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旋風大迴環-馬斯葛(136)、威利國際(273)、漢基控股(412)


這一系說極都有,真是一個好好玩的案例,連一堆廢紙都可以變成現金。


首先從一個林說起。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8102


2007年,威利國際(273)購入雲南一林木採伐權,作價1.36億。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0628/LTN20070628481_C.pdf


但兩年後,把之出售予同系的馬斯葛,作價1.3億元,以等值的可換股債支付,換股價每股50仙,可換2.6億股,年息4厘,每季派息1次。


馬斯葛的股價之後終於罕有地炒高數倍,至約1.5元水平。在7月,威利把當中的1億可換股債兌換,可換股票據減少至3,000萬。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709/LTN20090709182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722/LTN20090722169_C.pdf

股東名稱 作出披露的原因 買入/賣出或涉及的股份數目 每股的平均價 持有權益的股份數目(請參閱上述*註解) 佔巳發行股本之百分比(%) 有關事件的日期 (日/月/年)
Willie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imited 105(L)
100,000,000(L)
  201,655,800(L)
41.50(L)
22/07/2009
Willie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imited 103(L)
19,764,000(L)
HKD 1.708 201,655,800(L)
52.25(L)
17/07/2009
Willie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imited 103(L)
18,904,000(L)
HKD 1.726 221,419,800(L)
57.37(L)
16/07/2009
Willie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imited 103(L)
18,500,000(L)
HKD 1.687 240,323,800(L)
62.27(L)
15/07/2009
Willie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imited 115(L)
3,176,000(L)
HKD 1.643 258,823,800(L)
67.07(L)
14/07/2009
Willie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imited 105(L)
100,000,000(L)
  261,999,800(L)
67.89(L)
09/07/2009
Willie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imited 115(L)
304,000(L)
HKD 1.592 261,999,800(L)
91.63(L)
15/06/2009
Willie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imited 103(L)
9,476,000(L)
HKD 0.633 261,695,800(L)
91.53(L)
21/05/2009

 

根據紀錄,他們在收購之日起,已經不停減持股票,共計69,516,000股,均價由63.3仙至1.70元不等,套現達109,295,160元。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817/LTN20090817609_C.pdf


今日,公司又把餘下3,000萬的可換股債券,其中2,000萬售予旗下的漢基控股,作價4,500萬元,以該批債券可換4,000萬股計,均價1.125元,較今日收市價1.51元,折讓25.50%。


現時威利還剩下1,000萬可換股票據,可換2,000萬股,價值3,020萬。


總的來說,他們已經取回成本,並賺約2,400萬現金。此外,每季又可以賺10萬利息,價值3,020萬的票據,真好賺。


我在想,這樣的股票,為何會有人買呢,還要買了1億,買的人又會是誰呢?


但是以這次計劃而言,以這樣的公司來看,原本買的公司都已經是被人過水濕腳了,幸好它有一大堆未被人知道公司,能換回一大堆垃圾股票,然後炒高又套現,剩下的,又可以賣給自己的公司取回成本,難怪別人說做上市公司,真好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322

歌德豪宅的構成-威利國際(273)(1)


很久未寫過這系股,一來因為這隻股的劣績斑斑,二來因為根本不適宜購買,三來真係 寫到悶,但為了統計旗下公司集資的頻密,特作此文,截至2009年10月10日止,該系(70(自2009年7月起) ,136, 273, 279, 412, 885, 901, 913,928,8116(自2009年5月起),他們今次的集資紀錄如下:

(1)1月,民豐控股(279,前稱東方紅、恆盛東方、內蒙發展)1供1,發行不少於977,317,496 股及不多於986,926,396 股,每股11仙(10合1股後則1.1元),籌集約1.08億,包銷商為和該系親密的結好(64),財顧一為結好,二為和金仔關係密切的智略資本。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111/LTN20090111041_C.pdf


2,913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202/LTN20090202742_C.pdf


(2)4月23日,漢基控股(412,前稱東峻、大雄科技)購入富豪海灣一物業,作價4,500萬。5日後,公司配售5,100萬股,每股50仙,集資約2,550萬,配售代理為金仔。雖稱只供營運用途,但實際應用作購房。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423/LTN20090423681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428/LTN200904281256_C.pdf


(3)2009年5月,馬斯葛(136)向威利(273, 前稱首創、怡南實業、華匯控股、互聯控股,273)收購一雲南林地的權益,作價1.3億,以年息4%的可換股債支付,換股價50仙,其後威利把可換股債換 股、部分轉予漢基(前稱東峻、大雄科技,412),基本上取回成本。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10322


(4)6月5日,萊褔資本(901)宣佈黃振雄先生認購該公司1.62億新股,每股12仙,集資1,944萬元。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605/LTN20090605593_C.pdf


