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國太平上半年新業務價值同比大增 投資拖累凈利下降47%

新業務價值同比大增61.3%,這是中國太平(00966.HK)昨日發布的2016年上半年業績中最為搶眼的一個數字。盡管在壽險價值業務上可圈可點,但由於投資業績下滑,拖累中國太平今年上半年股東應占溢利凈額同比下降47.1%。

新業務價值大增61 %

中國太平控股管理層表示,2016年上半年國際經濟形勢複雜嚴峻,市場競爭日益加劇,對整個保險行業帶來較大的挑戰。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太平上半年實現939億港元總保費,同比增長10.0%;期末總資產達到5082億港元,較去年底增長4.1%。

值得註意的是,中國太平在其“精品戰略”的踐行下,上半年壽險新業務價值為52.4億港元,同比大幅增長61.3%,人民幣口徑則同比增長74.8%。

中金公司發表研報表示,中國太平上半年的新業務價值漲幅超一致預期33%。

半年業績數據顯示,中國太平今年上半年末境內壽險代理人數量較年初增長5.4%,每月人均件數同比增長15.6%,上半年每月人均保費2.67萬元人民幣,推動新單保費同比增長69.0%;高產能(人民幣30萬期繳保費以上)人力同比增長超過70.6%。同時,銀保期交新單保費同比增長38.2%,其中10年交及以上業務占比接近70%。

續保率則仍然穩居行業前列。其上半年個人代理及銀行保險渠道第 13 個月保費繼續率分別為95.3%及93.7%,而第25 個月保費複合繼續率則分別為88.2%及87.0%。

中金公司表示,中國太平上半年大於10 年的首年期繳保費現在占到個險首年期繳45%,而去年同期則為39%。因此盡管首年保費僅增長15%,但首年折算保費(APE)同比上升49%。新業務價值的高增速除了APE的高增速,新業務價值率上升2 個百分點也做出了貢獻。

同時,中國太平表示,太平人壽香港在大力拓展本地業務的同時,將研究發展內地訪客保險市場。中國太平財務總監李濤在業績發布會上表示,太平人壽香港將嚴格遵守香港與內地保監機構的所有法規,合法合規從事業務,而目前主要業務來自香港本地業務。

投資拖累凈利下降47%

不過,和行業內大多數險企一樣,中國太平在今年上半年也遭遇了凈利潤的大幅下滑。其上半年股東應占溢利凈額為31億港元,同比下降47.1%,每股基本盈利0.827港元,中期不進行派息。

但中國太平強調其降幅低於市場平均水平。據保監會數據顯示,上半年保險公司預計利潤總額1055.86億元,同比下降54.05%。而和其他險企一致,中國太平利潤降低主要也是受到投資的影響。

中國太平表示,2016年上半年,美國經濟逐漸複蘇,外部需求有所好轉,中國經濟階段性企穩回升,A 股和港股市場震蕩中逐步回歸基本面。受美國加息推遲、世界主要經濟體複蘇乏力影響,利率進入長期下行通道。

低利率、資產荒叠加資本市場動蕩,使得中國太平上半年已實現及未實現凈投資收益由2015年上半年的 101.32 億港元減少88.7%至2016年上半年的11.45 億港元,主要原因是股本證劵和投資基金的投資收益減少。

受上述因素綜合影響,中國太平2016年上半年投資資產的總投資收益為 93.51 億港元,較2015年上半年的179.38 億港元減少47.9%,年化投資收益率則由2015年上半年的7.75%下降至2016年上半年的4.69%。

中國太平稱,其上半年在資本市場出現較大幅度震蕩時維持較低倉位,並適時增加配置較長期限的債券。信用債方面進行嚴格篩選,並控制投資比例。另類投資方面,已逐漸打開局面,在相關領域進行長期布局。

從上半年資料來看,中國太平截至上半年末債券在投資資產中的占比從上年末的38.8%上升至41.5%;股票和基金總計占比則從去年末的10.4%下降至8.6%。

中國太平表示,下半年國內資本市場仍將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與中國經濟中長期結構調整相伴的資產荒也將長期存在。在此背景下,中國太平將關註中長期價值投資,控制權益投資總體倉位;適度拉長債券配置久期,應對未來較長時期內利率下行風險,同時避免投資高負債地方政府項目及產能過剩行業,加強信用評級跟蹤與投後管理,嚴防信用違約事件發生。

同時,另類投資也是未來投資的重點方向。中國太平將結合國家發展戰略,搶抓產業轉型升級機遇,重點關註與集團保險主業有協同效應的投資目標;同時利用集團的海外優勢,積極探索跨境投融資業務發展,推動優質不動產的全球資產配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116

