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一投資於八月二十五日宣布一股送四股,股價由前一天的1.85元稍為升至2.03元之後隨即幾乎直線下跌至0.475元才見止跌回升,跌幅高達76.6%,這已是一絕;十月七日,其股價由除淨價的0.13元一天之內挾高1.5倍而高見0.33元之後又是幾乎直線下跌,跌至0.071元之後才止跌回升,跌幅更高達78.5%,這又是另一絕;更絕的是這次再由0.122元跌至昨天的0.073元之後才來一招合股兼供股,今天股價即時跌至0.046元收市,跌幅高達64.7%,此連環三絕招一出,小股民幾乎一網被打盡。
合一投資從變相拆細,到宣布合股,前後不足四個月,既然今天要合股,當初又何必變相拆細呢?只是這麼變相的一拆一合,不知道有多少小股民葬身股海了。
同樣的情況亦發生於中國3D數碼(8078)之上。
中國3D數碼於七月二十日宣布五股合為一股,再一股送十股,又是變相拆細,股價於九月三日除淨之時由0.081元三天之內挾高至0.39元,升幅高達3.8倍,其後又是幾乎天天下跌,跌至十二月一日的0.031元之後突然宣布十股合為一股,隨後其股價進一步下跌至0.018元才止跌回升至今天收市的0.025元,跌幅高達93.6%,由變相拆細到宣布合股,前後又是不足五個月,這麼變相的一拆一合,又不知有多少小股民莽身股海了。中國3D數碼尚有一招未出,就是宣布供股,估計可能是一股供兩股或者三股,只是不知何故至今扭扭擰擰,仍未出招?此招一出,又不知將有多少小股民中槍倒地了。
這邊廂,合一投資及中國3D數碼藉著除淨一直向下炒,那邊廂,威利(273,臨時編號2997)及民豐(279,臨時編號2902)卻是藉著又拆又送先炒高,再向下炒。
威利於十月三十日宣布一股拆為十股,拆細之後再兩股送一股,宣布之後股價由1.9元先炒高至2.9元水平,於十二月四日先由除淨價的0.186元稍為挾高至0.247元之後又是幾乎直線下跌至今天最低的0.098元才反彈至0.12元收市,跌幅高達51.4%。
至於民豐,於十一月十一日同樣宣布一股拆為十股,拆細之後再兩股送一股,宣布之後股價亦由2.01元先炒高至3.04元,今天除淨了,股價先高見0.145元,雖然隨後跌至0.116元之後反彈至0.127元收市,暫時跌幅只有12.4%,然而,今天只是第一天除淨,相信隨後的日子將會「天天向下」,繼續尋底。
若然有人說數月之後威利及民豐將會合股,換作以前,誰會相信?然而,見過合一投資及中國3D數碼的例子之後,真是不得不相信了。
過去一年,這班莊家藉著合股而把股價炒高數以倍、甚至十倍計,可能帶挈了一些人發達,然而,近數月,這班莊家似乎已經完成了派貨,再始在向下炒殺人了。
不信?再來看看中國中盛(2623),股份於十月二十八日一股拆為五股,股價於當日最高價的1.37元已經跌至今天收市的0.445元,跌幅高達67.5%;協鑫新能源(451),股份於十一月十九日一股拆為四股,今天已經由當日最高的1.41元跌至1.1元,跌幅為22%,日後會否繼續向下尋底?姑且拭目以待。
這些莊家似乎都在趕潮流,今天,又輪到漢基(412)宣布一股拆為四股了,且看日後是否又是「向下炒」了。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5月我國外匯儲備余額結束了連續兩月的上升掉頭下降,創下2011年12月以來的新低。在美聯儲7月加息預期強化的背景下,國際資本從新興市場流出,但中國外匯儲備的降幅仍好於市場預期。
央行數據顯示,5月的外匯儲備約3.2億美元,較4月份減少了約280億美元。不過以SDR計算的5月外匯儲備則扭轉了3個月的下降勢頭,較上月增加34.9億SDR。
分析人士認為,以美元計值的外匯儲備下降與上月美元指數大幅上升有關。央行在外匯市場的操作已經逐步減弱,市場正在適應新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
