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部律師日常的工作是對公司法律風險進行評估並及時向管理者發出風險評估報告。作為專業人員,我們不能夠在一個公司工作很多年後,卻不清楚這個公司存在哪些固有的法律風險,或者我們知道這些風險卻不及時向公司管理層提出。專業領域裡的各類諮詢服務機構在為客戶提供具體服務之前,均會為客戶進行評估,在獲得第一手的評估數據的基礎上再製定服務方案。管理諮詢機構進入服務企業後的首要工作是評估該企業的管理流程是否存在缺失,然後再和管理層進行溝通;註冊會計師在計劃審計時,首要考慮的是進行審計風險評估,然後才進行實質性的審計工作;就連裝修一個房子,設計師也要實地測量然後才聽取業主的設計要求。公司外聘的法律顧問其實無法有效做到對公司內部法律風險進行評估,法律顧問提供的諮詢服務是模式化、流程化的,不一定能夠適合各個行業性質、規模、組織結構、企業文化各異的公司。
公司內部律師在開展其它工作之前,一般要先對公司固有的法律風險進行客觀和充分的評估,與公司管理層充分溝通後再確定下一步的工作目標。
公司的法律風險
公司的生命起於設立,終於清算或破產,各種風險始終伴隨著它。當初的幾個人懷著滿腔的希冀和創業的狂熱理想而投資註冊成立一家公司,隨著時間的流逝,這家公司可能會慢慢壯大,而狂熱也會變成理性,激情也會轉換成保守,但始終不會變的是這家公司周圍和內部存在的風險。所謂「其興也勃,其亡也忽」,對一家公司來說,體現的是管理層對風險的評估和掌控能力。傑克.韋爾奇的一句話被N多人引用來提醒管理者對公司法律風險的關注,「其實並不是GE的業務使我擔心,而是有什麼人做了從法律上看非常愚蠢的事而給公司的聲譽帶來污點,並使公司毀於一旦。」
公司的各種風險最終將轉化為法律風險
公司經營過程中會出現各種風險,比如,在公司投資夥伴的選擇上,會隱含著投資風險,公司調用大量的資金採購囤積原材料,會隱含財務上的結算風險;公司調整固定資產的折舊方式可能存在稅務風險;公司調整經營範圍,可能存在經營風險;逾期償還銀行貸款,可能存在信用風險;公司產品出現質量問題,會存在商業信譽風險。等等。
但公司經營中的所有風險,最終會轉化為法律風險,如果公司無法及時預見防範並化解這些風險,現實的後果往往就是面臨法律上的制裁或被捲入曠日持久且耗資靡費的訴訟。投資風險可能會轉化為和合作夥伴的投資合同糾紛;結算風險導致的可能是買賣合同糾紛;稅務風險直接導致被行政機關查處制裁;經營風險導致工商部門的執法行動;逾期還貸,銀行會提請法院拍賣抵押物;產品質量問題可能面臨侵權訴訟或導致公司破產。公司的種種經營過程中的內外部風險,將直接轉化為法律風險,最終導致公司被追究法律上的責任或承擔法律上的後果。
法律風險≠法律制裁或糾紛
有的公司管理層往往會認為,法律風險就是公司面臨的法律糾紛時勝訴與敗訴的可能性。因此,很多老總寧願在公司面臨訴訟時花大量的資金請律師,打通各種關係,而不願意在經營時防範和規避風險。這是現階段很多內部律師面臨不被重視的尷尬境地。而實際的情形是,一個訴訟或一個違法違規事件,很難在事件發生後通過非法的運作滿足各自的訴求或消除影響。「三鹿」事件直接導致一個企業的破產以及責任人員被追究刑事責任。而一件訴訟可以輕易的拖垮一個企業。有人精闢地總結道,「每一個企業家的倒下去,就會有一位律師站起來。」
風險只是指一種潛在發生損失的可能性。公司法律風險是因公司違反法律規定或內部流程上的缺失而導致可能面臨法律制裁或損害的可能性。因為它具有偶然性和不確定性的特點,所以容易被公司管理層忽視或輕信能夠被避免。甚至有的公司管理層為了追求更高的商業利潤,冒著被法律制裁或損失的風險也屬於正當的選擇。
風險與利潤共存。經營過程中存在的風險是客觀的但可以通過預先採取的措施進行規避和將發生損害的可能性降低到可以控制的程度。小霸王孫策明知借兵過江東會存在全軍覆滅的風險,但他敢於啟用人才,而且決策正確果斷,不但規避了風險,而且取得了雄踞江左的巨大收益。
而發現公司存在的法律風險,並及時向管理層提出規避的建議,避免可能發生的法律糾紛,避免公司面臨的法律制裁,則正是內部律師們的職責所在。
公司各項流程中可能存在的法律風險:
1、公司設立過程中的法律風險
公司設立時的最大的法律風險就是設立不成功,而導致股東之間相互追究責任,以及因公司設立不成功而與第三人之間的存在的法律風險。這一法律風險,我們暫不作討論。我們要關注的是,因公司設立時的各種文件上或行為上的瑕疵,而隱含的法律風險。這些風險包括但不限於:1)虛假出資或股東出資不足,2)虛報註冊資本,3)提交虛假材料隱瞞重要事實,4)抽逃出資,5)公司註冊文件瑕疵等。
公司在設立時還可能出現隨意套用固定格式的公司章程,由公司代辦機構代替製作並簽署各類設立文書和股東會決議,隨意安排選擇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或監事,為規避法律而確定隱名股東,為享受稅收等優惠而向工商管理機關或稅務機關虛假陳述公司註冊地址,或向前置審批機關報送虛假資質文件等情形,這些都將為公司後續經營遺留下法律風險。
