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昔日威盛戰將 養出和碩小金雞

2010-10-18  TCW




和碩集團轉投資無線模組廠海華科技,十月七日獲證交所審議通過,將在今年底上市。泛華碩集團轉投資事業眾多,海華科技能在創立短短五年,脫穎而出,成為第一個掛牌上市的黑馬,海華總經理李聰結扮演關鍵性的角色。

李聰結曾是威盛超級業務戰將,民國九十四年離開威盛集團後,計畫自行創業,當時在華碩擔任研發副總經理的沈振來聽到消息,看好李聰結是個人才,立刻與華碩創辦人徐世昌商議,認為一定要延攬到集團內。

由於李聰結創業心已定,為留住這位人才,華碩投資一億元跟李聰結成立海華科技,全權由李聰結操盤,他擔任海華總經理,徐世昌則任董事長,在華碩與和碩正式分家後,海華就轉納入和碩集團旗下。

海華科技成立後,雖然華碩出資六七%,但華碩完全信任李聰結主導營運,海華科技的名字也由李聰結親自取名,他希望新公司格局能跟「鴻海」、「華碩」並駕齊驅,所以擷取「海」跟「華」兩字合為海華科技。

幫人打工:曾助威盛衝上全球第二

威盛一度是全球第二大晶片組供應商,就是在李聰結擔任威盛業務副總經理任內,威盛營運在民國九十年衝上最高峰。當時威盛電腦晶片組的全球市占率一度超過三 五%,兼任發言人的李聰結立刻宣布,次年將誓言拿下五○%市場,威盛當年也被視為最有機會扳倒巨人英特爾(Intel)的台灣小蝦米。

李聰結在威盛任內面臨英特爾最強大的攻擊火力,不論在業務防堵或專利官司上,威盛都面臨沉重壓力,也讓當年的李聰結個性總帶點嚴肅跟霸氣,加上帶領過威盛業務衝上前所未有高峰,讓李聰結被譽為威盛的超級業務戰將。

威盛飆高的市占率也因此惹惱英特爾,引發兩方晶片組專利大戰,纏鬥多年的戰役,威盛由興而衰。後來,李聰結轉任威盛董事長王雪紅投資的封測廠立衛科技,擔任董事長,肩負讓立衛轉虧為盈的重任,但並未讓虧損多年的立衛起死回升,李聰結決定自行創業。

「李聰結更讓人佩服的地方,不只是在業務手腕上,而是他不是研發出身,但對產品的瞭解跟熟悉度,是業界難得看到的。」一位一線主機板大廠採購主管表示。

如同李聰結在威盛任內創下後人難以追趕的紀錄一樣,對於自己創立的海華,也有高度的企圖心。

自行創業:帶領海華突破大廠環伺

海華成立時,當年台灣無線網路通訊大廠林立,建漢、正文、環隆電氣,在國際都有一席之地。為了避開跟大廠競爭,李聰結憑藉十多年IC設計的資歷,鎖定IC 模組領域方向發展,看好手持裝置小型化發展,對無線模組微型化的需求勢必大增,他決定布局當時台灣鮮少布局的無線晶片模組(SiP)領域。

李聰結並自創「模組IC」名詞,鎖定正在起飛中的手持裝置,替系統客戶的產品設計客製化網路晶片模組供貨,比方藍芽3.0加WiFi的網路模組IC,因而順利打入一線印表機大廠、歐系手機廠、日韓家電與電腦品牌供應鏈。

在當時,台灣無線網路通訊大廠都還沒留意這塊小利基市場,日本也只有村田(Murata)生產模組IC,憑著成本競爭力優於日廠優勢,海華一點一滴耕耘開 發,從筆記型電腦站穩腳步,目前已在非電腦領域也開花結果,九月營業額衝上五億五千萬元,營收規模跟網路晶片大廠雷凌相當。

海華在成立兩年內就迅速獲利,除了李聰結的拚勁,懂得運用華碩集團的經濟規模與採購規模優勢,也是海華能夠在無線網路模組大廠環伺中,快速竄出關鍵。

整個泛華碩集團內所投資的IC設計公司,除了海華,還投資電視顯示晶片,後又轉往USB晶片開發的祥碩,以及負責無線網路晶片開發的鈺碩,但成績都不如海華來的亮眼。

目標導向:不只看數字,更注重回響

這樣的成績,讓現在擔任華碩執行長的沈振來提及李聰結時,除了形容李聰結腦袋聰明,更讚嘆在集團眾多轉投資事業中,李聰結是唯一能把華碩的「勢」運用得最好的一位領導人。

海華成立後,初期目標就是轉虧為盈,中期目標就是要朝上市櫃邁進,以廣納人才,長期目標則是要成為台灣無線模組IC龍頭的高度願景。

一位追隨李聰結多年的海華員工觀察,李聰結設定的目標往往超級嚴格,但若員工盡力了仍達不到指標,很少看到李聰結動肝火拍桌子責罵部屬。也因為目標明確, 業務不只是看銷售數字,客戶的反應跟回饋,都是業務團隊績效的一部分;行銷也不只看曝光次數這類量化數字,他反而更重視目標族群的回響。

果然,海華在成立的第二年就迅速轉虧為盈,並在民國九十八年在興櫃掛牌,經過一年準備,今年底前將掛牌上市,上半年每股盈餘二‧○八元,全年預估逾四元,成為泛華碩集團轉投資眾多IC設計公司中,以最短時間、最早獲得上市資格的轉投資公司。

海華將在今年底掛牌上市,目前興櫃價格達七十元,在李聰結領軍下,效法「鴻海」與「華碩」格局的海華,能否以小蝦米對抗大廠之姿,闖出新天地,業界都在拭目以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33

昔日公司治理模範生 今日收購下市惹風波 陳泰銘 在爭議駭浪中殺出巨富之路

2011-4-18  TWm




國巨董事長陳泰銘,曾經是最被看好的青年總裁,透過購併,打造台灣最大被動元件廠;他買樓、買畫、買股權。他說話疾如風,腦筋動得比誰都快,卻常用在爭議作為上。

他是友人口中「聰明過了頭」的人,只是屢屢傷透股東的心。

撰文‧賴筱凡、林亞偉

「當他(國巨董事長陳泰銘)的朋友,是最好的;當他的員工呢,次之;可是當他的股東,則最不好!」這是一位跟過陳泰銘多年的高階主管,為他下的最精闢注解,儘管陳泰銘可能不太同意,但多數小股東應該心有戚戚焉。

灰白小平頭、圓框眼鏡,這是陳泰銘十年如一日的打扮,就連他不斷進行購併,從事業外投資,都與十年前如出一轍,「他真的是聰明過了頭!」認識他多年的朋友,在看到陳泰銘這次的作法後,也是嘆氣搖頭。

這 兩年來,國巨法說會改為線上舉行,陳泰銘雖仍親自主持法說,但要見到他的機會,實在鮮矣。然而,陳泰銘曝光見報的新聞量,卻從未減少,只是報導他新聞的不 再是財經版,而換成了影劇版與藝文版,躍上版頭的標題也不再是「國巨董座談景氣」,而變成「關之琳十指緊扣國巨百億董座」與「陳泰銘砸十億元買名畫」。

大 家逐漸淡忘,陳泰銘曾經是「購併天王」,先後吃下十一家公司,將國巨推上台灣最大被動元件廠;大家也都忘了,陳泰銘也曾經苦過,白手起家的他,短短幾年就 讓國巨成為明日新星,還被《富比世》雜誌選為美國之外的世界最佳一百家小型企業,甚至《亞元雜誌》還評選國巨為台灣十大最佳經營管理企業。

他, 評價兩極汲汲投資業外 財測跳票氣壞小股東但市場上無數投資人都忘不了的,卻是他給的財測數度跳票,購併不成反與好友撕破臉,「他有過太多不良紀錄,導致現在投資人不相信他。」 在小股東眼裡,陳泰銘極具爭議、評價兩極,但他又聰明絕頂,只是這次,陳泰銘用十六.一元的低價收購國巨,再度震撼市場。

陳泰銘帶給小股東 的痛,實在多不可數。時間倒回一九九八年,那是科技泡沫的前夕,電子股大為當道,就連威盛都用一五○元的天價辦現增,一堆投資人搶破頭,當年同樣搶搭順風 車辦現增的還有國巨,先用每股八十元溢價現增,後來再發海外可轉換公司債,讓國巨手上多了百億元資金,只是自此之後,國巨股價再也沒見過八字頭。

捧著百億元資金,陳泰銘先是砸下四十五億元在台北市信義計畫區買大樓,打算蓋國巨總部,還用現增募來五十六億元資金裡的十六億元,力挺殷琪投入高鐵。

其實國巨經營業外投資行之有年,不論是用二十億元投資與被動元件八竿子打不著的通路德記洋行五成股權,或是以六十五億元換聲寶三成股權,以及九千萬元投資誠品一○.八%股權,都難免讓小股東有「不務本業」的負面觀感。

如 果這些業外投資報酬率得宜,可能為國巨帶來長遠發展助益,股東摸摸鼻子也就算了,但先是信義區大樓以高於市價兩成買入,原先陳泰銘看好可望超過五十億元售 出,最後也僅賣在四十九億元;多年來投資的通路物流業德記洋行,國巨進場成本價在每股十元之上,最後僅能以每股九.七五元,將手上的一九.五%股權出給統 一,更別提聲寶、高鐵與誠品的投資案,都難對國巨本業有幫助。

陳泰銘之所以批評不斷,就在於他的作風實在太引人非議,甚至曾有主管諫言,「股東投資國巨,是希望投資一家被動元件廠,而非買我們的業外投資。」但陳泰銘卻始終聽不進去。

二○○○年的一場天價購併案,更是種下國巨十年股價都無法翻身的苦果。

一 個年營收七十億元的飛利浦高雄建元廠,加上營收三十億元的飛利浦荷蘭被動元件事業部,價值多少錢?在第二大被動元件廠華新科評估裡,這是一場開價一百億元 的標購案,但國巨卻開出一八○億元天價,最後建元廠的員工大半跑到了華新科,陳泰銘被譏笑,「不只買貴,還買到一家核心技術階層大量流失的公司。」憤而告 上華新科。

只是任陳泰銘再會算也沒想到,五年後,在三十五號公報實施下,國巨得提列飛利浦購併案的資產減損,這一列就多了一一七億元的虧損,讓○四年每股虧損四.五一元,也讓國巨的每股淨值從十六.二元,縮水僅剩十元。

此外,國巨財測跳票,也是屢屢讓小股東為之氣結的原因之一,加上國巨股價長期疲弱,他卻享樂、騎馬、住豪宅。這次陳泰銘又出招要讓國巨下市,聽到消息的小股東早已不意外,但看到陳泰銘發表讓國巨下市的三大理由,小股東實在難掩怒氣。

小股東的罵名,十年前的陳泰銘可能會非常在乎,「他甚至覺得市場的評論對他不公平。」陳泰銘的好友說,每每媒體又作負面報導,他總是企圖要解釋,就在陳泰銘宣布收購國巨的一周後,他還是按捺不住,選擇出來面對媒體。

穿 著灰白色的國巨外套,一貫的低沉嗓音,「我這樣悶在心裡,也不是辦法。」縱使陳泰銘明白市場對他的作法多有指責,也明白不是每個人都能理解,但他還是堅持 要走這條路,只因他認為,「我還是有一個夢,希望讓國巨跟Murata、TDK一樣,變成國際級的被動元件廠。」他,公事公辦交易你情我願 不須「後謝」儘管如此,陳泰銘在商場上追求利益的快、狠、準,卻是十年如一日。

對於他而言,商場爾虞我詐,所以,某次底下主管跟他申請了一筆數千元的預算,要送花籃、水果給客戶,以示答謝之意,陳泰銘馬上把這預算公文擋了下來,因為在他眼裡,生意歸生意,交易完成是你情我願,也就沒有所謂的「事後答謝」。

不過,事前該做足的「功課」,陳泰銘一樣都不會少。

「當年國巨需要銀行聯貸時,對於主導聯貸案的關鍵人物,他可是必恭必敬,一通電話就立即現身。」熟識陳泰銘的人都知道,他是出了名的愛遲到,國內業界大老與他相約,沒等上一時半刻的人,實在不多。

某 次,國巨主管帶了客戶要見陳泰銘,一等又是一小時,等到客戶不耐煩,對於陳泰銘的遲到大為感冒,但底下主管也只能安撫客戶,「Pierre(陳泰銘的英文 名)是那種開會一定要有結論的人,他應該是上個會議還沒做出結論,才會耽擱到,他雖然讓你等,但一定會給你個交代。」他,人脈甚廣董事會成員藍綠通吃 與創投交好對外,他行事精銳,追求獲利;對內,他管理嚴謹,只問結果。

