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藍領帶者為烏克蘭談判代表——前總統Leonid Kuchma
烏克蘭和分裂分子新一輪停火談判只持續了四個小時便告吹,期間沒有任何實質性進展,雙方代表憤怒的互相指責對方破壞談判。
在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出席和平談判的烏克蘭代表當地時間1月31日表示,烏克蘭和烏東親俄分裂勢力的停火談判結束,未達成任何協議。
烏克蘭方面談判代表——前總統Leonid Kuchma告訴烏克蘭國際傳真社(Interfax Ukraine),繼叛軍高層領袖未出席且其談判代表拒絕討論立即停火計劃後,這次和談“被搞砸了”。
“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談判代表Denis Pushilin對俄新社(RIA)表示,他們做好了對話的準備,但是基輔若邊下“最後通牒”邊攻擊頓巴斯(烏克蘭東部城鎮)地區是不行的。他稱只有在政府軍先停火後,叛軍領袖才會簽署協議。
在明斯克舉行的這次和談,目標是促使政府軍和分裂勢力停火,雙方間近日沖突已造成數十人喪命。
克里姆林宮稍早前表示,俄羅斯總統普京、法國總統奧朗德和德國總理默克爾今天舉行3方電話會談,敦促烏克蘭交戰派系於和談中同意停火。
烏克蘭政府與東部分裂分子去年9月達成停火協議後,卻因分裂分子在上周又開始對當地發動新的攻擊,而違反停火協議,造成協議失效。烏克蘭東部的沖突去年4月至今已導致超過5000人喪生。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在進行了一天的會談之後,普京與德國、法國領導人未能就解決烏克蘭危機取得突破。
俄羅斯總統普京周六表示,俄羅斯不會容忍冷戰後全球單一領導者的體系。他說:
俄羅斯從來不能接受這樣的世界秩序。也許有人喜歡它,但我們不能忍受。
德國總理默克爾和法國總統奧朗德上周五與普京就東烏克蘭不斷升級的暴力沖突進行了超過五小時的會談,然而未取得實質性成果。
烏克蘭、美國、歐盟和北約表示,俄羅斯正向分裂分子提供武器、資金和軍隊。而俄羅斯政府對此表示否認。俄羅斯稱,烏克蘭政府正向其公民宣戰,對說俄羅斯語的公民進行歧視。
不斷升級的戰火迫使150萬烏克蘭人逃離家鄉。聯合國難民署在一份報告中指出,自去年2月以來,有約60萬烏克蘭人前往海外尋求避難。而自去年4月以來,沖突已經致使5350人喪生。
一些美國官員和外交官正呼籲美國向烏克蘭軍隊提供武器。美國共和黨參議院Lindsey Graham此前表示,美國可以向烏克蘭提供防禦性武器。而德國總理默克爾已經表示,德國不會向烏克蘭政府軍提供武器。這顯示出美歐同盟就如何應對烏東部沖突存在分歧。
北約也計劃加強其在東歐的軍事部署。而俄羅斯外長Sergei Lavrov表示,這可能增加雙方的沖突。
默克爾、奧朗德、普京和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將在接下來幾天繼續進行會議,討論烏克蘭東部沖突可能的解決方案。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周三烏克蘭政府軍開始從烏東部城市Debaltseve撤退,此前該地區交火激烈,烏克蘭分裂武裝在停火協議生效後依然猛攻,烏政府軍被圍困。
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在飛往Debaltseve之前表示,當地超過80%的政府軍已經開始撤離,剩余20%也將撤離。
華爾街見聞曾介紹過,周日俄羅斯、烏克蘭、德國和法國在明斯克達成的停火協議正式生效,雖然烏東部的戰火有所緩解,但雙方對一個交通樞紐的爭奪令停火協議變得岌岌可危。
反對派宣稱他們不會在Debaltseve遵守停火協議。雙方在該地區的對峙可能令四國領導人此前的努力白費。Debaltseve是連接Donetsk和Luhansk的重要交通樞紐。而這兩個城市都由反叛軍控制。
波羅申科和西方表示,反對派的攻擊因得到了俄羅斯坦克、大炮和軍隊的武裝而進一步強化,但俄羅斯否認在戰爭中為反對派提供軍事力量。
“親俄反對派在Debaltseve地區的行動明顯違反了停火協議。”路透援引歐盟外交政策負責人Federica Mogherini表示。
《華爾街日報》提到,放棄該地區可能激發分裂武裝的士氣,並削弱波羅申科的權威。
該消息也引發金融市場的反應,烏克蘭美元債券與美國國債的利差創下歷史新高,而盧布的走勢較為平穩。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 ||||||
東部土地漲幅冠全台,卻是幾家歡喜幾家愁。站在國土規畫、居民自覺、土地投資的角度,又該怎麼看? 本刊訪問長期關心國土規畫問題的前內政部長李鴻源、移居台東六年的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以及知名外商房產顧問戴德梁行董事總經理顏炳立,以不同的角度,提出觀察與警示。以下是三人的口述摘要。 前內政部長李鴻源:花東很快就被台北人買光了 台灣現在最大困擾,是上位的國土計畫一直沒有,完全變成市場操作,財團強勢,其他人都弱勢。 台灣北、中、南、東,各適合住多少人?適合做什麼樣的產業?都市計畫是根據這些(國土計畫)來訂的。各地的土地容受率,從來沒人算過,市場經濟的結果,所有人往六都集中,房價一直高起來,政府變成補破網。 但政府有多大本事,可以一直蓋社會住宅或合宜住宅?鄉下剩下老人家跟小孩,政府又要花另外一筆錢,去搞社會福利。