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諾基亞3310不止於懷舊 | 科技心語

在智能手機風靡全球的當下,人們似乎已經將功能性手機拋諸腦後,但事實並非如此。

在2017世界移動大會(MWC)上,諾基亞發布了四款機型,不過被人們提起最多的並不是其新款智能手機Nokia 6,而是售價僅為52美元的標誌性功能機3310。

諾基亞3310保持了最初的功能,並且改善了性能。比如超長待機時間,能夠持續通話22小時,比原來的機型通話時間增加了10倍,而且在待機模式下,電池能保持一個月。

諾基亞3310將在今年第二季度發布。去年5月,諾基亞已與芬蘭企業HMD簽署獨家10年期授權協議,後者將生產新款諾基亞品牌手機和平板電腦。HMD CEO Arto Nummela曾告訴我:“決定讓諾基亞3310重生是經過一番市場調研的,我們發現人們對諾基亞的3310評價最高。於是我們想,好吧,就做一些有趣的事情,這也能告訴人們我們正在翻開諾基亞的新篇章。”

 

作為手機中的“現象級”機型,諾基亞3310曾經在全球賣出超過1億部,但僅依靠懷舊恐怕不夠。

諾基亞3310是2000年左右推出的機型。如今近20年過去了,當時的“諾粉”現在都已逐漸步入中年。按照HMD的說法,諾基亞手機的消費人群並不僅限於當年的那批“老粉絲”。以新款手機Nokia 6中國的推廣為例,在發布後的四天時間里,登記註冊的130萬名購買者中,絕大多數來自於30歲以下的年輕人。根據Nummela透露的數據,74%的註冊人群是30歲以下的,他們中一部分人可能從未擁有過諾基亞手機。

諾基亞深知,重塑品牌形象不僅僅是告訴別人過去你有多成功,而是未來你還能有多創新。

諾基亞3310的翻新很好地詮釋了這一點,在保留過去經典功能的基礎之上又進行了完善,比如提升電池性能、外觀的弧線更具設計感、明亮的色彩。

不過,諾基亞並不打算依靠售價僅52美元的諾基亞3310賺錢,它只是用來幫助諾基亞講故事。HMD首席產品官Juho Sarvikas說道:“如果你需要第二個手機,諾基亞3310無疑是最好的選擇。在休假的時候,你不需要收取郵件,只需要在緊急時間接老板的電話就好了。”

除了諾基亞3310以外,諾基亞此次推出的另外三款手機的價格都處於中低端,從147美元到316美元不等。

Nummela反複強調,諾基亞希望依靠過去繼承下來的優點和手機生產的哲學去創造新的東西,這並不代表它在重複老路。

諾基亞回歸的挑戰也是顯而易見的。近幾年來從中國市場崛起的一大批智能手機制造商,包括華為、OPPO、vivo、小米等,這些公司十年前都不存在。盡管諾基亞品牌在消費者中有很高的親和度,但是經過多年後重回市場,它會發現市場已不再是原先的市場,在渠道變化和產品差異性方面都會面臨很大的考驗,尤其在中國市場更是如此。如今中國智能手機制造商的實力已不可同當年諾基亞時代同日而語了。

但是諾基亞還有機會。目前全球功能機市場的量大約在4億部,如果諾基亞能夠保持一半以上的份額,按照功能機還將存活2~3年來看,諾基亞完全可以從功能機當中建立一批用戶。

黑莓面臨著和諾基亞相同的境遇,都已經將手機生產授權給第三方,希望能給品牌帶來重生。在MWC期間,黑莓授權的TCL也已經發布了新款智能手機KEYone。但是與諾基亞產品策略有所不同,KEYone 549美元的定價直接瞄準了企業級高端機。

今年4月發售的KEYone保持了黑莓經典的黑色鍵盤,但是同時在空格間中加入了指紋識別傳感器,而且能夠根據觸控的手勢進行反應,這也繼承了舊的黑莓手機trackpad的功能。授權給TCL之後,黑莓將專註於軟件的研發。而TCL則希望利用黑莓強大的品牌效應,推動新手機的複蘇。

品牌的名字並不代表一切,無論是黑莓還是諾基亞,品牌的內涵和人們對它的熱情才是推動公司前行的動力。懷舊只是一種感情,真正有價值的是一個企業經過常年積累所遺傳下來的哲學和精神,這將為後世創造更多財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875

孤獨、好奇與懷舊:新世代年輕人的方面便哲學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907/165026.shtml

孤獨、好奇與懷舊:新世代年輕人的方面便哲學
DT財經 DT財經

孤獨、好奇與懷舊:新世代年輕人的方面便哲學

他們說方便面已死的時候,我知道在當下新世代年輕人的“深夜食堂”里,方便面始終占有一席之地~

來源 | DT財經(ID:DTcaijing)

