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福记食品在港申请清盘 原因待证实


From


http://www.caijing.com.cn/templates/inc/webcontent.jsp?id=110289624&time=2009-10-21&cl=100&page=all


【《财经网》香港 上海专稿/记者 王端 实习记者 刘冬】机构爱股——福记食品服务控股有限公司 (01175.HK,下称福记食品),10月19日突然向香港高等法院提出清盘申请。当日,高等法院委任德勤为临时清盘人,接管及重组公司资产。不过,福 记食品位于上海的相关人士21日向《财经》记者表示,公司在内地的业务保持正常运作。

债务危机
福记食品在20日公告了上述消息,但并未透露申请清盘的原因。德勤发言人也表示,暂不会评论福记食品清盘的原因及披露其他资料。


  福记食品财务负责人朱江21日向《财经》记者表示,公司申请清盘,主要是因为两笔可转债出现技术性违约。但有分析师指出,原因应该是公司无力偿付11月到期的可转债。

  这两笔可转债分别为:2006年与美国纽约银行梅隆公司订立的零息可转债(01506.HK),2009年11月9日到期,本金为10亿港 元;2007年与Capita Trust Company Limited订立的零息可转债(01603.HK),2010年10月18日到期,本金为15亿元人民币,港元结算。

  上述两项合约都规定,福记食品应在财年结束(3月31日)后的180天内寄发年报。任何于既定期限届满15日后寄发的,均被视为违约事件。

  福记食品于2009年7月底曾公告,由于未能按时公布截至3月31日的上一财年业绩,公司股票及两笔可转债自7月29日开始暂停买卖。8月26日和9月22日,福记食品又发布公告,延迟公布年报。

  按照上述规定,今年9月27日已经届满,因此福记食品可转债已经构成技术性违约。

  此外,福记食品还有一笔向国际贷款人借来的1500万美元的贷款未偿还,并曾向多家中国贷款人贷款,未偿还部分达5.5亿元人民币。

  福记食品财务负责人朱江指出,在临时清盘程序下,福记食品位于内地的业务运作正常,目前正跟债权人就债务重组进行协商。

数位高管离职
2004年上市的福记食品,一向为机构爱股。目前排在前十位的股东中,还可以看到Capital Group、美国银行、瑞银、Martin Currie等大型机构。


  但不少投资者也对福记食品高负债、高资本开支的状况深感担忧。近一年多来,更有多名高管和独立董事离职。

  2008年9月,公司突然宣告更换公司秘书、合资格会计师、财务总监及授权代表。

  2009年9月22日福记食品又在公告中表示,延迟公布业绩的一个原因是,集团中国财务管理团队的一名高级成员由于健康原因,自2009年初起无法履行其全部职责,而且公司未能与该高层取得联系。

  经《财经》记者了解,这名财务“高级成员”为董标成,今年42岁,是公司主席魏东在江西财经大学的校友。

  9月30日,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徐尉玲宣布辞职。在辞职信中,徐尉玲对无法及时完全获悉公司的若干关键事情表示担忧,包括延期公布财报等。

  一周过后,即10月7日,福记食品发出公告称,将委任德勤为独立财务顾问,协助审阅延迟刊发的截至2009年3月底的年度业绩。

  不过,公司在10月7日的公告中还表示,并未违反任何可转债、定期融资协议及所有其他贷款协议。“公司现正联络有关可转债持有人及相关贷款人,以期就任何实际或可能出现的违约实施豁免。”

经营滑坡
接近福记食品高层的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2008年初开始,福记食品在业务上就出现下滑,中餐馆生意清淡,配餐业务总量也有所下滑。该人士表示,这与金融危机、同业竞争有关,但企业内部管理问题也是重要因素。


  目前,福记食品的主要控制人为魏东和姚娟夫妇,共持股52.87%。

  上述人士说,2007年底公司的人事变动很大。公司的CEO姚伟达于10月离职,公司副总裁、魏东的哥哥魏民,以及姚娟本人(因生子)也离开了 领导团队。“2008年到现在这一年半基本由魏东一个人主持大局,这也是福记最乱的一段时期。”上述人士认为,魏东搞资本运作的能力要超过他做实业的能 力,如果不是在资本市场有所“斩获”,福记食品可能早就不存在了。

清盘出乎意料
  尽管福记食品的危机早有迹象,但此次突然清盘仍出乎多位受访者意料。


  里昂证券分析师Paul Quah认为,福记食品的“陨落”,可以归结于对低成本信贷扩张的热衷。据他称,公司不能偿还2009年11月到期的可转债,或是公司申请清盘的原因。但 突然清盘仍令他很惊讶,原因是早前他与公司管理层会面获得的信息是,截至今年9月30日,公司仍有一定量的现金,足够应付11月到期的可转债。他指出,现 在的问题是现金的去向。

  上述接近福记食品高层的人士也表示,福记食品此前在上海、无锡等地购置了很多工业用地,总价至少超10亿元,通过变卖资产,偿还今年的可转债没有问题。

  事实上,福记食品今年先后两度出售所拥有的部分天宝集团股权,套现近6亿港元。天宝集团主要资产是在内地从事烧烤食品业的金汉斯连锁餐厅,全国共有51家店铺。

  福记食品是中国内地最大的民营食品及送餐服务供应商之一,主营业务为送餐及中餐馆,其送餐服务涉及企业、工厂及大学校园等。2008年,福记食品成为北京奥运会惟一的餐饮服务供应商;若运营正常,也将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的餐饮供应商之一。■

