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世界奢侈品協會被指系皮包公司 執行官身份可疑

http://www.21cbh.com/HTML/2012-6-15/3NNDIwXzQ1NDg3Nw.html

今年初,由世界奢侈品協會(以下簡稱「世奢會」)發佈的一份排行榜令這個名頭響亮的組織引起意想不到的關注。

在這個「全球奢侈品牌100強」榜單中有許多二線品牌。網友由此對世奢會註冊信息、運營模式提出質疑。

5月中,網友「花總丟了金箍棒」(以下稱「花總」)發現「世奢會」美國總部官網域名的註冊地是中國,註冊人也是中國人。他懷疑國際組織「世奢會」是只存在於中國的一個「山寨組織」。

隨後,更多疑點浮出水面,「世奢會」中國代表處首席代表和執行官歐陽坤身份涉嫌造假,「歐陽坤」為假名字;該組織還涉嫌發佈虛假行業數據和官方調查報告。

而「世奢會」的官方網站自稱國際非營利組織成員,總部位於美國紐約,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奢侈品研究與管理的權威機構。

世奢會的真實面目到底是什麼,網友的質疑是否合理。隨著記者調查,一個由中國人註冊的、頂著「世界」名頭,打著「協會」旗號的「皮包公司」逐漸浮出水面。

5月15日,「世奢會」被網友質疑是皮包公司。網友調查發現,「世奢會」美國總部官網域名的註冊地是中國,註冊人也是中國人。而「世奢會」在官網上稱,自己是「全球最大的奢侈品研究與管理的權威組織」。

「世奢會」中國代表處首席執行官歐陽坤表示,網友散佈不利消息,是為敲詐,他已於6月初報警。

記者遂向立案警局求證,警方未予以證實。

「世奢會」為商業組織?

網友「花總」是看到「世奢會」發佈的「國際百強奢侈品排行榜」而對其產生懷疑的。他查詢了「世奢會」美國總部的官網,發現官網域名的註冊地是中國,並把查詢結果截屏發在自己微博上。

網友「陳果IBM」曾於2011年末質疑過「世奢會」發表的一篇《茅台申請世界奢侈品100強的研究報告》。「陳果IBM」認為這是炮製的新聞。隨後,茅台酒廠公開表態,和此事無關。

「世奢會」(WORLD LUXURY ASSOCIATION)中國代表處官網稱,該協會是國際非營利組織成員,總部在紐約,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奢侈品研究與管理的權威組織。

「花總」檢索了美國NPO(Non-profit Organization,非營利組織)數據庫,沒有找到「世奢會」。

「世奢會」註冊地在美國特拉華州。「花總」在該州政府網站上,查到其註冊資料,註冊資料顯示:「世奢會」註冊性質是 corporation(指商業性的)。這與「世奢會」官網的信息相悖。

6月11日,「世奢會」中國區首席代表和執行官歐陽坤告訴記者,「世奢會」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社團,而是一個非營利性質的經濟貿易組織。他還稱,雖然「世奢 會」註冊時確實不是非營利組織,但它的章程表明它是一個非營利組織,「這個(是不是非營利組織)不是政府決定的,是組織章程決定的」。

記者在白天和夜晚,分別撥打了「世奢會」紐約總部的電話,電話另一端一直是答錄機,傳來的是「這是世奢會,請留言(英文)」。

「世奢會」無法提供各國代表處電話

「世奢會」中國代表處在北京朝陽區華茂寫字樓。6月8日,前台工作人員稱,代表處於5月底已搬走。

唐路(化名)是「世奢會」中國代表處一名離職員工。他告訴記者,世奢會中國代表處在華茂時,租用了一間16平米的辦公室,水吧、會議室均與其他公司共用。

世奢會中國代表處官網稱,世奢會在國際上共有14個國家代表處,歐陽坤也確認了這一點。

但唐路工作期間從未見過任何兄弟代表處的信息,總部也從未有過任何政策性信息下達,所有的政策和發展方向都是出自歐陽坤。

記者也無法找到任何有關這14國代表處的網站。

6月11日,歐陽坤解釋說,那些代表處並非是獨立的,而是和當地一些機構合作,主要職能是整理一些消費數據,彙總到總部。

記者索要這些代表處的名稱信息及聯繫方式。歐陽坤表示,無法提供。

「世奢會」稱被敲詐

歐陽坤稱在今年5月底發現網友「花總」在微博上對自己及世奢會質疑。5月30日「世奢會」收到匿名郵件索要30萬公關費,歐陽坤匯去1萬餘元,並要求刪除「花總」某條微博。之後,該微博被刪。

歐陽坤認為「花總」涉嫌敲詐,向北京警方報案。他說,北京警方根據IP鎖定犯罪嫌疑人「花總」在上海,上海市公安局虹口分局已於6月11日正式立案偵查。

歐陽坤給記者發來虹口分局的立案決定書,和歐陽路派出所發出的協助調查函的圖片。

記者向上海市公安局虹口分局核實,工作人員稱有圖片所示立案號,但相關人員不在,無法確定是否立案。

南方週末報導,虹口分局歐陽路派出所曾向該報確認了這個決定書的真實性。

新京報記者詢問歐陽路派出所是否發過協助調查函。值班民警稱,派出所不會發這種東西,且立案決定書不會讓當事人看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74

「隱形」的首席執行官

http://www.xcf.cn/sy/tt2/201207/t20120724_332257.htm

  才華橫溢的創新者和身居幕後的經理人,二者搭檔乃是許多品牌成功的秘訣。但要甘於默默無聞地管理名聲響亮的品牌極具挑戰性—台前的品牌代表者每一次名聲大噪,幕後的CEO們都需要做一次深呼吸,平復內心的某種情緒。

 

  2008年,當創下以自己名字命名品牌的著名美發師尼基·克拉克(Nicky Clarke)前往白金漢宮,從英國女王手中接過大英帝國勛章時,他的妻子萊斯利也陪同前往—儘管他們已在1996年分居,在婚姻關係上「拆夥」,但萊斯 利一直在管理夫妻倆共同創辦的這家企業。並且,克拉克毫不諱言,如果沒有萊斯利管理型的「商業頭腦」推動,也就不會有尼基·克拉克美發沙龍,更沒有現在這 個護髮王國。事實上,這對夫婦一直沒有正式離婚,萊斯利一直擔任公司的首席執行官,不斷推動品牌擴張。

 