這(國土計畫)做得好,其實就可以抑制房價,平衡區域發展,為什麼逼著大家非來都會區不可? 現在花東年輕人都跑出來了,台北去(東部)的都是退休族,要是今天政府不規範,最後會變成什麼?土地很快就被台北人買光了,但醫療設施那些基礎建設有沒有跟上?沒有啊。宜蘭一定要做整體規畫,不然再十年就變成跟桃園一樣,別墅都蓋出來了,但土地破碎,住的都是台北人。 假如土地容受率算出來,就要檢討區域計畫,地方的定位出來了,就會影響都市計畫。政府有個概念,今天台北能住多少人,東部能住多少人,西部的人要到東部去買(土地),可以,但就只能買少數地方。政府要有一套辦法出來,不是讓自由經濟決定一切。 現在不只是房價問題,糧食安全也是,宜蘭本來該種稻的地方變成別墅,水都排到農田,大概再過十年,一半以上的地方都是別墅,這樣我們要吃什麼?國家缺乏上位(國土)計畫,花東的開發、土地炒作,這都是同樣的問題。 全世界很多國家都值得台灣學習,例如荷蘭。它一千七百萬人口,四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沒有一個都市人口超過一百萬人,因為政府有完整規畫,農業區就是農業區,裡面基礎建設很好,農民生活有尊嚴,年輕人不用跑到大都會去。 明年的立委選舉跟總統選舉太重要了,不是談選誰,要談台灣出了哪些問題,問題越來越嚴重,看宜蘭被折騰成什麼樣子?過不久,花東也會毀了! 台東新移民嚴長壽:海岸線很多地,都是待價而沽 我剛來的時候,原住民有一個很出名的歌手叫巴奈,有一次,她突然問我:「總裁,聽說美麗灣是你的喔?你在後面開發喔?你是(經營)飯店的,要來這邊炒作地皮?」當時很多謠言,都以為嚴長壽來這邊,一定是來開發的。 我一來就宣布,絕對不在這邊買土地,我就跟巴奈講:「妳幫我一個忙,如果有人再講說哪塊土地是我的,妳就去查,只要和我有關,那塊地就送給妳!」後來,有人在談我買地的事,她就說:「你幫我找找,因為,那是我的地。」 我知道海岸線土地很多都賣掉了,不是自己要開發,都是待價而沽。現在除了長濱鄉真柄部落那裡,還有原住民的地,其他大部分都轉手了。土地漲,很無奈,現在,究竟是投資,還是炒作,分不清楚了。 我覺得(土地會漲)是因為這幾年經濟開始好起來,台東大家開始注意到了,我希望這些人來了,能夠懂得珍惜這裡。 花東適合慢活的客人,(我希望)花東自然風景不要被破壞,在地人自己站起來;在地人要先認識自己,看到自己的優點。我常常告訴這裡的人,家鄉很美麗,沒被破壞,留給孩子一條回家的路。 我覺得比較好的方式是,外地人帶新元素進來,幫當地人站起來,怕就怕那種買地啦、想做飯店啦,我情願在地人做民宿。 外商房產顧問顏炳立:現在玩大風吹,看誰是最後一隻老鼠 有個商人到山上收購猴子,一隻用一百元買,農夫抓來賣給他;第二次,他又來了,價格提高到每隻三百元,農夫更興奮,把山上的猴子都抓光賣給他;第三次,商人又來了,他告訴農夫,會有一個大商人來用每隻五百元收購,農夫聽了眼睛一亮,接著商人用每隻四百元賣給農夫,農夫湊了錢,把猴子統統買回去,等那位大商人來。結果大商人沒出現,最後農夫只好把猴子放回山上。 買台東,真的是看海嗎?都是等後面買家來接手,把地放在那裡。看海的代價多少?飛機 住宿 五、六年前有個朋友,在宜蘭壯圍買地,一坪四千五百元,買了兩、三千坪,賣一整年賣不掉,後來賣給台北投資客,每坪七千元;之後他跑到(台東)長濱,看到金黃色油麻菜花,太美了,又買地,一坪一千元,他買了五甲,一千五百萬元。 朋友開始編織民宿夢,買了石頭、樹,建材比土地還貴。他人住台北,剛開始一、兩週去看一次,後來一個月一次、半年一次, 最後他問有沒有人要買?已經套牢四年了。 買地最大風險就是流動性差,沒人接手。像桃園航空城,從每坪幾千元漲到十幾萬,結果航空城沒動,買在高點的人怎麼辦? 現在玩大風吹,看誰是最後一隻老鼠,我只有五個字:祈禱跟祝福。 |
| ||||||
在東台灣,太平洋與海岸山脈間,有一道狹長土地,白色浪花有如緞帶鑲邊,把這裡襯托得格外美麗。 沿著省道台十一線公路,我們來到全台地價漲最多的區域。 「摸到海,三萬;看到海,一萬。」曾經營棲蘭與明池山莊、擁有苗栗和台東民宿的油桐花坊建設董事長李孝盛,如此形容台東海岸土地的價值。摸得到海的地,一坪三萬元;看得到海的地,一坪一萬元。 李孝盛近年從台北赴台東,在台十一線旁的成功鎮三仙台附近,買下四千坪「摸得到海」的建地,打算蓋飯店,目前在當地蓋了民宿。 台11線兩邊土地都被買了資深仲介:我以前賣二十萬現在兩百萬,哪有這種行情? 「台東觀光發酵期才開始而已,」像他這樣從北部、西部到台東買地的投資客,這兩年如雨後春筍。 台東觀光元素豐富,卑南鄉的杉原灣(美麗灣所在地)、知本溫泉,東河鄉的都蘭糖廠、國際衝浪節,成功鎮的三仙台、比西里海岸,長濱的八仙洞,加上普悠瑪號去年七月通車到台東,台北到台東只要三個半小時,更吸引觀光人潮。李孝盛看好年輕人休閒潛力,尤其來自內陸的陸客,更被東岸海景所吸引。 台東觀光人潮有多少?去年台鐵花蓮到台東的載客人數有三百八十二萬人次,和二○○八年相較,增加三成;同期間,光是台東最熱門景點——鹿野高臺,就有一百零六萬人次造訪,較○八年成長近九成。 當地民宿業者估計,普悠瑪號通車到台東不到一年,觀光改善效益才開始發酵,陸客今年四月起又新增十一個自由行城市,看好新一波觀光熱潮,台東民宿、飯店接連開張。 「風景農地一分二百六十五萬」(編按:一分地為二百九十三坪),「馬上蓋,看海」、「蓋農舍,剛好」……開車從台鐵台東站往北走,沿路看見大大小小「售」字招牌,車子轉進山坡小徑,隱身椰子林的怪手,正忙著整地。 「台十一線兩邊土地,大部分都被外地人買走了,」在台東買賣土地將近四十年的土地仲介曾訓儒,指著路旁一塊地說:「你看這塊,一分我才賣二十萬,現在兩百萬了,甘有(台語:哪有)這種行情?」近兩年台東土地大漲,連經驗老到的土地掮客,也看傻眼。 