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這條法規一出,那些刷單、刪差評的人在瑟瑟發抖…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11-05/1158779.html

面對網上商城讓人眼花繚亂的商品,很多人都將銷量和評價視為下單的重要參考。然而有一群人卻抓住這一痛點,利用“刷單”、“刪差評”、“炒信”等不法手段欺騙消費者,進而牟取暴利。這些行為,不僅傷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也讓老實做生意的商家利益受損。

昨天(11月4日),一個好消息“從天而降”。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閉幕會上,表決通過了新修訂的反不正當競爭法。如果不法商家還有刪差評、刷量等行為,最高可能被罰200萬元。

新修訂的反不正當競爭法通過

11月4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舉行了閉幕會,據證券時報消息,會議以148票贊成、1票棄權,表決通過了新修訂的反不正當競爭法。懲治刷單和虛假宣傳將有法可依,“網絡水軍”等不法經營者將受到嚴厲的處罰。

新法第八條規定,經營者不得對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質量、銷售狀況、用戶評價、曾獲榮譽等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欺騙、誤導消費者;經營者不得通過組織虛假交易等方式,幫助其他經營者進行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

根據新法,經營者違反第八條規定,由監督檢查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處二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一百萬元以上二百萬元以下的罰款,可以吊銷營業執照。經營者違反第八條規定,屬於發布虛假廣告的,依照廣告法的規定處罰。

不僅如此,據中國網消息,國家工商總局反壟斷與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局局長楊紅燦,在4日舉行的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包括即將到來的“雙11”在內的網絡購物節中存在惡意刷單、偽造交易量的行為,每年在此之前,工商總局都會約談有關單位和企業,要求他們按照法律的要求,不允許從事違法行為,欺騙消費者。

針對這種情況,新反不正當競爭法對現行法第9條虛假宣傳的條款進行了完善,對虛假宣傳的具體內容進一步細化。今後,除了對經營者自己產品的虛假宣傳外,幫助他人進行刷單、炒信、刪除差評、虛構交易、虛假榮譽等行為,也將受到嚴厲查處。

修訂後的反不正當競爭法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刷單已形成龐大網絡灰色產業鏈

在互聯網經濟中,“刷單”“炒信”是典型的虛假交易、虛假宣傳,甚至形成了規模龐大的網絡灰色產業鏈。

以網購為例,網上海量的商品和店鋪令人眼花繚亂,要簡單迅速地找到自己喜歡的商品和靠譜的商家,一般消費者會按商品好評率、商品銷量或商家信譽度由高到低的順序去選擇,越靠前的商品和店鋪越容易被消費者選中。

因此,個別商家利用虛假的手段偽造銷售情況,這就是“刷單”,用虛假的用戶評價炒作商家信譽就是“炒信”,這些手段都可以提高商家的排名並能更好地吸引消費者。

據21世紀經濟報道消息,“刷單不僅出現在傳統的商品、服務經營領域,在分享經濟等新業態中也大量存在,反不正當競爭法對其進行規制是應當的。”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表示。

不得進行虛假交易的規定曾出現在草案一審稿中,但二審稿取消了相關規定,認為可以按照虛假宣傳的規定進行處理。在分組審議二審稿時,多位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和全國人大代表呼籲恢複一審稿相關規定,明確不得進行虛假交易。

王明雯委員在分組討論二審稿時介紹,2015年服務於虛假交易的網站有680余家,年資金流2000億元以上,虛假交易鏈涉及的人員達2000萬,其服務的產品和價值高達6000億元以上。“它不是一個簡單的虛假宣傳問題,僅僅說按照虛假宣傳來處理,無法進行打擊。”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表示,嚴格來講,虛假宣傳侵害的是用戶的知情權,虛假交易侵害的是市場競爭秩序。