太保半年凈利同比下滑45.6% 新業務價值首破百億

低利率、資產荒,在並非投資好“光景”的年份里,投資和保費“雙輪驅動”的保險公司凈利潤自然會受到不小的影響。

和已發布半年報的中國人壽(601628.SH;02628.HK)、中國太平(00966.HK)相似,剛剛發布半年報的中國太保(601601.SH;02601.HK)凈利潤也遭遇了大幅下滑。

半年報數據顯示,中國太保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下降45.6%,在之前的業績預減公告中,其將原因歸結為投資收益同比大幅下降和傳統險準備金折現率假設變動的影響。

但和容易受市場影響上下波動的凈利潤不同,中國太保的壽險業務價值在轉型的作用下持續提升,今年上半年表現仍然十分亮眼。其新業務價值同比增長55.9%,上半年新業務價值首次突破百億。

半年新業務價值首破百億

半年報顯示,中國太保集團實現營業收入1447.06億元,同比增長7.6%;其中,保險業務收入達1315.37億元,同比增長18.6%。截至2016年上半年末,集團內含價值達 2153.55億元,較上年末增長4.7%,“償二代”下集團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達到291%。

保險業務方面,壽險新業務價值是中國太保上半年業績中的一大亮點。

中國太保董事長高國富表示,上半年壽險行業保持快速增長,發展模式也更為多元,太保壽險堅持價值導向的發展策略,持續提升客戶經營能力,大力發展高價值的個人業務,個人業務市場份額持續提升至12.1%。上半年新業務價值首次突破百億,達到112.64億元,同比增長55.9%。大個險格局進一步強化,上半年個人業務在壽險總保費中的占比達到88.4%,在總新保中的占比達82.2%,在新業務價值中的占比達到97.9%。

大個險格局背後需要優秀人力支撐。太保壽險相關負責人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2016年上半年,太平洋壽險營銷隊伍月均總人力達58.2萬人,同比增長40.2%,其中,健康人力和績優人力首次分別突破20萬人和10萬人;人均新保達8592元,同比增長28.3%。

同時,在保費規模擴大的基礎上,太保壽險的退保率上半年實現大幅下降,其上半年退保率為1.2%,較去年同期的3.1%下降1.9個百分點。

上半年,產險行業的經營環境發生重大變化,宏觀經濟增速放緩,自然災害頻發,同時商車險費率改革在全國範圍的進一步推廣為車險業務經營帶來了更多不確定性。

在此情況下,太保產險加強風險選擇和理賠管控,2016年上半年綜合成本率99.4%,較去年同期下降0.1個百分點,其中綜合賠付率為61.2%,同比下降3.7個百分點。車險業務綜合成本率98.2%,較去年同期下降0.2個百分點。

投資+準備金折現率雙重影響

凈利潤方面,中國太保上半年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1.42億元,同比下降45.6%。中國太保表示,這是由於上半年資本市場低迷,受投資收益下降和準備金折現率變動的影響所致。

半年報顯示,中國太保根據資產負債表日可獲取的信息為基礎對包括折現率、死亡率和疾病發生率、退保率、費用假設、保單紅利假設等精算假設進行調整,因此增加2016 年6月30日考慮分出業務後的保險合同準備金等保單相關負債合計約40.31億元,相應減少上半年的利潤總額合計約40.31億元。

同時,上半年,面對無風險利率下行及股票市場低迷的挑戰,中國太保上半年最終實現年化凈投資收益率4.6%,同比小幅下降0.3個百分點;而由於權益類資產的買賣價差大幅減少,其總投資收益率實現4.7%,同比下降1.9個百分點。

中國太保表示,2016年上半年,公司對權益類資產配置仍保持相對謹慎,固收類資產投資則通過加強對非標資產投資以獲取流動性溢價,同時適當控制資產久期以保持資產配置的靈活性。基於這一資產配置策略,2016年上半年公司新增及到期再配置資產主要配置方向除債券和權益以外,還包括優先股、信托計劃、銀行理財產品等。

根據其期末持倉數據,截至2016年上半年末,中國太保債券投資占比49.6%,較上年末下降0.8個百分點;權益類資產占比14.3%,較上年末上升0.3個百分點,其中股票和權益型基金占比5.3%,較上年末下降1.7個百分點。本報記者註意到,相較於之前對銀行股的重視,上半年末中國太保的可供出售類持倉十大股票中銀行股僅剩兩席,為興業銀行和招商銀行。

除此之外,此次中國太保較為詳細地公布了非標資產的投資方向,主要包括商業銀行理財產品、銀行業金融機構信貸資產支持證券、信托公司集合資金信托計劃、證券公司專項資產管理計劃、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基礎設施投資計劃、不動產投資計劃和項目資產支持計劃等。