國巨在陳泰銘的管理下,各部門各司其職,就連遨睿收購國巨案,國巨代 理發言人顏榮崑一問三不知,熟悉國巨內部運作的人,一點也不意外,「他應該是真的不知情,就連Pierre手上有多少持股,全國巨上下,大概只有替他管股 務的一位小姐知道。」這就是陳泰銘,他要求各部門不得過問其他部門的業務,主管間也不得相互透露,所有部門主管就是直接向他匯報,形成一人獨攬國巨大權的 局面;而陳泰銘對員工要求嚴格,不論平日、周末,他隨時一通電話就要找到你,主管與他開會開到晚上十二點,更是常有的事。

陳泰銘說話很急,腦筋轉得快,外界老是以為他辛勤工作到半夜一、二點,其實不是,「他是晚上班、晚下班的人,所以到了半夜,他還在找主管談事情。」待過國巨的主管回憶,員工是每天早上準時上班,但陳泰銘十一點才進公司,開會到半夜,他受得了,主管可就吃不消。

當陳泰銘的股東享不到福;當他的員工,手機要二十四小時待命,要求嚴格;當他的朋友,把酒同歡齊高歌,應該算是最好的了。

其實,陳泰銘積極耕耘人脈,從國巨歷屆董事會成員就能夠窺見一二,不論是前朝紅人財經策士柯承恩,或是具有藍營連系色彩的政務委員楊世緘,都先後出任國巨董事。而陳泰銘的陽明山鄰居簡學仁、證交法權威賴源河,也都是國巨多年的董事與監察人。

身為青年總裁協會(YPO)一員,陳泰銘在關係上的打點也相當用心。像是殷琪,當年亟需企業力挺高鐵,陳泰銘也是二話不說,現增募來的五十六億元,立刻拿出十六億元投資高鐵。而國泰金控董事長蔡宏圖、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忠,與陳泰銘更是深交多年。

但 陳泰銘的人緣也稱不上好,認識陳泰銘多年的人說,他從不與產業人士經營關係,因為在他眼中,國巨是一家異於同業的被動元件廠,是走國際化經營。他反倒積極 與創投業界的人士來往,像是開發工銀前董事長胡定吾與AIG台灣區總經理出身、遠航前董事長崔湧,都是與陳泰銘極為交好的友人。

尤其是崔湧,除了與陳泰銘同是雄中坐隔壁的同學外,崔湧在AIG時期,靠著投資國巨交出高績效,「後來崔湧在遠航做的那些事,與陳泰銘沒兩樣,只是崔湧做過了頭。」陳泰銘的友人忍不住感嘆。

近年來,陳泰銘提振國巨股價的作為少了,倒是經營商場、人脈的經驗,全用到藝術品投資上頭來。

去年六月,北京亞洲大飯店的北京保利春拍夜場,北宋黃庭堅的書法︿砥柱銘﹀,以四.三七億元人民幣成交,創下中國古代書畫拍賣紀錄(編按:這項紀錄,於去年秋拍再次被打破),而背後的賣方,正是陳泰銘與寒舍。

一件書法的拍賣價,堪比一件紐約、倫敦夜拍的畢卡索六千萬美元油畫!但更令人歎服的是,陳泰銘與寒舍買下︿砥柱銘﹀不過四年時間,從千萬美元到七千萬美元成交,獲利至少五千萬美元,這就是「藝術天王」陳泰銘的真正實力。

他,操作藝品透過包裝、不斷推升收藏品身價他,看似優雅地收藏、優雅地賣出,不讓人覺得有一絲投機,但他從來都不是單純收藏,而是在轉換收藏間,透過包裝、不斷推升原本藏品的身價,加上他在商場打滾的手段,往往為他的藝術投資創下高報酬。

像是四年前香港蘇富比秋拍,三立電視總經理張榮華、執行副總經理蘇麗媚夫婦,以五○七二萬元港幣的代價,買下了陳澄波的︿淡水夕照﹀,就是陳泰銘在一九九三年台北蘇富比,以一○一七萬元新台幣購得,長達十四年投資,換來的是高達十八倍的高報酬率。

在這麼多年後,其實外界早就忘了,二十多年前,陳泰銘不過是一位台南起家、白手創業的年輕人,當年他創立的「台灣阻抗公司」併入哥哥陳木元的國巨後,他也全力衝出一片天。而陳木元在淡出國巨經營後,去年卸任董事,與陳泰銘「寧靜分家」。

陳泰銘一路走來,外界批評聲浪不斷,但他始終在一波波爭議中,讓他個人走向巨富之路,過去經營國巨的二十二年來是如此,未來在遨睿企圖收購國巨下市,也將會是如此。

陳泰銘

出生:1956年

現職:國巨集團董事長

經歷:國巨董事長暨執行長、智寶電子董事長、寰邦科技董事長、奇力新電子董事長、聲寶副董事長學歷:成功大學工程科學系家庭:妻李慧真,育有2女1子一路走來 爭議不斷!

陳泰銘歷年購併大事紀

1977 哥哥陳木元創立國巨,後與陳泰銘的台灣阻抗公司合併。

1988 趁著電子股當紅,國巨營收僅23億元,卻以高出市價2成的價格買信義區大樓,引來爭議。

2000 180億元天價購併飛利浦被動元件部門,卻併到一家核心技術階層大量流失的公司,成為國巨走下坡的最大轉折點。

2001 國巨兩度下修財測,營收成長預估大跳票。

2004 提列飛利浦資產減損120億元,淨值從16.2元縮水剩10元,當年每股大虧4.51元。

2005 陳泰銘重掌兵符,再度開啟購併新頁,合併華亞電子,策動智寶、世昕、輝城三合一。

2007 大動作收購大毅股票,爆發經營權爭奪戰。

2011 與KKR連手收購國巨,規畫下市重組。

白手起家!

陳泰銘打造458億國巨帝國

公司 市值(億元)

國巨 343.5

智寶電子 16.9

奇力新電子 44.8

旺詮 38.0

寰邦科技 14.8

未上市

國新投資

百慕達國巨控股

台灣飛磁

薩摩亞飛磁

大毅科技

輝城電子

華亞電子開曼

富邦創投

註:市值以4月8日收盤價計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10

南京新百易主:昔日東家金鷹係獲利調查

http://www.21cbh.com/HTML/2011-6-8/xMMDAwMDI0MzAxMg.html

在南京金鷹國際集團(下稱「金鷹國際」)度過了15歲生日後不久,其掌舵人王恆作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將曾經耗費精力拿下的南京新百(600682.SH)的控股權轉讓給同城民企三胞集團。

6 月2日,南京新百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南京新百投資控股集團(下稱「新百集團」)、金鷹國際和南京華美聯合營銷管理公司(下稱「華美聯合」)分別向三胞集 團轉讓其持有上市公司15.15%、0.71%和1.14%的股份,按照每股9.87元的價格三胞集團將為收購的6091.615萬股支付6.0124億 元收購資金。

此次股份轉讓完成後,王恆控制的華美聯合和金新實業還分別持有南京新百1865萬股和2788.1625萬股,合計約佔總股本 的12.98%;而受讓了17%的三胞集團將取代金鷹系成為上市公司新的東家,南京市國有資產經營(控股)公司(下稱「南京國資」)依然以15.74%的 持股比例維持第二大股東的地位。

作為昔日的實際控制人,王恆在執掌南京新百6年之後選擇退出確實有些令人費解,如果其在2003年二級市場開始增持算起,金鷹系和南京新百打了近8年的交道;僅僅憑藉依據「為瞭解決南京新百與實際控制人之間存在的同業競爭問題」顯然難以令人信服。

不過,如果來為王恆進出南京新百算上一筆賬,就會發現這位出身台灣的美籍華人並沒有做虧本生意。

首 先,出讓了17%的股份獲得了6億元現金,這不僅僅將其在2003-2005年間通過二級市場增持股份約5億元的購入成本成功收回,還獲得了1億元的真金 白銀;當然,這還不包括王恆控制的華美聯合和金新實業還持有4653.1625萬股南京新百股份,以6月7日收盤價11.97元計算,市值約為5.57億 元;

其次,據記者統計,金鷹系憑藉著持有南京新百的股份,在過去的7年中通過分紅的形式獲得了現金約4930萬元,如果將2010年年度1074.48萬元分紅算上,這一數額將達到6000萬元;

除 卻這些賬面收益之外,金鷹系還通過一些股權騰挪和收購獲得了更多的超額收益。首先是金鷹國際在2006年和2007年通過關聯公司泰州新鵬房產受讓了南京 新百控股的同仁大廈項目,搖身一變為金鷹國際控制的珠江壹號項目,該項目在2009年計劃注入南京新百時就曾被評估為16.35億元之多;其次,金鷹國際 在成功控股南京新百的同時,還從南京國資公司手中接手了下轄交家電公司、金橋市場、化工原料公司和五金公司的新百集團,如今在南京金鷹購物中心西側交家電 原址上開發出來的金鷹三期已經處於建設之中。

如今這兩塊位於南京新街口和珠江路的地塊已經成為南京市中心炙手可熱的地段,退出了新百之後的金鷹系依然能夠憑藉此在日漸繁華的南京商圈佔據一席之地。

獲利近7億

由於金鷹系最初是通過二級市場逐步增持獲得了南京新百的控股權,這意味著其無法享有其他一般上市公司股東法人股解禁後的超額收益。

不過,股權分置改革卻使得當時掌握著股東大會話語權的金鷹係獲得更多的籌碼;而南京新百在2008年5月份因為股改轉增股份進行的除權也是南京新百在金鷹系入主後唯一的一次除權。

資料顯示,在2003年7月至2004年2月間,金鷹系南京華美在二級市場累計增持1153.011萬股;根據南京新百當時公佈的增持股價區間,記者初步估計其增持成本為9000萬元;

而金鷹系另兩家關聯公司金鷹購物和金鷹申在2004年2-4月間增持的1209.5343萬股和1516.9546萬股的增持成本約為1.284億元和1.524億元;

此後,於2004年5月被金鷹購物控股的新百集團通過二級市場增持52.9227萬股,約耗費資金480萬元;同時新百集團還花費了1.15億元通過大宗交易接手了金鷹購物二級市場增持的全部籌碼(該筆交易為金鷹系內部倒換籌碼,成交金額不計入成本)。

最終新百集團在2005年2月份通過兩筆大宗交易增持了1719.77萬股。據記者調查瞭解,其中從武漢暉通手中買入的一筆760萬股成交價格為每股7.36元,另外一筆959.77萬股成交價為7.3元,這意味著新百集團合計花費了1.26億元真金白銀。

如此來看,金鷹系從2002年7月至2005年2月通過下述4家關聯公司陸續買入籌碼成本約為5.016億元,這和此前市場傳言的5億元收購成本較為接近。

對於金鷹系來說,雖然在2005年2月通過增持成功坐上南京新百第一大股東的席位,但24.55%的持股比例和第二大股東南京國資的24.49%極為接近。

而最終經過雙方的博弈,金鷹系在2008年5月通過南京新百的「每10股流通股轉增8.28股」的股改方案最終奠定了其控股股東地位。

其間,雖然為了避免30%的要約收購上限,金鷹系4家公司在股改前減持了約28萬股,但通過股改其持有股份從原先的5873.91萬股一舉上升至10744.7775萬股,南京國資被稀釋後15.74%的持股比例再也難以和金鷹系29.99%的持股比例相抗衡。

雖 然在過去的3年中,南京新百的股價除權後一直維持在8-12元之間,但憑藉在除權前大牛市帶來的漲幅,金鷹系持有南京新百的1.074億股市值已經接近 12億元;此番將其中6091.615萬股以現價9折套現6億元之後,尚留約5.57億元市值可通過二級市場逐漸減持套現。

另一方面,作為南京新街口商圈的

零 售大佬,南京新百從上市伊始就開始堅持著每年現金分紅的分配策略,而憑藉著二級市場逐漸增持的股份,金鷹系自2004年至今的近8年中已經成功獲得 4932.83萬元現金分紅;如今將2010年年度「每10股派1元」計算上的話,金鷹系在這8年中將累計獲得6000萬元分紅,這大約佔據了南京新百8 年全部分紅2.247億元中的26.74%。

珠江壹號項目背後

對於王恆來說,除了因為持有南京新百股份獲取的收益之外,通過幾番股權轉讓將上市公司下屬一處房產項目轉至自己名下是其得意之筆。

在南京新百於2009年3月啟動的重組預案中,上市公司擬通過定增的方式購買控股股東金鷹國際持有的幾處物業,其中最為重要的兩塊資產就是位於南京珠江路的珠江壹號南樓、北樓和上海金鷹的所在物業。