文 | 李宇琳

圖 | 趙蕓

數據支持 | 趙苗

從1992到2017,從紅燒牛肉面到火雞面

1992年,第一碗“康師傅”紅燒牛肉面上市,對於引爆中國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方便面市場,它功不可沒。

這一年,李大毛出生。

1995年,在東北開往江蘇的綠皮火車廂里,她死死盯著乘務員每次經過時推車里的康師傅紅燒牛肉面,並且一個人吃完整碗,沒給媽媽留哪怕一口。

0

李大毛26歲時,也就是2017年,一篇“方便面之死”刷爆朋友圈。

以康師傅為代表的方便面行業,因為不斷下滑的銷量和營收利潤被外界唱衰,綠皮火車時代的淘汰、農名工的返鄉浪潮、零售渠道的變革、外賣的興起和居民日益崛起的消費升級訴求,都被認為是扼殺方便面的兇手。

不過也正是這一年的某日,李大毛在B站閑逛時,無意間看到了很多“XXX吃了X碗火雞面”的熱播視頻,內容不外乎都是博主在挑戰吃播一種被稱為“火雞面”的韓國方便面。

“前面是甜味,後面是辣味”、“這辣味也許這輩子都會銘記在心”……博主們邊吃邊用逐漸被辣腫的嘴形容這火雞面究竟有多辣。

0 (1)

滿屏的彈幕,也都在討論它究竟辣不辣,以及作為重慶、四川、上海、山東等地人,究竟能不能承受這種辣。很多人表示好奇想試試,李大毛也是其中之一。她隨手就在網上下了單……

20多年過去,在依舊是世界上最大方便面市場的中國,記憶中那些經典方便面真的漸行漸遠了?火雞面這類方便面里的“新物種”是真網紅還是非主流?現如今,誰在主導中國的方便面文化?

DT君提取了2017年上半年淘寶和天貓平臺上的方便面銷售數據,嘗試為大家一窺究竟。

線上線下,方便面的兩個江湖

李大毛在B站上感受到的熱火沸騰,已轉化到了電商平臺上。

在2017年上半年淘寶和天貓的熱銷方便面榜單上,火雞面以絕對領先優勢位居榜首,銷量甚至超過了後九名之和。

線上而論,火雞面堪稱是2017年的那一碗“康師傅紅燒牛肉面”。

0

經典也並未完全遠去。

銷量排名第二位的,就是來自河南南街村集團的經典北京麻辣方便面。它和排名第六位的幸運牌紅燒排骨面一樣,作為很多地區80、90後的童年經典食物,產品和包裝還保持著當年的模樣。雖然品牌呼聲遠不能和那些大品牌抗衡,但不影響它們變身“網紅”。

0 (1)

而1992年之後已升級了無數回合的康師傅紅燒牛肉面,還是擠進了暢銷榜單前十,只不過身在末尾,只能擡頭遙望新領頭的那碗火雞面。

當然,線下才是康師傅紅燒牛肉面的主戰場,從2016年數據來看,康師傅在整個方便面市場中的絕對統治地位遠未丟失。

0 (2)

在上圖中你還可以看到,如今的方便面市場格局,線上與整體截然不同。

正是因為電商平臺可以將更多產品跨地域、跨時空地“安利”到五湖四海,三養、南街村等在中國線下渠道建設並不充足的品牌,才有了大放異彩的機會。

要知道,三養這個品牌2016年在韓國本土的市場份額,都還在農心(NONGSHIM)和不倒翁(OttogiI)之後。

另外一個值得一提的對比是,在康師傅和統一這兩大經典老牌的線上PK中,借助高端湯達人系列和爆款老壇酸菜面的熱銷,統一也“意外”地在線上大幅縮小了和康師傅之間的差距。

0 (3)

(圖片說明:國產《深夜食堂》里植入的統一老壇酸菜牛肉面)

是誰,制造了方便面新網紅?

所以,那些捧紅火雞面、讓南街村、幸運牌方便面“翻身”的人分別都是誰?

DT君對比了線上方便面銷售額前六品牌的消費者中學生、工人的訂單量占比看到,好奇心強、容易接受新鮮事物的學生黨對於三養、農心和日清這樣的外來口味偏好度較高,其中以火雞面出名的三養又最受到學生黨的喜愛。

相反,在六個品牌的消費者中,康師傅的工人訂單量占比相對最高,這也多少與它20幾年來的畫風相符。

0 (4)

而從各品牌消費者的城市線級和消費能力來看,一二線城市、高端消費者對於日清尤為偏愛。

三養卻恰恰相反,三線開外、中低檔消費能力的消費者訂單量占比均相對較高,明顯更接地氣。大家都是海外品牌,它們的粉絲團特征竟如此割裂,後面會專門剖析~

0 (5)

最後從年齡來看,南街村的80和90後訂單量占比最為突出,看來“翻牌”經典靠的是大家的懷舊情結。而康師傅和統一這類經典老牌的消費者年齡分布則相對均衡,年輕消費者整體占比相對較低。

