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幫彤叔40年畀機會後輩新世界開國元老梁志堅榮休 李華華

2010-12-8  AD





 

家族式大型企 業,規模仲大到上市嗰隻,絕對係需要一個開國謀臣幫手打江山。香港老牌地產商新世界發展(017)嘅掌舵人─鄭裕彤(彤叔),咁多年東征西討,全靠背後有 個「殿堂級」嘅謀臣梁志堅(堅叔)幫忙。唔好搞錯,呢個唔係奸人堅,而係喺地產界打滾40幾年嘅老江湖,佢經驗老到,由新世界未上市,做到o依家集團市值 近600億,可謂功不可沒!不過呢位開國元老,噚日就宣佈明年退休嘞!

作風硬朗 紅灣一役經典

講到堅叔,人如其名,堅到 爆!佢70年代已經同彤叔打工,幫彤叔手建立新世界,雖然40年嘅青春就咁畀晒彤叔,但係睇住新世界一日一日長大,一定好有成就感同歸屬感。至於戰績喇 喎,新世界搞地產起家,堅叔既然係彤叔頭馬,又係公司參謀大臣,所有同土地有關嘅事,無論收購地皮、併購舊樓、官地拍賣、買賣現成物業,統統都關佢事。聽 聞89年落成嘅荃灣海濱花園塊地皮,就係當年堅叔親自飛去美國同油公司加德士傾返嚟嘅。而新世界唔少品牌豪宅,好似西半山學士臺、中半山嘉富麗苑、前身係 學校嘅俊傑花園等,都係佢一手打理。近年最經典嘅,就非04年新世界有份參建嘅紅磡紅灣半島(現稱海濱南岸)重建風波莫屬。當年,堅叔一句話「廁所(紅灣 半島)連大肚婆都入唔到去」一度成為城中佳話。近年政府諸多留難地產商,多多規條要地產商遵守,堅叔不時代表地產界出頭,狠批政府各樣花招,作風硬朗。

噚 日華華去新世界總部樓下等堅叔,佢話:「退休之後仍然係公司顧問,只係日常嘅工作唔跟,假期唔會返工。不過,一個星期仍然會返5至6日工,我個人喜歡返 工。」佢仲話:「喺新世界已經做咗40年,咁啱今年新世界又係40周年,我都覺得係時候(退休),其實公司法定退休年齡係70歲,我已經超過咗年幾,而公 司(業務)已經上軌道,亦都有好多人跟(工作),所以選擇退休。」

「o依家選擇退休冇乜特別嘢,我已經超過70歲,公司畀咗好多機會我,o依家係時候畀返啲機會後輩,等後輩上,而事實上公司工作量亦都好大,但係我仍然會每日返工,直至工作完全有人接手,arrange好啲嘢先告別,特別係joint venture嘅嘢會先交代清楚。」

至於顧問無任期,佢話:「我鍾意做到幾時就幾時。」佢仲話有同老闆傾過,彤叔話:「我都80幾歲,都未退休。」不過佢都尊重我嘅選擇。」而地產建設商會就因為就快遴選,「到時再睇吓大家意向,商會嗰邊唔成問題。」

李華華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84

說史130531傑弗遜與開國英賢(三) 費城制憲 掌門天地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3/05/31/%E8%AA%AA%E5%8F%B2130531%E5%82%91%E5%BC%97%E9%81%9C%E8%88%87%E9%96%8B%E5%9C%8B%E8%8B%B1%E8%B3%A2%E4%B8%89-%E8%B2%BB%E5%9F%8E%E5%88%B6%E6%86%B2/

說史130531

傑弗遜與開國英賢(三) 費城制憲

朝日執筆

 

〈美國簡史番外篇〉: 天才傑弗遜和他的對手們(二)

允文允武的 漢密爾頓Alexander Hamilton與「費城制憲」

「費城制憲」

獨立戰爭結束後,十三州之間在戰時一度被擱置的矛盾又重新浮現,建立一個「有實權的中央政府」以調解各州的衝突,似乎已是刻不容緩了。

在1786年9月召開的「修補聯邦政府缺陷委員會議 」Meeting of Commissioners to Remedy Defects of the Federal Government(一般以其召開地點稱「安納波利斯會議」Annapolis Convention)上,紐約州代表 漢密爾頓 與維珍尼亞州代表 麥迪遜James Madison(後來成了美國的第四任總統)成功說服與會代表,通過建議十三州各派代表舉行會議,對既有的《邦聯條例》作出修訂,並由漢密爾頓撰寫會議結論。

1787年在位於費城的 賓夕凡尼亞州議會獨立廳Independence Hall,「制憲會議」Constitutional Convention正式召開。 漢密爾頓對促成是次「制憲會議」居功至偉,按理本應是紐約州代表的必然之選。 然而,「恃才傲物」往往都是不世奇才的通病,漢密爾頓在紐約州議會內的人緣相當不佳。 他岳丈幾經周折,賣盡面子,方才讓漢密爾頓得以在三名代表中敬陪末席。 漢密爾頓與另外兩名代表的想法格格不入,私下的人際關係也非常惡劣。 結果,「制憲會議」開不了幾天,另外兩名代表已忍無可忍,憤然決定丟下漢密爾頓,逕自返回紐約,臨行前更特別聲明,漢密爾頓不能代表紐約州投票。

 

曾與漢密爾頓聯手,促成此次「制憲會議」的維珍尼亞代表麥迪遜,很自然成為會議的焦點人物。 在會議上,維珍尼亞州長 蘭道夫Edmund.J.Randolph提出麥迪遜早己擬定好的「大州方案」Large-State Plan*** (又稱「維珍尼亞方案」Virginia Plan或「倫道夫方案」Randolph Plan),主張成立兩院制立法機關,議席按各州人口或納稅額的比例分配,下院由公民直選,上院則由下院選舉產生。 行政機構亦由議會選出,其功能僅為確保立法機關的決議得以忠實執行。此方案亦包括建立一個擁有一定否決權的司法機構。