  《财经》记者于宁对此文亦有贡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30

兩年注入資產、配售需配給六人的原因


網友「過客」兄今日問了一條問題,我覺得滿有學術性,所以要分享給大家: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12347


「因為法例規定,兩年內注入大資產視作新上市處理」

能否告知確實來源, 想研究一下...


greatsoup:
根據上市規則第14章第6條,有指明反收購的意思一段:


http://www.hkex.com.hk/rule/listrules/Chapter_14_tc.pdf

(2) 在上市發行人的控制權(如《收購守則》所界定的)轉手後的24 個月內,上市發行人所簽訂的建議交易及任何其他交易,涉及上市發行人向同一名(或同一組)取得上市發行人(不包括附屬公司層面)控制權的人士(或此等人士的任何聯繫人)收購資產。

根據以上的定義,控制權轉手後24個月,新大股東注入資產以取得控制權,將被視作反收購,根據上市規則14.54條:
本交易所會將擬進行反收購行動的上市發行人,當作新上市申請人處理。

所以,可以知道,如果在買殼後24個月,即兩年內注人大件資產,則是反收購,反收購則須當作重新上市,這就是「兩年內注入大資產視作新上市處理」的由來。

另外,龍生兄之前問筆者,為何配售一定要給6人或以上。今日,在找以上資料同時,我無意中看到這一段,使到筆者終於找到配售給6個人以上的奧妙。


根據上市規則第13.28(7)條,原來配售給6個人以上不需披露認購股票者之身份,所以為免被人知道這些祕密,所以就通常配售給6個人以上,但如監管當局需要,也需披露。

http://www.hkex.com.hk/rule/listrules/Chapter_13_tc.pdf


如獲分配證券者少於6人,則列明各人的姓名或名稱;

如獲分配證券者為6人或6人以上,則對該等人士作一整體性的簡介。

本交易所保留要求發行人提供有關此等獲分配證券人士的其他資料的權利;

這些資料是本交易所認為要確定此等獲分配證券人士的獨立性所需的資料(以電子欄表或本交易所要求的其他形式載列),其中包括(但不限於)實益擁有權的詳情;

故那些古惑證券行「此地無銀三百兩」,實不無原因。


延伸閱讀: 公司收購及合併守則


http://www.sfc.hk/sfc/html/TC/speeches/public/consult/consultation/takeover99d.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21

鄒錫昌需錢的原因-昌盛中國(1836)


今日青姐又再如有雷同,實屬巧合。


(1)

前日講729時間:2010-01-20 23:07:18-23:10:17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tid=3729


昨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100121&sec_id=15307&subsec_id=15326&art_id=13648383&cat_id=12712787&coln_id=12712835

李超人近期除咗多次增持長和系股份,仲高調入股嘉盛控股( 729),整個電動車轉型謎底終於解開。因為早前嘉盛話要以蛇吞象形式,以 27.5億元收購電池大王鍾馨稼嘅電池業務,引起市場譁然,當時佢嘅股價仲未開車,仲係在毫幾子水平,收購價遠超市值。
其後股價幾乎日日升,升超過 9倍後終於停牌,春江鴨變成大肥鴨,唔明國際金融中心嘅監管部門點解冇起疑心。
點都好,單刁詳細內容未出,未能評論入股 729是好是壞,但睇睇事件主角鍾馨稼到底搞緊邊科,就知成件事係點。鍾馨稼自己發明咗「鋰離子電池」特快充電同高儲電量技術,據講勁過比亞迪( 1211),因為佢旗下同美資及唐山市政府合營嘅海天能源,成功研製出轎車之外,仲有純電動嘅大巴、中巴,早前已喺車展同大家見面,只係傳媒當佢冇到。 CCTV話,佢嘅大客車充電 20分鐘可行 300公里,時速就差啲,得 110公里,不過電費平,每百公里只係 12元(人民幣.下同)。
進軍電動車電池

鍾馨稼聲稱要發展全中國最大嘅電動車王國,現時參股同直接參與嘅項目投資額超過 400億元。口氣好大,但又真係見到啲成績,除咗佢展現畀市場睇嘅轎車同旅遊巴確係識行識走,外表同內櫳都算靚仔,將比亞迪嘅心血 e6比下去。此外,喺唐山嘅全中國首個電動車充電站已投入運作,仲話今年要由唐山一路到北京近郊起 20個充電站,聲稱成本只需 500萬元一個,比天然氣站要平得多。不過,比亞迪去年才賣到幾十部 e6,市面都冇乜電動車,咁快起咁多加電站做乜?
最誇係佢要做汽車大王嘅決心,投資幾百億搞年產 50萬輛純電動汽車城, 2012年投產, 30條生產線加埋,年營業收入達 1830億元。佢仲話短期會整純電動的豪華轎車,售價 100萬元,品質要同勞斯萊斯揮過喎。
成件事最醒係李超人,佢老人家有興趣只係最有潛力嘅產品──目前全球最高容量嘅鋰電池。懶理你汽車靚唔靚,全世界車廠都要用呢嚿電。
胡孟青


(2)

很久以前的文章: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12163


今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100122&sec_id=15307&subsec_id=15326&art_id=13651833&cat_id=12712787&coln_id=12712835