至於三養,最明顯的特征是00後的訂單量占比明顯高於其他五個品牌,這與它較高的學生占比相呼應。而李大毛這樣的跟風90後,在三養的主力消費群里都有點老了。

0 (6)

如果說當年康師傅的崛起應該感激那些年的農民工潮,那麽現在中國互聯網上三養的走紅、南街村的“翻牌”,乃至日清、農心這樣的海外品牌,能在中國線上乃至線下方便面市場占有一席之地,無不是因為成功在80、90和00後這個當下中國最主要的消費力群體中,切到了專屬自己的一群人。

對的時間,遇上對的人,很重要。

隔著屏幕的壓力釋放與好奇心滿足

一般來說,海外品牌在中國往往和高端、健康等形象掛鉤,在方便面市場上,日清就是這樣的代表。

為什麽三養會成為海外品牌中的異類?低齡、低城市線級的消費者構成,比許多本土品牌還接地氣……且成為了線上市場上一家獨大的贏家。

這,得從開篇中李大毛圍觀過的火雞面吃播說起。

所謂“吃播”,就是博主們坐在家中的網絡攝像頭前,向網友直播或錄播自己吃飯的過程。這種美食“綜藝”最早興起於韓國,2014年左右經網友搬運開始在日本、中國等其他周邊國家走紅。

百度指數顯示,2016年5月下旬起,“火雞面”開始有了搜索熱度。

正是在這個時候,知名吃播博主“大胃王密子君”在微博上發出了第一條吃播視頻,表演自己一口氣吃了十碗火雞面,隨即爆紅,同期名為《中國大胃王密子君來了!速食10桶火雞面用時16分20秒!》的視頻同時上傳到了B站,如今播放量已超過218萬次。

0 (2)

對密子君的食量、吃面速度和火雞面本身辣味的好奇讓密子君和火雞面同步走紅:

0 (7)

(圖片來源:百度指數)

密子君並不是第一個吃播火雞面的博主,這個套路其實也是日韓舶來。

在她之前比較有名的火雞面吃播案例,有韓國知名吃播博主BANZZ(俗稱奔馳小哥)和日本知名吃播博主木下佑香,他們分別在2014年6月和2016年2月就吃播了火雞面。

0 (8)

(圖片說明:從左到右依次為大胃王密子君、韓國BANZZ和日本木下佑香)

而吃播之所以能在年輕人中有如此的影響力,還得是因為,對時下的年輕人來說,圍觀吃播是他們緩解壓力的方式之一。

2016年的某一天,青島高二學生張芊芊在刷微博時無意間看到了網友搬運的木下吃播視頻,從此被木下圈粉:

“看她吃的那麽開心,心情會很好,感覺也是一種解壓。”

2016上半年,來自黑龍江大三的小蘇同學正在韓國交換,她的韓國室友將奔馳小哥介紹給她,從此她愛上看吃播:

“看吃播是因為解壓,原來是用吃來解壓,後來發現吃會胖,看別人吃更爽。”

大胃王密子君在接受微信公號“全媒派”采訪中也提到過,她的不少粉絲都曾私信她,說她的吃播視頻看了能減壓。

中國最大的“吃播”節目集散地B站的董事長陳睿曾經公開透露,在B站,17歲以下用戶是絕對主流,接下來是18到24歲的用戶,25以上的用戶加起來不到10%。各網絡直播平臺是另一類吃播節目的主要“地盤”,而按照易觀數據,中國主流直播用戶標簽包括:30歲以下、學生和自由職業者、月收入3000元以下。

你可能已經註意到,這些用戶標簽和火雞面的消費群體特征是相對應的。正是這群用戶,圍觀吃播發泄情緒之後,往往也會跟隨節目對食物本身產生興趣,尤其是火雞面這種自帶“到底有多辣”話題的食物,更能激發李大毛們的下單熱情。

現在,你多少能理解以火雞面為代表的三養消費者為何如此接地氣了吧?

深夜的孤獨與懷舊

除了依賴吃播這座“橋梁”,滿足了年輕人宣泄情感、排解壓力和滿足好奇心等訴求。火雞面,亦或是南街村和幸運牌這類新老網紅們崛起背後,還有年輕人孤獨與懷舊的傾訴需求。

《深夜食堂》為什麽吸引人?