2、公司治理結構中的法律風險
所謂公司治理結構,就是公司內部如何分配權力,確定職責。包括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其它特別委員會、高級管理人員在公司決策中的地位,各自的權利義務,互相的合作和監督,議事規則等。合理的治理結構能夠保障公司決策的效率。
公司治理結構中的法律風險包括但不限於,1)公司未設立分工明確的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2)公司監事或監事會無法執行職務;3)公司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特別委員會無有效的議事規則;4)公司股東無法享有查閱公司財務報告等股東權利;4)公司從未或未定期召開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5)公司長期無法形成有效的股東會或董事會決議;6)公司經理和財務負責人未經過合法機構的選聘;7)公司高級管理人員忠誠義務和保密義務未得到書面的承諾,或高級管理人員違反忠誠義務和保密義務。8)公司董事會無法有效掌控經營管理層的活動等。
3、公司資產、債權債務管理中的法律風險
公司資產、債權債務管理的目標是保障公司資產的安全和完整,及時收回債權、清償債務。公司在經營過程中會形成廠房、設備、車輛、原材料、存貨等各種形式的資產,這些資產在使用過程中可能會因為管理制度的缺失或人為因素而存在失滅、損壞、報廢、侵害他人權益等法律風險。而債權債務的法律風險就在於因缺乏足夠的風險防範措施,導致公司無法主張到期債權,或因不及時償還到期債務而使公司面臨訴訟風險。
4、採購、生產開發、銷售過程中的法律風險
採購過程中的法律風險包括但不限於:1)雙方未簽署合法有效的採購合同;2)供應商無生產資格或資質、供應商惡意欺詐;3)供應商無法按期交付;4)供應商交付數量質量不符合約定;5)採購物運輸、倉儲過程中出現失滅、變質、損壞等。6)供應商出現不可抗力,無法履行合同約定的義務等。
生產過程中的法律風險包括但不限於:1)未遵照法律法規確定的規則生產;2)產品未取得行政部門的生產許可或質量檢測證書文件;3)侵犯他人知識產權;4)生產過程中使用的技術、設備、軟件未得到合法授權;5)生產廠房、設備、工藝、管理流程存在重大安全隱患;6)缺乏必要的檢驗檢測流程,導致產品質量瑕疵等。
銷售過程中的法律風險包括但不限於:1)產品未取得合法銷售的批准;2)銷售合同未經過評審;3)無法滿足交付期;4)質量瑕疵;5)客戶違約;6)不正當競爭之行為;7)發佈違法或虛假廣告等。
5、人力資源管理中的法律風險
人是各種生產要素中最活躍,最具有創造力的要素。企業對人力資源管理無不極其重視。人力資源管理主要包括人力資源規劃、人才發掘、崗位定編及描述、面試談判、勞動合同、薪酬福利、社會保險、考勤、培訓開發、崗位調整、績效考核、企業文化、離職辭退等事項。人力資源管理過程中的法律風險包括但不限於,1)公司規章制度的設置違反法律法規;2)聘用員工未履行告知義務或審查員工資料出現偏差;3)在勞動合同、支付薪酬、工作時間、社會保險等管理上偏離法律法規的規定;4)辭退員工缺乏相應的流程或違規;5)員工處於危險的作業環境中缺乏相應的保障措施等等。
6、會計核算、稅務申報中的法律風險
會計核算中的法律風險主要是指公司會計系統缺乏必要的內部控制而存在重大錯報或會計人員營私舞弊導致公司資產被挪用或侵佔的可能性。稅務申報中的法律風險主要是指公司未依法申報稅收或稅收籌劃未獲得稅務部門認可而導致補交稅款或行政處罰的可能性。其中,
會計核算中的法律風險包括但不限於,1)公司會計核算系統缺乏必要的分工;2)缺乏必要、有效的內部控制;3)會計人員存在道德風險;4)會計核算和財務報告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等。
稅務申報中的法律風險包括但不限於,1)公司未依法申報繳納稅收;2)公司會計資料缺失,未通過稅務檢查或監督;3)公司發票管理流程缺失;4)公司稅收籌劃未獲認可等。
7、投資融資項目的法律風險
公司為擴大經營規模必然會向特定領域投資,在投資過程中也伴隨進行各種融資活動。公司投融資項目的法律風險包括但不限於,1)投融資項目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而未獲得行政機關審批;2)項目未得到相關行政機關立項、論證、測試、審查通過;3)項目資金鏈出現問題;4)項目實施中出現的各種產權、合同、侵權糾紛等。
8、知識產權管理中的法律風險
