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什麽比一個充滿恐懼的,富有的政治候選人更好的事了。”這是美國的一位政治科學家對政治顧問行業的一個描述。準確來說,這是該政治科學家從一位政治顧問處聽來的——對美國大選中“政治顧問的真正價值”的一個整體描述。
根據《大西洋月刊》的報道,2016年的美國大選從開始到結束,包括初選在內的兩黨多位候選人,在政治顧問上大約將耗費約60億美元。
雖然今年的大選現實是:在雇傭政治顧問團隊上耗費巨資的希拉里卻險些敗給桑德斯,同希拉里擁有“全明星陣容政治顧問團隊和競選團隊”相比,負責桑德斯競選的競選經理卻沒有任何競選經驗,此前只是一家動畫書店的店主;從共和黨方面來看也有類似之處,在政治顧問上耗費最多的傑布·布什只匆匆參加了3場初選就宣布退選,而留在最後的,是一直沒有雇傭任何政治顧問的特朗普。
那麽,總統候選人花了數十億美元,到底得到了什麽?都不是“政治菜鳥”的總統候選人們,不會只是想幫他們的政治顧問好朋友們把錢袋子裝滿吧?
總統候選人:給政治顧問的錢可不能省!
美國政治顧問行業可以追溯到1930年代,但直到1990年代晚期才真正引起公眾的註意,也就是在媒體開始關註那些“總統大選幕後的真正推手”——為候選人出謀劃策的政治顧問們的時候。
也是在這個時候,民主共和兩黨陣營都湧現出一批明星級政治顧問,包括被認為將比爾·克林頓一路送進白宮的“大功臣”、民主黨政治顧問卡威爾(James Carville),和被稱為“小布什大腦”的共和黨政治顧問勞夫(Karl Rove)。
這些在美國政壇具有極強影響力的政治顧問們,不僅影響過多位總統候選人的競選和政策,更是美國大選中左右風向標的重要力量。
所以,2016年大選一開始,兩黨陣營的候選人們都砸了重金打造自己的政治顧問團隊。在共和黨陣營,克魯茲的競選為政治顧問服務支付過超過600萬美元。另外一位候選人盧比奧和支持他的超級委員會則為政治顧問服務支付過1.05億美元。退休神經科醫生卡森為政治顧問服務耗費了7800萬美元。
斥巨資和一分錢沒花的極端案例
但是,最大手筆則來自於初選開始時最被看好的傑布·布什。在耗資1.039億美元雇了共和黨內的一批政治顧問後,傑布在參加了3場初選後就黯然退出競選,只贏得了4張黨代表選票,和大約3%的州內選票。
傑布的首席政治顧問、著名共和黨政治顧問墨菲(Mike Murphy)在傑布退選後表示,今年的大選不是為傑布這樣的人準備的。
美國媒體指出,在為傑布·布什擔任顧問的幾個月期間,墨菲被支付的顧問服務費至少為1400萬美元。
分析人士認為,傑布·布什的例子也證明了,有的時候無論一場競選有多少資金和多麽專業的團隊,很有可能的結果卻是,沒有取得任何結果。
同傑布斥巨資正好相反的是幾乎一毛不拔的特朗普。在初選期間,特朗普不止一次炫耀過自己沒有籌款也沒有超級委員會的支持。更誇張的是,他沒有雇過任何政治顧問和演講撰稿人。和他的競選人員框架基本不存在相比,他在電視廣告上也只花費過1900萬美元。不僅如此,特朗普的第一位競選顧問是完全沒有任何競選經驗的警察,他的新聞秘書是一位27歲的時尚公關。然而,他最終擊敗了其他17位被政治經驗成熟的政治顧問精心包裝的候選人,成為了今年的共和黨總統候選人。
候選人被“趁虛而入”
多位美國政治科學家指出,大選的結果通常並不是候選人和他們的顧問所能掌控的,而且大部分的總統大選結果在後期都可以通過國家經濟的現狀和現任總統的支持率做出一個初步的推斷。
加州大學政治學教授瓦若克(Lynn Vavreck)指出,因為任何候選人都沒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會贏,所以政治顧問的主要影響力在於在宏觀上給候選人起“主心骨”的作用,決定競選的整體論調和為候選人提供相關培訓。“政治顧問的工作就是掌握候選人的個性,並讓他們做出同競選有關的平衡。”瓦若克說。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政治系教授史格特(Adam Sheingate)指出,政治顧問在美國政治中一直有效存在,是因為在政治競選中湧入的大量資金,這些資金“總要找到一個合理的去處”。
“政治顧問向候選人進行的是一種銷售。”史格特表示,“信心的遊戲講的是,候選人通常是有點恐懼的。他們總擔心他們會輸,這也是政治顧問們趁虛而入的時候。”
一如王菲演唱會門票價格的過山車,VR(虛擬現實)產業也經歷了上上下下的過山車行情。從上半年VR概念被熱炒、資本紮堆,到年底備受質疑,大批公司被指缺乏核心技術、純屬忽悠。面對市場一片死水、只見雷聲不見雨的VR產業,不少看客和資本還是忍不住從心底發出一聲吶喊:VR到底行不行?