除了日劇版本里每一集誘人的美食外,更打動人心的還是深夜食堂里每一個孤獨食客的動人故事。先不論國產《深夜食堂》里泡面三姐妹存在的合理性,便宜、做法簡易、美味的方便面,實在是適合深夜傾訴孤獨的好夥伴。

淘寶和天貓的網購數據顯示,一天內方便面銷量在接近淩晨的10點到達高峰,並在後半夜一點持續有較高銷量。盡管下單不代表立馬能吃上,但至少說明了在這個孤獨深夜里,你有了需要它的欲望。

0 (9)

在大城市里忙於拼搏的年輕人最是懂得這種孤獨。

在上圖中,後半夜(淩晨0點-6點)一二線城市和90後的消費者訂單量占比甚至高過了網購的高峰時點(晚上8點-12點)。

南街村北京麻辣方便面的走紅,就是這種深夜情懷的代表。

深夜,拖著疲憊的身軀加班回到出租屋,累癱在狹小空間里占用面積最大的床上無意識地刷著手機,在不斷質疑從老家來到大城市拼命的意義和仿徨未知的未來時,你也許不禁會在剎那懷念20年前單純無憂的自己和陪伴自己度過最無憂時光的味道……

“我淘寶買了一箱,想回憶下家鄉的味道。”89年的卡人,出身河南駐馬店,如今工作在魔都。自從來南方上大學工作,才發現熟悉老味道在南方並不常見,只能通過網購來撫慰下下自己的味覺。

活著的方便面

那篇爆款文章“方便面之死”中稱,方便面市場與農民工熱潮一同崛起,建築工地上隨處可見的方便面碗,有如地面上高聳的起重機一樣多,它們是中國經濟繁榮時期最直觀的象征。

時至今日,消費場景已經切換。

新網紅方便面與新世代年輕人一同崛起,直播視頻世界里隨處可見的博主吃播,或許也可以說成是中國互聯網經濟繁榮時期最直觀的象征之一。

所以你說方便面死了麽?

至少,在當下新世代年輕人的“深夜食堂”里,方便面始終占有一席之地~

故事的最後,李大毛終於吃到了火雞面。

26歲的李大毛對於火雞面消費者來說,已經有點高齡了。在跟風滿足了刺激與好奇心之後,她說,“面彈性不錯,但味道並沒有想象的那麽好。”但這也無所謂了,因為她還是吃了嘛不是,作為新世代年輕人。哈哈。

火雞面 方便面 消費調查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282

賣懷舊T恤  讓它變中國第一潮牌

1 : GS(14)@2010-11-16 00:00:41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1925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601

崇尚怀旧 “织女”奔向纺织自助店

1 : GS(14)@2010-11-27 19:02:36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01125/169485.html

    齐珏是崇尚怀旧的女子,特别喜欢那些古老的绸缎、绣品。一次偶然机会,在报纸上读到一篇记叙纺织之乐的文章,她为之陶醉不已。突然灵感涌现:为何不自己开家纺织自助店呢?
               
         
  齐珏是崇尚怀旧的女子,特别喜欢那些古老的绸缎、绣品。一次偶然机会,在报纸上读到一篇记叙纺织之乐的文章,她为之陶醉不已。突然灵感涌现:为何不自己开家纺织自助店呢?
  首先,齐珏在城市繁华的游乐休闲集聚地租了一套100平方米的门面房,店面装饰不必豪华,但突出了“纺织”的特色,透露出浓郁的民间风俗气息。然后,从民间购置少量旧的大木架子织布机、手摇纺车等工具,采购一些来自全国各地的手工布料,如苗族蜡染、民间纺织的土布等,供顾客参观欣赏或购买。同时,她还邀请了一位来自民间的年轻纺织能手,穿着民族服装,做顾客的指导老师,让来到这里的人们手拿梭子,听着老织布机发出的吱呀作响的曲子,仿佛回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时代,心甘情愿地当一回织女。
  由于齐珏的店铺独特、怀旧,给人返璞归真的感觉,所以吸引了很多女顾客,尤其以年轻学生或白领为主。
  开店心得:店面选在文化市场或大型商场内,装饰要有新意,附属设施要齐备,如薰香、背景音乐等,要让顾客感受到一种浓浓的温馨气氛。可以在墙上挂一些成品,展示柜上摆几个竹篮,里面放满各色丝线。条件允许情况下,可以设立制作区,一张桌子两把椅子足矣。还可以在桌子上摆放几本时尚杂志,在椅子上摆放一些布娃娃等女孩子喜欢的饰物。专营店要突出特色,也可经营鲜花、贺卡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814

懷舊厚排 混搭古早味

1 : GS(14)@2010-12-12 12:44:19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2009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036

【am特稿】80後辦另類旅遊 參觀墳場 懷舊酒廊 (2012年07月31日)

