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借兩融賬戶隱藏十大流通股東身份 天地俠影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afa4bb01013t24.html
【私募借兩融賬戶隱藏十大流通股東身份】目前已有私募基金故意將股票抵押給證券公司成功避免現身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就是在季度、半年度和年度的最後一天,通過將所持的股票全部抵押給券商進行融資即可規避上榜。這一成本和風險較低的操作手法已被機構投資者和個人大戶利用。全文見圖。證券時報
私募借兩融賬戶隱藏十大流通股東身份
中小投資者作為資本市場上的弱勢群體,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變化成了他們觀察大資金動向的重要渠道之一。包括私募機構在內的機構投資者如果都選擇在每季度最後一天通過兩融賬戶來隱藏自己的身份,這對中小投資者而言將是一大損失。
證券時報記者 李東亮
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股東人數變化情況一直被中國股民視為重要投資參考。但是,私募及資金大戶可以藏身在券商信用交易擔保證券賬戶的二級賬戶——融資融券賬戶中,而使得前述參考指標失真。
按照現行信披規則,在兩融業務中,投資者融資時抵押給一家證券公司的零散股票,將會集中到該券商開設的信用擔保賬戶中,而投資者開設的「信用證券賬戶」(即兩融賬戶)為其二級賬戶。然而,股票積少成多效果使得這些信用擔保賬戶能輕易進入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中。
業界預計,如果不修改相關信披規則,隨著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參與兩融交易,券商信用擔保賬戶必將佔據絕大部分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並使得上市公司股東人數技術性大幅減少。證券時報記者獲悉,已有私募基金故意將股票抵押給證券公司成功避免現身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
隱藏前十大流通股東身份
今年三季末,已有55家證券公司的信用擔保賬戶在823家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中亮相,而去年底這一數字僅為486家。
數據顯示,金嶺礦業、杉杉股份前十大流通股東中券商客戶信用擔保賬戶均佔6個,而華北製藥、長電科技、中華企業、白雲山A、中信國安等多只股票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中的券商信用擔保賬戶數量也達到了5個。
不僅如此,以往這些信用擔保賬戶僅出現在中小市值的股票中,今年三季末的數據卻顯示,市值過千億元的股票十大流通股東名單中也開始出現了此類賬戶。例如,中國神華和長江電力,儘管三季末市值分別達到3795億元和1066億元,但招商證券信用擔保賬戶仍然躋身這兩隻股票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持股市值分別高達5.2億元和4.1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10月末,機構兩融賬戶數僅為2805個,個人兩融賬戶數為83.5萬個;而目前滬深兩市機構股票賬戶數為8.56萬戶,股票市值在50萬元以上的個人賬戶也達到118萬戶。如果按照個人持股市值佔家庭金融資產20%的比例計算,已經入市且家庭金融資產超過50萬元的個人股票賬戶即可達到743萬戶。
對此,國信證券、國泰君安證券等多家券商高管對記者表示,隨著越來越多的個人投資者和公募基金等機構投資者開通兩融賬戶,券商的客戶信用擔保賬戶規模會越來越大,勢必佔據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中的絕大部分,而出現前十大流通股東全部為券商客戶信用擔保賬戶的現象也只是時間的問題。
股東人數指標可能失真
不過,投資者真正關心的是,上述現象將給自己帶來哪些影響。
按照現行規則,投資者如果想從證券公司借錢買股票或者借股票賣出,必須提交擔保品,包括股票等有價證券。證券公司則會把所有擔保品,集中到其開設的客戶信用擔保賬戶中——這個一級賬戶下設兩融賬戶,後者用於記錄投資者委託,標明擔保品具體的投資者歸屬。然而,股票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僅公佈到一級賬戶這個集合賬戶。
上海新望聞達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宋一欣和河北功成律師事務所律師薛洪增均認為,這勢必帶來兩方面影響,一是投資者本來可以看到的前十大流通股東的真實身份被掩蓋;二是本來可以作為股票投資參考的股東人數指標失真。