然而,計劃注入上市公司的珠江壹號的前身正是當年南京新百控股的同仁大廈項目;2009年初被估值為16.35億元的這塊資產當年被南京新百以1.29億元的價格出售。

值得一提的是,當初通過中間倒手的公司泰州新鵬房產並非和金鷹系不存在關聯關係的第三方,這意味著南京新百在違反信息披露相關規定同時,其交易價格的公允性同樣令人生疑。

成 立於1992年的南京國際同仁發展有限公司(下稱「南京同仁」)最初由南京交家電(集團)總公司(下稱「南京交家電」,45%)、深物業 A(000011.SZ,30%)和香港深業地產發展公司(25%)共同出資組建;此後經過幾輪股權變更之後,在2002年年末,南京交家電和南京新百控 股的全資子公司新百房產分別持有90%和10%股權。

作為南京同仁主要資產的南京同人大廈自1993年開工後在1996年停工;直至2003年8月南京新百再次介入後才開始復建。

在金鷹系對南京新百展開二級市場增持之前不久的2003年3月,後者決定聯合控股子公司新百房產共同收購南京同仁大廈項目。

根據當時的收購方案,南京新百以610.23萬元收購南京國際同仁發展有限公司70%股權,9189.77萬元收購南京交家電集團對同仁發展70%債權,新百房產則以174.352萬元收購20%股權,3938.472萬元收購30%債權;合計耗資1.39億元。

收購時南京新百認為,這個總投資控制在5億元以下的項目預計在2006年8月竣工,並能夠取得約8億元的銷售收入。

由於這次收購之中,南京新百支付的約9700萬元資金主要擁有收購南京同仁的債權,同時在同仁大廈項目啟動後上市公司還斥資2000萬元用於基礎工程投入;而南京同仁僅1659.54萬元的註冊資本難以償還銀行的項目貸款資金和歸還欠南京新百的資金。

於是,南京新百在2004年年末決定將其持有對南京同仁9189.77萬元債權中的8000萬元專為股權投資,後者註冊資本升至9659.54萬元,南京新百和新百房產分別持有94.85%和5.15%的股權。

儘 管如此,同仁大廈的資金缺口依然存在,為解決這一問題,南京新百在2005年6月決定以上市公司為貸款主體,並以同仁大廈的土地為抵押的方式,向銀行申請 1年期1億元貸款;與此同時,上市公司還將不超過1億元自有資金通過銀行分批委託貸款給南京同仁——足見南京新百對於同仁大廈項目的支持,在2005年年 報中公司預計同仁大廈將在2006年年底前完成6.3萬平米主樓主體工程。

不過,這個從最初接手就極為看那好的項目,在2006年卻被南京新百低價轉讓。

公告顯示,南京新百和新百房產在2006年5月30日分別將其持有南京同仁64.85%和5.15%的股權轉讓給一家來自江蘇泰州的新鵬房產公司,合計70%的股權的轉讓價格被最終確定為8378.52萬元。

記 者瞭解到,上述定價依據來自於南京同仁截至2006年4月30日的審計報告中的淨資產9881萬元,在給予了21.13%的溢價比例之後,南京同仁 100%股權被作價為11969萬元;而在此前的2003年3月,南京新百和新百房產聯手耗資1.39億元才拿下這一項目,這還不包括此前新百房產從南京 交家電手中受讓10%股權所支付的收購成本。

1年之後的2007年8月份,南京新百再次將其持有的南京同仁30%股權作價4500萬元轉讓給同一個買方新鵬房產。

在南京新百兩次公佈的股權轉讓協議之中,其聲稱「新鵬房產系台州市鵬欣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與本公司不存在關聯方交易,本次交易為非關聯方交易」。

然而這一謊言在2009年南京新百啟動重組失利後被戳破。

在 江蘇證監局於2010年12月初下發的《關於對南京新百採取責令改正措施的決定》中明確指出,新鵬房產、珠江壹號置業和南京新百屬「同一實際控制人控制的 關聯方」,這意味著王恆在2005年和2006年通過其控制的關聯公司新鵬房產低價受讓了同仁大廈項目之後倒手給金鷹國際,而後試圖在2009年3月公佈 的重組方案中再次將同一塊資產以高達16.35億元的估值注入上市公司。

事實上,無論是王恆還是南京新百對於金鷹國際接手珠江壹號項目的時間和價格都一直處於迴避狀態,上市公司在2009年3月公佈的重組預案中對於珠江壹號置業也僅僅是一筆帶過。

南 京新百在2009年4月13日發佈的澄清公告中透露,新鵬房產在接手珠江壹號置業之後再次轉讓股權系「戰略調整」的需要,因此「向獨立第三方轉讓該公司股 權」;而金鷹國際知道2008年底才因為「具有工程改造方面的豐富專業經驗並因金鷹天地購物中心與珠江壹號的租賃關係」而才購買股權及承擔債務的方式從獨 立第三方併購了珠江壹號。

但江蘇中天資產評估事務所在2009年4月1日出具的《南京珠江壹號實業有限公司評估差異情況說明》(「珠江壹號 置業」後更名為「珠江壹號實業」)卻是另一番說法——「金鷹國際集團於2007年12月從泰州鵬欣公司取得珠江壹號項目,對珠江壹號大廈的設計與建設進行 重新定位,後續建設投入大量資金保證項目順利完工」。

與此同時,南京新百還稱「新鵬房產及其投資人和實際控制人均為非關聯第三方」,且「與本公司及本公司股東沒有任何關聯關係」;如此看來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顯然不實。

巧妙的退出方案

直至2010年年末,南京新百公佈了江蘇證監局的整改函才讓真相大白於天下,而這或許是南京新百在2009年7月重組預案推出僅4個月後就主動終止。

9個月之後的2010年4月份,針對房地產行業的調控政策才正式出爐;而證監會直到2010年10月份前後才明確表示暫緩受理房地產企業重組和再融資申請。

不過,對於王恆來說,南京新百及其控股的東方商城和其控制的香港上市公司金鷹商貿(3308.HK)之間的同業競爭問題最終依然需要解決。

在將南京新百和金鷹商貿分別定位為商業地產和百貨連鎖的計劃擱淺之後,對於王恆來說僅剩下一種選擇,這就是通過南京新百實現金鷹商貿的H股回歸,最終將金鷹商貿和南京新百的商業零售類資產實現兩地上市。

不 可否認的是,在2003年下半年開始舉牌之初,在王恆心中或許有過將金鷹購物集團下屬系各大購物商場通過南京新百實現借殼上市的願望,但金鷹商貿於 2006年3月在香港主板順利掛牌上市之後,王恆顯然不願意浪費一個殼資源,這也是南京新百的股改中金鷹系態度強硬並最終保證原方案得以實施的一個重要原 因。

如今,該物業和南京交家電原址兩處物業在過去的數年中的升值已經讓金鷹系賺得缽滿盆滿,選擇將控股權轉讓給同城的三胞集團亦屬於明智之舉。

值得指出的是,三胞集團雖通過受讓17%股份成為南京新百的控股股東,但金鷹系兩家關聯公司持有的12.98%股份依然佔據了有利位置,考慮到南京國資的持股比例為15.15%,金鷹系的態度在第一大股東和第三大股東之間將變得微妙。

畢竟,雖然昔日金鷹系和南京國資之間曾存在恩怨,但在金鷹系選擇退居二股東的背景之下,金鷹系和南京國資之間不排除會出現「化干戈為玉帛」的局面。

但有投行人士分析,「由於南京新百的新東家三胞集團是王恆找來的下家,從這角度來看,金鷹系聯手南京國資抗衡三胞集團的局面未必會出現,更大的可能是金鷹和三胞之間存在類似於君子協定的默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01

昔日高考狀元 清華研究生開燒烤店火了

http://www.chuangyejia.com/norm.php?id=2556&PHPSESSID=66956ff086221f6045aa8bb4573cdd7b

    黃金星說,開燒烤店的經驗,鍛鍊內心越來越強大。「有人說好、說不好,怎麼說,都是正常的」,以後翅香園可能更好,也可能不好,但「曾經有很多清華同學來吃過,我就知足了」。

 

黄金星
黃金星

中國青年報報導:和印象中總是煙熏火燎的燒烤鋪相比,翅香園有點「怪怪的」:佔地600多平方米的店堂顯得「過 於」乾淨、敞亮,開業4年多,牆面和地面卻沒有明顯的煙熏油膩痕跡。暑假客人不多,店裡的冷氣還開得挺足,角落裡坐著個金發外國男子——這種環境似乎更適 合端來一份漢堡或薯條,而不是烤串。

這個開在清華大學北門的燒烤店,名聲已經「傳到了地球的另一邊」。坐在此間舉著雞翅或肉串大嚼的食客們,很少有人知道,翅香園的老闆黃金星就是清華的學生。開這家燒烤店時,他還在讀研二。在他看來,年收益超百萬元的燒烤店雖不是他人生規劃的重點,卻是創業的第一步。

書生開店的「奇遇」

不知何時起,北京不少高校附近的燒烤店成了校園美食的招牌。清華西門也有好幾家,口味、環境差不多。黃金星是烤串愛好者,經常帶著女友去吃燒烤,見 慣了「滿地都是雞骨頭和竹籤子」,可「生意永遠那麼火」。「這樣髒亂,生意還這麼好,要是我開,肯定比這強!」當時這對分別在讀研二和大三的情侶就此決 定,在校門口開一家燒烤店。

也許很多大學生有過和黃金星一樣的念頭,但實施的不多。要把計劃變成行動,這個書生經歷了書本和實驗室裡想不到的「奇遇」。

第一個問題,店在哪兒開?為找店舖,黃金星幾乎轉遍了附近高校的周邊。這個性格靦腆的工科生那段時間看見店就進去:「一進門,老闆和服務員看我是客人,熱情歡迎。而我硬著頭皮問,你們的店面轉不轉?老闆臉色馬上變了。」

回想那些難聽的話,黃金星笑著搖搖頭,至今也不願重複,但這種屢碰釘子的嘗試,黃金星堅持了5個月。看了幾十家店面後,他鎖定了清華北門一家店面,毗鄰學生公寓,地段相當好,「就是面積比預想的大,預算略超」。

波折還沒完。由於產權問題,黃金星和房東談到一半,竟出現了二房東,再談著,又出現了三房東。有人找來彪形大漢,放下狠話,賴著不走,也有各種威脅 電話打來,張口就要十幾萬。說到各種「奇遇」,這個書生推推眼鏡說:「不一定都用棍子來解決。對方說白了就想要錢,我看中這裡也是覺得做生意有利。那總能 談到合適的價,打發他們。」

挫折交織成長

一個名校在讀大學生,為何執著於賣燒烤?黃金星說,當時想法很簡單,就是相信自己對此事的基本判斷,然後堅持。在各種未曾預料的困難面前,他只想著解決,而不是繞道或放棄。挫折交織著成長,讓他一路走來。

拿到房子後,「翅香園」以最快的速度裝修、採買、開業。一個在校大學生去招聘、採購等,會不會顯得很外行?黃金星說,後來發現有幾樣東西,買貴了一 些:「這沒什麼,但凡事情稍複雜一些,就會涉及多個方面。如果在某一方面往極致了去做,總要在別的地方丟失更多。要分清主次,當時最重要的就是早點把架子 搭起來,如果大量時間、精力用在砍價上,未必是賺。」

開業第一天很混亂。「不是廚師做好,客人就能吃到。」黃金星發現,由於後廚沒人分菜,幾個單子一來,後面就亂了,上菜時更亂。黃金星就前後來回跑,「整個場面都失控了」。

這個沒經驗的「老闆」以為剛開業人不多,還叫了一幫好朋友來捧場,結果「有的朋友連水都沒喝上」。忙到凌晨3點多,黃金星上校園BBS一看,各種負面的評價——有清華特色的說法叫作——「這店產能嚴重有問題!」

「忙成那樣還上網,因為我是個非常希望得到別人認可的人。」如此期待朋友和顧客的好評,這不難理解:黃金星是江西省2001年高考(微博)的理科狀元,進入清華大學就取得了特等獎學金。本科畢業後保送本校研究生。業餘愛好曲藝,一個學期演出30多場。一直以「頭腦清醒」見長,儘管不再執著於成績,但「考到70多分,就覺得自己很差了」。

由於翅香園,那段時間黃金星的人生在兩檔中不斷切換:一方面,他要寫出以《新型偏振脈衝綠光激光器初步研究》為題的論文;另一方面,為改進翅香園的 分菜機制,他每天都要在後廚站幾個小時,做一張表格,把桌號和菜單謄寫清楚。「燒烤太熱,站幾分鐘衣服就汗濕了。煙熏得沒法說話,眼睛、嗓子、鼻子都難 受。」有時出現些沒有具體原因的小事,或者僅因為客人喝多了,再有點倨傲難纏的主兒,黃金星都要出現解決,「少不了低聲下氣」。