1 : GS(14)@2012-07-31 10:43:48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14708&d=1809
鍾振傑不諱言,運作初期的模式較鬆散,團種亦很隨意,「試過十幾人去西九野餐。」至今年2月,他倆決定全職投入,現時共有墳場遊、文化遊、維多利亞建築秘遊、威尼斯遊、懷舊遊、邊境遊及鄉村遊7款團種;但因這盤「生意」屬小本經營,每團最多只有20人,故每位收費約需500至900元。
鍾指,「香港秘遊」是要讓團友對自己所在的地方有更深入認識和了解,但並非「齋講歷史」。而他倆能夠成功舉辦非一般的團種,參觀非一般的景點,亦全靠二人的誠意與毅力,「好似要俾大澳嘅居民感覺,我哋真係好想聽佢哋嘅故事,想介紹個地方俾其他人認識」。
以遊覽大澳的威尼斯遊為例,他們便是以誠意打動村民,讓團友參觀製作鹹蛋和蝦乾的廠房,以及學做缽仔糕,甚至認識建造橫水橋的村民。而邊境遊則因為認識「村長個仔」,故不但可從村民的角度介紹沙頭角,更可品嘗傳統客家菜。至於維多利亞建築秘遊,則是與一間建築師工作室合作,從建築角度解構香港的建築物設計及歷史。
墳場遊則是帶團友到香港各個不同宗教及民族的墳場,認識「香港可以包容唔同宗教同民族,可以和平共處。」例如回教墳場毗鄰天主教墳場,猶太墳場旁邊是一所佛教學校,墳場入口位置有一條佛教橋,「唔單止中西薈萃咁簡單,係見到好多唔同地方國籍嘅人士一齊創造香港。」就連「團餐」,也是到前港督的御廚所開設之餐廳,「總之想做到俾參加者覺得係一個體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586

點解玩懷舊與鬼馬 呂大樂

1 : GS(14)@2013-05-22 13:26:23

http://eastweek.my-magazine.me/index.php?aid=26362

上星期在本欄談電視劇《神探高倫布》,我說它之所以令觀眾反應欠佳,乃咎由自取,因為它在形式、手法與內容三方面互不協調,以至觀眾在解讀劇情時遇上極大困難,無法投入。

本地電視台時有拍攝一些以懷舊為噱頭的電視劇,當中經常以賣弄一些舊時代的生活細節,以吸引觀眾的注意,甚至希望藉此引起一些中老年的觀眾共鳴,令該劇可以成為社會上的一個話題。以今次《神探高倫布》為例,改編自披頭四〈Can't Buy Me Love〉的粵語流行曲〈行快啲喇〉,本來是劇中重要一環,既突出六十年代的時代背景,同時又鬼馬搞笑,應可成為群眾的話題。可是,由於劇情再發展下去,內容根本與鬼馬搞笑完全扯不上關係,觀眾無興趣追看之餘,連這條橋亦無法發揮任何可以吸引觀眾注意的作用。監製、編導今次的部署基本上完全失敗,乃該劇自相矛盾所致,與〈行快啲喇〉一曲本身無關。

但《神探高倫布》的監製、編導本想以〈行快啲喇〉來製造氣氛及話題,而結果反而是誤導觀眾,令他們產生錯誤期望。叫我好奇的是,為何本地電視台總愛將懷舊跟鬼馬、搞笑串連起來,把昔日情境定型,這既無新意,又將電視畫面上的本土歷史變得空有一種形式,缺乏內涵。當然,我並不是期望或要求電視台開拍史詩劇;如此重頭及需要認真製作的,今天恐怕很難在本地電視廠內發生。

不過,就算不是製作嚴肅的史詩劇,電視台也應該更認真地對待一些時代背景、細節。舉例:今天重聽〈行快啲喇〉、〈一心想玉人〉(改編自披頭四的〈I Saw Her Standing There〉,同期也相當受歡迎),固然有其過癮之處,但又不應只限於過癮、鬼馬、抵死一番而已。在七十年代中期以前,將外國(早期是所謂歐西流行曲,到後來則更多是日本流行音樂)填上廣東歌詞,其意義及地位跟後來的就很不一樣。〈行快啲喇〉、〈一心想玉人〉兩首歌的確廣泛流傳(以前在街邊、夜市賣唱片的檔攤多會大聲播放,以招徠顧客,所以所謂廣泛流傳,不一定是電台選播的結果),深入民間。今天在差不多五十年之後回望,很容易將它們看待為過癮之作。可是,在當時的環境裏,意見是有分歧的。喜歡歐西流行歌曲的那一批年輕人,會嫌歌詞老套、俗氣,自覺跟它們及其代表的普羅文化保持距離。而另一批廣大群眾,則覺得它們很有街坊味道,容易上口,人人都懂唱幾句。那個年代在歐西流行音樂與粵語小曲之間,存在兩種或多種不同的文化取向。

怎樣由那時候草根味道甚濃的粵語小曲發展至後來普羅大眾都接受(今天甚至奉之為本地普及文化經典)的港式廣東歌,並且產生了本地流行樂壇的巨星如許冠傑、譚詠麟等(試問除了YouTube及網絡上那班努力保存本地普及文化的人士之外,又有多少人會記起唱〈行快啲喇〉、〈一心想玉人〉的是上官流雲),那個過程更值得好好想一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918

孖條仲有得賣?辦館老闆:懷舊零食式微

1 : GS(14)@2015-01-11 21:05:18





沙嗲魚串,辣辣地又甜甜地,好開胃!


