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總還款本金增加 房貸年限拉長非萬靈丹 房子想貸四十年 借多少比借多久重要

2012-4-9  TWM



銀行與房仲業推出的「四十年房貸」專案,在市場受到廣大注意,但這種將還款時間拉長,降低每月還款金額的房貸方式,卻相對的增加總還款本金,在利多背後,買屋民眾要慎用。

撰文‧梁任瑋

中油宣布油價大漲,在薪水未調、萬物皆漲的當下,再度推升一般人的「痛苦指數」,尤以房價最讓小市民傷腦筋,就連全台首善之區台北市,家庭可支配所得近五年僅微幅增加一.一萬元,但購屋所得比,卻從八.六倍激增到十一.七倍,意謂無殼蝸牛要不吃不喝買房子的年限不但長達十一.七年,更較五年前整整拉長三年。

以首購族而言,要面對存自備款的速度永遠追不上房價漲幅,外在環境又有銀行緊縮房貸成數,唯一能寄望的只有將房貸還款年限從二十年拉長至四十年,「用時間換取空間」。

永慶房屋契約部經理陳俊宏說,過去二十年期房貸是常態,近幾年愈拉愈長,不少首購族都利用三十年期晉升有殼族。還記得老一輩的人常勸告年輕人,買房子千萬不要欠銀行錢,只要有錢,就要盡量還給銀行,但近年台灣利率始終維持在低水位,把錢拿去定存的時代已過去,也讓房貸族的樣貌大幅改觀。

吸引薪水族 官方研擬跟進因此,日前銀行業者和房仲業連手推出「四十年房貸」,立刻引起廣泛討論,也讓飽受民意壓力的財政部長劉憶如鬆口,表示願意推動公股銀行辦理四十年房貸專案,也使得這起原本是民間企業實施的行銷方案,瞬間拉高至國家層級。

四十年房貸的優點是每月房貸負擔輕,對於有長期借款需求者較有利,尤其是對於還沒有存夠自備款的購屋族來說,是一個可以提早達到成家夢想的途徑。不過,由於還款期從二十年拉長至四十年,時間多了一倍,反而多繳更多利息,總利息支出是二十年房貸的一倍以上。

四十年房貸對收入吃緊的受薪階級的確充滿誘因,以房價一千萬元、貸款八百萬元、利率一.八八%本息平均攤還計算,二十年期每月要繳本利四○○二○元,四十年期每月則只要繳二三七三○元,每月少繳一六二九○元。雖然精算下來,四十年房貸每年少支出十九萬五四八○元,但若從總負擔金額來看,選擇二十年期共繳納九六○萬四八○○元,四十年期卻須支付總額一一三九萬四百元,等於多繳了一百七十八萬元利息。

另外,四十年房貸專案適用的貸款對象年齡,多半限制在四十歲之下,而且該方案的承作條件限制比較多,例如借款人年齡、屋齡均有限制,並非人人都適用。更重要的是,還款期達四十年,以一位三十五歲的購屋族來說,四十年後已成為七十五歲的老翁,將變成標準的屋奴。

依年齡評估 善用房貸類型星展銀行個人金融服務放款及存款產品部資深副總裁宋霖耘說,根據星展銀行統計,台灣人平均房貸還款年限多半是在七至十年,很多購屋族會隨著家庭成員需求變化,透過賣掉舊屋還清房貸,實際上會還到四十年房貸的民眾並不多。

因此,民眾在貸款時應注意哪些事項,才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商品呢?將房貸族區分為二十、三十、四十歲不同族群,是一種可行的評估方式。

以二十歲、收入固定的小資上班族為例,因剛出社會沒多久,身上可能有學貸等壓力,花旗銀行房屋貸款部副總裁余苑菱建議可先採用四十年期房貸,但每月房貸繳款金額盡量不要超過收入的二分之一。若無法三至五年還清,最好選擇一段式利率,即一開始就約定房貸利率僅隨市場利率微幅波動,不會像分段式利率在第三年大幅拉高,增加負擔。

