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水野弘道操盤年金基金 翻轉過去保守模式 手握35兆 安倍經濟學成敗要看他

2015-01-12  TWM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為提振經濟,決定善用規模高達一三○兆日圓的日本政府年金投資基金(GPIF),調高投資股市的比率,並任命水野弘道為新設的投資長,務求經濟有感復甦。

撰文‧孫蓉萍

全世界最重要的投資者,一月五日在日本誕生,就是日本政府年金投資基金(GPIF)投資長水野弘道。

這個基金二○一四年七月到九月的操作資產達到一三○兆八八四六億日圓(約新台幣三十五兆元),是全球規模最大的退休金基金;而「投資長」一職也是該基金成立近九年來的新設職位,意味著過去投資態度保守的日本政府年金,將會有截然不同的投資模式。

作多日本股市是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要拉動日本經濟脫離通縮枷鎖的一環,而這也攸關安倍經濟學第三支箭是否成功的關鍵。安倍有意讓GPIF為日本股市注入更多活水,從這個意義層面來說,稱水野弘道是攸關安倍經濟學後續成敗關鍵的人物之一,一點也不為過。

日本被國際投資人排除在外GPIF規模很大,但以往投資態度偏向保守。一四年六月底,投資組合中債券占六四%,股票占三三%。相較之下,國外的政府年金基金操作方式積極許多,如加拿大退休金計畫投資管理局一三年三月底時債券占比三五%、股票六五%;加州公務員退休基金(CalPERS)一三年六月底時債券占比一七%、股票占六四%。

除了作多股市的目的之外,因安倍晉三上台後,努力活絡經濟、提高通貨膨脹率,預料未來利率會走高,這將使得GPIF手中的大量債券可能出現帳面虧損,,因此GPIF決定調整資產結構,將債券比率降到五○%,股票升到五○%。

另一方面,GPIF的制度也需要改革。一四年十月一日,GPIF的職員只有八十二人,遠低於CalPERS的二千六百人,操盤的專家也只有七人,而且目前GPIF所有權限都集中在理事長一個人身上;因此決定多雇用金融專家,一五年一月起設置投資委員會,共同討論資產配置,同時新設一個投資長的職位,由水野弘道出任。

四十九歲的水野弘道是科勒資本公司的投資合夥人,大阪市立大學法學部畢業後,在住友信託銀行工作十五年,其間在美國西北大學凱洛管理學院取得企管碩士;○三年起服務於投資全球次級市場私募股權的科勒資本公司,主要負責日本等亞洲地區和矽谷的投資案,實戰經驗豐富。

長年在英國工作,水野從國外觀察日本,更能感受問題的嚴重性。早在一四年二月二十四日,他就在推特上語重心長地說:「日本二十年經濟不成長,它不只使日本在國際社會的地位下降,還會拖累全世界(經濟)。」從事投資研究時,他發現自己的母國早就被外國投資人排除在投資組合之外。十餘年前他剛到英國時,海外投資人認為日本未上市公司有很多投資機會,覺得「差不多可以投資了」,但是這句話一說就是十年,仍然沒找到投資機會!

通常法人在決定投資標的前,會先決定投資地區,例如北美、歐洲、亞洲各占百分之幾,並且比較這些地區內各國的投資環境。

水野指出,「二十年前,大家也把日本排除在外,是因為日本經濟占亞洲的三分之二,占比過高。」現在情勢大逆轉,一樣排除日本,原因卻是,「把日本算進亞洲之內,會拉低亞洲的成長率」。這麼看來,日本應該存在一些系統上的問題。

操盤人怕賠錢不敢冒險

日本常被認為是不易培育新創企業的國家,日本對新創企業的投資額一年約一千億日圓,是美國的二十五分之一。有人說原因是投資資金不足,但水野直指更深層的原因在於「不負責任體制」。

日本的基金操盤人擔心會被追究失敗的責任,因此過度分散投資,這樣就不知道哪個人在哪裡失敗,但也導致投資資金無法集中;於是即使十年內獲利只有二%到三%,大家卻慶幸至少守住了本金。這樣的獲利一點都不吸引外國投資人,他們寧願把錢放在中國等高風險,但也可能高獲利的新興國家。

關於積極操作的方針,GPIF操作委員會中就有不同意見。如果將新的資產結構套用在過去十年的交易上,○八年度會出現三十兆日圓損失,遠高於當時的實際損失九兆日圓。因此持否定看法的委員懷疑,國民能接受一年可能賠掉三十兆日圓的作法嗎?

但持肯定看法的委員則反駁說,包括金融海嘯的十年,比起以國內債券為主要投資對象的方式,新資產配置的操作利益高出四到六成,長期來看,還是可以彌補這些損失。

日本也有學者擔心GPIF擴大投資日股,會引來外國投機客套利,他們先一步投資日股,在GPIF進場後大賺一筆獲利了結出場;日本用年金投資股市,也可能讓國際人士認為日本股價缺乏透明性,嚇跑長線操作的海外投資人。久而久之,GPIF對日股的影響力太大,則可能陷入「無法脫手」的窘境。

首相安倍晉三為了讓人民對經濟成長有感,擬定了包括擴大投資股市等措施的第三支箭改革經濟政策,其中GPIF是最能立即見效的一環。

水野弘道如何排除雜音,改變投資人對日本的態度,並且把交易額約占半數的海外投資人留在日本股市,提高績效來造福日本所有國民,正受到全球矚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423

「上一代過太爽」造成無法彌補的財政黑洞 希臘年金爛帳 明日台灣借鏡

2015-01-12  TWM

 

希臘再次成為國際金融市場的未爆彈,循著引信往上找,不負責的退休金制度才是根源。

因為改革太慢,即使他們過去四年經歷了痛苦的縮衣節食,但直到今天,仍然看不見走出幽谷的曙光。

撰文‧楊紹華

所有人都想知道,米里奧斯(John Milios)的腦子裡究竟有什麼偉大計畫。

他是希臘極左派政黨Syriza的首席經濟學家;在這個主張「撕毀歐盟撙節合約」的政黨裡,他努力提供「希臘人不必省吃儉用」的經濟理論基礎。

很有可能,Syriza將在一月二十五日的選舉中取得希臘主政地位,屆時,希臘會終結二○一○年以來為了換取紓困金所簽訂的撙節合約。四年前,希臘破產在即,政府與歐盟、歐洲央行和IMF(國際貨幣基金)簽訂備忘錄──希臘必須大砍福利、縮減開支,以換取一千一百億歐元的緊急紓困金;而備忘錄中最重要、著墨最多的改革項目,即是拖垮希臘財政的首要元凶──一套極度優渥的退休年金制度。