「維珍尼亞方案」無疑有讓大州「欺壓」小州之嫌,作為「小州」之一的新澤西州代表 柏德遜William Paterson針鋒相對,提出「小州方案」Small State Plan***(又稱「新澤西方案」New Jersey Plan或「栢德遜方案」Paterson Plan)。該方案主張按照原「邦聯條例」的原則,各州在議會內應擁有均等的議席;並認為經修訂後的《邦聯條例》和協定應為全國最高法律,建議增加行政機構的權力,讓聯邦行政部門有權通過武力手段,強迫各州服從國會通過的法律。 另外,亦建議設立最高法院,作為全國性事務(如訂立條約等)的最終上訴部門。一切都突顯各州的平等原則。 此方案當然立即遭到以維珍尼亞為代表的各大州的反對。兩派方案一時間鬧得不可開交。

漢密爾頓雖然只是一名沒有投票權的代表,但他還有「發言權」!他覺得這兩個方案都不能建立一個真正「有為」的政府,1787年6月18日他在會上滔滔不絕地發言超過五小時,提出了自己的方案,史稱「漢密爾頓方案」Hamilton’s Plan。***

方案同樣倡議兩院制,人民院由人民直選,任期三年,元老院則由人民選出的「終身制代表」(可視為「民選貴族」)互選產生。 全國行政首長由各州指派的「選舉人」選出,如「任職期間行為良好」,當為終身職。 行政首長對國會通過的法案有絕對否決權。 各州州長人選由國會建議,再經行政首長任命。 國會及該州州長對州議會通過的議案均有絕對否決權。

在其他與會代表看來,這根本就是把英國的體制照搬過來,只是把「國王和總督」換成「行政首長和州長」而已 (備註:「總督」和「州長」的英語同樣都是Governor),是以此方案又稱為「英國方案」British Plan。

漢密爾頓的方案甫提出,即引起會場的一陣騷動,然而很快就回歸平靜,甚至連一些像樣的討論亦不曾引發。 這個要求各州徹底放棄主權的「準君主制」模型,實在太違背「常識」了。

他的前度盟友麥迪遜,這時也清楚漢密爾頓雖然與自己一樣,想建設一個「有力的中央政府」,但漢密爾頓心中的「中央政府」,也實在是太「有力」了! 麥迪遜事後這樣憶述當時的情況:「紐約來的紳士,風度翩翩……發言委實是精彩絕倫,在響徹會場的如雷掌聲中,卻聽不到一絲的共鳴!」

 

在「大州」和「小州」的爭論中,康涅狄格州代表 謝爾曼Roger Sherman(他是唯一同時有份簽署美國建國四大文件──《大陸盟約》Continental Association、《獨立宣言》、《邦聯條例》及《美國憲法》的人。 傑弗遜曾稱讚他「一生未嘗說過一句蠢話!」Never said a foolish thing in his life !)提出了妥協的方案,史稱「康涅狄格妥協」Connecticut Compromise****(也稱「1787偉大妥協」Great Compromise of 1787或「謝爾曼妥協」Sherman’s Compromise)。

這個方案的主要精神,是以不同構成比例的上下議院,平衡大州與小州的利益。**** 下院按每州人口比例分配議席數目,上院則保持各州擁有均等的議席。而且,還以「五分之三」的方式解決了「奴隸代表權」的問題。(據說因這個「五分之三」太過邪惡,以至特拉華州代表 迪堅遜John Dickinson在會議上對此大力抨擊。 曾為該州最大奴隸主的他,更於會議後憤然解放了自己所有的奴隸。)此議案經過多番的激辯和修訂(其中包括富蘭克林幾條重要的修訂,增加了「大州」的權益),其基本原則終於獲得各州與會代表的接納,寫入後來的《憲法》之內。

 

「制憲會議」結束後,漢密爾頓與麥迪遜、傑伊John Jay等人,以古羅馬執政官普布利烏斯Publius Valerius Publicola為筆名,在報紙上發表了一系列對《憲法》的評論和解釋文章,其中三分之二的文章出自漢密爾頓手筆。 這些文章中的精彩篇章,後來被合輯成《聯邦黨人文集》***(又稱《聯邦論》)Federalist Papers,被認為是美國史上,僅次於《獨立宣言》和《憲法》,重要性排行第三的政治文獻。

 

《憲法》草案總算是協調出來了,然而,讓草案得到各州議會的接納,才是關鍵。雖然當1788年6月21日新罕布什爾州通過《憲法》草案時,接受《憲法》的州已達九個,按照《憲法》第七條的規定,原則上《憲法》己經生效。 然而,以當時的北美政局,若沒有「南維珍,北紐約」兩個實力最強的州支持,《憲法》即使「生效」也沒有多大意義。

由於紐約州在「制憲會議」內並無投票代表,故在《憲法》於各州表決通過的階段,紐約州議會對《憲法》草案表現得並不熱衷。 雖然《憲法》所建設的「新國家」並非漢密爾頓的理想國度,但至少也是一個「統一的國家」。 漢密爾頓儘管心高氣傲,終究知所輕重。 他降低姿態,努力游說一眾紐約的菁英賢達,加上麥迪遜在維珍尼亞通過草案後,即親赴紐約襄助,1788年7月23日,《憲法》終於在紐約州獲得通過。(僅以53%「低空掠過」!)漢密爾頓忍辱負重,捨小就大,對《憲法》得以在紐約州通過,實在功不可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329

說史130528傑弗遜與開國英賢(二) 漢密爾頓 掌門天地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3/05/28/%E8%AA%AA%E5%8F%B2130528%E5%82%91%E5%BC%97%E9%81%9C%E8%88%87%E9%96%8B%E5%9C%8B%E8%8B%B1%E8%B3%A2%E4%BA%8C-%E6%BC%A2%E5%AF%86%E7%88%BE%E9%A0%93/

〈美國簡史番外篇〉: 天才傑弗遜和他的對手們(二)

允文允武的 漢密爾頓Alexander Hamilton

 

從傑弗遜留下的書信、文章來看,他一生中只服膺兩個人。 一個是「富蘭克林」博士,另一個「華盛頓將軍」。 二人一文一武,套用某電影的說法,一個是「裏子」,一個是「表子」;一個隱藏深邃的睿智,一個展現無限的魅力。 在二人之中,傑弗遜似乎選擇了「博士」作為他的楷模。