三十歲以上的換屋族,因為已經有第一戶房屋,開始換屋時,可選擇「抵利型房貸」透過平時的儲蓄,來折抵房貸利息,降低房貸負擔。但抵利型房貸三年平均的利率,一般都比本土銀行「前低後高型房貸」利率高,若平時沒有多餘的錢可存下來折抵房貸利息,那麼最好還是不選擇抵利型房貸,不然最後可能利息沒省到,還要付更高的房貸。

四十歲到五十歲以上的換屋族,因小孩都已陸續長大,此時的購屋行為已轉為資產規畫,甚至是替小孩購屋,這時就可選擇「額度型房貸」。

例如其中的八百萬元,是短期之間還不了的,就申請一般型房貸;另外兩百萬元,以較高利率的額度型房貸申請,由於兩百萬元部分,只要有錢可以隨時還,因為彈性還款,可隨借隨還,整體利息支出也降低。

此外,若是收入波動大的個人工作者,或是收入來源主要以大額獎金為主的業務員,因為收入大進大出,也適用此種方案。

陳俊宏說,除了本身身分條件以外,透過建商或大型仲介業者向銀行貸款,也可以談到優惠條件,一些仲介業者由於案源多,與銀行往來通常可談到比較低的利率條件,對銀行而言,透過建商、仲介等通路帶進房貸戶,因為多少能省些推廣成本,也願意提供較優惠的條件。

「借多少比借多久重要。」宋霖耘強調,買房子一定要評估自己的還款能力,如果銀行給你四十年、九成,還是要算好自己的開銷,沒有預期外的支出,才能當個精明房貸族。

屋齡新比年齡有利

40年房貸申請條件

1.限自住首購族(本人名下僅有目前購買的這一間房屋)。

2.「屋齡」+「貸款年限」及「年齡」+「貸款年限」,最高上限為75。

案例A 小資女孩30歲,購買的房子屋齡為40年75-30=45 75-40=35 兩者取其低,所以小資女孩可辦貸款年限為35年案例B 小資女孩30歲,購買的房子屋齡為20年75-30=45 75-20=55 最長可貸40年,所以小資女孩可辦貸款年限為40年

資料來源:永慶房屋

以時間換空間,月付壓力減輕——20年期與40年期房貸每月應付金額比較 單位:元貸款金額20年還款40年還款每月可少繳金額100萬505930282031 500萬252941514110153 1000萬505883028320305

註:年利率以2%計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538

別再把「大數據」當銷售萬靈丹!

2014-06-23  TCW
 
 

 

現今的世界顯然變得詭譎而複雜,管理者不可能再倚靠深厚的產業知識或一般性的經驗來管理公司。管理學變得越來越像運算科學。

把管理學視為建立在科學原則上的技術,這種觀念普遍存在於現今的商業思維中。《品牌的成長》(How Brands Grow)一書的封底有一句話,「科學顛覆了它所觸及的每一個學科;現在輪到行銷學了。」

心理學家安德希爾(Paco Underhill)在其暢銷書《為何而買》中,揭露了「購物的學問」。赫根(Kevin Hogan)在《四秒,最多八分鐘》一書中告訴我們,如何透過影響力在八分鐘內影響他人。

當思想領導者將「科學」這個字眼,用在行銷、零售設計、談判技巧等商業領域時,我們跟著相信,這些領域中存在科學的真理。

迷信數據,企業「流行病」

購物的學問,是否包含像達爾文物競天擇理論那樣的宇宙定理?