截至上半年末,中國太保非標資產投資1363.13億元,較上年末增加32.2%,在投資資產中的占比達到15.0%。目前中國太保投資的基礎設施投資計劃,其基礎資產主要分布在市政、道路、能源等項目;投資的不動產投資計劃,其基礎資產主要分布在國內一線和二線城市核心區域的商業不動產以及地方政府主導的棚改等項目;投資的信托計劃以融資類為主。在具有外部信用評級的非標資產中,AA級及以上占比達99.9%,其中AAA級占比達96.1%。

協同發展效應顯現

2014年,中國太保旗下迎來了四個新夥伴:太保安聯健康險公司、長江養老、安信農保、太平洋養老投資公司。由此,中國太保在保險業的布局也進一步完善。而這幾個新夥伴與集團原有業務之間的協同發展效應也已開始初步顯現。

中國太保相關負責人對本報記者表示,今年上半年,長江養老聯合太平洋壽險成立29家“太平洋-長江養老業務合作中心”,加快職業年金和稅優健康險業務發展;太保安聯在團體業務方面,通過與太平洋產、壽險的緊密合作,形成覆蓋多種保險保障的員福計劃;安信農保發揮在價格指數農險產品上的創新優勢,持續推進與太平洋產險的協同發展,在農險全國布局、共保機制、數據災備、新技術應用等多個方面開展合作。與此同時,安信農保與集團在融合發展的業務規模上創新高,上半年融合業務規模量已達去年全年的5倍。

同時,中國太保也在醞釀新一輪的布局計劃。6月其發布公告稱,太保產險正在與百度鵬寰資產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磋商,擬共同發起設立一家股份制財產保險公司,主攻互聯網保險。另外,也正在與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進行意向性接觸,有意受讓國聯安基金部分股權。而太保人壽計劃設立香港子公司,目前正在等待內地、香港兩地監管機關批準。

值得註意的是,中國太保本屆董事會三年任期已於2016年7月屆滿。但中國太保表示,目前鑒於相關董事候選人及監事候選人的提名工作尚未結束,第七屆董事會、監事會需延期換屆選舉,董事會專門委員會和高級管理人員的任期亦相應順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257

保監會重罰違法違規銷售 情節嚴重將停止新業務一年

保監會正密集發布一系列監管文件,這次的“重拳”落在了人身險公司銷售管理上。

5月19日,保監會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人身保險公司銷售管理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要求各人身保險公司應當立即對2016年以來公司銷售管理合規情況開展自查自糾,並將嚴查十大銷售管理違法違規情形,如果情節嚴重將停止新業務12個月,且對公司高管追責。

銷售問題一直是人身險公司所面臨的投訴突出問題。保監會數據顯示,2017年一季度,在涉及人身險公司投訴中,銷售糾紛6363件,占人身險公司投訴總量的50.92%,主要反映誇大保險責任或收益、隱瞞退保損失等合同重要內容、未盡告知說明義務、營銷擾民等問題。

此次《通知》要求,各人身保險公司應當立即對2016年以來公司銷售管理合規情況開展自查自糾,重點針對產品管理、信息披露、銷售宣傳、客戶回訪、續期服務和投訴處理等業務環節,排查相關經營行為是否依法合規、內控制度是否健全有效、信息資料是否真實完整,對捏造散布“返還型健康險被叫停”、“部分重大疾病將列為免責病種”等虛假信息的炒作行為和通過虛假宣傳引誘投保人訂立保險合同等違規銷售問題開展全面清查和責任追究。

事實上,利用一些保險產品的更新換代以及保險政策生效之際造成的產品叠代來進行“炒停”行為,是部分保險營銷人員的慣用“伎倆”。今年3月,保監會就發布了《關於炒停“返還型健康險”的消費提示》,對“返還型健康險即將停售,有病賠錢,沒病返本的時代已經終結……”的市場傳言進行辟謠,並要求保險公司不得借用自查整改時機,虛假宣傳,采取產品“炒停”等營銷策略違規開展保險業務,違背保險最大誠實信用原則。

保監會要求各人身保險公司總公司應於2017年6月30日前將自查整改和責任追究情況向保監部門進行報告。

在自查階段結束後,《通知》中顯示,保監會要求各保監局重點針對公司銷售合規情況開展現場檢查,在日常監管中采取多種調查取證方式,切實加大監管力度,加快調查程序,對公司銷售行為存在違法違規問題且一經查實的,應依法從嚴從速進行處罰。