被迫撙節 起源於「毫無節制地寅吃卯糧」「和經濟救援比較起來,希臘現在最需要的,是人道救援。」米里奧斯義正詞嚴地說:「希臘人過去幾年太痛苦了!」但他忘了,希臘人這幾年被迫撙節的痛苦,正是因為過去毫無節制的「寅吃卯糧」。就連希臘政府的退休金官員都曾在二○一三年發表「自我檢討」報告,「這是沒有疑問的,希臘原本的退休金制度,根本不可能存在於現實。」用最簡單的數字對比改革前後的退休年金制度差異,首先來看所得替代率。希臘公務員在改革之前的所得替代率可高達九五%以上,這項數字,在公務員退休金替代率屢見「破百」的台灣可能並不稀奇,但若對比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國家整體平均的六○.八%水準,顯然太過誇張。

如今的殘破財政,讓希臘人的改革力度不能只是回到「合理平均水準」,目前,希臘公務員的替代率降到了五四%。

再看一般勞工年金計算的標準,在過去,希臘是用工作生涯的最後五年薪資為計算基礎,同樣的,這項數字對比於目前台灣勞保年金制度也不算稀奇,勞保年金的計算基礎是「最高五年薪資」。但放眼世界,寬鬆者如美國,以三十五年平均薪資計算,嚴格者如日本、德國,是以「一生平均薪資」為基礎,如今,希臘勞工必須比照「嚴格者」的制度辦理。

在台灣,因為擔心年金改革衝擊太大,各項修法草案必須要有「循序漸進」的安排,即使如此,在社會層層阻力之下,改革兩年仍然徒勞無功;在希臘,同樣是分次進行,他們在一○年與歐盟簽定合約之後,一共進行了十二次的制度修改,但這十二次刀刀見骨的改革,完全就集中在一○年。

嚴格執行 改革全都「溯及既往」除了前面提到的兩道改革利劍之外,這一年,他們還把領取退休金的年齡從六十二歲延至六十五歲、退休年資從三十五年改至四十年。請注意,這十二道改革許許多多都是「溯及既往」,於是,一般退休者的年金被砍了兩成以上,如果你是早期退休者,年金更被大砍四成。此外,照往年規定領取年金的退休公務員,甚至必須「部分繳回」先前已領取的退休金。

而這一切一切,沒有循序漸進的緩衝空間,都被壓縮在一年之內發生。

更悲哀的是,希臘政府為了換取紓困金,還簽訂了這樣一條極度喪失主權的但書:未來五十年,每年退休金新增支出不能超過希臘GDP(國內生產毛額)的二.五%,否則,就必須立即再砍年金給付。

退休者的痛苦,只是這個破產國家的悲情現象之一;整個希臘,為了彌補「上一代過太爽」所造成的財政黑洞,全民都得慘遭凌遲。「改革、加稅的消息很多,但我覺得,民眾上街聚眾抗議的次數更多。」一位嫁到希臘的台灣媳婦這麼說:「邏輯好像是這樣的,這個國家必須留在歐元區才能換取國際救援,而為了留在歐元區,希臘又必須不斷『自殘』。」某種程度來看,她說得並沒有錯。因為不斷加稅、緊縮財政,希臘無力推出振興經濟的措施,全國失業率如今已攀高到二八%以上,除此之外,許多被視為「主權象徵」的國營事業,如港口、電信等,也索性賣給外國人以換取現金。於是當Syriza喊出「不甩撙節規定」的口號時,幾乎讓全希臘人過去四年所受的悶氣找到了出口。

問題是,米里奧斯究竟用什麼魔法,能讓希臘人從此不再理會「過去過太爽」所積欠的債務,也不必擔心「現在繼續過很爽」所將造成的新增債務,還能把國家帶向經濟復甦的美麗境地?

「首先,我不認為希臘真的會退出歐元區。」他說,歐元區老大哥德國總是以「趕出歐元區」的說法來威脅希臘,「但,德國總理梅克爾自己說過,無論如何都將捍衛歐元區的完整性。」所以,米里奧斯準備用梅克爾的承諾來作為「希臘耍賴」的理由嗎?不,他強調「賴帳有其正當性」,「現在希臘真正需要的,就是一九五三年德國從世界各國手中拿到的好處,那一年,全世界七十國一口氣減記了德國一五○億馬克的國家債務。」搬出死對頭德國在歷史上「賴帳有理」的紀錄,這,就是米里奧斯最有力的賴帳魔法;但若真的對比歷史,立刻就有專家跳出來抨擊米里奧斯的論點是無稽之談:「那一年,德國總計積欠了約達三○○億馬克的債務,但其中約有一半是因為二次大戰所造成。美國為首的國家之所以同意減債,是為了讓德國快速走出戰爭包袱。」梅克爾:做好希臘退出歐元區準備「但今天,希臘的問題完全是自己好吃懶做所造成的,德國和歐盟不可能因為這個歷史而同意希臘大幅減記債務。」他這麼說。一月四日消息傳來,果然,梅克爾公開表示,「已做好希臘退出歐元區的準備。」歐元區或許做好了防火牆的準備,那麼,希臘呢?如果他們真的撕毀盟約,接下來,是希臘的貨幣與公債價值崩盤,銀行擠兌,金融市場陷入失序,隨後自然立即衝擊社會與經濟,這個場景,恐怕只會比過去四年的撙節生活來得更糟。

上一代的債,總是要還的,這是希臘人的困境,也是台灣人的借鏡。過去四年,希臘人經歷了「一次到位」的劇烈改革,經歷了社會與經濟的震盪,而在他們眼前的,仍然是一個看不到曙光的陰森幽谷。台灣要陷入同樣處境嗎?這問題每個人都得深思!