黃金星的父母都不熟悉餐飲業,當一向自立的黃金星說要開店,並提出具體計劃時,他們沒有太多反對,後來開業,他們還在店裡忙活。但看見兒子受委屈,他們一度很難接受:「畢竟這不是個傳統意義上名利雙收的事。」

創業之初最艱難。翅香園是2007年7月開業的,時值暑假,一開始就是賠錢。「每天賠1000多元,持續了一個多月。」

不節儉、不吃苦

黃金星算不上是賣燒烤最成功的,他的創業經歷也不算戲劇性:「我只是去做了一件人人都能想到的事,去面對真實的自我,解決一個個具體而現實的困難。」但是,在黃金星看來,實踐所得比學習創業理念、聆聽專家培訓更有針對性,更能烙印在他的人生經驗中。

現在,翅香園經營紅火,多數清華學生知道這家店,大眾點評網上也有頗多美譽。有人在網上評論說,這樣的店「不光是用口味來評價的」,因為在很多人心裡,最重要的是大學生涯在這裡留下的回憶。

在經營中,黃金星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理念,比如「不節儉」、「不吃苦」。

「節儉」說的是對別人。他發現,有的老闆對員工和顧客「特別摳」,捨不得開燈、開空調,看似省錢,丟失的是顧客的體驗和員工的忠誠,得不償失。

「吃苦」說的是對自己。有段時間他每天在店裡忙到夜裡2點,5點多又帶廚師去採購,持續了好一段時間。但他最終明白,現代企業「不以吃苦為榮」,而要清醒思考,如果導致身體不可持續,反而會讓勉強支撐的局面垮塌。

最重要的,是他磨礪出了「平常心」。黃金星說,開燒烤店的經驗,鍛鍊內心越來越強大。「有人說好、說不好,怎麼說,都是正常的」,以後翅香園可能更好,也可能不好,但「曾經有很多清華同學來吃過,我就知足了」。

初次創業的經驗會伴隨著黃金星的一生。畢業後,這個電子專業出身的清華學生仍然選擇創業,現在主要經營一家電信增值業務公司。

人物簡介:黃金星,2001年江西省高考理科狀元,《三星智力 快車》月冠軍,《幸運52》兩期擂主。2002年九江市形象大使。2006年以自創相聲《歷史會考》獲第三屆CCTV相聲大賽非職業組三等獎,引起各大媒 體廣泛關注。2007年中央電視台《人物新週刊》年度人物。2008年從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畢業,獲工學碩士學位。現任北京速貝高科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執行 董事、總經理。(來源:中國青年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71

少了神話推手的蘋果 何去何從 昔日戰友透視賈伯斯離職密碼

2011-9-5  TWM
 
 
 

賈伯斯閃電請辭,市場兵荒馬亂 時,卻有一個人老神在在地說,一切都在預料中。他是賈伯斯的夥伴和導師,前蘋果副總裁傑伊‧艾略特(Jay Elliot)。在他的新書、先覺出版的《賈伯斯憑什麼領導世界》上市之際,《今周刊》採訪到艾略特,請他分析後賈伯斯時代的蘋果未來。

撰 文.楊卓翰

採訪蘋果公司前副總裁,沒有比現在更好的時機。

台灣時間八月二十五日半夜,蘋果董事會公布總裁賈伯斯(Steve Jobs)的辭職信。五個小時後,《今周刊》越洋電話採訪到曾在賈伯斯身邊擔任左右手的前蘋果副總裁傑伊.艾略特。

三十年前,艾略特離開 IBM加入蘋果時是四十四歲,由賈伯斯親自面試,而當時賈伯斯只是二十五歲的小夥子。艾略特很快就變成賈伯斯最信賴的「老人」,讓狂妄的賈伯斯說出:「除 了傑伊,不要相信四十歲以上的人。」如今這位賈伯斯的昔日戰友,在辭職消息曝光不久後,回顧過去的種種內幕。

賈伯斯的去職 意料中事艾略特接起電話時,聲音有些疲憊。電話背後,他的經典iPhone鈴聲,響個不停。「大家都瘋了,他們都很驚訝賈伯斯辭職,都在找答案。我覺得很 難過,但是,我一點都不意外。」他接著解釋:「這些年來,他的健康狀況一直不好;提姆(Tim Cook)已經三度代理他的職務,由提姆接任是最合理的選擇;而且他也已把核心團隊建立起來。現在辭職,有什麼好意外的?」艾略特一語道破所有人的迷思。

「但 是他們說對一件事。在我們的有生之年,恐怕都看不到第二個賈伯斯了。」艾略特語鋒一轉,帶著一些遺憾。他和賈伯斯是夥伴,也是朋友。看賈伯斯,惟有艾略特 最準。

「他(賈伯斯)為什麼能夠引領風騷三十年呢?關鍵就在他不但有願景,可以看到未來,還有實現未來的執行力。同時具備這兩樣特質的企業 家,除了賈伯斯,很難再找到。」賈伯斯對願景的執著之強,有時會到不合理的程度,甚至引發危機。而在現實與理想的衝突之中,賈伯斯自有一套解決辦法。這就 是決定性的關鍵。

賈伯斯的一意孤行 實現願景艾略特回憶賈伯斯和團隊最激烈的衝突,就是為了蘋果電腦的「風扇」。賈伯斯堅持不在蘋果電腦上裝風扇的故事,已被大家津津樂道。但在內部人艾略特 的眼中,這項決策的背後,有著不為人知的沉重代價。

「賈伯斯說什麼也不聽,不肯裝上風扇。研發團隊氣炸了,他們跑來找我,叫我勸勸他,否則 他們沒辦法跟這麼不講理的老闆合作。」但賈伯斯仍然一意孤行。

賈伯斯怎麼解決這個問題?艾略特講起賈伯斯不為人知的祕密——「用對的人」。 「要實現看似不可能的願景,就是靠人才。」艾略特說。他招攬知名工程師羅傑.霍特,重新設計電腦的電路板,才解決散熱的問題。

結果,蘋果二 號電腦比預定日期晚了五個月才上市,而且售價也提高。但他做到了,「無風扇」成了蘋果電腦永垂不朽的話題。「外界及媒體總是看到賈伯斯的光芒,但在矽谷的 圈子裡,大家看到的其實是他底下的精英團隊。」「現在枱面上的人物,包括提姆這些人才,都是他親自挖掘和招攬,為了蘋果產品前面的「i」而作準備的。」艾 略特指出,從最早的iMac上市時,賈伯斯就已經預言網路時代的來臨。

「蘋果的產品線,以iTune和App Store為核心,已經建立起一個完整網路。賈伯斯離開後,提姆掌舵的未來,蘋果的方向將會是iTV(網路電視)。航線已經設定好,就算把他自己拿掉,蘋 果還是會往那方向前進。」「我之前說過,賈伯斯成功的關鍵,是因為他能夠實現願景;而他之所以能夠實現願景,就是因為他有提姆在身邊。他的掌舵功力,不比 賈伯斯差。」更何況賈伯斯已經打造出一個核心團隊來延續他的願景。因此,艾略特認為,「至少未來五到七年,蘋果的產品線和研發方向不會有什麼改變。這點我 想對台灣的供應商也是一樣。」賈伯斯的歇斯底里 成就蘋果雖然賈伯斯的離去不會對蘋果的外部營運有太大衝擊,但公司的內部文化將會在更長遠的未來看出差異。「我必須說,沒有賈伯斯,他那驕傲的執著和願 景,也可能不復存在。」艾略特分析賈伯斯離去之後的蘋果有何不同。

「提姆和賈伯斯有一樣的熱情,但他的個性比較冷靜、隨和。他不像賈伯斯那 樣,會為了一片風扇和整組研發小組鬧翻。」不過,艾略特指出,這可能是好事。因為這些年來,賈伯斯的執著有時會被員工認為無理取鬧、不解人意。「我以前在 蘋果,就是擔任和事佬的角色,我相信提姆一定也擺脫不了這個角色。」再加上賈伯斯和董事會高層有一串不愉快的歷史,「提姆的上任,一定可以緩和董事會和經 營團隊過去緊張的氣氛。」讓蘋果的運轉更加順暢。

「但他們都不是賈伯斯。」艾略特再一次惋惜地說,「賈伯斯用他那恐怖的熱情推動蘋果三十年 了,在他之後,我沒有在蘋果裡看到有人具備他那種歇斯底里。」歇斯底里?我重複一次。「哈哈哈,對,我想蘋果,至少在未來,可能會很懷念賈伯斯的歇斯底里 吧。」艾略特在電話上爽朗地笑著回答。也許,這也是他最懷念賈伯斯的地方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474

全校瘋專利 昔日流氓學校贏台大


2011-10-10  TCW




這是一所名不見經傳的學校,最近 因為兩道「光」而異軍突起:一是,拍出電影《賽德克‧巴萊》的「台灣之光」魏德聖,正畢業於此校;另一道光,則來自教育部頒發素有「技職教育諾貝爾獎」之 譽的「技職之光」,這項成績比的是發明與專利類積分,遠東科大拿到一萬一千四百九十分,遙遙領先三千零九十四分的亞軍、北台灣技術學院,二.七倍的距離。

遠東科技大學坐落於台南新市,所在位置相距三十分鐘車程範圍內,就有南台、崑山、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等十五所以上學校相互競爭,「可謂殺戮戰場,」遠東科技 大學副校長鐘明吉形容。面對激戰,只有萬人中型規模的遠東科大卻交出好幾個「第一」的漂亮成績單。

截至今年九月二十三日止,遠東科大「專利申請」(編按:僅通過申請,尚未獲得智慧財產局核准發證)總數已達二千五百零三件,「專利核准」件數達一千八百三 十四件,兩者均為全國第一。而且,在「專利申請」上,除了二○○八年被台大趕上,過去九年遠東科大拿到八次全國大學第一;此外,該校「專利核准」從二○○ 三年後,連續八年全國第一。走出校園做比較,這樣的數目也遠勝許多中小企業。

布局一:必選修近八十堂創意課

累計出國參展獲獎數及金牌數,共獲二百四十七個獎項,包含金牌七十四面,也是全國大學第一名。今年更以四件作品參加有「發明展奧斯卡獎」之稱的美國匹茲堡 國際發明展,分獲兩金、兩銀,同時獲選「遠東地區最大發明設計獎」,是台灣有史以來最大獎項。

最重要的是,遠東科技大學在十幾年前還排名殿後、被南部人認定是「流氓專科學校」,為何能蛻變成今日的格局?

秘訣在於,遠東科大集中火力,將「創造發明」視為學校辦學特色。鐘明吉直言,「當大家開始爭飯吃時,直接挑戰的就是學校經營績效。」遠東科技大學研發長葉 彥良則指出,危機意識讓學校早在十年前就投入「轉型升級」之路。

將「創意思考與訓練」列入通識課程,是跨出的第一步。

現任遠東科技大學創造力中心主任的陳玉崗指出,全校二年級必修「創意思考與訓練」兩學分外,另外也開設與創造力相關的「創意學程」,涵蓋五大領域、七十六 門課,其中包含智慧財產權概論、專利寫作、發明與專利、創意用品DIY等。「透過跨領域創新學程,工程科系學生可以瞭解創意商品化實際運作,」他說。

布局二:補助師生專利申請費用

為了讓創意「被看見」,遠東科大大力鼓勵全校師生投入能具體看到成果,進而衍生實質收益的各項專利申請。

首先,他們請來專利事務所工程師,傳授申請專利的檢索、申請流程與技巧,「固定有六間專利事務所人員在校駐點,協助僅有創意而不知該如何填寫申請書及專業 製圖的師生,」陳玉崗說。

此外,舉凡專利申請、答辯、證書及維護等各項費用,一律由學校埋單。如申請及委外製圖、寫文案的費用,金額約兩萬元上下;等到專利核准後,每件每年尚須繳 納一千七百至上萬元不等的專利維護費,前三年也由校方代繳。

一旦技轉產生利益,專利發明師生還可獲得淨利四成至八成的獎金。過去十年,發出專利獎勵件數一千四百六十四件的獎金金額約八百萬元,是一般科技大學十倍。

智慧財產局國際事務及綜合企畫組科長陳清泉指出,不管專利件數、專利商品價值及實施,遠東科大都首開學生參賽風氣。「專利工廠模式,對學校創新教學與學生 就業都是正面循環,」陳清泉說。

專利重視,也帶來結構性改變。今年剛從遠東科大機械工程所畢業的黃清盛說,「競賽得獎,讓我更有自信心。」他與遠東科大教授陳智成一起研發「遠紅外線陶瓷 製作高功率LED散熱基板」,獲得美國匹茲堡國際發明展遠東區最佳發明獎。準備當兵還沒進職場的他,已經有兩個工作排隊等他退伍後上班。

布局三:鼓勵創業把點子變生意

發明實力獲得各界肯定後,將「創意變生意」是遠東科大接下來發展方向。

鼓勵專利創業是遠東科大再轉型的活路。「相對專利一次賣斷,我們走的是細水長流的路,」鐘明吉表示,透過內部創業,不僅可以將創新留在學校,師生還能再以 技轉或產學合作方式回饋學校。

不過,量的成績雖然突出,遠東科大未來最大的挑戰在於如何讓發明技術的質,更上層樓,專利申請廣度也擴大。

點閱它們得獎發明專利品項網頁,發現多為低技術含量的蓮蓬頭使用改良等日常用品類,多項技術轉移產值還不若國立研究型大學一項技轉金額。不過,陳清泉以 「好神拖」為例,全球每人買一把,一把技轉金一元,也有七十億元收入,「好用,不見得產值低。」專利申請多元是趨勢,也是遠東科大拉深自己廣度的未來挑 戰。

今年學測放榜,遠東科大招生人數不但創新高,今年新生報到率高達一一○%(包括註冊完後申請入學學生),已名列私立科技大學前段班。少子化加速大學「產能 過剩」窘狀,但以專利教學當特色,遠東科大逐漸走出自己的康莊大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26

標題沉潛國外五千個日子 「利益衝突」追訴期已過 昔日投信界第一把交椅葉志勇低調回台

2011-10-31  TWM




十四年前,曾經叱吒國內投信、證券界的天王級人物,葉志勇回來了!他是否再掀當年的「葉志勇旋風」?再創國內資本市場紀錄?