在「開國英賢」之中,沒有躍馬沙場經驗的為數極少。 傑弗遜是個全面的天才,若要挑出「弱項」,大概就是他在整場獨立戰爭中並無赫赫戰功。無獨有偶,富蘭克林也沒有帶過兵。

若果說傑弗遜是富蘭克林的學生,那麼 漢密爾頓 大概就是華盛頓的「義子」了。 漢密爾頓可說是傑弗遜一生的宿敵,他們每一方面的政治見解,似乎都是如此的南轅北轍:

a漢密爾頓主張建立強而有力的中央政府,強調聯邦應高於各州,他成立了「聯邦黨」; 傑弗遜主張政府的權力要盡可能地限制至最小,並認為「聯邦」不能淩駕於州,他成立了「民主共和黨」。

b漢密爾頓重視工業的發展,希望把新生的美國建成一個先進的工商業大國,這種主張代表了北方工業州的利益;傑弗遜則是「重農主義者」,希望在新大陸遼闊的大地上,建立自給自足的農業國家,他的觀點得到南方農業州的支持。

c漢密爾頓認為應該建立「國家銀行」,讓政府管理財政和金融秩序;傑弗遜則認同自由市場經濟,反對國家以重關稅或補貼干預經濟,對發行「國債」亦有所保留。

d漢密爾頓是保守主義者,外交上是親英派;傑弗遜是古典自由主義者,外交上是親法派。

e漢密爾頓認為《憲法》應「寬鬆」解釋,《憲法》的「含糊」之處產生的「剩餘權力」,應歸於中央政府;傑弗遜認為《憲法》應按字面作「最狹窄」的理解,政府只能行使《憲法》明文賦予的權力。*** 為了體現作為主權者的人民的意志,傑弗遜甚至主張《憲法》作為政府與人民訂立的「契約」,應該「經常地」修改……

他們二人思想的差異,正正反映出新生美國內部兩種對立的意識形態。****

(編按: 好史識.)

 

 

1776年傑佛遜擔任維吉尼亞州代表議會Virginia House of Delegates議員。他於三年間起草了126條法案,廢除了長子繼承權、保障宗教自由、並建立了現代化的司法體系。1779至1781年間他擔任維吉尼亞州州長。在議員及州長的任期內,他還大力推動母校 “威廉與瑪麗學院”的學術改革,唯他對改革的成效並不滿意。戰爭期間,維州兩度為英軍所蹂躪,其中一次更幾乎俘虜了傑弗遜。民眾對傑弗遜主導的州政府無力抵禦外侮大為不滿,怨氣一度沸騰,直到1781華盛頓與法國盟軍將英軍與黑森傭兵合圍於維州的約克鎮Yorktown,獲得決定性勝利,民情始行平復。

也許由於不擅軍事,自1776起草了《獨立宣言》後,一直到1783獨立戰爭竟功為止,傑弗遜的光芒似乎暗淡了不少。 然而這「八年抗戰」,對於後來被稱為美國 “金融之父”的漢密爾頓來說,卻是嶄露頭角的舞台。

既然題目是《天才傑弗遜和他的對手們》,在講傑弗遜的故事之餘,似乎也該先介紹一下漢密爾頓。他與傑弗遜「宿命之相遇」以前,究竟做過些什麼?

 

 

漢密爾頓出生於英屬西印度群島,是一個沒落貴族的私生子,十歲時,其父拋妻棄子,兩年後,漢媽媽亦因病去世。 痛失雙親的漢密爾頓在一家小店當會計學徒。工餘閱讀英語、拉丁語和希臘語書籍,對經濟和商業知識尤其有興趣。這時一件小事改變了漢密爾頓的一生。

一場特大的颶風吹襲群島,漢密爾頓將一篇有關風災的報道文章投稿到《皇家丹麥美國公報》,大獲好評。一些親友認為不應就此埋沒了他的天份,決定合資讓他去接受良好的教育。 漢密爾頓刻苦向學,加上天資聰穎,幾經周折,終於成功考入紐約(當時已是北美第一大城市)的英皇學院Kings College(即今天的哥倫比亞大學)。在學期間,他以基層人民的利益立論,發表了不少政論時評,名噪一時。

 

1774漢密爾頓作了一次公開反抗英國暴虐統治的講演。 1774到1775年間,他寫了三本「愛國主義」小冊子,抨擊英國對大陸的無理盤剝,支持大陸議會對英國採取強硬態度。 他更參加了校內的「民兵團」,與志同道合的同學們一起操練,準備隨時報效「國家」。

1776獨立戰爭爆發了, 年僅弱冠的漢密爾頓毅然投筆從戎。1776年8月,他參加了長島戰役,10月又參加了白平原戰役,掩護民兵的撤退。在軍旅之中,他遇上了亦師亦父的華盛頓。

1777華盛頓擢升漢密爾頓為陸軍中校,並任命他為自己的侍從副官,得以進入大陸軍參謀部。這是漢密爾頓一生的轉捩點。參謀部菁英雲集,漢密爾頓在這裏有機結識到各州各地的紳商名流。1780他迎娶了紐約最顯赫的望族舒勒將軍的千金伊莉莎白小姐,得以躋身上流社會。

在四年的副官生涯中,漢密爾頓曾不止一次向華盛頓請求自領一軍,唯華盛頓用心良苦,始終不允,堅持讓他留在自己身邊,以便耳提面命,言傳身教。1781年4月,他再次向華盛頓要求兵權遭拒,負氣離開參謀部。同年7月,華盛頓見時機成熟,終於同意讓他自領一營步兵。10月在與英軍的終極決戰「約克鎮會戰」中,漢密爾頓如猛虎出柙,身先士卒,領兵攻陷了一個英軍要塞,終於獨當一面地獲得戰功。

與軍功相比,更重要的似乎是,允文允武的漢密爾頓在其戎馬生涯中,時刻不忘思索「國家」的未來。在難苦軍旅生涯以至戰後的協調重建過程中,漢密爾頓深深感受到邦聯政府軟弱無力的窘境。他認定「新生的國家」要富強,諸州必須建立一個堅固的同盟和一個強而有力的「大政府」。這就是漢密爾頓的「聯邦主義」。

