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投資京東的沙特王子如何玩投資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217/58710.html

據媒體報道,有著“阿拉伯巴菲特”之稱的沙特王子阿勒瓦利德・本・塔拉勒・阿蘇德憑借其投資旗艦王國控股公司過去五月的出色表現,個人總資產暫時比肩股神巴菲特。i黑馬分享的這篇文章,作者有幸上過曾在 Al-Waleed 王子的投資公司幹過 9 年的 Jeffrey Towson 教授介紹價值投資的課程,了解過一些Al-Waleed 王子的投資策略,讓我們來看看沙特王子是如何做投資的。(以下結構和主要框架參照 Towson 教授敘述的觀點,添加了一些自己的理解。)一、Al-Waleed 王子是最早開始全球化投資的價值投資者之一首先我們要知道為什麽當初很少有價值投資者涉及跨國投資,特別是對發展中國家的投資。所有人都知道巴菲特,他可以算是最有名的價值投資者之一。巴菲特一直保持穩健的投資策略,希望夠買的是“可以持有一輩子”的資產。因而他總是註意不去涉及那些複雜的,超出自己理解範圍的行業、公司,更別提他所不熟悉的海外市場,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市場了。加上巴菲特活躍的年代,世界還沒那麽平,跨國投資、對發展中國家的投資有種種困難,所以很多發達國家的價值投資者並不會涉及這些。順便介紹一些價值投資在發展中國家的主要障礙:當前內在價值(Intrinsic Value)不確定長期內在價值亦不確定(這點是巴菲特尤其看重的)投資渠道阻礙多對相應資產的控制可能並不受保障(比如突然被國有化)自然,有些價值投資者通過一些手段來規避這些障礙,但並未見大規模的嘗試。Al-Waleed 王子則利用自身的優勢,著重對這一傳統價值投資者敬而遠之的領域進行投資,並且收獲頗豐。具體是怎樣的優勢呢?主要有以下兩點:1.充足的可靠的資本提到沙特阿拉伯,嗯,石油!1948 年一桶石油的價格是$0.22,1970 年$0.89,然後隨著阿拉伯世界對石油出口的限制,在 1974 年躍升到$10(筆者沒來得一一驗證)。這期間阿拉伯政府從石油上取得的收入翻了數百倍,帶來的是急劇提升的人均財富以及大規模的基礎建設。作為王子,有沙特阿拉伯政府的支持,Al-Waleed 的投資公司可以說,富得流油。不過世界上富人並不少,Al-Waleed 王子的優勢也不止此一項。2. 政治實力嗯,畢竟是王子,一些問題可以通過外交手段搞定。這點很多富人很難做到。價值投資者之所以規避發展中國家也是因為,很多發展中國家市場中國有企業分量太重,同時政府還具有相當大的對市場的幹預能力(不,並不只有那一個國家是這樣的)。二、Al-Waleed 王子的投資策略1.犀牛鳥(Bird on rhino)策略(1980-1990)(bird on rhino 是 Towson 教授的原話,就是那個站在犀牛背上幫著犀牛打理寄生蟲那種鳥。)解釋起來就是,投資那些為大型國有企業和政府("Rhinos")提供服務或其他價值的公司。理由很簡單,這樣的企業往往與在該國的合作夥伴有著非常強的關系(可能是品牌、獨特的技術、或者政府關系等),而沒啥背景的海外資本又很難介入。例如,Al-Waleed 當時投資了一些澳門的廣告、HR、博彩業公司。