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915/1818911.shtml
每经记者 郭荣村 发自广州
用不了多久,伫立在广东各地马路边的几百万盏传统路灯就将陆续“下岗”了。
“计划用3~5年,完成广东500万盏LED节能路灯的改造。”昨日(9月14日),广东绿色产业投资基金投资部项目经理李文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据李文强介绍,整个工程大概需要投入250亿元,全部以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完成。合同能源管理是发达国家普遍推行的运用市场手段促进节能减排的服务机制。此次广东LED路灯更换所需费用由基金承担,基金的收益来源于节省下来的电费。
不过,面对250亿元的巨大蛋糕,深圳一家LED企业负责人并没有寄予多大希望。“没实力,不敢上。”上述负责人表示,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对产品质量要求非常严格,中小企业中标的可能性不大。
李文强透露,由于合同能源管理采用先使用后付款的模式,因此对产品的质量要求比较严格,学术机构以及检测机构都会共同把关,但与企业的大小并没有直接关系。
深圳市彬赢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小军曾表示,合同能源管理模式需要企业在产品使用过程中提供一系列后续的维护服务,而LED产品从目前来看技术并不很成熟,后期维护将十分繁琐,成本也更加高昂。此外,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回款方式对中小企业的资金周转能力要求较高。
|
||||||
到底係買中資藍籌嘅小股東要先學好普通話,還是中資藍籌嗰班阿總喺南下掛牌前先學好廣東話呢? 中海油(883)噚日舉行股東會,台上管理層清一色係國語人,而現場有提供繙譯服務,但獨沽一味只繙譯英文,冇廣東話,於是,開始有事發生…… 有 個婆婆小股東開會之前突然同在場公關講,自己唔識普通話,唔知係咪有人處理不當,佢越講情緒就越唔穩定,公關仲請佢出場冷靜吓,咁婆婆就大嗌喇:「主席, 我唔識普通話,一句都唔明,點開呀?」個主持惟有再度安撫話:「唔好咁講。」佢先肯靜靜地坐好。中海油管理層有咩反應?咪眼睩睩唔敢答嘴囉!可能佢哋聽唔 明廣東話啩,唔係仲唔幫拖勸交咩! 至於話誰是誰非,華華覺得最錯係個公關囉!成場公公婆婆又無洋人,整乜鬼淨係繙譯英文呢! |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10120/2197426.shtml
每经记者 李亚蝉 发自广州
今年的春运于昨日(1月19日)正式启幕。在广东省,来自湖北、湖南、四川等各大劳动力大省的工人已经陆续开始返乡。春运开闸第一日,有着巨大外来工规模的广东省宣布,上调全省最低工资标准,平均提高18.6%,其中广州调整后最低工资标准为1300元/月。
在岁末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广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欧真志坦言,选择这个时候出台也充分考虑到稳定当前企业用工。但有分析认为,广东省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对于缓解今年以来备受关注的 “用工荒”作用较小。
广州最低工资标准全国最高
广东省调整后的最低工资标准将于今年3月1日起执行。这也是今年以来,继北京、重庆、江苏等宣布上调最低工资标准的又一个省份。《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 解到,广东各省市调整后的最低工资标准相较去年的标准平均提高了18.6%,其中作为第一类标准的广州市较之前的标准提高了18.2%,增加200元至 1300元/月,成为目前全国最高的最低工资标准。
广东此次宣布上调最低工资标准较上一次调整不到10个月。在广东“用工荒”备受关注的2010年初,广东省各市在2010年4月1日全面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平均提高近20%。根据当时的方案,广东将最低工资标准分为5档,而在此次调整中等级被减少为4档。
除了广州之外,珠海、佛山、东莞、中山四市作为第二类标准执行城市,最低工资标准上调180元至1100元/月,调幅19.6%;第三类标准执行城市为 汕头、惠州、江门,上调140元至950元/月,提高17.3%;第四类最低工资标准为850元/月,执行城市为韶关、河源、梅州、汕尾、阳江、湛江、茂 名、肇庆、清远、潮州、揭阳、云浮,较之前的标准增加了140元,提高19.7%。
