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不甩聯想坐大 施崇棠重申「難行門」路線

2013-06-24  TWM
 
 

 

華碩股價從五月底一路暴跌,一度跌破二九○元關卡。董事長施崇棠日前站在股東會主席台上,先是期許所有華碩同仁都能像「達文西」,兼顧理性與感性,開發出兼顧功能與市場潛在需求的產品;之後,他又重申華碩不走購併路線,寧願專注各項產品不斷研發創新的「難行門」。

相較於施崇棠的「難行門」,中國個人電腦龍頭聯想集團,則是靠購併快速坐大。繼一一年與日本NEC集團合資,共同經營日本PC市場,一二年再度出手購併巴西電子大廠。此外,聯想目前正緊鑼密鼓與IBM談判購併伺服器部門。今年以來,市場更傳出聯想企圖吃下黑莓機製造商Blackberry與NEC手機部門,增強智慧型手機的全球戰力。

看到施崇棠老神在在地專注於「難行門」,外資也不免著急,甚至大點鴛鴦譜,指華碩購併宏碁是個能整合台灣電子品牌與研發戰力的好交易。畢竟,華碩目前市值是宏碁的三.五倍,宏碁股權又頗為分散,利用購併來抗衡聯想與三星,是最不吃力的「易行門」。

但施崇棠在股東會重申堅決走「難行門」的談話,再度使雙A合併只能淪為股民茶餘飯後嗑瓜子的話題。看來,施崇棠堅決要走「難行門」的意志,有如華碩的品牌口號:真是堅若磐石啊!

(顏雅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0350

左拉蔡明介、右打施崇棠 王雪紅的求生戰役

2013-12-30  TCW
 
 

 

宏達電董事長王雪紅,十月底重掌宏達電大權,執行長周永明專責「產品研發」後,她翻轉宏達電營運的動作,在十二月十八日,廣州舉辦的中國移動全球夥伴大會上,正式揭開序幕。

這一天,王雪紅掌管的威盛集團,在台灣科技圈投下兩枚震撼彈。一是威盛電子控告華碩電腦執行長、祥碩科技董事長沈振來,並求償新台幣四十一億三千七百萬元,此舉讓華碩電腦董事長施崇棠跳出來大喊「奉陪到底」;二是威盛與宏達電,兩家公司同步與IC設計教父蔡明介的聯發科技進行合作,強攻中國的智慧型手機市場。

在中移動的供應商大會上,宏達電與聯發科是最重要的兩家台灣科技公司,王雪紅獲得的重大進展,是中移動簽下明年宏達電4G手機,出貨量上看一千萬支的合約,這裡面亦包含著宏達電將採用聯發科平台的產品。

王雪紅戰略一:心腹換人張嘉臨管全球業務,不像「純」財務長

聯發科證實,聯發科今年開始與威睿(威盛子公司)合作,合作模式是因應少數客戶需要手機「雙卡雙待」功能(例如WCDMA+CDMA 200),聯發科就會搭威睿的晶片一起出貨。

一手操盤宏達電與中移動簽下千萬支簽單,以及宏達電、威盛與聯發科全面合作的靈魂人物,就是代表王雪紅參與中移動供應商大會的宏達電新任全球業務總經理張嘉臨。

宏達電內部預估,今年出貨量大約兩千五百萬支,張嘉臨趕在年底前,簽下一千萬支中國移動4G手機的大單,等於二○一四年還沒到,就已經做了今年將近一半的業績。

表面上看來,這是張嘉臨主掌業務大權後的第一場處女秀。但事實上,他布這個局,已長達一年。

曾任高盛證券台灣區董事總經理的張嘉臨曾做過兩次宏達電的GDR(全球存託憑證)募資案,與王雪紅相識長達十年,深受王雪紅賞識,去年四月以財務長身分加入宏達電。

一位外資圈人士觀察,張嘉臨不過四十出頭歲,就做到高盛董事總經理,已稱得上是名利雙收,二○一○年宏達電如日中天時,王雪紅首度挖角,張嘉臨當時拒絕,卻選在去年宏達電大幅衰退時加入,顯然從一開始就不只甘於財務長位置。

就在中移動大會的前一天,宏達電宣布重大人事變動,財務長張嘉臨同時兼任全球業務總經理時,外界譁然:「一個才進入公司不到兩年的財務長,憑什麼管全球業務?」但看在宏達電內部員工眼中卻終於恍然大悟。

「他從來都不像是一個『純』財務長。你有看過一個大掌櫃一天到晚在世界各地飛來飛去的嗎?」一位宏達電內部主管說。

他透露,張嘉臨上任後很少坐在辦公室,要簽什麼文件常常找不到人,就連財務會議也像沾醬油般點到即止,反而「不務正業」,時常在中國、美國兩地跑,與各業務部門開會,電話會議,積極涉入全球銷售業務。就連南亞區總經理離職後的懸缺,也是由張嘉臨暫代。

他的積極程度,連老外都受不了。據了解,當年由周永明一手提拔,幫助宏達電在美國一度拿下市占率第一的頭號業務大將、時任全球業務總經理的麥肯齊(Jason Mackenzie)就對他很不滿,數次向周永明抗議。

但作風強勢的張嘉臨完全沒有把麥肯齊放在眼裡。他大刀闊斧進行改革,逼得麥肯齊底下親信一個個辭職離開。

一位熟悉宏達電中國區業務的人士透露,早在去年底,張嘉臨奉王雪紅之命到當地打呆帳後,氣氛就很不一樣。

「他所有的東西都要過問,覺得哪邊不對就批、就砍,對預算抓得很緊,」該人士說。過去在周永明時代,許多決策是研發部門說了算。但過去這一年,狀況明顯不同。「所有案子沒有經過張嘉臨review(評估),預算不可能過,」該主管說:「業務頭就算跟Peter(周永明英文名)要錢,Peter也得取得張嘉臨的同意才能讓案子往下走。」

王雪紅戰略二:策略換位用高度財務專業,量入為出拚生存

因此,在宏達電員工的眼中,張嘉臨就像是拿著尚方寶劍的欽差大臣,名義上雖然是財務長,但實際上更像是「地下執行長」,就連被視為周永明人馬的麥肯齊,如今都得向張嘉臨報告。

張嘉臨能在這麼短時間內獲得王雪紅信任,不僅是他的財務操盤能力,還有他強硬的個性。

當智慧型手機產業起飛的時候,需要像周永明這樣敢衝、敢拚,不惜一切代價只為了做出好產品的研發工程師來當執行長;當產業面臨高度競爭時,企業必須嚴格管控成本、量入為出才能生存時,就需要張嘉臨這樣的財務專業。

出身高盛的他,上任以來不僅幫王雪紅清查財務弊端漏洞,嚴謹化流程管理系統,把研發、採購、財務三個部門職責重新確認,大幅節省成本開支,同時還處理了幾個周永明時期花大錢卻毫無效果的購併案,例如Beats與Saffron Media Group,換回三億多美元的現金。

