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貨幣政策“顯性”收緊 債市拐點已至

受到前一日央行上調MLF利率的影響,周三債券市場期貨和現券雙雙下跌。

九州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表示,央行未來上調公開市場操作利率是大概率事件,貨幣政策逐漸從隱性收緊到顯性收緊,這將對債券市場造成長期的壓力。

1月25日,國債期貨大幅低開,10年期主力合約T1706跌0.82%,5年期主力合約TF1703跌0.28%。與此同時,現券收益率飆升,10年國開收益率突破4%,為2015年7月來首次;10年國債收益率報3.33%,續創逾一個月新高。

同日,Shibor再度全線上漲。隔夜Shibor漲0.1個基點報2.1650%,結束連續三日下跌;7天期漲2.2個基點報2.6840%;14天期漲2.87個基點報3.0672%;1個月期漲1.53個基點報3.8295%,連續三日上漲;3個月期漲1.5個基點報3.8551%,創2015年5月17日以來新高。

此外,交易所逆回購跨年品種利率尾盤飆升,上證所GC001利率報25%,深交所R-001利率報15.5%。

如果此前對貨幣政策“不會從緊”還存有一絲僥幸的話,現在已經通過變相的“加息”落了實錘。1月24日,央行提高1年期MLF利率10個基點至3.1%,6個月MLF利率上調10基點至2.95%。這是2014年以來央行首次上調政策利率水平。央行還在同日重啟28天逆回購。

“這具有重大意義。”鄧海清表示,央行的貨幣政策從寬松周期到收緊周期、從隱性逐漸走向顯性。

上調公開市場操作利率是大概率事件

回顧2013年下半年的公開市場操作,央行先是逐步提高貨幣市場的利率中樞和波動性,然後逐漸提高公開市場操作利率,體現為貨幣市場利率提高的同時,“隨行就市”提高公開市場操作利率。

但2016年央行在提高貨幣市場利率和波動性的同時,並未直接上調公開市場操作利率,鄧海清表示,可能與2016年12月“債市黑暗時代有關”,即央行不敢在債市崩盤式下跌時雪上加霜,此次貨幣市場加息選在債市平穩之後,符合“穩字當頭”的政策意圖。

貨幣政策變化始於2016年8月末,央行開始提高貨幣市場的利率中樞和波動性,但是在那時央行還沒有明確提高任何一個政策利率,包括存貸款基準利率、公開市場操作利率、MLF利率、SLF利率等,“體現為在貨幣市場隱性加息。”鄧海清認為。

當時,在國際國內的複雜形勢下,中國央行的貨幣政策正面臨兩難。放,有出現流動性陷阱的風險;收,可能打擊正在企穩的經濟。

央行貨幣政策的操作手段和策略較過去已開始發生變化,業內人士將主要特點概括為“縮短放長”“量價分離”。

2016年8月23日,央行進行14天逆回購尋量,次日央行進行900億元7天逆回購和500億元14天逆回購,這是自上年春節以來的首次。回頭來看,這是央行公開市場“縮短放長”的開始,貨幣政策自此轉向“去杠桿”和“防範金融風險”。

“縮短放長”的操作被解讀為是央行有意提高貨幣市場利率,尤其是隔夜利率,來提高加杠桿的資金成本,是倒逼金融市場去杠桿的一種手段。

“隔夜利率上行是債市最大的風險。”鄧海清認為,債市的走勢真正需要關註的是未來資金面是否長期緊平衡,特別是隔夜資金的可得性、波動性、利率變化。

鄧海清強調,從央行政策意圖的連貫性來看,提高公開市場操作利率是順理成章之事,市場應避免以下幾種僥幸心態:一是避免認為MLF利率上調是孤立事件,央行不會上調公開市場操作利率;二是避免認為MLF利率上調只是對沖MLF放量,需要知道央行貨幣政策操作已經由數量型轉為價格型,價格信號的指示意義遠超數量信號;三是避免認為MLF利率上調對債市影響不大,因為央行沒有上調公開市場操作利率,這種說法實屬掩耳盜鈴,無視央行從2016年8月以來的逐步收緊。

在他看來,央行上調未來公開市場操作利率是大概率事件,貨幣政策逐漸從隱性收緊到顯性收緊,這將對債券市場造成長期的壓力。

中信固收則認為,貨幣政策在新的環境和壓力下,仍將以量價配合的策略,縮短久期控制“流動性閘門”並以1年期MLF利率水平引導中長期利率走勢,考慮到此次上調MLF利率的結果,預計10年期國債底部約束提升為3.1%,中樞提升到3.4%~3.5%,並判斷債市整體將呈現持續波動且振幅擴大的態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822

