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眾感覺手裡有了權力,熱衷於推介新的明星,樂於成為造星流程裡的一分子,這會給節目帶來更多的激情。
每個歌手拿出最好的表現,每週都有贏家和輸家,整個國家都坐下來,收看,參與,關心,這才是「賽事節目」的典範。
——西蒙·富勒
「我有很多理由感謝西蒙·富勒,其中一個特別的理由我一直記在心中。他介紹我認識了一個年輕的女士,她叫維多利亞·亞當斯,她後來變成了貝克漢姆太太。」2007年,美國《時代》週刊評選「100位影響世界的人」,西蒙·富勒名列其中。大衛·貝克漢姆為他撰寫了一篇文章,名字就叫《西蒙·富勒》。
富勒是曼聯的超級粉絲,貝克漢姆曾是這支球隊的「超級明星」,兩人在1990年代一場曼聯球賽中相識。「你能很直接地感受到他是一位真正的足球迷。我認為足球促使他具備了競爭精神。」貝克漢姆寫道。從那時起,富勒就一直是貝克漢姆的經紀人。在富勒的包裝下,貝克漢姆逐漸從體育跨界到娛樂和時尚圈,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時尚巨星。
富勒擁有電視製作人和明星經紀人雙重身份,他被西方媒體稱為「造星高手」。他有過很多首創,包括一系列「偶像」節目,最知名的是第一個全民投票的歌唱選秀節目《美國偶像》。他也是另一檔舞蹈類「偶像」真人秀《舞林爭霸(So You Think You Can Dance)》的聯合創始人。
維多利亞所在的「辣妹」組合,也是富勒的造星成果。1996年,富勒碰到了詞曲作者艾略特·肯尼迪,肯尼迪正受音樂製作人赫伯特父子邀請,為一個五人女子演唱組合創作歌曲。這支組合當時還沒有名字,是赫伯特父子1994年在報紙上發佈廣告,從四百多報名者中「海選」來的——這是《美國偶像》「海選」形式最初的靈感來源。
肯尼迪牽線,富勒與女孩們簽約,擔任她們的經紀人。富勒需要給這個組合起個聳動的名字,後來她們就叫「辣妹」。「辣妹」成為富勒創辦的音樂經紀公司「19娛樂」旗下藝人,首支單曲很快由維京唱片發行,第一週便挺進英國唱片排行榜第三位,隨後連續7周保持冠軍,辣妹組合迅速躥紅。
隨後,富勒還為辣妹組合策劃了全球巡演,將她們推向國際樂壇。然而,他的「鐵腕」讓走紅的女孩們一時接受不了,1997年,她們與富勒解約。離開富勒的辣妹組合發展並不順利,很快,維多利亞就回來,找到富勒,與他單獨簽約。在富勒安排之下,維多利亞與貝克漢姆「一見鍾情」。
2001年,富勒在英國創辦了歌唱真人秀節目《流行偶像》,隨後移植美國,成為《美國偶像》,「19娛樂」公司擁有《美國偶像》的版權。2005年,《美國偶像》如日中天,富勒卻以現金加股票的形式,以2億美元將「19娛樂」整體賣給了CKX公司。
「賣出『19娛樂』並不是我頭腦發熱,我仍然有充足的資金。同時,我還能脫手一部分公司業務,可以多出時間想新的創意,做一些我想做的新事情。」富勒告訴南方週末記者。出售公司之後,富勒仍然擔任19娛樂的CEO,坐享股票利潤分成,並同時兼任CKX的創意顧問。在此期間,他參與了對貓王和拳王阿里資產的收購和代理經營。
2010年,在CKX的5年任職到期,富勒組建了新公司「XIX娛樂」。公司的核心業務依舊與造星有關。除了貝克漢姆與維多利亞,與XIX簽約的明星名單不斷擴大,包括F1賽車手路易斯·漢密爾頓、網球運動員安迪·穆雷以及《美國偶像》選出的許多歌手——比如「《美國偶像》歷史上最賺錢的兩名歌手」凱莉·克拉克森、凱莉·安德伍德。「辣妹」也重回富勒門下,成為XIX的簽約藝人。
富勒的新業務還有很多,包括與蘋果iTunes合作,在線銷售簽約歌手的作品。至今,他旗下歌手的作品已經通過了iTunes獲得了1.8億次的付費下載量。
2011年5月,好萊塢星光大道為他舉辦了一場隆重的摘星儀式,西蒙·富勒成為星光大道上第2441位留名者。
在富勒眼裡,《美國偶像》是他職業生涯最常青的成就。「創辦一檔能影響世界的娛樂節目是我一直以來的夢想,而它早在12年前就已經實現了。再多的金錢也不能打敗我那個時候經歷的喜悅時刻。」他告訴南方週末記者。
中國市場對於富勒而言,是下一個「不可預知的挑戰」。「這是一個令人興奮的國家,我喜歡走到娛樂工業的前沿,在這裡,機會是無限的。」富勒告訴南方週末記者。
「每個人唱歌都是為了要贏」
南方週末:《美國偶像》已經做了12季,為什麼現在才做中國版?