昌盛主席教訓大
1863,剛好係 08年招股突然褪軚嘅內房地產商──昌盛原本嘅上市編號。昌盛集資 11億元美夢一朝粉碎,避世兩年,主席鄒錫昌終於浮上水面,講番整件事嘅來龍去脈,香港媒體唔多關注,但事件正好反映某啲大行嘅貪婪。鄒錫昌話經過呢次 後,以後都唔會再搞上市,因為公司為咗上市前整靚盤數,增加土儲,喺 07年 11月以天價買入廣東中山廣場項目,由底價 2.3億元 Bid到上 8.34億元人民幣,但當時公司根本冇錢,只好與一間國際投資大行商討貸款,解決燃眉之急。


屋漏兼逢連夜雨,鄒錫昌仲同某投行旗下創投基金簽下可 換股債協議,向該基金發大額 2500萬美元 CB,利率 7厘。睇落好正常,但暗藏殺機,因為雙方約定若果昌盛唔能夠喺 CB年期內上市,基金可要求鄒錫昌以協議價全數回購;此外,一旦公司未能如期還本金,息率要成 28厘。當時佢為求對方名氣簽下「對賭式」不平等條約,亦係咁令公司債台高築,上市不成最後要賤賣地皮同設備。


咁你知點解有啲公司上市只許成功不許失敗,華爾街大行仍可濫發花紅啦。大行之所以越做越大,皆因佢哋度出嚟嘅橋都只會係「公就佢贏、字就你輸」,呢個世界邊有 Win-Win咁理想吖!

(3)

但是她巧合完,又沒有找過他要上市的原因,其實是他要搞飛機太需要錢了: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page=0&tid=3753



2006年,邹锡昌投资了一个谁也没想到的项目——大飞机研发。这也是我国第一家参与大型客机研发的民营企业,比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商飞)的成立还早一年半时间,曾两次参加北京航空展。


...



“看到这个消息后,2006年8月,我们通过朋友的引荐,带着一大叠中国制造大飞机项目的资料找到了邹锡昌。”周济生告诉记者。

周济生当时给邹锡昌开出前期的研发经费为300亿元,并且表示恐怕要30年后才能有回报。

邹锡昌吓了一跳,但随后周济生给出的一组数据又“诱惑”了他:未来20年,中国飞机需求量巨大,特别是150座的大飞机供应,数量将远在2000架之上。中国购买这些飞机将花费3000亿美元。


...



邹锡昌动心了,他认为大飞机项目必然会带动一系列上下游产业链,昌盛只要能够参与其中分得极小一杯羹,都能够获得巨大的效益。这也是邹锡昌最终愿意抢先进入大飞机研发领域的直接动力。于是邹锡昌初期投资1000万元的广东昌盛飞机设计公司就这么定下来了。


...


辛苦三年颗粒无收

2008年5月11日,中国商飞成立,国资委为第一大股东,上海市政府为第二大股东,宝钢集团、中国铝业公司、中化集团等国企分别以10亿元占5%的比例参股。由中国商飞研发的C919,从研发到投入市场总投资将达2000亿元。

从2006年12月起,周济生团队就按月向当时负责大型客机论证的科技部汇报,从未间断。中国商飞成立后,广东昌盛从2008年5月至2009年5月的一年中,曾7次致函中国商飞申请加盟,可惜一直没有得到回音。

由于迟迟得不到中国商飞的回应,从今年开始,广东昌盛在完成大飞机总体布局定义后,研发团队工作基本都停滞下来。

“2007年以前,我们每次开会都是讨论这个项目进展怎样,每个人手中的工作到哪个阶段;但是2008年整整一年的时间,我们都在想如何才能参与到中国商飞的项目,申请了七八次,迄今仍没有任何消息,我们只能选择放弃。”

据邹锡昌介绍,接下来的大飞机研发工作就要进行风洞测试,这将投入上百亿资金。“没有成果出来,我不能再继续往里面砸钱,也没有钱可砸了。而且这么多人还要养家糊口,我不可能让他们就这样白白耗着。”


...



“选择用这样的方式结束很难过,现在我让他们整理这三年的研究报告、数据等,到时候一起无偿送给国家。”邹锡昌表示。


...



在投资了数千万元之后,邹锡昌不得不承认:民企参与到中国大飞机项目的希望非常渺茫。他做了三年的大飞机梦,或许已经到了梦醒时分。


(4)

巧合是巧合,但都需要找資料,全部都是同一份報紙,沒可能找不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94

淺談關鍵點(三) - 突破失敗的原因 goldone


http://hk.myblog.yahoo.com/goldone04/article?mid=507


這篇比較簡單,只談談為什麼「疑似」關鍵點會突破失敗。

1. 大市整體走勢出現問題 (牛轉熊 / 臨近大調整)

2. 投機者所選的不是基本因素良好、增長強勁的「強勢股」

3. 投機者買入股票的時候,股票已經進行了多個階段的整固與上升 (請參考第二篇文章),因此波動增大,增加了買入的難度,而整固的時間長短,於升勢後期亦較難掌握,容易誤中陷阱

4. 投機者如果買入的是周期股 / 商品股,由於上下波幅很大,關鍵點亦是較難捕捉

5. 股票的基本因素有變,強者預先得知信息,又或是股票已經太過昂貴,強者不願再作持有

6. 這點比較廢話,原因是投機者自已睇錯揀錯,這時請放下自專心,盡早認輸,重新再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720

