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伊波拉疫區塞拉利昂封國恐反助擴散

1 : GS(14)@2014-09-09 12:08:58

西非洲伊波拉疫情持續,疫區之一的塞拉利昂下周五起「封國」三天以控制疫情,但「無國界醫生」質疑措施會弄巧反拙,反令伊波拉更容易擴散。而另一疫區利比里亞,當地被隔離的民眾不滿情緒升溫,形容生活似被囚禁在「伊波拉開放式監獄」。塞拉利昂政府宣佈,民眾在9月19至21日期間不得離家,民眾可於下周五前囤積糧水,不過措施未實行已遭質疑。無國界醫生認為,醫護人員難以逐家逐戶分辨患者,認為隔離措施只會加劇民眾與醫護人員的不信任,令病人傾向隱瞞病情,反而令疫情進一步擴散。


隔離民眾轟活在監獄

利比里亞有1.7萬人自上月20日已被隔離在機場附近的城鎮,他們無法工作,更要排隊領米飯等配給物資,飽受飢餓折磨。雖然不致像貧民窟「西點」引發騷亂,但不少居民耐性已幾近耗盡,不滿像活在牢獄中,加上鎮內確診人數已減少,期望政府盡快解除限制。至於在利比里亞受感染的美國產科醫生薩克拉(Rick Sacra),返回美國接受治療後情況有好轉迹象,但病情仍然嚴重。法新社/路透社/美聯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40908/1885922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461

美伊波拉患者病情危殆

1 : GS(14)@2014-10-06 23:13:51



美國本土確診首宗伊波拉個案,連日引起美國人恐慌,患者鄧肯(Thomas Eric Duncan)病情惡化,目前情況危殆,但跟他有密切接觸的人數調低至九人之際,曾在利比里亞感染伊波拉後康復的51歲產科醫生薩克拉(Richard Sacra),前日(周六)因咳嗽和輕微發燒再入院接受隔離觀察,但當局強調薩克拉不是伊波拉復發。


康復醫生發燒再入院

薩克拉現時情況穩定,他因咳嗽和紅眼症,前日自行到醫院求診,結果再度入院接受隔離觀察。主診醫生相信,他並非伊波拉復發,懷疑他上呼吸道受感染。而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CDC)的化驗報告最快在今天(周一)有結果。薩克拉上月到利比里亞當義工而感染伊波拉,被送回國家接受治療,其後出院,他所屬的國際事工差會(SIM)相信他今次患上肺炎,又指他再度到醫院求診是正確的決定。首名本土確診患者鄧肯的情況就由嚴重轉為危殆,正與死神搏鬥。當局指曾與他接觸的114人中,有9人被列為有密切接觸並存有高風險,但全部都沒有出現伊波拉病徵,當局相信他們沒有受感染。鄧肯由利比里亞抵達達拉斯機場時,一眾親友在機場迎接他,有身穿非洲傳統服飾的女士更與他摟腰合照,鄧肯當時沒有異樣。不過據知,曾與鄧肯接觸的親友沒有向當局上報,亦沒有接受檢測。CDC就在確診鄧肯後,追蹤逾100宗可疑個案,但未有發現。美聯社/法新社/英國《星期日郵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41006/1889067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922

恐致伊波拉病毒美國擴散CDC准發燒女護士登機

1 : GS(14)@2014-10-18 22:48:29




■文森(小圖)上機赴喬治亞州時,毫無保護裝備的「紙板男」(箭嘴示)跟隨上機。



美國第二宗本土感染伊波拉個案再揭示防疫漏洞,29歲女患者文森(Amber Vinson)病發前夕,曾向疾病預防及控制中心(CDC)通報有輕微發燒,但仍獲准乘內陸機。CDC承認犯錯,但強調同機過百名乘客被傳染的可能性低。



文森上周在俄亥俄州探親後,周一於克利夫蘭乘邊疆航空客機返回德州達拉斯。登機前,她向一名負責監察的CDC職員通報正輕微發燒,體溫為37.5℃,由於尚未超出38℃的限制,該職員准許她上機。文森跟越南裔女同事范尼娜(Pham Nina,譯音)一樣,曾在德州長老會醫院照料患者鄧肯(Thomas Eric Duncan)後染病,CDC的疏忽令病毒有機會擴散至其他州分。被狠批危機意識薄弱的CDC,主任弗里登(Tom Frieden)承認不應容許文森登機,但強調她在機上並無嘔吐或流血,認為機上其餘132人染病的風險低。為亡羊補牢,CDC已要求這132人致電當局熱線以便跟進,所有接觸過鄧肯的人亦即時被禁止乘搭公共交通工具外遊;文森三名在俄州肯特州立大學工作的親戚要禁足校園三星期;克利夫蘭部份醫療機構就強制跟文森同機的工作人員放有薪假。總統奧巴馬取消了前天及昨天在國內的中期選舉拉票活動,召開緊急內閣會議,承諾華府將「更加積極」應對,要求CDC派出快速應變部隊。