台東當地盛傳,桃園航空城的炒地團,在航空城獲利了結後,沿著宜、花、東海岸,一路炒下去。 外地人等著賺增值財台中商人:我貸款蓋民宿,只要收入能負擔成本就好 名列全台土地漲幅前二十名的台東長濱鄉、成功鎮、東河鄉、卑南鄉,由北而南,依序排列在台十一線公路上,擁有背山面海的無敵美景。 「全世界最貴的房子,都在海邊,」經營建材生意的鴿德貿易公司負責人陳基宏,家住台中,去年開始來台東買地。一塊五分地,正在蓋民宿,他幾乎每星期開BMW從台中來監工。 他打的算盤是,低利時代,「只要收入能負擔利息和人力成本就好了。」接著,就等著觀光財帶來的土地增值效益。 台東面海農地,一坪五千到一萬元,五分地約一千五百坪,每坪一萬元,就一千五百萬;農地貸款七成,以利率二.五%計算,每個月利息兩萬多元,請三個當地人管理民宿,一個月付六、七萬元,加上其他營運成本,每個月成本十萬元左右。一家民宿五個房間,一間以三千元計算,假設一個月有八天住滿,一個月收入就是十二萬元,不易虧本。 買地蓋民宿,是台東熱門行業。台東民宿家數,從二○○八年的二百八十六家,成長到去年的七百三十六家,六年成長一.六倍,成長幅度居全台本島縣市亞軍,僅次屏東。 民宿家數創新高,退休族是主力之一。 「退休族的田園夢,是台東最大買盤。」台東不動產仲介同業公會理事長施順雄說,台灣老齡化時代來臨,退休族嚮往田園生活,鄉下土地,需求不少。 六十三歲的醫療器材老闆張英崇,十五年前跑遍全台灣找土地,打造退休生活,後來選在卑南鄉利吉村,因這裡水質好,離市區、醫院大約二十分鐘車程。他花六百萬元買一甲地,再花六千萬元打造退休屋,原本自住,後來經營一客千元的牛排館 民宿 「來台東買地的,投資客、退休客各占一半。」東都不動產經理伍宛琳觀察。 這兩種外地人,讓不少台東人賺到錢。 在台東從事房仲二十多年,施順雄兩年前帶兩位同事,離開住商體系,成立東都不動產。如今,員工數三十三人,原本租店面,短短一年內,買下一間透天厝當店面,現在是台東委賣案件最多的房仲業者,去年員工旅遊在南投,今年升格出國,四月底要去蘇杭;這一趟,全團得花七十多萬元,施順雄眉頭都不皺一下。 人潮來,土地漲,有殼的當地人走路有風。台東站阿美族的租車專員李國鼎說:「台東看不到二字頭的房子了。」他所謂「二字頭」是指約三十坪的公寓,沒有兩百萬元是買不到的。「好在我以前有買!」閃亮的眼神,透出自信。 好處是年輕人返鄉部落有人管民宿,有人開水電行 東河鄉半山腰,一家由原住民經營的風味餐廳,平日晚上幾乎滿座,七點到八點有兩位年輕原住民駐唱,客人有外地來的,也有當地人;餐廳還在附近開了分店,假日據說是大排長龍,擠都擠不進去。 年輕人返鄉,也是這波熱潮下的效應。 台東知名民宿「余水知歡」,位於長濱鄉真柄部落,它由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牽線,知名廣告女強人余湘接手,重新設計,找來曾在嘉義飯店當櫃檯的部落族人莊巧雲管理民宿,又另外請了三位同部落的女性。 如今,這家民宿知名度打響,吸引部落族人回鄉,近年有約十位三十歲左右的人回部落,有人打算開民宿,有的經營水電行,原本人口外流的部落,年輕人回流。 但,人潮來,土地漲,這現象並非大家都歡迎。 嚴長壽六年前退休移居台東,卻成為這波台東土地漲風的受害人。他三年前被迫搬家,因為房東以三千萬元賣掉他租的房子,原本買主出價一千五百萬元,房東不想賣,隨口開價三千萬,沒想到買方立刻答應,嚴長壽只好搬家。 聽到台東土地漲幅名列前茅,他表情嚴肅的說:「很無奈,我希望那些人能把台東當成自己的家,要懂得珍惜這片土地。」 壞處是地主變外地人青年想創業,卻買不起、租不到地 在台十一號公路旁,位於東河鄉的棉麻屋,老闆娘龍惠媚是阿美族人,原本是馬偕醫院護士,因喜愛編織,開了這家純手工編織的藝品店,所有包包、帽子,都是原住民媽媽一線一線編織完成。因為質佳量少,一個包包定價五、六千元起跳,林青霞、張艾嘉都是她的客人,還有來自日本、法國、瑞士的外國客人。 這家小店讓三十七位原住民媽媽,有了一份不錯的額外收入。 店面原本是小學老師租給她,幾年前,老師要賣房子,龍惠媚沒錢買下,嚴長壽知道後,找到台積電副董事長曾繁城的太太,先把房子買下來,嚴長壽當保人,龍惠媚賺錢後,還了曾太太頭期款,房子登記在她名下,現在房地漲,她很慶幸自己有了店面,不用怕被迫搬家。 解決店面問題,她卻擔心,不知未來鄰居變成誰? 龍惠媚說,兩年來,至少七、八組客人請她介紹土地,都告訴她「很急」,她以為對方真的很需要,還用比較低的價格介紹成功;結果,客人買了都沒蓋房子,把土地囤在那裡,她說:「我很受傷,有被騙的感覺。」其中一位客人甚至還丟了一疊鈔票在她桌上,她很生氣,拒收這筆錢。 現在,她家人、族人的土地一塊塊變成外地人的,不知道將來這裡會變怎樣,還能不能像這樣自在的生活。 經當地人介紹,我們在卑南知本找到一位三十多歲的碩士農夫——自然主義農園負責人呂宏文。他是卑南族,就讀東華大學民族研究所,七年前是台証證券台東分公司的職員,台証併入凱基證券後,他決定離開證券業,回知本老家務農。家裡五分地,他種有機杭菊、洛神花,是附近唯一的有機農戶。 他也是地價上漲的受害者,想買地擴大耕種面積,卻買不起;想租地,也租不到,因為土地租金漲到一甲地一年八萬元,和過去五萬元相較,漲了六成。 然而,這塊地周圍,已陸續易主,隔壁稻田主人來自台北,委託當地人耕作,從沒來過;另一邊是台南人的,種蔬菜。萬一旁邊土地蓋了民宿,怎麼辦?這塊田還經營得下去嗎?他樂觀的說:「蓋民宿,沒關係,」他會跟民宿主人、客人交流,教他們認識大自然。 隔壁宜花也在漲花蓮比價效應補漲,宜蘭末代農舍夯 台東土地熱鬧滾滾,隔壁的花蓮,也不遑多讓。 全台土地漲幅前二十名中的花蓮秀林鄉、新城鄉、吉安鄉、鳳林鎮、光復鄉,由北而南依序坐落在另一條美麗公路——省道台九線上。 