盈利增速拐點已至 A股“倒春寒”難消

隨著雄安概念股出現分化走勢,A股的“倒春寒”似乎還未結束,滬深兩市股指周四雙雙小幅回調,成交量則再度小幅增加。在上市公司盈利增速或見頂回落的背景下,如何在休整期尋找後續的龍頭板塊成為了市場人士研究的重點。

從市場全天的走勢來看,滬深兩市股指開盤之後出現快速下跌,不過上證指數在3100點關前受到逢低買盤支撐,雄安概念股的強勢上行也帶動了股指的反彈,滬指也一度盤中翻紅。不過午後隨著雄安龍頭股冀東裝備(000856.SZ)放量大跌,股指也隨之出現了震蕩回落,上證指數最後報收3127.37點,下跌7.98點,跌幅0.25%,成交2002億元;深成指報收10147.44點,下跌36.70點,跌幅0.36%,成交2529億元;創業板指數報收1838.10點,下跌2.35點,跌幅0.13%,成交699億元。兩市全天合計成交4531億元,較上一交易日小幅增加。

海通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荀玉根認為,近期市場回調是春天的“倒春寒”而不是冬天來臨,從監管窗口期及成交量、換手率等情緒指標看,仍需時間消化。休整階段前期強勢板塊會分化,其中龍頭公司估值和盈利匹配度更好。借鑒歷史,這個時期往往孕育未來領漲行業。短期保持耐心,中期仍是中樞擡升的震蕩市,盈利改善是核心邏輯,堅定信心。繼續持有績優龍頭股,下半年看好金融。

荀玉根重申近期市場回調是“倒春寒”不是“冬天”。其此前把今年的行情定義為中樞擡升的震蕩市,好比春天,氣溫緩慢回升。市場核心變量是企業基本面改善,次要變量是資金面和政策面擾動,因此春天會有“倒春寒”,很可能在二季度,一方面國內去杠桿對資金面沖擊,另一方面季節性看,股市二季度多波折。近期市場回調的導火索就是銀監會加強監管。“倒春寒”但仍需時間消化。今年金融去杠桿類似2013年,資金面緊張是階段性的幹擾變量,重視但不過慮。

但是市場的調整仍需時間消化,從去年幾次市場調整的低點來看,如2016年5月底、9月底、12月底,全部A股成交量都調整到250億股左右,換手率都降到160%左右,而上周全部A股成交量為346億股,換手率為208%,市場情緒仍需時間慢慢消化。此外,目前銀監會監管仍處於摸底自查階段,要求6月12日前報送自查報告,這個過程中流動性壓力難消。

不過休整期往往孕育變局。1)休整期行業和個股分化可能加大。強勢股交易是否擁擠關鍵看業績,未來出現分化的可能性更大,有業績支撐的龍頭股表現更佳。從2017年一季報來看,白酒、家具、電子業績較優,建築尚可,家電、中藥業績增速放緩。從盈利趨勢和估值匹配看,上述行業可能出現差異,但各行業龍頭公司業績優異,估值匹配度較好。2)休整期往往孕育未來的領漲行業。參考2010年、2013年、2016年震蕩市的經驗,一年一般會有兩波機會,上半年一次,下半年一次,年中出現波折。而且,震蕩市年中調整結束後,下一輪上漲領漲行業會發生變化,休整期是孕育轉變的時期。2010年4月前電子、新能源領漲,5-6月行情波折,7月後有色開始領漲;2013年4月前電子醫藥領漲,6月後領漲行業切換到傳媒;2016年6月前新能源汽車、白酒領漲,8月後建築煤炭開始領漲。而今年2-3月上漲過程中領漲行業為白酒、家電、電子、建築等,4月中以來市場回調,接下來的休整階段需要深思的是,未來什麽行業可能領漲。

而長江證券策略分析師張宇生則認為,上市公司業績拐點已至,一季度A股迎來業績高點。2017年一季度,全部A股業績同比增速升至21.74%,其中非金融板塊業績增速高達55.18%。將業績增速分解之後發現,收入端的增加是業績不斷回升的關鍵驅動因素,貢獻了20%以上的業績增速。此外,稅率降低也有突出的正貢獻,而毛利率則持續負貢獻。分板塊來看,中上遊周期品板塊對於一季度的業績貢獻較大。盈利能力方面,受益於銷售凈利率的提升與資產周轉率的企穩,ROE持續回升。