不明原因的毛利率大跌 王雅媛

2010-04-30  上海證券報





  ⊙王雅媛 ○編輯 楊曉坤

   

  我之前曾經說過於香港上市的台灣公司有一個好處,便是它們習慣公佈每個月的營業額數據加上三個月一次的季度業績。近日全球最大的筆記 本計算機業印刷電路板製造商瀚宇博德公佈了季度業績。因為已經有了一至三月每個月的營業額數據,因此即使公佈第一季盈利前,股價走勢不好,我仍可以安心持 有。誰知道它竟然公佈了一個令人非常失望的季度盈利。

  瀚宇博德截至今年3月底止首季業績錄得純利824.2萬美元,按年增長1.15 倍,每股盈利0.6美仙。同比增長大是沒有多大意思,因為去年的第一季正是最低潮的時候,要拿今年第一季跟去年第四季比才有意思。去年第四季營業額為 1.62億美元,毛利率為14%,純利則為2000萬美元。今年第一季的營業額為1.6億美元,對於有農曆新年假期的第一季來說,瀚宇博德的營業額走勢是 維持得相當不錯。不過,出人意料的地方是第一季毛利率竟然跌到只有10%,跌了差不多4%。

  因為這次公佈的是季度業績,因此報告是沒有 責任就每項財務數據改變作出詳細解釋的。在業務及財務回顧一項中,它只是報喜不報憂,指出首季收入保持較高水平,打破過往第一季收入較低預測,不過卻一個 字也沒有提到過毛利率大跌的原因。

  毛利率這樣大幅下跌,我想不單是成本上漲那麼簡單,它給我的感覺是它應該在做另一樣低毛利率的產品。 故我的猜測是真正導致毛利率下跌的主要原因是集團的產品組合出現了大幅改變。

  集團原本的產品組合是70%筆記本計算機印刷電路板和 30%其他印刷電路板。它曾經在去年的年報中提及,打算在除筆記本計算機印刷電路板外的其他產品應用上投入更多市場推廣和工程能力的資源,希望能夠出現第 二大重點產品。是不是集團已經成功找到了另一重點產品,如液晶電視、機頂盒以及電子書等等?是不是因為剛開始為新產品生產電路板,所以毛利率才會這樣低, 從而拖低了整體毛利率?這個暫時還不清楚。

  有趣的是昨天于香港上市的瀚宇博德因這樣的業績,股價跌了超過16%,相反于台灣上市的瀚宇 博德股價卻沒有怎樣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61

杏林醫療(8130)供股的原因


(1)


這家公司大家都耳熟能詳,其實都不用多談,想知故事如何,請按此處


現在大致談談公司近一年來的發展。


7月20日,公司終止配售25億股的協議


10月5日,通過以 15億收購Grow Harvest,其中7.5億以承兌票據支付,7.5億以可換股債支付,每股10仙(合股前 0.01仙),共發 75億股。

10 月8日,把電影業務售予同系公司寶利福(8172,前恆科創業、現中國星電影),作價 8,200,418元。20日,改由里昂配售50 億股,每股10仙,集資5億。


11 月,委任兩位財技人士。27日開始配售,12 月10日完成


12月11日,與國康醫療器材有 限公司簽訂意向書。國康同意推廣其醫療資訊數碼化系統及與中國有關政府機構或組織及醫院就醫療資訊數碼化系統進行接洽及合作。同時,其將向國康提供在中國 推廣本公司之醫療資訊數碼化系統所需一切資源,包括但不限於技術及財務支援。18日,Grow Harvest賣方兌換部分可 換股債,持股增至約30%


2010 年1月,收購紅亞數碼科技(天津)有限公司20%股本,其從事醫療應用軟件、醫療掃描及影像傳輸技術及醫院管理軟件之開發,以及電子醫療記錄、Wi- Fi/RFID及生物識別技術之開發、轉讓及提供顧問服務,作價1.45億元,以現金支付,但淨值僅100萬美元,內容僅一紙合約,尚需大量投資。


4月購入Fortune Mark International,作價1.35億元,資產僅為一系統購入權,淨值1,000美元,後來有所修訂


27日,何先生辭任,歐先生升 職,換入連先生, 其資歷如下:


連先生,46歲,自一九九七年起為香港執業律師,並為香港之律師事務所梁心端連偉雄律師事 務所之合夥人。連先生於英國東倫敦大學畢業,取得法律文學士學位。


連先生現時為中國星投資有限公司(於聯交所營運之主板上市之公司)之獨立非 執行董事。除上文披露者外,於本公佈日期前過去三年,連先生並無在任何上市公司出任任何董事職位。


中 國星投資屬中國星一系,故應是回歸其懷抱,並把之還原的先兆。


(2)


3日後,公司宣佈4供1,每股10仙,集資不多於1.81億,金仔為包銷商,集資原因如下:


於本公佈日期,尚有為數605,000,000港元之承兌票據及為數 532,000,000港元之可換股債券為未償付。根據本公司尚未償付承兌票據之條款,承兌票據之到期日為由發行日期起計十二個月之固定限期。