富勒:過去十年,《美國偶像》從世界各地的電視公司接到了太多好生意,但我們一直覺得進入中國時機未到,直到現在。我很興奮,因為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偶像」是美國電視上最成功的娛樂節目,當我瞭解中國的文化與人才,我感覺中國人一定會喜歡像「偶像」這種節目裡呈現的所有積極的價值觀。
南方週末:你做《流行偶像》的時候,認為競賽性和競技特性是「偶像」最重要的特點,這個判斷是怎麼形成的?
富勒:我絕對是受到了體育比賽那種激動人心和競技性的影響,我一直都想將這種感覺帶進現場真人秀表演中,每個人唱歌都是為了要贏。我當時想做一台電視節目,能有那種重大賽事的氛圍。
南方週末:如今電視上選秀節目很多,你覺得《美國偶像》與其它選秀節目有什麼不同?
富勒:《美國偶像》是唯一專注於有才華的表演者的選秀節目。《美國偶像》的誠實和正直是其他節目所不具備的。它是這類節目中最老牌的,必須想辦法做出新鮮感,但我們一直非常小心,是為了避免丟掉它的精髓,那就是讓夢想成真,以及製造新一代明星。這一點我們做得比世界上別的節目都要成功。
我們是真正讓夢想成真的節目,有各種類型的歌手賣出多倍白金唱片。我們在音樂、電影、電視和戲劇領域都造出了大明星。
我們把獲勝選手當作真正的藝人,而不只是比賽的贏家,他們與世界上最傑出的藝人一起,由同樣的營銷團隊進行營銷推廣。節目的產業完整性和跟蹤記錄首屈一指。在節目中獲勝非同小可。我們最近的冠軍菲利普·菲利普斯在美國已成為巨星,他首發的兩支單曲銷售量已超過500萬,他的專輯已經賣出一百多萬張。我們的資產還在繼續積累。
南方週末:為什麼《流行偶像》的影響力似乎不及《美國偶像》?
富勒:《流行偶像》在英國非常火。但要做美國歷史上最大的娛樂節目,一做那麼多年,是很少有人能辦到的。《美國偶像》獲得的好評和全球認可遠遠超過了我在英國做《流行偶像》能得到的,於是我把精力完全轉移到美國,力求全球性的成功。
南方週末:是什麼使《美國偶像》獲得全球範圍突破性的成功?
富勒:很多年前我開創「偶像」節目的時候,還很少有節目能讓觀眾以這樣的互動參與進來。這個節目全在於觀眾與選手的感情牽繫,這種魔力產生了強大的吸引,使節目令人上癮。觀眾關心選手,跟歌手有了感情。他們感覺手裡有了權力,熱衷於推介新的明星,樂於成為造星流程裡的一分子,這給節目帶來更多的激情。我想翻新老氣的選秀節目格式,使它競爭更激烈,更有感染力,更意味深長。現場表演節目,每個歌手如此努力去拿出最好的表現,去贏得比賽,每週都有贏家和輸家,這帶來類似體育競賽的緊張感。這太令人興奮、讓人入迷了,這才是「賽事節目」的典範。整個國家都坐下來,收看,參與,關心。
「她們有權做任何她們想做的決定」
南方週末:你創建了「辣妹」組合,你看中了她們身上的什麼特質?你怎樣策劃、放大那些特質?
