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首個】Lego人仔模擬港人生活蝙蝠俠煮「小丑綠豆沙」
1 :
GS(14)@2016-12-21 23:41:59新一輯食物相喺網上瘋傳
「Lego係一種世界語言,唔同國家嘅人望住呢啲黃色人仔,唔洗講嘢已經會會心微笑。」曾獲CNN報導,首位將Lego融入本土文化嘅攝影師Ric Tse,希望用代表童真嘅Lego人仔,講畀全世界知,香港人生活如何。記者:黃芷蔚 攝影:Neo
睇見都覺得開心
Ric笑言影Lego係因為慳位,屋企就係studio
出街都係諗住Lego
Ric早排上載咗幾張以本地嘢食為題嘅照片,相中Lego人仔忙碌地搬運燒賣、製作菠蘿油、砵仔糕,網民都大讚「好得意」「好特別」。得意背後,佢花咗好多心機,拍Legography最大難題係班人仔同實景比例差好遠。於是Ric會影張合適嘅街景相,印出嚟做背景,襯托黃色人仔影多次,務求做到Lego真係融入香港生活一樣。
班人仔隨時ready
呢張專登為蘋果讀者影㗎!
拍攝當日見到Ric屋企擺放一張尖東海旁全景相,入面有人selfie、睇雜誌、就連影相檔攤嘅「相中人」都係Lego人仔,但Ric最滿意係天朗氣清嘅維港背景:「呢個景捕捉咗差唔多一年時間。我係有正職嘅,嗰時返工一見到好天,就會同老闆請補假出去影。」佢強調唔會為「本地」兩字而夾硬影相,要諗好晒成個idea,覺得有趣先影。好似下年年頭會有蝙蝠俠Lego電影上映,佢即場示範將蝙蝠俠Lego融入佢嘅「香港食物系列」,抽埋電影《自殺特攻》水:「綠色化學池其實係綠豆沙,蝙蝠俠運綠豆,羅賓就運海帶,煮熟小丑同小丑女。」想睇佢拍攝過程就睇片啦!
林村許願樹冇現實咁逼喎!
同埋影過雨傘運動
Ric Tse Photography:
https://www.facebook.com/rictsephotography/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1221/19871740
【慎入】BB患小丑魚鱗癬媽媽嫌棄拒餵母乳
1 :
GS(14)@2017-01-26 18:22:11印度比哈爾邦一名媽媽誕下患小丑魚鱗癬(Harlequin Ichthyosis)的寶寶,大受打擊的她拒絕向親骨肉餵母乳。此病由基因突變引致,香港也有病例。該名拒絕透露身份的28歲媽媽,周日在一間公立醫院誕下患罕見怪病的早產愛女。女嬰皮膚出現巨大的白色鱗片,裂開的部分露出血紅色的鮮肉,雙眼呈橙紅色有如鹹蛋一樣,令這位滿心歡喜與丈夫迎接愛情結晶的媽媽,禁不住將親骨肉叫做「外星人」。兩小口直言愛女受到詛咒,拒絕接受她。消息傳出後大批民眾湧到醫院,希望一睹女嬰的畸形模樣,醫生被迫趕走看熱鬧的人。兩夫婦總算將愛女帶回家,但這位媽媽拒絕抱起愛女,也拒絕向她餵母乳。她說:「我完全不知道這件事如何發生,我與家人都大受打擊。我感到震驚,我非常期望成為健康孩子的母親,無論是女抑或男。」醫生相信,女嬰所有器官發育都不正常,估計她命不久矣。小丑魚鱗癬是一種隱性遺傳性皮膚病,患病嬰兒表皮角質層異常激增,非常容易被細菌感染,在醫療落後地區很快便會夭折。英國《每日郵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126/19909579
【小丑變醜惡】歡樂小丑變得人人驚 原來係受電影影響?
1 :
GS(14)@2017-04-08 20:45:32小丑在現實中保持歡樂的正面形象,在電影中卻通常擔當邪惡的角色,形成落差。
繼上年的恐怖小丑潮肆虐歐美,今年隨即有一部關於小丑的恐怖片上映,電影翻拍1990年大獲好評的《IT》,上星期一推出預告片即引起熱潮。小丑原本作為歡樂的象徵,究竟由何時開始形象逐漸崩壞呢?追溯至近千年前,小丑的形象早已在不同的文明中出現。在中世紀的歐洲宮廷,小丑被稱為「弄臣」,表演戲劇娛樂君主,會以滑稽的方式向君主諫言。直至十八、十九世紀,馬戲團開始興起,小丑的幽默更加廣泛,表演也變得更加鮮明有個性,不過演繹上還是脫離不了黑色幽默。美國的電視機時代可謂小丑的全盛期,在1963年,一個廣為人知的漢堡包小丑—麥當勞叔叔誕生,當時的小丑形象相對正面。小丑在娛樂事業中變得炙手可熱的同時,第一個恐怖小丑形象在70年代出現,John Wayne Gacy在慈善活動中裝扮成小丑逗弄小孩,背後卻是一個殺害33個年輕男孩的連環殺手,故被外界稱之為殺手小丑。近年,我們在電影中看到的小丑形象大多都是負面的。多倫多瑞爾森大學的心理學教授Dr. Martin Antony指人們害怕小丑的確被媒體影響而惡化。我們從書本和媒體中發展出真實的恐懼,看到電影里許多可怕的小丑,更加悄悄地加強了我們潛意識中的恐懼。記者:鄧天蔚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
http://fb.me/AS.AppleDaily
恐怖片經典《IT》將於今年9月上映翻拍版,片中的小丑Pennywise被譽為最可怕的小丑角色,詭異笑聲令人不寒而慄。
在中世紀的歐洲宮廷,小丑被稱為弄臣(Jester),負責表演娛樂君主。
馬戲團興起,小丑也不再在宮廷中為君主服務,幽默的題材更加廣泛。
對你來說,麥當勞叔叔是可愛抑或可怕的小丑呢?
