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國藥企非洲打假記

http://www.ifengweekly.com/display.php?newsId=6941

「尼日利亞是我們第一個開展防偽標籤項目的國家,目前正在生產第一批產品。我們的計劃是6月中旬將第一批藥物運抵尼日利亞,貨到後我們在第一時間啟動市場推廣。」

日前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針對中國製藥企業因為「中國假藥」的問題,中國桂林南藥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桂林南藥」)開始在非洲推出針對本公司生產的抗瘧疾藥物的手機短信防偽驗證手段。對此,桂林南藥方面向《鳳凰週刊》作出上述表態。

此前,有關「中國假藥肆虐非洲」的傳聞不絕於耳,但鮮有中國藥企對此作出反應。桂林南藥的這一行動,拉開了中國藥企在非洲打假的序幕。

與非洲企業合作進行短信防偽

2012年,有傳言稱非洲的假藥來自中國和印度等國家,假藥主要指中國在非洲市場上抗瘧疾的藥物。因為瘧疾是非洲傳播範圍最廣的傳染性疾病之一,非洲大陸有超過6億人遭受瘧疾侵襲,其中大部分是兒童。據英國《衛報》報導,在坦桑尼亞和烏干達假冒偽劣的抗瘧疾藥物有1/3來自中國,並引述烏干達國家藥物管理局首席檢察官的話說,「中國假藥在烏干達氾濫」。報導甚至提到,2007年從中國出口的假冒藥用糖漿在巴拿馬造成上百人中毒身亡,2008年受污染的中國抗凝血劑肝素導致149名美國人死亡。

該消息很快引起大陸官方的高度重視。中國外交部非洲司司長盧沙野回應稱:「有關中國假藥充斥非洲的說法完全是無稽之談。」同時,他還闡述了中國之於非洲的友好和援助,以表達中非之間的友好關係。新華社也引述烏干達衛生部副部級官員的話為「中國假藥」澄清。

雖然爭議不斷,但均基於共同的認識——不論數量如何,來自何處,「中國假藥」在非洲的確是存在的。有質疑稱,「中國假藥」大多從中國進口,除了抗瘧疾藥,還包括抗生素、緊急避孕藥等;但也有分析指出,「中國假藥」有很多來自不同渠道,不排除有人盜用「中國製造」的標籤在本地製造假藥。

「我們對於中國假藥的認知主要也通過媒體,公司對此並未做過專門的研究調查。」 桂林南藥董事長虞哲敏向《鳳凰週刊》坦言,但是「中國假藥」對其還是造成了一定影響,「對中國藥品的不信任一旦形成,就需要花很多時間去解釋和遊說」。而針對醫生和藥劑師這些受教育程度高且在當地社會地位較高的專業人士,要重新建立他們的信任很不容易。

雖然目前尚未遇到自己的藥品在非洲被仿冒和對藥品進行召回的情況,但是為了保持在非洲市場的佔有率和競爭力,桂林南藥必須防患於未然。除了繼續鞏固已經形成的藥品召回及藥品不良反應等管理制度,桂林南藥開始推出手機短信防偽驗證手段。

但事實上,早在幾年前,桂林南藥就產生了對藥品進行「防偽」的意願。據虞哲敏介紹,桂林南藥有個產品叫做青蒿琥酯片,這種藥物曾經在非洲和東南亞的認知度非常高。上世紀90年代末至本世紀初,非洲市場當時還沒有其他同類產品,青蒿琥酯片在市場上幾乎處於壟斷地位。但是仿冒藥也隨之而來,尤其在東南亞地區,有的不但仿冒包裝,就連為了防偽製作的「激光防偽標籤」也被仿製,幾乎能夠以假亂真。為了打擊假藥,該公司專門收集多方信息整理出了一套「打假」培訓課件,教授買家如何區別真偽。

然而,桂林南藥在打假的過程中發現,當地人的假藥防範意識非常薄弱。此外,由於當時經驗和技術的限制,很難找到合適的平台,因此該打假計劃一度擱置。直到最近,桂林南藥通過第三方渠道聯繫到了兩家公司,雙方嘗試著開展合作。其中一家是名為mPedigree Network Nigeria LTD的西非網絡公司,它試圖採用先進網絡技術來鑑別非洲和亞洲的假冒藥物。

談及防偽系統的具體模式,相關負責人表示,首先由mPedigree將自行開發的隨機編碼打印出來製成防偽標籤。桂林南藥購買這些預先打印好的防偽標籤後,將其貼在抗瘧疾藥物包裝上(一個防偽編碼只能使用一次)。消費者購買後可刮開防偽標籤上塗層進行驗證,如果產品為真,系統會自動回覆短信告知「這是真藥」。由於短信在非洲的普及率相當高,賣家提前在網上預註冊了這些防偽編碼,使得客戶操作起來十分方便。據瞭解,目前市場上還有幾種防偽技術,但相比之下操作起來比較複雜,在非洲不太實用。

對於這樣的短信打假模式,虞哲敏表示,他們有著相應的市場戰略和推廣計劃。「除了尼日利亞,接下來會考慮去加納和肯尼亞,因為這三個國家可以對產品標籤和短信號碼實現共享。目前這兩個國家的具體實施計劃表還在完善當中。」

中國藥企遭遇准入難題

藥品作為一種特殊商品在出口領域一直有著很高的准入門檻,非洲地區的藥品市場過去基本被西方企業壟斷,很長一段時間被稱為「中國製造」未能進入的最後一塊處女地。一度非洲的藥品也非常昂貴。這幾年,越來越多的中國製藥企業把質量高且價格低廉的藥品出口到非洲,這樣不可避免地搶佔了部分本屬於西方跨國企業的市場,中國藥企也逐漸成為瑞士諾華和法國賽諾菲這些知名跨國藥品公司強大的競爭對手。

據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提供的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醫藥外貿出口額達到476億美元。目前,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額每年都實現超過20%的複合增長率,增幅遠高於國家整體外貿進出口的總水平。其中,中國對非洲、俄羅斯、大洋洲等新興市場的醫藥出口不斷增加,去年的出口增幅更是高達 20%。

然而,相比「Made in China」,非洲普通民眾更多接觸的還是來自印度的藥品。這主要是由於非洲大部分地區經濟欠發達,在醫藥市場能夠獲得的有限利潤不高,因此許多中國的大型藥企更加看重歐美市場,能夠在非洲活躍的中國醫藥企業大多規模不大。

