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投資大佬Nelson Peltz呼籲分拆百事可樂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7426

在百事屢次拒絕分拆之後,激進投資者Nelson Peltz仍然堅持要把正蓬勃發展的零食部門從軟飲料業務中剝離。 Peltz旗下的Trian Partners擁有價值12億美元的百事股票,周四他向百事董事會發布了長達37頁的公開信要求分拆。 信中稱,分拆將“創造兩個更為精練且更具商業價值的企業”:食品部門的銷售和利潤將加速增長,飲料部門則能為投資者提供更多現金。 但是百事回應飲料和食品業務是不能分割的整體。 百事美國食品業務部門主管Brian Cornell說: “在經過方方面面的仔細考慮後,我們完全肯定保持現有的模式對公司最為有利。” 他說正是旗下飲料品牌和塔可鐘連鎖快餐的深入互動,最終促成了百事在2012年於墨西哥啟動了Doritos Locos Tacos連鎖快餐業務。 作為全球第二大碳酸飲料生產商,百事還擁有Lays, Cheetos和Doritos膨化食品品牌。  周四百事股價收漲1.2%,報每股78.01美元。 但是一些投資者和分析師仍然擔心百事以及其他軟飲料商,如何因對發達國家市場萎縮。即便是美國的消費者也開始遠離含糖或者添加人造甜味劑的飲料。 百事最新的財報表明零食業務支撐了業績。繼2012年下滑1%之後,2013年百事北美軟飲料銷售下滑了3%,盡管其全球軟飲料銷售去年上漲了1%。而2013年百事全球食品銷售去年上漲了3%。 路透援引Gabelli Funds LLC公司組合經理Kevin Dreyer的觀點稱: “Peltz提出的觀點大部分都是合理且令人信服的,他為百事潛在的分拆提供了很好的範例。”Gabelli Funds持有價值16億美元的百事股票。 英國《金融時報》援引Bernstein分析師Ali Dibadj觀點稱: “我們認為百事業務有巨大的改進空間,他們也許能作為一個公司繼續成長,但是簡單的說現在這沒有發生,也許分拆是促進成長的更好辦法。” Peltz過去幾個月來一直施壓百事董事會分拆,盡管1月份他撤銷了百事與Mondelez合並的提案,後者是卡夫食品分拆後獨立的公司。 Peltz曾成功推動了大型食品公司的分拆,其中包括英國吉百利(Cadbury)2008年剝離其軟飲料品牌Dr Pepper Snapple ,以及2012年卡夫食品分拆創立Mondelez。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528

央行呼籲香港珍惜人民幣離岸市場優勢:吃不吃,看自己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97626

