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讓他們感覺手裡有了權力」 專訪《美國偶像》創始人西蒙·富勒

http://www.infzm.com/content/89756

觀眾感覺手裡有了權力,熱衷於推介新的明星,樂於成為造星流程裡的一分子,這會給節目帶來更多的激情。

每個歌手拿出最好的表現,每週都有贏家和輸家,整個國家都坐下來,收看,參與,關心,這才是「賽事節目」的典範。

——西蒙·富勒

「我有很多理由感謝西蒙·富勒,其中一個特別的理由我一直記在心中。他介紹我認識了一個年輕的女士,她叫維多利亞·亞當斯,她後來變成了貝克漢姆太太。」2007年,美國《時代》週刊評選「100位影響世界的人」,西蒙·富勒名列其中。大衛·貝克漢姆為他撰寫了一篇文章,名字就叫《西蒙·富勒》。

富勒是曼聯的超級粉絲,貝克漢姆曾是這支球隊的「超級明星」,兩人在1990年代一場曼聯球賽中相識。「你能很直接地感受到他是一位真正的足球迷。我認為足球促使他具備了競爭精神。」貝克漢姆寫道。從那時起,富勒就一直是貝克漢姆的經紀人。在富勒的包裝下,貝克漢姆逐漸從體育跨界到娛樂和時尚圈,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時尚巨星。

富勒擁有電視製作人和明星經紀人雙重身份,他被西方媒體稱為「造星高手」。他有過很多首創,包括一系列「偶像」節目,最知名的是第一個全民投票的歌唱選秀節目《美國偶像》。他也是另一檔舞蹈類「偶像」真人秀《舞林爭霸(So You Think You Can Dance)》的聯合創始人。

維多利亞所在的「辣妹」組合,也是富勒的造星成果。1996年,富勒碰到了詞曲作者艾略特·肯尼迪,肯尼迪正受音樂製作人赫伯特父子邀請,為一個五人女子演唱組合創作歌曲。這支組合當時還沒有名字,是赫伯特父子1994年在報紙上發佈廣告,從四百多報名者中「海選」來的——這是《美國偶像》「海選」形式最初的靈感來源。

肯尼迪牽線,富勒與女孩們簽約,擔任她們的經紀人。富勒需要給這個組合起個聳動的名字,後來她們就叫「辣妹」。「辣妹」成為富勒創辦的音樂經紀公司「19娛樂」旗下藝人,首支單曲很快由維京唱片發行,第一週便挺進英國唱片排行榜第三位,隨後連續7周保持冠軍,辣妹組合迅速躥紅。

隨後,富勒還為辣妹組合策劃了全球巡演,將她們推向國際樂壇。然而,他的「鐵腕」讓走紅的女孩們一時接受不了,1997年,她們與富勒解約。離開富勒的辣妹組合發展並不順利,很快,維多利亞就回來,找到富勒,與他單獨簽約。在富勒安排之下,維多利亞與貝克漢姆「一見鍾情」。

2001年,富勒在英國創辦了歌唱真人秀節目《流行偶像》,隨後移植美國,成為《美國偶像》,「19娛樂」公司擁有《美國偶像》的版權。2005年,《美國偶像》如日中天,富勒卻以現金加股票的形式,以2億美元將「19娛樂」整體賣給了CKX公司。

「賣出『19娛樂』並不是我頭腦發熱,我仍然有充足的資金。同時,我還能脫手一部分公司業務,可以多出時間想新的創意,做一些我想做的新事情。」富勒告訴南方週末記者。出售公司之後,富勒仍然擔任19娛樂的CEO,坐享股票利潤分成,並同時兼任CKX的創意顧問。在此期間,他參與了對貓王和拳王阿里資產的收購和代理經營。

2010年,在CKX的5年任職到期,富勒組建了新公司「XIX娛樂」。公司的核心業務依舊與造星有關。除了貝克漢姆與維多利亞,與XIX簽約的明星名單不斷擴大,包括F1賽車手路易斯·漢密爾頓、網球運動員安迪·穆雷以及《美國偶像》選出的許多歌手——比如「《美國偶像》歷史上最賺錢的兩名歌手」凱莉·克拉克森、凱莉·安德伍德。「辣妹」也重回富勒門下,成為XIX的簽約藝人。

富勒的新業務還有很多,包括與蘋果iTunes合作,在線銷售簽約歌手的作品。至今,他旗下歌手的作品已經通過了iTunes獲得了1.8億次的付費下載量。

2011年5月,好萊塢星光大道為他舉辦了一場隆重的摘星儀式,西蒙·富勒成為星光大道上第2441位留名者。

在富勒眼裡,《美國偶像》是他職業生涯最常青的成就。「創辦一檔能影響世界的娛樂節目是我一直以來的夢想,而它早在12年前就已經實現了。再多的金錢也不能打敗我那個時候經歷的喜悅時刻。」他告訴南方週末記者。

中國市場對於富勒而言,是下一個「不可預知的挑戰」。「這是一個令人興奮的國家,我喜歡走到娛樂工業的前沿,在這裡,機會是無限的。」富勒告訴南方週末記者。

「每個人唱歌都是為了要贏」

南方週末《美國偶像》已經做了12季,為什麼現在才做中國版?

富勒:過去十年,《美國偶像》從世界各地的電視公司接到了太多好生意,但我們一直覺得進入中國時機未到,直到現在。我很興奮,因為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偶像」是美國電視上最成功的娛樂節目,當我瞭解中國的文化與人才,我感覺中國人一定會喜歡像「偶像」這種節目裡呈現的所有積極的價值觀。

南方週末你做《流行偶像》的時候,認為競賽性和競技特性是「偶像」最重要的特點,這個判斷是怎麼形成的?

富勒:我絕對是受到了體育比賽那種激動人心和競技性的影響,我一直都想將這種感覺帶進現場真人秀表演中,每個人唱歌都是為了要贏。我當時想做一台電視節目,能有那種重大賽事的氛圍。

南方週末如今電視上選秀節目很多,你覺得《美國偶像》與其它選秀節目有什麼不同?

富勒:《美國偶像》是唯一專注於有才華的表演者的選秀節目。《美國偶像》的誠實和正直是其他節目所不具備的。它是這類節目中最老牌的,必須想辦法做出新鮮感,但我們一直非常小心,是為了避免丟掉它的精髓,那就是讓夢想成真,以及製造新一代明星。這一點我們做得比世界上別的節目都要成功。

我們是真正讓夢想成真的節目,有各種類型的歌手賣出多倍白金唱片。我們在音樂、電影、電視和戲劇領域都造出了大明星。

我們把獲勝選手當作真正的藝人,而不只是比賽的贏家,他們與世界上最傑出的藝人一起,由同樣的營銷團隊進行營銷推廣。節目的產業完整性和跟蹤記錄首屈一指。在節目中獲勝非同小可。我們最近的冠軍菲利普·菲利普斯在美國已成為巨星,他首發的兩支單曲銷售量已超過500萬,他的專輯已經賣出一百多萬張。我們的資產還在繼續積累。

南方週末為什麼《流行偶像》的影響力似乎不及《美國偶像》?