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2003年8月18日發佈的《藥品進口管理辦法》中,從報批到抽檢,詳盡規定了中國藥品出口的資格以及流程。據《辦法》介紹,企業若想自行出口並在非洲各國銷售的藥品,必須首先在當地國家藥監部門(類似中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取得註冊批准,並委託當地具有GSP證書合法醫藥公司進行分銷。此外,非洲各國藥監部門會對當地市場銷售的藥品進行監管,沒有註冊的藥品是不能合法銷售的;當地藥監部門也會對市售藥品開展質量抽檢等措施監測藥品質量。

然而,中國藥企在出口過程中仍會遭遇各種各樣的問題。由於藥品的特殊性,其在合法銷售前必須先註冊,即便在經濟不夠發達的非洲也是如此。中國藥品在註冊過程中最常碰到的問題是英文資料準備的欠缺。國內許多藥廠的產品不錯,卻很難能拿出一套符合當地藥證法規的英文註冊資料——這裡面涉及對中文資料準確的英文翻譯以及採用藥典質量標準的差異。這是由於國產藥品以中國藥典為基礎,而非洲國家通常只接受美國藥典、英國藥典或者國際藥典標準。有些中國供應商的產品資料由於不符合當地藥證法規要求,最後只能抱憾放棄。

市場准入後,以桂林南藥為例,其抗瘧疾藥品需要通過UNICEF、VPP等國際非政府組織或MISSION PHARMA等全球性藥品採購商供應進入非洲市場,這樣的渠道須委託第三方藥品檢驗機構對採購藥品進行質量抽檢以保證藥品質量安全。

除了經過上述途徑進入國外市場以外,中國藥品還有一條「綠色途徑」。比如同屬於抗瘧疾藥物生產商的北京華立科泰醫藥公司,它走的是與桂林南藥截然不同的官方途徑。中國國家領導人出訪非洲時曾多次將華立科泰的藥品作為禮品贈送,因而通過中國商務部、衛生部和科技部等相關部門的「帶路」,華立科泰的藥物也順利打入非洲市場。

隨著中國藥企不斷地摸索出口模式,也同樣要適應紛雜的國際準則。最近的消息是,歐盟2011年針對原料藥進口問題頒佈的2011/62/EU號新指令(即「62號令」)將於今年7月正式執行。據62號令要求,所有出口到歐盟的藥品均需出具出口國監管部門的書面聲明,並保證符合「出口國GMP(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等要求。面對62號令,中國藥企的洗盤格局在所難免——在62號令正式施行之前,如果有中國藥企還沒有拿到國家監管部門提供的證明,那麼其藥品將很難會出現在歐洲市場。

無論進入哪國市場,中國藥企無疑要做的就是提高自身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這樣無論面對怎樣的准入門檻,都不會將自己處於被動位置。如此看來,桂林南藥的做法可以說是中國藥企為自身正名的開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286

起底職業打假人:每天都尋找問題產品 月收入上萬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315/59542.html

今年「3·15」,伴隨著20年來首次修改的《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以下簡稱新《消法》)與《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食品藥品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即將生效,讓打假人職業也迎來了發展變革期。

對於這個熟知卻又不熟悉的群體,他們到底有怎樣的生活狀態?他們每月到底能掙多少錢?辛苦與收穫成正比嗎?對此,筆者採訪了被業內譽為五星級的打假人趙建磊、汪曉輝等多位職業打假人。

先學「打假秘籍」

「走上打假之路是源於在超市的一次購買過期產品的經歷,後來維權的同時也發現自己喜歡上了這個職業。」當筆者向職業打假人汪曉輝問起緣何選擇這個職業時,他對筆者坦言說。

資料顯示,趙建磊和汪曉輝都是北京職業打假人,趙建磊從事打假職業10餘年,汪曉輝從事職業打假7年。

「職業打假人是一個門檻比較高的行業,並不是誰都能進入的行業,一般新手都需要老手帶,同時,新人還要先學『打假秘籍』。」汪曉輝告訴筆者。

到底什麼是打假秘籍?汪曉輝告訴筆者,如《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產品質量法》《食品安全》《民事訴訟法》等法律以及相關的產品標準,這些都是初學者必須會的秘籍。

汪曉輝介紹,職業打假人必須有一副迅速識別偽劣產品的火眼金睛,才能以最快的速度發現不符合國家標註的產品,如商品是否有生產許可證、是否有相關的法律法規的標、保健品是否有衛生許可證和保健品批號、產品是否過期等。

汪曉輝告訴筆者,這些打假人工作的流程通常是,看到某種不符合國家標準的產品,先用手機拍照,作為維權的證據,購買產品後,結賬開明細發票,向超市負責客服人員進行投訴,說出商品存在的不符合國家相關標準的具體問題,最後要求索賠。

在索賠談判過程中,一定要指出問題產品不符合那條法律法規以及國家標準,最終向超市提出索賠條件。

雖然已經找到問題產品的相關條款,但打假人與商超能夠達成一致的成功率並不高。汪曉輝告訴筆者,通常與超市或企業直接能達成索賠的商品主要是過期商品,成功率能到90%以上。

違反其他相關的國家規定(除過期以外)的商品,多數都需要去行政機關申訴,有的在相關管理部門的調解下就能達成共識,有的則不能,最終只能訴至法院。

職業打假人也不乏失手和困惑的時候。汪曉輝告訴筆者,雖然打假人擁有比較專業的維權知識,但也有判斷失誤的時候,最終購買產品被迫砸在手裡。甚至有時,部分地區相關部門也對打假人投訴的案件不予配合,甚至不予立案和調解。

讓另一位職業生涯10餘年之久的趙建磊困惑的是,有些相關機構對一件案件能拖很長時間不處理。而有時,對於同樣的案件,不同的法院甚至會出現截然不同的判決。

月收入過萬

雖然打假的日子比較苦,操作流程相對比較長,但總體算下來這個職業的收入還是能讓他們滿意的。

「有些官司週期時間比較長,再加上平時北京日常消費較高,總體算下來,平均每月掙10000元。」趙建磊對筆者直言。

作為北京職業打假人圈裡的新人王俊也告訴筆者,這是一門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都很可觀的生意。「我是河北人,家裡親戚在某鋼廠工作,工資在當地還算不錯,一個月收入五六千元,可整天多累啊。幹上職業打假,每年也能存下個十一二萬元,但是不自由,一天到晚都得綁在公司。」