(4) 3日後,即6月8日,威利國際(273)向關係公司漢基控股(412)購入迦迅財務有限公司50%股權,作價1.8億,威利國際以發行同等價格的可換股票據作為收購代價,可換股債券年息2%,換股價1.39元,可換129,496,402股。至現時,這批可換股債尚未兌換。


威利國際(273)購入: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611/LTN20090611383_C.pdf


漢基控股(412)售出: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611/LTN20090611415_C.pdf


(5)次日,913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612/LTN20090612616_C.pdf


(5) 又11日後,即6月19日,公司配售6億股新股及6億股不計息可換股票據,換股價及配售價均為1元,集資12億元,配售代理為關係公司民豐控股(279)之附屬公司中南證券。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619/LTN20090619495_C.pdf


(4)7月8日,威利國際(273)配售7,799萬股,每股1元,集資7,799萬,配售代理為金利豐。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708/LTN20090708479_C.pdf


(4)8日後,即7月16日,漢基控股(412)和海王集團(70,前稱德智發展、駿雷國際)互換1億不計息可換股債,海王換股價為13仙,漢基換股價為96仙。


9月,可換股債改為9,000萬,海王換股價相應調低10%,至11.7仙,海基換股價調低20.8%,至76仙。漢基兌換海股股數不變,但海王換漢基股數卻增加了。


漢基: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716/LTN20090716650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908/LTN20090908486_C.pdf


海王: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717/LTN20090717108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908/LTN20090908660_C.pdf



(4) 901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803/LTN200908031369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1028/LTN20091028547_C.pdf


(5) 9,913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908/LTN20090908006_C.pdf


(5)9月30日,漢基控股(412),每股44仙,最多配售361,350,000股,集資額達1.59億元,配售代理為民豐控股(279)為大股東的子公司中南證券。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930/LTN20090930096_C.pdf


(6)10月18日,民豐控股(279)以每股60仙(10合1股前6仙),配售3,900萬股,集資約2,140萬,配售代理為結好(64)。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1019/LTN20091019429_C.pdf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14

威利系 味皇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lgaim-foolman/article?mid=1815


威利系以中南證券一行人為首的老千王國,成員之間互控

核心人物:

莊友衡,莊友堅,莊友道,金紫耀,歐陽啟初,許惠敏,Kristi L SWARTZ ,翁世炳,鍾育麟,陳銘開

核心成員:           

威利(273)  合一(913)   馬葛斯(136)    漢基(412)   萊福(901)   福方集團(885)   民豐控股(279)    科維(586)

一般成員:

茂盛控股(22)  真樂發控股(1003)  新傳媒(708)  廣益國際(530)  環康集團(8169)  德發(928)  駿科網絡(8081)  億鑽珠寶(475)   菱控(8009)  泓鋒(2309)  恒寶利國際(3989)  高銀地產(283)  麗盛集團(1004)  優能數碼(8116)  冠中地產(193)  星美出版(8010)  

環康集團(8169)與金利豐共有

菱控(8009)與中國水業同系

當中可能混左一d殼股同獨立搵食

開源系:(同盟)

開源控股(1215)  美集團(851)  中國管業(380)  泰德陽光(307)  意馬(585)  名家國際(8108)    偉俊集團(1013)  國中控股(202)  駿新能源(91)  即時科研集團(8119)  保興發展(1141)

當中可能混左一d殼股同獨立搵食

泛海系:(同盟)

泛海國際(129)  泛海酒店(292)  匯漢(214) 

泛海系以匯漢陳仕鴻作為與威利系鍾育麟的聯絡點

高寶系:(同盟)

綠色能源(979),高寶綠色(274),聯康生物(690),明豐珠寶(860)

高寶系以明豐珠寶李柏聰作為與威利系鍾育麟的聯絡點

核數師中,馬賽4次,恒健2次,安永2次,陳葉馮4次,立信3次,均富2次,德勤7次,羅兵咸4次,國衛2次,浩勤4次

值得注意的是冇人用畢馬威,而泛海系全用羅兵咸,高寶系全用浩勤,威利系核心都用馬賽

律師中(2次以上),Conyers Dill & Pearman11次,齊伯禮律師行3次,羅夏信律師樓5次,高蓋茨律師事務所3次,Appleby Spurling Hunter4次,趙不渝馬國強律師事務所3次

值得注意的是泛海系全都將羅夏信同Appleby一同使用,高寶系全用趙不渝馬國強同Conyers Dill & Pearman



依我看來.威利系是老千系的開山祖宗,現在依然開班授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08

尋找物業的故事-威利國際(273),馬斯葛(136)、福方集團(885)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00324/LTN20100324506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00324/LTN20100324490_C.pdf


有空就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804

物業背後的故事-民豐控股(279)、威利國際(273)、萊福資本(901)


(1)