富勒:《流行偶像》在英國非常火。但要做美國歷史上最大的娛樂節目,一做那麼多年,是很少有人能辦到的。《美國偶像》獲得的好評和全球認可遠遠超過了我在英國做《流行偶像》能得到的,於是我把精力完全轉移到美國,力求全球性的成功。

南方週末是什麼使《美國偶像》獲得全球範圍突破性的成功?

富勒:很多年前我開創「偶像」節目的時候,還很少有節目能讓觀眾以這樣的互動參與進來。這個節目全在於觀眾與選手的感情牽繫,這種魔力產生了強大的吸引,使節目令人上癮。觀眾關心選手,跟歌手有了感情。他們感覺手裡有了權力,熱衷於推介新的明星,樂於成為造星流程裡的一分子,這給節目帶來更多的激情。我想翻新老氣的選秀節目格式,使它競爭更激烈,更有感染力,更意味深長。現場表演節目,每個歌手如此努力去拿出最好的表現,去贏得比賽,每週都有贏家和輸家,這帶來類似體育競賽的緊張感。這太令人興奮、讓人入迷了,這才是「賽事節目」的典範。整個國家都坐下來,收看,參與,關心。

「她們有權做任何她們想做的決定」

南方週末你創建了「辣妹」組合,你看中了她們身上的什麼特質?你怎樣策劃、放大那些特質?

富勒:像「辣妹」這樣的組合有她們自身獨特的魅力。她們目標明確、躍躍欲試、志在必得,我所做的就是激勵她們,用我的創意、營銷和眼界,幫助她們夢想成真。我講求真實,會根據她們不同的個性設計不同的造型,有時甚至故意展示她們的缺點,讓她們更真實。

南方週末:有人說你是個獨裁者,你認同這個評價嗎?1997年,「辣妹組合」正值黃金時期,卻宣告與你解約,解約的原因是什麼?

富勒:我不是。那時候組合內部關係緊張,她們想獨立出去,按自己的方式做事,脫離我的控制和影響。那時她們都是年輕女孩,也是這個世界上最有名的明星,她們有能力有資格做任何決定。所以我決定,最好是沒有我,讓她們接著走自己的路。

南方週末你跟藝人打交道有哪些原則?作為經紀人,你最看重藝人身上的什麼?

富勒:我尊重每一個共事的藝人,我欣賞他們的才華和熱情。尊重和信任是每一段融洽關係的關鍵,不管是在生意上還是在個人生活上。

南方週末:在你與「辣妹」解約之前一年,維多利亞和貝克漢姆認識了。傳說是你介紹的,是嗎?

富勒:是我介紹維多利亞給大衛認識的。維多利亞和大衛是一對完美的夫妻,他們都很年輕,也都有名,彼此能理解對方承受的壓力——這讓他們成為知己。

南方週末解約後你和維多利亞的關係如何?後來你們恢復合作,是出於什麼考慮?

富勒:維多利亞和我一直都有特別好的交情,我們再次合作特別自然,也很完美。我們從來沒翻過舊賬。

南方週末據說上海申花將會和貝克漢姆達成某種合作?

富勒:我們討論過大衛在全球的許多合作機會,中國方面有強烈的興趣,但目前我們還沒有與任何球隊討論過具體的條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671

美國大麻交易:沐浴在陽光下的感覺真好!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6755

美國是一個自由的國度,更是一個有趣的地方,截止目前,美國已有20個州立法允許吸食和分銷大麻,然而聯邦法律卻依然將大麻列為非法商品。這就造成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在這些州里合法的大麻生意卻不能在銀行里開戶。聯邦執法官員表示,種植大麻的農場和銷售大麻的藥店得到了特別許可,然而銀行卻沒得到類似的許可從而合法涉足與大麻相關的金融業務。 很快,大麻販子就能將他們的錢存在銀行里了,比起他們以前藏錢的地方,銀行顯然是一個更加安全和方便的地方。 日前,財政部的金融犯罪執法網(FinCEN )與美國副檢察長給了一道給出了兩份指引性文件,這兩份措辭謹慎的文件允許銀行與涉足大麻業務的公司展開合作。原則上來講,只要銀行能夠確定這些公司的大麻業務都是合法的,也即沒有將大麻賣給未成年人,沒有使用暴力,沒有向犯罪組織提供資金,也沒有將大麻販運至還沒有允許大麻交易的州,那麽銀行就可以為其提供金融服務。 銀行順利開展“大麻金融”的一個關鍵環節是,定期提交可疑活動報告(Suspicious Activity Reports,SAR),銀行必須對大麻交易的灰色地帶保持警惕,並在可疑活動報告中對可能的違法行為進行描述,如有必要,銀行應該邀請執法機構加入調查。 由於提交SAR已經大大超出了常規的發洗錢檢查的範疇,實際操作中可能面臨法律上的沖突。許多觀察者也認為,讓財大氣粗的銀行去撰寫繁瑣的SAR可能會有些困難。然而,美國大麻工業協會卻將這個視為大麻行業發展中的一次巨大的勝利,他們認為政府的決定正在將大麻交易帶入陽光之下。用現金做大麻交易不但麻煩,而且持有難麽多現金本身就會招致犯罪,俗話說,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 最大的受益者恐怕會是華盛頓州和科羅拉多州的小銀行,這兩個州去年才宣布大麻交易合法化。Arcview市場研究機構的預測顯示,允許銀行參與大麻交易能夠帶動25.7億美元的GDP,能從這里分一杯羹是許多小銀行夢寐以求的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199

$香港中旅(00308)$ 仍然沒有心跳的感覺? Extreme

http://xueqiu.com/6382272526/28780583
$香港中旅(00308)$ 業績啟示

去年底$錦江酒店(02006)$沖上2.1X時候寫了篇探討中旅的文章,
$香港中旅(00308)$  這次來真的了?http://xueqiu.com/6382272526/26119394
基本思路是中旅這個大爛臭是否時來運轉, 要煥然一新了?

四個月後,2013的業績也出了,2006 沖高到 2.6X然後又回落到今天(4/14/2014)的
2.13, 潮起潮落, 中旅也是波瀾不驚(沒有心跳?)游了一圈,從1.65回到1.65,
(中間高低點大概:1.75--1.45),波動(beta)比2006弱, 改革到底有沒有進展?