實際上,成為職業打假人就沒有了定期節假日,每天不是在尋找問題產品的路上,就是在維權的路上。

打假人趙建磊用幾個字總結了作為打假人每天生活的方式:看、購買、查找、調查、維權,每天接觸的最多的人是超市客服人員、企業、行政機關工作人員。

趙建磊告訴筆者,他每天基本上都是9點30左右出門,一般都是晚上10點左右回家。

雖然收入較高,但大家所需的現金流也比較多。汪曉輝告訴筆者,因為做打假人需要的現金流比較大,雖然看到了一些商品明顯違規,只能向行政機關進行書面舉報,要求行政機關進行查處。

為瞭解決資金問題以及更快地解決維權問題,趙建磊和幾個同事還專門開設了公司,在大的案件方面還會有適當的分工。

「在一些大商場,從安保到導購都認識我,我本人過去根本買不出東西來。那就讓我的團隊成員去買,甚至僱人照著樣子買。」趙建磊說,成立了公司以後,大家可以互換角色,進行團隊化運營。而他個人,則更多專注長時間的研究和運作一些費力麻煩的案子。

除了創立自己的團隊,一個成功的職業打假人也特別重視圈內合作。更重要的是,不能踰越法律的底線。法律界人士認為,職業打假人的「知假買假」行為,一旦越過法律的底線,就會涉嫌敲詐等違法犯罪行徑。

不過,趙建磊也表示,多數時候都是自己的案件自己去操作,有時會相互交換案件,主要是為了在打官司或者在維權運作方面更便捷。

憑藉《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這把「尚方寶劍」,職業打假人從最初的「小打小鬧」到今天的「重磅發力」,打假範圍也逐漸發展到食品、保健品、醫療器械、家用電器、通訊產品等各個領域。

打假「黃金期」

儘管司法界對今年即將實施的新《消法》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食品藥品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新規的解讀仍存爭議,但在調查中,一些職業打假人已經視此為「利好」。

據新《消法》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食品藥品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新的規定顯示,新《消法》將過去的「退一賠一」變為「退一 賠三」,《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食品藥品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將食藥領域的「知假買假」也納入了法律保護。

對此,趙建磊對筆者表示,對職業打假人而言,新《消法》的修訂更利於打假人的打假工作,這也是打假人有「維權空間」,他對自己未來發展信心十足。

汪曉輝告訴筆者,新《消法》並沒有將職業打假人排除在消費者範疇之外,即「知假買假」並不影響主張賠償權利。這一點,讓汪曉輝心裡很踏實。因此,新《消法》實施之前的這段時間,他正和「小夥伴們」一起埋頭研究新的條款。

在趙建磊看來,除了賠償更高,維權成本降低也是新《消法》的一大亮點。今後,消費者的維權之路將更加平坦,他們的職業打假也將進入一個「黃金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124

【民生23度】教育急需打假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7834

先看當下教育造假幾種常見現象。

比如,國家規定中小學班容量不許超五十六人,可有的學校班容量常在七八十。為了應對上面檢查,學校讓“多余人”先從教室“消失”,包括課桌。而上邊來的人也在行,在學生集體上操時暗地點人數,或突然到教師辦公室看某班的作業本有多少。

再比如,按國家相關課程規定,中小學必須開足開全音樂、體育、美術及藝術課。這些課程是“每查必有”的常規項目。問題是這些課要開設就要占課時,與中高考又不沾邊;於是,課時被數理化等學科“強占”是公開的秘密。為了應付檢查,學校臨時換課程表,等評估完再換回來是心照不宣的做法。

還有,早有明令禁止公辦學校不能涉及高考補習班問題,這是一條評估示範高中時的“高壓線”,嚴厲到“一票否決”。可現實是,你明著不讓辦,我就暗著辦,花樣翻新,令人眼花繚亂。

2014年冬天,北方某省對省示範高中進行專項複查。值得註意的是,這次專家組的半數成員來自基層的校長或副校長。於是,有趣的情形出現了:不論查檔案、座談,還是問卷,都沒有發現補習班問題。實際上,專家組那些深諳其中貓膩的校長、副校長,一進校門就斷定:該校有補習班,而且大體知道規模有多大。原來,該校門口有一宣傳欄,里邊急不可耐地說:“2014年我校高考再傳捷報”“二本達線率達68%,達線總人數突破2000大關”等等。可該校高三總人數不足2000,這不是明擺著有補習班?

針對教育造假,還有一重災區,就是檔案造假,大量的數據、原始材料等水分多得一擰一把,假得太認真,有的甚至是在動用全校力量。在問卷、集體座談,特別是在個別訪談環節時,學生或家長能統一口徑,與前來檢查的專家看到的及檔案查到的不矛盾,露不出馬腳。這可謂教育奇跡。

可令人憂慮的是,本應純真的學生也“面不改色”地說謊時,我們的教育是否需要警醒了呢?的確,較之於商品造假,教育造假危害更大,因為後者帶來的可能是人才質量的變質。

一場檢查或評估實際就是大家共同完成的一堂大課,學校可能無意中的“應急”措施,難免會對學生純凈的心靈產生諸多負面影響,也算是教育造假的一種集中表現。這種無處不在的有意無意的“造假”,消極作用同樣不可低估;譬如,重要點的考試,有的老師安排座位時,會有意將優生與差生彼此搭配,並予以暗示甚至明示……

當考試為什麽會作弊成風,某明星偶像的抄襲行為為什麽會被粉絲認可,“山寨貨”為什麽橫行中國時,教育造假難脫幹系。尤其是當大家對造假行為的本身普遍抱一種無所謂的態度,或認為是一種正常的應對,乃至以“靈活變通”的積極心態主動“造假”時,教育應該說已經潛伏著某種危機。

的確,教育的本質是追求“真善美”,“真”排在第一位,這是做人原則,也是一所學校的教育底線。否則,清華北大考得再多,從某種程度說,這個學校的教育質量是否需要打折扣呢?

2014年春,山西初中的思想品德課中考適應性考試,其中有一道分析說明題:如果你看到老人摔倒,扶還是不扶?為什麽?

