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金融司在一份《PPP項目財政承受能力匯總分析報告》中表示,PPP項目支出10%的限額有力控制了各地PPP項目的數量、規模,但部分市縣支出責任已超出限額,需引起警惕。
5月4日,財政部金融司公布了這份報告,通過對6400個、總投資10萬億元的PPP項目財政可承受能力報告數據進行分析,發現了全國PPP項目財政可承受能力的現狀。
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四年間狂飆突進,投資額突破10萬億元,為了給地方狂推PPP項目套上“韁繩”,財政部設定了PPP項目支出10%紅線,即每一年度全部PPP項目需要從預算中安排的支出責任,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例應當不超過10%。
但近些年包括財政部官員已經意識到一些地方“故意”測算不準來躲避10%紅線,讓財政可承受能力論證流於形式,這將加劇財政中長期支出壓力,存在潛在財政風險。
財政部通過分析發現,2015年~2045年間,需要從一般公共預算中安排的支出責任總額為9.9萬億元,年均支出3194億元。其中,已落地項目2921個、總投資4.9萬億元,涉及支出責任4.7萬億元,占支出責任總額的47.5%,年均支出1581億元。
從地區分布看,中西部地區支出壓力較大。2015年~2045年間,支出責任總額前五位的分別為湖南、河南、四川、內蒙古、雲南,年度支出占2017年本省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均未超出5%。
上述數據並不包括1046個沒有財政承受能力報告或報告信息不完整的PPP入庫項目,涉及投資額1.3萬億元。
從省級層面看,似乎地方財政可承受能力均處於安全區間,但部分市縣支出責任突破了10%的紅線。
上述報告鑒於不同項目財承報告所預測的當地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增長率存在差異,為增強數據可比性,分別選取當地全部PPP項目預測增長率中的最小值、平均值和最大值,對各地全部PPP項目年度支出責任占當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例(以下簡稱支出占比)進行了修正,對應保守、一般、樂觀三種情景。
從地區分布看,在保守、一般、樂觀三種情景下,6400個項目涉及的1920個地區(含省、市、縣三級)中,有七成以上地區的年度最大支出占比處於7%以下的安全區間。三種情景下,年度最大支出占比超過10%限額的市縣,分別為253個、152個和104個,主要分布在四川、湖南、河南、內蒙、貴州等地。其中,2018年當年支出占比超限額的市縣,分別為70個、36個和23個。
從時間分布看,在保守情景下,2020年超限額地區數量最多,為186個;在一般和樂觀情景下,2019年超限額地區數量最多,均為66個。
瀛和律師機構PPP中心主任汪金敏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可以看出部分地方缺乏PPP項目規劃,導致財政可承受能力超過10%紅線。而且一些地方通過鉆空子,從一般公共預算以外渠道安排支出,來逃避財政可承受能力紅線。有些地方通過誇大未來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做大分母,來做低支出責任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例,使之低於10%。
財政部發現,一些項目從一般公共預算以外渠道列支,造成財政可承受可承受能力報告質量不高。比如292個PPP項目擬從政府性基金預算、車購稅補助、國開行貸款、農發行貸款等非一般公共預算渠道安排支出,共計1.1萬億元。個別項目支出責任甚至全部從政府性基金預算列支,有以此規避10%限額約束之嫌。