宋一欣表示,由於券商客戶信用擔保賬戶屬於集合賬戶,無疑掩蓋了真正的持有人身份,使得投資者無從判斷具有資金優勢的機構投資者動向。「有意義的數字被掩蓋,上榜的名單又沒有意義,信披細則需要修改。」
薛洪增則表示,由於信用擔保賬戶這一集合賬戶的存在,會在技術上使得上市公司的股東人數較實際情況減少,從而使得持股趨向集中,這就使得原本可以根據籌碼集中度來炒股的投資者失去了一大利器。「儘管現在還不是非常明顯,但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參與兩融業務後,大量的投資者集中在一個賬戶裡,或從一個賬戶迅速恢復到分散賬戶,會讓股東人數失真。」薛洪增稱。
不過,也有個別投資者將券商信用擔保賬戶與公募基金等機構賬戶相提並論,藉以證明其合理性,這也遭到法律界人士的否定。宋一欣表示,儘管同屬於將資金集合的賬戶,但公募基金的下單人為投資經理,因此投資者可根據這些機構賬戶判斷機構動向,借此彌補中小散戶在研究和投資方面的劣勢,而信用擔保賬戶顯然不具有這一功能。
加劇中小投資者信息弱勢
證券時報記者獲悉,10月份有數十名私募機構人士聚集在深圳福田區座談投資策略,探討的問題之一為:在股票保證金大幅流失的新形勢下,如何規避主動或被動上榜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
對此,有私募人士在座談會上提出,在季度、半年度和年度的最後一天,通過將所持的股票全部抵押給券商進行融資即可規避上榜。這也得到不少私募人士的認可。據悉,這一成本和風險較低的操作手法已被機構投資者和個人大戶利用。
按照相關規定,目前參與兩融交易的投資者主要門檻為開戶滿6個月和金融資產超過50萬元。由此可見,機構投資者和個人資金大戶將股票抵押給證券公司的障礙較小。
宋一欣表示,中小投資者作為資本市場上的弱勢群體,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變化成了他們觀察大資金動向的重要渠道之一。包括私募機構在內的機構投資者如果都選擇通過這種渠道隱藏自己,這對中小投資者而言將是一大損失。
薛洪增則稱,這一損失在未來有加大的趨勢。按照目前趨勢和國外資本市場的經驗,我國的個人資金大戶和機構投資者仍有參與兩融的較大空間,這些大戶和機構都可以在季末最後一天通過兩融賬戶隱藏自己的身份,從而在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中消失。
應還原股東身份
早在1993年,中國證監會出台的《股票發行與交易管理暫行條例》就規定,上市公司對外公開披露的年報內容應包括前十名最大的股東的名單,半年報則不需要。但在此後的10多年,為提高上市公司透明度,以及讓中小投資者獲得上市公司主要股東名單——尤其是主流資金的動向,前十大股東名單、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陸續被要求在半年報、季報中披露。
業界認為,這些信披政策在提高上市公司的信披質量、打擊坐莊和維護中小投資者利益方面取得了巨大效果。事實上,監管層也在多項文件中告知上市公司,凡是對投資者投資決策有重大影響的信息,不管監管部門有沒有作出相應規定,上市公司均應當披露。「只公佈一個集合賬戶,而不公佈這一集合賬戶後面的詳細資料顯然是違背監管原則的。」薛洪增表示。
宋一欣和薛洪增表示,無論是考慮到投資者的現實需求,還是考慮到監管原則與方向,監管部門都應採取措施來解決券商信用擔保賬戶作為集合賬戶登陸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造成的弊端。
宋一欣和薛洪增建議監管部門,目前解決這一問題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還原股東身份,讓券商信用擔保賬戶徹底消失在股東名單裡;二是賦予券商公佈信用擔保賬戶的二級賬戶,即兩融賬戶明細的義務。
對此,有多位證券業和法律界人士表示,儘管表面上看信用擔保賬戶屬於抵押關係,但實際上是信託關係,因此第二種方式恐不符合《信託法》,因為受託人不能隨意公佈委託人的資料。因此,選擇第一種方式既是當務之急,也合乎情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afa4bb01013t24.html
【私募借兩融賬戶隱藏十大流通股東身份】目前已有私募基金故意將股票抵押給證券公司成功避免現身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就是在季度、半年度和年度的最後一天,通過將所持的股票全部抵押給券商進行融資即可規避上榜。這一成本和風險較低的操作手法已被機構投資者和個人大戶利用。全文見圖。證券時報
上述報導,終於幫我解開一個困擾心頭已久的謎團。
$廣匯能源(SH600256)$三季報,宏源證券信用賬戶持倉8756萬股,中信建投信用賬戶持倉1932萬股,半年報還有申銀萬國信用賬戶持倉1750萬股。多少私募,樂在其中呀?