公司知識產權管理中的法律風險是指公司無形資產缺乏必要的有效的內部制度保護而被非法洩漏、傳播、複製、仿冒的可能性。包括但不限於,1)公司缺乏知識產權保護的規劃和流程;2)公司商業秘密缺乏保護措施;3)公司知識產權未進行合法、有效、有計劃的註冊申請;4)許可他人使用公司知識產權缺乏有效監管;5)對侵權行為缺乏必要的制裁措施和行動等。(我的律師網)
丹麥最大養老基金ATP表示,他們已經開始采取措施,拆分投資組合,增加投資模式多樣性,以應對央行加息可能帶來的風險,並做好了接受防範措施或將導致短期虧損的準備。(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ATP資產總額約1150億美元。其CEO Carsten Stendevad在接受彭博新聞社電話采訪時表示,
“我們將持續采取措施應對(美聯儲)加息,一旦加息,後果將很嚴重。在那之前付出些代價是很正常的。”
一方面,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提升了歐央行準備實施QE的預期,另一方面,美聯儲主席耶倫表示她不會在勞動力市場仍疲弱時加息,美國和歐洲兩大市場的貨幣政策前景均陷入未知狀態。盡管這些政策都拉低了利率,ATP仍表示,與心安理得接受廉價貨幣相比,做好央行徹底改變貨幣政策立場的準備更加安全。
ATP將其投資分成了經營5400億挪威幣養老金的對沖組合,與謀求回報的投資基金。這一戰略催生了虧損。ATP表示,“應對加息的保險策略對ATP二季度經濟狀況產生了負面影響。”
但Stendevad表示,“我們的投資模式高度多元化,以應對潛在風險,包括短期內不會出現的風險。在投資組合中,我們采取了應對加息的保護措施,如果利率開始大幅上調,這些保險策略將帶來高收益。”
歐洲央行執委會委員Ignazio Visco在澳洲出席G20財長會議上表示,過去三個月歐元大幅貶值之後,歐洲央行可能不再需要采取更多的刺激計劃。Visco認為歐洲央行出乎市場預料計的降息幅度和負利率措施已經足以讓歐元貶值。他同時強調,歐洲央行不會為歐元設立固定的利率目標。
自6月初以來歐洲央行執行負利率以來,歐元對美元已經下跌6%。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曾表示將通過購買ABS和資產擔保債券的方式將歐洲央行的資產負債表擴大1萬億歐元,從而達到拉升通脹和提振經濟的作用。
對於TLTRO,Visco表示市場對於TLTRO有一些誤解,第一輪反響平淡並不說明TLTRO完全失敗。12月舉行第二輪的表現才更為重要,歐洲央行認為相當一部分國家的銀行將在12月才會開始借貸。不過對於意大利銀行業而言,歐洲央行的措施正是我們所希望見到的。
Visco強調TLTRO將是擴大歐洲央行資產負債表的主要構成,而ABS和資產擔保債券所占比例可能相對較小。不過央行正在考慮增加ABS及資產擔保債券所的規模。”
Visco認為歐元區目前並沒有處於通縮狀態,而是一種極度低通脹的情況。並且這種低通脹在歐元區而言是全面性,而非一兩個國家的特例。他最後總結道:歐洲央行所做的措施皆在提振歐元區的通脹,以達到央行長期2%的目標水平。(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周三,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表示,要完善現行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政策,通過減輕稅負,加快企業設備更新、科技研發創新,支持中小企業創業創新。
會議規定,對所有行業企業2014年1月1日後新購進用於研發的儀器、設備,單位價值不超過100萬元的,允許一次性計入當期成本費用在稅前扣除;超過100萬元的,可按60%比例縮短折舊年限,或采取雙倍余額遞減等方法加速折舊。
另外,對所有行業企業持有的單位價值不超過5000元的固定資產,允許一次性計入當期成本費用在稅前扣除。
據中國政府網: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9月24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完善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政策、促進企業技術改造、支持中小企業創業創新,決定進一步開放國內快遞市場、推動內外資公平有序競爭。
會議指出,順應新技術革命潮流,推動中國經濟向中高端水平邁進,必須更大力度推進企業技術改造。要用既利當前、更惠長遠的改革辦法,完善現行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政策,通過減輕稅負,加快企業設備更新、科技研發創新,擴大制造業投資,促進大眾創業,這對於傳統產業“破繭化蝶”,增強經濟發展後勁和活力,實現提質增效升級和持續穩定增長,具有重要意義。