昨日中國央行的新聞記者會上,央行貨幣政策司副司長郭建偉稱,香港應該珍惜目前在人民幣跨境業務上的優勢,目前香港占有53%的全球人民幣離岸市場份額,這塊蛋糕在不斷成長,香港吃不吃看自己。 央行表示,下一步將同香港監管局積極研究調整香港市民人民幣2萬元兌換上限。但央行未確定日程表,稱最關鍵是好好研究調整時機。央行國際司副司長朱雋稱,人民幣和港幣並非此消彼長的關系,人民幣有利中國和香港的發展。對於是否需要改變聯匯制,這是香港自行的選擇。 同日,財政部副部長王保安說,人民幣離岸市場是一個開放競爭的市場,並非香港獨有,香港要鞏固和發展人民幣離岸中心地位,更關鍵要看特區政府,靠自身發展,不能單靠中央。 今年5月,香港金管局總裁陳德霖向香港立法會作報告時表示,“滬港通” 將提升人民幣流通使用量,目前香港市民仍有兩萬元的人民幣每日兌換上限,這可能不足以支撐投資者去買賣股票,現在放寬上限時機成熟。 今年前五個月,內地與香港的跨境人民幣實際收付業務金額累計2.07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9%,占同期人民幣跨境收付總額的53%。香港仍是最重要的人民幣離岸中心,但隨著中國政府加快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歐美的人民幣業務迅猛發展,成為香港潛在的有力競爭對手。 今年以來,中國央行與多個國家簽署人民幣相關協議,加速布局國際離岸人民幣交易,歐洲目前已經有四個離岸人民幣交易中心,分別是法蘭克福、倫敦、盧森堡和巴黎。據交易量推算,倫敦已經成為全球僅次於香港的人民幣離岸市場。 上月底,中國央行分別與法國和盧森堡央行簽署了建立人民幣清算安排的合作備忘錄,授權中國銀行法蘭克福分行擔任法蘭克福人民幣業務清算行,授權中國建設銀行(倫敦)有限公司擔任倫敦人民幣業務清算行。 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上月稱,今年4月,美國對大中國地區的人民幣交易權重暴漲229%,對全球其他地區交易規模飆升327%。截至4月,除中國大陸和香港外,使用人民幣交易價值最高的國家地區前四名分別是新加坡、英國、美國和中國臺灣。 花旗銀行董事總經理Debra Lodge此前評論認為,美國企業大量使用人民幣交易與人民幣今年走弱也有關系。到6月初今年人民幣對美元已經貶值逾3%。美國公司利用人民幣金融工具不但能對沖匯率風險,還能套利。 Lodge預計,人民幣交易規模飆升的趨勢將是結構性和長期性的,“到2015年年底,30%的中國對外貿易將以人民幣結算,現在只有13-15%。” 德意誌銀行報告則是預計,隨著中歐經濟商業合作關系日益緊密,歐洲將迎來離岸人民幣業務的規模化發展,歐洲將成第二大人民幣離岸市場。但香港仍將是規模最大的離岸人民幣市場,這主要受益於當地人民幣支付體系以及參與人民幣業務的銀行網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4871

墻倒眾人推 石油巨頭也呼籲“去美元化”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98013

“監聽門”事件離間了美國和德國的關系;忌憚美元霸權的俄羅斯公司逐漸使用其他貨幣結算;而因不滿美國對法國巴黎銀行百億美元的罰單,法國也與美國“反目”。墻倒眾人推,如今,歐洲第二大石油生產商道達爾的CEO也認為,沒有理由以美元來支付石油款項。 路透社報道,歐洲第二大石油生產商道達爾(Total)首席執行官Christophe de Margerie周六在接受法國央行,關於在歐盟層面上,支持歐元在國際貿易中使用情況的詢問時表示,盡管不能不使用美元,但歐元應在國際貿易方面起到更大作用。 “不用美元不現實,但如果更多使用歐元,將是件好事。” 他表示,沒有理由以美元支付石油款項。原油是以美元/桶為計價單位的,但並不意味著必須用美元來支付。 此前,因忌憚美元霸權,俄羅斯的公司正在將合同轉向用歐元、人民幣和港元等其它貨幣結算。而因不滿美國對法國巴黎銀行百億美元的天價罰單,法國也成了此番“去美元化”的推手。 法國財長Sapin周四表示,歐元區財長將在下周一召開的月度會議上,討論提升國際貿易中歐元的使用。 華爾街見聞此前文章提到,法國央行行長Noyer在BFM電視臺講話稱:“我們可以這樣說,法國企業可能盡可能多地使用它國貨幣,這符合法國企業的利益最大化。比如中國和歐洲間的貿易,我們可以用歐元和人民幣,停止使用美元。” 正所謂風水輪流轉,沒有哪個儲備貨幣的地位是永久的。正如下圖所示,在過去數百年的歷史跨度中,不斷的有貨幣成為主宰全球的儲備貨幣,但最終取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055