2. 西方折扣獵手(Western Bargain Hunter,筆者承認這是個糟糕的翻譯,本想譯作“薅羊毛的”)策略(1990-1998)背景:1986 年油價崩了,帶來了一系列震蕩。很多金融機構由於壞賬等問題陷入了困境。價值投資的一種方法就是發現那些價格過低的資產(比如價值投資鼻祖 Ben Graham 在上個世紀 20 年代末的金融危機之後提出的 Net-net),買入並設法清算然後賣出。Al-Waleed 王子的做法則是,找到那些出於某種原因處於困境中,但本身實力並沒有什麽大問題的公司。比如,發生了流動性問題、資產重組中、管理層變動、品牌價值縮減中的公司等……一個著名的投資案例就是 90 年代初其對當時舉步維艱的花旗銀行的投資(到次貸危機之前,Al-Waleed 王子持有的花旗股份甚至達到過他總資產的一半)。在這一段,王子扮演的角色可以被稱作“the Prince of Fallen Angels”,采購了許多這樣的暫時遇到困境的公司。值得註意的是,這一短時期,很多的投資是通過 PIPE(Private Investment in Public Equity, 上市後私募投資)進行的。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具體了解這種工具。3. 國際視點(1998- 現在)市場的全球化速度在這一段時間急劇加快,全球經濟也從歐美領銜慢慢轉化為一個更多極化的情況。Al-Waleed 王子之前的全球策略到這一段時間也開始爆發。在 Kingdom Holdings Company 的官方網站的投資項目頁面(Investments Kingdom Holding Company)上,我們可以查到一些 KHC 對一些著名的公司的投資。由於很多項目並不是對上市公司或者成熟市場的投資,並沒有公開展示在其官方主頁上。筆者自己也沒能力找些生動活潑有趣的例子,就隨便列列,諸位讀者可以自行感受一下(通常只是有一部分股權,不是全資控制):金融:Citigroup (花旗集團)地產:Jeddah Economic Company, Kingdom Riyadh Land (16.5-million square-meter), Kingdom Centre (Trade Centre Company Ltd, 這是個 99 層的摩天樓), Kingdom City (具備一個城市的所有功能的一片地), etc.酒店:Four Seasons Hotels and Resorts (四季酒店), The Plaza, New York (紐約廣場飯店), etc.娛樂:Disneyland Resort Paris (巴黎迪士尼樂園).媒體:News Corporation (新聞集團), Time Warner (時代華納), etc.科技:Twitter, AOL, Apple, Motorola.零售:eBay, 京東, etc.還有其他各種行業……是的,KHC 是京東的大股東之一。這次京東上市又能賺一筆……(阿爾法工場)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NG君 | 編輯:kongmingming | 責編:孔明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164