  才華橫溢的創新者和身居幕後的經理人,二者搭檔乃是許多品牌不斷激發公眾想像力的秘訣。但要默默無聞地管理一個名聲響亮的品牌極具挑戰性—台前的品牌代表者每一次名聲大噪,幕後的CEO們都需要做一次深呼吸,平復內心的某種情緒。

 

  對於渴望出風頭的CEO們來說,這當然不是適合他們的角色。但外界對幕後人物的關注之少,即使是那些不喜歡拋頭露面的人也可能會產生些許不忿。 聲稱自己「很害羞」的萊斯利表示,在無數場合中,商界人士與自己的丈夫相談甚歡,卻沒有意識到,克拉克只在其擅長的美發上大顯身手,而她則掌管著這個商業 王國的一切。不過,她已經學會對此一笑置之。

 

  儘管身居幕後的經理人有時會因這樣的「被忽視」而產生挫敗感,但是創始人聲譽的不斷抬高,可以讓企業更加有利可圖,從而使得雙方獲益。手袋公司 露露吉尼斯(Lulu Guinness)首席執行官馬丁·梅森(Martin Mason)指出,他和創始人吉尼斯的角色相得益彰。「露露是品牌的代言人,也是最好的廣告。而我則確保運營順暢進行」。

 

  在2012年2月辭職之前,馬丁·麥考特(Martin McCourt)花了15年的時間來發展詹姆斯·戴森(James Dyson)爵士的企業,並曾擔任該公司的首任首席執行官。他說,與一位著名的掛名領袖共事,最糟糕的錯誤就是無原則地屈從於他們的名聲。「這些傢伙性格 強硬,幹勁十足,卻也極其自以為是—他們太自信了」。麥考特說,他會和詹姆斯認真討論雙方的分歧,直到一方被另一方說服。「我們不會以一種惡劣的方式爭 論,會開誠布公,而非鬥氣」。

 

  一個典型的例子便是該公司在2002年關閉英國工廠,並將製造業務搬到馬來西亞。作為一個商人,麥考特認為,這一舉措旨在降低公司持續上升的成 本,乃是其全球擴張的核心內容。然而,作為創始人,詹姆斯的第一反應是對數百名英國工人的失業表示「深度擔憂」。最終,麥考特的商業實用主義勝出。儘管麥 考特是一名工作在「陰影中」的職業經理人,而詹姆斯是一位著名的企業家,但這個事實對麥考特來說似乎沒那麼重要,「在討論商業決策時,我們十分平等」。

 

  雖然有些經理人和創始人之間的合作在坦率的對話中運行良好,但其他一些關係卻需要小心處理。香檳酒集團洛朗 - 佩裡耶(Laurent-Perrier)的監事會主席莫里斯·德·科文內爾(Maurice de Kervénoa??l)曾為許多家族主導型企業工作,他表示,以他的經驗,幕後的管理者需要關注創始人的敏感情緒,形成一種「外交意識」。他回憶起自己 擔任法國達能集團飲料業務負責人時的經歷:在未諮詢集團共同創始人兼董事長安托萬·里布(Antoine Riboud)的情況下,他便自行評論了達能的國際戰略,結果使自己陷入了麻煩。在那之後,德·科文內爾行事更加小心,每當發佈公開聲明之前,或在董事會 提出爭議觀點之前,他都會尋求老闆的「嗯准」,「首先,我們進行一次私下的討論,然後舉行一次正式會議」。

 

  人際溝通能讓一組專業的配對有一個良好的開端,但是當一方感到被另一方威脅時,氣氛可能很快就會發生變化。阿蒂·奧拉斯瑪(Aartti Aurasmaa)於2000年加入高速增長的芬蘭科技公司3 Step IT,公司創始人亞考·維傑拉能(Jarkko Veijalainen)對他非常欣賞,5年後提拔奧拉斯瑪擔任CEO。但是,在意識到老闆事必躬親的做法後,奧拉斯瑪開始發動攻勢,以彰顯自己的存在, 很快兩人就因此而對立。度過了艱難的一年後,他們確定了分工,恢復了合作關係。奧拉斯瑪表示,現在看來,「一種非常有益的做法」,就是在雙方爭吵之前,就 雙方有權作出的決策達成一致意見—高級管理人員的任命尤其容易引發矛盾。

 

  如果能就雙方合作的基本原則達成一致,或許將是避免未來權限之爭的一個方法。梅森加盟露露吉尼斯後首先做的事情之一,便是為整個高層團隊制定工作規範,其中包括創意總監和創始人吉尼斯自己。

 

  然而,防止過度約束,同樣十分重要。如果創始人的創造力是品牌的核心所在,那麼經理人為創意人才制定的工作規範就必須包含一些梅森口中所謂的 「縱容元素」。

 

  對於麥考特,要幫助其老闆盡情施展才華,就意味著要讓他從煩人的繁文縟節和他憎惡的人事問題中解放出來。「我對自己角色的定位是:為詹姆斯創造最好的(創意)環境」。

 

  梅森表示,他常常處於一種矛盾的狀態:是支持吉尼斯的直覺,還是支持他手下商品專家的趨勢分析?「如果露露進來對我們說,『我希望下賽季做一款 綠色的手袋』,那麼即使這並不在我們的產品系列計劃中,商品團隊也認為不會有市場,我們依然會放手讓她去做。」「很有可能,」他補充說,「我們最終發現綠 色手袋非常暢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461

一位首席執行官的融資經驗談

http://xueyuan.cyzone.cn/chouzi-vcangle/234919.html

成長型股權投資市場已經今非昔比。過去是早期風投只做早期投資,後期風投只做後期投資,公開上市股票投資者只投資公開交易的股票。但最近,我在進行新一輪融資時驚奇地發現,如今似乎誰都在投資後期非上市公司。

當然,這不是什麼「官方」觀點,但我在與不同類型的投資者接觸後形成了這樣的看法。

1.擁有成長型股權基金的典型早期風投公司——比如,紅杉(Sequoia)、Accel、General Catalyst、Redpoint和DFJ等等。他們通常會用新的團隊設立新的基金,專注於投資後期公司。據我所知,他們提供的資金從1,500萬至1億美元不等,他們整體而言對估值相當敏感。他們通常想獲得一個董事會席位,他們的知識、關係網和出身背景也確實可以增加很多價值——紅杉曾經領投HubSpot最新一輪融資,歷來在這方面出手不凡。

2.後期風投基金——比如,Meritech、Adams Street、August、Norwest、 Tenaya、Questmark、SAP和DAG,等等。這些基金只做後期股權投資,據我所知,他們提供的資金在1,000萬美元至4,000萬美元之間。我認為,他們在估值方面沒有傳統的早期投資人那麼敏感。他們通常在參與公司管理方面會保持一點距離,獲得董事會觀察員席位——他們似乎總是追隨一流的早期投資者,依賴他們的建議和關係網。

