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全台獨家 挺進破產現場 第一手報導 美國經濟復甦 為何救不了底特律?

2013-07-29  TWM
 
 

 

「社會的唯一危害是黑暗」,法國文豪雨果曾在《悲慘世界》裡這麼說。

如今,底特律的唯一危害,也是黑暗。

街燈不亮了,商店搬走了,教堂、房屋人去樓空,黑暗籠罩了底特律,在底特律人的臉上,找不到希望。

汽車、繁華與夢想,不過是60年前的事;60年後,底特律只剩下犯罪、貧窮與破產。

當裡頭的人都只想離開,底特律成了一座棄城,車廠遺棄它,政客丟棄它,但底特律人無法拋下它。

他們只能在心底默默祈禱,黑暗過去,黎明總會來。

製作人‧楊紹華 撰文‧賴筱凡 研究員‧黃家慧 攝影‧林煒凱用一種略顯俗氣的紅色,街頭商店玻璃窗的霓虹燈正在努力閃耀著,上頭這麼寫著:Nothing Stops Detroit(底特律,無人能擋)。

氣勢不錯,可惜,擋不住的是底特律的破產命運。

美國東岸時間七月十八日下午,一份來自底特律市政府的文件,上頭斗大印著「Charter 9」,意謂底特律市政府已無力償還債務。依照美國《破產法》第九章,向法院聲請破產保護,總債務金額超過一八○億美元(約新台幣五千四百億元),成了美國史上最大的破產案。

一瞬間,底特律破產的消息占據全美國主要報紙的頭條,但在底特律地方報紙《底特律自由報》上,卻是這麼寫的:「一個重新開始的機會。」這是一座曾經輝煌的汽車城市,是美國製造業的驕傲;全世界的第一條柏油路、美國的第一家戲院,都從底特律開始。放肆閃耀著城市榮光,不過是六十年前的事而已。

人們疑惑,為何底特律走到今日?為何昔日大城,如今鬼城?為何三大車廠的春天已來,美國經濟復甦,底特律人卻感到寒冷無比?為了記錄一個城市之死,《今周刊》採訪團隊趕在第一時間飛抵底特律,透過底特律人的雙眼、底特律人的感受,探索這座悲情城市的故事。

我們來到底特律時,已經是市政府聲請破產的第四天。在這個長年寒冷的城市,我們難得遇到了一年中最暖和的兩周,但和煦的陽光並未帶給底特律人溫暖,取而代之的是無比的心寒。

隨著車子駛進伍德沃德大道(Woodward Avenue),這條象徵汽車夢起點的道路,底特律市區的天際線已在眼前;但路旁廢棄的住家、教堂,透露出詭譎氣息。路上人煙稀少到用手指頭都數得出來,他們多半拿著乞討的牌子,希望路過的人可以施捨他們。

伍德沃德大道上,廢棄商店多到數不清,少數還能從櫥窗殘留的字樣辨識出,例如曾是亞曼尼(Giorgio Armani)的店鋪,但更多是像哈德遜百貨,那個曾是全美最大百貨公司,已經遭到拆除,甚至殘破不堪。

「我們一直知道,這天會來臨,至少二○○八年金融海嘯後,我們都有了心理準備。」穿著藍色襯衫,說起話來有條不紊,一聽到我們是來採訪底特律破產,葛雷格笑了,只是在那抹笑裡,摻雜著苦澀。

底層階級的悲歌

為生活只能留下 破產後加稅日子更苦葛雷格是一位三十三歲的父親,去年他才從附近的韋恩州立大學(Wayne State University)畢業,主修電腦科學的他,如今是一家旅館的接待人員,他笑容可掬、服務態度很好。但問起他為何不從事與電腦相關的工作?他有些無奈,「在底特律,我只能找到這份工作願意付全職薪水,而我必須留在這裡。」在葛雷格的肩上,擔負一個十四歲女兒的養育責任。他很清楚,底特律官方統計的失業率是一八.六%,遠遠高出全美失業率的七.六%,在這裡,他很難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可是,我有一個女兒要養,我就必須工作。」葛雷格多數的同學,從韋恩州立大學畢業後,都離開了這裡,他們都有自己的人生夢想,大學畢業只是人生的開端;但對葛雷格來說,他沒法想那麼多,因為他花了近六個月,才找到現在這份工作。

即使底特律失序的狀況已經維持了好一陣子,警察、消防隊、救護車,那些市政府該提供的基本功能,在這個城市都失去了作用,「你不會想要住在這裡,就連警察都沒辦法保護你的資產。」但葛雷格需要這份工作,他只能住在距離工作地點三十分鐘車程的地方。

底特律,全美國犯罪率最高的城市之一,也是人口大量外移的城市之一。從一九五○年代的多達兩百萬人,至今剩下七十萬人,就業人口的出走,造成市政府稅基嚴重流失;抽不到稅,就讓市政府的財政問題雪上加霜,最後他們只能縮減警力,消防設備壞了也沒經費維修,就連身上穿的制服也十年沒換過。

葛雷格為了一份養家活口的工作,得留在這。和他一樣的,還有托倫斯,他住在二十四街附近,那是大半房子都荒廢的區域,托倫斯一家是少數還住在裡頭的人家。

托倫斯,二十四歲的男孩,他在便利商店打工,也在旅館裡當服務生。在便利商店工作,一年大概可以賺進二千四百美元(約新台幣七.二萬元);服務生的工作,則視客人給他多少小費。

問他擔不擔心市政府破產?托倫斯聳了聳肩,「事情會轉好的,政府開始處理債務,人們會重新回到這裡,一切都會重新來過。」就像是無可救藥地樂觀一般,托倫斯這麼相信著。

但葛雷格怎麼也笑不出來,「我們繳了大筆的稅,底特律的稅幾乎是美國前十高,一個年收入二.五萬美元的家庭,就要繳三二七○美元的稅;荒謬的是,政府卻無法保護你的資產與生命安全。」葛雷格心裡有數,市政府破產後,稅率還會再提高,日子還會更苦。

為了釐清底特律發生的問題,我們決定直接到底特律市區。戴著墨鏡的白人,他是專門為遊客做城市導覽的導遊史蒂夫,從小在底特律長大的他,如今已不住在底特律,早就搬到郊區。

輝煌時代的消逝

有錢人搬離市區 留下的只有廢屋與犯罪「往東邊走七到十個街區,你千萬不能單獨到那個地方去。」史蒂夫用手比畫著,「在那裡,多的是早年被黑人燒毀的房子,還有廢棄的房屋。有錢的白人都走了,留下的都是黑人……(如果誤闖),你會是他們最好的甜點。」史蒂夫緩緩說起故事,一九六○年代,是底特律最輝煌的時代,超過兩百家車廠聚集在此,汽車組裝產線忙得不可開交。當時車廠招募工人,都是幾萬人、幾萬人的規模,三大車廠的福特在這裡起家,通用、克萊斯勒也都聚集在底特律。

但也在這時候,嚴重的種族衝突,埋下底特律走向衰敗的導火線之一。為了表達對有錢白人的不滿,少數勞工階級的黑人會攻擊白人住家,那一晚,警察無預警地搜查一家黑人酒吧,讓種族衝突來到最高點。

「這讓黑人認為,警察是因為種族歧視,才惡意挑釁。」史蒂夫說,那次衝突維持了五天,黑人大面積地焚毀白人社區,超過四十三人死亡,整座城市的商店幾乎被洗劫一空。

後來,即使是萬聖節,孩子們在街上進行萬聖節活動,挨家挨戶地敲門要糖,「有些黑人卻選在這個節日綁架小孩,要求父母支付贖金。」史蒂夫說,種族衝突隨之擴大,在底特律,萬聖節成了「惡魔之夜(Devil's Night)」。

於是,白人決定離開,寧可住在附近郊區,也不願在底特律久留。「有好些年,『惡魔之夜』這天,大家都不讓孩子出門;加油站還一度在這天拒賣汽油,就怕黑人買了汽油去燒白人社區。」史蒂夫說,種族衝突到了一九九○年代,才略見好轉,當時的底特律市長為了扭轉這種情況,還將當天改名為「天使之夜(Angel's Night)」,號召居民上街頭守護家園。

