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鄧德隆揭密加多寶“換頭手術 “:改名之後如何重塑品牌影響力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218/57228.html

加多寶更名,一般人認為加多寶付出了慘痛的代價。認為加多寶付出了更多的品牌溢價,尤其是更多的營銷成本。但是真正了解一個企業的人都應該知道,品牌背後支撐的是企業的信用度與企業價值讓渡系統。如果企業本身產品足夠出色,有足夠的價值,品牌背後的目的服務體系足夠完善,供應鏈做的足夠出色,那麽我們就有理由相信品牌能夠被重構與恢複。那麽這個領域的資深人士又如何看呢?運用定位理論,幫助加多寶、東阿阿膠、方太等品牌成為行業巨頭的中國定位第一人鄧德隆,在2013經濟轉型高峰論壇談及企業定位與經濟轉型升級時,就他認知的加多寶更名之談了自己觀點,以下為發言及訪談摘要:加多寶如何脫離王老吉重新定位?大家現在都很關註加多寶的成功。這個事情確實難度很大,企業也是迫不得已才啟動新品牌。有媒體把這次的重新定位比喻為“換頭術”。換肝、換腎的手術大家都聽說過,但全世界有誰聽說過“換頭”的手術呢?加多寶“換頭”成功不是奇跡,是運用定位的結果。其原理簡述如下:現在很多人都記得那個決定性的廣告“怕上火,現在喝加多寶。還是原來的配方,還是熟悉的味道,全國銷量領先的紅罐涼茶改名為加多寶”。我們第一句話說“怕上火,現在喝加多寶。”就是要提醒消費者,“現在要喝加多寶啦”,一上來先打破你原來的固定的程序:你原來是“怕上火喝王老吉”,突然一個你所熟悉的模式被打斷了,我們告訴你,現在要喝加多寶了。這個就會引起消費者的關註:“怎麽變了?發生了什麽?”然後你接著就告訴他,原來的紅罐涼茶領導者改名為加多寶了,但是你放心,還是原來的配方,還是你熟悉的味道,怕上火你就喝加多寶。這樣的話,你每一個字都會在他的內心深處喚起他的共鳴,就把他原來的對這個紅罐涼茶的認知和情感,移到了這個新的品牌上面,這就叫乾坤大挪移,如果沒有這個挪移的話,確實,他對一個新品牌是拒絕接受的,他甚至覺得你的產品配方也變了,味道也淡了,還不好喝,那就麻煩了。所以,運用定位可以調動巨大的心智力量,借這股力量的移動來重組認知,從而改變消費者的行為,即使換了頭,消費者也依然能認出並繼續喜愛加多寶。企業不是冠名了一個好節目就能成功大家看到《中國好聲音》和加多寶,以為冠個名就能成功,那我現在可以告訴大家,不是冠名一個好節目就能成功的。比如匯源果汁,它也認為加多寶冠名《中國好聲音》所以成功了,他就冠名了《星光大道》。你看匯源果汁成功嗎?《星光大道》是個很好的平臺,但對匯源來說,他只是花了更多的錢,成本更大、利潤更低了而已。很顯然,我們一定要區別出哪些是戰術,哪些是戰略。你必須首先解決你的戰略定位是什麽。媒體操作和媒體組合,只是一個戰術層面。戰術如果能和這個定位相匹配,是協同的,它就是加分的。光靠這個戰術本身,如果是一個全新的品牌多少還好一點,你會因此打響知名度,多少獲得收益。像伊利、匯源,這些非常知名的企業,你如果只是想通過《星光大道》,通過《爸爸去哪兒》這些戰術性的動作,就要獲得多大的成功,我認為這個很不現實。從定位理論上看,我可以告訴大家,不要抱這樣的期望。而且大家不要誤以為加多寶冠名一個《中國好聲音》就成功了,遠遠沒有那麽簡單,加多寶的成功是它的定位戰略和整個戰略配稱協同作用的結果。有好的資源,用它來推動好的定位,相得益彰。你別忘了火箭的目的是發射衛星,現在大多數企業把火箭當作了目的。我放個火箭,最後什麽也沒有,匯源的教訓恰恰就在這里。要麽差異化,要麽消亡特勞特先生寫過一本書,書的名字叫《differentiate or die》,這本書在翻譯的時候考慮到中國文化,書名譯為了《與眾不同》。其實特勞特的本意是:要麽有差異,要麽就死亡或消亡。說得有哲理一點就是:品牌有且僅有兩種存在方式,要麽差異化,要麽消亡。現在我們的中國企業恰恰面臨這個問題:同質化競爭、打價格戰、利潤像刀片一樣薄。拿中國的金融市場來說,因為我們的銀行是100%的同質化。一旦放開市場,就是一場價格戰,和家電行業最後打到論斤賣是一個道理。換句話說,如果企業不具備競爭力,政府的轉型恐怕都有波折。政府轉型這件事情,吳老提得非常的準確,確實是事關亡黨亡國的大事,是非做不可的。但是如果企業家不提供另外一種力量,政府的轉型就很困難。還是拿金融市場來說,如果企業有各自的差異性,一旦放開就是穩定的、安全的。如果說是高度同質化的,大家只能靠價格戰來爭奪顧客,那麽一放就亂,政府可能就不敢放了,或者一放就得收。所以我們的轉型除了政府要轉變之外,我們的企業家也有很大的責任。我們的任務就是把每個企業做到差異化,做到與眾不同。差異化,就是要獨一無二,無可替代,每一個企業都要找到你能成為第一的那個位置,圍繞這個位置配置資源展開運營。如果每一個企業都懂定位的話,我們就不會有那種同質化的競爭,每個企業都會有很好的定價權,那整個的經濟的運行將會是非常健康的。吳敬璉先生說,中國經濟增長模式必須由投資驅動型轉變為效率提高型。提升效率有兩種方法,吳老在剛才的視頻中向大家推薦了定位,定位是其中的一種。另外一種我們稱之為運營效益,包括了降低成本、引進科技、各項的改進流程,這些事情,確實要做,而且潛力巨大。但我們要明白的是,提高運營效益的前提是先有定位。換句話說,先做正確的事情(定位),然後再把事情做正確(運營改善)。中國企業要只做第一大家經常呼喚中國要有個喬布斯,喬布斯情結很重。在我看來是不對,也不健康的。其實即便進口一個喬布斯也解決不了中國的問題。中國需要的是整個群體的創新熱情,這個群體的創新就靠每一個企業家都掌握定位,去找到自己獨一無二的領域,只做第一。從而使品牌成為顧客首選。現在因為競爭加劇,你必須要做到獨一無二,只有第一,沒有第二。第二名就是失敗。你說第二名拿的是銀牌,但在特勞特先生看來,第二名不是拿了銀牌,而是丟了金牌。當然這與特勞特先生講的“二元法則”並不矛盾,即任何市場最終將只剩兩匹馬在競爭。但第二匹馬也要做到第一,你才能占有市場份額的第二。比如寶馬要在駕駛的定位上做到第一,才能穩住他第二的市場地位。百事在“年輕人可樂”的定位做到第一,才能保住其市場第二的位置。其實企業家這個詞的準確翻譯應該叫“創業家”。創業家是1803年法國的一個經濟學家薩伊發明的這個詞。他定義的創業家就是不斷地把資源從產出低點往最高點移動的人。這個最高點在哪里呢?你要問你自己,有機會做到第一嗎?沒有,那就不要做了。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能夠成為第一的領域,在顧客頭腦當中占據這個位置,這就是定位。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定位的目的:使品牌成為顧客首選。所以我們的終極點是找一塊位置,找一塊地。企業家都是企業的風水先生,你要為整個企業在消費者的頭腦里找一塊風水寶地。這一塊地就是企業的成果,就是企業最大的財富。當然,近年顯然並不只有一個更名的企業,下面i黑馬就盤點一下近年來有過更名的企業:漢庭酒店更名為華住酒店集團2012年11月,漢庭酒店集團宣布,正式更名為“華住酒店集團”,旗下5大品牌也有所更名,分別是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5225