富勒:像「辣妹」這樣的組合有她們自身獨特的魅力。她們目標明確、躍躍欲試、志在必得,我所做的就是激勵她們,用我的創意、營銷和眼界,幫助她們夢想成真。我講求真實,會根據她們不同的個性設計不同的造型,有時甚至故意展示她們的缺點,讓她們更真實。
南方週末:有人說你是個獨裁者,你認同這個評價嗎?1997年,「辣妹組合」正值黃金時期,卻宣告與你解約,解約的原因是什麼?
富勒:我不是。那時候組合內部關係緊張,她們想獨立出去,按自己的方式做事,脫離我的控制和影響。那時她們都是年輕女孩,也是這個世界上最有名的明星,她們有能力有資格做任何決定。所以我決定,最好是沒有我,讓她們接著走自己的路。
南方週末:你跟藝人打交道有哪些原則?作為經紀人,你最看重藝人身上的什麼?
富勒:我尊重每一個共事的藝人,我欣賞他們的才華和熱情。尊重和信任是每一段融洽關係的關鍵,不管是在生意上還是在個人生活上。
南方週末:在你與「辣妹」解約之前一年,維多利亞和貝克漢姆認識了。傳說是你介紹的,是嗎?
富勒:是我介紹維多利亞給大衛認識的。維多利亞和大衛是一對完美的夫妻,他們都很年輕,也都有名,彼此能理解對方承受的壓力——這讓他們成為知己。
南方週末:解約後你和維多利亞的關係如何?後來你們恢復合作,是出於什麼考慮?
富勒:維多利亞和我一直都有特別好的交情,我們再次合作特別自然,也很完美。我們從來沒翻過舊賬。
南方週末:據說上海申花將會和貝克漢姆達成某種合作?
富勒:我們討論過大衛在全球的許多合作機會,中國方面有強烈的興趣,但目前我們還沒有與任何球隊討論過具體的條款。
修煉產業底蘊五大框架:1理2史3實4感覺5邏輯 作者:楊永清 文章根據和君集團董事長王明夫發言整理 如何修煉產業知識底蘊?:要靠五大方面:1、理;2、史;3、實;4、感覺;5、邏輯。 1、理是什麽,就是理論,就是你要對產業理論流派有個基本的認識。 比如說哈佛SCP模型,你不要S代表什麽C代表什麽P代表什麽都不知道,那估計不行,至少你缺科班底子。所以1理就是理論,你要學產業經濟學理論知識譜系,要下功夫。在理論里面,有一個東西很重要,在這產業經濟學里看不到,但是非常需要去梳理。我註意到我們學經濟學的人,從本科開始學學到博士畢業,對這個東西都沒概念,只對各種經濟學的模型有概念。所以他懂經濟學,但他不懂經濟,他對經濟沒任何感覺,那麽這樣的經濟學博士很可能就會變得非常的蒼白無力,他畢業了只能幹一件事,就是教書,其他的他啥也幹不了。所以這三點很重要:人類產業體系及其循環關系、大國國民經濟的產業體系及其循環關系、產業的技術經濟特征。 2、史,指的就是產業史。 你要懂人類產業結構變遷史、大國產業結構變遷史、特定產業變遷史,特定產業變遷史有兩個細分產業結構:美國煙草產業百年史、歐洲珠寶百年演義。這兩本書都很有意思,這樣的書,都應該成為同行業必讀的書籍。所以產業史實際上就是企業史,還有一個相關史非常重要就是:GDP與產業變遷相關史、技術與產業變遷相關史、人口結構與產業變遷相關史。 3、實,實態與實情。 說的是你要對企業真實的狀況,實情,要去走訪,要去研究,要去考察,最好能找到行業的明白人高人給你指點。他給你說的心得體會門道,也許說5分鐘你要回去悟個5年,你才會明白原來這個行業的門道在這里。所以說內行看門道,所以你要拜師內行,了解真實的企業,真實的產業是怎麽走的。在這個問題上,和君發明了一系列的詞匯,一個叫商業原生態,第二個叫學術寫生。社會學里面有個詞叫田野研究,所以如果你想要了解一個企業的實情和實態的話,一定要深入田野去。而你要考察一個產業的真實狀況是非常非常有意思的。 我跟大家分享我的兩次很震撼的感受。 一次是茅臺的季克良董事長請我去給他們的高管講課,講完以後,季董事長親自陪我去看他們的酒窖,茅臺的酒窖。一缸酒是1噸,那個酒窖巨大無比,我一下去就感到非常震撼,好像是兵馬俑列陣一樣。有些酒缸系著紅布,上面寫著什麽什麽窖藏。我問他一缸酒是多重,我能不能拿個兩缸酒窖藏。他對我笑笑說,王博士,你資格還不到,來這酒窖的基本都是將軍級別以上的人,才可以有缸在這窖藏。