過太爽 終究得面臨制度改變希臘2009年與2013年年金制度比較

2009年 2013年

(公務員)年金

所得替代率 95.4% 53.9%最低年金 400 歐元 360歐元退休年齡 62歲 65歲

計算退休年金

給付年資 最後5年 全部工作生涯

2010年

希臘的年金改革

被迫一次到位

起點:

希臘與歐盟、IMF簽定紓困備忘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年金改革。

退休年齡從「不超過62歲」提高至65歲。

退休年資須達40年,原先為35年。

年金算法以全部工作年分之薪資平均計算,原先為最高5年。

年金花費的增加必須低於2.5%GDP。

2010年後被雇用的公務人員,與一般勞工採用相同的保險基金。

所有的傷殘撫卹金都必須重新檢驗。

照原規定領取退休金的退休人員,被要求繳回部分退休金。

結果:

一年之內經過12輪的退休金削減,一般退休者的退休金被減了20%;早期退休者退休金則被減了4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424

央行官員解讀2014年金融數據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162

央行今天公布了12月以及2014年全年的金融數據,隨後中國證券網刊登了央行調統司司長盛松成對此的分析

盛松成認為,2014年的情況,CPI2.0%,GDP還未公布,但社會預期在7.3%到7.4%。那麽,M2高於GDP和CPI增速大致在2.8個百分點,低於3個百分點,在正常範圍內。

目前中國在處於“三期疊加”時期。2014年M2增速較往年下降,也是經濟結構調整、銀行表外融資收縮、產能過剩部門增速放緩、同業監管在貨幣增速上的反映。這也是金融適應經濟的“金融新常態”。

金融新常態怎麽表現?經常項目順差占GDP比重下降,我們預測2014年在2.3%左右。我們預測,未來會低於2%。相應地,外匯占款就減少了,基礎貨幣的投放方式就需要改變,貨幣增長就會放緩。

衡量貨幣增長有兩個關聯指標:經濟增長和CPI。最近10年來看,一般是M2會高出CPI與GDP增速2到3個百分點。這與經濟增長和物價穩定的預期目標相匹配。

M2的基數也不同了。目前M2余額122萬億,增長1%需要1.2萬億的廣義貨幣。所以,不能僅從增速上衡量貨幣增長。還有一個指標是:貨幣市場的利率也在下降,同業拆借和債券回購加權平均利率在3%,說明在金融市場,流動性還是比較充裕的。

他提到,M2的增速比較低,有很多原因,主要有:

一是外匯占款明顯減少。2014年末,外匯占款27萬億元,全年增加6410億元,同比少增了2.12萬億元。從最近10年看,外匯占款新增一般都在1到2萬億,有兩個年份甚至超過3萬億。外匯占款大量減少,使得央行不需要通過回收外匯來投放流動性。

二是同業業務監管加強,導致貨幣派生能力的下降。為了有效防範和控制金融風險,有關部門規範商業銀行同業業務,類信貸性質的商業銀行資金運用減少,也導致了貨幣派生能力的下降,這在表內比較難反映。

三是存款偏離度考核指標實施,使得季末、年末商業銀行存款沖時點的積極性減弱,導致12月份存款增長不及往年。這也在某種程度上拉低了存款增速,而M2是以最後一天來衡量的。這使得M2在一定程度上並沒能完全反映社會流動性狀況。

在提到關於利率市場化問題是,盛松成表示,利率市場化並不直接推升融資成本。

管制利率放開初期,存款利率會略有上升,相應地貸款利率在一段時間內也會上升。但國外經驗表明,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深入,貸款利率會緩慢下降。

我們做過初步測算,這一政策組合會使存款利率下降大約2個百分點。新增的貸款利率大致能下降44個基點。同時,銀行的利差會收窄,大致是42個基點。我們的判斷是,利率市場化不僅不會使融資成本上升,隨著進程的深化反而會使融資成本下降。

央行歷經三年時間研發的存貸款綜合抽樣統計系統已投入運作,每月抽取300家法人銀行、3000多家支行作為樣本,抽取1億筆左右業務。數據顯示,去年12月末企業貸款利率比年初下降5個基點,比三季末下降14個基點。小微企業貸款利率較年初下降17個基點,較三季末下降9個基點。

我們的總體判斷是,融資成本呈現穩中有降態勢。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527

養老金雙軌制正式廢除 建立職業年金制度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7159

2014年12月24日,養老“並軌”改革方案已經國務院常務會議和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審議通過——《國務院關於統籌推進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工作情況的報告》透露了這一消息,這一改革預計涉及約4000萬機關事業單位人員。 (新華社發 大巢/圖)

1月14日,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簡稱決定),自2014年10月1日起,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基本養老保險費由單位和個人共同負擔。這意味著,養老金雙軌制正式廢除。

該決定適用於按照公務員法管理的單位、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機關(單位)、事業單位及其編制內的工作人員。決定規定,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單獨建賬,與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分別管理使用。

個人8%+企業20%

根據決定,單位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以下簡稱單位繳費)的比例為本單位工資總額的20%,個人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以下簡稱個人繳費)的比例為本人繳費工資的8%,由單位代扣。按本人繳費工資8%的數額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全部由個人繳費形成。個人工資超過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300%以上的部分,不計入個人繳費工資基數;低於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60%的,按當地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的60%計算個人繳費工資基數。

個人賬戶儲存額只用於工作人員養老,不得提前支取,每年按照國家統一公布的記賬利率計算利息,免征利息稅。參保人員死亡的,個人賬戶余額可以依法繼承。

減少的養老金由職業年金彌補

決定顯示,機關事業單位在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應當為其工作人員建立職業年金。單位按本單位工資總額的8%繳費,個人按本人繳費工資的4%繳費。工作人員退休後,按月領取職業年金待遇。

“我個人認為,大家不要對這個養老金並軌抱太大希望,從制度上並軌了,不一定能從結果上並軌。並軌後,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退休金未必會變少,企業人員跟他們的退休金差距不一定能縮小。”中國社科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秘書長唐鈞向《羊城晚報》表示,建立職業年金後,如果所在單位是全額撥款單位,職業年金由財政全額補貼,這是有保障的。“因此,並軌後,公務員的職業年金會在很大程度上彌補養老金的減少。”

已退休人員繼續按照原標準發放養老金

決定提出,立足增量改革,實現平穩過渡:對改革前已退休人員,保持現有待遇並參加今後的待遇調整;對改革後參加工作的人員,通過建立新機制,實現待遇的合理銜接;對改革前參加工作、改革後退休的人員,通過實行過渡性措施,保持待遇水平不降低。

對改革實施前已經退休的人員,繼續按照國家規定的原待遇標準發放基本養老金,同時執行基本養老金調整辦法。機關事業單位離休人員仍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發給離休費,並調整相關待遇。

對決定實施後達到退休年齡但個人繳費年限累計不滿15年的人員,其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處理和基本養老金計發比照《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若幹規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令第13號)執行。

對決定實施前參加工作、實施後退休且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的人員,按照合理銜接、平穩過渡的原則,在發給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的基礎上,再依據視同繳費年限長短發給過渡性養老金。

本決定實施後參加工作、個人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的人員,退休後按月發給基本養老金。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退休時的基礎養老金月標準以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繳費每滿1年發給1%。個人賬戶養老金月標準為個人賬戶儲存額除以計發月數,計發月數根據本人退休時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本人退休年齡、利息等因素確定。

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發月數表 (中央人民政府網站截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780