對王雪紅來說,眼前正需要一個像張嘉臨這樣的人:他的性格要夠強勢,能大刀闊斧的進行組織改革;最重要的是,他必須有嚴格的成本管控能力,才能帶領宏達電度過衰退期,並打入中國低價智慧型手機市場。

對宏達電來說,要成功打入中國龐大的中低階智慧型手機市場,唯一的辦法就是要拿下兩張王牌:最大通路中移動,及最大中低階手機方案供應商聯發科。

王雪紅戰略三:夥伴換人想衝量,改攜手中低階手機供應商

中移動、聯發科都是高盛的客戶,也是張嘉臨在高盛時代早就打下了人脈。因此,宏達電內部傳聞張嘉臨掌權後,居中穿梭牽線,也改變了周永明掌權時,曾經說過不用聯發科晶片的鐵則。

周永明時代,宏達電主攻高階市場,為了能領先競爭對手,搶先拿到高通最新的晶片,周永明率領的研發團隊每季總要飛到美國西岸聖地牙哥高通總部好幾次,雙方建立起牢不可破的盟友關係。

知情人士透露,早在去年,王雪紅就想找蔡明介合作,但一方面礙於周永明的高階產品定位,一方面不敢得罪高通,深怕一用聯發科晶片日後就被高通封殺,所以始終沒有出手。

但如今情勢的轉變已經逼得宏達電無法再堅守原則。「New One證實了Peter就算能做出好手機,但無法衝出量,更無法賺錢,再不降低成本,恐怕連生存都會有問題,」一位宏達電高階主管憂心忡忡的說。

現在肩負發展中國手機營運重任的,是宏達電全球研發與營運總經理劉慶東。

「上面已經下令,二月以前要做出成果,」一位負責中國區業務的主管說:「Fred(劉慶東英文名)跟張嘉臨現在一內一外,push得很緊,大家都有預感,這個年會很不好過。」

國際研究機構顧能(Gartner)資深分析師呂俊寬指出,高端手機市場已經到了一個滿足點,除了三星以及蘋果之外,其它品牌要賺錢不容易,宏達電想生存,唯一的方法是把量衝大。

「(年出貨量)一千萬支大概是個勉強能賺錢的門檻,要成為重要的player(玩家),至少要有三千萬,才能在市場上取得話語權,」呂俊寬說。

然而低階機種不是用便宜的晶片或零組件套上就好,必須思考如何保留原來的產品特色,把高端軟體服務做到低規硬體上。從產品設計、品牌定位,到終端銷售都得要換一套DNA。

「要如何兼顧與傳統合作夥伴的關係,維持原有的高階形象,又要能打入低價市場,確實是個難題,」一位港系外資分析師說:「一個可能的解決之道是,另外成立次品牌,讓原有的HTC固守高端市場,新的品牌就能放手去搞。」

「我們現在各種可能性都不排除,」一位負責中國區業務的主管坦言,經過這一年的動盪,加上王雪紅親自上陣,已經沒有做不好的理由。在新人事、新策略、新布局下,二○一四年將是宏達電背水一戰的關鍵年。

【延伸閱讀】宏達電股價走勢圖

2011/4/29股價衝上1,300元

2011/7/01斥資7,500萬美元購買4G專利、與高智發明合作,對抗與蘋果侵權訴訟

2012/4/16王雪紅挖角張嘉臨,擔任宏達電財務長

2012/11/11HTC與蘋果全球訴訟和解

2013/9/27賣掉所持有的Beats全數股份,拿回2.65億美元

2013/12/20中國移動、宏達電 達成戰略合作協議

2013/12/24收盤股價141 元

【延伸閱讀】救事業第一步:拉拔心腹張嘉臨——王雪紅插手人事布局

時間:2013.05布局:南亞區總經理離職,財務長張嘉臨兼任(總經理一職)

時間:2013.06.18布局:請出全球研發與營運總經理劉慶東,負責中國區

時間:2013.08.15布局:撤換原中國區總經理任偉光,改以北亞區總經理董俊良兼任

時間:2013.09布局:一面力挺執行長周永明,一面請創辦人卓火土復出

時間:2013.10.21布局:周永明交出行銷與供應鏈業務,由王雪紅負責

時間:2013.12.17布局:周永明解任總經理職務,僅保留執行長頭銜,張嘉臨以財務長身分兼任全球總經理

【延伸閱讀】王雪紅前後任愛將,學經歷比一比——周永明、張嘉臨比較

姓名:周永明出生:1956學歷:哈佛進階管理課程、海洋大學電機工程系經歷:迪吉多伺服器處長現職:宏達電執行長

姓名:張嘉臨出生:1967學歷:普林斯頓大學電機博士、華頓商學院MBA經歷:高盛台灣區董事總經理現職:宏達電財務長兼全球總經理

整理:林俊劭

【延伸閱讀】華碩嗆聲宏達電 意外引爆一哥大戰

二○一四年,不僅是宏達電背水一戰的關鍵年,也是華碩宣示進軍智慧型手機正規軍戰場的第一年,負責操盤華碩智慧型手機事業的正是被威盛控告的沈振來,難怪施崇棠罕見的親上火線,重炮回擊威盛指控,痛批威盛此舉是不當商業手段,企圖干擾華碩明年的智慧型手機布局,一口氣把對戰層級從執行長拉高到董事長,更強硬表示「奉陪到底」。

從個人電腦產業跳進智慧型手機市場,華碩以變形系列打開知名度,不過手機結合平板的創意雖然酷炫,但只是利基型市場產品,今年華碩全年的智慧型手機出貨量才一百五十萬支左右,而宏達電光在台灣就賣了破百萬支。

「過去台灣品牌只有一家宏達電,明年開始,華碩就要搶下這個台灣品牌的代表。」一位華碩高層信心滿滿的說,華碩從二○一四年開始,將從高、中、低階推出一系列智慧型手機產品,而且鎖定台灣、中國、東南亞三大市場,正式與宏達電競爭。

正因產品規畫與市場策略高度重疊,華碩內部懷疑此舉與手機事業競爭有關。

雖然威盛電子總經理陳文琦否認此說法,強調純粹是捍衛威盛智財權,但施崇棠主動跳出來,把矛頭指向了威盛集團董事長王雪紅及宏達電,讓這場起因於USB3.0專利的侵權官司,演變成華碩挑戰宏達電台灣智慧型手機品牌一哥的戰爭。 (文●林俊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212

華碩集團爆炒股醜聞 施崇棠 嚴查清門戶

2014-07-17  TNM
 
 

 

華碩集團驚傳炒股醜聞,小股東向本刊投訴,華碩旗下子公司祥碩3個多月來股價狂飆400%,疑似公司經理人與市場主力結合炒作股價,並向金管會、證交所、調查局與華碩檢舉。

本刊調查,華碩董事長施崇棠指派執行長沈振來調查,意外發現華碩副總級人士進出祥碩股票獲利千萬元,財務長張偉民認為此舉嚴重傷害華碩形象,不惜請辭力諫嚴懲,施崇棠已下令擴大調查中。

