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IDG資本合夥人李驍軍:早期投資像中醫,中後期投資像西醫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1648

(東方IC/圖)

12月19日,TOGETHER 2016南方周末年度盛典活動在北京舉行。活動選出了四位2016南方周末年度商業人物,IDG合夥人李驍軍名列其中。作為IDG合夥人,李驍軍在TMT這個創投行業的根目錄領域,投資過小米、果殼網和猿題庫等知名項目。

南方周末:你主要投哪些領域哪類項目?

李驍軍:我關註TMT早期。大家經常提投資風口,我覺得不要把註意力劃定在一個固定區域。做投資要從專才做到通才,不要給自己畫個框,永遠要想著跳出自己的固有思維。

南方周末:早期投資的特點是什麽?

李驍軍:早期投資沒那麽多數據和歷史可看,更像中醫,靠感性和經驗判斷比較多。所以早期投資每個人的招數都不太一樣,投資風格比較個性化。

做早期投資一定要樂觀,但也要有懷疑精神。樂觀是你要永遠相信未來是新的,懷疑是你要對自己誠實,知道自己的不足,知道很多地方搞不清,也暫時搞不明白。年輕人不要怕面子,不要怕被別人挑戰。錯了不丟人,丟人的是錯了還不知道。

早期投資的隨機性和偶然性很強,沒什麽門檻,任何一個新手都有成功的可能性。所以現在做早期投資的人越來越多。但隨機性決定了投資這事不好幹。

有些事情分析過多、研究過多,忽略了早期的不確定性。早期項目,存在非常大的不確定性,就算你做了再多分析研究,關鍵時候還是需要一閉眼和一跺腳的勇氣。

早期的投資就是找亮點,是否足夠一俊遮百醜,如果足夠,就可以投。這一俊,主要是人,也就是這個創業者是否有能力把所有困難克服。

但對人的判斷往往容易出錯,比如我們曾經遇到一個創業者,做盡職調查的時候,我們問了很多跟他有關聯的人,其中有人對他的評價給我們帶來了錯誤信息,導致我們沒投。這個公司後來發展很好,我們也是後來才知道,我們得到的評價是片面和錯誤的。

所以後來我判斷一個項目,就有意做減法。我們同事拿來二三十頁的調查報告,我說能否就兩個問題,如果這兩個問題存在的話,就可以做一個投資選擇。

南方周末:中後期投資的特點又是什麽?

李驍軍:後期投資理性較多,就像西醫,有數據、驗血、X光等診斷方法,有據可循的東西比較多。

南方周末:你認為優秀投資人的特質是什麽?

李驍軍:人有三個境界,一是聰明,二是會反思,三是有同理心,能理解別人在想什麽。去理解創業者很重要。大部分時候,我們都是聽創業者說。我們最重要的是兩個本事,一是問問題,二是聽。問問題永遠比回答問題更重要,是否會提問,對投資人很重要。

我在被投公司的董事會都不愛說,因為創業者比我了解公司,不應該是我告訴他公司應該幹什麽。我很擔心按照我的話去執行的創業者。我最怕開會的時候,創業者問我今年的趨勢是什麽,應該是他告訴我。

做投資和創業都不容易。但投資人不要把自己的情緒帶給創業者。投資人的焦慮可以理解,他需要回報。但不要給創業者太大壓力,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很多基金的周期是十年,短的也有五年,足夠你看清楚很多東西,沒必要著急。

南方周末:你有什麽投資經驗可以分享給同行?

李驍軍:我的一個小經驗是,第一次跟創業者見面不吃飯。本來見面就一個小時,上菜、吃飯半小時,聊天就剩下半小時。

做投資最重要的是判斷人。判斷人一是要有足夠多的時間,二是要有足夠多的事。其實做投資,有個十年,大家的基本判斷力都差不多。我的優點是,有足夠的耐心,更願意承受起起伏伏。投資人一定要有韌勁,要有反彈力。

南方周末:你投過不少獨角獸公司,你的經驗是什麽?

李驍軍:在每一個大潮流下,一定會出現一些大公司。但巨無霸公司的出現是沒有規律的,不知道在哪出現,不知道什麽時候出現。所以我們每看一個公司,都會問自己,這個行業的是否有機會?如果有,那麽前三名是誰?我們有沒有見過?

