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圈可點:懷念 Ken Olsen
1 :
GS(14)@2011-02-12 16:48:45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4965637
2011年02月12日
消息傳來,狄吉多電腦( Digital Equipment Corp, DEC)的創辦人奧爾森( Ken Olsen)在 2月 6日逝世。筆者與 DEC和奧爾森有點淵源,因為在 1988年大學碩士畢業後,在美國找到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 DEC,當時奧爾森是 CEO。
公司的同事都親切地稱呼奧爾森為 Ken,感覺就像是公司的父親。 Ken說他首先是個科學家,其次才是個創業家。筆者加入 DEC時,公司可謂如日中天,全球員工多達十幾萬,穩坐全球第二大電腦公司之位(最大是 IBM)。 Ken的最大成就,是發展出當年最流行的「迷你」電腦 VAX系列,比 IBM專門生產的大型電腦小而更具彈性,價格也便宜得多。
Ken自稱科學家,而當年 DEC的研發能力確是極高,開發了很多新產品和技術。可惜, DEC當時最成功的現有產品和技術,卻帶來 DEC的沒落,因為 Ken未看到在科技市場不能故步自封,始終不肯在客戶放棄現有主流產品前,改革轉向更新技術。
結果,一而再,再而三地, DEC放棄了自己研發的新技術,白白把機會送給其他的小型創業公司。 Ken認為 VAX是史上最強的平台,運行封閉的 VMS操作系統已夠了,雖然當年在學界以開放的 Unix(今天 Linux的祖宗)安裝在 VAX機上, Ken就是堅持不支援 Unix,他的經典名言是:「 Unix是蛇油。」( Snake oil,指騙人的假藥),一語成讖。
DEC於 98年被吞
還有當年 DECnet是全球最大網絡制式, DEC拒絕轉攻 TCP/IP,成就了思科( Cisco); DEC的軟件團隊還開發了新一代操作系統,但公司還是死守 VMS,團隊後來跳槽到微軟,完成 Windows NT;就是利用 RISC處理器的工作站電腦, DEC也堅守 VAX而放棄了,才有 Sun的出現。
Ken是不是科技先導者?從研發方面(科學家),他是,不過在做生意方面,他不是。但 Ken不能好好地管理轉變,也有其好的一面:即使公司業績在 80年代末、 90年代初在 IBM的個人電腦熱潮競爭下迅速轉壞,他仍然拒絕以辭退員工來節流,堅持至最後, DEC開始放棄「鐵飯碗」政策時, Ken亦於 1992年退休辭任 CEO。可惜,至此為時已晚, DEC返魂無術,最後於 1998年被 Compaq吞併。
今天,年輕人已經從未聽過 DEC這名字。奧爾森的離去,把 DEC這一代的創新企業,完完全全地關進歷史書裏。 DEC的企業歷史,是後人值得從中參考的,而奧爾森的確改變了電腦技術發展的路向。筆者永遠懷念,這個好老闆和精神領袖。
莫乃光
樓民講場:懷念家的感覺!
1 :
GS(14)@2012-06-30 17:15:33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630/16472885
作為土生土長的香港人,見證殖民地不同年代的居住環境,有不少「那些年」的回憶。
我出生在二百多呎的木屋區,住木屋的,大都是貧窮的草根階層,父母都要為口奔馳,人人都是手停口停。這個時代,物質主義不重,鄰居大多守望相助,家人團結,生活貧窮但快樂,我家木屋靠近山邊,小朋友就與樹木、野花、昆蟲、大自然一起成長。
小學三年級,木屋清拆,搬去三百多呎公屋,再不用害怕風吹雨打;舉家上樓之日,除了給我們遺留的家貓外,一家大細興奮莫名,比中六合彩更開心,公屋改善了窮人的生活,一家人朝夕相對,多了溝通時間。屋比從前好,親情也更濃厚了!
兄弟姊妹相繼投身社會,收入增加,決定以公屋換入七百多呎居屋,住了五年,但鄰居姓甚名誰也不清楚。屋比從前大,人的距離卻更大。
今天,我有一個三百多呎小單位,代價是從薪金中設立25年的自動轉賬給銀行,半生牛馬,供完之日,也是退休之時。我的故事正是港人住屋的演變,從木屋、公屋、居屋,至昂貴的私人樓。但我最懷念的,始終是木屋和公屋年代、那種家的感覺!