但白人居民的離去,已是不爭的事實。「整座城市,超過八五%是黑人;你看到的白人,他們多半只在這裡工作,根本不敢住在這裡,為了有更好的工作機會,我也搬走了。」西班牙裔的計程車司機凱爾說,十年前,他也曾住在底特律市區,只是日益衰敗的經濟,他只能到市郊尋找更好的工作機會。

「底特律的榮光,是回不來了。」在這裡做保險代理生意的台商李維灝,待在當地超過二十年,談起底特律,很直接地這麼說。他舉了一個例子,今年底特律市長選舉,好不容易有一位白人候選人,卻因他在底特律居住時間差三天滿一年,而被取消資格。「這就是底特律,黑人城市,他們不要白人勢力進來。」凱爾開著車,帶我們轉過一個又一個街區,「看到那個大拳頭沒有,是重量級拳擊手路易斯(Joe Louis)的『老拳』,這是底特律精神的代表;後面COBO展覽館,每年北美最大的汽車展都在這裡辦;這個福斯劇院(Fox Theater)是全美國第一家劇院,也是底特律很棒的劇院。」凱爾如數家珍似地,述說著那個年代的美好時光。

不願改變的後果

成也汽車工業 敗也汽車工業六十年前的汽車工業之於底特律,就像矽谷科技業之於舊金山,好萊塢影視產業之於洛杉磯,這般地令人驕傲。如今,我們在這座殘破的城市裡,找不到太多與汽車相關的連結,除了高聳的通用汽車總部依舊是不可忽視的地標;但隨著工廠遷移,底特律已不再是汽車大城。「現在還留在底特律的汽車組裝工廠,只剩兩家。」史蒂夫說。

底特律的衰敗,因素很多,「但他們不願意改變,才是最大的問題。」曾在底特律附近經營旅館生意的廖相景還記得,三十多年前,底特律汽車工業的群聚效應,大到連日本人也要來設廠,工廠就蓋在廖相景的旅館對面。他看著這些汽車工廠在地表上竄出,又看著這些汽車工廠沒落。

最讓三大車廠受創的,還是○八年的金融海嘯。那一年,克萊斯勒先宣布破產,緊接著,通用也撐不住了,只剩福特還能守住。在克萊斯勒研發中心工作近二十年的張正義不諱言,克萊斯勒進行資產重整,大批員工被資遣,許多新進人員都寧可拿優渥的遣散費,到其他地方重新開始。

一個月前,克萊斯勒宣布,資深員工的年資將被凍結;但早在三年前,克萊斯勒的新進員工,就不再適用克萊斯勒提撥的退休金計畫。「我都想退休了。」張正義半開玩笑地說,比起其他公司早就沒有員工退休金,克萊斯勒已經好很多了,但在他的話裡,卻藏著一股深層的無奈。

「底特律的敗壞,不是今天才造成,是一個長期的問題。」在底特律醫療中心當小兒科醫師的梁克強,在底特律近郊生活超過三十年,在他看來,市政府的破產是必然的,而嚴重的貪汙問題,也是元凶之一。

底特律河畔,一棟嶄新的白色建築大樓,在市區裡遍布的老舊建築中,格外顯眼,外頭雕像在陽光照耀下,閃閃發亮。大樓以擔任過底特律市長的柯爾曼.楊(Coleman Young)命名,而最諷刺的是,這就是底特律市政府的所在地。

整座城市裡,看得出最新穎的建築有二:一是近十年來在底特律興起的三座賭場,另一就是市政廳。

周一早上,福斯電視台的記者查理正好在市政廳前採訪新聞,談起底特律破產,他顯得相當憤憤不平,「全世界的國家都有可能面臨財政破產,如希臘、冰島;多數的底特律人都支持破產的決定,也知道只有破產才能置之死地而後生,但政府官員有對我們說實話嗎?」讓查理氣憤的是,市政府的財政情況都已經到最壞的地步,但官員還企圖粉飾太平。

確實,只要你不是支領市政府薪水的公務員,底特律破產對於一般市井小民來說,其實沒有太大影響,「我的薪水又不是市政府付給我,我的養老金也不在市政府手上。」希臘餐廳的女服務生露娜說。

「所以,這是一個三萬人對上七十萬人的問題。」查理口中的三萬人,是一萬名正在支領市政府薪水的現職公務員,以及兩萬名已經退休的公務員,他們可能是警察、消防隊員、社工、學校老師。「台灣的警車裡應該有電腦吧,但底特律的警車裡是沒有電腦的;警察穿的防彈衣上都是洞,因為沒有經費可以買新的,錢是被政客偷走的!」迎面而來一輛消防車,趁著等紅燈的時間,消防隊員告訴我們,已經有好幾位同事被裁員,市政府破產,讓他們的退休金也被凍結。他們只能苦中作樂地拿著兩張彩券對我們說:「這就是我的退休金!」

絕地重生的機會

破產讓債務止血 汽車大城重返榮耀?

曾經,汽車工業是底特律最大的驕傲,底特律則是美國製造業的象徵;如今,我們問凱爾,底特律最讓他驕傲的事情是什麼?他偏著頭想了想,「底特律老虎隊的棒球場、希臘鎮(Greek Town,因賭城而興起的希臘人社區),還有賭場。」這樣的答案聽起來,不勝唏噓。

底特律河畔,通用汽車總部佇立在前,美輪美奐的市政廳在後,隔著一條底特律河,凱爾突然感嘆了起來:「河的對岸是加拿大溫莎(Windsor),乾淨、安全、商業繁榮;河的此岸是底特律,骯髒、危機、百業蕭條,還隨時有人死亡。」一條河流、兩個世界,故事就這麼寫在眼前。

誠如我們在這趟採訪中所遇到的多數人,他們都支持市政府的破產決定,也清楚地理解惟有宣告破產,將市政府的債務止血,一切才有重新開始的機會。但對於底特律能否重返昔日汽車大城的榮耀,他們誰都沒有把握。

一分鐘看底特律

簡介:

人口70萬(黃金時期曾達180萬人)。1701年建城,位於美國密西根州

榮耀:

福特在底特律製造第一輛車被譽為「汽車之城」、「美國的巴黎」興建世界第一條柏油路、美國第一家劇院(福斯劇院)

頹敗:

1970年代起,當地汽車產業逐漸沒落2008年,被《CQ Press》列為美國犯罪率第三高城市2009年,當地兩大汽車公司(通用、克萊斯勒)曾尋求破產保護2012年,《富比世》雜誌評為美國最悲慘城市2013年,聲請破產保護繁華隕落 淪為犯罪與貧窮之城……

所得與失業

‧失業率: 底特律18.6% 全美國 7.6%(2013/06)‧貧戶比率: 底特律36.2% 紐約市19.4% ‧平均家戶年所得(新台幣):底特律84萬元 台灣116萬元(2011)

警察與犯罪

‧報案後警察到場時間: 底特律58分鐘 全美平均11分鐘

‧警員數:2003年

2013年

‧犯罪率:底特律 2137

紐約 623

註:犯罪率指平均每10萬人當中的犯罪人數

市容與空屋

‧廢棄不動產: 全城約有6萬戶,占比15%

‧危險住宅:3萬8千戶

‧公園:1/3乏人管理,形同廢棄‧路燈:超過10%路燈失效註:底特律為2012年數據資料來源:City of Detroit

城市破產

根據美國《破產法》第9章定義,城市聲請破產須符合的條件包含:無法償還其債務,且無法與債權人達成償債協議。

一旦聲請破產通過,將中止所有債權人對該城市及其財產做出索債的法律行動。對於市民的可能影響,則包括市政服務削弱、增稅、公務員退休金減少;此外,市政府或緊急狀態管理人,可決定城市哪些資產會被拍賣。

底特律破產市民怎麼看?