3.大手筆的後期風投基金——GA、TCV等等,似乎只做後期股權投資,投資金額在4,000萬美元以上。我認為它們對估值相對敏感。但請注意,我的樣本規模較小。看起來他們想獲得董事會席位,參與企業管理——而且,他們可以提供很多價值。

4.私募股權基金——TA、Summit等等,我對這些公司瞭解最少,但我的感覺是他們做後期投資,而且提供「大筆」資金。他們似乎熱衷於全盤收購現有投資者的股權,注入一些經營資金以及提高負債。這種做法或許不錯,但對於一家已經有很多風投資金的公司而言就很難奏效。我的感覺是,他們希望參與公司管理,能提供很多價值。

5.公眾基金——這一撥人是富達(Fidelity)、T. Rowe、Janus、Cross Creek/Wasatch、Altimeter、Tiger和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這樣的投資者。他們依靠公眾股權基金投資,單筆投資資金似乎1,000萬美元以上,對估值略不敏感(我們稍後將討論原因)。他們是財務投資者,不想過度介入,也就是說大多數情況下,不會要求獲得董事席位或觀察員席位。

公眾投資者投資私營公司的驚人價值

我們選擇了公眾基金——上述第五類——而非私募基金,是有三大原因。這三大原因對我們意義非凡,但對貴公司也許毫無意義。

1.一家公司上市後,公眾投資者傾向於增持這家公司的股票,而私募投資者往往會賣出原來所持股票。風投基金的激勵體系就是這樣,在所投資公司IPO後一個合理時間段後,他們將賣出股票,將利潤分配給投資者。我的感覺是,IPO與風投投資者售股之間的時間差長短不一。公司狀況越好,他們繼續持有的可能性越大。不過,我覺得傳統風投在公開市場上買入更多股票的情形相當罕見。需要指出的一點是,賣出與否並不是最重要的。

2.公眾投資者可以「重複利用」自己的資本,而大多數風投基金不能簡單地這麼做。奇怪吧?如果富達通過投資貴公司在一年半的時間裡獲得了70%的回報,他們會相當高興——他們可以轉手,將這些錢再投資於其他股票。如果Accel的投資在一年半的時間裡獲得了70%的回報,他們會相當不高興——他們得將這70%返還給投資者,根本不能再投資。要算過這個帳來,風投基金的投資需要獲得3倍的回報。那又怎樣?這意味著後期投資者在融資交易中可能給你較低的估值和更多「架構」(即參與度),希望達到更高的投資回報水平,而公共投資者可能更加靈活。

3.我們對我們的董事會總體很滿意,不準備尋找新董事或新觀察員。

現在,我們再來說說HubSpot。每家公司都不一樣。比方說,你是一家經營不錯的旅行科技公司,但需要在董事會中獲得一些幫助,用一些風投大腕和關係人來提升團隊、領域專長,或許還需要一些資金全盤收購現有投資者的股票和他們的董事會席位。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你不與General Catalyst或紅杉這樣的公司合作,那你就是瘋了。

普遍使用「架構」,令人吃驚

在我們公司的A輪至D輪融資中從未出現過「架構」概念。實際上,當一位潛在的E輪投資者問我:「你接受『架構'嗎?」我確實被問住了,我根本不知道這是什麼,但也不想被視為一位完完全全的新手。因此,我回答說,「我得問問董事會才能回覆你。」這還是一句好回答。

「架構」這個時髦詞指的是設立一些優先條款,用於提高新投資者的投資回報或限制新投資者的損失。我在前邊提到過,私募投資者通常需要在後期投資交易上獲得三倍的投資回報,而且他們很怕如果投資一家公司,6個月後就能加價75%賣出。對於能重複投資這些資金的人,這是一個很好的結果;對於風投可不是這樣。為了避免這樣的風險,他們會要求參與優先股投資,為他們的投資設定回報底限,比如兩倍。鑑於風投的激勵機制,這很有意義,但優先股是一種不同的股權類型,凌駕於其他任何股權之上,需要相當仔細的研究。優先股有很多特點,在彌補估值分歧時也很有效,但可能有些難以理解。因此,我推薦投資者深入挖掘,建立演進模式。

風投採用的另一類架構是禁止IPO或售股價格低於兩倍回報(或類似這樣的條件)。鑑於風投與有限合夥人之間的合同架構,這樣的限制對風投很有意義,對貴公司或許也有意義——但在此之前,需要瞪大眼仔細看。

A輪條款在後期融資中的驚人價值

現實的情況是,A輪條款經常被剪貼、複製到後期的融資交易合同中。如果你在早期融資時在一些條款上做出讓步,後期融資時就不得不付出代價。你通常不會從零開始,反覆寫這些條款。

驚人理性的定價

在我們的早期融資階段,最初的報價差別很大;但在夾層融資階段,報價已經很接近。有一些公開的數據可以比較:上市公司以及上市公司近期收購的估值。報價討論似乎比早期融資交易時更「現實」。

我在這裡的建議是,看看你所在行業的上市公司,當他們還是貴公司的規模時,他們在什麼位置。我們做了一張包括所有「軟件即服務」(SaaS)上市公司的圖,顯現從早期到現在的收入和增長曲線。這個工具在我們討論時很有用,特別是我們(增長率85%)與其他增長率25%的公司進行比較時。

估值對於併購交易的意外價值

私營公司購買私營公司的股票有點麻煩。在我們的D輪融資後,我用現金加股票的方式收購了另外一家非公開交易公司Performable。這種收購最麻煩的部分是要搞清他們的股票值多少,我們的股票又值多少。好在我們剛剛結束了一輪相對後期的融資,至少我們這方有真實的數字可進行談判。如果雙方都沒有最近的數據,這樣的談判真得很難有結果。

這些是我們在最近的夾層融資中學習到的意外經驗。在這方面,你還有任何灼見需要補充?敬請留言告訴我。

布萊恩•哈里根是HubSpot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HubSpot是一家總部位於馬薩諸塞州康橋的集客營銷軟件提供商。(譯者:楊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610

攜程:羞澀的首席執行官回來了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39121.html

2013年4月25日,下午,北京798「聖之空間」藝術中心內,攜程新任CEO梁建章接受媒體記者群訪,這是他在2月11日宣佈重掌攜程之後的首次媒體公開亮相。

當天的內容是「攜程無線4.4春季版發佈會」,作為最後的環節,群訪轉移到小廳中進行。巨大的展板下面,擺張小小的圓桌,梁建章和江浩(攜程無線事業部總經理)坐在兩邊,面對著排排坐的二十多家媒體。