巨無霸的出現,有的是突然性,比如馬化騰;有的以前就很優秀,比如雷軍。對於前者,你可以組織一些創業者大賽來發現,對於後者,要跟他們保持長期溝通,當他們需要融資的時候,能想到你。

創業基本上天時地利人和都要齊全,還要靠運氣。但做投資,主要是靠運氣。我們經歷過正確判斷導致了錯誤的結果,很多我們看好的公司,最後失敗了。我們也經歷過錯誤判斷收獲了正確結果,很多我們投了之後不看好的公司,反而成長非常好。

南方周末:你是如何投資到小米的?能否以智能手機行業為例,闡述一下你的投資邏輯和方法論?

李驍軍:IDG很多合夥人跟雷軍認識很久,比如周全和林棟梁,在雷軍還在金山的時候就很熟了。後來雷軍出來做天使投資,又跟IDG合投了一些項目。我跟雷軍的合夥人林斌認識很久。

從功能機到智能機,是個巨大機會。市場上既有蘋果這樣的高端品牌,也有山寨品牌。但在山寨和高端之間,也就是1000元到4000元之間,需要一個高性價比品牌。

我們之前投資過手機行業,對手機產業鏈還算了解。所以判斷起來會快一點。做手機,很多人解決不了存貨問題,市場好的時候拼命備貨,在渠道壓著,突然有一天賣不動了,資金鏈也就斷了。互聯網渠道來銷售,就不存在這個問題。

 

IDG資本合夥人李驍軍(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南方周末:怎麽看智能手機行業的下滑和小米遇到的困難?

李驍軍:我們當年投資小米的時候,它遇到的挑戰比今天大得多。當時小米只做了一兩款小應用和操作系統,手機還在研發中。今天小米手機的銷量超過了1億部,操作系統MIUI有2億用戶。小米在印度等海外市場發展不錯,小米生態鏈的協同效應也有了,線下體驗店發展得也不錯。

南方周末:如何看待投資人的價值?

李驍軍:發現好的創業者,用資本的力量和我們的經驗去推動他們更好地冒出來,這是我們的時代使命。我們有雪中送炭的時候,但更多時候是錦上添花。投資人不能因為一個公司上市了,就覺得都是自己的功勞。創業者對時代的推動作用是投資人無法取代的。我們絕不是主角。

南方周末:現在是投資界的冬天嗎?

李驍軍:冬天的說法好久了,快一年了。但現在實際上市場很活躍。尤其是投資早期項目的人民幣基金,很多新基金在湧入。2016年IDG在融資方面也取得了不錯進展。對投資公司來說,冬天影響不大,越是冬天,越能找到好的創業公司。因為冬天會凍死很多競爭力不足的企業。對創業者來說,冬天里的競爭不如資本熱潮時那麽激烈。

南方周末:IDG是老牌投資機構,現在市場上民營的和國有投資基金越來越多,你們如何自我升級叠代?

李驍軍:投資是個長期過程,經驗積累很重要。我們內部在培養新人,讓自己保持足夠的敏感,尤其是對創新事務的敏感。同時我們也擴充了投資領域的邊界,比如關註90後創業者。

這幾年,不僅是國家隊在進場,還有地方隊、上市公司和影視明星也參與到這個市場。有些項目大家確實有競爭,但更多是合作。比如我們當他們的接盤俠,或者他們當我們的接盤俠。我們的出資人里,也有國有資本、地方政府資本的支持。良性、健康的競爭不可避免,我們也是歡迎這種競爭的。

南方周末:現在有一種觀點認為,虛擬經濟沖擊實體經濟,你怎麽看?

李驍軍:虛擬經濟需要實體經濟來落地,實體經濟需要虛擬經濟來提高效率。蘇寧和海爾等實體企業都在布局線上,阿里和騰訊等線上巨頭也在向線下發力。大家在相互融合,國外也是這個趨勢。兩者並不是對立關系。

南方周末:創投圈都在說,模式創新時代過去了,技術創新時代來了。對於擅長投資模式創新的IDG來說,是不是挑戰很大?

李驍軍:IDG一直相信技術創新能提高生產力,帶來巨大變革。我們對此有準備,有專門的投資團隊關註技術創新,也已經做了投資布局。我們很多投資人都是博士畢業的工科生,對技術並不陌生,更不排斥。

南方周末:能否預測一下未來幾年的創投趨勢?