私募借兩融賬戶隱藏十大流通股東身份
中小投資者作為資本市場上的弱勢群體,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變化成了他們觀察大資金動向的重要渠道之一。包括私募機構在內的機構投資者如果都選擇在每季度最後一天通過兩融賬戶來隱藏自己的身份,這對中小投資者而言將是一大損失。
證券時報記者 李東亮
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股東人數變化情況一直被中國股民視為重要投資參考。但是,私募及資金大戶可以藏身在券商信用交易擔保證券賬戶的二級賬戶——融資融券賬戶中,而使得前述參考指標失真。
按照現行信披規則,在兩融業務中,投資者融資時抵押給一家證券公司的零散股票,將會集中到該券商開設的信用擔保賬戶中,而投資者開設的「信用證券賬戶」(即兩融賬戶)為其二級賬戶。然而,股票積少成多效果使得這些信用擔保賬戶能輕易進入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中。
業界預計,如果不修改相關信披規則,隨著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參與兩融交易,券商信用擔保賬戶必將佔據絕大部分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並使得上市公司股東人數技術性大幅減少。證券時報記者獲悉,已有私募基金故意將股票抵押給證券公司成功避免現身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
隱藏前十大流通股東身份
今年三季末,已有55家證券公司的信用擔保賬戶在823家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中亮相,而去年底這一數字僅為486家。
數據顯示,金嶺礦業、杉杉股份前十大流通股東中券商客戶信用擔保賬戶均佔6個,而華北製藥、長電科技、中華企業、白雲山A、中信國安等多只股票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中的券商信用擔保賬戶數量也達到了5個。
不僅如此,以往這些信用擔保賬戶僅出現在中小市值的股票中,今年三季末的數據卻顯示,市值過千億元的股票十大流通股東名單中也開始出現了此類賬戶。例如,中國神華和長江電力,儘管三季末市值分別達到3795億元和1066億元,但招商證券信用擔保賬戶仍然躋身這兩隻股票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持股市值分別高達5.2億元和4.1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10月末,機構兩融賬戶數僅為2805個,個人兩融賬戶數為83.5萬個;而目前滬深兩市機構股票賬戶數為8.56萬戶,股票市值在50萬元以上的個人賬戶也達到118萬戶。如果按照個人持股市值佔家庭金融資產20%的比例計算,已經入市且家庭金融資產超過50萬元的個人股票賬戶即可達到743萬戶。
對此,國信證券、國泰君安證券等多家券商高管對記者表示,隨著越來越多的個人投資者和公募基金等機構投資者開通兩融賬戶,券商的客戶信用擔保賬戶規模會越來越大,勢必佔據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中的絕大部分,而出現前十大流通股東全部為券商客戶信用擔保賬戶的現象也只是時間的問題。
股東人數指標可能失真
不過,投資者真正關心的是,上述現象將給自己帶來哪些影響。
按照現行規則,投資者如果想從證券公司借錢買股票或者借股票賣出,必須提交擔保品,包括股票等有價證券。證券公司則會把所有擔保品,集中到其開設的客戶信用擔保賬戶中——這個一級賬戶下設兩融賬戶,後者用於記錄投資者委託,標明擔保品具體的投資者歸屬。然而,股票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僅公佈到一級賬戶這個集合賬戶。
上海新望聞達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宋一欣和河北功成律師事務所律師薛洪增均認為,這勢必帶來兩方面影響,一是投資者本來可以看到的前十大流通股東的真實身份被掩蓋;二是本來可以作為股票投資參考的股東人數指標失真。
宋一欣表示,由於券商客戶信用擔保賬戶屬於集合賬戶,無疑掩蓋了真正的持有人身份,使得投資者無從判斷具有資金優勢的機構投資者動向。「有意義的數字被掩蓋,上榜的名單又沒有意義,信披細則需要修改。」