“虛假交易有時與用戶無關,比如網站加入廣告聯盟,依靠刷流量的辦法多賺取廣告費,這其實侵害的是廣告主的合法利益。”朱巍說,在互聯網廣告聯盟行業,刷單已成為被普遍認可的行業公害。

業內人士介紹,在網購平臺上,刷單已經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商家發布需求後刷手接單,然後墊付資金、快遞作單、代為簽收,最後完結交易、好評截圖。

商家登錄刷單平臺後,按流程操作就可輕松購買刷單,而有的刷單平臺需要商家先交納會費,然後可選擇各種刷單服務。

“刷單”同樣存在於APP推廣行業,其中不乏通過刷量作弊的行為,如利用第三方平臺發布下載任務,通過傭金吸引兼職人員和社會人士來刷量的眾籌刷等。據報道,某APP1000萬元流量推廣預算的60%被內鬼、中介、“羊毛黨”吞噬。

阿里巴巴移動安全專家馬征在10月11日的雲棲大會上介紹,一款全球發行的APP通過推廣,60天內在西班牙獲得了412萬個新增用戶。然而,經過甄別,其中有381萬新增用戶是作弊得到的虛假用戶,按照海外推廣1美元/人的成本,這款APP損失了381萬美元的推廣費。

每經編輯 湯亞文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證券時報、21世紀經濟報道、中國網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667

房產中介納入官方平臺 政府“背書”有望減少“差評”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11-09/1160203.html

Vcg41157483216.thumb_head

CFP圖

每經記者 舒曼曼 每經編輯 曾健輝

隨著近日北京市住房租賃平臺的上線,目前全國已有包括成都、杭州、廣州、武漢等五座城市正式推出住房租賃交易服務平臺。在國家提倡“租售並舉”的當下,官方租賃平臺的出現無疑釋放出巨大的信號。

據北京市住建委公布的消息,鏈家、我愛我家與北京房地產中介行業協會、建設銀行的住房租賃交易服務平臺將納入新上線的官方租賃平臺。這也意味著房地產中介機構變成服務平臺,並受監管平臺的監管。

我愛我家市場研究總監孔丹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接入政府租賃平臺,對於中介公司和租賃經營機構來說,能夠提升中介機構的服務水平,並且促進優化產品,減少人為因素的幹擾。同時,這也是租賃行業越來越規範化很重要的一步,備案率不斷提高也有利於後續有針對性出臺相關政策。

各地租賃平臺紛紛上線

作為落實租購並舉住房制度的“關鍵一招”,各地紛紛開始搭建政府住房租賃交易服務平臺,這將有效解決租房市場存在的房源信息虛假、價格不透明等問題。

對此,北京房地產業協會秘書長陳誌表示,統一的監管平臺和服務平臺有利於政府實施統一監管,實現信息數據的共享,形成全社會的信用體系。將供給、服務提供商、交易安全等方面都納入監管,能切實保障交易安全;政府對於承租人的賦權、高效提供政務服務,有利於租賃市場的監測監管,形成全面客觀的大數據分析;向社會提供決策信息,更有利於政府的精準調控。

9月29日,杭州打造首個智慧住房租賃平臺——杭州市住房租賃監管服務平臺,成為全國首個建立官方租賃交易服務平臺的試點城市,隨後廣州官方租賃平臺“陽光租房”和北京租賃平臺上線,緊接著武漢和成都的租賃平臺上線試運行。除此之外,合肥、廈門、沈陽等多個試點城市也明確了住房租賃平臺建設的時間表。

不過,從已上線的官方租賃平臺來看,各地的模式又有所不同。武漢官方租賃平臺為政府與中國建設銀行湖北省分行共同打造,采用“互聯網+住房租賃+金融”模式,為政銀合作模式下的住房租賃交易服務平臺;北京采用“監管+租賃”模式,住房租賃監管平臺通過鏈接網絡交易平臺,為網絡交易平臺提供後臺數據支持,監管平臺對內不對外。