出此題的背景是當地思品課中考改革倡導“開放探究”,允許有不同聲音表達,於是命題人提供了四種“參考答案”:其中“扶”和“從醫學角度的不扶”的答案,沒什麽爭議;但第三種答案卻捅了馬蜂窩,在山西引起強烈反響:

第三種答案:“不扶。這是當今社會現實造成的。”

我們要幫助別人的時候,首先要學會自我保護。現在社會道德狀況滑坡,社會信任危機明顯,萬一因為扶老人而惹禍上身,將會使自己身心都受到傷害,再加上惡意炒作,對社會反而造成負面影響,所以還是不扶的為好。

當然,如果是自己撞倒了老人,那就要主動承擔責任,即使老人有醫保。如果是別人造成的,出於良知,可找人或者拍照予以證明,或者選擇打120、報警等。總之,不會主動去扶。

這個答案為什麽會引發如此大的爭議,其最激烈的言論來自基層的初中思品課老師:“這個題的答案有立場問題。”“怎麽能這樣教育學生?”可命題人的解釋是,學生為什麽答題時百分之百說“扶”,但現實中可能正相反呢?也就是說,思品分數是高分,但現實中的品行卻可能不及格。對此,有人分析,是“說”和“做”的人格分裂現象。

再來看該題的第四種答案:

“不扶。因為中國目前的社會大環境還不成熟。”

首先,“誣賴”的老人多是社會底層的弱勢群體,不能享受相應的醫療保障,現在無良醫院的高昂費用確實難以負擔,因此人窮誌短,道德底線難以守住。所以,要解決這個社會焦點問題,應該從加強社會大環境入手,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成立相應的基金會,讓出於良知的好人,敢去扶老人。

思品教育也要有勇氣卸下假面具,培養實事求是的“真人”。要培養“真人”,就要培養說“真話”;要培養說“真話”,就要營造“真實”的教育環境或氣候。

2014年冬,山西省示範高中專項複評,其中到大同和朔州9所學校考察的專家組,發現有一所曾經的企辦學校似乎厭煩作假,學校的所有工作,是啥就是啥,坦坦蕩蕩的。這讓專家組感覺舒服,評價很高。

現在,這樣的學校似乎也在增多,盡管還是微量元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363

氣憤假證書回流美國 國際侍酒師課程赴華打假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87998.html

氣憤假證書回流美國 國際侍酒師課程赴華打假

一財網 陸琨倩 2015-09-18 17:12:00

約瑟夫•米勒氣憤地對記者吐槽,ISG及中文名“中國侍酒師”商標都是已在中國註冊的,ISG的課程資料又是自主編寫的,都有版權,但在深圳,就有十多家冒牌機構,比如說鵲爾斯酒窖。

因為“物美價廉”,中國的山寨貨全球“聞名”,但現在,山寨貨賣得比正品還貴了。美國ISG(國際侍酒師)總裁ISG總裁約瑟夫•米勒專門飛到中國打假,他氣憤地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光是在深圳,就已經有十多家冒牌的ISG課程,這些冒牌貨證書甚至回流到美國,這種情況都已經發生過幾次,甚至冒牌機構的價格還要比正品貴,“一般初級課程每個課時貴500元,這些都是違法行為”。

ISG課程,普通消費者可能不熟悉,但這個名為國際侍酒師的認證課程,就像是葡萄酒行業的雅思、托福考試,是全球被最多國家官方機構認可,最具職業價值的葡萄酒培訓認證課程,是美國和加拿大50多所著名大學的學分課程。約瑟夫•米勒說,這個課程的在全球範圍內一年通過的人數不超過3500人,在中國只有約35名左右的比例。

侍酒師,在國外算是一個洋氣的職業,簡單來說,侍酒師除了會品鑒葡萄酒,還掌握侍酒服務、酒窖管理、菜單酒單設計等一些列專業技能,各大五星級酒店和高檔餐廳對這種職業都有需求。有熟悉葡萄酒行業的業內人士向本報記者表示,一般招聘有牌照的侍酒師,月薪在1萬元以上。

就是這樣一個國際課程,現在都需要赴華“打假”了。約瑟夫•米勒氣憤地對記者吐槽,ISG及中文名“中國侍酒師”商標都是已在中國註冊的,ISG的課程資料又是自主編寫的,都有版權,但在深圳,就有十多家冒牌機構,比如說鵲爾斯酒窖。“ISG對我來說是一種榮譽,而假冒ISG是一件非常侵害我名譽的事情。那些假冒ISG的機構試圖通過模仿ISG來混淆中國葡萄酒的教育市場,這對他們的學員而言是一件很不負責任的行為。而且,這些機構還試圖以高價課時費來擡高身價,混淆消費者。”約瑟夫•米勒說。

對他而言,這種侵權和造假的行為是無法理解的,因為在美國,拿著這些假證書去求職,一旦被發現就會被相關機構檢舉, “這是誠信問題”。

一般來說,培養一位合格的侍酒師至少需要4到5年。“ISG的課程通過率大概在7%左右,也許是因為山寨的機構考試更容易通過,而有些學員又誤以為頒發的證書相同,所以也‘被山寨’了。”ISG一名高級講師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據了解,ISG已經在籌備相關的法律訴訟,但約瑟夫•米勒還是希望,最終能和平解決侵權事件。

事實上,國際知名品牌赴華打假的情況並不少見,同在葡萄酒行業內,歐洲最大的葡萄酒生產商卡思黛樂在中國就曾經陷入品牌商標權之爭,因為“卡斯特”商標被搶註,在中國的商標維權至今仍在打官司當中,在漫長的等待過程中,這家公司最終將中文名字更改為“卡思黛樂”,規避長期的法律風波。

此外,世界著名的葡萄酒產區波爾多也經歷了漫長的“打假”,在中國,經常有貼上波爾多地區葡萄酒標簽的假冒品,有長期從事波爾多原產地保護的人士曾向記者表示,在中國進行維權的成本非常高,包括與當地的食藥監部門、工商部門聯合打假,由於有些基層部門對行業不熟悉,經常需要長時間溝通、教育才能比較順暢。而且這種打假通常是面對小而散的企業,最後訴諸法律後,也非常耗費時間和精力。

編輯:任小璋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1064

百度被曝強制APP開發者留後門 小米遭職業打假人舉報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114/152787.shtml

導讀 : 有App開發者在網上曝料,百度手機助手強制要求接入百度SDK;小米充電口被職業打假人王海質疑存在設計缺陷,已經舉報。

早上好,首先是兩個壞消息:有App開發者在網上曝料,百度手機助手強制要求接入百度SDK;小米充電口被職業打假人王海質疑存在設計缺陷,已經舉報。工商總局昨天舉行發布會,宣布了新廣告法實施以來的效果,還強調將把朋友圈廣告也納入監管,微商們註意啊!

