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紐約發生槍擊事件 2名宗教人士死亡

據BBC報道,當地時間13日下午,美國紐約市發生一起宗教人士遭槍擊事件,一名55歲的伊斯蘭教宗教人士以及他的一名助手身亡。目前警方的相關調查仍在進行當中。襲擊者的行兇動機尚不清楚。

兩名受害人當時正在79街向北行進,當他們轉向利比大道時,被人從背後接近。13日當天,紐約警方負責人在向媒體介紹案情時透露。據目擊者證詞及視頻顯示,嫌疑人是一個膚色中等的男性,身穿深色馬球衫和短褲。在受害人遭槍擊後,這名男性被看到從現場沿79街向南逃離,目擊者稱看到這個男子當時手中持槍。

據BBC報道,此次槍擊事件中遇害的宗教人士,名叫馬烏拉瑪·阿孔吉,現年55歲,他於兩年前,從孟加拉國搬到了紐約,而另一名受害者是他64歲的助手。

“他連一只蒼蠅也不會傷害,”阿孔吉的侄子Rahi Majid告訴紐約每日新聞。

紐約的孟加拉社區民眾悼念Imam Akonjee(圖:路透社)

槍擊案發生後,數十名來自附近孟加拉社區的人聚集在現場哀悼和示威,高喊“我們要正義”。有示威者稱,這是一起仇恨犯罪。不過紐約警方表示,仍在對襲擊者的行兇動機以及整個案件進行調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274

墮胎、控槍和宗教:美新任大法官將令判決趨向保守

經過數周內多次激辯和政治博弈,美國總統特朗普終於迎來了久違的勝利——由自己提名的最高法院大法官戈薩奇(Neil Gorsuch)終於得到確認,空缺一年多的最高法院第九席得以填補。

戈薩奇是誰

戈薩奇的非公開宣誓儀式將於10日在最高法院舉行,由首席大法官羅伯茨主持,從此他將正式成為第113位在最高法院任職的大法官,填補2016年2月安東尼·斯卡利亞(Antonin Scalia)大法官去世後空出的席位。

今年49歲的戈薩奇此前是科羅拉多州的一名上訴法院法官。從他成千上萬的判例中不難看出,戈薩奇是一個徹底的保守派,被外界視為斯卡利亞保守派意識形態的繼承者。

在他的一本關於安樂死的書中,戈薩奇表達了自己對於斯卡利亞的崇敬之情,稱斯卡利亞的離世讓他忍不住落淚。作為最高法院此前最重要的保守派,斯卡利亞曾公開對把法學和立法分離開來的做法表示支持,而戈薩奇對此同樣大加贊賞,此外,和斯卡利亞一樣,戈薩奇的寫作風格同樣樸實無華、直截了當。

戈薩奇(Neil Gorsuch)

在外界看來,特朗普“重新任命一名大法官以重建9人團隊”的命令其實就是找到第二個斯卡利亞。

特朗普在競選時就表示,當選後將會任命一名反墮胎並贊成槍支持有的法官。顯然,保守的戈薩奇在這兩方面均滿足要求。

他在上述關於安樂死的書中寫到:“故意結束生命就是在宣稱,生命的價值僅僅只是為了達到其他目的而具有的短暫的工具性作用……而所有人類的生命本身就具有其內在的價值。任何以個人之力剝奪人類生命的企圖都是錯誤的。”

在一個槍支重犯的聽證會上,戈薩奇也發表了關於司法克制這一哲學命題的看法:“國會本有可能寫出與現在的法律完全不同的法規,並且只要它願意,現在也同樣可以做到。但是根據法律秩序,法庭的職責就是要依據現行的法律進行裁決,而不是根據國會過去或者將來可能會改寫的法律。”

已逝的大法官斯卡利亞(Antonin Scalia)

敏感問題待投票

根據白宮發表的聲明,從4月13日開始,戈薩奇就將與最高法院的另外8名大法官一起開始新一輪案件的審閱,決定要聽證的案子,並就不少敏感問題進行決定性投票。

備選的案子都涉及到美國現代生活中最敏感的話題,包括公共場合能否攜帶槍支,商業往來中能否基於宗教原因歧視同性夫妻,以及共和黨的大多數人可否不按比例剝奪窮人和少數人的投票權,從而在全州範圍內實行投票限制等問題。