日本最具影響力的企業遊說團體6年來首度同意加薪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0083

隨著日本經濟匯聚增長動能,以及企業利潤提升,日本最具影響力的企業遊說團體6年來首次同意提高工人的基礎工資。 許多經濟學家稱,提高基礎工資是“安倍經濟學”必不可少的一項舉措,以使日本結束長達15年的通縮和幫助日本央行實現2%的通脹目標。 日本朝日新聞援引談判策略草案稱,在明年春季工資談判的時候,日本經濟團體聯合會(Keidanren)這個企業遊說團體將鼓勵自己的企業成員提高工人的基礎工資。 針對基礎工資提高的幅度,日本經濟團體聯合會將讓每個行業自己做出決定。但是,它同意提高工資可能會鼓勵工會聯合起來,以要求雇主支付更高的薪水。 今年,日本央行官員也表達了對薪資漲速過慢的擔憂。因此,日本明年薪資增加讓日本央行在未來兩年內實現通脹目標的幾率提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872

賣方分析師越不準,影響力越大?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2032

當經濟和金融市場下滑時,股票分析師更賣力工作。此時,他們也對股市有著更大的影響——盡管他們的盈利預測並不準確。 來自新加坡管理學院的經濟學家Roger K Loh和來自俄亥俄州立大學的Rene M Stulz對1983年到2011年的分析師報告進行了研究。得出的結論是:在經濟衰退和市場危機期間,更大的不確定性和對職業生涯的憂慮讓分析師更難做出預期,且預期也更加不準。雖然如此,金融危機迫使投資者更依靠分析師報告來進行投資,這提高了分析報告的使用率和影響力。 這份報告由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發布,集中對賣方機構做了分析。報告研究了在危機時期,分析師改變買賣建議對股價有什麽影響。危機時期包括了1987年十月的股市崩盤以及2007年到2009年的次貸危機。 Loh和Stulz說:“盡管分析師的預測在經濟危機時準確性降低,但此時分析師會變得更積極,而且他們的分析預測和推薦變得更有影響力。結果就是,分析師在經濟危機時更有價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8572

端茶小妹變亞洲最具影響力女CEO

2014-05-19 TCW
 
 

 

今年二月底,《富比世》雜誌亞洲版公佈亞洲最有影響力的五十位女性商業領袖,台灣進榜三人,唯一的新面孔是特力集團創辦人兼董事長李麗秋(編按:另外兩人是大陸工程董事長殷琪和趨勢科技執行長陳怡樺)。

提起特力集團,馬上就會想到總裁何湯雄;那,李麗秋是誰?

於私,李麗秋是何湯雄的太太;於公,李麗秋創辦特力集團,卻在婚後讓老公當總經理,把舞台和光環留給他,自己退居幕後掌管公司業務、營運、財務和人事,從未在媒體曝光,直到今年《富比世》找到她。

《富比世》這樣描述她:「『五金皇后』李麗秋從五人貿易公司起家,出口台灣製造的工具給全球客戶,如今更成為台灣最大的家用品通路和進出口貿易商,沃爾瑪(Wal-Mart)、家德寶(Home Depot)和史泰博(Staples)都是她的客戶。」

連何湯雄自己都說,「我有能幹的老婆,才能有今天。如果沒有她,我不知道自己會變成什麼樣。」

李麗秋在一九七四年獨資成立秋記貿易,一九七八年擴大成特力集團,去年營收超過三百五十二億元,員工近八千人,全球客戶超過一千個;在亞洲,僅次於香港利豐集團。四十年來,歷經台幣升值、台海危機、網路泡沫和金融風暴,五大貿易商轉型品牌代理求生存,特力不但堅守貿易本業,並自一九九三年掛牌上市後,開始轉型,跨足零售、發展中國、嘗試垂直整合,集團成長並維持年年賺錢;而當年的貿易龍頭高林,如今營業額僅特力的近五分之一。李麗秋,便是這幕後的推手。

端茶小妹為了脫貧 嚼著檳榔搶業務

故事,得從六十四年前的台南眷村說起。

李麗秋從小一家七口,擠在十三坪的房間裡,沒有馬桶、浴缸,內急得到巷口上又黑又髒又臭的公廁,每逢下雨天或半夜,李麗秋經常踩得滿腳屎尿。眷村生活也沒有隱私可言,一家打小孩、吵架,全巷皆知,可說是,居家的物質、精神條件都缺乏安全感。

這樣的生活條件,讓李麗秋對「家」格外憧憬,她不理會母親要她及早嫁人,一心一意讀書脫貧,因為脫貧是居家舒適的基本條件;這份對「家」的渴望如此堅定,衍伸成她日後事業和人生的主軸信念。

大學畢業後,李麗秋原本考上台灣花旗銀行擔任行員,但沒錢作保而作罷,當時台灣正處於貿易起飛,她轉而應徵當時最大貿易公司高林的業務,卻因非國立大學畢業而未被錄取,只好到中小型貿易公司做倒茶小妹,逐步升為業務員。