倘本公司於到期日未能償付任何尚未償還之本金額,本公司須自到期日起支付相關逾期未償還款 項按年利率10%計算之利息,直至悉數償付為止。


公開發售所得款項總額將不少於約183,120,000港元及不多於約183,170,000港元。董事會擬將公 開發售所得款項淨額用於償還本集團之承兌票據。


根據最近可得之半年第3季報表可見,在9月底現金約3,000萬,3月內已接近虧光,但增加5億現金,購入一項資產,作價1.45億,尚剩3.55億,另一項則未實 行,況且尚需估值,若低於1.35億,則作價需下調,但人已換,相信向有利上市公司發展方向進行,所花現金可能不多,甚至取消。


經集資1.8億及3個月虧損約3,000萬,手上現金約5億,相信礙於新人要維護現公司的利益,可 換股債應最後不會兌換或低價暗中轉移予新人的友好,至於承兌票據亦因資金不足,相信略作商討後,或會新人以折讓購入部分,然後轉給公司,這樣公司供股集資 的現金即可套出,股票成本變相取得一定折讓。


由此 可見,就算街外人不玩,他們也有可能賺錢呢,建議不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83

自說自話,別有原因-如煙集團(329)


今日,這家公司宣佈以下消息:


(1) 因中銀國際行使2007年1月大股東所發行的可轉換債券,故大股東的持股量減少175,600,000股,至279,806,000 股股份,佔本公司當時已發行股本約16.82%。中銀國際持股量則相應增加175,600,000股。


因此配售代理中南證券認為,中銀國際之行動導致AbsoluteTarget及Smart Huge持有本公司股權比例之減少,嚴重影響股權架構並對本公司股權及管理控制產生負面影響。因此,配售代理認為,本公司已違反配售協議第5(A)(iii) 條,配售代理可根據配售協議第7(A)(i) 條終止配售。


(2)據公司所稱,因中銀國際之行動產生之股權架構之重大變動,對本公司失去信心,使供股認購不足,而包銷商須認購48,986,888 股股份,金額達4,898,688港元,佔本公司於供股後之已發行股本約1.96%。


(3)配售代理中南證券察覺,自2010年4月至5月,一名執行董事於2010年4月12日獲委任,隨後於2010年5月7日調任非執行董事;2名執行董事及3名非執行董事亦獲委任,董事會組成出現若干變動,將對本公司財務及營運穩定性造成重大壓力。


(4)鑑於以上因素,配售代理有權根據配售協議第7(A)(i) 條終止配售協議。經與配售代理中南證券協商後,本公司與配售代理最終達成協議,將配售規模由250,000,000 港元縮減至75,000,000 港元。除上述修訂者外,配售協議之條款概無任何其他重大變動。


但是因(1)的導致的後果,事實上是不是這樣呢?


關於(2),包銷商為結好證券,及債主中南財務關係緊密,民豐控股(279,前東方紅、恆盛東方、內蒙發展)的包租公、基金管理及股東萊福資本(901)也曾是該公司股東之一。況且在價差的及佣金方面已佔盡先機,成本應較供股價低一點,以今日成交來看,大約10日就可以完全套現,何況購入的股票並不多,供股認購不足比率也低,但是也頗有道理。


關於(3),那位執行董事轉任非執行董事的是繆希先生:

繆先生,61 歲,持有美國哈佛大學法律學院法學博士學位及美國明尼蘇達州St. John’s University 經濟及會計學士學位。彼於一九八二年取得紐約大律師公會認可資格。繆先生分別為美國大律師公會、美國註冊會計師學會及香港董事學會會員。彼於會計及法律方面擁有15 年專業經驗,其中曾擔任紐約凱壽律師事所香港辦事處之律師,其後於紐約偉凱律師事務所香港辦事處出任法律顧問。繆先生亦曾於多家公司出任其他商業和財務諮詢職務,累積約二十年的管理經驗。


繆先生為馬斯葛(136)之獨立非執行董事。彼曾為威利國際控股有限公司(273)、和成國際集團有限公司(651)及中國科技集團(985)有限公司(均為聯交所主板上市公司)之獨立非執行董事,直至彼分別於二零零七年三月、二零零七年四月及二零零七年六月辭任。繆先生亦曾任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上市公司萊福資本投資有限公司(901)之執行董事,直至彼於二零零九年十二月辭任。繆先生於二零一零年四月十二日獲委任為本公司執行董事。除上文所披露外,繆先生過去三年並無在任何其他香港或海外上市公司出任其他董事職位。


其餘的董事,詳細的不述,只述其任職的公司董事。


程婉雯,43 歲,為廣東省從化市政協委員及一名香港律師。...程女士於二零零六年五月二十六日至二零零八年六月六日期間擔任中策集團有限公司(235)之獨立非執行董事。


鍾育麟,49 歲,... 彼現任萊福資本投資有限公司(901)及明豐珠寶集團有限公司(860)之執行董事,以及漢基控股有限公司(412)及福方集團有限公司(885)之獨立非執行董事,該等公司均為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的公司。


廖廣生,48 歲,現為香港執業會計師,廖先生擔任保利達資產控股有限公司(209)及中國鐵聯傳媒有限公司(745)、辰罡科技有限公司(8131)及PacificCMA, Inc.(其證券先前於美國證券交易所上市)之獨立非執行董事。彼亦曾擔任德發集團國際有限公司(928)之獨立非執行董事。