專機職員無保護裝備

文森前天(周三)已乘專機抵達喬治亞州接受隔離治療。上機時,她及同行人員都穿上全套保護裝備,但一名拿着紙板的男子卻僅穿恤衫西褲、毫無保護下就齊齊步入機艙。「紙板男」的舉動教人譁然,據悉是CDC人員。文森的個案令美國民眾憂慮疫情進一步擴散,華盛頓杜勒斯國際機場就有女乘客戴上口罩及手套、穿藍色半透明保護衣候機。路透社/美聯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41017/1890288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089

浙江非洲男發燒疑染伊波拉病毒

1 : GS(14)@2014-10-18 23:03:56



浙江寧波昨傳出伊波拉驚魂。一名55歲尼日利亞男子由台灣入境時出現輕度發燒需留院隔離。昨日他已經退燒,初步判研感染伊波拉病毒的機率不高,但仍有待檢驗結果確認。該男子過去兩星期到訪多地,至周二(14日)入境台灣桃園,當時並沒有發燒。前天他轉乘華信航空班機到寧波,入境時因發燒被截,飛機上坐他周遭有5名乘客,其中4名為中國籍,目前都在內地接受觀察。至於該班航機經過清潔消毒後,前晚已回到台北。2名空姐在機上曾為該男子近距離供餐,目前已被台灣疾病管理署要求暫停上班,留家自我觀察21日。而內地國家衞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前日就下發通知,要求各地衞生部門於月底前,展開並完成伊波拉病毒防控審查。中央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41018/1890399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125

更新伊波拉呈報準則發燒37.5℃要監察

1 : GS(14)@2014-10-21 08:25:55



【本報訊】伊波拉危機全球蔓延,港府昨日召開跨部門傳染病會議,衞生署、醫院管理局、漁農自然護理署及食物環境衞生署討論應對伊波拉病毒的最新防控措施,包括在機場向來自疫區的人士派發健康監察問卷,更因應伊波拉初期低燒病徵,把懷疑個案的發燒度數由38℃降至37.5℃;如有死亡個案,遺體需於24小時內火葬或土葬。記者:黃靜薇


衞生署總港口衞生主任徐樂堅表示,機場的入境大堂會設置兩個櫃枱,如入境旅客曾於過去21日內到過爆發伊波拉病毒的西非國家,或持有該國家簽發的旅遊證件,需填寫健康監察問卷,包括個人資料、旅遊紀錄、健康狀況和與伊波拉病毒病患者的接觸紀錄等。若旅客有症狀,會轉介他們到瑪嘉烈醫院的傳染病中心接受檢查。但該問卷屬自願性質,不會強制來自疫區的旅客填寫,徐指出,估計每日40萬名入境旅客中,有15位為目標旅客;至於歐美國家的旅客,因疫情在當地只局限醫院個案,未在當地社區爆發,故暫毋須填寫。


加強醫護人員防護裝備

衞生防護中心總監梁挺雄指疫症越遲發現,伊波拉病毒的傳染性會越高。經商討後決定更新目前伊波拉呈報準則,將懷疑個案病人的發燒度數,由38℃調低至37.5℃,加強監察可能在感染伊波拉病毒初期出現低燒的病人。而美國接連出現醫護人員使用保護裝備也感染伊波拉,令人關注前線醫護人員的防疫訓練是否足夠。醫管局質素及安全總監區結成指,瑪嘉烈醫院的傳染病中心、內科及深切治療部的醫護人員已接受防控感染培訓。醫管局已加強防護裝備,包括以頭罩代替頭帽,確保能全面覆蓋頭及頸部、安排前線醫護人員進行穿戴及卸下防護裝備的訓練,並購入足夠數量的防護裝備。醫管局中央感染控制委員會今日舉行專家會議,討論加強防控伊波拉,與大學教授、防護中心等部門討論環境消毒及疫情爆發時各醫院如何配合等。



【直播學聯政府對話】時間:周二下午6時雨傘革命: http://umbrella.appledaily.com
YouTube: http://bit.ly/umbrellalive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1021/1890684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185

