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司機師傅眼中的打車軟件問題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228/59070.html

打車軟件之間價格大戰還未平息,上海出臺的最新規定:早晚高峰禁止使用打車軟件提供預約服務措施。再次將打車軟件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似乎這個號稱能夠促進智能交通發展的的軟件並沒有人們最初想象的那麽美好。司機師傅眼中的問題軟件 每次叫車成功之後,上車都習慣性的和司機師傅聊聊現在的打車軟件,一方面是十分好奇,出租車司機師傅師傅的APP頁面到底是什麽樣,一方面也想充分了解一下這類產品究竟如何。隨後從司機師傅處收到如下問題:1、定位不準確。不少司機師傅反應,經常出現非常大的誤差。作為基於LBS的應用,定位不夠準確會增加司機師傅的時間成本,同時在無形中增加經濟成本。2、會在同一時間瞬間出現數個訂單的情況。(當然,這也和網絡情況有一定關系)3、對於優質訂單區分不明顯。例如,司機師傅在距離機場或火車站等交通樞紐很近的地方接到訂單,哪怕不足3公里,都被系統識別為優質訂單。4、補貼回款不夠及時。 當然,面對每單都有的補貼,司機師傅師傅還是可以忍受這些軟件的缺點的。一個用戶的深度體驗 作為一個經常因為起床太晚,只能忍痛打車的人來說,在打車軟件出現之後也發現了幾個不知道是否正確的現象:1、不用軟件,打車變難了。其實這個問題在很多地方都有報道。畢竟,如果在你打車的時候,看到一輛輛載客的出租車從你眼前呼嘯而過還則罷了,但是你發現空車和停運車輛瞬間增加,你永遠都打不到車的時候,的確會有些崩潰。2、用了軟件,叫不到車了。不知道正在讀這篇文章的人有沒有發現,最近叫車變難了。至少對於我這個經常出沒在北京東北二環到東三環之間(應該還算繁華地段)的人。經常遇到使用軟件之後,滿屏幕都是出租車,可就是沒人接單的狀況。3、由於軟件,乘車危險了。這算是最近一次比較可怕的打車經歷。司機師傅用了三個手機,其中兩個分別位於前擋風玻璃和儀表盤上,但是第三個手機的位置令我恐懼---方向盤正中。很可惜當時沒有拍照留念。無疑,司機師傅在一心四用,一方面要聽著兩個安裝打車軟件手機的信息,另一方面還要對著方向盤上的手機進行微信群聊。這無疑極大增加了發生車禍的幾率。4、因為軟件,乘客體驗差了。正是這位司機師傅,讓我第一次發現由於叫車軟件的普及率和獎勵,給出租車司機師傅提供了一個抱團的契機和平臺。這位司機師傅告訴我,他們平時都通過叫車軟件互相接單。有合適的訂單就可以先幫團隊里的司機師傅搶了…… 因為以上觀點是我之前親身經歷的,其實類似打車軟件的負面信息還有很多,由於我並沒有見過,所以不在此多說。 只是,隨著目前打車軟件對我們的在生活方面的影響不斷加深,原本促進智能交通的初衷,在頻頻爆出負面信息並且被一些城市限制的顯示面前,似乎變得有些智障。 最後想說,本文發生場景均在北京。作者公共賬號:豬三藏說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豬三藏說 | 編輯: | 責編: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804

九巴司機貼錢打工

 
2014-09-25  NM

 

爆哥相識滿天下,其中阿全職業係九巴司機,底薪雖然只有八千蚊左右,但加埋超時補水、良好服務獎、安全駕駛獎及年度表現獎,每月平均都有萬三蚊「頂薪」人工嘅,但佢同爆哥呻,話揸巴士好大壓力,最怕發生交通意外,因為萬一發生交通意外,分分鐘賠上半個月糧,搞到佢同同事日日都好大壓力。