John Wayne Gacy在慈善活動中裝扮成小丑逗弄小孩,背後卻是一個連環殺手。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408/19983502
【專題籽】扭出快樂人生 小丑伯伯踩單車送扭波
1 :
GS(14)@2017-05-19 05:28:24黃振榮(71歲)自四年前起,每天騎單車風雨不改扭波波送給小朋友,街坊因此稱他「球王」。
【專題籽:胚芽故事】兒時最愛到嘉年華會,從小丑手上拿一隻用藍色氣球扭成的小狗,那時動輒要在烈日當空下排一、兩小時。一位退休伯伯四年前起每天騎單車在將軍澳出沒,帶着一籃七彩氣球和充氣泵,頭頂「爆炸頭」假髮扮小丑,風雨不改送小朋友氣球,更會教你扭波波。米奇、蝴蝶、太陽花,你說得出他就扭得到。現在的小朋友真是幸運,嘉年華會沒有了,小丑卻就在家樓下。
71歲的黃振榮自言「後生無時停」,做過裁縫、巴士維修員,愛打籃球、足球、高爾夫球,更曾任足球教練,至今仍不時與譚詠麟和曾志偉等人踢波。「退休不用工作真悶!氣球便宜,顏色又好看,便買回來扭啊扭,誰知越扭越覺好玩,越扭越多款式!」起初黃伯扭波只為解悶,但有次在遊藝會,他看見小朋友為拿扭波排長龍,拿到後笑容滿面,就決定把家中扭好的氣球帶出街。「扭完放家中很耗空間,送給小朋友可換他們的笑容,何樂而不為?」
退休生活沉悶難耐 自學扭波尋樂趣
黃伯不但看氣球書參考,更會在家練習,加快扭波速度,不讓小朋友久等。每天帶備「扭波三寶」(充氣泵、數十個氣球和箱頭筆)騎單車出發,戴上自製假髮扮小丑,吸引小朋友。訪問當日天晴炎熱,他也堅持不除假髮,「做戲做全套,小朋友一看到小丑伯伯就會跑過來。」的確,小朋友看到他即衝過來,熟練地說出不同要求,既有常見的貓狗,也有人要手槍和波板糖。「飛機、大炮、電單車,你說要甚麼我就扭甚麼,這都是我的拿手好戲。」
對於有不少有心人希望幫助自己,伯伯說:「只要買氣球給我就好。」
爆炸頭假髮是黃伯的標記,他扭了一朵花送給小朋友。
出錢出力教徒弟 為哄小朋友開心
「小朋友天真可愛,來拿個氣球又跳又唱又叫,他開心時我又開心。」本着宗旨,黃伯天天出動,換來多段友誼,亦引來不少街坊和學生向他拜師,他笑說大學生和老人家都是徒弟。坊間教扭波波至少$200一堂,首兩堂只教你充氣和打結,黃伯卻從不收分毫,甚至提供氣球讓徒弟練習,絕不計較。「我希望能教到每區都有一兩個扭波人,在自己的社區幫幫忙,一起送氣球,哄全香港小朋友開心。」他認為只要哄得小朋友開心,大人看到天真笑容自然也會心微笑,「我相信這樣足夠令他們快樂一整天!」教徒弟不收費,送氣球又不收錢,他坦言退休金已夠過活,而且氣球成本極低,想不到收錢的理由。「曾碰過有些有心人,問應該怎樣幫助我,我都說不用了,只要買氣球給我就好。」四年來,這位小丑黃伯早已成了區內名人,街坊個個稱他「球王」,他更自豪地說:「區區都有我嘅腳毛。」最後他說:「很簡單,我只希望小朋友每天都開開心心,看到他們蹦蹦跳跳,不用發達我也快樂!」
每個小朋友拿到氣球,都笑着說謝謝,黃伯說這小朋友笑容跟自己很相似。
小男孩最愛的飛機、大炮、電單車,以及小女孩喜歡的花花、蝴蝶、卡通人物米奇老鼠(圖),都是黃伯的拿手好戲。
記者:黃凱婷攝影:潘志恆編輯:馮秀珍美術:孔文彬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518/20024350
【西遊記】不要害怕一味靠嚇的小丑
1 :