美聯儲加息預期引起波動
據央行最新公布的數據,5月的外匯儲備31917.36億美元,較4月份減少了279.6億美元。而SDR計算的外儲增至22751.33億SDR。
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趙慶明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我國外匯儲備中約有三分之一是非美元資產,由於美元指數走強,按照時點進行匯兌折算,會使以美元計算的外儲數據減小。
他認為,280億美元的降幅並不算大,並且美元走強可能會隨著美聯儲加息落定而止步。“如果7月美聯儲加息概率很高的話,可能在此之前美元對其他貨幣會走強,雖然能走強多少還不確定,但只要在市場預期之內,就會比較穩定。”
5月,美聯儲加息預期再度升溫,美元指數由跌轉升,全月上漲3%,從月初的92.6升至95.8。但上周五,美國公布的5月非農就業報告顯示,非農新增就業僅3.8萬,創下近6年來最低水平,與“就業市場形勢繼續改善”的美聯儲加息前提條件相違。
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謝亞軒認為,外匯儲備再現負增長並不意外,5月匯率計值因素導致外儲減少250億美元左右。而美聯儲加息預期重新走強,也導致國際資本從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外流。他預計5月銀行結售匯逆差規模較4月略有擴大。
謝亞軒認為,上周美國非農數據表現欠佳,使得美聯儲加息預期趨於穩定,美元重新走軟,國際資本將再度重回新興市場。在美聯儲加息靴子落地之前,中國的跨境資本流動以震蕩為主。未來兩個月需關註的風險事件包括英國脫歐公投和美聯儲兩次議息會議。
外儲變動趨於理性
5月的人民幣匯率對美元貶值1.5%,對主要新興市場貨幣有所升值。
謝亞軒認為,人民幣雖然對美元貶值,但外匯儲備的降幅不大,這反映出投資者對於匯率波動的適應力和耐受力增強,近期匯率波動更多是市場因素變化所驅動,而非大家習慣談及的所謂“政策引導”。
趙慶明也告訴記者,“市場已經不像去年8月、12月和今年1月那樣恐慌,尤其經過過去一段時間,市場對匯率形成機制有了充分了認識。”
他認為,央行在外匯市場是凈買入還是凈賣出也會影響到月度外匯儲備數據,從央行外匯占款看,央行對市場的介入程度在不斷減輕。但從企業、個人的購付匯行為看,央行外匯占款減少額仍會是逐步收窄的趨勢。
央行公布的資產負債表顯示,4月末,央行外匯占款為23.78萬億元,較3月份減少月544億元,連續6個月下滑。前3個月央行外匯占款分別減少約6445億元、2279億元和1447億元。
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過去外匯儲備處於單邊增長狀態,如今適度有增有減是很好的現象,國際資本流動應該有進有出。她認為,比跨境資本投機更值得擔憂的是外貿不景氣,創造外匯動力不足,而使用外匯的能力在增強。
她也表示,我國經濟增速在世界範圍仍然相對較高,並且海外對人民幣國際化和資本項目開放有較高的期望,中國吸納外資的能力在新興市場經濟體,甚至發達國家中具有優勢。
面對賺得盆滿缽滿的影視、遊戲等產業,作為上遊內容源頭的主要陣地網絡文學生產方也坐不住了,並開始介入下遊,向下遊要利潤。
6月8日,第一財經記者獲悉,國內最大的網絡文學公司閱文集團宣布推出“IP共營合夥人制”模式,和下遊廠商針對高端IP成立公司,共同建構一個基於這個IP的產業鏈。通過這種緊密的捆綁,實現更長久的合作與利益共享。閱文集團總裁吳文輝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作為影視產業最大內容源頭網絡文學公司,其面向下遊的合作方式不再僅僅是出售IP(內容版權)的“一錘子買賣”。在閱文的IP布局下,IP商業早已走出以孤立開發、版權簡單售賣為特點的1.0時代,邁入從點到線再到面,由短線開發走向長線開發的2.0時代。