重點(其他碎料,電廠這裡不談):收入2013 vs (2012)
1。旅行社 收入 1518M (1772M)
2   旅遊景區 收入1462M (1479M)
3   酒店業務 收入 929M (968M)

業績:
1。旅行社  164M (143M)
2   旅遊景區 87M (49M)
3   酒店業務 227M (246M)

摘自年報:
1旅行社業務收入較上年減少17%,主要受全球經濟疲弱、華東地區禽流感及旅行社自身調整結構的影響,但由於加強內部控制令業績有所改善
2二零一三年,旅遊景區業務接待旅客958 萬人次,較上年減少12%;收入為14.48 億港元,較上年減少1%;應佔利潤為0.88 億港元,較上年增加77%,主要因滙兌收益增加、主題公園及非控股景區投資利潤貢獻較佳及咸陽海泉灣酒店上年因開業產生的一次性費用今年不再發生
3二零一三年,受宏觀經濟增長放緩和內地厲行勤儉節約政策影響,酒店業務收入為9.23億港元,較上年減少4%;應佔利潤為2.28 億港元,較上年減少8 %


結論:

核心業務收入下降,盈利反增。
符合王總風格: 成本控制得宜,但是要成功提升人流,盈利,還差個盛智文的腦袋。

風險:

1。最大威脅:瘟疫(例如豬流感,禽流感)似乎在可見的這個夏天不會大規模流行。
2。供應商/原材料/員工成本: 目前似乎可控,溫和上升。
3。客戶叛逃成本:低,但是目前旅遊業似乎還沒到過剩的階段, 景點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清明節的人流已經可以證實。中旅目前的策略還是「霸佔有潛力景區」,先買了再慢慢搞。
4。同業競爭: 太多, 不過各有各做(除了旅行社),不用拼價格。(景區就是小小的
  區域性壟斷)
5  潛在進入競爭者: 上海迪士呢,各地新景區/景點。
6  新科技替代:在線旅遊/自助遊(對旅行社是重大威脅)

綜合來講,中旅的旅行社看不到好的轉變,而且面臨重大威脅,這也是308賣掉兩家虧損的旅行社的原因?新景區也在培育期,老景區似乎。。。。酒店平穩(地價好像見頂耶,升值遊戲結速?看看古董2006的炒作路線圖),似乎仍然沒有心跳?

好消息是: 煤價一沉不起,電廠有希望給新景區繼續輸血,虧損的芒果網賣了個好價錢,
王總又有錢可以買貨(深圳項目沒有拍到)。
壞消息是: 改革好像停留在成本控制,新景區購買/培育階段,目前基金似乎興趣不大。

結論:
3年圖似乎暗示繼續等待,在1.4--1.8之間來回做可能是個不錯的策略,直到新情況出現。
(底部有硬資產,公司回購, 管理層期權頂住,風險級別低度)
也就是只能賺股價低估--回到均值這段,業績大增長,投資者狂熱這倆段暫時沒看到。

參考:
1。剝離不良資產 香港中旅整合旗下旅遊業務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4-04/11/c_126380067.htm 
2。2014年清明旅遊數據點評:自然景區客流繼續恢復,休閒景區順趨勢表現佳
http://finance.qq.com/a/20140410/015670.htm?stockcode=sh601888&version=2 
3. 傳統旅行社聯手在線旅遊求生
http://tech.163.com/14/0415/03/9PRFI2HJ000915BF.html 

利益申報:
此文並非投資建議。本人持有中旅308, 並且隨時買入或者沽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6106

你賣的是顧客自己的感覺與意願 xuyk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uwn2.html

服裝店營業員賣服裝,易犯兩種錯誤:1、急於成交,讓顧客挑選或試穿太少,使得顧客體驗不夠而不滿意;2、過分迎合顧客,讓顧客挑選或試穿太多,反而使得顧客拿不定注意。

   可不是嗎?今年初,小J姐妹倆開了一家小小的女裝店,小J呢是個急性子人,經常當顧客剛試穿上第一件服裝,就急忙讚不絕口,想讓顧客立即買下;她妹妹呢是個慢性子人,常讓顧客把小店裡的服裝翻穿個遍,最後顧客還是覺得都不中意。幾個月下來,生意不太理想,遂來探討。

   關於女人衣著,有條定律:女人的衣櫃裡永遠少一件衣服。可見得,女人對於她們買回去的服裝大都是不稱心的。所以,銷售服裝要讓她們買得滿意,而做好體驗銷售是關鍵。

   「哈哈!太急或太不急,都不行,都會造成顧客不滿意。」我說,「你們不妨按我教給過好幾個人屢試不爽的套路試試。」

   一、顧客跨進店門,笑臉相迎,但不要過分熱情地馬上靠近他們,這叫尊重顧客,留給顧客足夠的自由空間。顧客在看樣時,也不要急切地湊上去介紹,這叫看得起顧客,重視顧客的選購能力。

    顧客在店裡多待一分鐘,就多一份購買的希望。

   二、密切關注顧客,一旦發現她對某件服裝感興趣,有什麼需求,你必須迅速照應。

   一般地,顧客第一眼看中的服裝是最有可能購買的,也是第一件要試穿的。而試穿是體驗銷售中最關鍵的環節!你們的宗旨就是要把她第一眼看中的服裝賣給她!具體分三步走:

   第一步:這第一件試穿上去的衣服不管看上去怎麼樣,哪怕再好,也不可急於讚美,不然,很容易引起顧客的疑慮、反感等抵抗情緒的,反而適得其反,欲速則不達。此時,應該少說話,最好不說話,多多打量顧客試穿效果,只用眼神與行動顯示對顧客最大的關注,讓她感覺你在全心全意地為她考慮,你是她的內行參謀,而她是主角。這就是以顧客為中心的體驗銷售。然後——

   第二步:堅定而誠懇地對顧客建議:「稍等!請再試一下另外一款!」並迅速地為顧客挑選出另一款樣衣。這樣,顧客對你的信任度和親和度會迅速提高!當顧客試穿這第二件服裝時,你還是需要認真打量一番,然後說:「好像不及第一件好!」如果這顧客有同伴,可對同伴說:「還是第一件好看吧?」這時,顧客及同伴已經被你牽住了。但這還不夠,最好再進入第三步——

   第三步:再拿一款給她試穿。但這會兒當她剛穿上,你馬上說「這件不好、不好!」,予以否定,隨後堅定地告訴她:「第一件最好!」

   經過這三步,顧客決定購買第一件的可能性就很大了!因為,第一件本來就是她內心偏愛而想買的;還有,人有「二選一」的天性,習慣經過比較來決定買賣,「貨比三家」、「不怕不識貨,只怕貨比貨」、「有比較才有鑑別」、等等,說的也是這個道理。