GS(14)@2017-10-09 03:18:01【文化籽:西遊記】翻拍陳年經典,應該跟足原作的時空?還是更應該緊扣歷史發展,活在當下?視乎不同故事不同的靈活性吧。翻拍《射鵰英雄傳》,便只可繼續宋朝,無可能拍成現代版。因為,你今日找得到黃蓉,也找不到郭靖,總不可以將主角改寫成吹水唔抹嘴的小丑裘千丈,即是何君堯律師。《小丑回魂》(It)不同,這個小丑,放在任何時代也適合。Stephen King撰寫的小說,情節橫跨1957到1985年,新版電影改以1989年的暑假出發,再拍續集,便會發生在2017年左右。1989到2017年?只怕比原著更加入肉。
這是一個講述如何戰勝恐懼的故事。小鄉鎮內,不斷有兒童失蹤,應該好大件事,應該全民皆兵,但古怪事情發生得夠密,人類便會麻木。成年人視若無睹,循例實行宵禁,循例尋人,循例發出悲痛的悼念表情,但完全沒有意圖找出罪魁禍首去解決問題,以為掩耳盜鈴才可以力保平安。兒子無緣無故消失人間?既然人都死了,事情都發生了,抗爭來幹甚麼?接受現實吧,傷心難過沒有用,不如不聞不問。還要強迫子女齊齊學習逆來順受,遇見任何事態最好乖乖坐定,幾憤怒都好,幾不甘也好,別惹是生非。這是常態,也是病態。無論動機有幾善良,例如體弱多病男配角的癡肥母親,為保護兒子而獨善其身;或者動機有幾邪惡,例如特立獨行女主角的躁狂父親,為滿足個人慾望而與世隔絕;總之各家自掃門前雪,是沉默讓邪惡越來越壯大。只有一班長期被欺凌的廢青同學死不認命,以身犯險後,發現共同敵人原來是一隻愛作小丑打扮的小丑。小丑沒有甚麼過人之處,一味靠嚇。知你阿爸阿媽死於大火,有陰影,就製造幻覺,要你見到有幾對鬼手在火海中垂死掙扎;知你身體多病痛,怕打針怕食藥,就製造幻覺,要你見到有件木乃伊一樣的麻瘋病人蟻速爬行;知你無法阻止細佬失蹤而內疚,就製造幻覺,要你見到個細佬面目猙獰斷手斷腳。喂,幻覺嚟㗎咋。惡勢力其實並非天下無敵。只不過,你一驚,你投降,你屈服,你就永不超生,你就死;如果你似女主角,心無半分恐懼,小丑即時無符。頂,點樣可以唔恐懼先得㗎?怕事驚死,人之常情。《小丑回魂》的童黨成員,一如《逆權司機》個司機,同樣試過退縮,打算一走了之。這個時候,最考驗良知。為拯救同伴,逆權司機隻身重返險地;為拯救同伴,童黨成員也願意站出來,冒險抗敵。團結一致最重要。肯團結,才有勝算。我突然明白為甚麼《小丑回魂》要由一班學生哥做主角,換了是一班最懂計算、最重視個人利益、最考慮排名企位的成年人?就算大方向一致,就算目的地一致,只要在過程中採用的方法有些微出入,都已經明爭暗鬥得你死我活了,如何團結一致?結局,幾位仍然懷有赤子之心的年輕人,擊退小丑後,立下重誓,若干年後,如果小丑又回魂,他們必定再次團結一致守護家園。電影夠賣座,延續篇勢在必行,到時,學生哥變成中年人,應該出現甚麼變化?根據Stephen King的原著:1985年,他們會忘記前事,但最終仍然齊心協力,將小丑徹底消滅。新版就大鑊,2017年,小丑未重現未發功,已長大成人的童黨成員,絕大部份肯定迫不及待向小丑獻媚或擦鞋,唔出賣同伴都偷笑,仲話敢向惡勢力正面衝突?廿七年前滴過血發過誓喎,點可以背信棄義?唔係啩,今日的我打倒昨日的我,是當代成年人最擅長的絕技,不夠拿手的話,大可以跟律政司司長好好學習。何況,從技術層面分析,《小丑回魂》的小丑需要在下水道寄居,透過四通八達的排水系統來嚇人於無形,例如從洗手盤去水位伸出長髮噴出血水,也例如從坑渠蓋將小朋友硬生生拉走。仲點會夠恐怖吖?恐怖得過在下水道發現重達130噸,由廚餘、濕紙巾、尿布等垃圾凝固而成的油脂山?土地問題燒到去下水道,小丑想找個沒有淤塞的空間好好安居樂業,也有一定難度。
Profile:方俊傑觀塘長大,壹仔打滾,偏愛西片、西劇、中日韓美女。利物浦悲慘球迷,非西人一個。
facebook:方俊傑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922/20159961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