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籽】西洋書法家三十年的筆觸 見古字如見美人
1 :
GS(14)@2017-10-09 03:07:17Patrick Leung習西洋書法30年,過百國際品牌曾向他求字,「當初只因興趣,現在成果實在是意外。」
【專題籽:港情講趣】「歐洲古建築和石碑上的刻字,於我眼裏好比千個美女。」把字比喻成美女,更笑說出遊幾乎都為「看字」的,是香港為數不多的西洋書法家Patrick Leung。
三十年前,他是個商業設計師,喜歡英倫音樂,工作以外就是夾band。「最愛的樂隊叫『Japan』,唱片上的唱片名和樂隊名都是手寫字!很吸引,我便到藝術中心報興趣班。」自此展開寫字生涯。「初期自覺寫得幾好,原來難登大堂,畢竟一直只在香港學。」十年後,1997年他隻身到美國,拜資深西洋書法家John Stevens為師。「我才見識到何謂西洋書法,筆筆都經過思考和設計!」乘十多小時飛機,轉一次機,再坐兩小時車上山上課,他覺得必要地獄式訓練自己!「老師常笑我儍,因為我只寫一個筆劃,寫滿整張A2紙。」回港後每天閉關,練到手掌肌肉痠痛。三年後,再回去找老師品評,「要知道自己的水平,才可跳出井底。」
年輕時Patrick愛藏筆,「近年賣出了很多珍藏,反正用不着,但有些朋友送的絕不割愛。」
英國樂隊「Japan」的海報,正是讓Patrick着迷西洋書法的原因。
從羅馬帶回來的T字,「公元前70-80年的字與今日我寫的對比。」
歐遊帶炭筆宣紙
苦練了十多年,終跳出井底,時參與國際交流會,也到歐洲觀察不同時期建築上的字體。「這T字字款叫Trajan,刻在羅馬鬥獸場的地上,我用炭筆和宣紙做拓本。」他笑說見字如見美女,都想把它帶回家。「有次去龐貝,石碑上的字看得我流口水!」正要做拓本時,一男子走近,嚇得他急急停手。「始終是歷史遺蹟,我怕他是CID,惟有放棄拓本,但我有伸手去摸摸那些字。」愛字如此,加上日子有功,他曾獲過百國際品牌如連卡佛、Louis Vuitton垂青,大公司董事榮休或大壽亦向他求字,訪問當日他剛完成兩幅草圖。「客戶要求寫在牆上,我試寫草圖,計好大小間距,看哪款較美。」寫了三十年,還要起稿?「要!不能憑空想像。」原來儘管你多熟悉,有些步驟總不能跳過。
把可樂罐製成書法筆,「寫在粗糙紙上有潑墨效果,獨一無二。」
Patrick說創作不礙於工具,他甚至在京都買了這些清潔掃來寫字。
「習字教曉我堅持,而且是現在進行式。」
每日堅持練習
訪問期間,Patrick一直輕鬆談笑,差點連香檳也端出兩杯。問到現今寫字風,即一臉正經,「Freestyle我不懂,有人覺得越多圈越美,有人學過兩堂便教班,我想不要太急進吧。」他自言是個老派人,認為打好根基最有利藝術發展,「1997年從美國回來,其實我也走回頭,重寫基本的。譬如用毛筆寫Roman,也寫了二十年,到今天依然在練習。」記者問長時間獨自做同一件事,會否太悶或寂寞?「不寂寞,費達拿也一個人對發球機練習換取成功。至於悶,只要真心愛上即可克服。」Patrick說自知不足,所以更沉迷,「不斷找方法進步,過程中變化不斷,怎會悶?習字教曉我堅持,而且是現在進行式。」或者全心全意投入,就能像他堅持至今。
記者:黃凱婷 攝影:鄧鴻欣編輯:陳慧玲
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
http://fb.me/AS.AppleDaily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921/20158877
【專題籽】街頭揮春檔 書法伯伯挑戰合體祝福字
1 :
GS(14)@2018-02-25 03:28:30添叔在上環寫書法超過70年,看他笑容就知道他有多愛書法。
【專題籽:港情講趣】新年時節,揮春上總出現一個個怪形怪相、完全不會讀的字,原來都是合體字。「招財進寶」合成一字或者見得多,但「日進斗金」、「黃金萬両」和「鸞鳳和鳴」你又有見過嗎?