投資新“金礦”:沙特股市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0888

如同中東女人的面紗一般,沙特阿拉伯股市從不對外開放,因此極具神秘風情。不過,這層神秘面紗即將揭開,國際投資者明年就有機會一睹芳容。(更多全球財經資訊,請加微信號:wallstreetcn) 7月22日,沙特資本市場管理署(Capital Market Authority)在官方網站公開表示,計劃於2015年首次向國外投資者開放本國股市,並將於下個月公布投資細節。沙特證交所全股指數(Tadawul All Share Index)聞訊攀漲至六年新高。 目前,沙特股市僅向本國公民和六個海灣合作委員會(Gulf Cooperation Council)成員國公民開放。其他國家投資者僅能間接進入沙特金融市場,比如股權置換(equity swaps)和交易所上市基金(ETF)。投資開放新規有望允許國際投資者能夠直接投資該國最具價值的企業。 沙特股市是阿拉伯世界最大的股票市場,總市值高達5480億美元。過去兩年,沙特證交所全股指數漲幅高達46%,僅今年的漲幅就為17%。相比之下,MSCI新興市場指數漲幅僅為7.1%,而發展中國家股市平均漲幅也只有7.7%。 沙特股市對於國際資本的吸引力還在於,沙特是全球最大的石油出口商,也是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實際主導國。據英國泰晤士報報道,該國原油儲備超過2500億桶。甚至在北海油田枯竭後都足以維持很長一段時間。即使該國明年對國際資金的規則限制較多,但該國股市可能是石油及相關產業最好的投資機會。 此外,作為波斯灣最大的經濟體以及阿拉伯世界海灣合作委員會人口數量最多的國家,諸如移動通訊等沙特服務類產業正煥發出蓬勃生機。沙特富人至少手持兩部手機。投資者可以關註沙特電訊公司(STC),這是該國甚至海灣合作委員會國家中市值最大的移動通訊運營商。該公司二季度利潤增幅高達96%。 在沙特,企業幾乎會百分百派發股息紅利。背後的支撐力量恰恰來自於每桶高達100美元的原油價格,以及該國企業強勁的利潤增長。去年,沙特上市企業年度利潤基本都刷新了歷史最高紀錄。對於部分國際投資者來說,投資凈利還可能免繳所得稅,比如英國。 從可靠度來看,沙特資本市場管理署是中東世界最具權威的機構。該機構此前曾幾次出手以確保上市公司遵守報告和上市規則。 不過,海灣合作委員會成員國股市整體上信譽度不佳,因為政府對金融市場的管控程度非常高,並要求股市參與者高度服從管理。此外,上市公司報告標準也與發達國家的報告規則差距較大。 但相對而言,沙特股市在很多方面都比其他海灣國家好很多。 實際上,允許外國投資者進場事宜已經討論了十年之久。而早在一年多前,沙特資本市場管理署就提出了一份國際投資者投資細則草案。一位知情人透露,該機構要求國外投資者的資產規模最少為50億美元,同時必須擁有五年投資運營經驗。這份細則主要是為了限制投機性資金湧入本國金融市場,也對國際資本投資本國企業構成一定限制。 另外三位知情人表示,包括匯豐、德意誌銀行在內的至少三家跨國銀行已經開始測試型交易。 英國資產管理機構施羅德投資集團(Schroders Plc)駐迪拜前沿市場投資部門負責人Saudi stocks表示,此舉可能促使沙特證交所全股指數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股指。這意味著將有400億美元國際資金等待入場。該股指是除中國A股以外最大的股票市場,但由於其封閉性,其未被納入MSCI全球股指系列。施羅德投資集團擁有200年歷史。 MSCI Index Research執行董事Sebastien Lieblich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沙特證交所全股指數最早可能在2017年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系列,其占比有可能達到4%。 彭博新聞社報道稱,沙特開放股市意在吸引總計7450億美元資金。該國計劃投資1300億美元用於發展非能源產業並拉動就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351

恐怖組織IS的終極目標是沙特油田?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098

授權空襲伊拉克約一個月後,奧巴馬昨晚講話明示,要開始空襲敘利亞,以此打擊恐怖組織“伊斯蘭國”(IS)。但有分析人士警告,IS的野心絕不僅於敘伊兩國,其最終目的是全球最大儲油國沙特的油田。(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全球能源資訊網站OilPrice駐貝魯特中東問題政治分析師Claude Salhani認為,對IS來說,敘利亞和伊拉克是起步的好地方,但要生存下來,發展壯大,他們別無選擇,唯有把終極目標設為沙特的油田。

而且,IS不只是這麽想的,也是這麽做的。控制沙特的油田正是眼下IS推進戰爭的方向。

Salhani指出,追根溯源,IS脫胎於基地組織。他們很清楚,要成為中東地區長壽的宗教、政治、經濟和軍事實體,就必須遵循當年基地組織頭子本拉登設定的目標,推翻沙特王室的統治。

IS明白,只有把沙特劃入他們夢想中的伊斯蘭帝國“哈里法”(caliphate),控制沙特的油田,才會有安全感。有鑒於此,Salhani預計IS接下來會采取以下兩步驟的行動:

1、奪取穆斯林世界最重要的國家:沙特。

假如IS在敘利亞和伊拉克挑起的戰爭吸引了數萬年輕的穆斯林參戰,那麽IS要爭奪伊斯蘭的兩大聖城麥加與麥地那,加入IS的年輕穆斯林很可能多得多。

2、與可能制止其奪取沙特油田的超級大國美國一較高下,最終攻占其他海灣國家。

雖然美國已經決定打擊“每個角落存在”的IS分子,但Salhani預計,

“即使美國可以擊敗IS的武裝力量,任何勝利都只會曇花一現,因為最終美軍會撤離,IS殘部將從各自的藏身窩點冒頭,蠢蠢欲動,就像薩達姆倒臺後他們做的那樣。”