中國房地產協會秘書長顧雲昌表示,住房租賃政策出臺以後,明確了一些權益的對等,這對人才流動、城鎮化等都是有利的,但遠期是否會影響租房價格,還需要看出租房的數量和需要租房人的比重。

對此,居理新房數據研究院主任陽洋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稱,我國想大力推廣租賃用房必須跨過的一道坎就是行業透明化、合規化和專業化。其中難點在於經紀行業沒有出現專業度極高、統一度極高的服務標桿。

中介機構積極接入平臺

據了解,目前多地官方租賃平臺已引入信用管理。其中,成都提出建立住房租賃信息發布和審核標準,建立經紀機構、住房租賃企業及從業人員等各類市場主體的信用管理體系,建立“紅名單”和“黑名單”制度。

類似“信用租房”在租賃平臺也被提及。官方租房平臺通過建立一套信用體系,對信用良好的租客可免繳租房押金,對於房東、中介或運營商而言相對可獲得更多租客;有望建立一個透明、規範、有信用的租房市場。

全國各地紛紛推出官方租賃平臺到底對中介機構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在我愛我家市場研究總監孔丹看來,政府租賃平臺更多的是服務屬性,並不具備“做業務”的能力。實際上,官方租賃平臺的出現對我愛我家、鏈家等中介機構的經營情況並沒有產生太大影響。

對於與政府平臺之間的關系,孔丹坦言,政府的平臺相當於房源核驗,租戶只要是在政府官網上看到的都是真實信息,但是想要了解更豐富的房屋介紹還是得到商業網站上,比如小區環境、租金均價等更多維的信息,交易的時候還是需要去線下交易。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也表示,目前官方平臺首先是要求所有中介機構必須公開交易,包括租房平臺備案等等這些信息,更多的是監管作用,其次才是交易,與目前市場上的商業平臺更多是互補關系。

有了政府提供的平臺,中介機構的信任危機能否解除?面對“差評”,孔丹坦言,整個租賃市場的糾紛相當多,但糾紛中到底是當事三方中誰的責任不好解讀,因為現在租賃市場沒有相關的法律法規,對租賃當事三方的責任範圍沒有很明確的斷定,作為一個服務行業,很容易被揪出瑕疵。

因此,孔丹認為加入租賃平臺對企業來說有很好的促進作用,促使企業不斷提升產品力和服務力,並加大互聯網投入,對提升整個租賃市場的服務水平都有促進作用。

此外,陽洋也表示,經紀機構加入官方租賃平臺能夠保證租賃市場形成正向循環,後續中介機構還會面臨不少新增租賃房源,對企業來說將是一筆政策福利。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則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稱,未來會有更多的中介機構具備接入機會,從而在類似官方租賃平臺上會形成更多的服務商和中介機構,對於促進租賃市場的公平競爭有積極作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855

“毀經典”頻出!《英雄本色2018》《追捕》翻拍均遭差評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8-01-25/1187015.html

匯集了王凱、馬天宇、王大陸三大“流量明星”的動作片《英雄本色2018》,上映一周票房僅接近6000萬元,影迷整體口碑不盡如人意。加上早前,吳宇森翻拍《追捕》同樣不成功,有網友尖銳表示,IP“啃老”當休。昨日多位業內人士接受沈陽晚報、沈報融媒記者采訪時,為本報讀者分析了新版《英雄本色》失敗的原因;而本報記者認為,翻拍經典未必不可行,但必須要有所創新,更要強調社會責任感。

▲《英雄本色2018》票房情況(CBO中國票房/圖)

人設經典演員傳奇 老版《英雄本色》成功難複制

1986年版《英雄本色》已被公認位居香港電影影史三甲之列。影片在風格上把吳宇森電影的“血色浪漫”渲染得淋漓盡致,“小馬哥楓林閣複仇”和“三兄弟碼頭槍戰”兩場戲更成為香港電影史上最經典的畫面;影片在劇情和表演上更是教科書般經典,狄龍成功演出了大哥的沈穩、對弟弟的愛護和內心的糾結;張國榮用不動聲色的成熟演技詮釋出小警察的青澀稚嫩;周潤發出演的小馬哥更是貢獻了全片最熱血賁張的橋段。