墻倒眾人推 石油巨頭也呼籲“去美元化”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98013

“監聽門”事件離間了美國和德國的關系;忌憚美元霸權的俄羅斯公司逐漸使用其他貨幣結算;而因不滿美國對法國巴黎銀行百億美元的罰單,法國也與美國“反目”。墻倒眾人推,如今,歐洲第二大石油生產商道達爾的CEO也認為,沒有理由以美元來支付石油款項。 路透社報道,歐洲第二大石油生產商道達爾(Total)首席執行官Christophe de Margerie周六在接受法國央行,關於在歐盟層面上,支持歐元在國際貿易中使用情況的詢問時表示,盡管不能不使用美元,但歐元應在國際貿易方面起到更大作用。 “不用美元不現實,但如果更多使用歐元,將是件好事。” 他表示,沒有理由以美元支付石油款項。原油是以美元/桶為計價單位的,但並不意味著必須用美元來支付。 此前,因忌憚美元霸權,俄羅斯的公司正在將合同轉向用歐元、人民幣和港元等其它貨幣結算。而因不滿美國對法國巴黎銀行百億美元的天價罰單,法國也成了此番“去美元化”的推手。 法國財長Sapin周四表示,歐元區財長將在下周一召開的月度會議上,討論提升國際貿易中歐元的使用。 華爾街見聞此前文章提到,法國央行行長Noyer在BFM電視臺講話稱:“我們可以這樣說,法國企業可能盡可能多地使用它國貨幣,這符合法國企業的利益最大化。比如中國和歐洲間的貿易,我們可以用歐元和人民幣,停止使用美元。” 正所謂風水輪流轉,沒有哪個儲備貨幣的地位是永久的。正如下圖所示,在過去數百年的歷史跨度中,不斷的有貨幣成為主宰全球的儲備貨幣,但最終取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206

工商總局局長呼籲嚴肅查處壟斷協議行為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5105

近日,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局長張茅在《人民日報》撰文稱,鼓勵和吸引社會資本特別是民間投資進入電力、能源、金融等具有行政壟斷的領域,應放開自然壟斷行業競爭性業務,對重點領域和行業存在的壟斷協議、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等行為給予嚴格限制。

他提到,我國市場競爭存在諸多問題,例如市場秩序不規範,壟斷和不正當競爭屢禁不止;競爭規則不統一,地區封鎖和行業壟斷時有發生等等。與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相比,我國競爭政策還很不完善,其作用的發揮還有很大空間。

張茅認為,要完善公平競爭的政策環境,首先必須對行業壟斷進行規制。

應當在壟斷行業引入競爭機制,支持民營企業發展,鼓勵和吸引社會資本特別是民間投資進入電力、能源、金融等具有行政壟斷的領域,解決民營資本遇到的“彈簧門”和“玻璃門”問題。應當放開自然壟斷行業競爭性業務,對重點領域和行業存在的壟斷協議、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等行為給予嚴格限制,推進市場競爭和壟斷行業的漸進開放。

此外,還必須嚴厲制止行政壟斷和地區封鎖。

行政性壟斷和地區封鎖是對市場的人為分割,妨礙不同地域、不同行業市場主體之間的公平競爭,影響資源的有效配置和使用效率。應當對各級政府和部門涉及市場準入、經營行為規範的法規、規章和規定進行全面清理,廢除妨礙全國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規定和做法。

在加強市場監管方面,要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執法。

要進一步發揮《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法律法規的作用,維護市場準入、競爭、交易秩序。要嚴肅查處限制競爭、損害消費者權益以及妨礙創新和技術進步的壟斷協議、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

近來,我國在汽車、科技等領域的反壟斷調查逐漸升溫。《中國日報》援引國家發改委消息人士稱,目前有超過1000家中外車企正在接受反壟斷調查,包括整車制造商、零部件供應商以及經銷商。調查令不少豪車品牌相繼大幅降價。

8月13日,國家發改委開出了汽車領域第一張反壟斷罰單:湖北武漢4家寶馬經銷商被罰合計162萬元。《南方都市報》提到,發改委對一汽-大眾奧迪的最終罰單金額接近2 .5億元。

以下是全文:

競爭是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當前,與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相比,我國競爭政策還很不完善,市場秩序不規範,壟斷和不正當競爭屢禁不止,地區封鎖和行業壟斷時有發生。

  未來,我國將推進市場準入制度改革,大力減少行政審批事項;將統一競爭規則,對行業壟斷進行規制,進一步規範政府扶持行為,嚴厲制止行政壟斷和地區封鎖;將加強市場監管,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加快信用體系建設。

  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要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清除市場壁壘,保障公平競爭。國務院近日發布的《關於促進市場公平競爭維護市場正常秩序的若幹意見》,從放寬市場準入、強化市場監管、實現社會共治等方面,對促進市場競爭提出了若幹政策措施。這充分說明競爭在引領市場化改革方面意義重大,也對更好發揮競爭政策在促進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提出了新要求。全面深化改革,特別是加快政府職能轉變、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真正起決定性作用,迫切需要提升競爭政策的地位作用,努力營造充分競爭的發展環境、公平競爭的政策環境、有序競爭的市場環境,促進市場經濟健康發展。

  一、遵循市場規律,必須提升競爭政策的地位作用

  競爭是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在發達市場經濟體中,為了促進經濟發展,提升企業競爭力,政府直接幹預經濟大多采取了競爭政策、產業政策等政策手段,近年來更是不斷強化競爭政策的地位作用。可以說,市場經濟越發展,市場越開放,競爭和競爭政策的地位就越重要,發揮的作用就越大。我國在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過程中,應當尊重市場規律,不斷提升競爭政策的地位作用。

  營造公平有序的市場競爭環境,需要充分發揮競爭政策的作用。競爭政策包括反對壟斷和不正當競爭、鼓勵競爭、放寬市場準入、放松政府管制等。目前全球超過80個國家制定實施了競爭政策。1993年頒布的《反不正當競爭法》標誌著我國開始提出競爭政策,但實踐表明,我國市場競爭仍存在諸多問題,例如市場秩序不規範,壟斷和不正當競爭屢禁不止;競爭規則不統一,地區封鎖和行業壟斷時有發生等等。與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相比,我國競爭政策還很不完善,其作用的發揮還有很大空間。

  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需要確保並不斷提升競爭政策的地位。我國《反壟斷法》的頒布進一步確立了競爭政策的法律地位,這是巨大進步。然而從當前實踐看,相對於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等宏觀調控手段,競爭政策地位較弱,競爭政策促進公平競爭和維護市場機制的作用還沒有得到充分發揮。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健全完善,我國也應當逐步提升競爭政策的地位,健全完善競爭政策體系。

  制定實施有效的產業政策,需要競爭政策與之相互協調、組合運用。與競爭政策密切相關的產業政策也是政府直接幹預經濟的政策手段,但一些產業政策的實施表現為由政府對行業和企業進行直接投資和財政補貼,會導致企業的依賴和競爭不足,造成不公平競爭。因此,應當正確處理競爭政策與產業政策的關系,在產業政策制定、實施、評估的各環節,註重與競爭政策相協調。

  二、放寬市場準入,創造充分競爭的發展環境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湧流,這就迫切要求放寬市場準入,放松政府管制,創造充分競爭的發展環境。

  一要推進市場準入制度改革。市場準入制度改革,特別是工商登記制度改革,是放寬市場準入的重要舉措。2014年3月改革實施以來,優化了營商環境,激發了市場活力,登記註冊的企業數量大幅增加,在充分發揮個體私營經濟作用、調整產業結構、促進創業增加就業、提高企業資金運轉效率、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下一步,要深入推進這項改革,實現工商註冊制度更加便利化,大力減少前置審批,由先證後照改為先照後證,進一步釋放改革紅利。

  二要放松政府管制。要繼續大力減少行政審批事項,進一步降低行業準入門檻,在政策層面打破壟斷,廢除和糾正妨礙競爭的規定。確需保留的對企業投資、生產經營活動、資質資格等的審批和許可,要嚴格按照法律法規設定。明確限定政府在市場準入方面的權限,提高市場準入的公開化和透明度。