台股牛氣衝天,高價股個個狂飆,沉寂許久的華碩原想藉由第二季推出的ZenFone手機搏翻身,奈何事與願違,上週華碩股價不僅未隨大盤走勢高漲,反而狂跌近三十元,小股東不禁納悶:「第二季營收比第一季衰退五%,ZenFone不是賣得很好,怎會衰退?」

新機惱 又沾炒股案

看著華碩積弱不振的股價,施崇棠心裡有苦難言,那是因為ZenFone被網友稱為小米機剋星而大賣,卻因供應不及影響營收;但看著另一股價衝高的子公司祥碩,施崇棠不僅笑不出來,還為此心煩不已。上週,本刊接獲小股東投訴,指控華碩集團旗下子公司祥碩,近三個月股價大漲四倍,從三月底的五一.四元,日前狂飆到最高二二八.五元,疑似公司經理人結合市場主力炒高股價。對一般人而言,祥碩是家陌生的小公司,它是華碩在二○○四年成立、資本額五六億元的IC設計公司,去年底遭女首富王雪紅旗下的威盛控告專利侵權,民事求償四一.三七億元。當時,二大科技大老王雪紅、施崇棠為捍衛自家公司,親上火線對嗆,祥碩因而聲名大噪。屋漏偏逢連夜雨,祥碩遭威盛告侵權官司未了結,事隔不到半年,今年六月,祥碩又遭小股東向金管會、證交所和調查局北機組檢舉,指控經理人聯合市場主力炒股,甚至投書華碩要求公司徹查。檢舉人股小妹(化名)向本刊表示;「我只是一個電子業的上班族,景氣不好、薪水不漲,只能租房子也不敢生小孩,聽朋友說股市到高檔,可以做空本益比高的股票,因此放空祥碩,本想小賺一筆,卻因此萬劫不復,一口氣把我多年積蓄全賠光,當月薪水都還不夠補融券保證金,我老婆知道後氣得回娘家,我自己的工作也快不保,一度想要自殺。」提到自己被坑殺過程,股小妹不禁悲從中來地哭了起來。

大清查 主管賺千萬

「更可惡的是,投顧節目還散播假消息,放出祥碩今年每股賺五元,明年上看十元。我向祥碩求證這些消息,公司不是不接電話,就是不回應。在連漲十根漲停後,證交所才要求公司澄清,簡直就是坑殺股東。」 股小妹不滿地指控。本刊調查,憤憤不平的股小妹把檢舉信函寄到施崇棠信箱,令施大為震驚,親自下令執行長沈振來清查,「Johnny(施崇棠)交代,只要查到不法就重罰,勿枉勿縱才能改善風氣。」知情人士對本刊說。未料這樁炒股疑雲,不但在業內傳得沸沸揚揚,就連調查局都盯上,更在華碩內釀成風暴,一把火燒向副總級主管,逼迫施崇棠不得不下重手清理門戶。根據瞭解,身為祥碩大股東的華碩調出股東名冊,徹底清查近半年所有經理人的持股變化,「令人意外的是,發現有華碩主管在這段時間進出祥碩股票,獲利上千萬元。」該人士透露。「最後查出一位副總級主管涉入祥碩炒股案。」施崇棠與副董事長曾鏘聲十分生氣,財務長張偉明更跳出力諫,對施崇棠說:「不惜請辭財務長,請董事長一定要嚴懲。」

硬起來 施崇棠嚴查

基於端正公司風氣,施崇棠下令擴大調查,看得集團內部人人自危,公司上下風聲鶴唳,紛紛表態自清,「祥碩也進行清查,凡業務相關,有圖利自己或人頭,一律嚴懲。」該人士說,施崇棠這次真的狠下心,「包括採購在內,不少人這幾年財產大增,都是下一波整頓的對象。」此次掀起風暴的祥碩,華碩集團持股超過六成,華碩執行長沈振來兼任該公司董事長,專攻電腦與手機專用高速傳輸介面用晶片,現任祥碩總經理林哲偉,原是王雪紅的威盛公司副總經理。 二○○七年林哲偉在沈振來力邀下,加入華碩開放平台事業擔任副總經理,同時兼任祥碩總經理。林哲偉當初出走威盛時,帶著約二十名團隊跳槽祥碩,不但重創威盛,也讓華碩多了一隻能賺錢的小金雞。

護祥碩 槓上王雪紅

「華碩以前跟威盛買,後來祥碩自己就能做,等於把錢放到自己口袋裡賺。」業內人士觀察。祥碩也因有華碩集團當後盾,包括華碩、華擎(現為和碩集團)都是大客戶,祥碩的獲利因此爆衝,二○一一年每股獲利五元,隔年又賺了四.二三元。正當林哲偉意氣風發地準備讓祥碩上市,早準備好要復仇的王雪紅、陳文琦夫婦,在此時出手,控告祥碩開發的USB 三.○晶片技術,涉嫌侵犯威盛的智財權,不但控告林哲偉與離職的工程師們涉嫌攜帶商業機密到祥碩,還同時控告祥碩董事長沈振來違反著作權法與背信罪。王雪紅的大動作震撼業界,但祥碩依舊通過證交所審核,在二○一二年底掛牌。隔年四月祥碩因侵權案遭檢調搜索,股價一度重挫,但去年十一月,檢察官僅以違反著作權法、背信與洩密罪,起訴隨林哲偉跳槽祥碩的四位工程師與研發主管,但沈振來、林哲偉卻獲不起訴處分。 此一結果,讓王雪紅夫婦相當不滿,不到一個月威盛又向祥碩提出民事告訴官司,對祥碩與母公司華碩,以及沈振來等人求償四一.三七億元,創下國內侵權官司求償最高紀錄。當時人在上海的沈振來,聽到此一消息都傻了,趕緊打電話求助施崇棠;身為華碩大家長的施崇棠,少見地親自出席重訊說明會,向來溫文儒雅的他,以強烈口氣四度表達對威盛「奉陪到底」,更痛批威盛:「用非商業手段干擾營運,非常不好。」

傳利多 公司派遭疑

施崇棠才講完沒一天,隔天陳文琦也在王雪紅的指示下,親上火線反駁施崇棠,還感嘆「台灣假的東西太多了。」希望施崇棠一起調查真相,不要模糊焦點,不要岔開話題,陳文琦反批華碩:「要認錯,不要企圖掩飾真相。」就在雙方大打專利戰爭,你來我往的口水戰中,祥碩的獲利也跟著縮水,去年每股獲利只剩一.五四元,股價最低三十元。不過,今年四月以來,市場傳出不少祥碩的利多消息,五月股價一路狂漲,但當證交所收到投訴檢舉,把祥碩列為警示股的同時,公司對各項利多消息都僅以市場臆測,不予評論回應。「讓人不得不懷疑,公司派做多股價的心態。」投資圈人士觀察。華碩是全球主機板龍頭,原為童子賢、徐世昌等四位宏碁工程師創立,隨著華碩壯大,曾為宏碁系統事業總經理的施崇棠,一九九二年離開宏碁加入華碩,帶領華碩不斷成長,從主機板一路擴張到NB、手機等新事業,二○○九年在客戶的壓力下,施崇棠決定品牌與代工事業分家,童子賢掌代工事業和碩,施崇棠本人則掌Asus(華碩)品牌。