這次跨年直播意外地讓VR火了一把。從王菲年末演唱會到幾大一線衛視的跨年晚會,VR以直播的形式與上百萬觀眾來了次親密接觸。直播會成為VR產業率先進入市場應用的排頭兵麽?
VR直播
此前,莫文蔚嘗試過VR直播演唱會,不過王菲的演唱會帶動了幕後的VR直播公司也備受關註。
數字王國主要負責王菲演唱會的VR直播,其大中華區主席是王菲男友、當紅明星謝霆鋒。以個性鮮明、特立獨行為標簽的王菲自然要與眾不同,VR直播這一新技術於是被納入了王菲演唱會上。
江蘇、湖南兩大衛視的跨年晚會也不約而同選擇了VR直播。簡單說,VR直播就是讓觀眾在家就可以360度全景觀看現場直播。但這一產業的發展還需要三方面的發展:VR直播技術、足夠的內容,以及消費者使用習慣。
目前,消費者能獲得怎樣的體驗呢?
作為一名普通觀眾,在家通過網絡電視(第三方播放器apk)機頂盒電視或手機視頻app、一體機等設備可以近距離多角度觀看到明星,而不必受到導播鏡頭的視野局限,觀眾還可以近距離感受到舞臺下方觀眾席的觀眾表情,近距離多角度觀看明星的同時又能感受到現場氛圍。
葉榕投資創始人黃歷向記者表示:“VR直播還在發展初期,還只是一個試驗品。能否做到常態運營,首先要看硬件產品是否能真實有效提升消費者的用戶體驗。2016年,國內出現過一波VR、AR的投資潮,從內容制作、分發到硬件制造、銷售,都有不少平臺級的投資、布局,但因為尚未解決長時間佩戴導致暈眩等硬件產品技術問題,而迅速降溫。因此,VR內容的大規模商用尚待時日。未來一兩年,主要還是移動直播和4K高清大屏直播內容高速發展的窗口期,因為4G手機和4K高清電視已經相當普及了。”
困難重重
VR直播是目前能夠最大程度還原現場的實時直播方式,是當前視頻流媒體領域的核心前沿技術之一。
不過,微鯨VR技術副總裁仝曉亮表示,VR直播能帶給消費者最大的感受就是身臨其境,能夠更好地感受現場氛圍,但目前由於技術限制以及消費者體驗硬件設施不一樣等原因,要做到近乎完全身臨其境的感受還有一段路要走。
微鯨VR是負責江蘇衛視跨年晚會VR直播及協助數字王國做王菲演唱會VR直播的產業新秀,已經在VR直播領域屢屢試水,直播了多場國內大型綜藝節目或晚會。仝曉亮向記者介紹,VR直播並非易事,B端需要有平臺、終端播放器支持,C端需要與用戶溝通,前端還要開發團隊、直播軟件,整個系統設備集成,還有執行團隊。VR技術配套在目前還不完善,很多都需要VR直播公司自己摸索。
VR直播對舞臺現場表演並沒有多少要求,但是對技術團隊的考驗巨大。團隊內,十多位資深算法和開發工程師組成的自有直播軟件和核心算法開發團隊,面對VR直播中帶寬瓶頸和清晰度痛點,他們需要設計多種技術解決方案,其中最有名的是其對稱型正N面體算法(以八面體為代表),能夠在保持清晰度的前提下大幅度降低VR直播對傳輸和用戶帶寬的要求,提升直播的流暢度。
江蘇衛視的舞臺機位
大型演唱會的舞臺布置、內容設計複雜,江蘇衛視跨年晚會甚至是完全360度開放型舞臺,對於機位選擇來說頗有挑戰,要保證完整呈現現場和舞臺內容給觀眾,鏡頭切換也更複雜,多鏡頭切換時要保證完整呈現舞臺上的重點內容。
前景幾何
即便克服了重重困難,目前觀看VR直播的人數還不算太多。
王菲演唱會算是把VR直播熱炒了一把。以前,一場VR直播同時在線人數能夠達到五位數、一場下來總觀看人次能夠達到十萬就已經是很高的數字了。據微鯨VR方面透露,觀看王菲演唱會VR直播的觀眾達到8.8萬,總播放量大約50萬,江蘇衛視的播放量大約是34萬多。王菲演唱會創造了VR直播觀看人數的新紀錄。
但是,在沒有了王菲、江蘇衛視跨年演唱會上數十位明星的感召力,還能有這麽多的VR直播觀眾麽?觀眾是否只是一時追求新奇?