下一個立院會期若無法過關恐再延宕好幾年 年金改革兩黨總統參選人首度表態

2015-07-13  TWM
希臘悲劇正上演,退休條件比希臘優厚的台灣,還能漠視年金改革嗎?此攸關世代正義的課題,兩黨領導人如何面對?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主張,召開國是會議,凝聚共識;國民黨總統準提名人洪秀柱認為,「改對,比快改更要緊」。

撰文•陳柏樺

七月六日,一張國際新聞照片震懾人心。照片中一位七十七歲的退休老翁,跑遍希臘第二大城第撒隆尼基的多家銀行,屢次排進長長人龍之中,盼望為太太提領退休金,當他被第四家銀行拒絕時,忍不住坐地痛哭。

領不到退休金的痛苦,正在希臘活生生上演,此時此刻的希臘悲劇,也殘酷地預示年金改革牛步的台灣,未來不可避免的命運。

引爆希臘債務危機原因之一,是公務人員過多、退休金優厚,政府長期支出大於收入,全國一千萬人當中,現職加上享有退休年金的公務員,約有一百六十多萬人,以重金養著龐大退休族群,讓希臘財務負擔加重,終究不堪負荷。

台灣不改革就是下一個希臘但你可知道,比起希臘,台灣有更豐厚的退休條件?若台灣年金不改,步上希臘後塵只是早晚問題。以下三個數字即可說明:第一,希臘的退休年齡是六十五歲,此刻正研議要延長到六十七歲。而台灣呢?逐步延後勞工退休年齡至六十五歲,但公教人員採八五制,只要年齡加上年資超過八十五,就可退休,目前公教人員平均退休年齡為五十五歲。

第二,三年前,全世界有三個國家的公教人員所得替代率超過或接近一○○%,冰島、希臘,接下來就是台灣,某些公務人員的所得替代率可高達一一二%。冰島破產了,而希臘岌岌可危,目前兩國所得替代率也被下調,希臘甚至降到五六%,台灣的高所得替代率還可以繼續嗎?

第三,即使在希臘,他們請領退休金的計算標準,是採用退休前十五年的平均薪資;但台灣的勞工採用退休前五年最高薪資計算,公教人員更是以最後一年薪資為請領標準,大部分的人,薪資都隨年齡越來越高,但年輕時投保的薪資卻沒那麼高;換句話說,台灣多以一生之中薪資最高的幾年,作為請領基準。

政客說改革沒共識民調打臉目前,希臘老年人口占二○%,多數老人仰賴政府退休金過活,退休金占財政支出的二五%,台灣在二○二五年,老年人口比率就和今日的希臘一樣,屆時台灣退休金給付將占財政支出的二三%,與希臘不相上下。

刻不容緩的年金改革,台灣是否已有自覺?本刊特別在希臘公投結束,確定否決債權國提出的改革方案後,一一與各黨政治領導人聯絡,請他們公開表明對年金改革的態度(見右表)。

政治人物說沒有共識,但民意真是如此嗎?在《今周刊》一三與一五年兩度執行的調查中,看似反彈聲浪不小的年金改革,其實獲得大多數民眾支持。今年六月的調查結果顯示,不論是公務員或者勞工,都有約八成支持對退撫及勞保年金進行改革;更有近六成公務員,認為退休金所得替代率應該在八成以下。

然而,公務人員退休年金改革方案一三年送進立法院審議後,至今仍無具體進展。人民憂心忡忡、迫切期待的年金改革,政客的準備與行動顯然遠不及民眾的付託。

公平稅改聯盟祕書長王榮璋苦笑著說:「選舉之前應該是不可能,沒辦法討論,只會成為口水、成為動員或投票的籌碼。」民間團體的期待只有最低標準,「希望選舉前,不要再有任何的政見加碼,選完後再來對話,無論是多繳(年金)、少領(退休金),或延後退休都可以談。政府要提供合理的精算數字,最好的結果就是大家都不滿意,但勉強可以接受。」年輕人與退休者須互相體諒「要形成共識,最要緊的是包容和體諒。」王榮璋直言,現在領退休金與即將領退休金者,必須體諒年輕人負擔不起這個事實;而年輕人必須體諒已退休者有這樣的生活需求,目前可領到退休金只是跟隨著制度,並非制度的創造者。「要避免希臘化,真正要追究的是政治人物的責任。」王榮璋點出問題所在。

眼看本屆立委僅剩下九月開議的最後一個會期,連民間團體都不抱期待,年金改革方案若未能在下會期過關,依循「屆期不連續原則」,待審法案都將走入歷史,急切如年金改革案,也只得重新提案。

問題是等到一六年第九屆立委上任,再經歷一、兩年提案流程,全世界退休年金所得替代率和我們相近的國家冰島、希臘,不是曾經破產,就是面臨破產,台灣還有本錢繼續坐視嗎?

冰島、希臘都垮了台灣是第三個?──各國退休條件比較冰島 台灣 希臘 OCED

國家平均值

公務員退休所得替代率(%) 109.1 89~102 95.7 60.8 退休年齡 法定退休年齡為67歲實際退休年齡64到67歲 逐步延後勞工退休年齡至65歲公教人員平均退休年齡55歲 目前是65歲,但準備延長至67歲 63. 4歲註:1.上述退休所得替代率,除台灣外,資料來自考試院於2013年5月出版的《公務人員年金制度改革》,台灣公務員所得替代率則來自銓敘部概算。

2.台灣公務員只要將在職所得(分母)放大,就會壓低所得替代率,即使規定所得替代率為75%至95%,實際所得替代率會更高,甚至超過100%。

整理:陳柏樺

改革後,台灣退休條件仍比希臘優渥──兩國退休金計算基準

希臘 台灣

公務員退休所得替代率(%) 平均56 上限95 退休金計算基準 採退休前15年平均薪資 勞工退休前5年最高薪資計算公教人員用退休前1年最高薪資計算註:1.希臘近年陸續進行年金改革,大砍年金支出,目前平均替代率已從兩年前近100%,降至56%。