撰文‧劉俞青

約莫六月下旬,台北市松智路上一家日本料理餐廳,一位瘦削、身高約莫一米七五的男子閃身入內,定睛一看,似乎曾是台北證券圈內最熟悉的身影,隔壁桌的客人 還低聲驚呼:「他不就是葉志勇嗎?」直接促使完善投信法令規範事實上,從去年底開始,國內證券圈就開始出現耳語,有人在餐廳看見他的蹤影,有人甚至在銀行 看見他開戶,不久之後,他開始找過去好友吃飯。很多朋友接到他的來電,驚喜、欣慰之餘,見他無恙,也放下心中懸掛多年的一塊巨石,「對市場嗅覺依然敏銳, 對台灣資本市場依然關心。」如果近三、五年進入市場的投資人,可能不知葉志勇是誰,但只要資歷超過十五年的市場人士,對這位曾叱吒國內投信、證券界的天王 級人物絕對耳熟能詳。

葉志勇是開創台灣證券圈從主力炒作的年代,帶入認真、全力投入研究基本面風氣的第一人。他旗下的子弟兵,仍持續在證券市場引領風騷,至今國泰投信董事長張 錫、台新投顧董事長吳火生,甚至連許多根本未曾謀面,只是曾經間接受他影響的後生晚輩,仍然尊稱他是「影響我操作最深的人。」十四年前,葉志勇旗下的群益 馬拉松基金、群益中小基金、群益店頭基金,績效幾乎長期囊括國內基金績效的前三名;當時除了他旗下基金績效過人之外,更重要的是,他身兼董事長及總經理的 群益投信,正在業界嶄露頭角。群益中小基金規模超過一百億元,是當時最大型的國內基金,不只散戶,許多法人都是基金受益人。

正當葉志勇事業登上高峰之際,一九九七年九月十一日,葉志勇從雲端跌落地面。

就在當天,《經濟日報》以頭版頭條刊出「群益投信董事長涉嫌利益衝突」的報導,直接證實了當時證券圈傳了近三個月的耳語:在葉志勇的母親帳戶裡,被查出持 有與群益基金裡類似的持股,包括藍天電腦、日月光等股票。六天之後,葉志勇辭掉所有職務,半個多月之後,當時的證管會(證券業主管機關)宣布葉志勇禁止執 行證券相關業務五年的最嚴厲處分。

當時的時空背景不同於現在,投信產業才剛開始萌芽,許多法令規範也未盡完善,例如當時的「投信從業人員管理規則」僅針對基金經理人,至於投信董事長、總經 理,則是在「葉志勇事件」之後才擴大規範,也因此被稱為「葉志勇條款」;當時甚至因此引發一波投信董總座的辭職風。

隱居紐西蘭 依舊不改投資本色但無論法律如何界定,葉志勇終究是錯了。一個多月之後,新聞逐漸平息,這位台灣投信業的大哥大悄聲離開台灣。當時證券圈內有許多人探詢他 的消息,甚至有人想要去向他學習,但都不得其門而入。他斷了所有聯繫管道,沒人知道他在哪裡,從此宛如人間蒸發。

根據了解,當時葉志勇帶著妻兒離開台灣,他避開台灣人多的上海、舊金山等地,最後選擇落腳紐西蘭。少數熟悉葉志勇的友人表示,當時他可能被通緝,但最後並 未被起訴。而他離開台灣多年,幾乎斷絕一切聯繫的最可能原因是,他當年治軍嚴謹,對旗下子弟兵的高標準要求,是市場皆知。但出事後,才發現原來他也犯了當 時許多業內人士「都會犯的錯」,「他自己心中的關卡過不去,恐怕才是他離開台灣最主要的原因。」葉志勇友人猜測。

儘管去國多年,但他對投資的嗅覺依舊敏銳,光靠著自營投資,就足以過著衣食無缺的生活。他過去只要研究確認,看好一檔股票,絕對是長期重押,毫不手軟,這 個手法依然沿襲至今。近幾年來,讓他大賺的二檔股票,一是蘋果電腦,另一檔則是在港股掛牌的蒙牛乳業;前者當然是看好蘋果電腦的長期發展,而後者則是他在 三聚氰胺事件之後的低點大舉買進,理由是「無論經濟如何衰退,食品股永遠是內需產業最後一道關卡,尤其中國不會讓辛苦經營的品牌就此倒下。」據了解,光靠 這檔股票,就讓他賺進至少上億元。

此外,看好中國內需,他在二○○四年前後,投資亞都麗緻飯店總裁嚴長壽在蘇州興建的亞緻酒店(Hotel One),至今營運良好。

儘管斷絕與國內一切聯繫,但事實上,葉志勇自始至終都持有當年他一手培植的群益投信一成股權,這筆投資案並未因當年事件爆發而有所改變。而群益投信長期績 效良好,每年每股盈餘都在五到八元之間。去年雖因赴大陸投資而大幅增資到十六.五三億元,導致每股盈餘跌到三.四二元近年新低,但獲利絕對金額仍排名國內 投信業第二名。因此葉志勇每年光靠群益投信的股利發放,估計就可領回至少數千萬元不等的盈餘分配。據了解,去年群益投信的增資案,葉志勇也按原來持股比率 認股。

換句話說,這幾年下來,葉志勇依然擁有優渥的收入。除了紐西蘭的住所外,也赴上海置產,他在上海新天地附近的「翠湖天地」買下一戶,國內許多名人如張惠妹 等都在這裡擁有地產,如今每個單位市價至少都超過二億新台幣。據了解,近期葉志勇積極處理紐西蘭的房子,選擇在台北與上海兩地居住,而在上海的住所就在該 處。

至於台北,據葉志勇的摯友轉述,葉志勇回到台北之後,在台北市區走訪過不少新建案,但看了一圈下來,他認為目前台北市房地產需求有限、漲幅已高,此時並非 買點。因此他決定將大安區瑞安街附近的舊居重新裝潢整理,作為將來住處,現正趕工中。

子弟兵及業界人士仍高度肯定時間彷彿沒有在他身上留下太多痕跡,若真要說葉志勇有什麼重大改變?就是出身美商大通銀行,當時葉志勇取了個英文名字 「Jack」方便稱呼。但出事之後,或許為了避開眾人的目光,在國外這幾年,他改名為「Kevin」。此外,今年已經五十七歲的他外形其實沒有改變太多, 瘦削的臉龐依舊,只是皮膚更黑了點。

根據法律人士估算,舊的刑法規定,刑責在五年以下的法律追訴期,為自通緝令發布起算十年。按此計算,假設通緝令在出事後兩年發出,則追訴期滿的時點大約落 在前年底,與去年葉志勇的身影開始出現在台北街頭時點吻合。而這將近五千個日子的自我放逐,對照當年的意氣風發,仍令人不勝唏噓。

儘管當年葉志勇被視為國內投信界第一把交椅,但是和一般證券圈人士相較,他其實安靜、少言,尤其不善交際,有時大力買進某一檔股票,卻連公司董事長一面也 沒見過。

與業內人士的聯繫除了少數幾位知交之外,就只有他的子弟兵。在公司內部開會時,甚至因為講話直接,常常惹得長官不太高興,與媒體關係尤其欠佳,因為葉志勇 認為他是專業投資者,根本不用經營媒體關係。

但也因這個個性,讓他更贏得市場敬重。相較許多人出事後,門前車馬稀的冷暖對照,反而很多人跳出來為他澄清。多年之後,吳火生仍說:「不管法律如何認定, 在我的認知裡,他是這麼多年來,我認識最正直,也是影響我投資觀念最深的人。」張錫則言簡意賅地說:「他永遠是恩師。」而︽今周刊︾採訪多位不願具名的證 券圈人士,許多人都給予葉志勇非常高的評價,應該不是沒有原因。

葉志勇回來了!這位過去證券圈的天王,如今或許該稱之為傳奇的人物,他是否能夠再創當年的「葉志勇旋風」?為台灣證券市場再寫歷史?真的!很多人都在心中 期待。

葉志勇

出生:1954年

經歷:美國大通銀行、群益投信董事長兼總經理學歷:東吳企管系、美國賓州史克蘭頓大學MBA 戰績:操盤基金曾是台灣所有國內型基金第一名家庭:已婚,育有二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18

昔日締造台灣麥當勞奇蹟 孫大強沉潛六年再出發 速食業教父 要在披薩上揮灑創意

2011-12-05  TWM




台灣速食業教父孫大強,二十八年 前代理麥當勞,開啟台灣西方速食的新紀元。沉潛多年,他重出江湖,耗資上億元,從美國比佛利山莊引進創意披薩,要再掀台灣餐飲業的潮流。

撰 文‧方沛晶

暌違媒體六年的寬達食品董事長孫大強,重新出現在鎂光燈前,為新代理的創意披薩品牌CPK(California Pizza Kitchen)亮相宣傳。

或許現在很多人不認識孫大強,但他可是國內餐飲業大亨。二十八年前,就是他代理麥當勞進台灣。一九九一年他代理 的TGI Friday’s美式餐廳,也同樣掀起台灣美式餐飲業潮流,因此稱孫大強為「速食業教父」絕不為過。

秀創意 料理結合台灣風情在餐飲界名號響亮的John Sun(孫大強英文名),從經營麥當勞就被媒體戲稱為「藏鏡人」。二○○五年,他為了旗下代理的澳美客牛排(Outback Steakhouse)公開露面過這麼一次,之後又消失在鏡頭前長達六年。

這次他新代理的創意披薩餐廳CPK,創始店位於美國好萊塢,以北 京烤鴨披薩、宮保雞丁義大利麵等創意,帶動加州融合式美食(Fusion Cuisine)風潮。

CPK在全球已擁有近二六○家分店,亞洲 地區包括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韓國、香港等,都可以看到這家正宗加州式披薩餐廳的身影。光是它的「經典BBQ炭烤雞肉披薩」每年就賣出三五○萬個,相 當每天賣出一萬個。

十九年前,一九九二年百事(PepsiAmericas)以一億美元收購其六七%的股權,當時這個價格還被認為遠超出 CPK價值。

而早在二十年前,孫大強就已在美國吃過CPK的創意披薩,之後有意引進台灣,卻因百事的策略是在亞太地區發展必勝客 (Pizza Hut)而作罷。一直到最近幾年,CPK創辦人重新取得經營權,與孫大強重新接觸,雙方一拍即合,決定把這個美國知名餐飲品牌引進台灣。

以 往,不管是麥當勞、TGI Friday’s,孫大強都是以合資方式代理。這一次卻大手筆砸下上億元獨資經營,就因為他看好CPK獨特的產品作法與組合。

「CPK 容許合作夥伴可以自行開發融合當地風土民情的餐飲,這也是一種餐飲界的文藝復興式創新。」孫大強笑說,披薩餅皮就像是一張空白畫布,可以自行創作。這次在 台灣就獨家推出香蕉披薩(名為孫悟空&筋斗雲)、珍珠奶茶披薩,之後可能還會結合台灣小吃,研發出滷肉飯披薩、蚵仔煎披薩等。