欧真志解释道,广东此次调整将类别减少为4类,主要是考虑广东“双转移”实施以来,粤东、粤西和粤北的经济发展进一步提速,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省水平,因此取消个别市辖县和县级市的标准,采用全市统一标准。
据了解,这是自1994年建立最低工资保障制度以来,广东进行的第10次调整,调整后大部分地区最低工资水平接近或超过当地职工平均工资的40%。 1994年~2009年,广东全省在岗职工工资年均增长11%,而1994年以来的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幅仅8.4%。在广东调整最低工资标准之前,湖南、 湖北、四川等劳动力大省的一类最低工资标准已经提到850元/月~900元/月,超过广东粤东、粤西和粤北的标准,广西梧州820元/月的标准也超过肇 庆、云浮原来710元/月的标准。
“稳工”作用或有限
根据以前的预测,广东省2010年预计全省GDP增长12.8%,人均增长 11.4%;而广州2010年撞线“万亿俱乐部”,成为全国第一个经济规模过万亿元的副省级城市也已基本没有悬念。但令人艳羡的GDP增长背后,以广东省 劳动密集型产业为典型的“用工荒”,自去年以来也备受关注。
2010年年初,广东广州、东莞等城市陆续出现“用工荒”,在广州类似瑞宝制衣城 的服装加工工厂集中地,到处挂着招工的小广告。在市场的压力下,企业主不得不上调工资来吸引工人,但据不少企业主反映,在上调一两百元的工资后,招工仍然 非常困难。而对于广东很多本来纯利就非常低的企业来说,上调工资是困难的,有企业主甚至表示实在没办法只能选择关厂。
事隔将近一年,沿海地区仍时被报出“用工荒”,而与此同时,以食品为主的物价上涨也使得全国工资喊涨声一片。在这样的情况下,继北京、重庆、江苏相继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后,制造业大省广东省终于也宣布上调。
值岁末上调最低工资标准,欧真志坦言也充分考虑到稳定当前企业用工。但从市场上看,广州不少制造业工人的工资早就已经在1300元以上。中投顾问高级研 究员高博轩认为,广东将最低工资标准上调18.6%,对于缓解“用工荒”的作用较小,而且“随着各种成本的不断上升,珠三角地区产业朝内地加速转移,这将 使得广东对劳动力的吸引力进一步减弱,‘用工荒’问题将更加严峻”。
而在不久前,一位佛山工人在被问及对上调最低工资标准的看法时也说:“那 个有什么用,之前不是已经调到900多。但老实说,900多块钱在广东能干什么?而且现在物价涨这么多,就算1000多又能干得了什么?”高博轩也认为, 最低工资上调18.6%后,广东工资的上涨仍然十分有限。“况且一线城市生活成本的大幅增长,早已抵消了这部分工资的上涨作用。”
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241343&time=2011-03-26&cl=115&page=all
彷彿一輛「咣當」作響但仍在快速向前的大卡車,廣東經濟在繁榮中頻現隱憂。這個經濟總量連續22年居全國首位的省份,近年來展開了日益頻繁的自 我檢修,最新舉措是改革省以下財稅體制,提高省級財政收入比重。
這項措施的要點是,廣東省對營業稅(不含各銀行總行、各保險總公司集中繳納的營業稅以及省級固定收入營業稅)、企業所得稅(不含屬於中央固定收 入和省級固定收入的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含利息所得稅)、土地增值稅等幾大主要稅種的地方收入部分,實行新的稅收分享辦法:以2010年為基數年, 對新增部分,省級與市縣分享比例由「四六分成」調整為「五五分成」。
![]() |
「幸福廣東」構想的目標是:在基本公共服務領域,儘可能使居民享有同等 權利,享受水平大致相當的基本公共服務。周春/CFP |
方案歷經兩年醞釀,自2011年1月1日起實施。這意味著省以下各級財政給省裡上繳的錢更多了。
廣東省財政廳相關負責人稱,集中財力的目的在於協調區域發展,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廣東將此列為「幸福廣東」的核心內容之一。
但是,「財權層層上收,事權層層下放,上邊掌控越來越多,下邊做事越來越難」,這是中國自1994年實施分稅制之後,各地對中央的抱怨。廣東此 番調整稅收分享比例,亦面臨同樣難題。
省內兩極分化
廣東兩極分化嚴重,區域發展極不平衡,過去當地官員經常說,「全國最富的在廣東,最窮的也在廣東」。