   三、等到顧客購買過程全部完成了,你這才需要大加稱讚顧客:「你確實有眼光!很有鑑賞力!這一款是我們賣得最好的呢!你穿上,看上去非常得體,很優雅,又時尚,真的很好的……」

   整個銷售過程都以顧客為中心,讓顧客覺得,是她自主選購的,並且經過了充分體驗和比較,而你作為內行,為她提供了重要的購買依據,於是乎,她認定買對了!同時感到愉悅而滿意!這件衣服也許會成為她衣櫃裡最稱心的一件呢!在這裡,看似你賣的是服裝,其實你賣的是顧客自己的感覺與意願,你根本沒有改變她什麼,只是把她的意願強化了,從而堅定了她的信念,讓她深信自己的決定是正確的!哈哈!即使她不買,也可能成為回頭客,還可能為你們作宣傳介紹呢。

   「你們說,這樣賣服裝可說不急也不慢吧?」我對姐妹倆說,「你們就按這個『三步法』去試試看吧!」

   幾個月後,得悉小J她們從原來每天營業額不足1000元,已經增加到了每天2000元以上,有時高達7000元以上呢!回頭客也明顯增多。姐妹倆滿心歡快!

   另外,前幾天姐妹倆樂顛顛地來看我,又問我:「還有什麼招數嗎?」

   當前,不是都在高談闊論什麼「互聯網思維」嗎?那我們就來對照踐行看看。

   所謂互聯網思維有這麼幾項重要內容:1、整合終端客戶;2、免費體驗;3、跨界營銷。對於前兩項,你們姐妹倆每天都在實施踐行;第三項需要補充。

   「你們這個小店是專賣女裝的,可以來個『跨界營銷』賣男裝呀!」我提議。

    「行嗎?」姐妹倆異口同聲地問。

   現在,各行各業互相滲透,界面越來越互相交融,女裝店為什麼就不能賣男裝呢?

    「你們店的女顧客常有男人陪來的吧?」我問。

    「是的,很多的啊!」她們回答。

   「那好!我推薦一個與你們女裝各方面相匹配的男裝品牌,你們試銷看看。」我向她們推薦了一位做服裝的朋友的男裝品牌。

    「好!」

   昨天,第一批當季最新流行式的系列男式體恤在她們小小的女裝店裡正式上架,銷售情況怎樣,我們拭目以待。

   時至今日,小J她們小店的運作似乎涵蓋了所有「互聯網思維」的本質內容!呵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026

思考的碎片---20140710 感覺 Pune的碎片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2uwvr.html
最近有一個感覺 分享下,各地關於國資改革的話題開始熱鳥,地方包圍國資委的感覺。用詞頻的話會很容易感受到這個熱度。去年上海20條開始的國資改革 到目前其實是失敗的。最典型的量化指標就是$中國石化(SH600028)$ 復權價格依然低於第一個漲停盤5.17.上海的有幾個在停牌,唯一一個復牌的$海博股份(SH600708)$ 貌似市場的反饋也是極端負面。
按照我的私下瞭解 國企內部其實暗潮湧動,有能力的自然希望找對時機振臂一呼。 沒能力但是又屬於既得利益的基本暗地使勁。
目前看下半年肯定會繼續有一輪新的熱潮 至於能否做成,做到什麼程度值得關注。
但是趨勢看來很明顯 沒動作是萬萬不可能。多少利好 屬於pending狀態。

今天連差點去保定的國資委都表態了,可見壓力多大。

這次的動作一個很大的特徵是頂層設計。上海是帥哥力挺 央企是中石化獨立接受指示 獨立行事。
按照我的經驗 如果經濟形勢越弱,那麼推動力度越大。

最後一點 當不斷有XX幹部上方 開始寫舉報郵件了 那麼國資改革才是初露端倪 因為國資改革和股權分置的差異在於股權分置應該屬於所有人都得益,國資改革確實會觸及部分人的既得利益。
關注吧。這把也算賭國運
​上半場貌似 失敗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609

浦民招興管理層的個人感覺(修改重發) 東博老股民

來源: http://xueqiu.com/9528220473/31487884

浦民招興管理層的個人感覺(修改重發)

在股市,公司基本面趨勢性變化研究有四個層面。請註意,這是表述的僅僅是指企業經營業績趨勢性變化方面的研究。

第一個層面是宏觀經濟的發展趨勢,雖然說宏觀經濟波動對部分企業的運行影響不大,但或多或少會有些影響,對於大多數企業來說,就算是屬於弱周期行業,他們的經營業績同樣會隨著經營環境的變化而變化。中國股市20年來的上漲幅度高於大多數發達國家,其深層次原因就在於我們改革開放以來的宏觀經濟高速發展。
這個層面還包括政策因素,即政府對相關行業的支持力度。

第二個層面是行業的景氣度趨勢及上下遊企業的供求關系,對於生產型傳統企業來說,行業景氣度會隨著產品供求關系的變化而變化,其表現方式為:產品供不應求——景氣度上升趨勢——行業投資增加——供求關系平衡——行業景氣度高位平穩——行業投資繼續增加——供求過剩——行業景氣度下降——行業投資萎縮——供求關系平穩——景氣度恢複——行業投資平穩——供求不足——行業景氣度上升。如此周而複始,其中的邏輯是資本的逐利性造成。
對於生產型企業來說,其上下遊企業的供求關系趨勢同樣影響著企業的經營業績趨勢。

第三個層面是企業管理層能力或者說企業文化,一般來說,在同一個行業里面,企業文化或者說當家人文化決定企業的經營前途或者說業績趨勢。一般來說,更換當家人會導致企業經營業績的波動,正面或負面。

第四個層面是企業經營業績的趨勢性波動,除了受宏觀經濟及行業景氣度趨勢影響以外,還會受企業自身的經營波動,或內部管理因素,或經營戰略因素,或產品更叠因素,或政策因素等等。

其中的第一,第二及第三層面為中長期投資服務,是指導投資的方向性或者說綱領性問題;第四層面為階段性投機服務,或者說為了利用企業業績波動與市場價格波動之間的時間差,指導在相對價值差異之間的投機性操作。這幾年來,對於一,二及四的方面談的太多了,簡直都視覺疲勞了,考慮到這其中的三家都已經更換管理層,那麽就有必要適當的梳理一下對當家人的感覺。

順便再一次在這里介紹一下我個人的投資模式,我的投資模式與眾不同,不喜歡長期投資,也不會愛上一家公司。用一句話來表達就是:從投資的理念出發,以投機的方法操作,以階段性投資替代長期投資,以獲取高於單一企業增長的收益。所以,簡稱為:價值(投機)投資。