尊五德 開鍘樹門風

重視基本功、喜愛講述佛法禪理的施崇棠,在公司是一個好好先生,對員工講話不慍不火,就算員工做錯事,他也大多以人性本善,願意多給員工改過自新的機會。二○一○年,華碩曾爆發採購弊案,一位掌握華碩每年超過百億元採購預算的副總,遭人爆料涉嫌收賄上千萬元,本刊向華碩求證確有其事,但施崇棠最後僅將該副總調職為顧問。相對華碩,分家後的和碩改變很多,二年多前和碩爆發採購弊案,董事長童子賢就不留情開除相關主管,並提出訴訟求償。「童先生人很好,但對風紀就一點空間都沒有。」和碩人說。華碩公司正門放著「謙、 誠、勤、敏、勇」五個大字,這是施崇棠一直對外強調的華碩五德,也是品牌基礎,這回施崇棠大動作整飭紀律,除了立威之外,更昭告國際品牌大廠的華碩,將樹立新的門風。

回應 華碩:會勿枉勿縱

對於有高階主管涉嫌炒股一事,華碩發言單位表示,公司會以勿枉勿縱的態度來處理此事,不會冤枉也不會縱容。

施崇棠 小檔案

現職:華碩電腦董事長年齡:62歲家庭:已婚、育有2子1女學歷:台大電機系畢、交大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事業:1994年出任華碩董事長至今。2013年華碩合併營收4,633.03億元,年增3.26%,續創新高。

祥碩 股價與利多事件

◎2014.5.20 媒體報導超微(AMD)傳買 SATA Express IP祥碩授權金落袋。祥碩:市場臆測,公司不予評論。◎2014.5.27 贏家財經台投顧節目,放出今年每股賺5元, 明年賺10元風聲。祥碩:前4月自結盈餘每股賺0.47元。◎2014.6.6 投顧節目放出蘋果找祥碩合作開發USB 3.0消息。祥碩未回應。◎2014.6.16 媒體報導祥碩搶先發表業界第一顆USB 3.1晶片。祥碩:於台北國際電腦展展出。註:藍字為祥碩官方回應。

科技人 爆內線炒股

◎2005年:力晶董事長黃崇仁利用力晶併購旺宏晶圓廠之前,指示員工大量買進旺宏股票,還鼓勵名媛李珍妮跟進,一審被判無罪,高院改判3年6個月。◎2007年:英華達董事長張景嵩與李家恩等高階主管,得知蘋果電減少iPod訂單,公司營收將受創,提前用人頭戶偷賣股票,獲利超過1億元,遭北檢起訴,一審被判無罪。◎2012年:日月光財務經理兼發言人甘智文,獲悉公司要併購環電,利用親人買環電股票套利上千萬元,遭北檢起訴。一審判緩刑4年。◎2014年:宏碁高階經理人汪島雄、陳炯雄得知宏碁第3季大虧131億元,在重大訊息發表前,使用他人名義或協助他人出脫股票,規避損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636

獨家還原〉華碩、和碩分家內幕 施崇棠.童子賢 關係生變

2015-04-13  TWM
 

創業初期,童子賢等華碩創業元老,「請來」老長官施崇棠當董事長,外界以師徒關係,看待施崇棠和童子賢。

兩人聯手做大主機板、筆記型電腦到品牌生意,把資本額千萬元的小公司,變成7000億帝國。

苦的時候合作,分家後事業更上層樓,兩人關係卻出現史無前例的嚴重裂痕??。

製作人、撰文.林宏達 研究員.吳沛璇施崇棠和童子賢,一位是權威品牌調查機構Interbrand品牌榜上,品牌價值最高的台灣科技廠華碩董事長,一位是近兩年快速成長, 去年營收僅次於鴻海的代工二哥和碩董事長。

他們兩人,既是共事超過三十年的長官與部屬,施崇棠也是童子賢的大股東兼大客戶,外界經常用「師徒」形容兩人的關係,但現在,兩人意見不合,正式浮上枱面,未來兩家公司的合作關係,甚至和碩的經營權,都投下變數。

場景拉到今年一月二十五日,童子賢應邀參加華碩尾牙,被安排坐在主桌、施崇棠的旁邊,鏡頭前,兩人有說有笑,外界解讀,華碩、和碩兩家公司「分家,情沒分」。

實情並非如此!

施崇棠接受本刊專訪時說,當時兩人看似有說有笑,其實是他向童子賢抗議,認為童子賢去年接受採訪的媒體報導,「我跟老童說,現在和碩做這麼好,我很替你高興,但是對外這些東西,最好不是事實的東西不要講,我只有講這句話而已,童子賢說,很多話也不是他說的,他是這樣說的。」施崇棠說,童子賢提及華碩、和碩的分家過程報導內容,與當年的事實不符,希望童子賢澄清,尾牙已經過了四個月,兩個人卻連一通電話都沒有再聯絡。

關鍵一 媒體揭開舊傷疤

和碩是﹁被母公司拋棄﹂,點燃施崇棠怒火去年和碩風光登上代工二哥的地位,媒體聚焦在童子賢身上,多篇報導回溯八年前和碩、華碩分家過程,描述分家時的紛紛擾擾,意外地揭開兩人關係中的舊傷疤。文章中形容,當年剛分家的和碩,像是「汪洋中的破船」,分家時「和碩分到的,就是一堆不賺錢的子公司」,文章中更形容,童子賢帶領的和碩,當年是「被母公司拋棄」!

「拋棄」兩個字,特別驚心,因為在施崇棠的認知裡,二○○八年分家時,他交給童子賢的,是一家前一年營業額四千七百億元、稅前純益四十億元的大型公司,分家初期華碩仍支持,和碩近六成營收來自華碩,宣布分家後,和碩前三年獲利都超過五十五億元,他記得的是,當年為了建立代工部門,為了攻進日本市場,施崇棠身為華碩總經理,卻在EPSON門口被罰站二小時,當時華碩製造基礎薄弱,製造業生產線最重紀律,EPSON來視察工廠時,竟還看到生產線上的工人亂跑,邊走邊裝零件,華碩在代工領域的基礎,是施崇棠於九八年,從零開始建立的,交給童子賢,卻被形容成破船,施崇棠再也無法忍耐。

分家陰影在施崇棠和童子賢之間始終存在,終於在童子賢接受媒體專訪後爆開了。

站在華碩與和碩大樓的中庭裡,都能感受到分家留下的裂痕,兩家公司仍然比鄰而居,只隔著一道牆的距離,中間風格獨具的禪風庭園,出自童子賢設計,拍照時,施崇棠半開玩笑地問,在這裡拍照,「要不要付權利金給童子賢?」童子賢友人轉述,分家後至今,七、八年的時間,兩人少有互動,施崇棠和童子賢在尾牙碰面後,兩人一通電話都沒講過,施崇棠的家人、朋友,勸施崇棠「要考慮外界觀感」,「你說,我要怎麼辦呢?」施崇棠說,過去童子賢是華碩對外溝通的重要窗口,兩家公司既然已經徹底分家,施崇棠最終決定,自己面對媒體,把分家真相說清楚。