廣東省政協專題調研組2010年下半年的調研顯示,至2009年底,全省貧困村仍有3409個,主要集中在粵北和東西兩翼地區,相對貧困和未穩 定脫貧的貧困戶高達70多萬戶,共計316.5萬人。全省仍有225.6萬戶人家居住在泥磚茅草房,其中住茅草房的還有7萬多戶。
清遠市陽山縣孟山村是廣東最窮的村莊之一。據媒體報導,全村378戶中,年人均純收入1500元以下的貧困戶佔127戶437人,另有低保五保 69戶171人,20多位40歲以上的男人打光棍。2009年該村集體經濟收入僅4800元,無法維持基本運轉,更遑論教育、醫療、農地灌溉等基本公共服 務設施的建設。
這僅是廣東貧困地區的縮影之一。廣東省政協的專題調研報告稱,目前珠三角人均GDP相當於山區的4.04倍;全省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已由2000年的2.67︰1擴大到2009年的 3.12︰1。
廣東省共有67個縣(市),土地面積和人口分別佔全省的84%和60%,但其生產總值僅佔全省16.9%,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為243.71億 元,僅為全省的7.4%;而浙江省2006年縣域GDP就已達到8281億元,佔全省的63.1%;縣域財政總收入達到651.13億元,佔全省的 44.3%。
與這些數字相對應的,是這些貧困地區對公共服務的支付能力。調研發現,當珠三角地區居民在追求名醫、名校、名師或貴族學校時,貧困地區居民卻在 為留住一位普通的教師、醫生(兼做護士)而煞費苦心;由於自身無力投入,農村環境保護、文化娛樂、治安維護、社會救助等本應由政府承擔的基本公共服務內容 仍是奢望。
「幸福廣東」構想
2009年底,廣東省政府印發了《廣東省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規劃綱要(2009-2020年)》(下稱《綱要》),從公共教育、公共衛生、公共 文化體育、公共交通、生活保障、住房保障、就業保障和醫療保障八大方面,制定了廣東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目標與實施路徑。提出到2020年,將基本做 到「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
《綱要》對「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定義是:在基本公共服務領域,儘可能使居民享有同樣的權利,享受水平大致相當的基本公共服務。並提出,將堅 持「公平優先,兼顧效率」的原則,基本公共服務供給重點向農村、欠發達地區和困難群體傾斜:
——教育方面,擬逐步建立城鄉統一制度、統一地區標準、統一預算撥付、統一監管的公共教育體系,實現義務教育均衡化、12年高中教育普及化、職 業技術教育體系化、高等教育大眾化,教育整體水平和綜合實力居全國前列,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公共衛生方面,希望能用十年時間建立起比較完善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和醫療服務體系、比較規範的藥品供應保障體系和比較科學的醫療衛生機構管 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形成多元辦醫格局,「讓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
——公共文化方面,要讓城鄉群眾看電視、聽廣播、讀書看報、進行公共文化欣賞、參與大眾文化活動等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有效保障。
——公共交通方面,到2020年,要基本建成惠及城鄉、全民共享的安全、便捷、經濟、可靠的多層次城鄉一體化公共交通服務體系,有效滿足居民出 行需求。
——生活保障方面,要讓城鄉全體居民、享有在全國處於較高水平的、具有相當高均等化程度的社會養老體系。
——住房保障方面,形成以廉租住房制度(將非戶籍人口亦納入其中)、經濟適用住房制度、政策性租賃住房制度和住房公積金制度為主要內容的城鎮基 本住房保障制度體系,解決人均住房建築面積15平方米以下的城鎮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的住房問題;基本完成農村特困戶危房改造,農村整個家庭均喪失勞動能 力、無能力改造自住危房(含泥磚、茅草房)的老、孤、寡、殘人群得到妥善安置。