我們舉一個例子來說明。有一家出版社根據過去的經驗得知,假如邦諾書店(Barnes & Noble)同意把某本新書擺在入口處的桌子上展示,而不是放在企業管理書區的書架上,這本書的銷售至少會翻一倍。透過這樣的統計工具與明確的假設來提升獲利空間,遠比蒐集令人摸不著頭緒的資料,有條理多了。

我們往往不問「這個假設是怎麼來的」,便自動認定這個假設是根據某個宇宙定理得出的。我們一廂情願的相信,眼前的假設同樣適用於未來。在這種情況下,把管理學視為自然科學的想法,反而會誤導我們,而不是啟發我們。

大多數企業對量化分析的熱愛,簡直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財務部門會根據量化模式,預測公司的成長率。行銷人員參考不同市場消費者的量化意見調查結果後,再決定品牌定位。

企業實在太執著於對數字的崇拜,以致忘了世界上除了量化,還有質化這回事。多倫多大學羅特曼管理學院(Rothman School of Management) 院長馬丁(Roger Martin)認為,企業若只注重量化模式,將無法擁有尋得潛在成長契機的能力:「追求量化最大的問題在於,忽略人類產生行為的脈絡,把事件從情境中抽離,且忽略沒有被納入模式中的變數效力。」

當企業處於變數極大、極度模糊的環境中,要求一切量化的習性可能會產生反效果。量化的做法往往會給你一個正確的答案。然而,當你的解決方案是建立在過去的已知資料上,那麼這個答案並無法幫助你瞭解,當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電視當家具賣,市佔率翻倍

千禧年剛過幾年,三星(Samsung)電視事業部的高層主管陷入一團迷霧中。三星的電視雖然擁有所有最新的科技,但市佔率卻不斷萎縮。當時,三星的電視和主要競爭對手索尼(Sony)等其他廠牌的電視看起來沒什麼兩樣。所有電視機上都貼了一大堆功能特色的說明貼紙,所有展示機種全都發出刺眼的藍光。

三星的高階管理團隊雖然說不出來這個假設哪裡不對勁,但是他們知道,大環境發生了變化。

三星領導團隊便展開研究,第一步先從「重新描述問題」做起。他們把問題從「我們要怎麼賣出更多電視」改為「電視在家中是什麼樣的現象」。在採用人文科學分析方法的團隊帶領下,他們開始蒐集觀察到的資料。

人們把電視塞在客廳角落;女主人會參與購買電視的決定,而且她們不喜歡購買電視時的感受;消費者表示,他們希望擺放在家裡的物品能夠永遠不退流行,包括電視在內。

這項洞見立即浮現在領導團隊的腦海中,他們經歷了撥雲見日的一刻。電視雖然需要具備科技性的功能,但它在家中還扮演了另一個角色:電視是一件家具。

三星領導團隊決定根據這項見解,將整個產品線重新設計。

他們到北歐去上設計方面的速成課程,在斯德哥爾摩、哥本哈根與赫爾辛基設計師的引導下,他們重新想像螢幕所發出的刺眼藍光,有什麼解套的方法。

結果,他們決定電視螢幕發出的光,應該要像北歐的燭光,溫暖、柔和的間接光源。新款電視應該有一個底座,把喇叭和所有礙眼的線材和按鈕都藏在裡面。三星的設計語言從原本四四方方的線條,變成大自然中隨時可見到的基本曲線。

在他們踏上意念形成旅程之後,三星電視在二○○七年的市佔率是一一.三%。五年後,也就是二○一二 年,三星的市佔率至少翻了一倍,來到二八.五%。經過這樣的巨大轉變之後,今日,三星已經成為電視設計界的雅各布森(Arne Jacobsen)。(本文摘自第一章、第八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4383

4G吃到飽是萬靈丹還是毒藥?韓國電信商給台灣的一堂課

2014-09-29  TWM
 
 

 

4G絕對是一場新賽局,在台灣電信商一窩蜂投入吃到飽搶客之際,或許應該先看看提早台灣發展4G的韓國,他們怎麼玩4G,如何用更多服務來拉抬流量,如何技巧性地定價,保住電信業獲利。

撰文‧周品均

五月二十九日,中華電信宣布4G開台,正式開啟台灣4G時代,不僅意味著全新的網路速度將帶動各項創新應用的實現,更是一場全新賽局,整個產業將迎接一波洗牌浪潮。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早在三年前,一場顛覆韓國電信業排名的殺戮戰,已經寫下台灣電信產業可能上演的劇本。