4月底,戈薩奇將作為大法官開始參加他經手的第一個案子的聽證會。專家認為,這一案件可能會重新劃定教會和政府之間的分界線。除此之外,戈薩奇還將參與裁決新政府一些頗受爭議且在法律上紛繁複雜的問題,例如特朗普計劃禁止敘利亞難民及部分中東國家遊客進入美國的計劃。這些禁令在全美各地的法庭中都面臨多重挑戰,極有可能被提交到最高法庭進行裁決。

觀察人士普遍認為,戈薩奇的加入,將使最高法院的裁決向保守。在斯卡利亞去世之前,美國聯邦最高法院中保守派以5:4占據多數。但自斯卡利亞去世後,對於一些涉及到如選舉權、工會及移民問題的如試金石一樣的案子,最終都以4:4的平分票數把最高法院分成兩派,最終維持下級法院的判定結果。

然而,戈薩奇對於司法相對克制,而大法官在未來案件中的判決也存在不確定性,這些因素使一些分析師認為戈薩奇在某些問題上可能與特朗普發生分歧,比如特朗普此前簽署的旅行禁令。顯然,對特朗普政府來說,頗為重要的是要避免重蹈覆轍,切忌像之前的老布什一樣,任命了一個替民主黨自由派投票的大法官大衛·蘇特(David Souter)。

在聽證會上,戈薩奇也被直接問到這一問題,但他一如既往地拒絕評論:“在案件真正呈交到最高法院之前,我將不會對任何有關於我今後會如何進行裁決的話題做表態。”

(實習生毛愛佳對本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797

「宗教式」投資極危險 大注獨贏不可取 黃國英

1 : GS(14)@2013-01-22 22:28:16

http://eastweek.my-magazine.me/index.php?aid=24301
《財富》雜誌每年年底,都會印行「來年投資指南」。內文大半照本宣科:或五大芬佬圓桌會議,講大路經濟、資產配置;或行業分析員,一人一飛,整夠幾十條,又股又ETF,任君選擇。可是今年卻見新意,有篇介紹「蘋果(AAPL)教」的奇文。
文中介紹不同形式的蘋果股票迷,有大有小,人多勢眾。其中一對夫婦,絕對可以稱為「教」內的「光明左右使」。兩人退休前,在廣告公司工作,一來用過蘋果各式產品,二來親身目睹行業,隨教主創意大幅改變,印象更深。
有美國股民投資蘋果股票着了魔,變成宗教式的擁護,極其危險。
一注獨贏隨時輸到嘔血
退休後,一般財務顧問,多建議買基金、搵人管,光明二使卻一於懶理,將退休金連積蓄,兩球半美金一下子投入蘋果。沒有分散投資、沒有新興市場、沒有資產配置,只有「一片丹心」(外加膽博膽),竟然給他們博中:$30買,揸到依家,雖然高位回落三成,都仲有五百蚊一股。投資得利,光明二使拋下豪情壯語:「分散投資?對保護原有身家,可能有用;但我哋係要財富增值,唔係守業咁簡單。」
每隔幾年,甚至更短,總會出現這類「盲拳打死老師父」的案例,難免令人熱血沸騰,摩拳擦掌,思量如何找出自己的蘋果,一注獨贏。對於這種想法,還是要潑點冷水。大注大贏,從來是成王敗寇,但媒體的寵兒,必定只是成功者。舉家瞓身買入惠普(HPQ)、戴爾(DELL)的投資者,在吐血七升之後,只有卧牀療傷的份兒,絕對沒有機會在報刊現身,眉飛色舞地講述眼光如何獨到。
要知道一注大敗的慘況,回顧歷史,最明顯就是一些爆煲上市公司的員工,身家、退休金大半截是公司股份,例如早年出事的安隆、雷曼,員工震撼失落的表情,你不會希望重現在自己臉上。
大注獨贏,還有另一個副作用,就是投入過量熱情,真的變成「宗教」。當問到光明二使日常「業務」,他們表示每日會用兩小時,查看與蘋果相關的一切新聞。但當記者提及近日公司的不利消息,例如三星的攻勢、十月業績欠佳、地圖失誤、高層離任,兩人便立即顯出不容挑戰的態度:「蘋果做得好,邊算係新聞?人哋梗係揀啲衰嘢嚟報!」光明左使還聲稱自己偏好蘋果地圖,多於谷歌(GOOG)版本,辯護力度比公司發言人更強。
投資切忌變成宗教
用這種方法與思維,去研究長期持有的股票,比不研究傷害更大。盲舂舂揸股,起碼始終會有知驚的一日,例如咸豐年間起,死抱金融股的投資者;但光明二使這種打法,完全沒有迴路:好消息是正常、壞消息是被屈、小事化大;價升是正確、價低是抵買。如此一來,成敗完全繫於最初選了何股,與付諸運氣,分別不大。
鍾情於自己擁有的物事,有較高評價,是為稟賦效應(endowment effect),推到極致,變成宗教式的擁護,對長線投資,極其危險,值得留意。
2 : 寧采臣(25759)@2013-01-22 23:33:13

