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難熟悉平機會運作」
1 :
GS(14)@2016-04-12 17:40:25【本報訊】現年61歲的平機會主席陳章明昨日履新,月薪約25萬元,對於有團體要求政府就性傾向歧視立法,陳章明表示此議題需要大眾與小眾互相磨合,「多過一錘定音」以立法強迫一方接受;上任前已多次出現「蝦碌」的陳,被問到何時會熟悉平機會運作,陳直稱「永遠都熟唔到,希望追到時代步伐」。陳章明上任前接受不同媒體訪問,除了誤稱「同志」為「老同」外,又誤指現有4條反歧視法能保障性小眾,「不熟書」情況令人譁然,他昨被問到何時會「熟書」,陳直稱「永遠都熟唔到,希望追到時代步伐」。陳又指,上任前已與前任主席周一嶽會面,商討交接及平機會早前就歧視條例檢討提出的73項建議,周一嶽曾表明寄望新主席多認識性傾向歧視情況,陳只表示每人做事有不同優次,他會與同事、委員仔細討論,但難以就立法定下時間表。平權團體大愛同盟將於周五舉辦座談會,討論如何保障性小眾權益,陳以公務繁忙為由拒絕出席,陳解釋自己當日已有約會,日後樂意出席類似討論。■記者張嘉雯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412/19567879
內地富豪不熟悉條例 亂炒細價股 違例拒提全購 萬亞暴挫43%
1 :
GS(14)@2016-08-10 07:40:04【本報訊】新晉內地炒家南下亂炒港股。去年底開始投資本地細價股的深圳地產商楊榮義,上月中掃入萬亞企業(8173),短短半個月增至逾30%,但表明無意按例提全購,或遭證監會紀律處分,拖累該股復牌後曾插逾50%,收市挫43%。市場指,缺乏實戰經驗兼不熟條例的內地投資者,除易成為大鱷點心,更會令細價股添波動。記者:黃翹恩 余倩敏 石永樂
翻查紀錄,前稱寰亞礦業的萬亞企業,去年底由太陽國際(8029)主席鄭丁港及大股東周焯華於場外大手增持至24.66%成為大股東,但今年5月起開始減持至零,與此同時,楊榮義於7月12日首次披露持有7.66%萬亞,於8月1日申報持股增至31.13%,並於兩日後增至32.87%,涉資逾6,700萬元。
證監或罰萬亞大股東
周一晚集團公佈,楊氏之法律顧問確認無意提全購,對此證監會正考慮採取合適行動,可能包括對楊氏作出紀律處分。宏高證券投資經理梁杰文承認事件罕見,一般散戶難以避免買中這類股份,不排除證監會對涉事人士施加一些較有阻嚇力的懲罰,包括罰款,以防類似事件重演。有證券業人士認為,內地客增持過界又不打算全購,或因他們「好多時未必熟條例,以為買51%就係老闆」,缺乏專業顧問指導,逐步增持至超過30%而觸發全購。事實上,楊榮義早於去年底突然增持滙友科技(8088)至5.34%,當時滙友科技主席胡景邵曾表示,僅與楊氏見過面,並不認識他,不知他買賣滙友股份的原因。至今年初,他沾手南華金融(619)及寰宇國際(1046)兩隻細價股,一度增持前者至15.05%,僅次於主席吳鴻生成為第二大股東,最後需要吳鴻生使出供股才令楊氏「知難而退」。券商高層指,A股疲弱加上人民幣大幅貶值,迫使北水大舉南下分散投資,除了專業的私募基金,不少實業起家的商人因過去內地經濟急促彈起而身家暴漲,「佢哋唔識財技,又唔信人,以為股價低就抵買,呢類投資越來越多,亦令個市無路捉」。除了楊榮義,今年3、4月,內地投資者龍松之與胡榮突然增持永義實業(616、現稱高山企業),亦叫市場意外。
殼股掀炒風 散戶宜迴避
另昨日港股三連升後回吐,收市跌29點或0.1%,報22465點,全日波幅僅94點,主板成交532億元。在今年最悶局市況下,昨除萬亞企業暴跌外,多隻細價股亦見大異動,時尚環球(1520)洗倉式下跌49%,躋身跌幅王,兩隻飲食業創板半新股飲食概念(8056)及皇璽(8300),亦急跌逾兩成,前兩者成交更逾億元計。香港投資者學會主席譚紹興認為,在證監會有意收緊上市審批的前提下,近月細價殼股的炒作明顯,估計是細股大波動原因之一,但強調成功賣殼例子極少,散戶宜避之則吉。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810/19730136
【含劇透】《你的名字。》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覺 不就是Déjà vu?