華碩在八年前宣布分家後,兩家公司的實力直接面對市場檢驗,一○、一一年,華碩的獲利一直在一六五、一六六億元打轉;一一年,和碩稅前利益,更從前一年的七十三億元,驟降至五千八百萬元,公司經營狀況可說是風雨飄搖。

去年,兩家公司都走出谷底,和碩營收衝上兆元,是台灣規模僅次於鴻海的第二大代工廠,華碩去年第四季,手機部門也開始獲利,巴克萊證券預估,華碩今年淨利上看二一六億元,達到三年新高,這兩家公司,過苦日子的時候不吵架,好日子來了,舊日心結卻正式浮上枱面。

因為當年分家過程中,權力交接的過程並不平順,宣布分家後,兩家公司關係緊張的傳聞就沒少過,一度傳出華碩有意將和碩賣給勁敵鴻海,甚至傳出和碩副董事長徐世昌,到華碩執行長沈振來辦公室拍桌,要求加快和碩釋股的消息。

施、童兩人,最強的夥伴,為何變成「最熟悉的陌生人」?這一次,本刊採訪施崇棠,並向童子賢及其友人求證,還原八年前,發生在華碩十六樓權力核心,分家權力轉移過程的關鍵場景。

華碩分家的起因,場景要回到○七年,戴爾董事長在美國德州的家,那一年,華碩好不容易擊敗三星,拿下戴爾電腦筆記型電腦代工訂單,戴爾邀請施崇棠到家裡做客,一見面,戴爾開口說出驚人之語:「要拿代工訂單,就要讓我併整個華碩品牌!」當時,華碩的品牌筆記型電腦,在歐洲市占率快速增加,品牌崛起,但也開始危及代工事業,當時他眼睜睜看著華碩從九八年開始培養的代工事業,逐漸失血。SONY負責代工業務的主管,原本力挺華碩,但飛一趟歐洲之後,看到了華碩的筆記型電腦和SONY競爭。施崇棠說,這名SONY主管,原本滴酒不沾,這一次見面,卻和施崇棠喝到大醉,SONY決定抽單,先降到只剩一個機型,最後,終於降到零!

關鍵二 內部人事擺不平

推動第一次分家,當時沒打算把和碩交給童子賢面對戴爾、惠普、SONY都要求華碩,不解決品牌和代工的衝突,就不再下單,再不改變,四千多億元的代工事業,將窒息而死。○七年從美國回程的飛機上,他決定華碩推動第一次分家。

「我在飛機上的時候,就一直想……我的如意算盤其實是找Ted(指徐世昌),Ted其實見解很厲害??,Ted的英文也比較好啦,坦白說,童子賢我也帶過,在我還沒有過去的時候,每一次要撐那個英文、要去找Intel,一定要Ted出來。」施崇棠說。

「對我的理想算盤的話,老童(指童子賢)還是比較適合做品牌,Ted適合做OEM,我剛剛不是都講他的優點嗎,他只有一個缺點,他不愛做頭。」施崇棠說,如果不是徐世昌放棄,童子賢今天可能還留在華碩。

「我其實跟老童說,如果是Ted,那最好嘛,Ted一定不要的時候,我跟老童說,我們都不是為了自己,一變公事的時候,就把個人都拋開了。」施崇棠說。徐世昌不接,又找不到更資深的人當徐世昌的老闆,童子賢才坐上和碩董事長的大位。

為何一手建立代工部門的施崇棠,不擔任分家後的和碩董事長?施崇棠說,分家第一階段,是把代工部門分割成子公司,「他們到底還是覺得我是老大嘛,怎麼老大去子公司呢?」施崇棠說。華碩財務長張偉明解釋,因為代工部門的財務條件不符合法規規定,擔當母公司的角色,只能把代工切割出去。

童子賢原本管品牌,分家的原因是因為品牌威脅到代工,但是分家後,童子賢卻必須承接代工,內心自然不高興,或許正是出現「分到破船」、「被母公司拋棄」說法的起因,也是種下兩人不和的關鍵因素。

師徒不和,傷口愈挖愈深,華碩四名創辦人早已全數離開,○三年謝偉琦離職時,對華碩的批評,又重新被拿出來檢視,謝偉琦批評,華碩以關係親疏為用人第一考量。一位華碩早期員工觀察,施崇棠引入妻舅曾鏘聲擔任副董事長,導致戰將李聰榮離職。當年創業時創辦人的約定,是不把自己親人、朋友帶進公司,他質疑,華碩家族企業的味道愈來愈濃。

宣布分家後,華碩內部也上演一場人才戰,和碩雖然定位是代工廠,一開始就定位自己要有設計能力,施崇棠和童子賢,在內部遊說,各自爭取關鍵人才加入。華碩設計長楊明晉就是其中之一。楊明晉回憶,童子賢先找他喝咖啡,他才知道公司即將分家的消息,童子賢分享他的願景,告訴他,代工廠需要能與客戶溝通的設計人才,沒多久,施崇棠也找上楊明晉,說,「好希望華碩能產生國際級的設計大師。」楊明晉半開玩笑回答,「可是很不巧,很多設計大師不喜歡做in house的設計。」施崇棠不斷說服,楊明晉最後留在華碩,同一時間,施崇棠拔擢沈振來出任執行長,分家前,兩位老闆忙著在公司裡約談員工,加入自己的陣營。

童子賢沒有經營過代工事業,施崇棠最後把大部分關鍵人才和資源,讓給了和碩,和碩雖然是代工廠,但從成立第一天開始,就有品牌廠的設計能力,華碩原有四千名研發工程師,二千二百名去了和碩,三二○名設計人才,分給和碩一二○人,連最賺錢的子公司,像是華擎和景碩,也歸屬在和碩旗下,光這兩家公司,一年就可以帶進二十五億元利潤。

關鍵三 互相質疑執行力

童子賢質疑施崇棠能力,要求 「把和碩併回去」華碩淨值從一千四百億元,變成五八○億元,營收也減少三分之二。童子賢拒絕接收不賺錢的子公司亞旭,改拿現金,施崇棠也點頭同意。

「我們盡量就是讓他,很多該給他們的都給他們了,條件也不能講是(破船)啦,四千七百多億元,要做到也不是那麼簡單啦。」施崇棠說。童子賢接手華碩最大的事業單位、最賺錢的子公司,和碩還被形容成會撞山的「破船」,這才讓施崇棠跳了起來。

施崇棠表示,童子賢曾猶豫,要不要接下和碩,「有一件忠實的事要講出來,我們不是七月二日要宣布(分家),要先開董事會,再去金管會開記者會,那天老童的確有來找我,那個時候,他好像就有一點猶豫了,我就想奇怪,前面大家談到這樣,好像他很能夠接受。」「他(指張偉明)都沒有Message(指發現童猶豫不接),之前都是他(張偉明)在handle(處理分家的事),……那一天我只能跟老童講,怎麼有辦法在這個時候再改啦,他那個時候有猶豫,我說,這麼大的事,要的話在前面談,怎麼可能在今天談?」童子賢友人否認此事。