打個比喻就是:我們投資於股市類似於馬拉松比賽,沒跑到終點不能算勝利。有人喜歡選擇一個優秀長跑運動員參與馬拉松比賽,我選擇沿途安排10個或更多中長跑選手進行接力賽,爭取成為此馬拉松比賽的第一名。嗯,也許是巴菲特價值投資的作弊版吧。好了,言歸正傳。

浦民招興管理層一句話評論:
民生的新管理層還需要觀察,我的感覺1+1可能小於1,但還需要觀察才能下結論。由於洪崎與毛曉峰都不是強勢人物,長期擔任副手或助手的原因,執行力強但決策力似乎不足,在內部還需要磨合期。在這里,考驗的是決策能力與執行能力,所以,民生銀行或有可能的崛起,可能是在兩年後。

浦發的新行長我看好,有想法,有活力,有執行力,有資源,一掃浦發老當家人的過日子現象,值得期待。
在這里就說一下我對浦發今年的操作思路,在一般情況下,優先股獲得證監會批複及收購信托塵埃落定之時,就是我準備加倉之日。
另外,在這里多說一句,雖然表面上看浦發銀行的市場估值最低,但考慮到浦發收購信托(我個人估計不會太便宜,時間與價格)的不確定性,目前的相對估值還是合理的。

招商的田行長值得看好,有思路,有擔當,有幹勁,有背景。年初我頗有微詞的各條線齊頭並進、全面開花、無重點策略現在看來很不錯。招商高層、中層及基層全方位、大幅度的人事變動意味著這是個強勢人物,同時,田行長還治好了招商輕微的大公司病,值得期待。
密切關註田行長能否連任二期或以上。一般情況下,在未來的日子里,假如田行長調任,我立馬賣出。

興業目前的當家人無話可說,唯一擔憂是李行長退休,但考慮到董事長還年輕,應該沒什麽太大問題。但是,由於近十年的興業已經相當成功,就很難超越曾經的巔峰。而且,假如內部認定為李行長到點退休,那麽李行長未來的經營會趨於保守,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所以,對興業來說,不管李行長是否留任,最好的結果就是保持優秀,一般情況下不可能更優秀,但有可能平庸。
對於興業未來的操作策略,假如未來的日子里興業相對走強並相對高估(相對高估20%),那麽我會執行減倉操作,降低之30%占比以下(現在是超比例持股)。假如一直相對低迷,那麽我也懶得動了。

一句話評論的一句話解讀
這個看起來輕飄飄的一句話評論,實際上是我未來幾年中投資於銀行股的指導性文件,希望大家能重視。看了這下面的評論,覺得有些人對文字的理解能力有所欠缺,為了大家能更直觀了解並不會產生歧義,我就對這個一句話評論進行一句話解讀吧。

民生銀行,需要觀察,一旦發現新管理層經營思路亮點或價格優勢,我將立馬提高持股占比。

浦發銀行,看好新行長,看好未來,假如優先股獲批,收購信托公司落實,我將提高持股占比;當然,價格已相對上漲除外。

招商銀行,看好田行長,能力沒問題,最佳結果是連任,唯一的擔憂是過江龍。假如確認新行長是過江龍,我立馬賣出,不考慮相對價值。也就是說,新行長沒變就持有,新行長走路我也走。

興業銀行,實際上是謹慎看好。其中的道理是:已經很好,無法更好。

如此,就很明顯了,其實我最看好的是浦發銀行,屬於沒後顧之憂的看好。民生銀行依然看好,看好他的體制,但新管理層需要觀察。看好招商興業,但存在後顧之憂。

在我的心里,這四家銀行,依然是上市銀行中的優秀銀行,這一點沒變,七八年來還沒有發現替代者。
$浦發銀行(SH600000)$  $民生銀行(SH600016)$  $招商銀行(SH600036)$  $興業銀行(SH60116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644

修煉產業底蘊五大框架:1理2史3實4感覺5邏輯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897&extra=

修煉產業底蘊五大框架:1理2史3實4感覺5邏輯
作者:楊永清

文章根據和君集團董事長王明夫發言整理

如何修煉產業知識底蘊?:要靠五大方面:1、理;2、史;3、實;4、感覺;5、邏輯。


1、理是什麽,就是理論,就是你要對產業理論流派有個基本的認識。


比如說哈佛SCP模型,你不要S代表什麽C代表什麽P代表什麽都不知道,那估計不行,至少你缺科班底子。所以1理就是理論,你要學產業經濟學理論知識譜系,要下功夫。在理論里面,有一個東西很重要,在這產業經濟學里看不到,但是非常需要去梳理。我註意到我們學經濟學的人,從本科開始學學到博士畢業,對這個東西都沒概念,只對各種經濟學的模型有概念。所以他懂經濟學,但他不懂經濟,他對經濟沒任何感覺,那麽這樣的經濟學博士很可能就會變得非常的蒼白無力,他畢業了只能幹一件事,就是教書,其他的他啥也幹不了。所以這三點很重要:人類產業體系及其循環關系、大國國民經濟的產業體系及其循環關系、產業的技術經濟特征。


2、史,指的就是產業史。


你要懂人類產業結構變遷史、大國產業結構變遷史、特定產業變遷史,特定產業變遷史有兩個細分產業結構:美國煙草產業百年史、歐洲珠寶百年演義。這兩本書都很有意思,這樣的書,都應該成為同行業必讀的書籍。所以產業史實際上就是企業史,還有一個相關史非常重要就是:GDP與產業變遷相關史、技術與產業變遷相關史、人口結構與產業變遷相關史。


3、實,實態與實情。


說的是你要對企業真實的狀況,實情,要去走訪,要去研究,要去考察,最好能找到行業的明白人高人給你指點。他給你說的心得體會門道,也許說5分鐘你要回去悟個5年,你才會明白原來這個行業的門道在這里。所以說內行看門道,所以你要拜師內行,了解真實的企業,真實的產業是怎麽走的。在這個問題上,和君發明了一系列的詞匯,一個叫商業原生態,第二個叫學術寫生。社會學里面有個詞叫田野研究,所以如果你想要了解一個企業的實情和實態的話,一定要深入田野去。而你要考察一個產業的真實狀況是非常非常有意思的。


我跟大家分享我的兩次很震撼的感受。


一次是茅臺的季克良董事長請我去給他們的高管講課,講完以後,季董事長親自陪我去看他們的酒窖,茅臺的酒窖。一缸酒是1噸,那個酒窖巨大無比,我一下去就感到非常震撼,好像是兵馬俑列陣一樣。有些酒缸系著紅布,上面寫著什麽什麽窖藏。我問他一缸酒是多重,我能不能拿個兩缸酒窖藏。他對我笑笑說,王博士,你資格還不到,來這酒窖的基本都是將軍級別以上的人,才可以有缸在這窖藏。對這個酒窖的這種感覺,如果不是親身經歷,永遠沒有那種感覺。