另外,有的財政可承受能力報告數據來源不明、計算方法錯誤,同質化嚴重,測算準確性存疑。一些報告未對本地區全部項目的支出責任進行匯總統計,所用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預測增長率口徑不一致。
對此,財政部稱將堅守規範運作的底線,嚴控財政承受能力10%的紅線,並給出三大應對舉措。
一是完善財政承受能力論證制度。優化支出測算公式,細化參數取值方法,確保支出責任統計範圍全覆蓋。對報告缺失或信息不全的項目,將予以清退。
二是加快建立PPP項目財政支出責任監測預警體系。完善項目庫功能,實現支出責任數據的多點錄入、實時更新和自動提取。對支出占比7-10%的地區進行風險提示,對超過10%限額的地區暫停新項目入庫。
三是加大監督管理力度。嚴格財承報告審核,認真做好項目支出責任匯總,確保數據準確填報、及時更新。加強咨詢機構庫管理,對編制財承報告存在重大失誤的咨詢機構予以及時清退。
汪金敏說,最近財政部清退出庫的1.2萬億元PPP項目中,就有部分項目的財政可承受能力有問題。但汪金敏同時認為,PPP項目未來推出會有所放緩,不過空間依然很大。
財政部清理整頓風暴下,1160個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因不合規清理出管理庫,涉及投資金額1.2萬億元。173個國家級PPP示範項目或被要求出庫,或被要求整改。
PPP寒潮下也迎來一絲暖流。近日國務院辦公廳發文表揚了27個市縣推廣PPP模式有力,這些地方將在今年PPP項目以獎代補政策評審時獲得優先支持,並在明年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PPP項目前期工作專項補助時給予優先傾斜和支持。
這27個被表揚的的地方主要來自中西部的市縣。具體是河北省河間市,山西省陽曲縣,內蒙古自治區紮賚特旗,吉林省琿春市,黑龍江省肇源縣,安徽省宿州市、寧國市,江西省會昌縣,河南省鄭州市、固始縣,湖北省荊門市、宜昌市夷陵區,湖南省常德市、鳳凰縣,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四川省平昌縣,陜西省西安市,甘肅省張掖市、榆中縣,青海省貴德縣,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庫爾勒市。江蘇省南京市、沛縣,浙江省溫州市洞頭區,山東省菏澤市、榮成市。
為何這27個地方被國務院表揚?
長江證券研究所宏觀部負責人趙偉通過數據分析後發現,這27個地方PPP實施進度、項目規範程度、PPP行業結構,均顯著優於全國平均。從實施情況來看,國務院表彰地方PPP落地較快,截至2017年底實施率86.5%,遠超全國平均(80%);同時,表彰地方PPP規範度較高,調出示範率5.4%、遠低於全國平均(16.3%);行業結構來看,表彰地方醫療衛生、生態環保PPP占比高於全國平均,而交通運輸傳統基建占比較低。
其實上述不少地方也是當地PPP模式推廣尖兵。
比如荊門市,去年8月底的數據顯示,累計申報納入財政部綜合信息平臺項目326個;成功入選財政部和省級PPP示範項目20個;落地項目37個;成功申報財政部普惠金融發展示範項目3個,四項數據均位居湖北省第一。
荊門市不只是力推PPP模式,而且在註重PPP項目合規性方面也走在全國前列。
比如,荊門去年在湖北省率先出臺PPP項目統一操作規範,對項目可行性、支出責任以及履約風險的步驟和流程進行規範。荊門市政府還明確,項目實施方案凡是沒有開展並通過物有所值評價的,一律不能按PPP模式建設;凡是不進行財政承受能力論證的,一律不安排財政預算;凡未經本級政府審批的,一律不進入政府采購程序。
趙偉認為,上述PPP實施較快、項目規範的地區受到表彰,結合近期PPP清庫、新項目加速入庫等綜合考慮,規範度要求提升、合規項目加大支持或是未來PPP政策導向。而伴隨PPP規範程度提升,鄉村振興、環保攻堅等領域PPP或將加快發力。
上述被表揚地區將優先享受PPP項目以獎代補政策。即對於進入中央財政PPP示範項目名單且通過評審的新建項目,投資規模3億元以下的項目獎勵300萬元,3億元(含3億元)至10億元的項目獎勵500萬元,10億元以上(含10億元)項目獎勵800萬元。