分家後,童子賢還曾要求華碩把和碩併回去,當時和碩還是華碩百分之百持股的子公司。○七年第四季,華碩出現成立以來,首次單季虧損,雙方在董事長辦公室內爭執,「童先生質疑施先生帶品牌的方法已經不合時宜。」一位華碩高階主管說,施崇棠則認為,他可以把品牌帶起來,「希望童先生要有耐心。」「老沈(華碩執行長沈振來)虧損,他壓力也很大,他也要Optomize他的資源。」施崇棠說,當時華碩虧損,必須減少下給和碩的訂單。

一位和碩高階主管說,當時童子賢與和碩副董事長徐世昌、執行長程建中、投資長蘇艷雪,直接到華碩董事長辦公室要求施崇棠,「把和碩併回華碩」,施崇棠再次拒絕,「分了就分了」,認為品牌和代工應該自己發展自己的能力,希望童子賢想辦法,表明只有徹底分家,品牌和代工才會有機會再起。

華碩是為了爭取品牌客戶信任,才讓品牌和代工分家,但是,華碩與和碩在○七年第一次分家後,卻為何花了二年時間,才把華碩對和碩的持股,從百分之百降到二五%以下?

當時,華碩首次用減資分割法釋股,外界稱為「華碩條款」,將一千股華碩股票,分割成一五○股華碩股票,加上未上市的和碩股票,外資痛罵蘇艷雪,「外資不能持有未上市股票,你不知道嗎?」釋股傳言滿天飛,當時媒體報導,鴻海有意出資買下和碩股票,童子賢看到報導後震怒,還有員工反映,「我要去鴻海上班?為什麼要被你賣去?」甚至市場也傳出,和碩可能與能率董家合作,買入華碩股票,增加自己在釋股案中的談判籌碼。

施崇棠否認華碩曾考慮把和碩賣給鴻海,「怎麼可能,我連聽都沒有聽過,我當然是希望和碩把它(鴻海)擊敗呀,那個東西(指釋股),一定要老童同意呀!」施崇棠說。

關鍵四 釋股傳言滿天飛

分家近兩年才完成釋股,代工大客戶不願下單張偉明說,施崇棠要求,用什麼價格釋股、如何釋股、何時釋股?都要童子賢同意才做,當時張偉明擬了多個方案給和碩:賣給能持有未上市股票的機構投資人,或是用減資分割的方式釋股,但分家第一年,童子賢遲遲沒有反應。

張偉明說,分家一年十個月後,童子賢才主動提出減資分割方案,為了要讓兩家公司同步上市,童子賢和張偉明還一起拜訪金管會主委陳沖,推動修法,釋股後華碩對和碩的持股,才一舉降到二五%以下。

童子賢又如何看待分家過程?對於施崇棠所「還原」的分家說法,童子賢不願多做回應,也不願對分家過程多做說明,只說:「橫看成嶺側成峰。」同樣一件事,雙方解讀完全不同。

童子賢友人觀察,施崇棠先找徐世昌當董事長,「這一段童子賢沒有參與,他認為應該不是這樣」,談釋股,童子賢友人觀察,「剛開始華碩沒人關心(釋股案),主控權在華碩」,且因為分得不夠徹底,和碩面臨嚴重的抽單壓力,童子賢回頭要求華碩把公司併回去,釋股案才加速推動,解除大客戶下單疑慮。

對分家案,雙方看法顯然意見很不一樣,「品牌和代工未必一定要分家。」一位和碩高階主管說,蘋果手機和三星激烈競爭,卻照樣要求三星代工處理器,關鍵在實力夠不夠強,「能不能與敵人共舞。」他說,施崇棠突然不管代工業務,卻把龐大業務丟給從沒接過代工業務的童子賢,難怪童子賢會有被拋棄的感覺。

剛分家時,曾有部屬質疑,「若這是鐵達尼號,會撞上冰山,你為什麼要騙我們?」童子賢只能一一說服,「我們資產還不少,有危險,我會一一護送你們上岸。」最苦的時候,和碩頻被抽單,工廠有一萬人沒事做,可說是風雨飄搖。

雙方連華碩剛創立時留下的心結,也還沒化解。外界知道的是,華碩剛成立時,原本由童子賢擔任董事長,成立五年後才「禮讓」給施崇棠,但沒說的是,當年成立華碩的資本額一千萬元,施崇棠出資六百萬元,施崇棠是華碩最大股東,但剛到華碩時,童子賢讓施崇棠當總經理,大事都由童子賢對外接洽。

童子賢的朋友轉述,施崇棠雖出資六百萬元,但當時神通電腦創辦人侯清雄,也有意投資華碩一億元,若創業團隊接受投資,現在華碩董事長也未必會是施崇棠,光是六百萬元投資,並不代表什麼。

施崇棠透露,華碩剛成立時,還差點因為經營問題,賣給宏碁。他說,華碩成立後三年,營收和成長一度出現困難,產品品質下滑,施崇棠回憶,負責品質管制的創辦人之一廖敏雄,「一Q(檢查)下去就知道了。」廖敏雄等人請施崇棠當代表,與宏碁談判把華碩買下來,施振榮出了一個不高的價格,施崇棠只好回去告訴夥伴,繼續努力,日後,在其他創辦人推舉下,施崇棠才取代童子賢成為董事長。

施崇棠和童子賢在創業初期,有時一年也不接觸一次,童子賢友人說,創業時,施崇棠不常開董事會,一個人做決定。

但施崇棠信奉歐洲管理大師馬立克的信條,他認為管理的第一要務,就是要控制結果,馬立克認為,「我們不應該注重工作的樂趣,而是要注重工作的成效。」在管理領域,「最重要的不是和藹可親與被喜歡,而是成效與正確。」施崇棠的挑戰是如何替企業創造更高價值,這個人會不會因此喜歡他,並不是他的第一考慮。

用人布局是他經營企業最關鍵的決策,分家後,施崇棠留在品牌事業,讓童子賢接掌代工,同時,他讓沈振來升上執行長位置,替他擴張品牌事業。

分家後,華碩接連面對PC下滑,平板、手機崛起的變局,品牌挑戰不比代工少,以小筆電為例,這個產品在六年內,從占公司營收二三%的明星產品,降到○%,為了開拓新產品線,施崇棠就把手機團隊轉做平板電腦,才填補營收空窗。

三年前,他要求沈振來直接負責手機事業,去年第四季,手機出現獲利後,華碩今年出貨量目標二千五百萬支,挑戰宏達電的地位。

分家八年過去,華碩股東是最大受益者,八年中兩家公司市值增加兩千億元,施崇棠也是,他在和碩的持股價值,在和碩上市後增加了四十一億台幣,根據和碩年報,華碩和施崇棠持有和碩的股份,占和碩股份的二二.二二%,徐世昌和童子賢的持股只有六.三七%,此外,華碩訂單占和碩營收比率,一三年仍占一九.三三%,對華碩仍有相當依賴。由於華碩目前在和碩並不擁有董事席位,但如果需要,華碩可輕易在董監改選戰中取得席次,影響和碩經營權。