林聞深,54 歲,現為浩勤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之股東及董事。林先生為英國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及香港會計師公會資深會員以及香港證券學會、香港華人會計師公會及香港稅務學會會員。林先生持有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經濟學文學士學位。彼自二零零四年九月二十四日起一直擔任莊勝百貨集團有限公司(758)之獨立非執行董事,該公司之股份於香港聯交所上市。彼於一九九三年至二零零七年期間為林聞深會計師事務所之東主。彼曾於二零零五年二月至二零零六年七月期間擔任中遠威生物製藥有限公司(8019)之董事。


如有閱過此貼的指數成分股,從以上董事中,4個董事可說是自己人,所以並不存在此說。


因時間有限,長話短說,至於(4)的真實原因是關於這個,故減少配售金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41

樓市是零和遊戲嗎?──地產商暴利背後的原因(2010/06/07) 脫苦海


http://hk.myblog.yahoo.com/tokuhon_blog/article?mid=13819


十年來,2000-2004年,發展商都是微利的多,甚至要賠錢,只要想一想由地皮到物業要3-4年時間,2000年的樓是1997年的 地,2004年的樓是2001的地,發展商不見得有多大利錢。例如維景灣畔,太古與新地要減值幾十億才能收支平衡,珀麗灣第一期基本上是平手還要蝕利息。

2005-2010年,由嘉亨灣、窩八、爵悅庭開始才出現「一買就賠」的現象,發展商的暴利年代才開始。何以近年發展商得享暴利?最主要的原因是升 市要超過3-4年,才會有平地貴樓,主宰發展商及小業主賺蝕的,最主要是大市的方向。

既然新樓並不是以普羅大眾為銷售目標,他們的設計及定價就不會理會市民工資的升與降,那麼市民是否沒有選擇權呢?有,就是二手市場,即使金融海嘯前 的2008年初,很多二手樓仍在一般市民的負擔能力之內,至於海嘯後2009年初,更是由高位下跌了兩成。

為甚麼那時又不買呢?筆者可以負責任地講,正因為人人都唔去買,所以就跌了兩成,銀行唔放水,一般人又驚份工唔穩陣,兩者之間樓價跌是結果,真正的 原因是市場永遠令到只有小部份人可以買到樓。市場從來都不是設計來滿足所有人的需要,而是調節有限資源與無限欲望之間的矛盾,買不起樓的人在任何市況之下 都買不起,即使政府推出居屋、夾屋、首置之類,結果都是一樣,分別只是部份不自量力的人最終被這種扭曲市場的措施累死。

發展商與小市民或商戶並不是零和遊戲,當小市民或商戶買了物業,他們的利益便與發展商站在同一陣線,所謂甚麼為地產商或銀行打一世工的想法,聽起來 很有道理,但人人都要吃飯,難道是為五臟廟打一世工?說到底人人都只係為自己打一世工,而不是衣食住行的供應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68

天源礦業(1028)無限期擱置上市的原因

我發覺香港的報紙沒有談過這問題,也發覺其它香港雜誌只看報紙,我本星期才看到三星期前的是<<新世紀週刊>>,發覺事情不只市況差,甚至是原來大股東有牽涉及內幕交易、虛假交易、哄抬股價欺騙投資者等事件。

後來恆鼎(1393)也想購入,但最後卻是新世界購入了私募基金的股權,雖然它聲稱不想在香港上市了,但有新世界的購入,可能會再次透過他的公關力量,把股份在香港上市,請大家注意。

但我記得我是看過招股章程的,但現在港交所披露易網站已未能找到該公司的招股章程,有時一些重複號碼的舊上市公司如浩倫農業(未轉主板前編號8011,後給建星環保紙品(現百田石油)用了)及正如這號碼的另一家上市公司卓越置業資料也被洗掉,為何港交所要刪除這些文件呢?可否解決這問題並重新把這些文件上網呢?

詳情請看這個文章,並節錄如下。

舉報指天源礦業董事會主席兼執行董事趙浩富涉嫌曾在美國納斯達克市場操縱股市。招股說明 書上顯示,趙浩富在勘探及採礦行業有九年工作經驗。 2000年至2005年期間,他曾擔任河北臨城縣興融煤礦的總經理;2005年後,他著手經營閆家莊鐵礦和果木南溝鐵礦兩個礦山,其中果木南溝鐵礦後被興 業礦產出售。趙浩富實際持有天源礦業51%股份,為絕對控制人。

....

  根據趙浩富曾向投資者提供的身份證明信息,他曾在2009年7月將名字由“趙 超波”改為“趙浩富”,在此前他還曾使用過“趙俊唐”的名字。而 “趙俊唐”這個名字,恰好出現在了中國節能科技公司(China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INC.,下稱中國節能)股票操縱案中。如果指控屬實,根據香港聯交所的規則,趙俊唐沒有資格擔任上市公司的董事長。

 

  舊案翻出趙俊唐

  這起在2006年事發的詐騙案,主角是一位名為Chiu Wing Chiu的中國人,其他被告還包括Lai Kun Sim(又名Stella Sim),Sun Li和Jun Tang Zhao等六人,其中Jun Tang Zhao與趙浩富曾使用過的姓名“趙俊唐”發音一致。