查理.38歲.福斯電視台記者 政府須誠實說出真相每個政府都可能面臨破產的情況,但是官員必須誠實。在多數市民都支持破產決定下,官員必須坦誠告訴我們所有情況,而不是對市民有所隱瞞。

露娜.35歲.餐廳服務生 明知衰退 卻哪也去不了一年多前,我開始在市中心的希臘餐廳工作,雖然日子不怎麼好,也知道這座城市在衰退,但我的家人、朋友都在這裡,我只能在這找工作,哪兒都去不了。

廖相景.62歲.房地產經紀人 貪腐加速城市邁向死亡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底特律的破產是一段長久的衰退過程,官員貪腐、經濟蕭條都加劇了底特律邁向死亡。

葛雷格.38歲.飯店接待人員 公務機關失能 影響生活破產能止血,雖然我不領政府薪水,退休金也不會受影響,但政府財政捉襟見肘,警局、消防隊、救護車都失能,已經嚴重影響我們的生活。

凱爾.55歲.計程車司機 收入減少 生活還能過10年前,我曾經住過底特律,後來搬走,是因為有更好的工作機會。破產是不得不的決定,賺100美元或1000美元,都能過生活,我並不擔心。

專訪韋恩郡郡長

醫療產業 是底特律再起關鍵?

底特律市隸屬韋恩郡,《今周刊》特別專訪韋恩郡郡長費加羅(Robert Ficano,下圖),談底特律破產後的下一步。

問:為何三大車廠的財務狀況轉好,卻還是救不了底特律?

答:三大車廠的稅收主要是支付給密西根州政府,底特律市並拿不到三大車廠的稅。然而,市政府破產與公司破產還是有很大差異,公司破產如克萊斯勒與通用,破產後還是可以生產汽車,在清算資產的同時也繼續維持營收;可是底特律市政府破產,只能止住債務不再攀升,還是要想辦法增加稅收。

問:過去底特律一直有產業結構太單一的問題,未來如何解決,並吸引人口回流?

答:這些年底特律人口外流得很嚴重,至今僅剩70萬人,我們能做的還是要創造就業機會,才能讓居民重新回來。當然我們也在思索如何讓產業結構更多元,例如扶植健康醫療產業,因為韋恩州立大學的醫學院很有名,密西根大學也是這方面的重點學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0838

倫敦已淪陷 中國炒房大軍向底特律進攻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8176

房地產研究公司Acadametrics的數據顯示,11月倫敦房價飆至歷史新高。彭博社數據顯示,11月倫敦房價較10月上漲0.6%,平均成交價為39.09萬美元。 英國房地產中介機構LSL Property Services的總監David Brown認為,倫敦房地產需求強勁,供給有限,預計未來將繼續上漲。 這麽強勁的需求來自哪里?還用問麽,當然是中國炒房大軍。 彭博社數據顯示,中國炒房大軍在倫敦的房地產投資由2010年的5400萬英鎊激增至2013年三季度的10億英鎊。JLL倫敦辦事處的總監Damian Corbett預計,未來幾年,中國投資者在倫敦的投資將繼續顯著地增長,從都市重建(urban regeneration)到炫耀性資產(trophy assets),中國投資者均顯示出濃厚的興趣。 可悲的是,當中國投資者不計成本地在倫敦購買時,倫敦本土居民越來越難以負擔倫敦高昂的房價,當前,部分倫敦居民被迫住在租來的集裝箱里。 除了倫敦,底特律是炒房大軍的另一目標。2013年底特律破產了且未來幾乎沒有複蘇的希望,是第四大最受中國房產投資者喜愛的美國城市。今年CCTV對此進行了報道:美國其它地方還能花39美元就買到兩層樓高的別墅嗎,一雙皮鞋的價格能買底特律兩套別墅,你還在等什麽。 誰說中國投資者在等待了。今年9月,上海東渡國際集團沒有看房就購買了兩棟底特律市中心地標建築,David Stott大樓和Free Press大樓,分別花了940萬美元和420萬美元。 中國人投資底特律房產“買入並持有”,頗有耐心,但這不是故事的全部,中國投資者瘋狂的海外投資,顯示出中國資本正在外流。 WealthInsight公司的Oliver Williams說,中國人海外資產的規模占總資產的13%,全球平均水平在20%~30%,這種資本轉移對於一個發展中國家來說很正常。 但是,外流的不僅是資金。中國銀行和胡潤的研究顯示,中國超過半數的富有人士(凈資產大於100萬美元)已經開始移民或正在考慮移民。該調查說明,當前中國資本外流不是普通的多元化投資。 對於中國人在海外存放了多少資產,分析師們有著很大的分歧。波士頓咨詢估計,中國人的海外資產有4500億美元,而WealthInsight公司認為有6580億美元。不論具體數字是多少,分析師們認為財富外流的速度將增加。波士頓咨詢預測,未來三年內,中國的離岸資產將翻一番。 福布斯認為,中國人購買底特律的房產,並不是說汽車城的前景會好,而是中國人對本國的投資前景不看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5038

「甩賣」底特律 中國移民復興美國汽車城?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0106

破產後的底特律宣佈「新移民計劃」,吸引中國投資客前來是重要的一環。目前中國在這裡的投資總數約一千億,在全美50個州中排第九。

一位房產經紀曾接到中國客戶的電話,上來就說:「我想買一兩百套住房,我不看房,你幫我看著買就行。」

吸引中資的同時,底特律長期的治安惡化、種族矛盾和建設混亂等問題又在抵消這些努力,反而可能透支這個城市的未來。

如果想瞭解破產後的底特律,最好的地方是曾經生產過第一輛福特車的廠房。沿著卡斯大道一路南行,在巴格麗大道右轉,就能看到這棟方形的建築——現在,這裡只停著3輛汽車。

這個始建於1701年的美國現代工業明星,被種族衝突、人口撤離、產業老化、巨債等折磨了半個多世紀後轟然倒塌,標誌著世界與傳統工業時代的告別。

但仍有人在孜孜不倦地想拯救這座破落之城,例如密歇根州州長瑞克·斯奈德(Rick Snyder)。2014年初,他在底特律市政廳宣佈了他新鮮熱辣的「新移民計劃」:底特律將為願意來汽車城定居的高學歷外國人發放四萬個移民簽證。

如果「新移民計劃」被聯邦政府批准,美國將第一次把移民簽證投放給特定的城市。而在斯奈德州長的施政綱領中,吸引中國投資客前來是重要的一環。

美國小說家喬伊斯·奧茨來自底特律,也描寫底特律。她說,整個底特律就是一部充滿悲歡離合的情景劇。只是,在仍苦苦掙扎的70萬底特律人看來,州長的這部新「劇」目前似乎仍未找到下一幕。

州長的中國客人

主席台上斯奈德州長積極宣揚自己的移民引入政策,台下北京商人徐京開始思考其中蘊含的商機。

一個月後,一場盛大的華人新春晚宴在底特律科博中心舉行,徐京是主策劃人。半個世紀前,馬丁·路德·金就是在這裡,向12萬黑人發表演說——這個演說,被認為是《我有一個夢想》的雛形。

現在,衰敗的景象被擋在窗外,徐京看到的是一張張華人的面龐,參會嘉賓有中國的官員和商人,標價400美元的門票,早在幾天前就被美國企業搶光。

斯奈德州長也到現場捧場。斯奈德17歲的大女兒主修中文,徐京在晚宴上,邀請她用中文介紹老爸出場。斯奈德的第一句話就是:「來自中國的客戶們,我來做售後服務了,你們在底特律,過得還算愉快嗎?」

2001年前,斯奈德所在的州政府辦公樓曾是通用公司總部。不過,這位商人出身的州長相信,改變底特律命運的早已不是汽車。

「我學習過美國的歷史,歷史告訴我,讓這個國家如此偉大的原因之一就是移民。」斯奈德告訴南方週末記者。

1990年代初,斯奈德就曾去中國開拓市場。當選密歇根州州長後,他對自己的要求是,每年至少要去一次中國,目的之一就是吸引人才。

他希望中國的技術人員能像底特律曾經的開拓者們一樣,在新的時代,給予汽車城第二次生命。如他所願,2013年底特律宣佈破產後,中國人開始強勢介入這個奄奄一息的城市。

高技術移民成為主流,新一代華人多以「專業人士」自居。這些「專業人士」可以是律師、會計師、工程師或醫生——在這塊陌生的土地,一技之長給他們帶來了安全感。

而中國富人們,則將底特律的破產視作中國現有體制之外難得的商機。從MEDC(密歇根經濟發展公司)可以看到,中國對這個破產汽車城的投資總數約一千億美元,在全美50個州中排第九。