她是行內唯一女業務,又才二十多歲,隻身到中南部幫客戶找代工廠,工廠老闆想欺負她:「敢不敢吃檳榔?」李麗秋回:「我吃一顆檳榔,你多給我一個貨櫃?」對方吃定年輕女大學生膽小怕事,沒想到她真的嚼起檳榔,只好多出貨櫃。

雖然談價錢快、狠、準;「但李麗秋作風務實,她手上有多少訂單、買家給的價格和自己的利潤是多少,都很透明,不會幫買家來壓工廠價格。」與特力集團往來三十年、義成工廠董事長林健國說。

貿易商免不了應酬,工廠老闆找李麗秋上酒家,她會抓好結束時間,通知各家老闆娘來接人,讓老闆娘都放心跟她做生意。這種人事兼顧的做事風格,奠定特力與供應商長久的關係,也讓李麗秋賺得「五金皇后」的名號。

二十八歲時,美國客戶找她自立門戶,她創立特力貿易,很快的就賺到人生第一個一百萬元,成為小富婆。

李麗秋看過太多企業家庭化,導致公司倒閉的例子,就算公司只有五個人,就算沒有管理背景,她也要將公司制度化。首先,建立起財務制度,讓家庭和公司帳務各自獨立,並交由專業經理人負責,自己不經手錢;其次投資電腦,建構客戶往來的標準流程,簡化接單後台步驟,不會因人員變動而影響運作;然後聘用專業人才,平均每年增加二十個人,擴大公司規模。

「我在基礎投資從來沒有停過,」李麗秋說:「基礎投資就是人事物,能不能開花結果也不知道;尤其投資『人』的時間很長,但一定要紮根。」

愛家老闆娘退居幕後把總經理頭銜讓給丈夫

當時,李麗秋有錢、有樓、也有事業,她靠自己脫了貧,對人生很滿意。她盤算著,再多存點錢、多買幾間樓,等到五十歲,每天騎腳踏車到處收租,當包租婆,人生幸福莫過於此。有誰料到,婚姻扭轉她的人生,從此與包租婆絕緣。

何湯雄和李麗秋的婚姻,從一開始便無人看好,不是因為何是李的員工,而是雙方差異實在太大。何湯雄的母親是基隆女中校長,他出生在書香門第,是被捧在手掌心的長子,從小要什麼有什麼,習慣成為眾人焦點,大學主修體育,腦袋裡充滿天馬行空的點子;李麗秋出身貧窮眷村,從小為求生存而煩惱,十八歲讀大學兼三個家教養家,大學主修銀行、保險,慣於務實的尋求解決之道。

「差這麼多,為什麼會嫁給他?」

「因為他帥,而且善良。」李麗秋回答這個已經被問過上萬次的問題,「真是昏了頭。」

顧慮到社會上對於「女強男弱」的刻板印象會為婚姻帶來壓力,結婚第二天,李麗秋便讓何湯雄擔任公司總經理,自己繼續當經理,負責公司營運。

兩人的差異,同時展現在公事上。

剛開始,兩人一起見客戶、跑業務,何湯雄不會說英文,連陪客戶用餐都要李麗秋翻譯菜單、點菜,何湯雄受到刺激,帶本英文字典到美國客戶家裡住一個月、苦練英文,終於可以開口聊天。

下游工廠知道何湯雄好說話,要求他提高五%價格,何湯雄一看自家毛利有三五%,便答應對方漲價,李麗秋氣到罵人,但總經理都點頭答應了,只能照單全收。

何湯雄應酬多,聽到好機會就會心動,李麗秋便潑他冷水:「人家那麼多兄弟姊妹,賺錢還輪得到你?這個行不通,不能做!」「啊,你們都沒有去研究,怎麼知道不好?」何湯雄總氣李麗秋太保守。

「他是老闆的老闆啊,這種事情誰敢跟他反抗?當然只有我。」李麗秋說:「我常常犯上。」

工作上意見不同,回到家還要相處,李麗秋笑說:「曾經覺得結婚很委屈,離婚協議書寫過不下百次。」最後都不了了之。

但夫妻仍同處一家公司,為避免衝突,他們開始分工,減少共事的機會。李麗秋負責速戰速決的美國客戶,何湯雄負責慢條斯理的歐洲客戶,兩人分別有Miss USA和Mr. Europe的外號;如果兩人一起拜訪客戶,李麗秋負責談生意,生意談完由何湯雄社交。何湯雄全權負責出席公開場合,李麗秋則隱身檯面下。

冒險先鋒業績狂掉 帶百人到中國打天下

「總裁是個創意者,點子很多;李董則是負責把關的執行者,」特力集團執行長童至祥說:「他們各自負責擅長的事情,很互補。」

的確,沒有何湯雄的雄心,特力大不了;但沒有李麗秋的執行力,特力活不了。

一九九三年,在何湯雄的主導下,特力上市,為跨足零售籌資,揭開集團轉型的序幕。

一九九五年與英國B&Q合資開設特力屋,花錢學習零售通路管理;緊接著,一九九八年成立自有家居品牌和樂家居;二○○○、二○○一年,李麗秋主導特力貿易進軍中國,二○○四年零售進中國,平均兩年走一大步,最挑戰的是,特力貿易進中國。

當時台灣產業開始外移,歐美客戶跳過貿易商直接到中國找工廠,台灣貿易商紛紛倒閉,特力的貿易量銳減,李麗秋決定,調度一百多個人力到上海打中國市場,複製一個特力貿易。財務上,台灣不能斷,前進中國等於重複投資,壓力加倍;但最困難的是,要說服一群人願意跟著走。

李麗秋為了說服員工去中國,先辦了三天的說明會,逐條列出員工恐懼的事情,一項項解說,也直接告知最壞情況——不去中國就是等著關門。最後找員工家屬商量,重新分析到中國工作的風險得失,順利帶了一百多人西進打天下。剛去中國,生活不適應,員工的負面情緒很多,李麗秋會聽他們抱怨,聽完後請吃飯,適時處理員工的情緒。

「改革、改變,一定要將心比心,領導人心裡的錨要扎得深。百分之八十的人信念要很穩固,否則根本是白說。」李麗秋說:「我會直接問員工,有什麼好怕的?我比較像是老媽媽、大姊姊的,他們比較會相信你。我不會用專業語言。」