新城、光復的土地,兩年漲八成,其他三個鄉鎮,漲幅也有四成到五成。不過,看在當地人眼中,卻認為新城與光復缺乏重大建設,屬於炒作補漲,風險較高。 「花蓮最熱門的地方,是吉安、壽豐、鳳林,」住商不動產花蓮中山店店東游楊輝認為,但,這幾個鄉鎮價格太高,資金就流往相對便宜的光復、新城,是比價效應下的補漲。 吉安有台開酒店公寓開發案即將推案,據說每坪喊到四十萬元;鳳林有兆豐農場,是著名的度假村,即將有全台第一個民間興建的車站;壽豐則有東華大學的「大學城」效應。 再往北走,宜蘭因豪華農舍事件,輿論沸沸揚揚。在本刊調查中,宜蘭的三星鄉、五結鄉,漲幅名列前二十大,三星因十分鐘到羅東,生活機能佳,地價兩年漲六成,前後任高雄市長謝長廷、陳菊的農舍正位於此;五結則有國立傳藝中心以及冬山河流域,觀光潛力大,成為地價上漲助力。 但,宜蘭最近嚴格規範農民身分,導致農地交易急凍,「買方都在觀望,」富田地產執行長郭金龍說,農地冷,但「末代農舍卻因此搶手,」不少老農舍(指《農發條例》實施前蓋的農舍)原本一年都賣不掉,最近紛紛成交;至於未來,則視政府進一步動作而定。 此外,今年新的土地政策上路,也將影響大東部土地交易。 兩大法令讓買盤觀望海岸土地禁開發,農民資格將趨嚴 一、《海岸法》今年初公布,省道、濱海公路到海岸高潮線的地,定義為海岸地,海岸地將分為一級土地、二級土地。一級土地嚴禁開發,由中央規畫,二級有條件開發,由地方規畫,中央、地方分別在半年、兩年內規畫完成。 二、農委會今年七月將公布農民「新資格」,比照宜蘭,買農地、蓋農舍的農民身分,將趨嚴格。 此兩法令,前者讓原本最貴的台十一線旁海岸地,交易停擺,買盤轉到省道左邊面海山坡地;後者,則讓投資買盤縮手,靜待消息面確定後,再決定如何出手。 「土地漲,是社會繁榮的現象,」台東縣立委劉櫂豪說。但他也強調,土地是居住用的,不應過度商品化,因為想在這安身立命的人,不應該花太多成本來買房子,他更希望:「台東人不要追到最後一棒。」 人潮帶來錢潮,讓東部生意盎然,但當地人對這股現象,卻是又愛又怕。 未來,家鄉面貌會變怎樣?年輕人回鄉創業成本會墊更高嗎?台灣有太多風景地因過度開發失去原貌,東部會重蹈覆轍嗎?在機會與代價的天平上,許多人內心糾結著。 【延伸閱讀】買地做田園夢、賺漲價財,注意「3要3不」 ■退休族●要交通便利:醫院不要超過半小時,以免身體出狀況,急救來不及●要有乾淨水源:好的水質適合養生、種蔬果●要有好鄰居:萬一有狀況,可就近幫忙●不要貸款:年紀大,除非有固定收入,否則銀行會縮減貸款成數●土地房子不要太大:年紀越大,打掃越不便●耕種不要灑農藥:否則,越住越不健康 ■投資族●要交通便利:較容易脫手●要買成交量大的地區:如同股市,成交量大的個股,買賣較容易●要有中長期投資準備:土地流動性較房市差,行情變冷,套牢時間會較久●資金不要槓桿太大:以免萬一套牢,造成資金週轉問題●不要被美麗風景迷住:天涯海角的土地,不易脫手●不要買了就丟著不管:勤加關注,以免被當地人惡意使用,難處理 整理:賴寧寧 |
6月16日,在中國“互聯網+”峰會上,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京東集團CEO劉強東、美團大眾點評網CEO王興、58集團CEO姚勁波等一起公布了中國“互聯網+”建設十大標桿城市榜單。
其中北京、深圳、廣州、上海四大超級城市占據了榜單前四席位。杭州、成都、重慶、武漢、長沙和福州緊隨其後。
2016“互聯網+”建設十大標桿城市是基於中國“互聯網+“峰會現場發布的《中國“互聯網+”指數(2016)》報告產生。中國“互聯網+”指數是由騰訊研究院系統分析全網大數據,對全國351個城市進行的分析考量,而繪制的虛擬中國數字經濟地圖,可視作全國各個省份和城市的數字GDP(Gross Digital Product)。
“互聯網+”指數的實質是實體經濟投射到數字中國的生產生活總值。據了解,中國“互聯網+”指數的數據來源包括騰訊、京東、滴滴出行、新美大、攜程、58、藝龍等中國主要互聯網公司的2015年全網數據,總量超過70PB,相當於800個世界最大圖書館——美國國會圖書館藏書的容量。未來,這份數字GDP或成為反映地區信息化進程的重要指標。
北、深、廣位列前三
中國“互聯網+”指數覆蓋移動互聯發展基礎、產業、創新創業、智慧城市四大板塊,涵蓋零售、金融、交通物流、醫療、教育、文化娛樂、餐飲住宿、旅遊、商業服務、生活服務這十大行業,精準刻畫中國數字經濟地圖,直觀反映過去一年“互聯網+”戰略在全國351個城市的落地情況。
榜單第二名城市深圳夜景
中國“互聯網+”十大城市榜單顯示,一線城市的“互聯網+”水平最高,北京、深圳、廣州、上海位列榜單前四。而東部沿海地區整體也走在了“互聯網+”的發展前列,各個細分產業都具備相對優勢。許多城市的“互聯網+”相對發展速度跑贏了GDP,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動能。同時,西部城市也不乏亮點,部分地區抓住“互聯網+”協同發展的新機遇,升級了傳統模式並打造出高質量的數字GDP,具有彎道超車的可能。
作為“互聯網+”指數的冠軍城市——北京占據了“互聯網+基礎”、“互聯網+產業”、“互聯網+創業創新”三個板塊的第一名。交通服務應用領先全國,僅小客車搖號查詢就累計使用超700萬次,而教育培訓方面的APP上線量也排名第一,超過其後10個城市的總和。
而深圳作為智慧城市分榜單的榜首,其智慧城市人口滲透率為全國最高。