告別“一錘子買賣”
很長一段時間,IP生產方與下遊IP開發方一直以“一錘子買賣”來交易,IP版權方將IP出售給下遊影視公司,隨著故事講完,這個IP就走到盡頭,無法最大限度開發其價值。
騰訊集團副總裁程武向記者表示:“過去包括現在非常多的公司和個人為了拍一個劇或開發一款遊戲,就爭取授權,而拿到版權之後不同的內容方老死不相往來、各做各的,甚至作者和原先的版權方也無法預知到底會誕生一部什麽樣的作品。極端一點的,甚至這樣的版權在某個領域會被束之高閣,根本就沒有開發。這對於一個有潛力的IP來說實際上是非常大的浪費,因為它很可能就失去成為精品IP的機會。”
按照程武的構想,希望在“泛娛樂”的今天,讓網絡文學乃至整個文化創意產業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而這個階段的特點就是以開放和自循環、生態模式共同塑造IP。程武表示:“首先所有的人要拿出開放的心態,進而形成規範的行業機制,讓最合適、最有共識的行業夥伴們走到一起。在自覺協同的狀態底下,貫穿文學、動漫、影視、遊戲,甚至周邊授權的所有力量。在一個完整的自循環體系里面,我們可以共同助力、共同打造一個IP,共同為IP的增值而努力,然後共享IP所帶來的粉絲經濟的事業。”
閱文的“算盤”
作為國內最大的網絡原創文學公司,閱文集團正在嘗試改變現狀。
近年來,影視產業日漸火爆,對IP的需求也日益強烈。騰訊集團副總裁認為:“在今天的中國,最活躍的IP源頭就是網絡文學,而這個產業最大的集團閱文集團,近期熱門的影片《歡樂頌》、《羋月傳》、《瑯琊榜》等現象級電視連續劇,其IP幾乎都來自於閱文,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霸屏。”
然而,坐擁這麽優質IP的閱文集團其實一直都不滿足於做一個IP銷售商。前幾年,在IP並不火爆的時候,很多下遊影視公司低價囤積了大量IP,隨著這幾年影視產業大熱,這些影視公司賺得缽滿盆滿,作為網絡文學公司卻不能在這些盛宴中分得一杯羹。閱文開始嘗試多種內容變現模式。
在內容如何變現上,閱文曾嘗試過網文收費、網文跨界衍生等模式。去年,隨著IP熱度上升,閱文集團乘勢宣布了IP授權規則,例如與合作廠商洽談IP授權方案時,獲得開發方案與完整開發進度;在價格模式上則從單純收取版權金變為深入IP下遊的改編中去;在IP後續的開發中不僅僅是做一個版權中介,而是參與到整個IP的運營過程里。
“IP共營合夥人制”
閱文集團一直在調整自己的定位以及爭奪更多話語權。目前閱文有超過1000萬作品、4000萬創作者隊伍、覆蓋200余種品類,但2015年,其版權收入在整體收入中僅占10%。閱文集團想要憑借源頭的掌控更深的介入下遊,於是“IP共營合夥人制”被推出。
按照吳文輝的理解,在IP商業2.0時代,網絡文學網站作為IP忠粉的聚合運營平臺,將重新組織影視、遊戲和資本等產業鏈各環節,以優質IP為核心,貫通價值鏈,形成全新生態;而閱文的IP2.0生態為行業提供的,是助推IP商業價值實現的多重保障,包括金牌IP“量身定制”、培育原創忠粉、提供6億粉絲大數據、利用平臺優勢搭載強勢推廣等等。
閱文集團總裁吳文輝
那麽,閱文集團的“IP供應合夥人制”怎麽玩?閱文集團副總裁羅立表示,所謂“合夥人”,簡單說就是未來閱文集團將基於IP與各個合作方一起開一家IP運營公司,一起為了未來五年、十年的IP開發做奮鬥。而在新的合夥人體系中,多方合夥人將共同分享體系中的所有收益。此外,作者也將被綁定到這個體系中,承擔藝術總監、版權指導者的職責。