特力貿易的中國業務,剛好接上台灣的缺口,沒想到,更大的挑戰同時出現。

二○○三年,基於客戶雷同度高,何湯雄說服李麗秋,購併美國3C通路Cen Dyne,嘗試經營不同形態態的零售通路,沒想到,客戶相同,但庫存、退換貨規定都不同,八個月內賠六億元,李麗秋當機立斷,決定宣告Cen Dyne破產停損,一次提列六億元虧損金額。

二○○四年的特力尾牙上,何湯雄為自己的決策失敗,剃光頭謝罪,全公司哭成一團。台下的李麗秋眼看著老公受過,心裡很難受,頻喝悶酒,「我也feel guilty(有罪惡感)。」李麗秋說:「我如果不簽字,錢不會出去;我有一半責任,所以後來我去收拾。從那以後,簽名更謹慎,不然下次剃頭輪到我。」

憂鬱症企業家十年轉型 壓力大在機場痛哭

持續十年的快速轉型,李麗秋身心俱疲,小孩出國讀書不在身邊,老公的溝通頻率又不同,空巢期提早來臨,而染上憂鬱症。

那段時間,上班時她要求自己把低潮埋進心底,用信心、樂觀面對員工;下了班,又無人分擔內心的壓力和情緒。但,出國又不能停,一年出國近二十趟,每天早上開會,下午坐飛機到另外一個城市,持續到最後一分鐘到機場才放鬆,一放鬆,她會在機場的廁所裡大哭一場,覺得人生好累;尤其是一旦出差沒談成生意,更覺得人生空虛。

「女人要耐得住孤獨寂寞,妳要耐得住妳自己的堅持,妳要忍受那個面對真我的時刻(moment of truth)。」李麗秋說:「妳當然也會崩潰,像我這樣過十年,不得憂鬱症,也很難。」

Cen Dyne購併失敗後,何湯雄認為自己已不適任,而李麗秋過於仁慈,再繼續下去,集團沒辦法成長,於是開始尋找接班人。二○○九年,挖角原IBM台灣區總經理童至祥擔任集團執行長,李麗秋除保留財務部分,其餘所有集團事務,正式交接給童至祥,至今五年,破除家族企業留不住專業經理人的魔咒。

最具影響力女CEO學會放下 開課分享新人生

交棒後,李麗秋的生活輕鬆許多,七點多鐘起來,再慢慢晃來公司;週末沒事就到誠品書店喝杯咖啡發發呆,再到樓上看看書、聽聽音樂,近兩年,是她最輕鬆的時光。六月份,她打算在集團內部為女性員工開課,以自己的經歷,分享女人如何面對職場和人生的考驗。

法蘭克‧辛納屈(Frank Sinatra)在〈My Way〉裡唱道:「當我承受超過所能承受之重,但仍然咬牙撐過;當心生疑慮,我依然打落門牙和血吞,挺直腰桿麵對一切,並用我的方法完成……。」

李麗秋打算在人生告別式上,用這首歌跟親友們告別,而這也是她人生最真實的寫照。

【延伸閱讀】從零開始,眷村囡仔出頭天——亞洲富比世女企業家榜台灣3女豪1.李麗秋(Judy)2014富比世女企業家排名:20出生:1950年背景:出身台南眷村,白手起家學歷:淡江大學銀行保險系畢業現職:特力集團董事長公司地位:亞洲第2、台灣最大的貿易商公司營收(2013):約350億元公司獲利(2013):約6.4億元

2.陳怡樺(Eva)2014富比世女企業家排名:4出生:1959年背景:出身台中望族,創業學歷:德州大學企管、資管雙碩士現職:趨勢科技執行長公司地位:全球第3大、亞洲最大的防毒軟體開發商公司營收(2013):約334億元公司獲利(2013):約60億元

3.殷琪(Nita)2014富比世女企業家排名:15出生:1955年背景:接班家族事業學歷: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經濟系畢業現職:大陸工程董事長公司地位:台灣第1家大型營造公司公司營收(2013):欣陸約180億元(大陸工程佔155億元)公司獲利(2013):約9.4億元單位:新台幣

資料來源:各公司官方網站整理:莊雅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9524

中國的“別樣”影響力:中國打虎一聲吼 全球市場抖三抖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2233

中國的反腐風暴從未對國外的商業小夥伴們有如此大的沖擊! 本周以來,中國“打虎”進入高潮,光明食品前董事長王宗南、前政治局常委周永康相繼被查,讓多家與中國涉案公司有共同合作關系的國外公司“受驚”不小。 本周二,中國政府宣布前政治局常委周永康涉嫌“嚴重違紀”,對其進行立案審查。周永康在能源和礦業頗有影響力,曾在中國確保國際資源安全的“走出去”戰略中扮演了積極的角色。 周永康事件曝光後,遠在加拿大的阿薩巴斯卡油砂公司就受到了波及。該公司與中石油合作了兩個油砂項目,本周股價已經下跌了13%。自從今年4月份中石油兩位負責加拿大項目的官員因腐敗而落馬以來,阿薩巴斯卡的股票就開始下跌,目前累計跌幅已達23%。 該公司原本準備將多佛油砂項目40%的股權以12.3億美元的價格轉讓給中石油,但受中國反腐影響,這筆交易至今沒能完成。 同樣是本周,中國的反腐風暴還吹到了英國人的餐桌。中國周二宣布對光明食品前董事長王宗南的腐敗問題進行立案調查。王宗南執掌光明集團期間曾在2012年收購了英國第二大麥片生產商Weetabix 60%的股權。 如今,那些希望與中國合作的國外公司開始面臨一個難題,一旦合作夥伴的領導人被“調查”,雙方的業務怎麽辦。 英國《金融時報》援引Jefferies公司香港分析師Laban Yu評論稱:“腐敗調查對所有人來講都是新問題,最開始每個人都告訴我這都是老生常談,不值一提。但如今一些項目可能面臨被擱置的結局。” 今年6月攪得全球大宗商品市場一片風聲鶴唳的的青島港騙貸案,同樣是緣起於中國的反腐。正是中國反腐調查導致青島企業德正老板陳基鴻的失聯,才逐漸引發騙貸案浮出水面。對此,《南方周末》曾在《青島港樣本:中國反腐引發全球市場震蕩》一文中做過詳細報道。 去年,四川“礦業大佬”劉漢被羈押後,也曾導致一筆國際交易流產。澳大利亞鐵礦石企業Sundance Resources發布公告稱,因漢龍集團未能支付一筆款項,其對這家專註於非洲業務的鐵礦石開發商的14億美元的競購交易失敗。劉漢在周永康主政四川期間曾與其子周濱關系密切,因涉黑被判處死刑。 去年以來因為周永康案而落馬的中石油系高官中,就包括主管印度尼西亞等國外業務的領導。另有媒體報道稱周永康的兒子周濱曾在中石油伊拉克的項目中獲利,但官方並沒有正式指控。周永康第二任妻子之妹也曾任中油國際加拿大公司總經理。 不過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認為,考慮到中國經濟快速增長所需要巨大的資源,中石油等國企的走出去戰略不太可能受到反腐調查的影響而終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842