似閒談但又認真地端坐著,梁建章開始了不設防的對話。媒體們表現出巨大的熱情,問題一個接著一個。梁建章坦陳,他的回歸是由於「壓力」。梁沒有解釋這種「壓力」,但顯然,大家都知道是來自於對手的「壓力」,無論是老對手藝龍網還是新冤家去哪兒網。而這兩者,時至今日也不再簡單,後面已經綁定了巨頭的力量——藝龍背後是騰訊,去哪兒背後是百度。

梁建章把這次回歸喻為「二次創業」,更具體地說,他指的是攜程的「無線戰略」。像其他從PC互聯網時代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公司一樣,攜程的無線戰略從2010年就已經發佈(彼時梁正在美國斯坦福大學攻讀經濟學博士學位),它無非代表舊有巨頭對新時代到來的警醒和呼喚,但從來沒有被提到像今天這樣的高度。

一個細節足以見回歸後的梁建章對此戰略的重視。此次僅僅是攜程手機端產品的一個版本升級,就被升格成一個隆重的新聞發佈,並且CEO親自到場,地點由原來的上海改為北京。

多年以來,在媒體對攜程長篇累牘的報導中,呼叫中心(call center)一直被詬病。它被作為「攜程是一個披著互聯網外衣的傳統公司」的一個證據,它用於呼叫中心的人力眾多,再加上地面推廣人員,成本巨大,導致攜程「重」得無法轉身。

但在這次發佈會,梁建章一個鮮明的觀點是,高質量的呼叫中心才是攜程的競爭力,尤其是無線應用結合語音搜索後。「手機業務是可以涵蓋電腦業務和呼叫中心業務的,這是未來的趨勢,我們一定要走在前端。」

梁說,無論形式如何變化,旅遊服務企業的根本都是優質的客戶體驗,而攜程的從呼叫中心到手機端的發展路徑,用戶的體驗是越來越便捷和一體化。甚至,梁還淺淺地提到了競爭對手。他說,在PC上,用戶去比價很容易,更換OTA(在線旅行社)很容易,這是這幾年去哪兒、淘寶旅行等平台能衝擊攜程業務的主要方式,但在APP上,好的產品體驗讓用戶的忠誠度更高,尤其是無線應用結合語音搜索、高品質的呼叫中心和手機特惠版價格後,這樣獲取到的用戶有非常高的粘性。

攜程的資料也特別指出,這次發佈的春季版(V4.4)攜程無線,對原已領先的語音查詢作了大量的優化,已是獨步在線旅遊業界。通過語音可以實現人機對話,用戶可以一句話快速找到需要的產品,讓預訂過程更加便捷。新版本在模糊語音搜索領域做了很大的改進,特別是加強了防噪音的部分,更貼近自然的人機智能交互。

攜程的語音技術合作方是科大訊飛,梁建章認為,語音服務能減輕攜程原有呼叫中心負擔的任務量。基於對優質的用戶體驗的理解,梁又強調,呼叫中心的服務量在比例上會變小,在絕對值上不會減少。他用了一個新詞來形容攜程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變化——「大拇指+水泥」,而不再是PC時代的「鼠標+水泥」。

梁建章坐在椅子上,試圖像產品經理一樣回答記者提問、講述上述種種,但顯然,有些問題需要旁邊的無線事業部總經理江浩接過去。

散場後,有記者討論,「梁建章多少歲啊?看起來不到40的樣子」,「他69年的,44歲」,「很溫和,沒什麼氣場,回答問題時甚至顯得有些羞澀」。

是的,這位羞澀的CEO回來了。更多的時候,他看起來像個溫文爾雅的學者——他新近出版的人口經濟學著作《中國人太多了嗎》在噹噹網上頗受好評,在這之前,1999年,他還出過一本書叫《網絡社會的崛起》。

這位「很會觀察和思考」的學者可以讓攜程網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再次成為巨頭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940

為追究管理層責任 德銀扣發首席執行官獎金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900

Deutsche-Bank--014

為保留追究高管為巨額法律訴訟應負的責任,德意誌銀行暫扣從聯合首席執行官,到現任和前任其他高級管理人員在內的數百萬歐元獎金。

過去幾年來,德意誌銀行至少涉及上千宗違規調查,其中包括操作Libor利率基準,以及外匯市場定盤價格。

去年德意誌銀行共支付30億歐元的司法賠償,今年二季度德行的訴訟和違規罰款準備金又增加了4.5億歐元,達到22億歐元。

英國《金融時報》援引知情人士稱,面對巨額的訴訟費用,德銀決定扣發包括兩名聯合首席執行官Anshu Jain 和 Jürgen Fitschen在內高管的2011年分期獎金。

這一決定是由德意誌銀行監事會作出的。一名消息人士稱:“監事會想要做出追究責任人的姿態。不過這只是一個預防性的措施,並不代表管理層確實有過錯。”

這些獎金與Anshu Jain 和 Jürgen Fitschen在2012年6月之前成為聯合首席執行官之前的工作有關。其他受到影響到高管還有首席財務官Stefan Krause,私人和企業客戶部門主管Rainer Neske。

德意誌銀行前任高管和獎金也將受到影響。其中包括兩年前離職的前首席執行官Josef Ackermann, 高管Hugo Baenziger 和 Hermann-Josef Lamberti。

德意誌銀行原本應向七名高管支付總計1720萬歐元2011年獎金。按照規定獎金分七年發放。

現在還不清楚德意誌銀行究竟扣發了多少獎金,不過《金融時報》援引消息人士稱至少有數百萬歐元獎金沒有發放。

Paul Achleitner領導的德意誌銀行監事會,將根據每年面臨司法訴訟情況,決定是否在之後補發暫扣的獎金。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780

專訪亞航首席執行官:希望將低成本模式輸入中國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4/4606661.html

專訪亞航首席執行官:希望將低成本模式輸入中國

第一財經日報 陳姍姍 2015-04-16 06:00:00

“這幾個月可以說是我一生中最難過的時刻,不過也提醒亞航要對安全更加高度重視。”4月15日,來到上海的亞洲航空集團公司首席執行官東尼·費南德斯(TonyFernandes),首次與中國媒體聊到了2004年底發生的那場空難的感受。

“這幾個月可以說是我一生中最難過的時刻,不過也提醒亞航要對安全更加高度重視。”

4月15日,來到上海的亞洲航空集團公司首席執行官東尼·費南德斯(TonyFernandes),首次與中國媒體聊到了2004年底發生的那場空難的感受。

東尼·費南德斯

就在即將邁入運營第14年之際,這家亞洲規模最大的低成本航空旗下QZ8501航班,在2014年12月28日淩晨偏離航線與地面失去了聯系,並於兩天後被印尼官方宣告失事,這也是亞航運營歷史上第一起致命安全事故。

雖然到目前為止,關於飛機失事的事故調查報告還沒有出來,到底是什麽原因導致飛機失事也無從而知,但這一事件,一度引起消費者對低成本航空安全性的質疑,一直以高日用率、控制成本著稱的低成本航空,安全保障上是否也會打折扣?