薛洪增則表示,由於信用擔保賬戶這一集合賬戶的存在,會在技術上使得上市公司的股東人數較實際情況減少,從而使得持股趨向集中,這就使得原本可以根據籌碼集中度來炒股的投資者失去了一大利器。「儘管現在還不是非常明顯,但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參與兩融業務後,大量的投資者集中在一個賬戶裡,或從一個賬戶迅速恢復到分散賬戶,會讓股東人數失真。」薛洪增稱。
不過,也有個別投資者將券商信用擔保賬戶與公募基金等機構賬戶相提並論,藉以證明其合理性,這也遭到法律界人士的否定。宋一欣表示,儘管同屬於將資金集合的賬戶,但公募基金的下單人為投資經理,因此投資者可根據這些機構賬戶判斷機構動向,借此彌補中小散戶在研究和投資方面的劣勢,而信用擔保賬戶顯然不具有這一功能。
加劇中小投資者信息弱勢
證券時報記者獲悉,10月份有數十名私募機構人士聚集在深圳福田區座談投資策略,探討的問題之一為:在股票保證金大幅流失的新形勢下,如何規避主動或被動上榜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
對此,有私募人士在座談會上提出,在季度、半年度和年度的最後一天,通過將所持的股票全部抵押給券商進行融資即可規避上榜。這也得到不少私募人士的認可。據悉,這一成本和風險較低的操作手法已被機構投資者和個人大戶利用。
按照相關規定,目前參與兩融交易的投資者主要門檻為開戶滿6個月和金融資產超過50萬元。由此可見,機構投資者和個人資金大戶將股票抵押給證券公司的障礙較小。
宋一欣表示,中小投資者作為資本市場上的弱勢群體,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變化成了他們觀察大資金動向的重要渠道之一。包括私募機構在內的機構投資者如果都選擇通過這種渠道隱藏自己,這對中小投資者而言將是一大損失。
薛洪增則稱,這一損失在未來有加大的趨勢。按照目前趨勢和國外資本市場的經驗,我國的個人資金大戶和機構投資者仍有參與兩融的較大空間,這些大戶和機構都可以在季末最後一天通過兩融賬戶隱藏自己的身份,從而在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中消失。
應還原股東身份
早在1993年,中國證監會出台的《股票發行與交易管理暫行條例》就規定,上市公司對外公開披露的年報內容應包括前十名最大的股東的名單,半年報則不需要。但在此後的10多年,為提高上市公司透明度,以及讓中小投資者獲得上市公司主要股東名單——尤其是主流資金的動向,前十大股東名單、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陸續被要求在半年報、季報中披露。
業界認為,這些信披政策在提高上市公司的信披質量、打擊坐莊和維護中小投資者利益方面取得了巨大效果。事實上,監管層也在多項文件中告知上市公司,凡是對投資者投資決策有重大影響的信息,不管監管部門有沒有作出相應規定,上市公司均應當披露。「只公佈一個集合賬戶,而不公佈這一集合賬戶後面的詳細資料顯然是違背監管原則的。」薛洪增表示。
宋一欣和薛洪增表示,無論是考慮到投資者的現實需求,還是考慮到監管原則與方向,監管部門都應採取措施來解決券商信用擔保賬戶作為集合賬戶登陸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造成的弊端。
宋一欣和薛洪增建議監管部門,目前解決這一問題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還原股東身份,讓券商信用擔保賬戶徹底消失在股東名單裡;二是賦予券商公佈信用擔保賬戶的二級賬戶,即兩融賬戶明細的義務。
對此,有多位證券業和法律界人士表示,儘管表面上看信用擔保賬戶屬於抵押關係,但實際上是信託關係,因此第二種方式恐不符合《信託法》,因為受託人不能隨意公佈委託人的資料。因此,選擇第一種方式既是當務之急,也合乎情理。
ST園城600766收購澳洲金礦真相!!! 天地俠影
http://xueqiu.com/8601813520/23229626研究了一個大早上,也沒在澳洲昆士蘭政府礦產資源部找到ST園城(600766)名下的Canadian(ML3326)、Goldsmiths(ML3327)、Mt Jack(ML6781)三個金礦採礦權的任何檔案信息。
Canadian(ML3326)和 Goldsmiths(ML3327)也只是在2008年被一家名叫 InterMet Resources (ITT)的澳洲上市公司鑽探過,沒有任何有價值的發現,ITT早就放棄了,這家公司也快死了。
ST園城(600766)在澳洲的金礦項目,肯定是一大騙子。ST園城2012年2月設立煙台園城黃金礦業有限公司,隨後,黃金礦業在澳洲設立全資子公司澳洲礦業AUSTRALIA GOLD MINING PTY LTD(AGM),後者在2012年5月以2300萬澳元的價格收購了澳洲Goldsmiths、Canadian、Mt Jack三個金礦採礦權。其實,這是赤裸裸的將上市企業資產轉移海外私吞,然後在國內又因為海外涉礦而大肆炒高公司股價,一石二鳥!