另外是有次去太鋼不銹,去到了太原這個城市(大家知道太原這個城市,應該講不會給人留下太多好印象)。但是我對太鋼不銹印象非常好,也是他們董事長請我給他們的高管講課,講完之後他們陪我去看他們的整個生產線,這邊源頭是鐵礦砂進高爐里面煉,那邊出來鋼水,然後變成粗鋼,一步步到最後的成品不銹鋼輾軋板。整個生產線,我估計至少長度有幾公里。


煉鋼的生產線很熱,參觀也很熱。我第一次體會到現代大工業的那種雄壯感,特別震撼,特別過癮。像我這種農民出身的孩子,工廠呆的少,我就很喜歡去工廠里面走。你如果真正的去到一個工廠或者企業,你這樣去深入的走,去找這樣的感覺,你了解真實的狀況就是這麽回事。所以和君一直強調和君學子要“接地氣”,我反複強調這一條,我們論壇上整天交流的就是這個話題。一定要接地氣,要做田野研究,要深入原生態,要行萬里路,閱人無數,閱企業無數,要帶著愛和熱情,和光同塵,去用腳步丈量商業大地。


你們想想一個人才,腦子都是清華北大的腦子,你的理論功底很深厚,產業知識也豐富了,你還能下這種功夫,有這種作風,你在產業方面,三年五載,五年八載之後,難道你會沒有感覺?那就怪了!不到十年你就成高人了。我碰到過這樣的高人,先在辦公室里面討論公司投資,討論這個財務報表,看成本結構,財務指標。聊完以後基本上結論差不多出來了,最後做個類似修鞋活動,拉去公司生產線上轉一圈。轉完之後這人就說剛才這些報表全部都是假的。我很詫異,問他怎麽回事。他就說一個公司的生產線整個作業狀態和工藝布置是這樣的,怎麽可能是那樣的成本。再回頭一看那些報表,真的全都是假的。這就叫高人。


第4,就是感覺了。一個高手的直覺,勝過萬千數據和無數論證。


一個非常簡單也很有趣的故事,說歷史上有個捏泥人的泥人張,捏的非常好,賣的非常好。他帶徒弟,他帶的所有徒弟出師之後,生意都不可能有師傅的好,徒弟也能過日子,但是生意就是沒有師傅的好,為什麽,因為捏泥人的那個臉上的微笑,很迷人的微笑,徒弟永遠也捏不出來。他師傅就能捏的出來,就在微笑的那個環節,他從來都不教,也不給徒弟看。因為教了那就沒有絕招了,你就和我一樣了。之後有個徒弟很有心機,他想了個辦法,他把他師娘給搞定了。因為這個秘密,誰也不知道,只有你師娘知道。這徒弟把師娘搞定之後,師娘就說了,泥人捏出來的時候,這最後一道工序,你要用一只拇指,不能用兩只,從下巴處往上面輕輕一打,那個微笑就出來了。這個徒弟後來終於學會了,那麽這個師父也就破產了。這就叫高人,直覺勝過一切。


SENSE,INTUITION,非常非常重要。


那麽高人是怎麽煉成的呢?一個高手的直覺,是賣油翁的無他但手熟爾,是“一萬個小時”之後的臨界突破,是千錘百煉、萬般磨難之後的靈光乍現,是情到深處自成詩的那首詩或那半句詩,是“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的尋找與妙得,是光陰的故事,是漫長職業生涯的沈澱和結晶,是高手之所以是高手的本能與靈感。而這個本能和靈感,有時候確實是需要靠天賦,需要悟性。


最後一個第5個,邏輯。就是你要把你剛才的這些所有功底,把它演化成一種可理解,可解讀的一種東西。這就是邏輯。


你想一個行業的信息量是無窮大的,它可以大到無邊無際。所以你怎麽化繁為簡,讓大家一下子就能捕捉到這個產業的精髓呢?這時候邏輯就非常重要,識大體、看本質,你要有結構化的思維,邏輯化的去解讀。去粗取精、化繁為簡、綱舉目張;最後能做到一葉知秋,識別信息,解讀意義;讓混沌的變得清晰、讓雜亂的變得有序、讓不知所以的變得意義分明。所以邏輯思維很重要。當然我也知道有的高人他判斷也有失策性的時候,因為他說不明白。所以這樣的人不能變成那種professional的分析師,或是演講者。當然也有的人他不大說話,但是他會準確性判斷,那是另外一種人。另外,如果你要對外交流,去說服別人,比如你想說服這個企業去投資,說這個產業值得進入,或不值得進入。那麽你要完成這麽個結論,你就應該要有邏輯性的思維。所以的你邏輯思維能力,結構化思維能力就會變得非常強。我的邏輯性很強,沒有任何的捷徑,就是深度閱讀。現在的孩子都喜歡快餐化的閱讀,所以他的邏輯性一定不會好,文字功夫也不可能好,因為他什麽都是網絡上快餐化閱讀。深度閱讀他們就坐不住。所有你在本科和研究生時候,一定要深度閱讀,認識更多的經典著作,你讀多了,那麽你的邏輯性就會起來了。所以邏輯性思維是逐步養成的。


幾點提示:


1. 一定要做深度閱讀:產業經濟學的知識譜系和理論流派、產業史。


2. 熟悉中國產業目錄,跟蹤中國產業政策。


3. 養成閱讀招股說明書和上市公司年報的習慣:這是學習產業知識、積累產業修養、增長產業見識的最佳方式。


4. 接地氣:走向企業、走向市場、走向基層、走向商業原生態,去經歷、去感受、去磨練,放下天之驕子的身段,脫掉書生氣,少一點精英意識,少一點養尊處優,少一點自說自話,少一點自以為是。


越上名牌大學的同學,越要註意這幾點,千萬不要自以為是。一定要放下身段,一猛子紮到真實的社會里面去,去經歷去磨練,要接地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760

回顧一年所寫文章 - 感覺股市刺激你就輸了! 上哲

http://shangzhe2.blogspot.hk/2015/02/blog-post.html
我的文章如何,還得留待讀者自行判斷,以下是馬年文章回顧。最後提提你 "不要想著贏,要想著不能輸",你認為股市是刺激的地方,那你就已經輸了。如果你能悶悶地投資,不受旁人所影響,相信你會有能力成為另一個股市Guru。下篇文章我會分享2015年股市之選。