原來每當巴士發生意外,九巴會立刻派出一名稽查到場擔當臨時判官,當覺得係自己同事唔啱,稽查會游說同事自掏腰包賠錢私了以免被警察扣分。但部分司機卻對此安排非常不滿,認為係公司想慳錢。阿全就話較早前跟一架私家車發生碰撞後,稽查到來指係阿全責任,更即場半挾半氹咁陪住阿全到提款機撳五千蚊俾對方司機,之後阿全肉痛到無心機返工。阿全所呻不無道理,因九巴自行承包保險責任,也公開承認無需向外購買保險,換言之司機唔賠即係要九巴賠,所以先盡量叫司機自己出錢了事。但當然個司機可以堅持唔賠,公司自然唔會出錢私了,咁就要鬧上法庭,成件事最後都搞到唔想賠錢嘅司機好煩,每日壓力大到爆錶,分分鐘影響乘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154

Facebook司機大吐槽:小紮啊 別把我們當僕人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1007/146299.html

i黑馬導讀:Facebook班車司機抱怨,每日只掙到每小時18美元至20美元的“微薄”薪水,實際離家時間16個小時,但是僅得到了約9個半小時的報酬,所以他們寫下了這封信。雖然大多創業者都沒有司機,但還是要說一句,如果你們有,請對自己的司機好點兒。

\沸沸揚揚的“商務專車變黑車”的事件昨日柳暗花明
 
1月8日,交通運輸部表示,當前各類“專車”軟件將租賃汽車通過網絡平臺整合起來,並根據乘客意願通過第三方勞務公司提供駕駛員服務,是新時期跨越出租汽車與汽車租賃傳統界限的創新服務模式,對滿足運輸市場高品質、多樣化、差異性需求具有積極作用。
 
無疑,交通監管部門肯定了專車業務的合法性。同時,
 
交通部也有新要求:各類“專車”軟件公司應當遵循運輸市場規則,承擔應盡責任,禁止私家車接入平臺參與經營,讓使用“專車”服務的乘客更加安心、放心出行。
 
半年來,滴滴、快的等專車試水,和租賃公司、勞務公司合作簽約車輛和人力,作為主角之一的專車司機又是怎樣看待專車業務以及最近的非議的?一位專車司機袒露了他的心聲。
 
\為何要加入?待遇豐厚沒份子錢壓力
 
去年11月,家住在北京雙井附近的王先生簽約加入了某專車公司,成為一名專車司機。
 
他告訴騰訊科技,註意到這個行業受到朋友的影響。他的一位朋友由於可支配的自由時間比較多,成為專車司機後每月大概有5000到6000元左右的額外收入。聽聞此事,王先生也“蠢蠢欲動”。
 
他說,公司給與司機的待遇很豐厚,沒有高額份子錢的壓力,這吸引不少司機進駐到專車平臺。
 
王先生給騰訊科技算了這樣一筆賬,從早7點到晚11點這段高峰時間段里,公司會給每個司機發放優厚的補貼:封頂是120元。這意味著,某訂單的費用是50元,公司會再補貼剩余的70元。其中專車公司和勞務公司各抽取10%,剩下的80%就是司機獲得。
 
“趁著上班前和下班後這兩段空余時間,我現在一天至少能接兩單,”王先生說。節假日的時候補貼時間段還會放寬,比如從去年12月31日早上7點到1月1日淩晨五點,都算作高峰期,也就是說這個時間段里的每單補貼上限都是120元。我在崇文門附近的時候,一分鐘就能收到40、50個訂單。”
 
專車司機違規容易受處罰
 
收入高,專車公司對司機的要求也同樣很嚴格。
 
王先生告訴騰訊科技,除了定期的安全培訓外,公司還規定了多條各種違規項目,如果遲到、沒有使用標準話術、沒有配備飲用水、因任何原因要求乘客取消訂單等,都會受到相應處罰,輕則被警告,重則解除合作。
 
