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移動音頻硝煙再起 喜馬拉雅稱遭遇惡意誹謗並報案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699697.html

移動音頻硝煙再起 喜馬拉雅稱遭遇惡意誹謗並報案

一財網 張曉媚 2015-10-20 17:44:00

10月20日,國內音頻分享平臺喜馬拉雅FM在其官方微博發布聲明,稱遭遇惡意誹謗。

移動音頻行業硝煙又起。

10月20日,國內音頻分享平臺喜馬拉雅FM在其官方微博發布聲明,稱遭遇惡意誹謗,並已向公安機關報案。

事情起源於上周末在不少互聯網平臺上流傳的一篇“黑稿”,文章從三個方面“揭發”喜馬拉雅FM:1、“融資材料造假”,將市場份額寫成60%,而易觀國際7月公布的這一數據為25.8%;2、“據消息人士稱”,“目前喜馬拉雅FM的負債已接近2個億”;3、中央網信辦、廣電總局正在全國範圍內開展境外電視網絡接收設備專項整治行動。“由於版權或未經審核等原因”,“在首批公布的81款非法視頻軟件中,喜馬拉雅FM是唯一登上黑榜的知名音頻APP軟件,並涉總局黑榜”。也有相似文章稱,這些背後,源於該公司的“‘高位’恐慌”。

10月20日淩晨1:54,喜馬拉雅FM在其官方微博發布《關於喜馬拉雅FM被惡意誹謗的聲明》,就系列報道中提及的以上信息進行了回應。

喜馬拉雅FM方面稱,相關攻擊性文章系某友商組織指使“槍手”撰寫發布,並在官方聲明中貼出 “槍手”在微信群中通過有償轉發大規模散播謠言的截圖(如下):

據公開資料,電臺應用自2012年湧現,目前上線最早的蜻蜓FM、頻道最多的喜馬拉雅、略顯文藝的荔枝FM和主打車主的考拉FM用戶較為有名,此外、多聽FM、老品牌豆瓣FM、鳳凰FM也都存在一定的人氣量,目前移動音頻行業尚未如電子商務、專車、團購等領域那樣出現巨頭,這也使得競爭者之間容易發生容易混戰。

當然,從混戰到洗牌是個難以避免的過程,很多行業早期都要經歷這樣的混戰,曾經的“百團大戰”、叫車市場的“補貼大戰”,之前的P2P市場、學生分期購物及前前階段在線音樂行業等,而且有些行業發展多年仍舊存在諸多因競爭而起的亂象,比如OTA市場。

以下為聲明全文:

關於喜馬拉雅FM被惡意誹謗的聲明

近日,某友商組織指使“槍手”通過多個互聯網媒體平臺,連續發表數篇針對喜馬拉雅FM的攻擊性文章。文章內容大量虛構事實,更為惡劣的是,在多個媒體人及行業人士聚集的微信群中,通過有償轉發大規模傳播謠言,對我們的聲譽造成了惡劣的社會影響。

對此,我們鄭重聲明:

一、“廣電總局公布81款非法視頻軟件,喜馬拉雅FM遭點名”的消息系謠傳,並非官方發布。

二、目前喜馬拉雅FM C輪融資計劃書並未在任何渠道公布過,系列文章中提及“喜馬拉雅FM C輪BP融資資料造假”的內容純屬捏造。

三、系列文章中提及“喜馬拉雅FM欠債2億”系惡意誹謗,目前喜馬拉雅FM現金流充裕,沒有一分錢負債。

系列文章作者,蓄意侵害喜馬拉雅FM的商譽,通過自媒體、門戶網站大規模傳播謠言。對此,喜馬拉雅FM已經查清造謠者身份信息,同時掌握了相關證據,並向公安機關報案追究造謠者的刑事責任。

今年以來,喜馬拉雅FM數次遭受“黑公關”攻擊,但這絲毫沒有阻擋我們高速發展的步伐,同時,也讓我們更加堅定了全心全意為我們用戶創造價值的信念,我們相信這才是行業健康發展的根本!

此外,部分媒體了解真相後已刪除相關內容,我們對此表示感謝。仍有一些不明真相的媒體在轉載誹謗文章,請予以刪除,謠言止於智者!期待媒體朋友們明鑒!

喜馬拉雅FM

2015年10月20日

編輯:邊長勇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5588

台灣史上最大惡意購並案,「被害人」林文伯告白:一把刀插在我心臟差一點就刺進去了


2015-10-12  TCW

「他等於插了一把刀在我的心臟,只差一點點就刺進去,然後說,你要不要跟我合作?」十月一日,矽品 董事長林文伯接受《商業周刊》專訪,第一手告白一個月來的心情轉折。在矽品新竹辦公室的六○一會議室,就在九天前,同一個會議室,林文伯在此見到了日月光 董事長張虔生,我們就坐在張虔生坐過的位子上,讓林文伯有感而發的說出此刻的心情。

為了讓矽品的名字能夠持續下去,林文伯選擇與鴻海換股合作,但此舉引發外資股東與小股東的不滿,質疑林文伯為了經營權,犧牲矽品股東權益,但林文伯卻認為這是一個三贏的策略。

從八月底日月光宣佈入股矽品來,林文伯已經從最初的慌亂回到平靜,第一次對十月十五日的股東臨時會,可能的結局,說出了自己的決定。以下是專訪紀要:

《商業周刊鑼問(以下簡稱問》:現在外界覺得你找鴻海增資換股合作,是為了私利,想保住經營權?

林文伯答《以下簡稱答》:當然不是為了私利,我是為了七五%股東的利益。

今天把日月光擺在一邊,先看,這個整合是不是有好處?沒有日月光,這件事對矽品、對鴻海來講,是不是正確的決定?