2013年,房地產投資公司上海東渡國際集團,在沒有經過任何實地考察的情況下,購買了底特律市中心兩棟地標性建築——底特律自由新聞報大廈(Detroit Free Press Building)和大衛·斯托特大廈(David Stott Building)——對總資產50億元人民幣的東渡來說,這兩棟大廈1360萬美元的售價很「白菜」。

可「東渡集團們」井噴式的購買力已經讓房產經紀人卡洛琳·陳招架不住。她曾接到來自中國大陸的客戶電話,上來就說:「我想買一兩百套住房,我不看房,你幫我看著買就行。」末了,不忘加上一句:「我是認真的。」

但卡洛琳拒絕了這些大陸客戶,因為「不知道他們買房子想幹什麼」。

富有的中國人源源不斷地把錢砸在大洋彼岸的汽車城,卻根本無法在美國地圖上正確標出底特律的位置。

密歇根州拉丁裔眾議員拉什達·特拉布(Rashida Tlaib)的新鄰居,就是這樣一個遙遠的中國人:買下房子已經兩年,這個中國人從未出現過。

這些「觸不到的鄰居」給本地人帶來更多的不安全感:「我需要的是在澆花的時候能夠從柵欄那邊,探過頭聊天的鄰居。」

從未復興

每天下午4點30分,上海浦東機場都有一班飛往底特律的航班。如果沒有意外,這些大鐵鳥將沐浴著夕陽,在底特律時間傍晚6點25分抵達。

從機場驅車一路向南,經過超過八層樓高的巨型汽車輪胎,意味著已經進入汽車城。

湯姆森·梅(Thomas May)家距離福特工廠的遺址只有幾公里。每天上學,他都會穿越已經廢棄的卡斯大道,路兩旁,是各式各樣已經破敗不堪的廠房。

一百多年前,如果亨利·福特透過廠房的窗戶向外張望,看到的會是一條完全不同的卡斯大道——這裡曾是汽車城最繁華的街道之一,搖滾樂隊「白線條」和Dally in the Alley藝術節的發源地。

「我們最初的城市規劃非常溫和。」瑪麗戈爾夫學院(Marygrove College)歷史系教授弗蘭克·拉希德(Frank Rashid)說。

底特律最初的設計者按照巴黎的架構規劃了這座城市:城區依河而建,零星小花園穿插其間,那時,底特律是「美國的巴黎」。

汽車的出現,改變了一切。1896年,福特汽車製造公司在卡斯大道成立,儘管十多年後亨利·福特就把主廠區搬到市郊,但通用、克萊斯勒和成千上萬個零部件供應商,早已充滿了整個城市。

汽車帶來城市的繁榮:1901年,底特律成了全美第一個鋪設水泥公路的城市。它也是第一個安裝城市交通信號燈、第一個擁有城市高速公路的美國城市。

世界各地的人開始湧向底特律。拉希德的父輩從德國和愛爾蘭加入了洶湧的人潮,在第12街盤下了一間副食店。

拉希德出生在1950年,那是底特律的巔峰時期——人口達到185萬,成為僅次於紐約和芝加哥的美國第三大城市。

幾個街區外,科斯蒂·陳的爺爺、祖籍廣東的湯姆·陳也從紐約華人街搬到了底特律,在第3街的中國城開了一家餐館,客戶主要就是汽車工人。

但汽車工業已使「美國的巴黎」喪失了多元和包容的本性。隨著福特、克萊斯勒和通用的產業轉型,工人被機器人取代,藍領成為底特律汽車業衰落的直接受害者。

「每天都有人受傷,工人們不斷被辭退。」湯姆森的媽媽布里奇特·梅(Bridgette May)的父親也失去了克萊斯勒的工作,只能留在城中,打零工養活家人。

密歇根州立大學工程學院教授肖欣然覺得,底特律自1950年之後「從未復興」,因為「被解僱的工人滯留在底特律,成為犯罪的根源」。

此時的底特律已成為罪犯的天堂,科斯蒂說,他和家人一直生活在這個「天堂」的中心。10歲那年的一個晚上,他親眼目睹李氏餐廳的老闆湯姆·李在馬路對面被劫犯槍殺。在那之後,他說自己不再認為犯罪有多危險:「這開始變成我們的生活方式。」

1982年,華裔底特律人陳文森被兩名汽車工人打死,法庭上,嫌犯沒有受到任何責罰。陳文森事件使華人社會的不安全感到達頂峰,陳氏餐廳旁,空置的房子又多了許多。

底特律從1970年代開始被認為是美國的「兇殺案之都」。2013年,曾經的「巴黎」超過聖路易斯,成為《國會季刊新聞》評出的「全美最危險的城市」。

當地時間2013年7月24日,美國底特律,底特律破產申請聽證會舉行,示威者在法庭外舉行抗議。底特律成為美國歷史上申請破產的最大城市。 (東方IC/圖)

膚色戰爭

徐京在底特律從商二十幾年,從未和斯奈德之前任何一個州長有過深交。但斯奈德上任後,他每年都收到邀請,參加州長的私人宴會。

弗蘭克·張是一家跨國企業在底特律的代表人,第一次來中國,斯奈德就在州政府辦公室,與他做了超過一個小時的單獨談話。

「斯奈德是一個很好的商人,卻並不是一個外向的政客。」弗蘭克覺得,斯奈德的「新移民計劃」是為了引入高質量的黃皮膚中國移民,來豐富底特律以黑人為主的種族結構:「他希望能夠學習紐約、洛杉磯的做法。」

但底特律一向不是一個對顏色友好的城市。

二戰後,聯邦政府規定,白人若搬到沒有黑人的社區居住,將得到政府發放的長期購房貸款。「當時,用在底特律市中心租房子的錢,足夠在郊區買一棟帶庭院的漂亮別墅。」拉希德說。

在《底特律:一部傳記》作者史考特。馬特爾(Scott Martelle)看來,這種政策背後,是赤裸裸的種族歧視。底特律政府幫助白人在郊外建起一個個「健康的社區」,這是黑人不能享受的紅利,他們只能留在市區。

少年拉希德覺得,鄰居們搬家的速度太快了:「剛剛搬過來時,我們的鄰居都是白人。」但到1967年,街上只剩兩戶白人、一戶亞洲人。

拉希德的父母和許多黑人鄰居成為了朋友,黑人也成為副食店的主要客戶。

1967年7月的一個星期日,拉希德和父親接到顧客電話:「12街發生暴亂,你們的商店被搶劫了,快過來!」

拉希德說,在暴亂剛開始就趕往12街,是他們做過最愚蠢的決定:第12街已是一片廢墟。拉希德和父親只能放棄商店,在黑人顧客的保護下落荒而逃。

當時他並不知道,這場暴亂,會成為和平時期美國最大的暴動:包括拉希德家的商店在內,超過2000幢建築被損壞,逾7000人被捕。

1967年的這次暴亂,是底特律絕望現狀的開端:1970年代,幾乎所有的白人都開始逃離市中心。

《新聞週刊》曾這樣描述1970年代的底特律:「天黑以後,這裡就變成了空城,只能看到中產階級們的汽車尾燈。他們帶著在這裡賺的錢,到郊區去花了。」

陳氏餐廳在底特律已經有超過100年的歷史。1970年代開始,每個中午他們接待的都是白人上班族。到了晚上,顧客則是無家可歸的黑人、妓女和毒販。

科斯蒂在這個小小的餐館裡,看到的是底特律撕裂的社會分層:「白天和黑夜,白人和黑人,市區和郊區,貧窮和富有。」

1980年代出生的湯姆森,甚至很少見到其他顏色的人。唯一的記憶是高中時期,同年級一個很白很白的混血女孩。「我知道她是一半一半,但她是我見過最白的混血。」

現在,黑人佔據了底特律全部人口的九成以上。城市規劃專家雷諾森·法利將這種種族隔絕形容為「巧克力味的城市,香草味的郊區」。

讓中國人來,把這些房子都買走

密歇根大劇院停車場旁,是科爾曼·楊任底特律市長時期建造的「人民輕軌」——一個長三英里的環城高架列車系統,科爾曼最為得意的底特律復興計劃之一。

1987年通車後,這種公共交通很快被汽車城的居民遺忘。二十多年來,每售出一張75美分的車票,政府就要補貼4美元甚至更多。

《財經時報》專欄作家艾瑞克·皮埃裡(Eric Pianin)出生在底特律,1990年代初,他回到底特律,坐上了人民輕軌。

在皮埃裡看來,視覺上的底特律,就像是經歷滅頂之災的瑪雅古城:透過破敗的公立學校的窗戶,可以看到教室裡掀翻一地的桌椅;五星級賓館裡是脫落的牆壁,茶几上有沒喝完水的茶杯;廢棄的聯合藝術家劇院中,演員佈滿灰塵的禮服還掛在後台……