羅立表示,由於閱文集團擁有日新增超萬部的海量作品庫,依托大數據+編輯把關培養的雙重篩選,經由6億粉絲篩選,不斷養成閱文金牌IP,這些IP已經成為產業鏈各環節IP商業開發最主要的IP。羅立指出,隨著IP價值不斷發現、價格不斷飆升,此前中國IP產業販售和單次、單向開發的粗放模式顯然已經失效;國內IP商業要抓住萬億大未來的風口,就需要借鑒漫威模式,以IP為核心,全產業鏈協同形成新生態。在2.0的“IP共營合夥人制”模式下,閱文作為承上啟下的紐帶,將以IP為核心,連接起產業上下遊,將作家、粉絲、影視遊戲動漫的開發方、資本方等串聯起來,實現生態“共營”、以漫威模式為參照,打造“泛娛樂”化的中國IP產業。
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20多家機構齊聚北京逼問國海證券——“巨額浮虧已經出現,國海證券你擔還是不擔?”對於這個問題,國海證券沒有給出答案,目前依然在與監管層及金融機構緊張協調中。
12月15日,國海證券公告了一個“喜訊”,即公司配股申請獲證監會核準通過。但與此同時,在國海證券所在地北京騰達大廈,令眾多機構焦頭爛額的“關於國海證券相關債券違約處理的商討會”正在緊張進行。
午間,國海證券宣布停牌,經公司核查兩名當事人張楊、郭亮所涉業務相關協議中加蓋公章“純屬偽造”。隨著事件信息進一步披露,國海證券的“蘿蔔章”事件,正在揭開當前債市下跌情況下債券代持風險的一角。
“如果簽署規範的協議,債券代持本身並不違法。代持的直接作用就是放杠桿,十多年來債券代持已經成為債券牛市的重要推手。如果沒有代持,不能做杠桿融資,債券收益率做不上去,整個市場就不會這麽活躍。”一位資深債券交易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但也要看到代持會帶來追求暴利的沖動,在債市下行期會暴露風險,需要從交易協議、流程方面進行規則完善。
神秘“協議”
周日上午,一份“會議紀要”在市場廣為傳播,內容是國海證券總裁、副總裁及相關部門負責人與多家機構,就相關債券違約處理的商討會。
會議紀要註明由國海證券投資管理部負責人陳嘉斌負責主持及對接,《第一財經日報》下午向其核實會議紀要的真實性,對方接通了電話,但稱“不可以”、“不需要”,並表示目前公司與媒體接觸由辦公室統一聯系。
從會議紀要內容來看,國海證券方面主要是強調張楊、郭亮二人與到場機構簽署的“協議”未經過授權,且所蓋國海證券公司的印章系偽造。而機構方面最關註的問題是,已經出現的8到10個億的浮虧,國海證券擔還是不擔。
那麽這到底是怎樣的交易,簽署的又是怎樣的協議?國海證券在兩份停牌公告中,都提及“相關業務”及“相關協議”,但並未明確是什麽業務、什麽協議。
“公司未授權張楊、郭亮開展文中所提及的相關業務,更未授權張楊、郭亮簽訂相關業務協議,公司自身也未簽訂任何相關協議。”國海證券12月15日公告稱,張楊、郭亮為公司資產管理分公司原團隊員工,張楊已於2016年8月1日離職,郭亮目前已主動到公安機關投案。對於相關人員或單位偽造公司印章、盜用公司名義簽訂協議的行為,公司將依法提請司法機關追究其刑事責任。
12月18日,國海證券再次發布公告,稱公司就印章被偽造事件采取了一系列應對措施。一方面,公司找到司法鑒定機構進行鑒定,結果顯示印章不符,系偽造;另一方面,公安機關已對公司被偽造印章案件立案,公司將積極配合公安機關調查。
不過,在業內人士看來,“假章門”背後可能是債券代持糾紛。有熟悉國海證券債券業務的人士對記者表示,可能的情形是,國海證券一直有債券代持的業務,在債券牛市時期不但沒有問題,還能夠為公司賺取大額利潤。
按照一般的債券代持“潛規則”,雙方會簽訂“抽屜協議”,實際上是約定按照債券代持進行,但賬面上是債券買賣交易。如果債市走牛,債券持有方會回購股票,獲得收益,雙方分享收益,然後再向公司補一份代持協議。但是一旦市場走熊,持有方就可能會不承認協議的有效性,拒絕回購,代持方只能扛住,等待債券價格回來。