樂金電信翻身

靠4G 從末段班到坐二望一在二○一一年之前,身為韓國第二大電子集團LG旗下電信公司LG Uplus,當時不過是韓國排名第三的電信公司,市占率只有十八%,遠遠落後其他兩大電信商SK Telecom和KT。在3G市場裡,SK Telecom拿下一半市占率,是韓國的第一大電信商,KT則分得約三成市場,剩下才是 LG Uplus。

不過, LG Uplus並未因此放棄投資,在3G時代落後對手的LG Uplus很清楚,3G一役已底定,唯有趕快布局新世代,才有機會在新賽局中翻身。因此,韓國4G執照一釋出,LG Uplus不只搶先布局,還搶在前兩大電信商之前開台。

開台一年時間,LG Uplus的4G用戶就突破百萬人,4G時代展開讓他們的市占率回升到約二五%,相較於3G時代與前兩大業者的差距,LG Uplus在4G的市占率不只擠下原先排名第二的KT,還從無足輕重的第三名業者,翻身變為韓國電信一方之霸。

LG Uplus靠著4G布局翻身,不是只有提前開台,關鍵在是否有足夠的服務內容,驅動使用者的流量。簡單來說,一般人手機上網,最常使用的功能莫過於瀏覽網頁、聽音樂與看高畫質影音串流,其中又以看高畫質的串流影片用到的上網流量最大。

如果電信商想要多賺錢,消費者就要多用流量,那麼,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讓消費者不斷看影片。LG Uplus看準了4G網路的高速傳輸,將顛覆過去3G上網看高解析度影片就「卡卡」的窘境,特別推出U+ HDTV的電視直播與錄影音樂播出,旗下有超過八十個直播頻道,不但可以同步觀看四部影片,還能即時重播。

今年八月,LG Uplus出具的一份報告這麼寫:「 U+HDTV使用者單月使用量約在六GB,遠高於產業二.五GB平均流量。」顯示他們對於影音服務推升流量使用的成效相當滿意。光是影音流量就占整體使用量接近三成,成了LG Uplus最重要收費來源。

吃到飽像嗎啡

韓國4G 採分級收費

除了提供足夠的內容與服務,讓使用者不斷拿出手機使用上網功能外,電信業者要在4G時代中出奇制勝,「價格策略」扮演關鍵角色。

「吃到飽對於電信業者來說是致命傷,業者大推吃到飽,未來勢必難以獲利。」一位台灣電信業內人士點出台灣電信業發展的癥結點。韓國電信業者在3G學到的一大教訓就是,電信商前期投資要花大筆銀兩標頻譜、買硬體設備,還要補貼手機給消費者,如果4G繼續走「吃到飽」費率的老路,恐怕電信商的獲利之路,將會越來越艱辛。

正因深諳這個道理,韓國三大電信商在4G服務推出之初,就很有默契地採用了分級付費制度,直到一二年,LG Uplus為了刺激4G上網流量,再下重手,率先以「吃到飽方案」開啟殺價戰,但這個吃到飽方案是有附帶條件,如果消費者每天流量超過二GB,網路速度就會變慢,用限速的方式來約束消費者,而不像3G時代不限速吃到飽。

「有限速,就不算真正的吃到飽方案,韓國主要還是走分層付費機制。」業界人士認為,進入4G時代後,電信業若要獲利,終究得走上分級付費制。就拿LG Uplus的方案來說,非吃到飽方案有七種,並將限速吃到飽方案拆開,依照不同的應用服務配套,劃分出三種不同的資費方案。

這樣的作法,一來是避免消費者的胃口又被吃到飽養大,二來是增加消費者使用流量的同時,電信商還能一邊賣服務,增加電信商的獲利。這也難怪LG Uplus一出手後,立刻逼得其他兩大電信商SK Telecom和KT也加入。

例如韓國電信龍頭SK Telecom去年獲利,就因限速吃到飽方案成功吸引消費者,將淨利衝上一.六一兆韓元。LG Uplus獲利也有相同表現,在推出限速吃到飽方案後,獲利為二七九四億韓元,扭轉前一年因行銷費用過高的虧損命運。