為了方便聯絡,王先生所在的專車公司為司機們開設了幾個微信交流群。凡是有違反公司規定的司機都會嚴格按要求接受處罰,嚴重的還會被公司解雇並被踢出群。
 
“前兩天就有一個司機因為把平臺上的用戶轉到平臺下拉私活,結果被查出後直接解除勞務關系,而且絕對不會再重新再聘用。”王先生說。
 
黑車屢禁不止打車難題存在
 
提到“黑車”二字,王先生顯得有些抵觸和無奈。
 
“這麽多年對打擊黑車的打擊從來沒斷過,但是黑車照樣存在,車越來越多,價格也貴的離譜,最後甚至形成了黑色產業鏈,最後還是沒能解決打車難的問題。”
 
在他看來,打車一直是用戶遇到的老大難問題,市場供需失衡、信息不對稱都是造成這個問題的關鍵原因,自從嘀嘀打車、快的打車這樣的智能手機電召打車方式出現後,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打車難的問題,也讓分配更均衡。
 
“專車的出現,給了乘客更多選擇,同時也能讓打車市場供給更平衡,何嘗不是一件好事呢?”他最後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771

被開罰單 他們為何仍搶當Uber司機?

2015-01-12  TCW

 

一個公司被政府宣布非法,為何外資爭相投資,台灣民眾甚至搶著加入陣營?

它是全球最大手機App叫車服務公司優步(Uber),讓一般人透過手機,就能叫車服務,而擁有自用車的民眾,則可以趁閒暇時間接案、載客。從Google、高盛和百度都是它的股東,還未上市,其市值就超過四百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兆二千八百萬元),相當於一個鴻海。

不過,這家身價不凡的公司卻滿身爭議。自去年下半年至今,它卻因沒有運輸業登記等理由,陸續卻在十四國家踢到鐵板,其中包括台灣。

自二○一四年九月以來,台灣交通部已向Uber開出累計新台幣近千萬元的罰單。然而,Uber不但不理會,更持續招兵買馬。據了解,最近兩個月以來,大台北地區的Uber自用車,已從約兩百輛增加到三、四千輛,表面上看似不到大台北五萬台計程車的十分之一,但卻早讓台灣計程車司機跳腳,甚至還上街頭抗議。

拉攏司機秘方:錢代繳罰單,車弄髒也有賠

據了解,目前台灣已有將近七十位Uber司機受到交通部取締,這張紅單的代價,即是五萬元罰款和吊扣牌照兩個月。令人好奇的是,面對可能被開單的風險,為什麼合作司機數量不減反增?

二○一五年一月四日的下午,本刊來到台灣區Uber辦公室,直擊司機合作說明會。台下,是一群有正職的上班族,這群人都想趁著下班或週末空閒之餘,利用自家車賺外快,並給予Uber二○%的分潤。

台上,是Uber營運經理李杰峯。他到底是祭出什麼秘方,讓這群人甘願加入?

開場沒多久,李杰峯就秀出Uber最佳的談判武器:錢。「各位跟我們合作有收到罰單,就email給我們,我會確保各位的權益……,(各位)絕對不會有任何金錢上的損失!」

一向在行銷支出花錢不眨眼的Uber,不僅保證會為司機繳納罰單,還表示會無條件提供租賃車兩個月,讓Uber駕駛繼續營業。就連司機若遇到酒醉乘客,不小心弄髒自家車,只要透過App回報,Uber也會幫忙爭取清潔費。李杰峯口中的「不會有任何金錢的損失,」從罰款到乘客造成的各種損失項目,包山包海。

一位Uber溫姓司機表示,他有一位同事一直擔心被開罰單,「我就跟他講不用怕,反正被取締再說嘛……,那個罰單交給(Uber)律師他們會處理。」

此外,為了拉攏更多民眾來當平民司機,Uber更開出高達五千元的介紹費。

據了解,Uber司機跑車一小時平均約進帳新台幣三百多元,依此行情計算,至少要跑車十七個小時,才能賺到相同收入。其祭出如此高額的獎金,目的就是要在短時間內擴大其在台灣的勢力範圍。