懷緬過去常陶醉……眼鏡糖、戒指糖、欣欣杯等零食印證了不少七、八十後童年回憶,另一則動新聞分析了每種零食的奇趣食法,今次就帶大家探訪仍然售賣多種懷舊零食的辦館,懷緬過去不用得個「恨」字!現在走到街上,只見倒模的大型超市以及便利店,很多人已經分不清何謂「辦館」。其實「辦館」一詞老早於百多年前出現,早期以賣煙草洋酒等進口貨為主,後來精於變通的港人將辦館生意帶至屋邨,慢慢演變成「士多」模樣,專售日用品以及兒童恩物-零食!在觀塘順利邨開了三十多年的「順利自助辦館」,仍然以親和價錢販賣各種懷舊零食,相信會是懷舊粉絲尋寶地。



沙嗲魚串 $5/包

沙嗲魚串原產地來自馬來西亞,廿多年前約兩毫子一串,現在一大包亦只盛惠$5,完全是抗通脹之選!人稱「村長」的老闆陳先生解說:「以前零食選擇少,味道較重,因此吃起來會比較黏手。」


食孖條有規矩,就是與死黨或情人「你一條我一條」

孖條$5/條

孖條滿載情侶「你一條我一條」的甜蜜回憶,最初孖條是紙包裝,這雙孖條是阿波羅公司出產的新包裝。



戒指糖(又名奶嘴糖)$2/粒

分可樂、青檸、提子三種味道。指環太小,成人只適宜套上尾指。



永遠吃不到完的戒指糖

戒指糖外形漂亮,女孩子最愛!


有否遇過食完朱古力醬,卻餘下很多餅乾的情況?

欣欣杯$4/杯

分朱古力和士多啤梨味,小時候和朋友分享欣欣杯,必定出盡渾身解數沾最多的醬,因醬汁才是欣欣杯精華所在。


無花果大人小孩都喜歡

無花果$2/樽

老闆最愛,味道酸酸甜甜,不過他指小粒狀的八仙果更加經典。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50110/1899794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139

星.時尚:千嬅懷舊睇

1 : GS(14)@2015-09-04 07:51:10

楊千嬅日前在廣州舉行演唱會時換了多個造型,兩套性感晚裝裙外,又換了一套Bally、帶70年代retro味道的恤衫及高腰褲。這身Bally服為最新秋冬系列,黃色恤衫與紫色高腰褲色調撞得搶眼,頭戴一頂飾以面紗的紫色牛仔帽,一身中性造型,充滿個性。千嬅穿上高踭鞋來搭配,效果更時尚,而且拉長線條,整個人都變得很纖瘦,多一點女人味又有懷舊華麗氣息。要打造充滿70年代復古味道的風格,高腰褲與恤衫絕對是必備item,今季Chloé以恤衫配高腰工人褲,予人隨性的時尚感。如果想更豐富造型,學千嬅搭配牛仔帽也是不錯之選。



Gucci紅色恤衫$12,000(Net-a-porter)

Emilio Pucci藍色牛仔帽$3,412(matchesfashion)





H&M磚紅色長褲$599

Burberry Prorsum流蘇短靴$14,000





Chloé2015秋冬

Tom Ford2015秋冬



撰文:StyleGuru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50904/1928143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118

【旅遊籽】轆入南生圍 懷舊綠色遊

1 : GS(14)@2015-10-09 07:55:09

Cafe 看過老爺車、逛過舊物區,不妨到旁邊的cafe買點小食醫肚。



【旅遊籽:假日散心】眾所周知,元朗南生圍極具生態價值,有魚塘、有濕地,更是雀鳥天堂,同時惹來發展商的覬覦,欲吞併而後快。正當各方爭論不休之際,南生圍卻傳來不一樣的聲音,別怕,那不是打樁機的隆隆巨響,而是黑膠唱片的悠揚樂韻。秋高氣爽,大家不妨從元朗西鐵站出發,租單車探訪老爺車博物館,回味六、七十年代的美好時光,再踏青、尋荷、到小木橋避世selfie。路程雖然熟口熟面,但風景不轉心境轉,每趟旅程自有新的體驗。

Woodstock World HK:百萬古董車 免費任你Selfie

「南生圍風水好,紅樹林又茂密,同老爺車散發出嚟嘅原始味道好夾。」KC雙手駕着四驅車,嘴巴不忘稱讚南生圍的好山好水。在元朗圍村長大的KC,天生嚮往自由,愛在路上飛馳,十多年前更曾在港澳賽車界叱吒一時,隨着年紀漸長,他也收起鋒芒遠離賽道,褪下戰衣換上度假背心look,展開人生新一頁。月前,他與友人在南生圍東成里建立胡士托空間“Woodstock World HK”,這裏樓高兩層,頂層乃私人空間,底層則大致分為三個部份:展覽區、舊物區及cafe。當中,展覽區會分階段展出五十多架他珍藏的古董車,不論波子、Benz、寶馬……數得出的車款均應有盡有,教人不禁會問到底花了多少錢?但KC只是輕描淡寫的道:「價錢唔重要,識車嘅人唔使講都知佢哋嘅價值。」老爺車的味道、戰績、線條,KC統統喜愛,要數珍藏非保時捷於七十年代生產的經典車款911 Carrera RS2.7莫屬,據說市值已達七百萬港元。