大言不慚,一家什麼都不是的屁企業,竟然在澳洲設立了一家名叫AUSTRALIA GOLD MINING PTY LTD(AGM)的企業,名字叫得比天還大,可能嗎?註冊人徐誠惠,系ST園城的董事長,註冊地,是在南澳阿德萊德市的一間小商舖,好像是賣窗簾的。
ST園城子公司澳洲礦業AUSTRALIA GOLD MINING PTY LTD(AGM),號稱2012年5月以2300萬澳元的價格收購了澳洲Goldsmiths、Canadian、Mt Jack三個金礦採礦權。問題是,前二者採礦權的2008年所有者,這家名叫InterMet Resources(ITT)的澳洲上市企業,今天的市值不過141萬澳元。ST園城的上手賣家名叫AUSTRALIA YA ZE HOLDINGS GROUP PTY LTD(YZG)。
根據ST園城公司公告,上述三個金礦的採礦權人為Aurogen Mining Pty Ltd。2012年3月20日,YZG與Aurogen Mining Pty Ltd簽署了購買協議,購買Aurogen Mining Pty Ltd上述三個金礦採礦權。現三個採礦權的購買款已按合同支付,過戶手續正在辦理過程中。值得注意的是,YZG註冊日期是2012年2月29日,註冊人是Ann Zhang。也就是說,YZG在註冊不到1個月之後即購買了上述三座礦山,並且在不到2個月之後將之出售給了ST園城的澳洲礦業AGM。
Aurogen Mining Pty Ltd為一傢俬人企業,ABN商業註冊號37137076610,註冊日為2009年7月1日。但是,Aurogen Mining是如何從InterMet Resources(ITT)手上獲得這三塊沒多大價值採礦權的,ITT的歷年公告也沒具體交代,應該是主動放棄了。
問題又來了,澳洲昆士蘭政府礦產資源部找不到Aurogen Mining的任何信息!但是這三個採礦權卻是在昆士蘭。
另外,這三個金礦探礦權的直接賣家,AUSTRALIA YA ZE HOLDINGS GROUP PTY LTD(YZG),註冊人Ann Zhang,註冊地24 Angas Avenue, Vale Park, SA 5081。這是一棟典型的居民住宅,並且正在掛牌出售。一切都太蹊蹺!
這樁無厘頭的海外資產收購案,資產評估方是武漢天地源諮詢評估有限公司。鳥人,狗屎!
已經過期的澳洲探礦權、採礦權,竟然能在中國股市裡大手筆倒騰買賣!我可以很肯定,ST園城600766花費2300萬澳元收購的,位於澳洲昆士蘭州的三個黃金採礦權Canadian(ML3326)、Goldsmiths(ML3327)、Mt Jack(ML6781),都早已經被昆士蘭礦產資源部所註銷,因為在昆士蘭礦產資源部網站信息中心查不到這三個採礦權的任何信息。
還有那天業股份(600807)這些年運作的澳洲明加爾(Minjar)金礦,也一樣。山東搞的什麼垃圾企業!我罵了天業股份兩年,這公司還是那鳥樣!現在又冒出個ST園城來!
一群騙子和垃圾!
中國證監會死了!
SE051203 市場理論 第六章 論投機者之素質 掌門天地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3/04/08/se051203-%E5%B8%82%E5%A0%B4%E7%90%86%E8%AB%96-%E7%AC%AC%E5%85%AD%E7%AB%A0-%E8%AB%96%E6%8A%95%E6%A9%9F%E8%80%85%E4%B9%8B%E7%B4%A0%E8%B3%AA/天外孤帆雲外樹 胸中熱血劍中霜
論藝 第六章 「論投機者之素質」 Sep30, 05
(甲) 學理典範
天下柔道,只有一館,是為 “講道館”。
講道館乃明治維新武術宗師 矢野正五郎 所建,草創之際,時勢艱難,寄依古寺,其道塲四壁肅然,正面橫匾,只書三字:心 體 技。*****
試作解人:技即純技術,乃肢體運用之道理,務求於時空中克敵制勝。
然技以體運,體質薄弱則技術無所憑依,故習武之人應當修身。