提高載客效益:大數據算出哪區缺車、加成車價

說明會裡,這家公司還秀出第二個秘密武器:高科技。

「我們也會提供你數據,哪邊缺車,星期五、星期六晚上,東區、信義區……。」李杰峯說。

相較於傳統計程車的無線電通訊設備,只能透過同事間口頭告知,哪裡載客需求較多,Uber的系統卻可以偵測當時車輛的供給和需求,並透過公司算出加成價格,提升司機接客效率。

例如下班尖峰時段,車輛較少、客人較多,此時的乘車價即會比下午高,這位溫姓司機表示,最高一趟有到三.五倍。

面對交通部鐵腕式開罰,Uber目前採取眾多利於司機的策略,持續擴張勢力、保持營運狀態。

Uber有支持它走在灰色地帶的論述。

在美國矽谷和中國擁有四十幾家投資標的、心元投資創辦人鄭博仁說,當一個破壞式創新出現,影響到既有產業時,就會產生爭議,「今天你做一個機器人,都不再需要勞力的時候,這些勞工會出來抗議,」他認為,接下來幾年,還會有更多類似的案例出現。

未來隱憂:品質擴大私家車,乘車經驗恐變糟

然而,在這衝撞的過程中,也有必須付出的代價與風險。

擁有多次Uber搭乘經驗的cacaFly創辦人邱繼弘觀察,過去Uber是與租賃車合作,專做高端市場生意。如今,為了快速擴張,開始把腦筋動到經營一群沒有職業駕照的司機身上,跨足一般計程車市場,不僅不符法令規範,這群沒有職業駕照的司機,不僅不熟悉路況,用車也是一般私家車,可能會導致乘車體驗品質沒有一開始好。

從這場說明會中,我們看到一個新技術革命因應舊規則時,選擇的應對邏輯。五年前,Uber因為提出以「網路公司」經營叫車服務生意的想法,讓其擁有兆元身價。如今若參考行政院提出符合台灣法規的方案:合資,自己成立一家租車公司,但這就違背網路公司的原意,這也是為什麼Uber一直不肯妥協的主要原因。

現在,Uber以砸錢方式因應。但沒人知道,今日全球各國正陸續取締或勒令停業,Uber口袋裡三十億美元的創投資金,能讓這場拉鋸戰撐多久?「到了一個臨界點就收了。」邱繼弘說。但走到「臨界點」前,市場需求會否改變規則?外資會否反而投入更多的資金支撐這場戰爭?沒人有標準答案。

【延伸閱讀】Uber擴大徵才的2大秘密武器

1. 包下全部罰單以每張5萬元計算,目前已幫台灣司機繳近350萬元罰單

2. 高科技找乘客隨時偵測車輛及乘客數量,計算加成價格,最高可賺3.5倍

整理:莊雅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626

私家車主變專車司機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7212

2015年1月10日深夜,我以一名私家車主的身份加入了一個專車微信群,很快聯系上了一家租賃公司的工作人員蘭蘭,她登記了我的姓名電話,通知明天參加培訓。

蘭蘭告訴我,培訓和考核通過之後,會將我的車掛靠在租賃公司名下,我的人掛靠到勞務公司名下。她解釋,按照國家規定,只有汽車租賃公司才能和這種專車軟件公司合作。

隨後她把相關註意事項發給了我,簡單地說,我需要帶上身份證、駕駛證、行駛證、銀行卡、保單,並把車帶去驗車。這份註意事項寫得頗有招徠四方之意,里面還寫著“朋友有合適車型可一起來”。

培訓地點是在廣州白雲區一幢寫字樓里,趕到後我告訴蘭蘭,因為其他事走得匆忙,沒帶證件。蘭蘭說證件回頭拍照發給他們就成,先去登記培訓。

“第一次來?”

“嗯。”

“驗車了嗎?”

“沒。”

“證件帶了嗎?”