總榜排名第四的上海在金融、醫療健康等領域的創業創新大幅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獨具本地特色的圖書借閱服務成為智慧城市建設的亮點。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與重慶兩個西部城市憑借在“互聯網+”領域的黑馬表現異軍突起,擠入全國城市排名前10。其中,排名第7的重慶在“互聯網+城市服務”中,以“醫事通”聚合了全市所有三甲醫院掛號服務,便民程度領先全國。此外,位於重慶渝北區的騰訊眾創空間,入駐項目總估值在騰訊所有眾創空間已開園基地中排名第一,接近30億元。而排名第6的成都,其華西二院首創了微信全流程就醫平臺,市民可通過“城市服務”入口一鍵獲取從掛號到繳費的全流程服務。
對比2015年、2014年同維度數據發現,全國的“互聯網+”市場基礎快速增長,微信、手Q、視頻、遊戲、移動支付等各項指標中,二三線城市的增速全面超越一線城市、省會城市,成為“互聯網+”市場基礎發展最快的群組,徐州、佛山、泉州、金華等二三線城市在“互聯網+”市場基礎中占比上升。
此外,一批城市黑馬也脫穎而出。細分行業中單項排名超越實體經濟排名的現象在中西部地區也很常見。例如零售行業中銀川零售指數排名領先統計局社會零售銷售總額排名100個位次,再如信陽醫療指數排名領先實體醫療行業排名195個位次,渭南在教育指數排名領先根據統計局數據計算出的實體教育排名110個位次。
互聯網+服務業:東部旅遊熱、華北重教育、華中愛生活
在國民經濟三次產業中,第三產業的互聯網化程度最高,這也使得服務業在充分融入“互聯網+”大環境的過程中具備先天的發展優勢,並且在華北、東北、華東、華南、華中等地區均湧現出了優勢行業。
如果從地區的角度來看,華東地區做為全國“互聯網+服務業”發展的排頭兵,其“互聯網+旅遊”表現最為搶眼;“互聯網+旅遊”是華東地區表現最佳的一個行業,作為全國“互聯網+旅遊”發展的首位,上海“互聯網+旅遊”指數是華東地區均值的近25倍,更是全國均值的44倍之多。
“互聯網+教育”是華北地區發展最為搶眼之處,北京作為全國“互聯網+教育”發展首位的城市,其“互聯網+教育”指數分別是華北地區均值和全國均值的28倍和73倍。
東北地區“互聯網+服務業”發展雖整體落後於全國平均發展水平,但餐飲住宿是該區域的“互聯網+”發展優勢行業,沈陽市是東北地區“互聯網+餐飲住宿”行業發展最佳的城市,其“互聯網+餐飲住宿”指數是東北地區均值的7倍、全國均值的近6倍。
西南地區“互聯網+服務業”各個行業發展同樣落後於全國平均發展水平,但“互聯網+旅遊”作為該地區的最優發展產業,也有較為不俗的表現。成都市作為該地區“互聯網+旅遊”產業發展的魁首城市,其“互聯網+旅遊”指數是地區均值的17倍、全國均值的10倍之多。
華中地區“互聯網+服務業”整體發展較全國平均發展水平稍稍落後,但一些城市在“互聯網+生活服務”產業發展方面的表現也較為突出。其中武漢市的“互聯網+生活服務”指數分別是地區均值和全國均值的近11倍和8倍。
騰訊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產業經濟中心主任孟昭莉博士表示,目前雖然“互聯網+”的市場基礎仍然主要分布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但二三線城市也正在逐漸跟上。這些城市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將成為“互聯網+”相關產品和服務的重要增長引擎,蘊含眾多市場機會,可能在未來兩到三年成為新經濟的投資高地。
新政府上台後,環保署首個通過的大型開發案,竟無具體供水計畫,七月七日若環評補件通過,將讓蔡英文三大承諾破功。 桌上擺著檳榔、香菸飲料,七月一日的台東縣東河鄉公所很熱鬧,縣議員、ATT吸引力集團代表,三、四十名鄉民,都在現場。 這是「東河鄉都蘭段渡假村開發計畫」(簡稱都蘭案)環境影響說明會,開發基地占地近七公頃,營業後每日接待最大旅客量一千人,將成為短短十公里的都蘭灣中,第五個飯店開發案、也是最新的一個。 爭議一:與民搶水 遭嗆不是有錢延管線就好 六月二十九日,一座二十六公頃、五百五十個房間、東海岸最大的開發案──棕櫚濱海渡假村開發案(簡稱棕櫚案)有條件通過環評,引發軒然大波。上述「最大」以及「最新」,相隔僅五公里,而最爭議的美麗灣度假村,則坐落在這兩案的下方。(詳見第四十三頁地圖) 《商業周刊》記者來到都蘭案說明會現場,記錄與會者的爭執點。這些爭執點,也是上述開發案的縮影。 會中,開發案主ATT的代表,重複強調是來當鄰居的,當地居民、水利會、自來水公司,卻直接從交通、環境、供水、就業面,要他們放棄。 「為什麼要在山上蓋六層樓飯店?你們對面的地塌三次哎!」 「你知道我們夏天都缺水嗎?只能洗井水!整個東海岸水是不足的,不是說你有錢延管線就好,是水不夠!」當地部落居民紛紛發言。 自來水公司代表也提醒開發單位,若要從成功鎮埋設管線引水,至少需要三億元,按現況,水公司以民生用水優先,無水可給。 業者強調開發是為了在地發展,在地年輕人立刻反駁,旁邊二十幾分鐘車程的台東市,光是飯店職缺就有兩百多個,現在台東是「事找人」,他問:「為地方帶來利益?是都蘭需要還是你們需要?」 目前台東旅館房間數已超過六千間,還不包括大小民宿,觀光局去年特別對都蘭灣做了永續發展評估,發現都蘭灣既有開發案房間數已遠超過需求,十公里灣區有超過一千四百間房間,建議改建舊屋、翻修既有飯店,取代開發。 爭議二:制度漏洞 所有問題用「補件」通過 七公頃的都蘭案已受到在地壓力,那二十六公頃的棕櫚案,為何能在環保署長李應元主持、十七個專家學者投票下,決議「有條件通過」?它難道沒有都蘭案關於水、部落同意、環境承載量等問題? 這正是棕櫚案「有條件通過」的爭議之處,當天在台北環保署超過四小時的會議,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七次要求與會委員、開發業者回應爭議,但最後敵不過表決,會議結論把最爭議的問題,包括用水、原住民、國有地使用,都以「補件」報告方式通過。 