會想出這些創 意之作,和孫大強愛嘗鮮、愛實驗的性格有關。他曾經用美式奶昔配上燕窩,讓前亞都飯店總裁嚴長壽吃過後念念不忘;也曾把鹹蛋黃和蟹肉、芹菜、胡蘿蔔丁拌成 創意沙拉,吃過的朋友都讚不絕口。

其實,他從年輕時就是同輩中的點子王,每當有新想法、新創意的時候,可以精神抖擻地講上三天三夜,不過當 部屬們開始細步規畫時,往住第一個睡著的就是他!因為具有開創性格,孫大強曾涉獵過的生意真不少,而他更是把「軍人世家」轉型為「商人家族」的靈魂人物。

比 前瞻 眼光領先市場十年孫大強出身將門,祖父孫連仲、外祖父宋哲元都是抗日名將,父親孫湘德也是將官。他和弟弟孫大宇、孫大偉,在香港長大,到澳洲、美國念書, 後來以外僑身分回台經營貿易。代理過史努比、迪士尼等卡通人物產品授權,打下創業基礎。

當時他和弟弟孫大偉及朋友三人,打算開車到內華達州 拉斯維加斯玩,從舊金山出發後,沿途在滾滾黃沙中只能找到一家麥當勞速食店小憩。突然有人福至心靈說:「在這種沙漠開麥當勞,生意都這麼好,如果把它弄到 台灣去,豈不是一本萬利!」於是孫家兄弟就以境外華人身分籌組台灣麥當勞,一開始資本額僅一百萬美元,和麥當勞各占五○%的股份,在台北市民生東路、敦化 北路口推出第一家店。而這家店在開幕第二年,就成為全世界營業額最高的麥當勞。

締造出台灣麥當勞奇蹟後,孫家兄弟在商界的影響力不可同日而 語。加上參加了以年營業額二十六億新台幣、員工數三千人為入會資格的「青年總裁聯盟」YPO台北分會;與黃任中、遠東徐旭東、徐小波、台玻林伯實、厚生徐 正冠等當時企業二代建立深厚情誼。

一九九五年,台北市敦化北路「虹頂商務聯誼社」開幕,孫大強也和台塑王文洋、中信辜仲諒、晶華潘思亮等企 業二代「午餐會」(Lunch club)的會員,一起成為理事會成員,由此可見他的商界人脈。

不過,相較於其他企業少主頻頻在公開場合露 面,孫大強因為「來無影、去無蹤」,所以他開過的餐廳比他自己更有名。

除大家熟知的麥當勞、TGI Friday’s之外,他還開過硬石(Hard Rock)、翡翠、翰軒、JJPUB、喜思巧克力專賣店等;餐飲業外也投資包括伊登廣告、理登公關、配立得眼鏡連鎖店。

「孫董的眼光大概比 市場領先五到十年。」跟了孫大強將近二十年的寬達副總裁許憲 說,不管是麥當勞、TGI Friday’s或是硬石,都是引領台灣餐飲流行文化的指標,就連孫大強自己創立的Sonoma Grill帝國牛排館,也是掀起「老饕牛排」(肋眼眉Rib Eye Cap)風潮的始祖。

人脈深厚、口碑好,寬達成為國際一線餐飲品牌進 軍大陸市場的首要人選。孫大強說,現在一個月至少有二、三家餐飲品牌洽詢,跟寬達合作進軍兩岸市場。

但早已在全世界摘過無數星星(指米其林 星級餐廳)的他,對於合作對象的選擇,不改率性說,「就像有人問我怎樣算好酒?我的答案是,你覺得好喝的就是好酒。開餐廳也不是品牌大就好,得要滿足我對 吃的熱情才行。」

寬達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成 立:1983年

資本額:2000 萬元

旗下品牌:Sonoma Grill(3家)、Outback Steakhouse(5家)、California Pizza Kitchen(1家)

營業額:約5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774

新科危局調查:昔日「VCD英雄」遭遇生存危機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2-18/wNNDE5XzM4OTEwNA.html

今年4月,一位自稱在新科工作的網友在其博客上,發表了一篇名為《公司要破產了》的文章,稱新科公司這幾年一直在走下坡路,即將面臨破產。很難說這是網絡上最早的一篇有關新科破產的文字,但是近幾個月來,新科所在的常州市武進區,乃至常州,類似的消息時隱時現。

上週日,快報記者在常州就「中小企業困境」進行採訪時,武進的一位政府官員稱,今年中小企業日子不好過,「連曾經輝煌一時的新科集團,也快破產了。」這位政府官員表示,新科已經向法院提出了破產申請。

雖 然近些年,新科名聲不是太響亮,但是「申請破產」,還是讓人感到震驚,因為新科不是一般的中小企業,它是常州乃至江蘇具有全國影響的重點科技企業(全國電 子百強,Shinco品牌為中國馳名商標),新科「涉嫌」破產,無疑是一顆重磅炸彈。為了瞭解新科近年來的經營狀況,以及它目前的真實處境,快報記者近日 前往常州,對此進行了深入調查。

新科集團公司在正面回應快報記者時稱,新科不是破產,也不是重組,只是企業「轉型升級」。武進的政府官員 也對破產傳聞進行了澄清,但是快報記者調查發現常州市和武進區政府早在今年6月份就成立了新科問題協調小組,新科的空調公司已經被「託管」,一廠將在明年 初關閉,其他一些廠區的員工在等著被「裁員談話」。銀行方面也證實,新科資金出了問題。一切跡象表明,新科正在進行著一次非同尋常的「瘦身運動」。

新科遭遇生存危機,已是不爭的事實。

知名企業新科即將「破產」

網 上關於新科破產的傳言,據信最早來自一位在新科工作多年的網友。今年4月19日,他寫了一篇名為《公司要破產了》的博文。「這幾天我們公司正在經歷歷史性 的一個時刻,有幸能陪著新科走到最後。我們公司這幾年一直在走下坡路,形勢一直不好。都是大家顯而易見的。」博文中寫到。

這位網友還稱,新科的攤子太大,很多相關單位都會受牽連。很多供應商、很多貨款、銀行貸款都是問題。

「現 在公司就這麼耗著,巴不得我們自己走人,走一個,他可以少負擔一個。但是既然耗到現在了,還不如跟著耗到最後呢。現在辭職是最不划算的。這幾天公司裡都在 議論這個事情,誰也不想幹活了。昨天大家都在大包小包收拾東西了,能帶回去的東西都先帶回去,不然以後別哪一天封廠了,什麼也帶不出去……這個月工資提前 半個月就發了,很是反常。上週六來上班,下午就讓我們休息了,已經看到有供應商前來成品庫拖機器了。也不知道是自己廠人來拖走的,還是干嗎。外面市場的退 機已經不接受了,有消息說財務都已經在整理東西準備撤離了。看來這次的謠言不是假的了。」

「終於走到最後了。」這位「新科員工」很是悲觀。

除 了網絡傳言,近幾個月來,在新科所在的常州市武進區,乃至常州,類似的消息時隱時現。上週日,快報記者在常州就「中小企業困境」進行採訪時,武進的一位政 府官員稱,今年中小企業日子不好過,「連曾經輝煌一時的新科集團,也快破產了。」這位政府官員表示,新科已經因資不抵債,向法院提出了破產申請。

新科一廠辦公室小趙:

年初就聽說公司不行了

一提起新科,人們就會想起新科VCD在央視做的廣告。上個世紀90年代新科風頭強勁,它與愛多、步步高、金正等品牌壟斷了國內的VCD市場。

在江蘇,因為是地產品牌,新科更是家喻戶曉,是很多人家購買VCD的首選。

雖然近些年,新科名聲不是太響亮,但是「申請破產」,還是讓人感到震驚,因為新科不是一般的中小型企業,它是常州乃至江蘇具有全國影響的重點科技企業(全國電子百強,Shinco品牌為中國馳名商標)。

據瞭解,江蘇新科電子集團產品鏈包括液晶電視、EVD、家用DVD、移動DVD、CMMB移動電視、中國藍光高清視盤機、車載多媒體系統與GPS導航器,以及空調、滾筒洗衣機等。

新 科電子集團下屬公司有十來家,主要包括江蘇新科數字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新科汽車電子公司、新科空調器製造有限公司、新科精密注塑有限公司、新科軟件有限公 司、新科農場等。另外,新科數字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面還有生產一廠、二廠、三廠、五廠。新科電子集團位於常州市的廠部主要分佈在該市的武進區洛陽鎮、湖塘 鎮以及新北區。在洛陽鎮,有新科空調、金屬製品公司以及新科數字技術公司下屬的二廠等。位於湖塘的是新科數字公司下面的生產一廠,主要生產液晶電視。而新 科的總部則位於常州市的新北區。

12月15日上午十點多鐘,記者來到新科位於武進區湖塘古方路的工廠內。這裡是新科的「一廠」。廠門口雖 然有保安在值班,但是人員進進出出,並沒有什麼人在管。偌大的企業,工人非常少。大部分車間都是大門緊閉,聽不到任何機器操作的聲音。整個廠區非常安靜, 反倒宿舍區不少工人來來往往,有人在搬家、有人在洗衣服,有人在聊天。

剛進宿舍區,宿舍的工作人員以為快報記者是來找工作的,馬上表示,這裡正在裁員,沒有任何崗位可以提供。

在 一樓的一個宿舍內,一名女職工正在洗衣服。當記者表明身份後,她沒有顯出太多驚訝,只是詢問,她如果被裁員的話,公司該如何對她進行賠償。這名姓趙的女職 工稱,她已經在此工作了十年,剛進來時,是在車間裡干,如今已經調往辦公室工作。而她一開始在新科工作的時候,工資一千多塊錢左右,如今幹了十年,工資基 本上沒有很大調整。

「其實公司對員工還是不錯的,要求也不是太嚴,做事比較輕鬆,就是工資拿得低一點。」小趙侃侃而談。

十點多鐘,其實還是上班時間,但因為不忙,而且沒有什麼人管,所以小趙從辦公室溜回宿舍洗會衣服。

「年 初的時候我們就聽說公司不行了,但具體什麼情況,我們也不知道。現在還沒人跟我們談。剛聽說的時候,還是有點傷感的,但也正常,公司走到這一步,管理不 好,產品銷路不好,而且現在整個經濟也不景氣。」小趙邊洗衣服邊分析原因,時不時地詢問記者,「如果找我談的話,我該怎麼談,他們該怎麼補償我?他們一開 始沒給我交保險,是不是也要賠償我?」在她看來,如何獲得補償,是她最關心的問題。

新科一廠倉庫主管小徐:

原本想在新科幹到退休的

離工廠的宿舍區不遠,就是一廠的成品倉庫。倉庫的門開著。快報記者看到,倉庫裡面堆放著裝好箱的液晶電視。在門邊用玻璃隔開的辦公室內坐著兩位工作人員,看上很冷清,其中一位年紀大的在打著電腦遊戲。

兩 位工作人員一位是負責出口發貨的副主管小徐,新科對於他來說,有一種特殊的感情。小徐今年快40歲了,他在新科已經工作17年了。17年前,他高中畢業後 進入到洛陽鎮上這家最紅火的企業。工作幾年後,他成了家。「那個時候,這家廠好得不得了,我丈母娘說我『這小孩家庭條件不行,工作還行的』,這個廠在我們 洛陽鎮是這個啊。」回憶起當時丈母娘的那番話,小徐開心地笑了,不自覺地豎起了大拇指。

小徐說2000年以前,新科給員工發的工資和外面比算是比較高的,但近幾年,外面的工資都有大幅提高,但廠裡基本上沒怎麼動。他雖然在工廠裡幹了十多年,而且是個小領導,但依舊只拿兩千多塊錢。10年來,和工資一樣,小徐的職位也幾乎沒有發生變化。

「公司不管是破產、重組還是什麼,我們作為工人都不知道,我們只知道,現在正一個個叫過去談,要解除合同。如果不是發生了這樣的事情,我本來想在新科幹到退休的,我差不多快40歲了,還得到外面去找工作。」小徐感到很心酸。

小徐說這番話的時候,倉庫內只有他和倉庫員老沈兩個人,對於記者詢問為何沒有工人裝卸貨物的時候,兩人顯得非常不屑。「沒貨出,要工人過來幹嗎啊?現在難得出一次貨,不像往年那麼忙了,輝煌的時候,外面拉貨的車,都是提著錢排隊來拉貨的。」兩人說。