看起來是正確、可以共同發展的決定。

當然(用什麼方武合作)見仁見智,但那時候的看法是,用這個方武(指換股)最快。

很多事情是當時的最佳決定,過一陣子看,可能還有更好的方武。

外界覺得稀釋股權太高,跟鴻海合作,為什麼股權要稀釋這麼多?

答:日月光現在股權是二五%,我們是七五%嘛。我們這個看起來,這次假如這個換股案能夠通過,會有兩個接近二〇%的股東,我們覺得這樣的股東比率會是比較平衡的,對公司的運作比較有幫助。

問:綜效如果真的很好,為什麼鴻海不願意拿錢出來,卻選擇換股?

答:我們兩個都交換以後,我們都能保持實力啊,錢都留在自己公司家裡面,現在需要投資嘛,有人(指日月光)把他六五%的現金都拿出來用了,這個好可怕。

問:近一個月來,日月光堅持同業間的水平整合、矽品主張上下游垂直整合,如果跳脫你目前的角色,水平整合到底有沒有效益?

答:水平整合跟垂直整合其實都有好處也有壞處,但是他們(日月光)一直把它單純化,為了說水平整合才最好,其實這也要看(整合的》兩個對象做什麼事情。

現在全世界真正高階的大型封測公司就是矽品、艾克爾(Amkor)、日月光跟星科金朋(編按:已被江蘇長電購並),其他規模都比較小,不然就是做利基市場的。(一旦矽品、日月光整並,)九月初艾克爾台灣區總經理梁明成,聽說他樂見其成啊!可能因為他覺得訂單就要來了,其實訂單真的會跑到他那裡去。

我舉個例子,聯發科四〇%封測訂單在矽品,四〇%在日月光,當聯發科資深副總張垂宏一聽到這事情馬上告訴我,「這不行啊!我不讚成你們這樣做。」他說這樣對聯發科很危險,你們要好好自己調整一下,不然他會把訂單轉到大陸去,他不可能把八〇%訂單全放在一家公司身上,風險太大,他們一定不同意這樣做。

我們很多美國客戶也都來抗議,大部分客戶都在台積電做wafer(晶圓代工),在我們(日月光、矽品)這兩家封裝,這是美國客戶的模武,如果兩家剩下一家 的時候,就是轉單到韓國艾克爾,不然就是轉到星科金朋,這只是肥了國外的兩家對手、台灣自己消瘦而已,所以我才說兩家不應該並起來,應該分別開進大陸去搶 單子去。

這整合不是對的事情,而且還是曠日廢時,加上原本兩家公司都經營得很好,好的公司整合其實沒什麼綜效。

現在日月光用二五%股權進來,有沒有利益給七五%的股東?還是只是在那邊嚷嚷不可以這樣、不可以那樣,但大家都沒有看到他要端出來的牛肉是什麼。

沒有,沒有好處啊!他現在對我們沒有什麼好處,他不可能給我們訂單,也不可能讚成我們擴充。

間:事情發生已經一個月了,你對於日月光背後真正的盤算,瞭解多少?

答:我是聽說,他可能會複制過去把公司拿到國外上市的想法,以前不是有凱雷(Carlyle)那種事情嗎?(編按:二〇〇六年凱雷計晝購並日月光,使其在台股下市場,再到高本益比的海外市場上市的計書,但最後失敗)我們很怕矽品會像環隆電氣(編按:日月光一九九九年取得主導權之子公司),環隆四千多人在台中工作,突然變成一千人不到,這件事情矽品(總部也在台中)員工看在眼裡,覺得很可怕。

我不曉得對方會做什麼事情,或者把我們的股份拿去包裝以後賣給國外公司也說不定。

我們到現在還搞不清楚。不過他已經可以讓矽品慢慢流血而死,因為營運上有著不確定性,我的客戶就會慢慢流失。但這代價未免也太高了吧?而且是傷害台灣的產業地位,破壞台灣的就業。

事發至今一個多月,你個人的持股偏低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如果你對矽品有信心,為什麼不增加持股?

答:台積電的核心持股有多少?

問:很低啊。

答:有沒有一五%?

問:張董也不到一%。

答:那為什麼只有指責我呢?

問:因為你是founder(創辦人)啊,他算是專業經理人嘛!

答:我原來founder就是二%,我一直就是這麼小的比率,你去查我的歷史,我有多少%?

但我代表的是家族與黟伴,那其實是一五%。

我的家族以前在基隆賣魚粉,一九七二年因為中日斷交,停止日本魚粉的進口,讓家族生意受到很大的打擊、需要轉型,我父親《林鐘隸》是大家長,我同輩有十八 個堂兄弟姊妹,我是唯一一個在外面做電子的,後來(聯電榮譽副董事長宣明智》介紹我認識蔡祺文總經理,他們從菱生出來,拿了八百萬台幣開始做這工廠,我算 一算這利潤還可以,兩方決定合資,各占一半股份開始(創辦)矽品。

之後上市增資、現金增資、存托憑證等等不斷稀釋持股比率,但後來我們家族跟蔡家加起來還有一五%,我家族這邊,因為我父親是大家長,決定把股份均分給三房、十八個孩子,先除以三,再除以每家有幾個孩子,我的股份是這樣來的。

後面還有經營權配股,我的還比較多一點,那些堂兄弟姊妹都沒有賣。我覺得持股好像也不少了啊(苦笑)!

我們從路邊攤的小公司,搞到現在有二萬三千多人的國際級企業,但現在發現,企業規模還是太小。

如果十五日仍召開股東臨

時會,萬一與鴻海換股案沒有通過,後面怎麼走?