再回頭看台灣電信商的4G大戰,在中華電信宣布開台後,三大電信商的4G分級付費維持不到三個月,就因台灣之星端出五九九元不限速吃到飽方案,引發中華電信、台灣大哥大與遠傳跟進。韓國電信商的分級付費至少還維持了一年,讓電信商能保有相對獲利。

台灣電信商推出吃到飽不打緊,更慘的是不限速,等於消費者愛用多少就用多少,只要付得起高額費率,即使少數消費者二十四小時占用大量頻寬也無所謂。這完全走回3G的老路,3G後期上網嚴重塞車,少數人占用大眾的頻寬,這個問題恐怕比3G更早出現。

早在4G頻譜標售前,電信業內人士就再三強調,電信頻譜是國家資源、是公共財,過去在3G犯的錯,4G時代不應該再出現。電信商有利潤,才願意投資、提升服務品質,消費者也會有更好的上網服務,形成正向循環。

然而,4G頻譜標出天價,墊高電信商的經營成本,為了搶客戶,用高額補貼手機來綁消費者,而獲利來源的費率卻是吃到飽不限速,壓縮獲利空間。兩相夾殺下,電信業的生存空間變艱難,不願意砸錢投資,最後受傷害的還是消費者。

一名業界人士說,「長期來看,台灣業者必須走回分級收費才能獲利。」韓國電信產業邁向4G比台灣早了三年,從韓國經驗看,唯有開創更多4G應用,資費定價謹慎,才能導向業者、消費者雙贏局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970

股市萬靈丹 by 阿梅

來源: http://www.hunghuk.com/2015/04/29/%E8%82%A1%E5%B8%82%E8%90%AC%E9%9D%88%E4%B8%B9/

股市萬靈丹

P4260020
無線收視近年每況愈下,但一套23年前的劇集竟再次揭起觀眾煲劇熱潮,這恐怕只是這波瘋狂牛市眾多怪事之中的一碟小菜。或者,股市真是解決世上一切問題的萬靈丹,連慘淡的收視都可以打救。

周未到樓下的阿信屋閒逛,碰上一位街坊師奶正在「萬歲」,店員雀躍地商量吃什麼。店員甲問街坊,近期有何大喜事?師奶靦腆回應「唔知點講好……股票嗰啲嘢囉……」,明曬。政府日日宣傳都無用,股市一下子就把時下凍冷的鄰里關係變得和睦起來。

美國在金融海嘯後的救市手法,讓大夥兒上了寶貴一課,大家需要對「最高權力」作出重新定義。昔日,我們一直相信口袋有錢的最巴閉,因此,中國人在過去幾十年努力賺取外滙,犧牲勞力、藍天、青山綠水都不在話下,換來了大量鈔票,買下一堆沒有回報的債券,美其名成為最大債主。今天大家都醒覺了,還以為擁有鈔票就很牛逼嗎?當然是擁有印鈔機的那個最惡!幸好中央轉數夠快,面對內地經濟停滯不前,中央決定再次大印銀紙。在樓市早已消化不下的前提下,股市將成為多餘資金的唯一出路,更成為無數債臺高築企業的及時雨。

晚上看烽煙節目,見主持拉出來的每隻股票的圖表,隻隻尾部都直線向上抽升,真是難為了專家。我明白怎樣都要解幾句,但其實除左叫你「是但炒啦」之外,還可以怎樣分析呢?只不過,別以為在大牛市之中,擁有股票的是最幸福的一群,非也,大量封塵的印股票機已重新註上油,大批啦啦隊正磨拳擦掌。買股票,又怎能比得上印股票更過癮的呢?