和碩去年仍是華碩的主要代工廠,華碩跟和碩的交易金額,去年達一千多億元,這塊餅,足以改變台灣代工廠的排名,施崇棠和童子賢關係生變,廣達等代工廠勢必會加緊爭取華碩訂單,影響和碩營收。

施崇棠和童子賢,個性完全相反,一位個性如老僧,為了思考策略,每天在辦公室開會到半夜二點,連飯都忘了吃;一位是多才多藝的「非典型企業家」,最擅長的,就是看懂人的心。

施崇棠從理性邏輯出發,最在乎的是整個大局的成敗,談到這一段,他略顯激動認為,代工部門當年被抽單,是因為太晚才分家,如果一開始就是兩個獨立的事業體,就不需要經歷這些痛苦的過程。「假設說不應該分家才對,那我沒有話講,我錯了,如果分家才對,我甚至認為還要再更早分,你們檢驗我到底做對了沒有?華碩從一開始到後面所有這種大的決策,我哪一點做錯(敲桌子十三下)?」施崇棠說。

他讓出舞台、資源給童子賢,他心裡認為,童子賢欠他一個道歉。但童子賢忘不掉的,是他拯救代工部門必須面臨的巨大壓力。

事成功了,人卻愈離愈遠,分家這一課,施崇棠和童子賢,還有最後一關要過。

這次,施崇棠不再沉默在華碩與和碩的中庭,能感受到分家留下的裂痕!

4個關鍵事件,讓30年師徒關係生變分家矛盾 2007年施崇棠決定品牌和代工分家,一心想做品牌的童子賢,卻必須離開華碩,帶領代工部門財務負擔華碩分家後,華碩出現虧損,逐漸減少對和碩訂單支持,童子賢一度表達併回華碩態度持股紛爭華碩分家後,花二年才完成釋股,讓代工大客戶遲遲不願加碼下單媒體報導2014年底童子賢對媒體談及當年分家,報導指和碩「被拋棄」,施崇棠希望童子賢澄清媒體報導,但童子賢並無反應這兩家公司苦日子不吵架,好日子吵

—華碩與和碩市值走勢

2008年到2010年,在分家調整期,華碩市值一度跌到1500億元以下,第二次分家,華碩股東同時拿到和碩和華碩股票,人員、資產一分為二,股東持有的股票價值在8年內增加一倍。

2007/4/11 施崇棠要求將華碩分割為品牌和代工兩家公司2008/1/1 華碩及和碩首次分家,華碩持有100%和碩股票,雙方改母子公司2008/第四季 外資圈傳出,華碩有意把和碩賣給鴻海,童子賢不知情,雙方關係緊張2009/12/11 華碩第二次分家,宣布以減資分割方式釋出和碩股票,華碩與和碩成為兄弟公司2010/6/24 華碩、和碩同時重新掛牌上市,華碩對和碩持股一次降到25%以下2011 和碩獲利一度掉到5800萬元,是分家後的獲利最低點,但第二年隨即大幅增至65億元華碩推出平板電腦,獲利只較前一年成長1億元,第二年獲利大增58億元2013/4/29 華碩宣布,轉讓轉投資和碩約4.5%持股,將股權從24.09%降到19% 2015/1/25 華碩尾牙,施崇棠希望童子賢不要說不是事實的話;童子賢模糊帶過,雙方關係再次緊張當品牌一哥槓上代工二哥 —華碩與和碩的江湖地位

華碩

連續兩年被Interbrand評為台灣最有價值品牌,品牌價值

17.23億美元

2014年品牌營收4362億元

主機板市占率全球第1

筆記型電腦市占率全球第4

和碩

2014年代工類總營收排名第二,僅次鴻海2014年營收1兆192億元

3年內營收成長174%

3年內獲利成長473%

華碩占和碩銷售淨額比率

華碩 2008年 銷售淨額比率58% 2013年 銷售淨額比率15%

華碩占和碩持股比率

2008年持股比率100% 2013年持股比率19%

資料來源:和碩年報

華碩、和碩分家財產表

華碩

2007年華碩品牌部門營收2272億元,營業利益164億元華碩留下1800名研發人員、200名設計人員與亞旭等子公司

和碩

2007年華碩代工部門營收4900億元,營業利益91.68億元和碩帶走2200名研發人員、120名設計人員,分家後擁有包括景碩、華擎、名碩、百碩、昌碩、凱碩等公司

資料來源:華碩

巴黎專訪

他像專注的棋手

一旦決定,落子又快又準施崇棠很少接受台灣媒體採訪,更少談他自己,這一次,他卻罕見主動邀約媒體,談敏感的分家內幕,以及他與童子賢之間的互動。

這一次受訪,施崇棠大方打開大門,從直屬董事長室管理的達文西實驗室,到他在巴黎發表會後台的化妝室,都對本刊公開,累積採訪施崇棠的時間,超過10個小時,也是罕見。

採訪過程,記者不斷追問,「為什麼現在要談分家?」施崇棠只淡淡地說,兩家公司都已步上軌道,是把事實說出來的時候了。

採訪施崇棠須全神貫注,同一個問題,他會從不同方向回答,前一分鐘,他會從管理理論回答,後一分鐘,他立刻切入分家最關鍵的內幕場景。如果說,童子賢是洞悉人心的文藝青年,施崇棠就像一位專注盯著棋盤的棋手,一旦決定,落子又快又準。採訪也是,一談到重點,他會直接切入關鍵場景,令人吃驚。

(林宏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678

曾擋下鴻海,55歲徐世昌出任華碩策略長 施崇棠接班人 最年輕也最不爭

2016-04-25  TCW

醞釀六、七個月,華碩的接班人浮上檯面,但不是副手曾鏘聲,也不是執行長沈振來,而是挖老戰友回鍋。

「就跟雍正接大位一樣!每個人都想爭大位啊,結果最不爭的,反而最後卻拿到了這個位置……。」這是華碩一位前高階主管,對華碩宣布將延攬和碩副董事長徐世昌擔任策略長的感想。後續還傳出,施崇棠將把董事長大位,交棒給徐。

徐世昌是華碩四位創辦人當中,最具閒雲野鶴個性的人。華碩的董事長大位,離開的創辦人之一謝偉琦、和碩董事長童子賢都沒坐到,反而竟是最年輕、一直在檯面下的徐世昌出線。

有意思的是,當華碩與和碩人知道徐世昌將坐大位時,都認為以目前的情勢看來,也只有他,能罩住全局。一九九○年,徐世昌和童子賢、廖敏雄,以及謝偉琦共同創辦華碩,五十五歲的他年紀最輕,卻聰明絕頂。

據了解,施崇棠在半年前就找上徐世昌回去華碩,這應是兩人之前沒想過的選項。因為,當年分家時,徐世昌跟童子賢是一起離開華碩,前者想策略,後者善於授權用人,才帶領和碩走出困境。