雖然一季度業績表現亮眼,但長江證券認為,這將大概率是2017年全年的業績增速高點,二季度開始,業績增速將逐步回落。上調A股整體2017年盈利增速至12.6%,其中非金融板塊增速為24.7%,金融板塊增速為3%。

通過對於庫存以及產能的分析,長江證券認為,本輪的盈利複蘇更多體現在庫存周期的反彈,並沒有擴展到產能周期中。因此,隨著二季度補庫存的結束,本輪盈利改善也將見頂回落。不過,從樂觀的角度來看,企業並沒有過多的新增產能,尤其是中上遊企業仍然在去產能的進程中,這對於未來的周期品盈利的可持續性或許反而是一件好事。投資者可以關註一些產能持續收縮的周期品行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890

資管新規滿月,寒冬已至PE如何謀變

統一監管標準、消除監管套利,打破兌付,統一杠桿,去通道……已經滿月的《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下稱“資管新規”)對PE行業影響日甚。

“資管新規會使PE行業進入一個洗牌期。中小PE機構將被推到優勝劣汰的軌道上,面臨非常大的挑戰。但對於業內的頭部機構來講,強者恒強,是一個利好。”清科集團管理合夥人符星華在6月12日舉辦的清華PE夏季論壇上稱。

符星華還表示,資管新規可以壓縮行業的水分,為最近膨脹的行業降降溫,也讓市場參與主體更理性一些。美國經過這麽多年的發展,創業投資和私募股權投資市場才14萬億元規模,活躍的VC和PE加起來不過3600多家。而中國短短幾年市場規模就達到9萬億元,現在僅備案的就有2.4萬家私募機構,加上沒備案的可能有6萬家。

北京律師協會私募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李佩璇則稱,資管新規有“危”也有“機”:對一些管理和運作不規範的PE機構是“危”;對有能力的機構是“機”,服務中小企業脫虛向實是一個巨大的機會。

PE寒冬已至

《2018中國私募股權投資發展報告》數據顯示,在募資方面,2017年中國私募股權市場募資金額達到1.8萬億元的水平,已經成為全球募資量最大的市場。在投資方面,2017年全年投資額達到1.2萬億元,雖然和美國有一定差距,但已經遠遠超過歐洲市場。

不過,行業繁榮中卻暗藏隱憂。另外一則數據表明,2018年第一季度創業投資和私募股權投資領域都同比下滑45%以上。符星華表示,今年下半年在很大程度上情況會繼續惡化,2018年到2019年這兩年將是私募股權投資行業的寒冬。

符星華進一步解釋道,2018年、2019年有三重“風險” :2010年、2011年第一批人民幣基金出爐,周期為5年+2年,2018年到2019年為清算年份,可能會造成資金鏈緊張。

另外,VC 2.0開始於2014年,大概有460多家一線機構的合夥人出來創業,2014年~2016年間市場上新增了4萬多億元的管理資本總量和1萬多家投資機構。如果當下市場突然收緊,這一波剛過投資期、進入退出期的機構將迎來寒冬,很多機構可能無法發行第二只基金。

還有一波的“風險”就是當下的監管趨嚴以及資管新規的出臺,使得中小型PE機構沒有辦法快速適應環境,只能進入到優勝劣汰的軌道,但另外一方面,資管新規對於PE的頭部機構是一個利好。

不過,符星華表示,如果PE機構在當前低谷的時候能夠沈住氣,平穩度過,兩年後會迎來比較好的機會。

合眾資產副總經理關嬌陽表示,資管新規對機構最大的影響是通道業務大幅萎縮,之前躺著賺錢的時代已經結束。但目前全行業有22家資產管理公司的通道業務所占比重依然很大,業務進入艱難轉型期。

另外,她還表示,資管新規對私募股權資金的募集影響很大。過去沒有太多要求,可以做比較多的結構化的支持,特別是來自銀行理財產品的資金支持。但新形勢下,明確資管產品設計分類,對設計新產品結構有一定的影響。

關嬌陽同時認為,資管新規並不是專門針對股權投資發布的一份文件,主要是防範監管套利以及規範通道化等不規範行為,但它的出臺會影響股權投資的資金鏈,包括融資、之前投的項目、退出和估值以及後續產品的發行,短期內影響較大。

中小機構突圍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資管新規下,大型PE機構未來會獲得更多的優質資源,強者恒強。但對於中小型PE機構,怎樣才能在這一大洗牌過程中存活下來?