會議確定:
一是對所有行業企業2014年1月1日後新購進用於研發的儀器、設備,單位價值不超過100萬元的,允許一次性計入當期成本費用在稅前扣除;超過100萬元的,可按60%比例縮短折舊年限,或采取雙倍余額遞減等方法加速折舊。
二是對所有行業企業持有的單位價值不超過5000元的固定資產,允許一次性計入當期成本費用在稅前扣除。
三是對生物藥品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儀器儀表制造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等行業企業2014年1月1日後新購進的固定資產,允許按規定年限的60%縮短折舊年限,或采取雙倍余額遞減等加速折舊方法,促進擴大高技術產品進口。根據實施情況,適時擴大政策適用的行業範圍。
會議要求加快落實上述政策,努力用先進技術和裝備武裝“中國制造”,推出附加值更高、市場競爭力更強的產品。
會議認為,擴大全方位主動開放,打造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公平競爭的營商環境,是我國長期堅持的重大政策取向。目前我國國際快遞業務已基本對外資開放,主要城市國內快遞業務也已對部分外資企業分批開放。依據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時的承諾,進一步放開國內市場,讓國內外快遞企業同臺競爭,有利於倒逼國內企業改善經營管理、提升服務水平,使廣大消費者有更多選擇。同時,推動快遞業成為現代服務業發展的“黑馬”,也能促進物流業上臺階,進一步搞活流通、拉動內需,增加社會就業,為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積極出力。會議決定,全面開放國內包裹快遞市場,對符合許可條件的外資快遞企業,按核定業務範圍和經營地域發放經營許可。
會議強調,要堅持放管結合,確保快遞行業有序健康發展。一是完善經營許可程序,加強資質審核。簡化手續,提高效率。二是推進快遞與電子商務、制造業聯動發展,與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順暢對接,支持解決城市快遞車輛通行難等問題。保障寄遞安全。三是鼓勵快遞企業兼並重組,完善和落實重組備案、外資並購審查等制度。加強代理和加盟企業管理,嚴肅查處非法經營、超範圍經營、違規代理等行為。讓快遞這一朝陽產業更加紅火,為刺激居民消費創造條件,便利廣大商家和億萬群眾。
李克強總理在周一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確定了加強進口的政策措施,促進擴大對外開放。而最近中國的進口持續下滑,被指內需疲弱。
據中國政府網報道,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本周一(9月29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加強進口的政策措施,促進擴大對外開放;加強技術產品和服務進口。
會議確定:
一是鼓勵擴大先進技術設備和關鍵零部件進口,調整《鼓勵進口技術和產品目錄》;支持金融和融資租賃企業開展進口設備融資租賃業務;完善科教和科技開發用品進口稅收政策,助力企業創新、推動產業升級。
二是擴大研發設計、節能環保、環境服務等高端生產性服務進口。
三是穩定國內需要的資源進口,合理增加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牛羊肉、水產品等一般消費品進口。
四是推動進口管理便利化。實行24小時和節假日預約通關,加快自動進口許可管理商品無紙化通關試點。擴大采信第三方檢驗檢測認證結果,縮短檢驗檢疫時間。
五是搭建進口貿易平臺,在公平競爭原則下,利用跨境電子商務等新模式增加進口。鼓勵企業在海外建立采購網點和渠道。發展多雙邊貿易,拓展經濟發展空間。
李克強總理本次主持召開的會議決定或瞄準了近期中國進口下滑的事實。根據海關總署的數據,中國8月進口為0.98萬億元人民幣,同比減少了2.4%,是進口數據連續第二個月的下滑。前8個月中國進口7.9萬億元,下降1.1%。出口方面則為9.1萬億元,增長了2.1%。