這不僅凸顯環評制度的缺陷,也一舉戳破了蔡英文政府的三大承諾——為東海岸發展盡速實施觀光承載分析、政策性環評(見小辭典),以及從傳統領域開始展開對原住民族的轉型正義。 首先,是部落同意權。原住民立委高潞以用指出,棕櫚案位於都蘭、加路蘭、刺桐三部落的傳統領域,須三部落同意。都蘭部落早已發出反對聲明,開發方後來只列刺桐部落同意。據了解,所謂刺桐部落同意,也是在部落慶典時突然出現,要求大家簽名,不如原民法要求的正式說明會形式。 總統蔡英文在大選前來到東部的青年座談時,曾對著當地青年承諾,要盡速為東海岸開發進行觀光政策環評與觀光承載分析;八月一日,她也將對原住民族正式道歉,做為轉型正義的第一步,卻放任此案未取得開發範圍內的原住民部落同意就通過。 第二,都蘭灣區開發案密集,總體環境承載風險未知。觀光局所做「都蘭地區觀光永續發展評估案」已發現此灣區不適合新增大型飯店,卻沒進一步展開有法律效力的政策性環評和環境承載量調查,即使在地民眾提出塞車、缺水、魚類病變等情況,也無法直接影響環評結果,讓都蘭灣至今沒有符合現況的永續發展政策。 更嚴重的是,民生用水。 棕櫚案將為當地帶來龐大的資源排擠。二〇〇〇年,自來水公司曾發文開發單位,無水源可供給使用,如須從台東系統引水,必須花費四千三百萬元。二〇一三年水公司第二次發文,雖多出「原則同意」四字,但強調無剩餘水量提供,須開發單位發文提出開發時程,才能進行實質評估。 兩次發文都表示水源不足,也要求業者提出進一步說明,水公司才能提出供水的具體同意及計畫。水公司內部人員表示,開發業者遲遲沒有提出確切申請,當時估算的四千三百萬成本早已失效,聽到棕櫚案有條件通過,他大聲澄清,水公司絕對還沒有同意具體的供水計畫,環評委員卻已經通過環評。 攤開開發業者環評說明書,上頭卻說自來水公司已同意供水,連管線設備費用都談好了。而當詹順貴現場問起自來水公司是否已同意供水?業者當場卻以水公司在一九九四年、也就是二十二年前的延長管線計畫來敷衍回應。 問題點:等不到政策 花一年立法,業者早上壘 即便如此,環評委員仍要求業者七月七日補件的方式,有條件通過此案。「業者補件送來的資料,屆時端看環評會議怎麼解釋,」地球公民基金會顧問蔡中岳解釋,有條件通過後,環評委員等同表態,即使業者補件資料不完備,只要委員點頭,也很難對決議翻案。 一位不願具名的環評委員表示,在過往環評失效的判例中(指美麗灣度假村),法院認為環評不能以要求補件方式通過,凡有爭議之處,必須先補足文件、釐清事實,經過會議討論、審議之後,才能通過。可惜的是,棕櫚案只要求業者補件報告,等於無視先前的美麗灣環評的判例。七月七日是業者補件的期限,若是業者無法出示文件,「外界會怎麼看待我們的決定?」這位環評委員說。 有條件通過,可能減低環評委員的負擔,卻可能永遠傷害都蘭灣。 蔡英文對東海岸許下「政策性環評」承諾,是因現有環評採個案環評,不足以理解每個開發案加總起來,對環境的影響。沒有政策環評,東海岸開發有如蒙上眼睛。 就在本刊截稿前,行政院長林全七月五日召開緊急會議,由政務委員張景森要求觀光局立刻展開東部觀光發展政策性環評。但等到政策出爐,可能還要一年以上。這一年之中,東海岸還有五個已拿到環評的老案,都有闖關的能力。 不只老案,最新闖關的都蘭案已經透露東海岸開發的蠢蠢欲動,台東縣府也一路從海岸法管理範圍劃定、美麗灣開發案是否再重啟環評,都在試探新政府的態度。 小英政府的三大承諾難道真的只能破功?有條件通過環評的棕櫚案,有可能在七月七日前喊煞車嗎? 解方:程序把關 小英承諾,靠三部會來守 答案,在觀光局、內政部、原民會手上。 原民會根據原基法,如果強力把關,能主動要求各開發案取得相關部落同意,並發文觀光局影響計畫核定。小英總統口中「為原民守護權益」,絕不只是如同棕櫚案會議現場,把法條念出來、隔天發個新聞稿就算。海岸法的主管機關、內政部營建署,若積極,也能盡早公告海岸法各級管理範圍,減少不當開發造成的永久傷害,也能幫助業者準確的投入開發資源,符合林全口中對環評「效率」的要求:「行就行,不行就不行。」 而做為所有觀光旅館業的主管機關——交通部觀光局,更是台灣近年所有觀光開發案爭議的核心。過去數年,觀光局已經多次錯失主動實施政策環評的機會,如今在林全要求下可能總算行動,但短期內,以棕櫚案為例,觀光局可以在興辦事業計畫定稿之前,主動要求原民會、內政部、環保署等,在各行政程序上把關,為小英政府守住承諾。 一個十四年老案,意外成為新政府考驗。環保署對東海岸最大開發案「有條件通過」,已經為沉潛許久的開發案們吹起號角,各部會若是繼續選擇消極,既有法律都放著不用,未來再多新法條,可能也守不住台灣的環境,東海岸則將繼續籠罩在馬政府時代至今的陰影裡。 開發程序多走一步,「整包易主」喊價空間更多 要理解棕櫚案的意義,必須了解開發案的「投資學」。東部土地仲介告訴我們,當地開發案的投資術,至少有三種: 第一,開發案背後,股東就像投資一般公司,環評許可、建照有無、開發案大小、房間數,都影響股權價值,這讓開發計畫一開始都以最大量體試圖闖關。 第二,開發案除了是投資,也是集團多角化經營方式,有助拉高母集團想像空間與地方合作籌碼,甚至成為母集團對外籌資題材。 第三,開發案每走完一步程序,就多了「整包易主」的喊價空間。 當地仲介表示,開發案如經營企業,各種方法都有,不變的是必須確保有商機,而制度、社會氛圍轉變,都導引著開發者判斷。棕櫚案與都蘭案的闖關,不只測試小英政府對承諾的堅持,也是對東海岸十一個開發案的信號。 (文 劉致昕) 小辭典 政策性環評 環境影響評佔可分: 個案環評:評估單一開發行為對環境影響,做為審查及對外說明用 政策性環評:是對政策至其他替代方案全面性評估,包括累積性、潛在不受制度規範的影響,讓政府在環境管理及人為開發中取得平衡和最大效益 撰文者劉致昕 |