2.台灣2011年改革後,所得替代率設了75%至95%的上限。

年金改不改革朝野這樣說──藍綠政黨領導人對年金改革看法

總統

馬英九

為因應人口快速高齡化、少子化、財源不足、世代不均等問題,總統馬英九在民國102年即提出年金改革方案,希望達成「永續經營」、「保證領取」、「世代公平」等目標。

改革是為下一代的未來、為台灣而改革,再困難也要做。行政院於民國102年4月將年金改革方案送立法院審議,希望立法院能盡速完成審議,讓年金改革早日付諸實施。

國民黨

總統準提名人

洪秀柱

支持盡早面對,無論朝野,但方案要正確,要各黨、各當事人團體拉來對話。

據我所知,朝野對2013年版方案保留甚多,且多是在野黨所提,可能是不滿各修正案都只能延緩3到5年,也可能是方案有結構性瑕疵,所以重點是「改對,比快改更要緊」。

2016年無論選舉結果如何,朝野要攜手面對,凝聚全民共識和改革重點。

國民黨

政策會執行長

賴士葆

年金改革當然要改,問題是朝野沒共識。銓敘部提出的架構是三層,民進黨提的是兩層,架構不同,互相不同意,草案90條,只有2條有共識,很難往前。

立法院院長

王金平

聯繫特助,未獲回應。

民進黨

總統參選人

蔡英文

民進黨認為應透過蔡英文主席主張以「國是會議」方式,讓每一個有利害關係的族群、世代都能共同參與。

現階段年金改革應做以下幾點:一、保障國人退休基本生活為首要目標,國家資源應優先投入於此。

二、國家應設定目標,逐步拉近各職業別年金給付額度,且給付項目長期應趨於一致。

三、全面檢討年金財務之規畫及精算報告,並同步進行國家財政改革。

四、由不同職業、階層、世代共同參與,不應由政府閉門造車,片面決定。

五、當前年金政策之欠缺完備,是導因於長久以來政策與制度缺失,不應歸咎於特定職業團體、個人,而應共同面對、改正。

民進黨

立院黨團總召

柯建銘

年金改革問題是國民黨沒有要談,若要列優先法案處理可以談,但國民黨是玩假的。

2016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8月底送立法院審議,屆時軍公教員工待遇(加薪)也會處理,現職公務人員加薪,領月退俸人員也可跟著加,這是大問題。

親民黨團總召

李桐豪

年金改革現階段不太容易處理,應該要等下一屆總統大選各黨候選人提出全面性的改革方案。真正所需應該是結構性改革,重新全面檢視,任何團體都不能豁免於這次的調整。

整理:鄭閔聲林惟鈴陳柏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623

老化速度比希臘快2倍,年金負擔10年追上希臘 再無視年金改革 台灣就比希臘還慘!

2015-07-06  TWM

撰文•楊卓翰

水深火熱的希臘,為年金付出了慘痛代價。然而,台灣並沒有隔岸觀火的資格。因為希臘早年產生的年金病症,早已在台灣發生。是時候把場景拉回台灣了。

按照銓敘部的統計,軍、公、教三類人員退撫基金,去年首度發生不敷支出的情形,虧損金額達三十三億元。其中,軍職人員最早於民國一○○年赤字;教育人員則於去年開始赤字。預計在今年,公務人員收支也面臨一樣的命運:入不敷出。

雖然銓敘部一再安撫民眾,指出基金仍有餘額,短期內沒有破產危機。但是,這一切絕不只是短期現象,基金收益只會越來越少。根據銓敘部的精算報告,最快在民國一○七年,軍人退撫基金就會破產;民國一一五年,輪到教師退撫基金破產;最後是民國一一八年,公務人員基金破產。

有多慘?33億虧損黑洞,26年後滾成兩兆元別小看這個虧損金額,希臘在一九八四年,基金首次出現虧損時,就是因為輕忽年金的財政風險,一直拖到一九九○年代,才開始改革計畫,累積成無法翻身的龐大債務。「台灣的老化速度是不可逆的,退休人數一年比一年增加。如果年金不改革,單冀望提升基金投資效益,那是自己騙自己。」淡江大學保險系副教授郝充仁說。

根據精算報告統計,這個三十三億赤字的小裂縫,在二十六年後就會變成上兆元的財政黑洞。在民國一二○年,退撫基金累計虧損就會比現在惡化一百倍,達到三三二六億元;再過十年,累計虧損更將超過兩兆元,接近台灣去年一年的財政支出。而且,不只是軍公教退撫,對勞工退休金最重要的勞保基金,也會在民國一一六年破產。很快地,台灣的退休金,不論公、私部門,都將會變成政府財政最沉重的負擔,全體納稅人所繳的稅,最大的用處也會是支付退休金。

面對這樣的情況,「年金改革」自然成為過去幾年政府的重要目標之一。但不幸的是,台灣的年金改革,結果多半像希臘一樣無疾而終,不斷空轉。不但如此,在政府退休金不斷加碼的情況下,早已造就了一群龐大的「超高福利族群」。

以一個大學畢業、高考三級、薦任六級的公務員為例,如果他在年資三十年退休,退休前以薦任最高薪資計算,在民國八十四年以前退休與今年退休時,國家保障他能在退休領到的錢,可以說是天差地遠。

誰得利?八十四年以前退休公僕,領最多根據計算,在民國八十四年以前退休時,這名公務人員的優惠存款和月退休金,可以讓他每個月最多領到五萬三七九一元,比照退休前的本俸及專業加給,退休後的實質所得替代率是八三.八八%。

然而,在民國八十四年、退撫新制上路後,退休所得有了快速的成長,這名公務員的退休金,因為同時享有新制的月退金,又有舊制的優惠存款,退休金越來越多,一直到民國九十四年的「一八%」改革之前,達到最高峰八萬○三八七元。

他的實質退休所得替代率(非銓敘部以本俸二倍作為分母的公式)高達一○一.六一%,也就是說,退休後領到的錢,比工作時還多!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民國一○○年改革後,公式中的退休所得替代率設了七五%至九五%的上限,但這其實是以本俸二倍作為分母的計算。然而,一般公務員的專業加給和主管加給,很難超過本俸,造成替代率計算失真。

舉個簡單的例子,一名公務員本俸五萬元、加給三.五萬元時,退休後每月若領到八.五萬元退休金。在銓敘部的眼中,他的退休所得替代率是八五%(八.五萬元退休金╱本俸二倍的十萬元),剛好沒有超過現職同職等人員全薪;但若以實質薪資來計算,他的替代率則高達一○○%(八.五萬元退休金╱八.五萬元的實質所得)。

反觀在民國八十四年後進入公職的公務員,早已沒有優惠定存。依銓敘部退休金試算系統,在他於民國一一四年退休時,其實只領得到現值約五萬六千元,其實質退休替代率剩下六七.二三%。也就是說,整個年金的問題,實際上是出現在民國八十四年前進入公職體系,已經退休、或是快要退休,而享有最大福利的「超高福利族群」。

政府在民國一○二年推動的公務人員年金改革計畫,就是為了消除這群即將退休的高福利族群。然而,《今周刊》早已獨家揭露,政府的年金改革消失於無形之中,行政院的年金改革小組,也早已解散。徒勞無功的年金改革,只讓年金亂象繼續延伸,到現在還在發生。