值得註意的是,保監會在《通知》中列明了明確要求對於公司銷售管理存在的10種違法違規情形依法進行處罰,包括:對與保險業務相關的法律、法規、政策作虛假宣傳;以保險產品即將停售為由進行宣傳銷售;對保險產品的不確定利益承諾保證收益,以歷史較高收益率披露宣傳並承諾保證收益;以銀行理財產品、銀行存款、證券投資基金份額等其他金融產品的名義宣傳銷售保險產品;未經客戶同意擅自簽訂、變更保險合同;因銷售行為存在違法違規問題而導致非正常給付與退保群體性事件;通過虛假客戶信息阻礙投保人接受回訪、誘導投保人不接受回訪或者不如實回答回訪問題;采取委托銷售、產品包銷、層層分銷等方式,通過無合法資質的第三方平臺銷售意外傷害保險和其他人身保險產品等。

出現《通知》中列明的違法違規行為,情節嚴重的,保監會表示將依法責令省級分公司停止接受新業務3個月至12個月。而人身保險公司一年內因上述情形有2家以上省級分公司被保監局責令停止接受新業務的,保監會將依法對總公司采取責令停止接受新業務3個月至12個月的監管措施。

同時,在最近保監會發布的各類通知和文件來看,高管責任被放到了更顯著的位置上,這次《通知》也不例外。

《通知》要求各人身保險公司建立與薪酬和職級掛鉤的內部問責制度,進一步強化總公司責任,對因制度規定缺失、監督執行不到位、合規管控不力等原因導致銷售違法違規問題的,應當追究總公司相關部門和高管人員責任。省級分公司經營區域內發生相關違法違規情形的,應當對省級分公司相關高管人員以及主要負責人進行追責。

保監會表示,下一步將對人身保險公司銷售管理自查整改情況進行全面核查,對自查自糾走過場、不真查實改以及遲報、瞞報的公司依法嚴肅處理,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保護保險消費者合法權益,促進人身保險業持續健康發展。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dujuan @yicai.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0019

平安三季報出爐:歸母凈利潤顯著增長17.4% 新業務價值強勁增長35.5%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10-27/1156881.html

每經記者 肖樂

10月27日,中國平安披露今年前三季度業績報告。在堅持價值經營導向,不斷推動科技創新與應用的發展背景下,中國平安一如既往呈現出穩健增長的趨勢。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平安歸屬於母公司股東凈利潤同比增長17.4%,如果剔除2016年上半年普惠重組利潤94.97億元影響,凈利潤同比增長41.1%。另外,備受市場關註的壽險及健康險新業務價值指標,中國平安強勁提升35.5%,已超上年全年規模。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平安始終將個人客戶經營擺在首位,在“一個客戶、多種產品、一站式服務”的經營理念下,平安不斷優化產品和服務體驗,實現了客用戶規模快速提升。其中,個人客戶數同比增長22.5%至1.53億;互聯網用戶數同比增長27.4%至4.30億。

西南證券預測,作為國內領先的保險行業龍頭和牌照齊全的金控集團,中國平安有望在板塊協同作用下通過提高獲客效率和品牌價值進一步放大紅利效應,迎來業績和估值的全面提升。公司未來三年歸母凈利潤有望實現年化18%的複合增長。

主營業務穩健增長 客戶用戶規模快速提升

從三季報中披露的數據來看,中國平安各項業務均保持穩健增長態勢。

在綜合金融戰略的指引下,平安客戶及用戶規模持續增長。數據顯示,截止9月末,平安集團個人客戶總量為1.53億,同比增長22.5%,前三季度累計新增客戶3,089萬。同時,隨著平安互聯網業務的持續深化,前三季度平安互聯網用戶量累計約4.30億,同比增長27.4%,其中APP用戶量達3.12億。

2017年前三季度,壽險及健康險新業務價值同比增長35.5%至537.38億元,已超上年全年規模;同時,平安壽險實現凈利潤356.82億元,同比提升55.3%;代理人渠道隊伍實現量質齊升,代理人數量同比增長27.9%至143.4萬,代理人產能同比增長9.9%。

此外,平安產險保費收入為1,575.07億元,同比增長23.6%。憑借優良的業務品質,前三季度綜合成本率為96.1%,優於行業。其中,“510城市極速現場查勘”服務在334個中心城市上線,85%的現場案件都實現10分鐘極速處理。

期內,平安堅持價值投資,投收益率穩步提升。保險資金投資組合年化凈投資收益率5.5%,年化總投資收益率5.4%。

平安銀行零售業務大幅增長,零售營業收入335.99億元、同比增長38.0%,營業收入占比為42.1%,同比提升12.4個百分點;零售凈利潤125.06億,同比增長94.2%,凈利潤占比65.3%,同比提升30.9個百分點;管理個人客戶資產(AUM)破萬億,增長28.1%至10,215.03億元。

對於保險板塊行情,長江證券分析師在其報告中表示:134號文實施後,平安陸續推出符合新規的長期保障型產品,從試銷測試反饋來看,保費成長性良好,需求拉動的保險市場受到供給端改革的影響小於預期,2018年平安保費增漲態勢有望迎來“開門紅”。