自中共十七大報告明確了財政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方向和任務以來,這是全國首份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規劃綱要。
廣東省副省長劉昆在接受《南方日報》採訪時稱,廣東產業升級要求通過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提高勞動者素質,實現由人口大省向人力資源強省的轉變; 共享式發展迫切要求通過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建立起完善的再分配機制,有效緩解城鄉和區域差距;內源型經濟發展也迫切要求通過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穩定廣東社 會成員對未來的預期,提高消費率。
此外,他還指出,日益增長的社會公共需求與政府公共服務供給不足的矛盾如果長期得不到解決,將會把經濟發展推向結構性失衡的邊緣,也會使社會發 展面臨斷裂的危險。因此,經濟發展和社會轉型客觀上要求財政支出重點轉向提供基本公共服務,解決基本公共服務供給不足且不均等的問題。
財力保障
但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必須有穩定可靠的財力保障。
廣東省財政廳廳長曾志權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經過測算,2009年至2020年,廣東投入到基本公共服務領域的財政資金需24812億元, 年均新增投入至少需要292億元。
但在現行財稅體制下,2010年廣東省級一般預算收入為863.25億元,佔全省一般預算收入的比重僅19.1%。在這種情況下,要推進基本公 共服務均等化,壓力極大。
廣東省財政廳有關負責人表示,這種現狀迫使廣東通過調整省和市縣政府間財政收入分配格局,為最終實現全省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提供財力保障。
歷經兩年醞釀與「議價」,《廣東省調整完善分稅制財政管理體制實施方案》(粵府(2010)169號文,下稱《方案》)於年初出台。
《方案》提出,在前述四大稅種的省級與市縣分享比例,由「四六」調整為「五五」之外,廣東還改變了過去按企業隸屬關係劃分企業所得稅的做法,除 南方電網公司、中國電信廣東公司、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廣東有限公司、廣東電網公司、廣東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和省粵電集團有限公司等企業所得稅以及中央返還 總分機構企業所得稅,繼續作為省級固定收入,其他企業所得稅的地方收入部分全部改成由省級與市縣按「五五」比例分享。過去的做法則是,除省級固定收入,隸 屬市縣的企業所得稅歸市縣財政。
廣東省財政廳表示,為保障市縣既得財力和經濟發展積極性,廣東擬按照「存量不變、增量調整」的原則,將確定2010年為基數年,對此稅收基數上 新增的部分實行新方案,存量部分則維持老辦法不變。
2010年廣東全省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將達到4515.72億元,同比增長23.7%。按此粗略測算,如果2011年廣東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 15%,則增量部分可達670億元以上,按「五五」分稅制,則廣東省級一般預算收入可增加300億元左右,其中省以下各級財政將向省級財政多繳20億元 -30億元。
這些稅收將主要來自廣州、東莞、佛山、惠州、中山、珠海等幾大珠三角城市。過去這些城市對廣東財政收入的貢獻率為80%左右。深圳作為經濟特 區,不向省級財政分享稅收收入。
「我們算了一下,按照新的分稅辦法,2011年廣州市要多拿出10個億。」廣州市財政局長張傑明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去年來自廣州的財政 收入一共有3270億元,中央分走了2100億元左右,省裡分走了300多億元,自己留了870億元。另外廣州去年土地出讓金也有400多個億,而今年的 財政收入還會增長,所以這10個億對廣州不是太大問題。」
張傑明表示,儘管大家都希望能留下更多錢,但他仍對稅收分享改革表示理解。
「省裡有省裡的難處。」佛山市禪城區財政局副局長林劍偉也這樣說。
不過,財新《新世紀》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財政上捉襟見肘的欠發達地區則頗感憂慮——錢集中上去後,最後怎麼分配?財權與事權能否界定得更清 楚?