今年一月,台北市警察局信義分局長李德威退休,他的退休年齡是五十四歲。五十四歲就能退休,讓台北市長柯文哲大嘆:「他為什麼有退休資格?!」原來,依照公務人員退休現制,只要年資達三十年,就可以申請退休。任職三十一年的李德威,自然可以合法退休,並且領取全額年金。這並不稀奇,因為根據銓敘部統計,公務人員平均退休年齡是五十五.二歲,比希臘平均五十七歲還要早。

更誇張的是,李德威與同為公務員的妻子轉任私人公司上班,夫妻兩人每個月領到的十八萬元退撫金完全不受影響,原本的退休俸照領不誤。如果以台灣國人餘命八十二歲來計算,政府支付李德威夫妻的退休金,就高達五千多萬元。

推不動?姚嘉文改革一八%,竟遭凍結預算民國八十四年設計退撫新制時,國人平均餘命僅七十一歲,如今,平均餘命已延長近十年,也就是國家也要多負擔李德威十年的退休金。而李氏夫妻只是台灣去年九千四百名退休公務員的其中兩名。

誰來阻止這樣荒謬的亂象?沒有人。當年考試院院長姚嘉文在做「一八%」改革時,就遭到立法院的凍結預算。而他的公務員同事甚至在他的辦公室外設了靈堂,詛咒他早死。就連總統馬英九都在最近接受國外媒體採訪時,說出執政八年最遺憾的,就是沒有完成年金改革。

然而,年金改革將是台灣一條必走的路,不只是公務員,一般勞工也必須面對。除了公務人員的退休基金,勞工的勞保基金也將在民國一一六年破產。時間,絕對不站在我們這邊。

除了提高退休金的提撥率、延長法定退休年齡、設定明確的所得替代率上限,以減少給付等不可避免的強硬手段外,政府實際上有許多配套措施能夠先施行,以減少衝擊,避免像希臘短時間內急砍退休金所造成的社會動盪。

舉例而言,同樣面對少子化的德國,從二○一二年,法定退休年齡已經延長至六十七歲。但德國政府也同時實行「退休金起支年齡延後方案」,讓退休人士可以在法定退休年齡前合法退休,但直到法定退休年齡,才開始支領全額的退休金。

也就是說,若政府規定公務人員法定退休年齡是六十歲,原本五十四歲的李德威,仍然可以在年資滿三十年時自願退休,但是直到六年之後,他才能開始領全額的月退金。依照德國的制度,雖然在法定退休年齡之前,每早一個月申請退休,領到的月退會減少○.三%(一年減少三.六%),但在延後支領期間,若被保險人不幸早故,遺孀仍有領取年金資格。合情合理,讓德國人民心甘情願地延後退休。

怎麼改?澳洲公僕退休若受雇,不能領退休金澳洲政府的作法也值得學習:在一九九○年及二○○五年,澳洲陸續進行兩次退休金制度改革,九○年代,公務員退休金採用對國家財政負擔較重的「確定給付制」,○五年後則改為不會造成財政負擔的「確定提撥制」。而對於適用確定給付制的退休公務員,政府特別規定,若退休後重新受雇於企業或政府,則退休金將暫停給付。換言之,若在澳洲,李德威夫婦將暫無退休俸可領。

看到希臘的慘痛教訓,我們不能再無動於衷。事實上,根據《今周刊》的獨家民調(見《調查篇》),台灣人民雖然擔憂台灣「希臘化」,但是對於年金改革的態度,我們展現了更成熟的態度,包括軍公教人員在內的受訪民眾,都願意晚退、少領。民氣可用之下,下一任的新政府是否有決心扭轉台灣的命運?

從退休金美夢中驚醒

當政府給你的是實現不了的美夢,你選擇現在醒來,還是在國家破產前夕醒來?

軍公教破產危機迫在眉睫 —— 近5年軍公教收支結餘軍人 首見赤字,

估107年破產

教師(公立學校)

首見赤字,

估115年破產

公務人員

估118年破產

資料來源:

基金管理會102年基金會報

台灣公務員年金歷史

第一階段 ∼84年

退撫舊制

靠18%撐起退休金

第二階段 85∼94年

退撫新制

所得替代率一路飆高

第三階段 95∼100年

18%改革後

替代率降低

第四階段 101年∼75改85制

替代率平穩

但仍偏高

民國94年

實質退休所得

替代率101%,

退休領的比

工作時還多

民國104年

實質退休所得

替代率88%,

仍高於國際

說明: 1. 公務員案例:一般公務員,大學畢業,高考三級,薦任六級,年資30年時退休,退休時本俸為職等九級頂薪,優存最高總數為36個基數。

2. 實質退休所得替代率:分子為月退休金+優惠存款;分母不是銓敘部假設之本俸2倍,而是依各年政府公布之實領薪水上限(本俸+專業加給+主管加給)資料來源:銓敘部退休金試算系統 整理:張佳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638

引用年金數據 只看過去,不提未來 洪秀柱沒搞懂 台灣會希臘化的真相

2015-07-20  TWM


當醫師告訴你可能患上不治之症,得及早治療,你的第一個反應是什麼?當然是弄清楚病根,不放過任何惡化的可能。但是執政黨遇到國家病症,第一個反應都是極力掩飾,美化現實,然後置之不管。這,才是真正的希臘化。

撰文•楊卓翰

台灣會希臘化嗎?自從希臘瀕臨退出歐元區之時,與他們同樣擁有優厚退撫制度的台灣,也被迫正視年金改革的問題。本該是我們趁此大力推動改革之時,沒想到部分政治人物拿出片面數據,掩蓋事實,重蹈希臘二十年前的覆轍。

希臘今天的慘狀,難道先前都毫無警覺?當然不是。早在二十多年前,希臘就意識到問題,將改革方案送到議會,但因民間反彈太大及政治惡鬥,改革最終落得一場空。

同樣的,台灣雖已在兩年前把公務人員的年金改革方案送到立法院,但如今仍石沉大海。兩年前,總統馬英九急急召開的年金改革小組,也已悄悄解散,歷史的發展與希臘驚人相似。

而政治人物帶著選民一起逃避現實真相,又豈是希臘政治人物獨有現象!七月十三日,國民黨準總統參選人洪秀柱更在臉書發言:「台灣不是希臘!希臘的公務員支 出與勞退,造成希臘龐大的財務負擔,我國則是不斷改造中央政府組織,逐年接續推動年金改革措施……,軍公教退撫支出占國家總預算比率逐年下降。」真相一: 負債累累的財政,