行業動態

1.百度被曝強制App開發者留後門

11月13日晚間消息,有開發者在知乎稱,11月4日至11月10日間,百度手機助手強制要求接入百度SDK,且接入該SDK就必須接入百度的廣告聯盟SDK。不過最新消息稱,百度手機助手已經與11月11日放棄了強制安裝SDK。有相關曝料者稱,上周App發新版本,上傳到市場的時候唯有百度手機助手未能審核通過。

2.小米手機充電口被質疑存設計缺陷 遭職業打假人舉報

11月14日消息,職業打假人王海公開表示,小米手機的充電口存在設計缺陷,是“腦殘設計”,並且“插反易損壞,應召回”。 王海在微博中稱:“為防止商品本身損壞,正常手機的Micro USB充電口均為梯形,插反是不可能插進去的。小米手機的Micro USB充電口是長方形,設計存在缺陷,消費者容易插反而造成產品本身損壞。”

3.賈躍亭1億股樂視股票完成過戶登記 共32億元

11月13日消息,樂視網發布公告,宣布公司收到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深圳分公司出具的《證券過戶登記確認書》。樂視網稱,賈躍亭轉讓樂視網流通股1億股(占公司總股本的5.39%)已全部完成過戶登記手續,本次股份轉讓總價款共計人民幣32億元。樂視網稱,賈躍亭減持主要是為緩解公司資金壓力,滿足公司日常經營資金需求,同時為了優化公司股權結構,引入戰略投資者等目的。

4.工商總局:微商廣告將被納入監管

11月14日消息,國家工商總局舉行發布會,通報新《廣告法》實施以來全國廣告監管工作情況。監測數據顯示,新廣告法正式實施後的第一個月,情況進一步好轉。違法廣告數量下降了80%以上,違法廣告時長下降了90%以上。在發布會上,工商總局還透露,今後微信朋友圈的一些微商違法廣告也將納入監管體系,對於朋友圈里比較私密圈子的違法廣告,在接到舉報之後,將進行相關調查和查處。

5.證監會對5宗操縱市場行為作出處罰涉暴風科技

11月13日消息,證監會發布消息對金建勇操縱“國海證券”股票價格、袁海林操縱“蘇寧雲商”、“藍光發展”股票價格、張春定操縱“中國衛星”股票價格、馬信琪操縱“暴風科技”股票價格等5宗操縱證券市場案件當事人送達了《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並對上述5宗案件 的當事人作出行政處罰。證監會稱,將會對於通過不正當手段操縱股市價格給予嚴厲打擊。

融資消息

1.  會員制美業O2O“星後”獲銀來集團投資2000萬元天使輪融資。

2.  全渠道管理與服務平臺“賣家雲”獲春曉資本投資3000萬元A輪融資。

3.  男裝購衣O2O平臺“穿行”完成弘鷹資本參投1000萬元天使輪融資。

4.  汽車智能輔助平臺“縱目科技”完成協同創新基金4000萬元A輪融資。

大佬聲音

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信息技術領域有特殊性,如果核心關鍵技術和基礎設施受制於人,那麽由此構成的信息系統就像沙灘上的建築,在遭到攻擊時頃刻間便會土崩瓦解。”

倪光南教授認為,如果放棄自主創新的努力,若幹年後我們將全盤依賴引進,完全受制於人,國家安全將遭受嚴重威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9725

上海鏈家超高速擴張 出50萬元求外部打假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2/4720981.html

上海鏈家超高速擴張 出50萬元求外部打假

第一財經日報 羅韜 2015-12-04 06:00:00

行走在上海的街頭,細心的你是否發現自家小區周邊的房產中介鏈家多了起來?

行走在上海的街頭,細心的你是否發現自家小區周邊的房產中介鏈家多了起來?

日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在上海長壽路地鐵站附近,沿長壽路從西向東行走不到1公里,便能陸續看到4家鏈家的門店。今年3月,上海鏈家的門店數還只有200余家,而到了今年12月上海鏈家已經將自己的門店擴張到了1200余家,如果按天計算,幾乎每天就有3家鏈家門店出現在上海。而鏈家的瘋狂擴張使得其在二手房交易的市場占有率超過25%,遠超競爭對手。

“上海目前有900萬套房源,每年的換手率大概在3%,我們把上海分成了300個商圈,對60萬棟住宅進行檔案管理形成我們的樓盤字典,通過劃分我們可以在上海達到2000家門店的規模,今年我們的市場占有率可能會達到30%,明年我們希望這一數字達到50%。”上海鏈家運營總經理劉伍洋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對於一個希望打造線上線下O2O平臺的鏈家而言,擁有足夠多的線下門店才可能獲取到足夠多的房源,而這些大宗資產的數據一旦到手,鏈家顯然不只想在交易環節獲取傭金。

10個月開店1000家

今年3月,上海德佑和北京鏈家宣布合並,兩家公司通過互換股權的形式進行交易,希望通過資本的力量快速擴張。彼時上海鏈家總經理邵非曾對記者表示,希望今年的目標是500家門店,可以通過一年的時間成為上海市場的老大。

在擴張過程中,上海鏈家采取了新增和吸收兩種模式。新增就是各個區域總經理進行門店選址繼而租下門店進行房源拓展,這個是上海鏈家較為傳統的方式,上海鏈家通過內部“擂臺模式”鼓勵每個區域自行擴張,讓每個區域總經理互相競爭形成機制,不斷選擇適合鏈家的門店。此外,上海鏈家還吸收很多中小經紀公司的門店翻牌成為鏈家門店,中小經紀公司由於沒有品牌效應因此流量並沒有太高,而進入鏈家的平臺自然可以共享更多的品牌和流量。12月3日,鏈家在售房源是94585套。

劉伍洋認為鏈家其實是一個大平臺,有了流量以後可以做的事情很多。“由於鏈家的房源比其他房產中介多,未來其他中介也可以將客戶介紹給鏈家,一旦客戶挑選到合適的房源,我們就收取房東的傭金,而介紹客戶的中介收取客戶的傭金,實現多贏。”劉伍洋告訴記者。