答:就繼續走下去吧!明年還有一個股東會可以開,後年也還有一個股東會可以開嘛!(編按:矽品原訂後年董監改選,日月光表示在此之前不會進入矽品董事會)對,繼續走下去。

問:現在沒有覺得自己居於劣勢?

答:我不敢說,但我們有決心要走下去。平常心,盡力去做就好。

問:如果與鴻海換股案通過了呢?等於有鴻海、矽品、日月光三方勢力,好聽的話可以講三贏,但會不會三個和尚沒水暍?經營團隊被夾在中間?

答:那麼,這局至少是個活局,對矽品七五%的股東來說都是個活局。

鴻海是我已經有二十年經驗的伙伴,不是隨便從路邊找來的伙伴,至少比日月光可靠。我們跟鴻海現在是真正有目標,有市場要去走,至少還可以共同奮鬥好幾年。 何況我的core busincss(核心能力)不是它隨便可以jump in(跳進來做)的,它可能要花好多時間去磨這個東西。

假如(換般案)沒過,變成死局,它(日月光)又不會幫我忙,它唯一的辦法就是把我吞掉。

問:大家稱你是「鐵嘴」、預測未來奇准,但這次卻被一把刀插到心臟上,你認為自己是「聰明的輸家」嗎?

答:輸贏尚未論出,但假如我讓矽品可以再做三十年,我想我就是成功的。我個人可能是失敗的,假如你看我個人是失敗的,但我看大局是成功的,那我就是成功的。

人的成功不是自己的成功,而是這個企業是不是成功,至少我讓企業健康的再走下去,我消失了也沒關係,人本來就會消失嘛,三十年也就這樣過去了,只是你消失的身段是什麼樣子?你的身段,你的背影是什麼樣子。

問:你希望的背影是什麼樣子?

答:不要留下任何痕跡,但我希望矽品這名字再留三十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4616

國外借鏡》林文伯「沒想到的事」席卷全球 惡意購並正熱 連杜邦也險被吃掉

2015-10-12  TCW

如今,惡意購並不只瞄準體質不佳公司,只要有利可圖,世界500大企業也可能成為狙擊目標……

矽品董事長林文伯接受《商業周刊》專訪時,親口說「想都沒想到」經營績效卓越的矽品,會成為惡意購並的對象。

那他一定更難想像,就在他被日月光搞得焦頭爛額時,太平洋的另一端,一家年營收比他大上十四倍的世界五百大公司,也剛度過一場跟他一樣驚心動魄的危機。

杜邦(DuPont),是全球最大化工原料廠,年營收高達三百五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兆一千五百億元)。自執行長庫爾曼(Ellen Kullman)二○○九年上任以來,杜邦的毛利率從九.五%提升到一六.五%,幫投資人創造了二六六%的報酬,遠高于標準普爾(S&P)五百大 企業一五九%的平均值。

令人做夢也想不到的是,這家績效優良的巨無霸公司,竟然也會遭遇到敵意購並的狙擊,差一點點,就要被另外一個對沖基金奪下,分拆成三個部門賣掉。

小心!購並風死灰複燃

企業狙擊手出沒,今年購並金逼近百兆

在台灣,敵意購並被認為是令人不齒的商業手段,但在美國,這是資本市場的正常生態,甚至還有律師、會計師、券商合組而成的「反購並公司」,專門教企業如何對抗敵意購並。

過去,敵意購並通常發生在財務狀況出問題、體質虛弱或經營團隊不振的企業身上,從一九八〇年代開始蔚為風潮,主導者通常是對沖基金。

他們被稱為企業狙擊手(corporate raider ),手握大筆銀彈,尋找他們認為價值被低估的公司股票,然後向經營團隊施壓,要求採取他們認為可以沖高股票價值的做法,例如賣掉拖累公司獲利的部門、精簡人事、撤換高薪的執行長等,最後再分拆、出售所有資產。

最著名的案例是一九八八年,對沖基金公司KKR用二百五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八千二百五十億元)買下餅乾公司雷諾納貝斯克(RJR-Nabisco)。經典電影《麻雀變鳳凰》(Pretty Woman)中,李察.基爾(Richard Gere)扮演的角色,正是當年這群企業狙擊手的寫照。

金融海嘯後,他們一度銷聲匿跡。近年來,在全球經濟成長趨緩,各國競相寬鬆貨幣,熱錢到處流竄的催生下,他們又開始活躍。

根據《彭博》 (Blommberg)報導,今年的購並案數量,將打破金融海嘯以來的紀錄,此趨勢將一路持續王二〇一七年,全年的購並金額可望超越三兆美元(約合新台幣九十八兆元)。

光是二〇一四年一年,就出現了三百三十四件類似購並案件,成功率高達七四%。

這群企業狙擊手有新的名字:行動派投資人(activist shareholder)。相較于二十多年前,他們進化得更聰明,手中資源更多,野心也更大。他們與媒體關係良好,握有的銀彈高達一千二百七十五億美元,甚至還研發出一套「作戰守則」。

行動派投資人在發動攻擊之前,會先做好充足的功課,對該公司的財務、營運研究透徹。他們通常極有耐心,先在外圍默默的收購少量股票,累積實力,當時機一到,就立刻發動攻勢,拉攏外部大股東,說服他們與自己站在同一陣線。

他們會在電視、報紙上發表評論,分析該公司的弱點,讓現有經營團隊看起來像是笨蛋,接著提出改進做法,塑造出自己「救世主」的形象,獲取散戶投資人與一般大衆的好感,讓這場仗「師出有名」,待氣氛成形後,就開始大量收購股票、委託書,進一步取得經營權。