無力負擔退撫黑洞

退撫支出逐年下降?洪秀柱使用支出占中央政府總預算比率,但是公務員退休金的提撥,還包括地方政府等洪秀柱沒有算進去的「苦主」。單看中央政府預算,難以 看到年金對財政的全面衝擊。根據「財政部統計資料庫電子書」,退休撫卹支出占各級政府實際歲出的比率沒有下降,而是像殭屍一樣咬著台灣歲出的八%不放,近 年更有上升趨勢(見左頁表)。換言之,退撫支出占政府歲出比率的上升,代表已經排擠公部門其他支出,政府的錢越來越多花在退休人員身上。

除此之外,洪秀柱只提過去,沒有提到台灣未來狀況。事實上,隨著台灣人口快速老年化,退撫基金的給付只會增加,永遠不會減少。

根據民國一○三年銓敘部發布的《退撫基金第五次精算報告》,退休金給付未來每約十年,就會倍數成長!今年公、教、軍三類退撫總給付是六一八億元;民國一一三年,退撫給付變成一二九四億元,成長一倍;再過十年,民國一二四年,退撫給付規模變成二四一三億元,再成長一倍。

退撫支出呈倍數成長,相應的退撫基金收入卻停滯。民國九十三年,退撫基金支出占收入還是「健康的」四一.五%,但今年退撫基金支出占收入變成入不敷出的一 ○五•六%,也就是向在職的公務員收十元,卻要付給退休者十.五元。不但隨著在職及退休公務員人數比率擴大流血;而年輕在職者也越繳越多,退休給付金額也 只上不下。台灣,正在精準地複製希臘的世代衝突。

未來退撫短收造成的財政赤字,誰來付?退撫的財政赤字唯一手段是透過舉債,讓全民及下一代承擔。

雖然台灣債務結構的確比希臘好上許多,但中央政府舉債空間,已經接近GDP(國內生產毛額)的四○.六%上限,加上未列入《公債法》規範的潛藏負債,台灣已有二十四兆元的負債,是台灣GDP的一.五倍。

有人說,台灣債務結構跟希臘不同,台灣都是內債,跟日本類似,不像希臘是外債,意味著台灣不會走上希臘之路。但日本有全世界最大、財務又健全的 GPIF(政府年金投資基金)吞下大量國債。日本公債超過八○%都是公共退休基金和銀行持有,若退撫年金再不改革,台灣的「零外債」又能持續多久?不論外 債或內債,最後都是我們的下一代來償。

真相二:勞保破產只是遲早公務人員退撫支出雖然令人擔憂,但這只是台灣希臘化的其中一個因素;另一個因素,則是民進黨「冷處理」的勞保破產問題。勞保退休金給付的退休所得替代率,雖然不如公務員優渥,但是面臨破產的命運,仍是一樣嚴重。

根據最新的一○一年《勞保費率精算期末報告》,勞保年金的財務,也不可能永續。報告預估,勞保基金在民國一○七年,就會陷入像退撫基金般的入不敷出,最終會在民國一一六年破產,潛藏負債也有八.一兆元的規模。

勞保與退撫的給付金額占財政支出,在民國一一四年,就會到達二三%,與希臘目前的水準相同。在同一年,根據國發會預估,台灣的人口結構,也從現在老人(六十五歲以上)占人口比率的一二%,邁入二○%的「超高齡社會」。算一算,就是十年之後!

的確,台灣經濟不像希臘般千瘡百孔,失業率、經濟成長率也都具相對優勢;而短時間內,勞保、退撫還不會破產,但問題會在十年後爆發。

台灣會不會希臘化?就像經濟部部長杜紫軍說的,「只要台灣改革,就不會希臘化」。政治人物與選民應該要認清事實,而且我們的時間,比想像中更少。

台灣經濟雖比希臘健康,但產業升級陷入困境也是事實。若未來經濟一片美好,或許問題嚴重性可稍緩;但台灣今年出口貿易已連續五個月衰退,警訊不斷響起,若再不斷否認自身問題,拒絕改革,台灣就會希臘化。

圖說:洪秀柱用軍公教退撫支出占國家總預算比率來反駁台灣希臘化之說,不但只看過去不提未來,更難以看到年金對財政的全面衝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670

張盛和「以妻之名」促年金改革 兩黨仍稱推動不易


2015-09-14  TWM

年金制度再不改革,國家不倒才怪!」財政部長張盛和自爆妻子羅美理從國中教職退休後,所得替代率超過百分之百,「退休後領得比退休前還多。」除了凸顯軍公教退撫制度不合理,更直指問題嚴重程度足令國家破產。

年金制度再不改革,國家不倒才怪!」財政部長張盛和自爆妻子羅美理從國中教職退休後,所得替代率超過百分之百,「退休後領得比退休前還多。」除了凸顯軍公教退撫制度不合理,更直指問題嚴重程度足令國家破產。

上個月,行政院人事總處才預警,軍職人員退撫基金預估四年內將無以為繼。《今周刊》更多次報導,台灣年金制度不改,將變成下一個希臘。年金改革有多迫切,不缺案例,只缺政治人物改革魄力。

年金改革方案從二○一三年送進立法院後,遲遲無具體進展,如今財政部長不惜拿太太舉例向社會示警,其用心值得肯定。

「年 金問題卡在國民黨不處理。」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直言,國民黨若認真要推年金改革,早就能過關。他也表示,民進黨會將年金改革列為新會期優先法案,但 「恐怕宣示意義大於實質意義。」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賴士葆則說,目前朝野草案南轅北轍,協商過程一定要有一方放棄原本立場,「問題是朝野沒共識,很難推 動。」本屆立院最後一個會期即將在九月十五日開議,即使張盛和「以妻之名」力促改革,但目前兩黨對此的態度,似乎仍是推動不易。

撰文 / 陳柏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0027

1997年金融風暴的泰國 C.K. Lei

來源: http://hkcitizensmedia.com/2015/09/18/1997%E5%B9%B4%E9%87%91%E8%9E%8D%E9%A2%A8%E6%9A%B4%E7%9A%84%E6%B3%B0%E5%9C%8B/

心裡一直有股衝動,好想寫一篇關於亞洲金融危機的文章,尤其是1997年泰國所發生過的事,實在有太多藉得反思的地方。

探討亞洲金融危機的起因,可追溯至1985年,日本在美國的威迫利透下簽署《廣場協議》開始,日圓簽署協議後大幅升值,國內股市因日元升值而大幅上升,直到1989年泡沬爆破,股市回落。日本政府為救經濟及股市,開展了第一代量寬計劃,大幅減息,造成遊資熱錢,當時最流行的資金管理方法之一就是拆入日圓再兌換成美元,再到亞洲其它國家投資。