「我在這幹了14年了,以前工資一千多,現在工資還是一千多點。現在我老婆賺的都比我多,說出去都被人笑話的。」老沈抱怨。

對 於這家已經服務了十幾年的企業,兩位老員工都非常有感情,但談到解除合同,兩個人有些抱怨起來。「現在談賠償,都是一個兩個談的,我覺得應該按規定來,貼 個對照表來,這樣對大家都公平。我們現在就等著解決,他按照規定來賠償我們,我們馬上拍拍屁股就走;如果要搬到洛陽鎮,要留用我們,我們還要看看崗位怎麼 樣待遇怎麼樣?」對於這一點,兩個人意見一致。

「等到12月16號,我就發完最後一批貨了,這是最後一批了。老沈是負責內銷的,他這邊的貨還有兩三萬台,很多是退回來的,唉!」小徐嘆著氣。

在 新科廠內採訪時,記者遇到了之前在廠裡搞技術開發的張女士。張女士已經決定從廠裡離職,15日當天上午她到廠裡來還是為了談離職補償的事情。張女士 1988年進入新科,至今23年,她和老公兩個都在新科。如今離職時,廠裡答應為當初她買房的事情進行結算,「當時房子才10來萬,首付是廠裡付的,但是 剛才在算裝修款的時候,他們扣得也太多了。職工安置的事情,他們也說了,一年補償一個月,按照勞動法來。」

不少新科的員工告訴記者,位於湖塘古方路的一廠已經賣掉,馬上要搬掉了。

湖塘廠區廠長:

企業是重組不是破產

和 車間裡幾乎沒有工人不同,廠房的辦公樓內,還有不少員工在,一打聽,原來不少員工正趕來簽字談離職。在廠長室,快報記者找到了一位姓馬的廠長。對於新科目 前的狀況,馬廠長不願意多談。「我們會搬到另外一個廠,品牌走到這步,也是很正常的。」而對新科破產的傳言,馬廠長表示了否認,但記者詢問是否重組時,他 簡單回了一聲「嗯」。

「不是破產,政府現在不允許破產的。」馬廠長說。關於員工安置,馬廠長表示,到時候員工工齡全部買斷,會按照勞動法辦。「員工不用擔心,這麼大的公司,不可能做違法的事情。」

洛陽鎮廠區:

8月份開始就已經放假

洛 陽鎮位於常州市武進區東南部,在當地人眼裡,洛陽鎮出名靠的就是「新科」。新科是洛陽鎮的名片。15日,記者來到新科起家所在地的洛陽鎮。在洛陽鎮區,有 一條「新科路」幾乎橫貫了整個洛陽鎮區。新科空調、新科電子集團二廠、新科金屬製品廠等隸屬於新科集團的幾個廠房就分佈在新科路沿線。

在 新科金屬製品廠,記者看到廠區空無一人,只有門衛室裡有三個男人在做看門保衛工作,其中一人是廠裡的財務人員。他們告訴記者,差不多從8月份開始,廠裡就 放假了。雖然「放假」,每個員工還能領到差不多每月幾百塊錢的基本工資,另外五險一金也都交。因此,員工們情緒都算穩定。

新科電子集團公司二廠位於金屬製品廠斜對面。和門衛聊了幾句,他們就放記者進了廠內。在廠內的幾個車間,記者看到生產線上工人們正忙著生產。幾位女工告訴記者聽說了要「清算」的事情,但具體怎麼回事並不清楚,「反正廠裡領導到時候會找我們談的。」

在 該廠廠辦,一位40多歲的女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廠長正在隔壁和廠裡一位員工談「清算、簽字」的事情。她告訴記者,二廠600多個員工,差不多有500多人 都是洛陽鎮上的「本地人」。她說,她從1983年高中畢業考試進廠,在車間做了幾年,後來就一直在廠辦做到現在,工資只有1000多塊,「廠裡最紅火的時 候,工資有1000多,很不錯的了,現在1000多就很低了。」

「我們也聽說是重組,但是具體怎麼弄也不清楚,」她告訴記者,

他們二廠主要生產DVD,位於武進湖塘的一廠賣掉了,有用的設備搬過來,液晶電視的生產線也搬過來,目前電視的生產線有的已經開工了。記者問「這邊廠比那邊小,能容得下嗎?」她回答「聽說那邊的工人基本都清退,這邊的暫時不動,但是有的還是要清退的」。

在二廠隔壁就是新科空調。這個廠的管理要嚴格得多。記者費盡口舌,廠門口的門衛均表示要記者自行聯繫好才能進去,否則不能進廠。看上去,空調廠運作比較正常。

常州市民:90年代

差不多家家都有新科VCD

只 要一提起新科,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新科VCD、DVD。正是憑藉影碟機,新科打開了屬於自己的電子市場,讓新科二字進入了大眾視線。上個世紀90年代初, 擁有一台新科VCD是許多家庭值得炫耀的事。今年45歲的朱先生是一名企業員工,家住常州新北區。他向記者介紹道:「95年結婚的時候,家裡買了一台最新 型的新科VCD,我那時一個月工資也就500元,而這個VCD就花掉我3個月的工資。而且同事一聽說我家裡買了新科VCD,都嚷著要來我家看碟。」

朱先生笑著說,「那時候其他牌子的VCD只能裝一張影碟,新科一下就可以裝3張,太牛了。」

到 了90年代末,擁有新科VCD的家庭更多了,記者身邊就有很多同事家都買過,「我是98年買的,當時好像還挺貴,花了2000來塊錢。我看很多朋友家都已 經有了,所以也買了一台,週末在家看看碟挺好的。」一位同事告訴記者。這位同事說,新科VCD風靡了整個90年代,那個時間差不多常州人家家都有一台新科 VCD,而且還有外地人經常委託常州的朋友幫著購買。

商場:

新科產品已斷貨好幾個月

隨 著科技和網絡的發展,VCD漸漸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DVD,而如今DVD的需求也每況愈下。記者在常州市區廣化橋下的蘇寧賣場看到,DVD影碟機的貨架 上只有萬利達、飛利浦、先鋒幾個品牌的產品。記者沒看到新科DVD。售貨員沈小姐告訴記者,DVD機生意很不好做,「現在年輕人都在網上看電影、電視劇, 或是去電影院,願意掏錢買碟的人越來越少了。」

當記者表示想買新科DVD時,沈小姐說:「新科DVD今年5月份就斷貨了,我們這兒國產品牌只有萬利達。新科的VCD是相當好的,但DVD沒做過人家,質量一般。以前國產四大品牌新科、步步高、金正、萬利達,現在只剩萬利達還在做DVD了。」

在常州市中心的五星電器,記者終於找到了新科DVD的身影,但是賣DVD的梁小姐告訴記者,現在只剩下貨架上一年前的幾個樣品機,「好像聽說新科最近沒有生產了,不知道怎麼回事,好幾個月前就沒貨了。」

同樣,記者在這兩家商場瞭解到,新科空調也早斷了貨。雖然商場裡還保留著新科空調的銷售區,但掛出來的只是空殼而已。蘇寧電器一位男售貨員告訴記者,新科廠家在重組中,已經暫停生產,空調8月份就斷貨了,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恢復生產。

當記者詢問新科空調賣得怎麼樣時,他說:「一般般吧,壓縮機材質挺好。」

銀行工作人員:

新科的資金出了問題

快 報記者就新科目前遇到的問題,採訪了一位在常州某銀行工作不願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員。這位人士用一句話評價了「新科事件」,「新科的問題牽扯面比較廣,是涉 及到常州整個金融穩定的大事項。」他向記者解釋,新科目前的主要問題是無法償還到期的銀行貸款,資金上的困境讓它面臨破產的窘境。「任何一家企業都經不起 銀行集中收貸,十幾家銀行一起去收貸,企業明天就會倒閉。」不過,據他介紹,常州和武進兩級政府已經出面成立了擔保公司幫助協調新科目前遇到的資金問題, 辦法是計劃把新科在新北區和湖塘兩地廠房所在土地抵押給銀行,以此抵消銀行到期的貸款。

這位人士認為,新科資金緊張的主要原因是,金融危 機導致新科訂單減少,新科很多部件由日本進口,日本地震給新科帶來的影響也很大。「企業發展都是呈波浪式前進的,新科剛好處於波底,又時逢經濟危機,再加 上國內通貨膨脹、宏觀調控,資金愈發緊張,資金鏈一斷,整個經營業態就垮掉了。」

快報記者也從一位接近新科高層的知情人處獲悉,新科的過度擴張直接導致欠銀行的錢差不多有幾十個億,如果破產,銀行一分錢也收不回。因為政府在新科佔有部分股份,銀行就通過政府讓新科還錢,這也就有了新科重組這一說法。

不過,這位知情人告訴快報記者,用新科廠房賣掉後所得的錢款償還銀行貸款,也只是杯水車薪。

新科:

不是破產,是轉型升級

採訪期間,快報記者始終未能打通新科掌門人秦志尚的電話。但是快報記者給公司另一負責人發消息,表示瞭解到目前公司正在裁員、一些廠區停產的情況,希望公司能予以正面回應後,江蘇新科數字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銷售中心副總經理單應峰表示同意和快報記者見面。

據單應峰介紹,新科集團一共有10多家下屬公司,其中最主要的是數字技術股份公司、新科空調、模具注塑、金屬製品、汽車電子、軟件以及一個農場等。數字技術公司下面又有一廠、二廠、三廠、五廠。

單應峰說,目前關於新科的傳言確實比較多,但是,「新科目前既不是破產,也不是重組,而是企業轉型升級。」

據 單應峰介紹,此次新科轉型主要涉及到的是數字公司和空調廠。從今年5月份開始,新科開始了此次轉型升級。目前,位於湖塘的一廠,佔地面積是220畝,已經 賣掉,地皮拍賣價格是7.5億元。到明年1月份,一廠就要正式關閉。一廠最高峰是員工2200人、生產線16條,目前有600多人、兩條生產線在運作,並 正在進行對部分員工的裁員工作。二廠則裁員很少一部分。不過五廠要關閉。

對於裁員員工如何安置?單應峰說,公司肯定會嚴格按照勞動法來操作,「一年補償一個月」,該給的補償肯定都會補給員工。當然,目前的裁員並不等於有些員工就會離職,而是一些人會被企業返聘回來。

在 接受記者採訪時,單應峰一再強調,新科目前在做的只是轉型升級,而非重組,更不是破產。新科為什麼要轉型升級?有兩方面原因,一是當前大的宏觀環境、經濟 形勢不好,加上銀根收緊,DVD、家電等市場國際訂單萎縮。因此新科目前必須裁員,「養不起這麼多人了!」其次,不可否認,新科自身管理、經營方面也存在 一些問題。

據單應峰介紹,新科集團高峰期有1萬多員工,今年5月轉型前,集團公司有員工5500人,目前則有4800人,但是應該還有一部分要辭退。

政府:

新科並非破產而是重組

據瞭解,為瞭解決新科的問題,常州市早在6月份就成立了新科問題協調領導小組。這個由常州市一位分管工業經濟工作的副市長掛帥任組長,武進區主要領導為副組長,相關部門為組員的小組,主要目的是為挽救新科進行全方位的協調。

12月15日,新科問題協調領導小組的一位成員接受了快報記者的採訪,這位領導透露,新科並非破產,而是重組。

「重 組就是找一個新的合作夥伴,原來100%的股份,現在保留一點,讓出一點。一直都是說尋找合作夥伴,只是股權轉讓。重組後名字肯定還是『新科』,如果不用 新科的名字,誰來啊?人家看中的,就是『新科』這個品牌。」他表示,新科重組就是找個新的合作夥伴,目的是將新科發揚光大。

這位人士介 紹,新科屬於民營的股份制企業,目前政府在新科佔股約為百分之一二十。他稱,曾經新科是集體企業,後經過幾次改制,成為目前的這個股份制模式。據瞭解,目 前重組這塊,主要是常州市、武進區在定大的方針政策,而作為新科起家之地的洛陽鎮,當地鎮政府則主要在對債權人以及勞資關係等進行維護穩定。

對 於員工安置這一塊,這位人士表示,目前,新科會按照有關規定買斷工齡。他說,這麼多年來,新科對職工還是比較負責任的,工資、保險金、補償等都全部到位。 「現在員工可能會徬徨,他們不知道現在什麼情況,他們著急不是老闆不給錢,而是自己的出路會怎麼樣?廠是不是會繼續開下去?是不是還能在廠裡上班。」

「現 在公司不需要這麼多人,一些廠可能會搬到洛陽鎮來,但具體怎麼操作,要看重組的方案。目前已經談了很多單位,但還在談,空調廠也還在和對方談條件,對方已 經託管但還沒有簽約。人家主要看中新科的牌子,在這種大形勢下,都想物美價廉一點,但作為市政府、區政府來講,還是會保證新科的資產得到一個合理的轉讓 價。」他表示,據透露,來洽談的其中不乏國內一些知名的企業。

這位人士稱,這一次重組,對象是針對全球、全國找合作夥伴。「他們感興趣, 還是看重無形資產,一些相關企業,如果借助這個品牌,如果運作好了的話,通過重組,能夠少努力五年、十年,特別是和行業相關的,新科這塊市場化運作很快, 市場的網絡、市場的知名度,都是一些無形資產,輝煌的時候,新科就像大樹一樣,現在支架還在。」

另經快報記者核實,目前常州當地法院尚未接到關於新科破產的任何申請材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119

出走基金明星追蹤:昔日大佬今何在?

http://www.21cbh.com/HTML/2012-5-11/2MMzE5XzQzMTg2Mw.html

王亞偉淡出公募圈了,未來的去向尚不可知,王亞偉無疑是基金業最耀眼的明星,但是絕對不是唯一。這些年裡,曾經在公募的天空裡閃耀過的明星很多。他 們手握重金、呼風喚雨,人前光鮮,一呼百應;上市公司對其熱情款待,投資者對其膜拜有加。但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這些大佬們揮手辭別公募基金界之後, 如今很多都已光環盡失。

轉會私募:幾家歡樂幾家愁

公募基金的體制已經成為了眾矢之的,私募的自由生長成為公募基金經理神往之地。因此,擺脫公募基金的種種禁錮後,不少原明星基金經理選擇加盟私募或自主創建私募。

然而,幾家歡樂幾家愁?