“對於亞航來說,安全從來都是我們最關切的問題,每天都在進行非常嚴格的考核,力爭到每一個細小的環節做到百分之百的安全性,這也是此前我們能夠安全運輸了2.3億人次的原因。”對於上述質疑,費南德斯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展示了這一數據來證明“清白”。

所謂低成本航空,是指通過取消一些傳統的航空乘客服務,將營運成本控制得比傳統航空公司低,以提供便宜機票來吸引乘客,並通過餐食、行李托運收費等附加服務增收。一位行業內人士也告訴記者,低成本航空主要是運營模式不同,並不是說安全管理也廉價。“在安全標準上的要求是一樣的,目前也沒有確切的證據顯示低成本航空事故發生率高於傳統航空公司。”

通過在菲律賓、日本、泰國、印度和印度尼西亞成立航空公司,亞航目前是亞洲地區最大的低成本航空公司,而去年年底失事的QZ8501航班,就屬於亞航在印尼成立的印尼亞航。

費南德斯告訴記者,低成本的經營理念與飛機的安全保障並不矛盾,比如亞航的全部飛機,就都達到了馬來西亞及航線所在國家民航局所指定的航空安全標準,亞航的飛行員、機械師、空服及地勤人員均經過嚴格的測試和篩選,並依照國際標準通過了嚴格訓練和考核。“事故發生後,我們也對培訓系統進行了重新審核,並與空客公司探討改進飛機追蹤的一些方式。”

盡管這是亞航歷史上遭遇的第一場空難,影響也是立竿見影,費南德斯坦陳,2015年第一季度的銷售受此影響有所下降,不過第二季度開始回升逐漸恢複正常,而中國市場是重要的貢獻區域。

截至目前,亞洲航空在中國已經有34條航線飛往包括港、澳、臺在內的16個航線目的地城市,覆蓋了京滬廣、杭州、重慶、南寧等中國東南西北中多個城市,每周的航班量達到352架次。

費南德斯透露,短時間內亞航還會增加四條新航線到中國,“如果審批允許,未來希望可以飛到中國所有城市,而更吸引我的是中國的二三四線市場。”

據記者了解,與傳統航空公司不同,包括亞航在內的很多低成本航空,傾向飛往二三線城市,那里的機場不如北上廣繁忙,有利於快速轉機、提高利用率,同時由於競爭沒有那麽激烈,反而容易挖掘更多潛在客源,比如亞航至今運送到中國的2000萬人次旅客中,就有近80%是平生第一次坐飛機旅行,而執飛的航線中,有52%的二線城市均為從未有航空公司運營的航線。

不過,費南德斯也在面臨越來越多的競爭者。在中國,西部航空、中聯航、九元航空等陸續宣布轉型或組建低成本航空,國內首家低成本航空春秋航空,更是在加大包括東南亞在內的國際市場的開拓力度,而東南亞市場,正是亞航的大本營。

為此,亞航希望通過開拓更多“本土化”的渠道,以吸引更多中國客人。去年,攜程的網站上就開始出現亞航的機票,要知道在此之前,為了降低銷售費用,低成本航空都是通過自己的網站或APP賣機票。4月15日,亞航又與銀聯國際達成戰略合作協議,之後亞航所有網站及航班、旗下連鎖酒店等都可以通過中國銀聯卡支付,今年年底,亞航的會員積分也將與銀聯的實現自動轉換。

其實,費南德斯內心更大的願望,是尋求在中國組建合資公司的可能性。目前,亞航已經將其低成本模式輸入到了很多東南亞國家,先後成立了亞航(馬來西亞)、亞航(泰國)公司,亞航(印尼)公司、亞航飛龍公司,亞航(印度)公司、亞航(日本)公司、亞航長途公司以及亞航(泰國)長途公司,共8家公司。

據記者了解,上述公司都采用獨立的航空代碼,基地和日常運營則都本地化,不過機隊擴張、市場營銷及安全標準等則由馬來西亞亞航集團總部統一協調。

編輯:一財小編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580

何國偉轉戰飛利浦 11月將接任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45133.html

何國偉轉戰飛利浦 11月將接任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

一財網 王珍 2015-07-14 16:20:00

皇家飛利浦7月14日宣布,何國偉將於2015年11月2日正式接任飛利浦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現任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孔祥輝將於2015年12月31日退休。

皇家飛利浦7月14日宣布,何國偉將於2015年11月2日正式接任飛利浦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現任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孔祥輝將於2015年12月31日退休。

為確保與孔祥輝的順利交接,何國偉將於2015年8月3日加入飛利浦,任執行副總裁,並將匯報給飛利浦全球首席執行官萬豪敦。

飛利浦現任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孔祥輝

現任IBM大中華區北方區總裁何國偉

“我很高興何國偉先生能加入飛利浦,執掌飛利浦全球第二大市場——大中華區的業務。”飛利浦全球首席執行官萬豪敦表示,“何先生在帶領公司取得業績增長方面的經歷突出,在系統整合、服務與建立戰略聯盟等方面擁有深厚的專長,這對於未來飛利浦把握在健康科技領域的市場機遇至關重要。不僅如此,何先生對大中華市場的深入了解及其廣泛的夥伴關系網絡,也對我們進一步拓展大中華區市場多有助益。”

“在這里,我要特別感謝孔祥輝先生為公司做出的諸多卓越貢獻。”萬豪敦還表示,“在他的帶領下,飛利浦在大中華區實現了徹底的業務轉型,迅速實現業務增長,並帶領公司渡過市場難關。與此同時,他也是飛利浦全球執行委員會中極有價值的成員,為公司提升速度和靈活性提供了豐富的知識和經驗,這也正是中國市場取得成功的關鍵和飛利浦全球‘加速成長’轉型計劃的基石。”