可怕!大企業犯錯照被狙擊

杜邦差點遭分拆,靠撙節保一條小命

最可怕的是,他們不只瞄準經營不善的小公司,就連像杜邦、eBay、通用汽車等世界五百大企業,只要一犯錯,立刻就會被狙擊。

以杜邦為例,在其亮麗的績效表現下,隱藏的是一個臃腫的成本結構,以及許多龐大的業外固定資產,例如酒店與高爾夫球俱樂部等。根據對沖基金業者評估,若能將杜邦分拆出售,市值將暴增八成,獲利也將超過本業,簡直是只大肥羊。

今年在中國成長停滯、美元不斷升值的趨勢下,杜邦的獲利能力掉到兩年來最低,信評機構穆迪(Moody's)甚至調降其信用評等,這就讓有心人有了可趁之機。

雖然杜邦最後靠著一份金額高達十億美元的成本撙節計畫、五十億美元的庫藏股措施,加上及時的轉型策略,成功穩固住外部投資人信心,驚險保住董事席次,免于被奪權分拆的命運。但可預見的是,在熱錢流竄的大環境下,不只美國,就連台灣,未來的敵意購並案件還會越來越多。

預防!觀察市場蛛絲馬跡

留意自家股票動向,慎防遭大量收購

該如何預防?首先,企業主一定要打破鐵齒的心態,不要認為「下一個不是我」。平常就要在集保中心、櫃買中心等股務代理機構,多留意自家的股票動向,看是否有陌生的投資人在大量收購。

一位曾參與過國內多項經營權爭奪戰、屢屢協助客戶反敗為勝的律師表示,對手要發動敵意購並之前,一定會有蛛絲馬跡,一有不對,就要立刻反應,才能夠制勢于先。

再者,要興ISS(Institutional shareholder services)、Glass Lewis 等全球重量級股權研究機構打好關係,這兩家出具的研究報告,對外資的影響力,幾乎等同于MSCI對台股的威力。許多外資法人內規對股東會的投票行為,還會 直接載名「依據ISS或Glass Lewis」。在中石化、彰銀等重要戰役的關鍵時刻,就是這兩家的報告,左右了外資要支持公司派還是市場派。

經營權爭奪必然牽涉到委託書大戰,這就要靠國內通路商,如全通、長龍、聯洲、台灣總合等支援。另外,也需要定期與媒體、投資人互動聯繫,保持訊息通暢,緊要關頭才能形成輿論壓力,爭取實力雄厚的外部股東支持。

「養兵幹日用在一時,布下這些防護網,才能高枕無憂。」該律師語重心長的說:「台灣企業過去沒有這種意識,總認為苦幹實幹就能高枕無憂,等到門口的野蠻人 沖進來,付出的代價更大。」對企業來說,遭受敵意購並絕非有趣的事,然而,就資本市場來說,某種程度上卻有利於整體發展。

因為行動型投資人就像病毒一樣,會趁企業體質不好的時候乘虛而入,企業為了活下來,勢必要改進缺點,強化績效,否則就等著被瓦解。而讓績效差的公司離開市場,原本就是維持整體環境健康的必要之舉。

反觀台灣,一千六百檔上市櫃公司中,有不少是營業利益率低於一%以下、如死水般毫無成交量的僵屍企業。他們佔用了寶貴的資源,卻無法產生對應的績效,可能衍生出不良後果。

固然矽品與杜邦都不是屬於這樣的公司類型,但若台灣接下來出現更多的日月光,或是像美國一樣的行動派投資人,對整體投資環境來說,或許不是壞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4617

趙偉國:惡意收購總是不好,日月光張老闆知道否?日月光門紫光,祭出100%收購矽品

2015-12-21  TCW

日月光鬥紫光,祭出100%收購矽品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宣布投資矽品與南茂後,本刊在第一時間對其提出採訪邀約,他陸續以三封郵件親自回覆提問,完整問答如下:《商業周刊》問(以下簡稱問):華亞科宣布將私有化下市,與紫光有關嗎?華亞科未來有沒有可能成為美光與紫光共同持有的DRAM代工廠?

趙偉國答(以下簡稱答):華亞科私有化,我不知此事,剛才看你的問題才知道,更無從談起未來。

順便談我一些觀點,我剛知道,日月光邀約收購矽品,以我的經驗,惡意收購,總歸是不好,中國老話,和氣生財,不知日月光的張老闆(張虔生)知道否?

日月光全球排名第一,矽品第三,恐怕會有反壟斷問題,在美國、韓國、台灣、大陸,可以通過否?張總為什麼如此敵意陸資,他在大陸有沒有上市公司?他靠大陸發了財,為什麼如此敵意大陸?

問:在日月光決議一〇〇%收購矽品後,紫光會考慮加碼入股矽品嗎?

答:我們目前暫時沒有進一步考慮。

問:上次你接受本刊訪問時說,對台灣半導體業的投資,除了聯發科外暫時沒興趣,如何短時間內又談成這兩起新的投資?

答:確實說過暫緩對台投資,但沒說過「除了聯發科外暫時沒興趣」。

當時也是這樣想,但最近看到台灣各界,對於紫光對力成的投資案,給予積極評價,再加上矽品、南茂很優秀,所以決定擴大對台灣投資。

問:你認為目前這三起投資,會加速紫光跟聯發科合作的可能嗎?

答:在台灣政策沒有正式變動之前,無法探討和聯發科的合作。

問:台灣明年一月改選總統,目前是過渡期的看守政府,你會不會擔心選舉後,投資案又有變化?