根據財政部PPP中心數據,截至2018年4月27日,全國PPP綜合信息平臺項目管理庫中,入庫PPP項目總計7261個,投資額約11.86萬億元。
對中央環保督察交辦問題整改不力,敷衍應對;對整改問題態度消極,措施不力;整改不嚴不實、流於形式,有關企業環境違法嚴重,影響惡劣。
今天(6月4日)上午,重慶市石柱、廣西自治區玉林和江西省宜春等3市(縣)黨委或政府主要負責人被生態環境部約談。國家環境保護督察辦公室副主任劉長根在約談會上指出,近期,生態環境部專項督察發現,石柱、玉林、宜春3市(縣)中央環保督察整改不力、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破壞等問題突出。
石柱縣水磨溪濕地自然保護區位於長江一級支流水磨溪兩岸2公里範圍內,主要保護濕地生態系統和以荷葉鐵線蕨為代表的野生動植物資源,具有重要的生態價值。
督察發現,石柱縣2009年制訂工業園區建設意見及控制性詳細規劃,違規侵占該自然保護區土地5045畝,占保護區總面積20.9%。2011年6月啟動工業園區場地平整,2014年5月基本完成基礎設施建設。工業園區建設不僅大幅改變保護區原有地形、地貌,嚴重破壞地表植被,明顯損害自然生態系統。
督察還發現,該工業園區目前已基本成為爛尾工程,得不償失,給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帶來負擔。
2016年11月中央環保督察、“綠盾2017”專項行動明確要求對侵占水磨溪濕地自然保護區問題嚴肅查處,認真整改,依法問責。
劉長根說,但石柱縣委和政府推進不力,敷衍應對,不是下力氣推動自然保護區違規項目清理退出,而是采取對自然保護區“瘦身”的辦法應對整改、得過且過,甚至到2018年3月仍在設法調減自然保護區範圍。
督察還發現,位於該自然保護區內的慶豫新型建材仍在違規施工;除違規建設工業園區外,保護區內還有8個違建項目,其中3個位於核心區,1個位於緩沖區。已開展的問責工作存在避重就輕的問題,沒有達到預期效果。
約談會上,劉長根指出,玉林市對中央環保督察整改工作重視不夠,態度消極。為給博白縣雲飛嶂風電場項目和人工經濟林建設讓路,在對那林自然保護區確界時,擅自將大面積生態公益林和天然林調出保護範圍,擬使該自然保護區面積削減87.7%。甚至在廣西自治區有關部門要求重新修改確界方案的情況下,仍於2018年3月再次提出確界方案,擬削減86%的保護區面積,消極應對中央環保督察整改要求,性質惡劣。
督察發現,2016年11月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後,玉林市沒有認真組織整改,2017年需完成的南流江汙染治理項目均未完成。2018年一季度,南流江幹流玉林市境內水質全線下降至劣V類,其中橫塘斷面氨氮、總磷濃度較2016年同期分別上升141%和83%。未按整改要求劃定重點支流畜禽禁養區,也未制定支流汙染治理方案,監測的南流江49條支流有30條水質為劣V類。
2017年底前區域內應建成投運47個鄉鎮汙水處理廠,有13個未建成投運,已投運的普遍運行不正常。7個工業園區有5個未按要求建設汙水集中處理設施;入河排汙口整治工作嚴重滯後。
生態環境部專項督察還發現,玉林市對銀億科技礦冶公司露天堆存220萬噸含鎳廢物汙染問題,整改工作嚴重滯後;北流日用陶瓷工業集聚區汙水處理廠基本無處理效果,部分企業生產廢水通過廠外溝渠直排圭江支流或農田;2017年以來全市大氣環境質量持續下降,甚至於2017年12月還違規使用自動噴淋系統幹擾有關空氣質量國控站點正常工作。
劉長根說,專項督察發現,宜春市對中央環保督察交辦問題整改不到位,工作不嚴不實。2016年7月督察組交辦的宜春市遠大化工異味擾民問題,至今未徹底解決,而且企業衛生防護距離內又在新建居民住宅;瓷土企業揚塵汙染問題督察整改不力,現場抽查4家企業,均未達到整改要求;陳坊養豬場汙染河流問題也未有效整改,氧化塘防滲措施仍不到位,環境隱患突出;周恒養殖場糞汙直排問題整改流於形式,仍然存在偷排汙水問題。