更值得一提的是,1986版《英雄本色》與幾位主創的事業境遇“神同步”:吳宇森之前兩部戲票房慘敗,狄龍剛被邵氏影業炒魷魚,周潤發更被稱為“票房毒藥”——主創們用彼時的人生感悟和事業信念,將《英雄本色》詮釋得頗為動人。

演員難撐時代難續 新版《英雄本色》吃力不討好

相隔32年的新版《英雄本色》,口碑卻大相徑庭。影片將故事搬到當下的中國內地,借鑒了老版的經典三角關系,盡管故事講得算是流暢、完整,但和老版比,卻總讓影迷感覺少了很多讓人動容的東西。表演上,差距最大的演員被影迷一致認為是馬天宇,盡管眉目中不乏清秀俊朗,但他的表演明顯偏緊,臺詞的流暢度也大打折扣;周潤發對小馬哥心理變化的把握非常精準,而王大陸的表演卻缺乏層次;年齡稍長的王凱確實是三人中表演最穩的一個,但他的表演硬朗有余,卻少了幾分“鐵漢柔情”的層次變化。此外,影片對老版經典橋段的改編和致敬也存在較大爭議。有影評人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指出,《英雄本色》IP太過久遠,年輕影迷並無懷舊情結;而80後甚至更年長的影迷,一定會帶著老版珠玉在前的印象,加上新版本身拍得一般,因此很難有太好的口碑。

▲《英雄本色》豆瓣評分8.6分(豆瓣/圖)

不是不能翻拍經典 論創新《軍師聯盟》當為楷模

《英雄本色》和《追捕》兩部經典影視作品翻拍失敗,有網友尖銳表示,翻拍經典IP是一種“啃老”行為,意味著原創精神的喪失,將被釘上內地影史的“恥辱柱”。記者認為,這種觀點對電影人多少有些苛刻。1986版《英雄本色》本身也是對1967年首版的翻拍;而翻拍的意義本身在於傳遞經典電影的精神,但首先必須要有所創新,新版《英雄本色》在並無“黑幫江湖”土壤的內地強行落地,卻還要講述延續老版的“江湖情義”故事,以至於影片故事處處給人別扭之感。

去年廣受好評的《軍師聯盟》就是翻拍成功的例子,對“三國”這一許多觀點已然根深蒂固的題材,該劇以司馬懿為視角講述百年三國的角度獨辟蹊徑,司馬懿、曹操、諸葛亮、楊修、曹睿等角色的變化更讓人耳目一新。此外,翻拍經典應強調社會責任感——一部作品成為經典,或許是幾十年口碑積累的結果;但一部同名續作口碑慘敗,經典的品牌含金量瞬間大打折扣。有業內人士受訪時頗為擔心地表示:“以後的年輕人一提到《英雄本色》《追捕》,或許直接就會認為是爛片,這將是對經典締造者最大的不公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541

騰訊:投資“差評”引起較多爭議,或將協商退股

5月24日晚間,針對騰訊興趣內容基金(TOPIC)投資自媒體賬號“差評”一事,騰訊發布聲明,表示將重啟更加嚴格的盡職調查程序,如與騰訊保護知識產權的原則不符,將協商退股。

昨日,“差評”宣布完成由騰訊TOPIC基金 (騰訊興趣內容基金)領投,雲啟資本、中寰資本等等跟投的3000萬A輪融資。

然而,騰訊投資差評一事持續發酵,不少大v質疑差評缺乏原創能力,是一個靠“洗稿”發家的大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750