1 :
GS(14)@2016-11-23 07:54:17在電影《你的名字。》中,瀧(男主角)和三葉(女主角)不停交換身體,但瀧最後發現原來兩人並不是存在於同一個時間點。站在瀧的角度,他回到過去,現今的科技的確未能達到,但站在三葉的角度,她在夢境中與三葉交換身體,並去到未來。如果排除電影中其他的科幻元素,電影中的情境的確可以在現實中發生。
Déjà vu是一個法文詞語,由法國心靈學家(parapsychologist)Émile Boirac在1876年提出,意指在事情發生之前,人在夢境中預知未來的現象,即夢境成真。雖然科學家到目前爲止,都未能找出這種現象的原理和發生的原因,但世界各地的人都有報告這種現象的發生,可見Déjà vu是一個神秘但的而且確存在的現象。事實上Déjà vu亦經常出現於電影之中,相信最爲人熟識的必定是《死神來了》系列的電影,主角在每次意外發生之前,都能夠預知未來,但景象往往都在一瞬間出現,故《死》並非精準的答案。將於2017年3月上映的電影《Before I Fall》(未有中文譯名),就完完全全套用了Déjà vu,女主角在夢境中經歷了一場車禍,然後一覺醒來,發現只是夢境,而非現實,但夢境的情節不斷在現實重現,到底女主角最後能否與瀧一樣,改變未來呢?相信要步入戲院方可知道。《你的名字。》之所以能夠在日本錄得過百億日圓票房,毫無疑問是源於電影加入不同的元素,繼而產生的火花,「Déjà vu」只是其中一項元素。電影結合日本傳統元素如「口嚼酒」和「結繩」、科幻元素如「彗星」、「穿越時空」和「靈魂互換」,使《你》變成獨一無二的愛情故事,他們缺一不可,否則《你》只會是普通、乏味、講述遠距離的愛情故事。後記︰記者亦曾經有Déjà vu的經歷,與大部份人的經歷相似,重要的資訊都會非常模糊,例如人物。在夢境中,我坐在實驗室,陽光從窗外照射到桌上的本生燈。就這麼短的畫面,夢境出現在現實中。或者你會質疑其可信性,但如果你曾經有Déjà vu的經歷,你就不會質疑夢境成真當下,熟悉又陌生的感覺。記者:盧逸文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1123/19842466
槓桿反向ETF 擴至追蹤恒指 較為投資者熟悉 業界歡迎
1 :
GS(14)@2016-12-24 05:42:53【明報專訊】今年2月推出的槓桿及反向產品(實際操作類似ETF)將於明年1月初擴大產品種類,證監會昨日發出通告指,將於明年1月9日開始,接受追蹤港股指數,及非股票指數的槓桿及反向產品申請。有相關產品供應商對證監會決定表示歡迎,認為投資者對恒指、國指較熟悉,相關的槓桿及反向產品能令他們有更多選擇,增加吸引力。
明報記者 陳子凌
證監會於今年2月首次容許槓桿及反向產品申請,但當時只限追蹤韓國、印度及美國等海外股市指數。當時證監會曾表示會在首批產品推出6個月後檢討,並考慮將合資格指數擴闊至香港股票指數,有關檢討完成後,證監會昨日決定擴大範圍,接受追蹤香港股票指數的槓桿及反向產品的申請,同時按個別情况接受追蹤非股票指數的產品申請。
現只限追蹤美韓印指數
港交所隨後發表聲明,歡迎證監會擴闊香港上市的槓桿及反向產品合資格指數範圍。港交所市場發展科交易所買賣產品主管羅博仁表示,這標誌着香港成為亞洲交易所買賣產品中心的目標又邁進一步,可為有不同需求、風險承受能力及喜好的市場參與者提供合適產品,協助他們實現投資目標。
現時在港交所上市的槓桿及反向產品共有12隻,分別由韓國的未來資產、三星資產,以及中資的華夏和南方東英發行。華夏基金(香港)業務拓展部總監陳志豪表示,公司已經準備相關計劃,會盡快申請新產品,他又預期,新產品「絕對會受投資者歡迎」,因為恒指、國指等都是投資者較熟悉的指數,而隨着範圍擴大,市場產品更齊全,投資者選擇也將更多。至於下一步,陳志豪表示剩下的就是追蹤A股,但相信要等候一段時間,因A股市場未完全開放。
今年6月推出全港首隻槓桿及反向產品的三星資產交易所買賣基金市場推廣副董事蕭曉婷稱,證監會今次動作符合市場需求,為投資者提供更多產品。她亦期望,公司能再次成為首批推出追蹤港股指數的槓桿及反向產品供應商。
券商:港股低迷 散戶或願意嘗新
翻查港交所數據,自今年6月開始有槓桿及反向產品上市後,過去7個月的成交額平均每月不足1億元(見圖)。信誠證券聯席董事張智威表示,這些產品既追蹤海外指數,又要每日觀察變化,難免降低投資者興趣,但近期港股低迷,如果市場有追蹤港股的槓桿及反向產品,不排除有散戶願意一試,但要視乎產品推出時的市况而定。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795&issue=20161224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