“交易就是交易,一般還是要簽署協議。如果張楊、郭亮向公司報備相關的債券代持,可能公司風控就會給否了。為了把交易做完、拿到巨額分成,他們可能就想出了‘蘿蔔章’的辦法。牛市不會出問題,抽屜協議不會拿出來。但是,這一次如果浮虧真有八九個億,顯然參與的機構都扛不住了,不想承擔虧損。”該人士分析,今年“十一”以來債市大跌,理論上不會有人去接手再做代持,所以張楊、郭亮可能是之前的交易出現了問題。
為何此時 為何國海
債券代持並不新鮮,不但不是新事物,還在過去多年的債市發展中發揮了不小的作用。但是,業界對債券代持的爭議也由來已久。
2012年前後,債券市場經歷了史上最嚴厲的“打黑風暴”,從萬家基金鄒昱、中信證券楊輝,到齊魯銀行徐大祝、西南證券薛晨、易方達基金馬喜德,再到曾經的“一姐”孫明霞,債市腐敗案接二連三,債券代持的問題也一並暴露出來。
所謂代持,簡而言之,就是讓別人代自己持有債券,但不轉移實質所有權,代持本身只是一種規避監管的交易方式,有時也會淪為利益輸送的通道。債券持有方通過與代持方達成協議,約定將標的債券以一定的價格轉讓給代持方,經過一定時間再以事先約定的價格由債券持有方贖回。為規避監管,代持雙方均不願意簽訂公開的書面協議,在操作上體現為正常的買賣交易。
通過代持交易,債券持有方通過支付代持方代持期間的資金使用費,保留了債券實質所有權相關的風險和報酬,代持方獲得了代持期間讓渡資金使用權費用,可以達成雙贏。
代持重要作用是放大投資杠桿,一次代持獲得資金後,再購買新的債券,再委托代持,如此循環。“如果一家券商有10億元資金,買入10億債券,以9折的約定請一家機構代持,就可以拿到9億元資金,可以繼續買入債券、委托代持,循環往複。”前述資深債券交易人士告訴記者,債券代持有其客觀必要性。
最直接的原因是債券收益率本身較低,如果不代持或買斷式回購,收益率只能達到5%左右。但是無論資管計劃還是銀行委外資金,都對收益率有很高的要求,所以債券持有人就必須想辦法放大杠桿,提高收益,而代持就是一種方便的放大杠桿的方式。
例如,券商從資管計劃拿到100億元資金,如果只購買100億債券,到期收益率可能只有5%。但是,如果做多次代持,將持有債券規模做到500億,按照5%的收益就可以獲得25億元,相對於100億元資金,收益率就做到了25%。
在債市上行周期,代持風險不會暴露,但是債券價格下行或波動時,代持就會暴露風險。杠桿一定是在放大收益的同時,也放大了風險。
進入10月以來,債市接連調整。12月15日10年國債和國開活躍券收益率分別上行12bp和20bp至3.36%和3.89%,達到今年高點;國債期貨幾近跌停,非銀機構融入資金困難,同業理財和存單利率也在近期明顯上行。
代持是行業慣例,但為何這一輪風險從國海證券開始?在業內人士看來,中小券商激進的激勵制度,可能是刺激風險放大的一個潛在因素。
國海證券近年來發展迅速,2009年公司總資產行業排名52,2015年排名上升至31。截至三季度末,公司總資產達到451.94億元,前三季度營業收入達到28.64億元,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將近10億元。
據前述熟悉國海證券債券業務的人士介紹,國海證券在團隊激勵上較為激進,公司與團隊實行“三七開”,即利潤的30%歸公司,70%分給團隊。國海證券在2015年年報中也介紹了公司的“準事業部制”,稱對業務部門實施準事業部制的激勵方式,使個人收益與部門及個人業績緊密掛鉤,體現激勵的差異性與長效化。
這種激勵方式的結果是,業務團隊市場開拓能力非常強,使得中小券商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能夠有業務突破能力,但問題是風險也會放大,業務團隊會追求規模,合規風控較難把握,人員流動性提升,從業持續性變差。
周四(12月29日),早盤滬深兩市低開之後,滬指上午在低位震蕩,午前在“中字頭”、大金融暴力拉升下翻紅;午後“護盤俠”銷聲匿跡,股指無奈回落。而創業板引領反彈,受制於量能不足,兩度沖高後回落。節前市場縮量震蕩,熱點題材稀缺,部分老妖股聞風而動,成為一大熱點。年末資金面依舊緊張,國債逆回購利率大幅飆升,大盤短期難有趨勢性行情。