對這個酒窖的這種感覺,如果不是親身經歷,永遠沒有那種感覺。 另外是有次去太鋼不銹,去到了太原這個城市(大家知道太原這個城市,應該講不會給人留下太多好印象)。但是我對太鋼不銹印象非常好,也是他們董事長請我給他們的高管講課,講完之後他們陪我去看他們的整個生產線,這邊源頭是鐵礦砂進高爐里面煉,那邊出來鋼水,然後變成粗鋼,一步步到最後的成品不銹鋼輾軋板。整個生產線,我估計至少長度有幾公里。 煉鋼的生產線很熱,參觀也很熱。我第一次體會到現代大工業的那種雄壯感,特別震撼,特別過癮。像我這種農民出身的孩子,工廠呆的少,我就很喜歡去工廠里面走。你如果真正的去到一個工廠或者企業,你這樣去深入的走,去找這樣的感覺,你了解真實的狀況就是這麽回事。所以和君一直強調和君學子要“接地氣”,我反複強調這一條,我們論壇上整天交流的就是這個話題。一定要接地氣,要做田野研究,要深入原生態,要行萬里路,閱人無數,閱企業無數,要帶著愛和熱情,和光同塵,去用腳步丈量商業大地。 你們想想一個人才,腦子都是清華北大的腦子,你的理論功底很深厚,產業知識也豐富了,你還能下這種功夫,有這種作風,你在產業方面,三年五載,五年八載之後,難道你會沒有感覺?那就怪了!不到十年你就成高人了。我碰到過這樣的高人,先在辦公室里面討論公司投資,討論這個財務報表,看成本結構,財務指標。聊完以後基本上結論差不多出來了,最後做個類似修鞋活動,拉去公司生產線上轉一圈。轉完之後這人就說剛才這些報表全部都是假的。我很詫異,問他怎麽回事。他就說一個公司的生產線整個作業狀態和工藝布置是這樣的,怎麽可能是那樣的成本。再回頭一看那些報表,真的全都是假的。這就叫高人。 第4,就是感覺了。一個高手的直覺,勝過萬千數據和無數論證。 一個非常簡單也很有趣的故事,說歷史上有個捏泥人的泥人張,捏的非常好,賣的非常好。他帶徒弟,他帶的所有徒弟出師之後,生意都不可能有師傅的好,徒弟也能過日子,但是生意就是沒有師傅的好,為什麽,因為捏泥人的那個臉上的微笑,很迷人的微笑,徒弟永遠也捏不出來。他師傅就能捏的出來,就在微笑的那個環節,他從來都不教,也不給徒弟看。因為教了那就沒有絕招了,你就和我一樣了。之後有個徒弟很有心機,他想了個辦法,他把他師娘給搞定了。因為這個秘密,誰也不知道,只有你師娘知道。這徒弟把師娘搞定之後,師娘就說了,泥人捏出來的時候,這最後一道工序,你要用一只拇指,不能用兩只,從下巴處往上面輕輕一打,那個微笑就出來了。這個徒弟後來終於學會了,那麽這個師父也就破產了。這就叫高人,直覺勝過一切。 SENSE,INTUITION,非常非常重要。 那麽高人是怎麽煉成的呢?一個高手的直覺,是賣油翁的無他但手熟爾,是“一萬個小時”之後的臨界突破,是千錘百煉、萬般磨難之後的靈光乍現,是情到深處自成詩的那首詩或那半句詩,是“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的尋找與妙得,是光陰的故事,是漫長職業生涯的沈澱和結晶,是高手之所以是高手的本能與靈感。而這個本能和靈感,有時候確實是需要靠天賦,需要悟性。 最後一個第5個,邏輯。就是你要把你剛才的這些所有功底,把它演化成一種可理解,可解讀的一種東西。這就是邏輯。 你想一個行業的信息量是無窮大的,它可以大到無邊無際。所以你怎麽化繁為簡,讓大家一下子就能捕捉到這個產業的精髓呢?這時候邏輯就非常重要,識大體、看本質,你要有結構化的思維,邏輯化的去解讀。去粗取精、化繁為簡、綱舉目張;最後能做到一葉知秋,識別信息,解讀意義;讓混沌的變得清晰、讓雜亂的變得有序、讓不知所以的變得意義分明。所以邏輯思維很重要。當然我也知道有的高人他判斷也有失策性的時候,因為他說不明白。所以這樣的人不能變成那種professional的分析師,或是演講者。當然也有的人他不大說話,但是他會準確性判斷,那是另外一種人。另外,如果你要對外交流,去說服別人,比如你想說服這個企業去投資,說這個產業值得進入,或不值得進入。