衝浪時謹記捉緊泳褲。

信報專欄《財經DNA》作者
個人網頁: http://moybeanplayground.blogspot.hk/
Posted in 港股投資 and tagged .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2928

    央媽救市,不是靈丹妙藥 Raging Bull

    來源: http://hkcitizensmedia.com/2015/07/06/%E5%A4%AE%E5%AA%BD%E6%95%91%E5%B8%82%EF%BC%8C%E4%B8%8D%E6%98%AF%E9%9D%88%E4%B8%B9%E5%A6%99%E8%97%A5/

    過去一年內地A股走勢只可以用驚濤駭浪來形容,這一輪升市由2014年11月開始,當時上證綜合指數只不過是2400點,滬港通在11月開通後,為A股帶來新動力,外資進入內地,有新資金註入,刺激A股急升,11月底便升至2600點。到12月升勢轉急,12月底已經升到3300點。2015年初1月至2月A股橫行,在3100點至3400點徘徊。但到了3月A股進入瘋牛市期,全民皆股,官媒支持,場外融資如雨後春筍衍生。

    資金極速澎漲,滬深兩地成交額達到兩萬億元人民幣,成為全球成交最大股市。深圳創業板更製造奇蹟,一隻7元上市的全通竟然二個月內升破400元。深圳股市平均市盈率升至65倍,創業板平均市盈率更升至150倍。在這風高浪急的時候,任何有理智的分析都認為A股泡沫化,應會大幅調整才對。美國債王高魯斯在5 月預言深圳股市應該大幅下挫。但A股瘋狂到6月,上證綜合指數在6月12日升至今年高位5178點。中國大媽每天賺15萬元,深圳每個月製造一個億萬富翁,著名基金經理劉央表示今天A股會升至一萬點。

    市場永遠是對的,升的股市也會下跌。外資自5月開始沽貨,官方也認為A股太瘋狂,需要調整一下,開始收緊融資,尤其是場外融資。怎知一發不可收拾,A股自6月13日開始暴跌,上週官方幾乎日日出招也不能阻止A股下跌,在短短三個星期A股急跌了30%,A股市值蒸發了20萬億元。民間怨言不止,直指是外資惡意破壞,但實際上,散戶上週已經開始大量沽期指來套利。

    有位記者訪問我,問是否外資引起最近跌市。我回答,不錯外資自五月開始便沽貨套利,但不單止外資,本地資金一樣沽期指套利。分別是聰明資金,或是愚蠢資金。聰明資金明白股市有升有跌,過高的股票一定會回落。愚蠢資金以為股市只會升,不會跌。盲目以為中央是萬能,央媽一定會救市。

    內地21間大型證券商上週決定成立1200億元救市基金,在低位買入股票托市。並在4500點以下不會沽股票,以及盡量增持股票,來穩定股市。更有消息指中央指示,中證監,保監,銀監,財政部及中央共同出資一萬六千億元,穩定股市。有人稱為暴力幹預股市,A股只可升不可跌。中央幹預金融市場,只會造成散戶有不理性的期望,一切都有中央包底,股市只會瘋狂到一發不可收拾。

    一次幹預,可能造成以後需要經常幹預,形成極大的財政壓力。雖然A股高開7.8%,中央發揮穩定作用,金融市場應該由市場力量發揮,自我調節才是正道。

    Raging Bul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602

    貶值救經濟不再萬靈丹 產業鏈國際化 原料進口抵消價格優勢

    1 : GS(14)@2017-06-18 10:56:01

    【明報專訊】經濟學教科書一些金科玉律似乎再經不起時間考驗。過往經濟理論一向認為,貨幣貶值可提升競爭力,刺激出口增長,進而推動國內的生產和就業。美國特朗普政府就深信貨幣貶值的威力,一再批評中國、日本和德國刻意令貨幣被低估,向美國的貿易撈好處。不過,有分析認為,貶值的作用似乎愈來愈小,情况以製造業產能下降、供應鏈與外國關係千絲萬縷的西方先進經濟體尤甚。箇中原因主要是貨幣下跌所帶來的經濟效益,被進口材料及零件價格上漲所抵消。