答:我認為台灣有關部門應該會批准這些投資案。力成、矽品、南茂和軍事、安全沒有關係,我們也不謀求對企業的控制權,也不參與經營管理;這三家公司的收入加起來也沒有日月光多,所以也不存在壟斷問題,我看不出不批准的理由。

商業上的基本原則是對等,我們看看,是台資在大陸企業多,還是陸資在台灣企業多?為什麼台灣企業可以在大陸投資,大陸企業不可以在台灣投資?

問:如果最後台灣政府無法讓三起投資案都通過的話,下一步你打算怎麼做?

答:我認為台灣企業接受大陸企業的投資,有以下好處:一、減少競爭;二、促進經濟發展;三、增加就業;四、提高工資收入;五、留住高端人才;六、鼓勵年輕一代創新。

如果台灣官員真為了人民未來幸福考慮,應該徹底開放來自大陸的投資。我不知道,除了陸資,還有誰會來台灣大量投資。台灣外來資本少得可憐,年輕一代創業也少,台灣的未來在哪? (採訪整理·吳中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331

為何從未申辦也能壞你征信? 警惕遭遇“幽靈信用卡”惡意透支 !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3-11/990457.html

如果有一天你突然接到銀行電話,讓你為一張自己從未申辦過的信用卡還款,那麽你多半遇到“幽靈信用卡”了。“幽靈信用卡”同樣會給你產生不良征信記錄。到底什麽是“幽靈信用卡”?又是怎麽出現的?

______.thumb_head

原標題:警惕你名下“幽靈信用卡” 可上網查詢征信記錄

如果有一天你突然接到銀行電話,讓你為一張自己從未辦過的信用卡還款,那麽你多半遇到“幽靈信用卡”了。在各大銀行爭搶信用卡市場時,相信不少消費者都辦過幾張信用卡,甚至忘記了自己手中到底有幾張卡,若遇到身份證丟失、信息泄露等情況,可能名下還有更多的信用卡。銀行人士提醒,警惕“幽靈信用卡”影響個人征信。對消費者而言,要保護好個人的信息,防止遭遇“幽靈信用卡”,而且最好查一下征信報告,對所擁有的卡片做到“了然於心”。

查征信記錄,發現被辦卡

“被辦卡”讓人心塞。隨著3·15的臨近,“幽靈信用卡”進入大眾視線。所謂幽靈信用卡,就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自己名下多出了一張或幾張信用卡,最糟糕的是,這些卡還產生了惡意透支記錄,最後影響到個人征信。

銀率網信用卡組分析師華明舉例稱,一位先生在查詢個人征信記錄時,發現名下還有一張在外地辦理的信用卡在使用,後來該卡產生了一萬多元的逾期,給其個人征信記錄帶來不良影響。然而,他本人從未到過那個城市,也沒有辦過卡,拿到信用卡的申請單後,發現上面除了姓名和身份證號碼以外,其他信息均與本人不符,因此他認為有人冒用自己的身份信息辦理了信用卡。

分析師表示,這種被辦卡的事情並非個案。有人名下有不少信用卡,這些信用卡,有的是幫朋友完成任務,辦後閑置一旁的,有的則是自己壓根不知曉。

“被辦卡”者征信將受影響

業內專家表示,當“幽靈信用卡”產生逾期時,那麽“被辦卡”的人征信記錄就會受到影響,產生不良的征信記錄。銀行人士表示,多數不良記錄是因為未按時還款導致的,無論是由於疏忽大意還是其他因素導致無法在還款期之前還款,或是逾期還款,都有可能導致信用卡個人不良記錄的產生。

其次,自己的身份證或身份證複印件被人拿來冒辦信用卡,並進行了惡意盜刷,由此也會導致個人信用卡不良記錄的產生。

再次,若持卡人手中有未使用但激活了的信用卡產生了年費,而持卡人並不了解,由此產生欠繳費用,也會影響個人信用。雖然銀監會曾出臺通知,未經持卡人授權,在信用卡激活前不得扣任何費用,但部分主題信用卡或特殊信用卡會在規章時明確表示,辦理後就會收取年費,不管是否開通。這需要持卡人在辦理信用卡時對所辦信用卡的相關規則了解清楚,以免承擔不必要的費用。

“幽靈信用卡”怎麽出現的?

分析師華明表示,造成名下存在“幽靈信用卡”的原因有多種。原因之一,是消費者對個人信息保管不善,“目前個人信息泄露案件頻發,不少非法機構打著能代辦大額信用卡的名義,讓消費者提供身份信息,很多通過正規渠道辦卡被拒或對額度不滿意的消費者,輕易相信這些非法機構,將自己的重要信息泄露了出去,導致被冒名開卡。”

其次,和銀行也有一定關系,可能是銀行員工為達到考核目標泄露用戶信息。

專家提醒個人信息要嚴格保密

分析師建議,不要相信任何宣傳能代辦信用卡的廣告;對於自己的個人信息要嚴格保密,尤其是身份證照片、複印件等重要信息,以免被辦卡,“同時,銀行方面也要嚴格管理本銀行申請資料的安全問題,堵住用戶信息泄露的口子,同時嚴格按照‘三親原則’批卡。”

編輯:姚祥雲 審核:向江林

  • 信網
  • 姚祥雲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807

愛康國賓董事長回應美年收購:讓惡意資本滾開!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7714.html

“體檢行業是良心行業,沒有良心的公司最後一定不行,醫療行業應該讓惡意、掠奪性的資本滾開!”5月23日傍晚,愛康國賓董事長張黎剛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