讀者 笑俠
樓民講場:懷念往昔鄰舍情
1 :
GS(14)@2012-07-21 13:39:48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721/16534411
筆者非常喜歡周杰倫的流行曲《稻香》。年輕人喜歡往外闖,但當成長、碰得一面子灰後,就會懷想家鄉的單純樸實,家鄉總是張開兩臂,歡迎我們回家,是我們永遠的依靠。
但現實是,我在東莞的祖屋,天空變成一片灰,魚塘成了臭水池,田野早就被一所所加工廠取代。以前我可以跟鄰家小孩通山跑,雖然夜晚來得特別早,只得一盞微弱的燈光照明,但家家中門大開,鄰里笑嘻嘻「串門子」,晚上睡覺都不必關門上鎖;我拿着皺皺的幾毛錢紙幣,已買到大包糖果請客,自覺很富有。
如今,這個夢境中的家鄉已去得老遠,有些鄰居因為土地發了財,住進新式洋房,但門前、心中的鎖,已越裝越厚。
我家祖屋被困在石屎林中,廢棄多時,說不定會在某天乘我們不察,忽然間就拆掉吧,反正我們這些離家的,沒甚麼權發聲呢。
我為那些為保存傳統、環境而抗爭的人們鼓掌。環境改變,失去的不單是一所房子,而是人們心內最後的避風港、溫暖的故人情,經濟的確很重要,但不應該是「你死我亡」的遊戲,發展必須平衡,經濟增長真的慢少少都唔得?
讀者 老鬼
我做爽報:懷念會合唱的雪橇
1 :
GS(14)@2012-11-13 00:06:34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news/20121107/150402
Gordon是一隻西伯利亞雪橇犬,我把他帶回家時他才一個月大。從此,我們開始了8年朝夕相處的日子。9月26日,我卻聽到他離去的噩耗……
Gordon很聰明,不開心時他總是靜靜趴在一邊,聽我們訴說心事;帶他落街時,他也從來不會欺負其他的小狗,而是像大哥哥般和他們打成一片。他自己在家時,會乖乖地守在門口等我們回家。可是那一天,媽媽和弟弟卻打電話來告訴我:Gordon在家裡安靜地睡着了。永遠地,睡着了。
我呆住了,怎麼會呢?沒有預兆,甚麼也沒有,怎麼可能?我不相信!我要奔回家聽Gordon唱歌,每次我一哼起歌,他便和我一起合唱,還要和我鬥長氣……
一直到幾天後的中秋節,Gordon已經火化成灰,捧着他的骨灰盒,我才死心,我才流着淚相信:Gordon真的離我而去了。
直到現在,看着Gordon的相片,回想起八年的開心歲月,我的心還隱隱作痛。我不知道,將來的我,是否還會收養第二隻Gordon;但我知道,他不會離去,他將永遠在我心裏。
讀者:Elaine
【佔領旺角】彌敦道關帝走了懷念MKstyle
1 :
GS(14)@2014-10-18 23:39:02
今晨五時許旺角佔領區被清場,一切MK特色也同樣被清走,卻清不走烙印在人們心中的旺角。有現場市民指,最懷念關公廟﹑耶穌像﹑紙摺的雨傘藝術等等。而在旺角出現的仗義行為,亦令市民難以遺忘———如於9月30日凌晨,一輛私家車高速駛向示威人群,但很快便有一輛貨車作攔截,以保護示威者。曾經有人指佔領期間的旺角,尤如回到古希臘,蘇格拉底式辯論會每天在街頭上演,市民三五成群一起討論時政,分享對佔中的看法。另一邊廂,就地取材的垃圾筒和巴士站等通通成為材料,雜亂無章的被堆成路障,相比起金鐘一排排整齊的鐵馬,旺角特顯地道的「MK味」。不論大家以前對「MK」一詞有何負面看法,經過佔領後,相信也會對「MK」下一個新定義。市民吳先生則認為,旺角佔領區的一切是由人們建出來,就算被清場,仍有信心可再搭建出來,更加認為現在一切仍言之過早,佔領行動還未完結。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1018/18904132
特稿:你能不懷念哥哥嗎?