“事實上,美國的幹預甚至會激起阿拉伯世界對整個西方、尤其是美國更大的敵意。一切猶如昨日重現。”

本月9日,哈佛大學貝爾弗爾科學與國際事務研究中心(Belfer Center for Science and International Affairs)研究員Nawaf Obaid和伊斯蘭研究機構King Faisal Center for Research and Islamic Studies的研究主管Saud al-Sarhan在《紐約時報》發表文章稱,沙特是能真正有效打擊IS、並且其他穆斯林會感到其打擊方式合法的國家。

兩位研究者駁斥了一種認為沙特創造了IS並為其融資的普遍觀點,他們寫道:

“沙特不是IS的源頭,而是該組織的主要目標。”

“沙特的領導人擁有形式獨特的宗教聲譽與合法性,所以,假如他們要剝奪IS恐怖分子那套意識形態的合法性,會比其他政府有效得多。”

上月底華爾街見聞文章提到,美國官員將IS稱為已知的最富有恐怖組織,其主要斂財手法之一就是,在其控制的敘利亞和伊拉克地區掠奪石油再倒賣。

知名智庫布魯金斯學會透露,伊斯蘭國控制伊拉克北部七座油田和兩家煉油廠,敘利亞東部十座油田中有六座為其掌控。IS控制約60%的敘利亞油田和伊拉克的許多產油資產。

伊斯蘭國, 恐怖組織, 伊拉克, 石油, 敘利亞

從這個角度看,IS不斷進犯敘利亞東北部和伊拉克北部絕非巧合。IS無疑野蠻又兇殘,但首先它是一家商業計劃詭計多端的恐怖組織。

占有敘利亞和伊拉克的油田已經讓IS坐擁充裕的收入源,現在該組織已經孤註一擲。從這個角度看,說IS覬覦沙特也不能算空穴來風。

伊斯蘭國, 恐怖組織, 伊拉克, 石油, 敘利亞

下圖可見一名IS分子手持旗幟,上書“我們不是在邊界,我們在沙特,這是我們的土地”。

伊斯蘭國,恐怖組織,沙特,石油,敘利亞,伊拉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476

23年來首超沙特 美國將成全球最大產油國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851

large_article_im2258_refinery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稱,美國將取代沙特阿拉伯,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液態石油生產國,表明該國繁榮發展的石油產業重塑了世界能源格局。

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數據顯示,若將原油、含乙烷和丙烷的凝析油等綜合類石油產品全部統計在內,美國石油生產在6月和8月時與沙特並駕齊驅,約為每日1150萬桶。

該報道稱,美國石油產品產量將在本月或下個月超過沙特,這將是美國自1991年以來第一次坐上世界冠軍的寶座。

沙特強調,美國的崛起不會影響沙特在石油市場的地位。他們還稱,如果需要增加供應以滿足市場需求,沙特有能力將日產量提升250萬桶。

沙特石油部門副部長Abdulaziz Bin Salman Bin Abdulaziz親王本月初曾表示,沙特是全世界唯一擁有可供使用的備用產能的國家。

然而,甚至連沙特官員都無法否認美國在穩定全球石油市場中的關鍵作用。

過去20年,盡管地緣政治風波幾乎沒有間斷,但全球原油價格仍出現了下滑。近期,布倫特和WTI雙雙位於100美元/桶下方。布倫特原油處於兩年低點,並曾於2012年初達到125美元。

而在此期間,美國每天超過350桶的石油增量幾乎等於全球新增的石油供應量。

本月早些時候,美國原油產量觸及每日887萬桶,較2008年的每日500萬桶大幅提升,並有望於年底前突破每日900萬桶。

不過,若單計原油,則美國8月原油產量仍低於沙特的每天970萬桶,甚至不及俄羅斯的每天1010萬桶

美國在石油總產量上的領先地位,要歸功於該國大量增加的頁巖油、含乙烷和丙烷的凝析油等產量。天然氣凝析油含有的能量較低,它們往往被用作石油化工產業的原料,而非用作燃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679