孔祥輝生於1951年,於2008年2月加入飛利浦,同年10月起擔任飛利浦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在他的領導下,飛利浦在中國市場的創新、制造和業務足跡不斷擴大,中國成為飛利浦全球的第二大市場,飛利浦品牌也發展成為在中國最令人喜愛的品牌之一。2011年7月,孔祥輝成為飛利浦全球執行委員會委員。

何國偉生於1961年,1983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獲商業管理學士學位。其在IBM公司擁有超過30年的工作經驗,曾在中國、美國、香港和加拿大等地任職,並在銷售、技術和高級管理等廣泛領域擔任過多個職位,現任IBM大中華區北方區總裁,負責科技合作及戰略聯盟。他利用IBM全球和本地資源,推動了公司在中國與政府組織與大型企業的技術合作與戰略聯盟。

“我很興奮能在這樣一個關鍵時期加入飛利浦,非常期待能在首席執行官職位的過渡期與孔祥輝先生及其團隊合作。”何國偉表示,“飛利浦擁有悠久的歷史,強大的品牌信譽,並專註於健康科技市場。憑借飛利浦獨特的市場定位,我相信我們一定能把握現有和未來的市場機遇,實現我們的增長戰略。

編輯:邊長勇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955

對話傑尼亞首席執行官:中國的奢侈品銷售進入轉型期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696900.html

對話傑尼亞首席執行官:中國的奢侈品銷售進入轉型期

一財網 秦偉 2015-10-14 12:18:00

中國已經成為傑尼亞最大的市場,去年傑尼亞集團12.1億歐元的收入中,亞洲、歐洲和美國的貢獻比重分別為45%、35%和20%,而約包括中國內地、中國香港、中國澳門在內的市場為集團貢獻了1/3的收入。

見到Ermenegildo Zegna(Gildo)的時候,香港剛剛經歷了臺風和熱帶季風的洗禮,從陰濕多雨回複到夏末晴朗燥熱的狀態。但天氣並沒有影響Gildo為自家西裝站臺,一套貼身的藏藍色西裝,配合Gildo身上的意大利氣質,恰好展現出Zegna(傑尼亞)重品質、優雅而低調的特質。

作為傑尼亞家族的第四代掌門人,Gildo同時也是全球最大的男裝奢侈品牌傑尼亞集團的首席執行官,這個由其祖父在1910年創立的品牌已經走過100多年歷史。早在1991年,傑尼亞就成為第一個進入中國市場的奢侈品牌,迄今,傑尼亞的足跡已經遍及全球100多個國家,門店總數達525家。

“當時大家都覺得我們瘋了。”Gildo坦言,當初我們決定進入中國時,完全沒有想到中國市場會把傑尼亞帶到現在這樣的位置。

如今,中國已經成為傑尼亞最大的市場,去年傑尼亞集團12.1億歐元的收入中,亞洲、歐洲和美國的貢獻比重分別為45%、35%和20%,而約包括中國內地、中國香港、中國澳門在內的市場為集團貢獻了1/3的收入。

在今年的亞洲之行中,Gildo接受了《第一財經日報》的獨家專訪,談及傑尼亞未來的整體戰略、中國消費者的轉變以及奢侈品行業的網絡銷售等。

《第一財經》:對於全球奢侈品牌而言,今年仍然是比較困難的一年,傑尼亞的業績如何,是否也面臨同樣的壓力?

Gildo:2015年,在全球範圍內而言都是充滿挑戰的一年。我們一直說2015年是一個“轉變年”,我們的發展計劃上也會有一些變化,但是更積極的變化。我們預計明年外部幹擾因素會減少,今年實在是有太多意外驚喜了,我們布局的很多國家的業績發展將回歸常態。就個別區域而言,歐洲、美國和拉丁美洲的表現都會不錯,亞洲則要區分對待,日本不錯,東南亞和韓國明年應當也不會太差。經過今年的調整,中國澳門和中國香港明年的情況應該會轉好,我們看好澳門的長期發展,對澳門的看法甚至比香港更樂觀,香港能否重現往日風采還很難說。中國內地的業務將進行一些整合,例如對店鋪的選址、規模大小等做出調整。

2016年,我們對已有投資的主要新興市場仍然持積極態度,將繼續加碼新的投資,總體來說,我們認為明年的表現會比今年更好。

《第一財經》:你如何定義個別國家業績發展的“常態”?

Gildo:在零售行業總體來說,每年實現個位數增長就算是常態。過去一段時間,我們在中國市場所見到的兩位數的大幅增長,並非常態。對於一個規模很大的市場而言,個位數增長已經是非常好的發展,這也是我們預計會進入的發展階段,也就是低個位數增長。對我們來說,明年總體來說就是這種常態。

《第一財經》:在中國澳門和中國香港之間,你對前者的判斷更為樂觀,為什麽?

Gildo:這是我們自己的觀點,當然我們也可能判斷錯了。

對於澳門市場,我們投入了很多時間去了解,這些交流和研究讓我們覺得,澳門將會從一個純粹的博彩經濟轉變為一個休閑度假的目的地,就像拉斯維加斯在20年前所做的轉變一樣,這將會帶來更多新的顧客,我們希望能從中受益。雖然現在還不知道需要多久實現,但政府表態支持這一發展方向,這是很好的信號,所以傑尼亞計劃今年和明年在澳門再開兩家新店,同時也會調整店內的商品組合。而且,我們認為澳門和香港今年都已經觸底,明年會更好。

《第一財經》:傑尼亞去年曾表示有計劃加強中國的零售網絡,現在這個計劃和你提到的整合計劃似乎有些沖突,是因為今年的市場環境令傑尼亞對中國戰略做出了調整嗎?

Gildo:從一開始,中國就是一個非常多變的市場,即便是在2005-2012年期間,也就是中國連續5、6年帶來30%左右的增長時,這個市場內部也在發生迅速的變化。最開始,我們的店鋪只在豪華酒店看得到,但很快百貨商店變得更重要,所以我們關掉一些酒店里的店鋪,同時增加百貨商店的店鋪數量。沒多久,購物商場又開始出現並發展起來,我們再調整百貨商店和購物商場的店鋪布局,所以在這里的發展並不僅僅是增加店鋪數量。

從2005年到2010年,我們的店鋪數量只從44個增加到46個,但這期間傑尼亞投入大量資金,擴大店鋪規模和調整位置。所謂加強零售網絡,反映了我們的長期承諾,即持續投資,為顧客帶來更好的體驗。

現在我們也還會繼續這麽做,但店鋪總數並不增加。過去5年里,我們在中國的店鋪數量從46個增加到60左右,接下來可能會關閉部分店鋪,但只是一種調整,比如把面積小的幾個店鋪合並為一個更大的店鋪,類似旗艦店那樣。所以當我說到整合,店鋪總數可能略有減少,但不等於我們要縮減在中國的投資,而是用一個新的方式繼續投資。我們依然對中國持積極態度,這是一個我們不會減少投資的區域,不論是市場推廣還是資本投資方面。

《第一財經》:傑尼亞從1991年已經進入中國市場,過去這20多年里,你覺得中國顧客在奢侈品消費上有哪些轉變?這些轉變對未來傑尼亞的中國業務有什麽影響?