 

1783在美國使團富蘭克林、傑伊John Jay和阿當斯John Adams的努力下,英國終於簽署了《巴黎和約》,承認美國獨立。戰爭正式結束,當此偃武修文之時,傑弗遜又重新登上歷史舞台了。1783至1784年,傑弗遜擔任國會議員。他提出了一條法案,國會根據他的提案,採納了貨幣的十進位制。如此,稍具諷刺意味地讓本來並不主張「中央財政權」的傑弗遜,意外得到了「美元之父」的名銜。

美國得以在獨立戰爭中獲勝,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法國的支持。獨立後,法國當然也是美國最大的盟友。1784傑弗遜被派出使這個最重要的盟國,次年眾望所歸地接替富蘭克林成為美國駐法大使。一直到1789法國大革命前後,他才得以返國。傑弗遜駐法五年,雖然為新生美國爭取到不少國家的承認,在外交上貢獻良多,但卻讓他再一次消失在美國大陸的歷史舞台之上,更重要的是,他錯過了一件重中之重的大事—–「費城制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349

說史130604傑弗遜與開國英賢(四) 雙龍會 掌門天地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3/06/04/%E8%AA%AA%E5%8F%B2130604%E5%82%91%E5%BC%97%E9%81%9C%E8%88%87%E9%96%8B%E5%9C%8B%E8%8B%B1%E8%B3%A2%E5%9B%9B-%E9%9B%99%E9%BE%8D%E6%9C%83/

說史130604

傑弗遜與開國英賢(四) 雙龍會

朝日執筆

 

〈美國簡史番外篇〉: 天才傑弗遜和他的對手們(三)—– 兩雄的宿命相遇

書接上回。

上回講到《憲法》草案,在麥迪遜和漢密爾頓的努力下,終於在「南維珍,北紐約」兩大重要州份得以通過,《憲法》「正式」生效了。

正當「制憲會議」在費城進行得如火如荼,漢密爾頓在獨立廳內大談他的「聯邦主義」之際,傑弗遜卻正在大西洋彼岸的巴黎,為剛剛誕生的美國爭取國際的認同。 與此同時,另一個開國元勳 阿當斯John Adams,當時也正擔任駐英大使,同樣無法參與「制憲」。 傑阿二人雖然政見不同,但亦樂見「制憲」成事,故不約而同在大洋彼岸致函到會場,為與會者打氣。 阿當斯後來成了傑弗遜另一重要對手,另一方面卻也讓同是聯邦黨的漢密爾頓吃盡苦頭。

 

1789年2月,按照剛生效的《合眾國憲法》,己經「歸園田居」的華盛頓眾望所歸,獲得全數69張的選舉人票,當選美國總統,(他是美國史上唯一的「全票總統」!)阿當斯得34票,當選副總統。4月30日,華盛頓正式宣誓成為美利堅合眾國第一任總統。

華盛頓上任後,第一要務就是組織一個得力的內閣。 這個美國史上的第一屆內閣,除副總統外,只有四名閣員。總檢察長Attorney General(即政府的「首席律師」,是唯一不叫做Secretary的閣員)是曾在「制憲會議」中提出「大州方案」的蘭道夫Edmund.J.Randolph;戰爭部長Secretary of War是諾克斯將軍Henry Knox。

財政部長Secretary of Treasury一職可能是當時「最重要」的職位。 因為獨立戰爭之後,國庫空空如也,戰爭更導致債台高築,對外對內信用瀕臨崩潰。 加上建國伊始,無論一切的軟硬件建設均需要「錢」。 華盛頓當然知道漢密爾頓在財政面的才幹,也知道他「報國」的熱忱。 不過,漢密爾頓實在太年青了,華盛頓怕他手段會過度激進,故屬意一個較老練的理財高手。 他心目中的首選,是在1781至1784年擔任聯邦財政總監的Superintendent of Finance的 莫里斯Robert Morris。可惜,莫里斯希望專注州務(他在1789至1795擔任賓夕凡尼亞州長),拒絕了華盛頓的邀請,反而推薦了理念與自己相近的漢密爾頓。 既然老成持重的莫里斯也「走馬薦漢密」,華盛頓於是下定決心,讓活力充沛的漢密爾頓擔當「計相」,放手一搏。

早於獨立戰爭之前,華盛頓與傑弗遜一起在維珍尼亞議會供職之時,已對傑弗遜過人識見和華美文采印象深刻。 加上傑弗遜富於外交經驗,這個掌管國璽和一切對外事務的國務卿Secretary of State一職,傑弗遜實在是不二之選。 傑弗遜奉召從法國回來。1789年9月,闊別家鄉五年的傑弗遜,甫踏上北美的土地,即接獲國務卿的任命狀,唯傑弗遜以「另有要務」為由,結果到1790年2月才正式上任。

 

這一項在傑弗遜眼中,比「國務卿」的工作還要重要的「要務」,就是「權利法案」。***

早於1787年「制憲會議」期間,傑弗遜在致「制憲會議」的「打氣信」中,雖稱讚「制憲」乃「差奪造化之功」Demi-gods的盛事,唯對《憲法》中沒有訂立任何保障人權的條款,表示遺憾和質疑。 《憲法》草案送呈各州議會表決之時,這種質疑的聲音同樣不絕於耳。 支持《憲法》草案的聯邦主義者,為令草案得以通過,遂向美國人民保證,將會在第一屆國會會期時,以修正案形式在《憲法》中加入「權利法案」。 傑弗遜回國後,立即與同志們奔走呼籲,要求在《憲法》中增加包括信仰自由、出版自由、陪審制度等人權條款,以保證《獨立宣言》中強調每個人都生而擁有的「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之權」。

在這段期間,曾與漢密爾頓並肩作戰的麥迪遜,因理念分歧而與漢密爾頓漸行漸遠,卻與傑弗遜越走越近。 於是,與傑弗遜同樣出身於維珍尼亞的他,就成了傑弗遜最可靠和得力的伙伴。