騰訊重啟對“差評”盡調,如不符將協商退股 | 科技早報

騰訊重啟對“差評”盡調, 如不符將協商退股

5月23日,差評宣布完成了由騰訊TOPIC基金 (騰訊興趣內容基金)領投,雲啟資本等跟投的A輪融資,但差評因洗稿被質疑。對此,騰訊5月24日晚間聲明稱,關於騰訊興趣內容基金投資自媒體賬號“差評”一事,在業界引起較多爭議,公司將重啟更加嚴格的盡職調查程序,如與騰訊保護知識產權的原則不符,我們將協商退股。

聯想期待回歸A股,不會放棄手機業務

24日,聯想集團發布第四季度財報,2017/2018財年第四季度,公司實現營收106億美元,同比增長11%。2017-2018財年年報顯示,截至2018年3月31日,聯想全年營收達453.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5%,為三年來最好水平。不過,由於美國稅改的緣故,聯想本財年凈虧損1.89億美元。聯想集團董事長楊元慶在業績發布會上表示,聯想不會放棄手機業務,移動業務在聯想的整個戰略里意義重大。此外,聯想集團CFO黃偉明表示,有機會還是希望聯想集團能夠回歸A股,畢竟聯想是內地的公司。

交通運輸部:將網約車納入出租車服務質量信譽考核體系

交通運輸部公布了新修訂的《出租車服務質量信譽考核辦法》。《辦法》進一步優化完善了巡遊車企業和駕駛員服務質量信譽考核指標,並將網約車平臺公司和駕駛員納入考核體系。明確網約車和巡遊車,均需要開展服務質量信譽考核。《辦法》規定,對駕駛員遵守法規、安全生產、經營行為、運營服務等方面實施考核,出租汽車司駕駛員在考核期內得分低於3分的,按要求接受培訓。出租汽車行政主管部門、出租汽車企業分別建立出租汽車駕駛員服務質量信譽檔案。

科大訊飛與京東戰略合作,發力AI營銷

周四上午,科大訊飛與京東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推出“京飛計劃”。科大訊飛將以全球領先的智能語音和人工智能技術全面賦能營銷場景,攜手京東共同發力AI營銷。雙方將布局智能語音在營銷領域的應用,共創AI“聲動”營銷新模式。

百度Apollo自動駕駛共享汽車於重慶開放試運營

5月24日,百度與盼達用車在重慶啟動國內首次自動駕駛共享汽車試運營。6臺搭載了百度Apollo開放平臺Valet Parking產品的自動駕駛共享汽車,將在重慶兩江新區互聯網產業園“百度-盼達自動駕駛示範園區”投入為期約1個月的定向試運營。

歐盟“最嚴”數據保護新規今日生效

歐盟《通用數據保護條例》將於25日在歐盟全體成員國正式生效。這被廣泛認為是歐盟有史以來最為嚴格的網絡數據管理法規。這一條例全面加強了歐盟所有網絡用戶的數據隱私權利,明確提升了企業的數據保護責任,並顯著完善了有關監管機制。新條例拓展了有關網絡用戶數據的定義範圍,除了姓名、證件號碼、地址和網絡IP地址等常規個人信息,還將反映種族、宗教信仰甚至性取向的信息都納入了保護範圍。條例賦予了用戶“被遺忘權”、數據“可攜帶權”等權利,大幅增強了對個人數據的保護。(新華社)

B站貪腐案再發酵,IPO後首份財報虧損收窄

伴隨B站IPO後首份財報的發布,2年前的B站貪腐案再度發酵。5月24日淩晨,B站就前B站遊戲運營負責人高楠楠控訴B站董事長陳睿“報假案”“侵占其公司”作出回應稱,高楠楠在網絡上散播不實言論,詆毀B站,對其犯罪行為和案件真實情況只字不提,企圖混淆視聽,影響司法公正。