「這都是底特律自己造成的。」密歇根州州長瑞克·斯奈德指派的緊急財務官凱文·奧爾(Kevyn Orr)說。

歷任市長挽救底特律的方法之一都是大興土木:科爾曼主持修建的文藝復興中心已成為底特律的新地標;2000年後,新政府在市中心修建了三個賭場。

但這給了許多人另一個離開的原因:新商業中心破壞了城市整體佈局,市中心的零售業因此失去了生意。

2003年,科蒂斯的父母將有著一百多年歷史的陳氏餐廳關閉,在郊外開了一間新餐廳。

許多受訪者都向南方週末記者表達了不滿:「有人投資要在市中心建一個賭場,(政府)就乖乖去建。」「他們非常被動,根本沒有想到這對於居民的日常生活會有什麼意義。」

上世紀60年代,政府強行要求中國城為全美第一條高速公路讓道。科斯蒂父親收到的承諾是,政府將把搬遷後的中國城建成「亞洲城」,還會給每個商舖補貼。

同樣遭到強制搬遷的還有波蘭城(Polish Town)和黑人低地(Black Bottom)。湯姆森說,從記事起他至少搬過4次家。

重複建設破壞了社區的文化生態。失去熟悉的鄰居和街道,使許多人直接搬到郊區。

1973年,新陳氏餐廳在卡斯走廊落成。但科蒂斯一家沒有看到商業城和補貼,政府為華人選擇的甚至是底特律市毒品犯罪的中心。

少年時代的每個晚上,科斯蒂都能看到毒販在餐廳中兜售毒品,妓女在餐廳門口招攬顧客:「我媽媽最常做的事情,就是在門廊中和妓女聊天。」

拉希德的母親仍一直住在12街附近的房子裡,直到2011年去世。今天,拉希德一家還保留著那幢房子的產權,儘管周圍幾乎所有的房子已經被拋棄。

現在,密歇根州州長斯奈德面臨的是底特律幾代領導者留下的爛攤子。他的想法是,讓中國人來,把這些房子都買走。「新移民計劃能夠給底特律帶來很大的利益,更重要的是,我們不需要為此再花錢。」

甩賣這座城市的未來?

「底特律的問題不是在一個點上,它發生在過去50年間。」斯奈德在接受南方週末記者採訪時說,「我不會嘗試梳理50年以來的所有問題。」

現在斯奈德關注的,是如何解決最迫切的問題——讓城市從破產中復甦。

「但底特律人不知道能夠做什麼來改善現在的狀態。」在底特律居住超過50年的布里奇特說,「他們並不關心城市的走向,不認為城市會變得更好。」

很多人甚至已不愛這個城市。2012年,底特律被福布斯雜誌評為全美「最悲慘的城市」。在布里奇特看來,悲慘不止於外觀,更在於人心:底特律市民心中的希望正一點點泯滅。

在底特律市議員Raquel看來,底特律人的漫不經心,可能來自從科爾曼任市長時就開始實行的高稅收、高福利政策。

在底特律,貧困線下的市民每天都能從「食物銀行」領取熱飯熱菜,甚至申請由政府提供的免費公寓。「相較於努力工作,有些市民確實認為不工作相對而言有利。」Raquel說。

劉保羅曾看到密歇根北部農場主們在底特律市區張貼的廣告,他們希望僱用無家可歸的失業者,參與北部果園秋天的蘋果採摘。但沒有任何底特律人願意接受這份工作。

科斯蒂的父母,甚至要託人將招聘廣告貼到洛杉磯、西雅圖的華人街上。「來底特律做工的人,都不愛這個城市。」科蒂斯說,「他們就是想賺錢。工作兩年,錢賺完了,就離開。」

現在湯姆斯即將大學畢業,在他的印象中,只有找不到工作的人才會回到底特律。他的夢想是紐約,因為那裡機會多,而且「熱鬧」。

科斯蒂在畢業後的第一個落腳點也是紐約。他說自己的同輩人中,沒有人願意留在底特律。他的哥哥是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老師,弟弟在上海組建了一個教育團隊,他自己則輾轉紐約和洛杉磯,為電影和電視劇寫劇本。

肖欣然的公司距離底特律城區12英里,但她把家搬到了16英里外。除了一年一度去底特律參加車展外,她從不進城。

對於「新移民計劃」,弗蘭克·張感受到的不是希望而是惶恐。

科博中心裡,徐京正向大家道著晚安,底特律有史以來最成功的一次華人新春晚會接近尾聲。離場前,斯奈德重申了自己的「新移民」計劃,向所有在場的中國人表現出他所有的誠意和熱情。

晚宴上,弗蘭克遇到了兩個故交,他們畢業於中國最頂尖的大學,也都是留美博士。交談中,弗蘭克獲知,兩人最近都成功地申請到了政府零租金的福利房。

「我在這個證明上作假,隱瞞了我的學歷……」「真的管用?我也馬上試試。」曾經最優秀的華人移民代表正討論如何從政府獲得好處。

50年前,科爾曼為了挽救底特律,大量引進黑人。現在,斯奈德選擇的是中國人。恍惚間,弗蘭克忽然覺得,底特律向中國投資客發起的這場大甩賣,賣的也許是這座城市的未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154

無人駕駛汽車大起底:硅谷如何顛覆底特律?

http://www.iheim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212
當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在北京,以一人之力 讓此間舉行的北京車展相形見絀之時,谷歌工程師的一篇博文,讓整個汽車業感受到了硅谷對車門的撞擊。
4月28日,谷歌「無人駕駛汽車項目」的 負責人Chris·Urmson(克里斯·厄姆森)發 表了一篇官方博客,披露了谷歌汽車研發項目的 一些最新進展。在博文中,厄姆森指出谷歌無人 駕駛汽車的軟件系統,可以同時「緊盯」街上行 人、車輛等「數百個」目標,已完成約70萬英 裡的無人駕駛里程,做到了萬無一失。

(克里斯·厄姆森)

這意味著 谷歌無人駕駛汽車已經邁過了一個關鍵性的障 礙,可以在城市道路上行駛了。

征服城市

相對於最初在高速公路上的行駛,城市道路 中的行駛是一項更複雜的挑戰。 在加入谷歌之前,克里斯·厄姆森擁有「非 鋪裝路面自動駕駛」的博士學位。
2007年,厄姆森曾經加入一個研發非鋪裝路面自動駕駛汽車 的團隊,因為優秀的產品獲得了200萬美元的獎金。厄姆森在其博文中表示,研究表明,對於 人類而言,城市路面的各種情況看上去隨機和混 亂,然而對於一台電腦來講,實際上卻是可以預 測的,「我們仍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不過目前 已經可以自動處理兩年前對我們來說非常困難的 數千種道路路況」。據他介紹,一輛自動駕駛的 汽車,可以像人類的眼睛一樣,對於街上的各種情況和目標保持關注狀態,而且這種監控系統從 來不會感到疲勞或是分心。

實際上,早在2009年,谷歌就啟動了對無 人駕駛技術的研究,這是一台安裝了24個傳感 器的雷克薩斯RX450h汽車,到2012年8月,谷歌宣佈完成了超過30萬英里 的無人駕駛里程,如今這一數 字達到了約70萬英里。