上了一課
3 : GS(14)@2013-01-22 23:36:57

我覺得他寫d野好睇
4 : 寧采臣(25759)@2013-01-22 23:38:08

同施惠雅都好睇
5 : GS(14)@2013-01-22 23:40:30

至少正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151

西方主流傳媒 不刊冒犯宗教漫畫

1 : GS(14)@2015-01-11 20:19:51





【業界謹慎】新聞自由與宗教尊重之間如何劃界,是今次襲擊案爭議焦點。有媒體昨轉載了《查理周報》具爭議的回教先知穆罕默德漫畫,但包括《紐約時報》的部份西方主流傳媒卻沒有,反映業界劃界不同。英國《金融時報》甚至批評《查理周報》刊登爭議漫書做法鹵莽愚蠢。《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路透社及美聯社等西方主流媒體,昨沒有轉載《查理周報》具爭議性的穆罕默德漫畫,部份援引內部指引解釋,他們不會刊登旨在冒犯宗教情緒的圖片或物品。《紐約時報》發言人表示,他們深信透過文字描寫有爭議的漫畫,已經足夠讓讀者了解來龍去脈。美國新聞網站《Daily Beast》及《Slate》則不理禁忌,照樣刊登。



英媒評「鹵莽愚蠢」被轟無恥


英國《金融時報》歐洲版編輯巴伯(Tony Barber)發表評論文章,雖然譴責槍手,但同時亦批評《查理周報》刊登穆罕默德漫畫刺激伊斯蘭教徒情緒,做法鹵莽愚蠢;編輯部雖然後來刪走「鹵莽愚蠢」評語,但仍然批評《查理周報》缺乏常識。評論惹來網上一面倒批評,有人批評文章可能是他作為讀者以來,讀過最卑鄙無恥、麻木不仁的新聞文章;有網民甚至要求巴伯辭職。美國右翼保守派「天主教聯盟」(Catholic League)會長多諾霍(Bill Donohue)發表題為《回教徒有權憤怒》的聲明,認為《查理周報》編輯沙博尼耶對自己遇害有一定責任:「假如他不是那麼自戀的話,他目前可能仍然尚在人間。」路透社/法新社/美國《華盛頓郵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109/1899630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110

教宗談法恐襲「不應侮辱別人宗教」

1 : GS(14)@2015-01-19 01:01:40





全球「我是查理」言論自由運動方興未艾,教宗方濟各(圖)表示,言論自由也有限制,若有朋友侮辱他的母親,他一定以拳頭奉還,認為不應侮辱、嘲笑別人的宗教信仰。方濟各前天在飛往菲律賓途中時跟記者談及《查理周報》遇襲事件,批評該報侮辱伊斯蘭教,對回教徒憤怒回應表示理解,並指着身旁的助手加斯帕里說:「若我的好朋友加斯帕里侮辱我的母親,他要準備好吃我一拳。」他說,這是人之常情,認為不該挑釁別人,也不應侮辱和嘲弄別人的宗教信仰。教宗同時譴責暴徒,認為發動襲擊的人是異端,「沒人能以上帝之名進行殺戮」。教宗昨日跟菲律賓總統阿奎諾三世會晤後,要求菲律賓政府聆聽貧苦大眾聲音,厲行肅貪。教宗還臨時更改行程,前往一間街童庇護中心進行探訪。英國《泰晤士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117/1900555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319