「蛋糕」怎麼分?
「現在有一種傾向,錢都要往上集中,但上邊往往只調收入(分配比例),不調支出(指轉移支付方式)。」原江門市財政局局長、現江門市人力資源與 社會保障局局長俞雪花說。她希望這次省裡能夠兩者兼顧,「否則對欠發達地區來說,這個政策就是雪上加霜。」
在1月24日召開的廣東省十一屆人大四次會議財經委員會預算審查座談會上,云浮、茂名、湛江、陽江等地人大代表均直言不諱,對新的稅收分享方案 提出異議:「粵西各縣市(區)財政可支配財力本來就非常有限,新辦法出台後,將更加削弱這些地區財政的可支配財力,加劇財政運轉的困難。」來自茂名的廣東 省人大代表吳勝真說,他希望省政府能真正加大對粵西財政困難縣市(區)的政策傾斜,增加對這些地區的轉移支付力度。
「改革後,云浮的市級財政起碼減少了6000萬元。」云浮代表楊小清提出,財政體制改革及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並不是改變「四稅」分享比例這 麼簡單,「應該有更細緻的資金管理和使用辦法」。
曾志權向代表解釋,此次省級集中的財力很大一部分,都將用於縣級以下政權的財力保障,計劃用三年的時間基本消化縣級基本財力保障缺口,並幫助縣 級基本財力保障水平達到6萬元/人的標準。「這是從發達地區拿錢支持困難地區。」曾志權讓欠發達地區代表不要擔心,「慢慢會看到,你們是受益者。」
不過,省內多位財稅部門負責人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迄今為止,他們尚未看到任何關於這筆資金使用與管理方面的規定,相關配套措施也暫無出台 跡象。
從財權和財力來看,基層政府沒有稅收立法權,沒有舉債權,也沒有獨立的主體稅種,其收入主要依靠共享稅。但按目前制度,共享稅的大頭均被中央及 省取走,如增值稅收入按中央75%、地方25%的比例分享,企業所得稅收入則按中央60%、地方40%的比例分享。地方分享部分則再由省與縣市共享。
在廣東,從數據上看,中央和省級也在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務的支出上佔據很大比例。據清遠市財政局副局長邵軍提供的數字,2010年,該市義務教育 公用經費合計投入1.825億元,其中中央和省投入1.51億元,市級財政投入0.099億元,縣(市、區)財政投入0.216億元。
但在1月26日結束的廣東省「兩會」上,有十多份建議和提案不約而同提出,「反對中央和省出台各項政策要求地方配套資金的做法」。
來自湛江的人大代表陳亞汗表示,吳川縣每年為落實中央推行農村義務教育減免雜費政策、對種糧農民實行種糧直補政策和提高社會保障標準等,要配套 資金1.2億元,「吳川本級一般預算收入若按正常計算,每年增長12%,增收財力不到4000萬元,無法應對增人增支,更難應付政策性增支。致使地方財政 不堪重負,難以為繼。」
財政部原部長劉仲藜曾提出,要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目標,首先要解決中央與地方政府之間以及地方政府之間公共服務的分工問題,理順事權。 「事權不清,責任也就不清晰。」
而廣東稅收分享改革出發點,即是由省級政府承擔更多的公共服務,由省級財政為基本公共服務提供相應支出。但分享安排中,省級與市縣的事權分工未 有提及,既未見在原有分工上根據分稅新安排做相應的調整,亦未有就原來的界定進行進一步明確和細化。