據瞭解,在1年前,谷歌已經開始 專注於城市道路的無人駕駛, 為了處理複雜的城市路況,谷 歌升級了無人駕駛汽車的軟 件,加入了更多類型的對象, 例如行人和自行車騎行者,使 汽車能夠發現這些對象並做出 相應的反應。 目前,車載傳感器能對突 然出現的道路信號,例如十字 路**警舉起的「停止通行」 指示牌進行「閱讀」;如果另一輛汽車正在高速 接近十字路口的停車線,谷歌的計算機將計算該 車輛正常停下、急剎車,或闖紅燈的可能性。此 外,谷歌無人駕駛汽車還採用了具有防禦性的駕 駛習慣,比如會避免出現在其他車輛的盲區,同 時遠離重型卡車和大量摩托車;在紅綠燈前,無 人駕駛汽車在紅燈變綠後仍會停止1.5秒時間, 以免有人闖紅燈。 谷歌曾在youtube上發佈一段視頻,展示無人駕駛汽車在加州山景城的行駛情況。據介紹,在無人駕 駛模式下,這一技術還沒有導致過任何交通事故。

硅谷與底特律的博弈

i黑馬發現,谷歌並不是唯一一家擁有可以上路的無人駕駛車的公司。事實上,通用汽車、大眾、奧迪、寶馬、沃爾沃等廠 商都早就在測試各自的無人駕駛汽車,他們曾希望在2018 年前將這種汽車投入量產。

但谷歌汽車的設計思路與通用、寶馬等汽車公司並不 相同,它並不是借助GPS衛星定位的「無人駕駛」,而 是應用了谷歌研發的智能軟件和多種感應設備,包括攝像 機,雷達感應器和激光設備等。汽車能夠360度全方位感 應,激光測距儀獲取的數據與GPS數據會在車載電腦裡匯 總整合,並對汽車航跡進行實時修正,能將導航系統的誤 差縮小到釐米級。 硅谷汽車擁有更多的傳感器,更先進的計算終端和更 強大的信息處理能力,而這種先天優勢是傳統汽車廠商難 以企及的,也給眾多IT創新者帶來了機會。

其他IT巨頭們也沒有讓谷歌專美。4月下旬,中東科 技類媒體Green Prophet報導,電動汽車巨頭特斯拉可能 很快就將在以色列測試無人駕駛電動汽車,與谷歌不同, 特斯拉的自動駕駛採用的是以色列一家公司開發的機器人 程序控制系統。據瞭解,這家公司名為Mobileye,本是 一家駕駛員輔助系統製造公司,特斯拉公司去年7月宣佈 與其合作,共同製造首輛特斯拉無人駕駛汽車。

此前,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曾表示,計劃在2016 年向市場推出半自動或自動駕駛儀技術。市場推測, Mobileye公司開發的機器人程序控制系統,將配備在特 斯拉的Model S、Model X或Model E型電動汽車上。 而在更早之前,蘋果董事會成員米奇·德雷克斯曾透 露,喬布斯生前曾夢想創建一個蘋果牌的iCar智能汽車。 這一夢想仍在蘋果延續。 今年3月11日,蘋果發佈了iOS 7.1。

其最大的亮點就 是增加了車載娛樂功能CarPlay,可通過Siri語音與汽車進 行交流,告訴汽車接下來應該幹什麼。許多分析人士認為, CarPlay稱得上是智能駕駛的前奏,未來蘋果可能打造一個 交互閉環,添加更多的智能應用。但是缺乏汽車產品讓蘋果CarPlay的應用範圍受限。截至目前,首批支持CarPlay的 僅有奔馳、法拉利和沃爾沃三家公司的最新車型。

《舊金山紀事報》的報導顯示,蘋果合併與收購部 門負責人Adrian Perica 2013年春天曾與馬斯克在蘋果 總部會面。有分析師稱,馬斯克本來只是與蘋果CEO庫 克會面,討論 iOS 設備與特斯拉汽車之間的整合,然 而蘋果收購部門主管 Adnaan Ahmad 的加入讓這一次 會談的主題轉向了收購。但特斯拉並未對此做出正面回 應。目前,蘋果旗下產品設計副總裁道格菲爾德已經宣 布離職跳槽至特斯拉,參與該公司多款新汽車的開發。

2030?2020!

i黑馬認為,要讓無人駕駛汽車能夠上路行駛,硅谷公司們目前仍面臨大量法律和監管障礙。但形勢正在向有利方向發展。

據「國際無人駕駛系統協會」預測,美國,因為司機 分心或是飲酒導致每天有42人死於相關車禍事故,造成的 經濟損失為5.76億美元,其中包括法律費用、汽車修理費 用以及醫療支出。上述協會的報告指出,大量採用無人駕 駛汽車。每天可以降低35%的燃油消耗,每日在交通信號 標誌方面節省的資金則為6575美元。

經過多年努力,谷歌無人駕駛汽車目前已經在美國 多個州獲得了上路測試許可。據谷歌介紹,目前汽車還 得有至少兩人護駕,隨時準備以手動控制來應對突發情 況的發生。不過谷歌團隊表示,以現在無人駕駛汽車的 表現,未來一個人坐在車上足矣。 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召開之時,「上汽-通用汽車 館」曾展示過一部科幻大片《2030》。在片中,每一輛 汽車都具有感知能力,並進而做出關於交通出行的明智 決定。而在硅谷的努力下,這一場景可能在2020年以前 就會出現。

谷歌無人駕駛車真的安全嗎?

和傳統汽車不同,谷歌無人駕駛車行駛時不需要人來操控,這意味著方向盤、油門、剎車等必不可少的配件在谷歌無人駕駛車上統統看不到。

事實上,谷歌無人駕駛車只有「開動」和「停止」按鈕,這就需要利用安裝在汽車不同部位的攝像機、測距傳感器和激光雷達等設備以及精確詳細的導航地圖,再依靠計算機系統模擬人工智能,最終實現無人駕駛。主要包含下面這些:

1)激光雷達。安裝在車頂旋轉的傳感器,可掃瞄直徑120米範圍內的區域,並建立一個動態的、三維地圖環境。

2)攝像頭。安裝在後視鏡位置的相機,負責檢測交通信號燈和任何移動的物體。


3)距離傳感器。一個車共配備四個雷達。其中三個設置在前保險槓,一個設置在後保險槓,負責測量各種障礙物的距離,並允許系統適時減緩車速。

4)位置評估。一個傳感器安裝在左後輪,通過車輪的運動等指標確定汽車在地圖上的位置。

谷歌無人駕駛車如何應對意外?

天有不測風雲。除了在這些基本技術上下功夫,谷歌還從整個產品的結構上做了改進,來應對突發和意外。

1)車身改造。由於傳統車身造型的原因,導致汽車近前的一些東西無法看清。對此,谷歌在原型車的車體側面也固定了激光傳感器,從而可以探測近距離的物體。為了保障安全,谷歌無人車甚至可以監測到車下方的情況,消除盲點。

2)系統設計。普通汽車裡有動力轉向和動力剎車系統,如果動力轉向失效,你仍然可以用力轉動方向盤。谷歌無人駕駛車沒有方向盤,因此設計了容錯架構:汽車裡實際上是有兩套系統、兩個發動機,都不由人工進行操控,當其中的一套系統或者發動機損壞時,會自動切換到另一套系統或者發動機。此外,谷歌還吸納傳統汽車教訓,推出了防禦性駕駛,例如在綠燈亮起時稍等一會兒再起步。

3)控制速度。開慢點兒,更安全,谷歌將原型車的最高時速限制在25英里。根據谷歌做過的調研,車輛發生交通事故的概率與速度是呈次方遞增的,將時速從35英里/小時降低到25英里/小時,發生交通事故的概率就能小一半。

4)意外應對。雖然有容錯結構,但如果發生意外兩套系統、兩組發動機同時故障,谷歌無人車該怎麼保證安全呢?為此,谷歌無人駕駛車的車頭採用了可壓縮泡沫材料以及柔性的擋風玻璃設計,以將意外傷害降到最低點。

雖然機器可以更精確地測量、計算,做出理性的選擇,谷歌做也了不少安全措施,但老司機固有的經驗與隨機應變則是無人駕駛車在短時間內無法習得的。尤其是當系統不幸被黑客入侵、汽車被劫持,谷歌無人駕駛車是否還能保證安全,也是值得考慮的。(該段落摘自騰訊科技)

黑馬導師,E人E本公司總裁蔣宇飛點評:

10年前,在好萊塢大片《機械公敵》中,威爾史 密斯開著一輛無人駕駛汽車,為了躲避通緝,在 槍林彈雨中啟動了人工駕駛模式,被系統認定為危險並發出警告。

無人駕駛=安全,人工駕駛=危險?