1 :
GS(14)@2015-03-31 21:23:25
臨近愚人節,電台總會重複播放那熟悉曲目,逼聽眾面對哥哥已死這殘酷事實。十二年匆匆過去,悼念哥哥的「大型」活動看似不多,我們卻沒有一刻忘記他。尤其在這風雨飄搖的年代,更加懷念起往日的好。過去多少快樂記憶,唉,不唱了。哥哥的歌是劃時代且百聽不厭。你不會嫌《儂本多情》旋律單調;不會嫌《為你鍾情》煽情俗套;更不會嫌《風繼續吹》唱腔過時。在今日嗌咪等於歌喉的標準裏,哥哥的歌有如暮鼓晨鐘,警醒我們真正音樂,是用「心」去唱,而不是一味飆高音。哥哥是真正的國際巨星。他不需擺起明星的款,便能享有星級待遇;他不需顧慮大台臉色,亦能享有宣傳渠道;他亦不需害怕得失任何人,因他從來以歌藝服人。哥哥是經長年累月打造出來的巨星,是經得起時間的考驗,他的光輝也是永恒的。宏觀今日樂壇,真正的天王天后都淡出了,能傳頌後世的歌曲所餘無幾,主流聽眾早已放棄了廣東流行曲,轉聽K-Pop去了。你能不懷念哥哥嗎?請告訴我,十二年前的愚人節是笑話,又或者,沒有哥哥的日子都是愚人節。撰文:杜秋棠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50331/19095854
「小侯佩岑」懷念跑新聞自認台灣代言人
1 :
GS(14)@2016-01-15 17:32:21人稱「小侯佩岑」的壹電視主播葉映彤,去年3月赴三藩市及紐約作9個月進修。遊學生活即將告一段落,她直言覺得從中獲益良多,特別是體會到西方的熱情文化。駐紐約記者:曾偉旻葉映彤坦言,剛到美國時不太習慣西方人的熱情,例如有位巴西女同學才跟她見過2次面,即跟她熱情擁抱兼面貼面,把她嚇呆了。不過後來她知道西方與東方人有截然不同的問候和交朋友方式,便漸漸習慣,更希望自己回台灣後也能這麼熱情地對待所有親朋好友。初到異地遇到的文化差異亦令葉映彤更珍惜故鄉台灣。所以她適應在美生活後也密密宣傳她的「家」,驕傲地告訴不同國籍的人台灣的位置和值得探索的特色。雖然暫別新聞工作,葉映彤笑說身為新聞工作者,難免會犯「職業病」,有時看到一堆電視台攝影機、新聞記者搶新聞的畫面,也會技癢想跟上去一起採訪。葉映彤表示十分期待重返台灣主播台,跟支持者見面,履行傳媒責任為民發聲:「我準備好了!」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115/19453271
鵬哥懷念頑皮老拍檔
1 :
GS(14)@2016-03-06 03:14:29一代笑匠盧大偉昨晨病逝,當年他在《歡樂今宵》大放笑彈,一班昔日EYT的同事對他的離開均感惋惜。盧海鵬表示老友一個個離去,他欷歔說:「做EYT佢又要搞笑,又要着私伙衫,一有『依郁』就走咗出鏡,驚人整污糟佢啲衫。佢又要撩起上嚟啲趣劇(搗蛋),都係好頑皮嘅。」另外阿燦廖偉雄與盧David當年於EYT經歷過不少美好難忘時光,身在內地的阿燦透過微信回應:「David其實喺EYT用一啲唔同對白、唔同事物嚟將佢改成gag嘅人,應該佢係砌字句笑話嘅鼻祖。哎,真係冇說話好講,只有祝福David一路好走,亦希望盧太節哀順變。」同是基督徒的鄧英敏則透過WhatsApp悼念:「我們痛失了一位好朋友,全港失去了一個開心果。釋勞歸主。」而朱慧珊則傷感說:「真係好難過,以前每次後台等入廠佢都必搞gag,其中一個我好記得『你知唔知乜嘢係阿姐好忙?』係『明荃實忙』,呢個gag我係好記得。」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305/19516918
陳庭威:懷念林伯時代
1 :
GS(14)@2016-03-17 14:52:50亞視前執董盛品儒昨爆出偷食緋聞,一班亞視前藝人昨日亦有搞作,在灣仔出席「亞視永恆經典回歸」記者會,曾被視為「亞視之子」的陳庭威亦有現身,對於亞視近日的慘況,他說:「好可惜同懷念,喺林伯(林百欣)嘅時代,作為一個大老闆,就算蝕咗20幾億仍然好支持我哋呢啲做演藝文化嘅工作者。」他表示至今仍會相約不少亞視的老友敍舊。陳庭威透露目前長居新加坡,間中會返內地拍劇,問到感情生活,他說:「我仲係單身,機會係好多,但係冇時間拍拖,一切隨緣,如果有婚姻負擔個人好容易會老。」同場的河國榮表示不認識亞視藝人,他說:「我覺得快啲執咗佢好啲,雖然係可惜,但係要面對呢個歷史嘅現實。」此外,曾經一度因財困而令水機沒水飲兼洗手間沒有廁紙的亞視,日前有員工發現洗手間終於有廁紙供應。採訪、攝影:張俊銘
■河國榮(右)昨在記招上大唱《亞視永恆》,其他亞視前藝人舉牌支持。
■亞視員工日前發現洗手間終於有廁紙供應。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317/19532371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