這看來是一單很平常的交易,可參看威利國際方公告,也可參看民豐國際方公告,但牽涉的東西卻是不少。


今日,威利國際(273,前怡南實業、首創、華匯控股,中聯控股、互聯控股)的附屬Apply Worth Limited,宣佈向民豐抗股(279,前東方紅、恆盛東方、內蒙發展)附屬賣方昇朗投資有限公司100%股權,作價5,200萬,其控制華匯中心21樓的業權,淨值約900萬,及股東貸款賬面值約4,430萬,每年租金收入90萬,其盈虧情況如下:





可見大部分獲利都是靠物業重估得來的。


(2)


買方何時買回來的?我翻查了幾年的年報,發覺應是在2006年間購來的,翻查2007年報附註:


財務報表附註15:




明天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597

物業背後的故事(2)-民豐控股(279)、威利國際(273)、萊福資本(901)


再續昨晚的話題。


從上面的年報一頁中,可以留意到這就在2006年年報附註31(a)的一段東西,內中寫明:


(a) 收購附屬公司
於2006年5月4日,本集團收購Startech Business Limited(其主要業務為持有物業)之全部權益,現金代價為港幣3,882,000元。


但是該公司在2006年5月並無公告說明這項收購,可能是因為按上市規則第14章提及的標準,金額不夠高,所以不用披露,比率與披露的定義詳如下圖,至於比率的定義,請參閱以下文章











在這項交易中,買回來的租金回報率還不足2%,以北角區的標準,可能真的較低,真要誇誇那估值師。


(2)


但是買方威利國際持有55.27%的公司,在公告中它稱是間接控制買方Apply Worth Limited,而直接控制的公司就是由歌德豪宅有限公司。


這家歌德豪宅公司,其實就是華匯系物業投資的精華所在組合而成,其物業組合及資產如公函所 述。在2009年10月,有一位獨立第三方羅小姐(這位羅小姐資料請詳閱該訪問)向 該公司以每股60仙認購公司7.5億股,作價4.5億港元,據年報所述 (p.14),資金將分3個月支持,交易在12月完成,持股降至55.27%,在3月,公司稱羅小姐已付1.5億,其餘3億尚未付。


明日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02

物業背後的故事(3)-民豐控股 (279)、威利國際(273)、萊福資本(901)


在繼續談之前,買方民豐控股在昨天出了澄清公告:


公司稱原本物業是由民豐附屬Wise Sky持有,其後民豐在2010年4月9日成立另一附屬Sunny Soar,然後把Wise Sky權益轉移Sunny Soar,架構則變成民豐控制Sunny Soar,Sunny Soar再持有Wise Sky,Wise Sky再持有物業。


並補充稱該物業面積為10,736平方尺,因Sunny Soar剛成立,並無報表,故其業績只是參考標的,以營業額粗略計算,每月平均租金每呎只是7塊,真是非常便宜。


可以知道,這家Sunny Soar目的是在做這次交易,並希望把物業標的儘量隱去,以使人查不出底細,方便他們做同系交易,把資產不停交換。


今晚再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08

物業背後的故事(4)-民豐控股 (279)、威利國際(273)、萊福資本(901)


再續第二篇第三篇所談 的東西。


第二篇談及羅小姐在10月認購協議中,提及完成後先付1 億,餘款在3個月內分期或一筆過支付。但在 5個月後,只付了5,000萬,即合共1.5億,由此可見,其未付足款大部分款項。但是,據後來的年報及公告,股權就已經過戶了。


故個人推論,可能大家是自己人,有拖無欠吧,估計其後就動 用系內資源,向其財務公司借錢,協助付 款,其後宣稱某些人賴債,然後就把帳項一筆勾銷,這筆錢就此虧掉,從而以上市公司的錢來協助把資產私有化,但從這些資料看見,公司看來連錢也借不出來,財 務可能陷於較為危險之境地。


但可能在核數師的監察 下,為免發生問題,故此參訂補充協議, 改作由3月中起其後6個月,以一筆過付款或每次不少於5,000萬支付代價,並提供500萬的賠償,但是欠下3億11個月,如這500萬是利息的話,年複 利只是1.82%,我不知道這是不是較低呢。


(4)


另外歌德豪宅亦出售美時投資有限公司的股權予同系的福方國 際(885),可參看威利方公告福方方公告。 其作作價1億,以4億股,每股25%褔方國際新股支付。


美時投資持有的是廣東的集富大廈(前稱廣宇大樓綜合樓), 這物業最初是在2006年6月,仍未是華匯系上市公司的馬斯葛(136)向當時的大股東陳愛玲小姐購入的,作價9,200萬,詳情可看此公告


其後陳小姐賣殼予詹先生,其後詹先生把股東透過發行新股及可換股票據,暗地轉移給華匯系,然後透過礦交易把資金部分退出,取回部分成本。此方法亦類似南興(986)的做法,但不幸失敗