彼時,面對這樣的邏輯我只能讚歎好萊塢編劇們無與倫比的想像力! 兩年前我在硅谷訪問時,首次看到了這種無人駕駛汽車,沒想到這麼快它就要走入我們的生活! 汽車行業就這樣成為下一個即將被移動互聯網顛 覆的傳統行業!讓人不得不再次驚嘆,硅谷工程 師創新應用的能力與好萊塢編劇的想像力同樣無與倫比!

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不知道是好萊塢編劇們還是硅谷的工程師們,誰才是真正的造夢者?




《創業家》&i黑馬作者:張九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0955

掛上「底特律製造」手錶半年賣六億元

2014-06-23  TCW
 
 

 

六月初,美國上修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這個景氣風向指標轉跌為升,讓媒體高喊:製造業回流本土趨勢底定,而且不僅是高科技業,許多中小企業都迸發活力,連塵封半世紀的品牌都寫出起死回生的傳奇。

新諾拉(Shinola)是誕生於二十世紀初的鞋油商,標榜完全底特律製造,但撐不過一甲子;三年前,新主人壓注它的本土精神,轉入工藝品市場,其中手錶事業是全美五十多年來第一次重新在本土生產,開賣半年就衝出兩千萬美元(約合新台幣六億元)成績。

在《衛報》(Guardian)筆下,新諾拉堪稱民族主義戰勝資本主義的代言人,重新幫它鍍金的卡佐提斯(Tom Kartsotis)是潮牌腕錶化石(Fossil)的創辦人,他為新諾拉定下精品路線,業界沒有人質疑他的能耐,卻都不懂「他在破城能搞出什麼名堂來?」

製造底硬,鬼城吹新創熱

卡佐提斯卻說:「底特律工業大城的形象能為產品加分。」他刻意挑選過去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的研究實驗室當廠址。這個決定看似有些諷刺,畢竟汽車業壓垮底特律經濟,但根據新諾拉母公司調查,同樣賣筆,五美元中國貨的吸引力不及十美元的美國貨,更追不上十五美元的底特律貨,製造硬底子光環仍在。

新諾拉貫徹底特律製造的政策,只招募當地人,並開出十二美元時薪,遠高於基本工資七.四美元;它還邀請每一位零售業合作夥伴親身造訪工廠,營運長卡爾(HeathCarr)希望本土精神能撼動前線銷售部隊,這樣才能「跟顧客分享我們的故事!」

此外,新諾拉還帶頭「扶植」當地微型創業,因此,只要標籤上打出美國製造、底特律製造的字眼,都可以搭便車開進它的旗艦店,貨架上的產品就有手工牛仔褲、金屬鑄品,門市甚至還塞進一家五姊妹經營的鮮榨有機果汁攤。

品牌復興成功,為底特律帶來磁吸效應:原本風評不佳的街區因此成了熱鬧商街,扶植新創企業組織觀察,越來越多新創公司願意轉往底特律發展。當地人伯恩斯(MattBurns)就說:「我不特別喜歡新諾拉,但底特律需要更多這樣的新創公司才能恢復過往繁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4371

如何沽空底特律

吾袓屋百德新街百德大廈,香港第一蕉場Fashion什麼Walk對面,有一間行過都不會入去的專賣店,叫「化石」。化石的老闆叫Tom Kartsotis,希臘裔美國德州人,一生低調,他在亞洲發跡,Fossil始建於1984年,創辦化石幾十年,只接受過一次媒體採訪,他由香港採購一些爛錶,重新包裝,搞得靚靚,然後全球銷售。我們精明的港燦,這些爛錶點會睇得上眼?香港很多錶佬,做錶肉、造機蕊、做一支針都可以發達,但這比起這個德州牛仔,功力天與地,直程冇得比。

目前的化石已經是一間市值30億美元的上市公司,Fossil Inc. (FOSLNasdaq)是全球最大的時尚腕表生產商之一,是第一個將手錶的價值與款式完美結合的美國品牌,產品線包括時尚腕表、包袋、首飾以及服裝,產品線咁齊,咁你應該知道我們和他們的關係。

透過化石,德州牛仔已經賺咗好數十億美金,他今次玩得仲大,玩Made in USA美國製造的錶,再賺多幾十億美金,今次核心地點是底特律Detroit

投資本身很簡單,就是一買一賣,投資勝負就取決於洞察行業、產業的大趨勢,買在Low,你老母都知。但是買在Low仲要識得Sell,天下間有幾個段先生?

2008年,美國人都被金融危機嚇死了,底特律曾是美國第四大工業城,整個城市最大就業來源是造車,有「汽車之城」之美譽,如福特總部就在哪裡。底特律的興衰無疑一直系於汽車,經歷了汽車業從上世紀末陷入衰退,如今底特律依然以汽車製造為命脈,在工廠大量外遷的背景下,汽車產量還是佔到全美的四分之一,從業人員近二十萬,約冶全市職工總數的百分之四十以上,更不用說整個城市一向以汽車這一特色來吸引著全球的目光與巨大的人流。

底特律於201312月被美國政府確定宣佈破產的一個大城。由美國州政府接手底特律市財政,任命一名企業破產重組專家為緊急財政管理人,以應對這座城瀕臨破產的局面。

2013年,底特律宣佈破產後房價暴跌,一些房產低至500美元一套。這引來許多投機者抄底廉價房產和買地皮搏反彈,令當地炒房樓現象盛行,黎智英也在這批獲益的投機者之列,肥佬黎的主要房產投資則主要集中在這些500-1000美元/套的地區。

在底特律斥鉅資兜底房產的還包括底特律億萬富豪、NBA騎士隊老闆Dan Gilbert和全球第四大富豪、墨西哥電訊業大亨Carlos Slim等人。

機會永遠都有,幾仆街都有。多年的投資生涯告訴我,往往大災的時候,就是重大的機會,無論是海外還是國內都是一樣的。總的來說,每隔幾年都有大的機會,股票市場也分大年、小年,大災的時候往往是大年,越是股災,越是大年,我們說互聯網泡沫是個大年,2008房貸泡沫破滅的時候是個大年,這種越是股災,越是個人資產暴跌的時候,往往意味著大的歷史機會。

機會永遠都有。你說錯過10倍、20倍,還有沒有機會呢?有!我認為如果你有洞察力,一個是長期的大的社會變革的洞察力,還有市場的洞察力,產業方向的洞察力,公司的洞察力。如果你有這樣一個長遠的眼光,足夠的耐心,你就可以靠自己的智慧,賺到很多很多錢。能夠持有不動,享受巨大盈利的人,世界上是非常罕見的。

每個團隊都需要一個會講故事的人,Tom用自己嘅錢100萬美金收購了一間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鞋油廠,開始施展他的品牌魔法

經濟學家Steven Levitt所寫的《魔鬼經濟學》一書就充滿了利用讀者情緒聯想的故事,例如,「為什麼毒販總是和自己的母親住在一起」和「房地產代理商和三K黨的共同點是什麼」,以此輕鬆地讓自己的資料在讀者腦海中形成了生動的畫面。

 佢最令人嘆為觀止的地方係利用底特律的經濟危機打品牌,令到產品看起來,睇起來都有一種美國50年代的風情,呢D就係所有美國精神的根源:堅忍、戰後復甦、工藝、制造2.0,底特律的根,佢賣嘅不單是Made in USA的手錶,而係底特律東山再起,民粹主義。



家的競爭就是創新的競爭

五年前,奧巴馬做國情咨文演說,1/3 篇幅講創新,提出「激發國人的創新精神是我們制勝未來的基石」。他說:一沒有人能夠斷定下一個龍頭行業是什麼,或者新的就業崗位會來自哪裡,就像30年前,我們不會知道,這個叫Internet的傢伙會帶來經濟革命。我們能做的,這也正是美國人民比別人好的地方,就是加強美國人民的創造力和想像力。記住!美國發明了汽車和電腦;美國擁有愛迪生和萊特兄弟;美國創造了GoogleFacebook。在美國,創新不僅僅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更為重要的是,這是我們賴以謀生的方式。」