“沒。”

聽我這麽一說,工作人員先是讓我下次再來。我拿出手機上的對話記錄向他們解釋,已和這家汽車租賃公司的蘭蘭說好。其實工作人員並不認識蘭蘭,但經我這麽一介紹,就沒再追究驗車和證件問題。

整個內訓環節圍繞軟件操作和司機禮儀兩個方面講,持續一個半小時,並沒有涉及最近的黑車爭議等敏感問題,也沒有教授如何搪塞和應付執法人員的檢查。不得不說,培訓的內容相當細致,對司機的禮儀要求很高。

提問環節時,有人試圖詢問最近廣州官方對專車的表態,被授課老師及時打斷:“咱們培訓的是軟件使用和禮儀服務,不好意思。”

內訓結束後馬上考試,十幾道題,五分鐘即可勾選搞定,其中只有一題是培訓中沒有講到的。題目問“我和滴滴公司”的關系,二選一:

A.我是專職司機,車是租賃公司的,我為滴滴公司服務。

B.車是我的,我是滴滴公司的。

正確答案是A。

後面的環節我沒有參加,工作人員告訴我,接下來是路訓,即到車上現場教學,一是檢驗駕駛技術,二看服務禮儀。如果滿足上述條件且通過考核,恭喜你,你可以成為一名專車司機,現場就可開通滴滴專車司機賬號——當然,像我這樣的情況,還需要把各種證件信息拍照後補發過去。

(蘭蘭為化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782

在滴滴快的合併前夜 - 和神州專車深喉司機的對話 云帆

http://xueqiu.com/1250695410/36681657
$神州租車(00699)$ 今天再次乘坐神州專車,體驗以及服務與上一次差不多,我就不再贅述,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在去我的公眾號查看「神州專車第一手體驗報告」。這次主要以八卦和爆料為主。

這次的司機師傅越聊越覺得是個知情人,所以索性開始探討深一些的話題 。師傅說:你不知道老柳的女兒在滴滴做老闆嗎,柳家看好的市場準沒錯。

北京是個專車的大市場,用師傅的話講,這麼大的市場一家肯定吃不下去,與其說競爭激烈還不如說大家都有的賺。而且適逢春節訂單明顯增加,所以這次我雖然訂的是經濟型轎車但是因為實在排不過來,所以給我安排了更加高檔的車型。

師傅說私家車在北京專車行業裡還是非常的普遍。其中又以滴滴和易到的私家車為多。比如說滴滴,在北京的私家車加盟的數量超過2萬輛(之前滴滴負責人在一檔訪談節目中說目前自己的專車車隊一共有22000輛,顯然是呵呵了)。而易到在北京的車隊裡只有800-1000輛是自己的車,其他也都是私家車加盟。不過師傅說這裡面很多車都不是每天全職做的,而是比如說下班以後掛上滴滴拉幾趟賺點兒零花錢。

關於政策的影響是我這次收穫最大的地方。師傅說1月初交通部表態私家車不允許做專車後,政府的嚴打實際上只持續了十多天,但僅僅是這十多天,滴滴受到的影響就非常的大。交通部表態僅僅幾天後,這幾家專車的大佬們就被某部委叫去喝茶,沒人知道喝茶時候大家談了什麼。但是茶話會後,一方面查私家車的力度明顯緩和了,另一方面私家車的活動範圍也收斂了許多。目前私家車基本上只在高峰時段跑跑居民區和寫字樓區,而不會出現在機場和火車站了。所以很顯然專車公司和監管部門是在背後達成了某些協議。「不過私家車是絕對不會允許做專車的」師傅很肯定。談到這裡師傅說,你不知道老柳的女兒在滴滴嗎?我們神州也是聯想在背後。老柳家看好的市場肯定沒錯。

寫到這裡我不禁想到昨夜看到的一條新聞:神州租車早已做好滴滴和快的合併的準備。滴滴在這次合(shou)並(gou)裡是明顯強勢的一方,我不禁要想,滴滴和神州為什麼不合作?當然,陸老闆一定有自己的想法,但是聯想控股作為神州的大股東難道不會有什麼計劃嗎?而且就算滴滴和快的合併後還是邁不過北上廣深汽車牌照的門檻和私家車的風險。我想來想去,騰訊入股神州租車或者優車科技可能是比較合理的推測了。總之,我們永遠不能忽略在樹後躲著的那個人。