日期
股票
文章重點
結果
準確性
20144
萬洲國際 (288):
你會認購萬洲國際嗎?
看似業務獨特,但其實很多構機投資者(特別是外資),都不喜愛國的食品行業,萬一又出現食品問題,隨時”渣都無”,回報和風險根本不成正比。IPO短炒?要減價兼且連Long Fund 都不願坐貨,你還未找到答案嗎?
最後IPO因機構投資方面反應差而消取了。雖然後來同年8月再減價上市,股價並一度高於上市價一成,但燦爛畢竟短暫,現價比當時上市價下跌三成。
*****
20144
中信泰富(267):
中信泰富大變身,抵不抵買?
除賭博及政治因素外,我不覺吸引之處。
什麼原因支持這單Deal?
(1) 有券商可以買入作為A Good China Proxy。那我為何不買A-50? 至少可以減低個別公司的風險。
(2) 有財演作為金融改革的Landmark Deal,必定對香港和股民有利中央才會批准,因為以後會有類似的注入以這單Deal作參考。我肯定這單deal的參考價,但參考它如何「益小股東」還是「搵你笨」,我沒有答案。
(3) 又有財演,母公司以「溢價」13.48(在注資供佈前中信泰富約在12.6)交易,肯定對中信泰富有信心啦!我相信這番話的有兩類人,一是學術水平有限或二是背後另有目的。沒有考慮注入資Value、沒有考慮作價的Valuation、又沒有考慮Dilution Effect,簡簡單單就以一個交易價錢就能得出一個「買」字的建議,勁!
一度被炒上$16元以上,但一年大部分時間在13.48交易價附近,現價稍稍低於此價。你能把握那一刻機會併在此賣出嗎?
****
20144
通達(698): 通達=小米?
看公司首重管理層的質素,他們對公司和小股東的”Attitude”是了解其質素的其中一方法,且看他們之前的corporate events和參考David Webb的文章,你便明白我為何不會投資通達。
還記掛著小米?相信要等至小米將上市前的炒作吧,基本因素還得放在一旁呢!
****
20144
翠華(1314): 翠華真的吸引?
市場的超高預期及高市盈率,真的吸引嗎?由上市至今,大家一致預期翠華可以靠開新店、成本控制等就能做到每年三至六成的增長,我實在感到高得有點害怕!
股價由$5.5元以上以「無不間段」的資態下跌現水平$2.5。你可以用名家財演常用的rationale,由高位至今下跌超過5成,反彈2-3成不難呀!還用這方法思考的,我相信你在股市裏還未付足學費。
*****
20145
賭股:股息看濠賭股
認為行業趨勢還是向上、公司利潤會繼續增長、派息有保證兼高息,我相信大部份濠賭股可以符合這幾個要求。
我看錯了,雖然以最保守的方法 - 歷史股息看賭股,但還因錯看了行業方向是敗走。
看錯
20145
佳景集團(703): 佳景有佳景嗎?
在不少券商推介佳景的報告或坊間的報道中,以上各「走出去」的新項目會被視為「增長引擎」。樂觀的(或已持貨的)讀者會覺得「走出去」面對大眾市場,才可以「做大做強」。但必須要注意的是,佳景2014年正在參與一個完全不同的遊戲, 最終成績卻是未知之數!

與翠華和賭股相似,由$4元多下跌至$2元以下。
*****
20145
應該用怎樣的態度去讀財經報告和文章? 以佳景(703)作例子

文章多存在著大量的information biased,這是讀的盲點,尤其是財經評論文章和broker報告。很多時一般人會被套入作者/分析員的框框,按著他們的意思去思考。

你能以自己的經驗及common sense去考量各點的錯與對嗎?不能?輸家耶!從來沒有質疑過任何文章的點子,那你更可能是一個低層次的大輸家!
看文章時能記著information biased,你的層次將變得更高
n/a
20145
賭徒和先知對「科技股」的共識
Baupost GroupMicron的投資佔全個基金的三分之一(11億美金)Greenlight Capital 也有近15%(10億美金)押注Micron.

Micron股價由當時至今升了4成了。
*****
20146
維達(3331):
維達的資注入不遠矣
注入何時會發生呢?我認為不遠矣!且看以下幾件事:
- SCA
的業績會
- 任命匯豐為顧問
- 給維達的低息股東貸款
另外看看股權結構和CCASS資料你會知一二。
結果7月就公佈注入Tempo, Tena等優質資了。
*****
20146
DYNAM JAPAN(06889)日本真的會在今年開賭嗎?

DYNAM JAPAN(06889)董事長在530日在股東周年大會透露,日本發出賭牌正處於最後階段,相信會在6月底或8月期間發出10個賭牌。此消息一出,立即托高DYNAM JAPAN股價近2成,530日收報24.3元。要討論法案,首先要了解日本現時的政治生態。你有了解嗎?
賭牌?還未有確實時間表,而Dynam的股價已跌了超過4成了。
*****
20146
中國動向(3818): 中國動向之「底價」
阿里上市是會擺向過份興奮還是過份恐?中資機構投資者可以冒險不持有阿里嗎?因此,推算中國動向在阿里上市之時的底價會是$1.54
阿里上市之時曾高見$1.8元,比文章見報時升3成。可惜,熱情過後只輾轉回落至$1.3
***
20146
主席何價?!