    明報記者 黃展翹

    即將「脫歐」的英國正為經濟師研究貨幣貶值作用提供重要的數據。直至目前,英鎊貶值並未如教科書所言,令出口突飛猛進。以汽車製造商Aston Martin為例,其汽車八成出口。在去年6月「脫歐」公投前,每英鎊可兌1.5美元,在美國標價15萬美元出售的一輛汽車,可為其帶來10萬鎊收入。現在每英鎊兌1.27美元,意味每輛汽車的售價,為車廠額外帶來1.8萬鎊(約17.9萬港元)的進帳。但該車廠有一半以上的零件從外國進口,抵消了匯率貶值對出口的好處。英國化工廠Chemoxy International亦稱,英鎊貶值令出口貨品的價格換算成英鎊後增加20%,惟進口材料價格同時增加,抵消了出口收益。該廠的產品有六成以上出口,但有八成半的材料要進口。

    英車廠:八成半材料進口 貶值無幫助

    英國從汽車廠、食品加工廠到木材加工廠等,都出現類似情况。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波森(Adam Posen)稱,貨幣貶值對出口的好處較以往減少。1992年英國退出歐洲匯率機制(ERM),由當年9月至年底,英鎊貶值約11%,刺激出口增長,將貿易逆差扭轉為5年貿易盈餘。2007至2010年,英鎊兌主要貿易伙伴的貨幣下跌近25%,之後一直未能回升至原本水平。受貨幣貶值帶來的樂觀情緒帶動,2012年時任財相的歐思邦(George Osborne)將出口額目標,提升至2020年的1萬億鎊(約9.9萬億港元),相當於2012年的1倍以上。不過截至去年底,英國出口額僅增至5470億鎊(約5.4萬億港元)。

    英鎊貶值一成 貿易逆差無縮小

    自「脫歐」公投以來,海外消費者確實多買了英國商品。由去年11月至今年4月的半年內,英國政府的數據顯示,貨物出口量按年增長4.9%。不過數據同時指出,英國的貿易逆差沒有明顯縮小,反映進口貨品價格上漲蠶食了出口收益。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最近發表的研究顯示,發達國家的企業已嵌入全球供應鏈,2008年英鎊下跌,以至日圓兌美元在2012年的下滑,對貿易的影響不大。1995至2011年,OECD國家出口商品中的進口佔比,由14.9%升至24.3%。

    發達經濟體的製造業重要性下滑,也令貨幣貶值的效用減少。2015年,製造業為英國GDP貢獻9.8%,較2000年低4.9個百分點。美國製造業在2015年為GDP貢獻12.3%,較2000年跌3.2個百分點。

    學者:生產力競爭力更影響外貿

    服務業才是發達經濟體的經濟支柱,英國服務業目前為GDP貢獻79%,但這些行業對匯率變動不大敏感。對倫敦的金融業來說,業務往往以其他貨幣計價,英鎊貶值沒有特別好處。英國的服務業貿易順差在去年底升至相當於GDP的5.4%。然而,貨物貿易卻是另一回事。相關貿易為英國帶來的貿易赤字,由1995年相當於GDP的1.6%,升至去年的6.4%。一些經濟學家警告,生產力和競爭力等結構問題,往往才是貿易赤字的主因,貨幣貶值也無助解決這些問題,甚至會妨礙政府進行結構改革。

    IMF:經濟衰退 貨幣貶值效力最強

    花旗集團首席經濟師Willem Buiter稱,別指望英國靠貨幣貶值可擺脫經常帳戶不平衡。更糟的是,英國像其他發達經濟體一樣依賴很多進口貨品,英鎊轉弱只會影響消費者的購買力。不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研究有不同的見解,認為「幾乎沒有證據顯示匯率的作用減弱」。IMF稱,如果經濟體的貨幣顯著貶值,例如發達經濟體貨幣貶值13%以上,新興經濟體的貨幣貶值20%以上,可在5年內令出口量增長10%。IMF表示,經濟衰退之後,貨幣貶值的影響力最強。但IMF也承認,金融危機可能影響企業的借貸能力,令商界不能善用貶值的好處。

    [企業地球村]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978&issue=2017061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568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