“宜春市‘表面整改’問題突出。”劉長根說,經媒體曝光並經現場檢查發現,納入整改方案的宜豐工業園7家鉛酸蓄電池企業廢水零排放要求均未落實到位;江西長新電源長期利用雨水渠超標外排含鉛廢水,2018年1月以來甚至在廠區違法填埋含鉛汙泥約200噸,影響十分惡劣。整改方案明確,全市預拌混凝土企業應在2016年底前落實揚塵汙染防治措施,宜春市於2018年2月上報完成整改任務,但2018年5月督察發現,全市62家混凝土攪拌站僅有15家完成整改。
專項督察還發現,宜春市經濟開發區和袁州工業園區管委會對跨界河道汙染問題推諉扯皮,大量工業廢水和生活汙水直排河道,流經兩個園區的雷河水質惡化為劣Ⅴ類;樟樹市垃圾填埋場老場無防滲措施,未按規範封場,僅簡易覆土了之;萬載縣垃圾填埋場雨汙不分,垃圾大面積裸露,環境風險突出。
約談會要求重慶市石柱、廣西自治區玉林和江西省宜春等3市(縣)黨委政府認真對待中央環保督察整改任務,嚴禁表面整改,敷衍應對,得過且過;嚴格自然保護區管理,絕不允許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而謀求一時一地增長。
涉及中國十分之一公務員的國家稅務局(下稱“國稅”)和地方稅務局(下稱“地稅”)合並即將拉開帷幕。
6月12日,稅務總局召開全國稅務系統機構改革動員部署視頻會議,對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的具體實施操作工作進行動員。這也是6月份第三場事關國地稅合並的重磅會議。
國家稅務總局黨組書記、局長王軍在上述會議作動員講話。他表示,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涉及省、市、縣、鄉4級稅務機構,面向10多億納稅人和繳費人,情況複雜、任務艱巨。按照總體上比部委層面改革稍後一些、比地方機構改革稍前一些的進度安排,這次稅務機構改革分為統一思想保穩定、頂層設計定方案、動員部署鼓幹勁、改好省局樹樣板、市縣推進全覆蓋、總結經驗找差距、優化完善再升級七個主要階段。
王軍指出,在基本完成前三個階段工作的基礎上,目前正進入“先把省局改革做穩妥再紮實推進市局、縣局改革”的具體實施操作階段。
此前多位稅務人士告訴第一財經,6月份省級層面國稅地稅會正式合並。
在6月2日至6月4日稅務總局舉辦的各省局主要負責人暨聯絡督導組成員機構改革培訓班上,王軍要求,各省級稅務部門要切實擔起責任,樹好改革樣板,確保平穩順利掛牌,確保稅務隊伍穩定和稅收收入平穩增長,不斷增強納稅人獲得感。
而為確保國地稅合並改革有序有力有效推進,稅務總局建立了一整套嚴密的組織推進工作機制,加強對改革工作的組織領導、統籌規劃、聯絡督導、紀律檢查,並制定了一攬子改革事項的任務臺賬和路線圖、時間表,實行掛圖作戰、對表推進、到點驗收。
王軍要求,在推進稅務機構改革過程中,各級稅務部門和廣大稅務幹部要聽從指揮、服從安排、各履其職、各盡其責,有章有法、有力有效做好各項改革工作。各級稅務機構一把手要作表率、守公道、重擔當,深入細致做好幹部思想政治工作;各級領導班子成員要擺正心態,幹好分內的事,盡好配合的責,全力維護班子團結和隊伍穩定;全體幹部職工要講政治、顧大局、重情義、盡心力、守紀律,既要實而又實、細而又細地落實好各項改革任務,又要深入推進稅務系統全面從嚴治黨、依法組織稅收收入、全面落實稅收優惠政策、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等工作,確保國家稅收安全,確保稅收營商環境優化,確保“兩不誤、兩促進”。
今年3月,《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明確省級和省以下國稅地稅機構合並,這將宣告分設了24年的國稅地稅將成為歷史。按照方案給出的改革時間表,省級黨政機構改革方案要在2018年9月底前報黨中央審批,在2018年年底前機構調整基本到位。省以下黨政機構改革,由省級黨委統一領導,在2018年年底前報黨中央備案。所有地方機構改革任務在2019年3月底前基本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