2008年9月,馬斯葛把這大樓售予威利國際旗下的時美投 資,作價1.12億,以當時每股14仙(經1次10合1,1次5合1調整後7元),以8億股支付(合股後則是1,600萬股,以每股29.5仙計,現值 472萬,兩年不到已剩下約4%,可見貶值之速),可參考威利方公告, 亦可參考馬斯葛方公告


其後在歌德豪宅重組後,就屬於歌德豪宅的旗下一項物業,在公函(p.21)中,該物業估值1.05億,現時售出價格是1億,已有虧損,但是那些股票可是持續貶值的,哈哈,不過不重要,物業還是自己的, 但股票卻多了,其實在全系來說是有利的。


(5)


現在談談租戶。


其實該層的租戶其中之一是他們旗下的萊福資本(901),他們地址是香港北角馬寶道28號華匯中心2101-2102室,就正在此物業的標的的層數,據稱是在2009年10月搬入

該公司的基金管理公司是富聯投資,證券經 紀為中南證券,富聯投資及中南證券為民豐抗股(279,前東方紅、恆盛東方、內蒙發展)旗下Hennabun Group的資產。


2009年報稱,其十大持股包括中策集團(235,前紅寶石)、錦興集團(275,前錦興磁訊)、民豐控股(279,前東方紅、恆盛東方、 內蒙發展)、中國科技(985)、南興集團(986)國際資源(1051,前中華發展、星光數碼動力、星光生物科技、信用卡防盜、智富能 源)、保興發展(1141,前雄豐集團、新創)、中國公共醫療(8116,前優能數碼)、中國3C集團有限公司(8153、前智庫科技、現科地農業)、麗 盛集團(1004)等,這堆股或多或少都和華匯系有關聯,除了有部分中國關係外,大部分均不可沾手。

由此可見,這投資公司包租公是他、投資經理及證券行也是他、也是他的股東之一,真是無處不和它有關係 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94

以小股東及股數的角度談華匯三寶-威利國際(273)、民豐控股(279)、漢基控股(412)(三之一上)

味皇兄的一篇文章及三個圖啟發,很多人會以股價角度去看,蔡東豪先生及何車先生也曾各撰一文,談過威利國際(273,前怡南實業、首創、華匯控股、中聯控股、互聯控股)的威水史,但是沒人從一個小股東連續持有十年的去看,恰巧,我從一張公告看到1999年12月29日的收市價是2.9仙,竟然較現時股價31仙高9.69倍,但這接近11年的時間,公司發生了很多次的股本重組及供股派息等,我們仔細分析一下,現時還原值是多少。

根據
ETnet的數據,公司在2000年8月5合1,2002年7月50合1,不久的12月又25合1,然後在2003年10月、2004年5月及2004年10月,分別2送1紅股、2送3股及10送1股,其後沒再送股,在2008年股市大跌期間又來過,分別在2008年1月、8月及12月,分別10合1、5合1和10合1。

即是在這10年多間,如果你不供股,經還原後當時的1股,變成了0.00000132股,亦即757575.7576股變成了1股。


更具體化的,以當年收市價2.9仙及昨日收市價31仙計算,亦即是你投資的21,969.70元,變成了31仙,加上在2002年派發的股息8.48元(經股本調整後),這10年多(共3818日)損失幅度達99.96%,即每年複合折損幅度達52.69%!


至於你供股後會如何,明天續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017

以小股東及股數的角度談華匯三寶-威利國際(273)、民豐控股(279)、漢基控股(412)(三之一下)

(1)

上篇談及不供股的資金損失,今篇續談關於如果你在1999年12月29日買入威利國際(273)及其 前身怡南實業、首創、華匯控股、中聯控股、互聯控股的股票,然後你每次都供股後的資金損失。


這10年間,公司供了4次股,分別是:


(1) 2000年4月,1供2,每股2仙


(2) 2002年7月,1供10,每股2仙


(3) 2007年12月,1供1,每股22仙


(4) 2008年7月,2供5,每股15仙


(2)


這四次股供如果你全部供股,你的1股會變成了115.5股(不計當中的股本調整),如計了股本調整,即當年的1股,即變成了 0.00015246股,即最初你買6,559.1股,就變成現在的1股,計算方法如下:







(3)

以這假設及不計手續費成本,我們假設你在1999年12月29日,以2.9仙買入6,559.1股威利國際及其前身的股票,共付出190.21元,其後拿出 94.53元供股,共投入成本284.75元。

當中,取回1.21元的股息,及剩下1股價值0.31元的股票,剩下1.52元,即代表損失99.47%,每年複合損失39.37%,詳見下圖。

 

(4)

總的來說,我們得出一個荒謬的結論,如果資金成本是0%的話,供股是優於不供股,因為損失少一點,但是反過來看,不買就不損失,為何要自招煩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02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