花衫鬍鬚佬 打碟賣古早

然而,千萬別被它們的天價嚇倒,以為只可遠觀而不可褻玩,其實這裏不但歡迎大家周末到訪,更可免費任睇任selfie。哪來的自信?只因老爺車的市場太小,偷完一放售,等於自爆身份,所以從不擔心盜竊問題。KC亦對客人給予百分百的信心,沒有找人專門看管,相信大家不會刮花碰爛他的寶貝。80後女生Ivy及其男友便是惜車之人,採訪當日掛着3號風球,外面風大雨大,他倆依然遠道而來,一邊拍照一邊細心觀察老爺車的設計及造工,並感嘆:「香港好少有地方可以見到咁多舊車。」香港太多一式一樣的商場及連鎖店,也許,是時候需要一些郊外好去處。同一屋簷下,另一頭的舊物區則掛着色彩斑斕到浮誇的長裙,還有鏡盒、手袋等復古小物,容你隨意搭配幻想自己化身香車美人。一位身穿花花恤衫的鬍鬚佬,正在細心挑選的士高黑膠唱片,放下唱針、音樂響起,彷彿置身另類舞池,想延續周末狂熱?話都無咁易!原來他正是舊物愛好者Vincent,曾辦過懷舊茶餐廳展覽,在此售賣從歐洲、美國、日本等地採購回來的懷舊家具、擺設及衣着等,「胡士托音樂講求愛與和平,呢度可以發展更多可能性,等大家感受關於快樂年代嘅東西。」正因如此,這裏才以“Woodstock”來命名,他也誠邀大家周末前來參觀、鳩嗚,然後到cafe呷一口咖啡、吃一口蛋糕,為生活找點空間,延續追求自由奔放的胡士托精神。
Woodstock World HK元朗東成里3號(新港酒店側)開放時間:周六及周日



Woodstock World HK樓高兩層,外觀甚具度假氣息,恍如置身外國小鎮。

KC(右)的1988年產豐田Land Cruiser四驅車,配上Vincent的英式行李箱,還有南生圍的綠野風光,十分慵懶寫意。

舊物區 懷舊衣服圖案較浮誇,搜羅自歐美的跳蚤市場。



Vincent愛聽黑膠唱片,ABBA及The Beatles都是他的至愛。

展覽區 911 Carrera RS2.7是保時捷的經典車款之一,於七十年代生產,如今價值不菲。

展覽區現有十多部KC珍藏的老爺車,採訪當日,年輕女生Ivy也特意前來參觀。



用印尼西爪哇高山咖啡豆磨成的手工黑咖啡,微酸不苦,一杯$28。


市集設於戶外,雖然拍攝當日下起大雨,但檔主Parker依舊開舖。

周末市集:重溫舊墟情懷

昔日,元朗市民會在墟市擺檔售賣自己的農作品,叫賣之聲此起彼落,十分熱鬧,在這個懷舊味濃的地方,怎能沒有市集呢?其實Woodstock World HK還會不定期舉辦市集,採訪當日本來約有十人擺檔,可惜天氣不似預期,檔主大都沒有現身,但檔主Parker貫徹港人不怕困難的精神,懶理天氣再壞依然如期開舖。他從朋友及收藏家處收集皮篋、時鐘及器皿等舊物,然後周末在這擺檔出售,藉此緬懷昔日的好時光,並希望下一代能認識那些年的生活模式。跟一般市集不同,這裏人流不多,Parker表示更能向顧客詳細講解舊物的歷史及用途。誰說買賣只是一場交易?也可以是一種真誠的交流。