當 項志群出現在深圳某社區做產品推介之際,與會人員大多不知道他曾經是眾人熱捧的公募界明星基金經理。2006年,項志群就以輝煌的戰績榮獲當年度封閉式基 金金牛獎;2009年9月,項志群加入已經解決完股權問題的大摩華鑫基金公司。當年他的業績一路領漲,2010年一季度,其帶隊的大摩領先優勢領跑各類開 基,同期表現甚至超越王亞偉,其管理的基金規模也一路增長,大摩領先優勢從2009年9月22日首募時的7.04億份,發展到2010年二季度末的 39.55億份,佔到了全公司合計份額的半壁江山。

不過,在他業績最為輝煌之際,選擇了離開。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離開大摩華鑫後,項志群加盟了淡水泉。然而,記者從公開資料未瞭解到項志群已經開始管理產品,不過淡水泉官網信息顯示,項志群擔任淡水泉副總經理。

淡水泉的總經理則為趙軍,趙軍曾經一度也是公募界的風雲人物,曾經任職嘉實基金,為基金豐和基金經理、研究總監、機構投資總監、總裁助理。如今,淡水泉已經成為私募基金公司中,規模居前者。

從公募轉會至私募後,順風順水還有呂俊和江暉。

呂 俊曾經一度是公募基金界的翹楚。2004年4月至2007年8月,呂俊掌舵的上投摩根中國優勢基金累計收益550%,遠遠超過同期同類基金321%的復合 收益率。2007年8月呂俊創立了上海從容投資。在呂俊的個人影響力下,從容投資規模在40億元左右,儼然已經在私募基金公司中位居第一階梯。然而,呂俊 親自管理的基金產品業績並無亮點,和其帶隊公募基金產品時的輝煌相差甚遠。

江暉同樣是國內第一批公募基金經理,歷任華夏基金總經理助理、 湘財荷銀基金投資總監、工銀瑞信基金投資總監。2007年,江暉告別公募,一手打造了星石投資。2008年市場遭遇大熊市,江暉管理的星石產品因空倉股票 而獲得成功,當年大熊市毫髮無傷,並取得正收益。如今,星石投資管理規模也已位居陽光私募前十。

明星基金經理轉型私募後,成功的是少數,而水土不服的則大有人在。

在創辦隆聖投資之前,王貴文擔任嘉實基金總經理助理,掌舵嘉實主題精選。王貴文的「成名作」是投資中國國航,中國國航上市時無人問津,但王貴文所管理的基金卻重倉介入,結果牛市初期國航報復性上漲,王貴文因此一戰成名。

根據好買基金網的數據,2006年7月至2007年7月,王貴文掌舵的嘉實主題精選期間基金淨值增長175.9%,在同期同類基金中排名第七。

2007 年年底,王貴文告別公募基金,為最早一批從公募轉戰私募的試水者,其發行的私募產品為「隆聖系列」。王貴文業績曾經一度可圈可點,然後,2008的熊市 中,王貴文判斷失誤遭遇重挫,業績不佳讓王貴文煎熬了多年,2011年12月29日,王貴文終於解脫,當天中投信託在網站上發佈隆聖系列產品的清盤信息。

公 開信息顯示,4只清盤產品中,隆聖1號和隆聖2號均成立於2007年11月7日時行情高點,成立時的規模分別為0.63億元和1.28億元。隆聖3號和隆 聖4號則於2007年11月20日同時成立,成立時的規模分別為1.63億元和0.82億元。截至2011年12月9日的淨值數據,隆聖1號、隆聖2號、 隆聖3號和隆聖4號的單位淨值分別為0.7453元、0.6918元、0.6373元和0.6656元。

一位瞭解王貴文投資風格的人告訴記者,王貴文的投資理念和方法不太適合絕對收益投資,相反公募基金的相對收益或許更加符合王貴文的投資方法。

曾經的基金界的老人、大成基金首任總經理龍小波也遭受業績重壓。2004年5月,龍小波成立了深圳市柏恩投資有限責任公司,2004年7月,在香港成立了柏坊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此後,龍小波和他的柏恩投資並不為投資者過多關注。

然 而,當世人再度將目光投向龍小波時,因其親自掌舵產品「龍馬證券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自2007年11月16日成立以來,虧損幅度一度超過60%。記者 瞭解到,這只產品4月25日公佈的最新淨值為39.3500元(面值100元),成立4年多以來,虧損超過60%,在全部同類產品排名中仍舊墊底。

最為顛沛流離的莫過於李旭利。李旭利在南方基金成立之初就加盟南方基金,並一步一步走到投資總監的位置,2005年,李旭利加盟當年成立的基金公司交銀施羅德基金公司,並將這家新基金公司帶進了行業十強,創造了基金業新公司成長的奇蹟。

2009年5月,李旭利從交銀施羅德掛靴而去,迎接他的是在私募界潛行數年、戰績斐然的裘國根。李旭利加盟裘國根一手創辦的上海重陽投資後,推出的首隻產品頗受投資者追捧,一舉吸金11.5億,繼續他的奇蹟人生,刷新了陽光私募產品首發的最大募集金額。

然而時隔一年後,李旭利的投資生涯走到了盡頭。2010年9月,證監會對李旭利立案調查,隨後公安機關介入調查。如今,身陷囹圄的他,尚在等待著一再推遲的法庭審理。

雖然,私募之路並不平坦,但是仍舊有公募基金的大佬前赴後繼加盟。記者瞭解到,今年上半年已經從中郵基金離職的原投資總監彭旭也已加盟私募。

「猛人」彭旭,回歸私募後又會有什麼樣的傳奇?

離開二級市場

能夠修煉成為基金行業大佬的,無不在這個圈子摸爬滾打多年,對於投資具有獨到的見解,一般不會離開這個行業。但是仍有人選擇了離開二級市場的投資,跨界到相關的金融行業。

2011年11月底,基金界頗具影響力的老人肖風現身上海浦東新區陸家嘴萬向集團大樓。

三個月前,天命之年的肖風做了一個決定,辭去博時基金總經理一職。

他與博時基金的交集,可以追溯到10多年前,博時基金籌備之際肖風已經成為頂樑柱,博時基金成立之後,他擔任博時基金總經理,並帶領博時基金公司穩居行業龍頭位置。

辭職之時,肖風告訴記者:「今年正好也是我五十歲,我想作一個選擇,從一線退到二線,最後董事會也同意了。我覺得整個基金業,或者是整個

企業界也好,一個人做一家公司的總經理做了13年,這也是不多的。到60歲退休還有十年工作時間,我想開啟一個不一樣的、新的十年,從而進一步豐富我的人生經歷。」

隨 後不久,肖風到萬向控股金融事業部擔任總經理。萬向控股定位是產業投資人,主要從事股權投資與行業管理。現萬向控股旗下已包括民生保險、浙商銀行、通聯支 付、萬向租賃、通聯期貨、工商信託、浙商基金及萬向香港等多個子公司。除了券商領域,萬向控股已在金融業其他領域全方位覆蓋。

日前記者瞭解到,肖風同時擔任公司副董事長,負責總體發展戰略。

無獨有偶的是,肖風原部下李全,和肖風一樣選擇了跨界。李全同樣是基金界的老人,在博時基金第一線奮戰了12年之久,離開時為博時基金副總經理,擔任過博時基金公司除總經理職位以外的所有部門的領導。

他的跨界比肖風來得早了一些。2010年5月,李全加盟新華資產,他的履歷在保險資產管理行業重新開始。

李全入職之後,接受記者採訪認為,保險資產管理行業馳騁的範圍更大一些,所以願意做一些嘗試。除可以按常規投資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外,還可以參與私募,可以投資債權計劃和股權計劃,可以投資不動產,允許成立金融控股集團。

雖然這些基金業人士此前所在的的基金行業主要是進行二級市場的投資,但離開基金行業後,仍舊從事相關金融行業,這個跨界還不算太遠。而不少曾經的明星們刻意低調,已經徹底淡出人們的視野。

那些逐漸被忘卻的名字

基金大佬們在職之際,舉手投足引起市場關注,離開之際更是掀起軒然大波。但是隨著大佬們日漸淡出這個圈子,業內已經再無他們的消息。

易 方達基金教父江作良的離開成為了焦點。2008年,易方達原副總裁江作良因「個人股權投資,迴避利益衝突」等原因向公司提交辭呈。江作良在易方達基金公司 尚未成立的2000年,即以個人身份投資立立電子,為了迴避可能存在的利益衝突並消除公眾的疑慮,江作良決定辭去易方達基金公司副總裁和投資總監的職務。

江作良是資本市場上不折不扣的老江湖,上世紀90年代初就試水資本市場。當年他的離職讓投資者扼腕嘆息。

記者瞭解到,離開易方達基金以後,江作良曾經賦閒在家很長一段時間,大有隱退江湖之意。

然而,2011年年底,江作良意外現身於廣發證券的策略會上,他表示「現在沒有啥機會,我和大家一樣都在虧錢」。這是他從易方達掛靴而去之後,首次公開亮相。

記 者從公開信息瞭解到,江作良現在身份是廣東惠正投資公司的法人代表,惠正投資的註冊地址為「廣州市海珠區琶洲大道東1號2707房」,註冊資本5000萬 元,經營範圍為「以自有資金進行對外投資(法律法規投資的項目除外),項目投資管理、諮詢(涉及審批的項目除外),財務諮詢」,公司類型為有限責任公司。

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瞭解到,江作良仍舊低調行事,並無重出江湖之意。暫時並沒有發行陽光私募產品,但是為身邊親友理財。同時江作良很善於另闢蹊徑,也參與一些一級市場投資。

基金界另外一位頗具影響力人物李學文目前仍未正式出山。2006年,身為投資總監的李學文帶領景順長城內需增長基金業績一路上躥,以182%淨值增長冠絕基金行業,這一業績甚至榮獲了當年全球公募基金冠軍,他據此成為資本市場上的傳奇人物。

一年後,李學文也是掛冠而去,當年傳言眾多,一度有說法指原因是時任總經理控制慾強,不喜歡公司內有明星,更不滿已經刻意低調的李學文風頭過勁,此外,也有傳言指時任總經理要求李學文簽訂了避免同業競爭合同。

傳 言是否屬實已經無從考究,但揮別公募之後,李學文並沒有改投私募,市場上也再無其消息。專注私募研究的知情人士曾經一度告訴記者,私募公司中並未聽說有李 學文其人。曾經一度有知情人士告訴記者,李學文可能環遊世界去了,也有人說他每天在家裡修身養性,練太極,看書,沒有工作。

不過,記者最新瞭解到,李學文目前在一傢俬募公司任職。然而,他並未正式帶隊陽光私募產品,仍舊沉寂,市場再無他的公開消息。

在2006年,王亞偉只是那個飽受挫折之後遠遁海外學習,剛剛歸國的基金經理,而當年銀華價值優選的基金經理蔣伯龍則幾乎和李學文一樣名氣大噪。其管理的基金在成立十個月後淨值增長幅度高達100%。不過,時隔一年多後,蔣伯龍離開了他的老東家,自此市場上再無他的傳說。

此外,諾安基金原投資總監易軍等,淡出公募基金也是已有時日,至今沒有任何消息。這些昔日眾星追捧的明星基金經理,至今也是逐漸淡出人們的記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9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