這也是自2015年11月,中國體檢業排名第一、第二位的愛康國賓與美年大健康爆發反收購與收購戰後,張黎剛情緒最外露的一次公開表態。

當日,停牌八個多月的美年大健康複牌,收盤跌幅2.98%。

再生“案中案”

美年和愛康國賓之間的收購與反收購案,不斷衍生新案情。

“5月17日,上海知識產權法院突擊搜查了美年大健康全資控股的美東軟件公司,並對涉案軟件相關系統源代碼及數據庫信息的證據保全,目前案件正在進一步審理中。”愛康國賓代表律師,上海潤一律師事務所主任、合夥人金冰一向記者透露。

日前,愛康國賓集團向上海知識產權法院遞交了起訴狀,對上海美東軟件開發有限公司、上海美東軟件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海峰、美年大健康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聖嘉門診部有限公司侵害愛康國賓集團的健康體檢軟件系統著作權的行為提起了民事訴訟,要求賠償損失合計人民幣5300萬元,目前上海知識產權法院已經受理此案。

事實上,這已經是自雙方收購戰爆發後,愛康國賓與美年大健康之間的第三次訴訟糾紛。

2016年1月,愛康國賓以侵犯商業秘密為由,發起了對美年大健康及其管理人員的民事訴訟並索賠5000萬元;2016年3月10日,愛康國賓實名舉報美年大健康及其實際控制人俞熔違反反壟斷法,商務部反壟斷局已接受了愛康國賓的相關舉報材料。

不同於此前兩次案件對個人的訴訟,此次的知識產權訴訟同時對美年大健康的三家下屬機構和前員工提出。

“被告之一的王海峰以前是愛康國賓技術部體檢軟件的負責人,後來在美年大健康全資控股子公司下任副總經理。”金冰一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他認為,王海峰為美東公司和美年大健康開發的健康體檢軟件並非原創,是其將從愛康國賓集團取得的被侵權軟件及相關文檔、源代碼、目標程序、業務模型和數據庫結構等資料稍加調整和整合後炮制出的侵權軟件,而侵權軟件高度模仿被侵權軟件,侵犯了愛康國賓集團的計算機軟件著作權。

公開資料顯示,美東公司是美年大健康的全資子公司,其主營範圍是體檢軟件的開發和銷售。

愛康國賓方面的信息顯示,在取得侵權軟件後,美東公司不僅將侵權軟件部署到美年大健康在全國的各個體檢中心,成為美年大健康經營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更將侵權軟件對外銷售給諸如聖嘉門診部等其他體檢機構,從中獲取高額利潤。

按照審理流程,如果相關被告被判定侵權,則美年大健康旗下體檢中心及向美東公司采購軟件的聖嘉門診部,都將被責令禁止使用,並刪除目前使用的涉嫌侵權軟件。

但美年大健康並不認可這樣的描述。

“眾所周知,我司第一家體檢分院於2006年開業,所使用的體檢軟件系統系我司現任副總裁張勝江先生及其團隊自主研發,經過持續更新升級,該系統軟件在我司各體檢分院一直沿用至今,並於2011年進行了軟件著作權登記。而2006年,愛康國賓尚無自營的體檢中心,其建設、研發使用體檢系統的時間和經驗遠落後於我司,指控我司侵犯其軟件著作權並無依據,且極其荒唐可笑。”美年大健康在向第一財經發來的聲明中強調。

美年方面進一步表示,將堅決應訴:“對愛康國賓多次惡意誹謗、抹黑我司的不正當競爭行為,依法提起商業詆毀訴訟。”

收購與反收購

但雙方真正的較量正在資本市場緊張上演。

5月20日晚間,美年大健康發布《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並募集配套資金暨關聯交易預案(二次修訂稿)》,強調美年健康依舊以發行股份方式購買慈銘體檢72.22%的股權,標的資產及其交易價格等事項不變,交易完成後,慈銘體檢將成為上市公司的全資子公司。

在對愛康國賓收購的敏感時點強調對慈銘體檢的收購,美年清晰表露了對體檢行業“整合”的“野心”。

海通證券數據顯示,根據此前美年借殼的江蘇三友重組報告、愛康國賓年報、慈銘體檢官網信息,2014年,以體檢人次排名,國內前三大體檢公司美年大健康、愛康國賓、慈銘體檢的體檢人次分別為528萬、360萬、200萬人次。

公開數據顯示,美年健康是國內規模最大的專業健康體檢和健康管理機構。2015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1.01億元,同比增長46.89%;實現凈利潤2.6億元,同比增長85.76%;一季報實現營業收入3億元,同比增長63.25%。

而目前美年健康擁有超過100家控股門店,集中於一二線城市,三線城市已多點布局,並已下沈到四線城市,形成較為完善的體檢網絡,其計劃在未來三至五年內完成國內500家體檢中心的布局。

海通證券研報顯示,考慮對慈銘體檢的收購及參股和在建的體檢中心,預計公司今年體檢中心總數有望達250~300家。

事實上,在2014年就開始與行業第三的慈銘接觸並達成收購意向後,美年對愛康國賓的誌在必得就開始加速。

2015年8月31日,愛康國賓收到董事長張黎剛聯合私募基金“方源資本”提出的私有化要約;11月29日,美年大健康殼公司江蘇三友(002044.SZ)聯合平安、紅杉、太平等資本方組成外部買方團向愛康發出一份“無約束力”的私有化要約,提出高於張黎剛23.6%的收購價格。