有分析人士指出,上述數據顯示,海外市場的回暖使得出口持續回升,但是中國內需低迷,導致進口下滑,從而使得貿易順差不斷擴大。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主任範劍平稱,今年中共兩會確定的進出口總額預期增長7.5%,前8個月累計增長0.6%,進口下滑的原因主要是國內需求轉弱,貿易順差才出現衰退性擴大。(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中國政府網【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新聞稿全文如下: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今日在國會講話時稱,日元貶值已傷害到小企業和日本家庭。日本政府正在努力減少這種傷害。
日本經濟財政大臣甘利明亦表示,日本政府正試圖將日元貶值對企業的損害降至最低。同一日,日本央行決議表示,將維持貨幣基礎年增幅60萬億-70萬億日元的計劃。
安倍表態後,美元對日元匯率應聲走低。
據中新網11月4日報道,近期,中國各省份陸續公布今年前三季度經濟運行情況。據不完全統計,截至11月3日,除了西藏、甘肅外,其余29個省份前三季度GDP數據均已出爐,其中,18個省份GDP增速較上半年出現回落。面對較大經濟下行壓力,多地近期紛紛召開會議,穩增長措施進一步加碼。
29省份公布前三季度GDP增速 18省份增速回落
國家統計局10月21日公布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國GDP為419908億元,同比增長7.4%。此後,各地陸續公布前三季度經濟運行情況,截至11月3日,北京、廣東等28個省份前三季度GDP數據均已出爐,僅西藏、甘肅尚未公布。
中新網記者根據已公布數據梳理發現,在這29個省份中,重慶前三季度GDP增速最高,為10.8%,貴州以10.7%的增速排名第二,天津(10%)第三,黑龍江(5.2%)墊底。
與上半年相比,山西、遼寧等18個省份前三季度GDP增速出現回落,其中,遼寧GDP增速從上半年的7.2%大幅下滑至6.2%,降幅最大。
值得註意的是,北京、海南、廣東、浙江、河北、寧夏、黑龍江、內蒙古等8省份GDP增速逆勢回升,四川、湖北、江西這三省份則與上半年持平。
從GDP總量來看,廣東、江蘇、山東這三省經濟規模邁入4萬億大關,遠超其他省份名列全國前三。在這29個省份中,17個省份經濟總量已經超過1萬億元。需要一提的是,29個省份前三季度GDP總和為468472.97億元,這已經超過全國總量逾4萬億元。
多地加大經濟穩增長力度 狠抓投資成關鍵詞
雖然部分省份前三季度經濟增速有所起色,但多地GDP增速低於年初預期目標。近期,多省相繼召開會議部署四季度經濟工作,多提到當前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並紛紛部署一系列穩增長措施,其中,狠抓投資和項目建設成為關鍵詞。
http://d1.sina.com.cn/pfpghc/2e433ef386564cde9fb2219dfff94596.jpg
河北前三季度GDP增速由上半年的5.8%回升至6.2%,但仍低於今年8%的預期增長目標。為此,河北在10月24日省政府常務會議指出,當前河北經濟發展下行壓力依然較大,要把穩增長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狠抓投資和項目建設。
河南前三季度GDP增長8.5%,較上半年回落0.3個百分點。河南在10月29日的省政府常務會議指出,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完成全年目標任務艱巨,要以重大項目建設和擴大開放招商為重點,促進投資平穩較快增長。
廣東認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壓力仍然較大”,提出要著力促進投資合理穩定增長,狠抓重大基礎設施投資。山西則提出奮力沖刺四季度工作,大力推進重點工程建設。
民生證券宏觀研究員朱振鑫對中新網記者表示,多地加大穩增長力度,有利於完成全年目標任務,但各地在加碼穩增長措施的同時,更應積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更加註重促改革、調結構,以增強經濟內生動力,提高經濟發展質量效益。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周三,歐央行行長德拉吉給大學生演講,稱將維持低利率,若當前刺激不能推升通脹,或推出非常規措施。德拉吉講話期間遭學生起哄,會場外亦有不到100名反對者聚集,他講話後迅速離場,拒絕問答環節。
德拉吉表示,歐央行將繼續維持低利率,若當前刺激措施不能推升通脹、中期通脹前景惡化,歐央行對新行動持開放態度,包括推出非常規措施。