一位用手機觀看VR直播的觀眾表示,是出於好奇心試著看了看VR直播,感覺挺有趣的,但有些選擇困難,看了一會兒又切回現場直播了。
不管如何,相比需要複雜內容設計的VR電影,VR直播算是VR技術在影視產業的一個突破口,暫時解決了VR內容缺乏、無法落地的困境。
考查了國內外多家VR公司的派格傳媒董事長孫健君向記者表示,國內VR現在虛火嚴重,沒有找到合適的盈利模式以及剛需,最大的問題是缺乏核心技術跟內容。
微鯨VR通過VR直播暫時解決了VR技術以及內容難題,現在就看觀眾買不買賬了。
仝曉亮表示,目前看VR直播是觀眾在看傳統直播的一個補充選擇,我們把視角選擇權交給觀眾,由觀眾來選擇想要看什麽,未來兩種模式會並存。
張沫凡的網紅九字訣,是不是具有可複制性?對其它網紅來說,是否具有借鑒意義?讓我們拭目以待。
文 | 黑馬哥
前記。黑馬哥研發了一套『 投資人盡調寫法 』,今年計劃寫100個初創公司的商業模式,前面有媒婆婚戀平臺、共享充電樁、童話帝國、沙漠種水稻、高考知識變現……
今天是網紅模式的第1篇,專訪了著名網紅張沫凡,歡迎在評論區探討。
2017年6月,新浪微博頒布《最具商業價值紅人榜TOP10》,其中網紅張沫凡力壓雪梨、Papi醬、張大弈等,位居榜首。
張沫凡目前新浪微博共有650萬粉絲,單條視頻播放量最高1800萬,轉發11萬;她創建自主品牌美沫艾莫爾,2016年實現營收1.2億元。(並沒有拿任何投資)
作為一名忠粉,在和張沫凡暢聊4個小時後,黑馬哥決定爆料她的網紅變現方法論,並已獲得本人認可。
1
網紅的三種變現模式
可能絕大多數網友對網紅還停留在前臺的認知層面,先來科普一些基本知識點。
艾瑞咨詢發布的《2017年中國網紅經濟發展洞察報告》顯示,從2016年到2017年,微博上10萬粉絲以上的網紅數量增長了57.4%,而網紅的粉絲總數量也從3.9億增長到了4.7億。
他們撬動了多大的市場呢?以泛娛樂直播為例,2016年,國內泛娛樂直播市場規模208.3億元,較2015年大幅增長180.1%;2017年泛娛樂直播市場規模將達到432.2億元,同比增長107.5%。值得一提的是,直播只是網紅變現的方式之一,其它的還有電商、廣告、付費服務以及演藝代言培訓等。
現階段,網紅市場存在著三種模式,又被稱為網紅1.0模式、網紅2.0模式、網紅3.0模式。
網紅1.0模式——網紅利用自己的影響力賣廣告、做代購,這種模式隨處可見,比如每一個遊戲主播的背後都有一袋肉松餅。
網紅2.0模式——網紅孵化公司,大網紅孵化更多的小網紅,共同變現,如Papi醬成立的Papitube。
網紅3.0模式——做品牌,將自身影響力和品牌深度綁定,將流量轉化成訂單,實現流量 → 品牌 → 變現 → 二次購買的可持續循環商業邏輯。比如張沫凡創建的自主品牌——美沫艾莫爾,則是網紅3.0模式的典型代表。
但絕大多數網友對網紅的認知停留在1.0和2.0階段,而市場上也的確存在大量的過度營銷、過度商業化的混亂局面。具體來說:
1、無底線營銷
有人說,這是一個“紅生萬物”的時代。隨著網絡的發展,催生了網絡紅人。為了標新立異、博取大眾眼球,要麽身體誘惑、要麽瘋狂飆車、要麽猥瑣搭訕,各自在販賣三俗的路上越走越遠。
2、失控的商業化
網紅走向商業化其實是一種趨勢,也是內在的需求。諸如Papi醬賣T恤,柳巖直播賣大棗等。但由於只承擔了引流功能,網紅們無法深度把控產品質量,引流的產品或廣告的負面效應會反噬網紅積累的好感度。