微信成香港迪士尼樂園移動支付合作夥伴

5月24日,微信宣布與香港迪士尼樂園達成企業聯盟合作,微信支付成為其官方移動支付合作夥伴。據悉,微信作為樂園的重要企業聯盟夥伴,將從多個角度滿足遊客全程消費體驗需求。度假區內超過280個接入點均接入微信支付,內地遊客無需帶錢包或兌換港幣,亦可輕松體驗樂園提供的一系列“吃、住、玩、買”高品質度假區服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825

“差評”發聲明:已決定主動退還騰訊相關投資

5月28日,自媒體團隊“差評”宣布,已決定將主動退還騰訊相關投資,並在周末向騰訊表達了這一意向,騰訊已接受這一決定。

差評團隊稱,自上周起,已經持續展開自查與反思。同時團隊也認為,在完成新一輪版權規範之前,接受騰訊投資並不合適。

5月23日,差評宣布完成了由騰訊TOPIC基金 (騰訊興趣內容基金)領投,雲啟資本等跟投的A輪融資,但差評因洗稿被質疑。對此,騰訊5月24日晚間聲明稱,關於騰訊興趣內容基金投資自媒體賬號“差評”一事,在業界引起較多爭議,公司將重啟更加嚴格的盡職調查程序,如與騰訊保護知識產權的原則不符,我們將協商退股。

以下為差評聲明原文:

聲明

由於差評近期引發的相關爭議,差評團隊自上周起,已經持續展開自查與反思。同時團隊也認為,在完成新一輪版權規範之前,接受騰訊投資並不合適。差評團隊將努力獨立發展,並吸取教訓,在版權和原創保護領域,承擔更大的責任。

差評團隊已決定將主動退還騰訊相關投資,並在周末向騰訊表達了這一意向。騰訊已接受我們的這一決定。

在與騰訊達成一致之後,差評立即開始推進這一安排。由於涉及各方的流程較多,請大家給我們一點時間,我們也將在第一時間向關心此事的社會人士同步進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932

“差評”退還騰訊相關投資,稱持續展開自查與反思

5月28日下午,備受爭議的“騰訊投資差評”一事再有進展。差評CEO發布聲明,認為在完成新一輪版權規範之前,接受騰訊投資並不合適。決定將主動退還騰訊相關投資,並在周末向騰訊表達了這一意向。騰訊已接受其決定。

5天前,差評宣布完成了由騰訊興趣內容基金領投,雲啟資本等跟投的A輪融資,該輪融資金額三千萬。差評也是騰訊在科技新媒體領域的首筆投資。但是這筆投資引發惡評如潮, 被指違背騰訊正直價值觀,其投資對象“差評”被指為原創內容生態破壞者。

很快,自媒體三表在微信公眾號“三表龍門陣”發文稱,差評是一家以“洗稿”起家的自媒體,為原創環境破壞者,騰訊的投資背書暗許了“洗稿為大”的價值觀。

馬化騰也通過朋友圈回應稱,“之前不知道這個case。原為效率而下放一些小額投資權給業務部門。目前看業務團隊並沒有做好盡責調查,我們會負責任解決好。”

今日差評宣布退還騰訊投資後,三表評論稱,自己沒有私怨,“我希望包括差評在內的文字工作者(團隊)回到尊重原創、尊重創作價值的軌道上來。文字創作是一條馬拉松賽道,沒有捷徑可走,我們目光要放長遠。感謝一直關註此事的所有人,也希望騰訊團隊盡快完善相關規則。”

 盡調失誤?