那麽你要完成這麽個結論,你就應該要有邏輯性的思維。所以的你邏輯思維能力,結構化思維能力就會變得非常強。我的邏輯性很強,沒有任何的捷徑,就是深度閱讀。現在的孩子都喜歡快餐化的閱讀,所以他的邏輯性一定不會好,文字功夫也不可能好,因為他什麽都是網絡上快餐化閱讀。深度閱讀他們就坐不住。所有你在本科和研究生時候,一定要深度閱讀,認識更多的經典著作,你讀多了,那麽你的邏輯性就會起來了。所以邏輯性思維是逐步養成的。 幾點提示: 1. 一定要做深度閱讀:產業經濟學的知識譜系和理論流派、產業史。 2. 熟悉中國產業目錄,跟蹤中國產業政策。 3. 養成閱讀招股說明書和上市公司年報的習慣:這是學習產業知識、積累產業修養、增長產業見識的最佳方式。 4. 接地氣:走向企業、走向市場、走向基層、走向商業原生態,去經歷、去感受、去磨練,放下天之驕子的身段,脫掉書生氣,少一點精英意識,少一點養尊處優,少一點自說自話,少一點自以為是。 越上名牌大學的同學,越要註意這幾點,千萬不要自以為是。一定要放下身段,一猛子紮到真實的社會里面去,去經歷去磨練,要接地氣。 |
日期 | 股票 | 文章重點 | 結果 | 準確性 |
2014年4月 | 萬洲國際 (288): 你會認購萬洲國際嗎? | 看似業務獨特,但其實很多構機投資者(特別是外資),都不喜愛國內的食品行業,萬一又出現食品問題,隨時”渣都無”,回報和風險根本不成正比。IPO短炒?要減價兼且連Long Fund 都不願坐貨,你還未找到答案嗎? | 最後IPO因機構投資方面反應差而消取了。雖然後來同年8月再減價上市,股價並一度高於上市價一成,但燦爛畢竟短暫,現價比當時上市價下跌三成。 | ***** |
2014年4月 | 中信泰富(267): 中信泰富大變身,抵不抵買? | 除賭博及政治因素外,我不覺吸引之處。 什麼原因支持這單Deal? (1) 有券商說可以買入作為A Good China Proxy。那我為何不買A-50? 至少可以減低個別公司的風險。 (2) 有財演說作為金融改革的Landmark Deal,必定對香港和股民有利中央才會批准,因為以後會有類似的資產注入以這單Deal作參考。我肯定這單deal的參考價值,但參考它如何「益小股東」還是「搵你笨」,我沒有答案。 (3) 又有財演說,母公司以「溢價」13.48元(在注資供佈前中信泰富約在12.6元)交易,肯定對中信泰富有信心啦!我相信說這番話的有兩類人,一是學術水平有限或二是背後另有目的。沒有考慮注入資產的Value、沒有考慮作價的Valuation、又沒有考慮Dilution Effect,簡簡單單就以一個交易價錢就能得出一個「買」字的建議,勁! | 一度被炒上$16元以上,但一年內大部分時間在13.48交易價附近,現價稍稍低於此價。你能把握那一刻機會併在此賣出嗎? | **** |
2014年4月 | 通達(698): 通達=小米? | 看公司首重管理層的質素,他們對公司和小股東的”Attitude”是了解其質素的其中一方法,且看他們之前的corporate events和參考David Webb的文章,你便明白我為何不會投資通達。 | 還記掛著小米?相信要等至小米將上市前的炒作吧,基本因素還得放在一旁呢! | **** |
2014年4月 | 翠華(1314): 翠華真的吸引? | 市場的超高預期及高市盈率,真的吸引嗎?由上市至今,大家一致預期翠華可以靠開新店、成本控制等就能做到每年三至六成的增長,我實在感到高得有點害怕! | 股價由$5.5元以上以「無不間段」的資態下跌現水平$2.5。你可以用名家財演常用的rationale,由高位至今下跌超過5成,反彈2-3成不難呀!還用這方法思考的,我相信你在股市裏還未付足夠學費。 | ***** |
2014年5月 | 賭股:股息看濠賭股 | 認為行業趨勢還是向上、公司利潤會繼續增長、派息有保證兼高息,我相信大部份濠賭股可以符合這幾個要求。 | 我看錯了,雖然以最保守的方法 - 歷史股息看賭股,但還因錯看了行業方向是敗走。 | 看錯 |