首提金融科技業務

記者註意到,在此次披露的三季報中,中國平安首次用“金融科技業務”代替了原有的“互聯網金融業務”,這一轉變正是對應了平安管理層此前提出的科技轉型戰略,即逐步將公司從資本驅動型公司轉變為“金融+科技”雙輪驅動型公司,通過科技創新,讓傳統金融業務煥發新活力,為平安創造新的業務增值點。

據悉,截止2017年9月30日,平安專利申請書已達2,165項,僅第三季度新增專利數就有707項,超70%的研發成果集中在大數據、人工智能、雲等領域。其中,平安的人臉識別準確率高達99.8%,並成功應用於機場、高鐵、人社局、房管局等200多個內外部場景;平安人壽和平安好醫生推出的AI客服、AI醫生等人工智能服務,也極大程度的提升了客戶體驗水平。

作為中國平安金融科技領域布局的業務之一,前三季度,陸金所控股保持穩健增長,資產管理規模同比增長21.8%至4,762.25億元;消費金融業務同比勁增141.1%至2,691.93億元;機構間交易規模近4.2萬億元,同比增長29.4%;創新項目也取得突破,公共資產負債管理智能雲平臺南寧一期已順利交付。

此外,金融壹賬通累計與446家銀行和1,782家非銀金融及準金融機構達成合作;新增同業交易規模6.64萬億元,征信業務查詢量達6.44億次。同時,金融壹賬通還面向保險行業打造“智能保險雲”,並與11家公司簽訂合作意向書。

同時,作為大健康醫療板塊的核心一環,截至9月末,平安好醫生累計為超過1.7億用戶提供服務;而平安醫療健康管理公司業務也已覆蓋全國70%城市和8億人口,為20多個省、250多個城市提供控費服務、精算服務、醫保賬戶服務、醫療資源管理、健康檔案應用等全方位醫保、商保管理服務。

山西證券分析師劉麗認為,平安的金融科技走在中國金融業最前端。未來人工智能會成為中國平安在競爭中的絕對優勢,考慮到公司其他業務的協同作用以及科技創新引領模式,中國平安的長期估值仍有很大空間。

(本文不作為投資決策依據,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490

美團點評關閉“共享充電寶” ,首次披露新業務試點法則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1103/165825.shtml

美團點評關閉“共享充電寶” ,首次披露新業務試點法則
i黑馬 i黑馬

美團點評關閉“共享充電寶”  ,首次披露新業務試點法則

美團點評宣布將結束餐飲平臺“松鼠便利店”和“共享充電寶”兩個試點項目的運營。

i黑馬訊  11月3日消息,美團點評高級副總裁王慧文面向餐飲平臺發布內部信,宣布將結束餐飲平臺“松鼠便利店”和“共享充電寶”兩個試點項目的運營,並首次闡述了業務管理方法論和新業務探索方法論。

內部信中,王慧文表示,“過去一段時間,美團點評被認為是一家新業務成功率很高的公司,這影響了很多同事對於新業務成功率的預期。”他強調,“與外界看到的成功發展起來的業務相比,其實我們還有更多業務探索不成功被關掉了,這其中包括早餐外賣、排隊機、WiFi等近10個業務,如果說的更遠一點,在創辦校內網之前還曾經有接近10個探索業務失敗了。”

也因此,他認為,新業務探索對任何一家公司,不論是成功的大企業還是在努力生存的創業公司,都有可能是件充滿挫折隨時失敗的事情。盡管失敗很痛苦,“但是我們不能因噎廢食,因為不嘗試就更沒有機會。”

在談到對新業務的看法時,王慧文提出了四個問題並對其進行了回答:如何判斷是否探索一個新業務?如何判斷一個新業務該投入多少資源來探索?如何判斷一個新業務該關閉還是加大投入或者繼續保持探索?我們該用什麽樣的心態來看待新業務?

面對互聯網日新月異的變化,新機會的選擇和把握既不能因噎廢食,也不能盲目自信,為此,王慧文在內部信中提出:“今天我們面臨的行業,不是機會太少,而是太多。我們要堅持用正確的方法論和心態來面對業務、面對機會,這才能確保我們在‘讓大家吃得更好,活得更好’的使命下,不斷前進,再上臺階。”

以下為內部信全文:

各位同事:

經管理團隊討論決定,我們將結束餐飲平臺“松鼠便利店”和“共享充電寶”兩個項目的試點運營,對這兩個項目組組織及人員作出以下調整:

一、取消外賣事業部松鼠便利組組織設置,相關11名同事全部轉崗到外賣事業部商超KA組及商家運營組。

二、取消餐飲生態平臺充電寶項目組組織設置,相關14名同事全部轉崗到餐飲平臺Z項目組。

感謝相關同事在業務探索期間做出的努力,期待他們在新的崗位上做出新的貢獻。

這是我們第一次通過這種方式跟大家溝通探索期業務的調整。借這個機會,我也代表公司管理團隊想和大家聊聊關於新業務探索。

美團以團購起步,點評以餐館評價起步,經過多年奮鬥,今天的美團點評成為一家覆蓋多個行業,不同業態,不同產業環節的多業務公司。從單業務公司到多業務公司,是企業經營的一個重要臺階。從一個各自為戰的多業務公司,變成一個能夠協同發展,不斷創新的公司,我們需要上一個更大的臺階。為此我們需要沈澱和更新新業務探索方法論。

過去一段時間,從外界看來我們是一家有能力抓住新業務機會,不斷拓展業務邊界的公司,被認為是一家新業務成功率很高的公司,這或多或少也影響了很多同事對於新業務成功率的預期。但是一個必須提及的另外一面是,與外界看到的成功發展起來的業務相比,其實我們還有更多業務探索不成功被關掉了,這其中包括早餐外賣、排隊機、WiFi等近10個業務,如果說的更遠一點,在創辦校內網之前還曾經有接近10個探索業務失敗了,只不過那個時候我們比較小,失敗的探索沒有被行業關註曝光出來。我要提及這麽多探索失敗,是希望同事們能客觀看待新業務探索。新業務探索對任何一家公司,不論是成功的大企業還是在努力生存的創業公司,都有可能是件充滿挫折隨時失敗的事情。失敗很痛苦,但是我們不能因噎廢食,因為不嘗試就更沒有機會。所以這里我要談談對新業務的看法。

如何判斷是否探索一個新業務?

一、看這個業務是否符合我們的企業使命,“讓大家吃得更好,活得更好”。

二、新業務所處的行業,在未來一段時間是否會發生巨大的變化。

三、新業務所處的行業,用戶和商家是否對現狀滿意。

四、新業務未來的市場規模。

五、跟我們已有業務之間的關系。

如何判斷一個新業務該投入多少資源來探索?

一、以業務探索需要多少資源判斷,而不是以公司有多少資源判斷,要避免因為公司資源變多之後,不基於業務本身特征配置資源,而盲目擴大資源占用的情況。

二、新業務探索的資源以滿足最小測試單元為默認標準,另外一種可參考標準是以未來市場體量反過來評估探索成本。

那麽如何判斷一個新業務該關閉還是加大投入或者繼續保持探索?

一、是否能以可行的商業模式提供更好的客戶體驗。

二、基於試點的商業模式判斷未來市場規模,如果不夠大我們也會考慮關閉業務。

三、跟我們既有業務之間的戰略協同價值,如果未來市場規模不夠大,但是戰略協同價值夠大,可以考慮擴大經營,否則就應該關閉,比如共享充電寶。

我們該用什麽樣的心態來看待新業務?

一、我們要以客觀的心態來評估業務的成敗。新業務很容易失敗,這是客觀規律,我們不必回避這個規律。我們看到很多公司為了維護團隊士氣的假象,逃避承認業務探索進展緩慢,逃避面對探索失敗,甚至把失敗粉飾為成功。導致的結果是,員工沒有機會基於有效判斷業務成敗來沈澱正確的做事方法。通過持續的為死樹澆水,把公司的戰略資源浪費在非戰略性的機會上。

二、客觀看待新業務機會。我們註意到過去一段時間,有兩種不理性看待新業務機會的思潮在交替出現。一種是新業務有更好的發展空間,沒有老業務的嚴格管控,容易晉升,可以負責更多的事情。另一種是新業務探索期被迷茫困擾,不容易出成績,晉升評級很難講出業績。希望同事們既要看到新業務的歷練機會和可能的快速成長,也要接受新業務進展緩慢甚至失敗帶來的挫折和晉升困難。

三、客觀看待探索業務的放棄。探索業務的放棄並不意味著試點失敗,也不意味著試點團隊的失敗,探索業務放棄的原因有很多種,行業體量不夠、行業時機不對、業務協同價值不足等等。

四、正規化新業務立項、擴張、評估、關閉流程,過去我們能看到,我們在新業務立項上存在立項隨意,偷偷立項這類情況。後續我們將成立專門委員會,設立專門流程,未經委員會批準不能立項。任何一個業務在大規模經營之前,都需要經過委員會評估,避免未經委員會批準擴大經營規模的情況。每個探索業務都要定期評估進展,並決定是否繼續探索還是關閉。

今天我們面臨的行業,不是機會太少,而是太多。我們要堅持用正確的方法論和心態來面對業務、面對機會,這才能確保我們在“讓大家吃得更好,活得更好”的使命下,不斷前進,再上臺階。