為應對擴張後的管理難題,上海鏈家專門成立部門對經紀人進行培訓,並下放權限給各個後臺來保證處理效率。“比如我們的品質管理部門就要求在24小時內處理90%的客戶投訴,有了服務才有我們獲取增值服務的機會。”劉伍洋表示。

不只是中介

有業內人士對於鏈家的模式表示質疑,瘋狂的開店雖然提高了市場占有率,但是擠占的多為小微房產中介的生意,對於排名靠前的房產中介影響不大。此外,瘋狂擴張後,鏈家的服務品質也受到質疑。記者時常在朋友圈見到吐槽,認為鏈家的員工天天打電話問是否買房,一線員工壓力之大可見一斑。

此前,鏈家推出的“獨家委托”買賣房屋的政策升級為業內惡性競爭。“由於每個中介都希望獲得獨家委托的房源,因此他們給房東承諾的價格就一再升高,這樣一來就無形提高了房價。”一位購房者將自己的經歷告訴記者。

劉伍洋坦言,快速擴張的確會帶來管理和服務方面的挑戰,這也是每個公司都必須面臨的問題。上海鏈家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11月份,鏈家網的月點擊量已經從6月份的3.4萬次上升至11月份的250萬次,客戶來電從單月4239個到現在是2.5萬個。

“擴張的同時必然有管理疏忽,為此我們也展開了外部監督機制。為了保證我們給客戶提供的房源真實有效,我們拿出大概50萬元的管理成本進行一個外部打假行動,如果發現我們的房源信息有任何不準確我們都會對舉報者進行賠付。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外部機制對上海鏈家進行監督,也可以通過外部力量來完善內部管理。”劉伍洋認為。

然而,做到房源真實還不夠,鏈家需要通過更多手段同潛在客戶進行溝通。這個邏輯很簡單,服務好了自然客戶會帶來更多的增值服務。今年11月,上海鏈家的傭金收入超過5億元,其中有1000萬元的傭金來自金融服務,雖然這個數字占總體營收的份額並不高,但劉伍洋希望未來在金融領域可以達到超過400億元的流水。要做到上述目標,需要客戶對上海鏈家的信任以及鏈家做金融的能力。

“我們還有自己的資產管理公司進行自如公寓的管理,我們也成立了自己的保潔公司服務客戶,有了市場占有的流量,優化我們的服務內容,這樣才能實現更多的增值收益。”劉伍洋認為。

或許不久的將來,上海鏈家的門店會變成社區的流量入口,而其獲取利潤的來源也不再局限於房產中介業務。

編輯:一財小編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3496

馬雲315前再喊話,打假是一場與人性陰暗面的長期鬥爭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314/154691.shtml

導讀 : 馬雲說,阿里巴巴會投入更多人力進行打假,消滅假貨需要共同努力。

i黑馬訊 3月14日消息,近日,馬雲在打假誓師大會上進行發言,他指出阿里巴巴會投入更多人力進行打假,消滅假貨需要共同努力。

1999年阿里巴巴成立至今,馬雲沒有缺席過任何一次集團層面的打假會議。2016年春節過後他參加的唯一一次業務會議,仍然與打假密切相關。

近日,阿里重組後的平臺治理部在“滅絕師太”的帶領下舉行了誓師大會。

以下是馬雲參加阿里打假誓師大會時的發言全文:

阿里巴巴打假投入不封頂,打假進人無上限

大家好。過去幾年,大家付出很多,也有不少成績,去年我們就給雙打辦提供了幾千條售假團夥的線索,協助警方抓了700多人。我們用十來個人的團隊,用大數據技術支持上萬警力辦案,查出來的案值超過30個億。非常了不起。

從1999年公司成立開始,我沒有缺席過集團層面任何有關打假、知識產權的會議。今後也是一樣,集團所有的會議我都可以不參加,但打假的會我必須參加。打假這件事,我們不惜一切代價,不惜一切成本去做,阿里巴巴要成為未來商業的基礎設施,治理假貨、打擊知識產權侵權就是這一切基礎設施的基礎。

我今天再重申,在打假和知識產權團隊,我們的投入不封頂;打假團隊、知識產權團隊特殊化,再增加三百個人的名額。如果還不夠,那就再增加。

我們為了什麽而打假?

我們今天有沒有想過,我們為什麽要做打假這件事?我們要明白,我們不僅僅為阿里巴巴而打,為中國而打,還在為我們的後代而打。我們國家面臨的假貨問題,不是只有電子商務領域有。如果一個社會充滿了很多假,比如假話、假文憑、假球、假新聞、假唱,也自然會有假貨。

假貨最大的傷害是對整個中國社會的傷害。我們絕不能讓自己的孩子和下一代以為,你不誠信,你抄襲別人,你剽竊別人的想法,你依舊能夠發財。這是不對的。如果那些有知識產權、有專利、創新想法的人不能夠成功,而小偷、強盜能夠暴富,如果這個社會大家都在剽竊,這個社會的人都在使用假的東西,那這個社會怎麽會進步,怎麽會成功?如果你所有的想法都有人會剽竊過去,都會抄,那你問自己,你是否會堅持創新,你是否還會這麽努力?

所以我想告訴大家,假貨不是阿里巴巴的事情,假貨今天是中國的事情,是我們下一代的事情。假貨最大的傷害,就是到了最後,不誠信的人比誠信的人得到要多,就是讓創新沒有價值,這是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最大的傷害。

我們不是打假阿里隊,而是打假中國隊

我們今天的動員大會,不是阿里打假動員大會,而是中國打假動員大會。

這麽多年來,用傳統的手段、機制和措施打假,打而不絕,越打越多,今天是時候讓互聯網公司來試,用互聯網的辦法,大數據的技術來解決問題。

阿里巴巴電子商務占據整個中國60%、70%的市場,我們必須承擔起這個責任。今天我們就是真正開始啟動整個中國專業的打假團隊,不僅要打阿里巴巴網站上出現的假貨,還要打線下的假貨,甚至打其它平臺上的假貨;不僅我們這里幾百個人要做,不僅集團所有人都要加入進來,還要聯合社會力量治假。