廣州市財政局局長張傑明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多數發達國家的公共服務支出均由中央財政負責,「比如在美國,教育由聯邦政府管,與教育有關的 稅收收入集中到聯邦政府,聯邦政府再在根據全國人口的分佈,確定學校的建設與教師隊伍,使之達到一個基本平均的水平。教育人員的工資也基本相同。」
「幸福廣東」的構想在省級的層面上與此接近,但要達致理想,則遠不止於財力上收這一步。
http://www.21cbh.com/HTML/2011-4-18/2MMDAwMDIzMjk2MQ.html
2010年因亞運會之機小試牛刀後,三大電信運營商在廣東WiFi市場再顯身手。
4月13日,廣東電信對外宣佈,從2011年5月1日到9月30日的深圳大運會期間,廣東電信天翼手機和寬帶用戶使用WiFi免費,而其固話、小靈通、非廣東的天翼用戶,以及其他運營商手機用戶也可每月使用10小時的免費WiFi。
在此之前,廣東移動和廣東聯通也分別推出了免費WiFi上網服務,其中廣東聯通將年初開始的WiFi友好體驗活動從3月31日延長至今年8月31日;廣東移動也宣佈對其全球通八大套餐客戶實行全年WiFi免費政策。
廣東WiFi免費潮
4月初,三大運營商在廣東掀起的免費WiFi大戰,頗有爭先恐後的架勢。
與 其他兩大運營商不同,廣東電信已經開始將WiFi潛在用戶的拓展目標延伸到了移動和聯通的手機用戶中。按照廣東電信市場部WiFi業務主管陳柱的說法, 「這並非是針對競爭對手促銷做出的應對行動,也不是挖牆角,廣東電信只是為了通過免費讓WiFi業務的潛在用戶得到激活。」
然而三大運營商的免費WiFi戰略,卻有著各自的出發點。從廣東省的移動通信市場情況來看,廣東移動的優惠對象是其高端的全球通用戶,與之前推出的送話費一樣,移動是為了穩定全球通高端用戶,以免被聯通「沃3G」、電信「天翼」的3G套餐大規模拉走。
廣東聯通在去年底就推出後付費手機用戶開展WLAN友好體驗活動,原計劃截止2011年3月31日,近日又將此免費WiFi上網體驗延長至2011年8月31日。
然而三大運營商中只有電信WiFi針對的用戶最為寬泛,但是其優惠最多的還是天翼3G手機和寬帶用戶,所以其推免費WiFi的主要目的依然是借此來吸引更多人使用天翼3G手機和無線寬帶。
「我們內部制定的就是C+W(CDMA2000+WiFi)的捆綁策略。」陳柱告訴本報記者,「其實之前廣東電信針對天翼用戶就贈送每月30個小時的免費WiFi,而今年5月-9月的大運促銷期間則取消時間限制,活動核心依然是為了帶動3G用戶的快速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廣東電信第一次將免費WiFi覆蓋的目標瞄準了非廣東的天翼用戶以及其他運營商手機用戶,而且在大運促銷期間贈送的免費時長從此前的2小時延長到10小時。對此,陳柱的解釋是,「這主要是為了盤活電信的WiFi網絡資源。」
截 至目前,廣東電信已經投資過億元建設了1萬多個WiFi熱點,而AP數量則達到了3萬多個,目前在廣東省內依然處於相對領先的位置,但是之前的活躍用戶數 量太少,這導致大量的WiFi網絡資源閒置。而同時3G寬帶資源則比較擁擠,而免費WiFi可以分流部分3G網絡的壓力。
其實廣東電信在去 年亞運期間就曾經面向廣州市民免費開放全城的WiFi網絡,按照陳柱的介紹,當時電信的活躍WiFi用戶(每月使用1次以上)從2萬多戶快速增長到15萬 戶,而在亞運後隨著免費WiFi業務的停止,其活躍用戶下降到6萬戶左右。廣東電信希望通過這次到年底的促銷,讓活躍用戶數量增長到20萬以上。