80-90年代的泰國正處於高速發展期,開放資本帳(Capital Account),引入了大量的外資到泰國投資。開放資本帳後,開始吸引熱錢湧入泰國,推高股市及房地產價格,催生泡沫。

1994年1月,中國政府合併匯率雙軌制,美元兌人民幣匯率從5.8貶值到8.7,貶值約33%,從那時起到2005年匯率制度改革以前,人民幣兌美元一直維持在8.27元以上(1美元兌換)。經過是次大幅貶值後,大大加強了中國出口產品的競爭力,加上國內進行經濟改革,吸引了大量的資金,亦搶走了不少亞洲其它國家地區的訂單。

1996年初,泰國的問題開始浮現,Current Account出現赤字(因中國出口貨更具競爭力),資金開始減少(日元開始反彈,熱錢減少),外匯儲備亦開始減少(守住固定匯率)。直到1997年初,以索羅斯為首的國際大鱷,開始在市場上拋售泰銖,為泰國為守住匯率,只好利用外匯儲備接貨,1997年7月2日泰國宣布放棄固定匯率,改為浮動匯率,當天,泰銖兌換美元的匯率下降17%。

之後成個亞洲的絕大部的貨幣都大幅貶值,除了港幣實施聯繫匯率?有貶值,但係經濟及樓市就要接受結構性調整,由1997年捱到2003年才復甦。

當然,亞洲金融危機還有好多內部結構的原因,包括缺乏監管、銀行用短錢融資long  term projects等。然而,上述泰國未爆煲前所發生的事,不覺得好熟悉嗎?

美國為救經濟,2008年推完QE1,之後再推QE 2,同時又出口述叫人民幣升值(10年來兌美元成值了35%),造成了人民幣升值預期,導致大量熱錢流向中國(幾年前每個人都返大陸存人民幣收息兼價,還記得嗎?),吸收了大量資金後,房地產價格?升。由2014年中起,病徵開始逐步浮現,Current Account順差收窄(因其它亞洲國家的出口更具競爭力),資金開始流出(因美元預期加息,美匯上升),外匯儲備減少(過去14個月流失了USD 4,358億,約一成),這不正是泰國在出事前的病徵嗎?

我不想悲觀,但這樣的趨勢,怎不教人擔心呢?

C.K. Lei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1350

效法瑞典 避免債留子孫 高齡社會、少子化 加深年金危機

2015-12-28  TWM

台灣現行的勞保年金制度,是由這一代來扶養上一代,再由下一代扶養這一代,難免不公。 實施自動平衡機制,才是改善這個問題的良方。

台灣的社會保險如果想要正常運轉,就得學習聞名國際的瑞典NDC年金制度〈Notional Defined Contribution〉。一九六○年代,瑞典的第一層社會保險制度採用確定給付制,類似台灣的勞保年金。到了一九九○年代,瑞典面臨經濟衰退的困境, 失業率節節高升,導致有能力繳保費的人變少,加上人口老化讓領退休金的人變多,年金制度眼看就要瓦解。

為了讓年金制度可以運作下去,瑞典政府結合五大政黨研究對策,終於制訂出目前讓歐洲國家競相學習的NDC制度。

瑞典NDC又稱為公共年金,是第一層的社會保險年金制度,一共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所得年金」,無年齡限制與職業差別,也不分任何國籍,一律強制納入 投保範圍,提撥率是稅前薪資的一六%。第二部分是「保障年金」,無須由人民繳交保費,全由國家稅收來支應,目的在給予人民最基本的生活費用,即使沒有工作 收入者,也能在退休年紀屆齡後領有一筆微薄的退休金。第三部分是「附加年金」,強制個人必須提撥薪資的二.五%,並可自行選擇投資標的,算是第一層社會保 險中的輔助項目,希望為人民增加一點退休金。

自己的退休金自己存

NDC的精神在於「自己這一代的退休金,由工作時期的自己來存」,不會有債留子孫的情況,徹底排除世代不公的現象。

NDC雖廣受世界各國肯定,但它不是一套讓所有退休人士滿意的作法。就算工作時期繳的費用差不多,年輕一代未來可領的退休金,肯定比老一代的還少。金額上會有差距,與存活機率有關。

例如出生於二○○○年代的年輕人,能夠活到老的機率,就比早他們三十年出生的上一代高出許多,這與時代進步有關。隨著飲食、醫療與社會環境提升,愈晚出生的人,較不易遇到生死存亡的威脅,能活到領退休金年紀的人,必定比上一代還多。

NDC或許能讓老一輩多領一點,但下一代也許只能領到過去的八○%;等到更後面的年輕一代退休時,可能只有過去的六○%。這是﹁自己這一代的退休金自己存﹂必定會有的現象。缺點是,每一代領取的金額會有差距;但優點是不會把債務留給下一代,退休金制度得以持續運作。

平衡機制讓制度不破產

讓瑞典NDC得以永續經營的關鍵,在於一套「平衡機制」的設計,它會隨著人口結構變化與人民繳交保費的多寡,每年固定時間檢測退休金支付是否會有問題。一旦該年出現支出大於入帳的狀況,就會啟動平衡機制,無須經過政府同意,自動做出應對措施。

平衡機制會計算每位退休老人必須少拿多少比率的金額,才能讓平衡率回到安全標準,因此該年度的退休金就會比較少。幸好有平衡機制存在,讓退休老人每年都有 錢可領,年金制度也不會破產。除此之外,NDC還有「緩衝基金」的設置。這是一筆獨立出來的資金,專門負責在平衡機制嚴重失衡,例如經濟景氣太過惡劣,或 該年度退休老人數量特別多,導致退休金給付金額被迫大幅減少,緩衝基金就會撥款補貼,讓退休金額能維持在尚能接受的數字。

NDC屬於第一層社會保險機制,緩衝基金裡的資金全由政府負責,從不同管道來開闢財源,並非由人民繳交而來。

未來台灣也可仿效此法,成立緩衝基金,幫助台灣社會保險年金制度健全發展,永續經營。

(本文摘自第三章.孫蓉萍整理)瑞典的NDC制度,讓歐洲國家競相學習,關鍵就在於不將債留子孫,徹底排除世代不公的現象。

中華民國股份有限公司破產

作者︰郝充仁

美國伊利諾大學經濟學博士。現任淡江大學保險系副教授、中華民國精算學會副會員、台銀人壽獨立董事、國民年金監理委員、勞工保險監理委員、私校退撫會監理委員。

出版:今周刊出版(2015年12月)

撰文 / 郝充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921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