「維珍雙雄」的努力獲得了回報。 第一屆國會召開之時,大多數議員認同應在《憲法》中加入保障人權的「權利法案」。 「權利法案」由麥迪遜負責起草,他以當年傑弗遜操刀的《維珍尼亞權利法案》為基礎,草擬了《憲法》的第一批修正案。

共有10條修正案獲得國會的認可,發送至各州進行表決通過。 這第一至第十條修正案,後世統稱為《權利法案》。*****

其中第一條尤為重要:

「國會不得制定任何法律,**** 以確立國教或禁止宗教自由;剝奪言論自由或出版自由;或剝奪人民和平集會和向政府請願申訴的權利。」

這一條「憲法第一修正案」後來經過聯邦法院眾多判例的補充、完善和引申,成了保障一切言論的「護身符」,任何涉及言論、新聞、出版等訴訟,必然會祭出此一法寶,讓美國的媒體得以「惡」冠全世界的同業。 它甚至被認為是「美式自由」的最高象徵。***

 

「第十修正案」也非常重要,它表明《權利法案》中列出的,僅僅是人民所擁有,最值得珍視,最重要的權利,而絕非人民所享有的全部權利。 此之所謂「剩餘權力」原則***:

「憲法並未授予合眾國,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權力,由各州或人民保留。」

 

在「維珍雙傑」傑弗遜與麥迪遜為《權利法案》費心奔走努力之時,1789年9月參議院通過了漢密爾頓財政部長的任命。年僅34歲的漢密爾頓,正式成為美利堅合眾國的第一任財政部長。

在這裏也許可以先岔開一筆,說一下政制史。

在我們較為熟知的中國歷史傳統中,早於元前三至二世紀的秦漢時期,就開始了中央集權政體,並建立了極為有效的管理及賦稅徵收管道。 故此,在大多數的情況下,「財政」問題並非中央政府的首務。 在古代中國,「宰相」的職責原則上就是什麼也要管,同時又什麼也不用管。而負責財政相關工作的「治粟內史」或「少府」,只是九卿之一。

不過,在西歐的封建主義體制中,由於中央政府對各地諸侯的羈糜相當薄弱,各地領主是否上貢「足夠」的賦稅,對維持中央政府的營運非常關鍵。 而事實上,「國王陛下」的財政往往捉襟見肘。 在這種情況下,財政就自然成為政府的首務。 在中古西歐的諸王國中,首相最重要的工作,通常就是「整靚盤數」。

在現代議會政治鼻祖的英國,長久以來,「內閣之首」的正式頭銜從來都是「首席財政大臣」The First Lord of the Treasury。 「首相」Prime Minister之名,其實一直到了1905年,才正式出現在官方文書之中。 時至今日,大不列顛首相(現任者為金馬倫閣下David Cameron, The Rt Hon)仍會必然兼領「第一財政大臣」。至於被一般華文媒體「誤譯」為「財政大臣」或「財相」的那一位Chancellor of the Exchequer(現任者為歐思邦閣下George Osborne, The Rt Hon),按字面其實應譯為「庫務大臣」或「國庫監督」(Exchequer就是國庫嘛!),他同時也會必然兼領「第二財政大臣」Second Lord of the Treasury。 作為「首席財政大臣」的首相,一個人搞財政還不夠,還是加一個「第二財政大臣」輔助,可見「財政大臣」的地位是多麼重要。這可說是中古「重財」的歷史痕跡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596

說史130608傑弗遜與開國英賢(五) 國債與定都 掌門天地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3/06/08/%E8%AA%AA%E5%8F%B2130608%E5%82%91%E5%BC%97%E9%81%9C%E8%88%87%E9%96%8B%E5%9C%8B%E8%8B%B1%E8%B3%A2%E4%BA%94-%E5%9C%8B%E5%82%B5%E8%88%87%E5%AE%9A%E9%83%BD/

說史130608
傑弗遜與開國英賢(五) 國債與定都
朝日執筆

〈美國簡史番外篇〉: 天才傑弗遜和他的對手們(三)──兩雄的宿命相遇

總之,年青進取的漢密爾頓當上了「財政部長」,實在是不得了! 其時戰爭部長諾克斯少將,軍人習氣,「略輸文采」;總檢察長蘭道夫,老成慎言,「稍遜風騷」;加上初期傑弗遜還在忙「權利法案」的事,是以漢密爾頓在內閣中隱然有「首輔」意味。

1790年1月,漢密爾頓應參議院的要求,提交了一份有關「充分支持公共信用」的計劃書至眾議院。 面對獨立戰爭後國家留下來的一盤「爛賬」,漢密爾頓提議用充滿「聯邦主義」意味的「中央信用」方式解決。*** 首先,外債由新成立的聯邦政府發行債券償還。 至於在戰時價格已跌至谷低的國內債券,亦主張以「票面值」償還。 各州在戰時的州債亦由聯邦政府承擔。 償付上述債務的錢,則以稅收抵押融資,出賣西部土地,以及發聯邦債券以募集。
這份報告背後的理念,可溯源自「聯邦主義」宗師 潘因Thomas Paine的名句:「每一筆國家債務都是這個國家的黏合劑!」 “A national debt is a national bond !” (終於明白何以「債券」會叫做「Bond」了!)***

漢密爾頓的昔日盟友麥迪遜,領導在眾議院中佔多數的「州權派」和「自由派」議員,對這份「劫貧濟富」的報告,作出強烈反對。***
因為戰時所發行的債券,其實大多數已被金融投機者賤價收購。 若現在由聯邦政府以關稅收入按「票面值」贖回,豈不是用民脂民膏再一次肥了那一幫貪婪的大鱷,對那些安份的「愛國人民」造成「二次傷害」? 這對當年在國家「危急存亡之秋」,以真金白銀「共赴國難」一手買入債券,卻因在戰時青黃不接,而讓投機取巧者有機可乘的「愛國民眾」,實在極不公平。 況且從宏觀角度來看,報告提議押上各州人民的「身家性命」,發新債以填舊債。 這種負債經營方式,麥迪遜根本不能接受。

在麥迪遜的帶領下,反對漢密爾頓方案的聲音一浪高於一浪。 媒體上的指責越演越烈,甚至有評論指罵漢密爾頓是「東部的雜種Bastard投機者」(漢密爾頓本身是「私生子」),這顯然已是毫無理性的人身攻擊了。