外賣銅製飯盒,讓人回想起七、八十年代打工仔為了省錢而帶飯上班的日子,$650。

茶餐廳昔日會用這個攪拌器來弄稀凝結的糖漿,$580。

1937年,農民會在元朗新墟合益街市外擺檔賣菜,好不熱鬧。圖片由許日彤提供


漫步小木橋附近的赤桉樹下,有如拍MV般浪漫唯美。

赤桉樹旁小木橋:劫後重生的幽靜

南生圍的赤桉樹大道是著名的拍拖熱點,旁邊的小木橋同樣名聞遐邇,除了是旅發局用來宣傳南生圍的生招牌,更是婚紗攝影及電視取景的勝地,上月意外倒塌,旋即引來各方關注。有指是電視台拍攝過後,把原本堅硬防潮的木材換成別的,加上有人曾在橋上玩滑板而造成慘劇。幸而,小木橋終於在上月底恢復原貌,但旁邊則多了一個警告牌,禁止遊人進入,只因木橋是由當地居民出錢興建,居民彭先生表示:「太多人企好易爛,耐濕嘅木材又貴,唔畀人入係好事。」原來木橋早在2003年小灣鱷貝貝「潛入」元朗前已經存在,經常到南生圍拍照的Ray Leung見證着它的變化,「2012年開始有扶手,可能居民知道呢度係景點。初初覺得同個景唔夾,後來慢慢適應。」小木橋可謂飽歷風霜,前後約修葺過四遍,2012年曾因颱風而被吹毁,Ray說它滿載了居民的記憶,希望大家好好保護。





上月,小木橋意外倒塌,引起各方關注。

修補後,村民豎立警告牌禁止遊人進入,加上3號風球底下,小木橋回復昔日的平靜。

2003年的小木橋較窄,當時南生圍的遊人也沒現在般的多,更顯安謐出塵。Ray Leung圖片


這架像真遙控直升機是仿照美國海岸防衞隊的Agusta MH-68A Stingray組裝而成。

草地樂悠悠:男生飛自由

南生圍綠意盎然,一大片一大片草地任君享用,大家都愛在此野餐、踩單車、掟飛碟……除了找到愛人一對對,還找到男人的浪漫。像真遙控直升機發燒友阿傑,十多年前開始到南生圍自由飛翔,「呢度係香港碩果僅存嘅草地,雖然平時少留意新聞,但要發展呢度我實反對。」他一星期四天都在這裏打躉,他組裝的像真遙控直升機,主要模仿美國海岸防衞隊及越戰軍機等。雖然曾經多次墜機,依然當食生菜、屢敗屢戰。男人的浪漫更遍地開花,在此他認識了航拍攝影師KM,三個月前更為他的數部像真直升機拍攝影片,加上配樂及劇情,讓人看得心花怒放。不過兩位男生都有一個共通點——不願上鏡,大家要見識他們的神技,便得親臨南生圍野生捕獲了。



敬輝農場:叉足電再起行

踩得累了,遇上敬輝農場如見生機,皆因定有醫肚止渴良方。除了豆腐花、燒賣及粉果等小食,這裏最有名的是農家菜,例如滷水鹹肉及農家鹹雞飯等,有肉有菜,同樣清新可口。至於飲品,最出名的必數香水蓮花茶,老闆Michael收到柯打後便會從農場的荷花池採摘花瓣來沖茶,可惜近年假日生意太好,Michael曾因忙於採蓮而被伙記詐型,最後只好停售,不過也可品嚐其他天然飲品如洛神花茶等。而蓮花一年四季都有不同品種盛放,不妨走到池畔拍照留念。這裏保育得好,Michael功不可沒,原本做燒烤食品生意的他,五年前膽粗粗答應接手經營,當時他對農務一竅不通,依然借錢買下土地的使用權。雖然,2010年南生圍曾發生二級火災,亦曾擔心遲早會被收地起樓,幸好如今得悉不在發展規劃之列,Michael也鬆了一口氣。敬輝農場元朗南生圍路1號A



Michael跟南生圍結下不解之緣,八十年代愛來飛車影相,5年前接手經營農場,全年無休。

農家鹹雞飯,冰鮮雞用鹽醃約一小時,入味但不會過鹹,$48。

蓮花池早於上手經營的農場已有,一年四季都有不同品種的蓮花盛放。



路線:元朗西鐵站→大家樂單車行→Woodstock World HK→敬輝農場→草地→小木橋→橫水渡→元朗西鐵站長度:約14.6公里租車:大家樂單車行地址:元朗鳳攸北街9A昌威大廈22號地舖價錢:全日$40至$100(早上9時至晚上8時,價錢視乎車款而定)



唯一手拉橫水渡 在小木橋拍照過後,可乘坐全港唯一人手拉動的橫水渡越過山貝河,每人收費$6,攜帶單車需加$1。





發展計劃再闖關 守住樂土要發聲

南生圍位處元朗橫洲東面,被錦田河及山貝河包圍。三十年代有人在河邊買地發展漁業,於基圍及漁塘養殖淡水魚。前澳門賭王傅老榕在1957年買下南生圍及甩洲一帶土地,至1994年,其後人傅厚澤與恆基地產推出發展計劃,獲城規會通過,但需符合26項附帶條件才可發展。隨後,他們於2010年及2012年修改方案闖關,最近一次便是本年6月,項目列明將提供逾2,500個住宅單位,比2012年的方案多近六成,濕地保育區面積則由原來的28.1公頃增至155.8公頃,會否通過仍是未知之數,但肯定的是,若要守住南生圍便要勇於發聲。



記者:梁慧琳攝影:劉永發、徐振國編輯:陳國棟美術:孔文彬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51009/1932559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95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