美國將取代沙特成最大液體石油出口國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877

美國正在逐漸趕超沙特阿拉伯,成為全球最大的液態石油生產國。這意味著石油的產能過剩可能會改變世界能源格局。

根據國際能源署的數據,7月及8月美國原油及相關的乙烷和丙烷產量和沙特不相上下。而隨著產能的進一步擴大,美國有望在近期取代沙特,成為全球最大的液態石油產出國。這是自1991年以來的首次。

對此,沙特政府認為美國的崛起並不會影響沙特在石油市場中的重要地位。該國表示,如果需要增加供應以滿足需求,該國有能力將日產量增加250萬桶。本月早些時候,沙特石油副部長Abdulaziz親王強調沙特是地球上唯一一個大幅增加產能的國家。

不過無論沙特是是否願意承認,美國產能的大幅提升對原油市場已經造成了深遠的影響。

盡管過去兩年中敘利亞、伊拉克、利比亞俄羅斯與烏克不斷爆發地緣沖突,原油價格仍然不斷走低。上周,布倫特原油刷新2年新低至95.6美元/桶。遠遠低於2012年初125美元/桶的峰值。

頁巖氣革命是美國產能大幅提升的關鍵。水力壓裂技術及水平鉆井技術方面取得的重大進展幫助美國能夠開采原本那些原先沒有商業開采價值的油田,比如位於德克薩斯和北達科他的油田。

不過如果近10年前或更早以前的標準來看,原油價格依然處於相對高位。這使得運用頁巖氣采油的利潤更加豐厚。本月早些時候,美國原油日產量達到887萬桶,比2008年的500萬桶大大增加。預計到今年底,美國原油日產量將突破900萬桶。

原油和天然氣產能提高使得美國在能源領域的貿易赤字開始收窄,中國正在取代美國成為中東最大的原油出口對象。

從現有的趨勢來看,美國最終成為最大的原油生產國將只是時間問題。(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700

步沙特價格戰後塵 伊朗銷亞洲原油降幅六年最高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241

伊朗大幅下調銷往亞洲的11月交割原油期貨價格,折扣幅度創將近六年新高。繼上周全球最大產油國沙特將基準油價降至將近六年來最低後,伊朗也加入了全球主要產油國的價格戰。

知情者今日向彭博透露,伊朗國企伊朗國家石油公司(NIOC)向亞洲買家出售的11月交割伊朗輕質原油價格折扣很高,每桶比阿曼和迪拜的平均售價低82美分,每桶比10月交割油價低1美元。這是2008年12月以來最大降幅。

同在今日,倫敦市場即月布倫特期油一度跌至每桶88.11美元,創2010年12月1日以來新低。本周布倫特原油和美國的基準WTI原油價格均較6月巔峰期大跌逾20%,原油市場正式進入熊市。

伊朗,WTI,布倫特,沙特,OPEC

德國商業銀行大宗商品研究負責人Eugen Weinberg評論認為:

“伊朗降價的時點讓價格戰越來越可能爆發。伊朗完全清楚市場的方向和情緒。考慮到我們已經見過一系列降價,今後還會目睹某種行動和反應。”

上周在沙特油企將基準油價降至2008年12月以來最低後,Weinberg曾預計,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OPEC)內部似乎要開打價格戰,在其成員達成限產協議之前,原油價格應該不會企穩。

華爾街見聞上周末文章提到,據《華爾街日報》報道,OPEC官員透露,沙特本周下調11月交割的原油期貨價格,事先未征詢任何OPEC成員。

雖然此前科威特也已降價,但沙特單方面挑起價格戰的舉動還是讓許多市場觀察者意外,他們本以為沙特會減產推升油價。受沙特降價消息影響,上周五布倫特油價下跌1.2%,跌至每桶92.31美元,創2012年6月以來新低。

外匯市場分析師Marc Chandler預計,沙特的降價決定會導致OPEC內部的市場競爭更激烈。伊朗隨之降價後,尼日利亞等產油國利潤受擠壓。下周科威特和伊拉克將宣布他們的官方價格,假如他們不降價,就會失去市場份額,而降價又會讓油價進入下跌的循環。(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533