截至收盤,上證綜指收報3,096.1點,下跌6.14點,跌幅0.2%,成交額1,499億元;深證成指收報10,159.45點,下跌27.71點,跌幅0.27%,成交額1,924億元;創業板指收報1,959.24點,上漲2.09點,漲幅0.11%,成交額507億元。
資金方面,截至收盤,滬股通凈流出逾3億元;深股通凈流入近4億元。另外,央行周四開展1000億元逆回購操作,還有1650億元逆回購到期。據此計算,今日央行資金凈回籠達到650億元,這是央行連續第五日凈回籠資金。
熱點板塊:
鋼鐵板塊表現強勢,柳鋼股份(601003)、三鋼閩光(002110)一度沖板,常寶股份(002478)、南鋼股份(600282)漲逾3%。
債轉股板塊有所複蘇,閩東電力(000993)早盤一筆拉板,中鋼天源(002057)漲逾8%,中國一重(601106)、中鋼國際(000928)逆勢上漲。
次新股明顯降溫;股權轉讓概念兩極分化嚴重;而妖股自成一派,銀鴿投資、柘中股份漲停刺激,金牛化工、三江購物、萬福生科、三鋼閩光等前期妖股紛紛大漲。
受國際黃金期貨價格上漲提振,黃金領漲兩市;煤炭、商業百貨、造紙印刷等板塊漲幅居前;混改涉及的電信、石油、軍工船舶等板塊走勢落後。
消息面上:
1、在年末機構流動性需求加大的敏感時點,央行卻在公開市場連續4個交易日凈回籠資金,累計凈回籠量達2850億元,同時昨日暫停了28天逆回購。如此種種,彰顯出央行對當下銀行體系流動性的信心。市場人士指出,鑒於元旦春節相近且春節在即,非銀機構的結構性失衡問題在下個月或愈發明顯。
2、受國海事件落定消息提振,10年期國債期貨主力合約T1703午盤漲0.97%報97.470元,盤中最大漲幅為1.08%;5年期國債期貨主力合約TF1703午盤漲0.55%報99.480元,早盤最大漲幅為1.12%。
機構觀點:
巨豐投顧認為,市場成交冷淡是因為流動性趨緊以及觀望情緒導致,而當下市場難有熱點下,政策導向的國企改革以及前期資金介入較深的股權轉讓等概念階段活躍也就不足為奇,相信這種狀態還需延續時日。不過值得註意的是,股市回落中權重股護盤明顯,在經濟企穩趨勢下,隨著深港通的開通,養老金入市步伐的加快以及銀行資金進入的可能性增強,市場向上空間值得期待,而向下空間或已經被封殺。
方正證券認為,節前流動性短期改善,但節後卻存不確定性,流動性仍成為幹擾大盤走勢的重要因素之一。存量博弈的“蹺蹺板”現象,使得市場難形成向上動力“共振”。短線大盤難立即走強,但有效跌破半年線似乎也不現實。操作上,多看少動,觀望為主,輕倉者可適當關註超跌股交易性機會,重倉者減持近期連續漲幅過高股。
2018年以來,A股持續震蕩下行,業內對大宗商品市場的走勢也變得有些悲觀。在這樣的形勢之下,股市和大宗商品市場將走向何方?
對於2018年大類資產展望,敦和投資宏觀策略總監徐小慶認為,今年的股票市場就是去年的商品市場,寬幅震蕩為主,買入持有的賺錢效應下降;今年的大宗商品市場就是去年的債券市場,趨勢向下,但下跌也並不流暢;今年的債券市場就是去年的股票市場,將呈現慢牛的特征。
股市或寬幅震蕩
“現在實際上正在經歷全球經濟小的頂峰,下半年開始會回落。”瑞信亞太區私人銀行董事總經理、大中華區副主席陶冬認為,2018年全球經濟將較去年有所改善,預計增長3.4%。
徐小慶認為,今年全球經濟將是前高後低走勢。短期看,今年經濟會是一個檻,需要做一些測試,過去經濟增長有相當一部分來自政府的刺激,今年刺激力度開始減弱;中長期來講,這幾年是中國經濟邁向更有質量增長的拐點;長期來講,對經濟並不悲觀,對大宗商品市場也不悲觀,可能下次大宗商品的春天更多來自於“一帶一路”戰略發展帶來海外新興市場需求的高峰。