--

Best regards

王慧文

美團點評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629

中報季|上半年票均收入支撐利潤,順豐新業務占比加速提升

8月23日晚,順豐控股(002352.SZ)公布2018年半年報,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2.34億元,較上年同期同比增長18.59%;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0.90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7.94億元,同比增長16.53%。

今年上半年,順豐控股營業收入425.04億元,同比增長32.16%,而根據國家郵政局的統計數據,2018年上半年快遞業務量累計完成220.8億件,同比增長27.5%,快遞收入累計完成達2,745億元,同比增長25.8%。因此,順豐的收入增幅高於行業平均。

這與順豐的票均收入遠超行業均值不無關系。今年以來,由於價格競爭激烈,其他同行業的票均收入均出現下降,而順豐由於票均收入的貢獻,第二季度毛利率達到20.10%,比2018年一季度的17.64%大幅提升2.46個百分點。

這與順豐控股與其他幾家民營快遞公司的經營模式和客戶定位不同有關。由於堅持直營和質量管控,順豐的快遞平均單價一直比其他競爭對手高不少。

不過,從市場份額來看,目前順豐排在“三通一達”之後,上半年快遞量18.58億票,市場占有率8.41%,不過比2017年上半年的7.93%提升約0.5個百分點。

值得註意的是,包括順豐在內的國內快遞巨頭們,都在向物流綜合服務商轉型,近年來,順豐也一直在同城件、國際件、重貨、冷運等新業務方面發力。

根據公司公布都半年報,順豐新業務占比已從2017年上半年的12.3%提升到2018年上半年的16.19%,占比提升近4%,較2017年末的新業務占比13.49%也提升2.7%。其中,重貨業務增速達95.86%、冷運業務增速近50%;同城配業務增幅158.08%、國際業務增加也超40%。

比如順豐於2015年介入的重貨市場的順豐,截至2018年6月30日擁有899個重貨網點,業務覆蓋全國31個省291個主要城市及地區,車輛1萬余臺,重貨業務的客戶很多是此前快遞業務的老客戶。

而比與競爭對手先拓展一步的冷運網絡也覆蓋139個城市及周邊區域, 就在不久前,順豐還宣布與夏暉在中國成立合資公司新夏暉,將經營夏暉在中國已有的部分業務—— 中國大陸、香港和澳門的供應鏈及物流業務(包括國內貨運管理),進一步發力冷鏈業務的拓展。

快遞物流咨詢網首席顧問徐勇認為,隨著消費升級,冷鏈未來在我國將占有很大市場,但目前市場仍處於百舸爭流的初始期,未來3~5年或將出現巨頭競爭格局。

另據記者了解,順豐今天還與招商局集團簽約,雙方將在投融資、物流、商業、產業用地及金融等領域,以及鄂州樞紐項目、雄安項目進行戰略合作。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劉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626

開創新業務成先驅高盛發迹功臣離世

1 : GS(14)@2015-02-10 01:06:47





帶領投資銀行高盛蓬勃發展、監督九一一襲擊後紐約市重建工作的美國銀行家懷特黑德(John Whitehead)離世,終年九十二歲。高盛前天發聲明公佈懷特黑德死訊。懷特黑德一九二二年生於伊利諾州,一九四三年畢業於哈弗福特學院後加入海軍,參與過登陸諾曼第戰役,二戰結束後在哈佛大學修畢工商管理學位,一九四七年加入高盛,一做就是三十八年。當時高盛規模不足三百人,而懷特黑德只是個年薪三千六百美元的小職員,憑靈活頭腦為公司開創新業務,包括透過合併、收購來賺錢,成為業界先驅,現時高盛有三萬四千名員工,資產達八千六百九十億美元(六萬七千七百億港元)。懷特黑德離開高盛後轉戰政界,在列根時代任助理國務卿,先後管理過紐約聯邦儲備銀行及紐約交易所。九一一襲擊後他出任負責重建的曼哈頓下城區發展公司主席,最大貢獻是平衡各方爭議,讓九一一博物館建成。博物館讚揚懷特黑德是真領袖,「助癒合國家其中一道最深傷口」。美聯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209/1903455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736

長實擬拓新業務 股價挫4%

1 : GS(14)@2016-08-13 12:34:12

【明報專訊】長實(1113)擬發展「新業務」未為投資者受落,昨日股價跌3.86%。瑞信表示,長實此舉令若干投資者感到「不舒服」,惟大和認為,長實已非純地產公司,運作有如私募基金,「新業務」發展未有偏離長實模式。相反同系長和(0001)業績「對辦」,股價升近2.7%。

大和:未偏離長實模式

長實管理層在分析員會議上,不單提到除中環長江中心及和記大廈為非賣品,若有好價錢中環中心也可售,亦提到擬物色「新業務」彌補物業發展周期影響,反而在本業增加土地儲備,只提到會保持紀律,並且重視風險與回報。