華控基金執行董事陳喆表示,PE不是套利的行業。投資機構最重要的是投資策略、投資理念、投資邏輯和團隊。特別是中小投資企業,要根據不同行業的發展培育不同的投資領域,認真思考到底投資哪個類型的企業,認真比對行業、企業還有項目本身,可利用這個契機增強自己的實力。

符星華表示,中小PE機構的機會很多。LP(有限合夥人)青睞的中小PE機構有三個特征:能夠專註一定領域、垂直市場;發行的產品規模不大,雖然有能力發30億、50億元的基金,但對自我有嚴格要求,只做10個億或者只做5個億,不貪多,在極度舒適的範圍內開展業務;歷史業績比較好,儲備項目明確,上下遊資源能投進好價格、及時退出,產業鏈上下遊較為熟悉。

符星華稱,在退潮時是有陷阱的,當下是典型的現金為王的時代,所以都非常留意自己手上的“子彈”。對中小機構來說,如果產品真的好,市場還是有很大的空間。

關嬌陽表示,以前不少機構是享受政策性的紅利,現在更考驗在資產配置方面的能力,特別是未來產品有了更明確的分類之後,是否具備資產配置以及資產管理方面的能力,直接決定了資管機構的生存和發展空間。

清華大學全球私募股權研究院研究總監李詩林表示,資管新規對私募股權行業總體上是利好的,中小型PE機構要修煉真正的投資管理能力。堅持業務本源,提高項目識別能力,提升自身價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811

網絡大電影票房“叫板”院線大片 紀錄屢被打破拐點已至

緊隨院線電影之後,網絡大電影(下稱“網大”)也開啟了連破票房紀錄之路。

作為網大高水準作品之一,《靈魂擺渡黃泉》半年前一經上線就連續多次打破該行業的票房紀錄,總票房分賬收入達到4548萬。

網大票房分賬的天花板不斷擡高後,吸引了包括華誼兄弟、歡瑞世紀、王晶、陳正道、鄭愷、黃軒等一批明星公司或明星進入市場掘金,網大市場迎來爆發拐點,頭部網大票房分賬規模已經與上億元票房的院線電影相當。

叫板院線電影

所謂網大是2014年3月愛奇藝首次提出的,特指那些時長超過60分鐘,故事結構完整,通過互聯網渠道發行的電影。

當不少人對網大的看法還停留在良莠不齊野蠻生長的階段時,一部分網大已經勢如破竹地連破票房紀錄,直抵主流院線的票房水平。

2014年,白舉綱、於朦朧等人主演的《成人學院2》以63.4萬的年度票房成為愛奇藝分賬冠軍;2015、2016年,《山炮進城》和《山炮進城2》,分別以987.55萬、1829.40萬分賬成為票房冠軍;到了2017年,一部《鬥戰勝佛》以2655.43萬分賬位列榜首;2018年僅半年,網大《靈魂擺渡黃泉》的分賬票房收入為4548萬,相當於院線電影近1.1億票房成績(通常傳統院線電影分賬比例4∶6),投資回報率更是高達469%。

愛奇藝會員業務事業部副總經理葛旭峰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如果按照觀影人次來計算,《靈魂擺渡黃泉》影響人群規模已經與前30名的院線電影票房相媲美。《靈魂擺渡黃泉》在付費期內的有效觀影人次1500萬左右,豆瓣評分人次4萬多,同量級觀影人次規模,院線單片票房需要達到約5億,這個票房規模可以排入2017年院線票房前30。

網大已經不再是以前的低俗、蹭IP、打擦邊球的龍套選手,其中一部分頭部內容甚至具備了與院線大片叫板的實力。

中國電影家協會副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張宏表示,2017年網大市場規模達到了約20億,經過四年的發展,產量增長了4.2倍,市場規模則增長了20倍,很多專家預計2018年市場規模將達到30億左右。對應於國產電影院線票房總量的301億來說,目前是院線電影收入的1/10。觀眾方面全網播放量在2017年達到近80億,按照有效觀看10%來計算,核心受眾觀影人次達到8個億,這是個相當大的規模也是院線電影觀眾人次的1/2。

頭部效應明顯

記者註意到,這幾年網大的數量確實在下降。

網大的數量在2016年達到巔峰,全網上線2193部,2017年全網上線網大下降到了1892部,今年上半年,全網共上線651部網大,同比減少了44.2%。

數量減少背後是整個網大產業正在加速整合,一批不符合市場發展要求的企業正在離場,另有一批能夠生產出更精良作品的企業反而愈戰愈勇。上半年,點擊量排名前十的影片的總點擊量為7.59億,占總點擊量的22.62%。這也意味著,網大行業頭部效應顯著,二八原則也越發明顯。

張宏表示,走精品化道路的頭部內容成為了行業的領頭雁,收益持續創造高峰,制作精良、定位準確的腰部內容成為了行業的主力軍,而跟風的、低俗的、粗制濫造的尾部內容將逐漸被淘汰。

網大的票房天花板能擡多高?