關鍵轉折之一,跟被施崇棠視為徒弟、未來接班人的華碩前財務長張偉明之死有關。去年七月,罹患憂鬱症的張偉明燒炭自殺,完全打亂了施崇棠世代接班的布局。

一位華碩高層透露,現任執行長沈振來在〇八年華碩首度遭遇虧損後,一度讓施崇棠跟副董事長曾鏘聲跳下來分管三大部門,接班之路並不順遂。

至今,專長在硬體的沈振來,未在手機的軟體應用上有大突破,也未在商用市場有明顯的斬獲。但可見的未來,若蘋果真的推出可撓式手機,勢必將會侵蝕華碩現有的筆記型電腦與平板市場。

眼見瓶頸難解,施崇棠選擇把大位交給信任的徐世昌。據了解,其是華碩內影響施崇棠最深的人,兩人關係亦師亦友。當年,華碩與和碩分家時,施崇棠是選擇先交棒給徐世昌,但他婉拒後,才把和碩交給童子賢。

他軟體強,內部喻為天才

論能力,徐世昌對技術的狂熱與鑽研,不輸「宅男」施崇棠,內部是用天才去形容他。

尤其是,論軟體能力,他是公認的強。

童子賢在過去接受本刊專訪時曾經提及,徐世昌對「基本功」的東西做非常細,譬如他看到微軟在作業系統Windows 方面改變趨勢,會把微軟公開的所有資料,一個字、一個字,花兩年到三年,再追蹤一遍,一面追蹤一面做筆記,整理出綱要與哲學,然後再看出設計架構。

徐世昌也懂策略,市場上力抗鴻海的華擎科技,就是二〇〇二年在他手上主導成立,主打中低階主機板生意,第一年就獲利,不僅完成和華碩區隔市場使命,也阻擋鴻海進逼,有「小巨獅」之稱。

他人緣好,堪稱四人之首

「可以用英文跟外國人開玩笑,」他不拘小節,抓大放小,極具親和力。

早期創業時,童子賢要給他看公司財務報表,徐世昌只會問他一句話「有沒有虧錢?」然後就不看了。最令童子賢難忘的一件事是,徐世昌買了車子,但根本是「懶得看」,把錢付了,直到業務幫他把車子開到家門口,他才看到自己買的車長什麼模樣,問他為什麼,他說:「我在想其他問題,沒有時間。」不計較的個性,讓他能在童子賢和施崇棠因分家鬧得不愉快期間,成為唯一能在兩邊都說得上話的人。

說到底,徐世昌要掌管一個營收破四千七百億元、 六千五百人的企業,最後一個關鍵還是,唯有他,才可能罩得住目前的權力結構。

五月一日起,施崇棠先是給徐世昌「策略長」 的位置,這個位置,可大可小。 華碩人內部最直接的反應是,他未來,要如何跟雙J合作。一位J,是執行長沈振來(Jerry),一位J是副董事長曾鏘聲(Jonathan)。

徐世昌跟沈振來其實是同

輩,在宏碁期間都是工程師,沈振來的年齡還比徐世昌大一歲。徐世日曰擁有創辦人名分,而沈振來曾在其旗下的研發處工作,這點是讓沈能與其共事,甚至聽命於他的籌碼。

不過,過去一年,沈振來大幅拔擢子弟兵,讓內部出現三位營運長,他應也意識到內部組織將有轉變。

而根據華碩最新持股資料,沈持股〇.四五%,已是董監事第三大;第一大是施崇棠四.〇五%;第二大是監察人、嘉義陽明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楊隆輝,是施崇棠與曾鏘聲的二等親。

但更關鍵的是,在華碩作風嚴峻、掌財務大權的曾鏘聲,願意與徐世昌共事,將有助其坐穩大位。

徐世昌的出線乍聽令人訝異,但一面,華碩有拉力,華碩品牌共主的位置,確實能給其職涯中最大的舞台;一面,和碩本週的臨時股東會,傳將進行世代交接,讓現任執行長程建中與營運長廖賜政擁有更多權力,讓徐世昌能夠完成階段性任務。

對於熟悉華碩體系分合的業內人來看,這場人事案,比戲劇更具張力。

最習慣事必躬親的施崇棠竟要交棒,最不爭的人竟然坐上大位,跟徐世昌最具有革命情戚的童子賢,要開始劃清界線,才能解除客戶疑惑,華碩內最篤定的接班布局也因此驟變了……。

而這就是最真實的商場。

撰文者顏瓊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3523

華碩新局 「不想做頭的諸葛亮」扛大任 施崇棠力邀 徐世昌將接任策略長

2016-04-25  TWM

這是台灣電腦產業今年上半年最重要的一宗人事案。四月十九日,華碩董事長施崇棠發出聲明,「我們非常榮幸能邀請徐世昌先生加入華碩。」確認徐世昌將擔任華碩策略長。

誰是徐世昌?他除了是華碩四名創辦人之一,更是施崇棠最鍾愛的弟子,每每公司遇到難題,施崇棠第一個想到的,都是徐世昌。

「Ted(徐世昌英文名)真的像開心果,見解非常厲害。」施崇棠去年接受《今周刊》專訪時就說,徐世昌口才好,英文流利,關鍵時刻都能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且能顧全大局。施崇棠形容:「我覺得他比較像諸葛亮」。

過去,華碩和英特爾接觸,都是由徐世昌負責,「每一次去英特爾,在那邊要撐英文(指用英文與對方溝通),都一定要Ted出來。」施崇棠曾說。

二○○三年,華碩製造處總經理謝偉琦閃辭,施崇棠也是找徐世昌一起出馬安頓大局,才讓事件圓滿落幕。

不拘小節 跟誰都能合作

○七年,華碩遇上品牌發展與代工業務的衝突,決定把實力強勁的代工部門分割出去成立和碩,誰是帶領這家新公司的第一人選?施崇棠第一個想到的還是徐世昌;施崇棠表示,他原本希望徐世昌出任和碩董事長,但徐世昌最後卻說服童子賢,接下這個任務。

事實上,徐世昌在宏碁工作時就是施崇棠的部屬,施崇棠說,徐世昌很聰明,當時他培養徐世昌的方法是要求他掌握關鍵細節,像某些關鍵零組件的繞線,原本是作業員的工作,施崇棠卻希望徐世昌自己要做一次,「這裡面有很多產品眉角。」徐世昌生性聰穎,但不喜歡麻煩,《華碩傳奇 》一書中曾寫到,徐世昌連買車,都是透過電話下單。「他只有一個缺點,他不愛做頭!」施崇棠說。但也因為他不拘小節的個性,徐世昌跟誰都能合作。

華碩與和碩分家多年,做品牌的華碩如今面臨市場成熟、必須轉向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技術發展的挑戰,正是需要好手的時刻。

面對昔日師父招手,徐世昌選擇辭去和碩副董事長,出任華碩策略長的位子,未來必然會是施崇棠最倚重的左右手。

徐世昌小檔案

年齡:55歲

現職:和碩副董事長暨華碩創辦人學歷:台大電機系、交大EMBA 經歷:華碩副總經理、華擎董事長、和碩副董事長

撰文 / 林宏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3553

最新台灣50富豪 專訪施崇棠:華碩爆發衝雲端

1 : GS(14)@2011-02-04 18:14:07

[realblog]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22076[/realblog]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87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