據韓國媒體報道,當地時間3日上午7時50分(UTC+9)左右,朝鮮在其黃海南道殷栗郡(Ullyul)一帶向半島東部海域發射一枚彈道導彈。
韓軍分析稱,朝鮮可能通過發射導彈進行武力示威,抗議在韓部署“薩德”反導系統(末段高空區域防禦系統,THAAD),並試圖助長韓國國內輿論分裂。
朝鮮勞動黨機關報《勞動新聞》7月20日公開的彈道導彈試射現場照片
據韓國媒體分析,金正恩執政5年來,朝鮮共發射32枚彈道導彈,耗資110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6.48億元)以上。
另據日本媒體報道,日本政府高官3日就朝鮮發射彈道導彈表示,已通過北京的大使館渠道向朝方提出了抗議。
土耳其東部17日晚發生針對警察的汽車炸彈襲擊事件,截至18日淩晨,襲擊造成3名平民死亡、包括2名警察在內的40人受傷。
據土耳其道安通訊社報道,當地時間17日23時許,庫爾德工人黨武裝分子在土耳其東部凡城一警局附近引爆汽車炸彈,並向警局開槍射擊,這個警局也是凡城的警察總部。襲擊導致爆炸現場周邊多棟建築窗戶玻璃損壞,汽車爆炸後的碎片散落數百米遠。
大量救護車和警車在爆炸發生後趕到現場進行救援和支援,目前傷者已被送往當地醫院接受治療,針對爆炸襲擊者的打擊和抓捕行動正在進行。
土耳其8月發生數起炸彈襲擊事件
綜合新華社、《中國日報》報道,8月份土耳其發生了數起爆炸襲擊事件。8月15日,土耳其東南部迪亞巴克爾市發生針對警察的爆炸襲擊,造成8人死亡、20余人受傷。11日, 迪亞巴克爾和克孜勒泰佩同時遭受炸彈襲擊,共造成8人死亡 ,當天土耳其和伊拉克邊境附近還發生了另外一起襲擊,造成4名士兵死亡、9人受傷。 據報道,多次襲擊均由庫爾德工人黨武裝分子發動。
庫爾德工人黨成立於1979年,試圖通過武力在土耳其、伊拉克、伊朗與敘利亞交界處的庫爾德人聚居區建立獨立國家,被土耳其、美國和歐盟視作恐怖組織。2015年7月以來,庫爾德工人黨武裝頻頻制造針對土耳其軍警的襲擊事件。
在剛剛結束的里約奧運會上,中國隊在馬術、帆船、擊劍等傳統弱項上嶄露頭角。其中,華天獲得馬術三項賽個人賽第八名,創造了中國奧運馬術歷史最好成績。
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2010年廣州亞運會之後,馬術、帆船、擊劍等原本在人們眼中遙不可及且需要非常高經濟投入的“貴族運動”開始進入了國人的視野。近年來,隨著東部沿海省份經濟水平的提升和富裕階層的增多,這些運動在富裕地區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青睞。
在上海從事投資工作的王先生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他從3年前開始騎馬,現在這項運動已經成為他業余生活的一部分了。“繁忙的工作之余去騎騎馬,在馬場上馳騁一番,再出一身汗,這種感覺相當不錯。”王先生說。
盛行東部沿海地區
“目前上海有相當規模且設施比較全、師資力量還可以的馬場,大約有六七家,如果算上小馬場大概有一二十家。而北京的馬場數量是上海的十倍,大約有兩三百家。”上海全進馬場經理何偉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介紹,據他了解,這幾年東部沿海地區練馬術的人開始出現了明顯的增長。浙江、江蘇的小馬場也很多,基本上每個縣都有,整個長三角地區可能有5000匹馬左右。
帆船運動也在興起。上海美帆遊艇俱樂部董事長助理王明旭表示:“現在上海規模大一點的帆船俱樂部大概有七家,其中澱山湖有四家,金山區的碧海金沙有一家,滴水湖有兩家。其實,帆船運動對水域要求比較挑剔,在青島、廈門、深圳等有著較好水域條件的城市,帆船運動已經非常流行了。”
國家體育總局青島航海運動學校副校長曲春告訴記者,目前,他們學校下屬俱樂部的會員來自全國各地,這里面有身家上億的,也有中產階層的,其中中產階層占三分之二。
馬術、帆船、擊劍等運動項目都需要較高的初期經濟投入,這背後考驗的是家庭的經濟實力。此次里約奧運會,中國隊在這幾個項目中有所斬獲的選手,除了華天是出生於英國倫敦的中英混血兒外,其他幾人基本都來自東部沿海地區。
馬術、帆船、擊劍等運動項目盛行東部沿海地區,這還有著實實在在的數據支撐。
《馬術》雜誌、馬術在線與北京正誠騰駿國際貿易有限公司聯合發布的“中國馬術俱樂部及2015年進口馬匹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3月10日,我國馬術俱樂部數量達到823家。其中,數量排前十的省份分別為:北京、山東、江蘇、河北、遼寧、浙江、上海、河南、廣東、內蒙古。前三 (北京、山東、江蘇)的俱樂部數量占全國馬術俱樂部總數的37.7%,超過三分之一。
該統計也顯示,目前全國馬術愛好者13萬人左右,遞增速度非常快,其中絕大多數是依托於馬術俱樂部進行騎乘和訓練。全國馬術愛好者數量分布排名前十的省份分別是:北京、上海、廣東、山東、江蘇、遼寧、內蒙古、浙江、新疆、河北。
東部沿海地區同樣是擊劍俱樂部的集中分布地。中國擊劍協會註冊會員信息顯示,截至目前全國共有擊劍俱樂部、培訓機構、運動中心173家,其中北京、江蘇、天津、山東、上海、廣東總計118家,累計超過總數的68%。
近幾年來,擊劍這一原本參與人數有限的專業競技運動開始向參與型項目演變,據中國擊劍協會統計,該協會2014年共有註冊專業運動員1000 余人,而從事業余訓練的會員近4萬人,可見國內的擊劍教育發展迅速。
為何這些運動項目盛行於東部沿海地區?