Gildo:對於現在的中國顧客,我們有個定義叫“新中國顧客”,他們購買使用奢侈品是為了自我表達,而對應的“舊中國顧客”則是為了彰顯自己的地位,他們通過穿名牌來增強自信。現在的顧客變得更成熟,在自己的著裝打扮方面意見更獨立,無論年紀大小,都進入一個需要表達自我的階段,他們也知道需要如何表現自己。

老實說,這對我們的定制業務很有幫助,他們希望高層次的個性化產品,不想要和別人“撞衫”,這中轉變對我們提供服務和推出的產品都有巨大影響,我們與顧客之間的互動變得更有趣、更刺激。這也是在一個相對較短的時間內發生的巨大改變,令我們需要重新培訓1000多名銷售,把他們從簡單的“收銀員”變成更有自信,更值得顧客信任,並且能夠為顧客的造型提供意見的銷售人員。

我在中國內地的店鋪,見到一位顧客穿著傑尼亞的休閑裝,來買一件非常時髦的高級定制外套,如果放在過去,一個穿著牛仔褲的人根本不可能成為高級定制產品的顧客,這也就涉及到一個重要的概念——交叉銷售,現在這種轉變給我們各類產品都帶來更多機會。

《第一財經》:2010年,傑尼亞已經推出網上銷售平臺,現在這塊業務的發展如何?中國的網絡銷售非常火熱,傑尼亞是否也有計劃擴展中國的網上銷售渠道?

Gildo:網上銷售,老實說,我們做得一般。一部分原因是線上渠道只在部分市場推出——歐洲、美國和日本,這更像是虛擬的商品目錄,顧客可以看到關於產品的信息並下單購買,但老實說,這並不是很激動人心。

從實體店到線上銷售,只是渠道的改變,很難增加銷售動力,更多是給顧客一個決定線上還是線下購買的機會,在那之前,則是給顧客一個感受我們的服務和挑選中意的產品,然後在任何喜愛的場所購買的機會。於我們而言,是一個了解傑尼亞在做什麽的線上渠道,當然顧客對產品更了解後,也能附帶提高對銷售人員的要求。這也是為零售的新時代做好準備,當我說要改變商業模式,並不是簡單地減少門店數量,而是一個整合的過程,是零售、產品商業模式的改革,科技扮演著一個很重要的角色。

中期來說,我們是有計劃在中國推出網上銷售渠道。對我們來說,在線是先提供服務,然後才是產品,我們要確保能夠提供最好的服務。現在,我們已經在與顧客的互動和交流上已經做了越來越多的線上嘗試。

編輯:於艦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4496

大都會人壽中國首席執行官譚強:以“靶向產品”優化保險供給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31692.html

中國壽險行業過去兩年的表現可謂“一枝獨秀”,但在中美聯泰大都會人壽保險有限公司(下稱“大都會人壽中國”)首席執行官譚強看來,目前中國保險業仍然存在供給端“產能過剩”的情況,產品同質化嚴重,其根本就是無效供給過剩和有效供給缺失。

譚強在近日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表示,大都會人壽中國正在通過精算、分析等技術手段把產品和服務進行“碎片化”,對不同保民實現“靶向”精準供給,推動保險業供給側改革的進程。

保險業“供給側改革”

“供給側改革”無疑是這兩年中國經濟發展的風向標,保險業又將如何進行自己的供給側改革呢?

譚強表示,無論是做為承保者在金融供給端,還是作為投資者服務於實體經濟,保險行業都大有可為。

“現在,市場上不少保險產品同質化嚴重,並不完全是保民所需要的。一些保民用不到的服務和產品功能也往往會被‘打包’進產品中。”譚強認為,這些產品和服務都是“無效供給”,這樣的現況正反映出了保險行業的“產能過剩”。

作為一家資本規模相較並沒那麽大的外資險企,大都會人壽中國的策略是優化保險供給。譚強稱,從去年開始,“我們已經通過精算、分析等技術手段把產品、服務進行‘碎片化’,從而產生極具針對性的‘靶向產品’。隨著這種模式建立起來,新的保險供給將會更加高效。”

譚強強調,產品的“碎片化”並不等同於網絡上流行的那些低價保險產品。從橫向和縱向兩個維度拆解來看,橫向維度是指“打開”保險內容,“以傳統重疾險為例,其中包含的50多種疾病可以加以分拆。例如單獨將女性乳腺癌提出來作為保險內容,或者專門針對環境汙染較為嚴重的地區推出肺癌保險產品等。”縱向維度則是通過切分保額、保險期限等讓客戶更有大的選擇權。

“我們並非對所有產品都會進行‘碎片化’。產品的‘碎片化’更適合於那些希望自主選擇,或對某一方面風險特別註意的年輕客群,而較為成熟、有一定經濟實力的客戶仍然更願意選擇傳統綜合型的保險。”譚強表示。

以長期投資推動產業升級

除了承保端外,譚強還指出,保險業在投資方面的供給側改革,則是向產業價值鏈上遊移動,發揮保險資金長期投資的獨特優勢,為產業升級提供資金支持。

譚強表示,金融是穿越時空的價值交換,保險則是為這一穿越過程保駕護航的壓艙石。現在國家提出供給側改革,對金融行業的要求就是把優質的資本放到價值鏈上遊的產業中去,同時對產能過剩的產業去除泡沫和杠桿。

“和銀行、證券等資金不同,保險資金是長期資金。長期資金能夠非常有效地引導產業向價值鏈上遊移動,而非在低端重複投資。對低端產業進行去杠桿的同時增加價值鏈上遊產業的投入,扶植綠色、清潔、環保等行業。”

譚強表示,保險資金兼具安全性、流動性和收益性三大特性,安全性是排在第一位的。通常保險公司60%至70%投資在流動性好、風險穩定的資產上,例如債券。另外30%則進行權益類、信托、PE以及其他非標資產投資。