3、生命周期短暫
根據新浪微博提供的相關數據顯示,目前,中國網紅人數超過100萬。但是活躍在人們視野里的也就100多位頭部網紅,而且頭部網紅榜單不斷更新。更別提其它非著名網紅,更如過江之鯽,火得快,消失得也快。
2
年營收1億是所有網紅的坎兒
在網紅圈,有100萬、1000萬和1億三個關鍵節點,絕大多數網紅都停留在第一階段,99%的網紅在1億這個坎兒上都無法邁過,但張沫凡有自己的方法論。
早在人人網和貼吧的時代,張沫凡就已經小有名氣,成為兩大熱門平臺上的“網紅”,在隨後微博大V、視頻直播時代,一直保持穩定的人氣和熱度。
2010年,在她19歲時,就成立了個人品牌美沫艾莫爾,並且在當年就挖掘到了人生第一桶金40萬元。
網紅自主品牌本身是一個非常艱辛的道路。7年來,美沫艾莫爾多次更改嘗試產品方向,先是主打精油產品,而後轉變為純露為主、精油為輔,現在護膚品是主打,彩妝即將在天貓推出。
如今,美沫艾莫爾已經從2010年的2個人、40萬元營收,發展到80多個人、營收1.2億元。截至2017年7月,公司已實現年營收6000余萬元。具體營收詳情,請見下圖。
尤其是在淘寶平臺,支付金額、訪客數、店鋪流量長期占據同行類目第一。
i黑馬制圖
團隊情況:
作為一支創業7年的公司,團隊共有80多人,其中,研發團隊8人,設計團隊8人,銷售團隊20多人,自媒體營銷有12人。
張沫凡為內容真實性背書視頻
用戶數據:
截至2017年7月,張沫凡本人現有微博粉絲650多萬人,美沫艾莫爾共有用戶44.6萬人,複購率55%。以2017年6月單月為例,一共有23193人到店消費,每天營收約為20多萬元。
融資歷史:
因為從開始創業,公司一直屬於正向現金流,迄今為止,美沫艾莫爾還沒有進行任何融資。(但張沫凡也透露,目前正在接洽投資機構,引入資本更加規範化運作)
3
張沫凡的網紅九字訣
在歷經多年天涯、人人、豆瓣、微博、微信、美拍、一直播等多年網紅追星之後,黑馬哥總結了一套網紅死亡定律:“始於人氣,賺於廣告,飄於光環,嘗於電商,終於口碑”。
從papi醬和張沫凡的打法來看,一個是網紅2.0的邏輯,一個是網紅3.0的打法。papi醬“大網紅帶小網紅”的模式,建立在消耗自身流量的基礎上,具有不可持續性;而且變現不得不求助於廣告或其他。Papitube沒有形成自己的營收閉環。
相反地,張沫凡自建品牌的方式,也是以流量養品牌。但是她和品牌能夠獨立於廣告商之外,自我造血,養活自己。這是兩種打法的根本差別。從這個角度來看,張沫凡更有突破網紅死亡定律的可能性。
以下是黑馬哥獨家揭秘張沫凡的網紅九字訣:
1、持久
張沫凡堅持體現在她和美沫艾莫爾一直持續深耕化妝品行業,從精油到純露再到護膚品,一路走來,持續深耕,不改變。而且,美沫艾莫爾有且只有一家淘寶店。7年來,張沫凡團隊專註打理這家淘寶店,屢創淘寶平臺售賣記錄。
張沫凡的持續和堅持還體現在持續更新的微博上。每周,她都會上線“每周一穿搭,每周三教程,每周五護膚”固定教程。張沫凡從未把粉絲當做變現的工具。她做內容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價值。內容做的越好,越有價值。“只要你用心對待粉絲,你的用心會換來粉絲的認可,才能與粉絲真正走到一起。”
2、爆款
得爆款者得天下,沒有爆款,再大的品牌也會萎縮。張沫凡的爆款理論總結下來,主要有三點:激發自身優勢,從熟悉行業入手;口碑超出用戶預期;專註,少就是多。