共建共享摸索
「廣東電信2011年計劃投資近億元新增1萬個AP。」陳柱表示。
除了完全自建的模式外,廣電電信已經開始在探索WiFi社會化共享共建,一方面借助各地市政府提出的無線城市計劃,利用政府資源來減少自身投資的壓力;另一方面探討與一些商業地產的開發商、業主合作合資的方式來建設WiFi熱點。
「比 如麥當勞建設一個WiFi接入點的費用可能只有1萬元,但是依靠這項增值服務很多麥當勞餐廳的顧客大大增加。」陳柱表示,未來電信在WiFi布點時也會考 慮與這些場所以及商業樓宇開發商合作的方式,電信負責提供光纖高帶寬的接入,而樓宇則可以免費提供了入駐的公司和客戶。
他還表示,「這些商業樓宇因為免費WiFi帶來的收益能否分享,這一切大家都可以談,但是對電信來說,在商業樓宇WiFi提前佈局是很必要的,因為誰的熱點和AP更多,今後在WiFi商業化運營中就將佔據有利位置。」
財 力更加雄厚的廣東移動,其WiFi投資力度更大。「移動一方面沒有寬帶用戶,同時其TD網絡上網速度較慢,希望通過建設WiFi網絡來彌補TD網絡的不 足。」一位電信業人士向記者表示,「其實從2010年開始,移動建設WiFi的速度要快於電信,預計到2011年底,廣東移動WiFi熱點數量將超過電 信。」
在2010年廣州亞運會期間,廣東移動就投入超過4000萬元,在省內亞運主辦城市以及珠三角區域綠道,開通了超過1萬個WLAN熱點。進入2011年,廣東移動還將在全省21個市新增2萬個WLAN無線接入點。
免費下一步
從目前三大運營商的促銷內容以及亞運前後的活躍用戶對比來看,免費依然是WiFi用戶增長最為快捷的方式。
其實盈利模式問題一直是外界對WiFi運營將信將疑的關鍵。電信運營商的WiFi業務此前更多是各地政府「無線城市」計劃的跟進角色而已。另外,也有擔心,運營商對於WiFi網絡的投資和免費推廣,可能會對有線寬帶ADSL,以及3G等無線寬帶業務造成衝擊。
「其 實我們WiFi熱點的布點是非常有考究的,我們會考慮外來人口和商務人士集中的機場、酒店、商業樓宇等區域,而對於本地人為主的住宅小區暫時沒有佈局的計 劃。」陳柱表示,這樣一來,WiFi對有線寬帶並沒有什麼影響,而由於目前WiFi主要是局部範圍內提供高速無線上網服務,而3G寬帶則可以提供隨時隨地 上網的需要,所以兩者是互補關係。
他還表示,「其實電信WiFi瞄準的客戶主要是兩類,一是使用智能通訊終端的人群,二是使用上網本、iPad等經常出差的人群,所以不會與有線和無線3G寬帶業務形成人群的衝突。」
當 然,對於電信來說,由於其自身存在大量的有線寬帶和3G無線寬帶用戶,所以其投資WiFi業務的速度近年來相對較慢,廣州移動綜合部有關人士就指出,「對 於電信來說,建設WiFi的積極性遠沒有其發展3G的積極性高,一方面WiFi短期內難以形成自己的盈利模式,另一方面其對原來寬帶業務的內耗是難以避 免。」
WiFi業務未來是否可以帶來更多的數據業務並實現單獨盈利?對此陳柱表示,「現在電信在很多營業廳和銷售網點已經推出了5種WiFi時長卡(5元5小時、50元100小時等),我們也在考慮製作實體卡,但是對於這一市場的規模增長前景目前還很難預測。」
「我們希望一兩年後實現WiFi收費,比如說在提供一定時長的免費WiFi後,可以收取超出部分時長的費用。」陳柱表示,但考慮到去年亞運免費WiFi大餐結束後很多活躍用戶馬上停止使用的情況,相信對WiFi收費會有一個較長的過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