  三要創新市場準入管理模式。放寬市場準入,要求創新管理模式,“法不禁止的市場主體即可為”“法未授權的政府部門不能為”。這是實行負面清單管理的理念,是轉變經濟和社會治理模式的積極探索,不僅有利於促進市場主體充分競爭,激活主體活力,也有助於規範政府行為,理清政府和市場的關系。要制定市場準入負面清單,以清單方式明確列出禁止和限制投資經營的行業、領域、業務等,清單以外的,各類市場主體皆可依法平等進入。

  三、統一競爭規則,完善公平競爭的政策環境

  目前市場競爭規則不統一,市場主體在競爭中受到不公平對待,反映了政策不平等、體制不健全等問題。政府應當做好規則的守護者、權益的維護者,完善公平競爭的政策環境,建立公平透明的競爭規則,真正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

  首先必須對行業壟斷進行規制。我國《反壟斷法》實施以來盡管在一定程度上觸動了壟斷利益,但並沒有從根本上破除行業壟斷格局。應當在壟斷行業引入競爭機制,支持民營企業發展,鼓勵和吸引社會資本特別是民間投資進入電力、能源、金融等具有行政壟斷的領域,解決民營資本遇到的“彈簧門”和“玻璃門”問題。應當放開自然壟斷行業競爭性業務,對重點領域和行業存在的壟斷協議、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等行為給予嚴格限制,推進市場競爭和壟斷行業的漸進開放。

  其次必須進一步規範政府扶持行為。一些產業扶持政策導向或實施偏向,不但形不成正向激勵機制,反而會限制市場競爭、浪費財政和社會資源。為此,應加強對政府補貼和優惠政策的監督,把可能對市場競爭造成的負面影響控制在最小範圍。

  再次必須嚴厲制止行政壟斷和地區封鎖。行政性壟斷和地區封鎖是對市場的人為分割,妨礙不同地域、不同行業市場主體之間的公平競爭,影響資源的有效配置和使用效率。應當對各級政府和部門涉及市場準入、經營行為規範的法規、規章和規定進行全面清理,廢除妨礙全國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規定和做法。

  四、加強市場監管,維護有序競爭的市場環境

  我國市場秩序總體向好,呈現有序競爭的趨勢,但在某些領域無序競爭的情況還很突出。這就要求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切實加強市場監管,依法維護正常市場秩序。

  一要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執法。要進一步發揮《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法律法規的作用,維護市場準入、競爭、交易秩序。要嚴肅查處限制競爭、損害消費者權益以及妨礙創新和技術進步的壟斷協議、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

  二要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在市場競爭中,知名度高、信譽度好的商標、品牌,凝聚了對競爭主體的形象、商譽和市場的優良評價,具有顯著的競爭優勢,同時也容易成為其他競爭者的假冒對象。應當進一步加大對商標等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加大對侵犯知識產權行為的懲戒力度,鼓勵技術創新,給創造的智慧之火加油助力。

  三要加快信用體系建設。應當充分發揮政府在信用體系建設中的作用,加強信用體系建設的整體規劃,建立信用信息公開和保護制度,建立健全經營異常名錄制度,對違背市場競爭原則和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市場主體建立違法企業名單制度,褒揚誠信,懲戒失信,進一步規範市場秩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183

法國總統奧朗德呼籲全球聯手對抗恐怖組織ISIL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5739

奧朗德呼籲召開國際會議,討論對抗恐怖組織ISIL,稱不能再以傳統辯論方式幹預,若當初西方國家在敘利亞采取更強硬行動,ISIL就不會發展壯大。昨天,ISIl威脅稱若空襲擊中其激進分子,將血洗美國,並公布了一段殘忍殺害美國記者視頻。