三流設計師、二流企業家賣品牌、一流的領袖賣故事。這個時代,你要做記錄者,還是參與者,旁觀者?(未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8207

如何掏空底特律

1994年,著名的美國經濟學家Paul Krugman發表了一篇叫做”The Myth of Asia’s Miracle”的文章。他的觀點是東亞國家的經濟增長主要靠的是密集勞動、高儲蓄、高投資增加,而不是科技進步。因為要素投入總是有限度的,而且邊際產出遞減,Krugman作出了「亞洲無奇跡」的大膽論斷,並認為這種Myth難以持續。

這一時期,包括四小龍在內的整個東亞地區呈現出一片繁榮景象。Paul Krugman的預言看起來危言聳聽,遙遠而陌生。

1998年的時候,強國開兩會,朱鎔基說,中國70%的工業製成品產能要提升,中國的製造企業要轉型升級,帶著國家往前走。即使萬丈深淵,也要鞠躬盡瘁。1998年中國政府開放了中國進出口市場,98年以前所有的企業做外貿,需要香港及其他進出口公司,服裝進出口公司,機械進出口公司,坐在中國民營企業和鬼佬之間,98年以後,民營企業不再需要進出口公司,中國的民營企業把許多法國、義大利鬥垮了,鬼佬買回來的東西基本都上Made in China

就在1994年,韓國經濟增速猛然加速到8.8%。外貿出口增加了17%,其中對中國的出口增加了20%,韓元貶值,研發費用(R&D)費用占GDP的比重上升到2.32%,遙遙領先於其他四小龍國家。1995年,人均收入首次突破1萬美元,並作為創始國加入WTO組織,1996年,韓國加入OECD經合組織,進入發達國家行列。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所以才會有「以史為鑒,可知興衰」。危機並不會完全相同,但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從亞洲四小龍之一到金融危機引發的市場恐荒,韓國的昨天,與強國現在正經歷的情境,何其相似。是否馬上也將經歷這樣的危機?能夠總結的危機成因與解決之道,又可否成為你下一個10年暴富之路?

2016年,中國經濟遭遇十年來最冷的寒冬。上次低於7%的增速,還是在1990年。漫漫25年過去,再也沒有鄧小平南巡,再也沒有加入WTO,房車路的大潮也將過去。這漫漫寒夜,將如何走出?難道你真的相信靠互聯網+?靠馬雲?連佢自己都唔信啦。


巴菲特的老拍檔Charlie Munger最近週圍向人推薦《美國增長的起落》The Rise and Fall of American Growth這本書,該書認為美國經濟的全盛期是19402015Munger和巴菲特就是這個時代的產物。巴菲特一生都在觀察,哪些東西可以進行商業運作,哪些可以做到,哪些無力做到。這並不複雜,不需要有很高的智商,但必須能控制情感。

任何優勢都不敵趨勢。奧巴馬做國情咨文1/3 篇幅講創新,提出「激發國人的創新精神是我們制勝未來的基石」。

在美國,StartUp公司存活10年的比例為4%。第一年以後有4成破產,5年以內8成破產,活下來的20%,在第二個5年中又有八成破產。哈佛商學院的研究發現,第一次創業的成功率是23%,而已成功的企業家再次創業成功的比例是34%,咁你明白我們班老同學點解咁值錢。

不要相信那些一年創立兩年融資三年上市的故事,否則你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這些故事,幾乎肯定是吹的,即使不是吹的,故事的主人公也是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的幸運兒,即使跟你吹水的那個人就是那個幸運兒,也不等於你會是下一個幸運兒。

Tom Kartsotis和他Shinola利害嘅地方,唔係投入幾百萬美元搵攝影師及超模發動廣告攻勢,這些妳老母都識做。他的魔法就是投了100萬,買了間鞋油廠,講古仔,以假亂真,利用美國歷史打造一個「假的傳統品牌」,讓美國人能夠諗返起50年代的Good Old DaysFake it until you make it,令Shinola成為一個迅速崛起的品牌。之後,佢在New York Times登左一版全版廣告話:「睇唔起底特律的人,我俾個Birdy你。」

美國人說Birdy,即係屌你,比個中指你。而Shinola Birdy,就是一款US$500的手錶。

Tom想起了幫J. Crew 起朵的Andy SpadeAndyKate的故事,我寫過很多了, Andy又找來 Bruce Weber操刀拍攝廣告,Bruce Weber是誰?下,唔係唔知嘛?





要在紐約或者洛杉磯搞一個品牌出嚟,好難,因為實在太多競爭,底特律係一個死氣沉沉,破咗產嘅城市,這正是打響品牌的好地方,所以聰明嘅佢,以一個假的美國品牌形象,炒熱左美國製造2.0的口號。
廣告是大時代風格,照片中用上好多黑人老臨。佢班夥計、工廠其實就係品牌嘅一部份,例如工廠原本係General Motors研究實驗室,工廠員工大部份係美國三大車廠失業工人,成條生產線不單止生產手錶,亦生產單車、皮革飾品、生產著一個又一個掙扎求生嘅血淚故事,Shinola順理成章塑造成為底特律的救星,依家被塑造成美國最Cool的品牌,從巴黎, London到新加Bore都有精品店,美國本土幾十個城市有門市。

Shinola也沒有忘記鞋油,因為要擦美國總統鞋,短短幾年,Shinola就成為底特律重新出發及美國製造2.0的象徵,克林頓來過、奧巴馬又來過。

強國今天為什麼很困難?第一,製造業30多年來所具有的三大優勢,成本優勢、規模優勢、制度優勢基本上喪失了,強國人不是不聰明,強國越來越有錢,還敢於消費,人民幣也沒有崩潰,有些行業還能保持10%-20%的增長,為什麼賺不到錢呢?不是你變笨了,而是你原來的競爭優勢喪失了。

當今世界最可怕的是能力喪失,核心競爭能力突然間喪失了。在另外一個地方拿走了你本來的優勢。轉型?你今天坐在這裡,要獲得Force Awakens,原力覺醒,擁新的能力,獲得新的工具,獲得新的商業模式,談何容易這就是你今天所面臨的問題。

Putting America back to Work. Make America Great Again永遠有市場,Donald Trump代表的民粹市場也是,美國即使一日未復甦,我荷包己經漲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8329

端點 | 底特律車展開幕 5大概念車驚艷亮相

2017年第二周,北美國際汽車展在美國“汽車之都”底特律驚喜開幕,全球各大汽車廠商攜旗下最受歡迎車型的升級版,如新版豐田凱美瑞和本田奧德賽等參加展會,自動駕駛等新科技也一一亮相。

汽車測評導購網站AutoGuide專門盤點了展會上最受歡迎的5款概念車。

5.“閃電”麥昆(Lightning McQueen)

配合即將於6月上映的動畫電影《賽車總動員3》,其中的主角“閃電”麥昆(Lightning McQueen)出現在底特律車展上。嚴格說來,這並不是一款真正的概念車,但卻是觀眾們第一次有機會接觸這個動畫電影中的主人公。

4.尼桑VMotion 2.0概念車

尼桑公布了VMotion 2.0概念車,該款概念車采用了“Emotional Geometry”的新設計,整車棱角分明,充滿未來感,這也將被用於下一代Maxima車的設計上。這款電動概念車具備自動駕駛功能,為商務人士量身打造。

3.大眾ID Buzz 概念車

複古是大眾ID Buzz概念車的關鍵詞,ID Buzz采用1960-70年代經典的嬉皮風迷你巴士外形,車體內部還可自行重構。此次設計將現代和複古融合在一起,同時也加入了自動駕駛與電動車技術,續航里程可達270英里。

QX50概念車

英菲尼迪的QX50概念車可以算得上是Crossover系列中最好看的一款。不同於如今大部分SUV車型采用的堅硬棱角設計風格,此款概念車采用了更流暢優美的線條。最棒的一點是,概念車外觀設計的90%都會保留在車型中。

Q8 概念車

2017年底特律車展上最棒的一款概念車當屬奧迪Q8概念車。AutoGuide的編輯認為,這是本次車展上外形最棒的Coupe SUV車型之一,更值得關註的是其插電式混合動力系統。好消息是,這款全尺寸Coupe SUV即將投入生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34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