「愛徒」盼宗教自由 尋港上市

1 : GS(14)@2015-01-26 12:37:14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126/news/ec_ecd1.htm

【明報專訊】宗教在中國一直是被當局壓制的範疇。不過,最近一個總部在上海、具有濃厚基督教背景的奢侈品集團「愛徒」,欲通過貿發局轉介尋求來香港上市,集團更透露,香港的宗教自由氣氛是棄中來港上市的重要原因。


內地最大奢侈品集團 估值25億人幣

愛徒品牌源於意大利,雖在香港知名度並不算高,事實上它已是中國規模最大、國際品牌官方授權點最多的奢侈品集團,代理58個品牌中不乏Burberry、Givenchy、Gucci及Prada等一線大牌。目前在內地有31間店,亦在意大利米蘭設旗艦店。

愛徒執行副總裁劉鵬波介紹,集團的創始人是一個牧師,而現在領導及營運團隊都在中國。儘管如此,董事會全部董事和幾乎所有員工都是基督徒,店內裝修和設計也處處可見《聖經》故事場景。

此次來香港,劉鵬波希望通過貿發局舉辦的亞洲金融論壇尋找品牌合作伙伴及投資者,並希望在2018年於港上市,通過配對環節已確定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將負責未來上市審計工作。劉鵬波透露,之前已有包括軟銀和IDG在內的不少國際基金主動和公司洽談投資,目前公司估值約25億元人民幣。

劉鵬波本身亦是基督徒,不過,他表示,內地宗教自由非常有限,每次去教堂做禮拜都會被「國安」監控,公司亦不能公開宣揚基督教有關內容。為避開官方審查,公司決定傳播更廣泛的「愛」和「奉獻」的理念,而不直接提基督的名字。

內地對宗教嚴苛的約束不同,劉鵬波觀察到香港自由的宗教氛圍表示非常「羨慕」,這也促成了「愛徒」想在香港而非內地上市的一個重要原因。 他稱,「內地限制很多,缺乏一個透明的機制,而香港卻是沒有天花板的」。
2 : GS(14)@2015-01-27 15:50:35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127/news/ec_ecj1.htm
愛徒副總裁稱 報道屬個人觀點
  2015年1月27日

【明報專訊】內地奢侈品銷售商「愛徒」執行副總裁劉鵬波昨天發出聲明,指昨天《明報》B4版刊發的「愛徒盼宗教自由 尋港上市」報道,內容為個人觀點,並未得到愛徒董事會的全面授權,故所有言談僅代表個人對市場的判斷。

另外,劉鵬波回應說﹕「關於宗教方面的言論,本人再次重申,很幸運生活在一個可以自由信仰的時代,沒有涉及到任何關於政府層面的限制,特此說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429

跨不過宗教鴻溝情侶泰姬陵割喉殉情

1 : GS(14)@2015-07-23 01:29:21

印度一對年輕情侶,因雙方信仰不同,被雙方家人阻止結婚,便相約在泰姬陵(Taj Mahal)割喉殉情,幸被遊客發現救回性命。二十五歲的辛格(Rajveer Singh)周三下午相約十八歲女友阿里(Shabnam Ali),在泰姬陵割喉殉情。有遊客發現兩人倒在血泊中,立即報警送往醫院搶救。據稱兩人送院途中時,仍緊握對方的手。辛格清醒後向警方表示,兩人相識已十二年,不理家人反對相戀。但由於他信奉印度教,而阿里則是穆斯林,雙方家長多次反對婚事,「我們多次想結婚都遭拒絕,她家人還強迫她離開我,但我們仍暗地保持聯繫」。
NDTV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718/1922407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711

宗教與美學 2015年08月13日

1 : GS(14)@2015-08-16 13:46:30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277108


收藏的興趣,人人不同。
有的為了其價值;有的為了它背後歷史。
收藏家Benedict偏偏喜歡收藏冷門的宗教物品,
卻跟個人信仰無關,
只純粹欣賞它的藝術價值。
文:Phoebe 圖:朱古力