說回神州專車,師傅說目前北京在街上跑的專車已達2000多輛,節後馬上又要上一批。目前北京的車輛基本處在供不應求的狀態。司機師傅每天早晨6-9點及晚上5-10點必須在線,其他時間可有選擇在線。如果在線則必須要接受總台派的單。上篇文章提到,神州專車的司機師傅都是全職聘用。這回進一步瞭解到,神州專車雖然上線不久,但是在司機圈子內口碑很好,最主要的是穩定+正規。師傅特別和我說在這麼多專車公司裡神州是唯一一個給司機師傅上五險一金的公司。從收入層面來講,6500保底,加上分檔提成的制度。

總之,專車市場今年一定是精彩紛呈,序幕拉開,我們拭目以待。

最後歡迎大家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賬號「云帆互聯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312

專車司機:睡到自然醒月入3萬的日子還有多久?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3/4581030.html

專車司機:睡到自然醒月入3萬的日子還有多久?

一財網 蘇米 2015-03-03 17:38:00

做了十多年司機的老張,從來沒想過自己還能過上一覺睡到自然醒的日子,不過,在去年下半年全職轉做專車司機後,這樣的“美夢”竟然實現了。一般到晚上八九點鐘,他給自己確定的每天1000元的收入目標就可以完成了。

做了十多年司機的老張,從來沒想過自己還能過上一覺睡到自然醒的日子,不過,在去年下半年全職轉做專車司機後,這樣的“美夢”竟然實現了。

在此之前,老張是租車公司的一名司機,由於出車時間不定,去年興起的滴滴專車和一號專車等打車軟件,給了他賺外快的機會。

做了幾個月的兼職後老張發現,做專車司機遠比租車公司司機要好賺得多,於是在去年年底幹脆辭掉了租車公司的工作,自己租了一輛別克君威成為全職的一號專車司機。

“現在的節奏是每天睡到自然醒然後再出車,營業額做到1000元就收工,”雖然與其他專車司機相比,老張說自己“不貪心”,但還是像很多人一樣,同時註冊了滴滴專車、一號專車、Uber等多個平臺,每天車上兩個手機滴滴答答響個不停,“用巧勁比蠻幹更好賺。”老張笑說。

專車司機

平臺獎勵各有千秋

老張的君威車,是去年從租車公司租來的,每月租金8000元,在專車平臺的介紹下掛靠一家租車公司後,老張每單賺到的車費加上專車平臺給的獎勵,扣除一部分平臺要上交後(滴滴20%,一號28%,人民優步不扣平臺費),剩下的就都歸自己了。

由於在多個專車平臺都進行了註冊,老張也對各個平臺的獎勵政策了如指掌。“一號專車的獎勵比滴滴專車要多,Uber的高峰時段獎勵最多可以達到3倍,但客人都不如滴滴的多,易到目前的獎勵最少,前段日子一段取消獎勵,所以不同時段主做哪個軟件都有門道,”老張說,一般到晚上八九點鐘,他給自己確定的每天1000元的收入目標就可以完成了,“去掉油錢和每天要分攤的租金,到手凈賺500元還是挺輕松的。”

其實,目前像張師傅這樣租車的專車司機並不屬於多數,據記者了解的信息,不管是在滴滴還是一號專車,用自己的私家車加盟的專車司機都占據90%以上,由於不用交租金,月入兩三萬就成了平常事。

專車平臺也很會通過獎勵政策發揮司機們的積極性。比如記者拿到的滴滴專車3月2日出臺的獎勵政策就顯示,如果每天完成18單及以上,獎勵88元;28單及以上,獎勵188元;38單及以上,獎勵288元;48單及以上,獎勵388元。

再比如Uber在陰雨天氣還有“閃電加價”的獎勵,獎勵費用就是基本車費的好幾倍,一晚上5個小時到手2000元並不是難事。

空車刷單“鉆空子”