對於大宗商品方面,徐小慶近日在第四屆中國大宗商品產業論壇上表示,過去兩年大宗商品的主要邏輯在於供給端,但是今年供給端恢複比預期快,今年前兩月工業增速回升主要來源於上遊,供需缺口進一步收窄,今年邏輯轉向需求端,後市利潤預計將下滑。
新湖期貨研究所所長、首席分析師李強則提出五點邏輯,一是,經濟複蘇大於政策對沖,大宗商品整體重心仍有支撐,但行情在下半年,暫時還有一個振蕩的狀態;二是,外松內緊,國際定價品種好於國內定價品種;三是,不一樣的通脹傳導,抗通脹品種可以做為多頭配置;四是,供給側改革過半,需求相對走弱,黑色以交易盤面利潤為主;五是,原油供需緊平衡,地緣問題是幹擾。
對於股票市場方面,徐小慶認為,白馬藍籌股今年的疲弱在很大程度上來自於市場對經濟下滑的擔憂,因為中國的消費跟信用周期相關性也在逐步提高,銀行信貸結構中居民占比在不斷提高,這意味著如果信用收緊,對消費影響很快顯現出來;還有一個原因是,今年年初的時候大盤股的估值確實比較貴,但經過了兩個多月的調整,到現在風險溢價又回到中位數,基本屬於合理水平。
“現在去控制信用環境更多是基於對中長期中國控制杠桿的目的,這種強監管引發的信用收縮不同於高通脹引發的信用收縮,我們不認為今年股票市場是熊市,受到美股影響一定是寬幅震蕩的。”徐小慶表示。
關於股票市場的風格切換問題,徐小慶認為,從一個長周期來講,過去十年反映的是經濟快速增長,是一個增量的增長,增量增長時小企業比較強是合理的,但是如果中國的經濟未來是走向一個存量的增長,那麽在存量增長發展中有可能是大企業會變得越來越強,因為存量增長意味著競爭格局發生很大的變化,所以從長周期來講最終要回到藍籌。
大宗商品走向何方?
具體到大宗商品的品種來看,2018年又將會是怎樣的趨勢?
“二季度鋼價或有反彈,但難破前高。”長江證券鋼鐵行業首席分析師王鶴濤分析稱,全年總量需求穩中向下概率較大,采暖季和環保限產疊加終端集中趕工,鋼價或類似2011年出現反轉,當前旺季高庫存且金融去杠桿,鋼價後續走勢恐難破前高。
鐵礦石方面,上海鋼聯資深分析師俞晨認為,二季度國內高品礦供需矛盾得到緩解,二季度或將成為年內礦石價格的高點。近期需要關註礦石貿易流通性以及區域化上的差異;中長期市場的關註點是鋼廠利潤變化對品種需求的影響;另外,中長期需要關註中小型礦山淘汰後對供應格局的影響。
對於黑色系的投資策略,新湖期貨研究所黑色組研發總監付得玲認為,成材基差收窄後(5-6月)偏空配置;市場關註的焦炭做多機會可能出現在6月,需求決定價格,煤焦難走出由供應主導的獨立行情;礦石長期受制於大庫存低位運行,短期補庫決定反彈力度。
“對於金屬幾個品種優先次序鎳、銅偏多,鋅、鋁、鉛偏空。”新湖期貨研究所有色金屬研究總監孫匡文預測稱。
“工業品大邏輯為產業鏈利潤重新分配。”新湖期貨研究所能化研究總監袁照認為,在超高利潤影響下,中上遊會通過各種途徑擴產兌現利潤,同時,下遊需求增速放緩,這將導致產業鏈利潤重新分配,且大概率是通過中上遊生產資料下跌來完成;宏觀、中觀、微觀層面都觀察到了需求的下滑。
對於化工板塊策略方面,袁照認為,一方面,L和MA仍然是偏空配置,大邏輯是看空工業品/產業鏈利潤的重新分配,PE、甲醇處於大的擴能周期,季度平衡表環比走差;另一方面,L-PP收窄可繼續持有,這主要在於PP邊際產能更多,支撐更強,另外,外盤已L低於PP,國內市場占全球比例有限,國外價差有一定領先性。
2018年農產品在沈寂多年後再度成為市場熱點。新湖期貨研究所農產品組研發總監劉英傑表示,經過對各子板塊軟商品、油脂、飼料養殖的重新梳理後,將焦點集中於飼料養殖板塊。
劉英傑分析認為,本輪美豆上漲高點已經出現在1080美分,在北美種植季開始之前,市場將趨於弱勢震蕩,原因在於阿根廷題材炒作空間已經沒有了,中美貿易摩擦是個“插曲”,市場將重新回歸基本面;結合豬價季節性走勢分析,預判2018年豬價走勢是上半年震蕩趨弱,下半年震蕩上揚,波動幅度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