看管理層的質素,除之前提及的”Attitude”外,我們可以比較他們與其他公司的工資水平。

n/a
20147
利標(494):
利標短期股價難免受壓
筆者相信利標(787)上市初期,股價定會受壓。為什麼呢?本次利標上市,用的是實物分派方法。其實實物分派,可謂最低效率的資本分配方式。試想一下,分派宣布前持有利豐的機構投資者,會是因為利豐的什麼業務而持有呢?九成都是因為其來核心採購及物流業務吧?有哪個基金經理會因為一項只佔全公司小部分(16%)、表現既飄忽、之前又要大幅減的品牌業務而買利豐呢?
一如預期,股價由首天的$2以上,一直下跌至現價$1.4
*****
20147
香港電訊業的加價潮and
結構變勢加價利香港電訊業 and
香港電訊股怎能看歷史數字!
整個香港電訊業的competition landscape 已改變,大家下次續約時可能要有充足的心理準備各電訊商會大幅提價。
另外,因為蘋果用家很渴望使用如android的大screen, Smartone必定最受惠此換機潮!
相信不用我多,香港電訊、PCCW、數碼通及和電都相繼創新高了!
*****
20148
白雲山 (874): 偉哥的誘惑
我可以肯定的是白云山中期業績後,當金戈推出市場的消息一出,再加上之後的AH股股價收窄的概念(現時H股有25%折讓),白雲山好快就被炒成「火雲山」,以投機的角度考慮,白雲山還是頗一博的。
曾被炒高至$29元,輾轉回落至$25-26
**
20148
燃氣加價還是機多於危
轉嫁所需要的時間,我認為如上年的加價一樣,最多延遲一至兩個月,以傾談供氣的細節安排。一至兩個月的延遲會對margin構成多大的影響?我很難想像影響會很大。
不幸地油價由8月的港位$100元開始大幅下鋤,燃氣股亦因此而失去了應有的競爭力。
錯看了油價之影響
20149
何以了解管理層質素
比較管理層的話與事情的發展,我們也可以留意管理層的一些行為來判斷公司是否得信賴。
n/a
n/a
201410
政治市的考量
「不要想著贏,要想不能輸」,面對著重大不確定性,我和大部份人實在連一點基本的分析都做不到,因為我全無能力去估計此政治事件及後的演變。簡單來連會出現的scenarios都想不到,如何做scenario analysis和估算各事件的機率? 又如分析造船業,有關行業趨勢、供求、船價,甚至乎哪些才是決定性因素我都不清楚,我寧放棄。
有人我看錯,問題是你對風險如何取捨。我寧選風險度低可見度高的香港電訊股,其他?在危牆之下當然放棄,因為我們投資是長途賽而不是短跑!
***
20151
炒股的同時請記著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 Returns
因為經濟差而減息所引發的資金流入,究竟何時會完結?在此,筆者希望大家從First Level Thinker 轉變為Second Level Thinker,不要只想著如何「炒」,要想想這個Rally會有何變化。套用經濟學的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 Return (中文應該叫邊際收益遞減),指在投入生要素後,每單位生要素所能提供的量增加發生遞減的現象。現在的「生要素」正正是「減息」和「降準」。到目前為止,已經出現了兩次,究竟這威力會在何時減退?沒有方程式,沒有人能預測,只有事後孔明,但筆者的經驗是,第三次得小心,第四次應全身而退站在一旁,若你發現大家對這所謂的「好消息」不再有反應又或者「無乜反應」時,希望你不會還問我:是否要趁低買多些呢?!
第三次已出現了,你還記掛著證券、保險等高位嗎?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3000

花一半收入買食物是什麽感覺?你可以問問俄羅斯人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785

netcost-3

隨著俄羅斯食品價格的飆升,俄羅斯民眾今年在食物上的花費將占到其收入的一半。

目前,俄羅斯的通脹已經超過15%,為2008年來最高。而俄羅斯對歐盟食品實施的進口制裁使得俄羅斯的物價(尤其是食品價格)飆升。

俄羅斯人現在的食品支出與收入比已經高於許多更為貧窮國家的民眾:肯尼亞人在食品上的支出不到50%,而中國人和印度人的食品支出不到其收入30%。中國和印度的人均GDP低於俄羅斯。

與發達經濟體相比,俄羅斯人在食品上的支出令人唏噓——最新數據顯示,2012年,英國人的食物支出占到其收入的11%-12%,而美國的數字僅為6.4%。

俄羅斯經濟的災難令人想起了俄羅斯1998年的經濟危機。當時,俄羅斯的食品價格飆升,通脹達到了驚人的100%。這一危機讓時任總統葉利欽被迫離職,迫使俄羅斯請求國際援助。食品危機還推動了上世紀90年代的前蘇聯解體。盡管俄羅斯總統普京的政權目前還擁有很高的支持率,但俄羅斯的民眾正在為普京的外交政策支付高昂的代價。 

美國財經博客Quartz援引VTB Capital分析師表示,俄羅斯收入今年將增長7%,遠低於食品通脹的速度。分析師預計,2015年上半年,俄羅斯食品價格通脹將達到20%。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079

200萬過後的感覺

之前超過100萬的文字資料

在超過了100萬之後,根據非常神通的摩爾定律的結果,又過了接近一年半,去年年底已經達到另一倍的大半。最近再經過連日手上部分持股暴升後,加上抽走的部分資金另作用途後,計起來應該超過了200萬的資產了。這一年半主要變化:

1. 認識了小花。
2. 工作上,人工多了一點點,花紅多了一點點。
3. 前後因遺失及弄破,買了幾部智能電話,認識了很多以往沒有辦法找到網友,多了交流。
4. 重倉買了奧普集團(477)、奧思(1161)等重倉股,身價暴升。
5. 最近以不錯價格購入現居公屋附近的居屋,以後變成樓奴,身家估計有望進一步增加。

今年初投資回報在最近接連爆發下,至今回報暫逾雙位數百分比。

回說這一年半的過程,其實都是硬挺下去的結果。在10月破了100萬後,其實都浮浮沉沉,在11月底正式開始在一些殼股的支持下,市值上了一個新的紀錄,年底超過100萬作收,年初接連在資金流入及花紅的支持下,資產快速增長,但其後部分股票回降,又回吐了一點,其後保持平穩。年中,資金量在股票升值下,再越上新台階,但是年底多種事故下,最終在去年年底越過新關口有難度。年初仍然表現平穩,但資金流入卻支持組合陸續增長,至過年前已接近目標,但過年後回降,不過在這2、3天重倉股股價回升後,數字終於衝過200萬了,在今天奧普不錯的業績下,回報回降一些,但今天購入炒業績的興達(1899)表現不佳,看來又要飽吃驚風散。儘管如此,我也仍然多謝命運支持,亦應該感恩。

現在身價雖然超過200萬,在物業成交後,身家會增加一個不少的比例。但是卻背上一身債項,所以沒有甚麼感覺,雖然數字上距財務上自由愈來愈近,但卻感覺又要過苦日子,但我和小花也是節儉的人,相信也沒有甚麼好可怕。近來只希望在債務下來後,努力賺錢找新工作降債,然後換上一個較低的步調,繼續慢慢積累實力及現金流,慢慢變成不用工作。

那甚麼是個終結呢。我想如果每個月有3萬塊現金流入就足夠吧,如果我的回報水平是6%息率,那應該是600萬的財務資產吧,如果是8%,就是450萬,所以我還要努力地加強實力,積累足夠的錢,給我做我喜歡的事例如看書和搞網站,然後養活我和小花家庭的人,此外,也需想控制風險,但我有一點點信心能做到,不過我還是不太確定。但我總希望能夠一步一步向我理想的目標進發,不過我還是沒有信心甚麼時候達成我的目標,希望大家繼續祝我好運吧。

到最後,我希望為自己找一個學習的榜樣,但現在我只找到反例。其中一個,工作為家,沒有休息,吃飯也不定時,遲早會不成的,另外某個自稱單身的作家,說用某些方式去搵錢,只是為了聚集朋友,一事無成,雖然著作頗豐,但卻過著一些不負責任的人生。我覺得這兩個四十至五十歲的人的人生都是失敗,我自己可不想學他呢。因為我想有平衡的生活,現在我還會記得我對後者的20年之約,現在還有17年多,我會努力把我的人生建好,不會重蹈這兩位不平衡的人的人生覆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15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