2014年最具影響力的六本商業圖書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735

creativity inc cover

每年,總會有形形色色傳授商業戰略和勵誌學的書籍充斥著書店的書架子,使得讀者難以分別究竟哪一本才是真正值得一讀的。

幸好,還有英國《金融時報》和麥肯錫共同評選的年度最佳商業圖書為讀者把關質量。今年的獲獎書單可謂短小而精悍:年度最具影響力的六本商業圖書。

英國《金融時報》Lionel Barber表示,從講述不平等(Inequality)到討論數字隱私(Digital Privacy),評委們希望這些書能夠啟發讀者的創造性思維,並幫助他們加深對當今世界的理解。

評選小組成員包括了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院長、《紐約客》雜誌作家Steve Coll,泛大西洋資本集團主席Steve Denning以及麥肯錫出版業務主管Rik Kirkland等大佬。

當然,讀者們最關心的可能還是究竟哪些書榜上有名:

1.《Dragnet Nation: A Quest for Privacy, Security, and Freedom in a World of Relentless Surveillance》(暫無中譯名,意思可理解為

“天羅地網之國:在監視不息的世界里,對隱私、安全和自由的一聲訴求)

本書作者認真研究了商業和政府等部門對個人數據的放肆收集,並試驗了如何逃脫搜捕網。在對數據的陰暗面進行了分析後,引讀者深思。

作者: Julia Angwin

副標題:A Quest for Privacy, Security, and Freedom in a World of Relentless Surveillance

出版社: Times Books

2. 《The Second Machine Age: Work, Progress, and Prosperity in a Time of Brilliant Technologies》(中譯名《第二次機器時代》)

當許多過去只存在於科幻電影里的情節,如今一幕幕走進我們的真實世界,我們除了贊嘆科技帶來的驚奇,也難免心生人腦被機器替代的恐懼。
...

身處第二次機器時代的我們,擁有更多改變世界的機會,但也應更深入思考,我們究竟想要什麽?人類真正的價值是什麽?唯有審慎選擇,才有樂觀的可能。

作者: Erik Brynjolfsson, Andrew McAfee

副標題: Work, Progress, and Prosperity in a Time of Brilliant Technologies

出版社: W. W. Norton & Company

3.《Creativity, Inc. Overcoming the Unseen Forces that Stand in the Way of True Inspiration 》(暫無中譯名,意思可理解為“創新——戰勝阻止公司踏上真正靈感之路的未知力量)

本書針對創業和管理提供了獨到的見解。

作者: Ed Catmull 
出版社:Bantam Press

4.《Hack Attack: How the Truth Caught Up With Rupert Murdoch》(中譯名《黑客攻擊:默多克的內幕故事》)

本書作者為知名新聞記者作為Nick Davies ,該書對默多克的英國電話竊聽醜聞進行了深入的調查。《世界新聞報》(默多克旗下)是英國銷量最大的報紙之一,已有168年歷史,以刊登名人消息為辦報特色。在默多克發表聲明之前,《世界新聞報》竊聽行為的受害者可能多達4000人。默多克本人長期被視為對英國媒體構建有強烈野心的媒體大鱷,面臨著批評漩渦,不僅僅關於“竊聽門”,同時還關於決定關閉《世界新聞報》導致250名員工失業。默多克曾出席英國議會聽證會,就竊聽醜聞接受質詢,他聲稱自己會追究下屬責任,並否認手下記者竊聽9-11事件受害者。

作者:Nick Davies 

出版社:Chatto & Windus (英國), Faber & Faber (美國)

5.《House of Debt: How They (and You) Caused the Great Recession, and How We Can Prevent It from Happening Again》(暫無中譯名,意思可理解為“債務之家:他們(和你)是如何造成大蕭條的,以及我們如何防止它再次發生)

本書解釋經濟衰退和大蕭條的原因,並給出了防範危機再次發生的建議。

作者:Atif Mian,Amir Sufi

出版社:芝加哥大學出版社

6.《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中譯名:《資本在21世紀》)

現年42歲的法國經濟學家Thomas Piketty  已經憑著新書《資本在21世紀》引起了轟動——至少在經濟學界是如此。該書不僅揭穿了之前“發達資本主義是樂善好施”的假設,並且還預測說工業國家的財富不平等會大幅上升,民主價值觀的正義和公平會因此而受到深遠的和有害的影響。

作者:Thomas Piketty  

出版社:哈佛大學出版社出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344

高盛下調油價預期 稱美國頁巖油影響力超過OPEC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880

高盛新近報告下調了WTI和布倫特原油期貨預期價格,認為美國頁巖油產量增加使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OPEC)正在失去定價權,全球產油量增長超過需求增速。

高盛報告預計,明年第一季度,布倫特原油價格會降至每桶85美元,每桶油價較上次預期低15美元,WTI的預期價格由每桶90美元下調至75美元。

高盛認為,由於北美和OPEC產量加快增長,增速將超過需求的增幅,明年油價會因此下跌。而OPEC會失去作為頭號產油決定因素的影響力,美國的頁巖油會取而代之。

高盛報告稱,有信心明年全球石油市場供過於求的差距還會擴大,對美國頁巖油的生產規模和持續性更有信心,“相信WTI價格要跌至每桶75美元才會導致美國頁巖油生產的增長放緩”。

美國的產油量逼近30年來巔峰,美國能源部正準備草擬報告,考察放寬國內原油出口的限制對燃料價格可能有多大影響。

上周美國能源部長Ernest Moniz表示,面臨供應受幹擾的威脅,美國的產油量對全球供需平衡至關重要,會給全球原油價格上漲帶來緩沖。

上周傳出OPEC最大產油成員國沙特供應減少、產量卻增加的消息。上周五紐約市場WTI油價跌1.3%,創一年來最大跌幅,雖然上周四還大漲了2%,當周合計跌幅仍達到2.1%。倫敦市場布倫特原油上周跌幅收窄,僅跌0.03%。