更甚者,真劍勝負,死生間髮,苟無堅靱心志,則易神侵魄奪,四體動搖,不戰自敗。
是故體以心運,猶技以體運耳,習武之人應當鍊心。
此三者,心為根本,體為中樞,技為節梢。***
譬如發勁,力從地起,主宰於腰,形於手指。
三者之中,技術可歸結為話語理論,有形可習;體質雖不能傳授,然可遵循方法,鍛鍊厚積;至於心志,極難更易,閱讀歷練,養氣反思,或可湊功。
(乙) 投機者素質
投機乃是一門格鬥技***,本質在於 閱讀及破壞 對手之步調節奏,反面即是 保持 自身之步調節奏。故此進攻之道在於趨剛截斷,防守之道在於連綿致柔。前者是爆發力,後者是持續力,一剛一柔,互濟則成高手。
一般只看到進攻方能取勝,便忽略防守的重要性,殊知蝕少一元之價值相等於多賺一元。再者跌市快升市五六倍,防守的純技術難於進攻甚多。***
Th30. 投機者之素質亦可區分為三部分:純技術、判斷力 與及 集中力。*****
Def. A 純技術:所有關乎在遊戲中取勝的理論知識。***
知識誠然不可或缺,但投機之性質近乎武術圍棋,局面渾沌,機變複雜,純技術滲透力相對較低。****
(反例是 “打井”,變化總集即是純技術總和,只要全數背誦便成一流高手,至多全世界都是一流高手。)
B 判斷力:有關敵我互動局勢之直觀理解,控制技術選取、策略定位及調節轉向。***
技術需要判斷力運轉,正如武術需要肢體運轉一般。判斷力薄弱便會錯誤解讀場境及對手行為,導致決策及行動方向有失。
C 集中力:作戰之際,保持專注局勢,冷靜決策,堅定執行,臨機調整的心理能力。***
面對壓力時保持平常心態己是困難,至於進入 “無住心” 狀態則只有頂級競技家才能做到。
面對愈大壓力而愈能集中的人便是最有投機天份的人。**** 所以說背負重大注碼之時顯露的弱點才是真正的弱點;優點亦然。
(丙) 論純技術
純技術既是知識,即可習得。
問題是當代投機理論主流以財務學為典範,財務學隸屬經濟學,前設為理性選擇,對於短期人類行為解釋力薄弱,用於投機,便見遲鈍。
較全面的理論應兼顧心理學典範,近代投資心理學興起,惟系統化理論仍未成熟。
最上乘之理論應植基於歷史學典範。*****
歷史學乃是對人類往昔集體行為的意圖之揣測,投機學乃是對人類當前交易行為的意向之揣測,二者同出一轍。
(丁) 論判斷力
判斷既是直觀,難以言說。反之,可以言說者便入於技術範疇,故判斷與技術間常存有灰色地帶。
判斷力乃是一種默會知識***,教習不易。譬如體魄要於技術之外求取,人事之理亦應於市場之外求取。平素觀察、思辨、反省、閱讀,積累沈澱,此力方能養成。
哲學偏差乃是判斷力低落的主因,從未見過信奉 “大戶操縱市場論” 的炒家成為上手。
良好的判斷力要兼顧基本面及市場面,正確地說應著眼於市場面如何看待基本面之變遷。*****
(丁)論集中力
未論正心,先論妄心。
一般人面臨重大勝負壓力,很易心理崩潰,因而喪失合適的決策及行動能力。
呈現在危急之際,生出a 躁進 b 畏縮 c 癱瘓 等三種心態。***
此三者皆出自恐懼,作用於個人心理特質而呈現為行動面相。
三者之中,躁進之人雖易死得慘烈,但因其較有進取精神,待得經驗深厚,技術精湛,便易於把持彌補。
畏縮之人死得難看,且因欠缺進取,導致學習遲緩,損失才是最大。
內心癱瘓之人全綫當機,死左唔知乜事,最為惡搞…..最好戒絕投機。
Th.31 投機者要著意於處理妄心,處理之道,先要反省正視;外則設置機制,防守掩護;內則調息養積,暗示激揚,以更易心境性情。
另有一種妄心源於文化,非常深沈,此即害怕失敗之心理。
此為阿得勒所言 “優越感” 之背面,亦即一般所謂面子。
大多數人不能奉行止蝕,即出於此種心態。
此種低級心態,應於入市第一天除去。
正心則是臨敵的良好心態,周詳考量,理性決策,堅實執行,靈活調節,此四者是表;端正柔靱,不亢不卑是裡。
表裡相合,動靜一如,臨陣自然判斷明晰,技術發揮。
正心只能臨陣養成,是以投機者應戒絕紙上談兵paper trading。
投機者先要專注勝負,繼而承擔勝負,最終超脫勝負。*** 難!