根據世界各國的發展經驗,人均GDP在3000美元左右,進入物質消費和精神文化消費並重時期;人均GDP超過5000美元,居民的消費轉向精神文化消費為主的時期。
2015年,全國有10個省份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蘇、內蒙古、廣東、福建、遼寧和山東,基本位於東部沿海地區。
在這些沿海發達省份中,深圳、廣州、蘇州、無錫、珠海等城市的人均GDP均超過2萬美元,南京、杭州、常州、鎮江、天津、佛山、威海、北京、上海、青島、寧波、舟山、中山等城市的人均GDP都超過1.5萬美元。
這些人均GDP遠超5000美元的東部沿海城市,居民在經濟寬裕的前提下,已經轉向追求精神文化層面的消費,其相應的運動開支自然也在上升。
貴族運動的市場化待規範
其實,這些原先所謂的貴族運動目前的流行,除了因為地區經濟水平提升外,還有著國家層面的推動。
2014年10月20日,國務院發布《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幹意見》(下稱《意見》),提出要大力支持發展健身跑、健步走、自行車、水上運動、登山攀巖、射擊射箭、馬術、航空、極限運動等群眾喜聞樂見和有發展空間的項目。
“在全國,擊劍運動這幾年的培訓人數呈現爆發式增長,尤其是青少年的培訓。”杭州市擊劍運動協會秘書長張錦才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現在很多擊劍培訓機構和俱樂部有非常清晰的商業模式,有專門營銷部門和專門的售後部門,這促進了現在東南沿海地帶該類培訓機構和俱樂部的不斷發展。
目前,在馬術、擊劍、帆船等運動行業中,各個俱樂部根據學員對教練和馬匹、器械的不同要求和所處的不同學習階段,也會有不同檔次的價位。
“目前我們俱樂部以青少年培訓為主,一年兩三萬元就可以,一堂課大概500元,這跟學鋼琴等樂器的補習課價格差不多。”杭州伯駿馬會董事長倪炳奎告訴記者,家長們讓孩子來學馬術的目的,一方面是孩子學習壓力大,馬術能減壓、鍛煉身體,另一方面有些孩子以後有出國留學的計劃,而歐美國家的學校對馬術運動認可度也比較大。
何偉告訴記者,很多初次來體驗馬術的家庭,有一部分是工薪階層;而對馬術培養有一定追求的家庭,相對來說是收入比較高的。比如他們俱樂部的少年馬術隊,每年收取10萬元左右的馬術訓練費。10萬元包括騎乘費和教練費、場地使用費,但不包括外出比賽費用。隊里的孩子基本來自經濟比較寬裕的家庭。“有些孩子經常會去外地參加一些比賽,而從上海到北京的馬匹運輸費就要2萬。如果自己買馬的話,花費更高。有些適合競技的馬,跳高能跳1.2米,有可能就值100萬元了。”
玩帆船也是花費不低。曲春對記者表示,目前他們學校下屬俱樂部的會員分四個檔次,學生會員的年費是2000元,普通會員是8900元,中級會員是1.8萬元,高級會員是4.5萬元。“高級會員一般是船東,他們的船就停在俱樂部這里。而買一艘船便宜點的十幾萬元,貴的要上千萬元。”
但在這些運動興起之時,行業的問題也正在浮現。
帆船運動行業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目前很多俱樂部在培訓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國內很多的教練有些是專業隊退役的,他們只是運動員,並不一定會做教練,有些是半路出家,只接受過一些教練的培訓,經驗並不多。而且每個人培訓的方法不一樣,這也限制了行業的發展。
同樣,馬術運動市場化也存在行業標準的問題。何偉對本報記者表示,各個俱樂部各自為政,行業沒有制定統一的培訓和管理標準。一般來說,每個馬場對“術”的理解不一樣,就算同樣是超越一個障礙,所帶出來的孩子在馬術上的方法和技巧也不一樣。此外,在對馬匹的管理、飼養,以及訓練的技巧方面,很多馬場的方法都不一樣。這些粗放的模式,都不利於行業的發展。
擊劍的問題似乎更嚴重。張錦才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由於擊劍培訓機構和俱樂部越來越多,現在費用這一塊已經呈現打價格戰的趨勢,價格放低的同時,只能依靠降低場館設施和擊劍服裝等的質量,來縮減成本。
比如,如果按照國際通用標準,應該是采用800牛頓的防護服,出廠成本價在2300元左右,不過現在大部分俱樂部提供的是350牛頓的防護服,成本價在1000元。
他還舉了個例子,一般專業隊的場地應該是在水泥地上鋪淩空的地板,但現在全國97%的俱樂部都不采用淩空地板,而是采用幾毫米厚的地膠板,再在上面鋪劍道就完事了,這對在上面擊劍的人的膝蓋和胯下韌帶等容易造成傷害。
“外行人對這些情況不了解,現在也沒有一個行業的標準,也沒有人去追究。”張錦才補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