騰訊此前曾透露退股信號。5月25日騰訊晚間對外回應稱,公司將重啟更加嚴格的盡職調查程序,如與騰訊保護知識產權的原則不符,騰訊將協調退股。

業界爭議點在於,這場投資是因為沒做好盡調導致的失誤,還是騰訊默許了流量為王的“洗稿”生產方式。差評的歷史使公眾更傾向於相信後者。

早在2017年5月4日,品玩網發表《差評君、陳楊輝和千千萬萬的抄襲號們,請撿起你們的羞恥心》,指責差評屢屢抄襲品玩網。

遑論差評曾面臨侵犯著作權的訴訟。2015年9月29日,IT作者霍炬在其公眾號“歪理邪說”發表文章《Telegr二傳奇:俄羅斯富豪、黑客高手、極權和陰謀》;同年10月5日,差評發表了題為《把紮克伯格秒成渣的社交網絡真巨頭,就是這麽帥!》的文章。

霍炬以差評侵犯原作者改編權、複制權、署名權、保護作品完整權為由提起訴訟,這場訴訟一度被認為是“新版瓊瑤於正案”,結果為法院“駁回訴訟請求”。

騰訊投資差評一事發酵後,霍炬解釋當年的訴訟結果稱,“駁回請求只是說明我提供的證據對於應用著作權有困難,並不能推導被告是合規守法的。如果我找到新的證據或者新的辦法,我仍然有權再起訴。”

對差證洗稿的聲討轟轟烈烈,差評回複稱洗稿為“選題相近”,舉例稱如果以此標準,指責差評洗稿的公號也涉嫌洗稿;品玩5月27日回應稱,差評並沒有搞清楚撞題和洗稿的區別。

原創和洗稿的區別很難界定,對於平臺來說更是難上加難。

微信公眾平臺曾於約一個月前召開會議,參會者以微信公眾號內容生產者為主。一位參會者告訴第一財經,在這個以討論微信公眾號改版、閱讀付費等議題為主的會議上,有自媒體反映了微信公眾平臺上洗稿現象頻發的問題,微信方面回應稱公眾號誕生時就在考慮保護版權界定原創,但這件事難度太大了。

可能大號本身都難對原創下定義——互聯網信息泛濫,很難界定哪家媒體洗稿或抄襲。

在內容生產商看來,騰訊是幾個巨頭里內容保護最好的平臺,微信公眾平臺以文章發表時間孰先來確定原創,其它平臺更為混亂。

業務部門擁有投資權

騰訊公關總監張軍5月24日在朋友圈回複稱,騰訊內容平臺會一如既往地支持原創,也會不斷加強對洗稿這一領域的研究和機制研判,洗稿確實是一個業界難題;這項投資由業務部門一個topic基金(興趣內容基金)主導,並非公司級投資,請大家不要以一個團隊的一次決策來斷定為騰訊立場;即便是topic投資了,也不會在微信公眾平臺獲得任何特殊照顧。

事實上,對騰訊投資差評的口誅筆伐很容易使人想到《騰訊沒有夢想》,後者指責騰訊失去內部創新,變成了一家由投資驅動的公司。第一財經曾報道稱,騰訊2018年一季度凈利潤232.90億元,對外投資卻用了540億元,是凈利潤兩倍有余。

對差評的投資顯示,騰訊的投資範圍還在擴大。按照馬化騰的說法,對差評的投資“原為效率而下放一些小額投資權給業務部門”,這意味著騰訊業務部門也開始擁有對外投資權,承擔投資任務。

騰訊業務部門面臨的問題是,如果騰訊投資的公司和自身業務形成競爭該如何處理。而現在業務部門也開始擁有對外投資權,承擔投資任務。業務部門會選擇與自身互補還是接近的業務,創新動力是否因此被抑制?對於一家科技公司來說,這絕對不是一個好信號。

微信公眾號不會分發信息,張小龍也曾公開承諾微信不做信息流。微信打造了去中心化的平臺,這導致騰訊從中獲益很少,對外投資是在微信公眾平臺獲取收益的最佳方式。

而僅從數據上看,差評堪稱優質標的。36氪曾報道稱,差評目前內容平臺擁有500萬+的精準用戶,日活可達40-50萬,加上頭條等合作平臺,用戶已達600萬+。

這是topic首次對外投資科技自媒體,卻遭遇了騰訊對外投資史上的最大滑鐵盧。騰訊會否重新考量業務部門投資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94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