石油,布倫特,WTI,頁巖油,OPEC

石油,布倫特,WTI,頁巖油,OPEC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598

中國首度公開油儲數據 增強對國際油價影響力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967

上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澳大利亞舉行的G20峰會上宣布,根據20國集團在數據透明度方面的共識,中國將定期發布石油庫存數據。今日中國首次正式公布石油儲備數據。這表明了進一步開放國內能源市場和擴大對國際油價影響的決心,也體現了以此爭取國際能源合作的期望。

今日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了國家石油儲備一期工程的庫存量。四個儲備基地目前原油儲備總量1243萬噸。其中:

      · 庫容500萬立方米的浙江舟山國家石油儲備基地儲備原油398萬噸;

      · 庫容520萬立方米的浙江鎮海國家石油儲備基地儲備378萬噸;

      · 庫容320萬立方米的山東黃島國家石油儲備基地儲備250萬噸;

      · 庫容300萬立方米的遼寧大連國家石油儲備基地儲備217萬噸。

《證券時報》等國內媒體近來發布評論文章指出,石油庫存數據不公開、不透明,導致國際石油貿易商很難準確判斷,與中國貿易商交易時處於劣勢,與國際市場公開公平競爭的原則相悖,不利於中國加強國際合作。而且,庫存數據對於石油交易和定價非常重要。庫存數據不公開,極易引起國際市場油價大起大落,國際油價缺少“中國因素”,使中國在國際油價波動中吃盡苦頭。定期發布國內庫存有望提升中國在全球石油市場價格形成中的話語權。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認為,今年秋季國際油價下跌可能為中國提供了機遇,中國可以趁機以比過去更有戰略性的方式累積儲備。而根據中國政府釋放的信號,增加中國戰略石油儲備的透明度也能為建立所謂的“亞洲能源安全署”奠定基礎。

華爾街見聞上周末文章提到,上周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稱,過去三個月,中國用作戰略儲備的石油庫存增加了3500萬桶。分析人士目前無法確定中國在油價低迷之際大抄底的動機,有一種猜測是中國作為戰略儲備購入原油。國際能源署(IEA)估算,中國的原油儲備僅相當於30天進口需求量,遠低於90天進口量的標準,而中國的目標則是在2020年儲備達到100天進口需求量。

《金融時報》上述報道提到,亞洲能源安全署是已有的提議。這家亞洲能源機構仿效總部設在巴黎的國際政府組織IEA,將可能團結中國這類並非OPEC成員的主要石油消費國。下圖來自美國能源情報署(EIA)今年1月報告。

石油,油價,戰略儲備,OPEC

中國自2003年起開始籌建石油儲備基地。初步規劃用15年時間分三期完成油庫等硬件設施建設。儲量大致是:第一期為1000-1200萬噸,約等於中國30天的凈石油進口量;第二期和第三期分別為2800萬噸。今日中國統計局並未公布正在建設的二期和三期戰略石油儲備庫容。《金融時報》報道稱,從上述公布數據看,此前許多西方分析師對中國石油儲備的估計儲量略高。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970

年終盤點:2014年最有影響力的經濟學家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640

在2014年關之際,《經濟學人》評選出了全年最具有影響力的經濟學家。麻省理工大學的Jonathan Gruber因奧巴馬醫療法案的影響而名列第一。

排名第二和第三的分別為紐約聯儲主席杜德利和著名的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克魯格曼。該排名涵蓋了全球500位頂尖的經濟學家,其中450位經濟學家也在RePEc名單之中。

20150103_FNC944_2

《經濟學人》表示,作為美國醫改法外部顧問,Jonathan Gruber的當選證明政治事件的影響不容忽視。但是實際上,在醫改法難塵埃落定之後,Jonathan Gruber的影響力並不明顯。如果換做是其他年份,他可能無法排名第一。

對於這份榜單,BI記者Myles Udland吐槽認為:

《經濟學人》既然將央行行長們(耶倫、徳拉吉、黑田東彥)都排除在名單之外,那麽為什麽會讓紐約聯儲主席杜德利上榜?

此外,在這一份榜單上沒有女性經濟學家,這看起來多多少少有點問題。華爾街日報的Josh Zumbrun也在推特上發表了和我類似的看法:如果美聯儲的杜德利和普羅索都可以上榜,為什麽耶倫就要被排除?

更為搞笑的是,他們把經濟學家的配圖都搞錯了。排名16的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家Alan Blinder的配圖居然是紐約時報同名記者。

alan

Jonathan Gruber排第一經濟學人自己也有所澄清,但是我想說的是,沒人強迫他們將政治影響力作為主要考量。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576

台灣最有影響力品牌 100大排行榜

2015-04-13  TCW
 
 

 

現代品牌大師、《時代雜誌》(Time)百大影響力人物林斯壯(Martin Lindstrom),曾經做過一個「品牌勒戒計畫」實驗,他要求自己在一年內,絕對不能買任何新的品牌產品。剛開始運作時信心滿滿,不到六個月,整個實驗轟然解體!

他發現,早餐時,不能吃自己深愛的麥片;轉機時,沒辦法逛免稅店打發時間;幫朋友慶生時,再也不能拿著半打啤酒狂歡;以前不曾留意的漱口水、果汁、洋芋片,全都在超商的貨架上呼喚他。一輩子在品牌界打混的自己,竟然陷入自己打造的品牌世界中!

最後,林斯壯棄械投降,他說,勒戒計畫「讓我看清事實……,我的生命中就是有幾個品牌不可或缺,他們定義了我是誰、我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一個沒有品牌的世界,就像一個看不懂文字的文盲,將失去大部分與世界的連結。

為了了解品牌如何定義台灣人的生活、哪些品牌真正對我們日常生活的各項決策產生實際影響,《商業周刊》與大中華最大市調集團易普索(Ipsos)合作,利用過去兩年時間,描繪出影響台灣民眾實際生活的品牌地圖,「台灣百大影響力品牌調查」於是誕生。

百大三甲:谷歌、臉書、Line台灣人生活,幾乎被數位占據

這是台灣首度依照貼近一般國民生活程度,以消費者觀點出發,衡量對社會大眾日常生活最有影響力的品牌調查。調查範圍,涵蓋國內外十種不同的產業、初選超過五百個大小品牌,再以抽樣方式,針對一千位十八歲以上(受訪者觸及七十五歲以上)的台灣品牌使用者,進行問卷調查,最後才得出排行結果。

台灣易普索董事總經理錢志遠指出,以往的品牌調查,重點多在品牌價值或信任度的單一面向,但成功品牌的關鍵,應該是對國民生活的全面影響,結合無形與有形滲透及互動的品牌新觀點,是現在大家應該關注的。