隨後雙方都態度強硬,互不相讓。2015年12月初,愛康國賓公布“毒丸”計劃,12月15日,美年宣布再次提價,將收購要約價格提升至23.5美元/ADS。

2016年1月5日,愛康國賓剛宣布此前由公司董事長張黎剛牽頭組成的私有化財團加入了新成員,包括阿里巴巴、中國人壽等6家機構,但並未公布新的要約收購價格。第二天,美年再度發出收購要約,將收購價格提升至25美元/ADS。

而不斷提價背後的資本力量正在成為這一事件的真正主角。

2016年1月6日消息,愛康國賓在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文件顯示,張黎剛、Time Intelligent、ShanghaiMed、方源資本、阿里巴巴投資有限公司、中國人壽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中國新資本國際管理有限公司、LTW Capital Jaguar Investment、安大略省教師退休金計劃委員會和天津君聯赟鵬企業管理咨詢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簽署經修訂和重述的聯盟協議。

公開信息顯示,一直擅長資本運作的美年方面,背後的資本團隊則包括了深圳市平安德成投資有限公司、太平國發(蘇州)資本管理有限公司、華泰瑞聯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北京紅杉坤德投資管理中心(有限合夥)和凱輝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上海源星胤石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上海賽領資本管理有限公司和海通新創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等。

“現在很多人去一家體檢公司看的還是裝修好不好這些,真正的軟件好壞,做檢查的機器、做化驗的試劑這些只有經營者自己知道是不是好的,所以這個行業是一個良心行業。”張黎剛接受第一財經時表示,“如果只是為了錢就把堅持的理念和體檢公司賣了,而不是踏實做事,那中國體檢行業也就毀掉了。”

公開數據顯示,現階段我國健康管理(體檢)機構已超出6000家,市場保守估計800億規模,但由於中國醫療體制等歷史原因,大部分市場份額仍集中於公立醫院,未來健康體檢連鎖機構的市場想象空間巨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8108

減少企業惡意競爭 我國將限制嬰幼兒乳粉配方數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5008.html

許多父母在采購奶粉時經常看到琳瑯滿目的品牌和包裝,但在不同價位之間,不同品牌之間,該買哪種?

為了解決我國嬰幼兒乳粉配方過多、過濫,配方制定隨意、更換頻繁等問題,6月8日,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註冊管理辦法》(下稱《辦法》)。《辦法》自今年10月1日起施行。

目前中國有103個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共有2000個配方,個別企業甚至有180余個配方。嬰幼兒乳粉配方過多、過濫,配方制定隨意、更換頻繁等問題突出,存在一定的質量安全風險隱患,造成消費者選擇困難。

食藥監總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國內許多企業采取“類似配方、不同品牌、加大宣傳、擴大市場”的銷售策略,即簡單把一個配方的組成成分及含量略作改變形成過個“新配方”,生產不用產品不同品牌,然後在不同渠道銷售,通過擴大宣傳誤導消費者購買,造成消費者選擇困難。《辦法》要求每個企業原則上不得超過3個配方系列9種產品配方,旨在通過限制企業配方數,減少企業惡意競爭,梳理優質國產品牌,讓群眾看得清楚,買的明白。同時《辦法》允許同一集團公司全資子公司可使用集團公司內另一全資子公司已經註冊的產品配方。

《辦法》要求,參照藥品管理,明確我國境內生產銷售和進口的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均實行註冊管理,並嚴格限定申請人資質條件。只有具備相應的研發能力、生產能力、檢驗能力,符合粉狀嬰幼兒配方食品良好生產規範要求,實施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體系,對出廠產品按照法律法規和嬰幼兒配方乳粉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的項目實施逐批檢驗的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才能申請產品配方註冊。

同時《辦法》規範標簽標示,解決宣傳亂象,要求申請人註冊時一並提交標簽和說明書樣稿及標簽、說明書中聲稱的說明、證明材料,並對標簽和說明書表述要求作出細致規定。如,對產品中聲稱來源國、原料乳粉等原料來源的,要求如實標明具體來源地或者來源國,不允許使用“進口奶源”“源自國外牧場”、“生態牧場”“進口原料”等模糊信息,不允許在標簽和說明書中明示或者暗示“益智、增加抵抗力或者免疫力、保護腸道“等,不允許以”不添加”、“不含有“、”零添加“等字眼,強調未使用或不含有按照食品安全標準不應當在產品配方中含有或使用的物質,不允許標準虛假、誇大、違反科學原則或者絕對化的內容;不允許標註與產品配方註冊的內容不一致的聲稱等。

《辦法》出臺將提升嬰幼兒配方乳粉行業準入門檻,配方、品牌亂象將有較大改善,品牌集中度進一步提升,市場競爭環境更加趨於良性,有利於形成中國嬰幼兒配方乳粉行業健康發展的新格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377

易到多個賬戶被盜刷 回應稱或與惡意競爭有關

易到公司昨日在官方微博和微信發布公告稱,近期有用戶反饋賬戶被盜刷,易到官方表示這看似零散的盜刷事件背後不排除某種利益關系,或與惡意競爭有關,公司已經向公安機關報案。

據媒體報道,多名用戶反饋自己的易到用車賬戶被盜,不僅賬戶名遭到篡改,賬戶在短時間內還產生了數筆大額訂單支付信息,賬戶內余額已經被耗盡。

易到在公告中稱公司對此非常重視,對於被刷單的用戶,已第一時間進行安全提示,並采取最高等級的保護措施,確保用戶賬戶安全。

據悉,賬戶被盜刷是互聯網常見的黑色犯罪行為,該過程主要通過非法獲得的用戶信息訪問用戶賬號。易到稱,在目前接到的反饋中,多數被盜刷用戶有在其他網站不慎暴露個人賬號信息的行為。