偈云:「將頭臨白刃,猶似斬春風。」
集中力亦可於其他強競技(註)領域養成,自小鍛鍊,當屬最佳。
(註)def弱競技指的是競爭各方各自發揮本領,並不直接互動,按絕對成績定勝負。如賽跑及會考。
強競技指各方直接互動,互為攻守,按相對成績定勝負。如圍棋及武術。
(戊) 論創造力
下手鬥的是力量,中手鬥的是技巧,上手鬥的是眼界。***
def眼法是判斷力的一種,但是 後設meta判斷力。*****
眼法不是判斷局面,而是判斷怎樣看待局面。
展現為提出甚麼問題,從甚麼角度看問題,如何設定框架以解答問題。
眼法可學但難學,因它不是技術,是哲學。
多讀各類sense書,擷取思想工具及典範,可以培養基本功力。
好學之後是深思,深思之道…..可效康德,獨自散步。
def最高眼力是創造力,即提出(相對地)全新的觀點視角以解讀局面。
創造之道首在A同構互射,此即抄襲***,從相異領域移用架構解讀局面。
次為B拓樸topology變形***,操弄原有架構,偷樑換柱,易容變臉以符新局。
上為C移空法*****,將舊有框架不符此局的原理看出,除去其不適合前設,加進新前設,然後導出新框架。
最上為 無法,即憑空提出新框架。此法,不可說。
論藝130407魔術投機學 掌門天地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3/04/07/%E8%AB%96%E8%97%9D130407%E9%AD%94%E8%A1%93%E6%8A%95%E6%A9%9F%E5%AD%B8/卿籌爛熟我籌之,我有忠言質幻師,觀理自難觀勢易,彈丸壘到十枚時。
龔自珍 詩 (贈魔術師)
論藝130407
魔術投機學***
掌門供稿
(甲) 設局
1故事:話說天下第一魔術手 David Copperfield 來到城中獻技,一位自信滿滿的人士心想:「以我的醒目,當可看穿他的掩眼法吧。」便下定決心,養足精神,買了最貴的票子,端坐在大堂前觀眾席中 “最佳觀察位置” 上,以 “鷹一般銳利的眼睛” 緊盯著 DC 表演。
結局:很簡單,他徹徹底底地被魔術師騙過了。
表面原因:「DC 太利害了,不愧為天下第一神手,連我也被騙過了。」
實則不然,騙過他何需天下第一神手,隨隨便便找個最低段的職業魔術師也可輕易做到!
2深層分析:被騙的要害之處,正在
a “最佳觀察位置”; 及
b “鷹一般銳利的眼睛” 這兩點之上。試申述之。
A那兒才是「最佳 “觀察” 位置」呢?
試想又怎會是觀眾席! 那兒只是「最佳 “觀賞” 位置」, 對魔術師來說,正好是「最佳 “被騙” 位置」。 你從那兒前來看穿我的戲法? 我從那兒騙你才是真!***
B 高明的魔術最怕你的眼睛不夠銳利,你看得愈清楚, 他騙得你愈徹底。
對設置捕鷹阱的獵人來說,怕的只是鷹眼不夠銳利!***
3解救之道:要看穿他的戲法應反其道而行之。
A 魔術師的資源有限,他騙得了這個觀察角度的人,當然便無法騙過其他觀察角度的人 。 因此,除觀眾席外****,任何地方都很容易看穿他的戲法。
B 靠眼睛是無法看穿魔術的,因為魔術是用來瞞騙眼睛的。****
要看穿它只能靠知識。 最有機會識破 DC 技法的人當然便是行內人了。
(乙) 論藝
4推論投機:
A 市場猶如魔術師,大眾的思考角度猶如觀眾席。*****
基於股票投機是一種 “強競技”,平減長期的整體升幅,本質上乃是零和遊戲 zero- sum game,「弱者肉,強者食。」,相互補償,理所當然。
即是之故,大多數人想到的贏錢做法 結構性地 正是輸錢的做法。*****
B 缺乏正確的思路及知識,愈勤奮愈用心只有輸得愈多。***
金沙賭場有怕過 “勤奮用心” 的賭徒沒有?
5歸結:
A 「眾地莫企」****,Th不要從大多數人的思考角度看待整個遊戲,或者任一賽局。
有關整個遊戲的思考角度便是投機哲學,要建立適切自身條件的哲學***,只要是言之成理的 (ie融貫的,內部沒有矛盾的;及符合常識的,與外部世界未致過於扞挌不入的。) ,那怕怎樣粗糙,制勝的機會仍大於信奉流行哲學。
舉例: “大跌市買匯豐” 夠粗糙了罷,奉行之,勝機必大於看(盡人皆知的)圖表。
同理,臨機設局,必有獨到的見解才好下注。***
獨到的見解未必正確,如有失誤,將招損傷。 應對之道,在於分散風險和建立止蝕機制。其失誤,便是學習之契機。****
如此總優於隨波逐流,隨波逐流無勝機,失學習。
建立適切自身條件的哲學和導出獨到的見解,兩者均有大難處!