在此次「台灣百大影響力品牌調查」的研究設計上,特別集中在影響實際庶民生活的品牌,離民眾生活較遠的金字塔頂端奢侈品、不動產,或者是以B2B為主的品牌,如:台積電(TSMC)、富士康(Foxconn),都被排除在外。

結果發現:台灣人,「真的是活在數位時代裡!」設計、主導此項調查的台灣易普索研究總監費愷毅(Darren Freeman)分析,在二○一四年的台灣前十大影響力品牌中,其中有六名與網路或資訊相關:谷歌(Google)及臉書(Facebook),連續兩年包辦前兩名,只不過互換狀元及榜眼;第一次進榜的手機通訊服務品牌Line,馬上就拿下第三名寶座;老牌網路服務公司:雅虎奇摩(Yahoo)、YouTube,即使沒有特殊新服務推出,仍然雄踞第五、六名;個人電腦雖然已經式微,但PC軟體霸主微軟(Microsoft),還是穩居第七名。其他資訊品牌如蘋果、索尼(Sony),雖掉出十名外,但以其對消費者的影響力,卻仍超越家樂福、屈臣氏等傳統產業。

原創雙雄:全聯、中華郵政能見度×信任感出眾,深得民心

政大商學院副院長別蓮蒂指出,這調查顯示,「Google、Facebook讓我們離不開了!」她解釋,這些數位品牌的商業模式,不見得是跟我們消費者直接收現金,但就是讓人離不開這個東西,「你需要搜尋,你需要社交網站,你需要有一個通訊軟體,你需要有一個入口網站,你需要有工具軟體,所有的文書軟體、影片……,你需要的每一個環節,都已經有一個品牌站在那裏,」別蓮蒂說。

除了國外品牌外,為了了解台灣原創品牌的實力,在此次「台灣百大影響力品牌調查」中,特別把台灣原創品牌影響力,也做了排行。

若把眼光移向台灣本土原創品牌,看見的是一片全然不同的風景,「傳統產業成為最有影響力的品牌!」費愷毅說。

最近快速竄起的全聯福利中心,二○一四年在台灣原創本土影響力品牌排行榜上躍居第一,擊敗前一年的台灣原創品牌冠軍中華電信;老品牌中華郵政,今年剛入榜,就立刻在台灣原創影響力品牌中,拿到第二;中華電信緊跟其後;兩個食品相關品牌:統一及義美分居第四及第五;與資通訊相關的華碩、網路家庭及老牌家電廠大同,分居六、七、八;爭議頗多的台灣高鐵,也居第九;第十名則由台灣金融原生品牌中國信託獲得。其中,全聯福利中心的表現,最讓人眼睛一亮。

費愷毅解釋,為了了解品牌影響力的來源究竟為何,易普索特別設計四十六個問題,用五個面向測量影響力,分別是:品牌能見度(Presence)、信任感(Trustworthy)、領導創新(Leading Edge)、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Citizenship)、線上及線下互動(Engagement),這套方法,在全球十九個進行影響力品牌調查的國家,皆一體適用。

全聯近年加速展店、深入基層,在品牌能見度上的成績,比其他零售連鎖店平均高出十六個百分點,在「您大部分的朋友和家人都會使用∕購買它」、「您現在已經購買∕正在使用它」、「您在任何地方都能看到它」以及「經常做廣告」,這幾個問題上的得分,相當亮眼;加上其便宜、質優的品牌印象建立的很成功,因此,儘管全聯在網路互動這個面向對品牌影響力驅動力很弱,仍然在台灣原創影響力品牌上,一舉拔得頭籌。

另一個亮點是中華郵政,首次入榜就躋身台灣原創影響力品牌第二名及總排行第十名。

國營老店首入榜,成績嚇嚇叫布點廣、儲戶多,業務推陳出新

易普索報告顯示,中華郵政與全聯福利中心在「品牌能見度」及「信任感」兩個面向上,得分都相當高;但仔細分析,身為國營事業百年老店,中華郵政全台布點超過兩千六百處,信任感是其勝出主因。

「全台灣有誰在中華郵政沒有帳號的?」別蓮蒂指出,在品牌的地圖上,中華郵政是個特例,它既是郵遞服務,又橫跨金融、保險業務,是全台最大金融卡發卡機構。光是郵政儲金,就擁有超過三千四百萬戶,就算「年歲」已高,去年存款金額,還是能創造六.五%的成長,逾五兆五千億元,「大家覺得它不會倒、又方便」,在其他金融品牌調查裡面,中華郵政也是名列前茅,可見其品牌影響力,確實相當扎實。

基本功扎實與否,固然是品牌影響力的核心,但當亂流出現,如何順應環境調整步調,是品牌經營的另一道課題!

以後見之明來看,二○一四年衝擊品牌版圖最大的變數,莫過於食安風暴。在「台灣百大影響力品牌調查」排行榜中,食品業有十二家、餐廳八家、零售業十三家中至少有五家,都籠罩在食安風暴的陰影下,但「水能覆舟、亦能載舟」,同樣的風暴,表現在品牌影響力上,卻是兩樣情,其中對比最大的就是義美及王品。

在過去五年中,快速展店、大力擴張的王品集團,在二○一三年的百大影響力品牌排行榜上,一舉衝高至第四十三名,超越四十六名的摩斯漢堡(MOS Burger)、五十七名的肯德基(KFC)、六十二名的達美樂披薩(Domino's Pizza)及八十三名的必勝客(Pizza Hut),在餐廳類排行上,僅落後麥當勞(McDonald's)及星巴克(Starbucks),明日之星的氣勢相當旺盛。但在二○一四年食安風暴的衝擊下,名次驟降,垂直掉落到九十一名,整整掉落四十八個名次;反觀,本土食品廠義美,同樣遭遇食安衝擊,卻轉危為安,名次從前年的四十九名,上升至十九名,在二○一四年「台灣百大影響力品牌調查」中,是進步最快的品牌。

費愷毅解釋,義美在品牌危機處理中,把危機變為品牌向上的助力,整體品牌影響力提升了七成,在五個品牌影響力面向中,「信任感」得分較二○一三年提升二一%,「品牌能見度」也有顯著上升,成為義美品牌影響力躍升最主要的兩個動力。

反觀王品,二○一三年時,其品牌影響力最主要來源是「信任感」,但經過了食安風暴,整體品牌影響力下滑超過五成,主要是民眾對其「信任感」萎縮導致。若再細看,在問及「消費者是否願意了解它?」「我對這個品牌有信心?」「這個品牌未來會有很好的發展?」等問題上,得分都顯著下降,顯見消費者對王品這個品牌的整體觀感,確實朝負向發展。