在漢密爾頓看來,若方案無法通過,固然不利於建立「強大的國家」。 然而,更重要的是若國家的信用無法建立,將錯失當下發展商貿和經濟的機遇,從此美國將自絕於急速成長的歐洲市場,而被永久孤立。 面對眾議院的阻撓,漢密爾頓己作好最壞打算,若方案最終不獲通過,他將辭任財長一職。

在這關鍵時刻,卻發生了充滿戲劇性的一幕。 拯救漢密爾頓和他的方案的人,竟然是漢密爾頓的宿敵──傑弗遜。 1790年4月某日,心事重重的漢密爾頓從位於紐約百老匯大街的總統官邸步出,剛好遇到履新僅兩個月的國務卿傑弗遜。
他當然知道,傑弗遜與自己的政治見解委實是南轅北轍。 然而,在寒暄幾句之後,還是忍不住向這位同僚大吐苦水,期望會有奇蹟出現:「尊敬的國務卿先生,我草擬的法案,在國會辯論了四次,還是毫無寸進。 我倆一閣為臣,同枯共榮,無非都是為國為民而已。 若果,我只是假設而己,閣下看是否可以稍稍運用一下國務卿的巨大影響力……畢竟我們內閣提出第一個重大議案就被否決,總不是一件好事吧。」

傑弗遜淡然一笑:「財長先生,在合眾國內,每一個人都知道,我連對《憲法》都不滿意,何況是你的國債法案呢? 就我詳細研讀所得,《憲法》之內,似乎並沒有任何明文,甚至是一點點的暗示,授權聯邦政府承擔獨立戰爭時期的所有債務……」
正當漢密爾頓快要徹底望之際,傑弗遜「奸笑」了一下:「對了!我明晚約了好朋友麥迪遜議員一起吃飯。 你要是有興趣,也可以一起來呀!我想他該不會介意吧。」
漢密爾頓喜出望外,即時答應唯恐不及。 他很清楚「維珍雙傑」的想法,機會來了。

時美利堅合眾國剛剛誕生,首都所在還沒有定論。 各州都非常清楚,對一個國家,尤其是一個「聯邦制國家」來說,「永久首都」意味著的巨大政治影響力。當然,還有巨大的經濟價值。 為此,當時有好幾個州,都提出了「永久首都」應建在本州的理據。 不過,縱觀當時形勢,真能有力一爭者,亦不過「南維珍,北紐約」,其他如麻薩諸塞及賓夕凡尼亞等,不過陪襯而已。

就經濟實力而言,紐約市在當時已是「北美第一大城」,其內外交通亦非常便利。況且,紐約當時已是「臨時首都」,可謂佔了主場之利。更重要的是,正如今天各地爭辦奧運一樣,紐約為爭首都之位,己投入鉅資改善基建,整頓市容。「聯邦永久首都」之位,紐約可謂志在必得。

論繁榮,維珍尼亞當然難與紐約較量。 不過,維珍尼亞擁有的,卻是巨大的無形政治資產。 維珍尼亞是獨立戰爭的主要戰場,出力最多,流的血也最多。 況且,維珍尼亞人才濟濟,除了「維珍雙傑」外,還有「國父」華盛頓將軍。 在私,這幾位土生土長的維珍尼亞人,當然希望合眾國的首都,能夠建立在維珍尼亞州內;在公,傑弗遜認為合眾國的政治,必須遠離那些「金融寡頭」的影響。把首都建於南方,始能讓廣大「自耕農」有發聲的機會。

身為紐約人的漢密爾頓非常清楚,傑弗遜是要與他談「交易」。 只是一頓晚飯的工夫,「把合眾國的首都,由『行在』紐約正式遷到南方」就成了定案。 不過為了讓漢密爾頓的「叛徒」形象,不至於太過惡劣,「維珍雙傑」同意在馬利蘭州南部及維珍尼亞北部各劃出一塊土地,成立「首都特別行政區」,後來此區域以國父華盛頓命名,就是今天的美國首都華盛頓了。*** (該處距離華盛頓的「維農山莊」僅數十哩,車馬半日可達。)

幾天之後,美國國會順利通過漢密爾頓起草的《公共信用報告》,華盛頓總統立刻簽署成為法律。 今天成了美國以至世界重要金融支柱的「美國國庫債券」,*** 就這樣登上了歷史的舞台。

這是傑弗遜與漢密爾頓的初次交鋒,卻促成了合眾國建立以來的第一次「重大妥協」! 為日後的「議會妥協」和「枱底交易」,豎立了不朽的典範。*** 「政治」畢竟還是需要「妥協」,需要「交易」吧!
到底這筆交易誰比較賺呢? 從後來歷史的發展看來,漢密爾頓雖然把首都之位拱手相讓,但卻為美國得以蛻變成今天的金融帝國,邁出重要一步。 須知金錢萬惡,腐蝕人心,資本家的「歷史使命」,就是把「工農階級」驅逐出歷史舞台。資本主義稱霸世界自此成為「天命所歸」,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即使讓首都搬到南方,也不能阻止金權流毒聯邦。 金錢從來都會「不翼而飛」,跨越重洋,遍及世界,尚且毫無難度,況復區區十三州耶? 這樣看來,是漢密爾頓贏了。

不過,就當時的政局看來,固然也有同伴認同這是「偉大的妥協」,但漢密爾頓這一次赤裸裸的「賣州行為」,令他與紐約以至麻薩諸塞等州的「聯邦主義」戰友們,關係進一步惡化。 他們中不少人認為漢密爾頓剛愎自用,目中無人,埋下了後來「聯邦黨」內鬨的伏線。 至於成功把首都爭取過來的傑弗遜,雖然讓漢密爾頓得意一時,但心中暗揣,只要之後和麥迪遜牢牢把握議會,不再讓這小子再越雷池半步,則「禍害」還是可以接受的。

只是,潘朵拉的盒子一旦打開,就不可能再蓋上了。 傑弗遜當時也許預想不到,漢密爾頓的雄心壯志竟是如此之大,他心目中想要建立的「聯邦」竟是如此之強;而金錢腐蝕人心的速度,也竟是如此之快……