德拉吉表示,歐元區利率處在超低位置、歐央行資產負債表擴張,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寬松環境。今日德拉吉強調了歐元區利率處在歷史低位,比常用的比較對象美國還低。
德拉吉稱,貨幣政策本身能做的工作有限,銀行需要加大放貸規模,政府也需要鼓勵投資、推行結構化改革,以提升本國競爭力、降低失業率。供需兩個方面的改革政策都是必要的,2007年以來歐元區私人投資下降了15%,公共投資下降了12%。德拉吉呼籲歐元區國家政府不要擔心失去國家主權,稱只是在更大的群組里做事。
德拉吉還指出,歐元區失業率水平令人難以接受。15~24歲的青年失業率達到23%,在任何情況下都是不正常的,是對資源的巨大浪費,對人力資本的傷害,影響歐元區潛在經濟增長。
德拉吉今日演講的聽眾是羅馬的大學生。據路透社報道,德拉吉的開場白是非常高興和大學生們交流。然而,場下傳來學生們起哄抗議的聲音。德拉吉講話結束後,拒絕回答任何問題。演講會場外,不到100名學生組成了小團體,打出了反對歐央行的口號。
同日,德國央行行長魏德曼也發表講話。他指出,歐央行利率已達到下限,歐元區通脹低於歐央行目標水平,通脹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維持在低位,但歐元區嚴重通縮的風險有限。
魏德曼稱,寬松貨幣政策是合適的,歐央行管委會討論進一步措施也是合適的。然而,歐央行購買主權債券會帶來風險,在合法性上也面臨風險,購買主權債券將導致錯誤的激勵,特別地,這會鼓勵歐元區國家增加債務。
今年,歐央行推出了降息、購買ABS證券和抵押債券、TLTRO等刺激,希望這些刺激可以令其資產負債表回到2012年3月的水平,也即比當前水平高約1萬億歐元,進而提升通脹水平、促進歐元區經濟增長。最新經濟數據顯示,歐元區10月年化通脹率初值為0.4%,較9月的0.3%略微上漲,距離歐央行略低於2%的目標相當遙遠。歐元區經濟增速也很疲軟。
目前,一些市場人士認為,歐央行下步行動可能是購買公司債,再往後才會是購買主權債券,也即通常意義上的QE。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決定進一步采取有力措施緩解企業融資成本高問題。
李克強指出,要增加存貸比指標彈性,改進商業銀行績效考核機制,加快利率市場化改革,抓緊出臺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方案,取消股票發行的持續盈利條件,降低小微和創新型企業上市門檻。
會議提到,今年7月國務院推出一系列措施以來,有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融資難、融資貴”在一些地區和領域呈現緩解趨勢,但仍然是突出問題。必須堅持改革創新,完善差異化信貸政策,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進一步有針對性地緩解融資成本高問題,以促進創新創業、帶動群眾收入提高。
以下是國務院解決融資難的十大舉措:
一是增加存貸比指標彈性,改進合意貸款管理,完善小微企業不良貸款核銷稅前列支等政策,增強金融機構擴大小微、“三農”等貸款的能力。
二是加快發展民營銀行等中小金融機構,支持銀行通過社區、小微支行和手機銀行等提供多層次金融服務,鼓勵互聯網金融等更好向小微、“三農”提供規範服務。
三是支持擔保和再擔保機構發展,推廣小額貸款保證保險試點,發揮保單對貸款的增信作用。
四是改進商業銀行績效考核機制,防止信貸投放“喜大厭小”和不合理的高利率、高費用。
五是運用信貸資產證券化等方式盤活資金存量,簡化小微、“三農”金融債等發行程序。
六是抓緊出臺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方案,取消股票發行的持續盈利條件,降低小微和創新型企業上市門檻。建立資本市場小額再融資快速機制,開展股權眾籌融資試點。
七是支持跨境融資,讓更多企業與全球低成本資金“牽手”。創新外匯儲備運用,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和中國裝備“走出去”。
八是完善信用體系,提高小微企業信用透明度,使信用好、有前景的企業“錢途”廣闊。
九是加快利率市場化改革,建立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引導金融機構合理調整“虛高”的貸款利率。
十是健全監督問責機制,遏制不規範收費、非法集資等推升融資成本。用良好的融資環境,增強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底氣和能力。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