美國沙特聯手打壓油價 目標直指俄羅斯、伊朗?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268

kerry kasbah_1

最近原油價格暴跌到了4年新低,主流觀點認為這主要是因為供大於求,但最近也有分析稱,油價大幅下挫是美國與沙特阿拉伯聯手所致,目標是向俄羅斯和伊朗施壓。

沙特石油政策戰略研究中心利雅得分區的總裁Rashid Abanmy稱,為了敦促伊朗限制核項目、促使俄羅斯改變對敘利亞的立場,沙特將在亞洲和北美市場上以每桶50至60美元的低價拋售石油。

他還稱,過去三個月油價從115美元跌到92美元都是沙特一手造成的。

隨著原油需求的下滑,表面上油價下跌是為了吸引新客戶,但是真實的原因是政治。

在此之前,美國與沙特曾達成“秘密協議”,名義上美國聯合沙特打擊ISIS,而實際上是沙特借助美國的力量打擊阿薩德。

金融博客Zerohedge稱,作為利益交換,沙特給出的籌碼或許就是石油。

日前布油一度跌至每桶88.11美元,創2010年12月1日以來新低。本周布倫特原油和美國的基準WTI原油價格均較6月巔峰期大跌逾20%,原油市場正式進入熊市。

在此之前,沙特不但沒有減產推升油價,反而單方面挑起價格戰,令OPEC內部爭相降價。

上周全球最大產油國沙特將基準油價降至將近六年來最低,華爾街見聞提到,伊朗隨後大幅下調銷往亞洲的11月交割原油期貨價格,折扣幅度創將近六年新高。

外匯分析師認為,下周科威特和伊拉克將宣布他們的官方價格,假如他們不降價,就會失去市場份額,而降價又會讓油價進入下跌的循環。

目前伊朗和俄羅斯都嚴重依賴原油出口,俄羅斯一半的財政收入來自原油和天然氣。在西方制裁和盧布下滑壓力下,能源價格走低將重創俄羅斯經濟。

目前俄羅斯正在制定“壓力測試方案”應對油價下跌至每桶60美元的情況。南非標準銀行新興市場首席策略師Timothy Ash對路透表示:

“如果油價真的跌至每桶60美元,俄羅斯經濟將陷入極端困境。這將導致深度衰退,大規模的經常帳和財政赤字,巨額資本外逃,並對銀行構成巨大壓力。”

下圖是油價對俄羅斯經濟的影響圖,根據俄羅斯聯邦儲蓄銀行的計算,如果原油價格維持在90美元/桶,2015年俄羅斯財政收入將因此減少1.2%。原油價格需要維持在104美元/桶,俄羅斯才能維持收支平衡。(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io72t17otmyc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549

沙特私下透露:1-2年內 能接受油價最低跌至80美元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339

The-Real-Reason-Saudi-Arabia-Is-Holding-Back

路透社10月13日報道稱,沙特私下對原油市場參與者表示,他們對油價明顯走低沒有感到不適。這是一個急劇的政策轉變,可能旨在以低油價逼迫包括美國頁巖油區在內的競爭對手產量增速放緩。

面對近期的油價大跌,包括委內瑞拉在內的部分OPEC成員國呼籲減產以推動油價回升至每桶100美元上方。OPEC成員對低油價的容忍度各不相同。伊朗和委內瑞拉需要高油價保證政府收支平衡,而科威特、沙特的盈虧平衡價格相對低。

然而,路透社報道援引了解內情的知情人士消息稱,沙特官員近期在與原油市場投資者和分析師的私下會議中傳達出完全不同的信息:沙特已準備好接受油價低於每桶90美元,甚至是80美元。可以忍受的時長大概是一兩年。

這個會議釋放出清晰的信號:沙特采取忍受油價長期低於每桶100美元的策略,以此保持自己未來多年的市場份額。

多位匿名知情人認為,如今,沙特似乎是在賭註:一段時期的低油價將抑制新投資,令來自美國頁巖油區的原油等更多的市場供應增長放緩,部分加入原油價格戰的OPEC成員國可能無法承受長期低油價而被迫削減產出。對於沙特來說,以這種方式為中期的更高收益鋪平道路是必要的。