費愷毅分析,一個品牌在一年內,其影響力有這麼大滑落,顯見二○一四年黑心油事件中受創極深,「王品總裁未在第一時間表態,等到社會、媒體環視才回應,信賴度因而受影響,這是最大的原因。王品應該更重視顧客的口碑。」

電商、平價時尚品牌後勁強飛躍王優衣庫,排名上升近四十名

危機處理之外,從「台灣百大影響力品牌調查」中,也確立了一些新崛起的消費趨勢,其規模正快速成形。

首先是電子商務風潮。從易普索的報告中,可以發現,跟電子商務相關的品牌,影響力正在快速蔓延。包括,第十名的中華郵政、一上榜就攻上二十三名的網路家庭(PChome Online),第二十六名的黑貓宅急便,都是電子商務概念的品牌,一些傳統廠商,如:花旗銀行、遠傳電信,也因為善用線上互動,讓品牌影響力不墜。

此外,平價設計風潮也反應在品牌影響力上。最經典的例子是優衣庫(Uniqlo)。

優衣庫的品牌影響力排行,從二○一三年的七十三名,大幅成長至三十四名。分析其品牌影響力提升的最主要關鍵,「領導創新」及「信任感」是主要推力之一,特別是在問到優衣庫「是否引領潮流?」「有沒有形塑消費者購買行為的能力?」時,得分成長相當顯眼。加上,優衣庫在過去五年中,快速展店,目前在台分店家數已經一舉衝破五十個,在「品牌能見度」這個面向,也對其品牌影響力推波助瀾。其他如宜家家居(IKEA)品牌影響力能站上二十七名,也是平價設計、領導潮流的效應發酵所致。

綜合來看「台灣百大影響力品牌調查」,師大管理所教授沈永正發現,在台灣民眾心中,影響力品牌的版圖,主要被兩股大勢力掌握。第一是資訊流,他們壟斷了前十名影響力品牌中的六個,如臉書、Line、雅虎奇摩;第二大勢力是零售,盤據在十一至二十名這個區間,如:全家、家樂福、屈臣氏等零售業者;傳統概念中廣告投放量大的品牌大戶,如:汽車、金融、食品反而被拋在後面。

資訊流講求的是速度及效率,在這個數位無國界的時代,幾乎被國外技術及品牌壟斷。

反觀,傳統零售通路除了速度外,因在第一線實際接觸人群,在講求效率時,必須多加些人際互動的溫度,是台灣本土原創品牌最值得耕耘的領域。

就像林斯壯所說,如果一個品牌沒有辦法做到情感的連結,那只是個冰冷、空洞的商標而已,誰能把溫度及速度整合得最好,誰就會是未來影響力品牌的大贏家。

本期完整調查結果,可上「台灣百大影響力品牌調查」活動網站瀏覽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event/2015/brands100/

【延伸閱讀】台灣百大品牌調查,竟是「洋女婿」操刀(文●陳筱晶)

「當我第一次到台北,我就愛上這裡了!」二○○○年,現任台灣易普索研究總監費愷毅,跟著台灣妻子回台見岳父,從此開啟了他與台灣的不解之緣。

費愷毅是英國人,個子高大爽朗,他回憶,當時第一次陪老婆在新北市逛菜市場,對於店家的熱情招待留下深刻印象,「我們離開的時候滿手都是食物」。

二○○四年,費愷毅來到台灣易普索任職,之後曾在越南、新加坡工作。兩年半前回台定居,算一算住在台灣已經七年,熟悉台灣文化;不但兩個女兒都在台灣出生,人生第一張汽車駕照、交通罰單都是在台灣拿到的。同事郭彥君形容,費愷毅對於台灣人愛用的吉祥數字有種莫名狂熱,例如產品定價會堅持用「一六八」而非「一九九」。

費愷毅所主持的「台灣百大影響力品牌調查」,為市調機構易普索發起的國際性調查。台灣讀者對易普索也許不熟悉,但其實它是全球第一家上市的獨立市調公司,一九七五年成立於法國,一九九九年在巴黎掛牌,據點遍布全世界八十七國,也是大中華地區最大的市調集團,在亞太為第二大市調公司,僅次於美商尼爾森。

【延伸閱讀】反面看法》服務業存在感高,當然比製造業吃香 (文●陳筱晶)

台灣易普索研究總監費愷毅坦承,本調查最大挑戰在於,決定哪些品牌應列入?為遴選出最具代表性的台灣影響力品牌,台灣易普索歷經五個月反覆開會討論,終將初選超過五百個品牌,濃縮至最終一百個國際及台灣原創品牌。

由於榜單有限,難免有遺珠之憾,例如,二○一四年中華郵政才入列,也新增台灣最大網路商店平台PChome Online,暫未列入第二大的momo購物網。

政大商學院副院長別蓮蒂指出,決定品牌影響力的關鍵十一道題目,其問法大致上對於服務業較有利,硬體製造業的排名自然會往後退。

例如索尼(Sony)電視,買回去以後消費者通常不會再意識到該品牌的存在,即使是天天用的三星(Samsung)手機,也不太可能成為「日常生活用語的一部分」,倒是手機裡的軟體每天都會重新選用,較能在消費者心中留下印象。由於服務業是需要消費者不斷光顧、不斷購買,加上人們的生活模式越來越網路化,造就數位品牌、服務業品牌較有機會排在前面,屬於比較容易被消費者覺察到、較有「生活滲透感」的品牌。

然而,別蓮蒂認為,本調查雖凸顯一些滲透到我們日常生活裡的品牌,但並不表示我們對於這些品牌有忠誠度。「誰有更好的技術做出搜尋引擎,我就不要Google了。」她指出,這些品牌仍有機會被取代,就像十年前流行的通訊軟體MSN被今日的Line取代了。

話鋒一轉,別蓮蒂指出,「我寧可生活裡面沒有Line,也不能沒有Procter & Gamble(寶僑)!」如果反過來問「拿掉哪一個(品牌)你能夠忍受?」或許得到的答案會很不同;受訪者或許能忍受生活中沒有臉書(Facebook),但不一定能忍受生活中沒有衛生紙、熱水器、電鍋。

例如「在當今世界是非常重要的」這一題,「大家都會想到社交軟體,沒有人再去感恩汽車發明對世界很重要。」別蓮蒂解釋,這與問卷本身特性有關,當問題著重生活的滲透感,有些品牌便容易被受訪者忽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67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