伊波拉報道充滿人性 令當局問責《紐時》奪三獎 普立茲大贏家

1 : GS(14)@2015-04-23 01:55:47

突發新聞攝影獎■《聖路易郵報》拍攝弗格森鎮警民衝突,捕捉了警察發射催淚彈(左圖),以及示威者憤怒還擊(右圖)。路透社



有美國「新聞界奧斯卡」之稱的普立茲獎(Pulitzer Prize)前天揭盅,《紐約時報》奪得國際新聞報道獎、專題攝影獎及調查報道獎三項殊榮,成為今年大贏家。南卡羅來納州小型報社《郵政信使報》則憑着家暴系列,勇奪最高榮譽的公共服務獎,為小報社扳回漂亮一仗。


第99屆普立茲獎名單前日出爐,14個新聞獎中,《紐時》記者站在新聞前線,勇敢報道西非伊波拉疫情而奪得國際新聞報道獎,大會讚揚《紐時》報道生動、充滿人性,令公眾充份了解疫情規模及詳情之餘,亦令有關當局問責。《紐時》自由攝影師貝雷胡拉克(Daniel Berehulak)無畏無懼,拍攝伊波拉疫情,照片扣人心弦,獲得專題攝影獎。



「想起和我分享生命歷程的人」


《紐時》記者利普頓(Eric Lipton)的另一篇報道,揭露說客游說國會議員和各州檢察長,令司法向權貴傾斜;和《華爾街日報》根據解密的醫療保障數據分析美國醫保問題,令兩報分享調查報道獎。《紐時》編輯部指,有關伊波拉的報道是他們駐外記者、科學作家及攝錄記者共同努力的成果。奪得專題攝影獎的貝雷胡拉克則披露,為了報道利比里亞、塞內利昂及幾內亞的疫情,他自去年8月起花了整整四個月時間拍攝:「得到這個獎項,令我想起那些和我分享他們生命歷程的人,他們讓我成功記錄這種既可怕又討厭的病毒。」第二大贏家是《洛衫磯時報》,該報今年拿了兩個獎項。記者馬庫姆對加州大旱報道以及麥克納馬拉的幽默評論,分別得到專題報道獎及評論獎。密蘇里州聖路易縣弗格森鎮黑人青年布朗去年夏天遭白人警察槍殺,觸發大規模騷亂,警方強力鎮壓。普立茲評審讚揚《聖路易郵報》所拍到的照片,有力地捕捉弗格森鎮居民的絕望和憤怒,展示新聞攝影的非凡魅力,不僅服務社群,亦警醒全國,因而奪得突發新聞攝影獎。《聖路易郵政快報》總編輯貝倫(Gilbert Bailon)坦言,他們採訪這場警民衝突,「有同事吃了催淚彈,有同事深度介入協助社區復原」。



專題攝影獎■《紐約時報》的自由攝影師貝雷胡拉克把身穿防護衣的救援人員,將伊波拉病患者抬到治療中心的一幕攝入鏡頭。美聯社

■貝雷胡拉克(中)獲獎後,同事拍掌祝賀。路透社


■《紐約時報》連奪三獎,成為今年普立茲獎大贏家。

揭美企業避稅 彭博社首獲獎


彭博新聞社記者米德爾(Zachary R. Mider)揭露美國企業避稅方法,在解釋新聞中大放異彩,令彭博首奪普立茲獎。彭博榮譽總編輯溫克勒(Mathew Winkler)通知老闆彭博(Michael Bloomberg)時,彭博半開玩笑說:「終於(等到了)!」法新社/路透社/美國《紐約時報》



普立茲獎新聞類得獎名單

公共服務獎:《郵政信使報》突發新聞獎:《西雅圖時報》調查報道獎:《紐約時報》的利普頓(Eric Lipton)及《華爾街日報》解釋性報道獎:彭博新聞社的米德爾(Zachary R. Mider)地區新聞報道獎:加州《和風日報》的庫日尼亞(Rob Kuznia)、基米特(Rebecca Kimitch)和蘇拉奇(Frank Suraci)國內新聞報道獎:《華盛頓郵報》的萊昂寧(Carol D. Leonnig)國際新聞報道獎:《紐約時報》專題報道獎:《洛杉磯時報》的馬庫姆(Diana Marcum)評論文章獎:《侯斯頓年代報》的法爾肯伯格(Lisa Falkenberg)批評文章獎:《洛杉磯時報》的麥克納馬拉(Mary McNamara)社論寫作獎:《波士頓環球報》的金斯伯里(Kathleen Kingsbury)政治漫畫獎:《水牛城新聞報》的賈格洛(Adam Zyglis)突發新聞圖片獎:《聖路易郵報》專題圖片獎:《紐約時報》的自由攝影師貝雷胡拉克(Daniel Berehulak)資料來源:法新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422/1912098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82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