  這從未登上美國領土的七人,憑借著被收購的一家納斯達克上市公司,通過設立多個賬戶營造虛假交易,哄抬股價,買空賣空股票,獲利超過2500萬美元。

  根據本刊獲得的美國紐約東區法院的庭審材料,2004 年6月,中國節能收購了納斯達克上市公司Rim Holding, Inc.,並于同年8月更名為中國節能,被收購公司當時幾乎已無任何資產。公司改組後,由Stella Sim兼任董事及總經理,Sun Li擔任總裁。但判決書顯示,Chiu Wing Chiu是中國節能這家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根據納斯達克的上市規則,上市公司需擁有至少400名股東,每名股東持股不少于100股。于是,Chiu Wing Chiu委托其美國代表人,向搜集到的400人名冊裏,每人免費贈送了100股股票。

  在此之前,中國節能的股票價格已經出現了非正常上漲。2004年11月24日 至2004年12月9日期間,中國節能的股價由每股12美元上升至 每股28美元。但交易數據顯示,幾名被告的交易賬戶包辦了中國節能“買入”交易量的56%,在不正常上漲的頭十天和頭三天,被告的賬戶更是包攬了交易量的 70%和90%。

  在成功地哄抬了股價後,幾名被告開始出售他們手中的股票。2005年春季後,Chiu Wing Chiu等人開始採用買一贈一、贈送股權的方式進一步刺激交易、哄抬股價。

  同時,Chiu Wing Chiu等人還利用納斯達克可以向公司雇員和提供咨詢服務的人發放S-8股份的規則,向並未給中國節能提供真實服務的公司和相關人士贈送S-8股份,其中 Chiu Wing Chiu和Stella Sim共計被贈予70萬股,Jun Tang Zhao被贈予15萬股。2005年10月至2006年2月期間,通過分批出售股份,幾名被告共計獲利超過2500萬美元。

 最終,美國法院判決Chiu Wing Chiu等幾人退回其非法所得,並處于一定金額的民事罰款。然而,案發之後,由于被告拒絕出庭,美國法院能做的只是凍結幾名被告賬戶裏的390萬美元。

....

 

  7月8日,在接受本刊記者電話採訪時,趙健欽信誓旦旦表示,這一詐騙案與他和弟弟趙浩富絕無任何關係。

....

  盡管表面上趙浩富是天源礦業大股東,但是在投資者看來,趙健欽才是實際控制人。“談判時都是哥哥表態和做主,弟弟雖然也在場,但很明顯做決定的是哥哥趙健欽。”接近天源礦業的知情人士告訴本刊記者。

  這位知情人士還透露,另一位被告Stella Sim也被懷疑出現天源礦業的管理架構中。因為在與投資者往來的郵件中,一名天源礦業的重要員工英文名也為“Stella Sim”,負責公司的主要行政事務往來。

  趙氏兄弟與中國節能的關係草蛇灰線。在天源礦業的招股說明書上,天源礦業的核 心實體——興業礦業最早是由注冊于英屬維京群島的Precise Power成立的一家外商獨資企業,由趙浩富控制。隨後,Precise Power將其中1%的股權轉讓給臨城縣利源礦業有限公司,99%的股份轉讓給由趙浩富、陳志慶、劉輝和Standlink、Start Well共同持股的永佳公司。

  根據美國法院的起訴書,Precise Power董事長和絕對控股大股東“Jun Tang Zhao”正是六名被告之一。

  前述知情人士透露,趙氏兄弟曾向三家投資基金承認,他們與詐騙案確有關聯,但二人辯稱,這是哥哥趙健欽曾經服務的公司出的問題,與弟弟趙浩富無關。

  這一解釋顯然並沒有令天源礦業的投資者信服,一些投資人進而對天源礦業所謂的“大型鐵礦”真實性開始產生懷疑。

.....

  本刊記者經過多方調查了解得知,閆家莊鐵礦儲量技術報告由河北地勘局第十一地質大隊(下稱十一大隊)出具,但並沒有嚴格遵守流程和規范,在內部也被認為是一份“商業”報告。

  十一大隊一位副總工程師告訴本刊記者,該地質大隊曾做過閆家莊鐵礦的普查工作,但是詳查工作是由另外一家“邯鄲天地勘探資源有限公司”做的。

.....

  這份報告在十一大隊內部引起了很多老地質專家的質疑和不滿,認為報告存在一定水分。由于鑽孔和取樣都不是十一大隊親自操作,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為造假創造空間。

  該隊一位已退休的老地質專家對本刊記者表示,“有時有的鑽孔並未見礦,礦主會把其他地方的好的岩心挪到鑽孔裏,造成出礦的假象。一般技術人員可能很難發現其中問題,只有老地質人員能發現其中的貓膩。”

  引起了老地質專家懷疑的是閆家莊鐵礦取樣結果過于均勻和穩定。“根據我的經 驗,這一區域這個類型的礦產不應該有這麼大,也不應該這麼富,品位不 應該這麼穩定。個別區域出現富礦是完全可能的,但不可能這麼穩定。變質沙礫岩裏的條帶礦不可能每個樣本都這麼穩定,因為礦帶是一條一條的,並不平均分布, 所以不可能連續十幾個樣本都是一個品位。但是,他們所提供的幾百甚至上千個樣本都保持了比較高的穩定性,這我們就要懷疑了。”一位老地質專家對本刊記者 說。