李驍軍:IDG內部做過很多調研報告,基本都認可三個方向。一是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比如無人駕駛、機器人;二是消費升級;三是文化娛樂,比如我們投資了一個廣場舞項目。

其實我特別擔心對未來做判斷,因為太難了。就跟美國大選一樣,黑天鵝事件層出不窮。

做投資需要判斷趨勢,但千萬不要被自己的判斷所誤導。你的經驗讓你能對一些模式做出識別,但投資難就難在要敢於打破自己的經驗。做投資,一方面要積累經驗,另一方面時時刻刻要打破自己的經驗,這也是投資的魅力所在,不斷跟自己打。

南方周末:你也投資媒體項目,你覺得傳統媒體能走出困境嗎?

李驍軍:如今傳播的介質發生了很大變化。經過了報紙、收音機、電視、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變遷,未來可能會有新的介質,比如VR和AR。但媒體的核心沒有變,只要你能持續提供高質量內容,不管傳播媒介怎麽變,媒體都會有自己的生命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038

首部中醫藥法醞釀30年出臺:鼓勵中醫西醫相互學習

“國法”醞釀三十載,業內翹首共期盼。據新華社報道,隨著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表決通過,我國首部為傳統中醫藥振興而制定的國家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25日誕生,為繼承和弘揚中醫藥、促進中醫藥事業健康發展提供有力法律支撐。

歷經數千年不斷豐富發展,中醫藥以其深邃的哲學思想為中華民族繁衍昌盛作出了卓越貢獻,被譽為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在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新聞發布會上指出,中醫藥法作為第一部全面、系統體現中醫藥特點的綜合性法律,將黨和國家關於發展中醫藥的方針政策用法律形式固定下來,將人民群眾對中醫藥的期盼和要求用法律形式體現出來,對中醫藥行業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

中醫藥法分為“中醫藥服務”“中藥保護與發展”“中醫藥人才培養”“中醫藥科學研究”“中醫藥傳承與文化傳播”“保障措施”“法律責任”等9章,共63條,將於2017年7月1日起施行。

這部法律明確了中醫藥事業的重要地位和發展方針,提出“中醫藥事業是我國醫藥衛生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大力發展中醫藥事業,實行中西醫並重的方針”;“發展中醫藥事業應當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堅持繼承和創新相結合,保持和發揮中醫藥特色和優勢”;“國家鼓勵中醫西醫相互學習,相互補充,協調發展,發揮各自優勢,促進中西醫結合”。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行政法室副主任黃薇說,中醫藥法在中醫藥管理方面進行了制度創新,構建符合中醫藥特點的管理制度,加大政府對中醫藥事業的扶持保障力度,同時堅持扶持與規範並重,加大對中醫藥的監管力度,保障中醫醫療服務和中藥質量安全,對繼承和弘揚中醫藥、促進中醫藥事業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當前,我國正在不斷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專家指出,隨著健康觀念變化和醫學模式轉變,中醫藥日益顯示出獨特優勢,在我國衛生與健康工作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制定中醫藥法,對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促進健康中國建設具有重要意義,也有助於提升中醫藥的國際影響力,增強中華文化軟實力,適應“走出去”戰略需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502

無良西醫不開藥只發病假紙攞病假 2日$200 4日$400

1 : GS(14)@2014-11-24 08:17:58





■涉濫發醫生紙謝醫生的診所只是一間400呎的住宅。


【《蘋果》直擊】【本報訊】醫生涉嫌「明碼實價」濫發病假紙。有病人早前到觀塘一西醫診所求診,但醫生只發病假紙不開藥,質疑有欠醫德。《蘋果》記者兩度扮病人求診,發現涉事的八旬老醫生「不檢查、不開藥,只發醫生紙」,更稱診金與病假日數掛鈎,並建議報稱感冒的記者在病假紙上改寫「發高燒」,可「攞多幾日病假」。記者:郭美華 陳達浩 梁偉權