華爾街見聞近期多次提及,全球原油市場價格戰硝煙彌漫。本月初,OPEC最大產油國沙特將銷往亞洲的原油官方價格下調至近6年來最低。此後,伊朗緊步沙特後塵,向亞洲買家出售的輕質原油價格降幅創近6年最大。上周,伊朗、伊拉克也先後加入了價格戰。

上周,布倫特原油和美國的基準WTI原油價格均較6月巔峰期大跌逾20%,原油市場正式進入熊市。OPEC內部平均油價上周也跌至2010年12月以來最低。

此次沙特官員的私下談話並未透露該國是否同意減產。沙特原油產出占OPEC總產量的1/3左右,約為每天970萬桶左右。

然而,不確定的一點在於:沙特對原油市場觀察者顯露的種種,是否是該國致力於實施的新策略,或者說是為了給其他OPEC成員國制造新話題,以誘使他們站在沙特一邊,最終收緊供應的龍頭。

一位沒有直接參與此次私下談話的消息人士稱,沙特未必希望油價進一步下跌,但也不願意單方面減產,沙特還準備容忍更低的油價直到其他OPEC成員國承諾付諸行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800

油價持續大跌 沙特王子坐不住了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442

油價持續暴跌,沙特首富坐不住了。

沙特王子阿爾瓦利德·本·塔拉爾(Prince Alwaleed Bin Talal Alsaud)在Twitter上發布了對沙特政府的公開信,稱他被沙特石油部長歐那密弱化石油下降影響的言論“震驚”了。

阿爾瓦利德王子出生於1955年3月,是沙特已故國王法赫德的侄子,被譽為“沙特的比爾·蓋茨”,是除美國人以外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他身家204億美元,在2014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上排名第30名。

一個月前,在被問及對油價跌破100美元是否擔憂時,歐那密回應稱,“你有看過我擔心嗎?”

阿爾瓦利德王子指出,沙特2014年財政預算的90%都來自於石油收入,弱化油價下跌的影響是一場“難以忽視的災難”。

油價自6月來已累積下跌逾26%,昨天更是暴跌近4%,主要是三個因素所致:全球原油需求預估被下修、預計美國頁巖油產量將再次大幅上升,以及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成員國不願意減產。

沙特官員本周表示,已準備好接受油價低於每桶90美元,甚至是80美元。可以忍受的時長大概是一兩年。

根據IMF的估計,2013年油價在89美元能夠讓沙特阿拉伯實現預算平衡,而這一數字在2012年只有78美元。而伊朗、伊拉克和委內瑞拉等國的平衡點要更高。

IMF區域負責人Masood Ahmed表示:“短期來看,各產油國的國庫還足以支撐。但如果油價長時間徘徊在低位,那麽各國就有必要調整財政政策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089

9月,沙特曾意外削減過原油供應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788

據路透引述業內人士消息,原油出口大國沙特阿拉伯9月的原油產量有所提高,但是供應到市場的原油數量減少了32.8萬桶/天。

沙特阿拉伯9月的原油產量從8月的959.7萬桶/天增加到970萬桶/天,但是其供應到市場的原油卻從968.8萬桶/天減少到936萬桶/天。

原油供應可能與產量向背離,這取決於庫存情況。

最近一段時間,原油價格一路下挫,WTI油價在上周跌破80美元/桶,布油從6月階段性頂部下跌超過20%,進入熊市。

華爾街見聞曾介紹過,10月初油價跌至兩年低點附近時,沙特決定下調原油出口價格而非減產來捍衛市場份額。

但從路透最新的報道來看,沙特雖未減產,但是投向市場的原油卻小幅下降。

這背後或凸顯出沙特面對原油市場需求疲弱的壓力。此舉或許平滑了9月的市場供需:

20141023_WTI1_0

下圖顯示這則消息出來之後的市場反應,油價上漲:

20141023_WTI_0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20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