  按照正規程序,如果閆家莊鐵礦的技術報告能通過大隊的技術委員會審議,應該會繼續上報省國土資源廳審查,進而再上報國土資源部。實際結果是,這份報告提交到十一大隊的技術委員會審查時,就被否決了。

  “所有的鑽孔即便是同時施工,也不可能一下子完工,就好比蓋房子都有先有後。我們這裏有個老總一看,47個鑽孔同一時間完工,不可能。大隊也發現這個問題,覺得有水分。當時主要是對這個疑點產生了懷疑。”前述老地質專家向本刊記者透露。

  十一大隊的地質專家還普遍認為,按照經驗,邯邢地區幾乎不可能有像閆家莊鐵礦這樣大的鐵礦。“單個礦體有八九千萬噸就了不起了,全部加起來也就三四億噸的總儲量。”一位專家說,有技術人員想去閆家莊鐵礦見識下如此大規模的鐵礦,卻被該公司拒絕,“不讓看”。

....


  虎口余生

 

  由于重新打孔取樣的要求被天源礦業拒絕,加上諸多專業人士對此項目的質疑,最終恒鼎實業放棄了從天源礦業的股東手中購買股份的想法。隨後,三家投資基金在天源礦業是否違約和如何退出上與趙氏兄弟發生爭議。

 

....

  新世界的出現,解決了這一困局。通過承銷商洛希爾引薦,新世界一方願意接手三家投資基金手裏的可轉債,還希望買下趙浩富等人手中的股份,從而實現天源礦業再度上市。

 

  經過艱苦談判,新世界最終同意按照40%的收益率認購三家投資基金的可轉債,這一收益率盡管低于天源礦業承諾的違約賠償回報率,但三家投資基金決定接受。

 

....

  不過,雖然已號稱完成了第一階段擴展計劃,現場的大量洗選設備仍處于調試階段。總經理劉輝說,預計要到7月中下旬才能完成調試,從而進入大規模生產。

  天源礦業在引入新的投資者新世界後,本來決定盡快重啟上市。不過,就在本刊記者7月上旬在河北採訪結束即將回京之際,總經理劉輝表示,天源礦業上市計劃已發生變化,董事會一致決定,不再繼續推進上市計劃。

  “我們現在自己做鐵礦挺好,挺賺錢的,今年能賺一個多億,明年能賺兩億多。弄上市太麻煩了,還得每天應付這個舉報那個報道的。”劉輝表示。

  天源礦業圍繞著上市上演的這場大劇尚未完全落幕。

  曾經向往上市後美妙前景卻在後來驚出一身冷汗的數位投資者事後反省,對一個礦業公司的投資絕不可迷信國際投行的信譽和所謂專業技術公司的獨立報告,必須要對報告來源和真實性進行細致地審定,以擠幹儲量的泡沫和水分。

(2)

根據上市規則13.51b條規定:

發行人如委任新董事或監事或其現有董事或監事離職或調職,事後必須立即通知本交易所。發行人必須同時作出安排,以確保其在切實可行範圍內盡快按照《上市規則》第2.07C條的規定,公布有關董事或監事的委任、離職或調職事宜。發行人宣布有關董事或監事的新委任、離職或調職的公告中,必須包括該等人士的下列詳情:

...

(h) 法定或監管機構對其作出的任何公開制裁的詳情;

(i) 若其在任何時候被判定破產或無力償債,對其作出上述判決的法庭;若其破產或無力償債獲得解除,其獲解除之日期及條件;

...

(m) 在不違反《罪犯自新條例》或其他司法管轄區相若法例的條文下,有關任何下列罪行的定罪判決詳情(包括每項罪行的詳情、將其定罪的法庭、定罪日期及判處的刑罰):

(i) 涉及欺詐、不誠實或貪污;

...

而(n)條稱已稱必需披露詳情,按他們所稱的情節屬實,他是必需交代這件事的發展的。但我不記得在招股書是否有提及,如果沒有提及,趙先生除非在香港政可算違反此等規則,但我並無在上市規則找到法律依據,說明犯了官非不能做主席,只是可能對投資者觀感不佳,請問新世紀周刊是否有研究過上市規則呢?

如果是這樣,主席換了名稱,就查不到他的東西,導致披露有遺漏,港交所又看不到問題批准上市,這是否港交所失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457

買入宏利的十個原因 (一) – 非現金虧損 天知 - 價值投資者

http://hk.myblog.yahoo.com/tin-knows/article?mid=658

宏利金融(945.HK)(下稱:宏利)Q2業績強差人意,虧損23.8(加元,下同)或每股$1.36,以港元計虧損10元。

股價由85日收市的HK$123.8下跌HK$30.9525%至今日的HK$92.85

管理層解釋宏利虧損的主要原因:

……During the quarter, net results were impacted as equity markets retreated globally and interest rates declined materially, particularly in the U.S. Non-cash charges related to equity market declines in the quarter amounted to $1.7 billion. Non-cash charges related to lower interest rates amounted to $1.5 billion in the quarter……

宏利的虧損主要因為非現金支出,這是因為精算假設和實際情況偏差做成。未來宏利未來可能會大賺,原因同樣為非現金收入,因此,我們無須為現在的虧損而擔心,亦無須為將來的扭虧而歡喜若狂。

當這兩項經調整之後,Q2經營溢利是6.6億。

披露:

我持有宏利控股。

(待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3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