對於對道路熟悉、搶單快的司機來說,上述獎勵政策無疑使他們優勢更大,記者與多位專車司機交流後發現,很多“月度冠軍”都是從出租車司機轉行而來。

開專車兩個多月的老王以前就是個老出租司機,轉行專車後發現以前真是虧大了。“開出租車一天要交‘份子錢’350元,辛辛苦苦一天做50單,到手也就600元左右,開的還是桑塔納手動擋,離合器踩到晚上睡覺腳抽筋;而如果是租車開專 車,一天租賃費350元,做30單就能輕松賺到超過千元。”

不過,能開上專車也並不是沒有要求。老王指出:“基本條件是要有三年以上駕齡,自帶的車子要是五年以內的,價格在10萬以上的,還需要是滬牌;加盟專車後,還有很多細節上的要求,比如要給客人開門,車上要有水、紙巾和無線wifi,一號專車甚至要求穿襯衫打領帶。”

而隨著做專車時間的增加,包括老張、老王在內的司機們,也摸索出了一些“鉆空子”的門道,比如空車刷單。

據記者了解,由於一號專車等有邀請新用戶可獲得數十元的獎勵政策,一些司機開始買很多手機號註冊來賺取獎勵,之後再用拿到優惠券的不同的手機號叫自己的專車,不用開車就可以賺取車費;還有的關系比較近的司機則在微信群里互相幫忙刷單,比如上述滴滴專車28單以上的額外獎勵,就可以通過司機之間的互幫互助完成。

滴滴快的合並之後

這樣的刷單“互助”,在滴滴和快的宣布合並之後變得更加方便,因為叫車和支付渠道被逐漸打通了。

2015年的情人節,滴滴和快的出人意料的宣布合並,是否停止獎勵和補貼,就成為專車司機們最關心的後續話題。不過,記者從多位專車司機處了解到,無論對客戶還是司機的補貼仍在繼續,而且一號專車也可以通過微信公號叫車了。

不過,多位專車司機也反映,不管是滴滴還是一號專車,每單的獎勵政策的確在減少。“以前一天的營業額能輕松做到1300~1500元,現在可能只有1000元,高峰時段的獎勵從基本車費的2倍到1.5倍,又從1.5倍到沒有。”一位專車司機對記者透露,“獎勵政策每周都在變,總體感覺是以前一號專車的獎勵標準明顯高於滴滴,現在獎勵政策在逐步趨同。”

當然,即使獎勵政策在減少,由於客戶在增加,車費單價本身就高,專車平臺依然吸引越來越多的司機“轉行”。記者從一家擁有租車牌照、與專車平臺有合作的小型租賃公司就了解到,目前前來咨詢加盟專車平臺的司機依舊很多,而沒有自帶車的司機,目前租車的成本也已經水漲船高,比如前文提到的每月8000元就可以租到的別克君威,如今的租金都要上萬。

“按照目前的監管政策,理論上從正規租賃公司租賃的具有營運牌照的車子做專車才不會被處罰,但如今一些大型租賃公司已經不願做跟專車平臺生意相關的對外租賃業務,而沒有營運牌照的車輛一直有被查進而罰款的風險。”另一位專車司機告訴記者,不過,目前滴滴和一號都說會承擔罰款,只要對客戶端的補貼不取消,合並後的大量客戶資源依舊可以支撐開專車賺到不少錢。他表示:“對消費者的補貼能持續多久不知道,希望能夠持續吧。”

編輯:陳姍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872

新加坡計程車司機口中的市場經濟

2015-03-30  TCW
 
 

 

身邊的一些友人,都曾經有著新加坡夢。

是的,「曾經」。這代表著,他們都放棄了這個夢。

一位女性專業經理人,六年前轉赴香港金融機構工作,現在薪水是她離開台灣時的五倍。前陣子,她猶豫著:「要不要搬去新加坡居住?」同一份工作,公司願意付的薪資比香港多,因為新加坡平均國民所得高出香港四成。

一位男性友人,九年前計畫移民新加坡,因為那裡的政治不空轉,於是他試著在那兒住一個月。還有科技業友人,為了雙語教育與輕度稅負,先把孩子送過去就學,每週頻繁的當空中飛人探望孩子,然後計畫移民。

然而,他們一一放棄了這個夢想。生活太無聊,只是表面原因,沒說出口的另有其因。

李光耀過世前,《商業周刊》採訪團隊抵達當地,想實地觀察這個跟台灣很近,被很多人羨慕,年輕人也想去工作的國家,他們在強人過世後還能續強嗎?