2014年5月 | 佳景集團(703): 佳景有佳景嗎? | 在不少券商推介佳景的報告或坊間的報道中,以上各「走出去」的新項目會被視為「增長引擎」。樂觀的(或已持貨的)讀者會覺得「走出去」面對大眾市場,才可以「做大做強」。但必須要注意的是,佳景2014年正在參與一個完全不同的遊戲, 最終成績卻是未知之數! | 與翠華和賭股相似,由$4元多下跌至$2元以下。 | ***** |
2014年5月 | 應該用怎樣的態度去閱讀財經報告和文章? -以佳景(703)作例子 | 文章多存在著大量的information biased,這是閱讀的盲點,尤其是財經評論文章和broker報告。很多時一般人會被套入作者/分析員的框框,按著他們的意思去思考。 你能以自己的經驗及common sense去考量各點的錯與對嗎?不能?輸家耶!從來沒有質疑過任何文章內的點子,那你更可能是一個低層次的大輸家! | 看文章時能夠記著information biased,你的層次將變得更高 | n/a |
2014年5月 | 賭徒和先知對「科技股」的共識 | Baupost Group在Micron的投資佔全個基金的三分之一(約11億美金)。Greenlight Capital 也有近15%(約10億美金)押注Micron. | Micron股價由當時至今升了4成了。 | ***** |
2014年6月 | 維達(3331): 維達的資產注入不遠矣 | 資產注入何時會發生呢?我認為不遠矣!且看以下幾件事: - SCA的業績會 - 任命匯豐為顧問 - 給維達的低息股東貸款 另外看看股權結構和CCASS資料你會知一二。 | 結果7月就公佈注入Tempo, Tena等優質資產了。 | ***** |
2014年6月 | DYNAM JAPAN(06889):日本真的會在今年開賭嗎? | DYNAM JAPAN(06889)董事長在5月30日在股東周年大會透露,日本發出賭牌正處於最後階段,相信會在6月底或8月期間發出10個賭牌。此消息一出,立即托高DYNAM JAPAN股價近2成,5月30日收報24.3元。要討論法案,首先要了解日本現時的政治生態。你有了解嗎? | 賭牌?還未有確實時間表,而Dynam的股價已跌了超過4成了。 | ***** |
2014年6月 | 中國動向(3818): 中國動向之「底價」 | 阿里上市是會擺向過份興奮還是過份恐㤺?中資機構投資者可以冒險不持有阿里嗎?因此,推算中國動向在阿里上市之時的底價會是$1.54。 | 阿里上市之時曾高見$1.8元,比文章見報時升3成。可惜,熱情過後只輾轉回落至$1.3。 | *** |
2014年6月 | 主席何價?! | 看管理層的質素,除之前提及的”Attitude”外,我們可以比較他們與其他公司的工資水平。 | n/a | |
2014年7月 | 利標(494): 利標短期股價難免受壓 | 筆者相信利標(787)上市初期,股價定會受壓。為什麼呢?本次利標上市,用的是實物分派方法。其實實物分派,可謂最低效率的資本分配方式。試想一下,分派宣布前持有利豐的機構投資者,會是因為利豐的什麼業務而持有呢?九成都是因為其來核心採購及物流業務吧?有哪個基金經理會因為一項只佔全公司小部分(16%)、表現既飄忽、之前又要大幅減值的品牌業務而買利豐呢? | 一如預期,股價由首天的$2以上,一直下跌至現價$1.4 | ***** |
2014年7月 | 香港電訊業的加價潮and 結構變勢加價利香港電訊業 and 香港電訊股怎能看歷史數字! | 整個香港電訊業的competition landscape 已改變,大家下次續約時可能要有充足的心理準備各電訊商會大幅提價。 另外,因為蘋果用家很渴望使用如android的大screen, Smartone必定最受惠此換機潮! | 相信不用我多說,香港電訊、PCCW、數碼通及和電都相繼創新高了! | ***** |