欣賞美學
Benedict從小就讀天主教學校,被媽媽帶往受洗,成為天主教徒。不過,他受天主教藝術美學的影響卻比聖經故事更甚,因此即使去教堂,也只是靜靜地欣賞建築形態、設計、燈光的運用和布置等,還笑說:「我不是虔誠的教徒吧!望彌撒會很快睡著呢!」
本身是一位藝術家的他,喜歡一切和美學有關的東西。他欣賞天主教對美學的執著,即使是小小的一張聖相,也仔細繪畫出當中要表達的情節,對色彩、線條和字體的運用也一絲不苟。
在他六百多件與宗教有關的收藏品中,手心般大小的聖相佔最多,有五百多張。年份由19世紀末至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主要來自歐洲國家。聖相是一張細小的卡片,上面印有聖經故事、聖人事跡、聖人肖像或祈禱的情形,並印有經文和出處,多為祈禱時所使用,富象徵意義。「以前的人比較貧窮,沒能力買聖經,當教徒收到聖相的時候,他們會視之為寶,好好保存,甚至流傳後代。」相反,在香港的文化,教徒不太流行收藏聖相,即使在摩羅街、舊書店和古物店等,也難以找到昔日的聖相。
天主教著重美學,縱使只是小小的聖相,也花心思繪畫。有些更將相的邊緣剪成喱士邊,更為美觀。「我欣賞的是圖畫呈現的溫馨畫像,內容對我來說不是最重要,了解過便算,不會作深入了解。我欣賞它在舊時的存在價值,和對教徒的重要性。」有部分的聖相是利用版畫印刷,再用人手逐張填上顏色,全是創作者的心思。Benedict認為,現今的聖相,隨潮流變得庸俗,欠缺了以往的藝術感。「聖相變得卡通化,有些更印有3D效果,我不懂欣賞,還是以前的較真實,感覺更貼近大眾。」現時資訊豐富,聖相的地位不比以前重要,要翻查經文,看看手機便可,鮮有如舊時的教徒般視之為寶。因此,聖相的印刷量亦逐漸減少,變得不流行。


窺探歷史
除了聖相,他也收藏了不少兒童讀物,合共約八十多本,主要以本地出版的為主。一般從二手書店和地攤收集回來。形式由最初的文言文,到後來的三字經,及至五、六十年代的問答繪本和故事叢書;印刷亦由黑白印刷,到單色印刷,變成近數十年的彩色印刷。從他的收藏品中,不難發現社會、文化、潮流和印刷技術的轉變。在20世紀初,讀本中的文字大多以三字經撰寫,朗朗上口,顯淺易明,易於背誦。此外,耶穌和門徒亦換上了唐裝,將人物本地化,以便融入中國文化;同時也收窄了距離感,令人物變得更有親切感,以免令人覺得,這是一個西方專屬的宗教。到了五、六十年代,不論是宗教讀本、聖像,抑或是聖相,均是印刷的高峰時期。據Benedict說,這與共產黨不無關係。「冷戰時期,共產黨開始壯大,西方國家為對抗共產黨式洗腦,便以不同的方式教育人民。而導人向善的宗教,正好提供了平台,教育大眾如何明辨是非黑白,怎樣做個好人。姑勿論人民有否因此而信奉天主,但其中心思想和正面的價值觀,的確使當時的人知道甚麼才是對的。」適逢印刷技術進步,宣傳品便得以大量印刷。


在別人眼中,收藏如此大量的宗教物品,都以為Benedict是宗教狂熱分子。對於他來說,從收藏的得著,除了更了解以前的藝術風格和美學外,在心靈層面,慢慢也滲透了做「好人」的特質。「聖相很少提及如神創造世人般富宗教色彩的故事,反而是講孝順父母、幫助別人和行善等的好事。這些年來,也是永恆不變的道理。」眼見近日內地強行拆毀教堂的新聞,他慨嘆宗教自由的可貴。「這跟清朝時驅逐傳教士沒兩樣。」一個世紀以來,對宗教自由的限制難道真的沒有放寬過?雖不能咬定宗教自由跟文明兩者的關係,但宏觀國際,人民的質素似乎又與宗教自由度有關聯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009