對此,葛旭峰表示:“《靈魂擺渡黃泉》已經接近4000萬的票房分賬。當然從4000萬的票房上來看,其實對於愛奇藝的會員來講也就是只覆蓋了20%左右,還有80%的會員用戶沒有看這個影片。分賬票房收益多少取決於付費會員的有效播放量,天花板就是愛奇藝的會員規模,愛奇藝2018年Q2末的訂閱會員數是6710萬,如果有一部網大可以影響全部的會員觀看,將可以獲得1.5億至2億的分成收益。當然愛奇藝會員還在高速增長中,未來網大的票房分賬收入將會非常可觀。”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網大與院線電影還是有差距。葛旭峰也認為:“從影響的用戶群體規模和熱度來講,是可以類比同級別院線影片的,單純從作品在整個電影產業的影響力來看,由於新人班底、制作投入、營銷宣傳的力度有限,還是有差異的,未來在大的內容產業影響力上還有很大挖掘空間。”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邊長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737

蛇年已至,你幸福嗎? 中環人

1 : GS(14)@2013-02-18 23:34:30

http://www.skypost.com.hk/column ... 7%8E%EF%BC%9F/77337
新年已至,筆者在此恭祝各位讀者新年進步、萬事如意、身體健康。
新年是一個幸福快樂的節日,但大家感到幸福嗎?
在香港大家普遍認為,如果你想要獲得幸福,就必需要有錢。不過,幸福到底是甚麼?
筆者認為幸福是一種心靈上的體驗,是針對生活客觀條件和所處狀態的一種判斷,更是一種對滿足程度的判斷。但幸福能否用指數來形容呢?
各國關注的「不丹模式」
世界上的確存在過一種幸福指數,這概念起源於30多年前,由南亞小國不丹的國王提出並付諸實行。20多年來,在人均GDP只有700多美元的不丹,國民整體生活竟然是較為幸福,這就是以往曾引起各國關注的「不丹模式」。
其後,不少發達國家都開始了幸福指數的研究,並建立了不同模式的幸福指數。如果我們說GDP和GNP是衡量國富和民富的標準,那麼百姓幸福指數就是衡量百姓幸福的標準了。
筆者認為百姓的幸福感與GDP同樣重要,一方面國家需要監控經濟社會運行態勢,另一方面也需要了解民眾的生活滿意程度。但也是人說百姓幸福感是不需要「調查統計的」,因為百姓是否幸福,他們臉上的笑容就是最好的「指標」。
社會繁榮是否代表幸福呢?筆者曾經參考過以往的一些數據,內地也曾出台了另類排名表《幸福指數調查報告》。
內地經濟最為發達的地區北京、上海、深圳、浙江等省市幸福感指數最低,瘋狂的房價飆升令到不少大城市的人感受到無比的痛苦。
計算九大因素
在計算幸福指數時,必須把涉及身心、經濟、工作、家庭、婚戀、男女關係、交際、娛樂、社會幸福感等九大因素進行分析。在計算幸福感上,身體健康、家庭溫馨和婚姻美滿是被認定為最影響家庭幸福的重要因素,缺一不可。
職業與行業的分類也是一個較為有趣類別,在各行各業中,原來內地公務員幸福感排名第一,他們特別體驗到家庭和婚姻的幸福感。公務員職業優勢給他們的家庭、婚姻生活帶來諸多穩定的好處。按道理,南方環境看似較有優勢、經濟較發達,幸福感理應較高。但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南方人沒有在宜人氣候和發達經濟中得到更多幸福,北方人卻在嚴酷的氣候裏和稍欠優越的環境中自得其樂。
看來經濟發達倒不是幸福的保證,舉個例子,內地目前的確進入了全面物質主義的社會,過半的人認為,賺到錢才能夠得到幸福。但如我們再細分,原來內地家庭月收入人民幣12,001至15,000元的一群才是感到最幸福的,當月收入超過人民幣15,000元時,他們的幸福感不升反降,反而覺得在交際、工作等方面並不開心。
筆者認為這與人性的弱點有關,錢多了,期望也大了,人也變得更貪心,若變得貪得無厭,這將演變成為痛苦的開端,值得我們思考。在新一年裏,大家也無謂想得太多,做人最重要是開心。
(轉載自etnet財經•生活網etnet.com.hk)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33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