雖然產品幾經變化,但一旦決定做,每一個產品、每一個細節都得吃得住肌膚的類型,比如一款叫火山泥面膜的產品,為了避免敷膏體面膜和空氣接觸,他們特地從德國進口了二元袋。我們經常會因為等一個小零件,不得不推遲產品面世的時間。
她不止一次地表示:“不管營銷做得多好,最終還是要回歸到產品本身,產品質量是品牌核心第一步。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3、管理
針對公司的大多數——90後員工,90後張沫凡的管理方式也別具一格。
第一,張沫凡不會給員工畫大餅,談股權什麽的。幹得好就給你漲工資,真金白銀的就是這麽實在;第二,讓每一個員工都學到東西,張沫凡還會親力親為地教自己的員工,給員工規劃他們的職業。她認為這是一個管理者公信力來源的關鍵;第三,張沫凡還能和員工打成一片,經常和員工交換秘密。
張沫凡認為自己較為自信,思維活躍,做起事來風風火火,很拼、很快。但是這一類人也有通病——做事不細致、基本細節不清楚等,張沫凡對此並不諱言。但好在她有一個能夠與之互補的團隊,比如她在采訪中提到的產品經理,“我特別感謝我的產品經理,他幫我把產品做好,我自己再把營銷做好,這樣我們的公司就有很大的優勢。”
4、笨功夫
張沫凡團隊每周收到十幾萬條消息,其中60%的信息都會被回複。如果是反饋問題的信息會100%回複,投訴也會100%解決,所有@張的人也要全部回複。另外,張沫凡基本上7X15h在線,會通過粉絲微信群、微博等和粉絲保持互動。
她還一直堅持輸出優質而又有趣的內容,比如前面提到的定期更新微博,博文都是教化妝的教學視頻。張沫凡認為,正是這些持之以恒的“笨功夫”才讓美沫艾莫爾有了今天的成績,才成就了今天的自己。
4
黑馬哥點評
化妝品市場是紅海市場,巨頭環伺,新的弄潮兒又層出不窮。網紅創業,在紅海市場拼殺,其間艱辛,也只有當事人知道。以下是黑馬哥的點評:
1、一人吃飽還是團隊進退?
一人吃飽還是團隊進退?這是一個網紅創業者經常糾結的問題。
相對於網紅代購或者賣廣告,建立品牌、做家公司是一個更加複雜、困難的事情。它,對於創業者的素質要求極高。以張沫凡為例,她不得不充當超人或救火隊員,四處救火,經常處於連軸轉的狀態。
但是一個人雖然走得更快,一群人才能走得更遠。隨著網紅市場的日益成熟,分工將愈發細致,團隊協作將成為主流形式。從張沫凡從事的化妝品行業來看,一個具有公信力的公司才是品牌持久生命力的關鍵。
2、如何在商業和人氣之間取得平衡?
品牌和網紅創始人深度綁定在一起,有利有弊。品牌受益於網紅的名氣,網紅也因為創業者這個標簽更具質感。反之,一旦有任何一方受到非議,非議的影響也會不可避免地施加到另一方。
如何把握創始人介入品牌的程度,如何平衡商業與人氣在不同階段的互動關系,無疑是網紅創業者無法回避的問題。
3、網紅創業的天花板
任何創業企業都有天花板,網紅創業者也不例外。從網紅創業的基因來看,它起於創始人的網紅身份,茁壯於網絡,但也受制於網絡。對於化妝品行業創業者來說,線下的缺失猶如少了一條腿走路,在互聯網和實體產業邊際越來越模糊的今天,這個缺點日益凸顯。
張沫凡的網紅九字訣,是不是具有可複制性?對其它網紅來說,是否具有借鑒意義?讓我們拭目以待。黑馬哥將持續關註這一領域,歡迎廣大的網紅創業者聯系 i 黑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