、國家經濟發展的焦點、政府政策和宏觀指令等等。因此,營商創業者必須經常「聞風」,確保資訊靈通,然後才能洞悉先機,凡事快人一步,捷足先登。

二、火

火是燃燒的物理現象,其生髮必須先有火種及助燃的溫度和氧氣。當這些條件足夠時,自能生出熊熊烈火;如能再輔之以風,尚可造成「風頭火勢」。把這現象引申到投資創業上,即使面對一個非常吸引的投資項目(火種),我們仍須「求真」,撫心自問,自己到底是否有足夠的財力物力和持久力(助燃),把項目發展到「風頭火勢」的階段呢?去年初,我們的商貿夥伴從當事人得知, 上水粉嶺間有一塊500 萬英呎的地皮待售,可申請轉作商業用地,作價5 億港元,訂金5000 萬,但須於三個月內完交易,逾期沒收訂金。在「求真」後,我們認為此項目大有可為,無奈公司財力不足,故曾與本港一知名地產商商議合作投資, 但對方表示毫無興趣。在無法符合「起火」的條件下,我們唯有放棄。是項地皮隨後由該地產商以橫手購去。至今年初,此地皮已升值至300 億港元。有人因我們把這個賺大錢機會拱手讓人而大呼不值;我們則以平常心待之,並以此為經驗,明白一切事務的成敗在人而不在於事。

火所發出的熱力可喻之為

創新者的堅持、熱忱和能量。

回想半個世紀前,李克利達若非堅信互聯網概念的重要性,又具備發明者應有之熱忱能量,說服其繼任者繼續努力開發互聯網,可能不會有今天的網路年代。同樣, Facebook 也因創辦人扎克伯格的創業「熱火」,才見今天的成功。此外,火尚有激進創新的破壞力。

舊的技術和概念付之一炬之後,創新的技術才能像浴火鳳凰一樣冉冉而升。

三、雷電

分別帶有正負電荷的雨雲

在空中相遇,電荷跳躍於兩端雨雲間而相擊,立即出現閃閃電光,繼而隆隆巨響。後者就是震撼山川河岳的雷鳴,其特徵在於聲響與震撼力。此現象可喻為發展至上市(IPO)階段的企業,或已開發至市場拓展期的創新科技。在此階段,企業理應聲名大噪,而創新科技也因所造成的經濟效益而一鳴驚人。此外,雷的震撼力也可比喻為企業為重振中興,或變換營運模式而進行的內部架構重整。

電之特徵在於其速度及催

化作用。在網路年代營商創業,須以石火電光的速度儘快上市,因為商場兢爭激烈,時不我待,只爭朝夕。一項創新發明如未能迅速商品化,很快會被其他更好的創新技術所取代。投資亦如是,商場上的合縱連橫,尤其是網路業務,合則成,不合則敗。機會出現,大多稍縱即逝,只要自己能看得透,必須在電光一閃之間當機立斷,作出果斷的投資決定。

最近,內地投資界有一則人人津津樂道的報導2 說,被人譽為中國個人網站「教父」、互聯網著名天使投資人的蔡文勝3,竟能在半小時之內果斷決定投資,入股廈門一家以化妝品網路零售業務為主的PBA 公司。據說, 蔡文勝與PBA 老闆蘇桂強相識不過兩月,便迅速成為其商貿夥伴,無怪乎業界譽其果斷投資決定為「迅雷不及掩耳」。當然,蔡先生事前顯然下過一番「求真」的工夫。據瞭解,近年內地有很多B2C 企業聲名鵲起,圖書品類有噹噹,3C 品類有京東,服裝服飾品類有凡客。它們在各自品類中幾乎形成一家獨大的局面,其他企業很難再超越, 但化妝品品類的B2C 市場格局尚未成熟。去年廈門PBA 公司B2C 網路零售額增長四倍,甚至在今年將有可能衝破1 個億,如此迅速成長的企業其市場前景可觀,只要注入足夠的資本,PBA 成長為化妝品品類中的B2C 龍頭企業指日可待。「在未來五年的『全民互聯網』時代,只有個別幸運兒成就大事業,那需要能力、膽識、團隊和運氣。

但是,找到賺錢的有效閥門,開拓一個良性發展的生意,許多人還有機會,電子商務就是一個很好的突破口。」蔡文勝在接受採訪時如是說。他坦承這次果斷入股PBA,看中的就是化妝品品類的B2C 領域裡的巨大潛力。引述所以不厭其詳,無非點明石火電光的果斷投資決定背後,大都經一番審時度勢的深思熟慮。

電的催化作用見於激進創新中,因新思維和革新力的不斷湧現和相互衝擊而迸出火花,最終凝聚成推動經濟發展一道又一道的新里程碑。此外,電也是一種具有電勢的能量。

當此能量增長至其電容量的極限,一個相當於網路發展的傾覆點(tipping point) , 就會迸發出火樹銀花的光景。

四、雨

雨有滋潤萬物和孕育生機

功能,象徵在不斷激進創新的網絡年代,我們可從創新思維的雨露中獲得啟示,不但能迅速適應時代的挑戰,且能透過技術和商貿模式的創新在生物科技、電訊、環境技術和電子商務進行超級融合項目的開發。雨的本質為水,有洗滌革新的作用;且水為財也,乃營商投資不可或缺的資源。所以雨露充沛,也是今天營商創業所亟需。然而,大水也能氾濫成災,企業為營運發展經費不足引資供股,在獲雨露滋潤和孕育之餘,也毋忘公司股權控制的重要性。茲舉一企業實例以