針對去年保險資金舉牌、短期萬能險的爆發,譚強表示,2016年是償二代“元年”,相當於給保險業的後端風險管理加了一個“安全閥”,對市場行為加以規範和約束,以市場為導向,以控制風險和控制質量為導向,而不是以規模為導向。

事實上,除了保險資金的對外投資,其他行業的資金也對保險牌照“垂涎欲滴”,不僅BAT紛紛參股保險公司,一些上市公司宣布將參與設立保險公司的公告也屢見不鮮。作為保險行業的多年從業者,譚強對此表示歡迎。“目前中國的保險深度還遠遠落後成熟市場,中國的保險公司僅有170家左右,而美國有3000多家保險公司,歐洲也有1000多家。中國保險市場容量足夠大。”

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保險深度為3.59%,而根據“新國十條”的發展目標,到2020年保險深度將達到5%。如此大的空間和平臺,足以讓更多的保險主體參與其中,並發揮出保險業真正意義上的社會穩定器作用。

(圖為大都會人壽中國首席執行官譚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114

平安首席保險業務執行官李源祥:險企要堅守資產與負債相匹配

近日,保險行業首份中報出爐,中國平安以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增長17.7%的成績“秒殺全場”,而就在此前,另外三家上市險企新華保險、中國人壽、中國太保相繼發布業績預減公告,2016年上半年的凈利潤同比分別下滑50%、65%~70%和46%。

在中國平安凈利潤逆勢增長的背後,是多年來一貫堅持的穩健投資、經營策略,8月18日,中國平安首席保險業務執行官李源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中國平安內部一直強調要健康、可持續的發展,如心電圖般的業績表現不利於公司的經營。

壽險管理框架調整

記者:近期,平安人壽重新調整了管理架構,從區域事業部管理制轉為五大事業部和五個共享平臺,平安人壽為何要進行這樣的調整?

李源祥:事實上,一家企業隨著市場變化以及自身的需求而變化是很正常的。這次,我們對平安壽險的組織架構進行重新安排:在後臺,我們成立了5大渠道中心,包括產品支持中心、科技支持中心、投資管理中心、服務支持中心、共同資源中心,這5大中心對應支持前臺的5個渠道:代理人渠道、網銷渠道、銀保渠道、電銷渠道,其中,由於代理人渠道非常重要,所以,我們又把代理人渠道分為兩塊,也就是一元事業群、二元事業群。

我們盡可能的把同類型的分公司放在一起,使其在業務推動方面更有力度,未來的資源投入、投資管理、政策制定更加有針對性。

記者:在這樣的框架調整下,平安也將越來越多的權限下放,這是出於何種考慮?

李源祥:過去,平安在集團層面的控制力度比較強,政策的制定都掌控在總部,也是因為在早期旗下各個分公司的能力有限,我們同時也希望透過這個“大中央”把所有分支機構的運作標準化。而經過幾年的發展,我們發現,無論是分公司還是總公司,中高層管理幹部隊伍都非常穩定,這些管理層積累了很多經驗和能力,考慮到未來更夠更快的回應市場的變化,所以,我們把權限盡可能下放,包括人事、財務和制度等。

資產與負債要匹配

記者:目前,市場上有不少中小型保險公司憑借銀保渠道大力銷售萬能險等高現金價格產品,借此迅速占領市場,你如何看待這種經營模式?

李源祥:由於每家公司的發展階段不同、股東背景不同,使得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經營策略。我始終認為保險要做回本業,即幫助客戶管理好中長期儲蓄和保險的需求,從平安壽險行業起家開始,我們都是這樣核心觀點,我們也堅持本行,關註價值經營,幫助客戶處理好中長期的儲蓄需求,給股東帶來長期合理的回報。

記者:業內通常認為,目前保險行業已經演化成兩種發展模式“資產驅動負債”和“負債驅動資產”,你如何看待這樣的分類?

李源祥:我堅信對於保險行業來說,最重要的風險管理。我並不認為“資產驅動負債”或者“負債驅動保險”的提法是正確的,對於保險公司來說,無論是解決客戶中長期的保險需求還是解決短期的保險需求,其實最重要的是資產和負債要匹配,如果出現資產和負債嚴重錯配的時候,就要確保風險可控,尤其是當市場上黑天鵝來襲的時候,如何應對市場和客戶的需求,有什麽手段能夠度過難關,在這一點上,從事金融行業偏向保守一點會更好。

拓寬保證險的資金來源

記者:根據平安半年報,保證險保費收入同比下降85.0%,大幅下滑的原因是什麽?

李源祥:我們經營信用保證險業務近十年時間,早期主要服務於平安內部的小額消費信貸業務,也從海外的花旗銀行聘用專業的團隊幫助我們建立這套信用管理平臺。大家都知道,小額消費信貸業務是有信用風險的,所以,我們一直非常謹慎,考慮到信用保證保險的風險,我們過去選擇只是做平安內部的客戶,因為我們對於自己的信貸管理能力很有把握。

但這塊業務重組之後,目前把它放在整個大陸金所平臺里面,過去消費信貸模式是銀行加上保證保險,考慮到未來小額消費信貸業務的發展,我們也拓寬了它的資金來源,因為這個原因,所以上半年整個信用保證保險業務量減少了一些。但這只是一個短期現象,待整個消費信貸模式穩定下來之後,還是會恢複快速成長的。

記者:你如何看待未來5年保險行業的機會和挑戰?

李源祥:從壽險角度來說,中國處於機會遠遠大於挑戰的階段,比如,老齡化就是一個機會,客戶有管理中長期儲蓄的需求,另外,近些年中國民眾購買保險的傾向明顯提高,對於保險的認識可謂跳躍式發展,過去,我們和客戶談保險,客戶會問什麽是保險,現在我們和客戶談保險,客戶問你有什麽險種,保險的普及對於保險公司而言是巨大的機遇。

至於挑戰,我認為,短期挑戰就是目前的低利率環境,這對壽險來說不是好事,會給壽險公司帶來經營的挑戰。不過,我認為,從長期來看,中國GDP會恢複到健康的增長態勢,進而驅動利率緩慢回升。另外,中國消費者購買保險的深度還不夠,這就要求保險公司要透過產品創新捕捉更多的價格。

過去,我們或許可以透過利差獲得利潤,如今,隨著利差一步步收窄,我們要維持產品的利潤率,就必須要提升運營效率,提高產品的豐富程度,從產品創新的角度去實現利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36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