「由我入去睇病到我離開,全程唔使三分鐘……淨係畀病假紙,一粒藥都冇!」學生Andy日前因胃痛,到觀塘物華街一間樓上西醫診所求診,他踏入一間「住宅式診所」,便見到謝醫生由廚房走出來,劈頭就問他:「今日乜嘢病?係咪要醫生紙?要幾多日?」過程不足三分鐘,醫生便給了他病假紙。Andy付了130元診金,才得悉診金只包病假紙,並沒有藥物。診所向他表示藥費另計,他最終被迫再找另一醫生求診。他謂事後已就事件向醫委會投訴。據紀錄,自稱已80多歲的謝醫生屬「有限度註冊」西醫,只准在指定地點應診,每年要續牌一次。



不檢查即建議寫發高燒

記者其後扮病人求診,發覺該診所是一間約400平方呎的殘舊住宅,藥櫃及上面的藥樽都已發黃,謝醫生稱六十年代在內地漢口醫科畢業,來港後先後在深水埗及觀塘行醫。謝醫生和診所女職員均沒穿白袍或制服,謝醫師身上的名牌更是手寫的。下午時段求診者較多,多是年輕人,不少人離開時只手執病假紙,未有取藥。當記者看病時,謝醫生主動問記者是甚麼病,是否要請病假?記者指是感冒,問可否請四日假?謝醫生指單純感冒難寫四日,女職員插口說:「公務員查得好緊,警察更加,四日就要寫腰肌勞損囉,千祈唔好話嚟買病假紙,我當你睇醫生咋。」謝醫生最終未有對記者作身體檢查,便建議把病情寫成發高燒,並寫了兩天病假,診金200元,並稱:「兩日假盛惠200蚊,四日假就要400蚊。」記者第二次放蛇,謝醫生即問:「你睇醫生做乜?係咪要攞假?」記者稱流鼻水和發熱,問可有藥食?他說有,但要加70元,即一天病假紙連藥費要200元。記者主動要求檢查,醫生拿出一個看似損壞的聽筒,記者質疑效能,他堅稱無問題。記者昨致電謝醫生,指有病人質疑他濫發病假紙,謝醫生矢口否認,又強調所有病人都有診療紀錄。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1124/1894578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552

【健康online】外遊不適點算好?西醫教你穴位按摩止暈

1 : GS(14)@2016-01-04 07:53:49

聖誕及元旦後,農曆新年是另一個市民一家大小外遊的高峰期,家長要帶同年幼仔女出遊,難免緊張又「騰雞」。兒科專科醫生張傑提醒家長,要為子女帶備「旅行三寶」,包括旅行藥物,即退燒藥、止嘔藥、止瀉藥、止肚痛藥及抗敏感藥;記載子女患病紀錄的健康手冊,以便在當地求診時,即使言語溝通有困難,也可讓醫生參考過往病歷,如有否藥物敏感,最後是萬用急救袋,包括膠布、消毒紗布及嘔吐袋等,並有以下的外遊貼士。記者:梁麗兒【輕按內關穴舒緩車船暈浪不適】父母可在出發出前半小時讓子女服用醫生處方的止暈藥,一旦出現暈車浪、嘔吐等症狀,建議可將少許白花油或精油,塗在手腕內側的內關穴(即手腕對上兩吋、即大概3隻手指位距離),並輕輕按摩,有紓緩作用。要避免旅行期間小朋友太頻撲,最好減少坐長程車或安排太密集行程,或經常轉換酒店。【穿長袖薄衫打底應對室內暖氣】日本及韓國都是港人旅遊熱點,帶子女到當地旅遊小心遇上寒流突襲,由於不少寒冷地區的室內都設置暖氣,小朋友穿得太多、太厚,更換衣服不方便,家長宜為子女靈活穿衣,例如穿長袖兼薄身衣打底,加上一條長褲及一件厚外套。禦寒衣物要包括襪、手套及頸巾。但究竟着幾多衫才夠?一般情況下兒童比成人穿多一件已足夠,譬如媽媽穿3件,女兒可穿4件。父母可輕摸子女手掌或頸背位置,若發現出汗,便可能着得太多;帶備的衣服也要較多尤其底衫,方便替換。【生冷食物不安全小心中毒】刺身、沙律、含冰塊的飲料,若處理不當,容易受污染,例如沙門氏菌、甲型肝炎病毒等,兒童最好避免進食,家長也可考慮旅行前預先帶子女注射甲型肝炎疫苗作預防。不同地區的水源,其微量元素或有異,兒童飲用後可能會出現水土不服如腹瀉等症狀,家長旅行期間可為子女自備蒸餾水,減少水土不服,尤其兩歲以下兒童。【避免上機前睡太多預防機艙扭計】要提防子女在飛機上扭計大喊,或因機艙環境陌生整晚扭計不肯睡覺,建議可上機前一晚避免讓孩子睡太多,讓他們可在飛機上疲倦入睡。如乘搭夜機,最好不要瞓晏覺。另可帶備子女的日用品,如心愛的玩具、兒童小食等,以便扭計時安撫情緒。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101/1943524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4063