說明之:

A 是一家由本地企業家在國內創建的現代生物醫藥公司。該公司於2003 年遷冊加拿大溫哥華,並在多倫多股市成功主板上市。2005 年, 由於藥物開發至臨床研究階段在在需財,亟需引資供股,結果引入一個來自國內的20% 大股東B。後者聯同另一股東立即入主董事局, 並把股權少於20%的企業創辦人逐出其親手建立的企業。豈知「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本港一家生物科技集團C 自上市以來一直未有值得開發的藥物項目,當B股東在2007 年中邀約C 集團入股A 公司,談判一拍即合。

C 集團願意入股2000 萬股,其中1800 萬股為優先可換股債券,並完全控制董事局,B股東則被摒於董事局外。今年初,眼見A 公司的藥物開發進入收成期,於是行使所持債券的優先可換股權,成為持股量接近90% 的單一最大股東,並僅以A 公司上市至2005 年的最低股價(約2.0 加元)的7% (0.14 加元) 向小股東進行全面強制性收購,實行私有化;其欺壓小股東之無良手法固然令人髮指!A 公司為引資而先後招狼引虎入室,一錯再錯,最終導致小股東慘然被迫接受賤價收購,創辦人則喪失所創企業在先,又失餘下股份九成以上價值在後,足為業者之訓。古語有云: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信焉。

上述這套師法「風火雷電

雨」的創新營商思維,可以作為我們評估創意及投資項目的指導原則。須知此五元素的生髮可以先後相繼,亦可同時演變,營商致勝,萬萬缺一不可,惟其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參而悟之,可把眼前投資機遇、或剎那間之創意,轉化為成功的事業。

注1 《易繫辭》:「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則取諸身,遠則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注2 《廈門商報》2011 年1 月27 日,記者童一粟。

3 蔡文勝現任北京聯網時代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任4399 遊戲、暴風影音、網際快車、優化大師、Zcom 電子雜誌。CNZZ 資料統計、中國站長站、易名中國、美圖秀秀等諸多公司董事,2005 年被譽為個人網站「教父」,業內說他是「真正意義上創業者榜樣之一」。

周博裕為亨亞管理有限公司主席、未來世界中國有限公司創辦人。倫敦商學院理學碩士、南澳洲大學博士及香港城市大學工程博士。周博士於管理從事製造、市場推廣及金融服務的上市公司方面擁有豐富經驗,並擅長於收購合併事項。現任香港上市公眾公司華普智通系統有限公司非執行董事、美國上市公眾公司Celsion Corporation 董事,以及加拿大上市公眾公司Augyva Mining Resources Inc.獨立董事。

李鈞陶為法國里昂大學及加拿大麥基爾大學生化哲學博士,先後出任《信報》科技版編輯、《信報月刊》總編輯及《信報》專欄作家;曾就職於本港多家生化醫藥上市公司擔任高層管理人員。

現居溫哥華,閒來寫作讀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891

外資闖華屢受挫 內地營商 舉世最難 黃國英

1 : GS(14)@2012-07-03 21:38:11

http://eastweek.my-magazine.me/index.php?aid=2066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024

卜架人語:本地營商環境出問題

1 : GS(14)@2012-10-07 11:47:21

http://the-sun.on.cc/cnt/finance/20121004/00536_005.html
剛過去的假期,看到一則有關瑞信的著名首席經濟師陶冬先生賣樓的消息。作為大中華最有人氣的經濟師,先生決定賣樓的原因,並非直接的用甚麼假設加數學模型而來,而是因為「食」的問題所致。話說陶先生很喜歡一家在數碼港的台灣餐館,最近到那裡看電影後又再光顧。餐廳老闆卻通知他,該店將會在租約到期後結業。
驚聞噩耗,陶先生百思不得其解,因為餐廳生意興隆,怎麼都不像是因為經營問題而倒閉。先生追問之下,才得知商場業主竟然打算在舊租約到期後,把餐館的每月租金,由60,000元大幅調高至220,000元。
租金升幅近乎瘋狂
陶先生感慨道:「我認為香港地產市道,已經進入一個瘋狂階段。不管是牛肉麵好,又或者菠蘿包亦好,都無一倖免!」。先生就是視這消失的香港,為一個警號,決定出售一個香港物業。
在我看來,陶先生這個賣物業的決定,雖然牽涉大額金錢,但卻甚有人情味,而且極為正義。陶冬於內地出生,曾負笈美國鹽湖城的猶他大學修畢經濟學碩士和博士,嚴格來說不算得上是香港土生土長。但他原來卻巳居港近18年,難怪愛港之情,不比靠香港發達的地產富豪少。
有不少人以為投資分析,應撇除個人感情,只看數據。但人愈長大愈覺得,個人感覺對做投資判斷並不一定無好處,譬如當你覺得一個經濟體並不正義的時候,事實上該經濟體的營商或投資環境,已出現嚴重問題。像印尼、菲律賓,又或者之前的緬甸。現在的香港,可能只是走回頭路,由一個提供人人公平創富之地,變成地產霸權窒礙其他產業生存空間的深淵!
申銀萬國聯席董事 鄭家華(作者為註冊持牌人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66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