2014年8月 | 白雲山 (874): 偉哥的誘惑 | 我可以肯定的是白云山中期業績後,當金戈推出市場的消息一出,再加上之後的AH股股價收窄的概念(現時H股有25%折讓),白雲山好快就被炒成「火雲山」,以投機的角度考慮,白雲山還是頗值一博的。 | 曾被炒高至$29元,輾轉回落至$25-26元 | ** |
2014年8月 | 燃氣加價還是機多於危 | 轉嫁所需要的時間,我認為如上年的加價一樣,最多延遲一至兩個月,以傾談供氣的細節安排。一至兩個月的延遲會對margin構成多大的影響?我很難想像影響會很大。 | 不幸地油價由8月的港位$100元開始大幅下鋤,燃氣股亦因此而失去了應有的競爭力。 | 錯看了油價之影響 |
2014年9月 | 何以了解管理層質素 | 比較管理層的說話與事情的發展,我們也可以留意管理層的一些行為來判斷公司是否值得信賴。 | n/a | n/a |
2014年10月 | 政治市的考量 | 「不要想著贏,要想不能輸」,面對著重大不確定性,我和大部份人實在連一點基本的分析都做不到,因為我全無能力去估計此政治事件及後的演變。簡單來說連會出現的scenarios都想不到,如何做scenario analysis和估算各事件的機率? 又如分析造船業,有關行業趨勢、供求、船價,甚至乎哪些才是決定性因素我都不清楚,我寧放棄。 | 有人說我看錯,問題是你對風險如何取捨。我寧選風險度低可見度高的香港電訊股,其他?在危牆之下當然放棄,因為我們投資是長途賽而不是短跑! | *** |
2015年1月 | 炒股的同時請記著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 Returns | 因為經濟差而減息所引發的資金流入,究竟何時會完結?在此,筆者希望大家從First Level Thinker 轉變為Second Level Thinker,不要只想著如何「炒」,要想想這個Rally會有何變化。套用經濟學的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 Return (中文應該叫邊際收益遞減),指在投入生產要素後,每單位生產要素所能提供的產量增加發生遞減的現象。現在的「生產要素」正正是「減息」和「降準」。到目前為止,已經出現了兩次,究竟這威力會在何時減退?沒有方程式,沒有人能預測,只有事後孔明,但筆者的經驗是,第三次得小心,第四次應全身而退站在一旁,若你發現大家對這所謂的「好消息」不再有反應又或者「無乜反應」時,希望你不會還問我:是否要趁低買多些呢?! | 第三次已出現了,你還記掛著證券、保險等高位嗎? | **** |
隨著俄羅斯食品價格的飆升,俄羅斯民眾今年在食物上的花費將占到其收入的一半。
目前,俄羅斯的通脹已經超過15%,為2008年來最高。而俄羅斯對歐盟食品實施的進口制裁使得俄羅斯的物價(尤其是食品價格)飆升。
俄羅斯人現在的食品支出與收入比已經高於許多更為貧窮國家的民眾:肯尼亞人在食品上的支出不到50%,而中國人和印度人的食品支出不到其收入30%。中國和印度的人均GDP低於俄羅斯。
與發達經濟體相比,俄羅斯人在食品上的支出令人唏噓——最新數據顯示,2012年,英國人的食物支出占到其收入的11%-12%,而美國的數字僅為6.4%。
俄羅斯經濟的災難令人想起了俄羅斯1998年的經濟危機。當時,俄羅斯的食品價格飆升,通脹達到了驚人的100%。這一危機讓時任總統葉利欽被迫離職,迫使俄羅斯請求國際援助。食品危機還推動了上世紀90年代的前蘇聯解體。盡管俄羅斯總統普京的政權目前還擁有很高的支持率,但俄羅斯的民眾正在為普京的外交政策支付高昂的代價。
美國財經博客Quartz援引VTB Capital分析師表示,俄羅斯收入今年將增長7%,遠低於食品通脹的速度。分析師預計,2015年上半年,俄羅斯食品價格通脹將達到20%。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