究竟漢密爾頓心中尚有何鴻圖大計?傑弗遜與麥迪遜又將如何應對?漢傑二人的爭逐到底又會發展到何等的局面?欲知後事如何,請看下回分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7243

交行或已上報混合所有制申請 開國有銀行試點先河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1315

  有消息源稱交通銀行已上報“實施混合所有制”申請,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進入國有銀行。 路透社援引消息源報道稱,交行已經上報“實施混合所有制”申請,正“等待相關部門的批準”。 路透稱混合所有制改革不一定會馬上涉及到股東變化,但不排除交行未來會進一步引入新股東。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混合所有制改革將是今年央企改革重點。 2月份中石化宣布下遊向民資放開,打響央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第一槍。 華爾街見聞此前報道稱,另外有六家央企將作為首批“四項改革”試點,它們包括國家開發投資公司、中糧集團、中國醫藥集團總公司、中國建築材料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公司和新興際華集團有限公司。 交通銀行是國有銀行中首先引入外資戰略合作夥伴並率先實現上市的,目前中國財政部持有約27%股份,為第一大股東;匯豐銀行持有約19%,全國社保理事會為4.4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393

海通證券董事長王開國:股價漲跌與股票供給無關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6/4637676.html

海通證券董事長王開國:股價漲跌與股票供給無關

第一財經日報 杜卿卿 2015-06-26 15:32:00

王開國表示,若股市資金進出機制通暢,不用擔心註冊制帶來的新股供給會造成股價大跌。

26日滬深股指大幅下跌,大盤擊穿4200點,創業板指數更是跌8.91%。

“當前市場情況下,談註冊制有點不合時宜。”海通證券董事長王開國26日下午在2015陸家嘴論壇上談到IPO註冊制時表示,若股市資金進出機制通暢,不用擔心註冊制帶來的新股供給會造成股價大跌。

理由是,在市場資金量不變的情況下,股票供給增加,估值會下滑。但是,若資金進出順暢,無論新股供給增加多少,股票的估值都應該與其內在價值保持一致。因此,股價漲跌,跟股票供給無關。

王開國認為,股票發行核準制向註冊制過渡有緊迫性。一方面,從過去來看,股票市場發展速度落後於債券市場發展,股票發行審批是一個影響因素。“個人認為,現在核準制還是審批制。”他表示,核準制降低了效率,而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可以化解企業上市的瓶頸。

另一方面,註冊制會從多個方面帶來積極變化。首先,對企業而言,將降低上市門檻和成本,解決融資難問題。同時,減少核準制之下產生的尋租成本。

其次,股市當中上市公司的結構發生變化。目前,A股的上市公司在數量上仍偏重傳統行業,而核準制是造成這種情況的直接原因。傳統企業雖然有的開始衰落,由於歷史業績支撐,還是能夠達到上市條件,然而上市後業績下滑的現象很多。但是,新興企業則處在擴張期,雖然未來有很大發展前景,依然很難進入A股市場。

第三,註冊制改革將對信息披露的要求更加嚴格,退市機制將進一步完善。

最後,註冊制下,投行架構將發生變化,“不愁賣”成為過去。核準制下,投行推薦企業看重過去,而註冊制下更側重未來,需要對行業發展、公司業務模式深刻理解。因此,投行必須深耕行業。

投行的業務模式將從承攬,轉向承銷。股票發行從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不愁賣”的時代一去不返。另外,投行人員將在數量上大量增加,以適應註冊制下上市企業數量的增加。投行的風險控制能力要求也將提高,擬上市企業數量大幅增加,對投行項目質量控制帶來挑戰。

編輯:孫汝祥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936

海通證券“換帥”:王開國正式辭任董事長一職

關於海通證券“換帥”的傳言,在這個周五坐實。在加入海通證券21年後,王開國於7月29日向公司董事會提交了書面辭職報告。海通方面稱,王開國辭職系“職業發展原因”。值得註意的是,此前市場傳言將赴任新任董事長的現上海醫藥集團董事長兼黨委書記周傑,目前已被提名為海通新一屆董事候選人。

海通證券在7月29日晚公告稱,公司董事長王開國此次將辭去海通證券董事、董事長、法定代表人及香港聯交所授權代表職務,同時一並辭去董事會發展戰略與投資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職務。目前,海通證券董事兼總經理瞿秋平將代為履行董事長、法定代表人及香港聯交所授權代表職責,直至選舉產生新任董事長為止。

事實上,自上周末起,已有多位海通證券人士在社交媒體轉發王開國的“臨別贈言”,即其在中期工作會議上發言。王開國稱,“今後我們各自回到各自朝聖的路上,天各一方,道路崎嶇且漫長,我會為你們祈禱,海通永遠是我眷戀的故鄉。祝福:海通人再創輝煌。”

資料顯示,王開國曾於1990年至1995年間在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局科研所和政策法規司任職。1995年起加入海通證券,先後擔任海通證券副總經理、總經理等職位,1998年起擔任海通證券董事長至今。在其掌舵期間,海通證券成為最早成立且未經歷重大重組、更名、註資的大型券商。

海通證券公告稱,王開國任職期間積極推行“改制上市、 集團化、國際化”三步走戰略,使公司由一家地方券商成長為一家治理規範、經營穩健、資本實力雄厚、業務種類齊全、網點遍布全球 14 個國家和地區的綜合性金融控股集團。此外,還完成了海通期貨、海通國際證券、海通恒信租賃、海通銀行等一系列戰略性並購。

然而,對於海通證券而言,過去的一年並不輕松;多項罰單齊下之下,評級下滑兩級至BBB。

2015年1月,海通證券公告稱存在為少數融資融券六個月到期並提出逾期負債暫緩平倉申請的客戶,在維持擔保比例處於150%以上的前提下暫緩平倉的行為。此項違規操作,讓海通證券遭遇暫停新開兩融賬戶三個月的罰單。8月,因涉嫌未按規定審查、了解客戶身份等違法違規行為,海通收到證監會《調查通知書》。11月,兩融違規讓海通再次遭遇證監會立案調查。