怡健堂:推廣產品借鏡西醫經驗

1 : GS(14)@2017-10-08 21:55:28

【明報專訊】早前,怡健堂中醫位於將軍澳的第七間診所舉行開幕禮,當日怡健堂中醫宣布,與本地草本天然護膚品品牌Kimature及涼茶及草本飲品「良茶隅」建立緊密合作關係,其全線診所將會陸續銷售兩者產品。

本身是西醫的怡健堂中醫股東莊文煜表示,其實部分西醫診所早已有售護膚品,這次3家公司聯乘(crossover)合作是向西醫行業借鏡。他記憶中,以往外國曾經有嬰兒護膚品品牌,因為在診所上架而走紅,後來被跨國公司收購,繼而在大型連鎖藥房上架。

花半年時間選定合作伙伴

怡健堂中醫助理市場經理黃善勇稱,公司成立於2015年,是一家較新派的連鎖中醫診所集團,希望推廣治未病概念,顧客不是有病才來,而是日常保健也會想起該公司,讓該公司成為顧客的保健養生顧問。

連鎖中醫診所銷售護膚品和飲品,幾近是以其聲譽為兩者背書。黃善勇透露,公司選擇合作伙伴也相當小心,當初定出的條件,就是要找草本產品,並且希望盡量找到本地生產者,經過約半年才選定Kimature和良茶隅。現時,怡健堂中醫已有4間診所有售Kimature護膚品及良茶隅涼茶和草本飲品。至於已上架的Kimature和良茶隅產品,分別有13款和10款。

[行銷攻略]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807&issue=2017100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696

【dry底要睇】點解指尖特別易「過電」?西醫工程師話你知

1 : GS(14)@2018-01-15 03:11:58

冬天一到,火花四起,你以為過電了,其實只是自作多情。這股力量,世人稱它作靜電。

冬天一到,「滋」一聲,火花四起,你以為過電了,其實只是自作多情。這般力量,起初透過鞋底與地下之間的磨擦產生,其後蔓延至全身。世人稱它作靜電,有關它的謠言四起,如身體缺氧引致過勞的現象……不如聽聽醫生如何解釋。


就此皮膚科專科醫生林嘉雯表示,這是沒有根據的說法,「靜電不是醫學問題,而是物理現象人體產生靜電,與人體本身的體質沒有關係。」她續指,此物理現象的成因是乾燥,皮膚與外界產生摩擦而成。其中一個日常例子,平日我們走路,當鞋底與地下磨擦,就會產生靜電,再漫延至全身。此現象一年四季都有,那為何冬天的花火寧舍西利,其實主要關乾燥事。就此電機暨電子工程師學會(香港分會)會長張星煒解釋,平日空氣中有很多水份子,即使產生靜電,水分子都會將其帶走。「但於冬天,當水份子少了,靜電就帶不走,相對身體就會較易有靜電。」靜電多數積聚於尖端位置,如頭髮及指尖,故這些部位多數特別過電。如不想成日同人過電,亦有辨法,就是於空氣中放置放濕機或噴水,提升空氣中濕度,讓水分子帶走靜電。又或者塗多些潤膚液,皮膚不乾燥,自自然然冇咁易「彈起」。記者﹕湯珮然攝影﹕蕭志南全新旅遊專頁,即like籽想旅行:https://fb.com/travel.appleseed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80111/2027069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6759

【攝一攝】凍親就會病?西醫中醫解你知

1 : GS(14)@2018-01-15 03:31:33

「凍親」就會病,究竟是甚麼原理呢?

這幾天天氣如坐滑梯般急降,又下起毛毛雨,身邊亦多了人拖住一行鼻涕,慘呼「凍親」兼「攝親」。


「凍親」就會病,究竟是甚麼原理呢?有根據還是醫學謬誤?不如聽聽西醫及中醫的解釋吧。記者:湯珮然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80112/2027167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682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