從機場到飯店的路上,編輯總監曠文琪與計程車司機的對話,很是經典。

「我們這裡什麼都要efficiency,management啦!結果,地鐵車箱壞了不修,要降低成本;資深有經驗的開車員被裁掉,因為成本高;地鐵一天到晚誤點,還一天到晚漲價。因為它(新加坡)是上市公司,股東獲利至上啦,profit! profit! profit啊!」

接著,司機的話題從profit變成市場經濟。「新加坡車多,政府為了管控車輛數,每個人買車前先交個新加坡幣六萬多元,才能去買,這就是market啦!」

最後他談起公務人員的KPI。「為什麼政府明知道外來勞工會來搶工作,還是要開放,因為官員的KPI 跟GDP掛鉤,要cost down,才有KPI…?。」

一個沒上過商學院的司機,就對市場、股東、獲利有著如此生動的詮釋,因為李光耀把競爭至上的思維,植入國民血液裡,讓人們相信「可憐之人必有可惡之處」。諷刺的是,這道理只限用於經濟,卻完全不適用於政治。

我的朋友們就因此而放棄了新加坡夢,因為在那裡,他們無法呼吸到自由。

就像文琪在完稿後的感想:「這麼會管理又怎樣,新加坡的快樂指數比伊拉克還低。」其實,每個抉擇背後,都有代價要付出,這是世界上最公平的事。所以重點來了,台灣人想要什麼樣的自由?又願意付出什麼樣的代價呢?第四十六頁的現場報導,讓我們在後李光耀時代,重看新加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453

不安全?UBER數據科學家:我們的司機審核遠比想象更嚴格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6/4637825.html

不安全?UBER數據科學家:我們的司機審核遠比想象更嚴格

一財網 顏靜潔 2015-06-27 10:04:00

“其實UBER的司機審核遠比大家想象的要更嚴格。”6月26日,中美創新協會會長、UBER數據科學家彭晨在“智慧城市 • 智慧生活”中美創新峰會上是這麽說的。

最近UBER有點火,一定程度上可能要“感謝”神州專車,事情的緣由如果你還不知道,可以戳這里,用一句話來總結就是:神州用一組出位海報影射UBER是黑專車、不安全。

“其實UBER的司機審核遠比大家想象的要更嚴格。”6月26日,中美創新協會會長、UBER數據科學家彭晨在“智慧城市 • 智慧生活”中美創新峰會上是這麽說的。

在接受一財網記者采訪時彭晨說,“UBER司機的審核通過率很低,背景資料會經過層層篩選。另外,司機和乘客雙向打分,一旦司機評分低於4.6就會馬上下線,之後要經過再教育等一番手續才能重新上線。所以大部分司機都是真心希望讓乘客滿意獲得高評分的,當然總是難免漏網之魚。”

他介紹說,UBER正在考慮增加新的功能,比如,提供一個“panic(恐慌)”按鈕,當用戶按下這個按鈕之後,當地警局就會受到報警通知。(一財君註:據了解,這項功能在印度已經上線。)另外,UBER也在調整算法,通過甄別車輛行駛軌跡是否偏離太多,給乘客發送通知提醒註意安全。

而關於刷單的現象,彭晨說,其實在各個國家都有刷單,只是在中國更為嚴重,這可能主要是因為本土競爭太多激烈,UBER不得不給予非常高的補貼。但是隨著市場的成熟,補貼會自然下降,而且UBER的反作弊團隊有能力甄別出刷單行為,相應作出調整。

編輯:顏靜潔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92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