別以為假貨從我們的平臺下架,我們就盡到責任了。過去,我們想盡辦法把假貨趕走,但是這樣夠嗎?因為我們知道,它們在其它地方一樣可以生存,生存得更隱蔽。僅僅把假貨從阿里巴巴趕走,是對消費者的不負責任;要讓假貨沒本事跑到微信、跑到京東,才是真正負責任。我們要做到他根本沒有渠道銷售,根本無法生產,總會有人盯上他們。

今天整個商業是一個生態系統,今天不是說北京霧霾治好,就沒有霧霾了,你要治好霧霾,要從整個格局看問題,打假同樣的道理。希望大家認真思考,要有戰略,要有使命,要有具體的戰術,要有智慧,要有勇氣,要有擔當。這麽多年來,假貨並沒有打光,越打越多,說明老辦法不靈。老鼠那麽多你是打不光的,只有把老鼠生存的環境滅掉,你才有可能徹底滅掉,所以要有戰略、要有策略;所以如果我們只是一支打假阿里隊,我們是不可能成功的;我們只有做打假中國隊,從全局來思考問題,才有可能成功。

如果讓我選,中國還有什麽部門、哪個公司、哪個機構能夠做好這個工作,我認為除了你們,沒有另外的人。阿里成立的時候有一句話“此時此刻、非我莫屬”,If  not  now,when,if  not  me,who。我們希望你們真正成為中國乃至世界專業打假保護的團隊。

中國需要一批專業的打假專家

當年一個王海,就能在整個中國造成那麽大的打假風波,阿里巴巴有3.5萬名員工,每一個人如果團結起來,用我們的技術、用我們的智慧和創新能力,我相信我們可以做得更好。

我們今天打假團隊、知識產權團隊面對的問題,相當於一個法院知識產權庭的法官在面對的問題。做一個法官,不能輕易做一個判斷;如果不夠專業,不夠投入,不站在雙方的立場上面來看問題,那是絕對不合格的。我希望這些人才應該誕生在我們這個房間里面,今後在知識產權的論壇里面,知識產權經典案例里面,我們要有這樣的經典案例,阿里巴巴的經典案例。

任何時候,問題越大,責任越大,機遇越大。我想在座不要小看今天的工作。我相信,如果阿里的打假工作、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做好了,得到了全世界的承認,那麽這個團隊應該有資格去獲得諾貝爾獎,因為你們消滅了一個巨大的障礙,這個障礙過去還沒有人消滅得了,這個障礙阻礙了一個時代、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進步。不過我沒有那麽樂觀,因為很可能我們這一輩人沒有辦法做到徹底的消滅假貨,但是如果我們不下決心去做,不認真去做,不投入去做,不在中國誕生一批打假的專家,那我們就更沒有機會了。

消滅阿里巴巴容易,消滅假貨難

今天消滅阿里巴巴容易,消滅假貨難。如果把天貓關了,把淘寶關了,中國從此無假貨,那麽簡單的事我們馬上就關。問題是關了沒用。麻子照鏡子,把鏡子摔了,麻子一樣還在臉上。互聯網就是中國社會的鏡子,淘寶就是中國制造的鏡子。

沒有一件假貨是我們生產的,沒有一件假貨我們不想讓他們下架。廣東賣假貨的人,在香港時代廣場給我馬雲設了四天靈堂。我們有很多理由埋怨,有很多委屈。比如說,實名認證的銀行卡是花錢從銀行買出來的,線下工廠就在工商局的眼皮底下,在別的平臺談妥,在淘寶上用一個補郵費鏈接完成交易,這些看起來都不是我們的責任,但是我們今天必須把這個責任承擔起來。

因為我們既然看到了問題,而且我們看得最透徹,並且我們有全世界最好的打假大數據分析工程師,有全世界最好的知識產權專家,我們不做打假國家隊,誰做打假國家隊?

我們不要在乎這個事情是你幹的還是我幹的,只要是假的,我們一查到底、追究到底。我們要讓一個有信用的人,有知識創新的人成功起來。我相信絕大部分的人今天賣假、造假、制假的人,並不想一輩子這樣下去,他們是由於原來的商業模式、由於原來的商業環境,選擇了這條錯誤的路。我相信只要我們能讓誠信等於財富,創新等於財富,今天我們要打擊的絕大部分人,都願意走到正道上來。

這是一場與人性的陰暗面的長期鬥爭

假貨就像病菌存在周圍的空氣里,跟假貨的鬥爭,就是跟人性的陰暗面做鬥爭,這是一場永久性的戰爭。我們不會因為害怕病菌而拒絕空氣,也不能因此就放棄跟病菌作戰的努力。

假貨是人性的貪婪所致,這是人類永遠無法徹底解決的一個戰爭,因為人總是希望快速發財,人總是希望不付出代價就能發財,人性本身就有這些東西在里面。但是我們要倡導那些誠信的人發展起來,倡導那些努力的人成功。支付寶有今天,就是阿里巴巴在那時候讓誠信的人先富起來,支付寶讓信用等於財富。

今天在座的每個人,要把那些不守信、剽竊別人、做假貨、炒作信用的人,堅決清理出去、繩之以法。我相信假貨的鬥爭,事實上是人性的鬥爭,我們每年要進步,但是未必在2016年和2017年能夠解決很多問題,但是如果我們今天不去努力,不這麽往前設定好明確的KPI、用最好的資源,我擔心最後還是一事無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036

馬雲:如果舉辦打假競賽,勝出的會是阿里巴巴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7256.html

“如果舉辦一場打假競賽,勝出的會是阿里巴巴。”馬雲今天說。他模擬的競賽對手是京東。

任玉明/攝

6月14日下午,第一財經記者從阿里巴巴方面獲悉,馬雲今天在公司總部西溪園區組織了一場面向200名境外外投資人和分析師的會議,介紹公司最新業務發展和戰略目標,並將這天定為阿里巴巴投資者日。公司董事會副主席蔡崇信、CEO張勇、CFO武衛悉數出席。會上,馬雲關於打假的一番言論受到國內外媒體廣泛關註,甚至引發了很大爭議。

在一場全英文進行的演講中,馬雲表達的意思是,新商業模式的出現讓假貨的界定變得模糊。比如,中國有全世界最多的OEM(代工生產)廠商,他們沒有渠道,只為國際大牌代工,但忽然他們發現可以通過互聯網賣自己的產品。生產正品和仿品可能就是同一個工廠,他們的產品不見得比正品差,同時有更具競爭力的價格。“他們面對的不是知識產權問題,而是新的商業模式問題。”