易到在公告中還指出,易到風控團隊在排查用戶被盜信息時發現,看似零散的盜刷事件背後隱匿著某種利益關系,甚至不排除犯罪分子或競爭對手針對易到賬戶有目的、有步驟地實施犯罪,性質十分惡劣。易到現已搜集證據,準備向公安機關報案並配合立案偵查。

易到公司通過該聲明向用戶致歉,也表示“但在網絡犯罪面前,易到和用戶都是受害者”。目前,易到已經啟動先行賠付流程,盡量彌補用戶損失。

對於用戶的損失,易到表示,將啟動先行賠付流程,盡量彌補用戶損失。

 

綜合來源: 京華時報、TechWeb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820

東北特鋼連發兩公告:不惡意逃廢債 不單方面債轉股

8月2日,東北特殊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東北特鋼”)連發兩公告,對2015年度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短融以及第一期超短融的第三次持有人會議決議給以答複。

瀏覽公告內容發現東北特鋼對持有人此前的多項訴求給以答複,其中包含了不要“債轉股”、要求“部分償還本息”等。歸結重點:

一、承諾不會惡意逃廢債。

二、債轉股:國家政策未明,不會輕舉妄動。

三、破產訴訟:不同意。不停產才是還債的前提和保障。

四、還錢:暫時靠自身無能為力。

五、披露財務信息:可以,但要在債務結局方案最終確定後。

六、派駐進駐組:歡迎。

在兩份公告中,都提到了包含了《關於再次要求東北特鋼書面承諾債券不會進行債轉股及不會惡意逃廢債並掛網公告的議案》,這也是持有人最關心的問題之一。

東北特鋼對此表示,再次重申,發行人作為大型國有企業,將竭盡全力承擔應盡之社會責任,不會采取惡意逃廢債行為。同時,目前國家政策層面對於債務融資工具轉股權未有明確定論。發行人不會單方面對未兌付的債務融資工具采取債轉股行為。發行人願就債務融資工具償付問題與各方債券持有人機構進行協商謀求根本解決債券違約問題。

按照持有人的想法是“提起破產訴訟”、“部分償清債券本息”。

對此,東北特鋼答複稱,不同意破產訴訟。“目前發行人勉力維持生產經營但暫無力承擔如此高額的債務,發行人正在努力爭取包括政府股東在內的各方支持措施,發行人希望債權人保持理性克制。”

而對於償還本息,東北特鋼表示,在當前發行人陷入債務危機情形下,生產經營勉力維持,發行人認為不停產是解決債務融資工具本 息兌付的前提和保障,以現實情況來看 ,發行人自身暫無力償付債務融資工具本息。

此前,持有人也提出要求東北特鋼披露2015年財務報告、2016年一季度財務報表,最新資產受限、抵質押、凍結及訴訟等相關情況。

發行人回複稱,受債券違約事件影響,發行人當前面臨的內外部環境存在較大不確定性。發行人將在債務解決方案最終確定後組織審計機構依照企業會計準則編制並披露相關財務信息。

對於最新資產受限、抵質押 、凍結及訴訟等相關情況,發行人將按照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的相關信息披露規則進行信息披露工作。

目前,15東特鋼CP001、CP002已分別於2016年3月28日及5月5日構成實質性違約,至今仍未兌付,15東特鋼CP003兌付存在不確定性。

國開行作為持有人會議召集人根據《銀行間債券市場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持有人會議規程》相關規定,已於2016年4月、5月以及7月20日先後召開了三次持有人會議。

“15東特鋼SCP001”於4月5日違約,渤海銀行作為該債券的主承銷商於7月21日召開了第三次持有人會議。

截至目前,東北特鋼已經有7只債券將近48億元的本金違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289

國防部回應日防衛白皮書:充斥對中國軍隊惡意

據國防部網站最新消息,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就日本發表2016年版《防衛白皮書》表示,其涉華內容不改以往的陳詞濫調,妄議中國正當合理的國防和軍隊建設,無端炒作南海、東海等問題,滿篇充斥著對中國軍隊的惡意,對中國與鄰國關系的挑撥,和對國際社會的欺騙。中國軍隊對此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並向日方提出嚴正交涉。

在南海問題上,日方極盡挑撥離間之能事,妄圖把南海的水攪渾,想渾水摸魚,從中漁利。在這里,我們必須正告日方,南海的航行自由本來就沒有問題,要說問題,反倒是日本等域外國家插手南海問題,破壞了地區的和平與穩定。日方妄稱中方依靠實力改變現狀,我倒是想問,日本政府一意孤行非法“購島”叫不叫改變現狀?日本自衛隊加強西南方向軍力部署叫不叫改變現狀?日方通過新安保法案解禁集體自衛權叫不叫改變現狀?我們奉勸日方停止錯誤言行,以免“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在東海問題上,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是中國固有領土,這有著充分的歷史和法理依據。日方多次炒作中日軍機“異常接近”,在這里我想提醒一下日方,你們在這個問題上還欠中方一個交代。如果我們看一下2014年6月中國國防部公布的相關視頻,我們就可以清楚地發現誰才是危險的制造者,誰才是規則的破壞者。日方還在白皮書中無端指責中國軍隊在釣魚島附近單方面升級行動,在這里我必須明確地指出,中國軍隊的行動完全基於釣魚島屬於中國這個鐵的事實。

日方的所作所為,根本目的是為其大幅調整軍事安全政策、大力擴充軍備、甚至修改和平憲法制造借口,這種動向值得國際社會高度關註與警惕。我們敦促日方反思歷史,尊重事實,停止對華無端指責,停止挑撥相關國家關系,停止欺騙國際社會,以實際行動為中日關系的改善和發展創造條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29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