專注這個遊戲的人,三年,至遲五年,如於此兩者仍未小成,理應斷然引退,莫作苟留。
「江湖風露冷,市場波折多。」足下既然身子單薄,還望多多保重。
B 思辨、學習、鍛鍊 勝於 因循舊習,盲目用功。
按拙作《論投機者之素質》….. 一言難盡,有興趣的朋友自己找來看看。
那兒找?該文早已束諸「高閣」。
更重要的是C自我反省,當欠缺獨到的視角及鞏固的知識以為憑據的時候,不要妄圖擊敗市場這位 David Copperfield。
SENSE隨筆130519否定文字的蘇格拉底 掌門天地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3/05/19/sense%E9%9A%A8%E7%AD%86130519%E5%90%A6%E5%AE%9A%E6%96%87%E5%AD%97%E7%9A%84%E8%98%87%E6%A0%BC%E6%8B%89%E5%BA%95/今時今日,在這個全球識字率近乎八成半的世代, 文字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份。 可是在二千多年前,蘇格拉底,公認的智者,卻反對人們使用文字。
二千多年前的希臘, 知識的承傳全靠口耳相傳,文字作為溝通的媒介仍然是一件新鮮的事, 蘇格拉底擔憂青少年 “沉迷” 使用文字會荼毒心靈, 如同今日有人認為上網會對青少年有壞影響一樣。
蘇格拉底師承 迪奧提瑪Diotima,以 “對話” 的方式學習,是故蘇格拉底對 “文字教學” 加以撻伐; 柏拉圖 則把他老師的論點寫入 「對話錄」 裏; 但到了 阿里士多德,他年輕時已經浸滛在 “閱讀的習慣” 之中。
柏拉圖以文字記載了蘇格拉底的對話而成不朽。
蘇格拉底認為所有雅典市民都應該為人類社群成長而努力, 唯有檢視過的文字及分析過的思想才可以達成真正的美德; 而唯有真正的美德才能達成一個正義的社會。
即是說, “美德” 就是通過對知識的徹底檢視並消化其中的含義而達成。***
早期希臘的學習方式都是以口耳相傳, 個體接受集體的智慧,有如「荷馬史詩」那般。
蘇格拉底要求學生以對答質疑所有事物,直至看清原有想法的本質。***
蘇格拉底被控以 “蠱惑青年” 之罪,被判處死刑,還有被譴責 “不信神”。
對蘇格拉底而言,控訴他的政治目的有二: 首先,處罰他維繫一個當局認為危及國家安全的交友圈; 第二, 制止他質疑約定俗成的智識。
審判其間,蘇格拉底慷慨陳詞, 提出對當時社會的質問。
其中他深信書寫文字會對社會造成嚴重傷害,原因有三,記錄如下:
(一)書寫文字缺乏彈性
文字被寫下來就不能被改變, 刻在金字塔的文字仍然存在石璧上面。 蘇格拉底擔心這種不變性會讓人誤以為文字就是真實的事物, 如 “原教旨主義者” 提倡的一般,僵化人的思想。****
以為看過文字以後,就完全了解一件事。並不能尋到真知,智慧和美德。
(編按: “原教旨主義” 源出宗教界,認為「聖經」得自天啓,人類對其內容不應妄議。 所以聖書只能按照 “字面含意” 逐字逐句解讀,不得加以詮釋、引申、類推或視之為隱諭。 ***
如此,聖書所說無論表面看來怎樣不合理,例如書中記載的神跡,都是真理和事實。)
(二)記憶力的摧毁
蘇格拉底觀察到讀寫能力能夠大大提高文化整體的記憶,但會削弱個體的記憶。
古希臘的年輕公民,自小以記憶檢視大量的口傳資料,記載并增進了個人及社會整體的知識。 蘇格拉底認為教育應該透過記憶的過程令知識內化,再經由與老師討讑,進一步去蕪存菁。 將所有知識記於文字而不是腦袋,並沒有釋放腦袋的記憶力,反而削弱了記憶力。
今天,記憶力在個人由幼稚園到研究院的學習過程中無疑很是重要,但大多數人學習過程所鍛練出來的記憶力相比古希臘人,甚至祖父母輩,即可發現 “背誦的知識” 越來越少,只要觀察學生能背誦的詩句便知一二。
(三)語言失控
其實蘇格拉底最恐懼的並不是閱讀本身, 而是知識氾濫以及不求甚解的學習態度,***** 經過曲解的文字傳下去,就沒有人能為它改正。
「一旦某件事化為文字,寫成文章,不讑以何種形式傳播,它不只將流入瞭解的人手中,也將流入無知的人手中。 文字並不會篩選談讑的對象,當它遭到誤解或濫用時,便再也無人替它闡釋或辯駁了。」—– 蘇格拉底
時至今日資訊爆炸的時代,蘇格拉底的恐懼成了現實, 擁有電腦的人可以隨時隨處得到所有知識,個人的記憶能力越來越低,亦越來越少人將知識內化,分析資訊的真確性以及其中的涵義。
其實,正如柏拉圖所察覺到的,蘇格拉底要反對的並不是文字與閱讀,而是「喪失檢視語言的能力」以及未「傾我們全部的智慧」來使用文字。
蘇格拉底的觀點對古昔的文字,以致於現今的互聯網,都發人深省。
參考:
《普魯斯特與烏賊》瑪利安 沃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