釋永信出國受阻宗教局入寺調查

1 : GS(14)@2015-09-23 02:18:07

■釋永信昨發放身在少林寺方丈室的照片,與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史璞合照。



河南嵩山少林寺方丈、全國人大代表兼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釋永信,被舉報貪財好色有私生女,事件導致他出國受阻,未能如期率少林代表團出訪泰國。昨有少林寺中人證實,登封市宗教局調查組已進駐少林寺,對有關舉報所涉「所有當事人進行調查」;這顯示事件已升級,釋永信無法出境與此相關。官方至昨晚未有就此回應。


由中泰友好組織舉辦的「華夏名門少林功夫」展演昨午在曼谷開幕。按原定行程,釋永信將親率這個80多人代表團赴泰參加活動,在曼谷、清邁交流一周。因被舉報醜聞纏身,外界關注他會否如期出國;直到8月1日出行前一天,少林寺有關人士還向媒體證實,釋永信赴泰行程安排不變。



原定赴泰參加活動

昨日,泰國媒體披露,釋永信沒有隨團赴泰,改由少林寺首座釋永福率團,顯示方丈出國受阻,但未知是被禁離境還是自行決定不前往。泰方證實釋永信於前一天向主辦方發致歉信,稱「有臨時公務要處理未能如期赴泰」。昨日下午交流活動開幕前,中新社記者現場發現主辦方正匆忙撤去與釋永信有關的圖片和短片。昨午,《新京報》網發消息稱,少林寺無形資產管理公司總經理錢大梁指出,「釋永信正在少林寺內接受宗教局的調查」。據他透露,日前,登封市宗教局派駐的調查組已來到少林寺,對釋永信被舉報事件的當事人進行調查。外界一時譁然,網民紛紛轉貼消息。不過錢隨即發聲明否認,指報道中「釋永信正在少林寺內接受宗教局的調查」不實,嚴重誤導讀者。



發放現身方丈室照片

錢大梁又發出他與一名學者和釋永信在少林寺方丈室及藏經閣的照片,圖證方丈無事。但《新京報》隨即公佈與錢大梁電話對話的錄音筆錄,錢在電話中證實,登封市宗教局調查組已進入少林寺,方丈要親身接待,調查組要對「所有當事人都做調查」。《蘋果》記者昨多番致電少林寺及代表律師陸咏歌,均無法接通。署名「釋正義」的爆料者上周舉報釋永信,指釋永信曾有犯罪前科、貪財好色;同時放出公安部門才可能持有的證據影印本作證據。因方丈擁有全國人大代表和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官方身份,事件轟動中外;中國佛協和國家宗教局均表示關注,望盡早查明真相,澄清事實以正視聽,釋永信也透過手下表示「這次一定做個了斷,給社會各界人士方方面面都有個交代」。新浪微博/中新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803/1924137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506

得罪建制派及保守宗教團體

1 : GS(14)@2016-03-19 22:06:19

【本報訊】周一嶽失落續任平機會主席,外界估計死因是其任內積極推動同志平權,並多次公開表明支持性傾向歧視立法,得罪建制派和保守宗教團體人士。身為基督徒的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譚志源,本身也是遴選委員會委員之一,也惹來外界猜測他的信仰有否影響其判斷。周一嶽過往曾多次與保守宗教團體交惡,2013年,他出席同志平權遊行開幕禮和參與遊行後,遭華人基督教聯會在報章公開譴責,認為做法「極度不恰當和有違主席之身份」。周一嶽上任後曾多次促請政府盡快展開反性傾向歧視諮詢,更在報章與明光社「筆戰」,批評對方反對同志平權,把孌童與同性戀相提並論「製造恐慌,對大眾洗腦」。



基右派多次抗議立法


俗稱「基右」的保守派基督團體一直反對性傾向歧視立法,2013年1月,林以諾等基右派動員5萬多人圍堵立法會,抗議就性傾向歧視條例作公眾諮詢。本身是基督徒的譚志源,並未公開發表顯著傾向贊成或反對立法的立場,但從其基督徒背景,加上政府與基右利益往往掛鈎,外界猜測他作為遴選委員有否滲進基右意見。■記者梁銘恩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319/1953638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843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