瑞信:令若干投資者不舒服

瑞信形容,長實在香港增加土地儲備方面,認為現時的風險回報非吸引,需要多些耐性等待之餘,即使新的業務用意在增加經常性收入,但是該行認為,仍然會令若干投資者感到不舒服。其更將長實的目標價提高,62.2元調高至65.9元,並維持優於大市評級。

大和方面則稱,長實表明目前未有落實任何新投資,一旦發展新業務,則不會取代核心地產業務,只會與現有業務互相補足。該行認為,這沒有偏離長實向來的營運模式,始終該系公司非純以地產公司視之,運作更有如私募基金。該行相信,長實為香港發展商中,在進行現代化資本管理方面最具潛力,因此維持買入評級,目標價則維持在71元。

美銀美林:業績符預期 調高目標價

摩根大通看重長實擁有雄厚的資產負債表及經常性收入基礎,令到其具備在中環收購寫字樓及其他投資的能力,以長實現價相對資產淨值折讓43%而言,其認為相比同類股份提供更大的投資價值。

美銀美林形容,長實擬物色新業務發展旨在爭取時間,等待地價調整,但以目前市况,會令長實有一段時間難以投地。不過在上半年業績符合預期下,該行會提高2016至2018年每股盈利預測2%至9%,將目標價由61元提高至65元,並且給予「買入」評級。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108&issue=2016081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466

富衛新業務價值大升44%

1 : GS(14)@2017-04-04 08:53:23

【本報訊】李澤楷旗下富衛保險,去年新業務價值大升44%至11.27億元,管理層未評論公司會否考慮上市,僅稱本港壽險市場具吸引力,冀未來數年富衛的百萬圓桌(MDRT)代理佔比可提升至15%。富衛去年新業務價值創新高,而年化保費亦升36%至26.29億元,帶動稅前利潤按年升7%至2.84億元。對於公司未來會否計劃上市,富衛香港及澳門地區行政總裁黃大偉不作評論,但強調董事會對公司去年業績感滿意,認為本港壽險市場仍具吸引力。百萬圓桌(MDRT)資格是保險代理公認的業績證明,黃大偉指,富衛去年代理人數目增加11%至2,423人,當中MDRT人數佔比為11%,冀未來兩至三年進一步提升至15%。銀聯設限打擊本港保險市場,黃大偉指,今年首季內地客投保投資性壽險的金額的確有所下跌,但由於醫療保險產品不受銀聯設限影響,故內地客投保人數按年仍見持平。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404/1997917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9014

友邦新業務增長率連跌兩季

1 : GS(14)@2017-10-22 17:26:32

【本報訊】友邦保險(1299)第3季業績符預期,新業務價值按年升20%,但已是連續兩個季度下跌,有保險股分析員憂慮,靠中國業務高增長支撐的友邦性質與內險股漸近,估值卻較高,或為股價帶來沽壓。友邦昨最多跌2.8%,收報60.2元,跌1.5%。友邦新業務價值雖跌,但利潤率大升8.4個百分點至59.1%,主要是保險產品組合改善;年化新保費升3%至13.67億,總加權平均保費升15%至65.34億。友邦首席執行官兼總裁黃經輝在業績報告提及,中國區業務增長最迅速;香港業務表現強勁,錄得雙位數增長;新加坡新業務價值增長率按年錄得上升;而泰國則是錄得「較低的新業務價值」,印尼、韓國、越南表現優秀。不過該公司未有提供業務數據。對於第3季業績,市場有人認為符預期,有人則認為略遜預期,有保險股分析員指出,毋庸置疑的是友邦新業務價值增長率有下降趨勢,由首季增55%,到次季升27%,上季則僅升20%。


分析員憂「內險化」

該分析員指,友邦過去多年優勢是亞洲業務廣泛,市場暫未有同類股票,故此本身其估值具有溢價。到今年第3季,新興亞洲市場未有起色,泰國新業務價值增長率低是意想不到,「過去兩年力攻之下,升幅竟然下跌」,又指早前友邦與泰國盤谷銀行銀保合作協議,只是獨家銷售部份產品,而盤谷銀行本身有人壽業務,實際效益不大。現時友邦可謂靠中國市場「食糊」,但該分析員憂慮友邦「內險化」,將會影響公司估值,「內險股2011至2012年增長率差,2013至2015年遇着中國減息周期,近年情況就大幅改善」,在內險股競爭下,將會影響友邦股價長期向上趨勢。大摩則認為,友邦新業務價值利潤率強勁,反映經營溢利增長強勁,有信心今年可維持逾兩成的增長,給予友邦跑贏大市評級,目標價75元。高盛則認為友邦季度增長仍然強勁,重申買入評級,目標價66元。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1021/2019018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08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