上環摩羅上街街頭,新年時就有兩個書法檔——退休前是政府認可視光師的嚴鏡添(九十三歲、添叔);在上環寫書法已超過七十年;年輕時做玻璃生意,到處遊歷的郭騰龍(八十一歲),以前在長沙灣擺檔,近年也轉到上環寫書法。添叔拿着手上十年前寫的「招財進寶」,告訴記者歷古以來都是這樣寫的,「財和寶都在艇仔之上,寓意所有財寶都回到你身邊!」合體字由以前的書法家自創,把四個或以上的字合體,寓意吉祥,故稱「吉祥合體字」。然而要拼得好看,字形中必須要有共同點,如「財」和「寶」就共用了「貝」字,合起來即和諧好看。郭生即場示範「黃金萬両」,「四個字合成一體,寫在菱形紅紙上均稱有美感。」他自豪地說:「我有一個字,相信你從未在外面見過,是我獨創的合體字!」看他腰背挺得板直,點了金漆的毛筆在紅紙上揮動,一點一撇……「這是『鸞鳳和鳴』,恭賀人家結婚嘛,寫成一體好意頭。」他笑說「鸞鳳和鳴」合體字砌起來好看,不像天師畫符,是他書法生涯的傑作。
要有共通點 「準時收工」難合體
記者請添叔和郭生分別寫「民主萬歲」和「準時收工」,希望他們即場創出合體字。郭生聽後拿出墨水筆,在紙上寫草稿。沉默了數分鐘,他抬頭向記者說:「好難,『準時收工』四個字沒有共同點,勉強合拼也不好看。」添叔聽見要寫「民主萬歲」則大感興奮,「你喜歡甚麼,我便寫甚麼,只要收到的人高興!」問他要合拼這四個字難不難,他即站起,說:「世上無難字!」他用刀切出方形紅紙,度出位置後便動筆。不消五分鐘,添叔便寫好了「民主萬歲」,不過不是合體字,是四個分開的字。這些字或者有點難,但他們的一手好字吸引了很多遊人和熟客。訪問當日,不時有客人找添叔寫揮春,有的趁午飯時間從鰂魚涌過來;有的從上水遠道而來。多年來,世界各地都有人找添叔寫揮春,他為此感到十分自豪,「北京那邊都有人來找我寫,有人欣賞我就最開心了。」他表示自己的揮春是寶物,叫大家要好好珍惜,「印刷是死板的,手寫才是靈符,尤其我在文武廟前這個龍口地寫,也最夠靈了吧!拿回去你會很平安!」旁邊的郭生沒有像添叔一樣,吸引一個又一個熟客,他引來的是來自不同國家的遊客。一位德國年輕人主動走到桌前請教郭生,皆因他會說流利英語。郭生年輕時因做生意四出遊歷,退休後便專心鑽研書法,閒時擺檔寫字,希望把傳統文化傳揚開去。「我覺得他們很有興趣學中文,但很難得有個人主力去教他們,這是我仍在上環擺檔的原因。」
畢生寫字為樂 願寫得一日得一日
郭生退休後不做甚麼,只以寫書法過日辰,「如果不是食環署在管,我都希望在這裏一直教外國人。」而添叔,他年約二十歲時已在上環擺檔寫字,試過代客寫信、抄經文、寫揮春,或在畫上題詩,一寫就七十年。他笑說年輕時即使有視光師牌,也只視眼鏡生意為副業,寫書法才是正職,「哈哈,因為生意其實不太好,沒有客人時我便寫書法,反而賣字換來比配眼鏡更好的收入。」寫到今年九十有三,添叔仍然每日行數十級樓梯,走到摩羅街擺檔,他說一生只做一件事,「我早已把寫字當成玩意,有人找我寫字,我就很開心,開心就精神,命都長一點。有生一日我就玩一日,不計較金錢,自己走得出來就好了,九十三歲仍能玩,我執到了。」說畢,他又哈哈大笑,直至記者離開時,他仍以招牌笑聲送別。
添叔手上的「招財進寶」合體字出自他手筆,他笑說:「收到這個字,包你一年豐衣足食!」
一整日過後,添叔的手被揮春紅紙染紅,又沾上了金漆,「雙手染紅又沾金,會旺足一年啊!」
添叔的眼鏡檔變成他收藏墨寶的倉庫,他正展示30年前寫下的《心經》。
添叔笑說年輕時有視光師牌,也只視眼鏡生意為副業,寫書法才是正職。
將「民主萬歲」合體或者難倒了添叔,不過相信他很滿意,拿着作品大呼:「勝啊!」
郭生揚言可一秒教識外國人寫毛筆字,更手把手教外國人寫自己的名字。
郭生手上的合體字依次為:「日進斗金」、「鸞鳳和鳴」、「招財進寶」和「黃金萬両」。
郭生不斷嘗試把「準時收工」合體,久試後認為四個字共同處少,難以合體。
記者:黃凱婷攝影:潘志恆編輯:彭錦明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80219/20306647
【文化籽】招牌佬花兩年整理 傳統招牌書法有救
1 :
GS(14)@2018-03-06 03:51:27這部積梳機由父親流傳給他,至今超過40年歷史。
【文化籽:周末藝遊】香港回歸後品味沉淪,中共語言充斥政府公函,「賤」、「賊」、「賄」、「贓」字高掛港交所大堂,幸好少數舊區如新蒲崗仍流傳昔日品味,工廈寶號和老店招牌寫上秀麗文字。一個70後招牌佬花了兩年整理傳統招牌書法,還帶領導賞團教人欣賞傳統招牌之美。