此外,海通證券也在本周發布了2016年半年報業績快報,表現不容樂觀。由於經紀業務、自營業務等同比下降,海通上半年營收和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同比分別下降了45.36%、58.01%。對於接下來的發展規劃,海通方面稱,將繼續推進業務轉型,加強集團化、國際化戰略布局,克服市場大幅波動給公司經營帶來的不利影響。

值得註意的是,此前有市場傳言稱,周傑將接替王開國成為新任董事長;而在29日同時發布的董事會決議中,海通證券亦公布了提名董事的議案。公告顯示,董事會已同國意提名周傑、許建為新一屆董事候選人。

資料顯示,周傑在1992年至1996年曾任職於上海萬國證券投行部,此後先後在上海上實資產經營公司、上海實業醫藥科技公司、上海實業控股公司擔任高管職務。2004年至2016年,在上海上實(集團)擔任高管職務。今年5月至今擔任上海醫藥集團董事長兼黨委書記,同時還自2009年至今擔任中芯國際集成電路制造公司擔任非執行董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714

中國平安的“前行長俱樂部”再擴容 :朱玉辰、王開國領銜業務板塊細節曝光

隨著中國平安各項業務的高速增長,其對人才的渴求也越加急迫。

今年3月份,原興業銀行行長李仁傑正式對外確認加入中國平安,這位銀行老將統領中國平安互聯網金融板塊中的“一哥”陸金所。

而時隔8個月之後,中國平安又來了一位前行長和一位前券商董事長:28日,本報記者從業內獲得確切消息,浦發銀行前行長朱玉辰和海通證券前董事長王開國也將加入中國平安。據了解,朱玉辰和王開國將分別牽頭負責平安的海外資產交易所及並購投資基金。

在證券業,王開國的名字家喻戶曉,自1995年2月,王開國加入海通證券擔任副總經理,1998年5月擔任董事長,王開國在海通證券任職長達24年之久,是券商行業真正的大佬級人物。今年7月份,王開國即將卸任海通證券董事長的消息傳出,業界感慨,證券業最後一批大佬退出了歷史前臺。

本報記者從業內了解到,王開國加入平安後,會著手建立一個並購基金,該基金註冊在上海,首期規模超過百億,主要業務範圍在一、二級市場聯動及二級市場兼並、收購等。

早在去年4月份,就有媒體報道朱玉辰因身體原因提出辭呈,當時,浦發銀行回應稱,“信息不實,正常履職。”據了解,朱玉辰提交的辭呈被上海市政府駁回,希望其能繼續留任。

去年4月16日,浦發銀行正式發布公告稱,副董事長、行長朱玉辰提出申請,因身體原因不再擔任公司副董事長、董事、行長職務,以及董事會戰略委員會委員、提名委員會委員、風險管理與關聯交易控制委員會委員的職務。同時,浦發銀行特別強調“朱玉辰先生與公司董事會之間無意見分歧”。

朱玉辰於2012年9月任上海浦東發展銀行行長,2006年8月至2012年9月期間,任職中國期貨交易所總經理,是我國期貨市場的創始人之一。

正是基於朱玉辰的期貨領域的高度專業性,其加盟平安後,將為平安籌備、管理一個註冊在海外的投資交易平臺,方向是大宗商品及貴金屬交易等,在這個海外交易平臺中,中國平安為其大股東。

目前,中國平安旗下已囊括多家資產交易所,包括陸金所、前金所、重金所以及大宗商品交易為主的平安交易所。

可以發現,無論是之前的李仁傑,抑或是朱玉辰和王開國,都是所在行業大佬級人物,各為一方霸主。

這也在某種程度上顯露了馬明哲的挖人策略:根據平安集團的業務布局,重點挖掘行業內的頭號領軍人物。

事實上,根據上述三人的履歷,其完全可以在原有平臺上繼續履職,但選擇來到平安從頭開始,顯然是想將畢生專業打造成新的產品。

另外,本報也了解到,近期亦會有一位業內很有影響力人士將加盟中國平安。

對於上述消息,中國平安表示不予置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064

中國聯通推新套餐 開國內移動資費不限量先河

據中國聯通官網消息,中國聯通近日發布了全新“冰激淩”系列套餐,新套餐“語音”和“流量”均不限量。這開了國內移動資費不限量的先河。

聯通冰激淩套餐包含398元和198元兩檔。398元/月的冰激淩套餐每月包含國內無限語音和無限流量(超過40GB會轉成不限量3G);198元/月的冰激淩套餐每月包含1500分鐘國內語音和15GB的4G全國流量,用戶超出後流量采取不限量和“放心用”雙模式。比如,198套餐超出套餐規定的流量,也不會停機更也不會額外收費,聯通會把流量從4G網絡轉到3G網絡,用戶可以“放心用”。

值得一提的是,即日起至3月31日,用戶辦理398元/月的冰激淩套餐可享受“五折”優惠,僅需199元/月。

從“冰激淩”套餐的定位看,以流量為核心,具有無束縛、無捆綁、簡單容易懂的特點,解決了國內用戶流量消費的核心痛點,是運營商流量經營的重要創新和突破。

此前,中國聯通發布了盈利預警,預計2016年凈利潤同比下降94%。公告原文稱,2016年本公司權益持有者應占盈利預計較2015年下降約94%,但比2015年下半年剔除鐵塔出售收益後本公司權益持有者應占虧損約人民幣33.63億元已有明顯改善。

公告稱,2016年本公司權益持有者應占盈利下降主要由於2016年預計沒有鐵塔出售收益,2016年鐵塔使用費用增加及能源、物業租金等成本投入加大導致網絡、營運及支撐成本預計較2015年明顯上升,以及2016年銷售費用預計較2015年明顯上升。

此外,中國聯通稱,2016年,公司立足長期持續發展,全力搶補基礎短板,初步扭轉了公司發展的不利局面,經營發展和服務收入止跌回穩。移動業務扭轉經營困局已初見成效,2016年移動出賬用戶達到2.64億戶,凈增1,150.5萬戶,成功扭轉2015年移動用戶連續多月下降的勢頭;其中4G用戶達到1.05億戶,凈增6,039.5萬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89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