盡管馬雲同時表達了阿里用大數據打假的能力和決心。但隨即,有外媒將這次演講的一個片段解讀為,馬雲稱假貨比真貨好,可能質量更好,價格更低。該解讀在14日下午的網絡媒體上掀起波瀾。

“假貨不等於劣質或低價,假貨嚴格來講是侵犯了他人的商標權。”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平臺治理部負責人鄭俊芳在隨後的發言中舉例說,商標權在中國是個非常複雜的法律問題,企業一旦擁有一個商標,並不意味著在全類目下都受到保護,有些甚至要根據法律判例來進行界定。比如,日本品牌“無印良品MUJI”的商標僅在部分類目下註冊,目前國內還有一家擁有生產制造能力的廠家,用“無印良品”商標在商標細分類目下更細化地註冊了毛巾、床上用品等商品。“從法律上講,這兩個品牌都是合法合規的。”她認為。

任玉明/攝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這是自2014年阿里巴巴美國上市後,公司高管層首次全體在海外投資者面前亮相,也是第一次在西溪園區總部舉辦投資者大會。“在阿里巴巴看來,與投資者的溝通非常重要,而集團也一直以開放透明的態度積極與投資者之間溝通。”在解釋會議背景時,阿里巴巴官方以此回應記者。

但外界部分聲音認為,馬雲選擇在此時舉辦一場面向境外機構投資者的溝通會,與近期阿里在美國的一系列遭遇不無關系。阿里巴巴繼今年4月13日宣布加入國際反假聯盟(IACC)、成為首個新設立的“普通會員”之一後僅1個月,國際反假聯盟就發表公開信宣布,迫於一系列知名品牌的壓力,將暫停阿里巴巴的會員資格。同時,假貨問題也成為一些境外媒體和做空者將矛頭指向阿里的一個焦點。

由此,這次投資者大會被部分人士視為馬雲的一次“救火”。馬雲在今天會議演講的開場白中說,與投資人相比,自己更擅長與企業家溝通。每次他與投資人對話,一旁的“翻譯”蔡崇信需要跟對方解釋,Jack(馬雲)其實是這個意思。因此在阿里內部,馬雲專註於戰略和方向,投行出身的蔡崇信負責和投資者溝通。

“從社會學的角度看,我們的人類社會一定有一定比例的壞人。”馬雲今天在回應中稱,阿里巴巴平臺上有4億人,只要有1%是壞人,那就是400萬。“我們有2000人用科技的手段找到壞人,和他們鬥爭,我們是在跟人性作鬥爭。我們是受害者,但我們從未停止鬥爭。”

2015年,阿里巴巴曾協助中國執法機構,搗毀了244個制假窩點,逮捕了300多名制假者,並沒收了價值1.25億美元的山寨產品。馬雲透露,這是在3個月內完成的,“我們有技術人員去打假,2000多人去打假,保障今天我們成為全球領先的打假公司。”

眼下,將全球化作為未來十年最重要目標之一的阿里巴巴正在通過速賣通、alibaba.com、支付寶國際、以及接二連三的海外並購進入歐美成熟市場和俄羅斯、巴西、東南亞等電商新興區域。來自華爾街的態度以及國際媒體輿論勢必會在較大程度上影響阿里的國際形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599

發改委發聲明”打假“:這個基金會與我們沒任何關系

21日從國家發改委網站獲悉,發改委發布鄭重申明,稱“中國新型城鎮化建設基金會”不是發改委下屬基金會,發改委發展規劃司與該“基金會”無業務管理關系,也無任何業務聯系,發改委發展規劃司歷任司領導中無“馬書洪”此人,且經與民政部社會組織管理局核實,該“基金會”並未在民政部註冊。請各地和相關單位提高警惕,防止上當受騙。

近期,據部分地方和委屬單位反映,有一個據稱為“中國新型城鎮化建設基金會(www.chengzhenhua.org.cn)”的機構以國家發改委下屬基金會,受發改委業務管理等名義開展活動,該“基金會”理事長馬書洪也以“原國家發改委規劃司司長”身份對外活動。

“中國新型城鎮化建設基金會”網站截圖

該“基金會”理事長馬書洪以“原國家發改委規劃司司長”身份對外活動(截圖自該基金會網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816

"黑色星期五"在即 亞馬遜起訴多名假貨賣家邁出打假第一步

11月15日消息,據彭博報道,近日亞馬遜上有兩家商家涉嫌通過其網上市場銷售假貨,現在亞馬遜把他們告上法院,邁出了聖誕購物季前打假的第一步。

其中一起官司的被告是加州哈仙達崗的ToysNet、佛羅里達州布蘭頓的Disk Vision,以及被亞馬遜認定銷售假冒Forearm Forklifts的個人賣家,這是一種用於攜帶龐大重物的袋子。亞馬遜表示,該公司已於今年6月移除了假冒商品,並稱Disk Vision試圖通過偽造發票迫使亞馬遜恢複產品。

另外一起訴訟則瞄準了幾個被控銷售假冒TRX懸掛訓練帶的個人。這兩起訴訟都於周一交給西雅圖的法院。

“亞馬遜的用戶相信,當他們通過亞馬遜網站購物時,無論是直接向亞馬遜購買,還是向亞馬遜上數以百萬的第三方商家購買,都會收到真正的廠家生產的正品。”周一的起訴書寫道,“當用戶買到假貨後,就會降低用戶、賣家和廠商對亞馬遜的信任度,從而玷汙亞馬遜品牌,對聲譽產生無可挽回的破壞。”

隨著亞馬遜網上商店的規模不斷做大,公司一直在采取措施提升可靠性和可信度。該公司去年起訴了1000多名涉嫌在該網站上發布虛假產品評論,威脅商家信譽的個人。亞馬遜上月還取締了所謂的獎勵性評論——消費者可以通過撰寫產品評論免費獲得產品或者產品折扣。

盡管亞馬遜在很努力地進行打假,但是仍有不少漏網之魚, 據Business Insider報道,蘋果調查發現,亞馬遜上居然售賣蘋果專用的充電器和線纜的山寨貨。並且公然賣假的不止亞馬遜上的第三方賣家,它們的自營商城假貨也泛濫成災。 現在,蘋果正在向法院申請全面禁售亞馬遜上的山寨產品,並對現有山寨產品進行全面銷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58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