新蒲崗大有街見證「六七暴動」爆發,但在70後的招牌佬李健明眼中,這兒最大價值是巨型端莊的工廈寶號、小巧秀麗的麵店招牌,還有中英兼備的押舖招牌,都是殖民時代的寶貴遺產。當年新舖開張便會請人做廣告膠片和霓虹招牌,這些招牌佬未必滿肚墨水,但對文字工整一眼關七。這天李健明隨手指指街上的茶餐廳招牌,記者方發現「餐」字高了一點、「廳」字有點左傾,「我去台灣旅行愛欣賞手寫招牌,但在香港都裝作看不見,否則會職業病發指指點點。」
彈港交所「貝」字牆 筆劃拼錯
直至港交所的「骨灰龕」貝字牆引來「關公災難」,網民嘲笑「賤」、「賊」、「賄」、「贓」如特區縮影,但李健明發現更災難的技術問題,原來有些字筆劃拼錯,有些歪歪斜斜,例如牆上三個「貧」字,其中兩個的頂端由「八」變「人」。李健明一向不跟同行相輕,這回也忍不住秉筆直書,結果文章在「臉書」瘋傳。他說貝字牆上的字,最大的錯誤是沒有為電腦打印出來的筆劃組件編碼,在重新拼湊時出錯,於是「賤」和「貧」中的「貝」字明明形態不同,一旦「張冠李戴」便注定出醜。這天他以「賤」字做出兩種字款膠片,第一種是仿港交所的電腦字體,六個筆劃組件要重新拼湊;第二種是傳統招牌書法,因筆劃相連而自然成形。他說:「傳統招牌書法是一體成形,安裝的師傅一定不會弄錯,最厲害的是你根本看不出它是筆劃相連。」李健明自幼在父親位於黃大仙下邨的招牌店幫忙,工作包括為父親長途跋涉請寫字佬揮筆寫下招牌內容,再把大字樣辦帶回店內切割成膠片。那時切割用的是積梳鋸(線鋸機),他試過一邊鋸膠片一邊看排球賽直播,把拇指誤當膠片送進刀口,他回憶,「手指公流了很多血,傷口深得幾乎要斷,但爸爸用『雲南白藥』灑在上面止血,我又繼續看電視。」他後來升上中大念地理,同學當補習老師賺生活費,他的外快是為不同學會製作招牌,畢業後便跟姊姊當上父親的左右手,一家三口經營如今已遷到新蒲崗的招牌店。他將繪製地圖的知識活學活用,把傳統招牌書法製成電腦字體。
李健明(左)與父親李威將已故寫字佬李漢的字體發揚光大。
自資李漢手稿字體編碼 延續半世紀情誼
這個一筆相連的「賤」字出自已故寫字佬李漢之手,當年李漢在旺角街頭擺檔,其字既有「王羲之體」的結構,又有「顏真卿行書」的厚度。李健明父親李威跟李漢識於微時,有生意並肩而上,又跟對方一起回鄉過年。後來李漢有感健康日差,怕好友在自己死後難以經營,便分三次以楷書和隸書寫下共計15,000個字款贈予李威,後來李漢於90年代中與世長辭。今年84歲的李威將這份2,000頁的手稿珍藏了二十多年,眼看近年店舖以新細明體或標楷體等電腦字製造招牌,字形既無神韻,安裝也無效率,這天他一邊翻閱故人遺物,一邊感嘆,「以前覺得他的字不錯,但算不上最好,這麼多年後再看一次,才知道他的字真是一流。」李健明也記得李漢文采斐然,偶爾還會在字旁寫詩自娛,兩年前他決定自資將李漢的手稿,交去台灣做字體的網站編碼。他要延續的,不單是招牌學問,也是跨越半世紀的前輩情誼。
他自幼幫父親做招牌膠片,還曾被線鋸機切傷手指。
左邊電腦字體很易拼湊錯誤,右邊的李漢字體卻是一筆相連。
他的臉書專頁「李伯伯街頭書法復修計劃」評論貝字牆錯誤的文章被瘋傳。
李漢原稿字的數目約2,000頁。資料圖片
工廠大廈的外牆書法優雅,是九龍舊區的特色。
新蒲崗保留了許多傳統書法,李健明愛邊行邊發掘。
90年代李漢寫字、李威製作的招牌仍在新蒲崗可見。
新蒲崗地文藝遊導賞團:街頭字體漫遊日期:3月17日時段:1pm、1:45pm、2:30pm、3:15pm費用:$150
facebook:水煮魚文化
一周好事
「港昔.識港」兒童藝術作品展小朋友以微縮手工和迷你世界展現舊日香港時間:3月17日1-6pm、3月18日10am-5pm地點:香港兆基創意書院(九龍城聯合道135號)門票:免費
facebook: Rainbow Creative Arts
「紀錄緬甸」展覽展出緬甸照片、短片及藝術家改造圖片時間:3月9日至24日(逢周二至六1-7pm)地點:CHARBON art space(黃竹坑道44號盛德工業大廈8B)門票:免費查詢:
http://www.charbonartspace.com
「舊城片隅」展覽呈現中上環一帶的舊街角時間:即日起至3月31日7am-11pm地點:PMQ元創方(中環鴨巴甸街35號)門票:免費查詢:
http://www.pmq.org.hk
採訪:呂珠玲攝影:張志孟編輯:彭錦明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80303/20320450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