奧朗德表示,需要商討出全球性戰略對抗ISIL,ISIL結構嚴密、資金充足、武器先進,威脅到了伊拉克、敘利亞和黎巴嫩等國,占領了伊拉克和敘利亞許多領土。

奧朗德稱,不能再以傳統辯論方式幹預或是不幹預。對於敘利亞發生的事情,國際社會需承擔極大責任。如果當初西方國家在敘利亞采取更強硬的行動,對於使用化學武器有足夠的反應,那麽ISIL就不會發展壯大,無需面臨獨裁者和恐怖組織間的選擇。

奧朗德證實了法國向伊拉克庫爾德族提供了高端武器裝備,以及向敘利亞反對派提供武器。歐美等西方國家表示適度支持敘利亞反對派。過去一年,敘利亞反對派遭到ISIL重擊。法國不僅僅向伊拉克庫爾德族和伊拉克政府軍提供武器,法國是為安全而行動,當前恐怖組織給全球帶來極大威脅。

昨天,ISIl威脅稱如果空襲擊中其激進分子,將襲擊美國人,在聲明中惡狠狠地稱“我們將用鮮血淹沒你們所有人”。此後,ISIL公布了一段將美國記者James Foley斬首的視頻,Foley在視頻中呼籲親友和愛他的人們以及美國政府行動起來,打擊真正的兇手。ISIL威脅稱會殺害另一名記者Steven Sotloff。

美國總統奧巴馬同日稱,美方將繼續對伊斯蘭國展開“有限”空襲,敵人已經找上門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342

法國呼籲抵制“德式預算緊縮”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6498

法國經濟部長Arnaud Montebourg周日表示,法國應該抵制德國式的預算緊縮政策,促進替代政策支持歐元區的家庭消費。(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Montebourg表示,

自2008年金融危機來實施的減赤措施損害了歐洲經濟。政府需要迅速改變方向,不然他們在選舉中敗給民粹主義和極端黨派。法國是歐元區第二大經濟體,全球第五大經濟體,而法國並不打算與德國結盟,分享其過度癡迷的保守風格。這就是為什麽法國政府應該以歐盟生存的名義,抵抗(這些政策)。

Montebourg表示,全球經濟學家和政客都開始意識到,經濟需要增長導向型的政策。

Montebourg上周末批評奧朗德為了降低赤字繼續奉行緊縮措施,他認為目前應該優先提振經濟,改善失業問題,同時呼籲政府不要將註意力過於集中在削減赤字和扶持企業上,應當更加關註通過減免家庭稅收提高需求。他已經親自要求法國總統奧朗德“對經濟政策進行重大改變”。

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提到,在歐元區所有經濟大國之中,法國似乎是唯一一個家庭負債問題愈發嚴重的國家,這或許解釋了為何法國政客們那麽反對政府進一步提高稅收。

在周六刊登的采訪中,Montebourg警告稱,法國和歐洲的緊縮措施阻礙了經濟增長。全球經濟危機後,美國和英國已經恢複增長,而歐元區經濟仍停滯不前,甚至萎縮。

Montebourg表示,

歐元區有一種特殊的病毒,一個嚴重的疾病,持續而又危險。他認為財政和貨幣緊縮政策不會幫助結束這場危機,只會惡化和擴散它。

按歐盟規定法國財政赤字占GDP比率將不超過4%的目標,而這個目標值不到四個月前剛剛確定。不過在經濟二季度增長意外停滯之後,本月中旬法國宣布放棄2014年赤字目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658

默克爾呼籲盡快結束烏克蘭危機 德國撐不住了?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6494

俄羅斯,默克爾,德國,烏克蘭危機

周一,德國總理默克爾表示,烏克蘭危機已對德國產生影響。(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的確,烏克蘭危機爆發以來,歐美和俄羅斯之間的制裁與反制裁之戰不斷升級,造成了“兩敗俱傷”的局面。德國第二季經濟意外萎縮0.2%。

默克爾表示,冬季氣候異常溫和,使春季經濟擴張提前,這個因素是4-6月經濟數據疲軟的部分原因,但她也指出,烏克蘭危機也打擊了德國經濟成長:

“有一些不確定性,我不想隱瞞這點,整個烏克蘭和俄羅斯的緊張局勢顯示出了對經濟的沖擊。我們當然很希望恢複具有建設性的國際關系。我預計,如果不發生重大事件,我們經濟的整體年增速將會不錯。”

德國政府預計經濟今年會增長1.8%。過去一個月中,德國的經濟數據一個比一個差,今天剛剛公布的商業信心指數(IFO)更是出現連續第四個月下降,反映出搖搖欲墜的歐元區經濟體。作為歐洲經濟引擎,德國經濟的韌性尤為重要。

不僅如此,俄烏沖突也對俄羅斯經濟造成了巨大沖擊,俄羅斯官方數據顯示7月份俄羅斯GDP同比收縮0.2%,繼6月收縮了0.1%再度下滑,俄經濟發展部部長承認目前已經進入下滑周期。ING分析師認為,西方制裁令俄羅斯今年面臨巨大負增長風險。

周末期間,默克爾在訪問烏克蘭時表示,希望烏克蘭和俄羅斯盡快拿出和平方案,並建議烏克蘭可以考慮接受“聯邦制”,以結束耗費精力和財力的俄烏沖突。

而面對複蘇遇阻的歐洲經濟,此前,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曾在全球央行年會(Jackson Hole)上表示,歐元區可能需要更多的刺激,暗示歐洲版QE的腳步可能越來越近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662

軍事打擊只治標 法國呼籲切斷IS資金鏈以治本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6405

法國呼籲國際社會采取一致行動切斷伊斯蘭國(IS)的經濟來源,原因是擔心這一遜尼派叛亂組織已成為全球最富有的聖戰組織。(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法國外長Fabius向法國電臺RMC表示,因在一定程度上得益於中東富人的捐贈,IS這支已擁有強大軍事力量的極端組織通過獲得巨額現金,進一步增強了自己的實力。

2001年美國9·11恐怖襲擊事件的成本為100萬美元,而法國估計,今天IS已坐擁數十億美元。

IS今年夏天的快速擴張正威脅到伊拉克政府,美國正在對被該組織控制的伊拉克北部地區實施空襲。與此同時,法國和其他歐洲國家已決定向伊拉克的庫爾德武裝提供武器。

IS獲得財富的途徑主要如下

--中東個人的捐贈
--從控制的地區收取保護費
--從尋求逃亡海外的難民處勒索錢財
--通過其控制的油田賣油所得
--搶奪伊拉克央行摩蘇爾分支

Fabius說,除了軍事支持外,西方和中東國家必須就采取切斷伊斯蘭國經濟來源的措施達成一致。

“IS從一些富人那里獲得了資金,這些富人認為他們能通過援助IS保護自己。”

但他不願透露是哪些國家涉及為伊斯蘭國提供資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671

食品禁令顯副作用 俄呼籲東盟增加對俄食品出口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7186

俄羅斯經濟發展部長烏柳卡耶夫周四在緬甸首都內比都舉行的俄羅斯-東盟經濟部長磋商會上,呼籲東盟各國增加對俄羅斯的食品出口。(更多精彩財經資訊,請到各大應用商店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我想提醒關註農產品出口領域為東盟國家開啟的機會。這里指的是新鮮蔬菜、水果。我們十分了解你們各國農產品高品質標準,我們將歡迎你們各國對俄羅斯出口食品,除了水果、蔬菜,還包括海產品、堅果、牛肉、豬肉和雞肉。”

華爾街見聞網站寫過文章稱,針對歐美食品的進口禁令是把雙刃劍,雖然起到反制裁作用,卻令俄羅斯“很受傷”,俄羅斯部分食品價格大漲。

而為了彌補禁令造成的供應缺口,俄羅斯政府計劃從非西方國家進口食品,中國和巴西這樣的金磚國家和拉美國家有機會擴大出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02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